最新读大学读后感(专业20篇)

时间:2023-12-08 08:21:15 作者:文轩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的一种综合性评价。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为大家撰写读后感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大学》读后感

《此岸与彼岸》是贲友林老师的数学教学手记。

书一共有四部分组成:前行中的t望,摆渡中的回首、跨越中的智慧、探索中的课堂。充分展现了贲老师的课堂教学观和学生观。

我深深地被贲老师那富有人性的教育思想所震撼,为他奇妙的教育方法所吸引。它们像夏夜的星空一样深远、动人。我也为自己在平常的教育中曾经一些过失而惭愧,也为自己偶尔的一些成功的教育方法而高兴,因为它竟然与贲老师的方法相同,但遗憾的是我没有把它们记录下来。贲老师的书中引用了许多名人名言,他自己也说:“当我对一些问题窘迫之际,我钻进书堆。

”我想,正因为贲老师广泛地读书和思考,才成就了他的年轻有为。我想,这也是我以后的教育生活中必须转变的,将读书和反思进行到底。我们常常鼓励孩子,凡事要多问为什么,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其实对于我们教师何尝不需要如此呢?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想法,是抱着“让它去”的态度,还是针对问题进行诊断、反思、改进呢?这是每个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教育应该是快乐的,当一个孩子处于不快乐的情绪中时,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大大的降低。呵斥和指责不会带来好的结果。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就像一根细小的芦苇管,你从这头输进的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不会是甘甜的蜜汁。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相反在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他的信心会减弱,这时即使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面对他们,也不会有任何的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先把他们的情绪调节到快乐、自信、专注,然后再开始学习,许多被认为没有天赋、天生比其他孩子差的孩子,其实并非如此,只是教育方法不得当。

阅读了他的数学教学手记《此岸与彼岸》,我感觉字里行间流淌的是贲老师的从容,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作为教师职业的幸福。没有对学生那么挚热的爱,怎么会有书中与孩子精彩的互动;没有对教育事业挚热的爱,怎么能做到天天坚持写反思呢?以前听他说过,他欣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先生的一句话: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优秀与平庸,最根本的差别,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机遇,而在于有无目标。有了目标,才有积累;有了积累,才有优势;有了优势,才有突破。回想自己,为人师也有十年了,在这虽是短暂却感漫长的教育生涯中,不知多少次由于感触教育的烦琐、苦涩、艰辛,疲劳、困惑常常萦饶着我。有老师说,现今的老师,不仅要承受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压力,各级各类的检查验收,还要承受学校内部各项指标的量化考核,在学校每天像个上了弦的陀螺,钻研教材,备课、上课,光是这些就弄得你头晕脑花,脚踉跄,回到家又忙着照顾家庭,哪有什么快乐和幸福可言!

但贲老师的《此岸与彼岸》让我感受到教育、研究竟也如此的快乐和幸福。人们常说:知足常乐,不知足常进步!作为教师,那要看你如何把握这个进退的尺度,如何看待这个“知足”和“不知足”,我们常说要用出世的精神来做入世的事业。虽然教师的职业是清贫而寂寞,是艰辛而坎坷,但我们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释放,自我定位。最后我要说的是快乐是自找的,幸福是自己争取的。带着抱怨去工作,那你就永远也不会快乐、幸福,如果你带着一颗善良、美丽的平常心,就会发现世界到处都是美丽的风景。愿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

《大学》读后感

看一本书《人生别留遗憾》,有着些许遗憾。怪不得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读的书多了,才能提高自己的思想,完善自己的心。有许多伤感,有许多无奈,有许多的错与对,每一篇文字似乎都着,述说着轻或重。

关于的故事很多很多,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都会遇到一些与情感相关的记忆碎片。能拥有完整的爱的人是幸运的,能得到真爱的人是幸福的。更多的人因为爱着,所以被伤着,痛着。人世间太多痴心女子负心汉,太多错的时间错的人,太多岁月不饶人的冲刷。

爱情有时候很脆弱,往往等到发现的时候,它已经不在。它不会一直在原地等待,也不会一成不变。或者爱的时候真的石破天惊,一旦逝去,却不留一丝痕迹。爱考验了人生,磨砺了生命,结果总是归于平淡。在最后的日子,能牵手看黄昏成为最高境界。

爱的时候,所有的付出都心甘情愿,不爱的时候,哪怕再付出片言片语都很吝啬。爱过于顽皮,上一秒还爱得死去活来,下一秒却咫尺天涯。曾经的美好,转眼就成空。

在情爱的世界里有这样:因为爱过,所以不会成为敌人,因为伤过,所以不会做朋友。如果,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想来能遇到已经很幸福了。我们可以一秒钟遇到一个人,一分钟认识一个人,一小时喜欢上一个人,一天时间爱上一个人,但是却要用一辈子去忘记一个人。这样话语很经典,也很无情。不管爱与恨都是因为有渊源,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把握好爱的尺度,就算被伤后仍会感激,感激对方的懂得。

如果不爱,请也不要伤对方。能遇到一个真心爱自己的人不容易,每一份感情都值得珍惜。流年淘沙,流金岁月,唯独那些真挚的情感是人生的珍珠,一直照耀着前方。

许多人都会相信缘分,相信那冥冥中的相遇。而许多人不懂得珍惜缘分,往往失去的时候才懊悔。爱情不是等你有空才想到去联系。珍惜眼前人,珍惜已经拥有的,懂得珍惜得到才会越来越多。许多情感拥有的时候不会觉得珍贵,往往失去的时候才发现,这是人的毛病。()。

其实爱恨简单,每一个普通日子里的关怀,每一生活中的小细节,都与它息息相关。爱到生活里去,因为有爱所以幸福。也许爱人没有华丽的容颜,却是心灵的依靠。爱的真情会超越出物质、外貌等等,它赋予人更多精彩,更多温情和幸福,让人更懂得活着的意义。

大学读后感

个得绝症得女孩——曾梦捷从小得了不治之症,被爸爸妈妈抛弃了,伯父收养了她。她没有将来,可是她为了给伯父、伯母争光学习非常好。后来,她在网上遇见了《丁香花》的作者——唐磊,在唐磊遇到挫折的时候,梦捷用这一首诗来激励他。在她生命垂危的时候,听说唐磊为唱片的主打歌的选择而烦恼,她便翻便所有书籍,为他找了“丁香花”这个凄美的故事,给他提供灵感。一个最需要帮助的人却用那短暂的生命帮助别人,她就像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女孩通过唐磊《丁香花》悟出:“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态;感激拌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独立。”

一个即将结束生命的人她教会了世人,如何学会坚强,如何学会感激。在人生中,会遇到无数个困难,那么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就要学会去面对。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只有不知所措或者干脆大哭以场也许会抱怨,从来不会去想我们该怎样来处理和面对。

《丁香花》歌词“那坟前开满鲜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你看那漫山遍野,你还觉得孤单吗?你听那有人在唱那首你最爱的歌谣啊,尘世间多少繁芜,从此不必再牵挂。”

《大学》读后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个问题我也曾经问过自己,然而回首往事,有多少岁月在消遣娱乐中逝去。而又有几年时光在我为实现人生价值而奋斗呢!我不禁陷入沉思,虽然当今社会不用再为革命出生入死,但我们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可以尽己所能为世界做出一份贡献,来让生活更加充实意义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是啊,虽然有无数次时光从我身边走过视而不见,但是,从现在开始,我要一点一滴的珍惜时光,不再让他们白白流逝,我要跑起来,不在起梦之路上止步不前,我要炼成钢铁,不再让梦想在我心里一片迷茫。度过的年华虽无法挽回,但今后我的未来我做主,由我百炼成钢,趋势线自己的人生价值,犹如书中主人公一样,生活在战火纷飞的现实都依然不放弃。这是一位少年的成长经历,是一段意义非凡人生,是一首革命英雄的颂歌。

本书以十月革命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贫苦的不懂世事的少年,在战争爆发后,意外邂逅了一位布尔什维克—朱赫来,他不单教会了保尔英式拳击,还培养了保尔对革命的热情。后来保尔加入红军,为革命事业付出自己的青春,自己的健康,最后,当他双腿瘫痪,双目失明,仍不愿放弃自己,用惊人的毅力创作了《暴风雨的诞生》,并拿起纸笔继续自己的人生价值......

保尔曾经这样问过自己:“为了挣脱生命的枷锁,为了能够重新战斗,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你是否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了呢?”回答是肯定的:“我尽了最大努力!”是的,他真的尽力最大的努力。在工作,在时候那估计派下的每一项任务,他都认真的完成。为此,死神的黑翅膀先后三次碰过他,在三个月内修好铁路的如期修通依法洛在法庭上的辩论胜利,小说里有一个场面,令我终生难忘,保尔为革命成功付出了健康的代价,当朋友纷纷有了令人羡慕的路以后,他都陷于穷困潦倒的境地。一度想自杀,但是最终他战胜了自己的软弱。就在这样的人生中,出现了至今仍令人佳颂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这样度过:当他把生命当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才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经历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当今社会是竞争激烈的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已初现端倪,从国际社会来看,和平与发展成为国际主旋律。国际经济和科技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着眼于抢占21世纪发展的倒高点,这就是我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作为我们新一代的新青年,不用像保尔·柯察金有那钢铁一般的意志,只要我们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顶一个目标,哪怕很小很小的目标,只要你去鉴定的迈随,就会终身受益。

最后让我们记住一句话:一个人如果具备了捡钱的意志,那么他就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直至成功。

《大学》读后感

一个大学生应该对人类知识文化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对自己民族的学术文化有一基本的欣赏与把握,同时,他应该养成一种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一种对真理、对善、对美等价值执着的心态。(page11)。

大学生不是中学生,大学生对他(她)不再、也不应提供保姆式的照顾,她应该也必然会自我寻求生命之意义和人生之目标。在最后意义上说,人之成长(包括自我形象与自我认同之形成)是要靠他(她)自己的。(page21)。

人是不能永远没有孤独时刻的,人需要孤独以创造思想,以体认人生,但人之为人,人之成长需要靠头脑与,心灵与心灵之相遇和对话。(page21)。

惟能见乎大,立乎大,然后喜爱能有狂有狷,才能有格调,也才不会沉耽于追逐短暂与细微的事物。(page21)。

“我确信在教育中,你排除了专精,则摧毁了生命”——怀海德。

洛克菲勒基金会主席洛尔士以为今日之“知识人”应该有能力把“不同的知识综合。融汇而一以贯之”,并能够从人文精神出发,知道哪些是“应该”做的,从科学与技术角度判断,哪些是“可以做的”。

大学的世界精神的孕育与发挥,诚有多途,惟学人之相互访问,则不知为中古大学之传统,亦为极有意义与价值者。

温士顿·丘吉尔在1929年对布雷士多大学的学生说:“教育最重要的事是对知识的渴欲。教育非始于大学,也当然不应该终于大学”

我个人相信,在求学时期的大学生,应尽量积蓄自己的知识,尽量充实自己的智慧。关心与认识社会以及对现实之不合理者提出看法与批判,是应该而自然的,但这不必过早地走出教室、走出图书馆、走出实验室、直接参与、无限承担。

掩卷长思,对于大学的本质,对于我自己的大学生活。或许应该又另外一番规划。应该转变态度了。

《大学》读后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我们烂熟于心,从蹒跚学步到成人立志,它伴随着我们成长。而其中的道理,更让我们受益终生。深读《大学·礼记》,其中深意值得探索和敬佩。

《大学》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己以安百姓”,并以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题。

宋代儒家们所说的大学“三纲领”即弘扬高尚的德行,关爱人民,达到最高境界的善。而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方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方能安稳不乱,安稳不乱方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方能达到“至善”。环环相扣,有先后次序之分,做任何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欲速则不达,这也就是说达到最理想的境界实际上也就是是一个无限的完善过程。

而欲明明德于天下者,要经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环节。意欲将高尚的德行弘扬于天下的人,则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意欲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则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家庭;意欲调整好自己家庭的人,则先要修养好自身的品德;意欲修养好自身品德的人,则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意;意欲端正自己心意的人,则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意欲使自己意念真诚的人,则先要获取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则在于探究事理。凡物都有根本有末节,凡事都有终端有始端。不能本末倒置,败坏根本,努力向认知的最高境界探索。

适用于当代大学生,自我完善必须努力学习知识,增进学问,提高认识,还必须通过艰苦的磨练,在实践中不断地增长才干,养成各种优良的品质。但更新和发展是没有止境的无限过程,是一个循环上升的过程。而培养这种积极的人生观,能帮助每一个我们开辟和创造新的空间。防止愤恨、恐惧、癖好、忧伤等各种情绪损害心灵的纯正和完善自我的自觉性。保持情绪的积极性与平衡性。以达到修身境界。

而八条目至此进行到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层面。表达真正的政治家应具备把家庭道德运用、推广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之中;对人民有一种纯真、诚挚、深厚的爱,按照人民的愿望和意志来处理政务;遵循忠恕之道;公正无私,胸怀宽广的品质。虽然在古代封建社会难以实现,但也表达了古人的美好愿望以及勇敢设想;同时也为今天的我们提供了学习的依据。虽然只是短短几字,却对我们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也许不能达到最高标准,但层层递进,我们却能形成一个更完整的人格。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有一份热,发一份热;有一份光,发一分光。不必等待炬火”。

《大学》是一般璀璨的人生之书,只是读,便感受到了其中的无限魅力。而我做的还远远不够,唯有不懈努力,才能将大学之道,真正融入自己的生活。

《大学》读后感

昨晚一直看到很晚,一口气读完了开复老师的七封信。从第一封信,一直到最后一封,虽然读得不甚细致——当然有时间我还会拿出来细细品读,但我还是收获挺大的。虽然是隔了一天,但依然记得当读到每一句话时,感觉就像是面对面开复老师对我的个人剖析,从为人处世,精神追求,到大学学习,兴趣培养,深入细致地教诲,正如导师般不倦。

第一封信(从诚信谈起)文中,开复老师提到了坚持诚信正直。扪心自问,我是否是一个那样的人,我觉的做的不够。从诚信来说,基本的诚信莫不是言行如一,从正直来说,莫不是坚持道德,也许并不准确,但从这样的理解来说,不论是背后讨论别人缺点,对他人不坦诚,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我身上存在的也不少。“一个人品不完善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人的。”开复老师是这样说的,我像我也该如是去做,做一个诚信正直的人。第二封信(从优秀到卓越),归结起来就是,挑战自我,永无止境。这让我想起,学办旁边考研自习室里写的一句话:“笔耕书上除勤奋无他,舟行学海有志远领航”,单纯地从学习方面来说,很励志,当然,万千汗水的奋斗,也许才能得到一滴清泉,这中间支撑的,就是梦想。

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乐),这是健康的必要元素。

第六封信(选择的智慧),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的姑婆,一生从来没穿过合脚的鞋子,常常穿着巨大的鞋子走来走去,晚辈如果问她,她就说:“大小鞋都一个价,为什么不拿大的?”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姑婆”,不思学习,却偏爱买一大堆书,把书架收拾的很干净,但一摞一摞的书,不仅一尘不染,更是连指纹也不沾。没思想的作家,却偏爱写厚重苦涩的作品。选择是成功的开始,当选择正确的时候,成功也会初见端倪,但选择不正确,却是要多走些弯路,多吃些出头的。无论买什么样的鞋子,合脚最重要,无论追求什么,都应该认真抉择。

第七封信(二十一世纪最需要的7中人才),创新实践者、跨领域合成者、高情商合作者、高效能沟通者。积极主动者、乐观向上者,开复老师所描述的人才,并不是专业或是领域的优秀,而是性格优秀,这就会让人反思,怎样才能在自己的领域中做出成就呢?努力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这才是该走的道路。

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自己的路,还需要自己去诠释。

《大学》读后感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一本书叫《心灵鸡汤》。这是一本通过讲述一个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生活真谛,温暖我们受伤心灵,足以改变人生的好书。这一本书已经伴随了我整整十年,今天我要跟大家讲述的就是书中的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是有关“坚持”的故事,一群人在沙漠中迷路了,带的水也已经喝完,大家都已经走不动了,随时都会有生命的危险。这时,领队的老者从背上解下一个水壶,对大家说:“现在只剩下这一壶水了,我们一定要等到最后一刻再喝,不然我们都会没命的。”他们继续着艰难的行程,那壶水成了大家唯一的希望,看着那沉甸甸的水壶,每个人心中都有了一种对生命的渴望。

但是天实在是太热了,有的人实在支撑不住了,“老伯,给我喝一口吧。”一个小伙子乞求道,“不行,现在还不是最艰难的时候,你还可以再坚持一下。”老者很生气,就这样,他坚决地回绝着每一个想喝水的人。在一个大家都难以支撑下去的黄昏,他们发现老者不见了,只有那只水壶孤零零地立在前面的沙漠里,沙地上写着一行字:“我不行了,你们带上这壶水走吧,要记住,在走出沙漠之前,谁也不能喝这壶水,这是我最后的命令”。

老者为了大家的生存,把仅有的一壶水留了下来。大家抑制着内心巨大的悲痛,继续出发了。那只沉甸甸的水壶在他们每个人手里依次传递着,但谁也舍不得打开喝一口,因为他们明白这是老者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终于,他们一步步挣脱了死亡线,顽强地走出了沙漠。他们喜极而泣,赶忙打开壶盖,可是,从壶面流出的却是一缕缕的沙子。

做一个强者,首先要做一个精神上的强者,做一个坚韧不拔、威武不屈的人。在我们面临绝境行将没顶的时候,在我们气喘吁吁甚至筋疲力尽的时候,只要再坚持一下,奋力再拼搏一下,困难就会被我们征服,就会迎来不一样的人生。

第二个是关于“放弃”的故事。从前有个贪心的财主,他问神仙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财富。神仙指着一条小路说:“你顺着这条小路往前走,你所看到的财宝都可以拿,但你必须在太阳下山之前赶回来。”财主欣喜若狂,赶忙顺着小路往前跑。

果然没多久,他就看到路旁有许多财宝,他捡了一个又一个,不知不觉他已经走了好远,慢慢天暗下来了,财主心里说,“这是最后一个了”,可却总也停不下脚步。终于太阳下山了,那个财主再也没回来。人的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永远是遥无止境的,所以我们必须学会放弃。不放弃,留给我们自己的只能是心灵的重负。放弃,虽然意味着失去,意味着难言的割舍。但是,放弃也正是为了前方路上更美的相遇,为了明天更宝贵的收货。

十年间,我无数次翻阅这一本书,对我而言,它更像是一本词典,一本生活的词典。每当我遇到困惑,遇到挫折,总能在书中找到答案,找到方向。通往成功的路绝不止一条,不同的人可以选择不同的路,成功与否,往往不在于对道路的选择,而在于一旦选定了自己的路,便不再彷徨,而是坚定地走下去。

其实不管生活给了我们多少挫折和变故,只要我们依旧保留着不灭的信念,充满希望地生活,人生就总有意义,总有一天我们一定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最美的风景。

《大学》读后感

前几天,我读了杰克·坎菲尔和马克·汉森写的《心灵鸡汤》,读完后感慨万千。

这一本书中的三百多个有趣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蕴涵了深刻的道理,它们让我学会去珍爱他人,充满信心地去迎接生活的挑战。在我面临挫折和失败时,它们会出现在我的脑海中,给我鼓励和慰藉;在我面临成功时,它们又会让我谦虚平和,信心充沛的继续前行。这些故事将成为我一生中永远的良师益友。这一本书洗涤着我们的心灵,在我们迷茫时又给予我们指引,让心灵如同鲜美的鸡汤,永远新鲜、美好,回味无穷。

这一本书中经典故事数不胜数,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卷七中的故事:野雁的感觉。这个故事讲的是一群大雁互相帮助,飞往南方,一路上,它们遇上了许多困难,但它们齐心协力,借助团队的力量,最后成功到达了南方。这个故事中布莱克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深:“没有一只鸟会升得太高,如果它只用自己的翅膀飞升。”

其实,何止是鸟,人也一样。人与人之间只有互相帮助,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我更深深地体会到的是团队力量的强大,如果一个人脱离了团队,形单影只,就像离群的大雁,飞不高也飞不远。团队,会给予你力量,会给予你勇气。记住,成功的总是那些懂得和别人互帮互助的人,因为当人们团结一起时,力量是无穷的。记得有个人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两个交换后仍是一个苹果;但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两个交换后就各拥有两个思想。”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团结的集体总是能胜利。

“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分享共同目标与集体感的人们可以更快、更轻易地到达他们想去的地方,因为他们凭借着彼此的冲劲、助力而向前行。生活中的种种例子证明了这一点。科学研究中,许多研究成功的人后面其实都站着一些给予他很大帮助的人。就拿获得诺贝尔奖的那些人来说吧,他们获奖之后总是要感恩某些人在这期间对他的鼎力帮助。如果没有这些人,那么他可能永远也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的帮助,他们才能更上一层楼,最终走向成功。

当然,《心灵鸡汤》给我的帮助远不止这些。它还教会我应该去爱护他人,去感恩他人。让我学会了一个个故事的累积,不仅是故事,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将怀抱这份《心灵鸡汤》,将它传授给我的人生智慧传承下去,让我的人生也变成一碗美滋美味让人回味无穷的鸡汤。如何实现梦想,怎样去克服障碍等等。

大学读后感

作者和他的弟弟每天吃晚饭时都会讲自己所学的,对生活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学习家人所学到的,拓展开来。当时并不明白父母的心思,直到上了大学以后,他才明白父母的心思:不断学习。

学习只是获得知识的一个环节。总共有哪几个环节呢?分别是:预习、思考,学习、思考,复习、思考。获得知识的`环节中有三个“思考”。这就证明了思考是重要的,但是学习也不能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复习更不能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而预习,则是第一次学习,切记不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看不懂就多看上几遍。最重要的是不能骄傲,如果骄傲,学习就不是周而复始的了。

苏轼小时候博览群书,因此飘飘然起来,也不像开始那么勤奋了。有一天还写下“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的对联。直到有一个老婆婆点悟了苏轼,她把对联改成“发奋识遍天下字,励志读尽人间书”。从此,苏轼又变得勤奋起来。最终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鲁迅酷爱读书学习,不仅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而且常常读到深夜,困了吃根辣椒,接着读,边读边记笔记。著名革命家马克思就常常把学习中和生活中的一些疑问记成笔记。

拿我自己来说,我爱刨根问底,不知道答案誓不罢休。我也酷爱读书,并且做读书笔记。读文言文时遇到不懂的文章会再读一遍,还不懂再读一遍,直到读懂为止,遇到不会的文字,我会问不开口的老师——字典。

不断学习吧,有了学习,就有了知识。有了知识,就获得经历。有了经历,就会收获一个完美的人生。

大学读后感

经典就像一道光,照亮现实,也照亮人生前行的方向。

——题记。

手捧《大学》,感慨于经典的魅力,感动于傅老广博的注解。无论正文,还是注解,都深深地吸引着我。边读,边不禁用笔将孔、孟、朱、王闪着光的句子勾画出来。读着这些经典,接受着儒学思想的洗礼。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一直喜欢王阳明的故事,郦波教授的《五百年来王阳明》更是听了又听。其中王阳明曾经践行“格物致知”的故事更深深地印在了脑海。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样样直达做人根本。让人不禁反思自身,自身言行、自身职业、自身志向。

疫情期间,看太多了人情冷暖,时时热血沸腾,为自己的国家、为那些舍生忘死的医护人员、为那样永远走在前面的子弟兵,还有那些普通的志愿者、出租司机、建筑工人……今天,却被一个留学生气得失去理智。

那是一个名叫许可馨的公派留学生,在祖国新冠病毒横行期间,没有像其他留学生一样尽一己之力帮国家献计献策,却在公众平台上,对自己国家出言不逊。不仅如此,她还诋毁生活在疫情中心地区人民、公开支持一些反对势力,活脱脱一个“白眼狼”。

当今,一个词语流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这个词语,用来描述当代大学生们。其实,社会中,这样的人还少吗?不得不说,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再读《大学》,感受儒学思想的浸染的同时,也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学生,德育为先,先学做人,再做学问。而今,很多老师为了评职评荣誉,一味地追求学习成绩;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学校声誉,也一味地追求成绩。很多人抨击考试制度,但又无力改变。

作为老师,重读儒家经典,可以时时提醒自己诚意、正心,修养言行、提高思想境界;还可以将儒家思想,用于教学中,教育学生从小具有家国情怀,不能只是自私自利。其实,家国情怀和个人利益并不冲突,但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更不能在关键时期,对自己的国家有任何不利的言行。

修身、齐家,作为个人,我们要修炼自己。作为老师,我们要引导学生。

我的大学读后感

我一拿到《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本书,我就如饥似渴得把它看完了,合上书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本书是由俄国的马克西姆。高尔基写的,他生于俄国中部的尼日尼。诺夫戈罗德城,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勤劳善良的母亲因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过童年,十一岁就走向社会,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当过学徒工。

搬运工。守夜人。面包工等。十六岁时,他只身来到喀山,进入了“社会大学”,在与生命的斗争中他深入俄国社会的最底层,和各个阶层各种人物接触,饱含了生活的艰辛,从而丰富了他的社会知识和生话经验。

我虽然生活在新社会,不知道旧社会是什么样,但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旧社会是什么样。

这本书告诉我们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到底,永不退缩。

《大学》读后感

《大学》开篇的章句,共250字,据文中所言,“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这后面的传十章,则为曾子对孔子前面观点的注释解读,并为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整理成篇。后为程颐修订编序,成十章,共1546字。

原文:右传之首章。释明明德。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所谓“右传”,系指竖排版上下文中的下文。下篇传十章中的首章,解释的是上篇正文的第一句“明明德”。

汤是商朝的开国君主。盘,朱熹注曰:“沐浴之盘也。”铭是器物上、碑石上刻的用以自省的文字。就是说,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在其洗澡盆上刻了用以自我提示、警醒、借鉴的文字,让他在每日清洁沐浴身体的同时,也洗涤自己的心灵世界,去除心灵上的污垢和丑恶,做精神上的洁净自新。看来,古代百姓怎样不知,单就帝王来讲,还是很讲卫生的。是不是天天洗不知道,至少洗澡盆还是很讲究的。刻的这几句话,叫做“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都这么刻了,估计不天天洗也不好意思,未免贻人以形式主义之口实。苟,也即如果、诚然之义。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能真心想着不断自我道德完善、自我检省自己的话语,那么就要每天都要这样做,并要天天这样做,一天一天的持续坚持下去。商汤是开国之君,进取之心既强,反省自鉴的意识也比较清晰;既要勤政,又不能忘了检省自己,只有靠树立强大的个人权威和帝国功业,才能于夏之乱政面前,凭借文治武功,一并取得各方民众的真心归顺和臣服。故而,开国之君,往往勤谨,一方面是进取心使之,另一方面也是江山未稳之故也。舍此,也霸业难成。

从这段铭文来看,古人尤其是君王还是把修身养心作为一个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事情的。人治国有赖德治,统治者个人的道德修养、能力品质的高下对于统治权威的树立、国家的治乱兴衰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事实上,权力持有者在权力本性作用下的任性弊端,在制度性约束手段有限的情况下,相应的道德义务的施加就是即便无力也要必须采取的举措。

康诰,是《尚书·周书》的第一篇。康指的是康叔。康叔是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弟弟,成王时期,因为参与平定三监之乱,而被功封于商朝后期的陪都朝歌,也就是如今河南北部的鹤壁市淇县。荆轲就是这个地方的人,想来他是从卫国游历到了燕地,结交了江湖朋友、王族公子,参与干了惊天动地的大事。所谓的燕赵慷慨悲歌之士却原来是个河南人。回头说,成王命康叔在其封地建立了卫国。诰,是命令。康诰就是周成王任命康叔治理殷商遗民时所下的命令,以及成王对康叔封临行前所下达的执政纲领、方针纪要。由于康叔治理的是殷商故地,民众受殷商政治风尚影响长久,观念行为多有于西周之新政不相容甚至抵牾之处。故而,成王希望康叔治理卫国的基本宗旨和使命应在于革故鼎新,将商墟遗民改造成拥护新政权、合于新风尚的新臣民。是故,成王在康叔上任前对他说:“已!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应保殷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就是成王对他这个小叔叔说“唉!你这个小子啊,你肩上胆子还是很重的。你到了那个地方要保护好殷商的那帮遗民,帮助我把上天的命令传达下去,让他们都顺应天意接受周朝已经一统天下的现实,鼓起精神来自我革新,努力做我们新朝代的新臣民。”可见,古代帝王在治国的过程中,除了注重个人道德修养、讲究通过修身养德来获得内圣外王的历史功业外,也非常重视对普通民众的道德教化,克服人心性中邪恶偏私的弱点,来共同促进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的完善和社会成员人性的升华,由此在促成一个对道德修为有着观念共识基础上的德治理想国。而这样一种通过宣传教化的手段来维系权力、维系权力运行所赖以依靠的信念基础的治国理念,其中也蕴含着一种对于人和社会的积极的动态发展的观点,是对人性之善、人的道德升华以及人的自我革新有着充分肯定和认同基础上的治国策略选择。不管成效如何、是否可行,看上去总是很美的。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一句,出自《诗经·大雅·文王》一篇,是《诗经·大雅》篇的开篇第二句。朱熹据《吕氏春秋》考证说,这首诗是周公旦追述文王之德所做,并以此来告诫成王,要奉天承运,推行仁政,永葆周朝的繁荣昌盛。这里说的旧邦,是从周的祖先后稷被舜封于邰说起的。《诗经·生民》有对后稷出生传说的记述,并为《史记》采纳作为正史。说的是周的祖先后稷是帝喾的妃子姜原所生,是姜原在野外偶见一巨人的脚印,好奇心重就踩了上去,于是就身动有孕,生下孩子后觉得不吉利,于是就把孩子扔了,可扔了好几次都获救了,觉得这孩子有神灵庇佑,来头不小,还是自己养吧,取名做弃。这位妈妈倒也实诚,遗弃的事也不怕孩子知道。但凡天降神人,总是不同凡响的。弃长大后,果然天赋异禀,善种庄稼,在解决民生之本吃饭的问题上有卓越的贡献,被尧举为农师,后又被舜封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虽然,曾子注释《大学》正当周朝当时,但从周先祖后稷从尧舜时获封起算,确属旧邦。无论是《诗经》中周公告诫成王“其命维新”,还是《大学》中,曾子以此来注解“明明德”,要表达的都是说,一个国家可以保持长久兴盛的关键,是要不断改革创新,要时刻响应天命的召唤,不断做与天命意旨相适应的文物建制、道德风尚的除旧布新,于此,才能受命于天,才能一直为上天庇佑,才能为上天选中担当天下大任。这其中包含着非常明确的动态发展的历史观,转换成当下的语境说,则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只有紧紧跟随社会发展规律的脚步,及时针对社会发展形势或者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变,做发展目标、发展方略以及具体实现路径措施上的相应改变创新,才能与时俱进,牢牢把握在科学技术、文物建制、精神风尚等方面的主导地位和掌控力量,稳稳承担起执政兴邦的历史大任。所以,改革是一个永不停歇的历史过程。所以,这里包含的“新民”,也即社会革新观点,对于当下的改革要务来说,还是非常具有借鉴意义的。

其后的“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一句,是在语言的历史流变中被语义歪曲的一句话。现在说起“无所不用其极”,常含贬义,是谴责一个人做事没有节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而在《大学》中,这句话是用来形容君子应具备的美德的,带有期许和肯定的意思。是说,真正的君子在追求自我人格完善、自我革新的过程中,要带有最大的诚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功夫下到极致,对自己做百分百的要求和努力,不断反思自我,改过自新,除去思想和精神上的尘垢,从而达到朱熹所注解的“自新新民,皆欲止于至善也”的终极价值目标。

《大学》读后感

让人很难理解,几千年前古人总结的经验,到了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依然掷地有声、经典至极。这是我读《大学·中庸》时的感受,而且读的越多、理解得越深,这种感受越强烈。

《大学·中庸》中不是句句有理,但绝大多数都能发人深省。其中,我印象最深刻、而且我最认同的是“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句中的“豫”作“预”理解,是“计划”、“准备”的意思。这句话可以简单理解为:“做任何事,如果事先有周密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就能成功;如果事先没有计划好或准备好,则可能失败。”

我们身边有很多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

上个星期五的朗诵比赛,我们班又拿了一个一等奖。这个一等奖也是来之不易的。老师一接到通知,就抢先进行了计划和选题,接着就组织我们进行练习,开始的那几天,我们除了在学校练习之外,老师还要求我们每天回家练习朗读,实际上,这就是在作充分的准备。离比赛还有两天的时候,老师每天又抽一、两节课给我们排练,此时,她专门注意纠正我们的舞台效果。正式比赛的时候,我们全体同学无论是字正腔圆,还是精神面貌、感情投入等多方面都比别的班要好。现在来看,如果不是老师抢先计划并组织我们充分准备,我们就很难拿这个一等奖啦。

事先没有计划和准备的事,我做得多了,当然也就尝到了很多次失败的滋味。比如有一个星期天下午,我记得我还有一个办手抄报的作业没有做,于是,我急着做手抄报。当我找a4纸的时候才发现纸没有了,爸爸便马上给我买回来。这时,我又发现,我不知道画什么画、写什么内容,好不容易画好之后,又发现彩笔掉在学校啦,于是爸爸又去给买彩笔。前后折腾了四、五个小时,才把办了一张质量很差的手抄报。后来想,如果我事先准备好材料,并事先设计好手抄报的版式和内容,我想,这张手抄报不仅质量要高一些,而且花的时间也少得多。

现在,我时常在做事和学习的时候都会想起“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这一重要的做事准则。

大学读后感

又到了我们看电影的时候,通过老师给我们的消息,我们知道这次的影片名字叫《怪兽大学》,一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部科幻动漫影片,据我们班同学讲,这部片子才刚上映,要去电影院才能看到,所以,这次,我们是特别的期待。

影片放映开始了,一开始,屏幕上就出现了一只一个身体两个头的怪兽,随之就开始了故事的讲述。故事的主角叫作独眼麦基,他是一个独眼怪,在怪兽里看来,他可以算是一个又矮又可爱的怪兽了。在这一天,小学的他参加了学校的春游,他们去的地方是整个怪兽世界的恐怖能源供给基地,所谓的恐怖能源,其实就是人们恐惧是产生的能量,而怪兽世界就制造一扇扇通往人类世界的门,用来获取能量。这里就是他们春游的地方,叫作“吓破胆”。

他们一进到里面,就看到了真在获取恐怖能量的人们,这里是禁止小孩进入的,可是独眼麦基却跟了进去,而且还活着出来了,大家都很惊讶,这也让麦基定格了人生目标,他要进最好的大学——怪兽大学,时间转瞬即逝。转眼间,麦基已经变成了一名大学生,他也如愿以偿的来到了怪兽大学,在学校里,麦基努力学习,将吓人的所有理论都记了下来,但是,这并不是他的最终目标,他的最终目标是参加“吓破胆”,但是,想要进到里面去,就要经过重重挑选。

为此,麦基与他的朋友长毛怪和其他的人组成了一支名叫“ok”的队伍,他们在比赛中利用自己的身体优势,从最不可能赢的队伍,一直冲到了决赛,最后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麦基一只笑到了最后,可是他发现,自己是靠朋友长毛怪作弊才获得胜利,于是他一气之下就擅自闯到了人类世界,结果他被人类发现,生命岌岌可危,这时长毛怪挺身而出,自己也冲进了人类世界,还将大人吓得尖叫,创出了历史新高,他们也因此成名,被“吓破胆”录用。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只要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放弃,一直为梦想努力,自己的梦想终有一天会实现!

《大学》读后感

书中我最认同的一句话是:“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通过探索了解道理,丰富知识,处事的意念诚实,对待事物的态度就客观了,人的心志就端正了,品行也就好了,家族也就可以整肃好,就能治理好国家,天下就太平了。如果我们都这样做,那给多好,天下能太平,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

书中我们都应该做到的是:孝子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衰,祭则致其严。大意是:孝敬侍奉父母时,应当尊敬他们,使父母高兴,父母生病时,应当表现出焦虑,他们死后,应当十分悲痛,祭拜父母时要严肃,这样才算孝敬。

钱文忠教授讲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是:不是一味的保守,而是有节取中!

他对于有节取中这四个字,没有作解释,所以我也不是很理解!不过他重新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古话,对现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的启示:

首先,要提升自己的修养;这样家庭就会美满、幸福、和协,家和了万事就兴;。

才可以集中精力去工作、去创业;最终才能够事业有成!

今天看了钱文忠讲大学与中庸,懂得了不少礼记方面的事!尤其是他讽刺那些房地产商人们的的摘句和那段对大学中庸的高度概括的那句话,也就是我在小时候被三字经的那段话“做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德望与天下,必须要能治理国家,要想治理国家必须治理自己的家,要想治理自己的家必先治理好自己的身,要像修身必先修其心,修其心必明白道理,明白道理之前要知道这件事物,要知道事物必须先看到这件事物,这是一个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同时也是我们必须要明白的道理!

还有就是那段有德才有人,有人才有地,有地方有财,有财方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一个人有德是根本是关键再有才也无所谓,只会招来别人的憎恶!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

我会深刻理解这些话的,我以后会照这些话去做的,尽管别人不是这样,周围的人不是这样,但只要我能做到他们做不到我也没办法,毕竟我不是耶稣不是释迦摩尼!何况他们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相信,何况一个无能的我!我只要把我学到的自己能做到就好了!

《大学》读后感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最终一部。这本书透过描述饱尝人间辛酸的阿辽什卡,抱着进大学读书的梦想来到喀山。可是,由于当时的大学并不向穷人敞开的,所以阿辽什卡的梦想破灭了。为了反抗黑暗的社会制度,为了争取受教育的权利,不久以后,他参加了秘密的革命组织。阿辽什卡生活贫困,在伏尔加河一带流浪,和搬运工、小偷、乞丐生活在一齐。之后,他最终在一家面包店找到了一份工作。他向工人们传播革命思想,不仅仅如此,他还鼓励工人们参加大学生的秘密组织,领导工人们罢工,与反动的政府进行斗争。这些事实告诉我们要珍惜此刻来之不易的完美生活和学习环境。

我们此刻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我们更要努力学习,在学习新知识同时,也不要忘记复习巩固旧的知识,古语:温故而知新。

我们不但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并且在生活中,我们就应观察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从大自然中学习新的知识。大自然就是一本无字的移动的字典,也是一本百科全书。在人与人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是你的教师,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我们要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我们此刻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奉献自我的一份光和热,一片丹心,报效祖国,让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他是一位伟人,我们家喻户晓,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他就是高尔基。这个假期,我读了他的书《我的大学》。

书中作者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沙皇统治的黑暗时期,人们相互抱怨,对骂,三天两头的打架,甚至于去杀人。作者为了上大学,来到了喀山,最终因种.种因素,高尔基没有上成大学,而是在那里上“社会大学”。在这期间,他曾当过搬运工、面包师助手、小店店员……在刚来到喀山时,他遇到了小偷和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人。有的人嘲笑高尔基看书的“愚蠢行为”,有的人赞赏高尔基渴望获得知识的精神,这些赞同高尔基获得知识的人是理智的,因为他们坚信仅有智慧才能崛起,不受这种压迫。高尔基经人介绍,认识了藏有很多书的小店老板潘科夫。以后,他白天销售货物,到了晚上刻苦读书,并最终走向了革命的路。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高尔基生活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经历了诸多磨难,从事了很多辛苦的工作,然而他却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之后,他在潘科夫的店铺里一边做工,一边埋头苦读,不顾一群愚昧的人的嘲笑,仍然读书。我们生活在这个幸福的环境中,吃得饱,穿得暖,也有很多书看。我们生活的环境比高尔基要好很多,再不好好读书,上不了大学,那就很说可是去。我们必须要好好读书,用功学习,超越高尔基。

仅有知识才能使人提高,仅有读书才容易获取知识。没有了知识,人们就会像一堆废物一样。没有了知识,人们也不会发展科技,建设一个现代的礼貌的世界。

大学读后感

记得在上毛概课之前,当同学们谈起这学期要开设毛概课时,几乎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抵触情绪。

我想这大概源于先前的马哲和马政经课的糟糕经历吧!如今碰上了它们的姊妹课程毛概,想来亦无外乎枯燥乏味之类,心情自然是可想而知了。但是几乎令所有同学都出乎意料了,第一堂课上的极其成功,大家一致的说法是:这个老师还不错嘛!再往后,每堂课都是如此,大家终于赞口不绝:杨宗丽老师的毛概课绝对是我校的精品课程。下面我就自己的学习体会谈点儿心得。

首先,作为艰涩乏味的理论课程本来就不好讲,但是杨老师把讲解理论融通于讲解历史故事当中了,从而使得理论与实践活动紧密的联系了起来,好似一幅幅有血有肉的鲜活画面,满足了学生们更易于理解感性材料的倾向心理,这便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把讲解理论变成讲故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历史知识,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历史文化认同感,讲起来听起来都很舒服。

其次,杨老师不仅讲课的素材丰富,而且表现表达形式多样。比如她以歌曲、图片、电影片段、电视画面等多元多样的方式丰富理论框架,把理论的理解变成了一种视听享受。并且上课的组织方式活泼轻松,再加上她幽默的语言表达,以及课间轻快的音乐旋律,使得毛概课的学习变成了猎奇和享乐的过程。

再次(不代表不重要),杨老师与同学们互动密切,这可不仅仅停留在课堂的问答层面,更多的则是他对下面不认真听讲同学的提醒与提携。她对自己工作的热爱从她授课的热情表现和对同学们的认真负责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关于这点我自己还有切身的体会。

有一个周末,我偶然发现了一条有关杨老师的讲座信息,便慕名而去。但是接下来的周二我由于身体不适,偷懒没去上毛概课(这是我唯一的一次),这竟然被火眼金睛的杨老师抓了个现形,下课后系里好几位男生都来戏谑我,说杨老师“夸”我了,我真是无地自容!这是令我无法想象的,原本以为老师只紧盯着前排的几位同学,可谁知我这位经常坐在后排的同学也……你能想象的到当一个老师这样对待逃课的学生时,他还好意思再逃该老师的课吗?更重要的是第二次课上我找老师解释时,她竟没有算我旷课,说听讲座补齐了!!真让人难以想象,但杨老师却对每一位出现问题的学生都给予同样的待遇,甚至你随便走在校园的路上,广播里就在谈论着……杨宗丽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位老师,她用各种温情的方式勉励和提携自己的学生,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多希望每位老师都能如此为人师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杨老师从来不把毛概课的讲解只局限于该课程,而是以他教师的身份极力承担着育人的责任,这包括她给我们介绍她先前成功学生的奋斗历程,与我们分享她自己生活里的经验和乐趣,以及教导我们该如何面对工作学习中的困难等等。总结起来实际上就是两点:一是怎样做人;二是如何做事。我个人有这样一种直觉,无论学习哪一门课,如果学生听完后觉得,在如何做一位有修养的、成熟的、自立自强的人,从而从从容容和和气气地去做事方面有所收获,那么这门课就是成功的,对于文科类教育尤其如此。当然理工类也不例外,因为这就是教育的使命。

今天我们对教与学的话题谈论很多,其中不乏争执叫骂声,嚷来嚷去也不见得大局有多大变化,真希望老师与学生都能自觉自律,静心从自己身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教育土壤和教育空间的纯洁之美。这是我在一门课的授受过程中的一点感悟,说出来一起共勉!

大学读后感

又是一年升学季,有感于网友“村长慢羊羊”前几日转发的“考上大学笑着发愁”自己亦莫名触景生情,人老心不老。让我这个过来人吐吐槽,正要踏入大学校园的贫困同学,真心希望我的经历能让你少走那么一点点弯路。

11年前,我也是一个过来人。明白当初的艰辛,而且当时候没有如此四通八达的媒体,来大肆宣扬当初的贫困境况,所以理所当人没有得到社会热心人士的慷慨解囊(这里要强调,我丝毫没有贬低任何人的意思,只是对多现今更多的求助途径感到欣慰)。知道高考成绩并最终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一刻,在听到和我考上同一个学校的某某某大摆庆功宴的时候。

我的父母硬着头皮向2个亲戚借钱,最难忘的是那张借款欠条。亦是它使我更明白到借是人情,唔借是道理。难以启齿但又必须开口的尴尬,或者只有个中人才深蕴其味。第一年的学费借来后,之后3年的助学贷款亦在经历银行的重重繁琐表格,签了无数次自己的大名和盖了无数次手指模后最终得到。可以说是来之不易吧,但总有点嗟来之食的意味,因此在毕业后的第一年,我马上还清了贷款并再没踏入此银行,当然,亦因为没入银行拿那张还清贷款的证明,毕业证至今还压在学校。

此刻只想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鼓励考上大学的家庭困难同学,你地要走的路比一般人艰辛。大学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此学习唔是学习成绩,是一种面对任何的事情都能找到最快切入点,掌握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学习能力,将会帮助你们步入社会后,尽快无缝适应工作。

而在4年的大学生涯中,每一科的成绩,能拿到90-100分最好,但真的,60分你也能顺利毕业。前提是你要舍弃奖学金的诱惑。多花点时间,锻炼你的面皮和口才,利用别人打球和逛街的时间,多找找实习兼职。学校与社会的工作氛围毕竟有所不同,大一大二已经要真枪实干,莫待大三大四血拼稳工的时候才徒伤悲,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虫儿被鸟吃。

大学一门必修课--拍拖。找一个你喜欢的人,好好去爱。请好好体会个中的酸甜苦辣。将来成功了会成为佳话,幸福一生;(像我一样,初恋)失败也是一个宝贵的经验,拍拖是2个人的事情,结婚是2家人的事情。好好琢磨吧,经历会使你更加的成熟。

大学另一门必修课--克服自卑并深爱父母。或者你们当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低人一等的心理。因为贫穷而自卑,因为自卑而失去自信。但我想讲的很简单,人地有钱是人地的事,他地的钱来源于父母。父爱母爱一定是世界上最无私的付出,我们贫穷,但我们的父母的奉献丝毫不比那些有钱人父母少。树欲静而风不息,不要等子欲养而亲不再在。暂时的贫苦,只说明我们在起跑线上输给了别人,但人生长跑万万米,你是金子的话,你完全有能力将2代人的差距追平甚至超越。

不好意思,触景生情,牢骚话太多。年年岁岁贫困大学生遭遇似曾相识,只是岁岁年年贫困大学生名字各有不同。社会救助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读书,但真正成才,请自律、自强、自力更生。人生会在无奈,舍与得之间蜕变成长。

瑾以此文,献给当年因我读大学而失去读中专机会的细妹。万千感恩尽在不言中……。

同时,致当年的一段异地恋,感激远大于伤感,愿你永远开心活泼、无忧无虑。

《大学》读后感

《大学之理念》写于德国二战战败之际,当时的德国大学刚刚经历了最为深重的内外灾难的洗礼,百废待兴。作者雅斯贝尔斯认为,任何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学,都要包含三个互相之间密不可分的方面:学问传授,科学与学术研究,还有创造性的文化生活。最重要的是,大学的自治权——这种自治权甚至得到国家的尊重——是来自一个具有超国家的、普世性特点的不朽理念:学术自由。这是大学所要求的,也是它被赋予的。学术自由是一项特权,它使得传授真理成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职责,它使大学可以横眉冷对大学内外一切试图剥夺这项自由的人。

作者认为的理想大学,第一点就是要服务于科学与学术的,科学表达了人对知识基本的、与生俱来的渴望,是自为的。这种对于知识的渴望本质上要先于所有功利的考虑。因为降低到使用层面的知识就不再是知识的整体了。

所以,在选教师上,最好的科学研究人员同时也应该是首先的教师。也许这个科研人员在教学方法上是不称职的,但是他能够独立地引导学生接触到真实的求知过程,从而也就能够引导学生接触到科学的精神,而不只是接触仅凭借记忆就可以传授的僵死结果。

然而,科学也有其局限性,除非是在一个假说的框架之内,否则我们不能获得关于真理的具有普遍效力和说服力的知识,而我们知道这些假说又具有相对效力。

大学不仅仅需要自然科学,人文学科在对塑造大学的文化中起到了同样重要的作用。人文学科在教育上是有价值的,因为它们允若了一种对人类历史实质的领悟,一种对传统的参与,一种对人类潜能之广阔性的认识。遗憾的是,一种出于双方共同的教化目的而将人文主义与自然科学的现实主义融会贯通的教育理念在我国仍未实现。

大学(universitas)的最初含义——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体——与它作为所有学科的统一体的含义同等重要。这个理念要求交流的存在,不仅要有不同学科层次上的交流,而且要有不同个人层次上的交流。大学应该给学者们提供条件,让他们可以直接交流,这种交流必须是苏格拉底式的:提出问题,以便人们达到对自己和他人清晰的认识。并且,这种交流不必承担任何现实的结论。大学所认可的只是对于承担真理的责任。

尽管这本书写的年代久远,但是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归根结底,还是自由意志的问题,如果大学的'自由意志无法超越政治形态,并且被恰当的使用,那么大学生仍然将在原罪中堕落。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