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实践活动课程心得体会范文(12篇)

时间:2023-12-15 05:42:42 作者:紫衣梦

写心得体会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提升我们的学习和思考效果。小编希望通过收集这些范文,能够引发大家对于心得体会的重视和思考。

就业创业实践课程心得体会

在分享会开始之前,就已经很激动。能有这个机会听听创业成功的大佬给我们分享实际经验,让我们对自己得创业想法能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在创业分享会上:

_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唐小丽讲述了自身的'工作经历,分享自己毕业找工作所遇的挫折,她是如何的选择,在路途中自己的迷茫,自己如何克服,自己如何走向创业之路。

九年工作经验的张义讲述自己,求职过程的碰壁,对自己九年工作经历的经验的传送,自己碰到过的机会及帮助过她的人。

开始时,让我们每位成员讲讲自己对创业的了解,对创业的看法。部分成员也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经验,两位帮助成员分析工作所遇的困难及原因所在。机遇、性格、实践、我们对社会的陌生,这几点是我从两位分享中能总结出来的。

我理清了这几点:调查、时间段、政策环境、适应时代趋势、社会市场需求、大环境、数据为主、有数据为依据,要有勇气去突破一些领域,找出社会所需的行业,在圈出一个大范围,在范围内确定你的突破口。然后再确定人员组成、资源整合、涉及人群、核心竞争力等。

听了这次大佬的分享会,也使我受益匪浅,也不得不深深的思考思考自己当初对于创业的初衷及理解。

对于机遇、性格、实践、平台(我有这样的看法):

1、我想"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是没错的,平时多了解了解一些相关知识。对所以你能涉及到的,都提前做好准备总是没错的。把握机遇的重要性,就像有一部电影中所说的"无法掌握自己体重的人,怎么掌握自己的人生。"所以机遇也是需要自己掌握。

2、性格的话,因为在人与人初步见面中,会是首当其冲的,给对方最直观的映像。人们都喜欢那种随和,好相处的。可能会没有那们多的接触的话,第一映像就很重要。在以后,我也觉得我也应该不那么拘束,尽量放开自己。可能机会也会这么被争取而来。

3、在对大环境的分析把握中,也要不断从实践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不断自省自律。把数据放第一,以数据说话。所有的都应落实到实践上,俗话说:“实践出真知"。

4、对于平台,我们缺少背景但不能缺少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这是我觉得首先浮现的想法。我对于平台有这样的理解,可以是你的学历,你的大学,你的人际交往圈。

在此次分享会中,让我对创业有了不同的新的看法。在以后,我也要带着这次经验去思考,去分析。

德育实践活动课心得体会

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校园,丰富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根据县文明办通知精神,“双节”期间,我_局组织全县中小学校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现就活动总结如下:。

一、教育学生了解中秋传统文化。

1、学校通过布置假期作业,让学生主动自行了解中秋节文化,收集地方中秋习俗,让学生更易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体会、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开学后各校组织“我们的节日――中秋节”国旗下讲话,开展“中秋节”主题班会。

3、制作黑板报,通过营造节日氛围,宣传中秋知识,让学生多渠道了解传统文化。

二、帮助学生度过一个愉快有意义的节日。

1、中秋节是人们盼望团圆、思念亲人这情感的寄托节日,是一个以亲情为主干线的节日。全县各乡校广泛开展了“表孝心、送关心”、发亲情短信、送节日祝福、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等实践活动。

2、开展了以“品月饼、赏圆月、过佳节”为主题的征文、绘画、书法等活动,帮助学生合理表达过节的愉快心情。

三、开展中秋节慰问活动。

1、中秋节前,我局组织人员到援疆教师李维超家进行了慰问。表达了对援疆教师家属的感谢和祝福,让为国家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援疆教师家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

2、各乡校开展慰问退休教师活动。为家庭困难的退休教师送去月饼、水果等慰问品,向老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感谢他们为献县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使他们在精神上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3、各乡校还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慰问贫困学生等活动。让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与其他同学一样,度过一个开心、快乐的节日。

中秋节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我局通过组织全县中小学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而且能大大地激发学生们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活动课程心得体会

活动课程是一种以实践为重点的教学方式,旨在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并在其中探索、发现和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我参与活动课程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体验和心得体会。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活动课程具有许多明显的优势。首先,活动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在活动课程中,学生不再局限于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而是可以自主选择活动的方式和内容,积极参与其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其次,活动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亲身实践,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此外,活动课程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我参与的一次数学活动课程中,老师通过组织游戏和实践活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通过游戏,我们不再感到枯燥和厌倦,反而充满了学习的乐趣。我记得有一次,我们通过玩一个名为“数学冲浪”的游戏,巩固了对数学计算的理解和运用。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其中,争相斗智斗勇,赢得胜利的喜悦让我们更加热爱数学。而通过实践活动,我们可以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例如,在一个实验中,我们需要使用测量工具和数学知识来计算物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这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几何形体的概念。

参与活动课程让我深刻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靠死记硬背,更需要实践和探索。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活动课程则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在实践中学习并应用知识。活动课程教会了我如何主动思考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对我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五段:总结。

通过参与活动课程,我发现了学习的乐趣和价值,也深刻体会到了活动课程的优势和意义。活动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活动课程教会了我如何主动思考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我将继续运用活动课程所教给我的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德育实践活动课心得体会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德育实践活动课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认真学习了学校领导的讲座之后,我对什么是德育实践活动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开设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德育实践活动并不神秘,德育实践活动课也没那么难上。关键是认识问题,定位问题,认识对了,定位准了,很多问题也就都迎刃而解了。

德育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德育实践活动不是。

教学。

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延伸。

如果只是组织大量的活动而没有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将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低效的,所以要进行统筹规划。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德育实践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注重对社会、家长的宣传工作。利用有关媒体、家长学校、家长会,广泛宣传德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引导社会和家长了解德育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学习,反而会因为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有益于学科课程的`学习,从而重视这门课程,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程。

设置德育实践活动的意图主要是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过程中,要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特别是德育实践活动课程,更应该处理好“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

德育实践活动中的任何一个内容和阶段,教师都应该鼓励并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亲身体验,积极实践。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教师一味地强调学生自主而忽视了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成功开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让学生自主选择不是放任不管。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指导。

另外,德育实践活动虽是相对独立的,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但是和其他所有课程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渗透,难以割裂的。

德育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片广阔的沃土,等待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去开垦。我愿在理论专家和先行者的带领下,加入这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劳动大军,共同挖掘,共同探索。

培训报告

通过学习,我们不仅从理念上对综合实践活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且获得了教学上有指导作用的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外活动,而是通过教育交往为中心的活动,强调学生积极参与,重视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一、以学生实践经验发展为核心,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三条线索。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进行。

亲近与探索自然。开展对自然的体验、欣赏、学习、探索等系列实践活动,旨在使学生发展探究的兴趣,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养成对自然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我们可以根据实际开展有关垃圾等环保方面的主题,也可开展有关爱护大自然等方面的主题活动。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参与实践,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体验与融入社会。通过参观、访问、实际参与、探究等活动,了解社会现象,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定位,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服务社会的能力。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敬老院去参观访问、了解老人的情况及政府对他们的关心。既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又是一种社区性服务活动。

认识与完善自我。通过畅想、感悟、交流、体验、行动等活动,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情绪、价值观等个性品质,学习生活技能,养成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能力。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2从教师对活动提供指导的实际出发,发展教师的爱好和特长,开发教师的教学潜能。

3、从学校对活动提供帮助的可能性的实际出发,重视利用学校的资源,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

4、从社区和当地社会环境支持的可能性的实际出发,利用社会性资源和网络资源。地处农村的要考虑农村的实际,地处城镇的要考虑城市的实际。

新课改以来,各学科都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每个科目都安排有学科综合性学习内容,这些均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出现。另外各科的学习内容中有很多需要学生经过长时间的调查、访问、观察的内容,我们要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很多,如选题指导型、方案设计型、专题研讨型、设计制作型、家庭体验型、社区实践型、成果交流型等。虽没有固定的上课地点、统一的教学内容、固定的1模式,它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但综合实践活动一般按以下步骤实施: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提出问题,确定活动主题;构成活动小组;制定活动方案以及准备必要的工具和条件。活动方案主要包括活动的主题或课题、内容、目的和任务、方法、具体过程、任务分工、保证条件等。

第二阶段:活动的实施阶段是整个课程实施中最核心、最活跃、同时也是最艰难的阶段。按着制定好的活动方案,运用一定的方法(调查、考察、收集资料、讨论、服务、宣传、公益活动、生活实践、劳动、技术设计、制作),搜集文献资料和第一手资料,进入实际的活动场景,进行具体的活动操作,获得实践体验。

第三阶段:总结交流阶段。整理活动过程中获得的资料、经验、结果和感受,形成对问题的基本看法、问题解决的基本经验,发展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容一般有活动的过程与方法、结论、收获、经验等。成果的展示方式有:口头材料、实物、图片、音像制品、简单的书面材料。交流的方式有辩论、研讨、展览、墙报、刊物、网页、小报等。

第四阶段:拓展提升阶段。提出进一步思索探索或需要延伸训练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引导活动向纵深发展。

“再好的课程,如果不去实践,那么,你永远走不进这门课程。再难的课程,只要我们热情地参与进去,就会有丰厚的回报!”相信只要我们积极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去,我们也能创造出属于我们的辉煌!

实践活动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近年来,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提高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实践活动课程培训。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的启发作用,同时也体会到课程的教学方法、设计以及教育目标的重要性。在此文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课程设计。

实践活动课程培训的第一环节是课程设计。我们团队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实践活动主题,并通过讨论和汇报选定了最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好的课程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设计一个优质的实践活动课程需要考虑教育目标、学科知识、主题选择、教学方式和评估方式,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

第三段: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践活动课程中必须重视的一个环节。我们培训中强调了多元化的教育方式,鼓励老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利用智能设备进行线上授课、组织同学间合作探究、通过校外实地考察等方式多角度展现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深度与联想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第四段: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一门课程须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实践活动课程中,教育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还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培训中,我们尝试了以大纲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深化应用,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采用评价体系,量化学生的成长并不断激励他们的进步。

第五段:结语。

总的来说,实践活动课程培训使我收获颇丰。在学习、讨论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不仅加深了对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也提高了教育教学的素质。回想起培训过程中的经验和体悟,我认为,良好课程设计、多元化教育方式和具体教育目标是构建广大学生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路径。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我亦将以培训中学到理念和策略去注重课程设计教学方式、明确教育目标并强化教学评价的重要性与实践,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指活动课程心得体会

五指活动课程是一种让孩子们通过指尖的活动来提高他们的手眼协调和认知能力的课程。本人在参加该课程后深刻地领悟到了活动对孩子们的重要性和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课程中的体验和感想。

五指活动课程的内容涵盖了各种各样的指尖活动,包括折纸、描绘、剪纸和画画等。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可以提高他们的精细动作能力,让他们更加灵活地掌握手指的运动。

在课程中,我们还会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来增加孩子们的乐趣,比如说找出所需的物品或完成一系列的游戏任务。这样孩子们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还能够在不自觉中锻炼他们的认知能力。

第三段:体验感受。

在五指活动课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的专注力和创造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并且勇于尝试,这让我觉得很兴奋。

此外,我也发现孩子们的目光比以前更加敏锐,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技巧。在实践中,孩子们也学会了如何解决问题。这些经验将会让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

第四段:老师的指导。

在五指活动课程中,老师是不断地指导和帮助孩子们的重要人物。老师与孩子们共同创作,并且在过程中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和帮助。我认为这个团队式的合作对孩子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老师不仅仅教授孩子们技巧,还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心和自主意识。在传授技巧的同时,老师还注重孩子们的良好习惯,比如说注意个人卫生和自律能力的训练。这些习惯将会随孩子们一生。

第五段:结论。

五指活动课程给孩子们带来的不仅是技巧和智力方面的培养,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自信和创造力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尝试和失败,孩子们不仅将自己的创意注入到作品中,而且也更加有信心去探索自己的想法和世界。

因此,五指活动课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课程。它有助于孩子们掌握精细动作和灵活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通过五指活动课程,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这让我们感到非常欣慰和骄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本学期综合实践课程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一工作重心开展工作,坚持科学发展的工作原则,在扎实有效的教研工作中一如既往地强化“研究、指导、管理、服务”的工作职能,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层次和水平。

根据市教育局《20xx年全市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工作要点与工作配档》和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意见》(烟教〔20xx〕72号),认真将《20xx年全市综合实践教育工作要点》(烟教实发〔20xx〕1号)中的各项教学教研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综合实践课程建设和活动指导模式研究为抓手,努力促进指导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教育的内涵和特色发展,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水平。同时,继续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汲取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1、认真做好工作安排。

本学期的教师安排工作,初三、初四继续采取以教研组为主管,以学科课题为抓手,精选课题,分科负责,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对于负责综合实践课程的老师,要将综合实践课题与本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从学科教学中找问题,再通过研究性学习解决问题,并将课程成果运用于学科教学。初一、初二与校本课程整合,主要开展以劳动技术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促进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的整合,达到互相促进、全面丰收的效果。

2、加强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新的学科,要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必须加强教研活动。学习各地先进经验,交流活动情况,进行教学反思,调整计划内容,把活动搞“活”、搞好。充分利用每周星期一下午第一节的教研会议,促进实践活动教研工作的开展,加强与各教研组的交流,提升综合实践活动工作的效率。同时,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综合实践培训。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加强综合实践教师的工作能力,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培训,从理念和实践提升学科力量,加强指导教师的课程建设与活动指导能力。

3、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空间。

整合各学科的资源,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宗旨。各年段可以根据各自的年级特点在本级部上报的综合实践课题中选择合适的课题开展教学工作。

4、加强综合实践考核管理力度。

本学期将加强课程实施力度,切实把各级部、各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学校常规课程管理中来。每月定期对各班级的活动情况进行考查,初一至初四各级部、各班级考查情况将作为综合实践教师评价的主要内容,认真执行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的各项指标要求。

5、持续开展“三个一”活动。

学校层面:本学期将从所有申报的课题中开发出一门特色课程、重点运用好一处基地、培养出一批骨干教师;教师层面:每学期举行一次公开课、形成一个精品活动课例、指导出一批特长学生;学生层面:每学期完成(或合作完成)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进行一个创新性项目设计(或作品)、上交一篇实践活动心得感悟。

6、继续积极开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

上学期,我校作为开发校外综合实践基地试运行示范学校,在开发区率先开展了校外基地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一系列活动成果,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我校上学期所做的活动方案和运行程序作为校外基地综合实践开展的范本在全区进行推广。本学期,我校将继续扩大学生参加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数量和范围。全校统筹规划、分层动员、严密组织、周密部署,组织到位、指导到位、管理到位、宣传到位,推动基地实践活动安全、扎实、有序、高效运行。本学期计划结合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月”的安排,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心系国防,立志报国”为活动主题,以山东陆军预备役76师炮兵团(军事训练实践教育基地)、王懿荣纪念馆(省级优秀社会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烟台西炮台国防公园(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烟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备选基地,于10月下旬——11月上旬择时开展校外实践活动。

7、本学期计划在学校网站创设“综合实践活动”专栏。本学期我们要将各种相关图片、文字资料整理好,整理发布。

(一)目标:综合实践的目的就是通过学生丰富而深刻的亲身实践,使学生会想、会做、会表达、会合作、会生活,成为健康、自信、想干、敢干、能干的一代新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使学生能把在课堂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将课程回归生活;

b.感受活动学习带来的快乐,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2.过程与方法:

a.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b.充分体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发挥学生的特长;

c.让学生在研究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培养与团体合作的精神,与人交往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能使学生喜欢学习、热爱学校、热爱生活,还能关心别人、关心集体,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学情分析:

初一、初二的学生不管在知识面还是生活经验都不足,特别接触的理、化、生的知识甚少,因此我们打算兼顾学生的实际,抓住身边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社会热点,从提高学生的兴趣入手,耐心的引导、精心的准备、细心的组织活动或学习、重视成果展示、认真进行反思总结。

初三、初四的学生相对来说外在接触的知识、事物比较多;内在的心理、经验比较成熟,因此我们打算把空间尽量留给学生,引导学生从自然、环境、科学知识等方面进行学习和活动,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要做一位细心的组织者。

(三)模式:

初一、初二开设两门与劳动技术相关的课程,每周一课时,由专门的教师负责;

初三、初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形式主要按照:申报课题—确立课题——申报课题方案——活动的具体实施——教师阶段汇报——学生阶段汇报——教师说课展示——成果展示——反思评价阶段的顺序进行,每一步我们都要真正落实到位。

(四)具体安排:

1.课时安排:每级部每周安排2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计40课时);每学期安排40课时的校外综合实践活动。

2.实施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第二周周二每个备课组把课题申报上来。(初一至初四的物理、化学、生物每个备课组各申报一个研究性课题)学校根据申报课题及具体实际确定实施综合实践课程的课题组。

课题要求:一个好的主题和活动方案,只是活动成功的一半,所以课题不能好高骛远、超越学生的现实生活,也不能搞形式主义,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兼顾学生的兴趣,具有可实施性。

(2)课题方案的制定:课题合格后,请每个备课组将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在第三个周周二申报上来。

(3)时间安排:期中考试前后各完成一个课题。

(4)实施阶段:各备课组根据选用的课题和制定的计划进行活动。我们定于第七周进行阶段汇报。

3.成果展示:

为了确保活动切实可行的进行下去,今年的重点在于学生的成果展示,所以定于期中考试完地第一个周进行成果展示,这样要求各备课组在第八周将各任课老师成果展示的地点、第几节课申报上来,以便统一安排。

(1)成果形式: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形式可以是一篇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社区服务的成果形式可以是调查报告、活动设计、活动照片、倡议书、建议书、小制作、小发明、答辩会等等;劳动技术的成果可以是自己制作的作品,总之,不求新颖,但求实事求是,让学生把自己的体验如实表达出来,让他们真正为自己参加活动而感到自豪。

(2)展示方式: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或学生的想法进行;

(3)做法:每教研组选一位老师代表该教研组进行展示,由学校确定评委组进行评选,评选结果计入本组考核。进行展示的老师根据评选结果在考核中适当进行加分。

4.反思评价阶段:

首先教师检验活动效果并整理,然后进行反思并以书面形式总结(以案例的形式出现)然后根据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进行评价,以便促进在以后活动中的积极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并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的能力及专业水平,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的课程,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

中年级要求:

1、学生自主观察感受生活,社会,提出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课题.

2、教师及时点拨,帮助确定主题及研究方案,开展活动.

3、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成果展示.

高年级要求

1、学生自主选择课题,确定研究方案.

2、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在活动中适当指导.

3、学生自主组织成果展示.

1、河水污染状况及对策研究

2、八小食堂状况的调查

3、菜市场资源调查

4、扬中住房现状的调查研究

5、野生植物现状调查

6、“肯德基”的诱惑力为什么这么大

7、调查新建的活动场所对各个人群的适宜程度和对它的评价

8、白色污染带来的坏处

9、为什么小学生如此迷恋电子游戏

10、形成龋齿的原因及预防

11、大蒜没有水分和泥土,为什么会发芽

12、小学生的近视原因及预防措施

13、你知道吸烟的危害有多大吗

14、饮食与保健

以上由各班根据本班实际需要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相应主题开展活动.

实施形式:可穿插进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进行,也可相对集中半日活动.

9月份:

1、认真贯彻执行综合实践活动纲要,加强理论学习。

2、制订教学、教研计划。

10月份

1、检查个人备课情况。

2、进一步完善本校综合实践活动网站,利用网站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活动,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网站的发展。

11月份

参加扬中市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汇报。

12月份

深入课堂进行调研,了解教师的困难与需求,充分发挥教导处的指导和服务功能。

20xx年1月份

做好课程综合评价工作,师生开展自我小结,撰写案例、教学反思、活动总结。

五指活动课程心得体会

五指活动课程是一种让幼儿通过触摸、揉捏、抓取、钩勾、拧扭等手指活动,提高手指灵敏度的课程。它能够培养幼儿手指的敏捷度和灵活性,促进大脑的发育。近年来,五指活动课程得到了越来越多幼儿园的认可,并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五指活动课程中,每个手指都有相应的活动训练,这让幼儿能够在锻炼中认清每个手指的位置和动作,不仅可以增加手指的体验感,也可以让幼儿更好地学会如何掌握动作和协调动作的逻辑关系,从而锻炼手眼协调和身体协调能力,这对幼儿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五指活动课程的实施需要幼儿与老师一同参与。老师通过互动和引导,让幼儿在手指训练中获得快乐体验,给幼儿留下美好的童年体验。同时,幼儿们在与老师互动的过程中也可以学习到很多语言表达,增加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指活动课程中的活动种类繁多,包括揉面团、剪纸、穿珠子、搭建、拼图等多种形式。这些活动意义不同,形式不同,可以满足幼儿不同层面上的需求。通过五指活动课程的多元化体验,幼儿能够真正体验到生活的多样性,丰富了幼儿的生活体验,拓宽了幼儿的思维。

五指活动课程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有着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唯有真正发挥好手指灵活性和手眼协调性,才能真正地体验到身体的力量,从而获得更多美好的体验和逐步开展人生。五指活动课程全面洞察幼儿成长中的不同阶段,在手脑协作、想象力、思维力等方面都能给予幼儿的身心发展以极大的帮助,故此体验课程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而进入实施阶段。各个实验学校都结合地区和学校本身的资源优势,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但是,如果我们冷静思考,也会发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为了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理念和独特价值,纠正实践中的偏差,就要对这些误区作深入分析和反思,防止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化、表面化。

一、活动主题应来源于生活实际

不少教师在帮助学生确定活动主题的时候,往往是选择教师自己感兴趣的几个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有的地区和学校甚至硬性规定某一学期的活动主题。比如,某市区教研部门规定春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我们的环境”,秋季则为“动物世界探秘”。有的学校在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时,将每个年级的活动主题作硬性规定后,指导教师只能引导学生围绕这些主题来开展活动,结果活动主题受限制,学生活动的方式也相应受到局限。这样的活动主题往往不利于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方式,不利于形成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关系的整体认识。

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没有教科书和教辅资料,教师在指导学生活动时有时是一筹莫展,但这并不等于可以由地方和学校来对教师作一些硬性规定,相反应给教师更大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应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关注周围生活及其整个世界时发现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因此,在指导学生确定主题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关注周围的生活及现象,从而提出自己感兴趣又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背景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了取舍,确定活动的主题。只有这样确定的主题,才是学生乐意探究的,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会有生活基础;也只有这样坚持下去,不同年级、不同年段的学生才会呈现出不同领域中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主题,教师的引导也才会使同一批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关注不同领域的问题。

二、由浅尝辄止走向深度体验

在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们发现,学生往往对热热闹闹的活动场面很感兴趣,对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也十分好奇,但对如何进行实践活动却茫然无知,导致调查访问的目的无法实现,实验研究注重表面现象,参观体验走走过场,或者在实践活动中稍有收获和体会就非常满足,浅尝辄止。这样的实践活动虽然热闹但少有实效。不用说使学生能够形成对自然、对社会的整体认识与发展他们的探究精神和问题意识,就是想获得参与实践的真切体验和丰富经验也难以做到。这种表面化、形式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与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及其课程价值背道而驰的。究其原因,一是学生视野不开阔,思维受局限,对生活的理解不深入;二是学生缺乏开展实践活动必备的常识,即缺乏必要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对各项实践活动的目标不具体、不明确,也是其重要的因素。

注重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但实践并不等于走过场,应该引导学生由浅尝辄止走向深度实践、深度体验。深度实践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真正理解实践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学生把各种实践活动的目标细化、分解,并进行合理分工;把握各种不同实践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恰当地选择和利用活动工具和相关手段(如,调查访问的表格、录音照相器材)来完成活动的具体任务和目标。深度实践还要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实践过程进行细致的记录和深刻的反思,每一阶段都进行适时的调控。需要反复实践的要多次实践,需要更换实践方式的就要及时更换。只有这样及时总结和反思实践过程,才能使学生真正通过实践活动受益。那种为了活动而活动,或停留在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只能是一种低效的实践、盲目的实践。

三、引导学生关注活动过程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殊性,我们经常只能观摩到实践活动的总结交流阶段。在总结交流的展示过程中,我们往往看到各活动小组展示的是自己研究的结果。其结果形式多种多样,有研究报告、现场表演、图表图案、制作模型等等,花样百出,一件比一件精彩。学生和指导教师也往往对这些研究结果倍加赞赏,而对这些结果的来历即活动过程却忽略了。有的学校在介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时,甚至把学校有多少小发明、小创造、获得多少专利或有多少个“小院士”作为经验介绍出来,这无疑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的一种误解,至少这些结果只能代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一个方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针对长期以来单一的学科教育或知识教育的局限性而设计的一门面向学生生活的实践性课程,其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性学习,在实践中自主提出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尝试解决问题,以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发展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在活动过程中,他们经历了成功和失败的切身体验,遭遇过各种各样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难以遭遇的现实生活场景,正是这些引起了学生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和感悟。如果离开了对这些真实而具体的活动过程的理解和回味,仅仅关注活动的结果,那么伴随着活动过程的认识、体验和感悟都将无法获得、无法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独特的课程价值也将消失殆尽。因此,在活动的总结交流阶段,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展示活动成果的同时,对活动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和反思,帮助他们理顺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认识和体验,做到“关注过程,兼顾结果”。

语文实践活动课程探索语文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传统教育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多种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在这样一个模式下老师是主动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表面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但这是一种被动的参与。它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是它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不能把学生的认识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学生缺乏主动的思考、探索,其自主性、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人才的成长。

一、实施课程整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于自己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之成为一种思索活动。因此,课堂教学要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践和独立思考的环境。有鉴于此,在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当中,我们更应该有阶段、有目的地去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的素质有更大的提高。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要求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种资源型学习中,学生必须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熟练地运用网络,先获取信息然后对它们进行加工,从而创造新知。在这种教学过程中,也为学生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其它学科的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采用课题研究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研究型课题学习。改变过去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强调学生的被动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做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研究型课程以开放性教育与主体性学习的角度来组织教学,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具体方案之中,改变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态度、价值观、知识、技能、方法、能力、行为、习惯等各方面能力的和谐发展。

研究型课程使教师和学生通过课程的教学体会到学科知识与自然、与社会的密切联系,认识所学知识的价值,并通过信息的搜集、实验、调查、设计方案、成果的发布等活动,更好地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及思维方式去了解、观察、分析、归纳自然和社会现象,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研究型课程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结合各自的现有基础和能力,组成若干个研究小组对具体的内容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与小组成员协商如何进行设计方案,互相交流实验的步骤、学科知识的概念意义,对结果进行辩论。

三、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探索和实践。

标题:高中信息技术研究型课程:计算机硬件的发展。

关键词检索:信息技术,高中教学,课程整合,研究性学习,硬件。

学科课程:信息技术。

年级程度:高中。

单元概述:通过各种硬件的比较,着重评价各种计算机硬件的技术水平,最终形成对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的正确预见和独立判断能力。

培养运用计算机知识对计算机硬件发展进行科学的分析,推进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中国的普及,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科学、先进的计算机发展水平培养一定的人才。

目标/学习成果:学生将达到如下目标:。

1.就他们收集文字材料和数据的过程,掌握资料收集、筛选、归纳的方法。

2.使用microsoftpowerpoint制作一份关于“计算机硬件发展”的多媒体演示文稿,并在教室网络中让其他同学共享。

3.使用microsoftfrontpage创建一个个人网站来让其他学生共享他们的学习成果,内容必须与课程紧密相关。

4.用word写一篇思考计算机发展的文章,应有相当的证据加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在教室网络中让其他同学共享。

学生多媒体演示文稿目标:。

1.主题鲜明、突出。

2.内容必须从个人实际情况出发。

3.具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并能从媒体,如网络上寻找、摘抄一些材料予以支持。

4.语言流畅,语法规则正确,能体现高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学生网站目标:。

1.内容支持网站的'主题,并包括所有必须的组成部分。

2.网站的界面易于理解和使用,包含合适且清晰的链接。

3.主题标题清晰易懂。

4.文本通俗易懂,便于与其他同学交流,及实现资源共享。

[1][2]下一页。

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能力的培养,显然难于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加以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和本轮课改的重点,而实施研究型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采用课题研究法,对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整合进行初步探索。

大约需要的时间:五星期(5×2=10节)。

必备技能:熟悉计算机的操作与使用;了解powerpoint、frontpage等软件的使用;熟悉上网查询资料。

本单元需要的学习材料和资源技术。

硬件:一台或多台计算机,投影仪,摄像机,扫描仪,打印机,数码相机,与因特网的连接。

软件:字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网页制作软件,数据库或电子表格软件,因特网浏览器,收发电子邮件的软件,百科全书光盘。

过程:采用课题研究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研究型课题学习。按照指定总课题与学生自己选定具体研究方向相结合的原则,组成若干个研究小组对具体的内容进行研究。

在确定高中信息技术研究型课程的研究课题时,既要照顾到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又要考虑到学校和学生家中计算机硬件的具体条件;同时,在确定课题时,又要符合研究型课程的教学目标。所以,所定的课题,不能让学生简单地在课本和有关刊物上找到现成的答案,必须要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综合比较、确定研究方向、实验证明、归纳分析等过程,以完成课题的研究,从而达到提高知识水平、锻炼应用能力、培养科学研究精神和方法的教学目标。

因此,我们确定了总课题作为“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在“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总课题下,又细分为“中央处理器的发展”、“存储器的发展”、“输入设备的发展”、“输出设备的发展”等具体的研究方向。针对这些总课题下的具体研究方向,分别组成研究小组开展研究。

本单元每周两课时共10课时。

1、教师通过报告文档介绍课程学习的要求,学生上网浏览教师的支持网页。学生通过各类计算机刊物和计算机互联网,自己收集各类计算机硬件的资料,要求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

2、首先使每一位同学逐一认识计算机硬件的各个部件,在所有同学充分了解计算机硬件配置的基础上,让每位同学自由组合,组成四个研究小组,分别进行“中央处理器的发展”、“存储器的发展”、“输入设备的发展”、“输出设备的发展”等方向的研究。

3、在教师支持网页上和互联网上查阅与硬件相关的信息,每个研究小组分别收集、整理有关本研究小组研究方向的资料,主要包括有关的硬件数据、技术发展资料等。将这些资料制作成多媒体演示文稿,放在教室网络上让所有同学共享。分小组交流演示文稿。

4、指导教师对每个研究小组和每位同学进行个别辅导,帮助解决技术问题,指导具体的操作方法。重要帮助特殊学生理解和开展活动,以及对天才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

5、确定网站的主题及其内容。明确在网站创建过程中要使用的材料和资源。了解一个好的网站的布局并设计你的网站的布局。制作成网页。将网页上传到教师服务器,学生浏览其它学生的网页,并在各个小组中进行交流、修改,学生初步评价其他学生的研究情况,将不同的意见和建议,通过bbs或电子邮件或直接与各位同学交流。

6、完稿后,由指导教师组织在各个研究小组内进行逐个答辩,其他小组同学进行旁听学习。

对特殊教学的修改。

对特殊需要的学生:当学生分组时,应选择其与适当的伙伴结成对子。在整个过程中根据他们的能力和时间适当调整他们活动的份额。特殊需要的学生根据能力和时间可能做较少的活动,特殊学生在完成演示文稿或网页时,允许他们使用较少的图片、声音、链接等。并且老师要给予较多的个别辅导的机会。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