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大学生修养与礼仪论文(模板18篇)

时间:2023-11-09 11:26:32 作者:雨中梧 专业大学生修养与礼仪论文(模板18篇)

范文范本是对经典作品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作品的内涵和艺术手法。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灵感和点子。

大学生个人礼仪修养

1、礼貌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

2、礼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中相互表示尊敬、祝颂、问候、致意、哀悼、慰问以及给予必要协助和照料的惯用形式。如:握手、鞠躬、拥抱、接吻、致意、微笑等都属于礼节。不同民族、国家有不同礼节,礼节也随时代发展面发展。

3﹑仪式是一种正式的礼节形式,是指为表示礼貌和尊重在一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规范化的活动。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在现代社会,虽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综合国力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在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时,通常是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人们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所体现的公民素质与精神面貌入手的。因为,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从个体的角度说,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通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对礼仪运用的程度,可以察知其教养的高低、文明的程度和道德的水准。可见,礼仪学习对形成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礼仪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道德素质的起点。

礼仪本身是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谦恭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优雅得体的举止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是人的内在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和思想境界等。没有内在的修养,外在的形式就失去了根基。内在的良好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只有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实际的意义和作用,离开了一定的外在表现形式的抽象道德理论和思想是空洞和无用的。所以礼仪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和道德情操的起点。没有对礼仪的正确认识,对礼仪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和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

2.礼仪学习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礼仪自古以来就被用来为君子的修身养性之道。古人学礼的目的有三:所谓的“修身、治国、平天下”,修身便是其中的第一目的。而良好的性情修养就是一种良好心理的体现,表现为客观成熟的心态,较强的自我调适和自我控制能力,能够恰当确切地摆正自己的位置,并以此为出发点有效地规范行为,体现出良好的自我意识和妥善的处世风格:表现为有理性,有较强的控制力。其中理性是事业成功的重要素质。一些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由于缺乏礼仪修养加之青年气盛往往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有的同学在拳头挥向同学之后往往很懊悔,当时没有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在礼仪学习中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控力。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都是培养人的理性。良好的礼仪风范是在克制并渐渐消除自己不良的习性、欲望,天长日久磨炼形成,自然地流露出来的。

3.礼仪教育能提高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

礼仪最初的功能就是用以规范社会秩序和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的。礼仪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就是关于人际交往态度、方式、方法、礼节的学习,如何介绍自己、如何与他人交往等等,这对大学生而言是他们走向社会必须掌握的“通行证”,否则他们将“无礼而寸步难行”。良好的人际关系表现出宽容、豁达的胸怀,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品格,进退自如的交往艺术,善于与各种类型的人融洽相处,能够在自己周围聚集起一大批志同道合,互帮互促的事业盟友。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性越来越强。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与协作。而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就必首先帮助别人,善结良缘,“助人即助己”,这是一条黄金规则。

4.礼仪学习能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职业人必备的思想、知识、技巧等,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职业知识、职业技巧等。大学生在平时的专业课程里往往很少学习到,而这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却是必不可少的。礼仪学习能为他们补上这一课。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和全球一体化的社会,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后的今天,我们的礼仪也正日益与国际接轨,我们的大学生必须能够按照标准的礼仪规范站、坐、行、打接电话、掌握办公礼仪、会谈礼仪、庆典礼仪等。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良好的礼仪修养能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礼仪在今天,不仅是现代职业人员必备的知识,也是必备的素质。因此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面试时都在礼仪方面进行考察。考察学生的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往往还在学生不经意处设置礼仪考题,考核学生的礼仪修养。

5、礼仪是组织形象的根本保证。

礼仪是影响社会组织得失成败的重要因素。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衣帽修饰,不仅反映他个人,更主要的是代表他所在的集体,是组织形象的重要窗口。假如你代表某个单位去作接待工作,有来访者会对你的彬彬有礼留下深刻的印象。相反,如果你行为无礼,蓬头垢面,他可能就会认为你所在单位的人员素质低下,进而怀疑整个组织形象和实力。(举例我系同学要搞活动去拉赞助时的形象问题)例如九十年代初,一位外商到我国北方某省与一位县长讨论投资建设一制药厂的可行性。在签订协议之前,外商提出参观一下制药车间,就在进入厂房的瞬间,县长将一口浓痰。啪嗒。一声吐在了厂门口,引起了外商的恶心与反感,于是收回了投资的承诺。在归途中,外商给县长写了一封语重心长的信,信中说:“你作为一县之长都这么没有修养,很难想象你的‘臣民’会是什么样子?建药厂是为了治病救人,而不讲卫生,则可能造成‘谋财害命’的结果。很细微的表现,会造成你意想不到的结果”。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毕业班的同学应当是体会最深的了。

1、自觉接受和学习礼仪教育,从思想上提高礼仪修养水平。

在人际交往中,礼仪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交际技巧和能力,更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和教养。通过学习礼仪,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更好地显示自身的优雅风度和良好形象。一个彬彬有礼、言谈有致的人,他的人生道路上将是春风拂面,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扬,而且他自己就是一片春光,给别人、给社会带来温暖和欢乐。人的自觉性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要依靠教师的指点、依靠不断的培养,靠社会健康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环境习染,礼仪教育是使礼仪修养充实完美的先决条件。通过礼仪教育和培训,可以分清是非,明辨美丑,懂得常识,树立标准,这使人们礼仪行为的形成有了外因条件,为进一步的自我修养的内因创造了条件。通过这一重要条件,促使大学生经过努力,不断磨练,养成并产生强烈的自我修养的愿望,最后达到处处讲究礼仪的目的。古人强调“吾日三省吾身”说明提高个人修养必须注意反躬自省。同样,学习礼仪,也应处处时时注意自我检查。这样,将有助于发现缺点找出不足,不断总结技巧,自我提高。

2、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广泛阅读艺术作品和科学文化知识,使自己博闻多识。

加强文化艺术方面的修养,对提高礼仪素质大有裨益。而文化艺术修养的提高可以大大丰富礼仪修养的内涵,提升礼仪品位,并使礼仪水平不断提高。

一般来说,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大多是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人。这种人逻辑思维能力强,考虑问题周密,分析事物较为透彻,处理事件较为得当,在人际交往时能显示出独有的魅力而不显得呆板。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古代、近代、现代的典籍载有浩繁的有关礼仪的知识,随着我国加wto,我国对外交往更加频繁。世界各国的礼仪风俗千差万别,大学生有必要注意搜集、整理、学习和领会,以利于在实践中运用,久而久之,能使自己的礼仪修养提到新的高度。

3、积极参加社交实践活动,逐步提高礼仪修养。

现代社会,人际交往越来越广泛,仅仅从理论上弄清礼仪的含义和内容,而不去在实践中运用是远远不够的,礼仪修养关键在于实践。修养修养,既要修炼又要培养,离开实践,修养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培养礼仪修养时,要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自己学到的礼貌礼节知识积极地应用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各个方面、要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场合中,时时处处自觉地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礼仪的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如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不在宿舍酗酒、深夜大声喧哗或放音响以及在购物付款、银行存款或候车排队时遵守公共秩序,依次而行。这样持之以恒,就会逐渐增强文明意识、培养礼貌行为、涤荡粗俗不雅等不良习惯,成为一个有礼仪修养的人。多实践,就不要怕出“洋相”,通过各种人际交往的接触强化,不断锻炼提高。要注意既要克服妄自尊大,不屑一顾的顽症,也要克服自卑自怯,不敢涉足的通病。我们潮汕地区有一个礼节就是:当有客人来家作客时,要冲工夫茶给客人喝,而有些同学因不会或不熟而不敢冲茶招待客人,这显然是不太礼貌的。其实,假如我们努力去尝试,即使我们做得不好,客人也会被我们的真诚所感动的。

大学生个人礼仪修养

1、礼貌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

2、礼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中相互表示尊敬、祝颂、问候、致意、哀悼、慰问以及给予必要协助和照料的惯用形式。如:握手、鞠躬、拥抱、接吻、致意、微笑等都属于礼节。不同民族、国家有不同礼节,礼节也随时代发展面发展。

3﹑仪式是一种正式的礼节形式,是指为表示礼貌和尊重在一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规范化的活动。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在现代社会,虽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综合国力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在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时,通常是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人们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所体现的公民素质与精神面貌入手的。因为,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从个体的角度说,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通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对礼仪运用的程度,可以察知其教养的高低、文明的程度和道德的水准。可见,礼仪学习对形成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礼仪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道德素质的起点。

礼仪本身是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谦恭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优雅得体的举止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是人的内在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和思想境界等。没有内在的修养,外在的形式就失去了根基。内在的良好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只有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实际的意义和作用,离开了一定的.外在表现形式的抽象道德理论和思想是空洞和无用的。所以礼仪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和道德情操的起点。没有对礼仪的正确认识,对礼仪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和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

2、礼仪学习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礼仪自古以来就被用来为君子的修身养性之道。古人学礼的目的有三:所谓的“修身、治国、平天下”,修身便是其中的第一目的。而良好的性情修养就是一种良好心理的体现,表现为客观成熟的心态,较强的自我调适和自我控制能力,能够恰当确切地摆正自己的位置,并以此为出发点有效地规范行为,体现出良好的自我意识和妥善的处世风格:表现为有理性,有较强的控制力。其中理性是事业成功的重要素质。一些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由于缺乏礼仪修养加之青年气盛往往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有的同学在拳头挥向同学之后往往很懊悔,当时没有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在礼仪学习中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控力。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都是培养人的理性。良好的礼仪风范是在克制并渐渐消除自己不良的习性、欲望,天长日久磨炼形成,自然地流露出来的。

3、礼仪教育能提高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

礼仪最初的功能就是用以规范社会秩序和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的。礼仪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就是关于人际交往态度、方式、方法、礼节的学习,如何介绍自己、如何与他人交往等等,这对大学生而言是他们走向社会必须掌握的“通行证”,否则他们将“无礼而寸步难行”。良好的人际关系表现出宽容、豁达的胸怀,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品格,进退自如的交往艺术,善于与各种类型的人融洽相处,能够在自己周围聚集起一大批志同道合,互帮互促的事业盟友。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性越来越强。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与协作。而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就必首先帮助别人,善结良缘,“助人即助己”,这是一条黄金规则。

4、礼仪学习能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职业人必备的思想、知识、技巧等,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职业知识、职业技巧等。大学生在平时的专业课程里往往很少学习到,而这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却是必不可少的。礼仪学习能为他们补上这一课。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和全球一体化的社会,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后的今天,我们的礼仪也正日益与国际接轨,我们的大学生必须能够按照标准的礼仪规范站、坐、行、打接电话、掌握办公礼仪、会谈礼仪、庆典礼仪等。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良好的礼仪修养能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礼仪在今天,不仅是现代职业人员必备的知识,也是必备的素质。因此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面试时都在礼仪方面进行考察。考察学生的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往往还在学生不经意处设置礼仪考题,考核学生的礼仪修养。

5、礼仪是组织形象的根本保证。

礼仪是影响社会组织得失成败的重要因素。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衣帽修饰,不仅反映他个人,更主要的是代表他所在的集体,是组织形象的重要窗口。假如你代表某个单位去作接待工作,有来访者会对你的彬彬有礼留下深刻的印象。相反,如果你行为无礼,蓬头垢面,他可能就会认为你所在单位的人员素质低下,进而怀疑整个组织形象和实力。(举例我系同学要搞活动去拉赞助时的形象问题)例如九十年代初,一位外商到我国北方某省与一位县长讨论投资建设一制药厂的可行性。在签订协议之前,外商提出参观一下制药车间,就在进入厂房的瞬间,县长将一口浓痰。啪嗒。一声吐在了厂门口,引起了外商的恶心与反感,于是收回了投资的承诺。在归途中,外商给县长写了一封语重心长的信,信中说:“你作为一县之长都这么没有修养,很难想象你的‘臣民’会是什么样子?建药厂是为了治病救人,而不讲卫生,则可能造成‘谋财害命’的结果。很细微的表现,会造成你意想不到的结果”。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毕业班的同学应当是体会最深的了。

1、自觉接受和学习礼仪教育,从思想上提高礼仪修养水平。

在人际交往中,礼仪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交际技巧和能力,更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和教养。通过学习礼仪,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更好地显示自身的优雅风度和良好形象。一个彬彬有礼、言谈有致的人,他的人生道路上将是春风拂面,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扬,而且他自己就是一片春光,给别人、给社会带来温暖和欢乐。人的自觉性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要依靠教师的指点、依靠不断的培养,靠社会健康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环境习染,礼仪教育是使礼仪修养充实完美的先决条件。通过礼仪教育和培训,可以分清是非,明辨美丑,懂得常识,树立标准,这使人们礼仪行为的形成有了外因条件,为进一步的自我修养的内因创造了条件。通过这一重要条件,促使大学生经过努力,不断磨练,养成并产生强烈的自我修养的愿望,最后达到处处讲究礼仪的目的。古人强调“吾日三省吾身”说明提高个人修养必须注意反躬自省。同样,学习礼仪,也应处处时时注意自我检查。这样,将有助于发现缺点找出不足,不断总结技巧,自我提高。

2、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广泛阅读艺术作品和科学文化知识,使自己博闻多识。

加强文化艺术方面的修养,对提高礼仪素质大有裨益。而文化艺术修养的提高可以大大丰富礼仪修养的内涵,提升礼仪品位,并使礼仪水平不断提高。

一般来说,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大多是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人。这种人逻辑思维能力强,考虑问题周密,分析事物较为透彻,处理事件较为得当,在人际交往时能显示出独有的魅力而不显得呆板。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古代、近代、现代的典籍载有浩繁的有关礼仪的知识,随着我国加wto,我国对外交往更加频繁。世界各国的礼仪风俗千差万别,大学生有必要注意搜集、整理、学习和领会,以利于在实践中运用,久而久之,能使自己的礼仪修养提到新的高度。

3、积极参加社交实践活动,逐步提高礼仪修养。

现代社会,人际交往越来越广泛,仅仅从理论上弄清礼仪的含义和内容,而不去在实践中运用是远远不够的,礼仪修养关键在于实践。修养修养,既要修炼又要培养,离开实践,修养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培养礼仪修养时,要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自己学到的礼貌礼节知识积极地应用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各个方面、要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场合中,时时处处自觉地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礼仪的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如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不在宿舍酗酒、深夜大声喧哗或放音响以及在购物付款、银行存款或候车排队时遵守公共秩序,依次而行。这样持之以恒,就会逐渐增强文明意识、培养礼貌行为、涤荡粗俗不雅等不良习惯,成为一个有礼仪修养的人。多实践,就不要怕出“洋相”,通过各种人际交往的接触强化,不断锻炼提高。要注意既要克服妄自尊大,不屑一顾的顽症,也要克服自卑自怯,不敢涉足的通病。我们潮汕地区有一个礼节就是:当有客人来家作客时,要冲工夫茶给客人喝,而有些同学因不会或不熟而不敢冲茶招待客人,这显然是不太礼貌的。其实,假如我们努力去尝试,即使我们做得不好,客人也会被我们的真诚所感动的。

浅谈大学生的个人礼仪修养

个人礼仪是各类礼仪的基础,它指的是社会个体的生活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事的原则。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大学生个人礼仪修养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道德品质、文化修养的外在表现是个人礼仪,那么个人有良好的修养,才会在礼仪上表现出好的一面来,所以加强个人修养是很重要的。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仅仅要畅游书海,丰富自己的内涵,让自己在学识方面日益进步,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做人,首先就是个人的形象气质。不要过分清高,孤傲冷僻的气质只会让人想要远离,要温和淡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外在美不一定就会吸引众人,而气质美才是真正的美,才能真正展现个人的魅力。

其次在平日与人交往中应做到以下几点:其一为诚实守信,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靠的便是诚信,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努力做到,这是一种懂礼仪的表现。其二为谦虚宽容,自古以来,谦虚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虚的人才受大家欢迎,在生活中要懂得宽以待人,总会有人伤害到你,但若无伤大雅都要适当地给予宽容,也正是个人修养的体现。其三为亲切友善,学会发自内心去爱别人,关心帮助别人,待人和善亲切,让大家感受到自己的真心便足够了。

在生活的一些琐事上,也会不经意间体现个人礼仪,举个例子我们经常说的爱护公物,可现实生活中总有人做不到,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校园里破坏公物的现象比比皆是:有同学为求近路而不惜践踏草坪;垃圾桶被踢翻;课桌椅上经常会看见各式各样的涂鸦…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行为都对公物造成了损坏,体现了个人修养的缺失,那么外在的礼仪也就没有达到好的标准。其实,我们要做到的很简单:吃完的东西不随手乱丢,看到流浪的小动物能够用一颗善心去爱护它,给饥饿的它们喂喂食,在图书馆控制说话的音量、上下楼时脚步轻轻等等。这些事虽小,但它体现了修养和人品,即个人礼仪的外在表现。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当做到孔子所倡导的“克己复礼”,做有修养的,内在美的人对我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当然达到标准的个人礼仪也需要每个人用心去做,成为一文明、有道德修养的大学生。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当中,仁和礼占有重要的地位,孔子曾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即有博大宽广的胸怀,宽容爱人,尊重别人,和他人和睦相处,克制自己的言语,约束自己,符合礼的要求,在这种言语要求的情况下,人们之间往往形成和睦友爱的和谐关系,而礼貌用语正体现了这一点。古代很多礼貌用语如宾客到来的时候,主人会说“光临”;请别人接收东西时,会说“笑纳”;求别人指点时,会说“赐教”;身体不适时,会说“欠安”赞美别人的见解会说“高见”等等。这些礼貌用语在现代几乎不常用了,但它的影响还在,如我们在向别人咨询时,通常“请问,你知道怎么走吗?”当向别人请求帮助,表示感谢“让您费心了!”当需要考虑一下再回答别人问题时,“我再斟酌斟酌。”

而大学生在言语方面的改变是紧随潮流的,带有时尚感,例如,当见面时,不再说“你好/您好!”他们认为这样会显得过于死板生硬,过于正式而带有一种距离感,而是说采用带有随意色彩的英文“hi/hello!”或“嗨!”这样显得热情,讨人喜欢。当陌生人见面时,不再询问“您贵姓?”而是直接询问“hi,你叫什么名字啊?”或稍微委婉些“你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吗?”当熟人见面的时候,是这样说的“hi,去哪儿啊?”“美女/帅哥,最近咋样啊?”言语中所采用的“美女/帅哥”等这样的词语早已在大学中习以为常,并不显轻浮,反而是对对方的一种赞美和肯定,也是一种礼貌的用语。

与对方说话时也要也应注意一下仪态,语气要亲切并且态度落落大方,最好能够面带笑容,不是虚伪的笑,而是非常自然、友善的笑,从心底发出的笑往往目光带有含笑脉脉会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在古代,坐立行走都是是有讲究的,就说坐吧,席地而坐是古人一种日常起居习俗,它起源于商周时期,并一直延续到我国的唐代时期,长达20xx多年。而其坐姿又有不同种类,如下:

其一是席地而坐,其坐姿是这样的:两膝跪在席上,两脚背朝下,臀部落在脚踵上,坐姿有点像跪。这种姿势,我个人认为,有点接近日本的跪礼中的“正座”;其二为跽,也称长跪,姿势为:在席地而坐的姿势时,臀部离开脚后跟,上身笔直,这时人的身体似乎加长,故又称长跪,这是一种将要站起来的准备姿势,有时也表示对别人尊敬的意思;其三为蹲踞,也称居,具体姿势是:脚板着地,两膝耸起,臀部向下而不贴地,像我们现在正常蹲下一样;其四为箕踞,具体为:臀部贴地,两腿分开平伸,上身与腿成直角。只是一种特别随便的坐法,也是古代也是最不恭敬的坐法之一,这也许和现代坐时跷二郎腿是一样不受欢迎的吧。

而现在,我们虽然不需要有遵循那么严格的规矩,但还是要懂得最起码的坐姿,便是要上半身挺直,放松双肩,双膝并拢,给人一种大方、优雅之感,这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很多同学喜欢跷二郎腿,并已经形成习惯。翘二郎腿不仅仅会影响腿型,而且会给人一种太过随意,不尊重别人的感觉,我曾经听说一个真实的事情,一个素质很高的学生在老师的推荐下去公司面试,结果却令老师意外,学生并没有被录取,询问原因才知道,他开始时表现很好,坐姿很标准,回答问题流畅自然,老板对他很满意,可聊着聊着,他便翘起了二郎腿,背也很自然地蜷起来,最后被老板驳回了。这就说明很重要的一点,不要临时抱佛脚,注意自己平时的一些礼仪的细节,养成好的习惯,那么无论出现什么状况,我们总会从容不迫去面对,并取得成功。

再说古代的站姿,自古以来“站似一棵松”是受人赞美的,在《礼记·曲礼上》记载,“立如齐”“立勿跛”“立不中门”说的意思就是站的时候要呈立正姿势,不能站在门中间,就是在现在,我们的长辈还会教导我们不要站在门中间的门框上,是不礼貌、不尊重别人的行为。所以我们在站立的时候要懂得一些忌讳,并且姿势要优美,放松并挺直腰板,给人一种自信、大方的感觉。

在古代的行走也分多种,行指走路,走即是跑,步是徐行,奔是跑,趋是小步快跑,而趋在古代是比较有讲究的,它是一种恭敬的动作,一般情况下都需要趋,特别是在长辈、老师、君王面前等。平日里,我们不需要像模特走路一样优美夸张,还是需要抬头挺胸,走直线。我觉得在和长辈一起走时,应配合长辈的步伐,不能自己走得飞快或很慢,显得不礼貌,也会让他们感到不舒服。

大学生面试礼仪修养

礼仪是对礼节、礼貌和仪式的统称。

1、礼貌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

2、 礼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中相互表示尊敬、祝颂、问候、致意、哀悼、慰问以及给予必要协助和照料的惯用形式。如:握手、鞠躬、拥抱、接吻、致意、微笑等都属于礼节。不同民族、国家有不同礼节,礼节也随时代发展面发展。

3﹑ 仪式是一种正式的礼节形式,是指为表示礼貌和尊重在一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规范化的活动。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在现代社会,虽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综合国力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在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时,通常是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人们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所体现的公民素质与精神面貌入手的。因为,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从个体的角度说,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通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对礼仪运用的程度,可以察知其教养的高低、文明的程度和道德的水准。可见,礼仪学习对形成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礼仪失范的原因

近年来, 大学生礼仪失范的现象日益突出,认真剖析其产生的根源,我们以为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家庭教育的偏失

当代大学生其父辈母辈, 不少人都有过一段蹉跎岁月,由此他们把全身心的爱倾注在子女身上, 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 在教育方式上, 缺乏理性和正确的导向, 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 百般呵护, 使孩子逐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 同礼仪的核心思想——尊重、关爱他人、严于律己是格格不入, 从而使其在思想品格上过早地出现某种缺陷, 形成一种对礼仪的抵制性; 在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中,当孩子被当作“小皇帝”供养的时候, 上述状况更为严重。在教育内容上, 则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与盲目性, 急功近利。家长们主要想的是如何使孩子进重点小学、升重点中学、考入重点大学, 放松乃至放弃了孩子家庭教育中礼仪这个重要内容。

2. 学校教育的欠缺

在我国片面追求升学率尚未得到彻底改造的大背景下中小学领导与教师们主要想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不断提高升学率。由于学生课余时间基本都用在学习书本知识上, 与他人、社会缺乏必要的、充分的交往与接触, 所以礼仪修养的不足难以暴露于世, 自然也就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当他们步入开放的大学生活阶段, 其缺乏礼仪教养而留下的隐患, 在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诱导下, 就可能转化成为现实的失礼行为, 甚至一失足而留下千古恨。

3. 社会的负面影响

知失调和心态失衡。同时, 也存在着大学生的一些礼仪行为在一些缺乏礼仪规范的社交中暂时吃亏, 或被认为犯傻而不被理解。如, 一些大学生抱怨在公车上主动让座, 常被另眼相看, 因此, 即使让座, 也要看人, 要么就不让。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影响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积极性。

4. 自身修养的不足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重视形象的时代, 当代大学生对自身形象非常关注, 他们强化各种能力的培养, 追求时髦得体的着装, 但却没有认识到用符合礼仪要求的方式表达自己更为重要, 因而放松了对礼仪的修养。有的大学生虽然认识到了礼仪的重要性或对礼仪知识有一定的甚至较高的认识, 但缺乏在实践中的规范训练和持之以恒的培养,使之成为个人的礼仪习惯, 因此也时常出现失礼的言行。甚至还存在一些错误认识: 以为身着奇装异服就是追求“酷”, 平时故意讲脏话, 觉得才够“爽”, 把讲文明礼貌看成是“小儿科行为”, 为朋友两肋插刀才是“大侠”风范等等。这也是大学生礼仪失范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礼仪的功能

1. 礼仪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道德素质的起点。礼仪本身是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谦恭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优雅得体的举止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是人的内在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和思想境界等。没有内在的修养,外在的形式就失去了根基。内在的良好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只有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实际的意义和作用,离开了一定的外在表现形式的抽象道德理论和思想是空洞和无用的。所以礼仪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和道德情操的起点。没有对礼仪的正确认识,对礼仪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和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

2. 礼仪学习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礼仪自古以来就被用来为君子的修身养性之道。古人学礼的目的有三: 所谓的“修身、治国、平天下”,修身便是其中的第一目的。而良好的性情修养就是一种良好心理的体现,表现为客观成熟的心态,较强的自我调适和自我控制能力,能够恰当确切地摆正自己的位置,并以此为出发点有效地规范行为,体现出良好的自我意识和妥善的处世风格: 表现为有理性,有较强的控制力。其中理性是事业成功的重要素质。一些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由于缺乏礼仪修养加之青年气盛往往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有的同学在拳头挥向同学之后往往很懊悔,当时没有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在礼仪学习中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控力。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都是培养人的理性。良好的礼仪风范是在克制并渐渐消除自己不良的习性、欲望,天长日久磨炼形成,自然地流露出来的。

3. 礼仪教育能提高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

礼仪最初的功能就是用以规范社会秩序和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的。礼仪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就是关于人际交往态度、方式、方法、礼节的学习,如何介绍自己、如何与他人交往等等,这对大学生而言是他们走向社会必须掌握的“通行证”,否则他们将“无礼而寸步难行”。良好的人际关系表现出宽容、豁达的胸怀,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品格,进退自如的交往艺术,善于与各种类型的人融洽相处,能够在自己周围聚集起一大批志同道合,互帮互促的事业盟友。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性越来越强。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与协作。而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就必首先帮助别人,善结良缘,“助人即助己”,这是一条黄金规则。美国的《福布斯》杂志每年都要公布400 位巨富的排行榜。这400 位巨富各式各样的人都有,然而,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点:优秀的人格素质。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总结了40 余名诺贝尔奖得主,发现他们在儿童时期的智商大都为中等或中偏上,并非神童,后天的成才主要取决于良好的人格素质。有关学者认为,21 世纪,在高等教育基本普及,人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对人才的选择主要看其人格素质的优劣。由此看来,作为一个现代人,应当具备三本护照,即学术方面的、职业方面的和人格素质方面的。只有这样,才以适应当前高技术化、竞争激烈和人际互动频繁的社会需要。而礼仪正是塑造高品质、高素质人格的重要途径。

4. 礼仪学习能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职业人必备的思想、知识、技巧等,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职业知识、职业技巧等。大学生在平时的专业课程里往往很少学习到,而这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却是必不可少的。礼仪学习能为他们补上这一课。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和全球一体化的社会,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 后的今天,我们的礼仪也正日益与国际接轨,我们的大学生必须能够按照标准的礼仪规范站、坐、行、打接电话、掌握办公礼仪、会谈礼仪、庆典礼仪等。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良好的礼仪修养能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礼仪在今天,不仅是现代职业人员必备的知识,也是必备的素质。因此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面试时都在礼仪方面进行考察。考察学生的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往往还在学生不经意处设置礼仪考题,考核学生的礼仪修养。金利来公司的曾宪梓先生在招聘员工进行面试时,看其能否将放在门口地上的扫帚捡起放好。

5、礼仪是组织形象的根本保证

礼仪是影响社会组织得失成败的重要因素。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衣帽修饰,不仅反映他个人,更主要的是代表他所在的集体,是组织形象的重要窗口。假如你代表某个单位去作接待工作,有来访者会对你的彬彬有礼留下深刻的印象。相反,如果你行为无礼,蓬头垢面,他可能就会认为你所在单位的人员素质低下,进而怀疑整个组织形象和实力。(举例我系同学要搞活动去拉赞助时的`形象问题) 例如九十年代初,一位外商到我国北方某省与一位讨论投资建设一制药厂的可行性。在签订协议之前,外商提出参观一下制药车间,就在进入厂房的瞬间,将一口浓痰。啪嗒。一声吐在了厂门口,引起了外商的恶心与反感,于是收回了投资的承诺。在归途中,外商给写了一封语重心长的信,信中说:“你作为一县之长都这么没有修养,很难想象你的‘臣民’会是什么样子?建药厂是为了治病救人,而不讲卫生,则可能造成‘谋财害命’的结果。很细微的表现,会造成你意想不到的结果”。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毕业班的同学应当是体会最深的了。

日本一家公司,由于扩大经营,需要买一块居民区的地皮。通过做工作,其他住户全搬走了,但只有一位老太太表示不愿意离开自己居住多年的老屋,她要在这里度完余生,公司毫无办法。当老太太决定到公司表明态度时,公司一位小姐的接待使她改变了初衷。小姐见到她,即向她鞠躬表示欢迎,老太太表明来意后,小姐领老太太去总经理办公室。在日本,进房间通常是要脱鞋子的。当老太太把鞋子脱下时,小姐连忙把自己的鞋子让给她穿,因为当时天气很冷,便搀扶着老太太上楼。正是这位小姐高尚的礼仪修养改变了固执的老人。组织中极简单的礼节所起的作用是相当不简单的,小到一个商店,一个家庭,一个公司,大到一个国家,轻视礼仪就会损伤组织形象。为组织、国家带来不良影响,组织就无法立足于社会,国家也无法立足于世界。现在社会上不少企业不惜花费重金聘请或评选“形象大使”、“品牌代言人”,为自己的企业树立公众形象,由于这些“形象大使”、“品牌代言人”品貌端庄、言谈有节、积极向上,颇得公众的认可和赏识。于是,企业的知名度也大大提高。可见,礼仪对组织形象的重要性。

四、培养礼仪修养的途径

1、自觉接受和学习礼仪教育,从思想上提高礼仪修养水平

在人际交往中,礼仪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交际技巧和能力,更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和教养。

通过学习礼仪,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更好地显示自身的优雅风度和良好形象。一个彬彬有礼、言谈有致的人,他的人生道路是春风拂面,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扬,而且他自己就是一片春光,给别人、给社会带来温暖和欢乐。人的自觉性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要依靠教师的指点、依靠不断的培养,靠社会健康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环境习染,礼仪教育是使礼仪修养充实完美的先决条件。通过礼仪教育和培训,可以分清是非,明辨美丑,懂得常识,树立标准,这使人们礼仪行为的形成有了外因条件,为进一步的自我修养的内因创造了条件。通过这一重要条件,促使大学生经过努力,不断磨练,养成并产生强烈的自我修养的愿望,最后达到处处讲究礼仪的目的。古人强调“吾日三省吾身”说明提高个人修养必须注意反躬自省。同样,学习礼仪,也应处处时时注意自我检查。这样,将有助于发现缺点找出不足,不断总结技巧,自我提高。

2、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广泛阅读艺术作品和科学文化知识,使自己博闻多识

加强文化艺术方面的修养,对提高礼仪素质大有裨益。而文化艺术修养的提高可以大大丰富礼仪修养的内涵,提升礼仪品位,并使礼仪水平不断提高。

一般来说,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大多是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人。这种人逻辑思维能力强,考虑问题周密,分析事物较为透彻,处理事件较为得当,在人际交往时能显示出独有的魅力而不显得呆板。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古代、近代、现代的典籍载有浩繁的有关礼仪的知识,随着我国加wto,我国对外交往更加频繁。世界各国的礼仪风俗千差万别,大学生有必要注意搜集、整理、学习和领会,以利于在实践中运用,久而久之,能使自己的礼仪修养提到新的高度。

3、积极参加社交实践活动,逐步提高礼仪修养

现代社会,人际交往越来越广泛,仅仅从理论上弄清礼仪的含义和内容,而不去在实践中运用是远远不够的,礼仪修养关键在于实践。修养修养,既要修炼又要培养,离开实践,修养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培养礼仪修养时,要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自己学到的礼貌礼节知识积极地应用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各个方面、要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场合中,时时处处自觉地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礼仪的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如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不在宿舍酗酒、深夜大声喧哗或放音响以及在购物付款、银行存款或候车排队时遵守公共秩序,依次而行。这样持之以恒,就会逐渐增强文明意识、培养礼貌行为、涤荡粗俗不雅等不良习惯,成为一个有礼仪修养的人。多实践,就不要怕出“洋相”,通过各种人际交往的接触强化,不断锻炼提高。要注意既要克服妄自尊大,不屑一顾的顽症,也要克服自卑自怯,不敢涉足的通病。我们潮汕地区有一个礼节就是:当有客人来家作客时,要冲工夫茶给客人喝,而有些同学因不会或不熟而不敢冲茶招待客人,这显然是不太礼貌的。其实,假如我们努力去尝试,即使我们做得不好,客人也会被我们的真诚所感动的。有些普通同学遇到老师或领导时,认为对方不认识自己甚至不会理自己,不敢跟老师或领导打招呼,其实,没有一个老师或领导会莫名其妙地不理跟自己打招呼的学生。

五、总结

以上,我们一起讨论了什么是礼仪、大学生礼仪失范的原因,以及社交礼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重要作用,接着,我们谈了该怎样提高我们的礼仪修养,也就是培养礼仪修养的途径。也许不太全面,但希望多少对大家有所帮助,也是对大家提一个醒。当然,我们今天所谈的都是比较理论性的东西,接下来,我们会找时间给大家(大一新生)放一些针对各种具体场合礼仪讲座的光盘,来学习具体的礼仪知识。

大学生个人礼仪修养

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有“礼仪之邦”之美誉。在大力提倡社会注意精神文明的今天,讲文明,讲礼仪,讲礼貌,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具体的社会公德,所以大学生要注意什么样的个人礼仪修养呢?范文档美丽的小编整理了“大学生个人礼仪修养”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礼貌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

2、礼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中相互表示尊敬、祝颂、问候、致意、哀悼、慰问以及给予必要协助和照料的惯用形式。如:握手、鞠躬、拥抱、接吻、致意、微笑等都属于礼节。不同民族、国家有不同礼节,礼节也随时代发展面发展。

3﹑仪式是一种正式的礼节形式,是指为表示礼貌和尊重在一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规范化的活动。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在现代社会,虽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综合国力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在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时,通常是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人们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所体现的公民素质与精神面貌入手的。因为,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从个体的角度说,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通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对礼仪运用的程度,可以察知其教养的高低、文明的程度和道德的水准。可见,礼仪学习对形成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礼仪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道德素质的起点。

礼仪本身是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谦恭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优雅得体的举止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是人的内在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和思想境界等。没有内在的修养,外在的形式就失去了根基。内在的良好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只有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实际的意义和作用,离开了一定的外在表现形式的抽象道德理论和思想是空洞和无用的。所以礼仪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和道德情操的起点。没有对礼仪的正确认识,对礼仪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和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

2.礼仪学习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礼仪自古以来就被用来为君子的修身养性之道。古人学礼的目的有三:所谓的“修身、治国、平天下”,修身便是其中的第一目的。而良好的性情修养就是一种良好心理的体现,表现为客观成熟的心态,较强的自我调适和自我控制能力,能够恰当确切地摆正自己的位置,并以此为出发点有效地规范行为,体现出良好的自我意识和妥善的处世风格:表现为有理性,有较强的控制力。其中理性是事业成功的重要素质。一些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由于缺乏礼仪修养加之青年气盛往往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有的同学在拳头挥向同学之后往往很懊悔,当时没有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在礼仪学习中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控力。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都是培养人的理性。良好的礼仪风范是在克制并渐渐消除自己不良的习性、欲望,天长日久磨炼形成,自然地流露出来的。

3.礼仪教育能提高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

礼仪最初的功能就是用以规范社会秩序和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的。礼仪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就是关于人际交往态度、方式、方法、礼节的学习,如何介绍自己、如何与他人交往等等,这对大学生而言是他们走向社会必须掌握的“通行证”,否则他们将“无礼而寸步难行”。良好的人际关系表现出宽容、豁达的胸怀,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品格,进退自如的交往艺术,善于与各种类型的人融洽相处,能够在自己周围聚集起一大批志同道合,互帮互促的事业盟友。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性越来越强。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与协作。而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就必首先帮助别人,善结良缘,“助人即助己”,这是一条黄金规则。

4.礼仪学习能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职业人必备的思想、知识、技巧等,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职业知识、职业技巧等。大学生在平时的专业课程里往往很少学习到,而这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却是必不可少的。礼仪学习能为他们补上这一课。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和全球一体化的社会,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后的今天,我们的礼仪也正日益与国际接轨,我们的大学生必须能够按照标准的礼仪规范站、坐、行、打接电话、掌握办公礼仪、会谈礼仪、庆典礼仪等。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良好的礼仪修养能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礼仪在今天,不仅是现代职业人员必备的知识,也是必备的素质。因此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面试时都在礼仪方面进行考察。考察学生的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往往还在学生不经意处设置礼仪考题,考核学生的礼仪修养。

5、礼仪是组织形象的根本保证。

礼仪是影响社会组织得失成败的重要因素。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衣帽修饰,不仅反映他个人,更主要的是代表他所在的集体,是组织形象的重要窗口。假如你代表某个单位去作接待工作,有来访者会对你的彬彬有礼留下深刻的印象。相反,如果你行为无礼,蓬头垢面,他可能就会认为你所在单位的人员素质低下,进而怀疑整个组织形象和实力。(举例我系同学要搞活动去拉赞助时的形象问题)例如九十年代初,一位外商到我国北方某省与一位县长讨论投资建设一制药厂的可行性。在签订协议之前,外商提出参观一下制药车间,就在进入厂房的瞬间,县长将一口浓痰。啪嗒。一声吐在了厂门口,引起了外商的恶心与反感,于是收回了投资的承诺。在归途中,外商给县长写了一封语重心长的信,信中说:“你作为一县之长都这么没有修养,很难想象你的‘臣民’会是什么样子?建药厂是为了治病救人,而不讲卫生,则可能造成‘谋财害命’的结果。很细微的表现,会造成你意想不到的结果”。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毕业班的同学应当是体会最深的了。

1、自觉接受和学习礼仪教育,从思想上提高礼仪修养水平。

在人际交往中,礼仪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交际技巧和能力,更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和教养。通过学习礼仪,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更好地显示自身的优雅风度和良好形象。一个彬彬有礼、言谈有致的.人,他的人生道路上将是春风拂面,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扬,而且他自己就是一片春光,给别人、给社会带来温暖和欢乐。人的自觉性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要依靠教师的指点、依靠不断的培养,靠社会健康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环境习染,礼仪教育是使礼仪修养充实完美的先决条件。通过礼仪教育和培训,可以分清是非,明辨美丑,懂得常识,树立标准,这使人们礼仪行为的形成有了外因条件,为进一步的自我修养的内因创造了条件。通过这一重要条件,促使大学生经过努力,不断磨练,养成并产生强烈的自我修养的愿望,最后达到处处讲究礼仪的目的。古人强调“吾日三省吾身”说明提高个人修养必须注意反躬自省。同样,学习礼仪,也应处处时时注意自我检查。这样,将有助于发现缺点找出不足,不断总结技巧,自我提高。

2、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广泛阅读艺术作品和科学文化知识,使自己博闻多识。

加强文化艺术方面的修养,对提高礼仪素质大有裨益。而文化艺术修养的提高可以大大丰富礼仪修养的内涵,提升礼仪品位,并使礼仪水平不断提高。

一般来说,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大多是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人。这种人逻辑思维能力强,考虑问题周密,分析事物较为透彻,处理事件较为得当,在人际交往时能显示出独有的魅力而不显得呆板。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古代、近代、现代的典籍载有浩繁的有关礼仪的知识,随着我国加wto,我国对外交往更加频繁。世界各国的礼仪风俗千差万别,大学生有必要注意搜集、整理、学习和领会,以利于在实践中运用,久而久之,能使自己的礼仪修养提到新的高度。

3、积极参加社交实践活动,逐步提高礼仪修养。

现代社会,人际交往越来越广泛,仅仅从理论上弄清礼仪的含义和内容,而不去在实践中运用是远远不够的,礼仪修养关键在于实践。修养修养,既要修炼又要培养,离开实践,修养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培养礼仪修养时,要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自己学到的礼貌礼节知识积极地应用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各个方面、要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场合中,时时处处自觉地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礼仪的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如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不在宿舍酗酒、深夜大声喧哗或放音响以及在购物付款、银行存款或候车排队时遵守公共秩序,依次而行。这样持之以恒,就会逐渐增强文明意识、培养礼貌行为、涤荡粗俗不雅等不良习惯,成为一个有礼仪修养的人。多实践,就不要怕出“洋相”,通过各种人际交往的接触强化,不断锻炼提高。要注意既要克服妄自尊大,不屑一顾的顽症,也要克服自卑自怯,不敢涉足的通病。我们潮汕地区有一个礼节就是:当有客人来家作客时,要冲工夫茶给客人喝,而有些同学因不会或不熟而不敢冲茶招待客人,这显然是不太礼貌的。其实,假如我们努力去尝试,即使我们做得不好,客人也会被我们的真诚所感动的。

大学生礼仪修养知识

知识水平与道德水平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优秀人才。优秀人才不仅要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礼仪修养。礼仪是良好道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要以礼貌的方式体现。虽然我国礼仪的研究和教育已经发展起来,尤其是职业与礼仪的结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然而,礼仪教育并没有引起高校的足够重视,大多数高校还没有开设礼仪课程。

普及大学生礼仪教育是必要的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具体的要求。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有必要普及和规范大学生的礼仪。普及大学生礼仪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大学生礼仪的普及将直接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具体来说,加强礼仪训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修养。普及大学生礼仪,将促使大学生从小事开始,逐步提高自身修养;有助于维护大学的形象。在社会上,大学生的个人形象往往等同于大学形象,因此大学生个人形象的维护将直接有助于大学形象的维护,甚至整个高等教育形象的维护;有助于加强人际沟通。大学生要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作为,就必须注重人际交往。

良好的礼仪不仅可以美化生活,还可以培养人们的社会性,还可以满足社会生活和交流的需要。孟德斯鸠曾说:“因为自尊,我们很有礼貌。礼貌使礼貌的人快乐,也让礼貌的人快乐。”生活中有很多争吵、摩擦、矛盾和斗争,都是由于对小节的不注意。优雅和慷慨可以加深友谊,增加善意。注意言语礼仪,可以有和谐友好的人际环境,注重行为礼仪,可以有安静干净的生活环境,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也可以美化生活,美化社会,所以礼仪习惯的培养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礼”懂“仪”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丰富遗产。随着时代的进步,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和密切,作为交往润滑剂的礼仪越来越重要。在尚礼仪是当今社会全面小康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成员的精神要求。

(一)注意礼仪的作用。

1、注重礼仪,遵循礼仪规范,能有效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使个人的知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可亲可敬、合作和交流的信任和欲望,还能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和谐成功。

2.一个知识和道德水平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优秀人才。优秀人才不仅要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礼仪修养。礼仪是良好道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要以礼貌的方式体现。虽然我国礼仪的研究和教育已经发展起来,尤其是职业与礼仪的结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然而,礼仪教育并没有引起高校的`足够重视,大多数高校还没有开设礼仪课程。

3.大学生是一个知识水平较高的群体。在当今中国社会,他们可以被视为知识分子,也是中国明天发展的领导者和支柱。在道德水平和礼仪修养方面应提出更高的要求。追求个性是当代年轻人的特点。在追求突出个性的过程中,一些大学生把丑陋视为个性。许多不文明、不礼貌甚至丑陋、陈腐、粗俗的东西都被视为“新潮”、“潇洒”,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你经常可以看到衣冠不整、行为不端、张口骂人、随地吐痰的人。其他不讲礼仪、不懂仪的现象并不少见,比如关门时声震如雷,从不自我介绍,不礼貌老师,边走边吃饭边拿着饭盒等等。这些不良现象不再是个体,而且趋势越来越普遍。

1.中学应试教育副作用。在这方面,家长、教师甚至整个教育体系都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高考指挥持的魔力使中小学教育成为可能“分数”和“考试”以教育为中心,德育和审美教育长期以来不应被忽视。学生把分数当成是“命根”,老师把分数当成是“法宝”,家长只看学生的成绩,不关心学生心理和性格的全面发展。这种只用学习成绩的排名来衡量学生的优缺点,决定只在教学上下功夫,却很少花时间和精力塑造孩子的灵魂。教育体系似乎需要大力投,不断借鉴古今中外教育体系的合理组成部分,不断完善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体系。

2.社会转型。当社会处于价值转型、伦理、道德、观念的混乱状态时,作为社会大学生的一部分,也很难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卓清涟而不妖”。大学城不再是伊甸园般的净土。大学城作为一个典型的亚文化圈,必然会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和侵蚀。在商业化、传煤化的社会里,不吃人类烟火的象牙塔早已不复存在。当代中国面临着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国大学生正在经历痛苦“断奶”历程,如何判断真、善、美,是他们急于补课的课程。

因此,大学生应该吸收传统文化的本质,提高文化道德修养,学习一些必要的礼仪知识,以社会为基础,以趋势为前沿,以获得更多的肯定。

事实上,我不知道大学们是否想过:当你在社会交往中用礼貌的语言与人交谈;用文明的行为与人交流;用体面的文件与人交流,人们会感受到你的礼貌、慷慨的气质和文明道德的修养。优雅合理的谈话和善良的整体外表会让人感到温暖的春风吹来温暖的身体。

礼仪贯穿于人际交往的始终,服务于沟通的内涵;不注意礼仪必然会影响沟通的深度和持久性。由于缺乏礼仪而影响沟通是因为损失很小。不仅外部沟通,我们的大学生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礼仪,养成习惯,自然成为一种培养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品味。

1.日常生活用语。你好,请,谢谢,对不起,打扰,再见……好吗?等等,我们的相见习惯“你吃饭了吗?”“你要去哪里?”等等,有些国家不需要这些话,甚至习惯性地认为这在西方是不礼貌的。一般来说,他们会先见面“早安”、“晚安”、“你好”、“身体好吗?”“最近如何?”“一切顺利吗?”“好久不见了,你好吗?”经常对新认识的人说:“很高兴认识你,希望有机会再见面”“再见,祝你周末快乐!”“晚安,请向朋友们致意”“全家好!”等。

礼仪是社会文明的象征,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和礼仪之邦。作为公民,我们应该了解和掌握中国优良的礼仪文化传统,特别是即将走向社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求职压力,毕业生的公关礼仪不仅是礼仪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公共关系的一个分支,它体现在公关活动中,公共关系的目的是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礼仪的目的是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特别是当今社会招聘单位越来越强调质量,重视能力,要求大学生掌握和理解公共关系礼仪,一方面帮助大学生提高个人素质和培养;另一方面也帮助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职场礼仪修养手则

礼仪是对礼节、礼貌和仪式的统称。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大学生职场礼仪修养,欢迎阅读!

礼仪是对礼节、礼貌和仪式的统称。

1、礼貌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

2、礼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中相互表示尊敬、祝颂、问候、致意、哀悼、慰问以及给予必要协助和照料的惯用形式。如:握手、鞠躬、拥抱、接吻、致意、微笑等都属于礼节。不同民族、国家有不同礼节,礼节也随时代发展面发展。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在现代社会,虽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综合国力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在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时,通常是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人们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所体现的公民素质与精神面貌入手的。因为,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从个体的角度说,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通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对礼仪运用的程度,可以察知其教养的高低、文明的程度和道德的水准。可见,礼仪??对形成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大学生礼仪失范的现象日益突出,认真剖析其产生的根源,我们以为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育的偏失。

当代大学生其父辈母辈,不少人都有过一段蹉跎岁月,由此他们把全身心的爱倾注在子女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教育方式上,缺乏理性和正确的导向,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百般呵护,使孩子逐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同礼仪的核心思想尊重、关爱他人、严于律己是格格不入,从而使其在思想品格上过早地出现某种缺陷,形成一种对礼仪的抵制性;在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中,当孩子被当作小皇帝供养的时候,上述状况更为严重。在教育内容上,则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与盲目性,急功近利。家长们主要想的是如何使孩子进重点小学、升重点中学、考入重点大学,放松乃至放弃了孩子家庭教育中礼仪这个重要内容。

2。学校教育的欠缺。

在我国片面追求升学率尚未得到彻底改造的大背景下中小学领导与教师们主要想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不断提高升学率。由于学生课余时间基本都用在学习书本知识上,与他人、社会缺乏必要的、充分的交往与接触,所以礼仪修养的不足难以暴露于世,自然也就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当他们步入开放的大学生活阶段,其缺乏礼仪教养而留下的隐患,在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诱导下,就可能转化成为现实的失礼行为,甚至一失足而留下千古恨。

3。社会的负面影响。

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正受到形形色色新思潮、新事物的挑战,伦理、道德领域出现了某些紊乱,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道德的、不文明、有失礼仪的现象无不对正处于各种观念初步形成时期的大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大学生们对传统的社会伦理价值标准的认同度普遍降低,表现出反社会规范行为,如违纪行为的泛化,酗酒打架屡见不鲜,对顺手牵羊的偷盗行为不以为然,等等,传统的道德思想和现代生活方式的交叉并存,使大学生群体感到无所适从。更重要的是青年人还缺乏对新旧观念整合的能力和经验,不能有效地运用自我防卫机制,这样必然会导致他们道德困惑、认知失调和心态失衡。同时,也存在着大学生的一些礼仪行为在一些缺乏礼仪规范的社交中暂时吃亏,或被认为犯傻而不被理解。如,一些大学生抱怨在公车上主动让座,常被另眼相看,因此,即使让座,也要看人,要么就不让。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影响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积极性。

4。自身修养的不足。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重视形象的时代,当代大学生对自身形象非常关注,他们强化各种能力的培养,追求时髦得体的着装,但却没有认识到用符合礼仪要求的方式表达自己更为重要,因而放松了对礼仪的修养。有的大学生虽然认识到了礼仪的重要性或对礼仪知识有一定的甚至较高的认识,但缺乏在实践中的规范训练和持之以恒的培养,使之成为个人的礼仪习惯,因此也时常出现失礼的言行。甚至还存在一些错误认识:以为身着奇装异服就是追求酷,平时故意讲脏话,觉得才够爽,把讲文明礼貌看成是小儿科行为,为朋友两肋插刀才是大侠风范等等。这也是大学生礼仪失范的又一重要原因。

1。礼仪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道德素质的起点。

礼仪本身是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谦恭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优雅得体的举止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是人的内在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和思想境界等。没有内在的修养,外在的形式就失去了根基。内在的良好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只有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实际的意义和作用,离开了一定的外在表现形式的抽象道德理论和思想是空洞和无用的。所以礼仪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和道德情操的起点。没有对礼仪的正确认识,对礼仪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和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

2。礼仪学习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礼仪自古以来就被用来为君子的修身养性之道。古人学礼的目的有三:所谓的修身、治国、平天下,修身便是其中的第一目的。而良好的性情修养就是一种良好心理的体现,表现为客观成熟的心态,较强的自我调适和自我控制能力,能够恰当确切地摆正自己的位置,并以此为出发点有效地规范行为,体现出良好的自我意识和妥善的处世风格:表现为有理性,有较强的控制力。其中理性是事业成功的重要素质。一些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由于缺乏礼仪修养加之青年气盛往往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有的同学在拳头挥向同学之后往往很懊悔,当时没有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在礼仪学习中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控力。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都是培养人的理性。良好的礼仪风范是在克制并渐渐消除自己不良的习性、欲望,天长日久磨炼形成,自然地流露出来的。

3。礼仪教育能提高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

礼仪最初的功能就是用以规范社会秩序和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的。礼仪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就是关于人际交往态度、方式、方法、礼节的学习,如何介绍自己、如何与他人交往等等,这对大学生而言是他们走向社会必须掌握的通行证,否则他们将无礼而寸步难行。良好的人际关系表现出宽容、豁达的胸怀,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品格,进退自如的交往艺术,善于与各种类型的人融洽相处,能够在自己周围聚集起一大批志同道合,互帮互促的事业盟友。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性越来越强。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与协作。而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就必首先帮助别人,善结良缘,助人即助己,这是一条黄金规则。美国的《福布斯》杂志每年都要公布400位巨富的排行榜。这400位巨富各式各样的人都有,然而,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点:优秀的人格素质。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总结了40余名诺贝尔奖得主,发现他们在儿童时期的智商大都为中等或中偏上,并非神童,后天的成才主要取决于良好的人格素质。有关学者认为,21世纪,在高等教育基本普及,人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对人才的选择主要看其人格素质的优劣。由此看来,作为一个现代人,应当具备三本护照,即学术方面的、职业方面的和人格素质方面的。只有这样,才以适应当前高技术化、竞争激烈和人际互动频繁的社会需要。而礼仪正是塑造高品质、高素质人格的重要途径。

4。礼仪学习能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职业人必备的思想、知识、技巧等,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职业知识、职业技巧等。大学生在平时的专业课程里往往很少学习到,而这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却是必不可少的。礼仪学习能为他们补上这一课。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和全球一体化的社会,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后的今天,我们的礼仪也正日益与国际接轨,我们的大学生必须能够按照标准的礼仪规范站、坐、行、打接电话、掌握办公礼仪、会谈礼仪、庆典礼仪等。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良好的礼仪修养能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礼仪在今天,不仅是现代职业人员必备的知识,也是必备的素质。因此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面试时都在礼仪方面进行考察。考察学生的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往往还在学生不经意处设置礼仪考题,考核学生的礼仪修养。金利来公司的曾宪梓先生在招聘员工进行面试时,看其能否将放在门口地上的扫帚捡起放好。

5、礼仪是组织形象的根本保证。

礼仪是影响社会组织得失成败的重要因素。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衣帽修饰,不仅反映他个人,更主要的是代表他所在的集体,是组织形象的重要窗口。假如你代表某个单位去作接待工作,有来访者会对你的彬彬有礼留下深刻的印象。相反,如果你行为无礼,蓬头垢面,他可能就会认为你所在单位的人员素质低下,进而怀疑整个组织形象和实力。(举例我系同学要搞活动去拉赞助时的形象问题)例如九十年代初,一位外商到我国北方某省与一位县长讨论投资建设一制药厂的可行性。在签订协议之前,外商提出参观一下制药车间,就在进入厂房的瞬间,县长将一口浓痰。啪嗒。一声吐在了厂门口,引起了外商的恶心与反感,于是收回了投资的承诺。在归途中,外商给县长写了一封语重心长的信,信中说:你作为一县之长都这么没有修养,很难想象你的臣民会是什么样子?建药厂是为了治病救人,而不讲卫生,则可能造成谋财害命的结果。很细微的表现,会造成你意想不到的结果。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毕业班的同学应当是体会最深的了。

日本一家公司,由于扩大经营,需要买一块居民区的地皮。通过做工作,其他住户全搬走了,但只有一位老太太表示不愿意离开自己居住多年的老屋,她要在这里度完余生,公司毫无办法。当老太太决定到公司表明态度时,公司一位小姐的接待使她改变了初衷。小姐见到她,即向她鞠躬表示欢迎,老太太表明来意后,小姐领老太太去总经理办公室。在日本,进房间通常是要脱鞋子的。当老太太把鞋子脱下时,小姐连忙把自己的鞋子让给她穿,因为当时天气很冷,便搀扶着老太太上楼。正是这位小姐高尚的礼仪修养改变了固执的老人。组织中极简单的礼节所起的作用是相当不简单的,小到一个商店,一个家庭,一个公司,大到一个国家,轻视礼仪就会损伤组织形象。为组织、国家带来不良影响,组织就无法立足于社会,国家也无法立足于世界。现在社会上不少企业不惜花费重金聘请或评选形象大使、品牌代言人,为自己的企业树立公众形象,由于这些形象大使、品牌代言人品貌端庄、言谈有节、积极向上,颇得公众的认可和赏识。于是,企业的知名度也大大提高。可见,礼仪对组织形象的重要性。

1、自觉接受和学习礼仪教育,从思想上提高礼仪修养水平。

在人际交往中,礼仪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交际技巧和能力,更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和教养。

通过学习礼仪,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更好地显示自身的优雅风度和良好形象。一个彬彬有礼、言谈有致的人,他的人生道路上将是春风拂面,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扬,而且他自己就是一片春光,给别人、给社会带来温暖和欢乐。人的自觉性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要依靠教师的指点、依靠不断的培养,靠社会健康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环境习染,礼仪教育是使礼仪修养充实完美的先决条件。通过礼仪教育和培训,可以分清是非,明辨美丑,懂得常识,树立标准,这使人们礼仪行为的形成有了外因条件,为进一步的自我修养的内因创造了条件。通过这一重要条件,促使大学生经过努力,不断磨练,养成并产生强烈的自我修养的愿望,最后达到处处讲究礼仪的目的。古人强调吾日三省吾身说明提高个人修养必须注意反躬自省。同样,学习礼仪,也应处处时时注意自我检查。这样,将有助于发现缺点找出不足,不断总结技巧,自我提高。

2、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广泛阅读艺术作品和科学文化知识,使自己博闻多识。

加强文化艺术方面的修养,对提高礼仪素质大有裨益。而文化艺术修养的提高可以大大丰富礼仪修养的内涵,提升礼仪品位,并使礼仪水平不断提高。

一般来说,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大多是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人。这种人逻辑思维能力强,考虑问题周密,分析事物较为透彻,处理事件较为得当,在人际交往时能显示出独有的魅力而不显得呆板。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古代、近代、现代的典籍载有浩繁的有关礼仪的知识,随着我国加wto,我国对外交往更加频繁。世界各国的礼仪风俗千差万别,大学生有必要注意搜集、整理、学习和领会,以利于在实践中运用,久而久之,能使自己的礼仪修养提到新的高度。

3、积极参加社交实践活动,逐步提高礼仪修养。

现代社会,人际交往越来越广泛,仅仅从理论上弄清礼仪的含义和内容,而不去在实践中运用是远远不够的,礼仪修养关键在于实践。修养修养,既要修炼又要培养,离开实践,修养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培养礼仪修养时,要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自己学到的礼貌礼节知识积极地应用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各个方面、要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场合中,时时处处自觉地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礼仪的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如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不在宿舍酗酒、深夜大声喧哗或放音响以及在购物付款、银行存款或候车排队时遵守公共秩序,依次而行。这样持之以恒,就会逐渐增强文明意识、培养礼貌行为、涤荡粗俗不雅等不良习惯,成为一个有礼仪修养的人。多实践,就不要怕出洋相,通过各种人际交往的接触强化,不断锻炼提高。要注意既要克服妄自尊大,不屑一顾的顽症,也要克服自卑自怯,不敢涉足的通病。我们潮汕地区有一个礼节就是:当有客人来家作客时,要冲工夫茶给客人喝,而有些同学因不会或不熟而不敢冲茶招待客人,这显然是不太礼貌的。其实,假如我们努力去尝试,即使我们做得不好,客人也会被我们的真诚所感动的。有些普通同学遇到老师或领导时,认为对方不认识自己甚至不会理自己,不敢跟老师或领导打招呼,其实,没有一个老师或领导会莫名其妙地不理跟自己打招呼的学生。

以上,我们一起讨论了什么是礼仪、大学生礼仪失范的原因,以及社交礼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重要作用,接着,我们谈了该怎样提高我们的礼仪修养,也就是培养礼仪修养的途径。也许不太全面,但希望多少对大家有所帮助,也是对大家提一个醒。当然,我们今天所谈的都是比较理论性的东西,接下来,我们会找时间给大家(大一新生)放一些针对各种具体场合礼仪讲座的光盘,来学习具体的礼仪知识。

公关礼仪论文,大学生公关礼仪论文

对于做公关工作的人来说,接待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公关工作实际上就是一种对外交往,在日常生活中交往首先就是从接待开始的,好的接待能使公关工作成功了一半,而接待工作是否做得好直接与接待礼仪相关。

在接待工怍中,首先要处理的就是如伺在相同的时间内,对采自多方的客人进行详尽而周到的接待,第一条就是你必须懂得如何区分和安排这多方客人,才会不至于遗漏或是出现状况。一般来说,排列顺序可以分为这么几种:

按照职务的高低来排列客人中有很多可能是从政府部门或是从公司来的,这个时候在安排上就要按照人物在所在单位中的行政职位来排列。如果接待的是团队类的客人,则应该按照团队成员的职务高低来排列:

按照来宾所在的单位或是所在国家的字母顺序排列;。

按照先来后到的到场顺序进行排列,这种排列方式一般是用于非正式的交往活动中。

按照报名的先后顺序来排列。

在迎宾中,作为公关的你在确定了自己的服务团队或是个人之后,就要开展公关工作,开展公关工作的第―步就涉及到见面时候的基本礼节了。无论在哪个场合见面,这首先就是要涉及介绍的礼仪。

大学生如何提升个人礼仪修养

所以,从现在开始,检查一下自己着装打扮的每一个细节,认真考虑面试单位的需求和期待,就如同你精心准备面试答题理论知识一样,学会装扮也是你必修的功课。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仪表特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般衣着、仪表都以简单、朴素、庄重为主,当然,也不排除有个性特点。但是,参加面试时最好以“安全系数”较大的衣着为主,可以博得大多数考官的认同。

也就是说,要想在举止仪表上得高分,穿着打扮一定要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严肃性、庄重性相适应,尽量贴近以下原则:选择简约得体的套装,配合精致自然的妆容,体现成熟干练的气质。最后,你需要留给对方的印象是:严谨而不失活泼,青春而不失稳重。

仪容礼仪。

仪容,简单讲是指人体不需要着装的部位,主要是面部,广义上还包括头发、手部,以及穿着某些服装而显露出的腿部。仪容能给人造成直接而敏感的“第一印象”,美好的仪容总能令人敬慕和青睐。一个人的仪容仪表最能反映出他的精神状态,考官对考生的第一印象也来源于对考生外在形象的观察。相信任何考官都不会对一个邋遢的考生有好的印象。因此,考生一定要注意自身仪容的修饰,特别是女性,适当地化淡妆,会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神采奕奕,还可以表现出自己对这次面试的重视。

仪态礼仪。

仪态指人们在交际活动中的举止所表现出的姿态和风度。考官对考生的评价,往往开始于对考生的仪态表现、言行举止的观察和概括。一些不雅的言行举止,就是有失礼仪的表现,它会影响到一个人的自身形象。所以,在面试时,文明规范的行为举止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考生要站有站姿,坐有坐相,举止落落大方,自然优美。

礼仪与修养课论文

礼仪,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它不单是个人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同时还是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俗的反映,在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其内容包括行礼仪式、礼节及仪式、风俗规定的仪式、行为规范、交往程序、礼宾次序、道德规范等等。

礼仪,也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中国素来称为“礼仪之邦”,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古语有云:“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充分说明了礼仪修养的重要性。中华文明经过上下五千年的不断修正完善,在现代社会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文明体系,指导着我们在方方面面的言谈、举止。

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大学生是建设现代社会的冲锋军,学校担负着教育人和培养人的神圣使命。在各种礼仪中,校园礼仪对于大学生尤为重要,任何一位走向社会的成功人士,都具备着高等的礼仪修养,这种素养在形成的过程中,大学校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大学生校园礼仪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修养礼仪是必须的。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学习礼仪是个人的需要。掌握礼仪,自觉执行礼仪规范,就容易沟通感情,使人际交往获取成功,同时改造、发展和实现自我,进而有助于人们所从事的各种事业顺利发展并取得成功。学习礼仪又是社会需要,人人重视礼仪,遵守社会公德,注意遵守人与人交往的基本礼貌准则,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和安定。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具有跨时代、跨世纪的特殊意义。总的来说大学生修养礼仪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1.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2.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大学生社会心理的承受力。

3.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4.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5.礼仪教育有利于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然而当前大学生礼仪修养存在着与其所受文化教育不对等的情况,存在着礼仪修养的缺失,这种缺失具体表现在个人修养、社会交往、生活细节等方面。

然而产生这些不文明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涉及到我们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法面面,总的概括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目前我们的社会正处于大变革时期,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整个社会比以前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社会生活多样化。

而相对于处于生理心理还不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来说,在思想观念、心理发展价值取向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校园已不是一片净土,诸如金钱观念、价值观念、人生观念越来越社会化、市场化。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会耳濡目染,将家庭和社会中不文明行为在学校中模仿。

外部环境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是社会氛围的影响。由于大学生还处于心理不成熟期,社会上许多消极、落后现象反映到校园,往往使部分大学生丧失其原有的生活立场,接受社会上不文明的语言、行为及生活方式,造成了大学生不文明现象。而大众传媒中某些不健康节目的误导,又使大学生不文明行为得以蔓延。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部分大学生把影视作品中主人公的不文明行为如说脏话、打斗视为有个性的表现,视为“时尚”。

二是同龄群体的影响,同龄群体由于年龄、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接近,互相攀比模仿,使部分不文明观念、行为更易在高校互相渗透和影响,这是导致某些不文明现象在校园内流行的重要因素。

2.大学生不文明现象往往是大学生忽视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所致。

社会上功利诱惑的增多,增强使一些大学生在思想上急功近利。大学被当作了实现功利的敲门砖。他们认为来到学校只是为了接受专业知识,其他一概不重要。所以他们不关心“我的大学”怎样,不在乎我的同学怎样,只在意是否能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大学生忽视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便容易丧失文明的判断能力,以丑为美,以耻为荣,从而在思想上解除了抵御社会不良风气侵袭的防线。我们认为大学生中出现这些不文明现象也与大学生注重个人私利有关,这不仅存在于学生中,社会上也不乏这种现象。

3.家庭教育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娇生惯养,无形中使孩子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思想,不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不能吃苦,缺乏合作意识。也有部分家长自身文明素质低使孩子的文明教育失去了根基。除此之外,应试教育使得父母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及以后的升学和就业,忽略甚至放弃了文明素质教育。

4.学校教育的疏忽。

许多大学生对文明与不文明的性更为认识不清,认识不到自身行为构成不文明,造成无意识的不文明。这和长期以来,从中学到大学的教育,只重视智育,忽视道德教育,放松对大、中学生行为规范训练有关。例如: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文明养成教育,使本应在中小学就养成的文明行为习惯未形成,造成教育断层。再比如说大学阶段,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往往围绕培养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这一核心任务开展,直接将教育基点放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行为的关注。

5.学生自身所受过的文明教育有所差别。

高中与大学的教育是两种完全不同,甚至使处于两种极端的体制。高中实行的是严格的管制,尤其是它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学生为一的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学习。高中生的行为总是有章程可循。但他们合格的行为只是监管的产物,并未内化为自身的认识,文明礼貌只是一种被迫的要求,他们心中没有形成文明理念,对道德的认识自然也达不到一定的高度。

一旦步入大学,立马脱离了监管阶段,没有了完善的文明约束体制,学生的自控能力差开始暴露出来,对那些未内化入心的行为的薄弱意识开始失落。面对大学的多元化,一些学生开始摇摆不定,被卷入各式各样的风潮中。

6.学校教育管理的缺位。

缺乏监督。现行的学校教育缺少对大学生不文明现象的监督,对部分学生的违纪行为采取姑息态度,奖惩不明,从一定程度上纵容、助长了不文明行为习惯的滋生、蔓延。学生不文明行为的产生原因有多方面,从教育和管理者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教育管理不是很到位,制度不够完善,制度的落实、监督不够到位;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人员不足,方式落后,学生中的敌对情绪占相当比例;在对学生专业教育上、生活服务上有做的不好;在物质保障方面,我们还不够科学与完善;在文明的氛围的形成上,还不能有效的达到惩恶扬善、扶持正气。

然而,有效的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教育机构以及我们学生个人共同来完成。因此校园不文明现象的解决方法可从以下两方面来说:

一、学校方面:

注重思想道德教育,转变大学生的认知错误。从根本上抓好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的道德教育,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严厉的规章制度和惩罚措施只会起到“缘木求鱼”的作用。从人性关怀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反而是长远又有效的途径。

第一、高校在重视知识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同时,更应加强大学生基础文明素质的教育。要让他们知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通过教育和引导,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明辨是非的能力,促进大学生的自觉文明意识,增强抵制不文明思想行为侵蚀的能力;通过教育和引导,使大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将自觉文明意识转化为自觉的文明行为。在教育过程中,要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在教育、灌输的基础上,重视集体的影响、约束作用,先进典型的示范、激励作用,正确舆论的导向、监督作用等,并随时注意纠正不良思想和行为。

第二、强化校规校纪的严肃性,做到全方位育人校规校纪是学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制定的具体管理制度,也是规范大学生言行和道德标准的手段。校规校纪教育既是纪律教育的具体化,又是约束大学生言行、提高大学生文明素质的重要环节。加强校规校纪教育,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纪律意识,使大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创造条件。学校作为大学生的管理者,应该致力于建设良好的校园风气。大力加强校园大环境建设,也就是学校的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与实施问题。现在,规章制度不少,《学生食堂文明公约》、《宿舍文明条例》、《教室文明规范》等等。但是规章制度出来以后,应该还要看其实行的结果如何,注意调整。同时在实施这些规章制度的同时,对大学生的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加大精神文明的宣传力度,建立学生之间的相互监督机制,从根本上杜绝不文明现象的产生。

二、学生自身方面:

第一,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自身素质。只有以较高的素质才能更好地成长成才,更好。

地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纵观古今中外成功有名之士,无不是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他们坚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严于律已,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为自然做出应做的事。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按照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目标,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道德修养。

第二,要有较强的纪律性和原则性。由于有的学生自身公众意识比较差,以自我为中心,较容易忽视周围人的感觉,看不到自身行为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这都很容易影响周围人的行为习惯,从而造成一个整体素质相对较低的局面,即不文明现象的日趋增多。大学生代表着未来,代表着主流。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杜绝不文明行为。

唯独以此,两个方面共同努力,共同提高大学校园文化,当代大学生的礼仪修养才能走向一个正途,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我们现今大学校园的种种不文明现象。

大学生礼仪的论文

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在如今的中国社会已经算得上是知识分子,也是中国明日发展的引领者、顶梁柱,在道德水准上,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

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因此在道德水准上,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具有较高水平。特别是在现代竞争日趋激烈的职场上,社会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和修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加具体的要求。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注重言语礼仪,可以有一个和睦、友好的人际环境,注重行为的礼仪,可以有一个宁静、洁净的生活环境,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也可以美化人生、美化社会。因此礼仪习惯的培养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

引言。

中国自古以来以“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然而现今我国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却存在着明显的缺失,大学生的文明修养和文明行为令人担忧。目前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市场的冲击、家庭环境的影响、个人素质修养的`差异及学校礼仪的不足等因素,出现了某些大学生礼仪行为不文明的现象。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事不宜迟,学校和有关部门应齐抓共管,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人才素质,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

1.1开课教育。

许多高校都强调不允许学生穿拖鞋到课堂,但我们在夏天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同学特别是男同学穿着拖鞋去上课;在卫生间、校园里、教室的墙壁上随处可见的污言秽语;在图书馆的杂志、图书上乱涂乱画,任意损毁;在公共场合勾肩反搭背,大声喧哗。上课随意迟到、早退;摔酒瓶、讲粗话、乱扔果屑纸条等。

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操是礼仪的基础。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多数青年学生在观念上都能够认同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讲究公共卫生,处理好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等公德意识的重要意义。然而在上述公德意识行为的体现上,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水平却表现的偏低。虽然不文明行为仅是一部分人所为,但是却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不文明行为也影响了大学生公德意识总体水平的提高。鉴于此,加强大学生的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成为当前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1站姿。

站立是人们生活交往中的一种最基本的举止,是生活静力造型的动作。优美而典雅的造型,是优雅举止的基础。男士要求“站如松”,刚毅洒脱;女士则应秀雅优美,亭亭玉立。

标准的站姿是:

(1)头正,双目平视,嘴角微闭,下颌微收,面容平和自然。

(2)双肩放松,稍向下沉,人有向上的感觉。

(3)躯干挺直,挺胸,收腹,立腰。

(4)双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中指贴拢裤缝,两手自然放松。

(5)双腿立直、并拢,脚跟相靠,两脚尖张开约60度,身体重心落于两脚正中。

2.2坐姿。

坐是举止的主要内容之一,无论是伏案学习、参加会议,还是会客交谈、娱乐休息都离不开坐。坐,作为一种举止,有着美与丑、优雅与粗俗之分。坐如钟“,指人的坐姿像座钟般端直,当然这里的端直指上体的端直。优美的坐姿让人觉得安详、舒适、端正、舒展大方。

正确的坐姿:

(1)入坐时要轻、稳、缓。走到座位前,转身后轻稳地坐下。女子入座时,若是裙装,应用手将裙子稍稍拢一下,不要坐下后再拉拽衣裙,那样不优雅。正式场合一般从椅子的左边入座,离座时也要从椅子左边离开,这是一种礼貌。女士入座尤要娴雅、文静、柔美。如果椅子位置不合适,需要挪动椅子的位置应当先把椅子移至欲就座处,然后入座。而坐在椅子上移动位置,是有违社交礼仪的。

(2)神态从容自如(嘴唇微闭,下颌微收,面容平和自然)。

(3)双肩平正放松,两臂自然弯曲放在腿上,亦可放在椅子或是沙发扶手上,以自然得体为宜,掌心向下。

(4)坐在椅子上,要立腰,挺胸,上体自然挺直。

(5)双膝自然并拢,双腿正放或侧放,双脚并拢或交叠或成小”v“字型。男士两膝间可分开一拳左右的距离,脚态可取小八字步或稍分开以显自然洒脱之美,但不可尽情打开腿脚,那样会显得粗俗和傲慢。

(6)坐在椅子上,应至少坐满椅子的2/3,宽座沙发则至少坐1/2。落座后至少10分钟左右时间不要靠椅背。时间久了,可轻靠椅背。

(7)谈话时应根据交谈者方位,将上体双膝侧转向交谈者,上身仍保持挺直,不要出现自卑、恭维、讨好的姿态。讲究礼仪要尊重别人但不能失去自尊。

(8)离座时,要自然稳当,右脚向后收半步,而后站起。

2.3走姿。

行路时弯腰驼背、低头无神、步履蹒跚,给人以倦怠、老态龙钟的感觉;还有的摇着八字脚,晃着”鸭子“步,这些步态都十分难看。走姿的基本要求应是从容、平稳的,应走出直线。

具体要求:

(1)双目向前平视,微收下颌,面容平和自然,不左顾右盼,不回头张望,不盯住行人乱打量。

(2)双肩平稳、肩峰稍后张,大臂带动小臂自然前后摆动,肩勿摇晃;前摆时,手不要超衣扣垂直线,肘关节微屈约30度,掌心向内,勿甩小臂,后摆时勿甩手腕。

(3)上身自然挺拔,头正、挺胸、收腹、立腰,重心稍向前倾。

(4)注意步位。行走时,假设下方有条直线,男士两脚跟交替踩在直线上,脚跟先着地,然后迅速过渡到前脚掌,脚尖略向外,距离直线约5厘米。女式则应走一字步走姿,即两腿交替迈步,两脚交替踏在直线上(一字步走姿)。

(5)步幅适当。男性步幅(前后脚之间的距离)约25厘米,女性步幅约20厘米。或者说前脚的脚跟与后脚尖相距约为一脚长。步幅与服饰也有关,如女士穿裙装(特别是穿旗袍、西服裙、礼服和穿高跟鞋)时步幅应小些,穿长裤时步幅可大些。

(6)注意步态。步态,即行走的基本态势。性别不同,行走的态势应有所区别。男性步伐矫健、稳重、刚毅、洒脱、豪迈,好似雄壮的”进行曲“,气势磅礴,具有阳刚之美,步伐频率每分钟约100步;女性步伐轻盈、玲珑、娴淑,具有阴柔秀雅之美,步伐频率约每分钟90步。

手势是人们交往时不可缺少的动作,是最有表现力的一种”体态语言“,俗话说:”心有所思,手有所指“。手的魅力并不亚于眼睛,甚至可以说手就是人的第二双眼睛。手势表现的含义非常丰富,表达的感情也非常微妙复杂。如招手致意,挥手告别,拍手称赞,拱手致谢,举手赞同,摆手拒绝;手抚是爱,手指是怒,手搂是亲,手捧是敬,手遮是羞等等。手势的含义,或是发出信息,或是表示喜恶表达感情,能够恰当地运用手势表情达意,会为交际形象增辉。使用手势应该注意:

(1)在交往中,手势不宜过多,动作不宜过大,切勿”指手画脚“和”手舞足蹈“。

(2)打招呼、致意、告别、欢呼、鼓掌属于手势范围,应该注意其力度大小、速度的快慢、时间的长短,不可过度。鼓掌是表示欢迎、祝贺、赞许、致谢等的礼貌举止。在正式社交场合,观看文艺演出、重要人物出现、听报告、听演讲等都用热烈鼓掌表示钦佩、祝贺。鼓掌的标准动作应该是用右手掌轻拍左手掌的掌心,鼓掌时不应戴手套,宜自然,切忌使劲鼓掌,应随自然终止。鼓掌要热烈,但不要”忘形“,一旦忘形,鼓掌的意义就发生了质的变化而成”喝倒彩“、”鼓倒掌“,有起哄之嫌。这样是失礼的。注意鼓掌尽量不要用语言配合,那是无修养的表现。

(3)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用大拇指指自已的鼻尖和用手指指点他人。谈到自己时应用手掌轻按自已的左胸,那样会显得端庄、大方、可信。用手指指点他人的手势是不礼貌的。

(4)一般认为,掌心向上的手势有诚恳、尊重他人的含义;掌心向下的手势意味着不够坦率缺乏诚意等。攥紧拳头暗示进攻和自卫,也表示愤怒。伸出手指来指点,是要引起他人的注意,含有教训人的意味。因此,在介绍某人、为某人引路指示方向、请人做某事时,应该掌心向上,以肘关节为轴,上身稍向前倾,以示尊敬。这种手势被认为是诚恳、恭敬、有礼貌的。

(5)有些手势在使用时应注意区域和各国不同习惯,不可以乱用。因为各地习俗迥异,相同的手势表达的意思,不仅有所不同,而且有的大相径庭。如在某些国家认为竖起大拇指、其余四指蜷曲表示称赞夸奖,但澳大利亚则认为竖起大拇指、尤其是横向伸出大拇指是一种污辱。英国人跷起大拇指是拦车要求搭车的意思。用大拇指和食指构成一个圆圈,其它三指伸直,就是”ok“的手势,这一手势在欧洲表示赞扬和允诺的意思,特别在青年学生中广为流行,然而在法国南部、希腊、撒丁岛等地,它的意思恰好相反,在巴西,人们打”ok“这个手势表示的是”肛门“。

阿拉伯人用两个小拇指拉在一起表示断交,吉卜赛人掸去肩上的尘土表示你快滚开。由此不难看出,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手势语言“,千姿百态的手势语言,饱含着人类无比丰富的情感。它虽然不像有声语言那样实用,但在人际交往中能起到有声语言无法替代的作用。日常生活中某些不雅的行为举止会令人极为反感,严重影响交际风度和自我形象,应该十分注意避免。

如当众搔头皮、掏耳朵、抠鼻孔、剔牙、咬指甲、剜眼屎、搓泥垢等,餐桌上更应注意。参加交际活动前不要吃葱、蒜、韭菜等异味食品,如果已经吃过这类食品应该漱口,含茶叶、口香糖、口香液以除异味。咳嗽、打喷嚏时,请用手帕或手巾纸捂住嘴转向一侧,避免发出大声。口中有痰请吐在手纸里、手帕中,手中的废物请扔进垃圾箱,特别是拜访别人时,这些简单的礼仪要求都是必须遵守的,否则你将是一位不受欢迎的人。

由此大学生们应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文化道德修养,学习一些必要的礼仪常识,方可立足于社会、立足于风潮的前端,方可得到人们更多的肯定。

3礼仪教育要与学校的管理制度相结合。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报告用纸第5页共6页。

4总结。

礼仪贯穿人际交往的始终为交往的内涵服务,不重视礼仪必然会影响交流的深度和交往的持久性。由于礼仪的缺憾而影响交往是在是因小失大,对外交往,我们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重视礼仪,养成习惯,自然成为一种修养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品味。在社会上,大学生个人形象往往与高校形象划等号,所以大学生对个人形象的维护将直接有助于高校形象的维护,甚至有助于对整个高等教育形象的维护,有助于增进人际沟通。大学生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作为,必须注重人际沟通。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报告用纸第6页共6页。

参考文献:

[2]刘惠洲.大学生礼仪教育实施略说[j].教育科学,20xx,(4).。

[4]张英伟、刘妍,《高校大学生礼仪养成教育的新思考》,《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xx年第2期.

大学生礼仪的论文

很多时候,尚未步入高校校园的大门,就业问题就已经成为热议的话题。一旦大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光靠自身的知识还不能游刃有余的应对工作,他们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否则,没有良好的礼仪修养,必然影响优良职业道德的形成,甚至可能导致职业道德滑坡,不利于工作的稳定。因此,礼仪修养教育能够使大学生意识到礼仪修养的重要性,为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树立优良的职业操守打下了坚实基础。

2高校大学生礼仪修养的基本要求。

礼仪修养不仅关乎大学生自身的人格魅力,关乎高校的对外形象,更是关系我国大学生群体的整体素养水平。因此,推进高校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也要为大学生制定一些基本要求,并敦促他们严格遵守。

2.1明确自身身份,不做过格行为高校大学生尽管在年龄、视野、心理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成熟的表现。但是,他们仍然属于学生群体。因此,大学生的言行举止不能超越一个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范畴。高校要促使大学生明确自身的学生身份,严格遵守学生行为规范,不能做出过格的行为。

2.2勤奋学习,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大学校园已经或多或少的与社会接轨。因此,高校大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度不是特别低,反而对社会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看法或想法。因此,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现实。面对知识型社会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校要鼓励学生勤奋学习,满足知识型社会的融入条件,否则,大学生完全有可能被社会所淘汰。

2.3尊重师长,塑造基本礼仪修养在某种意义上分析,这个基本要求是第一个要求的自然延伸。尊重师长是任何教育阶段都要积极遵守的基本要求。尊重师长才能促使学生更为主动的配合礼仪修养教育的各种要求。这样,大学生才能具备基本的礼貌,并将这些礼貌行为转化为礼仪修养,进而实现自身礼仪修养的全面提升。

高校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仿佛一面镜子可以招录大学生的未来。高校必须拿出妥善的策略,及时应对社会发展形势,促使大学生树立优秀的礼仪修养。如此,才能完善自我,适应社会。

3.1高度重视礼仪修养教育,完善教育结构及规划高校领导要率先转变过来思想,不要过分看重学生的成绩,要将眼光放长远,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修养作为根本落脚点。因此,高校领导可以针对大学生礼仪修养开设课程,并与老师实现及时对话,促使老师逐步完善教育结构及教学内容,从而使大学生的“软件设施”也能够实现档次上的有效提升。如此,高校的发展才能更好的.依托学生,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能够合理借助学生的力量。

3.2从生活中寻找突破口,进行礼仪修养教育在生活中,老师要鼓励大学生自省,要求大学生注重自身的语言行为是否得当、注重自身的衣着是否得体、注重自身的外在打扮是否合适等等。毕竟,大学生如果在语言行为、穿着打扮等基本层面有所失误,必然与大学生的身份特征相违背,将成为礼仪修养教育的败笔。

3.3完善自身性格弱点,彰显优秀气息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因人而异。大学生的性格缺点要引起自己的重视。否则,不利于健康思想的重塑。因此,大学生要时刻自省,克服性格中的弱点,不能我行我素,而是在学校生活中学会客观的审视自己,时刻自我剖析,摆脱骄傲自大的缺点,学会谦虚待人。

3.4鼓励学生见贤思齐,向典型榜样学习大学生群体中,必然会涌现出礼仪修养比较高的学生,老师可以将这些学生作为典型,号召其他学生向榜样学习。同时,也可以邀请这些礼仪修养较高的学生进行演讲,从而有效强化大学生对礼仪修养的认同感,并学会在实际学习生活中时刻反省自己,完善自己。

4结语。

高校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后盾力量。注重对学生礼仪修养教育,是完善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必备条件。我们必须从现实社会形势出发,以高校发展为目标,以大学生未来为规划,努力提升大学生的礼仪修养。

大学生党性修养论文

党性是一个政党所固有的本性,是其所代表的阶级属性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具有这一性质,并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坚持这一性质,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点,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所应有的党性。党性修养是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而达到共产党员党性的某种程度,或可以理解为是用共产党员的党性改变自我的过程。党性修养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组织纪律修养、思想作风修养、文化知识修养,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还应包括:领导艺术修养和管理能力修养等。党性修养的表现形式会因为党员的职业身份或社会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本文试通过分析高校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现状和教育管理现状,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模式与方法,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高校学生党员作为中国共产党组织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优化党员结构的新的力量,也是党员队伍最具生机与活力的群体,高校学生党员不仅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直接参与者,也是一支中坚骨干力量,更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作为青年党员的重要培训发展基地和集散地,能否培养出党性强的优秀分子,将直接影响党的战斗力、凝聚力,这是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途与命运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当前高校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总体是好的,他们追求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愿意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他们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他们与时倶进、思想解放、求真务实,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他们责任心强,富有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具有较高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高校学生党员面临比上一世纪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局势。从国际上讲,正如党的xx届四中全会指出的那样: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从国内来看,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所有这一切都以极快的速度、极大的容量每时每刻通过现代媒介冲击着高校学生党员的心灵,影响着他们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得少数大学生党员党性觉悟偏低,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入党要求迫切,但入党动机有偏差倾向。

近年来,高校各级党组织非常重视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从大学生跨入大学校门开始就能接受系统的入党教育,有专职辅导员对他们进行培养考察,因此,在大学生中已形成向往党组织,积极创造条件加入党组织的氛围,在笔者所在的大学,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有60-80%的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这些入党积极分子和已入党的人群中,大部分人的入党动机是端正和纯洁的,是有理想、有追求的优秀大学生。勿容置疑,确有少数大学生入党动机有所偏差,他们中有图慕虚荣的,入党是为了父母脸上有光,自己也有炫耀的资本;有随大流的,身边的同学、朋友都积极要求入党,自己也要“入乡随俗”;还有少数受功利思想影响的,他们认为如果自己是党员,会更受到老师的关注,表现自己各方面的机会更多一些;甚至有的认为,如果是党员,将来就业机会也会多一些,未来的发展也会更好一些,等等。以上情况都可以视为入党动机不端正或动机不纯,由于动机的不端正或不纯,就很难履行党员的义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甚至还在大学生中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2.思想活跃、充满理想,但政治意识、组织观念淡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倡导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效率意识,这种理念在当代大学生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们对自己的人生充满理想,渴望上进,追求成功,他们崇拜那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才、成功的人,但他们的政治意识、权威意识明显有淡薄的趋势。笔者在与入党对象谈话中、在党员组织生活会讨论中、以及在平常发生的一些大事件中都能明显感受到这一点。今年下半年党的xx大刚刚结束,在与发展预备党员对象和党员进行谈话时,特别增加了学习xx大精神体会的内容,如:要求说出新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常务委员的名单,大部分人说不出三分之一,要求谈谈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等问题的认识,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党员理论概念模糊、思想认识肤浅,对党的组织机构的设置、党内职务的称谓概念含糊。由此可见,他们政治意识薄弱,对党和国家的政治大事不够关心。

3.学习勤奋、渴望成才,但是非标准、规则意识偏低。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较高,大学生党员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制定了很高的标准,希望以优异的学习成绩为将来成才、成功奠定基础。不少大学生党员认为只要自己学习好,遵守校纪校规,洁身自好就行了;部分学生党员对同学中的违纪、违规行为不闻不问,有的甚至充当他们的代言人,一味偏袒有错误的同学。在人际矛盾中,不轻易表明自己的观点,他们学会了明哲保身;在人际交往中,他们重利轻义,讲哥们义气;在遵纪守法方面,不能严于律己,少数党员心存侥幸,在近几年发生的因违反校纪校规受到处分的学生中,党员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态度不够鲜明,笔者在本课题调研中,就“学生在网络贴吧上发表言论的前提是什么?党员应该如何反映意见?”等问题,访谈了一些党员,对第一问题只有少数人表示要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大多数人认为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随便说也无所谓,对第二问题,几乎没有人能说的清。

4.自我意识强、价值趋向鲜明,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

目前在校的学生党员大都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出生的独生子女,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迅猛发展而成长的一代。在家庭,他们集所有家人宠爱于一身,形成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倍受呵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导致了他们极具依附性;应试教育、市场选择在他们身上打下了很深的烙印,竞争意识、民主意识、开拓精神、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主意识、效益观念、等价交换观念、锐意进取精神等在他们的价值观中显现出来。与此同时,西方思潮中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以及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重索取轻奉献、重个人轻集体、重利轻义等对大学生党员无疑也有极大的冲击力。因此,他们中的一些人在追求个性发展、实现自我价值时,忽视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自己混成了普通的老百姓。表现在部分大学生党员诚信意识缺失、社会责任感缺乏、组织观念淡漠、党员意识不强,组织纪律松散、全局观念差等方面。少数党员在遇到人际矛盾,利益得失时,心理容易失衡。少数党员不注意党员党性修养锤炼和道德修养的培养,还呈现出双重人格倾向,如,表里不一、心口不一、待人虚伪、对组织隐瞒观点,等等。

5.服从组织、听从指挥,但主动性不足,自我约束力不强。

总体来说,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党员能服从组织领导,听从指挥,特别是在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面前都有良好的表现,他们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一些工作。但是,工作主动性不足,自我教育管理能力不强,表现在学习、工作中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日常行为规范方面自我约束力差,有少数党员在入党后就不想当学生干部了,不当干部了就只顾自己的事,对同学、对班集体活动漠不关心,还有极少数党员管不住自己,只要离开老师的视线,言行随便。

6.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但宗旨观念有些淡薄。

高校学生党员由于个人经历少,在实际学习、生活、工作中缺少党性锤炼,他们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学校所接受的教育都是好好学习,成为有出息的人,因此,在他们的思想深处,就是要通过学习,实现自我表现价值,追求个人的成功。表现在少数党员入党前后“两个样”,凡事对己有利争着干,对己无利请他也不干,缺乏奉献精神,不愿为周围的同学服务,有的还在一些利益得失方面斤斤计较。

二、高校学生党员党性现状成因分析。

高校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现状不尽如人意,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党员内在的原因;有教育机制的不够完善,也有教育方法的不适当。因此,分析原因、完善机制、探索方法是提高高校学生党员的有效途径。

1.重发展,轻教育。

大学生是优秀的青年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党的事业接班人,加强和改善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已成为各级党组织的共识。自第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提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到第十二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大学生党建工作一直是高校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的工作,各高校对大学生党员发展都有一定的工作目标,也确实取得很大的成效,大学生要求入党的热情高,学生党员比例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总人数急剧增加,学生党员人数也大幅度上升,党建工作任务重,而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又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特别是从事党员教育与管理的人员基本上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辅导员。他们大多数都是入党不久,没有党务工作经验,缺乏党性锻炼,再加上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任务繁重,使得他们不可能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党员进行教育与管理。不可否认,有些基层党支部把大量的人力、精力都投入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发展上,对已入党的预备党员、正式党员教育与管理,停留在表面上和形式上,甚至还有疏于教育管理,放任自流的情况。

2.教育机制不够完善,违纪处理不够严格。

党员的教育是终生的党性教育,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当前我们要以学习贯彻xx大精神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赋予党性教育以新的内涵,完善教育机制,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遗憾的是目前有些基层党支部对党员的党性教育缺乏完整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时间上随意性大,内容上针对性不强,因此教育效果不好。另外,对学生党员义务履行情况、党员意识、党性观念、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等各方面的情况尚未建立起符合学生党员实际的目标管理考核评估体系,从而,使教育管理缺乏有力的依据,加上在执行党纪党规方面也有“手软”现象,如在处理一些党员违纪案例时,顾忌较多,有顾全师生感情的;有顾全面子的;有顾全学生承受力的,还有顾全学生前途的,等等。因此,大多数情况采取了宽容的态度,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得一些党员无视党纪党规,放松对自己的党性要求,在一定意义上使学生党员的公信力有所下降。

3.教育方法落后,形式单调,缺乏时代感。

党员党性教育方法过于教条,说教多,启发少;单向灌输多,双向互动少;被动接受多,主动教育少;方法呆板,紧密联系实际不够,缺乏时代气息;理论空洞无物,一触及到实际问题就绕着走,不能令学生信服,导致学生“听觉疲劳”,心存厌倦,教育失效。总之,现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方式方法还没有脱离传统模式的影响,不适应大学生党员急于融入、走向社会的趋势,局限于“封闭式”教育方式,而没有创造一些能与社会联结、走向社会的平台。大报告、小报告外加党员组织生活会是党员教育管理的老三样,实施教育管理的载体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创新性、实践性,形式单调,缺乏趣味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三、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方法与模式的创新。

1.探讨高校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内涵,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作为大学生党员,其政治身份是党员,因此首先应具备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党性修养。其社会身份是学生,因此必须具有大学生身份的品质修养,笔者认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1)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刻苦的学习精神,优异的学习成绩;。

(2)把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与实现党的崇高的事业目标联系起来;。

(3)把追求个人的成功与承担社会责任协调起来;。

(4)把继承光荣传统与开拓创新结合起来;。

(5)平衡好张扬个性与服从组织、顾全大局之间的关系。

2.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理念,创新教育管理机制。

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既要立足长远,又要着眼实际,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要求出发,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从学校发展全局上谋划好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管理工作的长远目标,积极探索与本校发展相适应的工作新思路。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工作应把重点放在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党章规范党员言行、全面提高党员素质上;教育广大党员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把学生党员党性作为党员教育的一项长期性、根本性的任务,着重解决党员的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组织纪律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的问题,切实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大学生如何培养礼仪修养

礼仪是对礼节、礼貌和仪式的统称。

1、礼貌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

2、礼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中相互表示尊敬、祝颂、问候、致意、哀悼、慰问以及给予必要协助和照料的惯用形式。如:握手、鞠躬、拥抱、接吻、致意、微笑等都属于礼节。不同民族、国家有不同礼节,礼节也随时代发展面发展。

3﹑仪式是一种正式的礼节形式,是指为表示礼貌和尊重在一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规范化的活动。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在现代社会,虽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综合国力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在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时,通常是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人们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所体现的公民素质与精神面貌入手的。因为,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从个体的角度说,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通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对礼仪运用的程度,可以察知其教养的高低、文明的程度和道德的水准。可见,礼仪学习对形成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礼仪的功能。

1.礼仪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道德素质的起点。

礼仪本身是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谦恭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优雅得体的举止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是人的内在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和思想境界等。没有内在的修养,外在的形式就失去了根基。内在的良好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只有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实际的意义和作用,离开了一定的外在表现形式的抽象道德理论和思想是空洞和无用的。所以礼仪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和道德情操的起点。没有对礼仪的正确认识,对礼仪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和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

2.礼仪学习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礼仪自古以来就被用来为君子的修身养性之道。古人学礼的目的有三:所谓的“修身、治国、平天下”,修身便是其中的第一目的。而良好的性情修养就是一种良好心理的体现,表现为客观成熟的心态,较强的自我调适和自我控制能力,能够恰当确切地摆正自己的位置,并以此为出发点有效地规范行为,体现出良好的自我意识和妥善的处世风格:表现为有理性,有较强的控制力。其中理性是事业成功的重要素质。一些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由于缺乏礼仪修养加之青年气盛往往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有的同学在拳头挥向同学之后往往很懊悔,当时没有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在礼仪学习中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控力。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都是培养人的理性。良好的礼仪风范是在克制并渐渐消除自己不良的习性、欲望,天长日久磨炼形成,自然地流露出来的。

公关礼仪论文,大学生公关礼仪论文

握手是公关场合中最为常用的一种礼节,每一种握手方式都有着它的意义及意味所在,所以和别人握手的时候,一定要切记握手时该有的礼仪。

握手时伸手的先后顺序很重要,且有一定的观则:

1男士与女士之间,遵循女士优先的原则。

2主宾之间,主人应该先伸手,客人再伸手相握,但客人辞行时,应是客人先伸手表示辞行,主人才能握手告别。此外,遇到祝贺对方,宽慰对方,谅解对方或表达诚意的时候,应主动伸手。

3在长辈与晚辈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应该前者先伸手,后者先问候,待前者伸出手后,后者才能伸手相握。

4在平辈朋友相见时先出手为敬。

5待女士、前辈、已婚者、职位高者伸出手来以后,男士、晚辈、未婚者、职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声。

注意:初次见面握手时,时间不要超过3秒。行握手礼的时候,一定要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为表示尊敬,握手时上身应略微前倾,头还应该要略低一些,表示你的真诚。

大学生党性修养论文

为确保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有效性,必须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首先,要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协调机制。校、院(系)、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要明确,如:党委书记要亲自抓,分管书记要具体负责,职能部门和两级学院(系)总支、支部都要承担起各自的职责并发挥好各自的责任。其中组织部门应配合分管书记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其次,通过制定严格的日常管理制度,使学生党支部对党员的党性教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严格组织生活会和理论学习制度,做到组织生活按时化、形式多样化、专题化,政治理论学习要求年初有计划、过程有记录、年末有总结。再次,健全和完善党组织的监督机制和考评激励机制。学生党支部应对学生预备党员转正制定可操作的量化考评指标,对正式党员每学年要进行评议,并把学生党员评先、评优纳入学生评先、评优工作体系中。最后,要在制度上保证党员教育管理经费的投入。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供经费支持,改变目前经费不足,只能封闭在校园内、教室里从理论到理论的学习状态。

3.创新教育方法,丰富教育载体。

党员党性教育要以人为本,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深入到接受教育者的内心世界,因此,教育方法非常重要。一是少说教,多启发,启发受教育者内在的学习动力和感悟力;二是变灌输为渗透,教育者要根据大学生党员的特点,发扬民主,平等地与他们沟通和增进了解,要摆事实,讲道理,倾注真情实感,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渗透式教育来达到教育目的。三是变被动为主动。大学生党员是一个整体知识水平高,学习能力强的群体,要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自我教育。创新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平台,实现教育载体的多样化。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渴望融入社会的情况,组织好大学生党员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学生党员走向社会、参与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党员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形式。学校各级党组织可以组织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农村、机关、社区、工厂、学校等基层单位进行学习调研,还可以与一些单位建立较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使学生党员在参与社会活动中,了解社会,促进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要引导大学生党员成为实现“三自机制”的示范群体,如上海电力学院一些院(系)成立的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参与的“学风督导队”、“文明行为督导队”、“党员辅导员助理”以及“读党刊、议党刊、爱党刊”等都是很好的党性锻炼平台和载体,通过这些平台和载体使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用武之地”,同时,能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中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

4.优化教育管理队伍结构,提高教育管理队伍素质。

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主要由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承担,各院、系党总支配有一名总支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包括学生党建工作),各年级或各专业设有学生党支部,通常是辅导员兼党支部书记,这种模式总体上有利于培养、考察、发展的。要依托这支队伍,通过机制建设,建立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热爱学生党建工作的学生党员教育队伍。首先,要充实这支队伍的人数,要改变学生党支部书记由辅导员兼任的现状,逐步过度到按照党员比例配备专职的学生党支部书记或党建指导员,其次,要加大对学生党员教育队伍的党建理论、党务知识的培训力度,打造专业化队伍。

四、结束语。

高校学生党性教育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建的永恒课题,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先导工程。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长效机制,创新党性教育方法既是一项需要与时俱进、不懈努力的长期任务,也是一个探索积累的过程。只要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扎扎实实,方法上科学严谨,就一定会有显著的效果。

高等学校是我们青年一代学习成长的摇篮,各高校党组织积极培养教育,从中发展了大批的优秀学生党员,为中国共产党注入新鲜的活力。我非常高兴自己也能成为其中的一员。

随着国际国内形式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如何提高学生党员自身的党性修养,以便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贡献力量,是摆在我们这些新生党员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志为首的党中央做出的《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明确提的:“我们的同志,必须经常增强党性锻炼。”;在新世纪的时期,胡锦涛同志又指出:“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曾说过:“为了保持我们无产阶级的光辉战士的纯洁,提高我们的革命品质和工作能力,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从各方面加强自己的锻炼和修养。”重视党性修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条件。

作为大学生共产党员,我们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首先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本身具有很强的塑造性。另外,我们接触了大量的先进知识,学习能力强,觉悟高,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勇于探索和创新。因此,加强我们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是很重要的。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有利于增强我们的党性觉悟,加强对党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提高我们自身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

我认为作为学生党员,结合我们自身的特点,要加强党性修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列宁曾谆谆教导青年一代说:“要理智地、自觉地、有效地投身于革命,就必须学习。”“如果以为不必学会产生共产主义学说的全部知识,只要领会共产主义的口号,只要领会共产主义科学的结论就已经够了,这也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共产主义从全部人类知识中产生出来的典范。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刘少奇同志说过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做马克思和列宁的好学生。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的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的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及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因此,我们要借助并充分利用我们学校的各种资源,图书馆也好,网络也好,来自觉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为将来打好基础。只有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并将理论联系实际,我们才能真正的提高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保证我们学生党员在学生生活中乃至社会的活动上充分发挥先锋作用。

第二,加强道德品质修养,树立正确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德修身是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基础。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按照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去规范和约束自己的道德意识及行为,树立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在这个我们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里,有不少的共产党员禁不住糖衣炮弹的袭击,禁不住的物质、权利等的诱惑,没能坚持住自己原本正确的观念,而做出有悖基本道德品质、不利于与人民和党的错误的行为。这些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些党员的道德意识和水平还不够。作为新时期的学生党员,我们应该在学习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努力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我们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最终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和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第三,加强自身的纪律观念和组织纪律性。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伟大而庞大的组织,党的纪律是全党意识的体现,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有这样一句歌词“纪律是铁,纪律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钢铁纪律是保证我们党健康平稳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组织如果没有纪律必将走向灭亡,一个人没有纪律观念不能自律的话也终究不可能成功成才。作为大学生党员,我们离我们的梦想还很远,要想成功成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必须做到自律,必须严格遵守党的章程、纪律法规和校纪校规,在政治理论、思想道德、纪律作风等各方面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坚决与那些违反规定纪律的不良行为和现象作斗争。一方面,我们要敢于指出并指正有违纪律的任何事情,不能因为怕得罪人而不敢指出。另一方面,要积极与有经验的优秀的老共产党员交流,在交流中得到他们的引导,敢于承认自身的不足并虚心请教及时改正。

第四,积极参加党内生活,在生活中提高自己。积极、主动地参加党内生活,自觉置身于党组织的严格管理和其他党员的监督之下,既是《党章》规定的每个党员应尽的义务,是做合格党员的起码要求,也是促使党员自觉进行党性锻炼和修养的组织保证。学生党员只要积极、认真地参加党内生活,就可以得到组织和党员同志的经常教育和帮助,不断地完善自我,求得进步。不仅如此,积极认真地参加党内生活,还可以通过参与管理党内事务,强化党员的权利、义务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不仅自己的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可以得到加强,而且还可以使自己的思想政策水平、组织管理能力、思维表达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第五,善于进行自我剖析。自我剖析应当包括两个方免得内容,一是发现自身的优点并继续发扬,二是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既是一个自觉学习、长期实践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自我解剖,“洗心革面”的改造过程。党性锻炼和修养的一个根本特点,是靠调动党员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运用正确的思想、理论、观点,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我们要善于通过自我解剖,不断总结,肯定优点,找出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对于优点,我们应该继续发扬,这是对我们的肯定,我们应该充满信心。而对于不足,我们应该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来检查我们的缺点。总之,正确的自我剖析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有助于我们学生党员的自身进步和党内民主的发展。

总之,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提高党员自身素质是一个长期而终身的任务。在机遇与挑战同在、发展与进步共存的新时期,自觉加强和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是党、社会和国家交给每一个大学生党员的任务,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益于人民、有益于党的优秀党员!

浅谈大学生礼仪修养的重要性

3.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在如今的中国社会已经算得上是知识分子,也是中国明日发展的引领者、顶梁柱,在道德水准上,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追求个性是当代年轻人的特点,在追求突出个性过程中,却有一些大学生把丑陋当成了个性。许多不文明、不礼貌,甚至丑陋、陈腐、粗俗的东西都被当做了“新潮”、“潇洒”,在现在的大学校园里面,经常可以看到衣冠不整者、行为不端者、张口骂人者、随地吐痰者,其他的不讲礼不懂仪的现象亦不鲜见,如关门之时声震如雷、打电话从不。

自我介绍。

不再礼让教师端着饭盒边走边吃等等。这些不良现象已经不再是个别,而且有着愈加普遍的趋势。

1.中学时代的应试教育副作用。在这个层面上,家长,教师,乃至整个教育体系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考的指挥捧的魔力使中小学的教育是以“分数”和“考试”为中心的教育,德育和美育长期受到不应该的冷落。学生把分数看成是“命根”,老师把分数看成是“法宝”,家长只看学生的成绩,不关心学生的心理和品格的全面发展。这种只用学习成绩的名次来衡量学生的优劣,就决定只在教学上下工夫而在塑造孩子的灵魂方面却很少花费时间和精力。看来教育的制度是要大力的投入,不断借鉴古今中外的教育制度中的合理的成分,不断地完善一个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体系。

2.社会的转型。当社会初于价值的转型,伦理,道德,观念,都处系乱状态之中,作为社会的一部分的大学生,也是难作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大学城已非伊甸园般的净土。作为一个典型的亚文化圈,大学城必然要受到社会大文化的影响和侵蚀。在商品化和传煤化的社会里出,不吃人间烟火的象牙塔早已不复存在。当代的中国正面临着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国的大学生正经历着一个痛苦的“断奶”历程,如何判断真、善、美,是他们的是他们急待祢补的课程。

由此大学生们应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文化道德修养,学习一些必要的礼仪常识,方可立足于社会、立足于风潮的前端,方可得到人们更多的肯定。

其实,不知道大学们是否曾想过:当你在社会交往中用礼貌的语言与人交谈;用文明的举止与人交往;用得体的文书与人交流,人们一定会感触到你彬彬有礼的气度,落落大方的气质,文明道德的修养,都会平生出几分敬意。优雅合理的谈吐,亲切整体的仪容,会是人感到一股温馨的春风吹来一股热情洋溢周身。

礼仪贯穿着人际交往的始终,为交往的内涵服务;不重视礼仪必然会影响交流的深度和交往的持久性。由于礼仪的缺憾而影响交往是在是因小失大。不独对外交往,我们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重视礼仪,养成习惯,自然成为一种修养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品味。

1.日常生活用语。如:你好、请、谢谢、对不起、打搅了、再见……好吗?等等在我国人们相见习惯说“你吃饭了吗?”“你到哪里去?”等,有些国家不用这些话,甚至习惯上认为这样说不礼貌在西方,一般见面时先说“早安”、“晚安”、“你好”、“身体好吗?”“最近如何?”“一切都顺利吗?”“好久不见了,你好吗?”对新结识的人分别时常说:“很高兴与你相识,希望再有见面的机会”“再见,祝你周末愉快!”“晚安,请向朋友们致意”“请代问全家好!”等。

礼仪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作为其公民,更应该了解和掌握我国优良的礼仪文化传统尤其是即将走向社会,面对激烈市场竞争和求职压力的毕业生公关礼仪是礼仪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又是公共关系的一个分支,它是在公关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礼仪通俗的讲,公共关系的目的是塑造组织美好形象,而礼仪的目的是为了塑造个人美好形象特别是当今社会招聘单位越来越强调人的素质,看重人的能力因此要求大学生要很好的掌握和了解公关礼仪,一方面有助于大学生提高个人素质与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大学生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2

页,当前第。

2

1

2

礼仪与修养课论文

古人云: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修身被放在了第一位,其重要性对我们来说可见一斑。我国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富有优良的文明礼貌传统,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培养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也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礼仪。礼仪是一个人外在美与内在美的有机结合,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标志,也是一个公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标志。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礼仪看作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体现,把文明礼貌程度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发达的标志之一;对个人而言,则是衡量道德水准和有无教养的尺度。一个人以其高雅的仪表风度、完善的语言艺术、良好的个人形象,展示自己的气质修养,赢得尊重,将是自己生活和事业成功的基础。

大学生是一群准社会人,虽然没有步入社会,但是对于走向社会却有着强烈的需求。但同时却存在许多困惑,也存在着对走向社会的恐惧。要使大学生能够走向社会迈出成功的第一步,顺利的融入社会,懂得并遵守个人礼仪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基本的条件。好的个人礼仪可以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这可以为与交往对象进一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作为一名女院学生,拥有优良的礼仪修养更是必要的要求,因为这不仅仅代表着个人,更代表象征着女院在大家面前的素养与形象。

戴尔〃卡耐基总结: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而良好优异的礼仪修养无疑是建立人际关系和学习处世技巧的奠基石。

我认为学习礼仪与修养不仅是教育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表现得体,更是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优雅的生活。礼仪与修养虽然只是告诉我们一些平常生活中的一些微小方面,比如怎么坐,怎么站立;教我们怎么握手,如何更好地跟人交流亲近,为何要熟记别人的名字等等。都是些很微不足道的我们平常都以为自己会做的事,但我们是否真的做到了吗、做好了吗?因此我们需要学好礼仪与修养课,它对我们来说有以下意义:

1、有助于提升个人素质。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以礼待人,那么就会使我们显得很有修养。毕竟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示形象。

2、方便交往应酬。一个举止大方,着装得体肯定会比举止粗俗、衣着不整的人更受人欢迎。也就更方便交往与应酬。

3、有助于维护学校以及将来的企业形象。个人形象代表学校形象,活体广告。学校形象的好与坏实际就是学生素质的高与低。

4、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