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村小学教育的论文(热门17篇)

时间:2023-12-11 21:25:42 作者:书香墨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能够学会如何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式。推荐给大家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和帮助。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论文

近年来各地区学前教育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弥补历史欠账,着眼发展需求,打造更加优质高效的学前教育成为了时代所需。各地区要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抓好一批优质的示范园建设,不折不扣贯彻新课程理念,强化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共同着力推动学前教育发展走出困境,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各地基层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许多地区对学前教育投入不足,甚至采取改制等方式一卖了之,影响了基层学前教育的速度和质量,与广大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迫切要求、与社会发展形势对学前教育的任务格格不入。近年来学前教育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发展也迈入了快车道,如何又好又快的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更好地实现发展瓶颈的有效突破,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弥补学前教育历史欠账。

近二十年对农村基层学前教育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发展的艰难时期,学前教育并没有像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一样得到大力的财政支持,相反却靠着社会力量多元化投入艰难前行。各地虽然也办出了一些好的优质幼儿园,但是整个面上是不均衡的,整体发展水平是偏下的。在这一过程中,各级财政投入的短板是导致学期教育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在当前各阶段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下,地方政府应当不断加大财政投入,通过有所倾向、有所加快来弥补学期教育过去的历史欠账。县一级政府应当承担起学期教育投入的主要义务,并积极向省市财政争取资金扶持,将各地公办幼儿园建设以及整个学前教育投入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纳入十三五总体规划,纳入教育中长期目标,并且要求乡镇一级配套土地、水电、交通等,所需投入也安排相应的财政投入,共同促进学前教育向前发展,以财政的大投入实现教育的大提速。

二、抓好重点园的建设,发挥整体示范带动效应。

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必须要率先打造一批硬件设施好、软件齐备、师资队伍建设较强、办园质量较好的重点幼儿园,以这些重点幼儿园为示范,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的幼儿园,实现区域范围内学前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在这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首先要抓好县级层面重点幼儿园的建设,以这些幼儿园为龙头分别辐射不同的区域,形成龙头化集团办学的格局,以一拖几的方式带动镇区幼儿园的发展。同时,要在镇区幼儿园中选树一批区域重点园,带动更多的一般幼儿园的发展。建设重点幼儿园除了加大政策和资金倾斜力度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制度建设,将这些重点园的优势、办学经验特长与其他幼儿园联系起来,要通过以奖代补、捆绑考核等形式,激发这些重点园的积极性,使其在整个面上学前教育的发展中更好的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促进一般幼儿园的齐头并进发展。

三、深入贯彻课改理念,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在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幼儿园的经营者、管理者还是一线教师,都要始终将课改理念作为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总方向和总纲领。平时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改的文件精神,把握其精髓,联系自身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课改在学前教育阶段的贯彻落实力度。各幼儿园应当将课改理念贯穿于整个办园工作始终,首先要着眼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既要让他们学到一些知识,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能力,更要重视情感与思想教育,让孩子们知识面开阔、动手能力增强,而且受到良好的思想启蒙教育,懂得尊敬长辈、热爱祖国、与人友好相处等等,这些方面是学前教育阶段促进幼儿素质化发展的重要特征。各级幼儿园要将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作为重要的目标追求,同时在学前教育工作中,各地要将教学手段的提升作为重要抓手,大力引进多媒体教学设备,更好的展示教学信息,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让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学前教育还应当在拓展教学空间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带领幼儿走出校门,走进大自然感悟美丽的田园风光,参观了解感悟生活等等,这些方面都是贯彻落实课改理念,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抓手。各层各级幼儿园都要重视将课改理念的贯彻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结合起来,综合着力为广大幼儿营造更加良好的成长环境。

四、强化教师队伍培养,锻造一支优质学前师资。

教育工作关键在于人的因素,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学前教育的质量。当前正值学前教育恢复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急需一大批有知识、能力强、懂业务、肯奉献的幼儿教师,从地方政府到教育主管部门再到幼儿园自身,要共同着力培养优质师资队伍。首先,地方教育部门要制定中长期规划,加大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力度。可以采取联合培养、定向培养等方式,与大专以上层次师范院校建立合作办学关系,加大招生培养力度,分年度有序的补充到基层学前教育行列。其次,教育行政部门要联合幼儿办学机构强化在职师资的培训,通过严格把关职业门槛、强化履职能力测试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在职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既要求他们知识面丰富,而且琴棋书画等技能精通,还要具有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能够熟练的与孩子与家长与社会沟通等等,通过这样的途径提高现有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另外,还要在区域范围内建立能进能出的优胜劣汰机制,以师资队伍的流动激发活力、提升素质。

综上所述,面对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从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到学前教育单位自身,都要积极思考探索,充分聚合资源走出一条更加科学的发展之路。

发展农村小学教育的论文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同志在《少年强》中提出了年轻一代的教育培养对于中国发展的重要。慷慨激昂的一段话说出了对中国少年的殷切希望。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中国成为了世界体育强国。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的制约,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仍然得不到推进。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国人口中的80%来自农村,那么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落后会导致大量体育健将的流失。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发展刻不容缓!

(一)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小学的体育师资力量一直很薄弱。很多农村小学甚至没有体育教师,体育课就变成了自习课、自由活动课或者被其他老师占用。体育课也沦为了一纸空谈。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这中情况不是个例、特例,而是我国农村小学体育课存在的普遍现象。缺少体育教师、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是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

(二)硬件设施缺失。

农村经济大部分比较落后,相应的小学体育设施很不完善。体育设施是体育课的基础设施,有了体育器材才能为学生上一堂符合教育大纲的体育课。在很多农村小学连最基本的体育器械都不具备,体育教育又从何谈起。农村小学体育的体育器械大都是学生自己的跳绳、皮球、毽子。一部分农村小学配有极少量的体育器械,但也只是陈列在体育教室。完全的形式主义,政绩工程。除了体育器械的缺乏,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硬件——场地。场地对于很多农村小学来说就是学校教室前面空地,没有硬化更没有塑胶跑道。场地的缺失使学生的活动范围大大减少,体育课授课效果也受到很大的影响。没有硬化的操场,学生的跑动会造成操场尘土飞扬,严重影响学生的安全和身体健康。完善的体育硬件设施是体育课的基础,没有完善的硬件设施,体育课终是纸上谈兵,无法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项目的教学要求。

(一)客观因素。

我国大部分农村的经济状况还十分紧张,政府的财政没有多余的款项扶持小学教育。教育资金不充足,产生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没有强大的资金政策扶持就没有好的教学环境,没有好的教学环境就造成了大量的师资流失,使农村的教育资源越来越薄弱。教育资金的匮乏导致农村小学没有完善的体育教学硬件,技术课程无法开展。

体育师范高校毕业的.毕业生,大都选择了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城市学校。由于经济的落后,农村的生活环境远不如城市,大部分毕业生不会选择走到农村基层的小学。留不住在校教师,收不到新的教师,使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师资源经常出现断裂,更不要谈优秀的体育教师。

前文提到了我国农村小学的教育资金十分匮乏,资金的缺少不单单导致了师资力量的流失,更導致了体育教学质量的下降。现在的大部分农村小学体育教育仍然停留在跑步、深蹲、广播体操的阶段。没有完善的体育器械,导致优质的体育教学没有办法开展。

(二)主观因素。

我国自1993年提出素质教育以来,体育教育仍然没有得到重视。上层不够重视体育教育,仍然被应试教育影响。考试科目比体育重要的观念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从领导到教师到家长都没有对体育教育的重视,没有足够的重视,使体育教育得不到更好的资源,使体育教育难以推进。

三、改进措施。

(一)增加师资力量、完善体育教学硬件设施。

当地政府可出台相应政策,对到此本地区执教的体育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使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愿意走到基层。在师范高校,增强就读学生的体育教育意识观念。让毕业生愿意回到农村授课。

完善体育教学基本设施,让体育教师有开展体育教学的基本条件。对于财政特别困难的地区,可以因材施教,用心设计生动完善的体育课程。针对本地区的特色,使体育课接近生活,便于就地取材。体育教师应打开思路,让体育课更加生动多彩。

(二)让社会参与进来。

增加特别困难地区的宣传,让社会伸出援助之手,让更多的资源走到农村小学体育教育。让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得到各方的关注。为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助一臂之力,为农村体育教育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论文

摘要:从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以来,农村学前教育虽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和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其底子薄、范围广、数量大、欠账多,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短板”。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有赖于拓宽资金来源,加大投入,改善办园条件;加强农村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具有农村特色的教学体系;改变家长陈旧教育观念,加大力度推进家园合作等。

1.1经费投入有限,办园条件差。

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多、底子薄,学前教育的发展对经济支持的需求就更大,再加上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和筹资渠道的不畅通,导致一些地方农村教育经费来源先天不足。当前,虽然我国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有所加大,并有意识地向农村地区倾斜,但真正用于农村学前教育的经费却是杯水车薪。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导致了一些农村地区幼儿园办园条件差。一些农村幼儿园选址不合理,幼儿活动空间狭小,班额远远大于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并且对于整个园所缺乏合理的规划。在设施设备上,一些农村幼儿园没有足够数量的可供幼儿操作的玩教具,大型的活动器械除了滑滑梯外几乎没有其他的了。最值得关注的是幼儿园在安全、保洁、消毒设施方面的欠缺。

1.2师资力量匮乏,教师队伍流动性强。

教师质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质量。一些地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不足折射出农村教师队伍的参差不齐。在一些地方农村,由于工作环境艰苦、工资待遇低、缺少专业发展机会等原因,鲜有具有幼儿教师资历的合格教师选择去农村工作,即使去了一些人也只是把它当作一个换取工作经验的“跳板”。这种现状一方面致使农村幼儿教师师资力量陷入极度匮乏的状态,另一方面,造成了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流动性强,虽然有优质教师存在,但教育质量却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

1.3“小学化”倾向严重。

幼儿教育“小学化”不仅是对幼儿现阶段的身心发展,还是对将来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都起着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然而,一些农村地区幼儿园教育始终存在于小学的影子里,无论是在教育内容、教育管理还是教育评价上都成为小学的预备班。在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当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回顾我国农村幼儿园的发展,可以发现其中普遍重视“读、写、算”的教育,而轻视对幼儿的保育工作。

1.4家庭与幼儿园教育脱节。

在一些农村地区,绝大多数孩子都属于留守儿童,这部分孩子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孩子的教养大多是由祖父母承担,在祖父母辈的人眼里,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就万事大吉,他们不会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来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而孩子的父母也因为不在孩子身边,再加上工作繁忙,与老师很少有充分的沟通,甚至有部分父母觉得幼儿园没什么好沟通的,等孩子上了小学再于老师沟通也来得及。这种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脱节,使得幼儿园教育往往事倍功半,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2.1拓宽资金来源,加大投入,改善办园条件。

当前,制约农村学前教育的关键是教育经费不足。现阶段,政府作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主要经济支持者,在今后政府工作中要提高对这方面政策倾斜力度同时坚定不移的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经济支持。巨大的资金缺口仅仅通过政府的投入来填补很明显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拓宽资金来源,通过社会募捐、慈善捐助、企业对口援助等社会力量来筹集资金。我们要利用已有的经济支持,合理规划园所,维护、增添设施设备,不断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

2.2加强农村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尽快解决长期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教师编制、待遇等问题,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适当增加农村幼儿教师编制,以减轻她们的工作负担,并将她们纳入社会保障的范畴。其次,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和园长的培训,可以通过与城镇优秀幼儿园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在不断的交流研讨中改进观念,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园长的管理能力等。再次,可以通过城乡幼儿教师的双向流动来促进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成长。

2.3建设具有农村特色的教学体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活的乡村教育就要用活环境,不用死书本。首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农村孩子的特点,注意动静结合、室内户外相结合、小组个别相结合等。其次,在五大领域方面,要充分利用农村天然的环境,选取幼儿感兴趣的自然事物或生活事件,教师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给幼儿自由的环境,积极的引导幼儿去探索、观察、记录,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同时,要更关注农村幼儿艺术领域和语言领域的发展。最后,要因地制宜,利用现有的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重视民间传统游戏的的价值。

2.4更新家长教育观念,推进家园合作。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提出家庭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伙伴,幼儿的教育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同完成。我们必须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孩子幼儿阶段的教育,这里的教育指的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而不只是智育。幼儿园方面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家园合作,针对农村地区大多由祖父母辈的家长教养孩子的特点选取合适的家园合作形式。同时,要加强与孩子父母的沟通,将幼儿的成长现状,遇到的问题反馈给父母,并向父母传递科学的教育观念。

参考文献:

[2]严仲连,何静.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的实施现状与执行策略[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3]杨莉君,曹莉.中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6).

对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思考论文

由于历史的诸多因素,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相对滞后。现今,教育的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农村小学一改昔日的落后,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了良好的开端,逐步向现代化教育的方向发展。诸如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的改善,校舍的修缮,教学器材的增加,师资力量的提高,使得农村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相应提高。但农村小学教育在整个小学教育中仍然是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存在着缺陷,这些缺陷制约着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有何表现?如何应对和发展?我将从以下方面分析探讨:

1.1管理者对教育的认识问题。在基础教育阶段,很多的教育管理者对教育认识不全面,认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是教育。教育教学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教育问题。学校和教师的一切努力,最终要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才是教育的成功。我们培养的是祖国未来事业的接班人,所以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学习的成绩,更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以及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目的;我们今天的教学管理中的众多失败,究其原因,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因为我们的教学单纯强调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淡化了教学过程的教育性。

1.2农村学校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农村学校,硬件软件相对落后,大部分学校师资力量不强,年轻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还有待加强,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的要求是农村学校生存和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考验。现阶段我区农村小学教师构成,一是年龄偏大,主要是中师和高中毕业生、民办转正人员,教龄一般在20到30年之间,已经在教学上形成了一定的模式,教育教学理念陈旧,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教師的角色转变很难实现,基本是在过着一种等退休的日子,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二是英语、音乐、体育和美术等专业化教师严重不足,往往是一个教师跨好几个专业代课,又要教语文又要教音乐还要教美术,严重制约着农村小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1.3农村学校的生源流失问题。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和农村人口的迁移,加之带领子女进城务工人员增多,每年都有一批孩子从农村进入城市就读,农村的学生也随之流失,农村学校的生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近年来,我镇农村适龄入学儿童有部分流入城区或外县市就学,有的进入公办学校,有的进入民办学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着农村学校的发展。

1.4农村学校的经费问题。农村学校的经费主要靠从财政渠道获得,那些规模较大、生源稳定的学校还好点,但是规模小、学生少的学校可谓度日如年。所以农村小学的运转非常艰难,学校缺乏经费,就很难让学校有更好的发展了。

2.1科学合理建设农村小学教学点。中心小学的建设要综合考虑教师教学、学生就学、地理环境、交通状况和便利服务各村庄等问题,科学合理布局,使得中心小学附近的农村小学生受教育便利。在中心小学建成之后,接送小学生的交通设施和小学生住宿的心理辅导要及时跟进,师资力量的`整合要及时。

2.2学校管理必须依托于“以人为本”这个根本出发点。人是鲜活的个体,他具有丰富多样的个性、主动自觉的发展以及强烈的自我实现倾向,学校管理必须依托于“以人为本”这个根本出发点。首先要注重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要突破狭窄的专业教育观念,从而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增强学生适应性;突破单纯的知识传授观念,注重素质教育特别是文化素质教育;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更加重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要注重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应变讲授式、封闭式教学为灵活式、开放式教学,强调教学过程的多样性、丰富性和个性化;评价教师的教学过程应重在教师设计、实施中的创造性程度和个性化水平;衡量教学效果的好坏应重在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主体人格的提升、学吸收新知识,学习先进的教育模式,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习能力的提高以及个性品质的优化。

2.4营造友爱和谐、健康向上、品位高雅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它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目标、校园环境、校风学风以及以教育为特点的文化生活、教育设施、学校传统习惯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人财物管理等内容。学校文化具有导向、传承、凝聚、激励、约束、教育和发展功能。

总之,农村小学的教育具有特殊性和长远性,保持农村小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也是复杂多样,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工作,只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农村小学的教育才能日臻完善。

农村幼儿教育发展论文

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资助,我们先后于1993年6月、8月及11月,采用问卷、谈话、测查、参观、访问等方法,分别对安徽省绩溪县、祁门县乡镇幼儿教育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八十年代以来,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昔日贫穷山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幼儿教育已逐步得到了重视,并且有了很大的发展,幼儿入园(班)率逐年提高。如绩溪县北村乡幼儿入班率1990年是20%,1991年为23.8%,1992年上升到27.9%。但是,发展中的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着诸多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寻求这些弊端的矫正对策,尽快地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不仅是实现中国政府对《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和《执行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承诺的需要,也是提高二十一世纪我国农村人口素质的迫切需求。

农村幼儿教育在步履维难的发展进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陷入了许多并非完全因客观条件而形成的困境之中,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办园(班)条件简陋。

农村幼儿园(班)由于缺乏资金、领导不够重视和管理不善等原因,使办园(班)的物质基础条件十分简陋。幼儿班的室内高度一般不足3米,人均占地面积不到1.2平方米,缺乏良好的通风条件和幼儿活动必要的空间;受传统农居窗户狭小的影响,室内采光面积普遍小于地面的1/5,远远低于幼儿活动室规定的采光标准;大多数幼儿园(班)的桌椅、板凳由农户家庭筹借,高低长短不一,极不适应幼儿形成正确坐姿的需要;还有的班级缺少最起码的卫生盥洗设施,没有幼儿厕所、饮水桶、洗手水龙头,茶杯与手巾混用现象十分普遍;更有一些班级的房舍、门窗陈旧破败,严重危及幼儿及教师的人身安全;室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场地狭窄,人均占地面积不足3平方米,教具、玩具和大型户外游戏器械及幼儿读物奇缺,各种游戏活动难以进行。

由此可见,农村现有幼儿园(班)还未能为幼儿创设必要的生活、学习和娱乐备件,这既对幼儿身心的发展、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形成严重的障碍,也阻碍了幼儿基本动作的训练、智力的开发和品行的.塑造。

(二)“小学化”现象严重。

农村幼儿班基本上都附设在小学里,无论是在管理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制于小学,“小学化”现象十分突出,几乎所有的幼儿班没有分设教养员、保育员,而是参照小学的做法,配备一名教师,幼儿教育的保育功能被严重弱化;幼儿的一日活动与小学生如出一辙,到校后坐在教室里上自习,和小学生一起做早操,按照小学的铃声上下课,教学内容方面,使用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注重读、写、算的学习,教学方法上,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念、幼儿读,教师做、幼儿看的“注入式”或死记硬背的方式统治着课堂,教学时数上,每周上课节数多在18节以上,有的甚至达到24节,每节课长达45分钟,幼儿户外活动时间被大量挤占,每天尚不足1小时,给幼儿布置课外作业,进行期中测验、期末考试。

实践证明,这种把幼儿班当成是小学预备班来施教的错误做法,使幼儿未能得到符合其身心特点的适当的教育,天真活泼的稚气、竞争向上的意识和求知的愿望逐渐熄灭,阻碍了幼儿未来的发展。

[1][2][3][4][5]。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探讨论文

科技兴国,教育为本,而小学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龙头,其作用更是至关重要。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农村教育的整体性薄弱状况一直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主要问题在哪里?其根源何在?有何对策?现就此问题略陈己见。

一、开拓农村小学发展新局面。

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仍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参差不齐,阻碍着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农村小学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是实施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计划的重要前提。自从有效地实施了我国计划生育的政策,从到现在,农村在校生人数明显减少。学校学生的人数递减,出现了以下问题:

1、教学经费不足。

大部分农村小学的资金投入量不够,教室简陋,缺乏相应的教学设备。学校能够使用的费用不够,很多对学生发展有利的教学活动就无法展开,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更是纸上谈兵。对于这种情况,学校和老师也只能发出“力不从心”的感叹。由此,学校资金问题就成了最为棘手的问题。

2、专业师资缺乏。

在农村,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由于城区学校对教师的“甄别”(年轻化、专业化),以及农村学校工资很低还常出现拖欠工资的情况,导致了农村学校年龄比例严重失调;教师队伍后继乏人的显现相当严重。然而,农村学校与外面社会的隔绝,使得农村教育停留在起跑线几乎为零的地位上。出现了一个毫无创新意识,陷入只在乎成绩,以“分数一统天下”的教育恶性循环中。

3、基础设施老化单一。

为适应新课改的评价要求,农村学校必须构建新的评价制度,要形成促进学生成长、教师提高、学校发展,课改推进的评价体系。

4、结合农村学校特点,找出办学亮点,开展校本课程。

学校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找出鲜明的办学特色,关注农村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要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生活职业技能等优势,找出自己学校的办学亮点,开展多样化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农村孩子的全面发展的校本课程建设。总之,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育内容的选择、教科书的编写以及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密切联系农村的实际情况,突出农村特色。

二、走出发展困境,改变教学方法。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上好课。这些年,由于小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与步步深入,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新教材无法适应的矛盾逐步显现出来。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教师的专业成长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如今面对新要求,很多教师大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触,新课程的改革实施也就变得步步艰难。

1、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1)实施新课程的技能和层次较低。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之一,农村小学大多是高龄教师,他们常年居住在山区,凭借着多年的教学经验,难以突破创新,几乎没有出外深造的机会。实施新课程以后,新知识,新视野和综合性学习的新教材让他们深深地感觉到“力不从心”,技能和层次的限制使他们无法正确地理解、把握和驾驭新教材,导致课改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落后。

农村小学教师由于长期生活在一个相对比较狭隘的圈子里,几乎没有机会了解城市课改的变化,无法认识到农村学校自身潜在的优势。总以为所在地区条件差、环境差、学生素质差,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师方法离他们很远,导致教学改革与研究无法深入下去。课堂教学多以教师教授为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力。

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因素。

总之,限制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因有很多。但仔细归拢起来,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自我专业意识薄弱。

很多老教师认为自己是“高学历”出身,以前的教学经验一直使用,至今应该还能应付得了,想再提高很有困难;一些年轻教师认为,自己学历合格甚至是超标了,教育小学生绰绰有余,不学也过得去。实施课改后,感到了课程改革的压力,意识到了自身技能和层次的限制无法使他们理解、握和驾驭新课改。缺少直追的实际行动。相互观望、得过且过的思想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得到了严重的阻碍。

2)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不到位。

学校对教师专业的管理目标和整体规划没有进行明文规定,导致了“学不学都一样”的消极因素。加上教师专业职称评聘管理不到位,对不同职称的后期管理没有按要求“对号入座”,高职高薪和低职低薪干的活一样,限制了教师在工作上的积极性。

3)农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工作负担偏重,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农村小学教师的老龄化现象十分突出,高龄老师,虽然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但却不能及时的配合课改的实现,无法改变农村信息的封闭性,因此,课改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

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容乐观,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地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诸多方面入手:

1)加强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

首先,教师个人要加强教学反思,从实例中看到自己在教学中的缺陷,切实的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

其次,对教学评价和质量管理,学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要极其的重视,切实的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紧迫感。

2)将教师专业发展纳入学校计划和目标管理。

学校应把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重要的办学目标之一,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职称的教师分别提出专业发展要求,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和学校目标管理进行考核评估。教师应制定符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达标计划。

3)经费方面,为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积极寻求政府的支持。

农村小学教师普遍收入较低,经济压力较大,加上学校办公经费紧张,有很多学习培训都无法参加,很多专业书籍也无钱购买。因此,国家和地方财政部门应加大对基础教育投入的比例,并把农村叫吃专业发展学习经费列入其中。

总之,农村小学教学方法面临的问题很多。思想有多远,行动就有多远。只要我们想得到,我们就一定会努力做到。我相信,农村教师专业素质提高之时,就是从村基础教育质量的回升之日。

以上是我对农村小学教育以及小学教师的发展及改革的几点看法,“按需施教”是教育生命获得之渊源,也是教育发展的希望,切实有效地贯彻并执行这项基本原则,还需要各位在其中的“需”字上获得一个富有操作性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论文

小额信贷是信贷机构向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主要是低收入客户和个体经营者)提供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服务方式,也是扶贫的重要手段。小额信贷在上世纪70年代发端于孟加拉国,是满足穷人信贷需求的一种信贷方式,贷款对象仅限于穷人,额度很小,无需抵押。自创立以来,小额信贷受到了穷人的热烈欢迎,迅速推广到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扶贫方式。小额信贷发展演化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从70年代的农户小额贷款发展到80年代微型企业的小额贷款,进一步发展到90年代追求商业可持续发展和贷款覆盖率为目标的小额贷款,目前,多元化模式的小额信贷正逐步融入金融体系。

小额信贷的迅速发展反映了对过去金融扶贫方式存在问题的反思。以往,贫困人口被视为不具信用,同时考虑到较高的操作成本及贷款风险,商业银行一般不愿意对低收入阶层提供贷款服务。为弥补这种对贫困人口金融服务的空缺,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及国际发展机构协助建立了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并通过其发放大量低息的农业、扶贫贷款。由于指导思想、政策和项目执行机构存在问题,加上对吸收存款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这类金融机构的扶贫效果往往不如人意。

小额信贷的产生改变了原来由政府发给贫困户补贴信贷的模式,引入市场机制,由金融机构按市场运作。和传统的政府贴息贷款项目相比,小额信贷已显示出巨大的优势:第一,高还款率。成功小额信贷项目的平均还款率在90%以上;第二,高入户率。小额贷款能保证100%的贷款最终达到农户手中;第三,贷款对象是弱势群体,是对现有金融服务体系的补充和完善;第四,市场化运作;第五,重视针对贫困妇女的服务。

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有效的扶贫手段已在世界上愈来愈多的国家实践。数以千计的小额信贷项目力图把金融服务推进到那些以往得不到此类服务的贫民阶层中去。在世界各地实行的小额信贷模式有多种,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孟加拉的格莱明乡村银行(grameenbank),印尼的人民银行小额信贷部(bri—ud),及玻利维亚的阳光银行(bancosol)。从事小额信贷业务的机构包括正式的金融机构、非政府组织、社区组织、以及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从发展金融市场来看,低收入阶层、微型企业为扩展金融服务提供了很大的潜在市场。如果能找到比较好的降低经营成本,减少金融风险的方法,小额信贷机构就可以把金融服务推广到穷人中的一部分,并能维持其本身的正常经营及利润。从微型企业的发展来看,小额信贷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一部分初始资金,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长期的金融服务。从扶贫来看,存款服务可以帮助穷人增加储蓄,从而克服资金不足及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当穷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一定的保障后,贷款服务则可以帮助他们发展生产,从而最终摆脱贫困。

小额信贷发源于非正规金融组织。小额信贷项目发展与银行有两种方式的联系:第一种类型是由于小额信贷项目的开展,从小规模的项目逐步成为独立机构,进而发展成为正规的金融机构,例如孟加拉“格莱明乡村银行”和玻利维亚的“阳光银行”。第二种类型为正规的国有银行引入小额信贷项目,逐步服务于大量中低收入客户,实现正规金融机构中设立专门的小额信贷部门,并按市场机制运作,可以盈利。如印尼人民银行小额信贷部,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在东欧的试点;改革后的蒙古农业银行等。目前,世界各国的小额信贷模式千差万别,以各种方式存在,包括非政府组织、合作组织和正规金融机构等。

1。非政府组织模式:格莱明乡村银行模式是一种非政府组织从事小额信贷的例子。格莱明乡村银行创建于1974年,80年代在政府支持下转化为一个独立的银行,但其实质上仍为非政府组织。到末,格莱明已经拥有1195个营业所、1。2万名员工,并覆盖了312万贫困农户,存款余额2。27亿美元,贷款余额2。74亿美元,基本贷款年利率20%,贷款回收率99。06%,净利润1100万美元。值得一提的是:格莱明为摆脱依赖补贴的负面形象自起不再接受政府和国际机构援助资金的注入,还针对客户需求和同行竞争压力,开始发放额度较大的中小型企业贷款。格莱明以小组为基础的农户组织,要求同一社区内社会经济地位相近的贫困者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贷款小组,相互帮助选择项目,相互监督项目实施,相互承担还贷责任;在小组基础上建立中心,作为进行贷款交易和技术培训的场所;无抵押的、短期的小额信贷,但要求农户分期还款,定期参加中心活动。对于遵守银行纪律、在项目成功基础上按时还款的农户,实行连续放款政策。经营机构本身实行商业化管理,特别是以工作量核定为中心的成本核算。

2。正规金融机构模式:印尼人民银行小额信贷部(bri—ud)和泰国(baac)是正规金融机构从事小额信贷的模式。印尼人民银行小额信贷部下设地区人民银行、基层银行和独立营业中心。独立营业中心是基本经营单位,独立核算,可以自主决定贷款规模、期限和抵押,执行贷款发放与回收。机构内部建立激励机制。独立营业中心实行独立核算,每年经营利润的10%在第二年分配给员工。实行商业贷款利率以覆盖成本(年利率32%);如果借款者在6个月内都按时还款,银行将每月返回本金的5%作为奖励;储蓄利率根据存款额确定,存款越多,利率越高。这种政策使bri吸收了印尼农村约3300万农户手中的小额游资,储蓄成为其主要的贷款本金来源。严格分离银行的社会服务职能和盈利职能。银行不承担对农户的培训、教育等义务。bri—ud高利率和鼓励储蓄的政策,使金融机构实现了财务上的可持续性。

3。金融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紧密联系模式:印度国有开发银行—印度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nabard)是将非正规农户互助组(shg)与正规金融业务结合起来从事小额信贷的模式。该模式开始于1991年,nabard通过其员工和合作伙伴(亦称互助促进机构,指基层商业银行/信用社/农户合作组织/准政府机构)对由15—20名妇女组成的农户互助组进行社会动员和建组培训工作,农户互助组内部先进行储蓄和贷款活动(俗称轮转基金,类似国内的“会”),nabard验收后直接或通过基层商业银行间接向农户互助组发放贷款。nabard对提供社会中介和金融中介服务的合作伙伴提供能力建设和员工培训支持,并对基层商业银行提供的小额贷款提供再贷款支持。在2002—财政年度,nabard共向26万新成立的农户互助组提供约1。6亿美元的新增贷款。截至203月,nabard已累计对国内1160万贫困家庭提供贷款,覆盖全国近20%的贫困家庭。

4。社区合作银行模式和村银行模式:社区合作银行(又称信用联盟)是完全由社员管理、自助式的金融机构。它由特定的群体或机构组织管理。合作银行是一个民主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合作社。由所有社员拥有并管理,每个社员有一票的投票权来选举合作社的负责人。

村银行是国际社区资助基金会(finca)开创的一种提供小额信贷的组织形式,它采用经济民主化的方式运作,提供市场利率的贷款是其主要业务。村银行与社区合作银行的区别在于村银行不是一人一票,可以一人多票。村银行小组就是由10—50人组成的互助小组,小组成员每周或每两周开一次会,小组会为自己提供三种基本服务:(1)提供小额自我就业贷款来开办或扩大自己的生意;(2)提供一种储蓄激励和一种积累储蓄的方法;(3)建立一个提供互助帮助并鼓励自立的以社区为基础的系统。村银行小组的成员相互担保彼此的贷款并在组织内部采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5。国家级小额信贷批发基金模式:孟加拉国批发式小额信贷机构pksf独具特色,是一个成功的自主性批发小额信贷机构,受到了国际小额信贷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和推崇。为了集中管理国内外捐助机构和政府的扶贫资金,并推动小额信贷机构的持续发展,孟加拉政府于1990年设立了农村就业支持基金会(pksf),该基金会注册为非盈利性股份制公司,注册资金1。7亿美元,由国内外赠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组成,其董事会成员由7名独立的社会知名人士组成,主席和其中2名成员由政府推荐,另外4名成员由15人组成的理事会推选(格莱明乡村银行总裁尤诺斯教授就是董事之一)。pksf仅对符合其标准的合作机构提供能力建设和免于担保的小额信贷批发业务。截至2003年底,pksf已接纳189家合作机构,通过他们为213万贫困农户提供了1。65亿美元的小额贷款。pksf通过现场调查,审计和提交会计报表对合作机构实行监督,并帮助其制定长期发展规划。pksf这一国家级小额信贷批发基金的设立,促进了小额信贷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的推广,推动小额信贷机构的良性竞争和可持续发展,也大幅度减少了国际和国内用于小额信贷扶贫资金的'设计成本。正是由于存在一个有效竞争的小额信贷市场,pksf的合作机构才能不断创新,提高效率,pksf自身的持续发展也得到相应保证。

成功的商业可持续小额信贷机构应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项目具有可持续性,二是项目有一定的覆盖率。所谓可持续性是指小额信贷从信贷操作中取得的收入能够抵补其操作费用、资金成本、贷款损失、通货膨胀带来的资产价值的减少,同时还能够有项目扩展的盈余资金。所谓覆盖率就是项目服务于特定的人群比例。

事实上,只有那种符合客户需要的,根据他们的特点所设计的金融业务才能持续。金融机构的持续发展只有通过金融创新才能实现,也就是要建立减少金融风险、降低操作成本的制度,确保高的贷款偿还率;同时贷款利率能补偿成本和风险。成功的小额信贷机构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金融创新来持续地扩展为穷人服务的金融市场。大部分的小额信贷机构利用各种风险管理工具的组合来降低贷款的风险:小的贷款规模,通常起始于50美元;短的贷款期限,大抵适合于3—12个月的周期;奖励按时还款以将来有权使用更高的额度;必需的存款保证金,与借款数额成比例;定期的小组会议;逾期还款处罚,例如收费,拒绝给予更高的贷款额度;培训借款者金融和商业经营方面的技能;反映风险因素的利率。在评估贷款申请时,根据申请人的资产,或申请项目预计的现金流,或申请人的信用。就放款的方法,有对个人放款,对小组放款,或在村级建立代办机构或二级信用机构。就金融产品而言,提供比较灵活的满足借款人需要和存款人需要的产品。

缺乏正式的抵押品,如土地和房屋,这是贫困户获得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主要障碍。小额信贷是以非传统的方式处理抵押担保和风险方面的关键问题。当商业银行放贷时,借款人通常需要提供抵押品。穷人没有有价值的抵押品,这使得他们被排除在商业信贷市场之外。小额信贷机构依靠抵押品的替代形式进行贷款。社会担保是最常见的替代方式,并且被用于村银行模式和小组联保型借贷。通常对抵押的替代为组成连带小组。建立小组并承担本小组成员还款责任是给成员贷款的条件,小组成员相互担保各自的贷款。这种方法的实现能使成员之间相互监督和连带责任的作用。小组往往有5—8个人。逐步增加贷款额是抵押的另一种替代。在下一贷款周期能获得更多贷款的保证,有利于鼓励还贷。此外,以低收入阶层为目标群体的小额信贷项目多采用直接担保形式或小组联保和直接担保相结合的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动产抵押形式也是一些小额信贷机构采取的办法。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为了帮助中国政府解决扶贫贴息贷款到户率低和还款率低的问题,一些国际机构和国内非政府组织开始探索引入小额信贷,以使贫困农户更容易获得金融服务。随后,越来越多的国际多边和双边援助机构对小额信贷产生兴趣并投入可观的资金开展试点项目。政府扶贫部门也逐渐认识到小额信贷在扶贫中的有效作用,把部分扶贫资金以小额信贷的方式投放给贫困农户。目前,我国从事小额信贷主要有以下机构:国际发展机构和非政府组织资助的小额信贷项目、政府主导的小额信贷扶贫项目(一般由农行、扶贫办及扶贫社操作)和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业务。非政府组织、政府主导的小额信贷扶贫项目均是单一项目型模式,资金主要依靠外部供给,不具备持续性。小额信贷从业人员多为兼职,小额信贷经营没有组织机构的保证。在管理机制上无法创新,只是在形式上照搬了国际上的做法。

随着小额信贷在中国多年试验,客观上提出了中国如何建立可持续性的小额信贷的体系问题。农村信用社在经历了垒大户的挫折以后,重新进行了市场定位,把小额信贷作为业务发展的重点,但信用社的小额信贷仍有许多地方需借鉴国际最佳实践。

政府主导的小额信贷扶贫项目和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业务都是补贴型的小额信贷,与国际小额信贷的方向是背道而驰的。如果金融机构不是自发开展小额信贷,也就无法创新。此外,农村信用社从事小额信贷已开始对一些操作相对规范的国外非政府组织的小额信贷构成竞争的压力。由于农村信用社可得到中央银行的贴息支农再贷款,成本较低,贷款利率也远低于国外非政府组织资助的小额信贷,在一些地区出现了农户借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还国外非政府组织资助小额信贷等现象。

当前,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和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格局是农村金融中的两个突出问题。在农村发展不吸收存款的小额信用贷款,不但有助于创造一个有效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同时还有利于缓解农村资金外流,解决农民和微型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试点小额信贷组织是整体农村金融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对推动其他农村金融改革起促进作用,尤其有利于促进完善信用社的治理结构。

推动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必须走多元化的小额信贷发展模式,既要促进不吸收存款的小额信贷组织的发展,又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同时政府应制订适合小额信贷机构生存发展的政策环境等等。

农村发展论文范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什么?是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消除“大班额”现象。切实缩小城乡、区域差距。

贵州省是全国贫穷落后的省份之一,贵州的农村山脊,人贫,教育滞后。1986年国务院公布实施的义务教育法,并提出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2003年起,国家相继召开了“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等重大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了“两基”攻坚、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国培计划”、“特岗计划”、“营养改善计划”等一系列重大措施。二十多年的逐步推进、实施,农村学校的基础建设、办学资源得到了改善;教师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2008年我县接受了国家“普九”验收,已达合格标准,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问题。

1、教育硬件设施完善。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指出:“均衡配置学校办学资源,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相关精神。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各级政府加大经费配套投入、相关部门关心教育,重视教育,支持教育,大力发展教育。依据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要求,农村各中小学配齐了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等器材;校舍面积增大,教学楼得到改建或重建;按要求修齐教室、专用计算机教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实验仪器室、实验室、团队活动室、图书阅览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食堂生活设施得到改善;网络资源到到共享、班班通工程得到解决。美丽的教室,红色的塑胶跑道,宽敞明亮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硬件设施按照要求得到了改善,基本达到国家提出的标准,缩小了农村区域之间的明显差距。平衡了教育资源,促进了教育公平。

2、教师素质提高。

少、学科结构不合理、优秀教师短缺、师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这是之前存在的真实问题。但是,二十年来,政府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给予相关的优惠政府,引进优秀教师;加大对“豆芽科”教师的培养。1994年起,遵义师范院校开设音、体、美、幼专职教师专业,近20年,为遵义市农村中小学培养了大批合格专业教师;鼓励教师自学考试、函授学习、学历提升(农村各中小学教师学历,在2000年前后基本达到国家提出的要求),积极组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新教师培训、骨干教育培训、学科培训;学校整合等一系列措施。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准、文化水平、业务能力等得到了提高,学科结构不合理等突出矛盾象得到缓解。

3、教育质量提高。

学校树立了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生素质的优劣,决定国家未来的发展。为此学校坚持育人为本,树立质量意识,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人成才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德育为先,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并重,打牢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省、市、县都拟有“素质教育评估指标”,各级分别对农村中小学进行评估验收。各中小学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如每年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组织开展中小学生篮球运动会、田径运动会;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采茶、为城镇打扫街道等);组织开展文娱汇演、一二·九爱国演讲、读书征文竞赛等丰富的活动。全面推进了农村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综合发展。

(2)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过重的课业负担会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使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脱出来,生动活泼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各地农村中小学享用先进资源,学习掌握先进教学理念,如在教学中采用“洋思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会学生学习方法,降低学习难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提高学习效率和堂教学效果。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自愿参加学校开设的音乐、美术、书法、文学等艺术教育兴趣小组。学生没有了学习压力,生活得更愉快了,成长得更健康了。

(3)重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身体是学习、工作、生活的基础,根据国家“阳光体育工程计划”,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使学生心理健康、体魄强健。学校科学安排学生的学习、生活和锻炼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提高学生营养和健康水平,农村中小学基本解决了学生每天的“营养餐”生活问题。

(4)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学生接受公平教育,学校就必须坚持按教育规律办学,学校和老师要把全部精力用到促进孩子的成长进步上来,农村中小学基本实行了划区域招生,就近入学原则;学校不办实验班、重点班、实习班;教师不搞偿家教等规范了学校办学行为,以“师德六条”、“五严禁五不准’”、“教学十不准”等规范了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学校美了,教室亮了,设备齐全了,跑道红了,教师勤了,教育质量提高了,学生巩固了,家长满意了,但是,要让城市与农村中小学教育差距缩得更小,就必须切实抓好农村中小学校的内部管理。

二、切实抓好学校内部管理。

教育要均衡,学校管理要跟上。

人性化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作为学校,教师是首要的管理对象,要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除了对教职工的学习、教育、关心、尊重、信任等之外,更重要的是拟有一套完整完善的管理制度。

1、学校教师的评优评先、竞聘等必须公平、公正、公开,具有鼓励性。

2、学校教师工作考核要完善,特别是音乐、体育、美术学科教师,理、化、生实验教师,信息课教师,后勤等工作人员的工作完成情况的肯定与评价、考核与奖励等措施。

3、完善实验仪器、乐器、电脑、班班通教学设备的开出使用及保管,图书借还阅览及保管等情况、达到的效果情况的评价等制度。不能完全以纸质资料印证工作完成情况。

4、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培训,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一个平台,结合实际扎实抓好,必须学有所得,得有所用。绝不能为了检查让教师花时间、费精力、做应付式的学习培训。

三、存在问题。

“大班额”现象现在农村各中小学还很凸出。

学校管理不到位,“大班额”问题得不到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会严重失衡。这是上级主管部门及部分中小学领导思考、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论文

今年以来,焦作市农信办大胆创新,积极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认真推行“服务承诺”,开展“阳光信贷”活动,收到了较好效果。截至6月30日,全市农村信用社建立标准化信贷服务大厅83个,占法人机构数的78%;其它暂不具备条件的23个信用社,也建立了“绿色通道”,设立专柜,限时办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明确服务内容。

为了彻底扭转办理信贷业务时“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我们从改进服务方式抓起,面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内容。一是限时办结。根据不同种类的贷款,分别限定在2个、5个、7个工作日内完成贷款调查,同时给予客户是否进入审批程序的明确答复,若不予进入审批程序,应向客户说明原因,若进入审批程序,应据不同种类贷款在最短3个、最长30个工作日内办结贷款,若超过规定时限,要对相关责任人问责:超时3日以内的进行戒勉谈话;超时3至10天的,给予通报批评;超时10天以上的,调离信贷岗位。同时根据超时天数,计算该笔贷款的利息损失,由相关责任人全额赔偿。若有吃、拿、卡、要等现象的,按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直至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二是阳光操作。要求有条件的信用社(部)都要因地制宜建立信贷服务大厅,暂时没条件的,实行信贷人员集中办公,将信贷由幕后推向前台,向客户公布所经营贷款的种类、期限、利率以及借款人的资格条件和贷款时限要求,同时向借款人提供咨询服务。

二、完善服务设施。

我们要求各信用社本着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的原则,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既要突出信贷服务大厅的服务特色和优势,又要体现人文理念,给群众和客户提供一个集中、开放、透明的信贷场所,实现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服务。目前,我市所有的信贷服务大厅基本达到了“三上墙”、“四必有”、“五统一”。“三上墙”即:服务承诺上墙、信贷流程上墙、岗位职责上墙;“四必有”即:有咨询台、有座椅、有茶水、有信息资料;“五统一”即:统一门柜、统一标识、统一服务承诺、统一约束机制、统一规范贷款流程。拉近了与农民、客户之间的距离,建成了联系农民、客户的桥梁和纽带。

三、规范服务程序。

一是实行信贷人员“持证上岗、等级管理”。即在全市范围内对信贷人员进行应知应会知识考试,合格者发资格证,在此基础上由各联社根据每个信贷员的文凭、水平、业绩、职业道德等进行全面考核,合格者发给上岗证,并相应确定为一级、二级、三级信贷员,分别授予不同的信贷工作权限(一级信贷员可进行大、中、小项目的贷前调查和审批;二级信贷员只负责小额贷款的调查审批;三级信贷员没权进行贷款调查,只负责收贷和收集市场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评级,最后根据信贷员的授权等级和绩效确定不同的工资薪酬,以此建立长效机制,鼓励信贷人员不断学习,争取进步,进一步增强责任心,提高信贷质量,降低信贷风险。二是印发了《贷款限时办结流转表》,从登记、受理、移交、审批对信贷服务大厅的每个工作流程都作了具体要求。要求每天必须有信贷员值班,社主任每星期至少坐班一天。值班人员负责接受客户咨询、申请,登记客户基本情况和贷款需求,移交包片信贷员,由信贷员根据职责分工进行调查、答复、办结。整个程序严格规范,从制度上保证了信贷服务大厅工作的规范、有序进行。

四、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方便了农民,解决了客户贷款难问题。例如夏收之际,修武县高村乡种植大户周小明急于购买收割机,但资金尚有3万元缺口,包村信贷员薛斌听说后主动对其经济实力进行了调查,并通知他到信贷服务大厅办理手续,第二天贷户就从信用社拿到了贷款,解决了燃眉之急,他高兴的直说“以前请客送礼都难办的事,现在真没想到信贷员主动来找俺,几个小时就拿到了贷款”。二是增加了透明度,提高了信贷资产质量。设立信贷服务大厅,把贷款推向柜台,实行阳光操作,“一站式”服务,增加了透明度,杜绝了信贷员“吃、拿、卡、要”等暗箱操作行为,有效地解决了信贷员拒贷、惜贷、人情贷款的问题。三是提高了工作效率,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信贷服务大厅设立后,贷款办理时间普遍缩短,平均每笔贷款由原来的一个月左右,缩短到目前的2至3天甚至半天就可以办理结束,同时农民还可以在信贷服务大厅了解到其他致富信息,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服务质量有很大改善,树立了农信社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了群众支持信用社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我市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承诺和信贷服务大厅建设使用只是刚刚开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管理模式和服务手段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我们将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以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农村发展的论文

目前,党支部共有党员9名,均为在职党员。现有1名入党积极分子,1名发展对象,均为公司的业务骨干和中间力量,2名党员后备力量均参加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和发展对象培训。

二、组织发展工作概况。

公司党支部支委会高度重视发展党员工作,始终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统领,按照“坚持按发展党员程序和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确保发展党员质量,并切实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考察工作。

为了做好党员后备力量的管理工作,党支部支委会十分重视队伍建设,规范确定和培养程序,发展工作力求关口前移,重点突出一个“早”字,即早发现、早培养、早教育。切实加强日常教育工作,及时发现好的典型,对优秀的一线职工和业务骨干,积极主动的加以引导,吸引他们向党组织靠拢,为党员发展工作奠定基础。坚持把教育和培养工作贯穿于发展党员工作的始终,做到成熟一个、培养教育一个,按要求发展一个,从源头上防止吸收不合格对象入党,做到考察不走过场,程序不简化,标准不降低。

三、坚持标准,严格把关,确保发展党员工作规范化。

公司党支部坚决贯彻落实积极稳妥和保证党员质量的要求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在具体工作中严格四项要求:一是发展对象把握三高标准,即:思想觉悟高、工作业绩优、群众威信好;二是严格执行“四不发展”,即:培养时间不到位的不发展;未参加党校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不发展;组织“推优”或政审未通过的不发展;三是发展党员必备材料不齐全完整或不规范的储备。

经公司党支部的严格把关和精心培养,公司的2名党员后备力量没有出现弄虚作假、带病储备和近亲繁殖的不良现象,从未发生储备人情党员,也没有发生党组织对长期不接受入党申请或长期不发展党员的关门主义。

四、存在问题面临的困难。

在自查中发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职工入党积极性较弱;二是对党员后备力量的继续教育存在前紧后松现象,今后需进一步加强。

在发展党员的工作中,由于公司党支部在成立前,属于联合党支部,党支部组建时间段,存在工作经验缺乏,伴随着党支部在2019年上级主管部门的变更,发展党员的材料已按原主管部门的要求整理齐备,由于多种原因和各种业务工作的交替进行和工作繁忙,导致了1名发展对象至今还未成为预备党员,请上级党组织按程序和规范要求尽快给予解决。

五、工作计划。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公司党支部将努力克服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特别是要加大在职工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力度,从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他们能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把更多的优秀人才吸引到党内来。进一步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定期举行党务工作培训,建立一支素质好、作风硬、业务精的党务工作者队伍。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组织入党后备力量的培训,并长期坚持形成制度。支委会定期组织检查党员发展各项材料,定期召开党员相关工作会议,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发展党员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农村发展论文范文

缩小城乡差距,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享受同等的教育设备、师资水平、教育经费等方面有相对均等的条件,促进教育公平,这就是义教均衡发展的目标。具体的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就是使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消除“大班额”现象。切实缩小城乡、区域差距。

1、教育硬件设施完善。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指出:“均衡配置学校办学资源,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相关精神。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各级政府加大经费配套投入、相关部门关心教育,重视教育,支持教育,大力发展教育。依据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要求,农村各中小学配齐了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等器材;校舍面积增大,教学楼得到改建或重建;按要求修齐教室、专用计算机教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实验仪器室、实验室、团队活动室、图书阅览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食堂生活设施得到改善;网络资源到到共享、班班通工程得到解决。美丽的教室,红色的塑胶跑道,宽敞明亮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硬件设施按照要求得到了改善,基本达到国家提出的标准,缩小了农村区域之间的明显差距。平衡了教育资源,促进了教育公平。

2、教师素质提高。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师是琢磨基石的工匠,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在教师。贫穷落后的农村中小学师资基本数量的缺少、学科结构不合理、优秀教师短缺、师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这是之前存在的真实问题。但是,二十年来,政府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给予相关的优惠政府,引进优秀教师;加大对“豆芽科”教师的培养。各级教育部门积极鼓励教师自学考试、函授学习、学历提升,利用暑期时间组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新教师培训、骨干教育培训、学科培训;学校整合等一系列措施。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准、文化水平、业务能力等得到了提高,学科结构不合理等突出矛盾象得到缓解。

3、教育质量提高。

学校树立了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孤寡老人等);组织开展文娱汇演、一二·九爱国演讲、读书征文竞赛等丰富的活动。全面推进了农村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综合发展。

(2)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过重的课业负担会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使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脱出来,生动活泼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各地农村中小学享用先进资源,学习掌握先进教学理念,如在教学中采用“洋思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会学生学习方法,降低学习难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提高学习效率和堂教学效果。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自愿参加学校开设的音乐、美术、书法、文学等艺术教育兴趣小组。学生没有了学习压力,生活得更愉快了,成长得更健康了。

(3)重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身体是学习、工作、生活的基础,根据国家“阳光体育工程计划”,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使学生心理健康、体魄强健。学校科学安排学生的学习、生活和锻炼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提高学生营养和健康水平,农村中小学基本解决了学生每天的“营养餐”生活问题。

(4)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学生接受公平教育,学校就必须坚持按教育规律办学,学校和老师要把全部精力用到促进孩子的成长进步上来,农村中小学基本实行了划区域招生,就近入学原则;学校不办实验班、重点班、实习班;教师不搞偿家教等规范了学校办学行为,以“师德六条”、“教学十不准”等规范了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学校美了,教室亮了,设备齐全了,跑道红了,教师勤了,教育质量提高了,学生巩固了,家长满意了,但是,要让城市与农村中小学教育差距缩得更小,就必须切实抓好农村中小学校的内部管理。

二、切实抓好学校内部管理。

教育要均衡,学校管理要跟上。

人性化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作为学校,教师是首要的管理对象,要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除了对教职工的学习、教育、关心、尊重、信任等之外,更重要的是拟有一套完整完善的管理制度。

1、学校教师的评优评先、竞聘等必须公平、公正、公开,具有鼓励性。

2、学校教师工作考核要完善,特别是音乐、体育、美术学科教师,理、化、生实验教师,信息课教师,后勤等工作人员的工作完成情况的肯定与评价、考核与奖励等措施。

3、完善实验仪器、乐器、电脑、班班通教学设备的开出使用及保管,图书借还阅览及保管等情况、达到的效果情况的评价等制度。不能完全以纸质资料印证工作完成情况。

4、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培训,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一个平台,结合实际扎实抓好,必须学有所得,得有所用。绝不能为了检查让教师花时间、费精力、做应付式的学习培训。

可见,学校内部管理是实现均衡教育的得力助手,只有学校内部管理好了,均衡教育才能得到快速、有序、良性的发展。

农村发展论文范文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以农业为根基的中华文明走过了悠悠数千载。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王朝,中华文明中无不体现出农业的重要性。然而在古代,即使有“士农工商”的社会观念,封建地主制却使作为社会生产主要实践者的农民与主要生产资料土地割离,严重的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直到新中国的钟声敲响,沉睡的中华大地又开始复苏。三十一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农村真正步入她光辉的改革发展之路。

要解读农村改革发展,首先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农村的概念。农村是对应于城市的称谓,指农业区,有集镇、村落,以农业产业(自然经济和第一产业)为主,包括各种农场(包括畜牧和水产养殖场)、林场(林业生产区)、园艺和蔬菜生产等。跟人口集中的城镇比较,农村地区人口呈散落居住。在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前,社会中大部分的人口居住在农村。有了对农村概念的正确认识,我们来解读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三十年。

六大以来,中央强调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明确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提出“两个趋向”的基本论断,作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任务。

回望改革过去30年,我们发现诚如温家宝总理发表的署名文章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党从中国国情出发,初步探索出了一条解决‘三农’问题的成功路子。但要从理论和实践上真正解决‘三农’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不断探索”。

身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接班人。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道路还很长。目前我国市场农业的发展水平还很低,农村土地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人才市场、农资市场等发展还不完善,造成了农村生产要素向城市“逆向流动”,严重地制约着农业和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事实上,农村内部改革是内容最复杂、环节最多、层次最深、难度最大的改革,重点应解决三个核心问题:一是提高农民素质,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只是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二是,培育和发展农村金融市场,逐步形成竞争性的民间融资机制,这是建立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重要条件;三是,培育和发展农村技术市场,大力发展农业技术,使农业生产与科技充分结合。实现科技兴农,科学富农。农村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国家大好政策的背景下,各方资本正不断进入农村。与此同时,农村发展也遇到了不可避免的矛盾。一是农村土地分散式生产与机械化农业生产的矛盾;二是农民相对落后的意识形态与先进农业经营理念之间的矛盾;农村现有基础设施的极不完善与农村经济配套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些都制约了农村发展的步伐。

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并不是农民们自己的是,而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整个社会的责任。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虽然学习生活在都市,但是也可以心系农村发展,投身农村改革发展。促进农村改革发展,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大有可为。大学生作为社会知识力量的重要组成的部分,拥有最为新鲜的思想认识。我们可以以我们的知识力量支持农村发展,积极参加支农建设,组织知识下乡。为农村带去新的先进的文化,开阔农民的认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规划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积极促进农业技术的创新,帮助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法制、文化建设,使农村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对此,我们也应该又清楚的认识,正确理解新农村的含义。新农村建设并不是简简单单地拆了旧居建新房,许多地区在相应基础设施还未完善的情况下进行盲目建设,既浪费了宝贵的农村资源,也有悖于新农村建设的主旨。新农村的新不只是房屋的新,而是农村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的全面发展更新。因此在进行新农村建设规划时,不能只注重表面,而要深入农村,实地了解地区发展的优势、特色,结合地区实际状况进行全面合理的新农村规划。从而建设出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人际关系和谐的真正的新农村。相信在正确思想指导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农村的改革发展之路必将走出又一段辉煌。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农村发展的论文

推动党支部和党员自觉学习党章、模范贯彻党章、严格遵循党章、坚决维护党章。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年进一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方案模板,希望大家喜欢。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发展活力,按照xxx市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个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工作队与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共同研究谋划xx村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并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基本情况。

xx区xx镇xx村地处xx区xx镇西南x公里处,毗邻xx省道,区域面积x.x平方公里。海拔高度xx米,无霜期小于xx天,年平均气温xx摄氏度。xx村村域面积xx亩,耕地面积xx亩,其中蔬菜地xx亩,林地面积xx亩。全村户籍人口xx户xx人,其中脱贫稳定户xx户xx人,一般户xx户xx人。村两委干部共x人,其中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x人,支委x人、村委x人,党员xx人(在村xx人);常住人口xx户xx人,其中贫困户xx户xx人,非贫困户xx户xx人。20xx年全村人口人均纯收入xx元。

二、三年发展规划。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举措,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抓手,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建设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xx新村。

(一)实施村庄环境整治。

继续争取xx四种模式住房改造工程,帮助农户改善居住环境;争取饮水水塔和管道改造项目,保证农民饮水安全;申报村庄道路提升改造工程,为百姓出行便捷,村庄整体环境提升提供保障。

(二)大力发展优势产业。

当地种植错季蔬菜已经有xx余年历史,具备一定的市场基础,蔬菜种植管理技术也较为成熟,发展和壮大错季蔬菜种植产业是当地实现稳定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之策。通过入户宣传、政策扶持,培养致富带头人、示范引导、引进龙头企业和辐射带动等综合性措施,改变落后的生产管理方式,以公司+合作社(农场主)形式,形成现代化的集约经营错季有机蔬菜主导产业。

(三)谋划复建xx寺。

xx寺具有悠久的佛教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原址复建xx寺,对推进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及村集体经济的增长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四)开办特色农家院。

按照xx旅游产业发展要求,发掘自身资源优势,依托xx巨大的旅游市场,细分市场需求、找准市场定位,以五彩有机蔬菜为主题,以田园生活、山水宜居、健康美食、乡愁体验等为特色,打造土洋结合、古今相宜,别具一格、特色鲜明的民宿主题特色农家院。通过发展差异化旅游产业增收致富。

三、年度目标任务和工作推进计划。

(一)加强村党组织建设。

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升村党组织党建工作为主线,推动党支部和党员自觉学习党章、模范贯彻党章、严格遵循党章、坚决维护党章。全面增强村党组织的执行力、创新力、服务力,为基层党建工作营造出良好环境,增强村党组织凝聚力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二)提升农村环境质量。

开展村庄环境治理,清除水渠垃圾,植树种花绿化美化村庄。定期组织督促帮扶责任人入户帮助包联户开展家庭卫生清扫活动。强化村容村貌管理,保持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提高村民群众生活幸福感。

(三)开展种植知识培训。

开展了农业种植技术培训活动,给农户印发种植技术资料,组织农户学习实用高效种植生产技术,深入提升农户种植技术知识,促进农户增产丰收。

农村小学教育督导论文

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现代教育,构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它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关键作用。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如何应对各种不利因素,发挥自身特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信息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发言稿

20xx年度,街道农业人口为24614人,农村经济总收入为41505万元,比上年增长22.93%;总费用23032万元,比上年增长22.95%;农民人均纯收入8472元,比上年增长1420元,增幅为20.14%。第一产业总收入21319万元,比上年增长22.68%;第二产业总收入6027万元,比上年增长16.06%;第三产业总收入14159万元,比上年增长26.48%。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1.36%,14.52%,34.11%,因此,小街是一个农业比重较大的街道。

2.1产业结构单一,后续产业不足。

小街街道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所增加,比上年增长20.14%,但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差距,农民增收难。由于小街街道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山区与坝区发展不平衡,部分群众的生活还很困难。农业是我街道经济的支柱产业,而街道办20xx年农业收入较上年增长缓慢,而且农业收入主要是烤烟收入,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尚未形成,传统产业仍占一定比例;品牌意识和产业意识不强,农户缺乏敢闯、敢创、敢试、敢担风险的意识,小农思想、保守思想依然存在,难以把自然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形成大的支柱产业;在农业产业经营上难以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的产业链,深加工等较少,产品市场占有率低,难以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的格局;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小农户面对大市场仍是目前小街街道农村经济的基本格局。为此,我街道应围绕农民增收这个重点,巩固和提升烤烟这一传统农业的同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蔬菜、林果、畜牧等产业,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坚持以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以农户为基础,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搞好规划引导、政策引导、示范引导、做好信息和科技服务,努力寻求经济增长点,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2.2村集体经济薄弱,集体事业亟待发展。

从集体收入来看,街道村组集体收入只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4%。可以看出我街道村组运转主要靠上级部门扶持。如此薄弱的农村集体经济既不利于集体发挥应有的统一经营的作用,又难以开展水、电、科教、卫生、交通等公益事业。为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即村委会)自主创业,积极争一取上级财政部门扶持资金,发展适合本村委会项目,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加快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使农民和基层十部双向互动,为集体的事业献计献策,出资出力,整体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社会的发展;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增强可操作性;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长远规划,使农村公益事业扎实推进。

2.3经济结构调整亟待加强。

坚持发展生产、广辟财源、增强实力的原则,切实把经济结构调整和财源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巩固和壮大农业主导产业地位,为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有利的条件;继续加强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4科技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有待加强。

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力思想,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抓好科普村建设。建设好科技示范基地,加强科技对传统产业的引导、扶持和改造,努力开创科技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新路子。

为使我街道农村经济总收入、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经济得以健康发展,建议采取的措施为: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增加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围绕市场调结构,促增收。进一步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及时为农民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引导农民围绕市场调结构,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优质无公害农产品,提高市场竞争一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在政策上给予引导、倾斜,在资金上给予支持、补助,在科技上给予示范、带动,集体扶持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群众的'能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吊。

大力发展畜牧业,大力引进优良品种,调整种禽结构,大力发展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村,努力开拓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加快我街道工业园区的建设,转移农村劳动力,用减少农民的办法富裕农民,把增加就业渠道和创业门路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来抓。当前农民外出务工就业已成为目前街道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来源。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经营,使农民在土地上取得更大的收益,促进农民增收。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变就业增收为创业增收。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中心,按照“工业强镇,农业稳镇,生态村镇”的思路,强化领导,加快发展,实现街道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发言稿

(一)农业生产技术落后。

现代化农业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必须要依靠先进的生产技术来发展农村经济。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来加快增长农村经济发展,但是由于生产技术落后的限制,无法实现全面发展。

此外,还受到文化素质、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土地质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限制,我国大部分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缺乏生产技术推广人才,无法推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广泛使用,无法改善农业生产手段,从而限制了农村经济发展。

(二)农村信息滞后,基础设施薄弱。

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就是要建设基础设施,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通电、通水、通广播等一系列问题还没有得到全面的解决,由于没有水电,无法有效灌溉农电,无法扭转靠天吃饭的情况。

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无法及时获取外界的信息,使得广大农民无法及时了解相关的农业生产技术。

因此而出现不增收反而增产的局面,这样以来,会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对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尽管国家对农业经济发展在不断加大投入,但是由于缺乏责任追究制度,使得大量投入的资金被擅自挪用。

此外,由于灌区水利工程缺少维修,老化现场较为严重,给农民生产带来了困难。

(三)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

第一,土地产权关系模糊,从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来看,农村土地所有权,可以是村集体也可是乡镇集体,甚至还可以是村民小组所有。

而农民只是拥有土地使用权,这样就模糊了土地产权关系。

此外,乡镇以上政府对管辖区域的土地,有绝对的控制权,导致土地产权关系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第二,土地流转机制不规范、不完善,缺乏健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机制,致使农村土地流转只在于农户之间,并且以口头形式进行流转土地,没有按照相应的法定程序办理相应的合同。

第三,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

对土地流转缺乏有效监管,无法及时兑现土地流转收入。

(四)农民整体素质偏低。

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力强弱,取决于知识分子的质量以及数量。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小学、初中、高中的文化程度分别占40%、29%、8%左右,其中还有14%的文盲。

由于绝大多数都是小学、初中文化程度,使得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弱,思想落后。

不能很好的抵御风险能力。

因此,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体力劳动来获得。

二、解决对策。

(一)农业产业结构要及时调整,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首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政府针对不同区域的农业特色,进行合理规划发展,通过配套设施帮助农民利用本地资源,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形成具有特色性的农业生产格局。

第二,对农业内部生产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以科技为手段,通过开发新品种、新技术来推广农业发展。

第三,宏观调控农产品市场,由于农民获取信息渠道单一,政府要及时帮助农民获取信息,通过广播、电视来发布最新农产品信息,引导农民生产、销售农产品。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力度,要全面改善农村经济环境。

首先,第一点,加强建设农业基础设施。

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水资源匮乏,为了保障农业发展,政府应当加入力度建设基础设置,大力推行节约用水,灌溉农田。

促进水资源利用。

第二,改造中低产田,建设农田。

我国是人口大国,耕地面积会对国家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城镇化建设不断发展,逐年增加建设用地,使得耕地面积减少。

政府应当加大改造产田,大力建设农田,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第三,农村道路建设还要持续加强并不断完善。

农村地区道路因为年久失修,降低运输能力,无法促进地方资源经济的发展。

第四,要建立健全农村水电设施以及网络建设,保证农民能够及时获取相关农业信息。

第五,监督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杜绝擅自挪用现象。

(三)健全土地流转制度。

政府按照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提出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建议,发展多种经营形式。

并大力宣传,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以及法律法规。

促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改革。

要扭转土地规模制度问题而带来的缓慢发展。

(四)加强教育,提升农民素质。

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发展农村经济,需要依靠人才。

培养有文化、会经营、懂技术的人才,是现代化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关键点。

为了促进农民整体素质的提升,政府应当对农民进行素质教育。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传播渠道,开设层次课程,鼓励青年农民自学。

第二,要对农村劳动力加强技能技术培训。

(五)完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机制,转变政府职能。

农业发展比较缓慢,在此情况下,要发展农村经济,关键在于政府能否有效发挥职能。

然而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机制带来的影响,导致地方政府职能缺失。

因此,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才能发展农村经济,需要依靠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来引导,并且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制定农村经济增长的指标,克服以gdp为导向,避免政府工作人员短期行为。

对绩效考核的针对性、准确性要增强,体现结果的民主性、科学性,一一量化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应对不同条件。

地区的考核,采取不同的考核体系,来体现考核的公正公平。

三、总结。

综上所述,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第二部分主要针对第一部分的相关制约因素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

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小康社会,政府各项职能就必须要发挥其重要作用,加大投入力度,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积极解决各项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经济收入增长。

促进我国农村经济走向快速发展的道路,才能进一步实现小康社。

参考文献:

[1]杨成章.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2]周双红.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d].中南大学,2011.

[3]霍焰.农民收入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互动研究[d].吉林大学,2013.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非政府形式的小额信贷机构与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情况,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即对贫困者的覆盖面和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兼容,继而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的小额信贷的发展之路。

小额信贷作为一种金融制度的创新,自出现以来一直致力于为低收入阶层提供金融服务,通过提供金融服务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小额信贷是缓解贫困、促进就业的有效方式。中国小额信贷的历史只有十几年时间,但是发展迅速,在反贫困和发展农村金融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我国小额信贷还不尽完善,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从国际流行观点定义,小额信贷指向低收入群体和微型企业提供的额度较小的持续信贷服务,其基本特征是额度较小、无担保、无抵押、服务于贫困人口。小额信贷可由正规金融机构及专门的小额信贷机构或组织提供。小额信贷组织按照业务经营的特点,分两类:商业性和福利性,也称制度主义和福利主义。前者更强调小额信贷管理和目标设计中的机构可持续性,以印尼的人民银行为代表;后者则更注重项目对改善贫困人口经济和社会福利的作用,以孟加拉乡村银行为代表。

我国小额信贷组织主要分三类,即依靠国际组织援助的非政府形式的小额信贷机构或国内公益组织开办的小额信贷项目;正规金融机构开办的小额信贷业务;试点的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本文主要比较非政府形式的小额信贷机构和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这两种组织形式。因此在发展小额信贷运作思路上,主要按照独立的小额信贷机构来设计,而不涉及正规商业银行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的机构组织设计问题。总体上,我国小额信贷现状存在制度主义与福利主义的矛盾,也就是覆盖率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

(一)非政府形式的小额信贷机构覆盖面广,但是不能可持续运营。

我国的非政府形式的小额信贷机构和国内公益组织的小额信贷项目基本上都属于福利主义的小额信贷,它们着重强调小额信贷为低收入的贫困人口服务,注重对这些人的收入和福利的改善,不少机构强调以贫困妇女为主要受益群体。在这方面,这些机构的小额信贷确实给贫困人口提供了信贷上的帮助,提高了他们的自立能力和生活水平。在我国,这类小额信贷机构约有300家,但是现在仍然存在的约有100家,能够经营的约有50家,能够可持续经营的不足10家。它们不但经营状况不理想,而且市场份额很小,约10亿元人民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对非政府形式的小额信贷机构普查数据显示,非政府形式的小额信贷机构整体上处于亏损状态,亏损比例超过50%。

(二)试点的商业化的小额贷款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覆盖面难以顾及。

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初衷是解决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融资难的问题,探索民间资金进入金融领域的新路子。其经营原则是为在农村的自然人和微小企业提供小额度的贷款服务。12月27日,山西平遥晋源泰和日升隆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在经营一年后,小额信贷公司遵循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平均贷款利率为20%左右,运转良好,公司基本都实现自负盈亏,实现了经营性可持续发展。但从05至成立的7家贷款公司的贷款方式和贷款对象可以看出,大多数公司的贷款方式依旧采取抵押和担保形式,贷款条件过于严格,单笔贷款额度过大,贷款对象倾向于回报较大的微小企业和经济能力比较好的农户,在可持续发展的背后,贫困者真正从中获益的较少。

小额信贷通过向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成为农村扶贫的一种有效工具,但其在本质上是一种金融活动,若只注重社会及扶贫效益,必然导致自身难以生存和持续下去。反之,如果没有扶贫理念,社会责任感缺失,纯商业化的经营会带来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不可能真正为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在这个意义上,完善的小额信贷机构应以为真正的穷人提供资金支持和追求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为双重发展目标,兼顾覆盖面和可持续性。而且,扶贫和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目标是不矛盾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从国际小额信贷的实践来看,小额信贷可以兼顾消除贫困和持续地扩展金融服务的双重目标。如孟加拉乡村银行和印尼的拉基亚特银行尽管分别以扶贫和扩大商业银行持续性为其主要目标,但殊途同归,最后都实现了扶贫和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

(二)具体的制度设计建立覆盖面和可持续并重的小额信贷模式。

1.在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下,提供法律和制度的保障。

首先,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我国从整体上尚未完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贫困地区的市场机制的发育情况更为缓慢,因此,我国目前尚不存在小额贷款运作的市场载体,小额贷款的扶贫效果在市场机制发育不完善情况下,必定大打折扣。其次,政府应充分肯定小额信贷机构在扶贫和金融创新领域的作用,给予其合法经营权。对于那些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经营历史达到一定年限并具有优良业绩的机构,给与一定金融业务的合法经营权,并在中央银行的指导下,通过行业自律的.方式加以监管。

2.具有社会责任感扶贫的目标。

首先,确定目标对象,把低收入的贫困人口作为服务对象。这要有一套有效的识别目标群体的作法。对农民的土地、收入和家庭成员的职业状况进行分析做出基本判断,区分贫困人口。其次,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设计符合贫困者需要的信贷产品,建立完善的贷款和还款机制。小额信贷应根据贫困户的经济和社会特点,合理设计一套有利于改善对贫困户的信贷服务,使得贫困户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金融产品。

3.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首先,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经营。在利率方面,政府应放松对利率的管制,允许小额信贷机构按照合理的市场利率开展经营活动。制定激励贷款人按时还款又能使信贷机构实现自负盈亏的利率政策。在资金来源方面,除了接受捐助外,还应获得优惠贷款,当地商业银行可以直接向小额信贷组织提供贷款。另外,还可借鉴国外经验,创立一个总部机构或批发式资金形式。其次,完善管理体系,提高自身运营能力。建立有效的运作机构,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和财务管理体系,提高人员素质,有效运作资金,保证信贷活动正常进行。

总的来说,在我国,不管是非政府形式的小额信贷机构还是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都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应该根据其各自的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发展战略,覆盖面和可持续发展是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是可以兼容的,非政府形式的小额信贷组织可以在发挥其覆盖面优势的同时,多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在保持其商业运作的基础上,多注意其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两种组织形式不一定要按照某种固定的模式发展,可以在侧重某方面的同时,适时兼顾另一方面,发挥出组织自身的特色。只有实现覆盖面和可持续性这两方面的目标,小额信贷机构才会实现其真正的使命,取得其更广阔的发展天地。我国正在探索小额贷款的发展之路,但是在探索的过程中,要防止小额信贷产生变异。我国小额信贷机构的组建形式也不能完全照搬国外模式,而应根据我国金融体制环境因地制宜,探索一条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小额信贷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曹子娟,《中国小额信贷发展报告》,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1。

[2]杜晓山等主编,《小额信贷十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5。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