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减法教案大全(16篇)

时间:2023-12-17 11:55:06 作者:ZS文王

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要注重思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紧密和有序。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优秀的教学工作计划书籍和参考资料。

三位数减法教学反思

青岛版教材的最大特点是把知识融于一个个有趣的情境串中,使学生在情境串中解决问题。本课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勤劳的小蜜蜂整装待发采花粉的情境,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情境图,通过学生讲故事——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把知识学习与解决问题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了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知识链,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在教学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的算理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方法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给学生创设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同时,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先让学生独立解答自己喜欢的问题,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估算是指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前提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新课标》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对培养学生]估算意识、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价值。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笔算基础上教学的。在以前学习的相关内容中,已经进行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在这一册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估算,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在本学段要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综合以上教学思想,结合本节课知识点,首先我让学生体会“估数”,做“下列各数最接近哪个整十数”的练习,使学生体会到“估数”的乐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估算”作铺垫;接下来,为了让学生更直接地学习估算,感受与精算的不同,我设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练习,意在让学生感受到整十数比较好计算。以上练习为解决后面的问题打下较好基础。其次,在教学新知时,我结合具体情境,由“帮妈妈估计买三样物品带100元钱够不够”引入,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

这节课,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我发现学生还是没有真正领会到估算的作用,所以接下来的练习也做得如梗在喉,学生总是不能自觉地运用估算解决问题,只是一味地按照老师的要求或题目去估算,仔细思考可能有如下原因:

1、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直接口算得数更加直接、方便,学生已经习惯于精确计算,因此他们没有体会到估算的好处,不容易产生估算的需要。

2、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接触到估算,所以在理解估算的意义上出现了问题,变成了为了估算而估算。因此,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举出大量需要估算的例子,体现估算的优越性,尤其是数字越大,越能体现估算的好处。在解决应用题时,让学生圈出“大约”这两个字,目的是让学生区分估算和精算的区别。

总之,估算是以熟练、准确的口算为基础的,估算的教学并不是单一的计算技能的训练,它可以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尤为重要,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我们教学的始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位数减法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三位数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探索并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会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能根据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并逐步养成验算的好习惯。为了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我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在导入环节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告诉学生我校图书馆新增设很多图书的消息,从而激起学生去看一看的愿望,之后出现了新书情况的信息。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了上课的状态,而这一切完全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

探索三位数退位减法之前,联系两位数退位减法的方法,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通过比对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由于在进行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这就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正向的迁移,因此,在新授段,我并没有对新授的内容做任何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索与尝试,让学生在亲自探索的过程中掌握计算的.方法。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的内容,也大大地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原有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又获得了新的计算方法。进而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说明和强调,既不繁琐又能画龙点睛,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在游戏活动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活动设计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应用性、活动的开放性。设计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探索,让学生在尝试与探索中获取知识,而教师只是在必要的时候给学生与必要的指导。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设计能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

二年级数学《三位数的加减法》教案

p66例3,p67课堂活动1、2题,练习十第4、5、6题。

1、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投影仪等。

(动画并画外音)美丽的春天到了,小朋友到公园来春游,他们来到一个美丽的湖边,这时湖上传来一阵欢声笑语,哇,好多人在划船呢。

师:小朋友你们想划船吗?

生:想。

师:那么我们去租船。

(动画演示:小朋友来到岸边租船处,发现一块牌子上写着,大船:6人/船,小船:4人/船)。

师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写法所表示的意思。(就是每只大船坐6人,每只小船坐4人。)。

师出示:男生16人,女生20人。

生提问:这么多人,要租多少只船呢?

1、师出示学具:一堆圆片(当作船),一小包小棒(36根),组,利用准备好的学具或自己想办法设计集中租船的方法,组长作好记录,介绍给全班同学听,咱们来比赛一下,看哪组的方法最多。

2、学生分组操作设计,师巡视,并指导。

3、汇报展示。

第一种:全租大船,16+20=36(人),36÷6=6(只)。

第二种:全租小船,16+20=36(人),36÷4=9(只)。

第三种:既租大船又租小船,6×4=24(人),4×3=12(人),24+12=36(人)。

4、师:刚才个小组的同学都发挥了聪明才能,采用拼凑、分组、计算的方法,找出了多种租船的方法,所以你们都是成功的,都是胜利者,同时也说明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都是多种多样的。

p67第1、2题。

p69—p70第4、5、6题。

三位数减法教学反思

记得小时候,我们的数学老师只是强调运算法则的教学,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算法思维等综合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学生只要记牢并按法则的程序进行操作,就是掌握了计算技能。因而我们这一代人只局限于掌握一种运算方法——竖式计算。思考一下,这样的计算教学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僵化,不善于运用数概念作灵活运算,更无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在重视算法思维的今天,对算法思维的强调已形成共识。对小学生来讲,算法的个性化比机械的竖式计算更为重要,这让我更深层次地理解了教材编排横式计算的目的。

在横式计算的教材编排中,采用了正方体积木块组成的板、条、块摆一摆,画简图或者画算线帮忙,来探究三位数减法横式计算多种算法,同时进行分析、比较,找出适合自己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通过多次的试教和教案的修改,我也渐渐领悟到教研员顾老师对计算教学的要求。顾老师对我初稿的教案提出了一些非常宝贵的建议,在处理第一题245-223时就让学生借助不同的辅助材料探究出四种算法,再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第二题245-127,这时创造冲突、设置悬念,“为什么计算这一题时没有运用第一种计算方法呢?”顺势优化算法“你更喜欢哪一种计算方法?”,使学生感受优化,理解方法。当时我逐字逐句地研读了这些教学建议,用心去理解和体会,使我一下子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修改后的教案的确更为自然和顺畅,少了之前的知识脱节和重复。而且我还知道了计算教学中要重视算理和算法的教学。什么是算理?即说明计算过程中的依据和合理性;什么是算法?即说明计算过程中的规则和逻辑顺序。那么怎样才是一堂成功的计算课呢?我想应该是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明确了算理和算法,这样他们才能灵活、简便地进行计算,计算的多样性才有基础和可能,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

握适合自己的一种或几种算法。这样才能呵护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今天我教学的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第六单元第二课时《三位数的退位减法》。我采用的是学生们喜爱的故事贯穿全课。

由故事引入图书馆,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这一环节的课件我设置的是触发器,就是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我就通过触发器触发该问题,原来以为备课挺充分的,可实际学生提出问题时,我在操作时还是出现了错误,耽误了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所以备课应该更充分才对。

从学生的课堂反应来看,学生们似乎很喜欢我设置的故事,整节课学生的学习气氛较浓。在教学例题时,我先让学生尝试自己用竖式计算,再问“谁愿意大声地说出你的计算过程?”以询问的方式让学生来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不过学生在说的时候,要求其他学生都端正坐好,眼看大屏幕,教师根据学生说的过程演示计算过程。

因为学生们以前学过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当遇到不够减时,学生自然想到从前一位借或从前一位退。所以在教学三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我一般都是让学生来说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这次课件做的自己认为还是不错的。但计算过程完全有学生来说,教师课件演示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有一部分学生在认真观看或聆听。而又一部分学生可能因为自己的竖式还没有算好,当老师指名回答时,他们还在忙于自己的计算。导致一些虽然强调的重点,如退一后该位就少一,计算的结果不能将验算的结果写上等等,这些问题在随后的练习时都有出现。所以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要求孩子端正坐好,放下手中的笔很重要。

计算课,由于学生的计算能力不一,而每一部分的计算有不能只让个别学生做完就行,不能只做做样子,要顾及大部分学生,所以在教学时间这一块没有把握好。虽然整节课都是有故事贯穿全课,但是故事的结尾没有时间展示就随着下课铃声的敲响而匆匆结束了该课。

一节公开课课总是会留下一些遗憾,让我们在遗憾中反思自己的不足,在遗憾中一步步成长!

二年级三位数的加减法是数学教案

本班学生30名,在经过了一个学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及格率100%、均分98分、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观察物体,统计,数学广角。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景象,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如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时,学习从具体现象中概括出数学规律;在学习数的组成与比较大小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整理数的顺序时发现“百数表”的一些规律等。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口算方法时,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在口算练习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算法多样化中初步培养思维灵活性。

3、在认识乘法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在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习策略,发展推理能力。

4、在认识常见平面图形和对图形进行折、剪、拼等变换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方法和获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判断。如利用估计监控计算得数、检查解决问题的答案,运用统计数据进行合情推理等。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在教师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件。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在教师的安排下回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独立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本学期教学奋斗目标:力争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使学生全面掌握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在期末统考中及格率达到100%,均分达到90分以上,后进生转化率达到100%,综合名次位于中心学校7所学校同年级前3名。

五、主要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数学第三册课程标准。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

(一)具体目标。

1.图形的认识。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参见例1〕。

(3)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7)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2.测量。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3.图形与变换。

(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参见例5〕。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4.图形与位置。

(1)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二)案例。

例1桌上放着一个茶壶,四位同学从各自的方向进行观察。

请指出下面四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

三、统计与概率。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在教学中,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应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

(一)具体目标。

1.数据统计活动初步。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3)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5)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6)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

(7)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2.不确定现象。

(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参见例2〕。

(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参见例3〕。

(4)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参见例4〕。

单元备课。

一、长度单位。

一新知识点:1认识厘米、米,知道1米=100厘米。

2认识线段,会量、画线段。

二、教学要求:

1通过亲自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生活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三、重点:

1体验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

2会用厘米,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3会量,画线段。

四、难点:

1建立长度观念,形成表象。

2能直观辨别线段。

二年级三位数的加减法是数学教案

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3以两个小朋友交流搜集的邮票为题材,教学和是整十数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通过摆小棒和用计数器来让学生感受“满10进1“,提高计算能力,并说明个位数与个位数相加、十位数与十位数相加的道理,并分步演算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时要从个位加起,使学生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后,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去学习新知识,以“试一试”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和是非整十数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

课时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理解“满10进1”的算理。

2.学会与同伴合作并能与同伴交流思维的结果。

突破重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正确地进行计算。

突破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

难点:理解进位中“满10进l”的算理。

突破方法:通过摆小棒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感受“满10进1”。

教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交流、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法:小组合作主动探究。

师生齐准备。

教师:小棒、计数器。

学生:小棒、计数器。

1.课件出不例题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提问: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两人一共有多少张邮票?)。

怎样列式呢?(34十16)。

2.探究计算的方法。

小组内讨论并汇总方法:

(1)数小棒的方法。

学生演示说明:3捆和l捆合起来是4捆,4根和6根合起来是10根,4捆和10根合起来是50根。。

师:l0根小棒怎么处理?同学们可以马上看出来吗?(引导学生说出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个位上有10个珠子是10,算出来也是50。

学生回答,教师演示并说明:个位有10个珠子是10个一,10个一是1个十,我们把个位上的10个珠子拨去,在十位上添上1个珠子。这样十位上有5个珠子,就是50。

(3)引导学生结合操作过程在竖式上进行计算。

师:如果是列竖式,该怎样列?板书:

34。

+16。

师:我们知道了在列竖式的时候数位要对齐,4和6是哪一位?(个位。)3和1是哪一位?(十位。)。

师:竖式列好了,怎么算呢?自己试一试,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

师:你觉得从哪一位开始算比较好?为什么?(从个位算起。)。

个位上的4加6得10,怎么办呢?让我们听听茄子老师是怎么说的。

(课件演示茄子老师的话。)。

师:谁来说说茄子老师是怎么说的?

师:准来说说茄子老师足怎么说的?

(学生说,教师板书,把竖式补充完整。)。

师强调:个位上满10,向十位进1,1要写得小一些,在个位上写0,十位上在算的时候不能把个位进来的1漏了。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索算法,组织交流,展示思维过程。

3.教学“试一试“。

(师板书“试一试”中的竖式,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名板演。)。

师:个位上的5加8得13,怎么写?(在个位上写3,在2的右下角写小“1“表示进位。)。

65。

+28。

93。

4.总结笔算加法的方法。

师: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师生共同小结: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10,向十位进1。

三、课堂小结。

完成教材第85页“想想做做”。

1.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找出错误原因。

2.第2题。

分组计算,再集体交流。

3.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提醒学生不要忘记加上单位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我们在计算时要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满10,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在算的时候不能把个位进来的1漏了。

二年级三位数的加减法是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复习探索规律,练习十一第4、5、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发现规律,并掌握规律。

2、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规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并板书,今天我们要复习探索规律。

二、我们已经探索和发现了生活中的很多规律,现在老师想请小帮助我找出最大的一位数、两位数和三位数以及最小的一位数、两位数和三位数。

1、学生先独立想一想,再写一写。

2、师指名说一说。

板书:最大的一位数最大的两位数最大的三位数。

999999。

最小的一位数最小的两位数最小的三位数。

110100。

3、从上面这些数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和同桌的说一说。

4、师指名说一说。

三、练习。

1、p72第5题,生先在书上直接判断,再集体订正,之拧说出你是怎样想的'?

2、在横线上填出合适的数、算式或图形,并说明理由。(p72第6题)。

3、完成书上第4题。生独立看懂图意,再做在作业本上。

三位数减法教学反思

上海市二期课程小学数学新教材二年级《三位数减法》分横式计算和竖式计算。横式计算中提倡算法的多样性。其实竖式计算也是其中一种方法。平时老师都是把横式计算和竖式计算分开教学。掌握了横式计算中的至少两种方法后,再教学竖式计算。我在教学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和竖式计算时就有这样的想法:能不能把横式计算和竖式计算结合起来,做好两者之间的沟通呢。因为横式计算中方法是多样了,思维是拓展了。可是计算起来不方便,碰到进位或退位时就更不方便了。能不能在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同时又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减法呢。于是我重新设计了这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来解决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大家。因为学生有了三位数加法算法多样性的基础,学生能够迁移到减法。学生们用了很多种方法来解决这道题,包括用到了竖式。其中有一种算法是个减个,十减十,百减百的方法。这种方法和竖式计算式的计算过程是一致的。也就是竖式计算的算理,我把这两种计算过程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这两种方法之间的一致性。果然学生从中发现这两种方法的思维过程是一致的。只是书写的形式不一样。通过这样的比较,把三位数减法的横式计算和竖式计算之间的关系联系了起来。同时解决了竖式的算理。然后优化算法。学生大多数都喜欢用竖式来计算,那就重点学习竖式计算,在这后半节课中,就重点学习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个位不够向十位退一作十再减,十位不够向百位退一作十再减。退两次的`和连续退位以及0被退一的题目放在后面的课中再解决。

本节课既让学生体会到了算法的多样化,又优化了计算方法。算法多样化在新教材中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用自己的方法解题。本节课提倡算法多样化并非让学生掌握所有的算法,而是要通过反馈交流、评价沟通,让学生体验、学习别人的思维活动的成果,掌握适合自己的一种或几种算法。这样才能呵护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位数减法笔算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第二单元《加减法》中第4课时的内容,在本册的教学中比较注重估算知识的教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知识的教学”,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让学生明白计算和估算意义的不同,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解释估算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让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选择适合自己思维策略的方法进行估算,这样既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又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次突出学生主体,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做数学”做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做数学”成为课堂发展的原动力。

首先学生对于估算意义理解不够。我在教学192+219时,先让学生估算一下结果,但有许多学生是直接计算的,算出计算结果,然后再四舍五入,得出结果,这是学生对估算意义的不理解,所以在练习中引导学生理解估算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学生对于估算方法掌握不好。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探索估算策略的多样化,所以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自主的探索估算方法,但大部分的学生没有估算意识,估算方法还是老师的教为主,没能较好的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

三位数的减法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二年级下册的《三位数减法》中的不连续退位减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探索并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会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能根据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并逐步养成验算的好习惯。培养并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结束后,学校的数学老师就我这堂课作了点评,经过自己的消化,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本堂课的复习不够,虽然在一开始,我出了一部分口算题目,但三位数的减法一般都采用竖式,所以在引入部分涉及一些竖式计算两位的减法,这样可以更好地为今天所学知识进行铺垫,学生也更能从旧知过渡到今天将学的新知中来。

在对例题的教学中,我很好地渗透了爱护人民币的德育教育。并充分尊重教材,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后,我会让学生落实到书中,将书中的空格填上,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对所学的新知进行再一次的巩固。不过对于这一点呢,也有老师提出来会不会过于死板。对于这点我自己持保留意见,我认为教学应最后落实到教材,通过对新知的学习,然后用习题来巩固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

这节课争论最大的就是对于验算的教学,因为从三位数的加法开始就接触了验算,在例题中也涉及到了验算,对于验算的方法,我是从根据一个算式可以写出与他相关联的其他三个算式这里入手,但听课老师普遍认为对于验算可以从数量关系来入手,比如例题2,我就可以从总人数、男女生人数,这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入手让孩子进行验算,并可以通过这个例题给孩子提出加减法的关系,为以后三年级讲解加减法关系做好一个铺垫。对于这点,我也觉得自己准备不够充分,在备课时也根本没有想到这点,只是通过例题而讲例题。

最后还有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对学生的书写还应强调。在教学中,我也注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不过在评价中还应更注重细节,比如书写及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还有就是学生自己在练得时候,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困难,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看到了自身教学能力与“生态课堂评价标准”之间的差距,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根据自身不足加强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并在班级中不断实践运用,去糟取精,提高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努力探寻更适宜与低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即时性评价的方法、策略及原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是新课标在计算教学方面强调的内容之一。因此,本节课我以“估算”为线索,展开教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我在教192加219的和时,先让学生估算一下结果,许多学生都是算出准确数。我就引导学生说192和219接近哪一个整十数或整百数,有一部分学生都不能很快地说出来。因此,我觉得学生对估算的意义不够理解。

三位数的减法教学反思

1.经历探索三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的竖式减法计算方法,进一步巩固用差加减数验算减法的方法。

2.通过学习,能够归纳出三位数减法的笔算法则,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

3.感受三位数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理解三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会算三位数减法。

理解三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连续退位减法中十位是多少减多少。

小黑板、计数器图片。

师:刚才我们有三个问题都是用减法做的,你会列式吗?

学生口头列式,老师板书。

独立演算,集体核对。

1.探究例1。

(1)调查中,老师从图书馆的老师那里了解到:咱们班去年借书185本,今年借书335本。根据这个信息,你们能提出一个作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怎样列式?(板书:335-185=)。

[再次活用情境,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使他们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进一步激发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2)学生们列竖式尝试笔算。(学生汇报)。

(3)用计数器演示,讲解算理。

个位上5减5得几?十位上3减8不够怎么办呢?(指名说说。)。

引导学生明白:十位上3减8不够减,从百位上退l,十位上拨10是13,13减8得5,百位退l后是2减1得1)并说明:退1可以在上面点一点退位点。

追问:十位上不够减怎样算?为什么百位上是2减l,而不是3减l?

(4)我们算对了吗?怎么验算?

2.教学例(连续退位)。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三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三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1)通过调查,老师还知道:咱们二年级借书最多的是二(1)班,今年借书410本。

(2)指名依次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算法。

提问:十位上是()8,为什么?

用计数器来验证。

3.归纳总结。

(1)例题的两个竖式用竖式怎样算的?与上节课学习的笔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揭示: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笔算退位减法。

(2)谁来说一说,我们该如何笔算三位数的减法?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们练习,指名三人板演。可以在原来的竖式再算一遍的方法来检查。

(2)讲评:第一题十位上是怎样减的?百位上呢?百位上为什么一个也没有?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用小黑板出示。

(2)分析错误原因。

第一题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指出:一般在退位时要点退位点,计算到这一位时,不要忘记已经退去的l,被减去要比原来少1。

第二题错在哪儿?怎样算错的?指出:算到哪一位不够减时,一定要从前一位退1,而不能用这一位上的减数被减减数。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第1组。

学生们独立解答、交流。

本课教案时,我为了较好地体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侧重了以下几方面:

1.注重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感兴趣的事物引入,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体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

2.加强知识间的对比。探索三位数退位减法之前,联系两位数退位减法的方法。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通过比对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

3.突出算理,重视方法。通过尝试计算、计数器演示、同桌互讲等多种方式,逐步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更好地掌握方法。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4.在游戏活动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活动设计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巩固性、活动的开放性。设计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

三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加减法的估算》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在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的估算”这节内容,这是小学生估算学习的开始。

笔算、口算、心算和估算是小学生计算的几种主要方式,从计算结果的角度来看,笔算、口算、心算可归入精确计算,而估算则可看作是一种近似计算方法。估算是对事物的数量或计算的结果做出粗略的推断或预测的过程,也是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笔算、口算能力的培养,对估算的要求较低。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又离不开估算,比如:从家到市场估计有1千米,步行上学估计要用15分钟;带了20元钱去买菜,估计只能买一斤猪肉和2斤白菜19+32经估算知结果应是50左右……所以《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我思考这个内容时,是反复考虑要不要讲“四舍五入”法;要不要讲“约等号”;估算如何用算式来表示。因为人教版二上首次出现估算专项学习内容“加减法的估算”,但近似数的概念、约等号还没出现,只要求用语言叙述估算的过程。《标准》提出了加强估算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要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一年级上、下册教材的相关内容中,已经进行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在这一册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估算的教学内容,但还没有出现约等号。这块知识讲到什么程度,很难把握。后来我反复学习了教参,又请教了几位老师,老师们说在考试中会涉及估算并且要写过程,所以我教给学生书写格式和“约等于号”的写法,“四舍五入”法没有讲,因为只要学生会把题中的数转化成与之接近的整十数就可以啦,出现个别问题再个别解决。

在进行练习时又碰到了一个难题。练习六第一题“先估算一下,下面哪些算式的得数比80大”这里有两个指令,先估算,再比较。我是这样处理的.:我先让学生写出估算的过程,来巩固估算的方法,但是解决第二个问题,又不能只看估算的结果,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只能让学生把精确计算的过程也写出来,来帮助解决第二个问题。

三位数减法教学设计

复习探索规律,练习十一第4、5、6题。

1、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发现规律,并掌握规律。

2、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规律。

今天我们要复习探索规律。

1、学生先独立想一想,再写一写。

2、师指名说一说。

板书:最大的一位数最大的两位数最大的三位数。

999999。

最小的一位数最小的两位数最小的三位数。

110100。

3、从上面这些数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和同桌的说一说。

4、师指名说一说。

1、p72第5题,生先在书上直接判断,再集体订正,之拧说出你是怎样想的?

2、在横线上填出合适的数、算式或图形,并说明理由。(p72第6题)。

3、完成书上第4题。生独立看懂图意,再做在作业本上。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