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范文(13篇)

时间:2023-12-28 13:44:51 作者:翰墨

教案模板中的评估和反馈环节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提供帮助。接下来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独特的教案模板,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备课工作带来一些新思路和启发。

《两位数乘一位数》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出自青岛版三年级上册课本第63页的第六单元的信息窗1《美丽的街灯》两位数乘两位数。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同时,本节课所学内容也为以后学习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的知识无论是在本单元的知识结构中,还是对于乘法运算的学习中,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课件出示)。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为本节课确立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重点难点: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课件出示)。

根据上述对教材与内容的简单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课件展示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探究一个因数是整十数的口算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合作交流,感受一个因数是整十数的口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教训,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1、初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整数部分够商1)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鉴于时间关系,这里就不读了。

为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以及根据现在学生更加喜欢利用实例进行模仿和学习的特点,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结合学生现阶段的数学学习方法特点,并且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我为学生选择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法,进而达到绿色课堂的目的。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整节课,我准备分四个环节组织教学:

首先,我通过课件的配合(出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谈话引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习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课件出示相关题目)进而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复习已有的知识结构,唤醒学生对于乘法的记忆,有利于直接进入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同时,也符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绿色课堂的教学理念。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完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由于学生已经接触过乘法运算,但他们对一些乘法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仅仅的局限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所以,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还是比较喜欢对实例进行模仿的自觉性学习。

首先,我借助课件出示情景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以小组为单位对课件中的情景进行探究,发掘,小组交流,在这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分析的习惯。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先提出问题:通过刚才对情景图的探究、发掘以及小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信息呢?这是第一个红点问题的内容。

让学生自己说出观察时所发现的相关信息。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由你所发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从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发现的信息,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去探究,分析并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

处理这个红点问题时,学生会很容易的学会一个因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也就是学会了算法,但是对于算理,这对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是比较抽象的,理解的并不是很透彻,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使其明白一个因数是整十数的口算的算理。

即解决了课本第一个红点问题。

在这个学生对情境图理解、认识和感受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明确了一个因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后,我将用课件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进一步仔细观察情境图,以小组为单位对课件中的情景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发掘,小组交流,引导学生找出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的信息和问题并自己解决。

在学生从根上理解了一个因数是整十数的口算的算理后,这一环节的学习,就可以完全放手教给学生自己去解决。也即解决了课本第二个红点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切记避免出现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进而,同时也实现了: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合作交流,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和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教训,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在重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进一步的发挥“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以达到避免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少走弯路的目的。

1、掌握计算方法:让学生加深对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不同的学习口算方法的运用。

2、决实际问题:课件出示问题,进行反馈练习。

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提高,课后延伸。

首先,我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要点,把总结提高的工作放手教给学生来做,再引导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还想知道哪些有关乘法的知识?自己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和上网查阅来获得更多的知识。

这样,通过课堂总结,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获得数学知识的能力。

以上是我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节课的简要分析和初步构思,在实际教学中,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旧知复习,引入新知。

30+65+2060+49+40。

30+6050+2060+4050+50。

2、65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9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五、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今天学校新到了一批书,老师打算发给同学们,我们班有个同学,我们先算算有多少本书,看够不够发给同学们。

1、观察,课件出示主题图。

2、小组讨论:看图提出问题,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怎么能算出来?

5、全班反馈:a动手操作,理解口算办法。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

6、比较算法,加深理解,让学生认真观察两个算式,这2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分组说,后指名全班交流)。

六、巩固练习,促进理解。

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

七、作业p64的2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说课稿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和10以内的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加和整十数加一位数,而这些已在前一课时学习过,所以,这节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它也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是第六单元的第2小节“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中的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有两个例题,共用3节课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把加一位数与整十数对比集中编排,其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加减的算理认识,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打基础。

教材的设计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问题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动脑想、讨论交流探讨不同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练习设计注意专项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注意变换形式,突出正确率。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值得借鉴的。

2、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础:整十数加一位数,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法以及刚学习的整十数加整十数。学生能够自主解决本节课的新问题。只是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所用的时间长短与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与引导,同时大多数学生很难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一算理层面上来。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直观操作法、小组合作、演示法。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用他们易于接受的方法和手段,从易到难,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熟悉的环境下学习,对学过的知识和新知可以作出比较。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变“教”教科书为“用”教科书,创设学生比较熟悉的开学发书为情景,充分了“数学生活化”的新理念,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

(1)学习:35+3的算法。

(2)学习35+30的算法。

(3)比较35+3和35+30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体现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新理念。在呈现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之后,放手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操作、交流、汇报、从而解决问题,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前提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问题,而不再是把我们所谓的“最简便的方法”强加给学生。)。

(1)教材6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叫学生上黑板做,集体订正。

(2)提高题。

(3)拓展题。

(设计了的练习形式,使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想尽快进入这次挑战。每个练习题的设计符合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生活,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能力,做到自我评价以及肯定他人的意识。)。

回忆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哪位同学表现好,好在哪儿?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这样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进行自我肯定和他人肯定的意识)。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说课稿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利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生活事例和事物设计情境,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结合操作、讨论交流,来探索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一)知识目标:

初步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使用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计算方法计算不进位加法。

(二)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计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态度。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算理。

一、说教法:本节课我结合《课标》中的教育理念,透析教材,利用多煤体及摆小棒的直观演示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说学法:课堂上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探索等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从中探索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划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三)实践应用,巩固知识;(四)自我评价,分享快乐。

这环节主要是通过“开火车”的形式复习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再比较以下两组式题的不同点,突出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计算方法的区别,激活与本课相关的已有知识,促进学习迁移。

(1)40+250+320+560+150+440+3。

(2)40+2050+3020+5060+1050+4040+30。

传统的计算教学比较枯燥,为改变这种状况,新课开始我以新学期第一天发生的事“发新书”的情景图引入,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首先,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已找出图中的相关数学信息和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根据本节课教学需要,从学生提的众多问题中选取与本课有关的具代表性的两个问题:(1)数学书一共有多少本?(2)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多少本?作为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来引入课堂教学。此时学生很快就能列出式子,通过观察比较两个算式,让学生指出35+3是一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式子,35+30则是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式子,从而点出课题,让学生读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再通过小组合作摆小棒,来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例如计算35+3时,在小组活动中先引导学生一个同学出35,另一个同学摆出3,通过讨论如何把两人的小棒合起来,讨论交流得出先把5根小棒加上3根合起来,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操作过程,这样学生就能从算式里发现先把个位上的5和3算出来。计算35+30时,用相同的方法,通过摆小棒理解计算方法,再让学生从算式里发现是先把十位上的30和30合起来。最后总结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再让学生读一读,加深记忆和理解,为下面的实践应用打基础。

检测是实施课堂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我紧扣教材,挑选了教材中相关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设计了四道针对性的练习题,以达到“巩固知识—提速计算—拓展思维—实际应用”的作用。

(1)例题后的“做一做”,尝试完成让学生说说算理,目的让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巩固。

(2)我利用低年级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分组比赛,让学生完成练习十一第1、2题,目的让学生知道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好处,使自己计算速度得到提高。

(3)我设计了一题判断题。这题是知识的拓展延伸,通过掌握的计算方法来判一判对错,从分析原因来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

(4)我让学生完成练习十一的第3题,把数学的计算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让学生对这节课的所学习知识作归纳和总结,让学生会简单自我评价学习的成果,并懂得与他人分享学习的快乐。

这节课从实践应用检测中,前两题重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后两题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评价,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策略评价意识。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了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小组合作比赛形式进行检测,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文档为doc格式。

《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

我这节课上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教材第61页。书上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这节课的内容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进位)基础。

教材。

教材首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例题通过分别求数学课本有多少本和一包语文课本和一包数学课本一共有多少本这两个实际问题,使学生从心理上喜欢接受这些计算并迅速进入思考算法的状态。然后教材分别以学生自己探索的形式呈现了多种算法,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例题,是从不同的两种课本求一共有多少本这种实际问题引出。教材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在计算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法。防止混淆,教材还组织学生讨论“计算35+30和35+3有什么不同?”这种对比,有助于突出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帮助学生更清楚的建立数位的概念,减少计算中的错误。

教学过程。

在教学新课前,我提前让学生对新课进行了预习并对旧知识进行复习,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在教学例题时,先学生回忆了预习时在主题图上获得的数学信息并进行归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和喜好提出数学问题问题,并让学生运用昨天学习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列式计算。在教学35+30的计算方法时,我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我来当学生在学生讲解到比较关键的时候我以学生德身份提出问题,这时全班的学习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很多同学都说了了自己的算法,虽然有的同学总结的不是很好,但是通过这一方法大大锻炼了学生总结,表达的能力也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有了前边当小老师的铺垫在教学35+3的计算过程时学生的学习情绪很高,我顺势让同桌讨论各自的算法并进行总结发言,看谁的方法更简便更科学。到此学生更加深了对“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

我还组织学生讨论“35+30和35+3的算式和计算方法各有什么不同?”通过这种对比,有助于突出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帮助学生更清楚的建立数位的概念,减少计算中的错误。

“这节课大家学得很专心,投入,获得了不少的新知识,请小朋友谈谈你自己的收获好吗?”通过学生谈收获,师生共同总结全课,不仅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梳理的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本课教学我力求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达到师生和谐相处和知识的渗透是润如细无声的境界。

《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

本节课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内容: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是一个重要内容,是为以后教学100以内两位数的加减法打下基础,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是在识数0-100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学要求: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合作的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本节以幻灯片出示例题,采用以学生思考练习、讨论为主,教师参与指导,用激励的方式及掌声鼓励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观察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先调节融洽气氛,让学生觉得轻松自然,不因为有老师听而感到紧张,然后在教学新课中鼓励学生都参与思考;在练习时让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参与讨论,使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一)复习铺垫,幻灯片出示简单的题目,让学生很快地观察卡片的数据,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回答,使学生巩固复习了所学的知识,为更好地学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打下基础.

(二)新课。

(1)、出示例题图。提问:图中的三种车分别有多少座?

(2)、“要求大巴士和小巴士一共有多少座?”怎样列式?

(3)、4535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动手摆一摆、拨一拨。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及时辅导。

集体交流,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的算法吗?

(4)、教师小结:以上同学们所想出的方法,除了十个十个往后数以外,都是先把4个十和3个十合成7个十,再把7个十和五个一合成75。

在这些过程中,我不断的出示了幻灯片,能更好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有趣的图片中学会知识。

(1)、“要求大巴士和小轿车一个有多少座?”怎样列式?

(2)、453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想一想。

自主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小结:以上同学们所想出的方法,除了一个一个往后数以外,都是先把5个一和3个一合成8个一,再把4个十和8个一合成48。

3、比较4530和453的计算异同。

想想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是相同的,有什么是不同的?

(三)、全课小结。

以提问的方式师生共同总结教学内容。

本课是通过远程教育设备进行的第一尝试课,学生对远程教育设备的熟悉度不够,可能在上课的途中容易走神,应该随时注意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配合得当的话,本节课的完成应该不成问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这部分教材是在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安排的。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又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打基础。例题通过分别求大客车和中巴车、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位这两个实际问题,使学生从心理上喜欢接受这些计算并迅速进入思考算法的状态。然后教材分别以学生自己探索的形式呈现了多种算法,大致有三个层面:一个层面是通过有序的数数获得相加的和;第二个层面是通过物化活动,用学具摆一摆、拨一拨获得结果;第三个层面是运用数的组成,把新口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口算方法,防止混淆,教材还安排两位数加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比较,借以渗透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的思想。“想想做做”第1—3题分三个层次:第1题用算珠拨一拨并说出结果,把形象的动作计算与抽象的思维计算结合起来理解算法;第2题使学生通过对比练习进一步体会两位数加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同点,进一步掌握算法,巩固算法;第3题应用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难点是比较例题里两道题计算方法的不同点,关键是领悟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原理。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概括算理、形成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主动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概括推理和比较能力。

3、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过程我分四大环节: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入例题,学生从中收集信息,积极主动地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兴趣,主动地探求新知。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领悟算法:这一环节分为三个层次来组织教学:。

第一层,教学45+30(两位数加整十数):

1、提问:你们知道45+30=多少?我先让学生用小棒和计数器进行操作,然后学生自我探索算法,然后分组交流计算方法。

2、再全班汇总算法,交流时边媒体演示边请学生讲解:先将4捆小棒和3捆小棒合。

复述一下计算过程。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3、整理算法:这些算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讨论后交流:不管十个十个数,还是摆小棒,或者是拨计数器,都是要把30和40相加,再加上原来个位上的5,得75。

4、学生练习:36+2030+5633+50。

学生口算并说说是怎么算的。

这一层次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探索,交流45+30各种算法,从动手操作教具,到脱离实物思考,使学生明确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的道理,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谈话:根据刚才的口算,你能很快想出45+3怎样算吗?

2、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交流算法。

3、教师整理算法,媒体边演示操作过程边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5和3想加等于8,再40和8合起来是48。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3=8,40+8=48,强调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

4、学生练习:65+23+5626+3。

学生口算并说说是怎么算的。

老师协助学生整理并演示思考过程,帮助学生进行计算方法与策略的迁移,进一步理解了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提高了学生的计算类推能力。

第三层,比较45+30和45+3。

提问:这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小组内交流,再师生共同得出: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通过两道题计算方法的对比,使学生能够发现、比较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计算方法的区别,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原理,突破了难点,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建立了新的认知结构。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应用算法:这里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第1个是基本练习(直接口算),进一步巩固口算方法。第2个练习是游戏——给燕子找窝(学生带头饰,根据卡片上题目的得数找相应得窝)。引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第3个练习时应用练习(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旨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个练习层次分明,层层递进,形式多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激励评价:“这节课大家学得很专心,投入,获得了不少的新知识,请小朋友谈谈你自己的收获好吗?”通过学生谈收获,师生共同总结全课,不仅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梳理的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本课教学我力求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利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生活事例和事物设计情境,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结合操作、讨论交流,来探索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一)知识目标:

初步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使用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计算方法计算不进位加法。

(二)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计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态度。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算理。

一、说教法:本节课我结合《课标》中的教育理念,透析教材,利用多煤体及摆小棒的直观演示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说学法:课堂上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探索等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从中探索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划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三)实践应用,巩固知识;(四)自我评价,分享快乐。

这环节主要是通过“开火车”的形式复习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再比较以下两组式题的不同点,突出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计算方法的区别,激活与本课相关的已有知识,促进学习迁移。

(1)40+250+320+560+150+440+3。

(2)40+2050+3020+5060+1050+4040+30。

传统的计算教学比较枯燥,为改变这种状况,新课开始我以新学期第一天发生的事“发新书”的情景图引入,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首先,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已找出图中的相关数学信息和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根据本节课教学需要,从学生提的众多问题中选取与本课有关的具代表性的两个问题:(1)数学书一共有多少本?(2)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多少本?作为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来引入课堂教学。此时学生很快就能列出式子,通过观察比较两个算式,让学生指出35+3是一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式子,35+30则是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式子,从而点出课题,让学生读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再通过小组合作摆小棒,来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例如计算35+3时,在小组活动中先引导学生一个同学出35,另一个同学摆出3,通过讨论如何把两人的小棒合起来,讨论交流得出先把5根小棒加上3根合起来,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操作过程,这样学生就能从算式里发现先把个位上的5和3算出来。计算35+30时,用相同的方法,通过摆小棒理解计算方法,再让学生从算式里发现是先把十位上的30和30合起来。最后总结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再让学生读一读,加深记忆和理解,为下面的实践应用打基础。

检测是实施课堂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我紧扣教材,挑选了教材中相关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设计了四道针对性的练习题,以达到“巩固知识—提速计算—拓展思维—实际应用”的作用。

(1)例题后的“做一做”,尝试完成让学生说说算理,目的让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巩固。

(2)我利用低年级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分组比赛,让学生完成练习十一第1、2题,目的让学生知道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好处,使自己计算速度得到提高。

(3)我设计了一题判断题。这题是知识的拓展延伸,通过掌握的计算方法来判一判对错,从分析原因来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

(4)我让学生完成练习十一的第3题,把数学的计算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让学生对这节课的所学习知识作归纳和总结,让学生会简单自我评价学习的成果,并懂得与他人分享学习的快乐。

这节课从实践应用检测中,前两题重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后两题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评价,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策略评价意识。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了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小组合作比赛形式进行检测,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案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发展其问题意识。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呈现情境

小松鼠和小白兔要坐车去农村的果园,它们来到公交公司,看到公交公司有三种车(课件呈现大客车、中巴车和小轿车)。

认真观察一下,这三种车各有多少个座位?

2.提出问题

根据观察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结合学生回答,依次呈现:

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

大客车和中巴车一共有多少座?

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

大客车、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

这些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评析: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从中收集数学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提出数学问题,发展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现实性和多样性,增强了他们的问题意识,同时也激起了他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

二、自主探索 解决问题

1.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

让学生独立解决,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大客车和中巴车一共有多少座?

让学生试着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班内交流自己是如何计算45+30的。

教师结合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逐一板书:

(1)用小棒摆;

(2)用算珠拨;

(3)把45分成40和5,40+30=70 70+5=75

比较讨论:这几种算法都是把哪部分先合起来。

共同概括算法:40+30=70 70+5=75

(评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等方式,形成了班内算法的多样化,再通过对算法的比较,使学生明确把哪部分先合起来?从而提取出几种算法的核心成分,共同概括出两位数加整十数的一般思路,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建构。)

3.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

让学生试着独立解决,小组内交流算法。

班内交流,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1)用小棒摆;

(2)用算珠拨;

(3)5+3=8 40+8=48

组织讨论:这几种算法都是先把哪部分先合起来?

班内交流后共同概括:5+3=8 40+8=48

4.组织比较

计算45+30和45+3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大客车、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

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

(评析:通过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使学生意识到探索算法的必要性,增强其探索的主动意识。然后结合具体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讨论交流、观察比较等,逐步引导,帮助学生共同概括一般思路,最后通过对45+30和45+3的算法比较,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了算法的有效建构。)

三、练习巩固 拓展延伸

1.坐客车

课件呈现两辆车及车门上的两组算式

26+20 50+34

26+2 5+34

友情提示:先用算珠拨一拨,再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才把两个小动物送上车。

2.猜站台

站台一 站台二

35+60 54+4

60+35 4+54

比较每个站台中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3.摘桃子

让学生计算桃子上的算式:

59+20 43+6 6+31 70+18

34+50 28+30 3+62 40+47

学生计算好后,相互交流,互相评价。

提出问题:你从树上摘下多少个桃子?还有多少个没摘?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评析:练习设计生动有趣,充分激活学生的参与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投入到应用情境,而且练习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来提出问题,找站台 中让学生通过计算看看发现什么,摘桃子后让学生思考提出什么问题等,不仅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提升了学生的计算热情,促进了他们计算策略的形成,提高了他们的计算素养和能力。)

总评:

本节课结合儿童的生活经历和知识体验,对教材进行了合理的开发,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本节课以小动物上果园为故事情节,串联起整个学习过程,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激发了他们参与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2.开放空间,注重问题意识的养成

本节课注重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注重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让学生结合具体计算中进行探讨交流,让学生亲历了数学化的过程,促进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索交流,促进算法的自主建构

首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计算的必要性,激起他们主动探求算法的欲望。其次是放手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尝试计算、充分交流等,从而形成了班内算法多样的局面,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这些算法进行抽象概括,提取出一般思路,帮助学生建构算法。再次是组织45+30和45+3的算法比较,求同求异充分交流,这样逐步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感悟,不断提升其计算策略,发展了他们的计算素养,实现了算法有意义的自主建构。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

本课内容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数的加法和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整十数为基础,学习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既是前面学习的口算的拓展,又是以后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求相同意义量的和等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础:整十数加一位数,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法以及刚学习的整十数加整十数。学生能够自主解决本节课的新问题。只是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所用的时间长短与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与引导,同时大多数学生很难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一算理层面上来。

1.学生创设的生活情景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认识。

2.学习后学生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断提高计算能力。

3.不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听、积极探究与合作的习惯。

创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标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积极改革,大胆创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如小兔采蘑菇,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弄清算理、算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尊重学生的自我表现和个性思维,鼓励学生创新。这样的数学活动长期坚持,一定会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并获取数学活动经验。为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运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乃至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基础。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中的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有两个例题,共用3节课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把加一位数与整十数对比集中编排,其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加减的算理认识,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打基础。

教材的设计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问题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动脑想、讨论交流探讨不同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练习设计注意专项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注意变换形式,突出正确率。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值得借鉴的。

一、对口令游戏,巩固旧知。

师:大家喜欢做游戏吗?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看谁反应快,说得对。

1.5个十是,5个一是,5个是和5个一是。

2.20+3020+350+3050+3。

二、情景引入,探究新知。

2.学生独立思考后,提出问题,说出解决方法。

4.学生分组讨论算法。

5.集中汇报,并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教学目标:

1、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主题情境图、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促进迁移。

1、谈话引入。

2、请学生代表展示收集到的加法例子。

(1)一位数加一位数的。

小结:原来你们可以找到身边这么多用加法的例子,老师真佩服你们,课后老师一定把你们的例子全部在学习园地里展示出来。

(1)语文书有多少本?

(2)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多少本?

(3)数学书有多少本?

(4)语文书和数学书一共有多少本?

该怎样列式?

4、承上揭示课题。

30+8我们已经学过了,谁能说说得多少?

对35+3、35+30、38+38怎样计算,我们还没学过吧,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计算像35+3、35+30这样的算式。(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先用小棒摆一摆是怎样计算的?再在头脑里想还有什么好方法?

(2)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方法。(学生互相交流,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交流计算方法:35+3。

谁愿意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刚才同学们用数数法,摆小棒法,数的组成法计算35+3,做了一回小小发明家,那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呢?和你旁边的同学说一说。

想想它们都是要先算什么?

小结:我们在计算像35+3这样的算式时,都是先把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和整十数相加。

(4)交换两个加数位置出示“35+3”的变式题“3+35”你会算吗?

(1)像这样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同学们很快就学会了,那么35+30该怎样算呢?(学生自己用小棒或自己动脑想)在小组内说说,请生汇报(请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一种算法)。

(2)35+30应该先算什么?

(3)小结:在计算35+30这样的算式时,应先把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再加个位上的数。

个位数和个位数相加,十位数和十位数相加,即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板书)。

三、应用练习,巩固提高。

(1)出示书上“做一做”。

学生独立做,指一组题问:你是怎样计算的?

师: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书练习十一第3题。

独立做,集体订正。问:为什么用加法?

四、总结。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

2、教材简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今后学习万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教材提供的情景是由学生身边的活动实例引出计算问题,并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设计有摆小棒和交流计算方法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的学习活动,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含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计算能力较强。

3、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计算能力较强。本节课学生将利用这些知识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算法,作为教师要积极鼓励。

4、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学段目标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理解进位的原理,能比较熟练的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知识迁移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1、说教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情景教学法操作实验法发现法成为了我本节课的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2、说学法。

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时教学过程我分四大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铺垫,导入新课:我先出示一组口算题,请学生回答,并说说24+5的计算过程,这是我就说:前面我们已经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

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为促进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作铺垫。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探索新知:这里将分三个层次来组织学生探索新知.

1、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材创设了三个孩子玩画片的情境,他们分别有24张、6张、9张画片。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加法问题,并列出算式。把这些算式根据已有认知基础进行了分类板书,9+6,24+6,24+9,24+6+9.计算9+6时请生谈谈自己的算法。24+6+9可以留待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后再解决。这里通过多媒体创造出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提取例题,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容易为学生所感知,所接受。从学生列举出的4个等式中筛选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为学生认识新知提供了背景。

2、教学24+6:

提问:24+6等于多少呢?有困难可以请小棒来帮忙。学生先独立操作、思考,再交流。交流时可请学生上台边操作边讲解、述:先算4+6=10,即将4根和6根小棒捆成一捆,再算10+20=30,即1捆和2捆合起来一共3捆。最后再请学生复述一下计算过程。

这里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再讨论交流,进行算法整合,确认算法,并通过动手操作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教学24+9:

提问:你能算出24+9的和吗?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先摆小棒,再讨论算法,接着请学生边演示边讲述计算过程。这里有不同的算法,既可以先算24+6=30,再算30+3=33;也可以先算4+9=13,再算20+13=33。教师将这两种算法都予以肯定。这里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过程,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4、对比总结:

观察24+6和24+9这两题与复习中的“24+5”一题作比较计算时有什么不同?得出:今天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需要向十位上进一,这种加法是进位加法,并揭示课题。接着请学生解决24+6+9这一题。

这一环节孩子们通过摆小棒自主探究解决了遇到的新问题,建构了数学知识的意义,接着又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共享学习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了。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先圈一圈,再计算:

让孩子圈了以后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圈?然后根据圈的过程算出每题的得数.让孩子明白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通过计算练习来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让学生把由不同圈法表现出不同的计算思路向全组交流,在交流中体会不同算法的不同特点。

2、出示三组题,每组都以一道20以内的进位加法带出3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学生先独立计算,再把每组4题进行比较,通过对比,沟通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创设购物情境,拓展应用: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计算的题目和以前计算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目有什么不同?(个位相加满十了)这样的加法叫什么?(进位加法)。

师:进位加法的得数有什么特点?(原来十位上的数增加了1)为什么?(个位相加满十了,送给十位1个十,所以十位上的数就多了1个)让学生自己说说。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孩子,而是力求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轻松愉快的学习新知。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和10以内的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加和整十数加一位数,而这些已在前一课时学习过,所以,这节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它也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是第六单元的第2小节“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中的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有两个例题,共用3节课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把加一位数与整十数对比集中编排,其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加减的算理认识,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打基础。

教材的设计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问题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动脑想、讨论交流探讨不同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练习设计注意专项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注意变换形式,突出正确率。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值得借鉴的。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摆小棒,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础:整十数加一位数,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法以及刚学习的整十数加整十数。学生能够自主解决本节课的新问题。只是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所用的时间长短与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与引导,同时大多数学生很难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一算理层面上来。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直观操作法、小组合作、演示法。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用他们易于接受的方法和手段,从易到难,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1、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熟悉的环境下学习,对学过的知识和新知可以作出比较。

2、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变“教”教科书为“用”教科书,创设学生比较熟悉的开学发书为情景,充分了“数学生活化”的新理念,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

(1)、学习:35+3的算法。

(2)、学习35+30的算法。

(3)、比较35+3和35+30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体现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新理念。在呈现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之后,放手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操作、交流、汇报、从而解决问题,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前提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问题,而不再是把我们所谓的“最简便的方法”强加给学生。)。

3、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教材6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叫学生上黑板做,集体订正。

(2)提高题。

(3)拓展题。

(设计了的练习形式,使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想尽快进入这次挑战。每个练习题的设计符合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生活,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能力,做到自我评价以及肯定他人的意识。)。

四、课堂小结。

回忆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哪位同学表现好,好在哪儿?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这样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进行自我肯定和他人肯定的意识)。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