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教育读书心得体会参考完整(专业15篇)

时间:2023-12-02 22:12:27 作者:雁落霞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体验、领悟和感悟所进行的总结和概括,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的思考和反思能力,我想我们都应该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找到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推荐给大家,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李镇西《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参考作文

在暑假闲暇之余,我有幸读了李xx老师写得《爱心与教育》。

这是一本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和他的学生们之间一则则深动感人的故事。

读完李镇西老师的这本教育手记,让我思考到这样一个问题: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答案: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

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李老师就是带着这样的一个基本条件去做好老师的。

他说:“爱学生就必须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每个孩子都会引起他的兴趣,如孩子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孩子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孩子们的快乐和痛苦有哪些,这使李老师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连他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为了他的朋友,可想而知李老师在孩子们的心中是多么富有影响力的一位老师啊!

在书中一个典型的案例深深吸引了我。

有一个学生的名字叫万xx——一个典型的双差生。

它父母离异,家庭复杂,先后和父母的新家庭居住过,和爷爷奶奶共同生活过,也和社会上的一些混混有过一段流浪的生活。

李镇西从激励其自信心入手,让自己和班集体共同关心他,用爱感化他,使其脱离过去那种不良的生活,从最初的勉强接受,到后来自觉的去除身上的不良习惯,行为反复,以致后来坚决与社会上的小混混断绝往来。

然后再想方设法从万同的学习基础出发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共同为其留特殊的作业,进行特殊的考试,让一个在绝望、孤独中长大的孩子看到了希望,成为一个因为自己活着而让别人感到幸福的人。

实际上,李老师的做法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师爱,也可以说是他对学生所做的越过我们一般教师能够做到的。

尤其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功利的社会里,作为教师还是应该有最为纯洁的思想,用一颗纯净的心去对待我们的学生,为学生的生活注入一股清泉。

如果每一位老师都能像李老师一样觉得工作是幸福和快乐的,那么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将会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和谐。

作为老师,不求轰轰烈烈,只求对得起我们的孩子们,让他们能共享教育的阳光雨露!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观后感初一作文参考

常常觉得作家是具有很高深的思想的人,是能观察到一般人所不能观察、捕捉一般人所不能捕捉到的细节的,是有着超凡功力的人。所以,每当提起一个作家,从小到大,,往往会不由自主的从内心升起一种仰视的心情,拿起一本书,也总是会想这是作家写的,不是普通人所为,可不是一般的书,能写出这样一本书的人,非普通人。这种念头,存在心里几十年,到现在,仍有。

这几天,一直在读郭景瑞老师的《新爱的教育》,读书之前,总是觉得这又是一本不凡之书,也许就像大教育家夸美纽斯一样,一定会给人一种高屋建瓴的指导,一定会充满智慧,充满哲理,也一定会有许多令人值得回味的高深理论,给人思想的启迪……怀着这样的崇敬与虔诚翻开了书。

打开书的第一章,先前的感觉就已经荡然无存!预先想到的高深的理论和哲理并不存在,反而就是一本日记体的教学随笔。我怀着好奇继续往下读,郭老师一直以一个长者的口吻在向面前的我娓娓谈起他的做班主任的前因后果,又好像跟老朋友拉家常,唠着他的普通的生活。但书中的人、景、物好像就在眼前,栩栩如生……在繁琐的日常工作中,郭老师也像普通的班主任一样面对琐碎的鸡毛蒜皮的日常事物而焦头烂额,也会遇到桀骜不驯的学生,也会因为学生而晚上睡不好觉,也像大家一样并非处理事事都胸有成竹,也在边思考边试探边进行。

在《七月:像得了神经病·金色的童年》一章里,郭老师那极具亲和力的又充满感召力,更具文化韵味的动员,让人不得不佩服。文人墨客,吟诗作赋,学生也可以以之为榜样,把学生和文人墨客相提并论,学生会觉得自己和名人一样优秀。好的老师会鼓励学生,好的老师更会激励学生。我们常说要鼓励表扬,但往往自己在生活中不能自如的做到。因此我常常是在刻意寻找这样的机会,总是对生活做着这样的一种假设却从来没有抓住机会付诸实施。并且有时还会抱怨学生,不给自己表扬的机会。殊不知,这种机会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可我们常常会视而不见,从而使机会悄悄溜走,而我们甚至会抱怨,没有这样的机会去这样训导学生。

这些故事的叙写,不仅让我从中获得了丰厚的知识经验,学会了更多的实用的管理技巧,也让我顿悟:原来书可以这样写,原来这些日常的生活琐事可都是自己人生经历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可我怎么以前就没有发现呢?这些散碎的金子,自己怎么就想不起来把它们捡拾起来连缀成链呢?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郭老师又一次印证了这句话的正确。

一本好书,不一定非得像滔滔江水般冲击我们的视觉和心胸,也可以像涓涓细流柔柔地涤荡我们的心灵,泛起层层漾漾的涟漪。《新爱的教育》是耶!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学生参考作文

寒假,我捧起了《爱心与教育》一书,认真研读。这本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本书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读完《爱心与教育》,我对于优秀生的培养和后进生的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优生”,当然应该是指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在现在不少教师、家长的眼中,所谓“优生”更多的是指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也被称为“尖子生”)。培养“优生”的意义显然是不言而喻的。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一些教师不但只注重“优生”的学习分数,而且“一好遮百丑”,把他们其他方面的优点也有意无意地夸大了;相反,他们所独有的思想偏差、人格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却被教育者忽视了。他们认为对“优生”的感情几乎是不需要培养的,因为教师对“优生”的爱几乎是天生的――比如,在学校进行组建新班时,几乎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班上的“优生”多一些。但我们对“优生”的认识却未必正确而且全面。当我们第一次从新生报名册上认识“优生”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他们并不是自己教育的成果,而是学生家长和小学老师共同教育的成果。说明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对他们同样需要从零开始的教育。而且,这种“从零开始的教育”的主要依据是这些“优生”的两重性:一方面,他们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以及各种能力对一般学生相对(注意:只是相对)要好一些;另一方面,他们除了仍然存在着一般学生在这个年龄容易出现的毛病外,也存在着他们作为老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1、由于智力状况比较好,课内学习较为轻松,因而容易自满,不求上进。2、“优生”长期处于学生尖子的位置,比较自傲自负,容易产生虚荣心。3、在畸形的“升学率”压力下,有的“优生”之间容易产生互相嫉妒、钩心斗角的狭隘情绪和学习上的不正当竞争。4、从小就处在受表扬、获荣誉、被羡慕的顺境之中,因而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远不及一般普通学生。

李镇西老师在培养优生时,首先就“优生”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指出了“优生”的培养方法,引导“优生”树立志向,帮助“优生”认识自己,指出:激励“优生”超越自我,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鼓励他们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甚至教育者可以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正是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李镇西老师笔下的程桦的案例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

爱,是教育的前提;但是,对“后进生”来说,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换句话说,教师对“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师真诚人道主义情怀的自然流露。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李镇西老师要工作中也正是这样去做的,在教育后进生的同时更尊重他们的自尊心,用母亲般的爱使其转化,用班级的集体力量改变他们温暖他们感悟他们。万同同学就是在李镇西老师的这种感召下,由一个“后进生”成长为一名“世界上最可爱的人”的。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三、爱学生要走进学生心里。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而感到无比幸福。这些不是凭借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几年的教学,让我渐渐明白,老师的行为在学生们的心里会种下怎样的印象。以前我的两个课代表喜欢冲着那些学习后进的学生大喊大叫,我发现之后并没有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他们,而是先让他们停止叫喊,然后走到这名看似有错的学生跟前轻轻地询问缘故。之后我的课代表意识到他们的这种做法并不能顺利解决问题,反而会把矛盾激化,她们不但向我承认自己做得不够好,还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办法。一次日记中,他们曾这样写道:“长大之后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当我的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不是先去责骂他,而是先问明原因,然后虚心地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知道到他们能这样想,我很欣慰。

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爱去赢得爱,用爱去化解许多的矛盾。爱我们身边的人,无疑是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也懂得去爱护和关心别人,尤其是当老师的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性格还没有定型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爱的滋润,我们给予他们的爱心也一定会影响到日后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曾几何时,看到书上有几句话:“不会对别人宽容的人,对自己也不会宽容的;不会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爱你的!”总相信你付出的爱越多,你也会获得越多的爱。

李镇西《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参考作文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艾得蒙多·德·亚米契斯于1886年写的一部儿童小说。下面本站的小编给大家整理几篇关于《爱的教育》读书心得的参考范文!

当我再次捧起《爱的教育》这本书,细细阅读,对爱,我有了新的发现和更深的体会。这本书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了小男孩安利柯成长的故事。书中记录了他在学校、社会、家庭的所见所闻,每个故事里都流淌着一种美好的伟大的情感,那就是爱!给人一种坚定的力量。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残志坚,有的命运坎坷,但他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意大利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情感。

《意外事件》讲述洛贝蒂见义勇为救小孩的感人故事。,一个孩子正走在上学的路上,忽然一辆马车横冲直撞飞过来了,眼看就要撞到孩子,洛贝蒂挺身而出,救出了孩子,而自己的脚骨却被压碎了……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洛贝蒂愿意奋不顾身,尽管骨头折了,但内心的快乐、骄傲一定胜过疼痛,这就是无私的互帮互助的爱!

《伦巴底的小哨兵》讲述的是一个流浪小男孩给一支骑兵小队当哨兵的经历。他为了看清敌人的情况,不顾危险,勇敢地爬上树梢,最后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一个卑微的生命,一份庄严的情感,这就是拳拳的赤子之爱。我的眼眶湿润了。

《向祖国致意》中那句沉甸甸的话,我永远记得:我将永远做您勤勉而诚实的公民,做一个无愧于您的儿子的人。安利柯的父亲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感染了我们每一个读者。那一句“我愿意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必要时献出自己的宝贵的生命!”是啊!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正是有了像安利柯父亲一样的仁人志士,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腾飞不惜舍身忘我,奋斗终身!啊!这是伟大的民族情感。这种情感让我震撼!

爱,是没有界限的,不分国度的,爱,是一个纯洁的字眼,爱,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小到同学间的友好交流,老师对学生的奖励,父母对孩子的呵护,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之间的一个会心的微笑,大到维护祖国尊严,舍身护我中华火炬,坚持不懈让奥运圣火照亮珠峰,甚至在关键时刻为国捐躯,这都是爱。

在奥运火炬在外国传递受到干扰时,留学生和华人的种.种义举,在不法集团为非作歹,抢烧时,党和政府及时遏制,在面对大雪地震等天灾人祸,人们团结一心,度过难关,在奥运会上奋力拼搏,摘金夺银……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爱?一种伟大的令人震撼的纯洁的情感。

合上《爱的教育》,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爱是love,爱是……”耳旁传来这首动人的歌,我从内心发出呼唤:爱!我们就生活在美好的爱的世界里,我们在收获爱的同时也要学会爱,付出爱!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

有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常常会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们作对一样,甚至抱怨这世上没有人爱自已,有的想更悲观,则会自杀,表示他的抗议,这多可悲呀!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助我、我多幸福呀!

朋友们、请你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请乘上“爱”的小舟,走完属于你自己的爱的人生。

午后的阳光异常温暖,手中轻抚着《爱的教育》。这不是我第一次读这本书了,每次读完心里总有些丝丝的感动。

《爱的教育》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建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充满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感人至深。

爱,如午后的阳光,照耀着我们,就像父母对我们那无私的爱:夏天,冰箱里会有好多冷饮,怕我们热着了;冬天,会都叫我们穿一件衣服,担心我们冻着了…这一个个不经意的举止,都包含着父母对我们的爱…..从书中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害怕父母偷看自己的日记。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这些,都往往被我们忽略,认为这一切是理所当然,认为是最正常的,可是,如果你细细体味,你会感到:人生多么美好,充满着爱。

在《爱的教育》中,作者把爱比成很多东西,可‘爱’是宽广无边的.我常常在想,"爱是什么"?可是,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明白爱的意义——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爱是教育中必不可缺的一课。“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何其难!在教育的整体认识上,作为一个完整教育过程的学校教育,它永远不是也不可能是以儿童为目的的,它首先考虑的是现实社会中各种矛盾的存在和社会本身的发展,是一代代的儿童将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教育不仅仅是自由的,也是强制的。集体教学的形式一经奠定,所谓“因材施教”只能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的目标。

挫折,困难,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时,我们常常会怨天尤人,感觉这世间的一切都不如愿,感觉自己是一个人,是孤独的,没有人在乎自己,爱自己。甚至有些人会自杀…..这些人多么可悲啊!

——只要有太阳,就有阴影。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助我、我多幸福呀!

午后的阳光依旧灿烂,抬头仰望太阳,她依然灿烂,温暖。这时,我明白:

读完了《爱的教育》后给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爱。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没有跌岩起伏的情节,没有引人入胜的悬念,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动不已。这也是亚米契斯先生的文章的成功之处。《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字里行间,都抒发了作者本人对爱的理解。这种情感是普通的,确实不平凡的。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这也是为什么爱的教育被评为爱的魔法书的原因。《爱的教育》告诉我们: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都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只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而已。一想到自己曾经忽略一些平凡而又温暖的细节时,心就好痛。我真的很后悔没有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每次当要失去的时候,才知道事物的珍贵。是的,人们总是那么在乎一些大恩大德,但是却让一些平凡温馨的瞬间,在自己的心中偷偷地溜走了。“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但是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如果人生是一场戏,我觉得应该给这些平凡而又难忘的瞬间一个特写。尽管我知道时间不会给我多余胶卷,这些瞬间也许只会成为我们心中无足轻重的片段,被时间剪掉,那些瞬间,永远只是我们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中的一朵小小的花。但,我仍愿意用自己的心去迎接幸福。尽管幸福那么短暂。《爱的教育》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飞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它的力量究竟有多大,竟使人们宁愿葬送自己的生命来挽救爱?带着这个问题,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长途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这一切的一切,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在这当中,我找到了答案。虽然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特殊,但真的让人觉得很温暖。爱比珍珠更宝贵,比糖果更甜蜜,比水晶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爱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令人快乐,人人都想要而又用金钱买不到的感觉。爱能够将心中的恨化为勇气,它使你微笑地面对生活,使你倔强地反抗命运,它是还魂的仙草,给罪人新生,他是慈爱的母亲,唤浪子回头,它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命运不会让你白白付出,它会用人间最珍贵的爱来回报你。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为它无影无形,所以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成为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如亲子之爱,如此平凡,但很多人都无法感觉到。安利科有一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为什么呢?我思考着。最简单的东西往往最容易忽略。人类是那么伟大,难道竟不习惯人间最平凡的亲情吗?《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是我们所比不上的,同时也是令人羡慕的。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就连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引起了我深深的沉思。而面对现在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而不是为孩子的错误找理由,但为什么仍有父母溺爱自己的孩子呢?当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的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了《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同时这份心情,也将我在成长道路上碰到的痛恨,化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这是我获得的意外收获。

有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常常会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们作对一样,甚至抱怨这世上没有人爱自已,有的想更悲观,则会自杀,表示他的抗议,这多可悲呀!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就是坚信有人爱我们。”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助我、我多幸福呀!当你能够感受那份极为普通的爱的时候,相信你一定不会吝惜付出你的爱心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不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不是吗?在《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是这样但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甚至"消失",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珍惜的。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从别的岁月里飘进我生命中的云朵,不在落下雨滴,也不再刮起风雪,只把那融入大自然的爱的色彩,挥洒于我蔚蓝的天空。四季的风吹动着岁月的风铃,奏响迷人的恋曲,如流星般划过天际,仿佛一首纯真的抒情诗、一支幽婉的小夜曲,荡漾在我心头。我感激上帝,谢谢他将我变成人类,这样我才有机会,体验爱的生活。朋友们、请你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请乘上“爱”的小舟,走完属于你自己的爱的人生。

这不是一关于本专业的书,但我还是把这本书的读书心得交了上来。除了我没借到本专业的课外书的这个原因外,更重要的是我本人任性地认为我们不应该因为要交作业而读书,读书也不应该被限制在一个方向范围内,因为读书本来就是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所以,我就冒着被批的危险,交上这篇不及格的作业吧。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部流伟世界各地的名著,它是以日记方式来来叙述的,每一篇的篇幅都不长,但毫无意外地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日记的内容主要是以一个名叫安利科的小孩的生活为背景来展开的,从一个小孩的眼睛里看世界,从小孩的日记中折射爱的涵义。日记里包含着安利科自己记载的所见所想,还包括其父母写给他的信,还有教师每月例话。这本书表达了作者对家庭、学校、父母、兄弟姐妹、师生之间关系的看法。我是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的,虽然没有感动到流眼泪,但不得不让我承认这是一本能给心灵引进和煦春风的书。打动我的,其顶着的世界名著的头衔,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简单而坦率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暖暖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爱国之情……这部字字洋溢着爱的小说,积蓄着一种深厚的、浓郁的情感力量,使每一个用心去品读的人不得不为之动容。它阐述了一个道理: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思想情感不同,但是每一个不同的你都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这本书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其中有几篇是我特喜欢的。大概如下:

一《每月例话——少年爱国者》。

十一岁的少年是意大利人,因为家庭贫穷被卖到戏班,遭受到非人的待遇,后出逃,被领事馆的人员送到邮轮上遣回家。在船上他碰到了三个外国游客,他们可怜他的悲惨遭遇,于是就施舍了些钱给他。这笔钱对于处于困境中少年无疑是救命的稻草,他的苦郁的脸上终于露出欢喜的笑容。当他躺在二等舱的床上听到三个外国游客用恶毒的语言在侮辱自己的祖国时,他气愤得将手中的硬币掷到三个游客身上:“我不拿侮辱我祖国的人的钱!”

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少年,在如此困窘的情况下,能如此凛然地喝出这样的一句话,令我不地不钦佩。这笔钱对他来说无疑是珍贵的,但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他不惜将自己推回食不果腹的旧地,这个故事让我有了个想法:爱国是不与年龄、知识背景、社会地位相挂钩的。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爱国主义是暗藏在我们的血液之中的,或许我们从不在口中吐出半颗浮华的誓言,但当侮辱或是伤害真正刺伤国体尊严时,再粗糙的皮肤也会不自觉地迸裂出反抗的暗涌。我们可能早已对爱国行为下了一个规范的定义:抛头颅洒热血。认为当今和平时代,那种捐躯赴国难的义行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个远古的符号,我们没有那么伟大爱国,但真正践行起来时,我们才发觉:其实爱国可能就是在自己生存环境受到威胁时还可以发出那正义的一喝。

二《义侠的行为二十六日》。

本章节讲的是克洛西被同学忽兰谛取笑,奋起反抗而误将墨水泼到先生胸前,先生责问并调查此事件的事情。开始,先生责问是谁干的时候,卡隆为帮助克洛西而替他认罪时,先生明察秋毫,静静地说:“不是你。”然后又说:“决不加罚,投掷者起立!”当他知道克洛西是为了反抗别人的欺辱而做出这样的举动时,他对着忽兰谛等说“你们欺侮了无罪的人了!你们欺侮了不幸的小孩,欺侮弱者了!你们做了最无谓、最可耻的事了!卑怯的东西!”然后走到卡隆的旁边,将手摆在他的腮下,托起他偏下的头来,注视了他的眼说:“你的精神是高尚的!”但听了卡隆请求先生原谅忽兰谛等人时,他又指着忽兰谛等说:“我饶恕你们。”

我觉得这一篇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特别是先生的一言一行。

我想为师者首先要记着罗曼·罗兰“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这一句话,只有教育者本着一颗健康正直包容的心才能拥有散播爱的能力。记得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所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诚然,正因为心怀关爱,先生才会严正办事,决意查出真相;正是因为心怀关爱,先生才会严责丑恶,张扬善良与正义。他让孩子们懂得了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对待这两者又应持什么态度。

此外,我还觉得为师还需要谙熟教育爱的艺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爱心,更重要的是爱的合理方式。教育爱没有逻辑的条块,不能像硬件那样起运、加工、生产……教育爱适宜的方式是浸润,潜移默化。因此,教育爱需要身体力行、春风化雨。正如某位名人所说的那样:是一颗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李镇西《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参考作文

最近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手记二,感触颇深,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无从谈起。后进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后进生的转化,一直是令人头疼的事。李老师讲“后进生教育要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是,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而李老师在工作中也是这么做的。

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那样对待万同这样一个学生和生活顽童学生,难!万同,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可怜的孩子,物质和情感上的缺失,让万同便成了一个人间人怕的坏孩子,可万同又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李老师,这个像父亲一样的班主任,在别人已经放弃他的时候,却给他信心和鼓励。不仅如此,李老师还发挥了集体的力量,让同伴的爱唤醒了他沉睡的心灵。正因为有这样一位好老师,有这样一群集体,才让万同的人生轨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长大后的万同是一位光荣的有志气的军人。我想,如果没有李老师的坚持和执着,万同的人生可想而知。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观后感初一作文参考

《爱的教育》一书是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全书共一百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该著作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完成。无论哪一章,哪一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这本书介绍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的生活和学习。写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戒启发性的文章,以及十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里充满了爱。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

在我们的教育中,“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是何等的困难!首先,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没有“爱的教育”这个概念。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爱的教育。正因为我们缺乏爱的教育,才使我们的生活里少了一些爱。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这是我们缺少的,这是我们需要寻找的。有了这些爱,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了爱。

在《爱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他们的爱里有宽容,有谦让,有亲情,有友谊。《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

在《爱的教育》中,我找到了爱,在爱中找到了教育。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参考范文

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教育理想”系列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下面本站的小编给大家整合了几篇关于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的范文!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是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态度去看的,因为要交一篇。

读后感。

但是在我通读朱永新的这部著作之后,才发现为什么学校建议我们来读这样一本书对于像我这样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来说,这确实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书籍。

作者朱永新以澎湃的激情把他的教育理想书写在《新教育之梦》之中,在他的眼中,教育是一首命名为热爱和未来的诗,教育是一个让人充满期待的梦想。一番翻阅以后,他超凡脱俗的热情和诚恳的文字深深地感染了我,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育家,在书中,他是这样向我们畅谈着远大的教育理想,他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宏伟的教育蓝图。

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教育理想”系列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这样的教育著作因其避免了过多“博大精深”的理论阐述和学术语汇的堆砌而能直指教育实践本质,引起了一线教师的共鸣,成为广受欢迎的教育学著作。《新教育之梦》是一本现代气息浓厚的教育资讯集,一本如何做好教师、好校长、好学生、好家长的“教育指南”。

有人认为朱永新先生对中国教育“理想”有余,批判不足,这种将理想和批判人为对立的思路殊不可取。我以为,作者之所以有理想,除了“心中有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实有缺陷。不破不立,朱永新先生对教育问题的批判不可谓不尖锐。比如,在《理想的德育》中,他批判说“学生最不满意在课堂上和办公室里用两种声音说话的教师,最不满意用那些连自己也不相信的东西来征服学生的教师,最不满意那种盛气凌人、以教育者自居的教师”;在《理想的教师》中,他批判说“我们的不少教师,没有爱心,不是担任教书育人的角色,而是担任‘教育警察’的任务,不是肯定成绩,而是发现缺点。在《理想的美育》中,他批判说”我常常看到天真无邪的孩童欣赏昆虫之间的厮杀,欣赏蚯蚓被踩成两截之后的挣扎,欣赏受伤后的蝙蝠无助的颤抖……这样的孩子无论他在学校表现如何品学兼优,我认为其人格构成都是有缺陷的。“他对名校校长们说:”你得意可以,但不要忘形,因为不是你的教学水平特别高,而是你的学生造就了你和你的学校、你的老师。“(《理想的教师》)这些批判因为立足学生、教师、教育研究者、代表社会公平的教育行政官员的角度,所以能直指教育”病灶“,至深至切,刀刀见血!朱永新对于”理想的教师“提出了八点要求。这些要求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任何一个岗位都充满着竞争,教师间的竞争往往又是多于合作的。目前,教师这个行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制度,评价方式都需要竞争。但是作者在书中说,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走不了太远,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社会如此,教师职业也是这样。从书中,可以看到作者对教师间合作的渴望和信心。”只有双赢才识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这句话说得多好啊!当今社会除了竞争,合作也是非常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呼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社会需要合作,教师也要学会合作。教师要成为受欢迎的教师,作者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换位,二尊重,三互惠。这三点建议同样也在告知人们怎样学会合作。

如果说今后我还将有梦,那么我将永远记住那本书——《新教育之梦》,是它让我懂得”我们的教育不能没有梦“,是它告诉像我这样的新教师应该做怎样的梦,也将是它激励我为梦的实现而奋然前行。

前一段时间有幸读了《新教育之梦》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在这样一个高呼素质教育然而应试教育仍然牵绊着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教师的时代,虽然是一个刚刚投入教育事业的新人,应该是有激情有梦想的时候,却不敢把教育想的很美好,教育是一个富有艺术性的工程,却更是辛苦的。如果不是因为要写这一篇读后感,或许就错过了一本好书,在拜读这一本《新教育之梦》的时候,让我最有感触的那章理想的美育。

自己的职业是老师,因此“理想的教师”也是让我特别关注的部分。书中讲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对照这里提到的要求,我身为一名教师,觉得离理想的教师的距离很大。其中有很多要学习。这也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遇到挫折不气馁,要总结失败的原因。要完全做到书中所讲的八点,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但是只要有这方面的意识,通过自身的努力,会慢慢向理想的教师靠拢,缩小其间的差距。

不过在这其中,我最想做的是一位极有爱心的教师。因为爱可以包容一切,可以逾越一切。教师爱学生,一个佷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学生。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有人可能认为潜能是要靠练习来挖掘,而我认为孩子的潜能要靠爱来挖掘。我爱我的学生,常会有这样的一个念头:某一天一个学生割破了手,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儿子,要是自己的儿子割破了手,我会怎么样?接下来的一切事情都很自然,学生也觉得你真的是很关心他。以后不管他在学习还是生活上碰到不愉快的事情,他都会找你诉说。师生关系的融洽,正是你首先付出了爱。所以说只要肯爱学生,就会换来更多的爱。

教育离不开爱。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我们的工作和任务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爱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轻者就此一撅不振,重者进而愤世嫉俗。现在的学生普遍在家里被父母长辈溺爱惯了,接受信息的途径非常多而新潮,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第一阶段的逆反心理很强,经不起教师的批评和责骂。所以只有尊重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人格,才能拥有一群灿烂的健康向上的学生,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

教师爱学生,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为人师表还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新教育之梦》上所说的换位思考。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件事情,从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未必没有可谅之处。对于个别学生总无法及时完成作业,对于老师而言,这就是一个不认真至少是不重视学习的学生。然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或许有别的原因,可能是客观原因如家庭因素,可能是自身原因,如这个学生可能上课没听懂,作业不会做。也可能是作业量超出了他能负荷的范围……。作为教师,应设身处地思考,才能解决问题。时时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诫自己,做到为人师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赢得尊重,赢得信任。

理想确实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许很难,但它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前进的阶梯,这样不断前行才会让我们不断进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至少要有更高一点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断前行。《新教育之梦》——将时刻警醒着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教育的未来充满阳光。

有机会翻开了那本蓝色封面的《新教育之梦》,思想如脱缰之马,让我在过去、现实和未来之间穿梭往来。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静的海面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而紧紧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朴素而却又有粘合力的话语:“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的、会做梦的教师。”

该书从十个方面谈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而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作者对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满着对教育热爱的激情。这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对教育书籍有了不同的认识!该书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的书。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盏明灯,为我们的教育导航。如《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一篇中这样一段话: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因为人来到世上并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去撞击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有这样或那样的撞击,是难能可贵的。当一个教师停止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对生活失去了意义,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给了我激励和希望。从作者的自我简介中知道,特殊的时代给了作者特殊的经历,他能从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位教育家,这是他撞击成功的结果。

为什么我就不能呢?我怎样去撞击成功呢?我应该怎么提高挑战自己?我正在思考着。这些都是我以前所没有想到的问题,它给了我启示,为我今后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标。我的目标是不断寻求突破,找寻适当的教育方法。其中又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给了我警示和启迪。年轻的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

“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对于我们所有年轻教育者来说,这既是作者的真诚规劝,更是作者的殷切期望。从本书里,我还读出了作者成功的秘诀——不要羡慕别人,不要感叹时运,要做起来,要不停地做下去,哪怕不顺,哪怕艰难。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最近,我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作者以轻松、流畅的笔调从“人文科学、现实生活、教育实践”等几个方面,对理想中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进行了极为深刻的阐述;以科学的态度对教师、校长、学校、学生、父母五种教育角色作了细致的分析和描绘。以诚恳的口吻对各种教育角色加以定位,并提出相应的要求。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我领悟到了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存在哪些不足,应该怎样改进与提高,下面仅从几点加以交流:。

一、德育方面。

读完此书,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德育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自己在以往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比如德育,德育目标过大,没有持之以恒,导致德育工作,所以在以后的德育工作中我争取做到以下几点:。

1、将德育目标细化、生活化。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日常出现问题,制定班规、班训。比如说:在上课时,要认真听讲、不气老师、乐于帮助同学,回到家里帮父母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教育孩子要学会谦让等等,让德育不再是空中楼阁,将德育落实到实处。

随着年龄的整张循序渐进地设置德育目标,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德育目标的体系。

2、让学生与书本为乐。

建设班级图书角,建立“书香班级”,让学生坚持读书,写。

读书笔记。

有自己的。

座右铭。

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从书中的心灵的慰藉从书中到生活的从中净化自己的心灵通过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不教之教”的教学培养。

二、智育方面。

1、继续注重培养孩子能力。

《教育参考》20xx年第4期的评论员写下了这样一席话:“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外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活动关注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这当是对理想智育之月的最好注释。很庆幸自己从教十年以来,一直不喜欢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喜欢这种方法来提高孩子的成绩,我不喜欢给孩子施加压力,而是不断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锻炼孩子的能力,虽然,这样可能暂时成绩,但绝会为孩子今后的德育学习奠定坚实的智力和能力基础。

2、在课堂教学中,我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共同探讨,平等对话,尽量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成功感。“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用成功激励孩子获得更大的成功”。发现每个孩子的特长,让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正如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趣,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成功的教师,不但应该满怀激情,要有创造力,有责任感,我想最重要的是对教育事业的爱,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未来的教育教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你,也才会让你去和他们交往中忘记了外面的世界,忘记了生活的烦恼。

之所以会对这么一本书感兴趣,原因就是其中的一个字:梦。朱永新的名字在网络上也频频亮相,其言论往往包含着感人的激情,其对教育的理解引起了许多教育者的共鸣。

诚然,梦想也许有点遥远,可是梦想是一个指路的方向。朱永新用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把许多梦想用现实的小石子铺就一条通向梦想之路。比如:在理想的德育中,提到:做人为本,不教之教。虽然有点理想化,可仍然是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可以实践的。再如在理想的美育中,提出自然美育、生命美育、艺术美育、立体美育、精神美育等诸多理念,实际上是让我们认识到原来美就在周围,时刻教育着我们的孩子,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引导,怎么发现。

对我来说印象深刻的还有关于教师的章节。朱永新老师提出了一个理想的教师的概念。相比之下,一脸惭愧。当年师范毕业的时候,刚刚跨入教育岗位,此时豪情壮志,意气风发。可初出茅庐的自己,空有激情,却缺乏足够的能力应对孩子以及教学。随着时间的消逝,随之而消失的是当年的激情。离这个理想的教师始终保持着距离,是一个从起点回到起点的轮回。我把理想的教师摘录在此,以此自勉:理想的教师,是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是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是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当年的夸父追赶太阳,而无数的教育者则因为对教育的梦想而无畏的前进。朱永新老师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画卷,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则希望用自己的实践行动追逐这个梦想。做一名好教师,让孩子们尊敬,喜欢的教师,做一名好父母,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孩子,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于我们教育者的爱。让那些愚昧、愚蠢的行为远离我们的孩子,让我们用梦想的翅膀呵护每一个孩子幼小纯真的童真,让他们快乐地成长。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参考作文

《爱的教育》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下面是本站的小编整理了几篇关于《爱的教育》读书心得的范文!

读完《爱的教育》爱不释手,每读一篇文章,都是对感情的一次涤荡,对心灵的一次洗礼。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1886年写的一部儿童小说。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从4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7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其间还包括父母为他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通过塑造一个个看似渺小,实则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读者心中荡起一阵阵情感的波澜,使爱的美德永驻读者心中。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

我虽然没有像夏丐尊先生一样读到流眼泪的程度,但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常常被书中的故事所感动。文中的亲子之爱(佛罗伦斯的小抄写员、爸爸的看护者、六千英里寻母等)、师生之情(父亲的先生、弟弟的女老师、病中的先生等)、朋友之谊(侠义行为、玩具的火车、海难等)以及浓浓的爱国情怀(少年爱国者、少年鼓手、格里勃尔第将军等),总是能让我为之感动,为之深思。

尽管曾经多次读过《佛罗伦萨小文书》(语文课本里的题目是《小抄写员》),然而在书中再读这篇文章时,我仍然有着深深的感动。每当看到小小的叙利亚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忍受着一次又一次被父亲误解批评,甚至在感觉到父亲“确实不爱他了”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着在十二点起来为父亲抄写书件时,一股暖流总在心中激荡。我相信,父对子之情,许多为人父者都能做到;唯这子对父的深情——愿意为父劳累,宁愿多次受天大的委屈也不声张,仍然深深地爱着父亲的感情,是多么难能可贵!我们现在的孩子,有几个能够替父母着想?有几个能够忍受委屈?别说委屈,即使明明是自己做错了,往往也容不得他人批评!同是十二岁的孩子,我们班上的“公子”“千金”们相差有多大啊!

《六千里寻母记》中,当看到可怜的、坚强的、勇敢的小马克历尽磨难,饱尝艰辛,来到梅基内斯工程师的家;看到那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正心如死灰地等待死亡的可怜的母亲听到一个“好消息”,“腾地一下坐起来,移动不动瞪圆眼睛......”,看到马克“衣衫破旧,满身灰尘站在门口......”时,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内心深处的震撼!是对母亲的爱,支撑着年仅13岁的小马克孤身一人,长途跋涉,历尽坎坷;是对母亲的爱,给了小马克巨大的精神动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挽救了思乡心切、正在死亡边缘的母亲!也正是因为儿子的爱,使得刚刚还拒绝手术的母亲,要马上做手术,为了爱和被爱,她要活着!这是多么伟大的爱啊!

读《爱的教育》,你会发现“爱”贯穿了全书的每一篇文章,串联了每一个故事,人世间所有高尚的爱,伟大的爱都被作者透过平凡的语言注入读者心中。读着它,心中会涌动着融融的爱意,暖暖的感动!新的学期,我一定要让这本书成为孩子们爱的道路上的引领者,让书中那些闪光的人物,成为孩子们的偶像。期待着爱的教育,会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感谢老师推荐一本好的假期读物《爱的教育》。这本书里到处都体现了爱。其中让我感动的是《绅士和烧炭工》,他写了一个父亲对他儿子诺比斯的爱。一天,一个有钱绅士的儿子诺比斯和一个烧炭工的儿子培谛争吵起来。诺比斯骂培谛的父亲是个“花子”,诺比斯的父亲知道后,非要诺比斯向培谛和他的父亲道歉,虽然培谛的父亲一再拒绝,可诺比斯的父亲还是坚持要让诺比斯道歉。从这里可以看出,我觉得这位有钱绅士是一位公正、明事理的好父亲,他用他的爱熏陶他的儿子,他不溺爱,不袒护自己的孩子,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让他的儿子也变成一个关心别人,不取笑他人,尊重别人。孩子的心是纯真的,但孩子又往往缺乏判断力,做家长也要做好榜样。

我能和女儿一起读这本书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不但丰富了孩子知识,而且还能提高孩子阅读能力,也学到了许多道理。作为家长,在平日里,我们要传达爱的讯息,关爱父母,尊敬老师,对不幸的人们给予帮助,让孩子们在爱和快乐中茁壮成长。

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之一,谁的家中都有许许多多的书。在书的海洋中,有数不胜数的好书,其中《爱的教育》就算一本,很值得一看,尤其是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本书更值得我们去读,去学习。

《爱的教育》的作者是意大利亚米契斯,他创作了许多反映教育教学的作品。全书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主人公安利柯学年日记;他的父母亲及他的姐姐在他日记上所写下的劝诫性、启发性的文字;10篇老师每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感人的小故事。《爱的教育》的特色是以孩子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描述了学校孜孜不倦的老师们如何关爱学生们的学习和启发学生们的心灵;描述家庭中父母亲对子女心灵成长的引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描述可爱单纯的小学生如何在学习和生活的相处中彼此照顾、彼此鼓舞,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书中表露了家庭、学校到整个社会,都在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培养和塑造儿童爱国爱民爱生活的感情。对于教育来说,除了知识的传承书中还强调了教育所具有的更大的意义,那就是对受教育者心灵的启发和开导。

在《爱的教育》里,作者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本的形式,讲述了生活中一些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将爱的教育融入这些故事,用以培养年轻一代的思想情操。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好强心这篇日记。这篇日记讲了一个驼背孩子那格,在一次体育课上,大家都在爬秆这个项目上取得了及格以上的成绩,那格的母亲因儿子驼背而向体育老师说明,那格身体不便,不宜爬秆,而那格不愿让别人看不起自己,毅然向高达5米的竖杆发起冲击,最终,他没有靠别人的帮助,奋力地爬上了竖杆,取得了优秀的好成绩。

然而,在他下杆时竟然晕倒了,这是因为他的好强心给了他力量,使他爬上了杆顶,但因他体格弱小,实在坚持不住,才会导致他累晕在杆上,我被他执著、坚持不懈的精神而感动,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亚米契斯所倡导的爱的教育,包括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尊师爱生、体贴父母等人类美好的精神和情感。这些小故事,通过孩子叙事的形式表述出来,让人感觉特别熟悉与亲切感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些日记形式的故事一篇篇都不是很长,都是孩子在读书期间每天发生的有趣,有意义的事,孩子只是很简单的将这些学习过程,教育过程如实地记叙着,但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可以表达很多的。

因为我们读者看到小学生将他眼中的老师的教育方法,老师对学生的爱、关心,对学生的帮助,以及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友爱的情感用一些记叙性的文章记录下来,将一些简单的情感表达其中,小学生虽小,但却能深刻感受到老师爱的教育感受好与坏,感受爱与憎恶,这一切复杂的感受通过这一篇篇日记表达出来,传达给我们读者,引起我们读者的一些思考,让我们读者能切身体会爱的教育,感受童言无忌。我在阅读这本书时,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爱的教育并非易事,我们教师应该怎样去爱学生?怎样充分运用爱的教育法宝?我认为:。

第一、老师对成绩低下学生要有一颗无私的爱心和善心。因为我们的成绩低下的学生,由于进入民办院校,一些人瞧不起他们,更不用说关心爱护他们,理解尊重他们了。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当作朋友。对成绩低下学生的同情和理解,是爱他们的重要表现。我对那些因学习智力特别差的成绩低下学生总是给于特别的关心爱护;对那些违犯纪律而抬不起头、受到责罚而陷入孤立的学生给予同情;对那些因失败产生心理挫折的学生给予同情;对那些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感到低人一等的学生给予同情。我们的教育学首先是人学;而教育者首先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对学生没有同情心,决不是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所以,我认为,教师更应该对成绩低下学生富有同情心和爱心,这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从而激起他们刻苦学习,自立自强的精神。在我曾经执教过学生里,有一个非常调皮的成绩低下学生,父母对他的一切很淡漠,甚至不管不问的。这个孩子从小仇视一切,无论是谁和他说话,他都不理睬。以前我对他的教育只是严厉的批评,他很少服从老师的教育。但是,我的一个很平常的爱的举动却改变了他。他上课不再故意捣乱,学习肯努力了,成绩逐渐上升。这让我深刻地感悟到:从前我的严厉批评,我的多次说服教育,都没有改变他的行为,都没有使他转变,而仅仅是老师一次爱的行动,却彻底地改变了一个学生,可见,教师在生活中实际的、真心的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却让一个差生迅速转变。《爱的教育》这本书,它对教育的影响很大,是改变教育方式的指南。

第三、尊重信任每个一个成绩低下学生是教育好他们的关键。尊重学生是教师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尊重包括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和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二者是一致的。自尊心是学生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是他们在学校中参加各项集体活动的重要内驱力和主要的精神支柱。心理学研究认为自尊心是人的一种自我意识的表现,是人们对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认识和评价。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必须不折不扣地做到尊重学生,特别是在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可以用严厉的语气和措辞指出他的错误、指出他的缺点和不足、指出他的行为所造成的不良甚至是很坏的影响,但不能对学生讽刺、挖苦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侮辱学生的人格。回顾我的教学过程,有过多少次对学生的批评教育,那是数也数不清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每次我都十分注意自己的用词并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失言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即使是批评也是在肯定学生优点的前提下客观地指出他的不足。

爱自己的亲人是应该的,也是容易的,但如果一个人只懂得爱自己的家人,除了家人之外的人一概不爱,那他就是一个可悲的人,他并不真正明白爱。然而又有多少人真的去感受去学习那种爱呢?!我认为这本书虽然讲的是情感教育,却洋溢着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充满乐观向上的精神。在阅读时好似把我带入了广阔的社会中去,它真是让我懂得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每个故事都讲述了那些朋友的友谊和宁肯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爱可以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所以在《爱的教育》一书中,也有老师尊敬学生的事情,学生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表述了对老师的难忘和喜爱。我在教育中,时刻注意告诫自己:不要以为成绩低下学生智力低下,在某些人的眼里随便讽刺挖苦他们;不要以为他们没有自尊心而随意地批评他们,而要时刻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在一个和谐平等的教育氛围中健康成长。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爱。是呀,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爱是无私的,爱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才会享受爱。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

读完了《爱的教育》后给我的第一感触,就是爱。《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文中讲到了因父母负债,马可尔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妈妈刚离开时,还和家里保持着联络。可自从上次马可尔的妈妈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络。家里用尽各种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妈妈的信,家里更冷请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泪洗面,马可尔想妈妈想的快死了。终于,13岁的马可尔自告奋勇决定去找妈妈。马可尔的坚持使父亲无奈地相信了这个理解事物程度并不逊于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筹备好了一切,马可尔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马可尔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帮助,终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识的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尔和妈妈终于重逢了读到这里,我不禁为马可尔对母亲深深的爱肃然起敬。

自从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才真正领悟了爱的境界。其中,有一位大姐姐写的温馨的爱《牵手》,更让我明白了爱的伟大。爱是和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这故事让我非常感动。

大姐姐从小就牵着她妈妈的手。有一次,同学看到了笑她,于是她就问妈妈:妈妈,你为什老牵着我的手呢?妈妈回答道:以前你外婆老是牵着我的手,可是,现在你的外婆永远离开了我们,我又牵谁的手呢?看了这个故事,我很感动,因为我知道,长大是一步步放手的过程,但在放手之前,必须学会牵手。我想到了妈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我每成长一步都离不开妈妈的辛劳。对呀!世上的一切都会变,只有亲情、母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它永远都是那么永恒、纯真。

爱是一种我们摸不到的东西,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只要我们用心感受,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它来的是那么静悄悄,一会儿就来到了整个世界,爱它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寻找,用心感受,它就会来到你的身边。

如果说爱是一次旅游,也许有人会有异议。但爱正是没有尽头的,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们为了某一天刑满释放,得到超脱而干沉重的活儿;那么这样的生活必将使人痛苦厌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跃的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于国家的崇高的爱。也许它听起来很口号,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这种爱应牢牢植入我们的心田。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炸断了双腿,淋弹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时,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折服。我不需为祖国抛头颅了,但祖国需要我们的还有很多。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爱的教育》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作品,它用爱心为孩子创造了美好的世界,所以值得我们大家一看。更让我欣喜的是:这本书在我们教育教学生涯中,起到了指导作用,从《爱的教育》中我找到了爱,在爱中我找到了教育。

也许有人会问:是不是只要需要爱,爱就会来到?答案是否定的。我想:我们在拥有爱的同时,一定要去创造爱,让需要爱的人得到爱,让整个世界充满爱。朋友们、请你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请乘上爱的小舟,走完属于你自己的爱的人生吧!

《爱的教育》是阿米琪斯最著名的作品,1866年出版后即畅销不衰,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文学名著。该书主要讲了: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一年来的经历,描写了发生在学校、班级和家里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父母对儿女的爱有多深呀!在学校老师的关怀和鼓励之下,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氛围里,朋友间的关爱都无不流溢于纸上,真是动人心弦啊!

爱,像人的灵魂,每天陪伴在我们身边,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是穿衣洗脸,督促孩子看书学习,往书架上放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头疼发烧,问寒问暖寻医找药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无法形容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伴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别熬坏身子。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亲情是我们生活中最普遍的感情,也是我体会最深的感情。但我需要的不是单纯的无条件的溺爱,而是互相的尊敬。家长的行为是最能够作为表率,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的。这要求家长要从日常小事中注意自己的言行,打铁先要本身硬。只有一个能够克制自己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才能严格要求别人。书中孩子的父亲就是这么做的,他用他的博爱、无私、热情赢得了孩子敬佩。这一点对我同样也很有帮助,它指导了我怎样和我的学生进行交流。

还有孩子之间的最纯洁的友谊,这也是这本书的重点。它教导孩子们看待一个人不应该从他的衣着,而是应该从他的行为。只有关心别人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朋友。有时候友情不是从嘴巴上说出来的,而是从他的一言一行中表现出来。在朋友有困难的时候你能伸出援助之手,那当你面对障碍的时候,你会惊喜的发现你并不孤单。书中着重描写了小主人公和他好友卡隆的友谊,也描述了他怎么处理和别的同学的关系。它告诉孩子们交往要以宽容为本。

中国的文圣孔子有一句名言:仁者爱人。可见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要具备的就是爱心。作者精心构思的一系列感人的情节,把美好的感情与思想送进我的心灵: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崇敬对周围人的爱,对同学们的关心,让我从中明白了不少的道理。

本学期我读了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让我知道了许多有着教育爱和爱中的教育的故事。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当安利柯的先生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与他。虽然我无法做到这位先生的如此坦诚,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学生了。两个学生同时犯了错误,有时,我会凭我直觉判断,然后毫不留情的批评那个我心目中的差生。却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学生在暗自垂泪,也许在他们的眼里,我不再是个好老师。宽容和尊重学生,"只要你们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我绝不会责怪你们",这是安利柯的先生们给的我另一个启示。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学生,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只要目的达到,又何必在意学生是否接受了惩罚。

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爱的定义,但是我知道,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同样,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教师,更会把我们当作朋友,兄弟,父母.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无从谈起,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总之,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人,爱给人力量,给人温馨,也给人美丽的心灵和情感.让孩子们心中拥有爱,很多问题都可能在爱的暖流里溶解。

书中给我的启示是,做一个温柔的严师,用充满爱意的语言来严格要求我们的学生。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精选参考范文

在《新教育之梦》一书的序言中,朱永新讲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真实故事:一位叫布罗迪的英国退休教师,在布满尘埃的阁楼上整理旧物时,发现了一叠发黄了的旧练习册。下面本站的小编给大家整合了几篇关于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的范文!

有机会翻开了那本蓝色封面的《新教育之梦》,思想如脱缰之马,让我在过去、现实和未来之间穿梭往来。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静的海面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而紧紧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朴素而却又有粘合力的话语:“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的、会做梦的教师。”

该书从十个方面谈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而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作者对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满着对教育热爱的激情。这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对教育书籍有了不同的认识!该书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的书。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盏明灯,为我们的教育导航。如《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一篇中这样一段话: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因为人来到世上并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去撞击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有这样或那样的撞击,是难能可贵的。当一个教师停止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对生活失去了意义,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给了我激励和希望。从作者的自我简介中知道,特殊的时代给了作者特殊的经历,他能从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位教育家,这是他撞击成功的结果。为什么我就不能呢?我怎样去撞击成功呢?我应该怎么提高挑战自己?我正在思考着。这些都是我以前所没有想到的问题,它给了我启示,为我今后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标。我的目标是不断寻求突破,找寻适当的教育方法。其中又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给了我警示和启迪。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

有机会翻开了那本蓝色封面的《新教育之梦》,思想如脱缰之马,让我在过去、现实和未来之间穿梭往来。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静的海面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字里行间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一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以及对教育事业的追求与挚爱。

该书从十个方面谈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而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作者对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满着对教育热爱的激情。这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对教育书籍有了不同的认识!该书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的书。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盏明灯,为我们的教育导航。如《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一篇中这样一段话: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因为人来到世上并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去撞击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有这样或那样的撞击,是难能可贵的。当一个教师停止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对生活失去了意义,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给了我激励和希望。从作者的自我简介中知道,特殊的时代给了作者特殊的经历,他能从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位教育家,这是他撞击成功的结果。为什么我就不能呢?我怎样去撞击成功呢?我应该怎么提高挑战自己?我正在思考着。这些都是我以前所没有想到的问题,它给了我启示,为我今后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标。我的目标是不断寻求突破,找寻适当的教育方法。其中又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给了我警示和启迪。年轻的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

“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对于我们所有年轻教育者来说,这既是作者的真诚规劝,更是作者的殷切期望。从本书里,我还读出了作者成功的秘诀——不要羡慕别人,不要感叹时运,要做起来,要不停地做下去,哪怕不顺,哪怕艰难。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她,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

日记。

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又一次偶然间,我无意中打开了“行知论坛”和“教育在线”,我看到了论坛上很多老师的随笔,我用心的读了几篇,就被老师们精彩、真实的文章打动了,他们对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独到的见解令我佩服,他们对教育的执著与真情令我感动。在和学生的心灵沟通中,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将自己融在学生中的快乐,在激情飞扬的文字中,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在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我的心一次次的被感动,是教育随笔,教会我更耐心的倾听孩子的声音。

在这样的学习与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师生一起成长,所以,我也一直问自己,在课堂上,我真的关注学生的心灵,体现教育的平等与民主了吗?在课后,我注重教学的反思并落实在以后的教学中了吗?教育随笔我坚持写了吗?在这样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将自己定下的目标忘却——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这将是我长期而永恒的追求!

感谢《新教育之梦》,她,让我心随激情飞扬,梦随理想共舞,此时我又想起了叶澜教授的爱: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绿叶,每一片绿叶下面都是一个绿色的心灵世界。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

近段时间,我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读完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当朱永新老师讲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身为一名教师,自己离理想教师还有很大的差距,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慢慢向理想教师靠拢。

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新教育的四大改变,改变教育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新教育的六大行动,虽然不是新教育的全部,但是,由于这些行动是中国教育相对缺少的东西,所以显得很迫切,很重要。六大行动简单的可以用听,说,读,写,网络,课堂来阐述,我们都可以做到。

新教育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以前,我们只关注学生成长,从来没有人把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这样真真切切地摆到大家面前。其实想想也是孩子在不断的成长与变化的,我们怎么可以用陈旧的思想来进行教育呢?新教育,就是这样一个注重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教育,在教育的道路上教师与学生都在成长。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应该是不同的,今天的我会更加珍惜时间,珍惜读书学习的机会。给一点时间给阅读,陶冶我们因繁杂生活而麻木了的性情;找一点时间给阅读,矫正我们因忙忙碌碌而迷失了的方向;挤一点时间给阅读,开启我们因机械学习而遮掩了的心扉。努力读书,力争做一个永远富有魅力的老师。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一次深刻而重大的洗礼。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教育永远没有最好,教育只有在永无止境的探索中建构自我,在永不停步的发展中壮大自我,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为我所范,进一步学习"我的教育理想",使自己的思想不断进步。我们要向朱永新老师学习,做一名对未来有理想的教师,做一名对社会有个性的教师,做一名对事业有思考的教师,做一名会自我学习的教师。

自从跟随阅读地平线计划,走进儿童母语教育后,渐渐感受到儿童母语教育,不仅需要家教,更重要的是需要师教,这一重担就在于我们一线的老师,尤其是小学语文老师的工作是否到位。因此,身为教师的我们,自己要先读书,再自然而然的带着我们学生们读书,将人类源远流长的精华运送给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这是一种责无旁贷的义务,更是一种无以言说的幸福和美丽的事情。

寒假用心读了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掩卷沉思,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新教育之梦》一书,给了我深刻的感触,也激发了我内心深处蕴藏的那份渴望。“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尽管说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有些遥远,但我们生活着就要怀有梦想,工作着还要编织理想,并努力去实现理想。

一、努力做“理想德育”的追求者。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都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全面发展的内容里也是以“德”为先。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从中可以看出,德育的确应该是整个教育的灵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困惑不解的问题。比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南辕北辙;有些家长对子女的缺点或错误熟视无睹,甚至宠爱有加,那教师的教育还能起作用吗?又如朱永新教授所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文化和道德相脱节的现象”。看来,德育要深入人心,深入到每个家庭,只有建立起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筑起坚不可摧的“人格长城”。那如何使学生自觉地创造“真善美的人格”呢?作为教师,理所当然地要肩负起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任,努力做“理想德育”的追求者。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和环境,开展各种自然的德育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例如在我校,每年开展的“学雷锋献爱心”活动,传统节日的纪念活动和“书香校园”读书活动等,的确使学生的心灵在环境中得到净化,人格得到熏陶,从而逐步克服自身的缺点,逐渐完善自己。

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还必须和学生有一种平等的沟通,一种平等的探讨,一起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德性。德育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例如我班上的有个学生,生性懒散,做事总是丢三落四,学习上更是“得过且过”。我也曾经为他的不努力而大动肝火,伤透脑筋。升入三年级时,他的成绩是班上最后第二名。不管是语文还是英语,只要是背和记的内容,他就学得很吃力。但是我发现,他对数学却很感兴趣,每次数学测试都能得到很好的分数。随后,我耐心地引导他明白“人一己百,奋起直追”的道理,并且不时地在班级里表扬他在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同学们都十分羡慕他,而这个孩子也更是干劲十足。最后期末考试,他的各门成绩都及格了。他高兴,老师高兴,同学们也高兴。从这一事例上,我更能真切地体会到“平等”在师生之间所处的重要性,失去了“平等、沟通”,失去了“鼓励、表扬”,特别对于一些常常犯错的学生,往往会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并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从而放弃了努力。

二、积极做“理想智育”的探索者。

在传统的智育中,教师是真理和知识的化身,是无所不能的圣人;教师的使命就是给学生空荡荡的大脑中装知识。于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显得顺理成章;于是,“填鸭式”“满堂灌”也变得自然而然……其实,这样的智育是有害的,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在书中朱永新教授明确指出:“知识不过是智育的载体,学生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所得到的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传授知识,是给学生进行智力体操的训练,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以发展。通过智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并具备持久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情感、坚韧的学习意志,为他们今后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智力和能力的基础。”作为教学在第一线的教师,更应该积极去尝试,去摸索,去总结,去反思,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理想智育”的美好境界。比如说,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很多学生家里添置了电脑,上了网;有的学生的知识面绝不亚于教师,甚至有些高年级学生知道的东西比有的教师还要多。在这种形势下,就要求教师在教育的同时,也要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做到以前常说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现在的教学改革,同样也需要我们教师具有创新精神,不能单靠以往的“经验”来进行一如既往的教学。这也正如书中讲到的,“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用精彩与快乐去吸引学生,让课堂充满生气与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去实现我们的“理想智育”。

三、甘愿做“新教育”的有心人。

当读到“一个优秀的教育家,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个有心人。有心就能成功,无心就不能成功”这段话时,我内心深感惭愧。在日常的工作中,自认为整天和孩子们一起尽情地享受着成功的快乐,共同体验着成长路途上的挫折与失落。可是很多时候,自己只是激动一下,兴奋一刻,难过一阵,后悔一回……也没有付诸笔端,便不了了之。正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现在想来,真为曾经流逝的岁月而感慨,真为逐渐模糊的记忆而惋惜。所以,理想的教师应该成为新教育实践中的“有心人”,要及时地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等。因为,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这成功的背后靠的不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和不懈地追求。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篇学生参考作文

作者朱永新以澎湃的激情把他的教育理想书写在《新教育之梦》之中,在他的眼中,教育是一首命名为热爱和未来的诗,教育是一个让人充满期待的梦想。下面本站的小编给大家整合了几篇关于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的范文!

品读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字里行间感觉似有一股甘甜清冽的涓涓细流,我顺溪而下展现在我眼前的是无限广阔、无限美好的教育伊甸园。在这教育的伊甸园里我看到了五个光芒闪耀的花环悬挂在高高的苹果树上,它们的名字叫作德、智、体、美、劳。我看到了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和一片和谐向上的爱的海洋。

那位老师突发奇想: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他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不久,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罗迪的手中,他们中有功成名就的学者、企业家、官员,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一年过去了,布罗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维的作文本。他写在作文本上的梦想是当一名内阁大臣,他认为,在英国历史上还没有盲人进入内阁的先例,他要创造历史。正当布罗迪猜测着各种可能,满怀遗憾地准备把作文本送进一家私人博物馆时,他意外收到英国教育大臣的来信,信中的内容让他大吃一惊,同时也感动万分。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不需要那个本子,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脑子里,没有一天放弃过。50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实现了当初的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3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戴维的行动使朱永新教授获得启迪: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

我感到很荣幸,因为我拜读了朱教授的理想,找到了教育的伊甸园里属于自己的那棵苹果树。因为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权利和责任分享朱教授爱的教育、理想教育的梦想,并用它提醒和改写自己从今往后的实践和追求。因为我也有一颗充满理想和激情的跳跃的心。如果你要问我的梦想是什么?那就是我愿我的青春永驻苹果树下!

教书数年曾经黯然气馁过,失意灰心过,作一名幼儿教师有什么意义?要替一群孩子梳小辫、擦屁股,穿衣、擦鼻涕,还要教他们知识技能、品德习惯、锻炼体能,既要接受家长苛刻的好坏评价,还有随时接受幼儿园领导严格周密的检查,而在外行人看来干得再优秀也只不过是个高级保姆。

今天,我终于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找到了追寻已久的答案。朱永新教授告诉我们:“要挖掘你生活中、职业中的内在魅力。”

教师,作为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可能永远达不到职业排名榜的最前列,但是我相信,一个优秀的、理想的教师,一定会在自己的内心把它排在最前列!是啊!细想一下,不当幼儿教师我们照样会老,正因为作幼儿教师我们的外表都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亮丽很多,我们的心态一般都比同龄人要有活力很多,这是我们的职业,我们的孩子给予我们的美丽,是孩子们影响着我们,带动着我们,年轻着我们,使我们的青春延续再延续......

拜读了《新教育之梦》一书之后,我不再怕自己老了怎么办?不再问自己还要教多少年书?还可以跳、唱多久?因为我知道了“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朱教授说“一些人,他教了一年,然后重复了五年,十年,及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因此,我追求作一个实实在在的教师: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老师;一个自信、自强、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不断挑战自我的老师;一个善于合作,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老师;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我相信那必将是一个永远年轻老师。

花儿不会因为畏惧凋谢而后悔绽放,小溪不会因为畏惧干涸而放弃流淌,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生命中最精彩的“一阵子”,它们都知道抓住每个最精彩的“一阵子”去赢取一辈子的生存价值。作为幼儿教师,或许我们的绚丽也只有一阵子,但只要认真把握好这“一阵子”,使它发挥生命真正的价值,那便是最自然,最从容的生存蕴意。我愿自己生命中最美丽的一阵子时光留给苹果树下的孩子们,和他们快乐的学习、游戏。愿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怀着“新教育之梦”谱写自己辉煌的“一辈子”!

《新教育之梦》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在这样一个高呼素质教育然而应试教育仍然牵绊着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教师的时代,虽然是一个刚刚投入教育事业的新人,应该是有激情有梦想的时候,却不敢把教育想的很美好,教育是一个富有艺术性的工程,却更是辛苦的。如果不是因为要写这一篇。

读后感。

或许就错过了一本好书,在拜读这一本《新教育之梦》的时候,让我最有感触的那章理想的美育。以下是我对美育这一章一点浅薄的感想。

1、在注重美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认为,在力量的王国,人与人以力相遇,因而人的活动受到限制;在伦理的王国中,人与人以法律相对峙,人仍要受到限制;只有在审美的王国中,人可以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因而给社会带来和谐,也使人成为和谐的整体。这无疑揭示了审美与创造的内在机制,也就是说,通过审美解放了人的感性,激发了人的灵性,开拓了人想象的空间,从而开发了人的创造性。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创造“已经和”感受与鉴赏”,”表现”等一起作为教学领域的内容,如果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想象能力,而只让学生成为题海战术的牺牲品,那这样的教育是不健全的。

2、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一种”自然美”。

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与自然融为一体,与自然和谐,感受自然的灵气,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才能真正感受到美。但现在的学生已经远离了大自然,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句话来形容也不为过。当学生被关在教室里接受什么叫美育的时候,早已经不懂什么是小桥流水的幽雅情趣,什么是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了。离开了美育的源头活水----大自然,美育从何谈起!

3、通过美育让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

朱光潜先生有句。

名言。

: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毫无疑问,美育的终极目标是指向人性的,学生健康完美的人格是一切美好行为的前提条件,如今,我们已经不再担心学生的智力问题,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却是作为父母,教师更应该警觉的。我们现在的教育太直面现实,有太多社会陰暗面的实况转播,于是,在孩子们的心中,没有了纯真,没有了纯正,没有了童话和梦想,没有了对生命一往情深的哀怜和呵护,以及对人生的憧憬与向往。有了完美的人格,才能引导学生走向美好的人生。

如果说,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教育曾经忽略了,冷落了乃至抛弃了美的话,而沐浴着新世纪的教育理想之光,我们应该重新开始追寻美,战线美,创造美,那么,现在是时候了。

有机会翻开了那本蓝色封面的《新教育之梦》,思想如脱缰之马,让我在过去、现实和未来之间穿梭往来。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静的海面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而紧紧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朴素而却又有粘合力的话语:“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的、会做梦的教师。”

该书从十个方面谈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而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作者对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满着对教育热爱的激情。这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对教育书籍有了不同的认识!该书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的书。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盏明灯,为我们的教育导航。如《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一篇中这样一段话: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因为人来到世上并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去撞击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有这样或那样的撞击,是难能可贵的。当一个教师停止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对生活失去了意义,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给了我激励和希望。从作者的自我简介中知道,特殊的时代给了作者特殊的经历,他能从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位教育家,这是他撞击成功的结果。为什么我就不能呢?我怎样去撞击成功呢?我应该怎么提高挑战自己?我正在思考着。这些都是我以前所没有想到的问题,它给了我启示,为我今后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标。我的目标是不断寻求突破,找寻适当的教育方法。其中又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给了我警示和启迪。年轻的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

“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对于我们所有年轻教育者来说,这既是作者的真诚规劝,更是作者的殷切期望。从本书里,我还读出了作者成功的秘诀——不要羡慕别人,不要感叹时运,要做起来,要不停地做下去,哪怕不顺,哪怕艰难。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她,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

日记。

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又一次偶然间,我无意中打开了“行知论坛”和“教育在线”,我看到了论坛上很多老师的随笔,我用心的读了几篇,就被老师们精彩、真实的文章打动了,他们对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独到的见解令我佩服,他们对教育的执著与真情令我感动。在和学生的心灵沟通中,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将自己融在学生中的快乐,在激情飞扬的文字中,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在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我的心一次次的被感动,是教育随笔,教会我更耐心的倾听孩子的声音。

在这样的学习与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师生一起成长,所以,我也一直问自己,在课堂上,我真的关注学生的心灵,体现教育的平等与民主了吗在课后,我注重教学的反思并落实在以后的教学中了吗教育随笔我坚持写了吗在这样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将自己定下的目标忘却——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这将是我长期而永恒的追求!

感谢《新教育之梦》,她,让我心随激情飞扬,梦随理想共舞,此时我又想起了叶澜教授的爱: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绿叶,每一片绿叶下面都是一个绿色的心灵世界。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高中参考范文

读罢此文,周身的血液都在奔腾,涨涌起一种追求诗意教师人生的激情,新教育之梦读后感。于是,不断地寻找朱永新的文章:在《教师博览》上读到《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在《新教育周刊》上又读到《我心中的理想体育》;通过南师大出版社邮购了《我的教育理想》;在南京的一家书店买到了久已渴望的《新教育之梦》------《新教育之梦》我读了一遍又一遍,书中写满了我的感受,强烈的共鸣使我爱不释手。

书的序言《梦想成真》被我用作了国旗下演讲;书中的文章我一次次在教师大会上宣讲。我第一次读一本教育著作如此痴迷。第一次见到朱永新,是在中锐集团与苏州市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21世纪教育论坛上。大腹便便的形象,充满睿智的话语,一派学者的儒雅之气。一次偶然的机会,与“教育在线”网站结缘,便更多地了解了朱永新。我曾一口气读完他发在“教育在线”上的所有贴子,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每天上“教育在线”成了我的必修课,几乎占领了我所有的业余时间,“教育在线”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朱永新的文章、书籍拜读了许多,但还从没有听过他的讲演。第一次听他的报告是在无锡师范学校。听了整整一天,上午讲《中国教育缺什么?》,下午回答听众的提问。

我在“教育在线”上发了一个贴子《让新教育实验成为我校发展的平台》,大张旗鼓地在全校开展新教育实验有一天,我突发奇想:请朱永新来校作报告我先给他发了一条短消息,没想到他很快回信:报告没问题20xx年2月14日,情人节之夜,朱永新来到无锡南洋,送来了999朵玫瑰他用两个小时的时间讲述了新教育实验的意义和具体做法:营造书香校园、师生教育日记、聆听窗外的声音、生活化英语、娴熟地利用电脑学习工作、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又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回答了老师们的提问朱永新的报告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报告会结束了,许多教师还围着他问这问那,久久不愿离去------走进朱永新,对教育增添了一份情感;走进朱永新,对教育增添了一份神圣;走进朱永新,对教育增添了一份责任;走进朱永新,幸福从此熙熙攘攘(诸向阳)。

有理想——读朱永新市长的《新教育之梦》随感吴江市实验小学费建妹好些年前,在一教室里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很是鲁莽的学生当着众人的面询问他的老师:“你教我也有些日子了,今天你就给我个评语吧!”老师抬头看看这位学生,想想一直以来他的表现,笑了,他说:“如果我讲的课已经没人听了,我就乘上一艘木筏子到海里寻短见,能够跟我一起去的,大概就只有你了。”那位学生听了这话,心里高兴极了,尽管他已经听懂了老师话里的意思,读后感《新教育之梦读后感》。老师其实在说:“你呀,除了胆大心粗以外,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了”,但他却换了一种表达的方式,学生十分乐意地接受了。故事里的主人公,一位是孔子,一位是他的高徒仲由。从这个故事联想到我近些日子一直在细细品味的教育著作《新教育之梦》,我有很多感触。感触之一:学生欢迎能和他们平等沟通,尊重他们人格的老师。

《新教育之梦》一书中讲到:学生最不满意在课堂上和办公室里用两种声音说话的教师,最不满意用那些连自己也不相信的东西来征服学生的教师,最不满意那种盛气凌人、以教育者自居的教师,他们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他们欢迎没有教育痕迹的交流,欢迎没有心理距离的对话。是啊!我们小学教师面对的是充满求知欲望、对老师有着崇拜、信任心理的天真无邪的孩子,即使有的孩子学习习惯没有很好的养成,思维能力可能不太敏捷,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甚至有个别学生行为习惯也不大令老师满意,但因为他们是孩子,是我们的学生,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去伤害他们,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和他们平等的沟通,尝试着走进他们的心灵和他们对话。教育需要宽容,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分求全责备,在学生形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学生在接受教师表扬和欣赏中,会自觉地把自己的优点无限放大,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上面这个故事中,如果孔子对学生仲由换一种方式直接批评他除了胆大心粗就一无是处,那么,我相信,仲由求知的欲望会被无情的扼杀,孔子也不可能成为中国教育史上杰出的大教育家。在我们平时的教育中,我们虽然也或多或少的接受了一些“赏识成功教育”、“新型师生间平等民主式教育”,但根深蒂固的“师道尊严”使得我们好多教师观念未能真正转变,有些老师还是以成绩来衡量学生,很少去发现和挖掘学生(特别是后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那是一种怎样可怕的教育!

他们能喜欢上对他们“恨铁不成钢”的老师吗?因此,我认为,转变“后进学生”的关键是帮助他们树立其学习的信心,使他们和优秀生一样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正是因为我们的学生习惯、智商、学习成绩等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是一个个有着自己想法、思维的独立的个体,所以,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那样的与众不同和富有新鲜感,作为老师,不能以一个成绩的标准来看待学生,相反,我们要淡化成绩,这淡化成绩当然不是说我们不要追求好的成绩,对于优秀生,我们要注重培养他们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培养他们博览群书的良好习惯,培养他们善于合作、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让他们在追求真善美中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而不是拘泥于分数,即使有些时候他们的考试分数不是太理想,我们也不必太在意,只要他们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我认为已经很够了。而对于“后进学生”,我们更要淡化“分数”对他们心灵的摧残,我们要适当放宽对他们学习的标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分层对待,我们要注重培养他们对自己不自暴自弃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端端正正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有不懂的内容能主动问老师同学,争取理解;培养他们敢于正视老师、自尊自信的完美人格;培养他们融入集体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他们为追求理想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与毅力……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着共同理想而并肩作战吧!!!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完整文档

教师要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做好榜样,用美德占据孩子的心灵。教师的师德要在爱中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教师要具有无私的爱,必须高度重视个人修养,端正教学思想,更新知识结构,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每个孩子都是母亲的宝贝,在过去许多年的小学教育工作中,我对自己的学生也如同对自己的女儿那样,这使我深深体会到,情系学生,像母亲一般热忱地爱每个孩子,孩子才会亲近你,这样你才会感到人生有意义,学生身体健康,快乐,学习进步,你就感觉到工作的快乐。

教师要宽容的对待每一位孩子,当然也要严宽适度。对学生的承诺要兑现,讲诚信,懂得感恩。总之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好,才会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楷模,才能谈及教育。

作为小学教师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这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所以我们更要注意孩子的习惯养成。一个人成长过程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有这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续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教师一定做好学生的在校习惯养成教育,并且与家长共同,使之积极配合做好其他的教育工作。

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问,教给学生有用的知识,更要教会他们思考,教会拥有知识的方法;不仅要有一颗慈母之心,将自己所有的爱都奉献给我们的学生,还要用自己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仅要不断鼓励每一位学生,给予他们自信,还要不断发现学生进步的轨迹,肯定他们努力的结果……让我们给孩子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训斥;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欣赏,少一些打击,那么你的宽容、关爱、欣赏就会浇灌出一片生机和葱绿,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

做老师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人记住,更不是为了让学生感谢,但让学生终身难忘的好老师,就是对从事这份职业的最高奖赏。教师的工作是寂寞的,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在灯下面对洁白的四壁,静静地守候寂寞,扑去心灵的尘土去守望教育,构筑教育的理想;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在黑夜里瞑思苦想,悄悄地等待成长,挥去眼前挡住我们前进的细沙,追求教育的真谛。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参考范文

暑假空闲之余,我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朱永新教授是我国著名教育学者,新教育实验创始人,他的书中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教育的美好画面。《新教育之梦》全书共分十章,分别是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和理想的父母。《新教育之梦》提出一系列教育的理想,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观察和认识教育的新视野、新视角。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为我们教师寻找到了一条突破自我专业发展的道路,也为今后的教育指明了方向。

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

自从接触新教育实验以来,就被全国上下新教育实验的氛围感染着,被同行们的学习态度感动着,被孩子们阅读时那专注的表情吸引着。各种新名词、新事物也影响着我的学习、生活,“四大改变”、“六大行动”、“理想课堂”、“每月一事”……如春风雨露班荡涤着我的心灵,“教育博客”、“班级博客”、“新教育在线论坛”、如雨后春笋班出现在我的教育生涯。在不断的学习、探索中,我真正体会到了“新教育就是教育的本真,是应该被还原的教育梦想”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在不断的学习、探索中,我真正体会到一个热爱读书的老师,他的学生肯定也会喜欢读书。当老师和孩子一起阅读时,品析好问佳句时,他们会对书籍多了一份好奇,多了一份兴趣,多了一份投入,这种好奇、兴趣、投入会让孩子们向书籍靠近,榜样的力量无穷的,我努力地好他们的榜样,师生共读共写,共同成长。由于勤于动笔,勤于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中的点滴经验与感悟,记录教学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我的文章多次获得学校及上级奖项。我的教育随笔《窗边的小豆豆》在学校组织的评比中获得一等奖,教育随笔《还孩子低碳童年》发表在《安徽青年报》上。我辅导多名学生参加征文比赛并获奖:陈静宇同学的《班干部的酸甜苦辣》发表在安徽省教育厅主办的《小学生导读》杂志上,祁硕依同学参加五河县爱国主义征文《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获二等奖,在学校组织的《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征文评选中,朱宇同学获二等奖,赵心甜、王雪琦同学获三等奖。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诵读比赛,祁硕依同学获一等奖,钱润、朱永会同学获三等奖……经常鼓励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大胆想象,写观察日记,记录所见、所闻、所感,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思考、用耳朵去聆听、用手中的笔去记录这个美好的世界,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感受时代的美好,感受生活的幸福,激发孩子们爱祖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感,从而有效激发孩子们的读书与写作热情。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读得多了,积累得多了,头脑中的素材就会更加充实,这时老师适当地进行写作方法指导,学生有了写作的灵感和积极性,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就会应运而生。共读共写带给家长、老师和孩子的巨大的精神上的快乐。作为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学生的生命中去,与孩子一起成长,这才是教师最大的幸福,也是生命的真谛所在,让我们为实现共同的梦想一起努力吧!

最让人头疼的是部分后进生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缺乏良好的思考和书写习惯。针对这种情况,劈头盖脸的批评和告状只会让学生更反感,对学习越来越失去信心。记得有一次,班上又有几位学生的作业没按时上交,当时我很“生气”,准备好好“教训”他们一顿,便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家长到学校来。家长来到学校,一个劲地跟我解释,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本来我想借助家长的力量好好“教训”他们的孩子,但是通过与家长的交谈,我知道了每个后进生没能按时完成作业的真正缘由是因为他们基础差,上课听不懂,课下又不好意思向别人请教,干脆就不想做了,时间一长,自暴自弃,就越来越不想写作业了。后来,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想办法换一种教育方式。记得当时我们刚刚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妈妈,我想对您说》,我让他们依次当面读给他们的妈妈听。一个孩子写道:“妈妈,有时你不分青红皂白就给我“定罪”,考得好你们就高兴,考不好就生气,您知道我是多么委屈吗,总有一种被别人瞧不起的感觉。妈妈,希望您以后不要这样对我好吗。其实我也想努力,只不过我需要的是鼓励和信心。妈妈,相信我,给我点时间。”另一个孩子写道:“妈妈,这么多年,您总是起早贪黑,为了这个家,为了我的学习,白发悄悄爬上您的两鬓。每当吃上妈妈您包的热腾腾的饺子,喝上妈妈您烧的蛋汤,穿上妈妈您买的新衣服,我就感觉我是最幸福的孩子。妈妈,我也想做一个勤奋、刻苦的孩子,我也想好好读书,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我基础差,我自卑。希望妈妈以后能多给我鼓励,相信您的孩子也是最棒的。”读到这里,两位母亲泣不成声,紧紧地搂住孩子,孩子也感动地落泪。我的眼角也不禁湿润了,两位孩子是多么有思想,文字是多么的真实、感人,对他们的妈妈又是多么的了解。我当着两位孩子的妈妈表扬了他们孩子的作文写得好,并和她们进行了分析、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她们流露出的不再是焦急与无奈,而是一种信任,对孩子的信任,对老师的信任。我也动情地对他们说:“孩子们,不要气馁,不要难过,从今天起,咱们重新开始,以后的路还很长,有不会的尽管问老师、问同学,我就是你们最好的朋友。俗话说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和孩子们拉钩,我们之间有了“秘密”的约定,孩子笑了,家长笑了,老师也笑了。从那以后,他们像变了个人似的,上课认真听讲,课下主动向老师、同学请教,作业按时完成,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学习成绩逐渐提高。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我们要做家长和同学喜欢、老师信赖、有尊严、有自信的好孩子,以后作业一定会按时上交,再也不让老师和家长费心了。事实证明,从另外的角度去看孩子,多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去鼓励孩子,给他们自信和尊严,帮他们解决实际存在的困难,他们一样也最棒。

家长会、班队会、班主任论坛及创新大赛、儿童阶梯阅读、书香班级建设、魅力班级建设、课堂教学大赛、小课题研究、读书征文比赛、经典诵读比赛、外出教学观摩等活动的参加,锻炼了个人能力,提升了个人素质,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感谢王羽校长、杨金平书记、陈先玖副书记、张晗副校长,是你们的鼓励和信任,让我更加自信,更有压力和动力,更加明确肩负的责任;感谢教导处的曹刚主任、单付辉主任、李大魁主任,是你们给了我成长的机会,搭建学习的平台,在我遇到困惑的时候,你们总是主动帮我答疑解惑,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少走弯路,让我进步得更快,让我在专业之路上越走越宽;感谢年级组的李庆怀老师、朱术芹老师、郑从凤老师,在我向你们请教的时候,你们总是无私地帮助我,热情地鼓励我,不要紧,只要用心,时间长了,你一定能做得很好;还要感谢信息办的陆贤早、钱维荣、刘鹏飞、王从浩老师,正是有了你们的大力支持,我们这个团队才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各项工作得以扎实有效的开展,得到了大家的信任。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校本研修和培训、小记者培训和评选、班班通使用、维护和维修,试卷和导学案等各项文字材料的油印,各项活动的拍照、视频采集、新闻上传,总是少不了你们忙碌的身影……一句句鼓励的话语,一句句谆谆教导,让我感到了五河二实小这个集体的温暖,让我感到了五河二实小这个市级三香特色小学特有的魅力,让我感到了自身的不足和压力,更让我明确了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有一种伟大来自平凡,有一种尊敬来自感动;有一种坚持来自信念,有一种付出就是满足。”总之,从站到三尺讲台上起,我已走上了这条既光荣又平凡的人生之路,而且我还会在这条路上一直走到底,在教育这方园地里精耕细作,让更多的花朵茁壮成长。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努力处理好与学生、与家长、与同事的关系,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提高部门工作的创新力和执行力,聚集增能量,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迎着朝阳,面向未来,让生命在三尺讲台上闪光,共同追寻幸福的教育梦!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参考范文

翻开《新教育之梦》细读后,心境如潮,思绪如潮,伴随着书中描述的教育理念,我仿佛飞翔在一个崭新的世界。

全书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理想中的教育模式。二、理想中的教育角色。

一、理想中的教育氛围。

作者以轻松、流畅的笔调从人文科学、现实生活、教育实践等几方面,对理想中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进行了极为深刻的阐述;以朴实、通俗的语言剖析、总结了现行的“五育”中存在的盲点和缺陷;以翔实的数据、鲜活的事例论证了中外教育名家的理念精华。

二、理想中的教育角色。

作者怀着对教育的无限挚爱,以科学的态度对教师、校长、学校、学生、父母五种教育角色作了细致的分析和描绘。以诚恳的口吻对各种教育角色加以定位,并提出相应的要求。

尽管作者将“五育”和“五种角色”安排在各自的篇目中,加以深层次的阐述。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五育”和“五种角色”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枝独秀”,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切不可分割的联系,甚至可以把他们看作是交融、糅合在一起的“合体”。而这个“合体”的血液便是:“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在客观地分析了现行教育的现实和困惑之后,作者理智地批评了旧观念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全方位、多角度地构筑了新时代的新教育理念,打破了隔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城墙。

《新教育之梦》既没有空泛地说教,也没有那种故作高深的神秘,作为教育理论专著,这是极为难得的。更为可贵的是,作者以独特的眼光从一些小事上琢磨到教育的真谛,并运用通俗的手法表达出来,催人反思。

粗读全书,可以观赏到新颖的教育理念。细读全书,可以理解教育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品读全书,又可以在教育观念上感受到巨大冲击,感受到发自内心的震撼。回味全书,则可以清楚地体会到:成功的教育就是生活本身!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观后感初一作文参考

在整理班级图书的时候,偶然发现新课标必读书目里有《爱的教育》这本书,早就听说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曾感动了成千上万的读者。100多年来此书一直畅销不衰,曾多次被改编为动画片、电影、连环画,读者遍布全世界。但是我却一直没有静下心来阅读。

拿起这本书,脑海中涌现了好多的疑问,在这美丽的世间“爱”究竟是什么?在这本书里爱又是怎样去体现的呢?它又带给了我们什么教育的结晶呢?带着这些未知的疑问我走进了《爱的教育》去探求我想要的答案。

这是一本以日记形式撰写的小说,书里的每一个故事虽然比较短小,但是每一个个小故事都讲述着那父母与孩子间美好的爱、那老师与学生的情感、那朋友之间的纯真友谊……这一切的一切永远都离不开一个字——爱。

在《爱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学生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他们的爱里有宽容,有谦让,有亲情,有友谊。《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内中包含了父母的爱、同学的爱、老师的爱,以及社会的爱,这些在安利柯的心里种下了光明的种子,教育了他怎样去爱,又怎样接受爱。字里行间折射出的全是一颗纯真透明的爱人之心。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

看了这本书,也想到了现在的自己,身在教师岗位,满腔热诚的爱,希望能够全心全力扮演“为人师表”角色,然而在专业经验不足、缺乏教学经验、也没有很好的方法的现实之下,有时候也以教师的权威管教学生,以致伤了学生的心。在师生情感上划出了一道情感交流的鸿沟,而《爱的教育》给了我很多的启迪。教师要教育不要训斥,教育要潜移默化;要了解学生,认识学生,要适时的赞美和接纳,鼓励与协助;要培养学生挫折和容忍的价值判断能力,让学生快乐成长;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家长取得联系,适时的提供教给家长养子女的咨询与方法,共同为学生的未来而努力。

如在《我们的老师》、《父亲的老师》、《我弟弟的女老师》这几篇日记中描绘的师生之间的爱是那样的亲切、自然。在《我们的老师》一文里,作者用一种非常口语化的语言描写了老师在回应学生的问候时的神态、关心孩子时手的动作、批评孩子时的语调等,给我们勾勒出一个慈祥的、感性的、亲切中不失威严的好老师形象。《弟弟的女老师》一文所描写的那些情景仿佛就是我曾经经历和正在经历的。女老师怎样教换牙的孩子学拼音,怎样处理孩子们带到教室来的东西,怎样应付上课时突发的事件,怎样克制自己情绪,怎样在发火后后悔等等。

夏丐尊先生在翻译此书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总有许多挫折、跌倒和失败,但是一个良师必须适时适切地,来激发学生们自信心。让他们勇敢面对所遇到的困难,并在困境中坚强的站起来,坚持的走下去。

从《爱的教育》中,从安利柯的身上,我终于明白,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源自父母和长辈的精神力量,父母、老师只有教会他如何关心别人,如何与人团结合作,如何热爱劳动并创造生活,他才能在成年后不至于孤单、自私,而始终以乐观、善良之心快乐一生。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