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热门16篇)

时间:2023-12-16 06:57:51 作者:灵魂曲

三年级教案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以下是一些备受好评的三年级教案范文,如果对大家编写教案有所困扰,不妨参考一下。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教案

1、(看板书)师:香港有迷人的沙滩——浅水湾、著名的公园——海洋公园、繁华的街市——铜锣湾,香港那么著名、迷人、繁华、美丽,所以我们说“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2、谁来赞一赞香港?(指名读)。

3、香港,这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曾经被英国侵略军攻占,19世纪,英国侵略,清政府被迫将香港割让给英国。直到1997年7月1日,香港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4、师述说:英国国旗和香港旗在英国国歌乐曲声中缓缓降落,随着米字旗的降下,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起来了,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1997年7月1日这一天,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了,人民从此成为香港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

5、我们为我们的祖国拥有这样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而感到什么?(骄傲、自豪、喜爱……)请你带着这种感觉再读一读第6节。(齐读第6节)。

6、让我们共同祝愿——(香港未来更美好!)。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人物对话在文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3、了解总司令是在什么情况下帮助老陈头挑行军锅的,体会总司令关心战士、平易近人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人物对话在文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2、了解总司令是在什么情况下帮助老陈头行军锅的,体会总司令关心战、平易近人的可贵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卡片)。

淅沥泥泞袖标队伍沥青幸亏挡住懵住踉跄。

火辣辣淅淅沥沥和眉善目人影幢幢。

2、刚才复习的这些词语都是这篇课文的重点词语。这节课我们将通过这些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去感受、体会发生在长征中的又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二、品读感悟:

1、请同学们快速地读一读课文,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读文,找一找,这个故事是在什么样的情况(环境)下发生的呢?自由的读1-8自然节。

(1)“夜雨淅淅沥沥,黄土高原一片泥泞。”一句理解“夜雨”、“淅淅沥沥”,“泥泞”。体会红军在这样的情况行军,可见当时的环境特别的恶劣。

(2)再把这句话读一读,体会体会。

小结:从这里的环境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行军的恶劣、条件的艰苦。可正是在这样恶劣的天气和环境里,我们的红军队伍却越过了两道光秃秃的山岭,又过了一条很深很长的沟。

(3)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4)“老陈头步子一扭一拐的,有点踉跄。”理解“踉跄”体会走路不稳,受伤了。

(5)“老陈头抹去脸上的雨水,顺势往路边的草垛子上一靠,整了整担子,然后抬起脚后跟,用草擦去上面的泥浆,从烟袋里撮出一点旱烟往伤口上糊。”

a.读一读这话,说一说你都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读。

b.体会到了老陈头不在乎,画动词。再读,体会。

c.下面就把你们的体会放到课文中,我们齐读这话。

小结:此时此刻,通过同学们的读,我的眼前仿佛就出现了这样一位坚强、执着的老红军形象。在这段描写中,作者通过准确而生动地动作的描写,让这样一位坚强、执着、乐观的老红军形象跃然纸上,而这样的老红军在长征中有千千万万,他们正是凭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对未来胜利的憧憬,才能让他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在艰苦的条件下,继续走在长征的路上!

3、正当老陈头在草垛边熟练处理伤口时,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请你和同桌饱含深情地读一读总司令与老陈头之间的三次对话,并把你感动的句子画下来、体会体会,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1)“哎—同志哥!你放下,我自己来!”体会老陈头坚强。

(2)“莫要紧,我帮你挑一截子,再还给你!”抢挑子的也是个和眉善目的老同志,嘴唇厚厚的,道出一口四川话,火辣辣的。”

a.理解“和眉善目”体会总司令,和蔼可亲,没有官架子。“火辣辣”看出总司令的直爽。

b.带着体会读一读。

(3)“我看见你脚上的血印子了,还有好几里路才到目的地,你就莫客气了!”

a.体会总司令是一位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好司令,无微不至的对战士关心和爱护的总司令。

b.带着体会读一读。

(4)“我跑了,你就去司令部要人!”老同志也打了个哈哈,挑起油桶和行军锅一阵风似的走了。

a.体会总司令的幽默、果断。

b.带着体会读一读。

4、下面让我们把这三次对话完整地读一读,从一句句感人肺腑的对话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发生在长征路上的感人的一幕吧!

a.自己先和同桌练习读一读。

b.指名读。

c.教师分角色读。

总结:此时我们再看课题,《总司令挑行军锅》,我们就能感受到课题所深藏的浓浓的情谊。总司令挑行军锅凝结了总司令心中只有战友,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体现了总司令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更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战友之间伟大的爱)完长征路的决心。

(1)老陈头懵了。体会“懵”

(2)“什么?总司令……”此刻老陈头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他又是怎么想的,接着读一读,想到这,老陈头心头涌起一股热浪,为什么会涌起一股热浪?(感动)。

学生回答。

总结:在二五里长征路中,有许许多多这样感人的事,还有许许多多令我们敬佩的人,有这样无私无畏的领袖,有这样意志如刚的战士,他们所组成的钢铁一般的队伍,他们才越过了一座座高山、走出了一片片草地,完成了长征的伟大壮举,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三、拓展延伸。

1、在长征路上像这样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老师收集了这样一首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介绍给大家。这首诗就充分表达了红军战士在长征中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2、学生练读、齐读(配乐)。

3、总结:长征是世界军事历的一个伟大的奇迹,在这个奇迹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教案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找出能概括课文的。

绛紫透明波纹燃烧山岭。

荡起北大荒一碧如洗清澈见底几缕自由读。

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紫是平舌音,烧、澈是翘舌音,岭、缕是边音,纹是前鼻音,岭是后鼻音,荒、绛是三拼音)。

指名读,齐读。

2、读句子。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是一个长句子,在读时要注意合理的停顿。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3、读课文。

指名分自然段读。师生共同评议。

4、回答问题。

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文中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

学生视角:

《画杨桃》中小主人公的爸爸和老师,在画画时教会他怎样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面对他人的误解,这是很值得学生去探讨的问题。

难点:

能联系全文内容,感悟父亲和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并学会怎样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教师思考:

课文教育学生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就会有所不同。这正是树立学生自信心,坚持自己正确观点的契机。

重点:

边读边思,体会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反映出的深刻道理。

设计特色:

指导自学,精讲深化。

信息资料:

1、课文中生字新词卡片。

2、杨桃不同角度图的投影片。

3、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投影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听说的道理。

3、在老师的提示下,通过默读、朗读自学课文,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培养学生读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读能力。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读、写本课13个生字。查字典,联系上理解理解“审视”“和颜悦色”的词语。

2、整体感知,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3、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学们的不同的心理活动。

教学流程:

一、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谁能给大家介绍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

二、给充分时间读书自学。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己独立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来解决。

(2)读后思考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习效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敏锐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画出主要的句子。

三、汇报自学,提出问题。

教师梳理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笑?老师为什么要严肃地说那一番话?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画杨桃”这—部分(2—5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作者看杨桃和怎么画的句子。

2、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什么?

4、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作者画的杨桃?”

5、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请读读相关的句子。

6、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作者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会怎样想?

六、激活经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2、那么我们究竟应持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人的嘲笑呢?学完一课,大家一定会有启发的。

七、课堂练习。

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中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一、观察实物,从多角度看。

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向其他同学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二、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出几个省略号的语气。

2、你发现同学们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三、学习第7自然段。

1、思考:老师说了几句话?你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吗?

2、投影出示“老师的话”。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感悟老师说话的含义。

重点理解“相信自己的眼睛”。

3、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四、小结学习,思想升华。

1、什么是教诲?为什么他们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参与朗读。

六、教师总结全文。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七、课堂练习。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八、实践活动。

1、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如果有,请讲给同学们和父母听。

2、写一篇《画杨桃》的读后感。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

教学过程:

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敦煌莫高窟是古代无数无名的工匠创造的艺术宝库。敦煌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每一幅壁画都是那么精美动人。因此,敦煌莫高窟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你们有谁去过吗?能给大家谈谈感受吗?其他同学想不想饱览一下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画呢?(学生谈内心的想法)。

同学们都盼望一睹敦煌莫高窟的风采,老师今天就带你们去。

二、教师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叙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具体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画)。

三、自渎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2、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自读、识记、交流。

3、引导叙述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四、理清课文层次。

1、默读或自由轻声读课文,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归纳各自然段段薏。

第1自然段:介绍了敦煌莫高窟是浩瀚沙漠里的一颗闪光的珍珠。

第2自然段:介绍了莫高窟中彩色塑像和壁画的数量多。

第3自然段:介绍了敦煌的虚象和壁画的精美。

第4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敦煌的壁画。

第5自然段:赞美了敦煌的壁画。

2、给课文分部分,概括段意。

课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体介绍了敦煌莫高窟是浩瀚少摸里的一颗闪光的珍珠。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介绍了敦煌的塑像。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赞美了敦煌的壁画。

五、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内谈谈文中哪些语句写得生动优美。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听写生词。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读第一部分。

2、质疑、合作探究。

作者把莫高窟比作什么?

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用简单的话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自由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

2、学生汇报对课文的理解。

3、抓重点句子进行理解。

a、“在保留下来的492个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2000多尊,各种壁画45000多平方米。”“在保留下来”说明还有很多洞窟没有被保存下来,这个句子从数量方面介绍了敦煌的洞窟多,彩色塑像多,壁画多。

b、“的佛像有九层楼那么高,最小的菩萨还没有一个手掌大。”这个句子介绍了敦煌的和最小的菩萨,是从大小两个方面介绍的。把“的佛像”和“九层楼”进行比较,“最小的菩萨”和“一个手掌”进行比较,分别表现了佛像的大和菩萨的小,表现了敦煌塑像的精美。

c、“在万紫千红懂得鲜花丛中,有些描绘的是古代劳动人民打猎、捕鱼、耕田、收割的情景,有表现的是人们奏乐、舞蹈、演杂技的场面,还有许多讲述的是佛教故事。”“万紫千红”,是说敦煌的壁画非常多、精美。这个句子具体介绍了敦煌壁画的内容,敦煌的壁画不但十分精美,而且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艺术成就很高,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和创造力。

d、“站在壁画前,眼前的一切仿佛都活了起来,能听到流水淙淙和琴声丁冬,能看到奇妙的舞姿和会说话的眼睛。”这句话写了敦煌壁画栩栩如生,精美动人的特点。

4、教师领读课文,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5、讨论交流。

你认为课文中描写敦煌壁画的句子,哪些最生动?哪些词语用得好?说说他们的意思。

6、学生汇报,读中品位、感悟。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2、思考: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内容?(赞美了敦煌的壁画)。

找出概括敦煌壁画特点的词语。(精美动人)。

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敦煌壁画精美动人,艺术成就高)。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教案

(1)乐趣一:引导学生读出“我”兴奋的语气。小结:浪花回头,有趣;追赶浪花,更有趣。(板书:追浪花)。

(2)乐趣二:引导学生抓住“咦”、“哦”来体会作者的心情;通过“武将”和“俘虏”的对比,及“伸”、“捏”、“只一……就……”的理解来体会作者的成就感。

(4)乐趣四:小伙伴捉螃蟹。交流、示句:“那边一个小伙伴――夹住了他的手!”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有趣的,最后一起通过朗读把这件事的有趣表达出来。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做一个善良、助人为乐的人。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七色花这个故事。

3、学习课文一个片段,迁移写法。

4、仿写课文,完成《魔铃》的片段练习。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珍妮善良、纯真的美好心灵。理解珍妮用掉第七片花瓣最有意义,体会小姑娘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学习写作方法,学会片段练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2、出示:七色花。

3、指导朗读描写七色花的句子。

4、掲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填空提示。

3、这朵七色花怎么用呢?指导朗读相关句子。

4、快速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写七色花神奇功能的句子。

5、用自己的话简要说出七色花的功能。

6、比较七色花七种用法的句子,寻找共同点。

三、聚焦片段,了解写法。

1、同学们,在这七种用法中,你觉得那种用法最有意义?说说理由。

2、聚焦片段,了解写法。

3、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珍妮?指导朗读句子。

四、写法迁移,创作童话。

1、传说这小狐仙有一个发着绿光的小魔铃,它能实现你的三个愿望。只要你轻轻地摇一摇魔铃,对它说:“小魔铃呀,小魔铃,我想——”它就能帮你实现愿望。现在,这个小狐仙把这个魔铃送给了你,你打算怎么用呢?拿出笔,学着课文中的写法,写一写你其中的一个愿望。

2、选取有个性的作文片段,进行展示活动。

3、进行及时评价,告诉学生,仿写也是习作的一条有效途径,加上合理的开头结尾就是一篇美丽的童话故事。

五、小结。

只要我们心中有一份爱心,人人都有拥有神奇的七色花和魔铃。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教案

1、课文的第1节向我们交代了香港是我国的南大门,有哪些景点,是课文的总起。谁来说说香港有什么?(香港有——)。

(板书: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

2、指导朗读:读出沙滩的美丽迷人,公园的著名,街市的热闹繁华。

3、为什么说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

师:整个国家好比一个家,得有个门,香港在我国的南方,它就好比是我国南边的大门,那里每天有许多船只、飞机通往世界各地。

(生齐读第1节)。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教案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一碧如洗)理解"一碧如洗"。

天空的的陆云是什么样儿?

指名读第二句。

"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色彩真多呀!课文中把流云比作什么?(五彩斑斓的锦缎)。

"五彩斑斓"什么意思?

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练习朗读和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绘了北大荒的秋天的美丽。

2.学习第三自然段。

轻声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填空:

小河(),如同(),静静地躺在()。一全小鱼()游过去,()水面上顿时漾起了().

理解"清澈"。

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

指名朗读和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北大荒的秋天小河的美丽。

3、学习第四自然段。

默读第四自然段,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那一句话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用"-----"划出来。

指名回答。(原野热闹非凡)。

"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十分热闹,超出一般)。

那几句具体写"热闹非凡"?

读这句话时,要把农民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读出来。

练习朗读,指名读。

练习背诵。

4、学习第5自然段。

指名读第5自然段。

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茫茫""草甸子""沉甸甸"。

练读第5自然段。

小结: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厚。

5、齐读第6自然段。

用赞美的语气读。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教案

1、(生闭上眼睛)清晨,我们在上海登上飞机,经过两个小时的航程,飞机缓缓降落在香港新机场。香港到了!(睁开眼睛)。

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名回答。

(板书:浅水湾、海洋公园、铜锣湾、美丽的夜景〉。

3、你最喜欢哪个景点,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4、精读训练(生读后交流,灵活机动的教学第2-5节)。

你最喜欢哪个景点?请你朗读一遍(生说)。

第2节:迷人的沙滩——浅水湾。

(1)指名读第2节。

(3)师:温暖柔和的阳光洒满了海面。洒在了金色迷人的沙滩上,真如仙境一般。所以说,浅水湾是——(生说:“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5)让我们大家来读一读第2节,把漫步迷人沙滩的舒服感觉读出来。指导朗读:(师:你正在沙滩上悠闲自在地散步,轻轻的柔柔的海风吹来,多舒服啊!仔细一听还能听到浪淘拍岸的声响。)(指读齐读)。

过渡:欣赏完了迷人的浅水湾,大家一定还想去别处看看吧,那就别停下你的脚步,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细细欣赏。

第3节:著名的公园——海洋公园。

(1)指名读第3节。

(2)“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换个词语吗?把词放进句子中读读。(驰名中外、世界闻名、闻名中外)。

(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游客:聚集,不时……开怀大笑)。

(4)齐读第3节。

(5):有这样精彩表演的海洋公园,难怪会举世闻名。

过渡:乘上去铜锣湾的双层巴士,不多时。

就到了铜锣湾。一下车,你看到了怎样一番景象?

第4节:繁华的街市——铜锣湾。

(1)指名读第4小节。

(2)重点理解:

a、“摩天大厦”:指的是各种高楼大厦,读出楼房的高来。(指名读)。

b、“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

鳞次栉比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楼图〉(指名说:摩天大楼……)。

:房屋很多,一座挨着一座排列着,很密,这就叫做——鳞次栉比。

c、从“琳琅满目”看出商品多,使我们看得——眼花缭乱。

d、从“人流如潮”看出人多,人像潮水一样涌过来。

:铜锣湾楼多、商品多、人也多,是全港三大闹市之一。

(3)让我们感受铜锣湾这种热闹、繁华的景象。(齐读)。

第5节:美丽的夜景。

(2)你觉得香港的夜景美不美,美在哪里?请你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指名说)。

(板书:灯的海洋)。

(3)第5节用了3个比喻句,写出了香港美丽的夜景。

跟老师一起来读一读。指名说把什么比做什么?

(师引读:……成了——。

……像——。

……如同——)。

(4)港湾里的灯光是静的,马路上的车灯是动的,一静一动,互相辉映,真是——(美不胜收)谁愿意当播音员,把这么美的夜景介绍。(指名读、齐读)。

(5)谁能不看书,看图向大家介绍(指名试背第5节)。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教案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并唱一唱这首歌。

2、重点理解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教学重点:重点理解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教学准备: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可以制作课件,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对美好童年的向往。

二、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课文。

3、学生范读课文。

4、学生质疑。

5、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在优美舒缓的旋律中,边读课文边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三、学习生字。

本文出现了两个生字,教学时注意字型的写法,可采用换部首的方法记字。如:奖浆愉偷,通过换部首,使学生区分行近字;浆的右上角是夕,不要多写一点。

补充词语:迎面愉快欢乐幸福安排。

注意:凉爽的爽的写法。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教案

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一篇课文,叫《剪枝的学问》。会学习的孩子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剪”上下结构,上边一个前,下边一把刀,用剪刀剪。“枝”左右结构,左边木略窄右边支稍宽。齐读课题。学问,在词典中有三种解释:1。学识。(我的语文老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很有学问。)2。指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这是一门新兴的学问。)3。道理。(齐读)读过课文了,你觉得题目中的学问应该是哪种解释呢?(第三种)异口同声。说得对,课文不是在向我们讲怎样剪枝的种植知识,而是借剪枝向我们说明一个道理。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教案

生:闭气凝神,陶冶情操。

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同学们说的有道理,我们现在学习“横”。

指导:横有长横和短横之分。

3.教师书写长横和短横。指导运笔方法。

(1)长横:笔画稍长,左低右高,略带斜势,起笔较重,中腰略细。向左上逆锋起笔,旋即转向右下稍按,以中锋向右行笔,至收笔处顿笔回锋,藏锋收笔。

(2)学生练习写长横。

(3)短横:起笔轻快,可顺锋入纸,向右行笔,渐行渐按,至收笔处稍顿缩锋收笔。写时略带仰势。

学生练习写短横。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一、导入。

1.同学们都见过草地吗?谁来形容一下你见过的草地。

2.读了课题之后你们想到了什么?(这片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板书:金色的草地)。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2.自由读,检查生字:

(1)预习时大家已经养成了独立识字的习惯,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3.指名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老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

三、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2.讨论交流:“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的位置。“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是金色的跟蒲公英有密切关系。

3.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童真:

1.弟弟和哥哥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呢?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认真读一读。

2.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弟弟和哥哥玩了怎样的游戏。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探究“变色之谜”:

1.听老师读课文,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

2.分组讨论交流。

我的发现:

早晨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草地又变绿了。

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早晨,花朵(合拢),是(绿)色的,草地也是(绿)色的;。

中午,花朵(张开),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傍晚,花朵又(合拢),是(绿)色的,草地就变成(绿)色的。

3.为什么小作者这么厉害,能发现这个秘密?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有了这一发现之后,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了什么变化?

2.讨论交流。

3.体会句子的作用:“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四、总结全文。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教案

1、轻轻打开课文,读读2-4自然段,你觉得什么很有趣,动动笔,在旁边作上记号。

2、交流。出示句子和插图。

句子:“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有的捡贝壳……”

(1)请大家读读这个句子。

(2)还有很多趣事藏在省略号里,我们来边看图边想像,把它们找出来。

(3)趣事真多啊!谁来在横线上填上你最感兴趣的。

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有的,有的……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既认识了省略号的作用,又利用插图,发挥想像,练习了说话。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关注本课多音字并在具体语境中区辨读音。积累四字词:远近。

闻名,欢天喜地,光鲜红润及表示人物心情的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惊又喜。

3。学会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用串关键词的方式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4。朗读训练重在指导人物对话,读出语气,读懂王大伯的言外之意,体会剪枝的学问是什么。进一步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打开话匣子,懂得去问,敢于去说)。

上课前,孟老师要先给大家出一道简单的数学计算题,(略停顿)听了我的话,不知你在想什么?(生答:语文老师怎么给我们出数学题?会是什么题目?我会不会?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各有想法。请看:学+问=?(生答:学问)(板书:学问)我总爱问个为什么?这学和问与学问有什么关系?(生谈)小小计算题里可有大道理,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学有思考,学中多问,问中多学,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上课!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