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荷花说课稿(优秀19篇)

时间:2023-12-18 06:05:11 作者:灵魂曲

教案模板可以帮助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接下来是一份包含多元评价和反馈机制的教案模板,希望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三年级《荷花》说课稿

《荷花》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的一篇写景记叙文,写的是“我”去公园赏荷,陶醉于白荷花的丰姿神韵,与荷融为一体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认知目标:

1、会认会读生字。掌握“莲蓬、饱胀、挨挨挤挤”等词语。

2、读懂一至三自然段。

能力目标:

1、通过看图说话、写话的练习,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交互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2、通过看图,读文,展开想象,品味词句去欣赏荷花的美,从而加强语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所任教的班级有较好的朗读能力,初步懂得欣赏词句,本节课将发挥学生的优势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运用以往领悟的品读词句的方法欣赏本课遣词造句的特点。

2、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有利于实施自主探究基础上开展同伴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

3、学生基本掌握文字输入,上网浏览等计算机基础,但熟练程度不一。因此更需发扬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课前,教师将师生合作搜集到的荷花相关资源虚拟成专题网站——“荷花小站”。“荷花小站”设有六个部分,分别为“走进课堂”、“增长见识”、“灿烂文化”、“荷花资源”、“在线测试”、“荷言荷语”。这当中既包括课堂教学所用的资源,也包括供学生课后拓展性学习的资源。

教学策略:

为了使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达到最佳的整合,教学设计“以生为本”,从学生素质的良好发展出发,努力把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如对语言信息进行查找、筛选、获取、归纳、编辑的能力)与语文学科的任务(如大量读书,品味词句,情感熏陶,听说读写的训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优化课堂教学。

“荷花小站”六个部分中,“走进课堂”部分集文字、图片、影像、音乐于一体,给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恰当的启发,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对词语的品味、感悟更立体、更丰富、更有个性化;“在线测试”则把欣赏精美的图片与说话、写话结合起来,并可以通过网上论坛让师生对写话练习进行欣赏、评议、修改,有效地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其余的几个部分为学生提供了网络大量的信息资源,使教学不局限在课本中,拓展了学生对荷花多角度、多层面的认识。

教法设计:

本文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情境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了“情境、主动、交互、发展”的教学模式,借助网络及多媒体提供的丰富资源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创设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发扬自主探索、交互合作的精神,理解和品味语言,激发情感,唤发想象,增强表达欲望,从而了解荷花,热爱大自然,使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多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网络导入,设境激情:

我们常说,儿童的情怀是一湾浅浅的小河,无风不起浪,无物不扬波。所以,新课伊始,我给学生送上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小河荡漾起来,是他们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荷花,高雅清香,冰清玉洁,历来被人尊称为“花之君子”。自古以来,文人墨客赞美荷花的诗篇、画幅数不胜数。

而杭州西湖的曲院凤荷则独树一帜、久负盛名。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采莲曲》,一起去荷花池边欣赏荷花的美丽风姿,好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怀着对荷花的急切向往之情,打开“荷花资源”中的“荷花视频”,欣赏荷花的美景。此时,学生的视觉、听觉、想象、思维“多频道运作”,全身心感受,“未成曲调先有情”,他们已深深陶醉在美仑美奂的境界里,为领略课文的真味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当学生激情澎湃、叹为观止的时刻,我引领孩子“走进课堂”,尽情地、美美地读一读叶圣陶老爷爷的《荷花》一文,体会文中的荷花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知道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写了荷花形态各异的美。

(三)、细读与想象并行,领悟课文意境美。

在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时,我给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及方法:初次在反复美读后,指导学生感情背诵描写荷花不同姿态的句子。

(四)提供创造平台,让想象激情飞扬。

众所周知,课文只是个例子。我在引导学生美读成诵之后,带领学生进入“在线测试”。让学生一边观察多姿多彩的荷花,一边展开丰富的想象,给婀娜多姿、万紫千红的荷花取上新颖别致的名字,用优美的语句描绘荷花的迷人风韵。通过练习、交流、点评,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拓展学习时空,丰富学习资源。

当课接近尾声处,我让学生自主浏览网站上的其他栏目,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学习下节课作知识上的铺垫。

小学三年级语文《荷花》评课稿

《从现在开始》是人教版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讲述小动物们争当森林之王的通话故事。文章语言生动,富有童趣,很适合三年级的孩子阅读。

这是我第二次听别人上这篇课文。但是郭海芬老师还是让我耳目一新。

上课之前,老师让学生戴上自己做的头饰,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一个悬念——这到底是一堂什么课呢?课堂一开始,老师就把全班变成了一群小动物,问学生你们喜欢吃什么,喜欢做什么。让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这也为后来学生理解猫头鹰、袋鼠和猴子的行为做了一个铺垫。

接下来,老师扮演猫阿姨,给大家发了一张森林的请帖。紧接着,老师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景学词语。她是这么说的:“可是去森林的路上,遇到了障碍。我们读出词语,踩着荷叶就能过去。”学生每回答对一个词语,荷叶就会往下沉一些。这样一个有趣的认词环节,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读词语的环节,她还很注意细节,比如:笑眯眯该怎么读?万兽之王该用什么语气读?这就在无形中,教会学生体会每一个词语所带的情感。

在接下来上课文的环节。郭老师也是处理地很细腻。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她先是讲解了猫头鹰当万兽之王的情形。重点了解猫头鹰的表情神奇极了。同时,也让学生学会说什么极了。这也是对学生语言的积累。接着,她结合课文中插图,让学生观察猫头鹰的表情。用“我从——,看出——。”的句式学会完整地说一句话。说完看图感受后,让学生扮演猫头鹰说话。随后,让学生讨论自己对“白天睡觉,夜里熬夜”的看法。在学生议论之后,引出像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说话就叫“议论纷纷”。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地解决了比较难以理解的词语。

这篇课文其实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后面讲述袋鼠和猴子当万兽之王的部分,和猫头鹰的部分其实学法一样。如果出示自学提示,按照之前的方法让学生自学,就能还课堂于学生。

但是,这堂课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师讲课的细致和注重从小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像低年级的很多孩子,有些字词读不准确,她都会及时纠正,让学生读准确字;像有些孩子,说话不完整,她都会鼓励他,你试着把话说完整;学生在评价回答问题的孩子的时候,她会告诉生,“1+1”,先表扬,再说缺点,这极大地鼓励了发言的孩子,同时,也让其他学生学会全面评价其他人;在指名读的时候,她会告诉学生,一个人读,其他人认真听,让学生养成了倾听的好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画课文中的重要词句,也是学生学习的好习惯。在这堂课中程老师,就时时注意培养孩子们圈画重点词句的好习惯。

教学无定法,还请老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使学生的成绩早些提高。

小学语文三年级《荷花》说课稿

《荷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的一篇课文。课文按看荷花的顺序展开,写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并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抒发了作者对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丰富语言积累的好教材。为此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情景、借助媒体,品味词句,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荷花的神韵,和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符合本课特点,能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使语文学习具有趣味性、审美性,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

其中1、2两个目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体会荷花的神韵,体会大自然的美,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则是教学的难点。

第一课时:设置形象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语境中认识10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的生字“蓬、梦”,多音字“骨”;指导生字的书写时,重点注意“蓬”是上下结构的字,“翩”字要写紧凑。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设问激趣。

针对本课生字的发音特点出示重点新词组织学生认读,读好后鼻音、儿化音以及叠词。在学生齐读课题后提问:同学们看过荷花吗?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见过的荷花。(美丽、漂亮、亭亭玉立、千姿百态……)在作者心中,荷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随着作者再次走进公园,再去看看荷花。

这个环节既对上课时的学习进行了反馈,也使学生产生想看荷花的想法,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第一自然段:略讲。

通过指名朗读,了解“我”看见荷花的时间和地点。抓住“一……就……”的句式,感受荷花清香,抓住“赶紧”和“跑”体会作者的急切心情,读出作者的感受。

第二自然段:详讲。

教学第二自然段,我打算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在荷花池边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组织讨论时,以学定教,从学生的意愿出发,确定学习语句的顺序。让学生读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动手比画比画,结合展示的画面与语言的渲染,展开充分的想象,尽情感受荷叶的茂盛之美、形态之美,荷花的姿态之美、色彩之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游人的身份用观赏者的眼光读课文看课文,使他们产生真切的体验,把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之中,自然地表达赞美、喜爱之情。

第三自然段:

第一句通过一组荷花的图片和语言的渲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对荷花的风韵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性理解。

第二句是本文的一个难点,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进行梳理后确定重点问题,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深入其中倾听学生发言,并适时给予指导。再组织交流,加以点拨。理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时,先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赏析方法,引导他们从“色彩”、“姿态”等多个角度去评价眼前的这一池荷花,再次品读第二、三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理解“活的画”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感受荷花的勃勃生机。“画家”一词的理解,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不同的学生对此一定会有不同的理解,学生可能会说是“夏天”,是“大自然”,或许还会说是中荷花的人,这些答案都可以给予肯定。

(三)三自然段的设计。

从文本出发,让学生从文到图再到文,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细细品位,并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感受从文本的美转向对大自然的美的升华。

第四自然段:

这一段借助“一幅活的画”来想像荷花,描写中“我“与荷花融为一体。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化的表演情景,让学生来扮演荷花,通过肢体语言来体会“翩翩起舞、随风飘动”;并通过录象、音乐的渲染,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戴上头饰,扮演文中“蜻蜓、蝴蝶、小鸟”,讲述清早飞行的快乐、昨夜做的好梦,并进行创造性对话,说说小虾、蝴蝶、小鸟可能会对美丽的荷花说些什么。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给学生配上音乐图片朗读课文,让学生置身其中,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心灵,进入美的境界,再次进感受美。

这样设计让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同时,既训练了学生说话,又让他们置身荷花中,进一步感受荷花的动态美,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发展,审美水平得到提高。

第五自然段:

扣住“才”、“不是”、“是”等关键词,讨论“我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从而感受到此时“我”完全陶醉其中、沉浸其中。而荷花的美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个性作业、自主设计。

总结: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节奏速度,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

小学语文三年级《荷花》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摄影师》,欢迎各位给予指导。

首先我要说的是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材的理解,力求育人功能的拓展。

《小摄影师》写了高尔基欣然答应一个孩子给他拍照,最后孩子发现忘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孩子哭着离开。最后,高尔基还是准备要接待那个少先队员。

我与文本对话时,感受到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也感受到小摄影师所代表的少先队员所具有的诚信、聪明、有礼貌的品格,两者均应教学。

关于本课的目标设定,我想主要是力求凸现三维的融合。

把本课目标预设为通过语言句子的朗读以及有关情节的联想训练,感受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之情。

确定这个目标是符合新课标关于目标“三维性”要求,它蕴含有知识、情感、过程三方面要求,而且三者是相互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的。

整个教学过程的预设,力求做到全员的`互动。

全课预设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对全文步感知、学会生字新词。在这样基础上学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整堂课的流程预设是这样的:先质疑;再交流初读课文时留给学生的人物印象;第三步,感悟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接着,体会小摄影师的品格;最后是通过联想续写,把两代人的品德更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具体是这样的:

第一环节是质疑明起点,使得课堂显得真实、真切。

课开始就向学生提问“读了课文,你们有哪些不明白的?”引导学生说出读课文后的疑难点。

预计有学生会说“小摄影师为什么不要高尔基的胶卷呢?”、“小摄影师为什么最后一直没再去找高尔基拍照呢?”、“高尔基到底是忙还是不忙,伟人为什么还要骗一个杂志社记者呢?”

质疑是语文教学很重要的方法,也是教师掌握学生真实起点一个途径,教师的教要教在学生真正的不懂之处,这是课堂真实化、课堂以人为本的基础。

第二步,把学生初读的个性理解,通过交流使个性的学习内容形成大家的共识。

小学三年级语文《荷花》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我将从主题、素材选择、教学过程、练习设计四个板块进行说明。

一、说主题(含学情、教学目标、设计理念)。

本次说课的主题是《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本次习作主题为“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是一篇写人习作,是在学完第六单元后,体会了描写的有序、细致,初步掌握了抓关键词体会人物感情的基础上进行的'习作。经过学前检测,我发现学生在本课学习时有上述五个优势。

同样,学生也还存在写作语言较为平淡;叙述一件事时表达不完整;阅读同类文本时没有比较意识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依据不同的写作对象,写出生动具体的文章”。结合学情,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根人物特点选择合适的一件事例,并把事例写清楚。教学难点定为训练学生在叙事时要有完整的六要素,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把事情写清楚。

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我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师生探究、小组合作、自主实践等方式来达成共识和实现师生集体建构。

二、说素材。

在本课的课程设计中,除了利用课本中的九个形容人物特点的词语作为依托,我还让学生通过课前搜集的方式积累了同类词语,并在课堂上、学习单上出示了30余个同类词语帮助学生积累。

针对通过一件事例写清楚人物特点这一教学目标的需要,结合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习作“猜猜他是谁”中已学习了外貌描写的方法,积累了描写外貌的好词好句,我又给与了学生描写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四字词语各五个,并让学生课前利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给学生的习作中添加“亮点”。

《幽默王子》的两则片段是针对学习需要,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文本里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让学生领悟合适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我们写清楚人物特点。

《大胃王》是本节课微课视频中出现的文本,这一文本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外貌、心理描写,让学生知道不同的细节描写都各有其作用,只要合理使用,都能帮助体现人物的特点。

本次所有素材文质兼美,让学生在阅读、积累、理解的过程中习得了观察、感悟、表达的方法,从而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说教学过程(含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上教法、学法。

小学三年级语文《荷花》说课稿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荷花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吸引力。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活在城镇,对荷花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l、学习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自主、个性化的阅读。从而达到感受荷花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的教学目标。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

小学三年级语文《荷花》评课稿

口语交际,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的亮点,它摒弃了原先的课程中说话课的重说的表达轻语言的多向交际的教学薄弱点,强调人与人的沟通与交流,强调交际的交互性。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4月7日陈老师所展示的这堂课,正是立足于常态,以一个比较常见的话题“说说我自己”来努力展现口语交际课的一些基本特点。

接下来,我想从口语交际的基本特点的几个方面,来简单地谈一谈今天陈老师所上的这节课,一家之言,值得商榷的地方还请在线的每一位同行多提宝贵意见。

一、互动性。

按照口语交际的新理念,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强调的是人与人沟通和交流,只有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下,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和过去“听话”、“说话”最大的不同,就是强调听与说双方互动,尤其关注在交际在过程中的应对能力。过去讲“听话”,不强调听后的反馈;讲“讲话”,就只管说,可以准备好再说。现在的口语交际,听的人不是个被动的听众,他随时可能变成主动的说话者;说的人也不能只管自己说,要根据交际场合作即兴讲话;听与说双方都是主动的,双方的角色是随时互换的'。可见,口语交际对一个人听的能力,组织内部言语的能力,应变和对答能力要求较高。

当然,单向的口语表达仍然非常重要,因为基本的表达能力是进行口语交际的基础,也是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方面。单独讲几句话都讲不清,是很难进行口语交际的。因此,从本堂课中,我们也看到了陈老师在口语表达上也是很有层次性的,从观察对比两位同学在外貌上的不同,到简单说说自己的特点,再到具体说说自己,用上与特点有关的事例,这过程中,学生单向的表达一层层地说清楚,说具体。

因此,单向表达与多向互动交际的融合的训练,在口语交际课中是极其重要的,以实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交际的过程中来综合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

一定的情境是学生增强生活体验,激发思维与口语表达的环境条件和动力源,和谐民主的的氛围则是大胆进行口语交流的前提。所以,教学中一定要依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社会生活交际实际创设情境,形成良好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情境气氛中产生交流欲望,自由无拘无束地参与。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进行的,口语交际教学也应在生活实际或者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这种交际情境有的是现实的,有的是模拟的。口语交际情境最好是现实的,因为在现实的情境里口语交际更有真实感,显得更自然,在模拟的情境中,始终会感觉是在替别人说话,带有表演性,容易给人说假话的印象。创设交际情境可以凭借教材的提示,但教材的提示是有限的,我们要根据教材的提示,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性地设计交际情境,好的交际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参与交际的兴趣,让学生明确交际的任务,明确自己在活动的努力方向。

二、参与性。

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际实践中发展的,口语交际教学应做到让每个人都有话可说,每个人都有机会说话。“人人参与”是提高每个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保证,而乐于参与本身就是口语交际的目标之一。“人人参与”包括参与活动、参与倾听、参与表达、参与交流。

要做到“人人参与”,就必须实行“点面结合”的组织形式。“点”主要起示范、启发、引导作用,“面”则是给每一个同学创造参与机会。要将个别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性活动结合起来。

三、反馈与指导。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规范语言和发展语言往往存在着矛盾。有的老师重视规范孩子的语言,总在纠正孩子的语病,但是越纠正,孩子越说不好,我们应该把规范语言和发展口头语言结合起来,在发展语言过程中规范语言,在规范语言的过程中发展语言。首先应该让孩子“敢说”,大胆说,放开说,然后才谈得上逐步做到“会说”。我们应该结合具体的口语交际活动,逐步使孩子做到不但说话比较清楚、完整、连贯,而且做到听话能听懂话外之音,说话得体,有礼貌,能和谐地进行人际沟通和交往。

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应该适当安排评议的环节,让孩子在评议过程中体会表达方式,自觉规范自己的语言。孩子在口语交际中如果出现明显的用词或语句问题,老师应引导孩子自己纠正,孩子纠正不了的,老师可以提示。

“请大家仔细听,这位同学说得怎样?”这是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请大家评一评刚才这位同学的自我介绍。”这是指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学习给别人提看法;“别着急,吸一口气,再慢慢说”“你讲的很好,能不能说得再响亮些?”这是对学生口语交际信心的激发和口语交际技能的强化训练。

我想,今天我们的口语交际的这几节课也是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上的一次探索,怎样将新课程理念真正地落实到我们日常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去,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努力,我们任重而道远。很多教育专家、著名学校都这样提出,小学阶段,让学生练得一手好字,写得一手好文章,说得一口好普通话,是我们小学阶段的的几个重要目标,我想这一口好普通话,当然不仅仅是普通话标准,而是能说会道,能与人很好地口头交际。因此,就让我们这些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们一起努力吧!

小学语文三年级《荷花》说课稿汇编

说课,是一名称职教师的必备功课。小编建议大家在学习和教学中多做总结和积累,不断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下面为大家带来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荷花》说课稿,以供参考学习。《荷花》说课稿范文1。

一、教材分析:

《荷花》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写景记叙文,写的是“我”去公园赏荷,陶醉于白荷花的丰姿神韵,与荷融为一体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会认会读生字。掌握“莲蓬、饱胀、挨挨挤挤”等词语。

2、读懂一至三自然段。

能力目标:

1、通过看图说话、写话的练习,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交互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2、通过看图,读文,展开想象,品味词句去欣赏荷花的美,从而加强语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对象分析。

1、所任教的班级有较好的朗读能力,初步懂得欣赏词句,本节课将发挥学生的优势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运用以往领悟的品读词句的方法欣赏本课遣词造句的特点。

2、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有利于实施自主探究基础上开展同伴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

3、学生基本掌握文字输入,上网浏览等计算机基础,但熟练程度不一。因此更需发扬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资源设计。

课前,教师将师生合作搜集到的荷花相关资源虚拟成专题网站——“荷花小站”。“荷花小站”设有六个部分,分别为“走进课堂”、“增长见识”、“灿烂文化”、“荷花资源”、“在线测试”、“荷言荷语”。这当中既包括课堂教学所用的资源,也包括供学生课后拓展性学习的资源。

五、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教学策略:

为了使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达到最佳的整合,教学设计“以生为本”,从学生素质的良好发展出发,努力把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如对语言信息进行查找、筛选、获取、归纳、编辑的能力)与语文学科的任务(如大量读书,品味词句,情感熏陶,听说读写的训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优化课堂教学。“荷花小站”六个部分中,“走进课堂”部分集文字、图片、影像、音乐于一体,给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恰当的启发,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对词语的品味、感悟更立体、更丰富、更有个性化;“在线测试”则把欣赏精美的图片与说话、写话结合起来,并可以通过网上论坛让师生对写话练习进行欣赏、评议、修改,有效地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其余的几个部分为学生提供了网络大量的信息资源,使教学不局限在课本中,拓展了学生对荷花多角度、多层面的认识。

教法设计:

本文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情境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了“情境、主动、交互、发展”的教学模式,借助网络及多媒体提供的丰富资源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创设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发扬自主探索、交互合作的精神,理解和品味语言,激发情感,唤发想象,增强表达欲望,从而了解荷花,热爱大自然,使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多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六、教学过程:

(一)、网络导入,设境激情:

我们常说,儿童的情怀是一湾浅浅的小河,无风不起浪,无物不扬波。所以,新课伊始,我给学生送上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小河荡漾起来,是他们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荷花,高雅清香,冰清玉洁,历来被人尊称为“花之君子”。自古以来,文人墨客赞美荷花的诗篇、画幅数不胜数。而杭州西湖的曲院凤荷则独树一帜、久负盛名。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采莲曲》,一起去荷花池边欣赏荷花的美丽风姿,好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怀着对荷花的急切向往之情,打开“荷花资源”中的“荷花视频”,欣赏荷花的美景。此时,学生的视觉、听觉、想象、思维“多频道运作”,全身心感受,“未成曲调先有情”,他们已深深陶醉在美仑美奂的境界里,为领略课文的真味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当学生激情澎湃、叹为观止的时刻,我引领孩子“走进课堂”,尽情地、美美地读一读叶圣陶老爷爷的《荷花》一文,体会文中的荷花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知道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写了荷花形态各异的美。

(三)、细读与想象并行,领悟课文意境美。

在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时,我给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及方法:初次在反复美读后,指导学生感情背诵描写荷花不同姿态的句子。

(四)提供创造平台,让想象激情飞扬。

众所周知,课文只是个例子。我在引导学生美读成诵之后,带领学生进入“在线测试”。让学生一边观察多姿多彩的荷花,一边展开丰富的想象,给婀娜多姿、万紫千红的荷花取上新颖别致的名字,用优美的语句描绘荷花的迷人风韵。通过练习、交流、点评,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拓展学习时空,丰富学习资源。

当课接近尾声处,我让学生自主浏览网站上的其他栏目,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学习下节课作知识上的铺垫。

一、教材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课文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全文文字简短,却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课文按照看荷花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朴实优美,想象力丰富,对荷花的描写形象逼真,富于感染力,让我们读后产生一种美感,情操得到陶冶。课文一开始先告诉我们清早一走进公园的门,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是因为有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了“我”。直截了当,引人入胜。接着,讲那一池美丽的荷花——色彩鲜艳,形状各异,就像一大幅活的画。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叙述上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真的把一池荷花绘成了一幅美丽的荷花图。最后,作者把自己比作一朵荷花,将自己看荷花时的全部感情都融入到文字当中去,感染了读者,让我们读后不仅欣赏到一池美丽的荷花,而且也获得了一种情感体验。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抒情、移情。通过教学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活在农村,对荷花了解甚少。正是考虑到这个特殊原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

3、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

三、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定为三大环节:

(一)课件播放荷花图片引入,整体感知(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新课开始,教师要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先来个谜语“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孩子们带到荷花池。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直奔重点,品味美丽(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欣赏画面以后,让学生听录音并思考:“哪几段直接写了荷花?”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孩子直接去学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在学生充分读后交流。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觉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哪里,能讲出理由更好。通过自主学习,孩子们一定能大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借助图画(课件出示):从“挨挨挤挤”体会荷叶的茂盛之美;从“碧绿、嫩黄”体会颜色之美;从“冒、饱胀、破裂”体会荷花的长势之美;从“有的……有的……有的……”体会一池荷花千姿百态的美。

于荷叶之上盎然盛开的画面,并配上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渲染。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深化,体会到“冒”用得好。他们自主的再次诵读课文,丰富情感体验。既而又从文中的“展开”、“露出”、“饱胀得要破裂”等词句中,体会出这一池美丽的荷花竞相开放的生机与活力,至此,学生内心对大自然这位高明画家的无比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在品味荷花的美丽之后,我运用课件再现画面(按),感受一大幅活的画,理解“画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然后我让孩子们对着满池的白荷花说出他想说的话。有前边丰富的表象储备,加上自己对表象的体验,孩子们一定会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毫不拘束地畅谈心得,又使他们心中美的体验得到升华。这是与课文情感相碰撞产生的火花。这样设计,借助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引导想象,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创造能力。

如诗的画面,优美的文字,让学生自读感悟,互读点评,用声音之美展现文字之美、景物之美。最后就能熟读成诵,由读到背,必将十分顺利地达到能力目标中的背诵目标。

(三)体会意境、升华情感(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移情)。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写当“我”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学生理解想象文中“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这,是教学的另一个难点。我利用课件呈现一池生机盎然的荷叶荷花,(按)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让学生的视觉感受形之美,听觉感受声之美,仿佛置身其中,课文中描写的那种想象的原来似乎不可捉摸的情境变得可闻可见了。(按停)这时,学生不由自主的产生了学习探究的欲望:“作者看到这一切,他又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想法呢?”于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自读自悟互相交流。“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和满池荷花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就有了与作者相似的体验,情感上与作者产上了共鸣。通过感知领悟和积极丰富的想象,学生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对荷花的美的感受。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想象力也得到了的发展。

诵读之后,课件再次呈现一池美丽的荷花,(按)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深情的观赏,(看)这时,教师的话音柔和的响起:“在这美丽的荷花池中,蜻蜓飞过来,小鱼游过来,它们会跟荷花说些什么呢?”(按停)画面为学生创设了语言实践的情境和想象的广阔空间,此刻,学生产生了表达语言的强烈的欲望。(按)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角色,在荷花池中尽情嬉戏,抒发内心情怀。

四、板书设计。

闻到:清香。

叶:茂盛。

(挨挨挤挤、碧绿)。

看到:荷花—美一大幅活的画。

花:姿势多。

(全开、刚开、未开)。

(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想到:仿佛是荷花。

板书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导、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也为背诵有困难的学生理清了思路。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12课《荷花》。下面我从教材和学生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后小结等六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荷花》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抚玩荷花并睁开想象的事,称赞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盼望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头脑情感。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景象融会,不但写出了荷花的丰姿,并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好看,又有身临其境的觉得。让学生随着教学历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抒怀、移情。课堂教学以情绪为纽带,变得更富勾引力,使学生的勤学精力得到造就,促使学生在勤学、乐学中渐渐明白爱,明白热爱高贵,寻求优美。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奇特的吸引力。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头脑活泼,担当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存在城镇,对荷花了解甚少。正是思量到这个特别缘故原由,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奇妙地运用多媒体技能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荷花那差别平凡的美。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l、学习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自主、个性化的阅读。从而达到感受荷花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准备:cai课件、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

四、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定为四大环节:

(一)录象引入,整体感知(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入境始于亲。”新课开始,教师要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先来个谜语“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孩子们带到荷花池。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直奔重点,品味美丽(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欣赏画面以后,我将以“作者是怎样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的呢?”的这一过渡语让孩子直接去学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由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存在着诸多差异,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因此,我提供三种方法让学生选择:(朗读法、画图法、讨论法)朗读法:用感情朗读表达出你体会到的美;画图法:用五彩的笔描绘美丽的荷花;讨论法:用语言和伙伴交流学习体会。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由组合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样设计教学,将使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藏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在学习后交流学习体会时,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觉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哪里,能讲出理由更好。借助图画,通过自主学习,孩子们一定能大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挨挨挤挤”体会荷叶的茂盛之美;从“碧绿、嫩黄”体会颜色之美;从“冒、饱胀、破裂”体会荷花的长势之美;从“有的……有的……有的……”体会一池荷花千姿百态的美。

1、在引导学生提出“冒”字后,我将采用以下步骤让学生深刻理解“冒”

(1)换词体会“冒”的妙处;

(2)读课文体会怎样长才叫“冒”,选一个喜欢的词填到这句话中,大声朗读、用心体会是不是这种味道?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读“冒”,是对“冒”字内涵的领悟。

随后出示迫不急待、兴致勃勃地长出来的白荷花,让孩子们想象,展开讨论:它们长出来想干什么?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让孩子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更进一步地理解课文,养成孩子们善于合作、互助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

交流时,孩子的回答将思路开阔,富有情趣,这不仅仅是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实践,更是情感的流淌、灵性的涌动。

2、在品味荷花的美丽之后,我运用cai课件再现画面,感受一大幅活的画,理解“画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我让孩子们对着满池的白荷花说出他想说的话。有前边丰富的表象储备,加上自己对表象的体验,孩子们一定会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毫不拘束地畅谈心得,又使他们心中美的体验得到升华。这是与课文情感相碰撞产生的火花。这样设计,借助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引导想象,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创造能力。

如诗的画面,优美的文字,让学生自读感悟,互读点评,用声音之美展现文字之美、景物之美。最后就能熟读成诵,由读到背,必将十分顺利地达到能力目标中的背诵目标。

4、在部分学生用“画图法”描绘荷花时,我将鼓励学生把自己想画的内容画到大黑板上,它综合运用文字、图画、线条、色彩等手段,变抽象为形象,强化表现力,让学生的思想情操、审美观点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体会意境、升华情感(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课文的第4自然段是写当“我”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这个自然段的学习,我主要采用各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意境:有自己轻声读,想象美丽的意境;有配音像朗读,感受意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还有图文对照读,学生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学生的情感也达到了高潮,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和内化。然后抓住第四自然段的省略号让学生想象:还有哪些动物会来和“我”交谈,可能告诉“我”一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思维将又一次被激活。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搜集信息、拓展学习(在操作创新的原动力中——移情)。

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荷花的资料在课上进行交流。老师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与学生共享。我收集的资料有:作者简介、荷花简介、古文、古诗、各种图片等。这样,扩大学生信息量,拓展学生的视野,并让学生在课外分小组将收集到的资料办成小报,并进行评比,学生通过实践创新,综合能力得到锻炼。

五、板书设计。

荷花。

闻到清香——观察形态——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

赶紧色彩美活化为荷花大自然。

板书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导、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也为背诵有困难的学生理清了思路。

六、教后小结。

1.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2.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进行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本领。由于文章的“美”是通过多种读法咀嚼出来的。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能使学生迷恋,孕育发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气成诵,把课文语言内化为本身的语言。

4.教学中学路明白。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连结自主、积极、自动的运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效”和谐,“立体式”睁开。

本课的教学计划,力图以新的课程尺度为引导,树立“大语文观”的全新教学看法,奇妙地运用当代的教育技能,优化课堂布局、革新阅读教学,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实现知识与本领、智育与美育的奇妙融合。

小学三年级语文《荷花》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本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

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四、教学程序设计: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欣赏一篇题为《荷花》的课文,大家准备好了吗?”以谜语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第二环节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教师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荷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那么我们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荷花的美?”从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第三环节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

1、借助比较区别;

2、借助想象展开;

3、借助语言媒介。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还有的。”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第四环节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有情,教材有情,“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六、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12.荷花。

闻:清香荷叶挨挨挤挤像大圆盘看:含苞荷花半开全开。

小学三年级语文《荷花》说课稿

《荷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按看荷花的顺序展开,写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并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抒发了作者对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丰富语言积累的好教材。为此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l、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情景、借助媒体,品味词句,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荷花的神韵,和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符合本课特点,能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使语文学习具有趣味性、审美性,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

二、说教学重、难点。

其中1、2两个目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体会荷花的神韵,体会大自然的美,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则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知,设问激趣。

针对本课生字的发音特点出示重点新词组织学生认读,读好后鼻音、儿化音以及叠词。在学生齐读课题后提问:同学们看过荷花吗?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见过的荷花。(美丽、漂亮、亭亭玉立、千姿百态……)在作者心中,荷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随着作者再次走进公园,再去看看荷花。

这个环节既对上课时的学习进行了反馈,也使学生产生想看荷花的想法,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第一自然段:略讲。

通过指名朗读,了解“我”看见荷花的时间和地点。抓住“一……就……”的句式,感受荷花清香,抓住“赶紧”和“跑”体会作者的急切心情,读出作者的感受。

第二自然段:详讲。

教学第二自然段,我打算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在荷花池边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组织讨论时,以学定教,从学生的意愿出发,确定学习语句的顺序。让学生读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动手比画比画,结合展示的画面与语言的渲染,展开充分的想象,尽情感受荷叶的茂盛之美、形态之美,荷花的姿态之美、色彩之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游人的身份用观赏者的眼光读课文看课文,使他们产生真切的体验,把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之中,自然地表达赞美、喜爱之情。

第三自然段:

第一句通过一组荷花的图片和语言的渲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对荷花的风韵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性理解。

第二句是本文的一个难点,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进行梳理后确定重点问题,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深入其中倾听学生发言,并适时给予指导。再组织交流,加以点拨。理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时,先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赏析方法,引导他们从“色彩”、“姿态”等多个角度去评价眼前的这一池荷花,再次品读第二、三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理解“活的画”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感受荷花的勃勃生机。“画家”一词的理解,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不同的学生对此一定会有不同的理解,学生可能会说是“夏天”,是“大自然”,或许还会说是中荷花的人,这些答案都可以给予肯定。

(三)三自然段的设计。

从文本出发,让学生从文到图再到文,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细细品位,并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感受从文本的美转向对大自然的美的升华。

第四自然段:

这一段借助“一幅活的画”来想像荷花,描写中“我“与荷花融为一体。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化的表演情景,让学生来扮演荷花,通过肢体语言来体会“翩翩起舞、随风飘动”;并通过录象、音乐的渲染,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戴上头饰,扮演文中“蜻蜓、蝴蝶、小鸟”,讲述清早飞行的快乐、昨夜做的好梦,并进行创造性对话,说说小虾、蝴蝶、小鸟可能会对美丽的荷花说些什么。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给学生配上音乐图片朗读课文,让学生置身其中,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心灵,进入美的境界,再次进感受美。

这样设计让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同时,既训练了学生说话,又让他们置身荷花中,进一步感受荷花的动态美,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发展,审美水平得到提高。

第五自然段:

扣住“才”、“不是”、“是”等关键词,讨论“我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从而感受到此时“我”完全陶醉其中、沉浸其中。而荷花的美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个性作业、自主设计。

总结: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节奏速度,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

小学三年级荷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课前播放音乐,学生闭上眼睛欣赏。

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喜爱的对象,描写的诗词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欢荷花就是因为她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课文,是我国教育学家、文学家叶圣陶爷爷写的。板书课题:

1、荷花(看老师板书,这两个字都是草字头,因为他们都属于花。)。

2、齐读课题,指导朗读。(荷花这么美应该怎样读,再来一遍。)。

3、初看荷花。

a、想看荷花吗?(播放荷花录象)。

要求:让我们插上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畔去看看,老师有个建议看的的时候同桌可以指指戳戳讨论以下,看你能用一个怎样的词来形容你所见到的荷花。b、学生交流。

4、过渡进入第二小节。

相看两不厌,唯有白荷花,我觉得大家都是伟大的诗人,把荷花描写的那么迷人,想看看爷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爷爷的荷花世界吧。

二、教学第二小节。(出示内容)。

1、带问题自由朗读第二小节。

要求;用心去感受感受,你觉得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怎么样?

2、带着问题再读第二小节。

要求;画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读,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交流:

a、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碧绿”、“大圆盘”(课件出示图片)你能把你的感觉读好吗?(指导朗读)b、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抓“冒”

(a)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来写在这里你用一个什么字?(肯定用冒字的精确)。

(b)荷花从这么多的荷叶中冒出来想干什么呢?(鼓励)c、有的„„有的„„有的„„(每种姿态的荷花配图,指导朗读。)。

3、齐读课文。

多美的白荷花啊,生机勃勃,让我们一起来有滋有味赞美这迷人的荷花。

三、教学第三小节。

1、叶圣陶爷爷写了三种姿态的荷花,还有其他姿态的荷花吗?想看吗?(播放图片)学生带着要求看图片。

要求:仔细观看图片,把你最喜欢,印象最深的一朵深深地印在脑中,呆会讲给我们听。要是给你讲的荷花再加上动作那就更好了。交流。(师辅导为荷花加上动作表示。)。

2、导读9这么多的白荷花„„那一朵也很美。把眼前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a、学生读第三小节。猜猜这位了不起的画家是谁?交流。(大自然,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4、齐读课文。

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让我们热爱的大自然的同学一起与这位伟大的画家对话吧。

四、教学第四小节。(出示内容)。

1、播放录音带。

2、激读。

想不想与录音带比一比。学生自读课文。

3、交流朗读。

a、谁来作第一荷花?第二多朵?第三朵?b、还有更多的荷花吗?齐读课文。

4、内化感悟。

这次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用心去看,用心去听,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感觉到了什么?感觉到自己仿佛自己成了什么?交流。

5、齐读课文。

五、小结。

1、此时此刻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赞美荷花的美丽,大自然的神奇呢?(同桌交流)。

2、交流。

六、小练笔。

让我们也来作回作家,模仿叶圣陶爷爷的荷花也来写写自己的荷花。

1、荷花你真是千姿百态„„。

2、忽然,我仿佛自己成了一朵荷花„„自己选择一个喜欢的题目来写一写。

七、总结结束。

小学语文三年级荷花教案

看到的荷花的样子及看荷花时“我”的想象,写出了荷花的美妙。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弄清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荷花,为什么看荷花;接着要搞清楚荷花开时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在学习第2段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从荷叶、荷花的颜色、形状,并通过“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形象地写出了荷花形态各异的花姿。学习第3段时,应注意通过反复朗读,着重理解“我”把眼前的一池荷花当作一大幅活的巨画的表现手法,从中体会到一池荷花的美妙无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用自己的话说说荷花盛开的样子。学习4、5自然段时应使学生了解“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是想象开始,“我才记起”是想象的终止。还应知道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象,由此引伸出这是因为荷花静时美,动时更美。还可发散思维:如果你站在这样的荷花池边有什么样的想法?也可结合看图,文图对照,认识荷花美。学生学习时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荷花小学三年级作文

有的人喜欢高贵的玫瑰花,有的人喜欢洁白的百合花,有的人喜欢高雅的月季花,而我却喜欢品质高尚的荷花。

俗话说:“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这就是我喜欢荷花的原因。

让我先讲讲这些荷花的来历吧。

我爸爸在青城山买别墅之后,把房子和花园装修了一下,我觉得少了一些什么植物。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园林公司买了一些植物。花中之王:牡丹花。花中皇后:月季花。凌波仙子:水仙花。月下公主:公主。浪漫色彩:杜鹃花和品格高尚的荷花。爸爸交了钱之后,就让一个大车把那些花运了回去。

一回到别墅,我就赶紧跳下了车,精心的去栽花了。先用铲子挖了一个深坑,然后把我植物放进去,最后把我填平。当我要栽荷花时,发现没有水塘,于是我就叫上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一起走路,去请了工人来做水塘。我生怕可怜的荷花“昏”过去。于是,我和那些工人叔叔一起做。第二天,水塘修出来了,爸爸还给我反复了淤泥在里面。我赶快把鞋子脱了,挽起裤子边,跳进去把荷花栽好。

每一个星期,我老远老远就看见荷花在向我“挥手”呢!

它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小姑娘,根部是黑色的,好像胡须。叶子大大的,像圆盘。花儿未开时时绿色的,开了是粉红色的。

啊!我爱荷花!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荷花

一、给下列词语注音。

花骨朵()。

舞蹈()。

告诉()。

觉得()。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嫩黄的`()一片()。

碧绿的()一朵()。

金黄的()一幅()。

雪白的()一阵()。

三、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荷花小学三年级作文

去年放暑假后,我去外婆家玩。外婆家住在乡下。不论在哪个季节,乡村都是一个经典的“旅游胜地”。进入美丽的乡村,就可以看见小路上系着牛铃的乳牛,树杈上小鸟的窝,翠绿的山谷和清澈的湖水……真是别有一番景致。

村头的荷塘最有特色。荷叶有的像倒扣着的草帽;有的探出水面,像一个站岗的哨兵;有的飘在水面,像一个碧绿的瓷盘,搜集雨露。那些高高矮矮、大大小小粉嫩粉嫩的荷花,点缀在荷叶中间随风摇摆。秋天的池塘更是一幅无与伦比的风景画。站在远处看,荷花如同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在水中,偶尔被风一吹,衣摆左右摇动,像是少女在翩翩起舞。若是人们深深地吸一口气,立即会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袭来。走近一些,闻到的香味更加浓郁了,就像一杯百年陈酿。

乡村的美,美在它的秀丽,无论走到哪个角落,都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品来持久香浓。

有一条长长的小河,里面长满了漂亮的荷花。

有一天,一只蚂蚁不小心掉进了小河里。小蚂蚁拼命挣扎,可是怎么也爬不上来,它伤心地哭了。荷花见它哭得那么伤心,就掰下了自己一片花瓣说:“小蚂蚁你别哭了,坐上花瓣回家吧,别让你妈妈太着急了。”

一天清早,荷花被一阵阵哭声吵醒了。睁眼一看,原来是一群青蛙在哭,荷花问到:“你们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呢?或许我能帮助你们。”一只青蛙伤心的说:“再过几天,我们就长大了,我们需要歌唱,可是我们没有唱歌的舞台。”荷花笑着说:“傻孩子,你们可以站在我的碧绿的荷叶上唱歌呀……”

小朋友们,你们说荷花美丽吗?我认为荷花是因为心灵美而更加美丽!

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2课的《荷花》。

本单元所安排的课文学习都是与生活相紧密联系的切合于生活实际,即写景,又透露出情,很好的做到了人与自然的情景交融。让学生在接触自然感悟自然地同时,能够更加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荷花这篇课文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经典的一篇记叙式写景课文。本文写了作者叶圣陶爷爷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

(1)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3)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讲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会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心理特点和一些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教法:我是这样来教这篇课文的。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在这里,我就会注重以读为本,顺学而导,品词析句,读中体验,读中想象,读中悟写,读写迁移。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学法:关于在学生如何学的方面,我会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阅读,圈圈点点,批批注注。在读、说、想、写、背的语文实践中不断夯实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所以在开始学习课文之前,我会出示一些荷花的图片,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和兴趣。

那么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

第二环节。

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我会在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可以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

“那么我们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荷花的美?”从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在第二自然段中,因为优美的句子比较多,所以我就会让学生来进行比较阅读,读一读,你认为哪个句子写的做好。

第三环节。

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学生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

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

1、借助比较区别;

2、借助想象展开;

3、借助语言媒介。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

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还有的。”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第四环节。

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

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此时,学生的情感愈加热烈,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在课文的最后,我会让学生富有感情的来朗读整篇课文,以达到对本文的情感升华。“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在本篇课文学习的最后,我会让同学们来赏析一下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和同学们从中一起体会并感悟这篇散文,来感受荷花另一种静谧的美。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荷花闻清香。

荷叶舞蹈蜻蜓挨挨挤挤像大圆盘。

八、作业设计:1.流利的背诵课文。

2.假如你看到了一池荷花,你会如何想呢,以此来写几段话。

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昆虫备忘录》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文章抓住了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的特点进行介绍,教给了人们知识,表达了对生灵的喜爱之情。

只有了解读者的阅读现状,才能充分发挥文本的魅力。经过了两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识字的经验,学习重点逐渐向阅读过渡,也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借助图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但是孩子们对于事物的观察还远远不够,对于昆虫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体会昆虫的可爱,是一个难题。

基于对学情的分析,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发展需要,结合课文内容,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1.熟知字词句,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句。(知识目标)。

2.学习作者观察描写事物的能力。(能力目标)。

3.感受这四种昆虫的特点,培养热爱生灵的思想感情。(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了解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等昆虫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昆虫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1.情境教学法:我通过创设情境,加深体验,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赏读教学法:运用自主感知朗读法、抓关键词品读法、设置情境悟读法等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

3.图文结合法: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资源,以直观的方式,引导感知蜻蜓、瓢虫等昆虫的外形特点。

4.小组合作学习法: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根据学习卡的要求研读文章段落,在小组合作中体会文章情感,在合作中发现文章的写作特点。通过分析讨论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和学习探究问题的方法。

我准备用多媒体、板书、动画、简笔画等手段辅助教学,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拥有充分的交流时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昆虫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认识哪些昆虫。

2.师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可爱的小动物吧?那有人喜欢昆虫吗?了解这些昆虫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汪曾祺大师一起去认识一些有趣的昆虫朋友吧。

(二)学习第一部分——复眼。

1.明确蜻蜓有复眼,让学生了解“复眼”是什么。(复眼是一种由不定数量的小眼组成的视觉器官,主要在昆虫及甲壳类等节肢动物的身上出现,同样结构的器官在双壳纲身上也有出现。)。

(1)教师引导:同学们可以联系下文的内容来思考,看看这句话后面接着写了什么,和这句话有什么关系。

(2)指名回答。

(三)学习第二部分——花大姐。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5—7自然段,说说这一部分介绍了瓢虫的哪些内容。

2.学习拟人句——“折好它的黑绸衬裙”。“收拢硬翅”形象地写出了瓢虫落下来的动作,也流露出作者对瓢虫的喜爱之情。

(四)学习第三、四部分——独角仙和蚂蚱。

1.让学生了解独角仙的外形特征,初步感知“独角仙是昆虫里的霸王”。

2.重点研读“可能”“约”等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使用“可能”“约”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3.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蚂蚱为什么叫作“挂大扁儿”

4.研读句子,感受作者认真的观察态度,学习如何把事物写具体、写生动。

(五)布置作业。

仿照作者描写昆虫的写法,写一写你喜欢的动物或植物。

好的板书是整篇文章的袖珍版,是直观教学的体现。在这堂课中,我设计的板书形式,力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明概括。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荷花小学三年级作文

我见过雪白的栀子花,灿烂的菊花,嫩绿的仙人掌,不过我觉得荷花最美。

荷叶碧绿碧绿的,跟清澈的湖水颜色几乎融为一体,像一滴巨大的绿色水滴。荷花粉嘟嘟的,底下为白色,就像我们可爱的脸蛋。

一开始的荷花像一个粉红色的大雨滴,刚开了一半的荷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捂住了脸,完全开放的荷花像小姑娘粉红的花裙子,又像一个穿着裙子的小女孩在翩翩起舞。

离荷花非常近的时候会闻到一股清香,它的花瓣儿摸起来软软的,像棉花一样,又像海绵似的。

荷花凋谢后就露出里面的莲蓬。莲蓬看起来像洋葱头一样大,摸起来像菠萝一样硬。

荷花真美,它粉嘟嘟的身子非常好看,我都想从水里摘一朵!

小学三年级语文《荷花》教学反思

自提倡素质教育到全面贯彻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阅读教学中我们欣喜的看到,课堂活起来了,个性突出来了,创新多起来了,这是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观的体现。但纵观目前的阅读教学案例不难发现人们对“课改”环境下教学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目前阅读教学追求“个性”“创新”成了一股时髦的风,“写字教学”常常被人们忽视,平时的教学中尚能在课尾提一提并布置学抄写默写,但在“课改”研讨课之类的阅读教学中越来越成了麟毛凤角了,生怕学生的“创新”的热情,弘扬的个性受到它的破坏。在教学中“写字教学”我很重视,而且贯穿在整 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把课文中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划下来,然后指名学生把自己划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并相机进行写字指导。

首先是熟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于老师要求学生再品读课文。在细细“品读”读出“味”之后,再让学生美美地读课文读出“美味”来。

适当的“创新”或说“创新”要适当。“创新”是好事,是课改倡导的核心,但在一些课堂上,常常一“创”不可收拾,沾边的不沾边,恰当不恰当的统统称之为“张扬的个性”,有“创新”。归究其原因,这是没有在扎实的'基础上追求“创新”,没围绕文章或字、词句、段的中心意思去“创新”。学生通过“熟读”“品读”“美读”课文,与“文本”进行了扎实充分的对话,创新思维非常活跃,产生的创新成果也与“文本”相贴切。

以上三点是本节课的教学产生了魅力,使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