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整理(专业17篇)

时间:2023-12-04 19:30:17 作者:JQ文豪

教学计划是教师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制定的教学活动的详细安排,它可以为学生提供系统、有序的学习内容。教学计划范文中包含了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鸟教学设计

这篇小说与一般的小说笔法不同,运用的是一种散文的笔调,表现了一个沉重的主题。它充满着欢快的情绪,却不乏动荡社会的沉重,这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学习时,可以从了解故事所叙述的基本事件和场景人手,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并从情节的理解中体味作品的深刻内涵。如何理解“白色鸟”以及相关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并自行圈注其中的字词。

注意以下字词,特别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热辣苍凉迤逦歪歪趔趔粼粼闪闪黝黑、

白皙疖子歇憩马齿苋陡然熠熠。

泱泱葳蕤踉踉跄跄呢呢喃喃倏忽。

2、学生读记上述词语。并从中选取几个说一段话,要求说得尽可能的生动优美。

三、朗读课文。

1、学生迅速默读全文。

2、提问:这篇文章中描写了哪些事件和场景?

明确:这篇文章所写的场景比较多,看起来也比较细碎,如,比赛扯霸王草,比赛射石子,拿河岸考黝黑少年,比赛划水,抓水蛇等等,这些场景都是围绕着两个少年展开的,表现出两个少年欢快的生活。

3、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场景放声朗读,并在读中品味,感受一下自己感兴趣的原因所在。

4、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所选定的文段,然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了解两个人物形象。

1、学生默读有关两个孩子的片段。

2、提问:文章记叙了哪些场面来表现两位少年的?

3、学生讨论交流,评价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意义。

4、指名学生按照下列句式回答:

(1)黝黑少年是一个——的人。

(2)白皙少年是一个——的人。

注意:对于这两个人,文章并没有采用精雕细刻,但人物性格却已经跃然纸上,少年的天性也一览无遗。要求学生注意抓住其中的语言描写和行为描写来进行分析。

五、寻读鉴赏,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1、学生齐读有关白色鸟的段落,即“在那边,白皙的少年看见了两只水鸟……空气在燃烧。无声无息,无边无际”。

2、提问:你读了这几个段落之后,有什么感受?

明确:这几段描写,极力表现出了白色鸟之美。一方面,作者直接写白色鸟之美,另一方面,文章通过两个少年看见白色鸟时的反映从侧面表现出白色鸟的美。当然也还有许多可说的内容,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合理地分析,不可主观臆断。

明确:主要有两处,一是完整末尾的锣声一节内容,二是有关外婆的内容。

4、提问:文章哪些地方写了外婆?你可以推想外婆大概是一个什么类别的人吗?

明确:文章只有两处提到外婆:一是“忽然一天,外婆就打起包袱到乡下来了”,二是平时下午,外婆都是逼外孙睡午觉,独有开斗争会的这天下午,外婆交代自己的外孙“听话,莫出事,没断黑不要回来”。文章虽然没有明写,但不难看出这斗争会的对象便是外婆。

5、这篇小说题为“白色鸟”,请问:这白色鸟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六、课文学习总结。

七、布置作业。

自己上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有关十年**的资料,了解那个时代的有关内容。

历史教学设计

1、教材地位:

本课从三个方面说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以霉素味厚的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作为开篇第一课,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两极世界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又是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转变的起点,因此本课有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高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冷战表现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理解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就美苏两国在“冷战”状态下的对抗和矛盾的机会对世界和平和国际关系进行深刻分析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视频的演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通过课堂讨论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美苏争锋是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美苏国家利益的争夺。

“冷战”背景下美苏双方的激烈争夺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

3、重点和难点。

本着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美苏冷战的表现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难点:两极格局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二、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辨证思维能力,能较为全面地看待问题,初步具备了查找和收集资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都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2、教学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根据学案做好课前预习,初步建立知识体系。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整合课本资源,采用情境教学法、阅读指导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

3、学法指导。

利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重视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合作性、创造性,促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环节中我设计了四个环节: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分层训练、巩固提高。

首先――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提前下发学案,学生根据学案做好预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步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听课。

其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0xx年3月19日作为急先锋的法国率先轰炸了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事隔5个月后,战事依旧。法国为何成为北约军事轰炸的急先锋?1949年法国成为北约成员国,1969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20xx年法国又通过投票重返北约,法国为什么对北约朝三暮四,北约却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今天我们大家通过本课的学习就可以解开这其中的秘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再次――合作探究、师生互动。

我将教材整合为四部分: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过程、主要对抗形式和两极格局的影响。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通过合作探究来突破重难点。设计意图:突出重点,条理清晰,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

一、两级格局的形成的背景。

利用多媒体显示五则材料,分别是德国、英国、法国、美国和苏联在二战后的状况(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让学生阅读材料,分析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理解美苏两国国际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是两极世界形成的根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提升学生材料解析能力。

二、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利用多媒体显示: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框架――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标志――两极世界的瓦解的标志,让学生在教材中快速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熟悉教材,形成对知识体系的整体认识。

三、两极格局主要对抗形式:冷战。

1、冷战的含义:教师介绍含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晰地掌握概念,有助于理解本课重点。

2、冷战的过程。

多媒体显示三幅图片:1946年“铁幕演说”;1947年杜鲁门国会咨文;1991年苏联解体。利用图说历史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冷战的过程:冷战序幕(1946年铁幕演说)――冷战形成的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冷战的瓦解(苏联解体)。

设计意图:形象直观的图片,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心灵又受到强烈的震憾。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冷战的表现。

利用多媒体演示视频,让学生边看边思考冷战的表现,并以表格的形式。

总结。

设计意图:打破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图文声像并茂,形象逼真地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创造了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以小记者采访的形式突破本课难点:把学生分成五组人,分别扮演民主德国人、朝鲜人、古巴人、中国人、和越南人,一名学生扮演小记者,分别采访五国人,让他们分别就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国际国内形势对自己生活带来的影响发表言论。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是: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

设计意图: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另一方面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探索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

四、两极格局的影响。

辩论:正方: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和平;反方:两极格局不利于世界和平。

设计意图:历史课程是人文教育的基础课程。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使学生树立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处及时升华了本课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两极格局下美苏双方的激烈争夺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但由于美苏双方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正确认识,落实了本课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

最后――分层训练、巩固提高: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学生分组讨论学案上的高考真题和课时训练题,发现并提出问题,小组间互相讲解,教师适时对易错题或难题给予方法上的指导。

设计意图:高考真题训练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把握高考方向;分层训练是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小组间共同探讨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愉悦,更提高了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沿海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123124页,复习已学过的各种计量单位,完成练习二十相关的练习。

2)让学生学会分类归纳,有序整理,系统复习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

3)让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发挥个人与小组合作讨论的作用,体现协作精神、创新意识。

4)能够较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化聚和换算。

对量的计量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有序整理,使其知识系统化。

对量的计量知识有序整理及其各种计量单位间的特殊进率。

实物投影仪,米尺、单位体积、重量的实物等。

历史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了解分析美术作品背后的艺术语言以及美术的社会功能,掌握类似美术作品的欣赏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并能运用鉴赏方法鉴赏美术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对比、合作探究,理解美术作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典故,能够以专业的美术术语赏析相关美术作品,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美术作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典故。

难点:以专业的美术术语赏析相关美术作品,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趣导入。

教师组织教学,以轻松的谈话方式开始课程,提问学生:当你想去了解历史的时候,都会利用哪些渠道?学生自由发言,我会总结:除了通过查阅史料、参观博物馆、领略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运用网络等资源外,古今中外的很多美术作品也是带领我们进入历史、了解历史的另一条渠道。顺势导入新课《进入历史》。

环节二:描述分析。

1、教师通过播放幻灯片展示作品,引导学生欣赏阎立本的《步辇图》。针对画面内容,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

(1)为什么画面当中只有一个人坐着而其他人都站着呢?为什么是女人来抬步辇?

(2)为什么坐着的人比其他人都画得大一些?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回答问题,教师总结:画面描述的是吐蕃国王派使臣禄东赞拜见唐太宗,希望与大唐联姻的场景。坐着的是唐太宗,身穿便装,在一群宫女的簇拥下,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利用女性的美貌和柔媚,来缓和战场上的冲突,将唐太宗画的身形高大展示身份尊贵以及大国姿态,整体呈现出唐初各民族之间的平等与和睦。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画面场景围绕柱子展开,画家并不要求历史的真实,秦始皇长什么样子并不重要,关键是通过刺秦王的场景为进入石祠中祭拜死者的人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气氛。画面描述的就是匕首刺中柱子的那一瞬间慌乱的场景。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补充:画家在作画时将人物的位置进行了精心安排,神态上也做了相应的艺术处理,这样组织画面是为了渲染开国大典这一盛事的举办,记录了历史性的一刻。

师生共同总结:在古代,祥瑞和奇观都反映着一个国家或者朝代的兴衰情况。画家截取了宫殿的屋顶,真实的为我们再现了今天早已不见的北宋宫殿的庄严。空中的白鹤围绕着屋顶成一个环形盘旋,这是天下太平的象征,对这个景象的描绘是对皇权合理性的一种强调。而宋徽宗亲自画的这幅作品告诉人们:只有作为皇帝的他才有权利享有这个奇观。

环节三:总结解释。

教师提出问题:总结一下美术与历史的关系?谈一谈你的看法。

学生回忆作品并进行回答:美术作品反映历史。教师总结:人类永远有对历史的认识、渴望和想象,除了写下来的文字,美术的图像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透过这些图像,借助相关的资料,能使当代的人们走进历史,与历史对话。

环节四:拓展延伸。

教师展示《拿破仑加冕》《加莱义民》《梅杜萨之筏》《大卫》,组织学生欣赏,并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选取的是什么样的特定场景?

2、画面突出了哪些细节?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或立场?

小组之间讨论,选出代表回答问题。必要时教师补充一些背景知识,说明美术作品与一般历史事件的关系,从而加深学生对本课课题的理解。

环节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对艺术中的历史与历史中的艺术加以小结。最后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与学习中留意以历史为表现对象的艺术品,自己提问并寻找答案。

安排学生课后选择一幅反映历史事件的美术作品,要求学生在下节课口头回答自己的发现。

教学设计:整理与复习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2页—第55页的“整理与复习(一)”。

1、对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整理。

2、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对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整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说一说:

1、你学到了什么?

可以让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

2、小组讨论与交流,以表格、网络图或者列举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3、小组间互相交流学习。展示小组的作品,介绍整理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进行反思和整理的能力。

二、想一想:

1、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可以让学生根据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提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较难的或自己还不会的问题。

2、小组讨论与交流,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3、全班交流学习。展示小组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介绍解题方法,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

三、练一练:

1、第一单元练习:

第1、2、4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对部分习题作出讲解。

2、第二单元练习:

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补充有关第二单元的其他知识。

3、第三单元练习:

第3、4、6、8、9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对部分习题作出讲解。

四、数学探索。

第1题: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发现无论是什么四边形最后都是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激发学生研究图形的兴趣。

第2题:从a到b有很多路可以走,有的是两个数相乘,有的是几个数相乘。主要练习用计算器做小数乘法,同时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五、数学游戏。

通过数学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所学图形的特征,学习逐步缩小范围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发展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

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课程类型:

新授。

教学方法。

自学交流、讲述点拨、品读感悟、激励评价。

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以小组为单位检查课文朗读情况,交流、补充助学案。

第二课时:结合助学案,深入分析理解课文。

一、导言,感悟月景的美。

(1)直接板书“月”,师问:“当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周围会变成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指名学生回答)。

(2)师:课文中是如何描写月色的?(指名学生读第2自然段)。

师范读,生想象读,初步感悟月景的美。

(3)师:望着月亮,人们会产生怎样的想象?会做些什么?

引出课题,将课题补充完整,读课题。

二、借助助学案,交流预习情况。

1、资料荟萃。

让学生结合助学案,交流课前查阅到的与课文相关的词语的意思或作者资料。

2、生字我来记。

(1)指名学生回答本文中难写、应注意的字(着重指导“舱”的书写)。

(2)交流文中多音字(注意“不假思索”中假的读音)。

(3)交流文中用得好的四字词语(一人读,其余人跟读)。

3、课文大讲堂。

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背诗,对月亮的想象)。

(上述过程,都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不同分值,并加到学习小组中)。

三、深度学习课文(课文大讲堂)。

1、学习作者与小外甥互背的月亮的诗,拓展补充。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两人所背的有关月亮的古诗。

(2)指名学生回答。

(3)同桌两人分角色对读有关句子。

(4)指名学生读,评价纠正,引导感情读。

(5)过渡:哪位同学知道这些诗句所在的古诗?

(板书:《古朗月行》《水调歌头》《静夜思》《宿建德江》《峨眉山月歌》《枫桥夜泊》)。

教师与学生一起对背古诗。

同桌两个互背。

过渡:望着月亮,吟着诗句,让人沉醉,齐读13段。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感悟对月亮的想象,激发美感。

过渡:月亮不仅让人沉醉,还带给了人们很多的遐想,在小外甥的眼中,月亮像什么?

(板书:天的眼睛)。

(1)师:小外甥是如何想象的?

(指名读19段,精彩品读,自读)。

(2)师:你觉得月亮像什么?

(学生想象回答,给予评价)。

(3)过渡:是啊!月亮在我们的心中是玉盘,是带边的镰刀,是嫦娥姐姐的家,是珍珠,它点缀了漆黑的夜空,它照亮了寂静的大地,它勾起了游子思乡的心,它带给我们很多很多的幻想,所在在小外甥离去时,作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齐读21段。

想一想,作者望着月亮又会产生怎样的幻想?

四、写作方法赏析,学以致用。

师:这么美的一篇文章,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去叙述的?

(与学生交流文章写作方法,适时加分评价)。

五、走进阅览室,阅读延伸。

师:你搜集到了哪些描写月亮的古诗?给合《优美诗文诵读》和主题阅读丛书,寻找有关诗词,限时背诵。

六、课后作业。

(1)背过一首描定月亮的诗。

(2)解决自已所提的智慧小屋中的问题。

《整理书包》的教学设计

:使学生在具体活动中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初步使学生养成有条理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师:书包、课本。学生:书包、课本。

:怎样把学习用品有条理地装进书包。

:按类整理,课本类是按照使用次数的多少排列顺序。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下面我说一个谜语,大家听好,考虑好了再举手回答谜底。

身体短来耳朵长,各种知识肚中装。上学我要把它背,放学我要它帮忙。

书包是同学们离不开的物品,我们要把各种文具、作业、练习本、书本等装入书包,然后背着书包进入学校学习,放学时,又要把学习用品装入书包,背着它回家去。怎样把学习用品有条理地装进书包,怎样用正确的姿势背书包,正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装书包。

1.整理分类。

我们使用的学习用品较多,有课本、作业本、橡皮、铅笔、文具盒等。先将这些东西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课本类,一类是作业本、练习本类,还有一类是文具类,如橡皮、铅笔、小刀等。然后按类整理,课本类是按照使用次数的多少排列顺序,语文课时多,放在最上面,其次是数学,依次是思想品德、自然、音乐、美术、体育、社会、劳动。要让学生记住这一顺序,以便取放。作业本、练习本也要按照科类或按课上使用课下使用分,文具要装入文具盒内,让学生练习,同桌检查。

2.装书包。

所有的学习用品整理分类后,即可装书包,要先装课本类,再装练习本类,最后装文具类。装好后,同桌要互相检查一下,然后,老师训练学生熟练地取出、装入某种学习用品。反复练习几遍。书包整理好后,要放在桌洞里或桌旁,如果在家里,可以放在自己的写字台上或挂在适当的地方。

三、讲授背书包。

1.认识不同样式的书包:单肩式、双肩式、手提式。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双肩式书包。

2.背书包的方法。单肩式书包可以将带子直接挂在左肩或右肩上,书包顺势垂挂在左腰或右腰下;也可以将书包带子套过头,带子挂在左肩,书包垂挂在身体右侧。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哪种背法,都要将书包带子的长短调整好,而且左右肩轮换使用。

3.可简单介绍一下手提式、双肩式书包的背法。

四、练习背书包。

可按小队分组,让学生背起书包,在教室里走一走。

五、小结。

《整理房间》教学设计

1、在观察、比较、交流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思想。

2、能按一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整理分类,初步体会对物品进行分类的过程就是寻找事物共同属性的过程,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分类的重要性,进一步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掌握分类的方法。

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一、探究新知。

1、情景导入。

2、探究新知。

出师主题图,淘气的房间。

师:这是淘气的房间,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觉呢?

师:你猜这是谁的'房间呢?看完笑笑的房间你有什么感觉呢?

师:淘气也想让自己的房间变得整齐,你能帮他整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房间》。

师:谁来帮他整理一下呢?这么多热心的好孩子!那么,你准备怎么整理呢?先和同桌说一说。

(生交流,师巡视)。

(喊口令,停止讨论,坐姿端正)。

师:谁想告诉大家你准备怎样整理?为什么把他们放在一起?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法吗?

(提问多名学生,表扬学生)。

师:说了这么多好用的方法,下面赵老师要请坐姿最端正的一组同学上来帮淘气整理房间。

(学生上台整理,每组只整理一类)。

师:请你们给大家说一说,刚才是怎么整理的?

(生说)。

(多叫几组,整理完为止)。

师:大家帮忙整理之后,淘气的房间发生了大变样,现在看起来感觉怎么样呢?

师小结:我们刚才整理的时候把文具放在一起,衣服放在一起,玩具放在一起,像这样把同一类物品放在一起整理的方法叫做“分类整理”。

(板书:分类整理)。

师:那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呢?

(板书:整齐,方便)。

3、练习巩固。

(1)师:一群小动物看到同学这么热心,特别想和大家交朋友,你们想知道都有谁吗?请看大屏幕。(一个一个出示动物)。

师:你能把这些小动物分类吗?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提问学生)。

(逐一出示图片)。

师:谁会给这些新朋友分类呢?

(提问学生)。

师:下面,请看老师的要求,请你在水果下面画对勾,蔬菜下面画圆圈。听明白要求了吗?谁来说一说要求。

师:接下来,请你快速完成《学习单》第1题。

(生反馈)。

师:趁热打铁,请看《学习单》第二题,你能找出每行中不同类的吗,请把他圈起来。

(生反馈)。

(师范一个,逐一出示图片,生举牌)。

4、绘本分享。

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已经学会了分类整理,下面老师给同学们分享一个有趣的故事。

(播放绘本)。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帮淘气整理了房间,还做了一些和分类有关的游戏,回家后,整理一下自己的房间,做一个爱学习、爱劳动的好孩子!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1.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能按一定标准给物体分类的能力。

“分类”是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一个学生实践性的活动。教师不宜把“分类”作为知识点来讲授,或者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分类的含义。这部分教学应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在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分类的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因此我对本节教学做如下设想。

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看录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学生相互叙述,使学生在观察、思维、想像、交流中初步感知分类的方法。

运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如帮售货员摆放货物等,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初步体验分类的必要性。“分一分”这一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使学生通过亲手操作进一步体验分类。

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整理房间的过程,当学生愉悦地看到整理后的房间时,适时地进行思想教育。

学校电教设备齐全,学生全部接受过学前教育,都来自城市,家庭教育良好。

(创设情境,体验分类。)。

1.秋天到啦,香山的红叶红啦,老师和你们一块儿去秋游。我们带些食品去吧!

师:想买点什么?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2.咱们一块儿去买吧,出示华普超市外景照片:这是哪儿?

3.咱们一起进去逛逛,好吗?

出示百货区录像,这能买到吗,为什么?

出示玩具区录像,这行吗,为什么?到哪儿能买到呢?

出示食品区录像,你们说快到了吗,为什么?

出示卡迪那货架录像,终于找到啦!咱们拿两袋,还缺什么吗?

出示面包货架录像,选多纳圈吧。

出示牛奶货架录像,这么多牛奶选一盒吧。

4.这么多东西都买好了,为什么这么快就买好啦?

5.看看超市在摆放东西时是怎么摆放的呢?板书:分类。

6.有什么好处吗?

(评析在师生愉悦地逛超市中,自然地引入课题。学生在寻找要买的东西时,深刻地感受到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情境活动中理解按一定标准分类。)。

1.顾客不断地采购,货架上的东西需要不断地补充,出示各种水果和蔬菜的图片。

2.超市里进了这么多的货物,如果你是售货员,你打算怎么摆放。

3.学生动手分。

4.汇报反馈。

(评析让学生动手分,人人参与到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学生很乐意做售货员,积极主动地进行分类,很快找到了分类标准,并且体验到要想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的物品,必须分类摆放。)。

(在具体情境中主动探索分类的方法。)。

1.刚逛完超市,看得出大家对买东西已经有经验了,想亲自买吗?

出示:

2.这么多东西,让你们每组四人共同去买,怎么能最快买回来?

3.小组内商量一下,哪组商量好了,你们打算怎么买?

4.请把你要买的东西买好后装到应放的袋子里,按照你们的想法,比一比哪组买得最快,开始吧。

教学设计整理

:国标版四级年级上册教科书第70-74页。

1、本课时内容主要是数据的分段整理。教材提供了为鼓号队员买服装这一现实情境,使学生能想到要按身高数据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分段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分析整理后的数据,根据分析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计活动经验,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初步认识了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3、分段整理数据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自主设计分段方法,并经历整理、分析的过程,感受画正字法整理数据的优越性。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段整理数据进行统计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感受分段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2、在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画正字法整理数据的优越性。会根据实际情况,用画正字法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初步学习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思想,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段整理数据进行统计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感受分段整理数据的必要性,在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画正字法整理数据的优越性。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一、导入新课师:今天同学们都穿了校服,真漂亮,感觉也很整齐。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学校很快就要给你们换新校服了,那么我们在换新校报之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测量身高)。

1、师:我们做的测量身高这个准备工作就是我们在做校服之前的收集数据。

(板书:收集数据)。

2、师:你们当初的身高记录单,老师还替你们保留着呢。

3、出示学生身高记录单。雄州镇中心小学四(2)班学生身高记录单。

4、师:有谁能告诉我你们在换新服之前,老师为什么要给你们每一个人都测量一下身高呢?(根据身高,每一个人就可以选择不同大小的校服。)。

二、教学新课。

1、师:同学们真聪明,都知道要根据自己的身高来选择合适的校服。

现在老师就想请你想一想,服装厂给你们做校服,会不会给们每一个人都单纯设计一种型号呢?为什么?(不会,因为这样太费事了。)。

2、师:那你如果是服装厂的工人师傅,你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把身高差一多高的人,统一成一种型号,这样做几个型号就行了。)。

3、师:那你准备把全班的校服分成几种型号呢?(大号、中号、小号)。

4、师:你为什么要把全班的校服分成这三种型号呢?

5、师:那你们知不知道你们的身高与你们校服的型号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6、师:老师现在想把你们的校服的型号这样确定一下,你们认为老师的这样的确定合适吗?身高120~129cm的适合穿小号,身高130~139cm的适合穿中号,身高140~155cm的适合穿大号。

120~129。

130~139。

140~149。

人数。

人数。

1日7112日5923日56。

2日5113日7824日99。

3日4714日9025日97。

4日4815日7526日119。

5日3416日9727日108。

6日5717日10528日98。

7日6518日9929日71。

8日7019日6830日97。

9日5720日5531日100。

10日7421日85。

11日6922日37。

空气质状况优良轻度污染。

天数。

汇报:谁能汇报一下统计的结果?他的统计结果正确吗?

教学设计:整理与复习

2.能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1.教学重点:归纳整理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最近这段时间我们都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个单元的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交流、回顾本单元的相关知识。

二、师生互动。

1.呈现问题。

出示问题:本单元学习了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说说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对照教材第42页情境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用图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并说明为什么。

(2)在长方体中分别指出与红色线标示的棱平行的棱和垂直的棱,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全班反馈。

2.全班反馈。

相同点:有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

不同点: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继续呈现以下问题。

(1)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知识你学到了什么?

4.继续反馈。

指名学生反馈,教师适时板书总结。表面积是各个面的总面积。

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其计算公式与体积的计算公式相同。

三、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十”第1题。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十”第2题。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

整理复习教学设计

1、使学生熟练掌握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的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能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重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难点:应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提问: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用到和谁有关的知识?

2、这节课我们就对圆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自主整理。

说一说本单元你学习了有关圆的哪些知识?

(1)学生可翻阅课本,并简要记录各节要点。

(2)小组内交流.

(3)整理知识点:

内容。

知识要点。

举例。

圆的认识。

圆的周长。

圆的面积。

2.小组汇报。

学生分组汇报整理结果,汇报时其他学生认真听,完善补充。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基础知识。

(1)圆是平面上的()线图形。()决定圆的位置,()决定圆的大小。

(2)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圆的()。

(3)圆的半径扩大3倍,它的周长扩大()倍,面积扩大()倍。

(4)正方形的边长是2厘米,剪下一个最大圆的半径是()厘米,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2.判断:教材79页的6题。

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进一步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

3.解决问题:

(1)79页的4题:明确场地的直径是8+1+1=10m。

(2)79页的9题:仔细观察图,明确四个扇形合在一起正好是一个半径1m的圆。

(3)79页的10题:

提问:操场跑一圈是多少?

让学生明确圆的周长加上正方形两条边的长度,就是操场的周长。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判断题。

(1)圆的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2)半径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一个圆的半径扩大4倍,它的面积扩大8倍。()。

(4)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圆中,圆的面积最大。()(5)半圆的面积就是圆面积的一半.()。

(6)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2.解决问题:

练习十七的1、2、3、5题。

小组内评价。

3.师:谁来评价一下自己这节课的表现。

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能自己整理这一阶段(三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2、能对这一阶段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

3、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解决与周长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4、进一步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较熟练地进行计算,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解决与周长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较熟练地进行计算,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淘气和笑笑以及他们的同学一起学习的图片,大家想看吗?

1、出示教学情境挂图。

2、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

4、你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分小组交流前一段时间学到了什么?

2、组织全班交流,对前一段时间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回顾。在整理回顾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言将前四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分类板书,并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强调与说明。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2)后抽取几道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2、第2题。

(1)齐读题目,提问:书上告诉我们什么知识?需要我们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2)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订正。

3、第3题。

读题后,独立完成。

交流计算方法,并核对,订正。

四、数学万花筒。

自行读数学万花筒。

说说,你有什么不明白的?

师作适当指导。

五、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今天我们对开学来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收获,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你留下怎样的成长足迹?我们来一起说一说吧。

1、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提示,从什么是数学、怎样学数学、怎么用数学等角度来寻找自己的成长足迹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成长足迹以写“数学日记”的方式纪录下来。

3、课外作业:第2题。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整理与复习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

2.在学生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火柴盒魔方特仑苏牛奶练习纸。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看一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

生1:火柴盒、魔方、牛奶。

师:它们各是什么形状?

生:火柴盒是长方体,魔方是正方体、牛奶是长方体。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这些小小的物品就将成为我们学习中的小助手,和我们一起来整理和复习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

(设计意图:从学生平时接触较多的“火柴盒、魔方”入手,给学生一种亲切与熟悉的感觉,能更好地使学生从心理上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二、第一次尝试:自我梳理,形成网络。

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有什么特征?(7号抢答)。

形体相同点不同点联系面棱顶点面的形状面的面积棱长长方体6个。

师:在这一单元中,你还学过哪些知识?(棱长和、表面积、体积、容积)。

师:你能说出它们的意义吗?

小试牛刀:必答题(6号同学)。

填空:棱长和、表面积、体积、容积。

1、给一个玻璃柜台的各边都安上角铁,是求这个玻璃柜台的()。

2、给一个乒乓球台喷漆,是求这个乒乓球台的()。

3、一个长方体容器,里面量长5cm,宽3cm,高2cm,装满水后,水的()是30cm。

4、一个长方体容器,从里面量长5cm,宽3cm,高2cm,这个容器的()是30ml。

5、给一个洗衣机做布罩,是求这个洗衣机的()。

三、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引导学生利用表格在小组内进一步整理(2号填写,3号、5号汇报)。

形体表面积体积(容积)定义计算公式。

s=(ab+ah+bh)×2。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v=abh。

v=sh。

立方厘米(升毫)。

立方分米(升)。

立方米。

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正方体。

s=6a。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回忆和整理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梳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加强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网络。而让他们自由地独立或合作设计,也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合作性。)。

四、第二次尝试。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汇报和老师设计的表格,同学们已经对本单元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做几道练习题,检验一下同学们是否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一)抢答题(4号同学)。

判断并说明理由。

1、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2、a=3a()。

3、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4、电饭锅的体积大约是20立方厘米。()。

师:看来有关它们的数学问题还真不少。请同学们看老师设计的问题。

问题一:

如果把这个火柴盒放在桌子上,它所占桌面的面积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师:以后再摆放物品时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知识合理利用空间了。

问题二:

做这样1个火柴盒的外壳要用多少纸板?做这样1个火柴盒内盒要用多少纸板?(衔接处忽略不计)。

要求只列式,说明每步求的是什么。

师:你还能举出类似计算火柴盒内盒这样只计算5个面面积的例子吗?

师:火柴盒不能只有内盒吧?(外壳)计算几个面?(4个)。

类似计算火柴盒外壳这样只计算4个面面积的情况,在生活中还有哪些?

(设计意图:问题二通过计算火柴盒的内盒和外壳所用纸板即表面积的大小,以及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问题三:

用两盒牛奶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与原来两盒牛奶的表面积、体积和相比有没有变化?如果有变化了多少?小结:拼的方法不同,表面积减少的也不一样。

(小组合作,拼一拼,汇报方法,集体评价。)。

学生计算,并测量高度。

(设计意图:知识应用分成两个环节:基础练习给定数据的题目,学会熟练应用数据,巩固所学知识;实践练习要由学生自己测量出数据,解决实际问题,这自然需要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种练习设计体现了课标所倡导的“基础性”“层次性”“应用性”的特点。)。

五、课堂小节。

像火柴盒这样的一系列问题,在生活中有很多。这就说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今后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物体,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整理书包》教学设计

每次画完画,桌面、地上都有蜡笔,练习写汉字收拾书包后,总会发现掉在地上的铅笔,有时家长来询问,孩子的笔盒是否在教室里等情况。作为大班的孩子,再过一个学期将进入小学,为了培养幼儿会收拾、整理自己的东西,独立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我设计了《我会收拾、整理书包》来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在《纲要》指出在健康领域中要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同时形成生活独立自主,自理的能力。因此根据纲要我确定了情感、态度、认知等方面的目标:

1、愿意帮助他人,练习归类分类。

2、喜欢整理书包,了解整理书包的重要性,学习整理书包的方法,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3、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激发幼儿"爱整洁"的情感。

1、重点:激发和培养幼儿"爱整洁"的情感。

2、难点:学习整理难点的方法。

为了此次活动组织符合幼儿学习方式,以及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的统一性,寓教育与生活情景游戏之中,我做了一下两方面准备:

1、物质的准备:录像《上课》。蓝猫头饰。各种学习用品,如:书包、铅笔、橡皮、铅笔盒、中格本、蜡笔等,各种玩具,如:汽车、积木等。蓝猫商店四个汉字,若干玩具框。"我能干"金、银、铜奖牌。纸、蜡笔、剪刀、透明胶等。

2、空间的准备:课桌椅子。两个小朋友一位,模拟小学的情景。

(一)教法:

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教材自身特点,我运用了情景创设法、直观演示法。

1、情景法:创设逼真的教学活动场景布置蓝猫商店,让幼儿身临其境,能更好地唤起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2、直观演示法:通过电教手段,多媒体动画"上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里面发生了什么事。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能形象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带给他们视觉上的享受,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二)学法:本次活动,主要采用了实物操作法、讨论探究法。

1、合作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幼儿在参观蓝猫商店时发现凌乱,共同合作打理分类收拾整洁。

2、实物操作法:幼儿在对书包以及对蓝猫商店整理后,自己再次亲自操作,整理自己的物品,让幼儿多次的操作,充分锻炼有的动手实践能力。

3、讨论探究法:引导幼儿积极参加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幼儿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六.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老师:"今天蓝猫商店要开张了,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去参观蓝猫商店?"在《蓝猫3000问》音乐的伴奏下,幼儿走进教室。

2、老师:"蓝猫,你好,咦?你的商店不是开张了吗?怎么到处都乱七八糟的?"蓝猫说:"对不起,刚刚到货,还来不及收拾,不过这么多商品,我都不知道怎样摆放?"老师说:"小朋友们,蓝猫遇到困难啦,你们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把这些商品摆放整齐?"幼儿自由讨论。

3、根据幼儿的讨论,引出做各种商品的标志。

(1)老师:"标志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的标志代表不同的意思。蓝猫的商店里有什么商品?"。

(2)幼儿利用桌面提供的材料分组进行设计制作。请幼儿自由结伴给这些商品设计相应的标志指导:

a、能突出商品的特征,让幼儿一看便知道是什么商品。

b、使用完的用品收拾摆放整齐。

(3)让幼儿评出最佳标志,并贴在相应的玩具柜里或柜面上。

(4)幼儿根据标志把商品放进相应的框里。

(5)老师:“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蓝猫商店终于开张了,我们来看一看,这个柜里放些什么?(积木、汽车等),这些属于哪一类?(玩具类)。这个柜里又放了些什么?(铅笔、笔盒、橡皮、中格本、书包等)属于哪一类?(学习用品)……”

4、老师:"再过一段时间,你们即将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知道上学要带哪些东西吗?"让幼儿积极发表意见。

5、认识学习用品。

(1)幼儿自选商品,并请幼儿放进书包内整理好。

(2)检查幼儿整理的情况,并介绍每种学习用品的用处。

(3)老师:“有的小朋友选择了适当的学习用品,有的把玩具也放进了书包,有一些小朋友的学习用品随便放进书包内,还有一些小朋友把书包收拾的整整齐齐”。表扬整理好书包的小朋友。"你知道上学为什么要整理好书包吗?"引出录像《上课》。

《整理书包》教学设计

1、让学生经历整理分类的过程,体验整理分类的必要性。

2、让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经验,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全体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体验确定分类标准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课件、书包、帽子等。

《整理书包》这一课是《分类》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同一标准分类的'基础上学习不同标准分类。《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依据新课程的理念并结合教材的特点,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我力求改变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主要结合生活实际以“活动”为主;努力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我把新课程的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即数学教学要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提倡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的开始,我主要利用教材优势创设了一个“整理书包”的活动情境。整理书包是学生最熟悉的,利用这一熟悉的活动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并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启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以“活动”为主,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有学者说:“最宽松的时候是创造性思维最活跃、创造力最丰富的时候。”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这一课改新理念。因此,整节课的教学我都是围绕活动进行,并以学生熟悉的人物“淘气”为主线把“分帽子”、“分学生”、“分物品”等活动串联起来,让学生全程参与,全员参与分类活动,而且每一个活动中都安排有同学之间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整理书包的”、“说出你分帽子和分人的方法”。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利用学生之间的资源组织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愉快,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尝试、思考,并让学生通过活动去操作、讨论、交流以达到本节课的目的“会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3、提供自主发展、自由发挥的空间,张扬学生的个性。

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的个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在分人和拓展分类过程中,我大胆地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找到不同的分类方法,使学生不受课堂空间的约束和限制,而我则是用赞赏和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

4、加强小组合作交流,强化人际互动。

由于本单元教材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本节课我主要采取小组活动的形式,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强化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让小组先讨论后个人汇报,让大家共同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倾听、评价意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1、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进行拿书比赛,让学生体会整理书包的必要性。

师:(出示一个书包)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

生:(齐)是书包。

师:对!书包是我们每天学习离不开的好伙伴,那你们的书包有没有整理过呢?(有的学生自信的说:“有”,有的则犹犹豫豫。)。

师:(微笑着)那现在就让我们来做一个比赛(拿书比赛),那我就知道谁是经常有整理自己书包的,是最勤快的。请你从自己书包里找出一本语文课本来。(学生在拿课本时,有的拿得快,有的拿得慢。)。

当还有个别学生没找到课本时,教师让学生停止活动。

师:请你把手上的课本举起来。(有个别学生没有。)。

师:为什么有的同学没有找到语文课本呢?

生1:可能他的书包太乱了。

生2:可能他动作太慢了。

生3:可能他的书包没整理。

……。

师:请××同学,你来说说你自己为什么拿得比其他同学要慢呢?

生:因为我的书包太乱了,没有整理。

师:看来书包没整理好的话,那找起东西来就太慢了,这样的话就会影响我们的学习,那看来我们要不要经常整理自己的书包呢?(进行良好的养成教育)。

生:(齐)要。

让学生从书包里拿出书全员参与整理活动。

师:(1)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一下自己的书包吧。(出示课题:整理书包)。

生:听清了。

师:那我们就动手吧,“预备——起”(课件出示音乐)。

学生在音乐声中整理自己的书包,教师参与到学生当中去。

师:请小朋友们边整理边想一想自己是怎样整理书包的?

当学生整理得差不多时,就让学生停下来(音乐停)。

师:请你们在小组里面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自己的书包的。(小组内互相说)。

师:现在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书包的?(学生纷纷举手争着说)。

让学生汇报情况:

生1:我是把大本的放在一起,把小本的放在一起。

师:真聪明!你是按书的大、小来分的。还有谁的不一样?

生2:我是把课本放在一起,把作业本放在一起。

师:真了不起!你是按类别来分的。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3:我是把语文课本和语文作业本放在一起的,把数学课本和数学作业本放在一起的,把英语课本和英语作业本放在一起的。

师:(用赞许的目光望着学生)你真棒!你是按科目来分的,那你拿起东西来就更快了,我们应该向你学习。

生4:我是把厚的放一起,把薄的放一起。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还会把前面学的知识用起来。

师:现在大家都整理过自己的书包了,我们再来一次拿课本看一看跟刚才有什么不同。

生:现在我们很快就找到了要找的课本。(整理书包后再拿书,让学生体会整理书包的意义:要把书包里的课本、练习本等物品进行分类就能很快找到。)。

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刚才在整理书包的时候想出了那么多的分法,我真佩服你们,同学们的整理方法都叫做分类。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方法呢?因为不同的分类标准就有不同的结果。那以后在分类中,只要你肯动脑筋,就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二、活动2:(分帽子)。

教师拿出不同的帽子让学生进行分类。

师:今天淘气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爱开动脑筋,所以,他想送你们一份礼物呢!是什么呢?(当学生急着想知道是什么时,出示如p55的实物帽子)。

生:是帽子。

师:没错,他今天特意去商场买了一些帽子,漂不漂亮呢?

生:漂亮。

师:那你想不想得到这份礼物呢?

生:想!(学生很想得到的样子)。

师:不过要想得到这份礼物的话,必须先完成一个任务。

生:是什么任务呢?(学生疑惑着)。

师:要把这些帽子进行分类。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后说出可以怎样分这些帽子,(给时间让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

师:谁来介绍介绍你是怎样分的。

让学生汇报情况:(让学生先上台演示后说)。

生1:我是把秋天戴的帽子放在一起,把冬天戴的帽子放在一起。

生2:我把兰色的帽子放在一起,把红色的帽子放在一起,把黄色的帽子放在一起。

生3:我是把有帽沿的放在一起,把没帽沿的放在一起。

师:同学们真爱开动脑筋,会按帽子的样式和颜色等等来进行分类,那现在就把淘气的这份礼物送给你们吧!(给回答的学生奖帽子。)。

三、活动3:(分物品)拓展学生思维。

生:愿意。

师:那我们就来帮帮淘气吧!同桌先互相讨论一下,然后我再请同学来说说你是怎样帮淘气的。(让学生讨论)。

师:现在,谁愿意来说一说呢?(让学生尽情地说)。

生1:我是把大杯、大球、大鞋盒放在一起,把小杯、小球、小鞋盒放在一起。

生2:我是把杯子放一起,把球放一起,把鞋盒放一起。

生3:我是把用的放在一起,把玩的放在一起。

生4:我是把形状一样的放在一起。

……。

(有些学生还想说,但由于时间关系,教师把话题引入分人)。

四、活动4:(分人)。

师:看来分类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不是吗!瞧!(课件出示淘气和所说的话)淘气他说:“我们教室的人也可以进行分类呢!”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分分看呢?(学生都表现得很想再分。)。

生:想。

师:那现在就让我们来分一分教室里的人吧!赶快看一看教室的人,想一想又可以怎样分类呢?呆会儿我就要让你们来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了。

师:谁来说说可以怎样分呢?

让学生汇报情况:

生1:可以分成男同学和女同学。

师:真棒!你是按性别来分的。

生2:可以分成穿校服和没穿校服的。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是按衣着来分的。

生3:可以分成扎头发和没扎头发的。

师:真了不起!你是按头发来分的。

生4:可以分成奖了红花的和没奖红花的。

师:你真会观察!那老师希望没奖到红花的同学加把劲。

生5:还可以分成戴眼镜和没戴眼镜的。

生6:还可以分成高的和矮的。

……。

当学生还想继续说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下课时间与同伴互相说一说。(不要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五、总结回顾。

师:(1)今天我们进行了哪些活动?

(2)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生2:我们帮淘气分了帽子。

生3:我们还分了教室的人。

……。

师:那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以后要经常整理自己的书包。

生2:我知道了怎样整理书包拿书会快一点。

生3:我知道了分类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

六、实践活动。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分类,其实分类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如:万佳或天虹商场的东西。那课后就请同学们到万佳或天虹商场去看一看,那里的东西是怎样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整理房间》教学设计

1.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能按一定标准给物体分类的能力。

〖教材分析〗。

“分类”是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一个学生实践性的活动。教师不宜把“分类”作为知识点来讲授,或者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分类的含义。这部分教学应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在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分类的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因此我对本节教学做如下设想。

1.生活引入。

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看录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学生相互叙述,使学生在观察、思维、想像、交流中初步感知分类的方法。

2.导放结合培养学生能力。

运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如帮售货员摆放货物等,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初步体验分类的必要性。“分一分”这一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使学生通过亲手操作进一步体验分类。

3.渗透爱家庭、爱劳动的教育。

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整理房间的过程,当学生愉悦地看到整理后的房间时,适时地进行思想教育。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校电教设备齐全,学生全部接受过学前教育,都来自城市,家庭教育良好。

(一)活动一:看录像带学生逛超市。

(创设情境,体验分类。)。

1.秋天到啦,香山的红叶红啦,老师和你们一块儿去秋游。我们带些食品去吧!

师:想买点什么?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2.咱们一块儿去买吧,出示华普超市外景照片:这是哪儿?

3.咱们一起进去逛逛,好吗?

出示百货区录像,这能买到吗,为什么?

出示玩具区录像,这行吗,为什么?到哪儿能买到呢?

出示食品区录像,你们说快到了吗,为什么?

出示卡迪那货架录像,终于找到啦!咱们拿两袋,还缺什么吗?

出示面包货架录像,选多纳圈吧。

出示牛奶货架录像,这么多牛奶选一盒吧。

4.这么多东西都买好了,为什么这么快就买好啦?

5.看看超市在摆放东西时是怎么摆放的呢?板书:分类。

6.有什么好处吗?

(评析在师生愉悦地逛超市中,自然地引入课题。学生在寻找要买的东西时,深刻地感受到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活动二:把水果和蔬菜分类。

(在情境活动中理解按一定标准分类。)。

1.顾客不断地采购,货架上的东西需要不断地补充,出示各种水果和蔬菜的图片。

2.超市里进了这么多的货物,如果你是售货员,你打算怎么摆放。

3.学生动手分。

4.汇报反馈。

(评析让学生动手分,人人参与到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学生很乐意做售货员,积极主动地进行分类,很快找到了分类标准,并且体验到要想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的物品,必须分类摆放。)。

(三)活动三:分一分。

(在具体情境中主动探索分类的方法。)。

1.刚逛完超市,看得出大家对买东西已经有经验了,想亲自买吗?

出示:

2.这么多东西,让你们每组四人共同去买,怎么能最快买回来?

3.小组内商量一下,哪组商量好了,你们打算怎么买?

4.请把你要买的东西买好后装到应放的袋子里,按照你们的想法,比一比哪组买得最快,开始吧。

文档为doc格式。

《整理房间》教学设计

1.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活动,注重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陈老师认识一个小姑娘,她的名字叫豆豆,最近豆豆搬了新家,大家想不想到她家去看一看呢?现在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到豆豆家去参观。

(放录像或出示挂图,内容是一个乱七八糟的房间。)。

师:看过豆豆的房间后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房间里太乱了。

师:的确太乱了,那我们一起帮助豆豆整理房间好吗?

师: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商量怎样帮助豆豆整理房间。(小组讨论)。

(评析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

师:说说你们是怎样整理房间的`,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要把衣服都挂起来放在衣柜里;有的说,铅笔放在文具盒里面,然后又把文具盒放在抽屉里;把玩具放在玩具柜里。)。

师小结:大家把学习用品放在了一起,把玩具放在了一起,把衣服放在了一起,像这样把物品分类摆放,房间显得整齐多了!大家以后要养成自己动手整理房间的好习惯,做一个勤快的好孩子!豆豆虚心地接受了大家的批评,现在她已经把房间整理好了,不信大家去瞧瞧!

(放录像或出示挂图,内容是整理好的房间,与前图进行对比。)。

(评析在观察与比一比的活动中使学生切身感觉到“分类整理”不但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和好处。)。

师:刚才我们替豆豆整理了房间。豆豆妈妈买菜回来后,看到豆豆把房间收拾得整齐干净,夸她真能干!豆豆接过妈妈手中的拎兜,要帮妈妈把买来的东西进行分类。你知道豆豆是怎样分的吗?试着自己动手分一分。

(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将桌上的蔬菜水果进行分类。)。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说说你们组是怎么做的、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师:吃过午饭,豆豆一家到动物园游玩儿。豆豆在动物园看到下面这些动物(出示书中“练一练”第1题的动物头饰)。请几个同学戴上这些头饰,并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或叫声。

(体现动物的特点,找到它们的不同之处。)。

师:你能把这些小动物分类吗?说说你是根据什么分的。

(评析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分类方法,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也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师:有的同学把这些小动物分成两类,其中一类是会飞的,另一类是不会飞的。请你按照这种方法把会飞的小动物涂上颜色。

(二)休息:课中操。

师:老师知道大家最喜欢做游戏了,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小游戏,请大家听清楚游戏规则,看看老师发给大家的三个牌子上分别写着什么。

生:玩具、文具、服装鞋帽。

师小结:我们把这些东西分成了三类,哪三类呢?

师:你能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把教室里的人分分类吗?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