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学生家访报告(热门12篇)

时间:2023-12-06 21:37:13 作者:BW笔侠

通过撰写报告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希望这些报告范文对大家的报告写作有所帮助,祝大家取得优秀的成绩。

小学生家访报告

家访内容:

付雪坤是一位对电脑极其痴迷的男孩,看着他对电脑的入迷程度,我曾为此专门与家长进行了多次的交流,主要是担心他不能控制好自己,在网络中迷失了自己。

付雪坤的爸爸妈妈都是工人,看的出夫妻俩都是很爽朗的人。平时就因为他在学校的各种调皮的行为和家长见面的机会就比较多,交流的时间比较长,家长也比较熟悉了。

在谈话中,付雪坤一直都在旁边的,他坐在那里低着头一声不吭。还时不时地偷偷瞟一眼他的爸爸,看着他的乞求的表情我把准备好的一堆谴责的话都咽了下去。而是话锋一转询问起他在家里的情况。首先开口的是他的妈妈,她说她们夫妻两都比较忙,她给我讲述了孩子在家里做家务,早晨为了能让妈妈多睡一会,他为父母做早餐的事。还有就是为了能在母亲节为妈妈买礼物,他连着几天把午餐钱都省了下来,饿着肚子上课的事情。

听了这些之后,我向他们反映了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及活动中的表现,当然我着重讲的是孩子在学校尊敬师长,乐于助人的事情。同时也把其他的任课教师的评价转达给他的父母。并说名这个孩子属于比较聪明的学生,接受能力特别强,只是基础比较差,同时也就学习情况和他父母一起进行了交流并且明确了家长在家里需要辅导的部分是什么。对于他上网的问题我没有提起。

但付雪坤并不是没有缺点的,特别是前一段时间对在电脑上花了太多时间,导致学习成绩出现滑坡。有的时候还会再现得比较浮躁,书写也还需要加强,等等。但总体来看,还是一位很懂礼貌、有责任心的好孩子,特别是主动提出早晨来班级开门,每天早晨无论刮风下雨都第一个到校并主动帮助值日生打扫教室,解决了一个班级的老大难问题。

在送我出来的路上,付雪坤说“老师,听说你要家访,我真是紧张死了。”“紧张什么呀?”“怕你告状呗!”“不会的,如果有什么缺点我会在学校里与你交流,觉得有必要家长配合的'才会跟家长说,不会乱告状的。”他听了之后马上说老师今后我一定好好学习,把落下的知识用假期的时间补上。并和我约好不会的就会打电话给我。

莫让家访成告状!在家访中走进孩子,多聆听他们的声音;走近家长,与他们一起探讨教育问题。

也许,这才是家访最重要的目的!

贫困学生家访工作总结

20xx年4月以来,我们在学校安排下,以班主任牵头,认真开展了家访工作,结合此次家访工作及以前的家访工作,有如下小结:

(一)勤家访,架好主桥梁。

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是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有利于交换意见,也有助于达成共识,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上门家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个激励,对家长也是个触动,容易在教育形成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家访的重点要放在学生身上,通过与家长谈话,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社会交往情况,以及在家庭做家务中的表现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窥探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通过了解学生的全部生活内容,发现学生的特长,依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也让家长注意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进取心。

(二)家访谈话要讲究方法。

家访谈话要有方向、有目的,讲究艺术,切不可漫无边际地闲聊。否则,既浪费了自己。

的时间,也耗费了家长的热情,使家长对老师的谈话失去兴趣。在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行为表现情况时,不要一味地告状、批评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或只提优点,说好的方方面面。却要以表扬为主,从赞扬的角度切入话题,对学生的缺点要用借桃喻李委婉地指出,通过表扬别的学生在某个方面的优点来提醒家长,让家长明白自己的孩子在这方面的不足,知道今后该朝那个方向努力。这样,不仅在家长面前给学生留了脸面,拉近了师生距离,也使谈话气氛活跃,场面融洽和谐。

(三)做好家访记录,及时反馈。

每次家访后,班主任要及时地写出详尽的家访记录,把家访过程、家访达成的共识,家访中受到的启发及家访中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并根据学生在校内的学习、行为表现,结合家访中了解掌握的资料,及时反馈,对学生重新分析评估,制定新的教育方案和措施,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深化教育。

(四)常联系,设好交通岗。

现在通讯发达,电话是班主任设在学生心灵上的交通岗,家长充当家庭交通警察的角色,与班主任共同采取教育措施加以疏导。班主任可把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点滴进步随时电话告知家长,家校共同配合教育、督促。如电话通知学生存在的问题,家长就亮红灯,分析原因、寻找对策、采取措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电话通知学生取得了点滴进步,家长就亮绿灯,及时给予表扬鼓励,长期这样,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生贫困报告

亲爱的学校领导:

本人是16级机制本科三班学生xx,因家庭经济困难,特申请贫困补助。

我来自贵州的一个偏僻山区。那是一个生活简单中小农村,从我懂事开始就知道父母都是认为只有凭读书跳出山区,跳出农村。所以爸妈不尽辛苦的让我跟妹妹上学,在农村来讲,有两个儿女可以读书的真的是件很惊奇的事情,同龄的孩子都羡慕我们,可是又有谁知道背后的父母是多么的.辛苦与劳累,尤其是交通不怎么方便的农村。妈妈是一个文盲,什么都不懂,就只会在家里种田,种一些可以换钱的农作物。由于山路不方便,有东西爸妈都得提前一天准备马车,将货物托运到市场。爸爸是一个给别人修房屋的建筑工,考的是苦力,每当我小的时候放学回家在路上看到爸爸在给别人拌水泥浆,那汗水直往下流的时候,我那幼小的心灵就告诉我一定不要辜负爸妈的期望。爸虽然是做建筑,但收入很不稳定。在我大一的时候,更是雪上加霜,爸爸在一外地修建筑,在送水泥浆的时候升的木架子突然断掉,爸就摔了下来,从此脚就开始行动不便,也就不能再去工作,但是他却还是要我坚持读书,不要就这样放弃。否则就浪费了他的一条腿。从此家里就只有妈妈了,妈妈比往常更累,而现在我妹妹正在处于高考阶段,营养是最重要的,而我在学校里也是时常做兼职,赚取生活费。村子里看到我家这样的环境,都让我和妹妹不要读书了,我爸爸却是死都不同意。就这样村里没有办法,也只能每年补助一些口粮。

在校期间:我始终以“奉献学院,服务同学”为宗旨,真正做到为同学服务,代表同学们行使合法权益,为校园建设尽心尽力,工作中大胆创新,锐意进取,虚心向别人学习,做到有错就改,有好的意见就接受,同时坚持自己的原则;在学生利益的面前,我坚持以学校、大多数同学的利益为重,决不以公谋私。在班级,积极参与院里的各项活动。最终,我连续两年被授予“优秀团干部”荣誉称号,所在支部连续两年被授予“校先进团支部”荣誉称号。

我们班的贫困生是比较多的,我想有贫困生也不是什么坏事,贫困能更磨练我们的意志.我是一名贫困生,我有我自己的经历,我的经历使我认识到,贫困不能给我们带来什么阻碍,我们最大的阻碍在我们心中,只有你克服了自己的贫困心理,你才能做的更好,”人穷志不穷”,‘穷且益坚”,这么一句古语已经告诉我们了,我想我自己不会被贫困击倒.而且会更加努力.来改变我们的现状,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贫困,否则我们会一直贫困下去.贫困不是我们的绊脚石,相反塌实我们的动力.我会更努力!!

因此希望能够得到学院的补助,缓解一点父母的经济压力。

家访贫困学生记录内容

今天早上,福建泉州支教队驻王团中学的两位教师在王团中学团委杨书记和工会委员周老师的陪同下继续深入部分贫困生的家庭进行了走访。

首先我们去的是李婷婷家。李婷婷的家住在羊路村,此处距离学校将近有三十公里。她家有三口人:外公、外婆和她本人。父亲在她只有三个月大时就去逝了,母亲后来远嫁到新疆,以后几乎再也没有回家探望过两位老人和孩子。据她外婆讲,十几年时间过去了,她才回来过一次,所以婷婷从小就是由外公和外婆两个老人一手带大的。婷婷由于没有受到父爱和母爱的关怀,内心缺少安全感,特别怕同学嘲笑她,另外中学离家又相当远,从小到大她从未离开过外公和外婆,在读完小学之后,她一度想辍学不读了,后来在外婆的一再鼓励下才上了中学。外公为了让婷婷好好念书,常年在外打工,为了挣钱最近他又出了车祸,腿折了导致现在行动不方便。家里有田地十余亩,所有的农活都是由年迈的外婆一人承担,经济收入非常有限。

接着我们又驱车前往另一贫困生马娟的家里进行走访。马娟家住倒墩子村,每次上学要先步行近一个小时走到大路口,再座公交车来到学校。马娟的父亲是两、三年前去逝的,母亲至今仍处在对失去丈夫的巨大悲痛和对丈夫深深的思念这种情绪之中,健康状态每况愈下,现在已经发展到了在镇卫生所输不进液,在家里吃不下饭,有时喘不过气来的地步。但因家庭经济现状,她无力到县医院去治疗。在家访过程中我们几位老师反复对她进行思想开导,让她尽快从这种情绪中走出来,多想想身边的四个小孩更需要她去关爱和抚养。马娟同学在家排行第二,上有一个大哥,下有一个弟弟和妹妹。四个孩子都在念书,家里田也较少,只有三、四亩地,母亲虽然有低保,但每个月只有区区四十元,这些钱除了看病吃药,还要给马娟和她大哥每周在学校的一点生活费,生活困难可想而知,我们两位支教老师把爱心人士的资助金和我们支教老师的慰问金送到马娟母亲的手中,要她尽快到县城医院治疗,尽快恢复身体,支撑整个家庭。我们也表态家庭如有什么困难,再跟我们联系,我们能帮的一定帮到底。

另据我们了解,李婷婷和马娟两位同学每周的生活费只有五元钱,除去来回的车费,所剩已经无几了,可见两位同学家庭平时生活之艰难了!

在这两次家访过程中,每位贫困生家庭我们都带去了捐资助学金300元、慰问金200元和一箱牛奶表示慰问。家长们对我们的来访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感激。在家访中,我们的内心感受到的是深深的愧疚,我们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我们对贫困生家庭的帮助很微小。希望这种捐资助学活动能像爱心接力棒一样,由有爱心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士一棒一棒的传递下去,越传越广,让越来越多的贫困生家庭受益。

贫困学生寒假实践报告

原州区官厅乡。

海恒梅。

今年寒假我回访和推荐了几个贫困学生,因此我亲自走访了这些学生家里,亲眼看到了这些学生家里的情况。我虽然生活在农村,但是,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贫穷不仅仅是一个词语,有时贫穷就是一把扼杀人命运的锋利的刀,也是一堵围困视野的高墙。

因为在我的意识里,贫穷没有关系,只要有志突破贫穷。那么只要努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但是今年的当我深入走访一些贫穷家庭之后,我的这种思想改变了。因为当我看到已经是二十一世纪当代社会中建设所谓的小康社会的同时,这些家庭连饭都吃不饱,更别提高水平的生活,而存在这种状况的多是一些学生父母残疾的家庭,在这种家庭里,父母一方是残疾,作为农民,缺少一个劳动力,对于劳作业是一个家里主要收入来源的家庭来说,就是意味着减少了一半的`收入。家里所有的生活开支,解决温饱,医疗开支,教育经费以及其他的生活开支等等,这些全都靠一个人在贫瘠土地上劳作收入。可想而知,家里的贫穷达到了何种程度,一间土窑,一口铁锅,一头牛等等简单的生活设施。更甚至,有的学生家里连冬天烤火的煤都没有,用的是木柴,在如此贫困的家里,即使父母双双都是文盲,但是对于子女的教育都抱有积极的态度,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上学。所以在经济急剧贫困和拮据的情况下,抽出吃饭的钱,让孩子上学。我倒有的家里看到那些学生趴在炕上写作业,手都冻得肿肿的,看到那种状况真的让人心酸,那么小,渴望知识的希求,让这些学生忍受寒冷贫穷,这种感情真的太过珍有,想到我自己有时还不满足现在自己的生活真的感觉惭愧。真的应该向他们学习。同时这个时候真的很想自己成为富有的人那样至少我可以给这些没有温暖的孩子送去衣服手套,让他们能够在温暖而不是寒冷的环境下去学习,去用知识改变命运。在走访过程中我有问过两个小女孩子问他们现在最需要什么,一个八岁的小女孩说她现在想给自己买条心裤子,另一个小女孩说她最想给家里买袋面。从这些小学生的回答,我可以知道,对于她们的生活连起码的温饱都没有解决,而在这种生活中。

他们依然能够背着书包走进学校,是因为在这些家庭中,一方面家长将改变贫困生活的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即家长想通过自己的孩子改变贫困,另一方面是这些孩子都渴望走进校园,去体味另一种童年生活,更重要的是这些小孩子也想自己努力改变命运。

所以,我真的感觉到晨曦计划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真的太需要了,这就好比在泥潭中挣扎往出走时候,晨曦计划伸出了一双手,拉了一把泥中的人,尽管力量很小,但对于泥中的人来说,给他们至少带来了温暖和希望,更给他们带来了走出泥潭的鼓励和勇气。

同时,我希望如果有更多的人,更多的组织能去关注这些弱势群体,都能献出爱心和双手去拉一把挣扎与贫困和不甘于贫困的人们,尤其是那些纯真的小学生们。只有这样,贫困才能减少,只有这样和谐的社会才真正能够构建。

小爱变大爱,寒冷不再有。

贫困学生资助执行报告

根据省资助中心《关于印发20xx年安徽省学生资助宣传工作计划的通知》(皖教助函〔20xx〕1号)要求,为了提高学生及学生家长对学生资助政策的知晓度、满意度,进一步加强资助政策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重要作用,区教育局决定与贵池职教中心、“池州教育”微信平台联合开展学生资助标语征集活动。

作品要求体现学生资助政策基本内涵和精髓,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传播力,适合在多种场合和载体上使用和推广;作品要求主题突出、寓意深刻、创意新颖、简洁明了,并且通俗易懂;本次征集宣传标语每人限投1条,字数在20字以内。

截止活动结束,“池州教育”微信平台共征集学生资助标语96条,6月24日组织专家予以评审,现将评审结果通知如下:

一等奖获奖标语:

国家助力成才,教育共享未来。——作者:汪居易池州市第八中学高二6班。

二等奖获奖标语:

1、国家为我出财,我为国家出彩。——作者:吴婉婷池州市第八中学高二6班。

2、关注教育事业,关心贫困学生。——作者:李卫兵贵池职教中心106班。

优秀奖获奖标语:

1、贫困家庭别担心,助学资金来帮你。——作者:吴红燕贵池职教中心104班。

2、感恩助梦,学子有成。——作者:王磊贵池职教中心106班。

3、助学少年读书梦,筑就中国复兴梦。——作者:葛良鑫贵池职教中心106班。

4、雨露滋润,万物复苏;国家资助,学子圆梦。——作者:齐静池州市第八中学高二6班。

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报告

暑假期间我利用在家的时间在当地民政部门以及贫困生家庭做了以下调查,贫困生入学难的问题在经济本不发达的农村成为了更加严重的问题,学费也成为了农民肩上的又一负担,使农村贫困生问题又与农民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

正文:

也许是长期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广大中国家长的心里仍然存在着这样一种想法:“学而优则仕”,学习好就是好学生就有能力,学习好就意味着将来会有一个好的前途……在城里人的脑子里这种想法尚且流行,更别说在知识,经济普遍不发达的农村,只有把学上好了才有出路,这种想法更是深入人心。对于家庭不富裕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更成了他们摆脱困境的出路,甚至被认为是唯一的出路。

在我的印象之中,从小到大班里学习成绩好的好像总是那几个,而且那几个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贫困生。他们的家庭一年的收入只有白领家庭一个月的工资,甚至还要少,而这些家庭的收入一大半都用于孩子的读书上。这些贫困生从小就被灌输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过上好的.生活,才能摆脱贫困,摆脱做农民的命运。因此这些贫困生在学校里面的成绩一般都很优秀,他们将读书不仅仅是看成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的是他们走出贫困的一种手段。但这也只是总体情况,并不是每一个贫困生的学习成绩都是比较优秀的,这一部分的贫困生由于家庭的贫穷只好带着他们的读书梦,并希望它能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实现,从而这种思想不断地继承下去。

由于贫困,这些学生们在择校时,尽管自己的分数很高,他们考虑的首先因素往往就转移到学校的学费多少上,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暑期,我深入农村接触了不少贫困生,他们之中有成绩非常好的,也有高考落榜的。其中有一位留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到他家去的时候,是个早晨,我走了大概三个小时的山路。路上很少有人家,不过(只有一个感觉,就是我一直沿河上的,一段行程之后,在路人的指引下,我看见了一座用黄泥制成的土砖建筑的房屋。进去以后,林青(化名)和他母亲热情地接待了我,林青是一个挺活泼的人,很健谈。他今年已上大二,在西北工业大学读书。

“我填志愿时,只考虑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我不能上一个太差的大学,另一方面,学费是一个我不能不考虑的问题,所以我只能选择西北方向的学校,我不希望给家庭带来更多的负担。”

林青在大学的成绩不错,接连四个学期都拿了奖学金,林青还有一个妹妹在读高中。据林青的母亲说,林青的父亲在外务工,她在家务农,一年的收入加起来也不过五六千块钱。除掉家里的日常开销,根本就无力供两个孩子读书。林青在无奈之下只好申请了助学贷款。在农村似乎家家户户都除了务农之外,还有一种赚钱的方式,没事的时候就摸锡纸,据说一打锡纸大概有一千多张,可以卖10元,平均一下,一张锡纸还不到一分钱,一天下来摸的熟练的也就一百来张。不光是这样,夏天的时候锡纸由于高温,常常会发出一种刺鼻的气味。林青的母亲没事的时候也就靠这个赚点钱,另外还制作一点香找人代销。就是这样也还不能满足林青的大学学费,更不用说生活费了。林青在大学里,不光要学习,还要做兼职。

“我这个学期带了两份家教,勉强能够安排好时间,使学习与工作能够同时进行。“

对于林青这样的学生来说,学费问题是家里的主演负担。但他总算是金榜题名,跨进了大学的大门。同时对于那些家庭状况不好,学习成绩又不怎么理想的学生来说,存在的问题就更多了。

过去,助学贷款政策为解决贫困高考生的大学经济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通常人们认为,经济越困难的家庭越愿意选择贷款,但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关于贫困声问题的调查中,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意外地发现,贫困高考声对助学贷款的需求呈两头细中间粗的“纺锤状”分布:

分析认为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低收入家庭的贫困的学生更需要社会的资助,而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因为还贷款能力更强,对还贷能力的自信决定了他们更愿意申请助学贷款。而对于家庭收入稍高的贫困学生来说,上大学后勤工俭学等方式补贴生活费或者学费的选择更为突出,毕竟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在该群体中相对较强。

走访贫困学生的寒假实习报告走访贫困学生的感受

春节临近,岁寒情深,区领导非常牵挂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1月12日,区委书记邓小冬看望慰问我区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学生,并送去慰问金。区委副书记、区政法委书记史鉴,副区长于潇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慰问。

在育红小学二年一班于博文家,邓小冬与他促膝交谈,详细询问他学习、生活情况,勉励他树立信心、在逆境中勇敢面对困难,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以乐观向上、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他还叮嘱小博文要注意安全,保持和老师的联系,有困难及时向老师和学校反映,并祝愿他和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快乐生活,学习进步,健康成长!

邓小冬要求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和困难学生的关心力度,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细致的工作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区关工委、团区委、区妇联、区教体局要进一步完善资助举措,切实保障贫困家庭儿童的生活。

于博文家长对区领导慰问深表谢意,并表示将努力克服困难,帮助孩子顺利完成学业,不辜负学校的期望,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回报社会。学生们也表示会积极上进,勤奋学习,以良好表现、优异成绩来回报家人、学校和社会。

贫困学生家访记录范文

全校师生员工:

大厦巍然,梁椽共举,也许一个人的捐献有限,但涓涓细流,汇聚成海,有你们的踊跃参与,定可汇成一片知识的海洋。“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您的慷慨捐赠会让他人受益,也使书的价值和您的精神境界同时得到升华!

在此,我们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请各位老师捐一缕书香,献一片爱心,帮助更多的贫困学子取得学业上的进步,早日成才!捐出一本书,也许微不足道,体现的却是我们的一片爱心!捐出一本书,也许毫不起眼,送去的却是我们对贫困学生的鼓励和祝愿!

请整理您的书架,把那些凝聚着人类知识、曾给予您丰富营养,而您现在不需要的书籍,作为一份珍贵的礼物捐送到贫困山区中小学吧!

倡议人:xx。

20xx年x月x日。

贫困学生家访记录范文

根据我校的工作安排,我校的家访工作于20xx年1月30日展开,我作为年轻的、新的班主任,对于这次家访,我受益非浅,从中明白了许多,也学到了许多。回顾这次家访,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总结:

1、我的家访深入到了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无一遗漏,真诚地与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情况,并做好了详细的记载,为开学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2、我向家长汇报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同时也指出学生今后努力方向。

3、我向社会、家长讲述了学校取得的非凡成绩,获得了家长的高度赞扬和信任,也给学生鼓励、加油。

家访后我收集各类家长的反馈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我将及时的调整教育教学方法,争取和家长的教育保持一致,并列如下一步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1、全面的家访,深入到每一个家庭细致进行了解,与家长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加强了社会,家庭,学生的联系,了解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了解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加强了师生感情,对以后的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全面的家访,了解家长对子女的关切与期望,也了解一些学生家庭的困境,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工作。

3、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4、交换访谈方式,为家访工作增加新的内涵。随机应变,如果家访的方式不改变,有时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5、一个学生在学校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全部,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时的交谈中,老师们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

走访贫困学生的寒假实习报告走访贫困学生的感受

时间:

20xx年1月―2月。

地点:

原州区官厅乡。

实践对象:

实践者:

海恒梅。

今年寒假我回访和推荐了几个贫困学生,因此我亲自走访了这些学生家里,亲眼看到了这些学生家里的情况。我虽然生活在农村,但是,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贫穷不仅仅是一个词语,有时贫穷就是一把扼杀人命运的锋利的刀,也是一堵围困视野的高墙。

因为在我的意识里,贫穷没有关系,只要有志突破贫穷。那么只要努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但是今年的当我深入走访一些贫穷家庭之后,我的这种思想改变了。因为当我看到已经是二十一世纪当代社会中建设所谓的小康社会的同时,这些家庭连饭都吃不饱,更别提高水平的生活,而存在这种状况的多是一些学生父母残疾的家庭,在这种家庭里,父母一方是残疾,作为农民,缺少一个劳动力,对于劳作业是一个家里主要收入来源的家庭来说,就是意味着减少了一半的收入。家里所有的生活开支,解决温饱,医疗开支,教育经费以及其他的生活开支等等,这些全都靠一个人在贫瘠土地上劳作收入。可想而知,家里的贫穷达到了何种程度,一间土窑,一口铁锅,一头牛等等简单的生活设施。更甚至,有的学生家里连冬天烤火的煤都没有,用的是木柴,在如此贫困的家里,即使父母双双都是文盲,但是对于子女的教育都抱有积极的态度,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上学。所以在经济急剧贫困和拮据的情况下,抽出吃饭的钱,让孩子上学。我倒有的家里看到那些学生趴在炕上写作业,手都冻得肿肿的,看到那种状况真的让人心酸,那么小,渴望知识的希求,让这些学生忍受寒冷贫穷,这种感情真的太过珍有,想到我自己有时还不满足现在自己的生活真的感觉惭愧。真的应该向他们学习。同时这个时候真的很想自己成为富有的人那样至少我可以给这些没有温暖的孩子送去衣服手套,让他们能够在温暖而不是寒冷的环境下去学习,去用知识改变命运。在走访过程中我有问过两个小女孩子问他们现在最需要什么,一个八岁的小女孩说她现在想给自己买条心裤子,另一个小女孩说她最想给家里买袋面。从这些小学生的回答,我可以知道,对于她们的生活连起码的温饱都没有解决,而在这种生活中。

他们依然能够背着书包走进学校,是因为在这些家庭中,一方面家长将改变贫困生活的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即家长想通过自己的孩子改变贫困,另一方面是这些孩子都渴望走进校园,去体味另一种童年生活,更重要的是这些小孩子也想自己努力改变命运。

所以,我真的'感觉到晨曦计划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真的太需要了,这就好比在泥潭中挣扎往出走时候,晨曦计划伸出了一双手,拉了一把泥中的人,尽管力量很小,但对于泥中的人来说,给他们至少带来了温暖和希望,更给他们带来了走出泥潭的鼓励和勇气。

同时,我希望如果有更多的人,更多的组织能去关注这些弱势群体,都能献出爱心和双手去拉一把挣扎与贫困和不甘于贫困的人们,尤其是那些纯真的小学生们。只有这样,贫困才能减少,只有这样和谐的社会才真正能够构建。

小爱变大爱,寒冷不再有。

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报告

摘要:

暑假期间我利用在家的时间在当地民政部门以及贫困生家庭做了以下调查,贫困生入学难的问题在经济本不发达的农村成为了更加严重的问题,学费也成为了农民肩上的又一负担,使农村贫困生问题又与农民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

正文:

也许是长期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广大中国家长的心里仍然存在着这样一种想法:“学而优则仕”,学习好就是好学生就有能力,学习好就意味着将来会有一个好的前途……在城里人的脑子里这种想法尚且流行,更别说在知识,经济普遍不发达的农村,只有把学上好了才有出路,这种想法更是深入人心。对于家庭不富裕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更成了他们摆脱困境的出路,甚至被认为是唯一的出路。

在我的印象之中,从小到大班里学习成绩好的好像总是那几个,而且那几个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贫困生。他们的家庭一年的收入只有白领家庭一个月的工资,甚至还要少,而这些家庭的收入一大半都用于孩子的读书上。这些贫困生从小就被灌输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过上好的生活,才能摆脱贫困,摆脱做农民的命运。因此这些贫困生在学校里面的成绩一般都很优秀,他们将读书不仅仅是看成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的是他们走出贫困的一种手段。但这也只是总体情况,并不是每一个贫困生的学习成绩都是比较优秀的,这一部分的贫困生由于家庭的贫穷只好带着他们的读书梦,并希望它能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实现,从而这种思想不断地继承下去。

由于贫困,这些学生们在择校时,尽管自己的分数很高,他们考虑的首先因素往往就转移到学校的学费多少上,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暑期,我深入农村接触了不少贫困生,他们之中有成绩非常好的,也有高考落榜的。其中有一位留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到他家去的时候,是个早晨,我走了大概三个小时的山路。路上很少有人家,不过(只有一个感觉,就是我一直沿河上的,一段行程之后,在路人的指引下,我看见了一座用黄泥制成的土砖建筑的房屋。进去以后,林青(化名)和他母亲热情地接待了我,林青是一个挺活泼的人,很健谈。他今年已上大二,在西北工业大学读书。

“我填志愿时,只考虑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我不能上一个太差的大学,另一方面,学费是一个我不能不考虑的问题,所以我只能选择西北方向的学校,我不希望给家庭带来更多的负担。”

林青在大学的成绩不错,接连四个学期都拿了奖学金,林青还有一个妹妹在读高中。据林青的母亲说,林青的父亲在外务工,她在家务农,一年的收入加起来也不过五六千块钱。除掉家里的日常开销,根本就无力供两个孩子读书。林青在无奈之下只好申请了助学贷款。在农村似乎家家户户都除了务农之外,还有一种赚钱的方式,没事的时候就摸锡纸,据说一打锡纸大概有一千多张,可以卖10元,平均一下,一张锡纸还不到一分钱,一天下来摸的熟练的也就一百来张。不光是这样,夏天的时候锡纸由于高温,常常会发出一种刺鼻的气味。林青的母亲没事的时候也就靠这个赚点钱,另外还制作一点香找人代销。就是这样也还不能满足林青的大学学费,更不用说生活费了。林青在大学里,不光要学习,还要做兼职。

“我这个学期带了两份家教,勉强能够安排好时间,使学习与工作能够同时进行。“。

对于林青这样的学生来说,学费问题是家里的.主演负担。但他总算是金榜题名,跨进了大学的大门。同时对于那些家庭状况不好,学习成绩又不怎么理想的学生来说,存在的问题就更多了。

过去,助学贷款政策为解决贫困高考生的大学经济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通常人们认为,经济越困难的家庭越愿意选择贷款,但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关于贫困声问题的调查中,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意外地发现,贫困高考声对助学贷款的需求呈两头细中间粗的“纺锤状”分布:

分析认为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低收入家庭的贫困的学生更需要社会的资助,而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因为还贷款能力更强,对还贷能力的自信决定了他们更愿意申请助学贷款。而对于家庭收入稍高的贫困学生来说,上大学后勤工俭学等方式补贴生活费或者学费的选择更为突出,毕竟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在该群体中相对较强。

报告披漏的一组数据让人感到吃惊。调查显示,截至20xx年8月,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是1561余万人,其中贫困大学生405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26%。

然而,截至20xx年底全部大学生中,获得助学贷款的比例约为11。4%,约有178万贫困大学生未能取得助学贷款。

南方周末曾刊登过这样一篇报道《毕业陷学债泥潭就业如镜花水月》,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深刻描叙了西部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同样的大学学费,在西部,这相当于一个强劳动力35年的收入。

同样的就业压力,在西部,这或许意味着多年待业靠搬砖头谋生。

知识没能改变他们的命运,相反可能加剧了他们的困境。

这一切,急需引起社会各界的警惕和关注。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504万人,是1998年的4。7倍,高校在校人数达2300万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有教育专家分析,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只用4年时间就走过了美国27年的历程,堪称壮举。

如此快速的扩招,在给更多人上大学机会的同时,后遗症也难以避免地开始频频发作,在西部贫困地区症状更为明显。

与经济条件好的学生相比,贫困毕业生多来自穷乡僻壤或城镇低保家庭,没有可恃的经济基础;没有可依靠的“人脉”,只能靠自身奋斗;免得不菲的就业成本,背负着个人的夙愿、家庭的寄托,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

因此,贫困毕业生的就业行为取向显示出迫于生计、更为务实的特点。

——毕业后发展的选择。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贫困生更趋向尽快分担家庭的重担,回报自己的家人。因此,贫困生考研比例明显低于非贫困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选择了直接就业。笔者对华中地区10所高校所做的专题调查表明,应届毕业贫困生考研的比例比非贫困生低40%左右。

综上所述,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在农村,大学的学费支出。

成为了农民的主要负担,从而与农民问题又联系在一起;贫困大学生在将国家助学贷款作为学费来源以后,从而又引发的助学贷款的申请的问题,进而涉及到整个贷款体制的问题;贫困大学生毕业以后能不能按照约定偿还贷款,又会引起以后的助学贷款的发放问题;四年大学毕业以后,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贫困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要为了自己的生存奔波,在学业的完成上又将面临与常人不同的困难,有些贫困生过于看重奖学金,从而忽略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引起贫困生就业难的问题。贫困不仅仅给大学生带来的是经济问题,还在很大程度上是引起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与大学生犯罪也息息相关。贫困大学生问题不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问题,它的解决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努力与帮助,同时,我认为更加重要的是,贫困大学生应该要一个健康的心态,一颗感恩的心,“人穷志不穷”努力学习,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回报家庭。

参考资料:

《西部贫困大学生调查:透支35年收入上4年大学》:南方周末,20xx年5月25日。

《南方周末》:考上大学与一位父亲之死。

《南方周末》:高等教育的高风险不容忽。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