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教学方案大全(19篇)

时间:2023-11-26 15:17:17 作者:梦幻泡

计划书的编写不仅能让我们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行业和领域的计划书,了解他们的特点和要求。

电场中的导体教学方案附练习题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简析: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生活中有趣的事是数不清的,比如说出去玩、做了个奇特的梦……能够把它画下来,那就更有趣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各种奇闻趣事,体验生活中点滴乐趣。

2.指导学生创作一幅表现生活中趣事的绘画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把生活中的趣事表现清楚。

2.是否突出了主题、画面生动有趣。

3.能否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学。

教学准备:

教师:儿童画作品,各种颜色的制、多媒体等。

学生:油画棒、水彩笔、图画本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小组交流生活中的趣事,派代表把最有意思的`事向大家讲一下。

教师出示一幅学生的绘画作品,启发学生看看、说说图上表现的故事。

活动二:

教师放,展示多幅儿童绘画作品,通过分析与对比了解创作的方法:明确主题、确定人物,添画相应的背景。

教师为每一组发一幅儿童绘画作品,学生分析与讨论作品中的优点与不足。

教师归纳学生的评述,提出创作要求。

活动三:

学生进行创作,创作完后,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同学。

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运用其他的方法进行创作。

教学评价:

1.能否把生活中的趣事表现清楚。

2.是否突出了主题、画面生动有趣。

3.能否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学。

电场中的导体教学方案附练习题

活动目标:

1、感知观察花生果的特征,了解花生的用途。

2、学习用符号记录花生的数量。

活动准备:

1、花生果每人10颗(提供的花生仁的数量不等)、每组一盒彩笔,两只空盘、小碗;记录纸人手一份。

2、活动前洗净双手。

活动过程:

1、以猜谜语的方式引出“花生”。

谜语:麻房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

2、观察花生果的特征,了解花生的用途。

提问:花生果是什么样子的?花生仁是什么样的?花生仁有什么用?

你吃过花生吗?你吃的花生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师幼共同小结:花生营养丰富,可以榨油,可以煮着吃,也可以烧鱼。

3、猜猜花生有几颗。

观察盘中的花生,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4、讨论记录方法。

想一想怎样才能记清楚第一颗花生里有几颗花生仁?

怎样记录?(师生共同讨论)。

得出结论:每剥一次花生果,观察有几颗花生仁,并在记录纸上用自己的`符号记录出相应的数量。

5、探索体验。

幼儿剥花生并作记录。

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行为并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

6、交流分享。

1)幼儿相互交流介绍自己的记录情况。

2)与同伴共同分享、品尝花生。

7、教师小结。

请小朋友们一起收拾桌面。

教学设计以及练习的方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负数。

1、投影存折,说说存折上的数表示什么?

如果刘老师下午去银行取1000元,银行的工作人员会在存折上打出什么?

如果我本月的工资2800元到帐了,银行的工作人员又会在存折上打上什么?

(指名学生板书出来)小结:这里的正数、负数各表示什么?

2、用正负数表示海拔高度。

(1)投影第4页的第2题的图,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地方。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这两个数据怎样表示?学生先独立思考片刻,然后小组讨论。指名学生介绍想法。

(2)师:地势高度称为海拔高度,是相对于海平面来说的。一般的以海平面为界线,海平面以上的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的用负数表示。那海平面用什么表示?(0)。

3、学生举例生活中的负数。

师: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上面这样的数?

先分小组交流,再每组推荐一人在班上交流。

师结合学生的介绍显示电梯里的正负数,股市中的正负数,水库中水位高度的正负数,存折中的负数等。(点击浏览)。

设计意图:设计紧扣教材,与生活充分结合,注意知识的落实,重视学生应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挑战自我。

1、你知道下面的温度吗?读一读。

(1)开启后的盒装牛奶应贮藏于0—4,并在48小时内喝完。

(2)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水结冰的温度是0。

(3)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在南极,是-88.3。

(4)月球表面的最高气温是127,最低气温是-183。

(5)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为100以上,而背阳面却低于-100,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太空舱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21,非常适宜宇航员工作。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某服装店上月赢利3000元,记作()元;本月亏损800元,记作()元。

(2)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记作()人;本学期转走6人,记作()人。

(3)“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退的米数应记作()数。

(4)体重增加5千克记作(),体重减少6.5千克记作()。

(5)(出示电梯按钮图)老师家在四楼,车库在地下一楼。如果我要回家,按()层的按钮;如果要到车库取车,按()层的按钮;家与车库相隔()层高。

三、作业:

练习一的1、2、3题。

教学设计以及练习的方案

(2)第二篇地方中有不少描写生动的词句,请划出来,读一读。

(3)这两篇短文的最后都说石球和石像的形成,还是“自然界未解的谜”,但是写法不一样,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3、再读短文,理解感悟:

(1)挑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2)给第二篇短文取名,并说说原因。

(3)学生交流。

五、语言实践活动。

过渡:这次口语交际是说“有趣的动物”。课前请全体同学通过观察、调查或查阅资料,了解世界各地的珍奇动物。

1、小组讨论交流:

(1)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同学间互相阅读。

(2)互相推荐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3)用简单的话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2、召开“珍奇动物介绍会”:

(2)示范引导:昨天,我请一头大熊猫作了一次讲解,下面我把录音放给大家听听,然后,咱们再学着大熊猫的样子进行讲解。

(播放录音:我叫大熊猫,是你们的好朋友。你们别看我的体态笨重,显得笨手笨脚,实际上我却出奇的灵活。告诉你们,我可以用后脚够到脑袋,我还能够轻而易举地爬上树。哈哈,怎么样,我厉害吧!哪位小朋友要是不服气,可以和我比一比,看谁先爬到树的最顶端。)。

(3)选择一项内容,分小组准备讲稿。

(4)学生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讲解。

(5)各组推选最佳讲解员参加全班比赛。

(6)颁发最佳讲解员的标志。

六、熟记名言。

1、媒体出示三句名言。

(1)学生自由朗读。

(2)同桌交流这三句名言的大致内容,想想这三句都是关于什么内容的。

(3)学生质疑或交流内容。

2、教师归纳:

(1)这三句都是有关“劳动”的名言。“劳动”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2)指名交流:哪些工作属于脑力劳动?哪些是体力劳动?

(3)朗读名言并积累。

3、积累:学生挑选一条自己喜欢的名言背诵。

七、写字练习。

1、出示要写四个生字,读一读。

2、观察字形,发现规律,分类说说写字时应注意的事项。

3、指名交流:要写的字都是左右结构的,而且都是左窄右宽,带有提手旁的字。

4、教师抓住“拔”字形在方格中位置进行范写,让学生迁移运用。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电场中的导体教学方案附练习题

1.紧抓电场强度、电势的概念,先要讲清静电平衡的基本原理.。

(2)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外部的电场线必与导体表面垂直,但表面场强不一定为零.?

(3)孤立导体净电荷分布在外表面.?

2.适当练习,一题多变,提高分析能力.。

教学设计以及练习的方案

一、画中识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创设情境,出示自制的投影片,按照“图形————初文————正楷字”的过程演示汉字的变化过程,看着形象生动的“小电影”学习,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每当优美的文字画展示在小朋友们面前时,请他们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是哪个字?有的汉字笔画较多,从幻灯片上学生不能马上联想到字形,就由具体的图画一步一步地过渡到抽象的汉字,把难点一点一点地分解降低。如“燕’’字的教学是难点,我首先出示彩色燕的幻灯片,“燕’’的外形用粗线勾出,使学生思维定在“燕’’字上;第二步出示“燕’’的象形字,使学生了解到字是根据“燕’’的形状来的;第三步出现对汉字“燕’’的分析(燕头、燕身、燕尾),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强化了字形。

二、以画促写,唤起学生认真书写的热情。

“这些象形字你能工整、规范地填在图旁的田字格内吗?”“能。”学生的回答一致。由于这是一幅文字画,学生在书写汉字时非常认真,生怕影响了整个文字画的优美,写时一边写一边感受象形字的意义和造型特点。

三、以画改画,发展学生想像思维能力。

师:这幅文字画中有哪些景物?

生1:有山有水。

生2:有鱼有船。

生3:有高飞的小鸟,有高大的树木。

…………。

师:谁能把这些景物有顺序地排一排?可以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排,也可按从下到上的顺序排。

生思考。

师:同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生1:我把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小鸟在空中飞翔。

生2:远处有起伏的山峰,山上种着树,山下有石头。

生3:近处有小河,河面上有船,河里有小鱼。

此项训练是让学生感受字义组合与事物之间天然联系的过程,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画想象画作了铺垫。

师:把这幅画改画成风景画,再涂上颜色就更美了,你们想不想自己画画?

生动笔画画,个个兴趣盎然。

四、借画说话,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先让小朋友四人小组交流,再选几位在全班把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表达出来。

生1:我的画上是蓝蓝的天空挂着一个火红的太阳,蓝天下小鸟自由地飞翔,小河里的水“哗哗”地流着,水清鱼自见。

师:这位小朋友把“经典自助餐”里学到的知识用上来了,多好哇。

生2:我的画上有一座高大的山,山上有一片树林,太阳从山后渐渐落下去了,山脚下有一条小河,鱼儿在快活地游来游去,真是山清水秀啊。

师:把学到的成语用上来了,真不简单。

生3:我的画上还有比他们更美的地方,一个小朋友划着小船在碧绿的河水中荡呀、荡呀,正在欣赏两岸的风景呢。

教学设计以及练习的方案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让学生进一步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巩固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l、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二、新授。

(1)第39页第8题。

(2)第40页第9题。

你是怎么做的?要注意什么?

(3)第40页第10题。

怎样数比较快呢?

(4第40页第11题。

独立完成。

(5)第40页第12题。

思考:卡片上的数可能是多少?

三、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电场中的导体教学方案附练习题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通过动手实验,掌握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难点: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评讲。

1.复习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2.评讲上节课的作业,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二、新课。

1.什么是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试验:发给每位同学右边两个图形的纸张,把纸张。

沿着虚线折叠,观察对折后的左边部分和右边部分。

是否完全重合?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翻折过去,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即两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称点.

练习:在上图的(2)中,把a、b、c的对称点标出来.

试验:在纸上滴上墨水,把纸张对折,随后打开,看看形成的两块墨迹是不是关于折痕对称?它的对称轴是哪一条?把它画出来.

2.轴对称图形(或关于某条直线成对称的两个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的两部分完全重合,所以它的对应线段(对折后重合的线段)相等,对应角(对折后重合的角)相等.

3.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如图(1),如果沿着虚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会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若把这个图形看成是左右两部分,则这两个图形就是关于虚线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如图(2),如果沿着虚线折叠,右边的图形会与左边的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虚线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若把(2)中的'左右两个四边形看成是一个整体的图形,那么这个整体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因此,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本质是相同的,只是怎么看图形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哪些选项的右边图形与左边图形成轴对称?

2.如图,若沿虚线对折,左边部分与右边部分重合,请找出图中。

a、b、c的对称点,并说出图中有哪些角相等?哪些线段相等?

四、小结。

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完全重合的,因此,它们的对应。

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知道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五、作业。

课本p82习题第3、4题.

教学设计以及练习的方案

1.语文与生活,关于读书。

2.诵读与积累,古今贤文。(读书篇)。

3.写好钢笔字。

4.口语交际,推荐一本书。

5.学写毛笔字。

重难点、关键。

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课时划分。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语文与生活,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指导正确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读书。

教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题。

2.你能体会出老师这么讲的意思吗?

(读书贵疑,在读书的过程中提出疑问,并努力解决疑问,就能够获得真知。)。

3.刘读老师的话,深入理解老师话中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题。

2.书怎么可以煮呢?你对“煮书”是怎么理解的?

3.是不是所有的书都要“煮”?你觉得哪些书要“煮”,哪些书不要“煮”?

4.你觉得该怎么“煮书”呢?

三、学习第三部分。

2.自由读四则名言,交流从中的收获。

《观沧海》教学方案及同步练习

复习课文,完成以下题目。

1.作者:,朝代:,诗人,家。本文选自。还学过他的文章有等。

2.朗读给同学听听,注意语音、停顿、情感。

3.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

4.解释下列句子中“志”的意思:

(1)处之志之。

(2)寻向所志。

5.解释加点词意思。

(1)阡陌交通交通:。

(2)无论魏晋无论:。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绝境:

(4)芳草鲜美鲜美:

(5)欲穷其林穷:

(6)具答之具:

(7)悉如外人悉:

(8)咸来问讯咸:

(9)黄发垂髫。

(10)并怡然自乐并:

6.用课文原句(默写)回答问题。

(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3)文中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

(4)文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是:

(5)描写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7.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1):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3):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答:

参考答案。

2.略。

3.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4.一词多义志(1)处之志之(作标记)(2)寻向所志(标记,)。

5.解释。

(1)、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

(2)、无论魏晋无论:不要说,要不必说。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妻子和儿女。绝境:与世隔绝之地。

(4)、芳草鲜美鲜美:鲜艳美丽。

(5).穷:穷尽。

(6)具:详尽。

(7)悉:全部、完全。

(8)咸,都。

(9)黄发(老人)垂髫(小孩)。

(10)并:都。

6.(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6)、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成语:(1)世外桃源(2)豁然开朗(3)无人问津(4)落英缤纷。

8.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文档为doc格式。

《观沧海》教学方案及同步练习

有人用这样的话来评价他“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18前他统一了连年**的中原大地;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的诗篇流传千古。他以人格魅力和卓越的才能在三国时期独领风骚。他就是三国时期的三绝之一——曹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观沧海》,来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二、疏通字词。

碣石澹澹竦峙萧瑟咏志。

三、朗读。

1教师范读(明确字音,感情饱满)。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感情到位)。

四、创设情境。

明确:想对着大海狂喊,发泄自己的悲伤情绪。

明确:想对着大海高兴地狂欢,和大海一起欢乐。

[教师小结]。

这两种情境有一个共同点,大海都是人宣泄情感的对象,或喜或悲,大海永远会做你的倾听者。

明确:认为大海就是我的,我已经统一了北方,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我的心里也很不平静,大海这种(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正是自己此刻的真实写照。

[教师小结]。

五、研讨分析。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明确:观。

2、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写想象的?

明确:两层。实景:树木丛林,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虚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诗中交代观海地点的句子?

明确: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4、通过海水和山岛描写出海的辽阔和尊严的句子?

明确: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5、诗中的实景描写的句子?

明确:树木丛林,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6、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

明确: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教师总结。

本诗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代表作。全诗写景的十句,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阔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孕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同意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电场中的导体教学方案附练习题

二、教学设计。

针对上述难点和存在的问题,我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把重点放在以下两个方面.?

1.紧抓电场强度、电势的概念,先要讲清静电平衡的基本原理.。

(2)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外部的电场线必与导体表面垂直,但表面场强不一定为零.?

(3)孤立导体净电荷分布在外表面.?

2.适当练习,一题多变,提高分析能力.。

三峡教学方案含练习题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三峡》公开课教案。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体味文章意境。

【辅助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

(播放三峡风光片)。

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三峡》公开课教案》。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3、请大家齐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

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渡:

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对三峡的印象了,但还有点儿模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

(组内代表发言)。

过渡:

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归纳起来看:

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

(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练习教学设计

3、在锻炼孩子们口语交际的同时,通过让孩子们体会“这一刻,我想对你说”,从而唤起学生对小学生活的留恋,培养学生发现美,体验情感的能力。

4、练习多选一的习作方式,为多种作文方式的选择打基础。

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孩子的感悟能力、交际能力、写作能力。

有关沈杰的诗、口语交际、写作方面的材料。

1、学习《欣赏自己》。

师:谁读过沈杰的诗歌?

生交流自己积累的有关沈杰的诗,在交流时畅谈自己的感受。

师出示书上的《欣赏自己》,引导学生读。

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也可以试着像例文一样,用一两句富有哲理的话总结自己的感悟。

师生配乐朗读,使诗的主题升华,激发学生的共鸣。

师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设计意图:在交流沈杰的诗中读、感悟,反复这样,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自己的自信。

读、背《欣赏自己》这首诗。

2、小组内交流:在小组中交流自己想说的话,这也是相互之间启发的机会。提醒学生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对别人的发言要尊重,并提出有益的建议或适当的评价。每小组评出一名最佳代表作发言人。

3、全班交流: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请一些最佳代表发言。无论这位同学的发言时针对某一位同学,老师还是大家,老师或同学都要予以反馈。例如,发言的同学对某位同学表示歉意,对方一定要有回应,使发言者的情感得到回馈。这样的互动,即使语言的互动,又是情感的互动。

师:就要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和老师了,同学们一定有一些美好的回忆,有难舍得轻易,有表达的激情,老师和大家一样,都想表达一下,就像刚才的口语交际一样。不过,这次不是说,而是写。这次的小笔头和以往不同,有四个活动,请你任选一个。

你想送给同学和老师亲手制作的小工艺品吗?那就赶快动手做作罢。

此项活动的意义在于亲手制作和真情赠言。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会融入和表达自己更多的感情,这是购买的物品所不能比拟的。临别赠言的内容要健康积极,运用简洁的语言文字表达深刻情感。

同学们,母校将随着我们的毕业成为记忆中熟悉的风景,朝夕相处的同学也将各奔东西,美好的童年生活渐渐远去,你们想不想抓住这次写作的机会留住美好的回忆?这次习作我们给母校、老师或同学写一封信,然后老师把大家的信珍存起来,多年以后我们在聚会的时候,我们将再次分享小学生生活的欢乐和幸福。

师:写信,要先确定写信的对象,然后确定信的内容,内容没有局限,想说些什么,就说些什么,可以叙事,可以议论,也可以抒情,一定要有感而发,表达真情实感。

同学们,你们想出版自己的“书”吗?

选几名同学作为小编辑,分类整理全班同学的习作,把优秀作文编辑成册,可以起名为“多彩童年”等等,在全班、全校展览。

六一节目汇演上,同学们多才多艺的表演让广大师生称赞,快毕业了,我们再庆祝一下吧。

不过这次我们不再唱歌跳舞了,我们来个诗歌朗诵。

先让学生准备诗歌散文等作品,可以是自己写的,也可以是摘抄的,交给主持人筛选,由主持人写好串词,利用班队会时间举办歌咏联欢会。

以上活动可以任选一两种。

三峡教学方案含练习题

文言文阅读。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阴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幕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北魏的___________。

2、补全文中的空缺处。

3、翻译句子:

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

4、按要求填写有关语句:

(1)侧面衬托山势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水流急速的两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山之秀丽的两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你联想到了哪个诗人的哪两句古诗?

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段文字写出了三峡怎样的景色特点?

7、文中的哪个词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

参考答案:

1、《水经注》郦道元。

2、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4、(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高猿长啸,属引妻异。

5、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6、清荣峻茂。

7、趋。

练习教学方案

p80~82。

1、引导学生巩固整十整百的加减口算,三位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认真计算,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九的第1题。

(1)学生独立计算。

(2)全班交流。

2、完成练习题2。

(1)学生独立理解题意,独立解决。

(2)引导学生讨论第3小题。

利用三位谁减法的计算方法,探索四位数相减时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

3、完成练习题3。

(1)让学生独立完成,鼓励算法多样化。

(2)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完成练习题4。

(1)引导学生理解电表读数的意思。

说明:用现在的数-上月的数=这个月用电数。

(2)让学生独立解决3个小问题。

(3)集体交流,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

5、完成练习题5。

(1)学生独立填写。

(2)集体交流,由于答案不是唯一的,所以学生可以展开讨论,交流不同答案。

6、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全班交流。

7、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的第7题。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2)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a、2米=200厘米200-50=150(厘米)。

200-75=125(厘米)150-125=25(厘米)。

b、第一河可以不经过计算,直接答出第一条比第二条长。

因为两条彩带同样长,用去的'多,剩的就少用去的少,剩的就多。

第一条比第二条少用25厘米,所以剩下的就比第二条长25厘米。

8、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的第8题。

(1)先让学生理解题意,选择适当数据。

(2)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3)鼓励学生多提一些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

(四)作业:

收集你家每月电表读数,算算上月用电数,并估计本月的用电数。

《练习1》教学方案

教材分析:

这次练习共安排了7道题,包括按笔顺写字、比较四组字的读音、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并组词、认识打比方的句子、熟记成语、看图说一段话和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

1.按笔顺正确书写“隶”、“族”、“嘉”3个字。

2.读一读,区别“沉”与“城”、“劲”与“敬”、“阻”与“主”、“蓝”与“南”的读音。

3.区别同音字、字形相近的字并练习组词。

4.认识打比方的句子,体会打比方的表达作用。

5.熟记8条成语。

6.回忆过春节的感受,并按要求根据图意做口述。

7.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指名认读“隶”、“族”、“嘉”3个字。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顺。

(3)让学生按照书上的笔顺练习书写,了解笔顺。

(4)让学生说说哪个字难写,难在哪里。

(5)重点指导:“隶”的第四笔是“竖钩”;“族”的最后一笔是“捺”;“嘉”的第七笔是“横”。

(1)学生练习。

(2)根据练习情况,教师及时小结。

4.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指名读题,说说这一题应怎样练习。

2.指导。

(1)学生各自轻读8个词(找出每组加点字读音的区别)。

(2)指名读词(教师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3.练习。学生边读边记,读准字音。

4.反馈。打乱顺序后“开火车”读。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指名读题,说说这一题应怎样练习。

2.指导。

(1)指名分别读一读这四组字(注意纠正学生读得不准的字音)。

(2)引导学生比较四组字的异同。

3.练习。先口头组词,再选择最有把握、最合适的词语写在书上的括号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指名读题目,明确训练要求。

2.指导。

(1)各自轻声读这三句,分别找出句中表示比喻的词。

(2)指名读,想一想这三句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3)思考:是否句中带有“像”就是使用了打比方的用法?

小黑板出示:小玲长得像她的妈妈。(要求学生辨别。让学生明白:同类事物不可作比,打的比方要贴切、生动)。

3.练习。反复朗读,加深印象。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指名读题目,明确训练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只要大体说说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学生自由练读。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集体背。指名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谈话揭示话题:快乐的春节。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分组讨论:今年的'春节,你过得好吗?

回忆春节中的情景,谈谈过春节的感受。

(2)用投影出示教材中的五幅图,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五幅图的主要意思。

(3)选取五幅图中任意一幅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准备进行口述(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印象最深刻的事来说,才能说得生动、具体)。

(1)引导学生按照顺序,抓住重点来说(选择其中一幅图的内容用小黑板出示主要顺序,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打好腹稿)。

(2)学生分小组练习口述。

(3)任意上台来说。

(4)同座互说。

4.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口述进行点评。

(2)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练说,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第七题(略)。

《练习》教学设计

1、让学生学会通过放声朗读草稿来找出文章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

2、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和预感,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3、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4、通过口语训练让学生学会申诉。

5、学写毛笔字。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第一题、第二题。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景:学生分角色读题。

(2)这是一种作文草稿的修改方法。

(3)拓展:小结已学过的修改文稿的方法。

2、教学第二部分。

(1)根据上一部分的情景,学生读题。

(2)说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的意思。

(3)学生学习、领会作家老舍和叶圣陶修改文稿的方法。

(4)修改稿子不光要看,还要念。要看念得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2)让学生先只看不念,看能找出那些问题。

(3)让学生用刚才学过的方法来反复读文章,找出问题,并加以修改。

(4)师生共同修改,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

1、谈话导入。

2、诵读《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学生反复练习诵读。

3、感悟。

(1)指名读问题: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为什么那么挺拔,那么结识?

(2)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读后的感想。

(3)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

(4)师生小结。

三、布置作业。

四、背诵《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

第二课时。

教学第三题、第四题、第五题。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指出这选自刚刚学过的课文《轮椅上的霍金》中的第八自然段。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整体的布局,行款的优美,还要细心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的匀称、合理,特别是“霍金、魅力、求索”等词在整体布局中的写法。

(3)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在一行中的位置,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1)学生练习描红。注意观察整体,一气呵成。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3)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

(2)教师范写。

(3)学生再次描红临写。

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结合口语交际话题“学会申诉”作启发谈话。

同学们,在生活中如果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应该及时向有关部门或学校申诉,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板书:学会申诉)。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教师引导学生读题并思考。

(2)集体讨论:日常生活中哪些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犯?应该怎样申诉?

(3)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申诉的方法。

(4)学生分组练说。

(1)分组推荐代表上讲坛就某一侵权行为进行申诉。

(2)其他同学可以针对前面同学的申诉说出自己的申诉方法。

4、反馈。

(1)引导学生对这一训练内容作更加深入的思考。

(2)教师点评。

三、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和、胆”。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这两个笔画比较简单的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将每一笔写在米字格中的正确位置。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练习教学设计

1.用钢笔写字。

2.读词语,注意声调变化。

3.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4.改正句中用错的词语。

5.熟记12条成语。

6.讲《水浒》故事。

7.学写毛笔字。

训练时间:3课时。

1.用钢笔写字。

2.读词语,注意声调变化。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认读描红内容。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笔画多的字的结构:如:艇,舟字旁较瘦长,左右两边要靠紧。“赢”、“豪”上中下结构竖向要紧凑。提醒学生要把这些字写得入体、美观。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巡回指导。

4.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己读词语。

(2)学生说读词语的感受。

(3)教师结合本题词语告诉学生变调的规律:两个第三声相连,前一个第三声字改读第二声;三个第三声字相连。前两个第三字都改成读第二声。

3.练习。

(1)教师范读。

(2)学生“开火车”读。教师纠正读音。

4.反馈。

(1)学生说变调规律。

(2)学生齐读词语。

第二课时。

1.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2.改正句中用错的词语。

(一)教学第三题。

(1)指名读例句。

(2)给“大得很”换词,使学生明白仅凭这类词,还不足以使句子具体。

(3)引导学生明白“一眼望不到边”,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大”到什么程度。

(4)学生讨论:该句还可能怎么填?

(5)教师归纳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要紧紧抓住句中的中心词来写,使中心词的意思表达更具体、生动、准确。

(1)学生尝试填句子。

(2)学生“开火车”读自己所填的句子。

(3)学生说“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4)老师设计巩固练习。

夫子庙的灯真多啊,————————————。

小东非常聪明,——————————————。

逐题讨论,教师注意纠正。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读病句。

(2)三位学生上黑板练习,其余学生自行修改病句。

(3)讨论板演的作业。

(4)教师归纳改这类病句的步骤:先计句子,找出用错的词语,然后选择意思较为接近的合适的词语来替换,最后读一读,看换上的词语是否恰当。

3.反馈。

(1)教师设计巩固练习。

为了提高读书效率,我们可以订一个读书策划。()。

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亲切。()。

(2)逐题讨论巩固练习,确定正确答案。教师及时矫正。

第三课时。

1.熟记成语。

2.讲《水浒》故事。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

3.练习。

(1)学生大声自由练读。

(2)同座位的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4.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1.课前准备。

(1)教师提前一个月安排学生阅读《水浒》。

(2)选择《水浒》中一个精彩的或者说自己感兴趣的故事作为重点阅读,并练习有表情地讲故事。

2.审题。

(1)教师简介《水浒》,导出《水浒》故事。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练习的步骤:先分小组讲故事,然后每级派代表上台讲故事,其余学生评议。

3.练习。

(1)每四人一小组,在小组内讲《水浒》故事。

(2)每组派代表在讲台讲故事,声音要响亮,举止要大方,并要有表情。

(3)全班同学评议:故事哪些地方讲得精彩?哪些地方讲得不够好?有没有讲错的地方?

4.反馈。

(1)教师对学生讲的故事进行评议。

(3)鼓励学生回家后给家人讲《水浒》的故事。

(三)练写毛笔字(略)。

1、分析写法。

2、练写。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