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学习心得体会(汇总16篇)

时间:2023-11-30 10:35:37 作者:影墨

在工作中,我的心得体会是要善于沟通和协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激发大家写作的灵感和创造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会计制度学习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开放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在学习完《会计设计》这门后。说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我认为,开设这门课程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因为,会计制度是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制度设计也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设计的重要内容。会计的管理职能是通过执行会计原则,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把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核算有机结合来实现的。在我国,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属于行政法规,对会计核算只是宏观的和指导性的规范,而每个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和内部管理控制的需要,在《企业会计制度》中选择并设计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会计制度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觉得《会计制度设计》这门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我通过几个方面具体说一下学习这门课程的'体会:

1、整体设计合理。

我认为这本教材整体设计合理,前后顺序得当,第一章到第四章是基础会计制度设计;第五章到第十三章为具体会计制度设计;第十四章为电算化会计制度设计,从理论到实际,从总体到具体,从浅显到深入,与实际工作的流程也相近,所以,学起来说的非常顺畅和连贯。

2、理论知识丰富。

这本教材理论知识丰富,讲解透彻,每一章都从本章节所涉及业务的内容及特点开始,然后是设计目标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最后是具体核算的设计,这样就让我学会了一套方法,在以后设计到具体情况时可以灵活运用。

3、联系实际紧密。

这门课程在理论知识丰富的基础上,也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每一章节都介绍了具体内容和方法,并有许多实际工作中能用到的单据、表格非常实用,使我在学习后,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具体应用。

我是一名注册会计师,主要从事审计工作。在对企业审计中,首先就要对其会计制度进行了解,对其内容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判断。在没学习这门课程前,我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比较欠缺的,总是对企业具体会计制度的应用,对内部控制合理性的判断不够准确,但在系统地学习完这门课程后,我觉得对我帮助很大,使我在实际工作中,针对不同企业不同的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总能有清晰的判断,指出其不足和缺陷,使我的工作水平提高了,执业水平也上了一个档次。

我觉得这门课程整体非常好:全面系统,突出重点,理论扎实,切合实际,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没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变化,对具体实物的核算方法进行更新,比如说:

2、教材第219页倒数第9行“如果投资成本与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产生差额时,应将其差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一股权投资差额”单独反映,并按不超过10年的期限摊销计入投资收益。”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的规定,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按一定期限平均摊销,计入损益;初始投资成本低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以上是我在学习完《会计制度设计》这门课程后的一些心得和体会,不足之处,望老师和同学们指导。

会计制度心得体会

会计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根据特定的法律法规制定的会计准则和规范,用于规范企业和组织的财务报告和经济活动的记录、整理和报告。在我学习会计制度的过程中,我深入理解了会计制度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会计制度对于提高企业财务透明度和规范经济行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企业的财务报告应当根据会计制度进行编制,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制度的规定使企业不得隐瞒或篡改财务信息,遏制了财务造假和经济欺诈行为的发生。同时,会计制度的要求使企业财务报告达到国际标准,方便国内外投资者进行准确的比较和评估,提高投资者的信心和积极性。

其次,会计制度对于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根据会计制度的要求,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及时、可靠。通过合理的成本核算和经营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为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会计制度还要求企业编制财务预算和报告,帮助企业进行预测和规划,提高经济效益和资产利用效率。

然后,会计制度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遵循会计制度的要求,企业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比性得到提高,降低了投资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同时,会计制度的规范和标准化,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了经济的良性循环。会计制度的实施还可以加强政府的财政监管和税收征收,保障了国家和社会的财务安全和公平。

最后,会计制度对于个人职业发展和自我提升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财务人员,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会计制度的规定和要求,并在实践中运用。通过学习和应用会计制度,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会计制度的学习还可以培养我们的责任心、细心和准确性,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会计制度要求我们保守秘密,维护职业道德,培养我们的诚信和责任感。

总而言之,会计制度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经济发展和个人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学习会计制度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其重要性,激发了我对于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兴趣。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将不断提高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财务人员,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会计制度培训心得体会

现代企业的经营已经离不开科学化的管理,而会计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提高员工的财务素质,公司组织了一次会计制度培训,目的是为了让员工清楚掌握企业的会计基础知识,避免资产负债表因操作失误而出现错误。

二段:从培训课程内容和讲师演讲两方面,介绍培训内容和收获(300字)。

本次培训主要内容紧扣会计核算范围,深入浅出地教授了会计记账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全面系统地讲解了报表制作及分析,以及如何从会计报表中识别企业的经营情况。此外,讲师在现场,让整个培训过程更加充实、实际。他的数控、真实的事例以及长期在企业实战中的经验让我们深入了解了企业管理中的点滴,使我们受益匪浅。

三段:结合自己工作或实践经验,谈谈会计制度的应用和必要性(300字)。

在实践中,会计制度必不可少。正确的记账方法对一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我所在的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会计制度来记录每一笔财务收支。会计制度的实行使我们的公司更加规范化,避免了在日常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和疏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确度。

四段:结合国家会计法规,谈谈如何正确执行会计制度(300字)。

在我国的国家会计法规中,明确规定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会计制度,并确保其财务状况真实、准确。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必须积极贯彻执行会计制度,并对其进行认真学习和理解。同时,我们还要将会计法规和基本原则贯穿到整个会计过程中,严格按照制度手册操作,避免操作过程中出现任何遗漏、错误,确保会计处理的准确性和经验规整性。

五段:总结培训和学习经验心得(200字)。

通过本次会计制度培训,使我深刻了解到一些以往不易理解的会计知识,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会计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我认为,企业发展不能没有会计遐想。只有加强对会计制度的学习,才能在企业管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更好地运作企业,达到我们内心的目标。

会计制度培训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也参加了一次会计制度培训。在这次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和经验,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会计制度的重要性,并对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认识到了财务报表的重要性。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工具,通过财务报表可以了解企业经济活动的规模、利润、税金等各种情况。在会计制度中,规定了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公布等方面的重要内容,通过规范的财务报表可以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信誉度。

其次,对于会计核算和报税方面的知识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会计制度中,关于会计核算和报税的规定非常重要,也非常复杂。通过这次培训,我学习了一些基础的会计知识,例如如何进行会计分录和编制会计凭证,同时也了解了报税的相关知识,例如如何填写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等。

此外,在会计制度培训中,我也认识到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的财务管理不仅仅是会计核算和报税,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科学的财务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通过正确的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和投资管理等措施,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最后,我认为在会计制度培训中,重视实践教学也非常重要。在课堂上,理论知识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但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才能让我们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可以让学员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这次会计制度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对我今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更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希望今后能够不断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政府会计制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在这一学期的高级财务管理学习当中,老师将这门复杂的课程学习内容用最简单明了的案例教授给我们,使我们从各个角度了解了财务管理这门课程。下面我将从课程内容方面对这学期的财务管理课程进行总结。

高级财务管理这门课一共通过5个案例分析来讲解企业5种情况: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紧缩、破产重组、公司并购和私募股权融资。

企业战略目标让我们明白了,一个伟大的企业都具有一个伟大的战略目标。

企业紧缩告诉我们企业在体积臃肿效率低下或经营不善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需要实施紧缩政策或出售部分资产换取运作资金,如:首旅集团旗下的中国康辉旅行社的mbo。企业在没有认识到自身臃肿,扩张的满目,效率的底下,资金紧张等,且没实施有效的紧缩政策。那么破产重组将是我们的下个课题。如:五谷道场的盲目扩张至使企业资金链断裂,后通过破产重组最终度过难关。

相反企业如果发展较好则可通过并购来谋求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企业也同通过股权私募来获取企业的发展资金。

以上就是我在这一堂课中的一点点心得,可能学得不是太深入,但是却能给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树立了财务管理和企业发展的观念,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了,也为我在后续的学习起到了引路和指导的作用。

自20xx年1月1日起,会计制度正式执行了,各单位从制度宣传、组织动员、软件升级、政策协调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具有普遍性,那么今天我尝试总结一下当前工作的主要努力方向,和大家分享:

当前的会计核算已经不是一个单位的孤立的行为,而是与预算管理密切配合,数据管理应当以部门为核心。将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单位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作为部门本级需要从以下四个层面配置资源:

四是需要加快部门内部主数据的管理,协调部门内部单位管理、部门内部人员管理、部门内部项目信息管理等,编制部门内部规范性数据字典,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信息化建设打好基础。

通过四个方面的管理,部门内部数据管理才能做到可控,可用,可升级,才能为下一步的合并报表、信息公开、审计工作打好基础。

这几年很多口号都在提:“数出一门、资源共享”、“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打通最后一公里”、“不要把业务人员培养成会计”。破解这些需求,最重要的就是讲目前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进行整合,具体来说可从下列渠道入手:

很多单位的会计在学习准则制度时,总是提出期望学习实务操作的内容,而不愿意学习准则和制度等基础理论,这样的期望会导致在具体业务发生制,确认和计量的原则含糊不清,只能照猫画虎,峻峻建议从三个方向入手学习:

二是相关财务政策学习,很多会计核算的问题不是本身的问题,而是对于业务上游的财务管理政策不熟悉:

财务管理对我来说算是回归本行了,这门功课早在十几年之前就学过。但是这天再听又有不同的感受。

正如上海财经大学刘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一样,在项目的运营过程中,由于项目的多样化、不确定性等诸多因素的存在,使得项目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会计核算方法、项目预算、项目成本控制等方面都有其特定的要求,因为如何将财务控制贯穿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如何在执行过程中寻求成本、进度和效果之间的平衡,以及如何构建一套将项目管理与财务控制有效结合的内控系统就成为项目财务管理人员务必思考的重要问题。

其实这门课的学问还是很深的,想当初我们学了一年还没怎样明白。透过在高顿教育的学习,我对重新新学习这门课虽然东西没什么变化,但是感觉却完全不同。以前学的时候拼命的想记住各种比率的公式和推导过程。而这天学习就完全放在数值背后的涵义和潜在表现上。11月18日-19日上海财经大学老师会有公开课(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一路369号,针对项目管理中的财务控制进行讲解,你们听了肯定会受益匪浅。这些东西是以前老师虽然讲但是考试不考,不用死记硬背也死记硬背不来的东西。这可能也是此次上课最大的收获。

再从另外的一个角度谈一下我对财务管理的理解和疑惑。首先,我觉得财务管理是一个把企业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过渡的重要工具。就像以前的那个在国际象棋的棋盘上放小麦粒的故事一样。国际象棋一共八八六十四个格子,如果不算过的话谁明白从一粒开始每次加多一倍的话到最后一个格子已经是天文数字了财务管理也一样,不算不明白。可能一算真得吓一跳。我碰到过表面上热火朝天实际上年底还亏本的例子。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我们学这两天可能不会学到什么,能掌握这种观念就值回学费了。大家相信下边都还有手下,他们可能刚刚毕业,各种比率怎样算记得滚瓜烂熟。让他们干,给他们一个工作的机会。

我也是说得热闹的很,但是实际上在这十几年的工作中反倒没怎样用过财务管理的知识。因为作为财务管理的基础,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证。从财务报表上来连税务局的人都不相信报表你相信在大一点的企业基础数据通常由各个部门各自统计,不容易得到真是准确的数据,特别是关键性敏感数据。反倒是在个体工商户或者家庭里边真是的数据准确得多。数据的问题是我最大的困惑,在课堂上老师讲课的时候举例用的那些简单的数字在实际中才是最大的难点!甚至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列举数字的时候我溜号在设想怎样得到这些数字。

我觉得上项目管理中的财务控制课程能得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掌握更有效实施项目管理与财务控制的最新工具,改善项目的成本、预算管理,提高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加强项目的现金流管理、控制项目资金风险。当然企业真是的数据是高级机密,必须要留意竞争对手!

会计制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会计实验最特色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即上机学习。没有实习式真实的实战环境,没有全面的业务基础,那么如何顺利完成我们直观可视的实践操作呢,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决全靠我们的会计实验模拟软件了。对我来说,这项软件程序可以让我们更加直观的了解会计实务的基本操作,不仅可以参考正规的原始凭证,还可以通过自我练习和自我测试功能模拟任何一步的会计流程,填写记账凭证、明细账、总账、现金存款日记账等,制作各种财务报表,并随时查看答案,做到即时查疑补缺,当场解决练习中产生的问题,及时改正错误,建立正确的认识体系。不仅如此,学习操作软件还有详实的知识讲解,我们可以在完成一种业务之前认真阅读一下这部分内容,不但对帮我们巩固以前学过的专业课知识非常有益,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加顺利的完成后面的实践操作内容。另外,在做具体业务时有帮助选项可供查看,如果对比如填列凭证,制作分录等有关于理论上的问题都可通过此项得到细致完整的讲解予以解决。可以说会计实验软件给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完整的会计学习工具,让我们更加直观的接触会计操作,亲自动手实践。

在上机学习中,大量的业务作业使我们抽出更多课余时间来认真研究各种账的格式做法,通过查找资料和复习以前学过的课程来帮助我们完成各自的工作,根据软件中的讲解系统全面的将知识分类,结合,便于我们一项一项攻克,且三人一组的设置有利于我们互助学习并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中,我们每个人经历了会计、出纳、主管的不同角色扮演,明确了实际分工,体验了不同职务的工作。

在整个工作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有些是由于对已学知识的遗忘,另一些是对细节的不在意,总之在复杂辛苦的做账过程中出点小错常会需要庞大工作量的核对检查,这也是我们意识到财务系统软件通过许多特定程序的流程处理与及其计算核对,大大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准确性及效率的特点。

总之,通过实物练习和实验软件的应用,我在会计认识与会计操作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更认识到会计作为一门严谨的科学,需要我们以一颗严谨求实的心来对待。

会计制度心得体会

会计制度作为一个完整、系统的规范体系,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实践中,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与了公司的会计制度制定工作,并且亲身经历了会计制度的执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会计制度的重要性和实施的挑战。以下就是我对会计制度的一些心得体会。

会计制度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它规定了企业财务信息的处理方式、报告要求和披露要求,细化了财务管理活动的程序和方法,保证了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它对于企业的内部决策、对外交流和监管都至关重要。在制定会计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到了各方面的需求,包括企业内部管理层的决策需求,市场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信息需求,监管机构的监管需求等。这样的综合考虑保证了我们制定的会计制度能够真正为企业发展服务。

虽然会计制度的制定是为了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了一些挑战。首先是职工培训和意识推广方面的挑战。会计制度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往往涉及到一些繁琐的事项,需要全面掌握制度的操作要点和规范要求。这在一个大型企业中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其次,新的会计制度可能会与旧有系统和流程产生冲突。这就需要我们对旧有系统进行评估和改进,以适应新的制度要求。最后,执行会计制度还需要监督和考核的机制。只有有力地制定了监督和考核机制,才能促使企业全面有效地执行会计制度。

第三段:执行会计制度的方法和策略。

为了确保会计制度的顺利执行,我们采取了一些方法和策略。首先,我们注重了职工培训和意识的推广。我们将会计制度的操作要点和规范要求转化为简明清晰的培训材料,并通过组织内部的培训会议、在线学习平台等途径,进行广泛的培训。其次,我们通过与财务管理系统的对接,将会计制度要求与系统流程紧密结合,实现自动化的执行。最后,我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审计制度,对会计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和考核。这些方法和策略的采取为会计制度的执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首先,它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通过规范的处理方式和报告要求,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为管理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其次,会计制度的执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投融资环境。规范的财务信息披露和信息透明度可以增加投资者的信心,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最后,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它帮助企业建立了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增强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

第五段:未来的展望和改进。

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要明确,会计制度的实施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培训和意识推广工作,提高整个组织对会计制度的理解和执行能力。我们还将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与会计制度更好地对接,提高自动化执行程度。此外,我们还将加强与监管机构和审计机构的沟通和合作,进一步完善监督和考核机制,确保会计制度的规范执行。通过这些努力,我们相信,我们能够更好地推动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更好的发展。

会计制度学习心得

今天想讲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财政部财会[20xx]2号文“关于印发《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通知”的背景及其小企业会计制度在我国目前会计标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二部分简单介绍财会[20xx]16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小型工业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衔接规定的通知》,关注新老会计制度衔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协助企业避免处理不当造成较高的转轨成本;第三部分主要选择《小企业会计制度》中部分与原行业会计制度或企业会计制度中差异较大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觉得应该引起我们关注的相关问题。

首先来讲第一部分也就是小企业会计制度产生的必要性以及在我国会计标准体系中的地位。

按照原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贸中小企[20xx]143号)文的标准,工业小于300人或3000万销售或4000万资产,批发业100人或3000万销售,零售业100人或1000万销售的均为小企业,而或字是并列连词,换言之这之中有一个条件达到的,就是小企业了。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工业企业法人中,按这样的中小企业标准,小企业占工业企业法人总数近95%;小企业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近50%。由此,小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可见一斑。而随着国退民进,经济市场化的深入,新兴行业的日新月异,小企业的数量与作用也只会与日俱增。在讲究可比性、一贯性的市场中,没有一套完整规范的企业会计制度,显然令人菲荑所思。

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相当部分小企业的会计机构不是很健全、会计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各项管理制度较不规范,有欠健全,要其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难度也不言而喻的。另外小企业一般不公开向社会筹集资金,经济业务也不复杂,金融机构、财政部门等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为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信息,所以也没有必要承担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高昂的核算成本。为此,财政部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规定制定发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对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小企业会计制度》是不是就是一个过渡时期的产物呢,今后是否还要转换成《企业会计制度》?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两方面来看,首先小企业操作规范并非我国所独有,在一些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都存在,而且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也对中小企业会计问题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目前正在致力于中小企业会计标准的制定,旨在于为世界各国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提供相应指南。所以说是过渡产物恐怕是不现实的,也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客观现实。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企业管理比较规范,在可预测的将来有可能转化为大中型企业,或者有向社会公众集资要求的。企业也可以根据制度规定直接选择实施《企业会计制度》,避免两次转轨所带来的不必要成本。

不过,对此我想说的是。在目前各类会计界专家学者普遍提倡有条件的企业尽可能选择实施《企业会计制度》的这个大背景下,我们还应有个冷静的思考与独立的分析以作出合理的判断。首先选择实施《企业会计制度》还是《小企业会计制度》并不是衡量或者区分企业财会核算好坏的标准,至少也不应该带有这层思想来选择实施什么样的会计制度。其次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成本远高于《小企业会计制度》是个无需争议的现实,这从欧美国家企业就两种会计准则标准所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争议其实也能一溃真意。而企业如果愿意采用更高的标准来管理企业,完全可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核算、理财方案、税收筹划的方方面面,做足做好自己的内部管理工作。至于能否立即达到必须实施《企业会计制度》的强制性标准时,大家也可以看看制度标准,就中国目前的证券市场而言,不彻底解决好股权分置的问题,要大规模发展证券市场恐也不太现实,1200点左右的市场其实堵住了我们公开发行股票的途径。至于企业债,在我国如此苛刻的入围条件下,恐怕比成为上市公司更难以实现。至于三年内不符合小企业标准,要三条标准同时达到中型企业才成,而目前大多民营企业强调专业化合作经营,管理外包的前提下,也未必定会在短时入围。

说了那么多只是想说明,我们在执行审计过程中应该向客户宣传《小企业会计制度》选择的必要性,毕竟在执行审计过程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审计较企业会计制度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便利,也能节省较大的审计成本。当然这也仅是个人看法,仅供大家选择参考。

如果关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大家可能知道我国目前执行的16个会计准则中最后三个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存货与中期财务报告均为20xx年颁布,于20xx年1月1日起实施,而20xx年至今没有一个新准则出台,要算有也只有在20xx年4月修订了一个《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那为什么速度突然减慢了?这恐怕与大洋彼岸的美国于20xx年12月的安然事件虚报5.52亿美元盈利的丑闻,20xx年6月施乐公司5年内虚报64亿美元销售收入丑闻等一系列的丑闻有关。不客气的说就是强调以规则为基础,有着洋洋五百余万字的《美国会计准则》纵容下的产物。百密终有一疏,再强尽的规则也不可能穷尽经济界的万物。而以规则为基础的《美国会计准则》则为企业人为的“交易设计”和“组织创新”提供了余地。20xx年7月30日《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出台,其实就是从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由规则为基础的《美国会计准则》向以原则为基础的《国际会计准则》靠拢。而规则与原则其实也就是我们数学中所谓的列举法与归纳法之间的差别而已,归纳自然是最好的列举,只不过要求更高的执业的判断而已。既然我国会计准则的参照物《美国会计准则》受到了质疑,当然准则出台速度就有所减缓。而从近期出台几部准则征求意见稿来看,还是比较切合我国实际情况,贴近《国际会计准则》的,这当然是可喜的表现。不过对于我们在执业过程中的要求也就更高,不仅需要会计职业判断来选择会计政策,更需要我们审计人员通过职业判断来为企业听诊把脉。

今年6-9月财政部已尺会计准则方面则有2个基本准则即会计准则与财务通则与20个具体会计准则发布了征求意见稿。而大家知道的,到目前为止的1个企业会计准则与财务通则和16个具体会计准则(其中:现金流量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或有事项、借款费用、租赁7项准则在全部企业执行)及财政部配套的准则指南与讲解和问题解答,最近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了20xx版不含问题解答的汇编本就有130余万字。这些内容的量对我们执业人员来说简直是惊人的,大家开玩笑再下去cpa的考试与目前司法考试的量也几乎相差无几了。

而自主管会计、审计官员财政部长助理由冯淑萍更换为王军后,不仅强调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更强调审计准则的接轨。目前我们知道的就有18个审计准则或实务公告即将出台,其中8个是对老准则的修订。刚在上周五中注协又颂布其中九项准则的第二次征求意见稿,11月15日之前要收回征求意见,看来正式稿非得要赶在年底之前正式稿与我们见面。

这个量并不轻松,其中个别准则已引入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相关内容。

大家有兴趣可以上本所的网站看看,全文都有。

所以这部《小企业会计制度》也是对相关准则的修订,其实也是利益各方博奕的产物,客观的说执行的成本已远较《企业会计制度》低。

比如:考虑到长期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较难确定及计提长期资产减值过程中需要较多的职业判断等情况,小企业制度中仅要求对短期投资、存货及应收款项计提减值准备,不要求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考虑到小企业投资的情况较少,完全运用《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规定可能存在困难,制度中对于小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与重大影响的投资,仅要求按照简化的权益法核算。当然在简化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遗憾,下面会谈到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

对于借款费用的核算,要求小企业在固定资产开始建造至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所发生的专门借款的借款费用,均可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而不必与资产支出数相挂钩。

对于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由于在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过程中涉及的职业判断及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等困难,小企业制度中对于符合融资租赁条件的固定资产,只要求以合同或协议约定应支付的租赁款及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其他有关必要支出来确定其入账价值。(没有要求按会计准要求在原帐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的现值孰低入帐的原则,当然也就不存在两者差额“未确认融资租赁费用”一说了)。

对于《企业会计制度》中提供的一些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结合小企业实际,选择了其中比较符合小企业特点的方法,如要求小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长期债券投资的溢折价摊销方法应该采用直线法等等。

我们知道我国会计标准体系第一层次是《会计法》和紧随其后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这两个法规都明确规定要统一我国的会计制度。那么自《小企业会计制度》颁布后,与20xx年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20xx年开始实施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才真正完善了我国会计标准体系第二层次的企业会计制度体系。顺便要说一句的是这些制度其实并没有包括以个人独资及合伙形式设立的小企业。由于这类企业在业主权益方面较为特殊,决定其既无法适用《小企业会计制度》,又无法适用《企业会计制度》。这类企业的会计规范,目前尚处于“真空”地带。相信这种局面不会持续太久。有关部门肯定会专门针对这类企业制定相关核算办法的。

在我国会计标准体系中第三层次的则是专业会计核算办法,从20xx年《企业会计制度》出台到目前为止已出台了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民航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等15个核算办法,那我国到底有多少行业及日益出现的新兴行业恐怕只有天知道。也因此不少会计界的理论与实务人士普遍认为这些专业核算办法的出台与返回行业会计制度差异不大。另外,在这财政部规范的三大标准体系外还有财政部会计司推出层出不穷的《关于企业会计制度与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从20xx年10月发布的第一个解答到20xx年7月的第四个解答和财会[20xx]43号文实施《企业会计制度》及其相关准则问题解答共五个解答和财会[1998]66号文《关于执行具体会计准则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问题解答》的通知,《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会计制度》虽已被《企业会计制度》所取代,但该解答的部分内容至今依然有关效。这六个解答不知该算在哪个层次?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也被这些解答修订得千疮百孔,下位法与上位法的冲突似乎也已见怪不怪。当然这只是学术的争论的自由,我们可没有什么会计操作的自由,既然顶头上司下文了,当然得实事求是的贯彻与不执不扣的执行。

那么第二部分就是想简单介绍一下20xx年10月27日出台的财会[20xx]16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小型工业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衔接规定的通知”衔接规定的出台要比小企业会计制度晚6个月,财政部在此过程中事实上也作了广泛的调研,估计是对小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了进一步的掌握。所以后者其实比前者在对财会人员的账务操作方面的要求有了较大程度的降低,这在实务操作中也更具可行性。如果大家实在没有充分时间研习制度,那么熟悉衔接规定也不失为可行之策。

财会[20xx]16号文也就是衔接规定。其实是根据财政部20xx年2月颁布的财会[20xx]17号文“贯彻实施《企业会计制度》有关政策衔接问题的规定”及20xx年11月4日财会[20xx]31号“关于印发《工业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问题衔接规定》的通知两个文件的简化。

衔接规定主要分为调账原则及会计处理与账目调整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就是谈到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之初,企业在进行新老制度衔接之前,首先需要对企业进行清产核资。清产核资工作的扎实与否将直接导致会计制度执行的好坏。尤其是对有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三个准备金科目的相关资产可能发生的预计损失应作出较为充分的估计,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进行核算。这项工作如果企业没有在20xx年底做好的话,就需要我们在审计企业20xx年年报的时候补做。

具体核算时企业应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企业会计制度衔接规定中还要求设置“执行新制度前的损失”和“执行新制度预计的损失”明细科目。小企业则没有设置明细核算的要求,但处理原则其实是一致的。这些调账先冲转“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未分配利润不足以冲减损失,还应依次冲减盈余公积。企业会计制度衔接规定中还可以冲资本公积科目,小企业衔接规定则没有类似规定。盈余公积不足冲减部分,只能以负数在“未分配利润”项目中反映。企业会计制度衔接规定要求在未分配利润项目下单列项目反映,这其实同出一理,并无较大差异可言。

总之一句话执行新制度后将要告别“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在财政部会计司对《小企业会计制度》讲解中在谈到取消“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时的理由是为了简化小企业会计核算,没有设置过渡性科目的必要,而是分别情况,直接处理。财政部一句轻描淡写的话,但其背后的份量却把广大会计审计人员压得喘不过气来。这事实上也就堵上了不良资产长年累月挂“待处理财产损益”的漏洞。即将到来的20xx年年报审计就因此大大增加了我们与被审单位的沟通难度。这也是想讨论的一个话题。这里其实又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原先已挂在待处理科目上的,即使打算默认不良资产都不可能,因为在报表上已没有该项目,有意见认为挂在其他资产上进行保留意见披露?似乎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另一种是执行新制度清产核资核出的不良资产,是默认不处理,还是转挂其他资产也值得我们探讨。

不过,对于我们审计人员而言如果能做好企业这方面的说服工作,将为我们以后审计年度的工作带来莫大的方便。如果不趁这次会计政策变更的机会进行追溯调整的话,今后就再也没有追溯调整的可能。而随着审计要求的越来越高,会计稳健性原则使用的越来越频繁,一旦相关准备的计提不得不采用未来适用法的话,审计过程中发生的沟通成本将会变得异常的高。因为如果我们不能在新老制度转轨过程中做好三项准备的计提工作,在以后年度的期末计提准备金时,将会搞得报表很难看,因为三项准备的计提都需要扣减帐面利润,同时又无法冲减应纳税所得额。就会形成亏损企业税照交的局面。

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顺便要提的是20xx年8月9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第13号令《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企业的各项财产损失,应在损失发生当年申报扣除,不得提前或延后。非因计算错误或其他客观原因,企业未及时申报的财产损失,逾期不得扣除。”这事实是对国税发[20xx]45号文“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的进一步细化与明确。这一条其实对被审单位有着很强的说服力,企业不怕财政却怕财税是大家所公认的,所以有些会计制度与准则企业可以不听话,但对税收规章却很敏感。这个13号令其实也大大扩展了中介机构的服务范围,仔细研读对我们的收益应该不会浅。税收规定有时居然成为了能使我们说服企业调账的上方宝剑,说悲哀也好,说无奈也好,但总是一种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

衔接规定的第二部分是账目调整。在这一部分中共有23个账目调账项目,其中就有10个“也可沿用旧账”的项目,这事实上也就极大的减化了新老制度的衔接工作。调整项目没有难度,对大家而言小菜一碟。这里就不再展开。

可能是考虑到小企业执行制度中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于今年5月号至9月号的财政部法定刊物之一的《财务与会计》上又连续刊载了“《小企业会计制度》讲解”至今还没有刊登完。这个讲解应该说极为详尽、具体,对刚刚从业人员而言可谓一部不可多得的,实务性极强且言简意赅(gai)的好教材。但因为下面要对制度进行较详细的比较阐述会涉及相关内容,这里就不再展开。只是有几点较制度与衔接办法更为清晰的,简单提一下。

一、在谈到小企业会计制度适用范围方面的7点内容中有两点内容是新的:

1、关于外商投资小企业的适用问题,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基于国民待遇原则,只要它们符合小企业界定条件,允许与国内小企业一样,采用《小企业会计制度》。这话听起来有些上纲上线,居然扯到国民待遇,在谈到内外企业所得税并轨问题上怎么没有顾及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不过从另一层面上到能看出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成本确实远较《企业会计制度》低。这其实与我们的观点是相符的没有条件的就不必非执行《企会》有那份功夫还不如好好练好企业的内功。

而外商投资企业年度会计报表要参加八部委联合年检,必须编制现金流量表。这对小企业会计制度16条规定的企业对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具有选择权其实是一个否定。在今后的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作为财务报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金流量表的可能还真不能轻易取舍。

2、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企业,特别是那些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行业,如会计、律师、评估等中介机构,可能由于雇员人数与业务量等原因按标准可以归属于小企业,但基于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与公众利益的直接相关性,对这类企业中规模较大的,原则上应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二、进一步明确小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仅涉及报告年度或以前年度的销售退回,对于日后期间发生的其他事项仅要求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三、关于会计报表附注信息的披露:

四、进一步规范了将企业会计制度中“补贴收入”科目的内容并入“营业外收入”科目;将“应收补贴款”科目的内容并入“应收账款”科目;将“劳务成本”科目的内容并入“生产成本”科目。

由于本所没有订阅该刊物,待全部刊登完毕后,如果感兴趣可以复印给大家阅读。

第三部分想通过《小企业会计制度》与原行业会计制度有关变化及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异同,在学习过程中有关体会与大家交流一下。当然也不可避免的会谈到在实务处理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税收问题及会计准则的执行问题。

货币资金项目变化不大,还是三个老科目。现金短款计入管理费用,长款计入营业外收入,虽然不符合配比性原则。但却强调了经营管理的责任,可谓是从细微末节处体现谨慎性原则。银行存款的短款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计入营业外支出,主要是考虑银行损失不完全是企业责任。小企业制度没有明确,一般意见是营业外支出,但个人看法还是要视短款原因来定性。确实由于企业原因造成的短款还是应该计在管理费用科目中。在谈到短款的时候有一个问题需要明确。就是根据根据国税发[20xx]4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的规定,纳税人必须报主管税务机关批准才可以在税前扣除,这与下面谈到的资产类损失的处理是一个道理。否则需要进行纳税调整。而上文谈到的第13号令《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对此也做了进一步明确。只是为配合20xx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税总局曾于20xx年6月30日下发了一个《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已取消和下放管理的企业所得税审批项目后续管理工作的通知》也就是国税发[20xx]82号文详尽的界定了以前税收规章与许可法不符之处的废止内容及修正办法。有一段时候,媒体对此进行了不恰当的宣传,误以为许多财产报损问题可由企业自行解决而无需经财税审核。而事实是只是税务机关管理方式的变更,实质性内容并无较大变化。只是更强调企业自行建账管理,税务机关加强检查而已。这里谈那么多也是认为需要与企业沟通好,多与财税咨询、沟通没有坏处,尽可能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时滞损失。

在其他货币资金科目中有一个新规定就是要注意把存款存入证券公司不能想当然的记入长短期投资科目,而应在实际购买证券时再通过本科目进行结转。换句话说在还没转作投资前,该款项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还是应当作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不易视为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1101号短期投资科目第3点规定的持有期间收到的股利、利息除在购入时记入应收股息科目的股息外,不确认投资收益,冲减投资成本,该项内容为原制度所没有。这完全是参照《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的规定而来的,所以投资准则即便没有在全部企业中执行,但其相关规定还是渗透到企业会计制度之中去了。另外小企业制度只要求按短期投资的总额账面价值与市价相比,而无需再按类别或明细划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作量。该科目在使用过程中与税收规定的差异还是不小:

1、在持有期间所获得的利息收入虽然在会计处理上冲减投资成本,但却是税法上所谓的应纳税所得额。因为我国税法规定:被投资企业对投资方的分配支付额,如果超过被投资企业的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金而低于投资方的投资成本的,才能视为投资回收,冲减投资成本;一般的分配当然不可能超过也就只能进行纳税调整。超过投资成本的部分,视为投资方企业的股权转让所得,应并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依法缴纳所得税。这必须引起我们足够重视。

而在持有期间所获得的股利收入,基于我国先税后分的原则,只要被投资企业与投资企业享受相同的所得税率,因为被投资企业分配的股利已纳税就不必由投资企业重复计缴。在事实上我们也务必注意:由于股利收入涉及到先税后分的问题,所以股利收入要比投资转让收入的实际税负低,这事实也是企业税收筹划的一个方面。

2、国债利息收入及财政部发行的公债利息收入在会计上确认为收益,而税法规定免征,这点企业比较熟悉。不过转让国债的处置收益还是需要并计应纳税所得额的。这一点在审计过程中时常碰到,在调账过程中还碰到不少麻烦。

1102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为原制度所没有。该科目与小企业制度另外两个存货跌价准备及坏帐准备的道理是一致的,操作上并不复杂,关键是上文提到的怎样与企业做好沟通。否则的话保留意见的内容可能会更多。另外一个需注意的问题就是三项准备与税法规定的协调问题。准备所造成的财务与税收差异顾名思议当然是时间性差异,本来是可以通过纳税影响会计法的“递延税款”科目来进行处理的,但因为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采用应付税款法,所以在实务操作过程中,要说服企业尽可能对税项调整做好备查登记。特别是企业在实际发生帐面损失时,而先前已计提相关准备金时需要调减应纳税所得额,税务机关纳税调减往往比较难,所以更需要有详尽的依据才能获得税务机关的认可,这时的备查账簿就更不可少了。

1111号应收票据科目变化不大。只是不论《企会》还是《小企会》关于应收票据贴现的核算均明确规定:无论应收票据上的风险与报酬是否转移,均转销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但财会[20xx]3号文《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四)》却明确规定“如果企业与银行金融机构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在贴现的应收债权到期,债务人未按期偿还,申请人负有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还款的责任,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因风险与报酬均未转移。似同企业以应收债权质押借款,而不应冲减应收债权账面价值。应收票据的贴现按照该规定操作。这就值得我们在审计过程中注意。如果继续追溯的话这其实还涉及到财会[20xx]14号《关于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从事应收债权融资等有关业务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大家有兴趣也可以上本所网站查阅。

1121号应收股息科目也为原制度所没有,原制度将反映在其他应收款科目中。科目的内容应该是顾名思议,要注意的是购入到期还本付息的长期债券应收的利息,在“长期债权投资”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这很显然,因为应收股息科目是流动资产科目,而到期一次性付息的长期债券的利息显然已成为了长期资产。

1131号应收账款科目应该是大家相当熟悉的一个科目,不过由于涉及到出售债权、债务重组等旧瓶新酒的问题。关于出售应收债权的问题,小企业会计制度讲解以及[20xx]14号《关于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从事应收债权融资等有关业务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都有很具体的阐述,大家可以参看相关文件,时间关系这里不再展开。

应收账款第4点规定期末应对应收账款余额进行全面检查,合理计提坏账准备,而根据坏账准备科目的规定对于没有把握收回的应收款项,均应计提。计提的方法有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这个规定曾经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过程中有过争议,就是企业是否只能挑选其中的一种方法计提坏账准备,后来准则解答规定只要有合理依据可以分别对明确的坏账损失采用个别认定法,其他的应收款项可以在其他三种方法选择一种。这种解释应该是比较客观的,因为虽然企业计提准备金仍需进行纳税调整不影响国家税款的流失,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应该有较大的自主性,但考虑到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与一贯性保持一种最适合自身的方式而采用是必要的,如有变化必须在会计报表中附注中有详尽的披露(也即变更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

谈到应收账款自然涉及到债务重组问题。概括的说就是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清偿某项债务的,债权人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科目,债务人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这是企业会计制度体系为注重稳健性原则而舍弃配比性原则的又上经典案例。现在在理论界与实界还有一个共同的争议,就是债务人计入资本公积科目的收益在税务上是仍需照章纳税的,那么这块税是冲减资本公积呢?还是直接通过纳税调整最后冲转净利润?也就是所谓的是权益观还是损益观?我个人认为冲减资本公积对企业更有利,不知大家以为如何?在下文谈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时还将涉及到该问题。

而计入“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的损失则需严格按照20xx年3月1日开始执行的国税总局6号令《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的规定处理,不过由于该办法实施细则还没有出台,办法规定的过于粗放,给企业的操作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们同样需要仔细学习,深刻体会。该文的总体精神是: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除企业改组或者清算另有规定外,应当分解为按公允价值转让非现金资产,也即按公允价值计税,再以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相当的金额偿还债务两项经济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债务人应当确认有关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债权人取得的非现金资产,应当按照有关资产的公允价值(包括转让资产有关的税费)确定其计税成本,据以计算可以税前扣除的资产折旧或摊销,或结转商品销售成本。这时通过备查登记就显得尤为必要。而这一点大家可能已感觉到操作起来并不容易,企业已按会计账面价值入账,按公允价值计税容易,[如果在账面价值低于公允价值的情况下]要按其进行摊销则存在较大的税务沟通成本因为这其实就涉及到了纳税调减的问题。而其他几项债务重组的处理也基本需按此精神来操作。至于该文第九条规定关联方之间含有让步条款的债务重组,原则上不得确认债务重组损失,应视为捐赠(除经法院裁决同意、全体债权人同意、经批准的国有企业债转股),如债务人是债权人的股东,债权人所作的让步应推定为企业对股东分配。所以关联方方面的操作务必谨慎,本来想借债务重组作为税务筹划的利器,一不小心却可能伤着了自己,实际案例已经产生。这在《中国税务报》与《中国证券报》上均有。

1131号其他应收款科目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国税发〔20xx〕45号规定为配合新会计制度的执行其他应收款也可以按0.5%计提坏账准备金。这是对以前国税发[20xx]84号文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一种突破(该规定不允许其他应收款计提坏账准备)。

1201号在途物资科目即原制度备选取科目“在途材料”科目。没有什么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外购货物所支付的运输费用,根据运费结算单据所列运费金额及建设基金依7%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准予扣除,但随同运费产生的装卸费、保险费则不能计算扣除进项税额,纳税人购买或销售免税货物所发生的运输费用也不能计算进项税额抵扣。根据国税发[20xx]8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货物运输业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的规定货运发票应当分别注明运费和杂费,对未分别注明,而合并注明为运杂费的不予抵扣。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20xx年3月1日以后取得的货物运输业发票,必须按照《增值税运费发票抵扣清单》的要求填写全部内容,对填写内容不全的不得予以抵扣进项税额。而准予抵扣的运费结算单据(普通发票),是指国营铁路、民用航空、公路和水上运输单位开具的发票,以及从事货物运输的非国有运输单位开具的套印全国统一发票监制章的货票。这些货票必须填制齐全、规范方能抵扣。货运定额发票与邮寄销售的邮寄费均不能抵扣。管道运输费用如能取得套印全国统一发票监制章的货票可以抵扣。

1211号材料科目即原制度的“原材料”科目。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国税函[20xx]827号《关于取消包装物押金逾期期限审批后有关问题的通知》再次明确了纳税人为销售货物出租出借包装物而收取的押金,无论包装物周转使用期限长短,超过一年(含一年)以上仍不退还的均并入销售额征税,当然这仍需将含税价换算为不含税价[该文内容从20xx年7月1日起执行]。

1243号库存商品科目应该说变化也不大。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时,关键要注意可变现净值在不同核算对象的情况下,其概念是有差别的。这其实也涉及到存货准则的相关内容,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不再展开对于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可变现净值根据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存货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后的金额确定;对于需要加工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根据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确定;对属于按定单生产,则应按协议价而不是估计售价确定可变现净值,如果同类产品既有订单产品也有非订单产品,就应先计算订单产品,再将剩余产品视作普通商品考虑。

1301号科目待摊费用也无甚变化。只是最近著名税务专家庞金伟、杜旭冬撰写的专业论文援引财税字[1996]79号文《关于企业所得税几个具体问题的通知》[原文“企业纳税年度内应计未计扣除项目,包括各类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不得移转以后年度补扣。税法规定:不允许企业采取分次摊销的方式计算这些待摊费用的所得税”]过程中谈到税法不允许企业采取分次摊销的方式计算待摊费用的所得税,因此,如果年底还有未摊销完的余额,必须进行纳税调整,在计算本年度企业所得税时扣除,如果不扣除,下一年度不得补扣。还举了两例:1、某企业20xx年6月1日一次性购入一批维修工具15万元,企业分12个月摊销,20xx年摊销7.5万元。进行纳税调整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7.5万元。2、某企业20xx年6月租赁设备一台2年,一次性预付租金15万元,企业20xx年共摊销3.75万元。而进行纳税调整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3.75万元。我个人看法这类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不应当就字面而论字面。原则上小额费用一次性摊销,大额的只要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摊销,没必要进行纳税调整,这不仅提高核算成本,事实上也不是很现实。仅供大家参考。

1401号科目长期股权投资与1402号长期债权投资科目是对原制度长期投资二级科目的分解,由于投资在行业会计制度后颁布了相应的会计准则,在《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法规中屡有提及与变化,内容繁复,业已成为会计核算的一大难点。也是历年cpa考试也成为了一大重点。有兴趣也可以参看《投资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一)至(四)》。

但小企业会计制度较企业会计制度而言有了极大的简化。与原行业制度的差异也不是很大了。虽然对长期股权投资划分为成本法核算与权益法核算还是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标准,即只有在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才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否则应该采用成本法核算。这里所指的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定义应该是《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准则所言。但制度也明确了通常情况下,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或20%以上,或虽投资不足20%但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而原行业制度的标准是50%。由于我们审计的企业投资往往不采用权益法核算,这样一来,我们今后审计报告而言的保留意见也可能增多。

基于成本效益原则,小企业仅需根据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的情况相应确认应享有的份额并增减投资收益,无需在初始投资时计算股权投资差额,对于被投资单位在未来期间除损益以外的其他因素导致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也不需要确认。但事实上还存在许多不是因为利润变化所引起的所者权益变化的情况比如[1、被投资单位接受资产捐赠;2、被投资单位增资扩股形成资本溢价;3、被投资单位外币资本折算差额;4、被投资单位获得专项拨款转入资本公积;5、被投资单位关联交易差价形成的资本公积。]新制度虽说是为了减化核算体系,将大量的投资核算予以删减,但有些内容在会计核算中还是必须的,进行删减就影响了制度的完整性,比方拿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而言,就是现代经济运行中所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实务操作中一旦碰到还是需要参照《企业会计制度》与《投资准则》等相关规定。但由于我们在审计过程中碰到的类似业务其实并不多,这里由于时间关系也不再展开。

长期股权投资从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时:在追加投资时作为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视同权益法核算在初始投资时就一直采用。对原有投资追溯调整,计算确定“投资成本”、“股权投资差额”、“损益调整”、“股权投资准备”等明细科目金额,并对追溯调整的股权投资差额在追加投资前的持有期间进行摊销(指借方差额,贷方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不存在摊销问题);然后以追加投资款和发生的相关税费,加上追溯调整后的原有投资账面价值(指“投资成本”、“损益调整”、“股权投资准备”明细科目合计数扣除减值准备的金额,不包括“股权投资差额”明细科目余额),作为追加投资后的初始投资成本,并计算追加投资时的股权投资差额,在此基础上确定投资企业新的投资成本。

因追溯调整而形成的股权投资差额,应在剩余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年限内摊销;因追加投资新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再按会计制度规定的年限摊销。即,股权投资差额应按批分别计算,分别摊销。但追加投资形成的股权投资差额金额不大,可以并入原来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差额,按剩余年限一并摊销。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未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一并结转。

另外想提一句的就是国税发[20xx]118号文《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与我们处理投资问题有较大区别,刚才在谈短期投资时其实也已谈到一部分。该文件的主体精神就是被投资企业发生的经营性亏损,由被投资企业按规定结转弥补;投资企业不得调整减低其投资成本,也不得确认投资损失。这与会计制度有很大的不同,也就是说被投资企业发生投资损失,投资企业按权益法核算调减利润的,在纳税时应进行纳税调整,调增因此而减少的投资收益。换言之在税收上是不认可投资企业承担被投资企业的账面亏损的,只能由被投资企业自行弥补。企业因收回、转让或清算处置股权投资而发生的股权投资损失,可以在税前扣除,但每一纳税年度扣除的股权投资损失,不得超过当年实现的股权投资收益和投资转让所得,超过部分可无限期向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换言之在税收上除上述投资企业不承担被投资企业的亏损外,若发生投资损失也不得在税前扣除,必须要用企业以后的投资收益来抵补。简言之在税收上不存在投资损失。记得今年初某区税务局没有很好执行该规定搞得我们在审计时很被动。

1501号固定资产科目因为没有按照《固定资产准则》进行调整,所以变化不是很大。即便是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也是按照租赁协议或者合同确定的价款、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以及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借款费用等确认为入账价值。而没有按照《租赁准则》上规定的操作:[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账面原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做为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并将两者差额作为未确认的融资租赁费用]。只是《问题解答四》明确规定对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变更,应作为会计估计的变更。这在今年的注册会计师教材上其实已经有所涉及。不过这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与会计差错的更正具体准则》《固定资产具体准则》、《问题解答二》、《问题解答三》及《企业会计制度衔接办法》的四项规定都是一个否定,值得我们注意。当然了,采用未来适用法比追溯调整法更简单,这次新老制度的衔接事实上也不应该涉及折旧方法的变更。另外类似固定资产之类的长期资产往往涉及到前期调整事项。一般而言本期发现的与本期相关的会计差错,应调整本期相关项目。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如影响损益,应直接计入本期净损益,其他相关项目也应作为本期数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应调整本期相关项目。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如影响损益,应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应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简言之,其实就是政策变更根据法律规定,无规定应追溯。估计变更只考虑将来,会计差错视重要性程度来判断追溯与否。

关于固定资产,在会计与税收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企业的固定资产在试生产阶段会计上是作为固定资产价值一部分的,而在税法上则应确认为收入,因为这已经达到预定使用状态了。同样的外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回的增值税在会计抵减固定资产原值,而在税法上则视同政策性补贴应并计所得税。此外,作为投资入帐的固定资产,会计上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格入账,而税法则必须是合理市价或评估价格确认资产价值。

1502号累计折旧科目变化不大,只是参照《固定资产准则》规定除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与按照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不计提折旧外,其他以前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不需要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均要计提折旧。根据问题解答(一)的规定:准则规定对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提取的折旧应计入管理费用,企业因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而对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由原不计提折旧改为计提折旧,此项会计政策变更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和其他相关项目。如果此项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较小,或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

不过在进行折旧政策的选择时我们必须注意会计政策与税收政策就目前阶段中存在的较大的差异。就拿上面所说的对未使用或不需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而税收政策规定除未使用,不需用的房屋与建筑物外都不得计提折旧,另外受捐赠和盘盈的固定资产不得计提折旧。此外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规定企业因接受投资或因合并、分立改组中接受的固定资产隐含的增值或损失已确认实现,才能按评估价值计提折旧,否则只能按原账面价值为基础确定。所以税收政策不允许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均需进行纳税调整。不过国税发[20xx]45号文出台后,由于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就要纳税,那么税后的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当然可以计提折旧了。

1801号无形资产科目变化不大,不过有两个问题还是值得我们注意。1、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作为其实际成本。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等研发费用,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此外外购计算机硬件所附带的软件,未单独计价的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单独计价应作为无形资产管理。这两项规定其本意是体现了稳健性原则,税收政策也允许,问题是如果相同的资产外购与自制则会发生很大的区别,不符合可比性的会计政策,而且就目前无形资产市场的实际情况而言,其实给大家留下了充分税收筹划的空间。关于税收筹划其实与会计政策的选择唇齿相依,只是时间有限不便展开,有机会日后再谈。无形资产与税收相关的问题包括:

1、无形资产摊销期限合同与法律均无规定受益年限的会计规定不超过十年,税法规定不短于10年。外购商誉可以入账,但不得进行摊销也需我们注意。

1901号长期待摊费用科目即为原制度递延资产的别名。唯一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稳健性原则的要求,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要在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月转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科目)。当然这也是应当纳税调整的事项之一。根据财会[20xx]43号文精神,若企业在执行新制度前还有大额未摊销的开办费也可以进行追溯调整。

另外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也是该科目的主要内容之一,根据税法规定如固定资产的修理支出达到固定资产原值的20%以上;经过修理后的资产经济使用寿命延长2年以上;经过修理后的资产被用于新的或不同用途的应该增加固定资产价值,在不短于5年摊销。这里其实就涉及到化整为零的规避税收问题。

2101号短期借款科目基本未变,只是新制度将其界定在向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借款,其他类型的借款应该在其他应付款科目反映。而原制度一并在短期借款科目中反映。顺便提一句,由于企业拆借款项的行为日渐增多,企业向金融机构借款后进行转贷的,期转贷收入要并计营业税及附加税费,很多企业都忽略此点,所以在企业理财过程中应该考虑需要转贷的税收成本。我们审计时也应引起足够关注。

2201号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是一个新科目,原制度没有,其实在《企业会计制度》出台时也仅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了规范而已。谈到这个科目就必然要涉及到我们前面讲解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这个科目时涉及到的国税发[20xx]45号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该文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货币性资产,须并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依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须按接受捐赠时资产的入账价值确认捐赠收入,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依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取得的捐赠收入金额较大,并入一个纳税年度缴税确有困难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可以在不超过5年的期间内均匀计入各年度的应纳税所得]。不过前面提到的国税发[20xx]82号文规定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投资转让所得、债务重组所得、捐赠收入,占应纳税所得50%及以上的,才可以在不超过5年的期间均匀计入各年度的应纳税所得。企业接受捐赠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投资等,在经营中使用或将来销售处置时,可按税法规定结转存货销售成本、投资转让成本或扣除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额],而在此之前内资企业接受捐赠是免税的。在45号文颁布后紧接着财政部与国税总局就以财会[20xx]29号文联合发布《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问题解答(三)》的通知》对该科目的使用进行了原则性的规范:

企业应在“待转资产价值”科目下设置“接受捐赠货币性资产价值”和“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两个明细科目。在期末结转时将待转资产价值扣除应交所得税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这里其实就涉及到我们刚才谈到债务重组收益时的一种权益观,既然有资参照,当然可以利用。

收到货币资金时借记“现金”或“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待转资产价值—接受捐赠货币性资产价值”科目;收到非货币资金时借记“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科目,一般纳税人如涉及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按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接受捐赠资产按税法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贷记“待转资产价值—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科目。如果接受捐赠资产按税法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全部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的,企业应按已记入“待转资产价值”科目的账面余额,借记“待转资产价值—接受捐赠货币性资产价值(或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科目,按接受捐赠资产按税法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与现行所得税税率计算的应交所得税,或接受捐赠资产按税法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在抵减当期亏损后(包括企业以前年度发生的尚在税法规定允许抵扣期间内的亏损,下同)的余额与现行所得税税率计算的应交所得税,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或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如果企业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金额较大,根据国税发[20xx]82号文规定可以在不超过5年的期间内分期平均计入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各期计算交纳所得税时,企业应按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当期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待转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部分,冲转相应的“待转资产价值”。按当期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待转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与现行所得税税率计算的应交所得税,或按当期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待转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在抵减当期亏损后的余额与现行所得税税率计算的应交所得税金额,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科目。分年结转时待转资产价值科目当然就可留余额了。

2301号长期借款科目,该科目的变化不是很大,不过由于吸收了《借款费用》准则的部分内容在操作过程中还是应当引起一定的注意。该科目的第三点其实就是从《借款费用准则》引入,极大的强调了会计操作的稳健性。这个刚考过cpa的同仁应该很清楚,即1、资产支出已经发生2、借款费用已经发生3、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已经开始。三者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3111号资本公积科目比《企业会计制度》中简化许多。(一)资本溢价;(二)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三)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四)其他资本公积四个明细科目中最主要的就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相对内容多一些,不过刚才在谈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已基本讲清楚,该科目必须在处置完资产后才能相应转入其他资本公积科目,也才能转增资本,不过也许制度简化得过于利害,前面讲到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必然要涉及到股权投资准备,若记入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转增资本,这显然不妥,我们在今后的操作过程中应当引起一定的重视。

5101号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应该是大家相当熟悉的科目,不过由于引入了《收入准则》判断收入的条件与原制度规定的内容可谓大相径庭。1、与商品所有权有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转移给买方。2.企业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后,如仍然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或仍然对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则此项销售不能成立,不能确认相应的销售收入。大量的售后回购其实都是这样的例子。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企业销售商品应同时满足确认销售4个条件,才能确认收入。任何一个条件没有满足,即使收到货款,也不能在会计上确认收入。销售确认的4个条件大家实在是太熟悉了,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上述内容均是就会计操作而言,而从税法的角度来看只要企业获得已实现经济利益或潜在的经济利益控制权;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合理地计量就应当确认为收入。税法不考虑收入的风险问题,因为经营风险应由企业的税后利润来补偿。税法也同样不考虑售后商品的继续管理权问题,因为这属于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至于收入和成本的可靠计量问题,则通过国家的权力强制性估计收入和成本的金额。这其实是对收入确认的四条件另一种解读。在税收上应严格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和《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确定收入时间[(一)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不论货物是否发出,均为收到销售额或取得索取销售额的凭据,并将提货单交给买方的当天;(二)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三)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四)采取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为货物发出的当天;(五)委托其他纳税人代销货物,为收到代销单位销售的代销清单的当天;(六)销售应税劳务,为提供劳务同时收讫销售额或取得索取销售额的凭据的当天;(七)纳税人发生本细则第四条第(三)项至第(八)项所列视同销售货物行为,为货物移送的当天。],所以在实务操作过程中,务必注意及时纳税调整,避免不必要的违规成本。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不仅体现在大量的所得税业务中,在流转税中同样不应引起我们的轻视。

主要的新型销售方式:

一、代销就是一种日常经济活动中渐近频繁的内容,它的经济业务不算复杂,但会计处理却相对繁琐,涉及到委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代销商品款等诸多科目,还分收取佣金和自行定价的不同核算方式。经典例子还是cpa的会计教材或者“收入准则指南”。

二、售后回购则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虽不多见,但发展趋势则较为普遍。在通常情况下不应当确认收入。企业销售商品在附有回购协议的方式下,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与销售价格以及相关税费的差额通过“待转库存商品差价”科目核算,若回购价大于原售价的,应在销售与回购期间内按期计提利息费用。“待转库存商品差价”科目借贷方余方分别在其他流动资产或其他流动负债栏目内反映。

三、售后回租则是一种融资方式。如果是融资租赁,则售价与原账面价差额应作为“递延收益”,在租赁期间冲减折旧费。如果是经营租赁则冲减租金。

四、以旧换新销售,在这种销售方式下必须将经济业务分成购旧货、售新货两个步骤,这是唯一种与税收规定相符的销售方式。

五、现金折扣国内统一实行总价法,也就是在作销售时不考虑折扣,在发生时计入当期财务费用。销售折让规定在发生时冲减当期销售。这其实都是根据重要性原则,减轻会计核算的工作量。从另一方面考虑,国家当然也是为了避免流转税款的流失。

5801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该科目其实在原制度中也有,所不同的是原制度将其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新制度直接转入“利润分配”科目,不通过损益表反映[这里当然也存在不可避免的纳税调整的问题]。

5701号所得税科目的操作方法是没变,但由于《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三)》出台,对相关所得税的处理方式日渐明晰,我们有必要进行一些罗列,希望能加深大家对相识的熟悉程度。

一、关于对外捐赠资产的纳税调整:

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应将捐赠资产的账面价值及应交纳的流转税等相关税费,作为营业外支出处理;而按照税法规定,应分解为按公允价值视同对外销售(这也即流转税的税基)和捐赠两项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捐赠行为所发生的支出除符合税法规定的公益救济性捐赠3%,可在按应按纳税所得额的一定比例范围内税前扣除外,其他捐赠支出一律不得在税前扣除。这个差异自然是永久性差异,当期即应全额调整。

二、关于接受捐赠资产的纳税调整因为在“待转资产价值”科目中已讲解,不再重复。

三、关于销售退回的问题一般会计制度与税收规定时间是一致的。只有在企业年度申报纳税汇算清缴后发生的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销售退回所涉及的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应作为本年度的纳税调整。

四、企业提取和转回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应如何进行纳税调整,该项内容其实已在谈三项准备时有所涉及,提议企业建立备查账簿,以便核算的准确与便捷。而小企业不需要计提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不必考虑减值准备与折旧和摊销问题,所以工作量相对要轻一些。

零零总总的讲了这许多,希望在观点上能与大家共鸣,不当之处也希望大家及时指正,那么我今天的目的也就真正达到了。

学习心得体会

对照要求,与时俱进。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向荣科。

广大党政干部应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坚持不懈地做好群众工作。

总书记指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牢牢依托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展开党的群众线路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全党同道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良好作风把人民牢牢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作为一名工龄已经有三十多年的教师党员,该如何将群众路线实践教育与本职岗位工作结合,满足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需要?结合这些年来教育教学工作实践,有以下体会,与大家共勉,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一是服务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还没有自觉地把学生和家长对我们的满意程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有些工作做的还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小成即满,今后还要继续把工作做深做细,因为教育是永无止境的,学生和家长对我们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不进一步提高教学意识就有可能达不到学生和家长的根本要求。

二是精神状态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形势的要求。工作热情还有待提高,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三是有时还不能以平和的心态做循循善诱的工作,有时态度生硬。

四是坚持学习还不够自觉。在理论学习上还不够用心,与本职业。

务有关的就学一点,与本职业务联系不紧的就不去学或者很少涉猎。五是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新观念,大胆工作的思想树立得不牢固。

针对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在党支部的领导和指导下,我一定做到以下几点,在本职岗位践行走群众路线,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首先,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教育教学理念,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因时、因人、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要注重教书育人,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力争做先进教育生产力的代表。要加强业务学习,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要增强创新意识,在工作和实践中与同进成长,在学生的前面,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成为教改的先行者、示范者。

其次,真心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人格品质,不论从事哪个行业,都将失去起码的条件。我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这样,我们做人才会有充足的“底气”,做事才硬气。

要摆在第一位。

最后,要有奉献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党员有自己的合法的正当的权益,但是当个人利益与党、国家、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作为党员应该把以党、国家、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能牺牲个人利益。总而言之,作为党员教师,通过学习,要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明确努力学习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推进课程改革为载体,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契机,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做到教好书,育好人。

学习心得体会

是啊,教师是神圣的,当我还是一名小学生的时候就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向往。作为学生的时候学习《学生守则》,《行为规范》,现在已经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了,才知道教师也要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通过学习,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他们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它才能够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

当然,教师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一定的义务。在学习了新《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后,让我进一步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履行的义务和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做到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不威胁、责难家长。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要求自己,处处“身为正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程,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真正做到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原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教学过程中,向其他同行虚心请教也不失为一种途径。在教学中,用《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事业走向辉煌,使我们祖国的花朵更加健康的成长!

陈妹桂2017年12月。

学习心得体会

映,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从主观方面说,它是人们对外在世界的一种感受和体验,取决于自己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状态。考察幸福,既要有客观标准,又要看主观感受。应该说,我们的社会为每个人追求和实现幸福提供了基本条件,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的整体幸福度将大大提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许多地方已经把幸福指数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更加重视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加关注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

然而,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现象: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一些人却认为幸福指数并未随之提高,甚至感到不如过去幸福了。显然,这个“反差”的出现,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就客观因素说,改革带来利益格局的调整,在我国社会深刻变动的过程中,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更加复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这必然会给不同的人们带来不同的影响。对此,应当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来解决,努力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从主观因素讲,幸福总是相对的,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正确此文来源于文秘114网:认识幸福,学会感受幸福,才能真正获得幸福。事实表明,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一个人幸福与否往往并不由其财富和地位决定,而是与其主观感受密切相本文来自文秘114http://,转载请保留此标记。关的。正如法国艺术家罗丹所说: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有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感受幸福。俗话说,知足者常乐。老子也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人皆有欲,这种欲望只要是正当的,就应该得到尊重和承认。但是,如果私欲膨胀、欲壑难填,就会为欲所惑、为欲所累,遑论幸福。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由于改革尚未到位、体制仍不完善等原因,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消极现象。如果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看到一些消极现象就失去内心平衡,面对名利和美色的诱惑就变得难以自持,结果必然误入歧途。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就是因为过分贪婪而堕入违法犯罪的深渊,最终也远离了幸福。

学会感受幸福,应当富而思源。懂得感恩才能知福。一流清泉,必有源头活水;一棵大树,必有根下沃土。一个人来到世上,每一分成长进步,无不倾注着来自家人、师长、同事和社会的关爱与帮助。常常想到“受之于人者太多,出之于己者太少”,心中自然就会多一些幸福、少一些抱怨。同样,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得来的,应该倍加珍惜。如果富而忘本、迷失方向,就会导致“身在福中不知福”。

奋斗者常常是充实的,奉献者常常是幸福的。学会感受幸福,需要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很难想象,一个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精神空虚的人能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的幸福。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她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她在辛勤的工作中,她在艰苦的劳动里„„努力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把个人的价值融入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中,融入对事业的不懈追求中,为了实现理想而奋斗,为了人民利益而奉献,不但自己能够感到幸福,而且能为他人带来幸福。这样,我们的社会也会添一分和谐、多一丝暖意、增一股活力。

建设幸福宜春,人民幸福是根本,经济发展是基础,和谐稳定是关键,党的建设是保障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幸福宜春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建设者,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幸福观,不仅事关个人能否幸福,更事关宜春人民能否幸福,事关幸福宜春建设的成败。

一、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正确定位幸福的“支点”,找准幸福的“感觉”

二、幸福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找到了正确的“幸福之源”

三、幸福的创造者是我们自己,幸福的最大障碍其实也是我们自己。

作为领导干部,作为人民公仆,我们要坚决摈弃那种自私狭隘的幸福观,把自己的幸福定位在为人民谋幸福上,定位在建设幸福宜春的伟大事业上,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才能为宜春人民创造更多的幸福。

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奇修做客人民网,和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今天我们和广大网友交流的主题是“基层共产党员的幸福观”。

[吴奇修]: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朝气、锐气、“傻气”、书生气促使义无反顾地走向最基层”

[吴奇修]:我1987年从北大经济系毕业,心中充满要用知识和青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理想抱负,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我深知农村的贫穷,需要有知识的年轻人去做点实事,带领群众创业致富。凭着一种理想情怀和对农村的深厚感情,我放弃了留在北京工作的机会,在村、乡、县工作了十七年,应该说,是热血青年的满腔赤诚和知识分子的报国情怀,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个发奋向上的美好时代的潮流、是北大“民主、科学、爱国、进步”风气的滋润和湖湘文化“经世致用、敢为人先”的传统文化的薰陶、以及朴素的报恩思想和对农民的情结等几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也可以说,是朝气、锐气、“傻气”、书生气促使我22年前义无反顾地走向了最基层。

[吴奇修]:王永利书记1983年大学毕业回家乡基层工作,师延林书记是1991年从县机关下到乡镇工作,在基层一干就是二十几年,应该说我与他们有着相同的选择和经历,有着相似的心路历程,我的心与他们是想通的。他们的事迹、他们的酸甜苦辣、他们的精神追求,我感同身受;他们不畏艰苦、执着坚守、苦干实干、心系群众、廉洁奉公,也一直是我在基层工作生活实践中恪守的准则。他们那份对基层的理解、热爱、奉献是非常可贵的,那是共产党人高尚的思想情怀。他们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也是不断努力的方向。

[吴奇修]:基层,一般指县和县以下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包括农村和城市社区。根据我北大毕业后在基层工作17年的体会,我觉得基层的概念并不是简单的行政级别或是地域指向,基层是人民群众工作、学习、生活的场所,是一种跟群众联系最紧密、最直接、最充分的边界,在这个边界上群众利益诉求集中、问题和矛盾复杂、情况多变、创新活跃、条件比较艰苦。基层是社情民意的“源头”,是服务群众的“窗口”,是维护稳定的“前沿”,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是学以致用的“大学校”,是磨砺成材的“大熔炉”。基层是社会的缩影,“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吴奇修]:一些干部不愿、不敢去基层锻炼,我觉得他们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的顾虑。第一,怕吃苦受累。因为基层比较艰苦,要面对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诸多困难;第二,怕担风险。在基层工作会经常遇到急难险重任务和安全生产、维稳、群体性事件等棘手的事情,工作压力比较大,而一些干部又缺少处理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能力,担心自己没干成事反而不小心出了事;第三,怕出“洋”相。因为基层很注重实际,要实实在在干事,认干不认说,有一种“本领恐慌”。第四,怕上不来。有些干部只是想到基层增加工作经历,“镀镀金”,然后想办法进城进机关。下到基层意味着再回机关的可能性降低,有长期呆在基层的可能。

[吴奇修]:基层学习、工作的条件差得多,经济上的待遇低得多,心理上、社会上、舆论上的压力大得多。这些干部的顾虑,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农村和基层是奉献知识和青春,实现人生理想、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少一点自我设计,多几分脚踏实地”,才能克服浮躁情绪和功利思想,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当然,组织上应该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与激励机制。

[网友“胡全坤”]:接受基层教育,培养有感情的干部不假,但是有一点值得引起注意:吴局长是北大毕业生,下去之后就背上了“天之骄子”的尊称,与新时代的新村不一样了,因为现在的大学生已不在是天之骄子,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村官,把村官当成一个职业,但是这个职业也需要有好的“就业、创业”环境。相信基层是个大熔炉能炼出好钢,但是基层的“炼钢技师”很少,技师也不在是那么靠真技术去提炼好钢了,而是考“技巧”了!

[吴奇修]:为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造就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中组部推出了“大学生村官计划”。作为大学生村官,走出校门,步入基层,面临着全新的环境,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一是各级组织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村官就业、创业的好的环境;二是要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任前培训,让他们掌握政策,熟悉环境;三是要搞好“传、帮、带”:可以明确一到两名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同志定向做“指导老师”等等,使他们能够融入当地的环境,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潜能,在基层能够迅速成才。

[吴奇修]:最主要的是各种各样的形式主义和干部选拔任用上的不正之风。本来,组织把一个领导干部安排到一个地方、一个部门负责,这就是一个“阵地”,他必须尽职尽责,富民有责、安民有责;切不可把岗位当成作秀的“舞台”,粉墨登场,欺世盗名!但有极少数干部政绩观被扭曲,私心太重,把个人升迁看得高于一切,干工作不是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而是考虑自己在上级心中的印象,贪图更快地出政绩,捞取功名利禄,以增加升迁的砝码。极少数领导干部走马上任伊始,就迫不及待地制造轰动效应,一味追求立竿见影的项目,动辄是大手笔、超常规、跳跃式,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大手笔一个比一个气派,超常规一个比一个离谱,跳跃式一个比一个惊险,凭想当然决策,靠单相思拍板。只管自个创“业绩”,哪管百姓受活罪。久而久之,形成“谁不造假谁吃亏”的现实,这样必然会诱发干部懒惰思想和投机心理,助长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和浮夸之风,挫伤真抓实干者的积极性,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吴奇修]:干部队伍中有一些投机钻营者,不讲党性、不重品行、不干实事,为了个人私利和宦途升迁拉关系、搞奉迎,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媚上”、“吹捧”和“谋官”上,但现实中他们往往屡屡得手,令正派干部寒心,让人民群众不齿。

吴奇修在访谈中。

“要让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主要是要有事业留人”

[吴奇修]:大学生从家门到学校门到机关门,没有全面了解基层的机会,对基层缺乏深刻、清晰的认识,这可以理解,尤其是有些刚参加工作的干部完全没有在基层生活过,要他对基层有深刻了解是很困难的。但这样的情况不利于他们自身的成长,不利于机关工作和事业的发展。因为没有基层的经历和磨练,就很难有效地提高自己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很难深刻地了解社会和群众,很难培养跟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很难锤炼坚强的党性和意志,很难有针对性、实效性、创造性地把党政机关的政策和措施贯彻落实到基层。这种情况长期发展下去,就会有增加干部脱离实际、官僚化和机关化的可能。基层虽然艰苦复杂,认干不认说,但正因为艰苦复杂才能经风雨、长见识、练本领,正因为认干不认说才能养成务实作风。

基层艰苦的奋斗越能锻炼人、越能长本事、越能够成就事业;第三,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基层干事创业会面对很多现实问题和种种不如意。你有满腔的热情,你抱着非常良好的愿望,不一定能赢得掌声赢得喝彩,往往还有可能遭到别人的猜疑,引起很多的非议,这个时候就是考验人的意志的时候。自己能否坚定信念,把握好方向至关重要,要靠理想、靠真诚、靠实干,用最执著的信念、最积极的心态、最乐观的精神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这是一个相当艰苦、艰难的过程,但也是成才、成功的必由之路;第四,要时刻保持刻苦学习的作风和劲头,把基层当成学习锻炼的大学校,坚持联系基层工作实际学习新知识、吸收新观念、总结新经验,坚持向基层实践学、向基层群众学、向基层干部学。

[吴奇修]:这个问题是这样的,关键是你的思路和举措是否切合当地实际,是否和群众所思所盼吻合。比如,90年代中期,我们在村里办工厂,需要征用农民的一些土地。尽管有的地因为水利条件的原因早就荒了,但由于农民传统的观念,对于征用他的土地还是不大情愿,工作中遇到了一些阻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采取什么行政手段,更没有搞强制征用,而是深入群众做耐心细致的工作,给他们算了几本账,比如办了厂以后每年可以安排几百人在工厂中就业,农民每年可以增加几百万的收入;工厂办起来以后,就有钱改善基础设施,比如修路、架电、建水厂、有线电视。账算明白了,老百姓心里看到希望了,所以就全力支持村里的各项建设。所以,有时候在基层最重要的是工作方法。

[吴奇修]:我刚到基层工作时,老百姓对我抱着怀疑和戒备的心理。有人说,“他就是来镀镀金,我们要让他金镀不成,沾一身泥巴走。”我知道后什么也没说,也不搞“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用了一个多月时间走家串户跟农民聊天,了解他们的困难、需求与感受。“磨刀不误砍柴功”。经过充分调研之后,我做了几件老百姓渴盼解决的实事。慢慢地,村民们把我当成了自己人,什么掏心窝子的话都爱跟我讲,后来,有的村民一高兴就会使劲拍着我的肩膀。在基层工作这么多年,我的感受是:老百姓都是很纯朴、很实在的,不会听你说得多么动听,而是看你是否真的对他们好,能让他们在发展中不断得到实惠。

[吴奇修]:至于少数地方出现基层干部与群众“对接”不上、在基层“挂着”的现象,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干部缺乏基层生活和工作经历,不善于与群众打交道。一些干部对群众的习俗、需求、喜好、特点不了解,或者了解不深刻,缺少与群众的直接接触和有效沟通。因此少数干部与群众的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存在较大的分歧,他们认为重要的工作,群众认为不重要;群众认为重要的事情,他们往往觉得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与群众缺乏“共同语言”。我觉得,干部到基层后,应该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和他们成为真诚的朋友,提高和群众打交道的能力。第二,缺少符合基层实际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群众不认可、不信服。有些干部习惯机关的工作方式,不能深入基层与群众交心谈心,不能走村串户为群众排忧解难,不能调动基层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因此在直接面对群众工作的过程中屡屡碰壁,甚至“越帮越忙”,挫伤了工作的积极性,久而久之有了逃避思想。在基层复杂环境中,工作思路和方法很重要,必须要把自己的知识和观念与当地实际结合起来,提出让群众能够接受的发展思路;必须与群众打成一片,从心底里尊重群众、依靠群众,赢得群众的认可、信任和支持。第三个原因是没有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得实惠。基层认干不认说,群众最真诚、最实在,谁为他们着想、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就支持谁,不会跟你玩不切实际的花架子。干部到基层工作,关键在于要找到一条科学的发展路子,使老百姓在发展中得实惠。万事开头难,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把积极进取精神、科学求实态度与苦干实干的工作韧劲结合起来,既开拓进取又量力而行,既努力奋斗又不急于求成。老百姓是交不起学费的。你要带领他们做一件事情,必须有100%的把握。真正带着他们干了几件看得见摸得着、让他们受益的事情之后,群众就接受了,你也干得舒心顺手了。

[吴奇修]:各级组织应该保障大学生村官和基层干部的合理待遇,但更重要的是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干事创业的环境和提供锻炼提升自己的平台,这样才能让基层的路走得越来越宽。

克思说过,“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切身感受到农村的贫穷和工农群众的期盼,在17年基层工作经历中,我觉得最幸福的就是在运用所学知识带领群众创业致富的过程中,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实惠,与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获得群众心底里认可、信任、尊重的那份真挚情感。

[吴奇修]:当然,如果在深得群众支持的同时,能得到组织的认可和领导的肯定、关怀、重用,也是很幸运的事情,这会激励更多的人更加奋发努力工作。但是,重要岗位毕竟是非常“稀缺”的。对长期扎根基层的优秀基层干部也可以采取给予精神鼓励、适当提高工资待遇和医疗保障水平、选送培训提高等激励措施。

[吴奇修]:党中央和中组部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也出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要让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主要是要有事业留人。一是要进一步落实中央已经出台的政策,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二是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把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得到群众的认可,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从中找到成就感、幸福感;三是对于干得好的大学生村官要有实实在在的激励措施。

吴奇修在访谈室。

“各级领导者要把选人用人眼光更多投向长期工作基层的优秀干部”

[吴奇修]:当然,长期在基层干事创业,条件是艰苦的,生活很清苦,工资收入低,家庭困难也不少;同时要承受世俗观念的压力,有时不但得不到心灵的理解和现实的支持,甚至还要遭到无端的非议,最难受的是世俗的流言蜚语总像一片乌云在头顶上漂浮,有个别人总爱用有色眼镜和阴暗的功利主义心理揣测一个满怀激情的青年学子„17年在最底层干事创业所经历的清贫、孤寂、误解、艰辛、中伤、打压甚至生死考验,确实一言难尽,有些甚至不堪回首。想想自已所受的冷遇与委屈,我有两次确实想一走了之,有一次还打起了背包,但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管风雨兼程。不管面对任何困难和压力,我从不退缩,坚守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有良知、负责任、能包容、尚实干。因为我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哪怕是再苦再累再难,也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诚实的人、对老百姓好的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吴奇修]:那是肯定的。我工作忙很少回家,对家里的事难以顾及,我小孩就撒娇说我是“梦中的爸爸”。家里有一些困难与不便是难免的,主要靠自己克服。

帮结派,不搞人身依附,往往没有强硬“靠山”帮着说硬话、遮风雨。对于这样的老实人,各级领导者更有责任慧眼识珠,积极地发现他们,热情主动关心他们,旗帜鲜明支持他们,大张旗鼓宣传他们,精心培养大胆使用他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他们在更重要的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投机钻营者不能得逞,正派务实的干部才能扬眉吐气。

[吴奇修]:师延林在基层干了二十几年,是组织肯定、群众公认的好干部,从导向上讲应该选拔到更高的领导岗位发挥作用,这体现组织对基层干部的肯定和关怀,体现民意,能有利于事业发展、能激励更多的干部在基层干事创业。当然,不是每一个优秀基层干部都能或都需要到更高、更重要领导岗位去发挥作用。优秀基层干部怎样得到重用,必须依靠科学的评价体系和选拔机制、激励机制。作为干部本人,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工作是最重要的,一切服从党的事业需要、听从组织安排。

[吴奇修]: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体现用人导向,关乎党风民意,关系事业成败。孙中山先生曾上书:“教养有道,则天无枉生之才;鼓励有方,则野无郁抑之士;任使得法,则朝无幸进之徒;斯三者不失其序,则人能尽其才矣”。一名优秀领导干部的健康成长要同时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干部成长的主体是个人,主导是组织。营造良好的公平环境、探索适宜的培养方法、构建成才的体制机制,才能促进大批优秀基层干部脱颖而出。其中,正确的用人导向,对基层干部的成长至关重要。

[吴奇修]:党中央高度重视从基层培养选拔干部。胡锦涛总书记、习近平副主席、李源潮部长反复强调: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不能亏待;要树立重视基层的导向,注重选拔在基层和生产一线的优秀干部,选拔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优秀干部。要使那些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对工作尽职尽责、对群众满怀真情、实绩突出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它确立了在基层、在一线培养干部的正确导向,是加强党政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造就大批忠诚党的事业、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传承党的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举措。

[吴奇修]:“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在当前中央高度重视基层的大环境下,要防止一些投机钻营的人把基层经历当提拔的“跳板”,赶时髦的“舞台”。一是要强化任期制,除非健康等方面的特殊原因,原则上要干满一届。二是要注重在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培养和识别干部,不能刻意选择四平八稳、轻松舒服的“温室”让其“镀金”。三是要有科学考核机制,主要考察干部因地制宜发展一方、稳定一方的能力和政绩。对曾经被视为成绩但被实践证明是虚假政绩或造成重大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的,必须追究责任,防止干部的投机心理和短期行为。对取得成绩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要因地而异,纵横比较,既看当地的发展变化,又看过去的基础条件。当前要高度警惕个别下派干部千方百计利用人际关系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搞几处“盆景”就做为自已的“政绩工程”,劳民伤财办名目繁多的节庆、论坛吸引领导“眼球”、吸引媒体聚焦的“做秀工程”。因为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这个“蛋糕”十分有限,你利用关系多争取到你的工作地,就意味着应该得到甚至更需要得到的地方因为没有关系就少得了,甚至得不到了。这对当地有点意义,但从国家、省级层面看亳无意义,从合理配置资源、区域协调发展等社会效益层面看,则既无效率、又失公平,还会影响风气。四是从基层培养选拔干部要形成制度,重用群众公认、实绩突出,在基层之路上不怕艰苦、不计得失、执着坚守、信念如磐的“老实人”,把经过考验的优秀干部用在最关键的岗位上。做到这几点,才能让干部在较长时期扎根基层并为人民扎扎实实地服务。

[吴奇修]:苦难与逆境是人生的导师。坚守人格,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发牢骚,不闹情绪,不忘本色,不影响工作。人生旅途中,既有顺境、又有逆境,处于顺境不自狂,居安思危、戒骄戒躁;处于逆境不气馁,坚定信心、坚忍不拔、愈挫愈奋。

[吴奇修]:有本事的干部应更谦虚一点、低调一点,更加尊重领导、同事、群众。作为领导应该大度一点、自信一点。对这样的干部要用其所长,引导其克服不足。

[吴奇修]: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切身感受到基层的困难及群众的艰辛与期盼,不管在哪里,不管干什么工作,不管顺境逆境,不管有多苦多难,我都满怀激情真正去热爱我所从事的工作。这样,我就能更勇敢地用最积极的心态、最乐观的精神面对挑战和克服困难,更自觉地融入到群众中去,更有积极性、创新性去做好每一项工作,并且从工作的付出和收获中感受到乐趣。我本来就没奢望什么,因而也不存在失落感。好心态决定好命运,要把握自我、快乐地工作和生活。

[吴奇修]:长期在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工作,我深刻认识到,青年知识分子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下干事创业,必须有坚守理想的勇气,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支撑,做到“既仰望星空,又咬定青松”。

[吴奇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基层负担较重、干群矛盾比较突出、一些地方群体性事件较多,在基层工作经济压力、精神压力很大。为履行好职责,我时刻保持创业的激情,使其内化为自身的创业品质;坚持用心学习和理性思考,促进现代知识与农村改革发展实践相融合;同时有一颗平常心,做到勤勉敬业、求真务实,从小事做起,从眼前做起,在一点一滴中积累;敢于挑重担、打硬仗,遇到困难和矛盾不回避、不退让。

[吴奇修]:人当然不能生活在真空中,人要实在,但是,又不能太“实际”了。太“实用主义”了,就很难承载相应的社会理想和责任,也将使自己变得不快乐。激情是一位成功者的重要品质。尽管世事在变化,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要有理想,但党员干部总是应该有点精气神的。

[吴奇修]:与基层群众朝夕相处、同甘共苦建立的深厚感情使我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岗位都能做到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能够真心实意、扎扎实实、不带任何功利思想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事。

[吴奇修]:在农村基层摸爬滚打中对国情民情社情的深刻理解使我决策时能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务求实效;长期处在改革发展的第一线、经常面对各种矛盾的实践锻炼提高了我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带领农民闯荡国际国内市场、大胆寻觅发展空间的创业经历使我拓宽了国际视野、增强了开放与合作意识等等,这些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丰富营养、打下了扎实根基。

[吴奇修]:后来在市发改委、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冷水江市政府、团省委、省粮食局担任负责人时,我深刻感受到,农村基层锻炼的收获成为我推动工作的智慧和力量源泉,如在冷水江市工作时,我们率先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向两型社会转型;在团省委工作时,2005年我们就在全省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大调研,并大力开展志愿者活动,引导全社会关爱帮扶农村留守儿童;在省粮食局工作时,坚持以新型工业化思路提升壮大传统粮食产业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原本是省直机关的上访大户的省粮食局连续两年被省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这些举措在全国都产生了较好的影响。我感觉:多个岗位的磨练使我在开展工作时既能从大处着眼,又能从小处着手;既勇于创新,又稳打稳扎。

[网友“铜仁陈云”]:我是从村里面一步一步干上来的,对基层的情况非常了解,现在基层干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基层干部待遇低,有的工作人员到退休都还是科员,在贫困地区“官本位”意识还比较浓的现实下,工作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二是乡镇公务员5年内只出不进,有公务员身份和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都被县直机关抽调上去,导致有的乡镇人员严重缺编,一些党政办主任、共青团书记等公务员岗位“有岗无人”,有的乡镇只能从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借调人员,形成乡镇工作人员混编混岗现象;三是乡镇有钱有权的站所都实行上挂(当然这个问题各地不一样,但是还有很多地方是上挂了的),乡镇基本指挥不动,责任重大不好管的部门诸如安全、计生却留给乡镇管,形成乡镇责任无限大、权力无限小。

[网友“铜仁陈云”]:归纳起来,就是如何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如何解决基层干部力量、如何解决基层权责对等三个问题,希望能与吴局长进行探讨。

[吴奇修]:基层干部直接面对群众,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维护一方平安,责任重大。但基层条件比较艰苦,待遇比较低,成长的空间也比较有限。这个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吴奇修]:乡镇一级目前确实存在责、权、利不对等的现象,影响了工作的开展,这需要加快推进乡镇行政体制改革。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吴局长到人民网与网友交流,欢迎吴局长以后多来人民网。

学习心得体会

4月14-18日,我有幸参加浙江大学-赤峰市人才培带人培训班,对于这次到浙江大学学习我很期待,一是因杭州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传说从小就深深的印在脑海里,千百年来在美丽西子湖畔反复上演、发酵的悲欢离合和美丽凄婉的.爱情故事所感动,为由此而成就今日杭州的风情万种所触动,也仰慕这片土地的人杰地灵;二是好奇浙江大学这所享有“东方剑桥”美誉的国内名牌大学,是在怎样的人文环境中培养人才的。众所周知,杭州作为六朝古都,培养了数不尽的文人雅士,因而浙江大学的文学在全国享有盛誉这不难理解,这也正应验了我们常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浙大人身上禀赋的浓厚文化气质那确实是一眼就能感觉的到得。

然而更令人惊讶的是,在浙大长达115年的校史上,著名科学家数不胜数:竺可桢、马寅初、苏步青、钱三强、谈家桢、谷超豪、路甬祥、李政道……新中国成立以来,当选的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中,浙江籍人士占了近1/5,其中90%出自浙大,这不能不说是浙大的传奇,如今浙大在科研领域的成就已经超越了清华。还有更令人吃惊的,那就是浙江大学生产著名企业家,万向集团总裁鲁冠球、步步高总裁段永平、巨人集团总裁史玉柱均出自浙大,再加上浙江地区民营企业的盛行,学校经常会请来知名企业家做讲座,耳濡目染,浙江大学“求是创新”的传统逐渐在浙商中渗透,所以浙商中50%以上都与浙江大学有渊源。三是因为浙江传媒学院是我女儿的母校,当年上学时由于工作太忙和其他原因,没能亲自去一趟美丽的杭州,这次老天给的机会不能错过。

这次到浙江大学学习,虽然只有几天接触,学习时间非常短暂,但是已让我感受到了浙江大学浓郁的人文气息,感受到了曾经令我向往的一流知识殿堂的文化气质,感受到了学校对课程安排的良苦用心。几个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老师的讲课,风格各异,严谨认真,让自己感到获益匪浅,收获和感触颇多。

浙江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中国高等学校音乐教育学会理事、浙江音乐家协会名誉理事;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学士,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研究生结业生张铭教授的《音乐艺术与人文素质》让我感受到音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浙江大学最受欢迎的十大教授之一孙家良讲授《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三中全会之后中国经济运行环境、趋势和发展对策分析》,问题分析的尖锐犀利,独到的见解和风趣的授课,让我对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决心;浙江师范大学国学院副院长邓新文教授《国学与管理智慧》--大国崛起中国梦的文化底蕴。让我对《国学》这门学科另眼看待。进一步认识到了中华传统文化和国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和文化素养。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学习国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把自己修炼成一个奉公守法、恪守信用、遵循规则、奉献社会的人。同时能让我们在为人处世方面更加合理、规范化。

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晓敏教授讲授《当前中国周边安全态势与和平发展战略》。让我知道我们国家的的邻居有21个,地缘矛盾较多,周边安全环境可以用“狼烟四起”,“拔剑弩张”来形容一点不夸张。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但是,我又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浙江大学企业成长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政府讲师团成员谌(音陈)远知教授《博弈论与人才培带工作思维创新》。让我对创新和发明又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了创新比发明更重要。一个无才无功的人只要会管理懂管理也会成功的。此外,我们还去了传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杭州海创园、绍兴高新技术开发区、桐庐新农村建设、鲁迅故居等地方参观学习。感受到浙江的美丽、人文、发达和进步。

学习心得体会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人才问题日益突出。xx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根据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xx年国家制定了人才强国这一伟大战略,以此来保障我国由人口大国向“资源强国”转变,这样既能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自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各个领域、行业的专业人才数量都有了显著提升,这表明了我国对人才资源认识的深化和发展,也有力地推动着我国对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是目前我们距离20xx年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这一战略目标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那么如何缩小差距,实现我们战略强国的目标。笔者就自己的理解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认真思考: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把人才教育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树立敢用人、善用人和用对人的胆识和气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更好地把各类人才凝聚到党和国家的队伍中来。

只有建立健全的人才工作体制,明确相关机构职责权限的划分,才能为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在吸引和利用好人才的同时,还要从人才的实际和需求出发,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体制,使人才能够不断得到更新知识和提升能力的机会。此外,还要建立健全的人才保障和激励体制,切实为各类人才提供包括生活、学习、工作在内的保障和激励措施。

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党管人才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的前提条件,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我们党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着眼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人才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

俗语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学习借鉴是稳步前进的坚强后盾。首先在做好国内人才培养的同时,强调要充分开发利用好国际人才资源,加大吸引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的力度,通过引进外来人才,开展人才交流会,进一步提高我国人才质量。其次是学习他们培养和开发人才的先进方法,借鉴他们完善的政策法规和措施,进一步培养高技术人才,增强我国的人才资源。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问题是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掘人才、吸引人才、凝聚人才、激励人才,我们更应该尽其所能,保证他们“人”有所赏、“才”有所用、“劳”有所得。

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要转变学习理念。学习是提高素质的一种手段,也是素质的重要内容!要改变过去在学习上不正确的认识。不是为了拿文凭而学习,要由重文凭向重能力转变。也不是针对性极强的阶段性学习就可以了,要由阶段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还要将学习视为享受,而不是累赘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理念的转变是一个人搞好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要有重点地学习。在当今时代,知识浩如烟海,没有明确的学习重点就会陷入迷茫,就会在知识的大海前失去前进的方向!因此,要结合自身实际,确定当前需要的、适合自身的学习重点。这是搞好学习的关键所在。

作为机关公务员,应该重点学习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一、是学哲学。要善于用哲学思维去思考问题,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客观、辩证地认识自我和世界。使自己变得更加清醒、更加睿智,更加理解领导意图,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二、是学业务。俗话说“干什么吆喝什么”,机关公务人员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能不能把本职工作做好是衡量一个人的基本条件。因此,必须下力气研究业务,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要成为自己本职业务的行家里手,甚至是专家。机关公务员的流动性较强,到了新的工作岗位就要迅速进入角色,重新研究新的业务工作,而不能以不熟悉、不擅长为做不好工作去推托。

三、是学表达。作为机关公务员,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较高的思想水平,同时要有较为扎实的文字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任何一个部门都离不开文字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注意学习积累知识,关注现实,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主动向书本学习,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具体工作中,促进工作进展。主动向实践学习,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每一次工作都是很好地学习,要善于总结归纳工作中的得失,不断提高自我。主动向领导学习,学习领导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反思自己的差距,改进自我。

再次,机关公务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学习的极端重要性和迫切性,要有危机感。要有加强自身学习的意识,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果断加强学习。以夸父逐日的精神,精卫填海的毅力,愚公移山的执著,闻鸡起舞的勤勉,扎扎实实地强化学习,真正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出色的工作业绩检验学习的成果,从而为我们司法行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自己一份应有的贡献。

学习心得体会

认真阅读原文,多读几遍,从字词句到文章的布局谋篇,直至文章中心力求读懂,抓住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延伸下去,展开丰富的联想。如果没有读懂原文,没有了解中心,那怎么能有深刻的感受呢?如果没有深刻的感受,就不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读懂了原文,并不是就能写好读后感,在写好应注意方法:一般文中既要有:“读”的内容,这部分是文章的开头,应概括介绍“读”的内容或对自己有深刻启示的语句应略写,从而引发自己“感”的内容。又要有“感”的内容,结合实际,要和“读”的内容紧密联系,写具体做到“读”、“感”相联,有略有详、有感而发。

有的学生读文章后会有很多感受,写读后感是不能面面俱到,这样就使内容杂乱、中心不明确。所以应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自己的身平经历,深入写下去,升化中心,这样就做到了中心明确、观点鲜明,使人读起来亲切舒服。

会计制度培训心得体会

会计制度是企业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规定了企业财务活动的处理方式、计量基础、账务编制和计算方法。合理的会计制度不仅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也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起到重大作用。因此,在公司运营初期,培训公司员工懂得会计制度的课程非常重要。

首先,我发现自己在公司的日常财务管理会计知识不足,并不能够胜任公司账务管理的工作。其次,在公司未来,我想要升职和拓展其他工作领域,对于一个财务会计背景的人来说,了解和掌握公司的会计制度知识必不可少。最后,长期而言,了解会计制度知识对于我的财务管理技能的提升也非常有利。

在培训过程中,我首先了解了企业的计量基础和账务编制,然后系统地学习了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课程讲师采用了许多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的方式,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会计制度知识。同时,课堂也引导我们对企业会计制度的思考和分析能力的提升。学习过程中,课程讲师引导我们如何处理停薪留职的员工工资和个人社保缴纳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难题时,处理时有了更好的思考和执行能力。

在培训结束后,我立刻运用所学,帮助企业及时整理了账务,并及时了解了一些重要的财务信息,能够对公司的运营情况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同时,我也帮助公司处理了员工工资条的编制对社保,保险相关问题的解答,有效的提高公司员工对公司制度的了解性。

第五段:结论。

通过学习会计制度知识的过程,我发现会计制度培训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增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自身财务会计技能和实践经验,而且也有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也准备不断推进自己的会计制度知识的掌握和实施能力提升,将这些能力更好的体现于企业服务中。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