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方程五年级教案(热门21篇)

时间:2023-12-06 19:40:12 作者:灵魂曲

教案是教师教学的工具,通过它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请大家在使用这些教案范文时要遵守版权法,不得擅自复制和传播。

五年级数学教案:解简易方程

教材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解简易方程》及练习二十六1~5题。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学习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天平一只,算式卡片若干张,茶叶筒一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本课以游戏导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并且无论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现象,还是天平称东西的实际状态,都无不放射出科学的光芒,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二、突出重点,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较,逐次分类,讨论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把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溶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同时层层深入的设疑和引导也渗透了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鼓励和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亲历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汲取知识的养分。

三、自学思考,获取新知。

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通过出示两道自学思考题。

(1)什么叫方程的解?请举例说明。

(2)什么叫解方程?请举例说明。”改变了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课本,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加以阐明,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依赖于直观这一矛盾。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检验方法时,也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检验的方法及规范书写格式。

四、使用交流,注重评价。

要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习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新的教学理念使合作学习的意义更加广泛,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于相互验证、集思广益。师生合作体现在“师导”,尤其在学生思维受阻,关键知识点的领会上,在本课中,有多处让同桌互说互评互查的过程,合作的力量必将促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也将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小学五年级数学解简易方程教案

教师要使学生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解简易方程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及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使学生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地理解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复习了整数、小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题的基础上,今天要复习解简易方程,(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求路程的数量关系。

(2)乘法交换律。

(3)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合提问怎样求式子的值的。

3、做练习十四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选择两道说说是怎样想的。

1、复习方程概念。

提问:什么是方程?你能举出方程的例子吗?(老师板书出方程的例子)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还可以表示等式里的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方程。(板书定义)。

2、做“练一练”第2题。

(1)做“练一练”第3题第一组题。

(2)做“练一练”第3题后两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其中的一组题。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说每组两题有什么不同,解方程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强调一定要先看清题,按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然后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

(3)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列出方程。指名口答方程,老师板书。提问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复习了哪些知识?你进一步明确了什么内容?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完成“练一练”第4题解方程;练习十四第2题,第3题后三题,第4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四第3题前三题、第5题。

教材内容: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学习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天平一只,算式卡片若干张,茶叶筒一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本课以游戏导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并且无论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现象,还是天平称东西的实际状态,都无不放射出科学的光芒,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二、突出重点,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较,逐次分类,讨论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把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溶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同时层层深入的设疑和引导也渗透了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鼓励和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亲历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汲取知识的养分。

三、自学思考,获取新知。

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通过出示两道自学思考题。

(1)什么叫方程的解?请举例说明。

(2)什么叫解方程?请举例说明。”改变了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课本,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加以阐明,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依赖于直观这一矛盾。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检验方法时,也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检验的方法及规范书写格式。

四、使用交流,注重评价。

要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习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新的教学理念使合作学习的意义更加广泛,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于相互验证、集思广益。师生合作体现在“师导”,尤其在学生思维受阻,关键知识点的领会上,在本课中,有多处让同桌互说互评互查的过程,合作的力量必将促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也将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教材内容:

《解简易方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四单元第二节内容。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定义,方程的性质和利用方程性质解方程。

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及其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关键。本节课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这为过渡到下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从认知结构上看:本节课在初等代数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学生在学习代数的整个过程中,几乎都要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并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渗透代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根据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解简易方程》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利用方程性质解未知数,它是后续知识发展的起点,学生对未知数的理解对今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起着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正确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是很困难的所以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及难点是: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学情: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但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学生往往更习惯运用算术方法解题,这是因为他们之前长期用算术的思路思考问题,再学列方程时,往往会受到干扰。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过渡和对比,克服干扰,多让学生体会列方程解题的优越性。而在整节课的设计上,我想着重突出这么几点。

1、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串,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根据题目中信息的叙述方式,通过顺向思考列出数量关系。由于是刚接触方程,列出文字性的数量关系对于学生正确地列出方程是很重要的。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借助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抛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了方程的意义,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吗?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旧知识,巩固旧知识,引出方的解、解方程的定义。结合引导复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

师:你能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吗?

(1)a+24=73(2)4x36+17(3)234÷a12。

(4)72=x+16(5)x+85(6)25÷y=0.6。

(生:1、4、6是方程。)。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它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设计意图】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教法,课堂讨论法。巩固方程的性质,承接后面利用方程的性质解方程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1、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看图写方程。

师:说的真好,那么请同学观察这幅图(p57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杯子重100克,水重x克,合起来是250克。)。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方程吗?

生:100+x=250.(板书)。

【设计意图】运用知识迁移,结合直观图例,应用方程的性质,让学生自主探索列出方程。

(2)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师:那么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交流后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

生2:根据数的组成100+150=250,所以x=150.

生3:100+x=250=100+150,所以x=150.

生4:假如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100,那么也可得出x=150.……。

【设计意图】这样的提问,有多种回答,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验证方程中的未知数,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x=150,那么它对不对呢?

生:对,因为x=150时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

师:这时我们说“x=150”是方程“100+x=250”的解,刚才我们求x的过程就叫做叫解方程。(板书:方程的解、解方程)请同学在书中找到这两个概念(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解出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并齐读。

【设计意图】学生齐读的时候,把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板书在黑板上,并且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印象。

(4)辨析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你们能说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么?讨论一下,然后汇报。

生:方程的解是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而解方程是求未知数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它的目的是求出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组内交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2、例1解析。

师:(出示例1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列出方程吗?

生:x+3=9(板书:x+3=9)。

(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方程。

师:怎样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借助天平(电脑显示)。

师:我们解方程的目的是求想x,怎样使天平一边只剩x呢?

生:天平两边同时减去3个球。(电脑显示)。

师:天平两边还平衡吗?怎样反映在方程上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师:为什么同时减3而不是其它数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就可以使方程一边只剩x。

(2)检验方程的解。

师:x=6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生:是,因为x=6使方程左边是6+3=9,右边是9,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6是方程x+3=9的解。

师:以后解方程时,我们要养成检验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

【设计意图】自学思考汇报交流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保证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强调解方程的格式步骤。

解方程要注意:(1)先写“解”,等号要对齐。

(2)做完后要注意检验。

【设计意图】再一次强调,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掌握解方程的正确格式和步骤,再今后的解题中不会出现格式错误的问题。

3、巩固练习。

师:你会学老师这样解方程吗?

请同学们解方程x+3.2=4.6,x+19=30。

先独立完成,再招学生板书练习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在理解例1的解法后再完成本题,巩固对同种题型解题方法的认知,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4、小组讨论怎样解方程x-2=15,x-1.8=4。

师:刚才的题同学们都做的非常好,那么下面的题你们会解么?(出示题目:x-2=15,x-1.8=4)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怎样解方程x-2=15,x-1.8=4并说出你这样做的根据。

学生小组讨论并解出上面两道方程,并板书、汇报自己的解题过程。

师:在这个过程中哪些是解方程,哪些是方程的解。

生:我们计算的过程是解方程,而x=17和x=5.8是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出不同类型方程的解法,让学生享受到自学的乐趣,明白解这类方程就是要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相同的数,让方程的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与此同时再复习巩固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三、实践应用。

1、填空。

(1)含有()的()叫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叫方程的解。

(3)求()叫做解方程。

(4)x-15=20这个方程的解是()。

指名学生口头回答。

2、解下列方程。

x+0.3=1.8x-1.5=4。

x-6=7.6x+5=32。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3、列方程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请同学们思考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运用解方程和知识帮我们解决问题,把你想到的和同伴一起分享。

五年级数学教案:解简易方程

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课件,习题板。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数量关系,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已知我们学校有88位同学,再加上所有老师,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师生一共有多少人吗?(板书:88+x)。学得真不错,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来研究这些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所隐藏的数学奥秘,想知道吗?请你用饱满的姿态告诉老师!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学习过程。

(一)认识天平。

(二)新课学习。

自学指导(一)。

自学p53,分别说一说图1,图2,,显示的信息。

图1天平两边平衡,一个空杯重100克。

图2在空杯里加一杯水后天平不平衡了。

再看图3说说图3显示的信息。

天平1杯子和里面的水比200克法码重。

天平2杯子和里面的水比300克法码轻。

请用算式表示图3数量关系。

天平1、100+x200。

天平2、100+x300。

再看图4说说图4显示的信息,请用算式表示图4数量关系。

100+x=250。

观察比较下列算式说说你的发现。

观察比较。

100+x200。

100+x300。

100+x=250。

前面两个算式两边不相等,后面一个算式两边是相等的。

教师总结:像这样两边相等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等式。(板书)。

写出几个等式。

请学生把这里的等式分类,并说说你们是如何分类的?

20+30=50。

20+χ=100。

50×2=100。

14-8=6。

3y=180。

78×3=234。

100+2y=3×50。

学生汇报后让学生说出分类的理由。(有的含有未知数,有的没有未知数)。

教师总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板书)。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简易方程》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同一直线上植树问题的三种基本情况,能阐述不同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正确方法解决问题。

3、通过摆一摆、画一画、比一比等方法体会在一条直线上植树三种基本情况的联系。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能阐述不同情况下点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正确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图片、小棒、习题。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点与间隔数。

同学们已经四年级了,在学校里上操,上体育课都少不了要排队,老师要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按照老师的要求排队。(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来)。

师:面向老师排成一路纵队。相邻两位同学之间间隔1米。

师:排得不错。这路纵队长几米?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回答)。

师讲解:这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叫做队伍的全长(总长);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叫做间隔(板书:间隔、强调间的读音是四声);现在3名同学站队有几个间隔;(2个)这三名同学也可以当成三个点(板书:点)。

老师把这几个同学排队的情况抽象成平面图(师板书平面图),你能看懂吗?这几个点表示什么?点与点之间的是间隔。

师:间隔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是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距离……。

师:请同学们再数一数在平面图上有几个点?几个间隔呢?想象一下,四个同学排成一队会有几个点,几个间隔?试着像老师这样用线段图来表示。(生试画、展示)。

师:如果是5名同学、6名同学以至于更多的同学站队会有几个点,几个间隔?请同学们用桌上的小棒来演示验证一下,摆的越多越好。(老师叫停)。

师:数一数,5个同学是几个点,几个间隔?6个呢……。

师:在刚才同学的站队及你的整个摆小棒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排队人数比间隔多1,间隔比人数少1)。

师:请同学们把学具整理一下。

师:在我们教室里也有这样点与间隔的现象存在,请同学们用你智慧的眼睛找一找。

生1:四个桌子间有4个点,3个间隔。

生2:三个窗户间有3个点,2个间隔。

生3:棚上有两盏灯,所以就有2个点,1个间隔。

师:大家都抬头来仔细观察、并且认真数一下,两盏灯之间到底有几个点,几个间隔?(2个点、1个间隔)。

师:你认为什么是间隔?(灯与灯之间的距离就是间隔)。

师:间隔就是距离,它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是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距离……灯与灯之间有距离吗?(有)这就是间隔。灯与墙之间有距离吗?(有)那也是间隔。现在请同学们再数一数现在你看到的是几个点,几个间隔?(2个点、3个间隔)。

二、引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像同学们站队这样与点和间隔有关的问题,数学家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和解决一些简单的植树问题。(板书:植树问题)。

三、植树问题与同学站队建立联系,找出两端都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默读两遍,通过阅读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说信息)。

师:这里说的种树和刚才的排队活动有什么联系?(同学按自己的理解讲解)。

师:请同学们用你桌上的小棒摆一摆,看100米的小路上到底可以栽多少棵树苗?然后将你摆的抽象成平面图在练习本上画出来。(生试摆、试画)(找一生上黑板画线段图,生说是如何想的,可能出现的答案:我是这样表示的。先画一条长的线段表示这条小路,再画出第一个间隔,标出这个间隔的长是20米。)。

师:我们可以直接算出什么?列式100÷20=5。

师:这个5表示什么呢?(有5个间隔,这条小路可以分成20米长的5段)所以5的单位是什么?(个)完成这道题了吗?(没有)为什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

师:谁来说一说这一题的解题过程。

师:通过摆一摆和画线段图,你发现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规律吗?(生答:棵数总比间隔数多1)能用一个公式的形式表示它们的关系吗?(板书:棵数=间隔数+1)。

师:什么情况下棵数比间隔数多1呢?(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两端都不植树的平面图)引导学生得出在两端都植树的情况下。(板书:两端都植树)。

过渡小结:刚才,同学们把植树和排队活动联系起来,发现了当两端植树时棵数=间隔数+1。是不是说只有植树才是植树问题呢?(不是的)对,在我们熟悉的生活中也有植树问题,回忆一下生活中哪些现象属于植树问题。(生说现象)。

四、如果两端都不植树(一端植树、一端不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动物园里也存在植树问题,请看:

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准备多少棵树苗合适,汇报。(60÷12+1=6)。

有不同看法吗?

师:公园里的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师贴图(先贴大象馆和猩猩馆,再从大象馆开始每隔12米贴一棵树)。

师:是不是有上当的感觉?有什么办法让大家不再上这样的当呢?怎样把题目改严谨呢?讨论改题。

生重新做题。讨论一下此时棵数与间隔有什么关系。(板书:棵数=间隔数-1)什么情况下?(两端都不植树)。

汇报。(在一端植树,一端不植树的情况下,棵数=间隔数。)。

五、解决实际问题。

你能运用刚才的发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吗?试一试吧。

1、口答。

(1)如果一排树两头都种,有5个间隔,能种()棵树。

(2)从头至尾栽了10棵树,那么间隔数是()。

2、在一条30米的小路一侧摆花盆(两端都不摆),间隔长度是3米,需要多少盆花?

3、彩旗队插旗,每隔6米插一面,共插36面,从第一面到最后一面的距离有多远?

六、小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植树问题,植树问题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呢?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研究。

五年级数学《简易方程》教案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初步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能根据这个模型将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进行分类,并试着应用模型中间隔与棵数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能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到生活中去。

难点: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规律(总长间距=间隔数,间隔数+1=植树棵数),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多媒体。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公路两旁的树。

师:为什么要在公路的两旁栽上树呢?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讲解:树木能够涵养水分减少水分的流失,还能净化空气,因此植树造林有助于环境的改善。(渗透植树造林的环保意识。)。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植树的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互动新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解简易方程》教案

教材内容: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学习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天平一只,算式卡片若干张,茶叶筒一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本课以游戏导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并且无论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现象,还是天平称东西的实际状态,都无不放射出科学的光芒,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二、突出重点,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较,逐次分类,讨论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把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溶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同时层层深入的设疑和引导也渗透了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鼓励和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亲历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汲取知识的养分。

三、自学思考,获取新知。

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通过出示两道自学思考题。

(1)什么叫方程的解?请举例说明。

(2)什么叫解方程?请举例说明。”改变了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课本,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加以阐明,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依赖于直观这一矛盾。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检验方法时,也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检验的方法及规范书写格式。

四、使用交流,注重评价。

要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习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新的教学理念使合作学习的意义更加广泛,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于相互验证、集思广益。师生合作体现在“师导”,尤其在学生思维受阻,关键知识点的领会上,在本课中,有多处让同桌互说互评互查的过程,合作的力量必将促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也将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五年级数学教案:解简易方程

教材内容:

《解简易方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四单元第二节内容。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定义,方程的性质和利用方程性质解方程。

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及其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关键。本节课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这为过渡到下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从认知结构上看:本节课在初等代数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学生在学习代数的整个过程中,几乎都要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并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渗透代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根据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解简易方程》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利用方程性质解未知数,它是后续知识发展的起点,学生对未知数的理解对今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起着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正确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是很困难的所以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及难点是: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学情: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但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学生往往更习惯运用算术方法解题,这是因为他们之前长期用算术的思路思考问题,再学列方程时,往往会受到干扰。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过渡和对比,克服干扰,多让学生体会列方程解题的优越性。而在整节课的设计上,我想着重突出这么几点。

1、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串,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根据题目中信息的叙述方式,通过顺向思考列出数量关系。由于是刚接触方程,列出文字性的数量关系对于学生正确地列出方程是很重要的。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借助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抛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了方程的意义,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吗?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旧知识,巩固旧知识,引出方的解、解方程的定义。结合引导复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

师:你能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吗?

(1)a+24=73(2)4x12。

(4)72=x+16(5)x+85(6)25÷y=0.6。

(生:1、4、6是方程。)。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它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设计意图】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教法,课堂讨论法。巩固方程的性质,承接后面利用方程的性质解方程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1、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看图写方程。

师:说的真好,那么请同学观察这幅图(p57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杯子重100克,水重x克,合起来是250克。)。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方程吗?

生:100+x=250.(板书)。

【设计意图】运用知识迁移,结合直观图例,应用方程的性质,让学生自主探索列出方程。

(2)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师:那么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交流后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

生2:根据数的组成100+150=250,所以x=150.

生3:100+x=250=100+150,所以x=150.

生4:假如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100,那么也可得出x=150.……。

【设计意图】这样的提问,有多种回答,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验证方程中的未知数,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x=150,那么它对不对呢?

生:对,因为x=150时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

师:这时我们说“x=150”是方程“100+x=250”的解,刚才我们求x的过程就叫做叫解方程。(板书:方程的解、解方程)请同学在书中找到这两个概念(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解出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并齐读。

【设计意图】学生齐读的时候,把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板书在黑板上,并且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印象。

(4)辨析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你们能说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么?讨论一下,然后汇报。

生:方程的解是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而解方程是求未知数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它的目的是求出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组内交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2、例1解析。

师:(出示例1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列出方程吗?

生:x+3=9(板书:x+3=9)。

(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方程。

师:怎样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借助天平(电脑显示)。

师:我们解方程的目的是求想x,怎样使天平一边只剩x呢?

生:天平两边同时减去3个球。(电脑显示)。

师:天平两边还平衡吗?怎样反映在方程上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师:为什么同时减3而不是其它数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就可以使方程一边只剩x。

(2)检验方程的解。

师:x=6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生:是,因为x=6使方程左边是6+3=9,右边是9,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6是方程x+3=9的解。

师:以后解方程时,我们要养成检验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

【设计意图】自学思考汇报交流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保证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强调解方程的格式步骤。

解方程要注意:(1)先写“解”,等号要对齐。

(2)做完后要注意检验。

【设计意图】再一次强调,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掌握解方程的正确格式和步骤,再今后的解题中不会出现格式错误的问题。

3、巩固练习。

师:你会学老师这样解方程吗?

请同学们解方程x+3.2=4.6,x+19=30。

先独立完成,再招学生板书练习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在理解例1的解法后再完成本题,巩固对同种题型解题方法的认知,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4、小组讨论怎样解方程x-2=15,x-1.8=4。

师:刚才的题同学们都做的非常好,那么下面的题你们会解么?(出示题目:x-2=15,x-1.8=4)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怎样解方程x-2=15,x-1.8=4并说出你这样做的根据。

学生小组讨论并解出上面两道方程,并板书、汇报自己的解题过程。

师:在这个过程中哪些是解方程,哪些是方程的解。

生:我们计算的过程是解方程,而x=17和x=5.8是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出不同类型方程的解法,让学生享受到自学的乐趣,明白解这类方程就是要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相同的数,让方程的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与此同时再复习巩固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三、实践应用。

1、填空。

(1)含有()的()叫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叫方程的解。

(3)求()叫做解方程。

(4)x-15=20这个方程的解是()。

指名学生口头回答。

2、解下列方程。

x+0.3=1.8x-1.5=4。

x-6=7.6x+5=32。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3、列方程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请同学们思考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运用解方程和知识帮我们解决问题,把你想到的和同伴一起分享。

解简易方程三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解简易方程方法总结

一、填空:

1、含有()的等式叫做方程,求方程()叫做解方程。

2、王师傅第一天做m个零件,接下来的两天做了3m个零件,平均每天做()个零件。

3、一桶“森林泉”天然饮用水连桶重9千克,喝掉一半水后,还剩下a千克,桶重()千克。

4、甲仓库有大米x袋,乙仓库所有大米是甲仓库的3x,那么3x表示(),x+3x表示()。

5、比x多12.5的数,在扩大4倍是()。

6、老王a岁,小李a-18岁,再过c年后他们相差()岁。

二、解方程或用方程解。

1、5与10的积比一个数的一半少8.4,求这个数。

2、78除以一个数得8余6,求这个数是多少。

3、7x+0.3=0.12+2x4、0.27×3-6x=0.51。

三、列方程解题:

延伸阅读:浅议如何教好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解方程。

摘要:解方程在小学教育中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非同一般的地位。因此,提升小学生在解方程方面的知识已经迫在眉睫。所以,教师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具有自己特色的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小学数学解方程方面的知识,提升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学习能力。就教师如何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好解方程的知识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方程。

一、解方程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把解方程方面的知识编排在第九册的教科书上,给教师在这个阶段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之处,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和心血来讲授方程,让学生更能理解方程的基本性质。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改变教授方程知识的顺序,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通过思考问题的本质,并尝试通过自己的研究来理解解未知方程的学习过程,对于解未知方程有一个具体的理解思路,找出解方程的学习规律。因此,教师应该有自己的一套解方程的'教学方式方法。

二、在教学中教育学生解方程的方式方法。

解方程方面的知识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一个好的教学方法是决定学生是否能够更好、更有效率地学习到小学数学解方程的知识点。而由于个人性格上的差异,每个教师在教育中都有一种独具特色的教育方法。

1.教师应在教学中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教授内容。

科学地安排教授学习任务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教师想要在解方程方面给学生打下学习的基础,就必须学会科学地安排自己教授的学习任务,这样能使得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解方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更加能够理解方程中的基本性质和解方程的一般规律。

2.教师要正确引领学生,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索。

一个方程必定有两种及以上的解法,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用方程的性质引领学生的思维,把复杂的方程逐渐的简单化,尽量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到更多数学方程的新知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一定关于方程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在生活中逐渐地了解小学数学解方程的知识;加强小学生自主探索小学数学解方程的能力。例如,小学数学一元一次方程中,“2x+10=22”学生可以通过直接移项得到2x=22-10,合并方程等式的右边得到2x=12,两边再同时除以一个2,就可以得到答案x=6。但是教师如果让学生自己进行解方程运算,就能够找出另外一种解题的方法:先等式两边同时除以2得到x+5=11,再通过移项得到x=6。从方程的解法中,就能够发现第二种解题方法比第一种解法较之简单。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3.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多与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沟通。

沟通是教师与学生进行解方程知识交流的一座桥梁。教师通过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进行沟通交流,可以启发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知识的思想,使学生通过观察事物的本质、思考事物本身的性质,慢慢地尝试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进行相互讨论、总结,得出方程的解决方案来。所以,教师应该更加倾向于对于学生来说更为有利的交流式教学。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解方程在数学知识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改良自己的教学方法,整理出一套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案,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质量和学习知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崔凤莲.对小学阶段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冷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5):111.

[3]沈梓建.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有效教学[n].学知,2010.

年五年级数学解简易方程教案范文

数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数学解简易方程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及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使学生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地理解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复习了整数、小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题的基础上,今天要复习解简易方程,(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求路程的数量关系。

(2)乘法交换律。

(3)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合提问怎样求式子的值的。

3、做练习十四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选择两道说说是怎样想的。

1、复习方程概念。

提问:什么是方程?你能举出方程的例子吗?(老师板书出方程的例子)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还可以表示等式里的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方程。(板书定义)。

2、做“练一练”第2题。

(1)做“练一练”第3题第一组题。

(2)做“练一练”第3题后两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其中的一组题。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说每组两题有什么不同,解方程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强调一定要先看清题,按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然后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

(3)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列出方程。指名口答方程,老师板书。提问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复习了哪些知识?你进一步明确了什么内容?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完成“练一练”第4题解方程;练习十四第2题,第3题后三题,第4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四第3题前三题、第5题。

教材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解简易方程》及练习二十六1~5题。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学习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天平一只,算式卡片若干张,茶叶筒一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本课以游戏导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并且无论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现象,还是天平称东西的实际状态,都无不放射出科学的光芒,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二、突出重点,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较,逐次分类,讨论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把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溶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同时层层深入的设疑和引导也渗透了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鼓励和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亲历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汲取知识的养分。

三、自学思考,获取新知。

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通过出示两道自学思考题。

(1)什么叫方程的解?请举例说明。

(2)什么叫解方程?请举例说明。”改变了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课本,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加以阐明,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依赖于直观这一矛盾。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检验方法时,也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检验的方法及规范书写格式。

四、使用交流,注重评价。

要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习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新的教学理念使合作学习的意义更加广泛,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于相互验证、集思广益。师生合作体现在“师导”,尤其在学生思维受阻,关键知识点的领会上,在本课中,有多处让同桌互说互评互查的过程,合作的力量必将促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也将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教材内容:

《解简易方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四单元第二节内容。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定义,方程的性质和利用方程性质解方程。

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及其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关键。本节课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这为过渡到下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从认知结构上看:本节课在初等代数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学生在学习代数的整个过程中,几乎都要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并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渗透代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根据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解简易方程》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利用方程性质解未知数,它是后续知识发展的起点,学生对未知数的理解对今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起着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正确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是很困难的所以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及难点是: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学情: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但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学生往往更习惯运用算术方法解题,这是因为他们之前长期用算术的思路思考问题,再学列方程时,往往会受到干扰。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过渡和对比,克服干扰,多让学生体会列方程解题的优越性。而在整节课的设计上,我想着重突出这么几点。

1、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串,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根据题目中信息的叙述方式,通过顺向思考列出数量关系。由于是刚接触方程,列出文字性的数量关系对于学生正确地列出方程是很重要的。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借助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抛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了方程的意义,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吗?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旧知识,巩固旧知识,引出方的解、解方程的定义。结合引导复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

师:你能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吗?

(1)a+24=73(2)4x36+17(3)234÷a12。

(4)72=x+16(5)x+85(6)25÷y=0.6。

(生:1、4、6是方程。)。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它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设计意图】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教法,课堂讨论法。巩固方程的性质,承接后面利用方程的性质解方程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1、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看图写方程。

师:说的真好,那么请同学观察这幅图(p57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杯子重100克,水重x克,合起来是250克。)。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方程吗?

生:100+x=250.(板书)。

【设计意图】运用知识迁移,结合直观图例,应用方程的性质,让学生自主探索列出方程。

(2)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师:那么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交流后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

生2:根据数的组成100+150=250,所以x=150.

生3:100+x=250=100+150,所以x=150.

生4:假如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100,那么也可得出x=150.……。

【设计意图】这样的提问,有多种回答,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验证方程中的未知数,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x=150,那么它对不对呢?

生:对,因为x=150时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

师:这时我们说“x=150”是方程“100+x=250”的解,刚才我们求x的过程就叫做叫解方程。(板书:方程的解、解方程)请同学在书中找到这两个概念(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解出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并齐读。

【设计意图】学生齐读的时候,把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板书在黑板上,并且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印象。

(4)辨析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你们能说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么?讨论一下,然后汇报。

生:方程的解是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而解方程是求未知数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它的目的是求出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组内交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2、例1解析。

师:(出示例1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列出方程吗?

生:x+3=9(板书:x+3=9)。

(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方程。

师:怎样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借助天平(电脑显示)。

师:我们解方程的目的是求想x,怎样使天平一边只剩x呢?

生:天平两边同时减去3个球。(电脑显示)。

师:天平两边还平衡吗?怎样反映在方程上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师:为什么同时减3而不是其它数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就可以使方程一边只剩x。

(2)检验方程的解。

师:x=6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生:是,因为x=6使方程左边是6+3=9,右边是9,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6是方程x+3=9的解。

师:以后解方程时,我们要养成检验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

【设计意图】自学思考汇报交流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保证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强调解方程的格式步骤。

解方程要注意:(1)先写“解”,等号要对齐。

(2)做完后要注意检验。

【设计意图】再一次强调,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掌握解方程的正确格式和步骤,再今后的解题中不会出现格式错误的问题。

3、巩固练习。

师:你会学老师这样解方程吗?

请同学们解方程x+3.2=4.6,x+19=30。

先独立完成,再招学生板书练习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在理解例1的解法后再完成本题,巩固对同种题型解题方法的认知,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4、小组讨论怎样解方程x-2=15,x-1.8=4。

师:刚才的题同学们都做的非常好,那么下面的题你们会解么?(出示题目:x-2=15,x-1.8=4)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怎样解方程x-2=15,x-1.8=4并说出你这样做的根据。

学生小组讨论并解出上面两道方程,并板书、汇报自己的解题过程。

师:在这个过程中哪些是解方程,哪些是方程的解。

生:我们计算的过程是解方程,而x=17和x=5.8是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出不同类型方程的解法,让学生享受到自学的乐趣,明白解这类方程就是要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相同的数,让方程的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与此同时再复习巩固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三、实践应用。

1、填空。

(1)含有()的()叫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叫方程的解。

(3)求()叫做解方程。

(4)x-15=20这个方程的解是()。

指名学生口头回答。

2、解下列方程。

x+0.3=1.8x-1.5=4。

x-6=7.6x+5=32。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3、列方程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请同学们思考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运用解方程和知识帮我们解决问题,把你想到的和同伴一起分享。

五年级《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在知识方面,原来担心孩子们对方程会有不适应或抵制情绪,结果孩子们都表现不错。方程解法的繁琐并没有让孩子们感到厌倦,因为虽说解方程书写步骤较多,但规律明显,顺向思维不需要过多的思维过程,抓住关键词列方程就迎刃而解了。最近主要的问题是形如12-x=5或56÷x=14这样的方程,用等式的性质来解很别扭,而用传统的方法又怕孩子混淆。其实这个问题教材在设计时早有考虑,原则上这种类型的方程不做要求,因此课本上并没有出现这样的题目。但孩子们在解决问题时自己会列出这样的方程,只好临时先提醒孩子尽量避免列出x在减数或除数位置上的方程。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要刻意回避这种问题,而是考虑到孩子们对现在的方法还不够熟练,不宜教给他们另外一种全然不同的解法,这个问题且等孩子们熟练掌握了解方程的方法后再说吧!反正教材是不要求做这种题的。

还有个问题就是在解决问题时,算术方法与列方程的.选择。最近一直在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所以孩子们想当然地每道题都列方程解答。教材上虽然有一道题目是指导孩子体验理解用算术方法与方程方法解决问题的区别,能直接套用公式或顺向思维列式的就直接用算术方法解决比较简捷,用逆向思维考虑的问题可以用方程解决比较简捷。可能是由于初学,或者因为没有养成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孩子们在这方面还比较困惑,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指导孩子们逐步理解和掌握。慢慢来,不要急。

五年级解方程教案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旧知识,巩固旧知识,引出方的解、解方程的定义。结合引导复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

师:你能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吗?

(1)a+24=73(2)4x36+17a=""12。

(4)72=x+16(5)x+85(6)25÷y=0.6。

(生:1、4、6是方程。)。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它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设计意图】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教法,课堂讨论法。巩固方程的性质,承接后面利用方程的性质解方程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1)看图写方程。

师:说的真好,那么请同学观察这幅图(p57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杯子重100克,水重x克,合起来是250克。)。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方程吗?

生:100+x=250.(板书)。

设计意图】运用知识迁移,结合直观图例,应用方程的性质,让学生自主探索列出方程。

(2)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师:那么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交流后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

生2:根据数的组成100+150=250,所以x=150.

生3:100+x=250=100+150,所以x=150.

生4:假如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100,那么也可得出x=150.……。

设计意图】这样的提问,有多种回答,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验证方程中的未知数,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x=150,那么它对不对呢?

生:对,因为x=150时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

师:这时我们说“x=150”是方程“100+x=250”的解,刚才我们求x的过程就叫做叫解方程。(板书:方程的解、解方程)请同学在书中找到这两个概念(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解出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并齐读。

设计意图】学生齐读的时候,把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板书在黑板上,并且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印象。

(4)辨析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你们能说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么?讨论一下,然后汇报。

生:方程的解是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而解方程是求未知数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它的目的是求出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组内交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2、例1解析。

师:(出示例1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列出方程吗?

生:x+3=9(板书:x+3=9)。

(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方程。

师:怎样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借助天平(电脑显示)。

师:我们解方程的目的是求想x,怎样使天平一边只剩x呢?

生:天平两边同时减去3个球。(电脑显示)。

师:天平两边还平衡吗?怎样反映在方程上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师:为什么同时减3而不是其它数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就可以使方程一边只剩x。

(2)检验方程的解。

师:x=6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生:是,因为x=6使方程左边是6+3=9,右边是9,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6是方程x+3=9的解。

师:以后解方程时,我们要养成检验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

设计意图】自学思考汇报交流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保证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强调解方程的格式步骤。

解方程要注意:(1)先写“解”,等号要对齐。

(2)做完后要注意检验。

设计意图】再一次强调,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掌握解方程的正确格式和步骤,再今后的解题中不会出现格式错误的问题。

3、巩固练习。

师:你会学老师这样解方程吗?

请同学们解方程x+3.2=4.6,x+19=30。

先独立完成,再招学生板书练习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在理解例1的解法后再完成本题,巩固对同种题型解题方法的认知,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4、小组讨论怎样解方程x-2=15,x-1.8=4。

师:刚才的题同学们都做的非常好,那么下面的题你们会解么?(出示题目:x-2=15,x-1.8=4)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怎样解方程x-2=15,x-1.8=4并说出你这样做的根据。

学生小组讨论并解出上面两道方程,并板书、汇报自己的解题过程。

师:在这个过程中哪些是解方程,哪些是方程的解。

生:我们计算的过程是解方程,而x=17和x=5.8是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出不同类型方程的解法,让学生享受到自学的乐趣,明白解这类方程就是要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相同的数,让方程的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与此同时再复习巩固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三、实践应用。

1、填空。

(1)含有()的()叫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叫方程的解。

(3)求()叫做解方程。

(4)x-15=20这个方程的解是()。

指名学生口头回答。

2、解下列方程。

x+0.3=1.8x-1.5=4。

x-6=7.6x+5=32。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3、列方程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请同学们思考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运用解方程和知识帮我们解决问题,把你想到的和同伴一起分享。

五年级解方程教案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简易方程的基础上,复习解方程的过程及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

本节课结合复习题,引导学生对方程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深化了学生对列方程解应用题这类题型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优化。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巩固,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明确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寻找题中等量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由基本题型拓展开,解决类似的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年级简易方程试题

2.初步培养学生方程的思想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简易方程的解法和根据实际问题列出方程。

难点:正确地列出方程。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针对以往学过的一些知识,教师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等式?等式的两个性质是什么?

(2)下列等式中x取什么数值时,等式能够成立?

2.在学生回答完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方程。

(本题的解答应由学生口述,教师利用投影片打出来完成)。

五年级方程教案

2根据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式:

果园里的桃树和梨树一共有168棵。

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数多84棵。

桃树棵数是梨树的3倍。

学生回答数量关系式。

3你能选择其中两个条件,提出问题,编成一道应用题吗?试试看!

学生自主编题,口头说题。

4依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题目。

b.根据条件(1)、(3)编题:果园里梨树和桃树一共有168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例1)。

c.根据条件(2)、(3)编题: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树多84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想一想)。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五年级简易方程试题

学生活动:踊跃举手,回答问题。

[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接问:你还知道关于方程的其他概念吗?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

[板书]方程的解;解方程。

追问:能再具体些吗?即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并举例说明.学生活动:互相讨论后回答.(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例如方程:是方程的解,求的过程叫解方程.)。

师:很好.怎样解方程呢?

学生活动:一个学生回答,师板书,并要求学生说出根据。

解:第一步,(把看作一个数,根据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去另一个数)。

第二步 (根据一个因数等于积除以另一个因数)。

师:好!这是小学学的解方程的方法。在初中代数课上,我们要从另一角度来解,还以上边这个方程为例。

[板书]。

解:第一步看作方程两边都减去9,得。

第二步看作方程两边都除以3,得。

问:这种解法合理吗?

学生活动:相互讨论达成共识(合理。因把代入方程,左边=右边,所以是方程的解)。

【教法说明】先复习小学有关方程的几个概念和解法,再提代数解法,形成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同一问题可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即培养了发散思维。正是因为认识问题的不同侧面,导致学生感到疑惑,这时让学生自己去检验新方法的合理性,不但可消除疑虑,而且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师:以前的方法只能解很简单的方程,而后者则可以解较复杂的方程,因此更为重要。为了更好的理解和熟悉这种解法,我们共同做例1。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例1解方程。

问:你认为第一步方程两边应加上(或减去)什么数最合适?为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师板书)。

问:你认为第二步方程两边应乘以(或除以)什么数最合适?为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师板书)。

解:方程两边都加上5,得。

方程两边都乘以2,得。

x=32。

问:这个结果正确吗?请同学们自己检验.。

学生活动:练习本上检验并回答问题.(正确)。

学生活动:回答这两个问题.。

师:上题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得以解决,下面看你们自己的表现怎样?

例2 解方程。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做,一个学生板演.。

师生共同订正.。

师:这里虽不要求同学们检验,但今后希望同学们养成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法说明】通过例2的教学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及运算能力,树立矛盾转化思想.。

(四)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出示投影2)。

1.(口答)解下列方程。

(1);(2);

(3);(4)。

2.判断,并说明理由。

(1)不是方程()。

(2)与的解都是()。

(3)不同方程的解一定不同()。

3.解方程:(1);(2)。

(3)。

4.求使的值等于27。

学生活动:1、2题口答,3、4题在练习本上书写,可互相讨论,3、4题师巡回指导。

【教法说明】1题让学生困难同学回答,增强自信心;2题澄清模糊认识,可充分讨论,让学生各抒已见;3题较1题稍复杂,一是让学生体会新解法的优越性,二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题其实也是解方程,目的是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求异的创新精神。

(五)归纳小结。

(由学生归纳)。

1.按照新方法解方程,一般采用下面两点:

(1)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适当的数;

(2)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适当的数。

2.为了保证运算准确,养成检验的习惯。

八、随堂练习。

1.选择题。

(1)在(1);(2);(3);(4)中方程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2)2是()方程的解。

a.b.。

c.d.。

2.解方程。

(1);(2);(3)。

3.求,使与互为倒数。

九、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课本第31页a组1.(2)(4)、2.(1)(3)(5)。

(二)选做题:思考课本b组1、2。

十、板书设计。

五年级解方程教案

根据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解简易方程》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利用方程性质解未知数,它是后续知识发展的起点,学生对未知数的理解对今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起着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正确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是很困难的所以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及难点是: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五年级解方程教案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定义,方程的性质和利用方程性质解方程。

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及其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关键。本节课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这为过渡到下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从认知结构上看:本节课在初等代数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学生在学习代数的整个过程中,几乎都要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五年级方程教案

1.使学生学会根据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答求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2.使学生能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解题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3.使学生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的方法,提高学生求解验证的能力。

五年级解方程教案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但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五年级《方程》教案

:数学书p57,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4题。

1、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3、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学习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会逐渐发现到它的重要作用了。

1、解决问题。

出示p57的题目,从图上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杯子与水的质量加起来共重250克。

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这一等量关系吗?得到:100+x=250,x是多少方程左右两边才相等呢?也就是求杯子中水究竟有多重。如何求到x等于多少呢?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并把各种方法记录下来。

全班交流。可能有以下四种思路:

(1)观察,根据数感直接找出一个x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250。

(3)把250分成100+50,再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或者利用对应的关系,得到x的值。

(4)直接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

对于这些不同的方法,分别予以肯定。从而得到x的值等于150,将150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2、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得出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

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刚才,x=150就是方程100+x=250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我们用这几种方法来求100+x=250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这两个概念说起来差不多,但它们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目的。

3、练习。(做一做)。

齐读题目要求。

=5×3。

=15。

=方程右边。

所以,x=3是方程的解。

用同样的方法检查x=2是不是方程5x=15的解。

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强调书写格式。

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年级解方程教案

在教学中,学生往往更习惯运用算术方法解题,这是因为他们之前长期用算术的思路思考问题,再学列方程时,往往会受到干扰。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过渡和对比,克服干扰,多让学生体会列方程解题的优越性。而在整节课的设计上,我想着重突出这么几点。

1、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串,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根据题目中信息的叙述方式,通过顺向思考列出数量关系。由于是刚接触方程,列出文字性的数量关系对于学生正确地列出方程是很重要的。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借助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