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大全(18篇)

时间:2023-11-27 13:55:36 作者:MJ笔神

心得体会是一种自我反思和反馈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成长。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写心得体会的技巧和方法,欢迎参考以下范文。

低段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贺秀秀。

阅读教学不论在任何一个学段都是一个重点,我个人认为小学低段也一样,在侧重识字写字教学的同时,教师也应努力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一些感知性的乐趣,从低段就培养孩子们对于语言的热爱之情。《新课标》中在小学低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及要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且乐于与人交流;能够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此外还有一些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目标。因此教师应特别重视阅读教学,以从小培养学生这种最基本和最必须的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抓实两条线,一条是“言语实践线”,主要提升学生言语智慧,另一条是“人文熏陶线”,主要涵养学生健康人格。人文熏陶是蕴藏在一个个教学细节中的,它不可能与言语实践完全脱离,独立成一个教学板块,它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存在于细枝末节里。因此,一堂高效的阅读课,应该巧妙地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安排六大单元的阅读教学,分别从景物、童话故事,生活场景、名人史事方面就将两者渗透在语文素养里面。本册有一些贴近生活的课文比如《奶奶的白发》、《好学的爸爸》,在课文与生活实际中寻找契合点,让孩子们从生活感悟中读出奶奶的辛劳与不易;读出爸爸的好学与上进,在文本中激发孩子们对于长辈的敬爱之情体贴之情;激发孩子们乐学向上的主动之意。《司马光》一篇让大人小孩都受益颇多的经典课文。拿来给小孩子讲,除了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目标要求外,在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还有很大的教学容量可以给老师发挥,还有很大的学习空间可以给学生自主学习。而学生是主体不妨让他们自由一点去探索,看看他们在某一危险环境当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听听他们在同一危急情况下的处理方式,说说他们自己的理由。阅读阅读,让孩子们自己乐意去读,读出乐趣读出知识才是主旨所在。在引导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引导换词感悟,情景模拟对话读,反面假设推导读,设身处地感悟读等等。方法永远服务于效果,只有让孩子们好读,读好,读出感情,这节阅读课才上的才算是大致达标。

在每一个学段的阅读目标中,第一项一般都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上课教师可以用生动的导语、图片或创设相应的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然后在兴趣的激发下,去“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在读的时候,一定要训练学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并且读出声来,从视、听两个通道去感知阅读材料的内容。如果拼音不熟练,教师可以范读或领读,尤其是对于比较难读的字音或长句子,教师应加以梳理,帮助学生尽快读正确、读通顺,为有感情的阅读做好铺垫、打好基础。比如第四课《春到梅花山》: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动着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人流”是什么样子的?欢乐的海洋又是怎么的局面?通过有感情的多次朗读,应该努力引导孩子们通过字面看到画面,通过画面悟到情面。又比如第十五课《放小鸟》:我听到窗外有一只小鸟在焦急的叫唤,这只小鸟同被我“关”起来的那只可爱的小鸟有什么关系?它在叫什么?它为什么叫得那么焦急?我最后为什么决定放小鸟?读文章我们不仅要读出字面交待的信息,还要看到人和动物和谐共处的融洽美好。

在阅读教学中要除了做到以读为主线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从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做起,如每次读书之前,可引导学生诵读读书歌:“小朋友们,读书啦!读书啦!身坐正,脚放平,眼离书本一尺,左手轻轻按,右手慢慢移,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字字过目,按标点正确停顿。”这是最开始指导阅读的儿歌,就是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以及最基本的读课文的要求就是把课文读正确。一种良好的阅读姿势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需要时刻纠正孩子的坐姿等不良的阅读习惯,这个过程必须贯穿整个一年级的阅读教学。

在平时的朗读训练时,老师要及时表扬和激励学生,“你读得可真好!”“真棒,比老师读得还好!”……即使读得不够好时,老师也要说“读得有点感觉了,谁能比他读得更好?”老师的评价不仅要有激励性,更要有指导性和针对性,要能够教学生真正学会朗读。当学生读书声音响亮但缺乏感情时,教师可说:“你的声音真洪亮,如果感情再投入些就更好了!”当学生读书感情很投入,声音很美,但是声音太小时,教师就说:“你读得可真好!如果声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等等。老师的评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还给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其他的孩子听了老师的评价也明白了应该怎么做。得到表扬和激励,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学生读书的热情就更高了。

刘志丹红军小学贺秀秀。

低段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教学随笔:。

付晓会。

小学语文教学低段主要侧重识字与写字、阅读教学两大方面。以下,我就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谈一下我的感受:识字与写字教学。综合七名教师的教学,我认为他们的识字与写字教学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

识字方面:

一、借助汉语拼音识字。

首先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让学生找一找哪个字容易拼错,找出拼一拼,然后去掉拼音认读生字。读文时,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正确文本。

二、归类识字。

例教学“影”时,师出示一幅图(太阳照在亭子上,亭子留下了影子),引导学生猜一猜,学生根据汉字构字规律很快认出了“影”字。教学“远”字时,首先,学习走之旁,然后引导学生归类带有走之旁的字。这样不仅记住了“远”字,而且也拓展了走之旁的字。同时,学生在学习其它偏旁的字时,也会联想到对同偏旁的字进行归类。不仅如此,教学中几名教师还穿插运用韵语进行识字,教学“因”字时,师编了这样一句话:“回字口出门,大字走进去”。于是,同学们很快记住了因字。有的教师还借助了事物规律进行识字,不同的识字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可以有选择的运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字。从而达到熟识生字的能力。

三、随课文识字。

最后,师把生字带入文中,引导学生借助熟悉的语言环境识记生字。一边读文一边识字,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分散识字的要求,而且边学习生字边读文,也避免了学生一味读文而唱读文本。

写字方面:

小学阶段是学生写字的起步阶段,所以打好写字基础尤为重要,看到生字后,先引导学生读一读,观察生字,从占格位置、笔画及字的结构分布上发现字的规律,然后强调足学生摆好坐姿再写字,而不是教师呆板的范写,学生跟写。对于学生书写进行及时的评价。规范写字。从而达到正确书写的目的。

阅读方面。

小学阶段阅读教学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不指读、不唱读。七名教师在阅读教学方面是这样安排的:范读课文后引导学生学着自己的样子读一读,读后出示生字。把生字分散,分别代入文中找到指定文本内容再读一读,教学生字时,把难认的生字代入词中,借助文本内容理解词义,然后回归文本,练习读文。这样把字、词、句结合起来教学,既能分散识字,调动学生识字兴趣,又能很好的理解个别词语的意思,同时能够分歩读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我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上《雨点儿》一课,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本课生字掌握的很好,而且也掌握了“数不清、飘落、回答”等词的意思,同时借助词的意思把课文读流利有感情。

总之,我觉得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摸索积累教学经验.李家店小学。

2012.11.29。

低段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新旧课标对比,非常明显的一点体现在低年级的识字量上,新课标由1200提高到2000左右,在小学低年级尽快实现认一定数量的字。这对于尽快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让我们的教育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具有一定意义。从儿童认知发展来说,具备阅读能力为儿童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相对于现实世界,阅读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无数神奇、可能的想象和幻想世界,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以及认识世界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发展。然而,实现独立阅读的前提是识字,因此,识字教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而在学校教学中,识字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是语文课程发展中的一贯要求。

新课标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这样的目标,与原来仅仅注重识字与写字的知识和技能的目标,是不同的。培养学生对汉字和汉字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其价值本身就异常重要,而不是局限在为了解决学习汉字的动力问题。新课标的要求明确体现出认、讲、写、用不是同步发展,而是重在保证一定的认字数量,使学生在一年级末,实现独立阅读成为可能。但我们的孩子,毕竟不是神童,要在一年内,实现对线条和笔画组合的字的熟悉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低年级儿童特别是初入学儿童识记字形是学习的难点,何况又要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点燃热爱语文的大语文观。为此,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遵循低年级儿童心理的特点,以及对字形的认知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快乐识字。

一、直观识字。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儿童的天性明显要求直观性,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图像,借助儿童形象思维的优势,让他们把文字想象成一幅幅具体形象的图画。第一册教材的第二课《口、耳、目》安排了一组象形字的教学,在教学中我先找出“口”、“日”、“月”等形象突出,图画感强又易画的独体象形字,让学生画一画。然后在学生的画上直接演变成象形字,再演变成楷书字。在学生惊喜的小脸上,看出学生不仅记住了这些字,也明白了汉字的起源,对汉字更是充满了热爱。对于另外的象形字,为了省时以及更准确的表现汉字演变的过程,利用了课件进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样在课后的拓展练习中,学生很自然地能利用象形字的特点,通过看图观察,猜读认识了“鱼”、“石”、“网”、“刀”。同样,对于一些会意字如“休”、“明”、“林”、“森”也可通过看图直观识字。

二、生活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使用结合。”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随时都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可以充分利用生活这个大课堂。记得在教学“乐”这个字时,大部分学生多认识,而百分之八九十都来自饮料---可乐。如“幼儿园”、“西周中心小学”,孩子们更是如数家珍。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识字,引导学生利用课本以外的学习资源以及课堂以外的学习渠道自主识字,这样,学生既有识字能力,又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习惯。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学生等于插上了翅膀,在识字的王国里展翅飞翔。

三、游戏活动识字游戏对儿童的意义犹如事业、工作、公务对成年人具有的意义一样。玩是儿童的天性,在平日里和学生相处时,一说到做游戏,孩子们总是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无论多复杂的游戏规则都会静静听讲,牢牢记住。在识字教学中也可采用游戏识字。如对字的巩固复习,可采用快乐大转盘,加上一句口令“转转转,快乐大转盘,快快转起来”,再来个小组竞赛,就可代替枯燥乏味的生字复习。生字碰碰车,可教学合体字,根据我国形声字的特点,偏旁车和独体字车进行碰碰组合,会有许多意外之喜。根据学生入学进程可安排做做小名片,发本子比赛;根据季节推移可组织秋天的果园,冬天的游戏,开展水果,蔬菜发布会;根据字形特点进行编迷,猜谜活动。在生动、好玩的游戏氛围中,识字效率是惊人的,更重要的是实现了课标的汉字情感目标。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出“快乐教育”,尽量使儿童于快乐中掌握知识,他认为儿童欲望的正当满足能导致精神上的愉快,而这种愉快反过来又能成为求知的动力。由于儿童的注意力稳定性不强,游戏活动可在一定程序上控制他们的注意力,使孩子们在游戏的乐趣中,在亢奋的精神状态和愉快的情绪中,充分调动他们各种感官协同感知,培养他们的注意和思维,提高识字效率,减轻识字疲劳。

四、编故事、创情境识字。

《新课标》中提出: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上,老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小学生爱听故事,尤其是童话故事,小动物活泼可爱的形象让他们感到亲切,自然就印象深刻。如在教学“鼠”字时,我临时编了个小故事:小老鼠最爱干坏事了,(师指字)看,他用尖尖的爪子偷了四粒大米正往窝里跑呢!也许并不是很恰当,但课后一抽查,连平时识字最困难的小朋友也记住了,看来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还是很符合低段孩子的认知心理的。故事情境的创设使得这由点点画画组成的汉字不再枯燥无味,变得形象生动,有声有色,从而优化教育教学效果。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灵活地融合上述几点的做法,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字形理解了字义,发展了组词造句的能力,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识字的浓厚兴趣和积极性,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使得识字不再是一种乏味的机械记忆,而是一种有趣的游戏过程。这样学生能主动参与,成为识字的主人,提高了识字的能力,实现了自身的发展。

低段语文阅读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忘不了那天我怀着无限的喜悦和自豪的心情,踏进长林小学。流逝的岁月在教学楼中留下了斑斑痕迹,宿舍楼布局精巧,一种强烈的归属感油然而生。以后自己就要在这里开始人生新的篇章,开启梦想的乐园了。更忘不了自己在这片土地上洒下热血的情景,一如昨天。孕育了一棵小小的种子,在阳光,雨露沐浴下,种子渐渐破土而出,发芽,长出了娇嫩的叶子。

凭着新教师有股热情和使不完的劲头,学校安排我担任一年级语文老师。每天我都7点半到班级,组织他们晨读相关的拼音表,跟读,个性指导读,中午不到12点是不会离开班级。可教学效果收之甚少,自己也反思良久。那段时间我查阅书籍,观看经典视频,希望对一年级教学能游刃有余。无意间在辅导员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刊中看见“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想一想,我这段时间的教学其实真是这样的,“练习本”就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低年级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我所缺乏的也就是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师生间心里桥梁的沟通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对低段小学生,你要走进他们的心里,课堂效果才能事半功倍,不像中高年级学生,他们自己能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一件事例也让我感同身受。班上有个小男孩,他其实很聪明,但语文成绩一直不及格。作业做得超慢,一点学习激情都没有,在父母亲和老师监督下也是漫不经心。心理书上说小孩子的注意力在10分钟左右,可他1分钟都达不到。上课他总在自玩其乐,对上课内容索然无知。提醒,训斥,讲道理,树榜样一一失败告终。在一次意外中,他脚被溜溜球刺伤,流了点血。我得知后,俯下身子,帮他清洗伤口,然后小心翼翼地帮他贴创口贴。他收缩下,然后就不挣扎了,我抬头看到他用那种温暖的眼神看着我,这是我以往找不到的而又那么可贵的眼神。从那天起,他在我课堂上开始学着听讲,我如获至宝。想起鼓励的作用是无穷的,我在全班面前表扬了他,同学们都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他开始不抵触语文了,慢慢地他的语文成绩提高了,每次我都给予极大的肯定。他现在已经成为学习的主人了。

因为一些原因,今年我任教3年级。我们都知道3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转折点,这也是个重要的奠基点。在低年段所积累词语基础上开始有深度的拓展开,其中要培养他们独立地写作能力就是个重点。而且要让学生爱上写作,乐于提笔,善于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那怎样才能完成这些使命呢?最根本的就是要培养他们爱阅读的习惯,贪婪地吸收储存一些知识。这样他们才有写作的材料乃至道具。阅读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我鼓励他们用零花钱去买本课外书籍,这样班级就有30多本读物。如果大家都能充分利用这个资源,那将是个不小的进步。班级也张贴一些有关阅读书籍的名言名句,时刻给学生营造一种阅读的美好氛围。除了落实同学间借书还书的正常情况,我每周都会举行“阅读小明星”活动。这周你欣赏了哪些课外书籍?有什么心得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一开始大家都很被动,很多学生都是三言两语,草草结束自己的阅读心得。我想我要带动他们积极性,于是我也精神抖擞地参与进来。我每周也都阅读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读物,然后我自然大方地和他们交流自己的感受。再采取一点点物质鼓励,他们开始很认真地参与这个活动。

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有人用一个比喻极为贴切——呼吸。阅读使吸气,那写作就是呼气,呼吸之间,尽显自然顺畅。开学第3周,布置他们写一篇作文。作文的注意事项,都一一阐明,可真正要他们动笔时,很多学生都无从下手,措手不及。学生搜肠刮肚的窘态一直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怎样让他们有话写而且乐此不疲呢?某日,我在拜读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的《孩子们,你们好!》耳畔再次响起大师的谆谆教诲:“教师应把每一个学日、每一堂课都当作送给儿童的礼物。”

我深深把这些金玉良言牢记在脑海里,这将是我今后教学一把尺度,一种自我鞭策的原动力。

一年多来,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师这份工作中去,在学区领导和辅导老师的关怀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我已经能够胜任教书育人这神圣的工作了。虽然在教育这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殿堂里,我只是学了一点皮毛。教学经验还不是很丰富,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但是从教之路是漫长的,我会以更充沛的精力,更旺盛的斗志,坚定不移地走好,走稳每一步。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自己就尽情遨游在这片碧海蓝天中吧!

低段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关键字】:阅读教学课题关键词理解图文角色。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在侧重识字写字的同时,教师还应该努力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一些感知性的乐趣,从低段就培养孩子们对于语言的热爱之情。怎样提高语文阅读的教学效率呢?结合我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运用课题,激发兴趣。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课文的的灵魂,具有指向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创造机会,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能提出问题的学生和解决问题的学生一样优秀。引导学生善问,培养学生善问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任务。从哪里切入引导学生提问呢?课题就为我们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桥梁。

1、抓住课题关键词,让学生展开想象提问。

如: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中的《糖果雨》。课题充满了神秘和吸引力。我引导学生抓住课题的关键词语:“你认为课题中哪个词语最吸引你?为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回答:“糖果,因为我喜欢吃糖果。”“糖果,我觉得好奇怪,怎么会有糖果雨呢?我很想知道糖果雨是什么样子的。”“糖果,我很想知道糖果雨是什么味道的?”孩子们的回答,立刻让课堂活跃起来,产生了浓烈的学习兴趣。再如: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中的《太阳的颜色》,对于这篇有趣的童话,我也用了抓重点词的方法,学生的回答也很精彩:“颜色,我眼中的太阳是红色的。”我进一步追问:“是这样的吗,太阳是红色的吗?同学们去文中找找答案吧!”抓住课题关键词,精彩问题油然而生,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2、通过朗读感悟来提问,即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题来体会课题的内涵,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独特的问题。

如: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今天我很忙》。课文以“我”在家的活动为主线,描写了“我”在一个普通的星期天和家人其乐熔融的家庭生活。如何运用课题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和学习任务。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题,从语气中去感悟课题的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向课题提问。同学们纷纷举手:“今天我很忙,我是谁?”“今天我很忙,今天是哪一天?”“今天我很忙,是忙些什么呢?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多吗?”学生结合自己的朗读很快的提出了问题,并且恰到好处。

3、把握课题关系,也就是把握课题中角色(或者隐藏角色)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提问。

如:鄂教版一年级上册《给奶奶送阳光》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文文为残疾的奶奶收集阳光,虽未成功,却使奶奶分外高兴的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活泼可爱,心中充满阳光的小女孩形象。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提问的:“谁给奶奶送阳光?”学生马上回答:文文。接着,一连串的问题一涌而出:“我为什么要给奶奶送阳光?奶奶收到了吗?奶奶的心情怎么样?阳光给人什么样的感觉。”这样引导,既理清了文中角色之间的关系,又让学生有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兴趣。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那么下面就要谈谈朗读了。余映潮先生说:没有朗读的语文课只是课,它不是美的语文课。认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是目的,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朗读来教学。

二、结合学生的学段特点以及课文的特点采取不同形式的朗读。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都提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积累、体验、语感等关键词也表明朗读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其地位被提到前所未有的位置。

一年段的学生,他们掌握的词汇量少,对句子结构也不熟悉,而且内部言语还未很好地发展起来。《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低年级学生“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可以运用以下方式朗读:

1.以学生自己的理解方式进行朗读。

低年段的孩子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取朗读直至熟读成诵的方式。且低年段的文本主要涉及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等文体,这些文体整体性强,富有音乐性和情感性,适合学生朗读。低年段的学生适合直观的感受事物,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尽量少分析,少解释,要以学生自己理解的方式进行朗读。

如教学《捉迷藏》这一课,课文中的第一自然段内容:“一只小鸭、一只小兔和一只青蛙,在一棵大树下见面了。”我是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孩子们来理解再去朗读。

老师:“谁在大树下见面了?”

孩子们马上回答:“一只小鸭、一只小兔和一只青蛙。”老师:你们能读出来吗?

学生:“一只小鸭、一只小兔和一只青蛙,在一棵大树下见面了。”(横线部分重读)。

老师:“一只小鸭、一只小兔和一只青蛙在哪里见面了?”

学生:“一只小鸭、一只小兔和一只青蛙,在一棵大树下见面了。”老师:“一只小鸭、一只小兔和一只青蛙,在一棵大树下干什么?”学生:““一只小鸭、一只小兔和一只青蛙,在一棵大树下见面了。”同一个句子,三种不同的朗读效果,既提高了孩子们的读书兴趣,也潜移默化的让孩子们学习了句式。

2、分角色朗读。

通过朗读加深整体感官和理解课文内容,譬如分角色朗读,有时老师也担任一角色参与学生共读,学生兴致更高。如《九色鹿》、《迷路的小鸭子》等一些童话,在朗读教学中,不妨像电视动画片里的配音演员那样,把语言的音调作一些有趣的夸张,学生会兴趣盎然。通过交换角色朗读了解到九色鹿的善良和猎人的忘恩负义,体会小鸟的热情聪明。

3、图文并茂法。

低学段可运用“图文并茂”法,即看图说话,由图到文,指导朗读。比如朗读《荷叶圆圆》中“荷叶圆圆的,绿绿的”一句,伴随着朗读,老师要求孩子们配上自己的动作,把自己当作小水滴,小蜻蜓,从而对文章进行理解和体会。

4.学生个别读,齐读,自由朗读。

上边讲的三种朗读训练形式在课堂的作用不仅是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更是为课文教学穿针引线,但是仅靠这几种形式,学生的朗读训练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课堂上,同时要穿插适量的学生个别读,齐读和自由朗读。

三、在读中结合思维训练,提高说话写话能力。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种长期的训练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写话能力。如在教学《糖果雨》是这样安排的:首先让孩子们自由朗读,找出文中糖果雨的颜色,形状以及味道的词句。孩子们很快就找到了。我再让大家自由想象:“你觉得还会有什么形状,什么味道,什么颜色的糖果雨呢?”孩子们的回答非常精彩:“有圆溜溜的、紫盈盈、酸酸甜甜的糖果雨,是葡萄味的。”“有橙子味的糖果雨。”“有西瓜味的糖果雨。”“有棉花糖味道,像白云一样的糖果雨。”学生们思维的闸门一下子就被打开了。随后布置了一项作业:“你能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吗?”孩子们的作业反馈都非常好。

低年级语文教学,我们应蹲该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多从孩子的思维方式出发,才能达到与孩子良好的沟通,建构良性的课堂常规。

低段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摘要:阅读不仅可以丰富经历,同时还是写作的“酵母”;阅读不仅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而且还是一个人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本人的阅读史”,新课标不仅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而且对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量也做了量化要求。本文根据小学低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对如何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从而搞好阅读教学进行了研究和。

总结。

一、立足教材,“无缝”衔接。

以课内阅读为主体,课外阅读为重要补充,注重课内和课外的相互作用,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的一个有效途径。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沟通、学科间整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要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无缝”衔接,课外阅读的引导就要从课前预习开始。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可以通过家长的辅助来完成课前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如苏教版一年级《东方明珠》时,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收集和观看东方明珠的图片和文字,或收集与家长游览东方明珠的照片,让学生获得关于东方明珠尽可能多的信息,激发阅读欲望,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基础。在学生带着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带着查阅到资料的储备进入课堂,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

二、要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片,让学生边读边看。

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看图。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课文的插图内容就是课文的重点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理解内容。

师生还可共同搜集课文相关图片。现在是信息时代,让学生搜集图片,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还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

三、要巧妙设疑,让学生边读边想,善于发现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读与思考相结合,一方面是要求教师要学会巧妙设计问题,所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能反映课文的重难点。另一方面是要求学生学会边读边提出问题,这对低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老师的适当引导。

四、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读中有说,读说结合“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在教学写人或事物的文章时,我们可结合内容一步步引导学生,让学生说说他们对人和事物的评价。在教学写景物的课文时,我们同样可以引导学生说说对景物的感受和评价。

五、朗读与表演结合,让学生走进文本。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情景表演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1.朗读式表演,即通过朗读课的形式进行表演,这是最常用、最简单的课堂表演形式。朗读式表演有两种:一是分角色朗读表演,即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演一演。让学生走进课文,用绘声绘色的朗读,形象贴切的表演,把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展现出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二是动作式朗读表演。

2.情节式表演,即通过展现故事情节的形式进行表演。

六、读与画相结合,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里讲的“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的句段;这种方法适用于任何一篇课文。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如《春雨》这首诗,要求学生用纸画出关于春雨的内容:雨滴、春风、春景等。《月亮湾》一课,要求学生也来画这个村子,于是,学生画月牙一样的小河、朝霞般的桃花、茶树……等。《台湾的蝴蝶谷》一课,学生画不同颜色的蝴蝶。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它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体现。

七、读与写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好基础。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是写话可在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进行。二是写话还可以再学了课文后进行。

八、读与积累相结合,让学生增强记忆,学会运用。

只有在积累下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阅读,只读不积累,阅读没有任何效果。积累就是指日积月累,不进行大量的阅读、不累积大量的素材,要想学会写作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做的是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在教学中,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后,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再让学生细读,逐步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审美力。

总之,我们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眼睛去看,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用多种阅读方法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把听、说、读、写、思、画、记、背等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就会相得益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把阅读变成真正的悦读!

参考文献:

[1]马英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延安大学,(2014).[2]武卫华.巧借拓展,让语文课堂生机无限[j].新课程导学,2014(31).

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听课心得体会

玩是儿童的天性,在平日里和学生相处时,一说到做游戏,孩子们总是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无论多复杂的游戏规则都会静静听讲,牢牢记住。在识字教学中也可采用游戏识字。如对字的巩固复习,可采用开火车,或来个小组竞赛,就可代替枯燥乏味的生字复习。生字碰碰车,可教学合体字,根据我国形声字的特点,偏旁车和独体字车进行碰碰组合,会有许多意外之喜。根据季节推移可组织秋天的果园,冬天的游戏,开展水果,蔬菜发布会;根据字形特点进行编迷,猜谜活动。在生动、好玩的游戏氛围中,识字效率是惊人的,更重要的是实现了课标的汉字情感目标。

小学生爱听故事,尤其是童话故事,小动物活泼可爱的形象让他们感到亲切,自然就印象深刻。如在教学“鼠”字时,我临时编了个小故事:小老鼠最爱干坏事了,(师指字)看,他用尖尖的爪子偷了四粒大米正往窝里跑呢!也许并不是很恰当,但课后一抽查,连平时识字最困难的小朋友也记住了,看来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还是很符合低段孩子的认知心理的。故事情境的创设使得这由点点画画组成的汉字不再枯燥无味,变得形象生动,有声有色,从而优化教育教学效果。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灵活地融合上述几点的做法,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字形理解了字义,发展了组词造句的能力,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识字的浓厚兴趣和积极性,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使得识字不再是一种乏味的机械记忆,而是一种有趣的游戏过程。这样学生能主动参与,成为识字的主人,提高了识字的能力,实现了自身的发展。

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听课心得体会

为了提高教师钻研教材、解读教材的能力,营造良好教学研究氛围。2012年2月20日至22日,我参加了由郧西县教研室组织的小学教师现场备课、说课比赛活动。

本次备课、说课比赛是郧西县教研室工作部署——“课内比教学”的又一举措。各乡镇均在前一阶段举行的比赛的基础上,选出一位老师参加限时备课后说课比赛。同时邀请县实小语文骨干老师担任评委。比赛严格按照正规赛事的程序进行,一个小时限时备课之后,进入课堂,一节课上完了立即参加10分钟内说课。这样的课堂不是演戏,也许没有轰轰烈烈般的热闹,没有手臂林立的踊跃,没有花团锦簇的华美。它是一个真实的课堂,在其中,学生真正困惑、学习、实践、提高。本次活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收获:

一、零距离接触原生态课堂。

以前的讲课听课,一般都提前几天打招呼,这样学校与教师都有一个准备的时间,当我们走进课堂时,有些课堂就不是平时上课的课堂了,是经过精心包装后的课堂,这样的听课有它的好处,可以让教师得到一个短期锻炼的机会,能让教师有一个充分展示的平台,但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没有什么多大益处,因为,这样的教学毕尽次数有限。不利于学校与教师的真正发展,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现场备课讲课”,能听到每位老师的常规课,而这些常规课最真实,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影响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最能反映出一位教师最真实的教学水平。同时,这种原生态的课堂也便于我们从中发现教师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通过诊断、分析、探讨、交流,有效地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

二、形成原生态课堂认识观。

很多情况下,人们总是用一些公开课,或示范课的标准来检验老师们的课堂。造成这样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平时听的最多的就是公开课、示范课。潜意识中就把公开课与示范课的标准当成了评价老师们每天上课的标准。我们不否认公开课与示范课在引领课堂教学上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如果完全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课堂,不仅不实际,也容易让我的日常教学走进误区,不利于促进课堂教学真实、有效的提高。因而,我们有必要走进每一位教师最真实的课堂情境中去,真切地感受普通教师原生态课堂,总结这些朴实的课堂教学特点,帮助我们建立起实在、有效、真实的课堂教学观,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的对教师,对课堂,对学校的评价与指导意见才能真实、有效,才会有针对性。

三、

增进教研员与教师的有效沟通。

因为是“现场备课讲课”,虽然老师们多少都有些紧张,但有一点是值得肯。

定,老师们不必为了听课而进行准备,上课自由了许多。教研员也不必为了听课而考虑什么,听的也自由了许多。在此基础上,教研员与教师之间的课后交流也就容易了许多。因为,老师们会认为,反正我只是上的一节平常课,你怎么认为都无所谓,这里的无所谓并非指教师不在乎,而是指与上公开课比,好像他人的评价意见产生的影响不大。而教研员此时听课的心理也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那种评课的顾虑心理轻了许多,就事论事的想法多了许多。正是双方这种心理上的微妙变化,双方的沟通变得容易了,不再是一方的独角戏,而是双方为了更好地改进现有教学而进行的有效互动,这种有效互动反过来又促进双方的平等交流。

四、实现了学校、教师、学生的“三赢”

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是靠。

一、两节公开得来;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也不是靠。

一、两节公开课就行;学生的发展更不能指望。

一、两节课应能实现。要真实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抓实、抓好每一位老师的每一堂,是最实际的行为。“现场备课讲课”这种真实的剖析课堂的形式,能让教师及时发现课堂中不易发现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旦得到解决,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就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自然驾驭课堂的能力也就得到提升。这时受益最大的是学生,在得到改进后的课堂,学生的学习质量自然优于原有的课堂效果。如果学校能把每一节课上成对外开放的课,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自然也就上去,学校的教学质量自然也就上去。

本次比赛,每位教师都能够认真准备,从教材到学情的分析、教法和学法的确定、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安排及板书的设计,都展示了老师们扎实的基本功。说课结束后,还在参加这次活动的教师当中进行互动,教师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感悟,最后由评委张光印主任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对每位选手的表现予以很高的评价,同时又对老师们说课的不足之处提出很宝贵的改进意见。比赛既是一次公平的竞争,又是一次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好的方面需要继续发扬、再接再厉,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反思与改进。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变得精彩而富有实效。

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可以让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那么如何使刚入学的孩子很快喜欢识字,把识字当成一种需要,一种快乐,一种生命的过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以下做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都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要时时保持教学内容的丰富、学习形式的新颖,变枯燥为有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愿意接受的。”低年级更是喜欢游戏。所以我们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因此,在识字教学中,要尽可能通过游戏、表演等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识字的能力。如:翻牌游戏:学生把生字制成生字卡片,然后几人一组,边出牌边读字音并组成词,谁先把手中的生字卡片打完,谁就是学习生字的冠军,奖励一个五角星。在打牌的过程中,把不会读的放一边,及时请教同学或老师,把手中的牌打完,在有趣的活动中,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些生字。

另外还有“摘果子”、“送信”、“送字宝宝回家”、“你读我找”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学生在愉快地情感状况下学习,其乐无穷。

小学生喜欢竞争,评选就是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生字。评选要有一定的梯度,面要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一种称号,使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需求都得到满足,从而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如评选“识字大王”、“识字能手”、“小老师”等。小学生表现欲强,让学生做小老师可以使学生充分地表现自己,如让学生把课外学会的生字教给班里的所有同学,早读或认读生字时让小老师来领读。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的渴望是被肯定。”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欲望。”评价的重要也在于此,它具有激励功能,能让学生体验进步和成功的愉快,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多用“你真棒”、“你的识字方法真特别”、“你这个方法老师都不知道”等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愿意识字,体会识字的乐趣。

常言:“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自主识字的方法,让学生轻松识字,形成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识记汉字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摸索,不断总结,根据汉字本身的构字规律,运用不同的识字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形象识字法。比如学习“月”字时,把它形象地理解为弯弯的月牙;学习“飞”时,把它形象地想象为一只鸟儿展开双翅正要起飞。

2、会意识字法。比如在学习“灭”字时,我拿出一只燃烧的蜡烛,再在上面盖上一块小木片,这时火灭了,学生欢呼雀跃,很轻松地学会了这个字。像这样的会意字都可以用会意识字法进行教学,学生不仅记得快,而且记得牢。

3、加减识字法。利用已学的一些熟字,通过加减笔画或偏旁来学习新字。比如,学习“用”时,可以用“月”加上一竖来记;鸡=又+鸟等。

4、置换部件法。汉字中有很多形声字,都可以通过让学生“换一换部件”来学习。比如学习“睛”字时,让学生回忆“晴”字,然后,让他们把“日”换成“目”,同时学生也知道这个睛与眼睛有关。

5、谜语识字法。我们经常根据汉字的结构,把汉字编成谜语,激发学生识记汉字的兴趣。如:一头牛走在独木桥上(生)。大口里小口藏(回)。我们也鼓励学生自己开动脑筋编字谜让大家猜。有的编出了:一人前面走,一人后面跟(从)。十月十日(朝)等。虽然有时候学生编的字谜比较粗糙,但是他们的创造力还是不得不令我们折服的。

6、归类识字法。把相同偏旁或部件的字放在一块记,可以更省力。在教学《操场上》这一课的“打、拔、拍”,“跳、跑、踢”时,我让学生通过演一演发现“打、拔、拍”,与手的动作有关,“跳、跑、踢”与脚的动作有关。尔后,很容易记住了这些字。

7、编顺口溜识字法。顺口溜和儿歌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易读好记,比较受欢迎。例如学习“力”,我先板书“刀”字让学生读,再把“刀”字一撇写出头变成“力”,让学生编顺口溜。有的学生编出了“刀字出了头,力。”

8、结合生活识字。汉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让学生养成留意周围事物,学习生字的习惯。创设识字环境,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将自己的.作业本上的名字都表上拼音,让学生轮流发本子,扩大识字量。还可通过“每日一句话”“每周一首古诗”诵读活动,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生字,认识新字,同时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通过各种教法,各种途径,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让他们独立探索、大胆想象,去想各种各样的巧妙办法,这样,识字教学就变的轻松又愉悦了。

1、猜谜识字法。

学“碧”字的时候我就编了一个谜语:王子和白雪公主坐在石头上说悄悄话。这个谜语利用了学生喜欢童话故事的心理编的,这样学生就高效率地记住了这个生字。如“午”也可采取类似的方法:远看像头牛,近看牛无头,时间正是日当头。

2、找规律识字法。

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寻找规律的方法。加一加:如方加一个反文旁就成了放。减一减:如:学了园,减一减就成了元。换一换:如底和低就可采用换一换的办法。

3、用比较法识记。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了多数,因此掌握好这类字的造字规律将对今后提高生字的识记效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形声字有两部分组成: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教学时,要将汉字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识记。如教学“青、请、镜、睛”,告诉孩子们“青”是声旁,所以这几个字的韵母都是后鼻韵母ing,“请”跟语言有关,部首是言字旁,“镜”是金属,部首是金字旁,“睛”是眼睛,所以部首是“目”旁。运用这种方法能使孩子牢固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有效地提高识记效率。

4、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的情趣,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他们这种热情,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识字,不要强求统一。如:认识“玩”字时,有的孩子用“元”字加“王”就变成了“玩”,有的孩子用“王”加“二”再加“儿”;学习“挂”,有的说把“蛙”的“虫”变为“扌”,有上说“扌”加两个“土”等;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有利于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

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阅读教学是语教学的重台戏,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使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的习惯,可开阔视野,提高成绩,开发智力。那如何尽快地使学生掌握良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呢?结合自己教学,作以下思考:

首先,兴趣是最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机械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

一般说来,学生对某科的学习目的是能够明确的,问题是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教师进行阅读目的教育时,学生就“热”一下,过一段时间,又“冷”了,这时需要教师注意适时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要经常性地提醒学生,或结合教材,开展读书活动、演讲比赛等。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阅读目的教育,不能让其松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效果。另外,良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良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在小学阶段,就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大有所获。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语教材内容丰富,其中新奇、有趣的知识或现象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其能乐于阅读。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在应用于时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课,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其次,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释疑,这样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语学习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认真寻疑、大胆质疑、积极解疑,让“疑”成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另一方面,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疑呢?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去探索。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探讨的相互动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教师在教学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意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来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当然,读写结合,这是语教学的一大规律。读可丰富词汇、积累语言,为写奠定基础;写对读又有促进作用,能提高读的自觉性、积极性,能提高读的质量。为此,每学期,我都要求学生做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摘录课外阅读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断,甚至篇。

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高年级段的朗读要求,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读,读懂课,有所感悟;要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写景的章,既要读出景物的美,还要体味如何借景抒情;写事的章,要体会如何记事传情;写人的章,要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读的指导,要避免理性化、抽象化,应该引导学生进入到章的情境之中,在读中体味、感悟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读的指导,还要避免割断情感的联系,要从整体入手,指导学生在把握全情感基调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情感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默读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为此,本册教材将默读与理解、思考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加强了“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等方面的训练。有多篇略读课明确要求通过默读了解课内容,精读课的思考练习,许多也是必须在认真默读的`基础上完成。为保证默读训练落到实处,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为学生留有充裕的默读时间,并提示相应的方法,引导学生按照要求认真思考,在默读之后要检查学习效果,不能匆匆忙忙,流于形式。

无论是精读课还是略读课,教学时都不是单一地用朗读或默读的方式,而是要根据读书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此教师要妥善安排,做到每次读书的目的明确,方法得当,并能体现出对课学习逐步深入的层次性。

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儿童的身心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有各自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就要贯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一年级的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呢?从教学实践来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开展教学活动。

一年级小朋友们活泼可爱,语言也颇具童趣。当然,要想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让他们都乐于接受体育老师,从而乐于上体育课,教师就不能以成人化的语言来给他们上课。这需要教师俯下身来,与学生接触、交谈,来了解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兴趣爱好,熟悉他们的语言特点,以便更好地和他们“打成一片”。在教一年级学生练习30米跑时,教师用“看看哪个同学跑得最快、跑得线路最直好吗?”这类语言,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快速跑的基本要求是“直”和“快”,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兴奋度,还让学生感觉到与自己十分接近,从而作出肯定的回答,使学生乐于进行有效的练习。

教师的教学示范动作要正确、规范,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分析、讲解动作要领。教一年级学生学习队列练习时,教师可以用“看那组同学能最先做到‘快、静、齐’好不好?”来引导学生。教学齐步走练习时,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并要求学生记住“一二三朝前走,左右迈步往前看,两臂前后来摆动,身体正直不偏头”。另外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和学生进行口令互动,比如在教课堂纪律时,教师说:“一二三”,学生紧接着说:“站站好”;教师说:“小嘴巴”,学生就紧接着说“不说话”。这类语言比较生动、形象,简练而有韵律,一年级小学生喜欢听、容易懂、记得牢,有利于学生学习并掌握动作要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结合体育课教学内容,采用一年级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趣味性强的练习形式,和灵活多变的器材来组织教学,可以不断保持学生对体育练习的新鲜感和好奇心,从而调动小学生的练习兴趣。例如教学投掷课时,应充分考虑到器材的多样性。教师可以准备好专业沙包,也可以布置学生自制小沙包,可以利用废弃的羽毛球,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折纸飞机,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课上练习时可以让学生投打小木柱、投打地靶,或投进圆桶里,或者在地上画好田字格,投进不同的格子代表得到不同的分数,要求学生比一比谁投得既远有准。这样,通过不断变换练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安排灵活多变的的教学方法很重要,采用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的练习,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如果准备活动时,每次都是一成不变的慢跑、徒手体操,一年级小学生就会提不起劲,产生抵触情绪,效果也不好。必须交换运用多种练习,合理采用队形练习、多人操、拍手操、小游戏、集中注意力练习等练习形式,灵活组织教学,提高准备练习的效果。

一年级学生正是处于树立个人自信的初始阶段,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教学活动,宜多采用鼓励教学,让学生在鼓励中学习,慢慢培养他们的个人自信心。一年级小学生的好胜心强,但是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加上室外上课受干扰的因素多,易发生偶然事件。如天气炎热、大风天、寒冷天气时,一年级小学生在做游戏时就难免出现碰撞、摔跟头等现象。这时候,教师应着重鼓励教育,启发和激励小学生好胜上进的欲望,发现好的典型要及时表扬。对完成动作练习有困难的小学生要多关心、帮助,在他们克服困难完成动作后更要及时表扬。教师可以单独表扬,也可以让全班同学一起来拍手呼喊:“嘿嘿嘿,你真棒!”并作出竖大拇指的表扬动作,这样可以激励更多的同学克服困难,认真练习,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上好一年级体育课,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10月18日至22日,我们桂岭小学一行4人怀着满腔热诚踏上了开往南昌的列车,亲临全国第七届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感受来自全国各地优秀选手的教学风范,真是振奋人心。

在三天的学习中,我们共听了三十五堂课。每一节课都有一个亮点,都让我耳目一新,豁然开朗。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语文课,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语文课。

著名心理学家梅拉比在实践的基础上,曾提出一个公式:交流效果=百分之七的言语+百分之三十八的音调+百分之五十五的情感。课堂也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效果怎样,教师的情感也是至关重要的。试想,教师上课没精打采,有气无力,对教学内容没有一点激情,失去上好一节课的信心,怎能提高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呢?好的课,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充满足够的信心,课堂上必须具有饱满的热情。在这次听课过程中,专家们的课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这一点。

所有选手上课时,总是精神抖擞的走进学生视野,说起话来也字正腔圆,很有激情,他们的朝气不仅感染了每一个学生,而且还感染了我们听课的每一位老师。正因为有他们的激情投入,为课堂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们在课堂上那么朝气蓬勃,活力四射,我们更应如此呀!

1、简简单单,老老实实。

语文课堂要纯朴,没有任何的外在装饰,要体现出语文的本色,如安徽的王小红老师在教学生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时,扎扎实实的抓好基础教学,有写字的教学,有理解词句的教学,也有习作的培养。

2、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在语文课中起着“提纲接领”的作用,陈智文老师在教学《月光启蒙》一文时,就充分运用了“读”的功效。陈老师的教学方法非常简单,简单到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读”。第一步,学生试读课文,质疑探究;第二步,指导学生用心灵读文章;第三步:启发学生用心灵倾诉自己对文章的感悟。正是因为这不知多少次的反复品读,让学生深深感受到伟大的母爱。

“读”是语文最基本的东西。正是因为老师让学生一次一次的读,同学们才体会到时间之宝贵,生命之短暂,这就是语文课中读的功效。通过从反反复复的读中感悟到的东西,比老师传授出来的东西要实效得多。

3、抓重点词语进行语文教学。

教学时,从文中找出一个能贯穿全文的词语进行教学,它能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

如:张昆燕老师在教学《珍珠鸟》一文时,抓住珍珠鸟的“小”来认识珍珠鸟,通过“信赖”一词来告诫人们,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在学习中也收获不少。

鼓励是一种思想,而不是方法,教学中,我们应多看学生的长处,多鼓励他们,我们虽然不能做到爱每一个孩子,但我们做得到不伤害每一个孩子。

通过这一次的学习,给我们的思想有了一次洗礼,我们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学习这些优秀的教学方法,减少自己在语文课上留下的遗憾。

低段语文阅读教学崔峦

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到: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崔峦提到:阅读是极具个性化行为,是和历史、和现实的对话,和高尚心灵的对话,是充满乐趣的精神生活。在对话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讲真感受、真体验、真理解,才能不看老师眼色行事,才能不人云亦云;只有这样,对话才能不被教师操纵或控制,才有可能是多角度、有创意的。

崔峦还指出:以往的阅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正确轨道,其表现为:

(1)没有摆正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关系。教师是主宰,主宰着学生和文本。师生之间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不平等的关系。

(2)没有真正的对话。有的是在教师牵引之下,往往是为了迎合老师的言不由衷的向。实质是抽去了独立思考和独特感受的被动接受。

(3)没有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阅读教学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做的是串讲串问,是繁琐的课文内容的分析。

在课标教学建议中提到: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注: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而言)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定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就阅读而言,课标对各学段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涉及了不少方面。但认真学习,我们会发现如何培养感受和理解能力,有一条既有梯度又有逐步提升的坐标,需要认真把握。这就是在阶段目标里所提到的:

低年级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中年级要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高年级要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能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崔峦提到:就小学阶段来说,主要培养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这是语文的综合能力,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如,低年级侧重在通过朗读和借助图画阅读,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学习积累词语上。中年级进而通过朗读、默读,合作交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体会表达效果;在大量阅读中提高感受和理解能力,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高年级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能体会词句含义、感情色彩及表达效果;揣摩文章叙述顺序,领悟表达方法;学习根据需要,通过快速浏览,搜集和处理信息;学习探究性阅读。但是,感受、理解、积累、运用的能力不能割裂开来,逐一培养,而应既有所侧重,又能整体推进。

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到: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崔峦在几篇文章中,也多次作了强调: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只有有直接面对文本,潜心读书,才能获得个人的理解、体验的感受。阅读还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和转换信息的过程,其特点是独立性、个体性。这一过程教师的讲解代替不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也取代不了,必须靠自己在阅读中边读边想,开启心智。在阅读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回归常态,沉浸其中,真正读进去;要给足时间,使学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读、思、画、批。自读之后有个人的感受、体验和见解,能提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

课程改革中的阅读教学,要加强个性化阅读,使每个学生在读中积极思维,展开丰富的情感活动,获得个人感受。课程改革中的阅读教学,要加强语感的培养,要提高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的语言,揣摩文章的表达。再进一步,学习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培养创造性的阅读、理解的能力。

探究要围绕“语文本体”,应是多层面、多角度,甚至是有创意的,不仅探究文章写了什么,探究其人文价值,而且探究是怎样写的——欣赏、评价好词佳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崔峦在几篇文章中,强调了三维目标的落实和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点:

1.在教学过程上,崔峦说拿阅读教学来说“整体——部分——整体”是不是最基本的教学教程?先是初读课文,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交流初步感受,提出问题、困惑。再是深读课文,沉浸其中,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把握文章主旨,感悟做人之道;同时抓住典型语言信息(如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并积累语言。按下来走出文本,思考受到的启发,揣摩文章的写法。最后,是适度拓展。如,开展相关阅读,进行灵活多样的小练笔。我们既要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又要针对不同课型、不同课文,探索简约、有效的教学模式。

2.在阅读技能训练上,崔峦说要加强朗读、默读、诵读。

朗读,首先是读正确,即字字读准,包括生字、轻声、变调、儿化等,还要重视纠正地方音;要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重复字句;读出长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停顿和段落之间的停顿。读正确非一日之功。在训练朗读的初期,要把重点放在学习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上。在每篇课文的朗读中,要体现这样的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的`过程:由读得不完全正确到读正确,读得不大通顺到读得通顺、流利,读得平淡到读出感情。

默读,在日常阅读中最有用。在学生有了一些朗读的基础之后,就要加强默读训练。默读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要在逐渐提高默读速度的同时,指导学生逐渐学会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把读和思,把阅读和获得个人感受、提出疑问结合起来。

诵读,特别适用于古诗文的理解,读出语感、情趣和韵味。

3.在阅读方法上,崔峦说既要重视精读,又要重视略读和浏览。

精读,要坚决摒弃离开语言文字进行繁琐的内容分析,注重整体把握,重视对文章的总体感受和文章精髓的把握,对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因此,阅读教学要从整篇入手。无论年级高低,课文长短、深浅,都要重视自读自悟、整体感知,重视阅读后感受,切忌肢节课文。只有整体把握是不够的,还要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联系全文,抓住少量重点、难点、精彩的句段,引导学生理解、揣摩、内化、吸收,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不断提高分析概括和品味积累的能力。精读教学还要重视引导借鉴,从读学写。由词句到语段到篇章,不仅要抓理解,还要抓表达。还要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的特点、闪光点,鼓励他们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迁移、运用。

略读,即粗略的、不进行探究的阅读。这种阅读方法旨在通过比较快的阅读,粗知文章大意。略读更接近于平常读书、读文章,以了解大致内容为主要目的。略读能力要从三年级开始培养。

浏览,指大略地看。多用于平时消遣性阅读,如读报、看杂志、上网,以增加知识、见闻。浏览一个重要目的,是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根据需要快速地看,可以先看标题,再看正文;可以一目十行进行跳读,与需要无关的略去不看,相关的比较认真地看,并对信息进行处理、加工,为我所用。

崔峦强调阅读教学是有一定目标、指向的阅读活动,不是无目的自主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需要加强教师的指导,决不能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他说:

课改中的阅读教学,教师要在与学生共同学习中“导”,在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中“导”。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要俯下身子,走到学生之间,和学生一起学习,做共同学习的大朋友,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力。要在学习中进行指导、引导、辅导、诱导。教师要导读、导学、导思、导练。比如,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果学生忽略了,老师要提醒学生予以关注;对于学生理解不准、理解不深的重点、难点,老师要作为问题提出来,和同学共同探讨;对于尚未意识的学习方法,尚未养成的学习习惯,老师要引导发现、习得;对于应知而不知、讨论交流后仍理解不到位之处,老师要做到必要的、精要的讲解。课改不应拒绝所有的接受性学习,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是必要的。教师的示范、讲解也是一种指导,能积极地影响学生由接受走向发现。教师的导,要落实到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渐生成,逐渐建构,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建构知识、能力、方法、习惯。

对知识的看法,有一种错觉,以为新课程不太需要知识了。我们要在思想上十分明确,知识是必需的,否定知识,课程便不复存在。关键是学习哪些知识,怎样获得知识。知识要不断地除归布新,要学最必须的、先进的知识。像汉语拼音、认字写字的知识以及词句段篇等基础性知识,怎样听、说、读、写等策略性知识,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开展综合性学习等必需的新知识,都应进入语文课程和教学之中。知识的获得,以往的教学,过于注重耳目相传,甚至是教师一味的灌输。语文课改倡导自主学习、自我建构。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同化和顺应新知识,从而建构新知识。

崔峦十分强调,阅读教学要体现读学结合。他说: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读好课文。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学景的文章,要体味如何借景抒情;写事的文章,要体会如何记事传情;写人的文章,要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

要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从读学写,加强读写的联系。不要把阅读仅仅作为理解内容的手段,还应把阅读和品词品句、揣摩表达作用、学习文章写法结合起来。否则,是跛脚的阅读教学。

崔峦多次强调阅读教学要返朴归真,要求实、求新,务求实效。他说:

课改中好的阅读课,应当满足以下条件:有明确的、体现新的课程理念的教学目标;全体学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参与意识;人人认真读书,独立思考,读后有感受、会质疑;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通过师生对话和教师指导,在学习阅读、学习语文上有新的收获。

低段语文心得体会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学生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一环。低段语文作为学生们最早接触的语文阶段,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低段语文的重要性,并对语文学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低段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个阶段,教师注重让学生通过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来练习语言,使他们能够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情感。比如,在朗读课文或者自由朗读中,学生们可以通过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来提高自己的朗读技巧,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对句子结构和语言表达的理解能力。另外,在写作方面,教师们会引导学生们运用已学的知识和词汇,通过写小短文或者日记来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些锻炼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低段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低段语文的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和判断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通过在课堂上对课文的解读和分析,学生们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学生们也可以通过阅读故事、小说和诗歌等文学作品,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这种阅读让学生们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也能从中得到启示和思考,拓宽自己的视野。

再次,低段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学习,更是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课堂讨论、问题提出和思考等方式,不断激发和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通过课堂上的交流与互动,学生们不仅能够学习到他人的观点,也能够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在语文学习中有所体现,在其他学科学习中也同样起到重要的作用。

最后,低段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学习不仅包括了语言文字的学习,更是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理解。在低段语文教学中,学生们有机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文学作品,如诗、词、曲、小说等。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们在熟悉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培养了审美能力,学会欣赏和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美。这种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让学生们在语文学习中受益,并且对他们生活中的审美意识和美学价值的认识也会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低段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低段语文教学的价值和作用。低段语文教学为我积累了语言基础,提高了综合素质,培养了个人素养。我将会继续努力学好语文,不断完善自己的语文素养,用语文为我人生的下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古人曾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让学生“不待解说,自晓其义”必突出一个“读”字,读的面要广,读的人数要多,读的时间要多,要读得落地有声,书声琅琅才是语文课的主要特点之一。

一、注重体验,自读自悟。

阅读教学就是通过观察语言现象,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体验语言文字的情感。当代的阅读教学的学习活动不仅着眼于如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注重使学习者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体验,积累有益的经验,实现经验的再创造。有体验的读,就是引向自“悟”,发展个性;就是摈弃繁琐的分析,注重整体感悟。如教学《火烧云》中的一段:“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我引导学生注意阅读的体验,指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哪一个字用的好?为什么?有的认为“红”字用得特别好,有的认为是“火”字,有的认为是“烧”字。学生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议,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是“烧”字。接着学生大胆发表了各自的意见:“烧”字让我们感觉颜色特别美;“烧”字让我们看出火烧云在变化;“烧”字让我们有天空的云从西到东移动的感觉;……这种自悟自得的阅读体验,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阅读时依托语言文字的形象,加入自我的经验认识和想像,唤起活生生的形象,体验到文章蕴涵的人类文化的精华、人文价值以获取美好的感受。

二、传情达意,情感共鸣。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而这种“即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只有通过深入的传情达意的阅读体验才能获得。即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课文中优美的形象、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以及用词造句的色彩、语言节奏的强弱、情调和风格特色等进行欣赏。“传情达意”的读要求读者流入作品,驰骋想像,与作者产生共鸣。通过欣赏,获得审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因此,我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传情达意的深读课文,沉浸其中,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把握文章主旨,感悟做人之道;同时抓住典型语言信息(如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并积累语言。或低声读,细吟慢读,领会所读作品的内容,在低诵中细细揣摩作者传情达意的文字技巧和表现方法;或高声读,通过高声诵读传达出作品的内在情感和蕴意;或模仿角色读,即在阅读人物对话的课文时,引导学生模仿文中人物的角色,揣摩各种人物的语气、语调、心态和神情,使自己进入角色,高声、反复朗诵台词,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阅读教学中,面对一篇课文,我一般从文章的整体着眼,从那些牵一发而动全局的词句切入,指导朗读。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我直接切入文章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问学生:“你认为这句话的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哪些词应该重读?”学生试读之后纷纷举手回答:“应用赞美的语气”、“应用自豪的语气”、“‘杰出’和‘爱国’这两个词语应重读。”于是我请同学们读此句,重读“杰出”和“爱国”,读出自豪和赞美的语气。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掌握了朗读的技巧,同时也理解了文章的中心,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每一篇文章都伴随作者深厚的感情,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课文中的感情因素,通过传情达意的读来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领悟文章中心,深刻体会到作者的心灵深处,并且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使他们的语感得以培养,心灵得以美化,情操得以陶冶。传情达意的读,要指导学生做到字字不含糊,停顿、重读和语调的把握有分寸,这样传情达意的读,读起来才会抑扬顿挫分明,就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联系生活,激励学习。

语文,是听说读写的工具,以语言文字为表现形式的课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语文知识与人们交际的需要密切地联系着。所以,阅读教学艺术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也应该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使其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

阅读教学不能为教课文而教课文,为教知识而教知识,必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践,特别是读写听说活动,把课文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活化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一盘盘美食甘味,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属所需”、“学有所用”,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如教授《落花生》一课,我针对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选材难这个问题,自始至终围绕作文选材进行讲读,使学生认识平时留心观察和勤于积累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一堂课讲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阅读教学离不开读。只有通过读才能推敲、揣摩、品味语言,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感受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在阅读课上,一个好的教师应善于以自己的情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使师生的情感与文章蕴涵的情感相吻合,当喜则喜,该怒则怒,师生一道激动、平静、愉快、悲哀、得意、紧张、悠闲,让阅读“情意”浓浓,充满着和谐、合作的氛围。

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为了提高自己对阅读课文的认识高度,对关于阅读教学的讲座和拓展资料,做了细致的解读,改变了我的一些想法,认识到了,阅读教学,是凭借文本这个材料,去实现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是学生、老师和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尤其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11月2日早上,周老师执教的《老人与海鸥》一课,即抓住了文本内容的解读,又注重了读法写法的指导。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充分阅读,抓重点段、重点句。如“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在读的同时,老师引导学生抓住表示动作的词“扫”体会海鸥吃东西速度快,比较饥饿等。“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海鸥与老人的感情。“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在读中引导了解老人对海鸥的喜爱。教师不仅仅是停留在对文本的解读上,还引导学生了解文章所表达的方法。如: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等。

《去年的树》的教学设计有四篇,结合自己的教学。我喜欢第四篇教学设计本篇设计共四个板块,板块一读故事,讲故事,整体感知。板块二读故事,交流感悟,多元理解。

1、默读故事,勾画、反复读让自己感动的内容,想想:为什么感动了?

2、全班交流:学生朗读让自己感动的内容,交流自己的感受。

3、学生结合“鸟儿寻找树”的相关内容填写“交流卡”,多元理解。

4、结合故事结尾,学生换位体验,感情朗读。板块三拓读童话,口头编故事。

1阅读童话《白蝴蝶》(ppt出示前半部分)。

2对《白蝴蝶》的后半部进行想象,口头编童话。

3发现《白蝴蝶》和《去年的树》的相似之处。板块四简介作者并推荐童话,激发阅读兴趣。从板块设置看,简洁明了。一二板块重视了读,强调了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重视了学生的阅读体验;第三板块拓展了阅读的空间,学生的阅读不仅仅局限在课文,教师适时的进行了引领。提高了学生阅读其他读物的兴趣。

小学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各年段要有所侧重。需要注意的是,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默读训练,都要重视词和句的教学;再者,感受理解、积累、运用的能力,不能割裂开来逐一培养,而应既有侧重,又要整体推进,螺旋上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找准阅读教学的点。

语文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

通过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我深深地体会到: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我认为必须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件事产生兴趣,可以孜孜不倦地学习,兴趣更浓者,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因此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课堂教学情境,从最佳的角度切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整堂课的教学设下很好的铺垫。

比如《草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学生对草原非常陌生,对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了解得就更少了。如何让课堂上得生动有趣,激发起学生对草原的向往呢?我是这样做的:

上课开始,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谈谈对草原的印象,然后出示一幅草原风光图,同时播放了跟草原相关的歌曲。图画、音乐以及师生生动的描述,一下子就把大家吸引了,学生们都陶醉在美好的想象当中……这时,我充满激情地问道“:草原这么美,你们想到草原去看看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答道“:想!”学生已经完全被引入课堂的情境当中,在无意中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积极参与学习。由此可见,运用多媒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能营造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激起学生的“兴奋点”,诱发学习热情,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我要努力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的进行阅读。

每个学生的兴趣、个性特点不尽相同,因此他们所习惯的呈现阅读体验的方式也不一样:有的喜欢朗读,有的喜欢表演,有的喜欢表述……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如阅读了《草原》以后,我鼓励学生说:同学们的感受一定很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有的深情地诵读,有的和着音乐翩翩起舞,有的高歌一曲,有的写起了小诗,有的和同桌交流……课堂成了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表现的舞台。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的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知识和想象力的关系,知识借助想象力而发展,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先导,由此可见想象对知识的重要性。在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首先通过想象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描述的意境和作者的心境,抓住主题,加深理解。其次想象力与创造力是一对“孪生兄弟”。着名哲学家康德说:“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功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能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阅读的思路与作者xx的思路连起来,着重把握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通过阅读让学生大胆展开想象,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意识,使学生真正读懂了课文,真正读出了感情,真正体会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朋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