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趣味音乐课教案(模板17篇)

时间:2023-11-05 13:13:49 作者:ZS文王 小学趣味音乐课教案(模板17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教案范文进行学习,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

小学音乐教案

1、 能学会歌曲《接妈妈》,感受母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2、 能为歌曲《接妈妈》即兴自编动作表演,从中体会自我创作、自我表现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学会唱《接妈妈》

教学难点:能根据歌曲,即兴自编动作,从中体会自我表现、自我创作的乐趣。

教学准备:录音机、录音带、课件

(出示动画)天正下着雨,各种植物在雨的滋润下,快速成长。一对母子在雨中漫步,后来孩子帮妈妈撑伞的动画。

师:你们爱妈妈吗?你为妈妈做过什么事?

学生汇报。

师:你们有接过妈妈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接一下妈妈,好吗?

师:我们先来听一听,我们要怎样接妈妈。

(播放歌曲:《接妈妈》,先熟悉旋律。)

师:你能跟着音乐,和动画中的小朋友小声得唱一唱,看谁最快学会唱。

(连续播放三次歌曲,让学生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跟着学唱,能很快就唱会的。)

师:你们都学会唱了吗?我们一起来唱一次,好吗?

全体齐唱,接妈妈。

1、让学生在小组里先自己来编一下动作,后小组里推选出一个表演得最好,来进行比赛。

2、参赛者出来表演,完后让学生来评价,看看谁表演得最好。

小学音乐教案

教学内容:

学唱〈〈我给太阳打电话〉〉

歌曲欣赏〈〈种太阳〉〉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我给太阳打电话〉〉,并展开想象。

2、在听赏〈〈种太阳〉〉时,能感受其欢快的情绪和意境,丰富自己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歌曲〈〈我给太阳打电话〉〉。

教学难点:

感受〈〈种太阳〉〉欢快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设想:

谜语导入—欣赏太阳—说说太阳—听歌曲—唱歌曲—创编歌曲—听赏歌曲〈〈种太阳〉〉 —太阳环保小知识—对太阳说的话。

课前准备:

了解南极,北冰洋的气候、环境。

太阳图片,磁带,课件等。

1、猜太阳

师:请大家帮老师猜谜语吧!

有个老公公,上班在天上,带来光和热,你说它是谁?

2、赏太阳

师:出示太阳贴在黑板上,问学生你知道一年四季的太阳都是什么样的吗?

师:请学生欣赏四季的太阳。问学生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太阳?

3、说说太阳

师:你知道一年四季中,哪个季节的太阳的光和热最强烈?哪个季节最温和?

1、熟悉歌词(听歌词)

师:老师有话想对太阳公公说,你们说用什么方法对它说呢?“打个电话吧”

师示范唱〈〈我给太阳打电话〉〉,学生边看图边欣赏歌曲。

师:你们听出来了吗?老师用什么给太阳公公打电话?打电话又说了些什么?(出示歌单,读歌词)

2、学唱歌曲

师:唱着歌打电话才有趣呢,我们来一起唱一唱。

放音乐旋律,请学生跟着模唱两遍。

师:和老师一起来唱唱曲谱吧!师边奏琴,边教学生唱曲谱。

师:你们能帮老师打电话了吗?试试吧!奏琴,学生小声跟唱歌词。

师:老师相信你们,再大点声音唱吧!学生随琴唱歌词,老师予以纠正。

师:谁愿意单独来帮老师给太阳打电话。学生随音乐唱歌词。师生评价,予以鼓励。

3、创编歌词

你有什么话对太阳公公说?把你的话也编进歌里唱给太阳听,好吗?

1、听〈〈种太阳〉〉,感受歌曲,了解歌曲内容。

师:他想了一个什么办法?这个办法好不好?

师:他想的这个办法真好呀!他想象自己种了一个太阳,还把结出来的太阳送给了南极、北冰洋、晚上,世界就变得温暖了,挂在晚上世界就变得明亮了。

2、复听全曲,随音乐哼唱

师:这个小朋友种的高兴吗?你来猜一猜?(节奏欢快)

你们也乘着想象的翅膀,随着这欢快的音乐唱一唱吧!

3、画一画

师:看到小朋友想得这么好,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你们看,老师画了一个金

黄的太阳送给秋天,这样秋天丰收的果实就更多了。

师:你们现在还想对太阳公公说什么呢?现在你们也来开动小脑筋,画一画吗?(放《种太阳》音乐)

4、展开图画,说一说画的图。

同学们的愿望真好,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老师相信不仅是太阳,世界在你们手里也将会变得更加精彩绚丽的。

小学音乐教案

1、 过对温州民歌《对鸟》的学唱。感受温州乡土音乐的魅力,增强学生对地方音乐的喜爱。

2、 分析比较山歌的风格特点,并用明亮的歌声表达歌曲欢乐,爽朗的情绪。

重点:感受山歌具有高亢,嘹亮,悠长,奔放,节奏自由的特点。

难点:用乐清方言来演唱《对鸟》及创编歌词

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地理环境差异大,语言和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生产方式都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了音乐风格,艺术特色,演唱方法以及艺术表现手法的迥异。温州民歌的艺术特色之一是因地处沿海山区,故形成多散板式的民歌。它的旋律优美,高亢,朴实,华彩,歌唱者可以根据其声音条件,充分发挥其演唱才能和演唱风格。

录音机 幻灯片 大歌纸 道具(在教室旁边用椅子和桌子搭成两座山)

(一)组织教学

1、 学生随温州民歌《叮叮铛》的音乐进教室。

2、 师生问好。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营造气氛

(二)基本教学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地方的音乐呢?(温州民歌《叮叮铛》)对,很多同学都熟悉它并会演唱这首歌。我请一位同学来唱唱。那谁还知道我们家乡还有什么乡土音乐呢?(………)哦,原来同学们知道的还不少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也是温州非常有名的山歌《对鸟》(出示大歌纸)请同学们仔细的听一听,想一想,它是用温州什么地方的方言来唱的。(乐清)那这首歌中那些歌词跟温州话不同。

2、出示歌纸,让学生自己试着去念一念。

“介姆”“过”“打”“胭脂”“唇”这几个字与温州话区别比较大

a:介姆:乐清方言,什么的意思

b:天主鸟又名 鸡鸟

c:长尾巴丁:嘴似鹦鹉,尾长似凤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试念来趋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好歌词做好准备。

3、学唱这首歌

a 师无伴奏范唱

b 师对学生进行口头传唱。唱好下滑音(铜 绿 鸽 夹嘴这几个字)

c 学生学会后由第一排对第二排,一排排接下去传唱。

设计意图;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学生不一定要会唱曲谱这一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口头传唱以及学生排与排之间的传唱,充分体现出民歌口头传唱的这一特点,而教师的范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介绍山歌及特点并与劳动号子的区别

a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民歌之一劳动号子的节奏,演唱形式,曲调的特点(出示幻灯)

劳动号子

节奏: 固定

演唱形式: 一领众和

曲调: 粗犷有力

5、 齐唱《对鸟》

6、 创编歌词与表演唱师:我们知道民歌在歌词上有不断创新的过程,那么老师请同学们展开想像也来即兴创作歌词怎样。

a 小组讨论,要求在小组中先试唱

b 每组有由两名学生来表演,先问后答的形式

c 汇报时,先演唱,再问学生“你们听出他们那些地方体现出山歌的特点。”

d 同学们你们在山上边劳动边唱歌过吗?我请两位同学登上这两座山进行劳动,用上我们今天所学的《对鸟》和你们创编的歌词,一起来体验山野劳动的愉快心情(先表演《对鸟》,再表演自己创编的歌词)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气氛。同时对山歌特点的理解也起到了加深巩固的作用,并做到了初步运用。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对鸟》的学唱和表演,我们初步掌握了山歌的特点及与劳动号子的区别,还学会了几句乐清话,以后老师还会带着你们去熟悉更多的温州乡土音乐。

小学音乐教案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1、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教育学生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2、能用清晰的咬字、吐字演唱本课歌曲。并有感情地进行表演。

3、能用打击乐及自制乐器尝试编创有情景的打击乐合奏。

1、能够准确的把握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并将它表现出来。

2、用自制打击乐尝试编创有情景的打击乐合奏。

老虎头饰、小描头饰、狮子卡片、塑料尺子、空易拉罐、白卡纸、多媒体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演唱《两只老虎》

2、聆听《狮王进行曲》

教学过程:

老师与学生一起随音乐《动物说话》自由律动,拉近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平等、轻松、自由的气氛下进入音乐课堂。

提出问题:刚才我们表演了一首与动物有关的歌曲,孩子们你们还会唱哪些与动物有关的歌曲呢?(自由表演唱,培养孩子们自信演唱的能力)

变魔术导入新课:(请两个孩子配合老师,在教室外将老师事先准备的老虎头饰戴上)

“孩子们,老师看出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小动物,下面老师为你们变出两只可爱的动物兄弟,好不好?请你闭上眼睛,一、二、三,变!(随《两只老虎》音乐两只小老虎走入教室模仿其行走特点在孩子们当中走一圈)

1、老师引导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两只老虎》第一声部

2、分声部按节奏朗读歌词

3、两声部配合按节奏朗读歌词

4、用“lu”模唱歌曲旋律,注意两声部的配合

5、随伴奏轻声唱歌词,老师分别帮助两声部稳定节奏、音准

6、歌曲处理:有趣地

7、随伴奏模仿老虎的动作特点,边唱边表演

“两只奇怪的小老虎引来了许多看热闹的小动物,(放音效:狮子吼声)呀!这是什么声音?原来大狮子也来了。(出示狮子卡片)”

完整初听乐曲《狮王进行曲》,老师在狮吼时,适当加以引导,让孩子体会乐曲所描绘的森林之王的音调是怎样的。

复听乐曲,让孩子认真聆听,狮子吼叫的次数。

再听乐曲时,将事先准备的狮子卡片发放给孩子,让孩子边听音乐边贴卡片,并用自己喜欢的色彩线条将他们连接起来。

小学音乐教案

1、视通过各种画面,让学生感受,发挥想象。

2、听通过《洋娃娃的梦》,让学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意境。

3、唱通过学唱歌曲《蒲公英》,体验春天的美景及给人带来的喜悦。

4、动通过听、唱,让学生随歌律动。

激发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去发挥想象,发现美,体验美,歌唱美,创造美。

课前活动:师生律动

(一)音画结合,情境体验

(二)欣赏感受,描绘梦境

师总结:小朋友的想象丰富极了,是的,洋娃娃的梦把我们带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美景之中,瞧![课件展示:流动画面]种子破土而出,花儿含苞欲放,柳树吐出嫩芽,春笋探出脑袋,蒲公英也忙着寻找他们新的家,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结合画面,第二次欣赏)

(三)歌曲体验,行知相融

1、教师:老师这里有一幅画,但是这幅画有一部分不完整,老师没有画上去,我想让小朋友们听了我放的一首歌以后,来把它补充完整。

听了这段音乐,小朋友知道这幅画上缺了什么啊?来把它画上去。

2、教师:哦!原来蒲公英也做起了美梦!他梦到了小宝宝变成了伞兵,在天空中飞翔呢!他们边飞边唱起了歌,那欢快的劲儿也感染了老师,我也熬不住了,我也要和他们一起唱。

小朋友如果也熬不住了,可以跟老师一起来。(师唱,学生轻声哼唱)

3、教师播放旋律

学生:把上面写有歌词的蒲公英依次贴在黑板上。

4、引导学生用“lu”哼唱旋律,随旋律模仿蒲公英的动作。

5、跟琴轻唱歌曲,及时纠正难点处。

6、完整演唱全曲,师及时鼓励。

(四)自主合作,创作表现。

1、教师:请小朋友们选择喜爱的方式来表达这首歌曲。

自然音乐组,选择老师提供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2、老师分组指导

(五)交流总结,情感升华。

1、教师:小朋友们的表现非常精彩,老师从你们的创作表演中感受到大家

对生活的热爱,幸福的孩子,爱做快乐的梦,老师希望每位小朋友都有愉快的梦,并希望你们梦想成真!

2、律动:随歌曲旋律跳着离开教室

小学音乐教案

1、学生能够大胆自信地参与歌曲的演唱,并准确表达音乐中的情感。

2、学生能初步处理音乐作品,并且能够恰当的利用歌曲表达人的思想感情。

3、学生能够对他人的演唱进行客观的评价。

4、学生能基本熟悉一个升号调的首调唱名位置。

1、 运用创新手段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并积极完成学习任务。

2、 通过对歌曲的理解自然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师:又来到了我们共同唱歌跳舞的欢乐时光!首先让我们跳起来,动起来,一起放松心情好吗?师生共同表演舞蹈《青春舞曲》。

2、采访客人:

1) 今天教室里来了很多客人,请同学们问一下他们都是什么民族的?

2) 介绍教师的民族:汉族

3、欣赏flash影片《家乡》。

三、实践体验、学唱歌曲《甜甜的大家园》

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也蕴育了各具风格特色的民族歌曲。下面让我们共同来倾听一首歌曲。

2、初听歌曲。

3、提问

4、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歌曲《甜甜的大家园》

5、再次感受,当你闭上眼睛倾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脑海中会浮现什么画面?

6、让我们来一同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再次欣赏歌曲。(课件)

7、看到美丽的景色,老师都忍不住想唱歌了,你们欢迎吗?教师范唱。

8、自学 请为歌曲分段,每段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和感情来演唱?

9、分组合作学习

一组用“嗒”伴唱;一组主唱;一组用自制道具伴奏;一组用舞蹈表演。

四、歌曲创新改编,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2、学生朗读自编的歌词。

3、随音乐热情的演唱《美丽的大家园》

小学音乐教案

1、通过感受"小马车""由远到近"和"由近到远"的声音变化,引 导学生体验和表现声音的渐强与渐弱。

2、通过学唱歌曲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并提高学 生的节奏感。

1、渐强记号、渐弱记号的认识与其声音效果的感受与体验。

2、教唱歌曲,培养、提高学生的节奏感与多声部合作的能力。

3、让学生初步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1、以兴趣为导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尤其如此。由于他们独特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本课设计的"看动画"、"画声音"、"创造声音为小马车 伴奏"、"与时间赛跑"等活动,不仅能时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而且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情趣。

2、融合多种教学方法,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新课程要求教学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教师应该是课程的策划者、设计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教学情境,融合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学有所乐,学有所得"。本课的设计中,教师运用启发、引导、鼓励等方法让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表演、画画、唱歌、演奏乐器、游戏等)参与教学活动的始终,不仅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完成各种教学活动,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学歌以后,主动探究对歌曲内容更深层次上的理解。

第一阶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大胆参与学习

1、让学生感受"小马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的画面以及声音变化。

教师导言: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吧?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段,请看屏幕(多媒体展示"小马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的动画画面以及相应状态下的音响效果)

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观看后交流所见所闻。

师:请你再仔细看一遍刚才的画面,看看"小马车"在行进的途中声音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发现声音的变化)

学生观看后交流所见所闻。

师:小马车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时候声音变大了,小马车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时候声音变小了,生活中声音的"大"和"小"在音乐中用"强"和"弱"来表示,刚才的马蹄声是一下子变强,变弱的吗?(启发学生发现声音变化的逐渐性)

学生发表自己的认识。

师:你能用动作来表现这种慢慢的变化吗?(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学生大胆尝试用各种肢体语言表现这种逐渐变化的过程。

2、介绍"渐强","渐弱"两种音乐记号。

师:同学们能用自己想象的动作来表现声音的强弱变化了,真不错!在音乐中,有这样一个记号是用来表现声音慢慢地变强,(出示" ")这个记号叫"渐强记号"(出示"渐强记号"),"渐"的意思就是慢慢地,表示声音慢慢地变弱的记号叫"渐弱记号",它是这样的(出示" "渐弱记号)

3、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渐强、渐弱的声音变化。

请你选择一种简单的图形来画,画好以后可以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和做法。

学生作业。

师生共同讲、评学生作品。

师:出示节奏:2∕4 × ×× ∣×× ×‖ 要求学生击掌拍出节奏。

生:练习

小学音乐鉴赏活动创意趣味音乐教案设计

2、通过二声部演唱,学会在演唱中较好地控制音量,感受二声部的和声效果。

《绿叶》是一首三拍子的抒情歌曲,旋律婉转优美,爽朗而富有生气。要求学生用抒情优美的声音来表现小树林的优美。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他们缺少这样的体验。因此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用一些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小树林的图片或录象,引导学生感受树林之美,然后再跟着琴来哼唱歌曲的旋律,初步表现歌曲的意境。演唱时应注意气息平稳,并随旋律线的起伏自如地唱出渐强和渐弱。

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图片。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发音练习。

666—|555—|4432|1——|。

啦~~~~~~~~~~。

二、导入:

你们有没有见过小树林?还记得它的特点吗?

小树林中,最抢眼的是什么颜色?为什么是绿色?

你们能描绘一下不同季节的小树林吗?

展示不同季节小树林的图片,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加深他们的印象,并对此展开讨论,再把讨论的结果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三、学唱新歌:

歌词中的名词解释:

牌坊:形状象牌楼的建筑物,旧时用来宣扬封建礼教所谓的忠孝节义人物。

茅舍:即茅屋。大多简陋矮小。

拂:轻轻擦过。

溢:充满而流出来。

1、听歌曲范唱,初步把握歌曲的情感,

2、跟琴轻声演唱歌曲第一声部。

3、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一声部。

4、学唱第二声部,就一个乐句。

5、完整演唱第二声部。

6、分声部演唱,注意音准,速度和节奏。

7、进行声部的合成,做到均衡、统一,声部进行流畅,和谐。

四、课堂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

小学音乐教案

2、 能与同学一起进行集体舞表演,从中感受合作的乐趣。

能随着《加伏特舞曲》的音乐做出相应的情绪表现与动作反应。

cai课件

一、活动开始:

1、学生随音乐进教室。

2、老师扮主持人,从后面走进和小朋友打招呼:嘿!小朋友们好,我是燕子姐姐,欢迎大家来到“音乐动画城”。(屏幕上出现“音乐动画城”字样)

二、新课教授。

1、 出示不同建筑风格的“桥”的录象或图片,如石拱桥、拉索桥等,并鼓励学生记住自己喜欢的桥的名字和形状。

2、 “架桥”游戏

学生可拿出随身带的一些物品,四人一组互相讨论,架设一座“桥”,并给它取一个名字。

3、 学唱歌曲

教师走到学生中间,观赏各组的作品,一边有意识触摸学生摇晃的“桥”,一边教学生唱。

4、 集体舞表演

(1)将学生分成几个组,以十人为一组。每一组的同学之间互相讨论,设计动作,进行排练。

(2)举行小组之间的竞赛活动,一组接一组地进行表演。

(3)互相评一评哪个小组跳得最好。

5、 听赏《加伏特舞曲》

(1)听赏全曲,初步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边听音乐边随节奏口念节奏。

(3)让学生手持铃鼓等乐器,第一小节摇铃鼓,第二小节拍铃鼓。

(3)让学生边听音乐边做律动。

(4)复听音乐,引导学生进行表演。

(5)师:小朋友们表演得真棒。呀,时间过得真快,这一期的音乐动画城节目

(三)、结束活动。

学生随音乐出教室。

小学音乐教案

体会歌曲《我的祖国》中两部分音乐不同的情绪、不同的表现内容,表现对祖国的热爱和保卫祖国的坚定决心。

1.聆听、记忆歌曲的主要旋律。

2.分析歌曲两个乐段在音乐情绪上的变化。

歌曲《我的祖国》是表现20世纪50年代初期抗美援朝战争的影片《上甘岭》的插曲。上甘岭是朝鲜中部金化郡五圣山南麓一个只有十余户人家的小村庄,经过1952年10月的一场战役,名扬天下,中国人民志愿军所取得的辉煌胜利,使得上甘岭成为一座丰碑。歌曲就是在上甘岭激烈的战斗间隙,战士们在坑道里唱的。歌曲的成功之处是它并没有写成一首战斗进行曲,相反写成一首抒情歌曲和颂歌,这与残酷的战争环境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然而正是这种反差。将志愿军战士战斗的动力源泉交代得清清楚楚,那就是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为保卫祖国,保卫家乡而战,当时的口号就叫“保家卫国”。

在歌词的创作上,乔羽先生并没有运用“长江”“黄河”等地域性强的河流,而是运用“大河”一词,使人很容易就想起家乡的河,代表了更多人对自己家乡、对祖国的深切情感,歌曲更突出表现了对祖国的荣誉感。歌曲明显地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抒情性强,第二乐段壮丽宏伟,是一首明朗的颂歌。“美丽的祖国”“英雄的祖国”“强大的祖国”从各个侧面歌颂了祖国,“辽阔的土地”“古老的土地”“温暖的土地”则从地域、历史、现实三个视觉角度歌颂了祖国,言简意赅,这首歌曲被选入“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歌曲的旋律同歌词一样精彩,第一乐段的优美亲切,第二乐段的宏伟壮丽与歌词的内容高度吻合,第二乐段为开放性乐段,结束在属音“5”上,使三段歌词连续演唱不致产生过多的结束与停顿感。两个乐段旋律虽然不同,但仍有很多音调上的联系,例如“”与“”“”与“”等。

这首歌音域较宽,气势宏伟,虽然不是一首儿童歌曲,但学生完全可以理解,甚至还可以学唱其中一些片断。因此将它作为欣赏曲目很合适。

一、导入。

1.初次聆听歌曲《我的祖国》,请同学们聆听后谈感受。

2.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出处——影片《上甘岭》。

二、欣赏歌曲《我的祖国》。

1.欣赏影片《上甘岭》中带有歌曲的《我的祖国》视频片段,学生通过视、听两个方面体会志愿军们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精神。

2.教师带领学生根据歌曲情绪给歌曲分段。

第一乐段(1─10小节);第二乐段(11─18小节)。

3.对比歌曲《我的祖国》中两部分音乐情绪的变化,教师出示填空题。

4.教师指导学生分别轻声学唱歌曲的第一部分(领唱部分)和第二部分(合唱部分)。

5.体会歌曲两个部分的不同情绪,不同表现内容,揭示两个部分之间的情感关系。

第一部分表现了热爱祖国的真挚之情。

第二部分表现了捍卫祖国的决心。

三、整体感受。

阶段目标:让学生感受同一历史事件中其他的音乐作品。

1.教师简单介绍影片情节。

2.教师播放影片《英雄儿女》中带有歌曲的《英雄赞歌》视频,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四、歌曲拓展。

阶段目标:找寻能表达自己对祖国情感的歌曲,总结情感音乐表现的多样性。

1.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歌曲《英雄赞歌》的情感特征。比如,炽烈、热切、壮烈等。

2.回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感?与爱有关的情感有哪些?有哪些歌曲可以表达不同爱的情感。

3.请学生选择一首歌曲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同学们欣赏了优美、深情的歌曲,歌曲旋律激荡了我们的心房,这真是一次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希望同学们把这样优秀的作品永远记在心中。

小学音乐教案

1、通过学习歌曲《贝壳之歌》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2、能够发挥想象,用动作、打击乐、画笔等表现音乐。

综合艺术形象,体验,感受海边美丽的贝壳。

一、组织教学(让学生齐唱上课歌)。

二、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挂图,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

三、新授课。

1、初听前可提示:是否去过海边,见过大海退潮的情景?退潮后海滩上都有什么?你捡过贝壳、小虾吗?让学生明白“赶海”的含义。

2、初听后可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给你怎样的印象?

3、复听歌曲。边听边做动作表演。

4、听录音。让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5、听贝壳之歌音乐。感受三拍子。(说一说三拍子的意义及节奏规律),并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

6、哼唱歌曲旋律。

7、学唱歌曲。

8、学会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四、综合表演。

小学音乐教案

1、通过学唱和表演《乃哟乃》,初步感受土家族儿歌的特点,体验土家族民歌的风格和韵味。

2、能初步听辨高和低的音,并能随着音乐准确地读出节奏和歌词。

3、引领学生走进土家族的山寨,再说一说、听一听、唱一唱、演一演中丰富音乐体验,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4、能够主动参与小组的活动,在活动中拉近于音乐的距离,感受学习的快乐和合作的快乐。

感受并表现土家族歌曲的特点。

歌曲《乃哟乃》是一首土家族儿歌。歌词中“乃哟乃”是快来吧的意思,“乃哟嗬”等衬词表达了热闹的场面和快乐的气氛。这首儿歌全曲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独特的旋律赋予歌曲浓郁的民族风格。

本课歌曲十分具有民族特色,在教学时要时刻围绕土家族的民族特点,并将这一特点贯穿到全课的教学中。

如:学土家语;学摆手舞等……运用故事式的教学方法,将诸多内容联系起来,使本课各项教学具有连贯性。首先,节奏练习中,以拍电报的方式进行练习,使学生在玩中掌握技能。听辩1、3、5音高处的教学,采取了带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通过模仿摘草莓、茶叶、橘子的动作,带领学生理解1、3、5的音高不同,使学生对原本枯燥的读谱知识产生兴趣。接着又以极具民族的土家语进入新课教学,将新学的“乃哟乃”和“乃哟嗬”一直延续到本课教学的结束。最后又模拟社巴节的欢乐气氛,加入打击乐器,使学生通过表演、唱歌、伴奏等形式都参与进来,使整堂课由始至终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中。

多媒体课件、音符和节奏条、各种打击乐器。

一、师生问好。

师:1234|5—|同学们好。

生:515|515|5432|1—‖(前面两个1是高音的)老师好老师好老师您好。

二、导入新课:

师:(出示中国地图)同学们知道地图上的这只“大公鸡”代表哪儿吗?(中国)那老师有几道问题想考考你们:

(1)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你知道共有多少个民族吗?(五十六个)。

(2)我们是属于哪个民族的?(汉族)。

师总结:对了,我们汉族是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

(3)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呢?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认识一个勤劳质朴、心灵手巧、能歌善舞的民族,它主要分布在湖南一带(指地图),名字叫做土家族,大家想去吗?(想)那就让我们排起队伍,乘着歌声的翅膀,一起向土家族出发!(随《乃哟乃》音乐做律动。)。

三、节奏练习:

节奏条:xxx|xxx|xxxx|xxx‖。

1、先找学生试拍,教师纠正。

2、集体拍、分组拍(1、3小节一组,2、4小节一组)。

3、拍电报游戏:将学生分成组,按顺序每组拍一小节,依次类推。

师:同学们拍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拍出密码,去拜访土家族吧!

四、播放幻灯片:

土家族的风俗文化相关图片。

1、图片内容:土家族的服饰、吊角楼、工艺品、摆手舞、社巴节……。

2、师随幻灯片的播放简单介绍图片内容。

师:大家快看!这是土家族特有的民族服装,漂亮吗?这是土家族世代居住的山寨,真是个山清水秀、景色优美的好地方;这是他们的住房——吊脚楼;这是土家族名扬海内外的手工艺品——织锦;看!土家姑娘在采茶;这是土家族最热闹的传统节日——社巴节;在这盛大的节日里,土家族的男女老少相聚在一起,跳起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摆手舞,多热闹啊!知道这是在干什么吗?这是土家族人在以古老的形式庆祝丰收呢!

五、视唱练习:

1、走下座位模仿摘草莓、茶叶、橘子的动作。(草莓长得低,茶叶在腰间、橘子长得高)。

2、通过采摘,你们有什么发现?

3、你们听,它们还会唱歌呢!(草莓唱do,茶叶唱mi,橘子唱sol)。

4、随琴唱一唱do、mi、sol的音高。(用柯尔文手势来表示)。

5、每组用“xx。

x”的节奏任意将1、3、5三个音搭配,师弹琴带领学生唱一唱。

六、新歌教学:

(一)初听歌曲,感受土家族特有的语言风格。

1、多媒体播放《乃哟乃》课件。

2、师:你们听到歌中土家小朋友在向我们打招呼吗?他们在说:“乃哟乃!乃哟乃!”

3、简介:土家族的语言中,“乃哟乃”是快来的意思。我们也学着说一说。(可用“乃哟乃”随意指学生过来。)。

4、师:其实,聪明的土家人在“乃哟乃”的基础上,还创造了许多类似的语言。象“乃乃哟”和“乃哟嗬”,这两个词语都表达了热闹的气氛和幸福快乐的心情!今天,你来到了土家族,高兴吗?(高兴)那我们要喊:“乃哟嗬!”(师领说,生齐说)我们一起学这首歌,快乐吗?(快乐)那我们就喊:“乃哟嗬!”

5、师有节奏地教读歌词。(两遍)。

6、齐读。

7、师生分读。(学生专门读红色区域,烘托热闹快乐的气氛。)。

(二)学唱歌曲。

1、随多媒体课件哼唱歌曲。

2、观察曲谱中红色的音符有什么共同点?(曲调一致)。

3、师生合唱曲谱。(用柯尔文手势表示音高。)。

5、分组唱。(其中一组唱红色区域,要唱出热闹欢快的气氛)。

6、随多媒体课件学唱一遍。

6、随伴奏面对面拍手演唱。

(三)学跳摆手舞。

1、多媒体播放摆手舞视频。(大家可以跟着学一学。)。

2、师:正好,老师也和土家族姑娘学了两招,想看吗?(想)不过这个舞老师一个人是表演不起来的,我想邀请部分同学和我合作一下,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跳?(邀请时师可说:“乃哟乃!”)。

3、找6名同学和老师围成圈一起表演,鼓励其他同学站起来学一学。

4、师:我们欢快的歌声和舞步把土家人都吸引过来了,他们要邀请咱们去参加土家族最盛大的节日——社巴节呢!快带上我们的乐器,一起去体验一下吧!

5、分组(唱歌、跳舞、伴奏)体验社巴节热闹的场面。

七、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都有什么收获?(认识了聪明能干、能歌善舞的土家族,学习了用土家语演唱的歌曲《乃哟乃》,学会跳摆手舞,参加了热闹的社巴节……)你快乐吗?(快乐)那我们就说:“乃哟嗬!”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汉族人要和其他少数民族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更强盛!

时间不早了,让我们唱起动听的《乃哟乃》,跳起欢快的摆手舞,跟土家小朋友说再见吧!

八、边唱《乃哟乃》,边跳摆手舞走出教室。

小学音乐教案

1.学唱歌曲《乃哟乃》《勇敢的鄂伦春》《保护小羊》。

2.欣赏《杵歌》,随音乐做舂米动作。

3.感受《快乐的罗梭》的情绪。

4.从曲调、服装上分辨《乃哟乃》和《勇敢的鄂伦春》。

5.找出《保护小羊》中前后两个乐句的不同音,并涂上不同颜色。

6.在《我家门前有条河》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7.创编《我家门前有条河》新的表演方法。

重点:

1.学唱歌曲《乃哟乃》《勇敢的鄂伦春》《保护小羊》。

2.欣赏《杵歌》《快乐的罗梭》,感受乐曲的情绪。

3.在《我家门前有条河》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难点:

1.用茶杯、碟子、碗准确地演奏歌曲。

2.听辨乐曲《快乐的罗梭》不同乐段的情绪。

3.在《我家门前有条河》的活动中,数数、念儿歌、演奏打击乐器、表演动作的四组同学能够合作好。

4.创编《我家门前有条河》新的表演方法。

1.通过听、唱一组少数民族歌(乐)曲,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

2.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

3.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茶杯、盘子、碗、卡片、三角铁、响板、碰钟、沙锤、图片。

[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乃哟乃》。

[教学过程]。

教师可简单介绍土家族小朋友的服饰、聚居地、生活习惯等民族风情。

要求学生安静地听,听完后谈一谈自己对歌曲的感受,还可以评价一下教师的范唱。

1.教师范唱或放录音,要求学生聆听、记忆颜色的小节。

2.教师范唱,请学生在有颜色的小节处拍手。教师范唱,学生在此小节处设计其他动作。

3.学生跟着教师分乐句模唱歌词数遍。

4.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5.请一位同学领唱、其他学生齐唱涂色的小节。

6.学生跟着教师模唱歌谱,学生重点记忆涂色小节。

1.同学们回家试着找可以发出do、mi、sol三个音的物体演奏这首歌曲。如茶杯、碟子、碗,或是在玻璃杯中盛上多少不等的水。下节课请同学们带着所选择的“乐器”来演奏这首歌曲。

2.请查找有关高山族的资料。

1.能用活泼、轻快的声音、中速演唱歌曲。

2.能跟老师模唱歌谱。

第二课时。

1.复习《乃哟乃》。

2.欣赏《杵歌》。

一、复习《乃哟乃》。

1.齐唱歌曲。

2.请学生独唱歌曲。

二、请同学用茶杯、碟子、碗演奏《乃哟乃》。

三、请同学用其他“乐器”演奏《乃哟乃》。

四、欣赏《杵歌》。

1.请同学们介绍有关高山族的知识。

2.欣赏《杵歌》。

3.能随音乐做舂米的动作。

五、教学评价。

1.能用茶杯、碟子、碗演奏这首歌曲。

2.能随音乐做舂米的动作。

第三课时。

欣赏《快乐的罗梭》。

1=f2/4。

553│553│3551│332│1332│126│6216│116‖。

1.跟着老师分乐句用“la”模唱。

2.学生用“la”完整模唱。

1.问:这首乐曲的形式是什么样的'(欣赏第一遍)?

2.听一听模唱练习在这首乐曲中出现了几次(欣赏第二遍)?

3.感受第二部分的情绪(欣赏第三遍)。

4.欣赏第四遍。请你按照乐曲欢快、抒情、欢快的情绪在第三个条格中涂上相应的颜色。

5.随音乐律动(欣赏第五遍)。

6.介绍弹拨乐知识。

三、课下活动。

1.感受乐曲的不同情绪。并用不同颜色表示。

2.是否能随音乐的节拍律动。

第四课时。

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请同学们介绍有关鄂伦春族的相关知识,老师小结补充。

要求:学生能安静地聆听,并能对老师的范唱做出自己的评价。

1.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2.跟着老师学唱歌曲。

3.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4.请同桌同学互相为对方演唱一遍并记忆歌词。

5.分小组演唱,其他同学评价,也可由一位学生代表独唱。

用线连一连,请同学们不仅从曲调上区分《乃哟乃》与《勇敢的鄂伦春》的不同,还可以从服装上区分。

请同学们查找有关傈僳族的相关资料。

1.能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2.能从曲调、服装上区分两首歌曲的不同。

第五课时。

学唱歌曲《保护小羊》。

请同学们介绍有关傈僳族的相关知识,老师补充总结。

要求:学生能安静地聆听,并能对老师的演唱进行评价。

1.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2.跟着老师学唱歌曲。

3.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4.教师启发学生区分两个乐句中只有一个音不同,并在不同的音上涂上不同的颜色。

5.纠正学生的吐字,如:“三”“山”等。

6.启发学生根据歌曲内容编一个小故事。

7.请同学们谈谈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明白了什么道理。

1.《乃哟乃》。

2.《勇敢的鄂伦春》。

要求:体会这两首歌曲的不同风格。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土家族、高山族、彝族、鄂伦春族、傈僳族的民歌。

提问1:同学们还知道其他少数民族的名称吗?请你说一说。

提问2:谁会演唱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歌?给大家唱一唱。

第六课时。

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

请同学们说一说熟悉的儿歌。

要求:有节奏的朗读。

1.每一拍读一个数。

要求:数拍的速度要均衡。

1.全班分成每六人一组,一人数拍,一人读儿歌,四个人分别演奏打击乐器。

2.全班分成四组共同合作完成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

3.请同学们重新设计一首儿歌的活动(例如:替换儿歌、替换乐器……)。

1.能邀请同学一起合作表演《我家门前有条河》。

2.能够按照《我家门前有条河》的模式创遍一首新儿歌的活动。

小学音乐教案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金铃铛》。

教学目标: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金铃铛》。

教学重点: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金铃铛》。

教学难点:随音乐模仿摘果子的动作,进行律动表演,体验摘果子的快乐。

教具学具:电子琴、录音机、挂图。

教学过程:1.学唱歌曲《金铃铛》。

(1)欣赏秋天:采用音像、挂图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观察秋天的自然景色:变红的枫叶,漫天飞舞的黄叶,硕果累累的果树,一望无边的金黄色稻田和麦田,……。创设一种秋天丰收的情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说说秋天:从欣赏丰收的果园图人手:果园里,树上挂满了苹果、梨子,人们在快乐地采摘果实,汽车司机满脸笑容地驾驶着载满果实的汽车。让学生说说果园里的自然景象,模仿风吹雪花梨像金铃铛一样哐啷响,模仿司机驾驶装满果子的汽车的模样。通过说秋天和模仿动作,使学生在生动、快乐的感受和想像过程中,形象地记住歌词。

(3)听歌曲:可播放录音,也可由老师范唱。让学生边欣赏丰收图景边听赏歌曲,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和冲动。

(4)唱歌曲:可让学生先学唱歌词,再学唱曲子。这首歌的旋律流畅,只要跟着音乐或琴声模唱几遍,学生就能很快地将歌词唱出来,然后老师再教唱几遍曲子,学生就能唱准曲子的音高了。

(5)跳秋天:老师应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以便学生能忘我地自编动作,边唱歌边表演,尽情表现秋天的快乐。

做律动《摘果子》。

(1)出示果园挂图:果园里的苹果又红又大,把果树压弯了腰,小朋友们在愉快地采摘果子,以激发学生模仿或摘果子律动的欲望。

(2)学生边听音乐,边模仿摘果子的动作。

(3)教师指导学生创编一套动作。《摘果子》有四个乐句,可每一乐句安排一个摘果子的动作,其动作可以是学生一手挎篮,一手分别向上、向前、向左、向右四个方面做伸手摘果子的律动。这一套动作适合全体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表演。

(4)学生表演摘果子的律动。人数多的班级,学生可以坐在座位上,边听音乐,边向不同方向做摘果子的律动。人数少的班级,可以离开座位,在教室的.空地上,分成小组进行表演。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自己创编动作,对学生能创造性地设计摘果子、倒果子、装果子等动作,要及时表扬,并让他们当众表演,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听赏(丰收之歌》。

(1)初听全曲。最好是用录音,让学生静心听赏歌曲,感受优美的旋律,想像秋天美好的丰收景象。

(2)复听全曲。可结合秋天的画面欣赏全曲,也可以随着歌声轻轻哼唱。

(3)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教材上呈现了打击乐器铃鼓、碰铃、双响筒的图片和相应的。

节奏型,学生可以边听歌曲边用这些固定节奏型伴奏,也可以自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4)自编舞蹈动作欢庆丰收。学生可扮演农村各种人物的模样,边听歌曲边表演,表现“人人都高兴,到处歌舞欢”的丰收景象。

(5)画秋天、写秋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随着歌声,选用合适的颜色画出秋天的景色,或用文字写下对秋天的美好记忆和想像。

学生能随音乐模仿摘果子的动作,进行律动表演,体验摘果子的快乐。

小学音乐教案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蜗牛与黄鹂鸟》。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歌曲《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叙事性民歌,歌曲讲述蜗牛在葡萄树刚发芽的时候就背着重重的壳往上爬,而黄鹂鸟在一旁嘲笑它的有趣情景。歌曲旋律轻松活泼,歌词生动有趣,隐喻着日常生活中人们不畏艰难,对奋斗目标执着追求的顽强精神。

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四年级的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老师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条件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根据以上对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唱、模仿歌曲,用纯朴、活泼且略带顽皮的情绪演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3.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读乐谱,学习切分节奏。

本着音乐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如下重难点:

重点:用纯朴、活泼且略带顽皮的情绪演唱歌曲;

难点:学习切分节奏,有感情的演唱。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谈话法、对比法、实践指导法等。

下面着重谈一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我采用图片导入法,我会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几张照片,分别是葡萄树,蜗牛、黄鹂鸟,在出示这些照片之后,我会请同学们看图说话,根据这三张照片编一个故事出来,学生经过想象之后,故事层出不穷,我会及时给予肯定与赞扬,这时,我会引导学生,问学生想不想知道,蜗牛与黄鹂鸟在歌曲中呈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由此引出今天的课题。

这一环节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通过看图编故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步感知

我会给学生播放《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歌曲的音乐,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音乐的节奏与特点。在听赏前我会先预留一个任务,“同学们要认真听,听完老师会找同学来谈一谈你的感受。”听后,我会找学生来畅所欲言,并作出简单评价,最后总结出:这首歌曲曲风欢快、活泼,幽默、诙谐,节奏稍快。

(三)学唱歌曲

本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我会先带领学生进行一组发生练习,13531,紧接着进行新课教授,我会利用钢琴,带领学生识读乐谱,熟悉旋律,在识读乐谱的过程中,我会着重介绍歌曲中出现的切分音,切分音有大切分音和小切分音。如下:大切分音:

小切分音:

我会介绍这两种切分音的区别,大切分音有2拍的时值,听起来缓慢一些,小切分音只有一拍的时值,听起来急促一些。

在区别了这两种切分音节奏后,我会带领学生着重练习本节课中小切分音,在练习熟练之后,我会让学生加入歌词进行演唱,演唱过后,我会利用多媒体播放《蜗牛与黄鹂鸟》的音频,当学生听赏过后,我会利用钢琴,让学生模仿音频中的音乐情绪,带领着学生再一次有感情地,完整地唱歌曲。

之所以让学生模仿,主要意图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四)拓展延伸

在这个环节,我会安排男女分组,女生扮演黄鹂鸟,男生板演蜗牛,在歌曲前部分男女生一起演唱,到后面的对话部分分开演唱。

这样设计可以通过合作演唱的过程,让学生们体验合作的乐趣,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

(四)小结作业

在小结环节,我会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总结,我会问同学们,通过学习这首歌,尼恩都学会了那些品质?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我今儿总结,这首歌体现了蜗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希望同学们也能够像蜗牛学习,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在作业方面,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以实践为中心这一理念,我会以布置口头作业为主,让学生在课下学习体现优秀品质的民歌,下节课再一起分享。

《唱山歌》

小学音乐教案

1、从音乐科的特点出发,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基础,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学科教学中。

2、正确处理知识的逻辑顺序,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教学内容,努力处理好内容的浓度和广度。

3、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

本册教材共有八个单元,后面还有选唱选听的歌曲共四首。每一课都有一个主题,每课都包含“唱一唱”、“听一听”“玩一玩”等内容。

在本册中,歌曲内容健康生动活泼,体现了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指导学生有表情自信地演唱基础上进行有关爱国主义的教育以及体验各种生活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音乐知识有:节奏的把握、人声的分类、各音符的掌握、四分休止符的学习和音乐家聂耳的故事等等。

活动和音乐童话剧是教材的特色之一,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更好的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并达到多种技能的综合运用;通过表演童话音乐剧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乐趣和教益,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整册教材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为动力,充分体现玩中学、学中玩。

1、学生人数多,不太易于管理,要有适当的方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小学生好动,还有一部分学生顽皮,但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

3、现在的小学生智力水平相对高,动手能力也较强。

4、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应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5、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6、虽然已经是小学阶段的第三年了,但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习惯还是非常重要(正确的'演唱姿势、上音乐课的习惯、游戏的规则等等)。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2、通过欣赏优秀的儿童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和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基本技能。

4、培养学生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活动中运用乐谱。

5、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及艺术想像和创造力。6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友爱精神。

1、唱歌:(1)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和气息方法。(2)教学中抓住重难点,演唱时要注意音准、节奏和正确的情绪。

2、欣赏:

(1)了解人声分类和演唱形式,根据歌曲介绍中外音乐家。

(2)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

3、识谱:

掌握各种基本音符、休止符及简单节奏,并能在活动中灵活运用。

第一周、第二周第一单元《老师您好》。

第三周、第四周第二单元《到郊外去》。

第五周、第六周第三单元《丰收的喜悦》。

第七周、第八周第四单元《大海的歌》。

第九周复习。

第十周、第十一周第五单元《小机灵之歌》。

第十二周、第十三周第六单元《我架飞船上蓝天》。

第十四周、第十五周第七单元《多彩的民间音乐》。

第十六周、第十七周第八单元《你我手拉手》。

第十八周复习。

小学音乐教案

通过学习作品《小小少年》,感受歌曲乐观向上的情感,养成勇敢面对挫折的良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小小少年》的演唱,并配以讨论、分析等方法,学生能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知识与技能】。

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及运用,并能够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重点】。

能够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

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及运用。

教师讲述海因切的故事,顺势揭示课题《小小少年》。

1、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小小少年》,并提问歌曲情绪是怎样的?

2、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并提问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1、发声练习,教师提醒学生采用“wu”的声音进行发声练习,注意嗓音保护。

2、教师播放音频,学生跟唱。

3、教师范唱,其余学生演唱谱例。

4、完整演唱谱例。

5、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并请学生思考:歌词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6、教师引导学生加歌词完整演唱歌曲,纠正歌词及旋律的对应问题。

7、完整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师多媒体播放电影《英俊少年》中的插曲《小小少年》,学生进行欣赏。

师生共同回顾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方式,引导树立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

布置课后作业:搜集《小小少年》的背景资料。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