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案(模板15篇)

时间:2023-12-05 00:09:52 作者:琉璃

五年级教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工具之一,需要教师进行精心设计和灵活调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教案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备课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小学五年级数学《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教案设计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2.学生会找出应用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用方程解“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分析应用题等量关系,并会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写出下面各题的式子.。

1.比的3倍多15。

2.比的4倍少2。

3.2个与34的和。

4.5个与0.6的3倍的差。

(二)解答复习题。

少年宫舞蹈队有23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合唱队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解答)。

23×3+15。

=69+15。

=84(人)。

答:合唱队有84人.。

二、新授教学。

(一)导入新课(改复习为例4)。

少年宫合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舞蹈队有多少人?

1.比较:例4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这句话没有变;

不同点:复习题已知舞蹈队人数求合唱队人数,

例4是已知合唱队人数求舞蹈队人数.。

(二)教学例4。

1.画线段图分析题意。

2.看图思考:舞蹈队人数和合唱队人数有什么关系?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舞蹈队人数的3倍加上15正好等于合唱队人数.。

(根据:合唱队人数比舞蹈队人数的3倍多15人)。

4.列方程解答。

教师板书:

解:设舞蹈队有人.。

答:舞蹈队有23人.。

5.思考:还可以怎样列方程?(或)。

引导:例题的方法最简单,解题时要用简单的方法解.。

(三)变式练习。

少年宫合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人数的4倍少8人,舞蹈队有多少人?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在学习中你有什么感想?

四、巩固练习。

(一)只列式不计算.。

1.图书室有文艺书180本,比科技书的2倍多20本,科技书本.。

2.养鸡厂养母鸡400只,比公鸡的2倍少40只,公鸡只.。

(二)学校饲养小组今年养兔25只,比去年养的只数的3倍少8只.去年养兔多少只?

(三)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86厘米,底是38厘米.它的腰是多少厘米?

五、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例4.少年宫合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舞蹈队有多少人?

解:设舞蹈队有人.。

答:舞蹈队有23人.。

教案点评:

分析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本节主要训练学生掌握根据题目所给的不同条件,找等量关系的方法。

首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并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从众多的等量关系中找出最佳思路,使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9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了解方程的意义;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体会方程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方程的意义;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

情境图、课件、卡片(等式、不等式、方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设疑导入。

1、为什么学习方程?

2、方程是什么?

二、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建立方程概念。

问题一:为什么学方程?

(一)出示天平,建立等量概念:

左边=右边。

(二)出示情境图分组学习(如书88页称药丸、称月饼、倒水)。

1、小组合作,看图找出等量关系,用式子表示出来。

2、小组汇报,并将式子板书在黑板上。

问题二:什么是方程?

根据小结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1、读一读:

师: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比较重要,试着用声音传达给大家。

2、圈一圈:

师:根据这句话找一找,黑板上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呢?把它们圈出来吧。

3、写一写:

师:在数学世界里只有这几个方程了吗?你还能写几个呢?(无数个)(学生独立完成板书在黑板上)。

4、试一试:

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就是方程吗?举个例子。

等式一定是方程吗?举例。

5、游戏巩固:听口令做动作。

游戏目的: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方程的两个要素:未知数和等式。

游戏规则:请几位学生手拿卡片听口令,如:发令者说:“等式”跳一跳,拿着等式卡片的人就要跳一跳,其他的人不能动。

三、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第89页练一练第1、2题。

四、布置作业。

小学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案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学校买来个9足球,每个a元,买来b个篮球,每个58元。

2.让学生根据出示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9个足球多少钱?

(2)b个篮球多少钱?

(3)篮球的单价比足球的单价多多少钱?

(4)篮球和足球一共多少钱?

3.学生说出怎样表达这些问题的结果。(教师板书)。

4.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式子,看一看有什么特点?

二、系统整理。

1.提问:我们除了学过用字母标示数量关系外,还学过用字母表示什么?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整理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交流小组整理的结果。教师板书。

a+b=b+av=sh。

a+(b+c)=(a+b)+cv=abh。

a×b=b×cs=ab。

a×(b×c)=(a×b)×cs=ah。

a×(b+c)=a×b+a×c……。

运算定律计算公式。

3.在书写数字与这字母相乘、字母与字母相乘时,应注意什么?

完成84页上做一做的内容。

4.启发学生谈一谈,用字母表示数、表示数量关系有什么作用?

5.在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我们黙认“x”表示什么样的数?

6.让学生填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

求“x”值的过程叫做()。

7.让学生说说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8.学生解方程并订正结果。

9.通过列方程和解方程,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

1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课堂巡视,了解学生解决问题情况。

12.班内交流结果。并让学生将解题过程演板。

13.谈一谈在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三、归纳小结。

1.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对哪项知识做了复习和整理?

2.师:有一部分同学在解题的过程中,不习惯用方程解,老师建议大家,为了更好的与中学接轨,要多尝试用方程解,而且你一定会领悟到方程得简明和方便。

四、实践应用。

1.完成85页练习十五的习题。

2.填空。

(1)小华每分钟跑a米,6分钟跑()米。

(2)三个连续的偶数,中间一个是m,另外两个是()和()。

(3)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如果a=4厘米,b=3厘米,则三角形的面积是()。

(4)老王今年a岁,小林今年(a-18)岁,再过18年,他们相差()岁。

(5)一堆煤,有a吨,烧了6天。平均每天烧b吨,还剩()吨。

2、判断。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

(3)6x=0是方程。()。

(4)因为a×6可以写成a·6,所以7×6可以写成7·6。()。

3、下面的式子中,哪些是方程?

(1)5x(2)6x+1=6。

(3)15-3=12(4)4x+1。

4、解方程。

2x+9=27x-0.5=8+0.3x=14。

8x-3×9=3722.3x+11x=66.6x-x=12。

(要求学生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计算)。

5、趣味数学城。

(1)、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

n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

1.通过观察天平演示,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使学生能够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课件,习题板。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数量关系,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已知我们学校有88位同学,再加上所有老师,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师生一共有多少人吗?(板书:88+x)。学得真不错,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来研究这些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所隐藏的数学奥秘,想知道吗?请你用饱满的姿态告诉老师!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学习过程。

(一)认识天平。

(二)新课学习。

自学指导(一)。

自学p53,分别说一说图1,图2,,显示的信息。

图1天平两边平衡,一个空杯重100克。

图2在空杯里加一杯水后天平不平衡了。

再看图3说说图3显示的信息。

天平1杯子和里面的水比200克法码重。

天平2杯子和里面的水比300克法码轻。

请用算式表示图3数量关系。

天平1、100+x200。

天平2、100+x300。

再看图4说说图4显示的信息,请用算式表示图4数量关系。

100+x=250。

观察比较下列算式说说你的发现。

观察比较。

100+x200。

100+x300。

100+x=250。

前面两个算式两边不相等,后面一个算式两边是相等的。

教师总结:像这样两边相等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等式。(板书)。

写出几个等式。

请学生把这里的等式分类,并说说你们是如何分类的?

20+30=50。

20+χ=100。

50×2=100。

14-8=6。

3y=180。

78×3=234。

100+2y=3×50。

学生汇报后让学生说出分类的理由。(有的含有未知数,有的没有未知数)。

教师总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板书)。

列方程解应用题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材第94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第1—4题。

使学生学会用方程解答数量关系稍复杂的求两个数的(和倍、差倍)应用题,能正确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来检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和检验的能力。

1、复习:果园里有梨树42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一共有多少棵?(板演)

2、根据下列句子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杨树和柳树一共120棵

杨树比柳树多120棵

杨树比柳树少120棵

3、出示线段图:梨树:

桃树:

从图上你可以知道什么?如果梨树的棵树用x表示,桃树的棵数怎样表示?

4、出示条件: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5倍。

5、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练习二十一第1题)

6、交流:板演,你是根据怎样的数量关系来解答的?

7、导入:在四年级时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应用题,谁来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怎样的?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出示课题)

(1)齐读。

(2)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边问边画出线段图。

(3)“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是什么意思?

这道题要求的数量有两个,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做比较简便?

(4)下面我们就以小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道题用方程来做,学生讨论。

(5)交流。

(6)通过讨论和同学们的交流,你们会解这道题了吗?请做在自己的作业本上。一生板演,其余齐练。

校对板演。还可以怎样求桃树的棵树?

(7)方程解好了,下面要做什么了?你准备怎样检验?(把问题作为已知数进行检验,)生说,师板书,齐答。

2、教学想一想。

现在我们把第一个条件改一下,变成“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树多84棵”,你能列方程解答吗?(出示改编题)

一生板演,其余齐练。

集体订正。提问:设未知数时你是怎样想的?你是根据什么来列方程的?

3、请同学们比较这两道题,在解答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会不同?因此,你认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4、小结。

从刚才的两道题可以看出,如果两个数量有倍数关系,就可以把1份的数看做x,几份的数就是几x;把两部分相加就是它们的和,两部分相减就是它们的差。我们可以根据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来解答。

1、练一练。校对:你是根据哪个条件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的?

2、只列式不计算。

一个自然保护区天鹅的只数是丹顶鹤的2.2倍。

(1)已知天鹅和丹顶鹤一共有96只,天鹅和丹顶鹤各有多少只?

(2)已知天鹅的只数比丹顶鹤多36只,天鹅和丹顶鹤各有多少只?

3、选择正确的解法。

明明家鸡的只数是鸭的3倍,鸡和鸭一共56只,鸡和鸭各有多少只?

(1)解:设鸡和鸭各有x只。 x+3x=56

(2)解:设鸡有x只,鸭有3x只。 x+3x=56

(3)解:设鸭有x只,鸡有3x只。 x+3x=56

商店里苹果的重量是梨的3.6倍,苹果比梨多26千克。苹果和梨各有多少千克?

(1)解:设梨有x千克,苹果有3.6x千克。 3.6x-x=26

(2)解:设梨有x千克,苹果有3.6x千克。 3.6x+x=26

老师有个疑问,想请你们帮我解决:为什么今天学的应用题用方程来做比较好,而复习题用算术方法做比较好呢?说明同学们掌握得不错。

       练习二十一/2—5

小学五年级数学《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教案设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列方程解应用题是难点。这一部分内容融入了等式的性质,利用四则运算各部分的关系,有助于对所学的算术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初步渗透代数的思想,然而在这一部分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难点。

一、审清题意:

审题,理解题意。即全面分析题目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把牵涉到的一些概念术语弄清,如同向,相向,增加到,增加了等。

二、确立未知数:

三、寻找等量关系: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因而是“等式”是列方程比不可少的条件。所以寻找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常见的等量关系有以下几种:

1、总量相等;2、成倍数相等;3、按公式相等;

小学常用数量关系总结: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

1、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并能较熟练地运用它解形如x+a=b的方程。

2、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形如x+a=b的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会检验给出的未知数的值是不是某方程的解。

4、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好习惯。

1、对等式的基本性质一的理解和运用。

2、掌握解形如x+a=b的方程的依据、步骤和书写格式。

3、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形如x+a=b的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掌握解形如x+a=b的方程的依据、步骤和书写格式。

2、较为熟练地运用形如x+a=b的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后,怎样求x呢?在学生渴望解决这一问题的内在需求的驱使下,展开合作探索活动。

在教学等式的基本性质时,可利用实物演示,通过提问: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以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把两组图的内容归纳成一句话。这样,及时引导学生超脱实例的具体性,实现必要的抽象概括。

这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索x的值的求法,然后在小组讨论后汇报。学生在陈述自己的想法时,不仅要说出自己是怎样推算的,还要请学生说出这样推算的理由。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强调解方程的每一步得到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

教学中还要重视对学生书写的要求,初学时,可要求学生等号对齐。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的计算过程,开始练习时也要求学生写出来,待熟练之后再简写。无论是解方程还是检验,都要从一开始就强化书写规范,以发挥首次感知先入为主的强势效应,促进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形成。

最后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时,要强调: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区别这两个概念。

模式方法:观察――实验――讨论――交流――概括结论。

作业设计:自主练习1-3题。

1、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天平,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交流,帮助学生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一。

2、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算术思维向方程思维的转变。

3、在检验的问题上,要注重引导学生由算术法的验算向方程法的检验转变。

4、教学时,要加大引领力度,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一要做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引领,进一步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渠道,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对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路、步骤及格式的引领。

本次教研活动,使老师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较为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较为实际的教学环节,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也为教师在教学中围绕重点、突破难点指明了方向。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范文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在第七册学习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一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共分四个层次,首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其次教学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本课内容是第三个层次,第四是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比较。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是第一次出现在全国统编教材上。例6的内容,在算术中称为和倍和差倍问题,由于是逆向思考题,解法特殊,不易掌握,现在用方程来解,不仅思路较简单,而且这两类问题的思路统一,解法一致,既可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了解应用题的能力,是今后小学学习分数等应用题的基础,也是今后到中学继续学习代数方程解应用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必须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会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会用把两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已知条件看是否符合的方法进行验算;在教学解题思路的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在解题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初步的类推和迁移的能力及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的重点是正确设未知数和列出方程,关键要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也是教学的难点。

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是中学列代数方程解应用题的基础,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注意中小学教学的衔接。

本节课首先要考虑正确运用迁移原理,这对中、小学的学习都将具有积极作用。在准备阶段的练习题中,不论是数量关系和解题的方法对学习例6都具有迁移的作用,利用这一原理可引导学生直接去做例6后的想一想,这既能培养迁移推理能力,也能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其次,由于小学生仍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刻,所以要考虑怎样做好这个过渡,在教学中采用画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线段图能使数量关系明显地呈现出来,有助于帮助学生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和列出方程。

第三还要考虑学法指导。本课要教会学生阅读、分析应用题的方法、验算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在教学检验方法时,采用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边读边想并说出两个检验式子的含义与作用,从中悟出检验的方法。教完例6后引导学生想不同的解题思路,列出不同的方程,就是教学生如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是十分必要的。

主要针对新授的内容和学生不习惯用方程解及感到列方程有困难等问题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一是基本训练,进行列方程的训练,如,x的5倍与x的和是80;根据题意把方程写完全的训练,如,果园里原有桃树x棵,杏树135棵,两种树一共有180棵。=180,=135;根据线段图列方程的训练,如,第二个环节是练习例6前的复习题,对学生再现了三年级的内容是为学习例6架桥。为学习新课予作准备。第三个环节是导入新课。从改变复习题中的问题和一个条件,将复习题变成例6。使学生感到数量关系并不生疏,但由于需要逆向思考,学生又感到难做,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学习新课提供良好的情感和认知的起点。(第一阶段需5分钟左右)。

按照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安排四个环节。

一是审题。即,全面分析已知数与已知数、已知数与未知数、未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画好线段图,找出已知数,并将其中的一个设为x,而另一个则根据题中的一个条件写成含x的代数式。解答例6就应先设桃树为x棵,根据杏树是桃数的3倍这一条件得出杏树为3x棵,画好的线段图如下:

二是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前面设未知数时已使用了一个条件,现在用另一个条件来列方程。即根据桃树和杏树共180棵列出方程x+3x=180;也可根据桃树和杏树共180棵来设未知数,根据另一条件列方程。这时设桃树为x棵,杏树是(180-x)棵,列出的方程是180-x=3x;也可设杏树为x棵,根据杏树是桃树的3倍,得出桃树是13x棵,列出的方程是x+13x=180;也可根据另一个条件设未知数,即设杏树为x棵,桃树是(180-x)棵,列出的方程是x=3(180-x)。但后几种方程解起来不方便,有的方程目前学生还不会解,教学时可要求学生只列不解。这些方程的列出有利于全面掌握数量关系,也有利于掌握,先根据一个条件设第二个未知数,再根据另一个条件列方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但不能要求全体学生都会列出,特别是中差生,只掌握书中的一种即可。列出这些方程后,学生自然会得出书中列出的方程容易解,为此,教育学生今后学习时,不仅要考虑列出的方程是否正确,还要考虑列出的方程是否易解的问题。

第三个环节是检验。虽不要求写在本子上或卷子上,但这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步骤,长期要求下去,就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增强责任心和自信心,那种做完题不知对错的做法是后患无穷的。(这个阶段需20分钟左右)。

一是巩固新知的练习,可做128页做一做中的题目。接着做想一想题目,让学生独立用解和倍题的方法解差倍题,完成知识的迁移。第二环节安排课堂上的独立作业(5分钟左右)让学生独立做129页练习三十一的第一、二题,(对较好的学生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题目)做完之后要认真进行讲评、纠正错误和打开思维受阻之处。

最后做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129页练习三十一第3、4、5题)。

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之列方程解应用题

1.使学生学会根据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答求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2.使学生能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解题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3.使学生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的方法,提高学生求解验证的能力。

列方程解答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三步应用题。

形如:ax+bx=c的数量关系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检验能力。

学生活动过程 备注

1练习二十一t1

学生回答

2根据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式:

果园里的桃树和梨树一共有168棵。

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数多84棵。

桃树棵数是梨树的3倍。

学生回答数量关系式

3你能选择其中两个条件,提出问题,编成一道应用题吗?试试看!

学生自主编题,口头说题

4依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题目。

b.根据条件(1)、(3)编题:果园里梨树和桃树一共有168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例1)

c.根据条件(2)、(3)编题: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树多84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想一想)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1.学生尝试例1

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集中反馈:生说师画图

2.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学生介绍算术解法时,教师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学生介绍方程解法时,注重让学生说出怎样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3.小组讨论。

解这道题,你认为算术方法和列方程解哪一种比较容易找到解题的数量关系,为什么?

用方程解,设哪个数量为x比较合适?用什么数量关系式来列式呢?

4.学生独立完成想一想。

这一题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明确三点:1、一般设一倍数为x 。2、把几倍数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3、通过列式计算,可以检验两个得数的和(差)及倍数关系是否符合已知条件。

5完成课本94页练一练

指名板演,其余集体练习,评讲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怎样检验?

本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1.结合具体情境,能说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体验事件发生的随机性。

2.在游戏中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判断。

3.借助观察猜测、操作实验、活动交流,培养学生合理推测的能力,并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现象。

1.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2.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多媒体课件、球以及摸球用的袋子、记录单、扑克牌。

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玩游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游戏。看谁能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最多的数学知识。玩游戏前老师先分组,1、2?大组为甲队,3、4大组为乙队。哪一个组先来玩游戏。

师:两个组都想先来,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决定那个组先来。

生:石头、剪刀、布。

师:石头、剪刀、布你们觉得这种方法公平吗?同桌之间单号代表甲队,双号代表乙队互相猜三次试试看。

师:刚才谁赢了?你们觉得这个游戏公平吗?(公平)

师:为什么,能不能用可能性的知识来说明这个游戏的公平性呢?今天这节我们继续来研究可能性。板书课题。

1、你觉得两个同学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其中一人获胜的可能性是多少?为什么?

2、要想知道每人获胜的可能到底是多少,我们必须列举出两个人完游戏时会出现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用自己的方法,把完游戏时会出现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记录下来。

3、小组合作交流

4、汇报:发现:有的学生列举了7种、8种、9种等各种不同的结果和记录方法。

5、有没有办法不漏掉也不重复呢?

6、老师利用表格归纳总结列举方法?

1、做一

(1)老师读题:

(2)相信大家都能用这3个数字组成不同的三位数吧。那么谁能办法写出所有不同的三位数呢?请把它写下来。

师:用这样的方法来决定“胜负”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

生:单数赢了4次,赢和可能性是4/6,双数赢了2次。赢的可能性2/6。

2、出示练习1。两人一组,算出2、3、7、8中任意两个数的积。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

1、同学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2、感受本班风彩,要求全班分成十小组,课后相互评价,选出小组。

3、课件播放校园的景观图片,然后出示下表。

要求:(1)根据上表可制成什么统计图?

(2)出示制成的条形统计图,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我们除了学习过条形统计图外,还学过什么统计图?出示折线统计图,复习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4(1)指名说说百分数的意义后,小组用计算器合作完成这张表。

(2)说说从这张表中又获得什么信息?根据这张表中的信息,我们还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3)教师用课件呈现这幅扇形统计图,要求学生说说从这幅扇形统计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1、呈现与学生生活学习联系较密切的扇形统计图,要求学生说说从这些扇形统计图中各获得什么信息。

2、用课件出示三种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发现扇形统计图的与其他统计图的独特点。

4、板书:扇形圆。

1用课件出示《我国陆地地形分布情况统计图》。

(1)要求认真观察统计图后,说说盆地面积占我国陆地面积的百分之几?

(2)用计算器计算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我国陆地地形分布情况统计表。

2、根据下面4幅,你能判断出哪个学校的女生人数最多吗?

(1)如果甲校的学生总人数900人,那么甲校的女生有多少人?

(2)如果丙校男生与甲校的同样多,那么丙校学生总人数有多少人?

(3)如果乙校的'学生总人数与丙校的同样多,那么乙校男生有多少人?

(4)如果丁校的男生与乙校的同样多,那么乙校的女生有多少人?

3、出示课件《中国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和《中国国土面积占世界的百分比》统计图和有关的数据。

(1)中国人口约13亿。

(2)中国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3、出示西山村果园各种果树种植面积情况,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各组交流完成评选工作后,完成数学乐园各小组课堂表现评选结果情况统计表,

3、并根据统计的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课件、投影仪。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复习准备

通过两个题的复习,为这节课的学习做铺垫,这节课会用到这些解题的方法。

1.读出下面各小数,并说出它们的意义。

0.3,0.25,0.14,1.34,4.06,0.08,1.042,0.315。

2.求下面各题的商。(小数、分数。)

3÷4 15÷45 1÷8

5÷10 9÷10 6÷15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进一步的学习中,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分数和小数大小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么比较分数和小数的大小。(板书课题)

二、探索发现

通过两种动物的赛跑比赛,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发现小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

先让学生自己来做,教师巡视,看学生的计算情况,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然后找学生回答自己的作法。

生1:根据小数的意义,把0.9写成分数,0.9=,这时只要比较和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即可。

生:在比较和的大小时,需要先把这两个数通分,它们的公分母是10,所以,,由此可得0.9,所以羚羊比鸵鸟跑的快。

师:这种方法很好,是先把小数化成了分数,然后再比较分数的大小。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一齐: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然后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师:对,谁是用这种方法做的,来说一说。

生:把化成小数是:=4÷5=0.8,0.8

师:通过上面的分析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在比较分数和小数的大小时,既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也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

[议一议]: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怎么把小数化成分数?

我们再来看下面的几个例题,通过例题我们来总结规律。(教师演示课件“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三、课堂练习

通过练习熟练这节课所学知识。

课本p86“试一试”:

1.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2.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0.4 1.5 0.12 2.8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

五、课后作业

课本p86“练一练”1、2、3题。

板书设计:

课题:分数、小数互化

1.复习

2.1分钟赛跑

3.例题

4.课堂练习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及它们的关系,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根据指定的要求,设计公平的游戏方案。能对简单事件的可能性做出预测。

3、培养概率素养,增强对随机思想的理解。培养公正、公平的意识,促进正直人格的形成。

4、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这是一节有趣的活动课,学生非常感兴趣,在游戏中探索可能性。

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对随机思想的理解。

一.导入引出课题:

1.师: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踢足球)如果要开始一场足球赛大家觉得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谁先开球,这样公平吗?为什么?(课件)

2.揭题:硬币抛出后可能是那些面?(正反面),所以这是一个不确定的事件,今天我们就进一步研究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可能性)

二.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猜测:

(1)既然认为是公平的,那么大家想一想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那掷出反面的可能性是多少?为什么?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吗?

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

1、加强动手操作训练,促进学生的思维。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设计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加强对用天平称物和画图的动手操作训练。使学生经历称物、分轻重的过程,了解和思考称物的不同情况,逐步把思维条理化、逻辑化,并想办法用图示表示出来,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2、自主探索,体会优化思想。

本设计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试验、汇报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如何分份是优化“找次品”方法的关键,从而总结出最佳的分份方法和最佳的图示方法,渗透优化思想。

教师准备ppt课件天平药瓶。

学生准备天平。

1、你们每天上学通常要走哪条路?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

(生自主回答)。

2、你们真聪明,在平时做事的时候就能选择最简便的方法。在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通常都有一种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我们把它叫最优化的方法。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优化的思想走进课堂。(师出示2瓶钙片)。

师:老师这里有2瓶钙片,其中有1瓶少了3片,你们能不能想办法帮我把它找出来呢?(生回答想法)。

师:老师准备了一架天平。如果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里放上质量相同的物品,天平就会平衡;如果一边重一边轻,那重的一边就会沉下去,轻的一边就会翘起来。今天我们就借助天平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次品的特点发现用天平“称”的方法,知道并不需要称出每个物品的具体质量,而只要根据天平的平衡情况对托盘两端的物品进行判断就可以了。

1、提出探究要求。

师:同学们很容易就从2瓶钙片中把这瓶次品找到了,如果是3瓶钙片,你还能从中找到这瓶次品吗?同桌可以用学具摆一摆,试一试。

2、动手操作,汇报方法。

学生动手试验后汇报。(先在天平的两端分别放上1瓶钙片,如果天平平衡,剩下的一瓶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轻的那端就一定是次品了)。

3、总结归纳记录的方法。

组织学生把用天平称的过程用图表记录下来。

理解题意,动手操作。

(1)先让学生读题,说说“至少”的含义。

(2)小组分工合作:用学具摆一摆,并尝试用图示和表格表示摆的过程,完成下表。

(合作要求:2名同学摆学具,1名同学用图示法作记录,1名同学填表)。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材19页内容,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使学生初步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学具: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基本练习。

1、能被2、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2、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知道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三)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本节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这些问题。)。

(四)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

自学课本19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举例验证。

2、能被2、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3、能被2、3、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检查自探效果。

按照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的原则进行提问,遇到中等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组织学生合探解决。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主要内容。

2、着重强调;。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三、质疑再探(4分钟)。

1、学生质疑。

教师:对于本节学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说出来让大家帮你解决?

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

四、运用拓展(11分钟)。

(一)学生自编习题。

1、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编一道习题。

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二)根据学生自编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1、判断下列各数能不能被3整除,为什么?

72567951890111120373。

2、58115207210451008。

有因数3的数:()。

有因数2和3的数:()。

有因数3和5的数:()。

有因数2、3和5的数:()。

让学生说说怎么找的。

(三)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

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