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依赖调查报告(模板13篇)

时间:2023-12-05 20:22:32 作者:GZ才子

调查报告要求对调查对象进行全面和客观的评估,因此需要具备公正和客观的态度。调查报告的写作有一定的套路和技巧,下面是一些写作调查报告的实用经验总结,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走进大学的校园随处可见拿着手机听歌聊天的同学们。目前大学生拥有手机的数目迅猛增加。

本文以在校的大学生为对象,在大学生群体中一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了当前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基于以前学者的研究———大学生已经患上了“手机依赖症”的观点,本文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对大学生们使用手机的目的,时长,以及使用心理进行调查,分析其成因以及对学生自身和学校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使学生拥有健康的生理及心理素质,更好为社会做出贡献。

基本概念、手机依赖是指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现象。有研究者认为界定手机成瘾的标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地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反应。也有专家强调“手机成瘾者”严重时会出现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手机幻听大致表现为担心手机会响,每半小时看一次手机;手机无来电,却能“听”到手机铃声;无论手机放在哪里,都觉得手机在响铃或振动;手机来电时特别紧张,甚至心跳加速。

现在手机成为通讯的工具,集多种功能与一身。除了方便人们之间的联系,并且获取到大量的信息外,还可以通过游戏,音乐等娱乐丰富我们的生活。现在的大学生们几乎人手一台手机,而且是多功能的手机,这对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可是这毕竟跟网络一样对我们来说是一把双刃剑。针对现在的大学生使用手机非常频繁,甚至手机不离手机的情况,做了一个调查,以便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并改善。

(一)调查时间:20xx年7月----8月。

(二)地点:大学。

(三)对象:在校的大学生。

(四)方法:首先自主设计问卷,然后将其上传至“问卷星”专业的问卷调查网站,并。

将链接广泛发“问卷星”专业的问卷调查网站送给各位同学,收集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

内容大概为同学们对手机使用的时间,原因,以及使用的心理进行了解。

(一)你的性别?

本次的调查报告以男女比例差不多为二分之一分配。

(二)使用手机的主要目的?

现在大学生们使用手机的目的还是以方便联系为主,但是以上网为目的的占到了13.64%,玩游戏的也有2.27%。一以这些数据看来手机对我们的负面影响还是存在的,它像网络一样是一把双刃剑,看到它给我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要注意危害。

根据数据体现大学生们使用手机都有一定历史了,而且使用时间特长的比例也不少。所以很多人都是在上大学之前就拥有自己的手机的.使用手机的习惯不是一日就形成的。

(四)你觉得手机是否丰富你的课余生活?

(五)你的手机通常放在哪里?

(六)你无聊的时候会不会第一时间找手机?

(七)你一天玩手机的时长?

(八)长时间玩手机你会觉得?

(九)你认为手机在你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在这几个问题中可以分析得到:手机在同学们的心中地位是重要的,大多数认为它是必需品,并且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虽然长时间玩手机会觉得无聊。

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调查报告

20xx年7月8日

xxx

xxx

关于当代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情况

前言:现在的青年学生,是“低头族”的代表。那么,大学生对手机使用的状况如何?手机对大学生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对此,我们以xx大学为例展开了调查。

一、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xx校大学生仅有11%是大学以后有的手机,其中只有1%的学生没有更换过手机,有72%的学生更换至少3部。可见,手机已经是大学生必需用品。

二、大学生的手机主要用于联络好友、浏览网页,玩手机游戏和查资料等。其中只有7%的学生多用手机查资料,3%的学生仅用于玩游戏,绝大部分是用手机聊天,短信、微博、微信、qq等通讯功能。可见,少数学生仍沉迷在手机游戏中,其中有22%的同学安装至少3个游戏以上,这对于他们的学习是会带来影响的。

三、有近66%的学生每天使用在3个小时以上。有32%的学生习惯于使用手机。可见部分同学已经对手机有了依赖性。

四、有13%的学生有时会产生手机震动的错觉;51%的学生有睡前刷空间、微博和朋友圈的现象,也说明学生对的依赖性程度。

五、74%的同学希望手机更加智能,便捷。也有7%的学生希望手机只能打电话,发信息即可。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手机功能的不断增加,给学生的学习带了负面影响,不仅是依赖手机的问题,还表现在过度沉迷于网络。

总结:通过调查,学生在手机使用方面存实存一些不良现象,主要表现在:占用日常生活时间较多,对手机有了某种程度的依赖,却忽视手机的学习功能,沉迷手机游戏更重要的是,一些网聊和游戏会分散学生们的学习精力,希望大学们能够正确认识,不再依赖手机。

手机依赖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在众传媒影响力日益扩展的背景下,当代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他们既是当前消费主体之一,有着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也是未来中国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他们的消费观念更为直接的受到名人/影视作品等的影响。学生针对奢侈品的消费特征通常被认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们在占用社会资源方面居于劣势,经济能力尚未立,消费受到很的制约;另一方面,又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和相对超前的消费观念。这两方面的矛盾使得他们的消费行为存在不少问题。学生的奢侈品消费状况、消费观念与消费模式,对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奢侈品消费文化的构建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为真实了解当代学生奢侈品的消费水平、状况,把握学生奢侈品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理性、文明、责任的新消费理念,促使他们成为“新消费运动”的践行者、推动者,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学生消费问题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作为收入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风日益增长,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是否合理发人深省,我既是以此为出发点,以问卷调查及采等形式确定“高校学生奢侈品消费情况调查与分析”为课题的社会实践,其意义和目的在于通过对部分高校的实地调研及调查、研究、分析。

为了对学生奢侈品消费情况有比较全面准确地了解,我们开展了研究。并对商丘工学院在校学生进行了奢侈品消费情况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份,收回有效问卷45份,有效率为100%。其中男性学生占53%,女性学生占47%。

调查问题主要包括客观选择题,设计费的经济来源、月消费状况、消费支出情况及其消费观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同学们了解当代学生的消费、理财。本次调查虽然抽样比例较小,但我们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貌。

在关于在校学生月平均花销状况一栏的调查中,600元以下的有12人;6001000元的有13人;10001500元的有12人;1500元以上的有4人。可见,学生的消费差距增,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在支配生活费方面,有7人认为自己很节俭;16人认为自己刚好;15人认为自己有些浪费;而4人认为自己严重超支。在购买奢侈品资金来源方面,有16人是自己挣钱购买;9人家长购买;8人有活动奖励经历;12人属于其他来源。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侍定的,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5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但也有一部分同学追求时尚会购买一些奢侈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在购买类型方面,冲动型的占38%,理智型的占44%,盲目型的占18%,这说明学生并没有完全清楚自己的消费结构和状况,没有这个习惯的制约,使学生的盈亏状况不同,见到热衷的东西,半数以上的人却表现出较弱的自我控制性。当然毕竟是同龄人,消费中自然也表现出了不少相同点。

据调查,37.40%的同学在拿到一个时期的生活费时,不会做什么安排,随意取用。占调查调查人数的多数学生无预期的计划和目标。从未思考过钱应该怎么花、花多少,而且消费的随意性很强,面对有奖销售、打折等促销手段容易冲动,不知不觉就把钱都花了。在调查中,只有24.39%的学生选择先存一定数额的钱,剩下的当作此时期生活费,所以说学生储蓄观念并不强。

由调查不难看出,城镇比乡村的学生消费要高些,但这主要决定于城乡传统的家庭收入落差,由此可以看出制约其消费的是家庭经济状况。另外,城市学生遇到自己想买的东西但没钱会向家里要或找朋友借,而农村学生则干脆不买或存钱自己来买。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对不同物品的选择映了其不同的心理。在对消费的态度和顾虑方面,“农村”学生的行为也体现了中国的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消费原则多是能省则省,10人一个月要进行一次奢侈品的消费;13人三个月会进行一次;9人一年进行一次;也有13人要经过长久的计划后才会做出是否要进行消费的决定。

我组也同时采取了谈法的方式进行调查,对一同学进行随机采。我们其采内容包括月平均消费水平、经济来源、消费用途、消费习惯、奢侈品消费理念以及对自身奢侈品消费的看法等。通过调查得知,他们平均一月消费约在550元左右,这其中包括了日常生活用品、伙食费、零食费、电话费、交通以及上网的费用,其中三分之一人并没有用于奢侈品的花销。这是一种良好的消费心态,他们对消费奢侈品的看法是要坚持勤俭节约,该买的就买能省的就省,不买奢侈品,“科学消费”“绿色消费”。

其一,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

其二,社会建设范畴中缺少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

其三,学生深受社会影响其深、部分学生消费属理性。

(一)在校学生奢侈品消费结构的特性:

1)奢侈品消费结构的地区不平衡性。

2)年级不同而导致奢侈品消费观和消费结构的不同。

3)性别不同导致奢侈品消费结构的差异。

(二)学生奢侈品消费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1)消费差巨拉,出现两极分化。

2)奢侈品消费结构不合理,存在攀比心理。

3)人际交往奢侈品消费增多。

4)奢侈品消费趋势的不合理性(例如:“攀比心理作怪”)。

针对学生奢侈品消费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善和解决:社会方面、学校方面、家庭方面、个人方面。

(一)社会方面。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学生的理财仍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学生作为立的个体,持币的额度越来越,支配金钱的空间愈来愈宽泛。然而,对于学生而言,一方面他们绝部分人还不能拥有更多的金钱,另一方面他们的消费欲望则越来越。可这二者之间的矛盾以及理财观念的淡薄,通常使他们对待金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于科学理财更是知之甚少。

(二)学校方面。

学校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意识和理财观念社会:

(1)学校可设立专门的理财教育课堂,对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进行辅导和培训,让他们早日树立正确科学的理财观念。

(2)对追求时髦和赶潮流的学生,应给予高度重视。

(3)对于僻的学生,学校要多关心,多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多关注生活状况,学习状况。给予助,不歧视,塑造和谐校园生活。

(三)家庭方面。

家庭应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父母扩无私奉献’’助长了有些学生奢侈浪费之风。过分溺爱,导致自理能力低下,过分依赖他人。做到勤俭持家。

(四)个人方面。

强化学生自身的管理和监控。

(1)钱要花在刀刃上。

(2)学会记帐和编制预算。

(3)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费和理财原则。

(4)严禁杜绝攀比、追星、过分追求时尚与个性。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学生奢侈品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学生中,培养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和信用概念应是当务之急。总之,我们希望所有学生都能静下来想想自己的消费合理吗,有多少用于购买奢侈品,这些奢侈品对我们有什么积极意义吗?更希望社会各界都能从实处关心学生,用社会的力量引导学生健康合理的奢侈品消费,为我们未来栋梁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精选_

一组:拓梦团。

日期:-6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目录。

一、选题原因二、组内任务分配。

三、调查内容。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选题原因。

一组成员名单:组长:石会龙。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组员:封岳、戴久钧、韩冀凌、温晓、张雪艳、阿依帕尔、金露姬、郑建平。

考虑到各人的特长和时间经过组内讨论,作出如下任务分配:

石会龙负责调查问卷,书面报告,ppt讲解、以及联系、统筹、督促任务。

戴久军负责制作ppt。温晓负责调查问卷数据处理。

其它同学负责收集相关资料、并拍摄一段有关手机依赖症的小视频。三、调查内容。

手机依赖症的产生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现代生活中压力过大和一些人性格内向是造成手机依赖症当前最主要的原因。

原因:1.压力过大: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人际交往日益频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快,这些原因使得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手机无形中在这些人的心里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一旦手机没电或来电频率突然降低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为了更好的了解我校同学们的手机使用状况,我们在课间对同学们进行了一项关于手机依赖症的调查,调查问卷在报告书附页。调查问卷一共设置了15个问题,发放调查问卷80份(其中包括限选课上同学以及宿舍舍友),回收有效问卷68份,其中男生23份,女生45份。部分调查结果统计处理如下:

1.手机主要用途:

2.晚上是否关机: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如果出门忘带手机,你会:

4.平均每天使用手机时间: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5.是否经常在上课期间玩手机:。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从调查报告的数据,我们能够看出:大部分同学主要用手机联系家人或朋友,另外就是用手机上网娱乐;66%的同学没有晚上关机的习惯;58%的同学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为2-4个小时;46%的同学认为上课玩手机主要是因为课程听不懂或者不感兴趣,32%的同学上课期间经常玩手机。22%的同学上课期间很少玩手机;43%的同学认为自己有手机依赖症倾向,41%的同学认为自己没有手机依赖症,这两个数据基本相近。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果断的采取措施,我们一定能够改变使用手机过程中的的不良习惯。

1.预防: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与人交谈,多读读书、看看报,经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如果客观条件允许,最好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听音乐、外出散步、郊游、健身等。如果对手机依赖过于严重,就要去看心理医生,以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1)让家人、朋友监督自己,少发短信或删掉多余的手机应用程序。

(2)对手机很依赖说明你感觉无聊,没什么能够干的因此才玩手机。学会转移注意力,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群体活动,比如做运动、健身、郊游等。经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出去。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如果对手机上网上瘾,能够尝试断网。

(4)试着不带充电器,逼着自己减少手机上网(这个很耗电)的时间,这。

效。

(5)换一个非智能手机,功能单一、无复杂操作……对手机依赖的毛病或许慢慢就没有了。

以上就是我们小组总结的有关手机依赖症的原因、和克服手机依赖症的措施等方面知识,希望我们都能够不为物役,做最快乐最自由的自己,相信只要我们充分认识了过度使用手机的一些危害,并能采取措施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我们一定能够避免手机对我们生活带来的危害。

调查问卷。

大家好,我们是一组成员,现在进行一次有关同学们手机使用状况的问卷调查,希望大家真实填写以下问题,谢谢啦,祝你天天快乐!

1.您的性别是a男b女。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您所在的年级是。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您的手机最经常见于哪些方面。

4.您晚上关机吗?a关b不关c想起来就关。

5.如果出门忘带手机,以下描述最符合你的情况是。

a感觉不安,想方设法回去取手机b有点担心,但觉得问题不大c无所谓。

6.你有时是否会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地拿出手机来看看是否有未接电话或短信()。

a会,经常b会,有时c一般不会。

8.如果没有手机便会觉得自己与外界失去联络,感觉孤单和失落?()。

a经常b有时c很少。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d6-8小时e其它。

11.你经常在上课期间玩手机吗?a经常b很少c取决于课程是否有趣。

12.你是否在月底经常发现自己的流量不够用a经常b很少。

手机依赖调查报告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依赖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了更加深入了解手机依赖的原因和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手机依赖调查,并针对调查报告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我对手机依赖的现状和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对手机依赖调查报告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手机依赖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无法离开手机,将其视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表明手机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通信工具,而是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手机依赖,不仅仅是对通讯工具的依赖,也是对社交媒体、游戏以及其他应用程序的依赖。同时,手机依赖现象也不再局限于年轻人,中老年人群体也开始出现手机依赖的症状。这说明手机依赖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引起广泛重视。

其次,手机依赖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根据调查报告显示,过度使用手机会导致身体健康问题,如颈椎病、视力下降和睡眠不足等。同时,手机依赖也会影响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很多人因为过度使用手机而忽视了身边的亲友,导致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能力下降。此外,手机依赖还会给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困扰,降低工作和学习效率。这些负面影响提醒我们要审视手机在生活中的地位,合理调整手机使用的频率和时间,以保持身心健康和与他人的良好关系。

此外,手机依赖是一种心理上的依赖。调查数据显示,许多人无法抵制手机的诱惑,随时随地玩游戏、刷社交媒体网站和聊天等。这背后暗示出个体的心理需求,如对娱乐和社交的需求。人们使用手机来获得快乐和满足感,这种依赖感也成为了一种草率的满足,消费者的欲望得到了适当的满足,但同时也导致了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和现实问题的忽视。因此,个体需要提高自我意识,明确手机对自己的作用和影响,以更加理性和健康地使用手机。

然而,手机的依赖并不完全是负面的。调查数据显示,很多人通过手机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和知识,拓宽了视野和认知。手机也为人们提供了许多便利,如在线支付、导航、预约服务等,提升了生活的效率。手机也成为了人们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工具,人们往往通过手机来处理工作和学习上的事务。因此,手机依赖不仅仅意味着负面影响,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积极影响。我们应该在使用手机时,充分了解并加以利用手机的便利,同时也要警惕和控制手机对生活的过度依赖。

总之,手机依赖是一个复杂而普遍的社会现象,不仅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交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也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和许多积极效果。因此,要提高对手机依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使用态度和观念,合理调整手机使用时间和频率,以保持身心健康并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只有做到理性使用,才能更好地享受手机带来的便利,避免手机依赖对生活造成过多的困扰。

学生对手机依赖情况调查报告

随着21世纪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和提高,全新android手机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之一。手机功能日趋丰富,除了通话、短信传统功能外,手机增加了上网、游戏、音乐等功能。大学生是使用手机的重要人群,然而手机的频繁使用一方面极大的方便了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也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对手机已经产生严重的依赖,在无法使用手机或忘记携带手机时,常会出现烦燥、情绪低落、抑郁寡欢等不良情绪,而这种现象实际上已经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手机依赖这个现象随着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受到关注,针对此情况,我小组进行了题为“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的调查,通过对问卷的分析研究,找出手机依赖对学习生活产生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为大学生更合理消费和使用手机提出建议,引导我校大学生能够合理正确的使用手机。

表2.1各个年级分布情况。

表2.2男女分布情况。

人数:2人组长:陈克多组员:曹俊超分工合作:组长负责收集设计调查问卷并写结论,组员负责发放调查问卷并回收,协助组长统计数据。

为了做好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程度的调查工作,我们自行设计了由14个选择题组成的调查问卷,分别对手机使用的一般情况、个人生活状态和手机使用心理3个方面进行调查。

第一步,拟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卷。

第二步,选择调查对象。考虑到调查取样的可信度和广泛性,取样范围涉及到郑州轻工业学院的各个年级,同时男女有一定比例,且人数达一定标准(详见上表)。

第三步,组织人员发放调查问卷,并对收集上来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的时间为2013年12月份。

本次调查总共100人,男48,女52.82%的人上课随声带手机,大多是放在口袋里,每天携带手机2小时以内占17%,2—10小时的占79%,其中以男同学为多,携带10小时以上占4%。经常在上课时或睡前躺在床上使用手机有67%。随时无规定时间使用手机的占的比重也不少,达38%。

只是经常用手机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的占19%,除此还玩qq、msn、微博、飞信、微信、拍照、摄影,看电子书小说,玩游戏,听音乐,学习,闹钟,备忘的则达到了80%,其他的1%。认为手机在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占86%,认为仅仅是必需品的占10%,认为可有可无的人有4%。牺牲睡觉时间熬夜玩手机的同学也有很大部分,有多次熬夜玩手机经历的同学有73%,其中男同学占大部分。有58%时不时的掏出手机看看有没有电话或短信。

42%的同学偶尔掏出手机看看有没有电话或短信。当您忘带手机时,想方设法去拿,不拿回,但感觉缺了什么的同学也占有部分,大约有38%,感觉不方便或感觉无所谓的占62%。有31%的同学经常容易沉浸在手机里的世界而不关心周围发生的事。只是偶尔的占56%,其他的占13%。

通过此次调查,感觉同学们对手机的依赖性很大,经常在各种合适不合适的场合使用手机,还有上课也经常使用手机,这不仅危害健康还影响学习。希望通过此次调查给同学们提个醒,要正确合理使用手机,真正帮手机当作工具。

手机依赖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分析在校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程度及引导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有个正确态度。

调查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使得年轻一代对手机的依赖程度逐年攀升,为什么大学校园中会掀起‘‘手机热”。大学生作为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都比较高的群体,为什么依然会出现“手机依赖症”这一社会逐渐热趋化的病症呢?同时,手机对他们的生活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通过调查研究,意在指出大学生在手机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了解手机依赖症的发生现状及其不良影响,为今后开展相应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更好的了解手机在大学校园中引发的各种问题的原因,达到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的目的。

调查对象: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在校大学生。

调查内容:是什么导致大学生会出现手机依赖性;手机依赖性的影响;如何减少对手机的依赖性。

调查人员:xxx。

1、文献回顾。

手机改变着你我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我们是否能意识到手机的问题?因此我们小组给大家介绍不同时期关于手机各个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和相关报告。

1937年4月3日,自世界第一部手机诞生以来,于1987年手机在中国大陆出现,由原先的“大哥大”到现在性能多样,样式各异,手机不再是身份和社会地位象征的稀有物,而成为普通百姓的平常物。随着手机的普及,关于手机的研究也逐渐兴起。

为了能吸引消费者,国内外研究者更多关注于手机的设计、使用和消费者购买手机指导等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人们更多的将关注集中在手机这个物体本身表层上,忽略了手机的使用者、使用手机的影响等方面。

90年代中后期至世纪之交,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的使用率逐渐提高,人们开始关注手机使用对使用者生理的影响。同时期相关的研究详细的分析了手机硬件对人体的伤害,如辐射、燃烧、爆炸等。但是,这些研究忽略了长时间使用手机所引起的非手机硬件上的伤害。如长时间发短信造成手指肌肉损伤等。同时研究也局限在物理影响方面,忽视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新世纪至今,手机的研究也发展到了从经济学角度、哲学角度、传播学角度、生理角度等层面上。

2、研究假设。

我校大学生对手机有一定程度上的依赖性。基本依据: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身边的同学们手机使用频率非常高;其次是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出大学生对手机具有依赖性。

3、研究方法。

首先我们小组自主设计问卷,一部分印发400分问卷给各院各级同学,另一部分将其上传至问卷调查网站,收集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

4、样本及抽样。

以我校以及附近大学拥有手机的同学作为对象,然后进行随机发放问卷,最后对其进行数据资料经微机处理分析以及网上数据统计得出调查结果。

“手机依赖症”可以说是一种对手机产生病理性依赖的综合症,由于某种原因过渡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

标准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使用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手机不在身边时,经常看手机,看是否有短信电话等,会感觉到焦虑,紧张,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手机。

虽然目前,国内外尚无手机使用时长的科学标准,但一般认为,过度频繁地使用手机,如每天发短信或打电话10次或娱乐超过5小时以上即是使用时间过长。

2、调查研究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5张,回收率89%。从问卷情况上看,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较重。

如问卷第8题,如果离开手机,15、2%的人只能忍受半天以内,36%选了一天,过半的人对手机严重依赖,如果忘记了拿手机,17、1%的人感到焦虑不安,46、4%的人感到不适应,心理上这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心情,从而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行为,手机成了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如同遥控自我的线,一旦离开了就魂不守舍。

1、大学生出现手机依赖的原因主观原因:

一是大学生从众心理和盲目攀比的错误价值取向造成大学生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随着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消费不仅仅是满足于消费品的使用价值,手机更是成为一种彰显品味个性的工具。根据心理学原理,人的某种需求未得到满足,则就会产生满足这种需要的动机,认为手机作为一种时尚型、炫耀型消费品的错误价值观念就易造成大学生对手机的沉迷。

二是自制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低。通过我们对周围同学调查发现对手机依程度与自制能力反相关。大学与其他学习阶段有相当大的区别。大学期间课余时间比较多,学生的自由度比较大。学校对手机的监管放松,所以有些学生因为无聊,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手机玩乐上。以上都是内因,外因也有两点:

第一是对外的诱惑。不仅包括大学中玩手机的氛围的影响,手机本身功能不断完善更加丰富。大学里课程少,很多人跟风随之注意力转移到了手机上来。电子技术的先进性。大量智能电子产品涌入市场。大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是其消费主体。手机娱乐功能的拓展是对大学生的极大诱惑。

第二是当今大学生就业、学习、人际压力过大。大学生是处在校园和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蚁族”、“蜗居”这些都成为大学生面临学习就业压力的难题。生活压力巨大,人际交往频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更快,这使得手机成为必不可少的重心。把人际间的沟通通过手机来完成,手在某种程度上代替的人际直接沟通。或者因学习过于压抑,需要通过游戏聊天来排遣。

“手机依赖”对成长中的大学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1)大学生消费观造成了偏差,盲目从众,用手机在虚拟世界排遣无聊和空虚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2)不利于大学生的生理健康。科学家研究表明,手机产生的辐射可使靠近手机的大脑部位消耗更多能量,更会对皮肤有刺激。手机辐射危害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尽量少使用手机,减少手机辐射对身体的伤害。

(3)相比生理健康影响,手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大。一些对手机依赖性严重的人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如果没带就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当长时间手机铃声不响会感到不适,并下意识的看看是否有未接来电或短信。经常担心手机没电,会出现幻听。焦躁不安、抑郁、脾气会变得暴躁长时间没精神等。

3、解决对策。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对手机的依赖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针对手机依性对大学生造成的消极影响建议:

大学生自身:

(1)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素质和认知水平,充实社会生活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为自己的理想奋斗。

(2)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多参加积极的课外活动来不断充实自己加强与人的直接交流,增强自信心。

学校及社会方面:

(1)加强“手机依赖危害”的宣传教育。对其有相关依赖性的学生较强心理辅导工作。让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克服对手机的依赖心理。

(2)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创建校园文化。高校有义务营造一个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组织各种趣味活动,以展现大学生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丰富其课余生活。

4、小结:

大学生是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群体,应该理性思考、积极调整不合理的生活习惯。树立乐观的生活态度,制定使用手机计划,同时多与人沟通,学习和娱乐结合、拓宽视野,做到全面发展自己。在问卷的派发与回收、整理的过程中,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有待改进的不足之处,下面是我们小组对这次调查的失误总结与反馈。

1、题目不够创新,不能够很好的更深入剖析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

3、被调查者的年龄、及年级跨度没有一个较明显的区分,由于组内人力资源、信息来源等有限,导致被调查者相对集中在大一这一个群体。

手机调查报告

随着手机价格的下降、短信服务的开通和各种功能的完善,手机已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通讯工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的普及率也开始升高。家长为什么给同学们购买手机?中学生使用手机有何利弊?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决定以我校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校园里的“手机一族”作一次调研。

在校中学生。

(一)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分析:同学之间发的没有什么用处的无聊短信占的比重最大;一半以上的同学在写作业时收到短信要关注一下,说明手机对写作业有一定影响;同学间的无聊短信是收到垃圾短信中最主要的部分,但大家不觉得这会有多大影响;绝大部分同学使用手机,是因为手机方便。手机的用途比较广。用途主要体现在:打电话、随时上网、发短信、玩微信、玩qq。

1、有手机的学生:手机带来诸多方便。

2、无手机的学生:影响学习,是一种浪费。

3、老师:在学校内使用手机的人数占较多比重,甚至于置学校管理于不顾。

使用手机的利处:有利学生与老师沟通,有时课业上的问题,生活中的难题及一些不方便与老师直面交流的问题,通过手机交流免去了胆怯和尴尬。

使用手机的弊处:玩游戏、发短信、考试作弊等等。

手机依赖症

作为经常使用手机的你是否患有手机依赖症?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理专家黄怀钧教授提供了一些作为心理测试的资料:

1、你是否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如果没带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

3、你会不会总有我的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做自己的手机在响。

4、接听电话时你是不是常觉得耳旁有手机的辐射波环绕?

5、你是否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拿出手机看看?

手机依赖症

晚上睡觉前,我习惯先给手机上锁,再放到枕下过夜,之所以上锁,曾因没有锁住键盘,几次睡中无意压下拨号键,随机打出电话,半夜三更扰得朋友心神不定,却听不到我这头说话的声音。人家干着急没办法,我睡梦中根本没有知觉。

枕手机待天明,这是我的职业要求,必须保持全天候处于开机状态,放到枕下可以第一时间接听,也尽量别骚扰家人。如果不解释清楚,很可能误以为我得了手机依赖症。即使解释过,我恐怕也洗不清。

手机已成为现代人工作生活的必需品,随身携带它最大好处是方便联系,一些事情随时用手机交流,就可以圆满解决。人与手机间的亲密程度,胜过夫妻、情人和朋友。我不敢设想,假如有一天全中国的手机都停用,将会给社会生活带来多大问题,因此惹出一些误会错觉和极端事件,绝不是骇人听闻瞎忽悠。

套用俗话形容,人可三天不吃肉,不能一日无手机。索引方方面面的信息,我敢负责任地断言,目前三成手机持有者犯手机依赖症。

资料。

几年前读《手机》,我正出差北京,躺在宾馆里不到半夜,就顺利地通读一遍。现在重温《手机》,刘震云、冯小刚被抛在脑后,眼神直摄手机屏幕,笑看冷对手机捉弄人性的过程。人成为手机的奴隶,会让手机当猴耍,要想反过来操作耍手机,许多时候不得要领,惹出一波未平又添一波的麻烦。

对照《手机》中人物,我进一步诊断手机依赖症,信手罗列出一大串表现,肯定具有相当大的代表性。

一是离开手机便找不出电话号码,因为外部电话存放在手机名片夹,用不着刻意地记忆。索引方便实用了,记忆跟着退化。

二是出行必须有手机作伴,哪怕手机离身半天,浑身上下不自在,生怕落到别人手中耽误事情,赶紧想法拿到手心才踏实。

三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电池不听话,拿着手机不能用,扫兴劲头惹人烦。失去正常的联系,惦记着外边来电,表现出浮腾气躁不安宁。

四是手机成了开会时消遣品,主席台领导大讲特讲,听众席充耳不闻,一门心思玩手机发短信。无论会议怎么严要求,总有人舍不得关手机。

五是手机的音乐响起来,许多人不约而同地查看手机,即使明知不是自己的铃声,也要拿出来过目,否则心里不踏实。如果一段时间没有手机接入,便会机械地核对是否有未接来电和信息。手机没有放到近身处,回来时第一件事翻阅手机。

这些手机依赖现象,属于个人外在依赖症状的表现。如果沿着《手机》的`画面,向里边找向深处找,手机依赖症就严重恶化了,恐怕涉及非正常非正当的感情交流。

说到底,手机依赖是精神与心理层面的病,病轻病重的负作用十分明显。外在的依赖容易解脱,依赖到心里成为习惯,一般的手法就难治疗了。

手机调查报告

现代社会,手机成为主要的通讯工具。逐渐地,手机也在中学生当中出现,出于攀比心理或其它原因,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在学校里使用手机。课堂上出现有人在发短信的现象,晚上很迟了却仍然还有人在打电话或者上网。很多学生白天都优美精神,神情疲惫不堪。于是学校制定了一些规定来组织学生带手机,但始终不奏效。我们研究这一课题是为了正确认识中学生带手机这一件事,也为了使同学们意识到手机并不只有利,也有弊。希望同学们能从我们这一次的课题研究中懂得一些东西,更全面地看待这件事。

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和部分学生谈话,和老师、家长交流等方法,通过分析综合,得到以下的情况:

目前手机使用风气。

时下,校园颇为时髦的一句话就是:有事给我打手机。特别是家庭条件较好的同学,有的竟拥有两三部是手机,并越来越时尚。对此,我的立场很坚定,中学生不应该带手机,理由有三个:

一、短信闲聊,贻误学业;

二、不良信息,污染心灵;

三、助长奢侈梁飞和盲目攀比之风。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短信闲聊。家长为什么给我们配手机?目的无非是便于我们与家里联系,但大多数学生却用它闲聊,特别是一些同学异想天开用于考试作弊。

其次,我在这向同学们疾呼:不良信息当防。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部分学生相互转发那些黄段子,一些露骨的句子,让人看了脸红,怎么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成长呢?特别是中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有的人经常在网上订阅类似“激情男女”等内容。精力迁移,使用的学生的学习成绩直线下滑。

最后,对于没有独立经济能力的中学生,用手机绝对是一种高档消费,而且它又属于贵重物品,上体育课或者搞其他活动时很容易丢失,再买新的又增加家长的负担,况且有的人好胜心理严重,看到别人有新手机,心里就会有一种不平衡感,就想买更好的手机,长此以往,奢靡攀比之风愈加难绝。

学生用手机干什么。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学生使用手机用于紧急联系用途的为5%,上网聊天21%,通话聊天48%(包括谈恋爱),玩游戏11%,下载图片铃声12%,拍数码照片3%。而另外一种调查则显示更离谱。40%的学生认为只要家庭条件的允许,不论需要与否,都应当配备手机;19%的学生认为,手机是为了满足个人虚荣心的需求,证明自己的家庭实力,作为相互攀比的依据之一;21%的学生认为,持有手机是为了处学习外的其他娱乐消遣;只有10%的学生从实际联系的需要,考虑购买手机;另外10%的学生认为学生无须拥有手机。

这样看来,我觉得除非大家有一天能够严于律己,端正使用手机的态度,手机才可以进入校园。

中学生带手机不好。

一同学说,要是我拥有一部手机,即使上课不敢玩,心里肯定也老想着上面那些有趣的东西,说不定趁老师不注意时,就会偷偷的拿出来玩。这样听课,成绩怎能上去?再说,要是上课忘了关机,在课堂上铃声响了,既影响老师上课,事后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我们的校园生活,毕竟是上课时间占绝大多数,而部分带手机的同学,在上课时间即使不关机,也无法接听或拨打手机,这就样手机在很大程度成了摆设:一旦下课,几步之遥的公共电话价钱便宜也完全能让个别有急事的学生解决问题。这样看来,手机的通讯功能的利用率就大大降低了。

那么吸引众多学生带手机的原因是什么呢?大概是手机的其他功能吧。彼此间有事没事发个短信,闲来换一条铃声,摆弄一下小游戏,或者买些饰品装饰一番,都是手机一族常做的事。这些本也无可厚非,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手机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功能越来越齐全,这手机不带还好,带到了学校就成了攀比的砝码。一时间,校园内手机竟成了流行趋势的风向标。这样,受害的就只有父母了,心甘情愿也好,被死缠烂磨不得已而为之也好,但普通百姓家庭恐怕也没能力能隔三岔五更就更新手机的能力吧。

手机的使用会影响学习吗?

“手机的使用会影响学习”——这是过于片面的说法,学习的事情还是要看自己。父母不要因为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就就归咎于客观原因,忽视了主观原因,况且现在的手机功能那么多,使用得当的话还是有助于学习的。

请家长注意了。

学生群体的手机利用率很高,通过家中的电话,还要受到家人限制与盘问,甚至是偷听,而手机完全避免了这些,手机短信则更是使用便捷,价格低廉,在学生群体中相当风靡。

对中学生拥有并带手机上学,我们是持很慎重的意见的,青少年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强,一部分学生又盲目追求时尚。而一部分家长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一味地加以满足,有的同学上午丢了手机,下午又买了一台,这样的“经济实力”令人瞪目结舌,一些同学跟父母说带手机是为了方便通讯,乍一听很有道理,课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希望家长在为孩子买手机和付高额的话费之外,也来关心一下孩子们究竟用手机在做什么。

关键是教育孩子文明使用。

没了的发短信等。应该看到,不看对象,无节制的使用手机的现象,确实存在,但是这一点可以通过一定的教育改正的。

手机无过,教育为重。

一教师说:近90%的学生带手机到学校是为了炫耀自己,只有10%的学生是出于通讯的需要。手机作为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工具,本身无利弊对错。进入校园后出现负面的影响,如影响学习,互相炫耀等,只是进一步暴露学生规则意识缺乏、公众意识淡薄,学校教育不到位等“老问题”,单纯地禁止只能从表面上掩盖,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关键在学校,最根本还是要整体提升学校的德育水平,让学生具备自律意识,以健康、文明的心态使用手机。

教育要先从教师做起,首先加强师德修养。例如,在上课期间教师不准开手机,其次,要建立规则,为校园手机族带上金箍。例如禁止在上课时间和图书馆使用手机,一经发现进行批评教育,屡教不改的采取一些处罚措施等。此外,最重要的是,学校要与家长配合,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明确的告诉学生什么行为是好的,什么行为是不好的。在手机的问题上,通过努力,不仅可以使学生使用手机走上正常的轨道,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认识水平和思想素质上产生一个飞跃,这才是我们教育目的所在。

手机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讯工具日新月异,拥有一部手机已不是一件新鲜事,不仅老年人使用手机比比皆是,连小学生也不乏其人,家长给孩子配手机原因各种各样,但出发点都是好的,也确实达到了他们的目的,但孩子毕竟是孩子,手机在给他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负面影响,我们认为有必要从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以及必要性等方面展开研究。

通过对小学生使用手机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小学生使用手机的科学性和必要性,给家长和学生提出一些相关的要求,给广大的家长朋友们一个参考意见,克服在使用手机过程的一些问题和盲点。使学校、家庭对此做出更为科学、更为合理的安排,以促进学生更加健康、和谐地发展。

1.本校小学生使用手机的数量;

2.家长给孩子使用手机的目的;

3.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

4.小学生使用手机是否要禁止;

1、问卷调查法。

2、走访座谈法。

1、本校拥有手机的人数。

通过询问每班班主任,统计全校学生中,70个左右学生有手机,这些同学中,主要集中在四——六年级,特别是五六年级。有几个同学虽没有自己的手机,但遇到要紧事家长也会让孩子带着。

2、购买手机的心态。

给每位有手机的学生以及家长发放了问卷调查,共68份,回收65份,发现家长100%都为了方便联系,而学生也很乐意接受父母的安排,因为这样既方便了联系,而且觉得这样很时尚,很神气。

3、手机的用途。

(1)回收的65份问卷中,有65位同学,是联系父母使用的,如有的向家长汇报动向,有的询问放学后到奶奶家吃饭还是回自己家等。

(2)有23位是与同学联系,增进友谊,把烦恼和同学讲,减轻压力,学习上交流,共同进步。这主要是高段学生。

(3)有56位同学有时要打打游戏。

有63位是父母给的,其中48位是新买的,15位是父母用下的。还有2位是亲友送的。

5、校园里的手机消费情况。

调查显示,在学生手机族中,每月手机费用普遍较低。学生手机消费每月在20元至40元之间。短信费所占月通话费比例在逐步提高,60%左右的同学每月短信费都超过了话费总额的30%,甚至有四分之一的同学每月的短信费占话费总额的60%以上。

6、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

在本校中高段学生中,随机抽取了50位家长与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家长赞成小学生使用手机的有18位,不赞成的有28位,还有4位无所谓。学生中有19位赞成,反对13位,18位无所谓。对于手机使用的利弊各有说辞,下面是双方的观点。

益处:

(1)方便家长与孩子的联系。

有时父母工作忙了照顾不过来,给孩子买个手机,可以随时询问他下课后没按时回家的原因;还可以问他在外面时都在做些什么;和哪些同学在一起。有时春游结束后也能联系家长接送等。

(2)增进与同学的友谊。

有些学生认为,现在同学之间有事联系经常用短信,有时节日到了发个短信祝福,能增进友谊,如果没有手机,与同学之间的联系就会减少。

(3)锻炼动手动脑能力。

手机有很多功能,哪怕是打游戏,也能锻炼一个人的反应能力,有助于开发思维。

(4)适应时代潮流。

弊端:

(1)是不必要的消费。

在校学生由于生活圈较为固定,没有必要,可能会是一种物质的浪费,额外增加父母负担。在学校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学生购买手机的资金全部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父母,另外,还有每月话费也需要家长掏腰包,对于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给孩子买手机等于是给家长增添了新的负担.

(2)助长学生攀比心理。

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机的款式和功能。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开始盲目追逐。

(3)影响学生学习。

如上课时手机铃声影响课堂秩序,也影响到其他同学学习。短信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

(4)手机辐射对身体健康有害。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提醒人们,由于青少年的耳朵和颅骨比成年人更小、更薄,因此,孩子在使用手机时,大脑中吸收的辐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而一位从事职业病防治的教授也表示,青少年的免疫系统较成人脆弱,因而特别容易受到手机辐射的影响。手机辐射会对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而手机游戏也有可能使孩子耳聋,一般来说,85分贝就有可能损害听力,当把手机放在耳边时,有些游戏的伴音比喷气式飞机发动机旁边的噪音还大,大大超过120分贝的痛苦极限。为健康着想,人们尤其是儿童应该尽量减少手机的使用。

(5)不良信息玷污孩子心灵。

手机上的“黄段子”、可下载的黄色图片、大量“中大奖””的不良短信都是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威胁。

7、教师的观点。

采访了本校20名教师,3名认为,如果确实非常有必要,而且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强的,允许带手机。其余都不赞成,原因是:

(2)家长要联系孩子可以通过校讯通或教师转达;

(3)形成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

(4)家长出发点是为了方便联系孩子,但大多使用手机的学生已经不这么认为了,他们主要用手机跟同学发短信、玩游戏等。

8、学校是否会禁止学生带手机。

采访了20名教师,认为,对于小学生该不该使用手机,国家教育法没有相关规定。所以,教师只能在口头上要求那些使用不当的学生不能使用手机,有些家长也听取了老师的意见。但有些家长要求,确实有必要,教师也无法禁止。就目前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发展趋势,口头要求收效甚微,一定要有一个明令禁止的校规进行规范,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学生追逐时尚、注重个性张扬,易于接受新事物,但其主要任务是学习,生理上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小学生最好还是正确对待手机,有效的运用我们的通信工具,做到不为手机着迷,而不是手机控制我们的思想。如果真的是非用不可,建议各位家长:

(1)之前一定要给孩子讲清楚使用手机的目的性,让孩子有个正确的认识。在孩子使用过程中,家长与老师的监督引导是关键。

(2)不妨与孩子签个“君子协定”,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增强基本的自控能力,正确使用手机,趋利避害,享受高科技带来的快乐与便捷。一旦孩子违反协定,家长可以收回其使用的手机,作为惩罚。

(3)掌握好开机关机时间,上课时间、集体活动时间等必须关机,也没必要天天带手机上学,没什么事可把手机放在家里。

(4)手机话费每月应固定一定数额,一旦超标,家长应及时提醒。

手机调查报告

现在在各大高校出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玩手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几乎是每人都有一个手机,而且这手机都是智能手机功能十分强大,它们能够聊天,看新闻,看电子小说,发信息,打游戏,发微博,听音乐...足以使学生一天到晚都拿着它,甚至大量的学生上课不听讲在哪里玩手机。照此下去老师上课没有激情,学生成绩不达标学校的教学质量急剧下降。

各大高校为了防止学生上课玩手机出台了许多策略,我们东华理工大学从中得到启发,准备实行更有效的方法。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系为了响应学校的号召先从调查报告入手接着实施出有效的方案。

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学生上课对手机的依赖情况,学生上课玩手机的课程选择情况,学生对上课玩手机的认识和看法,学生上课玩手机的原因和内容,从而想出一些办法来减少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

问题卷答式。

本系不同专业、班级同学调查(大一新生)备注: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机电系范围之内。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