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设计论文(实用16篇)

时间:2023-11-30 14:03:14 作者:书香墨

作文是一个综合性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写作的灵感和参考。

基于J2EE平台的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研究论文

云计算网络教学平台的实现主要集中在应用支撑平台建设的实施和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实施。应用支撑平台建设的实施关键在于三点,第一点,必须要对教学需求做周密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构对技术平台的组织结构做适当的调整,确保技术平台组织结构的稳定性与合理性。教育部门可以在所有相关师生进行一次民意调查和意见征集,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其他院校或企业在云计算模式下网路平台构建的成功经验与成熟方案,再结合自身所有的资源的种类、数量、结构等实际情况,构建实用性强、安全性高、便捷的应用支撑平台。第二点,在云计算模式下,计算机性能缩小,功能扩大,为了促进资源共享最大化的实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需要对现有的教学信息和资源做具体的归纳和分类,从而优化资源分配。第三点,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和结构相对稳定后,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对技术平台做深层次的开发,或引进新的技术从促进网络教学平台的长久持续发展。教学资源做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活动得以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是实现网络教学平台功效的核心,因此云计算模式下网络教学平台的实现离不开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实施主要关注一下几点,首先需要成立教学资源开发基地,以校为单位进行立项,每年都有规定的项目数量,项目内容有资深主讲教师提出,有青年教师负责项目的主持和分工事项。其次,在明确网络教学平台所能提供的帮助和支持后,规划项目内容;确定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项规定和标准;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合理的评价指标;为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对参与项目的教师和相关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明确个人任务与整体目标;利用身边的各种有效途径进行资源收集;最后在经过仔细的删选后,对收集到的资源进行严格而科学的审核,最终将合格的、有教学价值的登记收入教学资源库中。

3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云计算技术的运用必将更加成熟,其与教育教学事业的结合是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是不可逆转的。而网络教学平台作为云计算模式下,新时期教学的一项重要探索,最大限度促进和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也极大程度的便捷了网络教学管理,提高了教学的管理水平,使得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且云计算模式下网络教学平台也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系统性和持续性,方便教师更加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因而建设优质的网络教学平台是十分重要的。

浅析《教学系统设计》课程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为了提高研究生的科学创新思维,在医学研究生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中我们积极推进传授式教学与pbl、专题讲座等教学方式的综合应用,并评估教改实施的效果。实践表明,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易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

随着知识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等学校以传承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正向强调能力与素质培养的创新教育模式转变。如今,创新已成为一种时代精神,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时代对高等学校提出的迫切要求。但由于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教育规模的扩大,使得研究生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一刀切”的现象,制约着创新型研究生人才的培养。因此,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凸显其空前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普遍存在着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能力不足,研究创新能力较低,而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现在的教学体系对研究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培养不够[1].在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中,讲座式、研讨班式和案例式的课程比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高达40%~50%.与国际着名大学相比,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还存在一定差距,表现在以传统的理论课教学为主,进行灌输式教学,大大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分子生物学自诞生以来,是生命科学发展最为迅速的前沿学科,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分子生物学》一直是本校基础与临床各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但由于其内容偏抽象难以理解、知识更新又快,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新时期分子生物学的教学目标不再是单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分子生物学原理,更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这些基础知识来解决当下所面临的医药科研难题。鉴于此,笔者尝试对我校2014级医学类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课程进行改革,在传统的传授式教学基础上注重多种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以未采取教学改革的2013级研究生为参照,评估教改前后教学效果,以探讨新型教学模式对研究生自主性学习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

一、分子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多种教学方式的实施。

1.教材与最新研究进展的结合。在讲授分子生物学理论知识的同时,笔者注重介绍最新的国际学术动态和科研成果,引导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培养其创新思维。例如在讲到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染色体结构与真核基因表达密切相关时,我们会给大家提及现在比较热门的“表观遗传学”.给学生们介绍些影响因子比较高的表观遗传学方面的英文文章,布置他们阅读文献后写出相关综述。使大家认识到表观遗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不仅体现在dna的甲基化,组蛋白的乙酰化、甲基化以及一些非编码校rna的调控都属于其调控范畴。这样,同学们不仅掌握了表观遗传的概念,对其技术路线和应用等方面都有所涉猎;一定程度上又提高了他们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对他们以后进入课题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方法的应用。pbl是一种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方法[2].它是由1969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创立,目前被国际公认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教学方式。

pbl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提出问题-个人查找资料准备-集体研讨”.首先教师要提出具有探索性的问题,一方面要兼顾教学的重点内容,另一方面要结合国内外研究热点。比如在讲到分子生物学的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各种组学研究时,我们针对医学类研究生提出的问题是“试述主要组学有哪些,组学如何推动未来医学的发展”.同学们分组进行准备和讨论,考虑到学时有限,2014级选修学生数达358人,我们采取的是8~10人一组,每个小组每学期至少参与一次讨论,自行选定题目,小组人员分工合作查阅各类文献资料,认真地分析讨论,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并以ppt形式在课上进行总结汇报。根据汇报内容的完整性、条理性、创新性等由老师及其他组人员分别进行打分。该种教学模式引发了同学们对分子生物学学习的兴趣,不仅培养同学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3.专题讲座式教学方式的应用。在分子生物学课程内容安排中,我们还尝试邀请校内科研工作者进行了“如何进行科研论文的写作”和“如何撰写基金申请书”两次实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专题讲座。例如我们邀请本校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拥有“河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殊荣的教师给学生们讲解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的写法及体会。进行讲座的老师从项目题目的写法开始,到立题依据、研究内容与目标、研究方案、可行性分析、项目特色与创新、经费预算及工作基础和条件,不仅向同学们展示了基金书写的全部流程,还介绍了自己的一些宝贵经验。通过这次讲座,不仅对同学们马上要进入的选题阶段有很大益处,从长远来看对他们以后独立进行课题申请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教改实施后的效果评价。

目前,我校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课程考核还是以试卷考核为主,试卷考核作为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30%.试卷70%的内容以教材的基础知识为主,30%为课堂相关内容的拓展和深入。平时成绩由上课出勤情况和平时作业组成,作业由教师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和综述组成。为了评估应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我们对实施教改的本校2014级358名医学专业研究生与以单一式讲授式教学方式为主的2013级362名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平均成绩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2014级研究生无论是平时成绩、期末成绩还是最后总成绩均高于2013级研究生,其中总成绩之间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另一方面,2014级研究生的不及格率为0.58%(2/358)显着低于2013级的3.59%(13/362)。

以上比较结果显示,教改后的2014级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成绩普遍高于2013级学生。平时成绩高不是出勤率变化有多大,主要源于2014级学生平日作业成绩提高,考虑可能是老师设定问题后,同学们以小组形式查找文献资料再讨论、总结,比原来自己单独查资料更有效,从而获取的信息更丰富、材料组织得更加全面和深刻。期末成绩比原来高,其实基础理论成绩变化不大,主要是拓展内容部分成绩提高了。笔者考虑这与采用新型教学模式使同学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并思考最新的科研进展是密不可分的。

三、结语。

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系统工程,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往的研究生课堂教学以传授性方式为主,老师作为中心,学生是被动的听众,培养的人才大多缺乏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与21世纪国际竞争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背道而驰[3].本文笔者以医学专业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对分子生物学课程进行改革,教学方式由原来单纯的讲授式教学向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方式转变。将pbl和专题讲座等启发性教学方式渗透进传统教学模式中,努力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组织、指导和促进者的转变。在理论教学中注重增加学术前沿内容,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和创新思维。教改的调查结果显示新型教学模式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帮助了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从而提高考试成绩,最重要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培养科学创新能力,这对于培养新时期同时从事教学、科研、医疗的高级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2]townsendg.problem-basedlearninginterventionsinatraditionalcurriculumareaneffectivelearningtool[j].evidbaseddent,,12(4):115-116.

浅析《教学系统设计》课程改革研究论文

中学历史教学内容涉及很多深层次的历史知识,通过简单的记忆并不能更深地理解历史知识,也无法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成绩。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与教学方法落后有很大的关系。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采用说教的形式,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缺乏个人见解,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比较浅。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所讲的知识与实际情况联系不紧密,学生所能了解到的历史知识大部分是枯燥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综合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2.2讲课内容不够系统。

历史这门学科很特殊,没有规律或者定律可循,只是记载了社会从古至今的发展以及各个阶段的重大事件,学习起来会有些抽象。中学历史在初中历史的基础上大大增加了难度,对各朝代和历史事件的描述会更详尽,对知识重点的掌握程度也会要求更高。如果历史教师自身没有较强的归纳总结能力,在教学设计上没有一定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不能清晰地讲出历史的发展脉络,学生学起来会更加吃力。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上课的模式普遍是照本宣科、满堂灌,没有系统的教学思路,学生很难理清各事件对应的朝代和各朝代的先后顺序。但是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只能课后花大量的时间死记硬背,考试结束后又普遍会立即忘光,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学好历史。

2.3学生们很少自主学习中学历史。

中学历史主要是对我国古代史、近现代史的学习,可以说历史对于学生们的学习十分重要,作为21世纪的人才,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是必须的一门知识技能,很多同学对于中学历史不够重视,只是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学习英语和数学。其实中学历史是一很生活化的学科,学好这门科目对于自己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会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但是目前学生们对待中学历史的.普遍态度没有改观,不能够去花费一些课余时间,自主的学习中学历史。这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浅析《教学系统设计》课程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安装工程课程群作为培养安装工程人才,助推建筑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利器,存在诸多问题。本论文将利用bim技术从课程体系创建、教学内容改革、考核指标优化三方面对工程造价专业安装工程课程群进行改革,以培养更多适应职场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bim;安装工程;课程群;改革。

1安装工程课程群现存的问题。

通过综合多所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工程造价专业安装工程课程群中课程设置情况,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具体如表1所示。

2bim技术应用于安装工程群改革的必要性。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即建筑信息模型作为建筑行业发展的最新产物,其利用数字模型对项目进行设计、建造及运营管理,在先进的三维数字设计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创建“可视化”的数字建筑模型,为项目各参与方以及最终用户提供“模拟和分析”的科学协作平台[1]。众所周知,bim技术因具有协调性、模拟性、可视化、优化性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项目建设的全寿命周期中,因此,将bim技术尽早应用于安装工程课程群中,以培养更多适应行业发展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行业革新要求从业者掌握一定的bim技术。

国家住建部及十几个省市地区已陆续发布多项bim技术应用推广文件,同时大批项目已纳入bim技术应用试点项目,其要求建筑工程领域包括工程造价专业在内的诸多从业者掌握一定的bim技术。安装工程作为实现建筑使用功能的一大主体,涉及水、电、暖、通、消防、智能化等多项子单位工程,bim技术在安装工程方面的应用不仅体现在单个子单位工程bim模型的建立,管线的综合,动态的演示,更体现在多个子单位工程之间及与土建工程之间多个复杂节点的交叉优化,碰撞检查,可视化漫游等,其不仅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质量,更有利于减少材料的浪费、工序的返工,极大地节约工程成本。因此利用bim技术对安装工程课程群进行改革迫在眉睫,进而提高学生的职场胜任力。

bim技术将有利于安装工程抽象知识具体化。

工程造价专业安装工程课程群涉及识/绘图、建模、施工、造价、管理等多个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其具有极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具备极强的空间想象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直观知识理解易但空间想象难的困惑,因此,利用bim模型的可视化特点及bim漫游功能将有利于加快学生将安装工程抽象知识具体化。

bim技术将助推安装工程课程教学多样化。

工程造价专业安装工程课程群中实践课程对于培养学生职场胜任力十分重要,然而从表1中可以看出校内实训和企业实践部分涉及模块少,教学效果不明显。随着bim技术应用日趋广泛,行业内出现了越来越多规模各异的bim比赛,如“创新杯”bim应用设计大赛、“龙图杯”全国bim大赛等;同时诸多与bim相关的等级考试也应运而生,如bim建模师、bim应用师等。

基于J2EE平台的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网络辅助教学已成为高校主要的教学模式之一。本文在探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其扩展应用途径,如多课程资源的整合,构建基于平台的多角度立体教学模式,多课程研究性教学的网络集成等,旨在为推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应用提供参考。

网络辅助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快速发展催生出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在保留传统的面对面、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网络和信息技术优势而形成的一种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拓展。在校园网环境下实现网上教学不仅能达到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交互式教学效果,又能充分利用和共享教学资源,有效地实施个性化教育,更多的实现教与学之间的沟通交流,使传统模式的教学演变为积极交流、自主学习、充分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近几年,关于网络辅助教学的研究很多,部分院校开始尝试网络辅助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笔者所在单位前几年就引进了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并逐步推广应用,多数课程已开通网络资源,但总体建设力度偏小,利用不足,特别是课程群的集成开发与应用还没有形成。因此,如何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等,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一、高校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基本功能探讨。

1.课程基本信息模块。该部分内容可以包括网络课程的基本介绍、课程的教学大纲、开课学期的教学日历以及任课教师的基本信息等。总体上看,该部分内容多属于静态的内容,即一次输入便可以长久使用。同时它也是教学容易忽略的部分,相关内容可能都是寥寥数语,一带而过。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合理使用课程基本信息模块,也可以起到提升网络平台应用效果的目的。如与时俱进地改变课程的基本介绍的内容,结合教学改革改进教学大纲的内容,突出个性描述任课教师的基本信息的内容等等,这样就可以提高网络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提升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使用效率。

2.课堂教学信息模块。课堂教学信息模块应该是网络辅助平台的最主体的部分。可以包括教学材料的使用、课程的相关通知、课程的答疑讨论、课程的问卷调查等内容。灵活使用课堂教学信息模块,对促进师生交流、提升教学效果有明显的作用。如可在教学材料下加入教学课件、实验指导课件、教学录像等内容,定期或不定期向学生公布,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关注度;在答疑讨论模块中引导学生参与课程知识的大讨论,老师也应经常加入,适时解决学生的疑问,从而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还可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让学生对网络课程的建设献计献策,发挥其主人公意识,有利于提高平台的应用效果。

3.作业与测试模块。该部分内容属于学生参与网络辅助平台的应用部分。可以包括课程作业应用、试题库建设、课程在线测试等内容。课程作业是学生学习反馈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网络平台上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适时适量的网络课程作业,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同时通过建立网络试题库以及在线测试等形式,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网络课程的参与度。

4.课程管理模块。该部分是针对教师开放的模块,主要用于对课程相关栏目及信息的管理,如教学栏目管理、选课学生管理、学生学习信息统计等。该模块首先可以设定所有栏目的访问权限,另外可以将选课学生通过不同形式加入到课程中来,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选择性统计。适时改变教学栏目、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对老师上好一门网络课程也是相当有益的。

二、高校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扩展应用探讨。

1.基于网络平台的多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充实。笔者所在单位的课程目前已全面进入网络平台,但都相对孤立,没有形成有效整合,制约资源共享;且因少数课程网络资源不足,学生访问偏少,因此有必要对多门课程进行整合和充实。如农业信息技术专业方向有十余门专业课程,《农业信息技术》、《遥感及其农业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等课程中都涉及到3s技术的内容,可以为相关内容建立共享区,让每位任课教师和所有选课学生都能共享,避免课程孤立,从而充实内容,促进应用。

2.研究性教学实践的运行机制及效果评价体系。网络教学平台背景下,核心课程研究性教学实践的运行机制、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它是研究性教学的重要延伸。比如项目化课程设计的作业形式、交流方式的功能利用与开发,教师如何实现对学生的导学与督学作用,学生如何利用平台拓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讨论学习、探索学习,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手段、效应分析等。

3.构建多角度立体教学模式。建立基于平台的教学讨论区,促进教学互动,实现多角度立体教学模式。主要利用教师教学博客、网络平台的课程讨论版、教学邮箱等模块延伸与深化教学内容,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多方面交流。教学不只是“教”与“学”的过程,更多的应体现在“问”上,即讨论交流。

4.多课程研究性教学方法的网络集成与应用研究。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将多课程(如农业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教学资源进行融合与渗透,在单门课程研究性教学方法实施的过程中,逐步对多课程研究结果进行系统集成,并首先在学科中得到应用。

三、结论。

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进一步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改革,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开展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性教学已从传统的基于课堂的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模式,转变为通过各种途径实现而不受时空等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水平自主选择学习进度和进行文献调阅,开展个性化学习。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研究性教学,将在教学和管理两个方面带来一系列的改变,如何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保证教学资源的持续积累和有效提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效地促进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等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以校园网络教学平台为基础,面向不同课程群的教师和学生,促进网络平台课程有效整合与建设利用,丰富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实现网络课程资源的多角度开发与共享、学生课程设计的网络化实现与共享,以教学讨论和互问的形式促进师生和生生主体之间的交流互动,进而增强相关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质量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学习能力,从而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实施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多课程研究性教学的系统集成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基于J2EE平台的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研究论文

目录。

1.1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意义1。

1.1.1本课题研究背景1。

1.1.2研究目的及意义1。

1.2课题内容简介2。

1.3开发技术及工具选择2。

2需求分析2。

2.1系统功能需求分析2。

2.2数据流分析2。

2.3数据库分析4。

3系统设计6。

3.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6。

3.2系统开发工具7。

4系统主模块详细设计7。

4.1管理员模块详细设计8。

4.1.1管理员模块简介8。

4.1.2处理申请模块8。

4.1.3查看选课模块9。

4.2学生模块详细设计9。

4.2.1学生子系统简介9。

4.2.2选课模块9。

4.2.3查看选课模块9。

4.3教师模块详细设计10。

4.3.1教师子系统简介10。

4.3.2查看选课模块10。

4.3.3成绩录入模块10。

4.4公用模块详细设计10。

4.5系统实现10。

4.6用户使用手册11。

4.6.1功能介绍11。

4.6.2系统配置与操作指南11。

5结论11。

参考文献12。

致谢12。

摘要:在二十一世纪的新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计算机的日益普及,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网络选课系统是高等院校安排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本文介绍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本校学生网上选课系统的开发,对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具体论述,并给出了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选课。本系统包括系统模块、学生模块、教师模块等其他功能模块。系统的实际运用模式,能够适用于高等学校日常的选课管理,为师生提供诸多的便利。同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实用性强,保密性好,稳定性高,支持多用户操作。

关键词:网上选课系统;系统模块;学生模块;教师模块。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意义。

1.1.1本课题研究背景。

全校性选修课的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知识面,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高级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加强,完全全学分制的实施,选修课在一个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

实时双向交互式远程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

摘要:本文讨论了基于web的计算基础课程远程教学系统的设计思想及其实现方法。教师使用该系统可以进行网上授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出试卷、评卷等;学生使用该系统在浏览器中观看教师授课视频图象(广播或点播)、在网上做作业、提交作业、考试、答疑或课堂讨论。

1.引言。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基于internet的计算机远程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计算机远程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的教学活动。它有着传统教学模式所无可比拟的优点,它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采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使教学活动上了一个新台阶。

作者所在单位承担我校除计算机系以外的所有系所的计算机基础公共课(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foxpro》等课程)的教学任务,每学期平均有3000多学生,各教师均负责2~3个班共200~300多人的教学,教学任务繁重。为了使教师能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应用internet网络服务的'能力,以此来加强和巩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我们从开始,开发了《计算机基础课程远程教学》系统(以下简称《远程教学系统》)。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下实现作业、考试、授课、答疑/辅导等功能,使用一年多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以下讨论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远程教学系统》是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下实现的,是典型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服务器以windowsnt4/server为操作系统平台,microsoftsqlserver7.0为rdbms,客户端通过浏览器访问系统提供的服务。系统不允许匿名访问,它要求用户提供帐号/密码,通过验证后才能进入系统主页,以此追踪用户身份。本系统将用户分为三类:系统管理员、教师、学生,他们都有各自的主页,访问系统的权限也不相同。其中权限最高的为管理员,其次为教师,最低为学生。权限高的能访问其下级所能访问的所有资源,反之则不然。例如教师能进入学生主页,而学生则不能访问教师主页所提供的功能(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等)。本系统可同时为不同课程的多组教师/学生(上一门课的教师及其学生为一组)提供服务,它们之间既有一定的隔离性(例如某个教师帐号不能批改属于另一个教师的学生的作业等),又有资源的共享性(例如公共作业、试题的共享等),很好地解决了本单位各个教师负责不同班级,课程也有所不同的问题。《远程教学系统》体系结构按用户角色的不同,划分如下:

2.1管理员模块。

[1][2][3][4]。

教学系统设计

摘要:时代在不断地发展,教育教学更需要不断的改革创新。数字星球系统作为近年来最新引入课堂教学的技术平台,如今已经在全国部分学校得到了应用,但如何将它更好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服务师生,这是一个值得人们关注的现实问题。因此,将主要探讨教师在地理教学设计中运用数字星球系统应该具有哪些基本的设计理念的问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学系统设计

由于种种原因,企业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不是固定的、静止的,而是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之中,因此要求系统具有可修改性,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的任务就是将整个应用软件系统合理地划分为各种功能模块,正确处理模块之间与模块内部的联系,使整个系统有良好的可用性、可读性、可修改性,易于调试和维护。

结构化设计是软件设计的一条重要原则,它通常与结构化分析方法及其它结构化方法相联系。1974年美国的s等首先提出了“结构化设计”的构想,以后逐步发展和完善,成为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结构化设计采用一套使程序变得清晰且简单明了的设计原则和技术,因此缩短了编码、调试和维护的时间。结构化设计的最主要原则是将一个系统自顶向下按其层次关系进行设计,直到最低层的详细设计。即首先考虑系统或程序的主要功能模块,然后将主要功能模块分解为子功能模块,再继续分解,直到最低一层的功能模块。模块是结构化系统的基本元素,从逻辑上看,模块就是处理功能,给它一定的输入信息,它能对之进行加工处理,输出结果信息;从物理上看,它是一组程序。每个模块各自担负一定的局部功能,它们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整个系统的功能。

采用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主要考虑各子系统间数据的相对独立性和数据冗余问题,可将设备管理系统做如下划分:

设备管理子系统结构如图1所时,从图1可以看出,设备管理系统被划分为基础信息管理、设备维修管理、运行管理、故障管理、备件管理和系统维护六大模块。

图1。

对于如图1所示的设备管理系统划分,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还可将子系统层层划分为第二层、第三层子系统或子模块,直到最低一级的功能模块,然后为最低一级的子系统设计其功能和输入输出,为应用程序的编制提供依据。例如,对于设备运行管理,就可以划分为如图2所示的功能结构。

图1中各子系统的详细功能如下。

1.设备基础信息管理。

设备基础信息是关于企业设备固定资产的基本信息,记录设备的一般特性、状态、能力,是企业进行生产计划、工艺安排以及设备维护保养的基础,通过对企业设备固定资产信息的登记和维护,使管理部门能够随时掌握设备资源在全厂的配置情况,为设备购置项目的审批提供决策依据。设备基础信息管理模块由代码管理、原始数据、报表、折旧、汇总统计、资产清查六个功能模块组成。具体功能如下:

(1)设备类别代码、设备折旧代码、单位代码等信息的定义;。

(2)设备卡片的填写,根据设备卡片生成设备台账,形成设备基础信息;。

(6)资产清查的结果显示盘盈设备明细账、盘亏设备明细账、待报废设备明细账。

2.设备维修管理。

维修计划的合理与否,不仅影响到维修资金的使用,而且可能影响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因此,科学合理地编制设备维修计划,一方面要消除设备过分维修,另一方面应避免设备维修不足,以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维修管理模块由维修信息、维修计划输出、维修计划完成情况、汇总统计、任意条件查询五个功能模块组成。具体功能包括:

(2)维修计划输出可以输出大修计划、项修计划、小修计划、二保计划和改造计划;。

(5)由用户定义查询条件,查询用户所需的维修信息,

3.设备运行管理。

设备运行管理是对设备完好状态、设备利用情况、设备效率和设备事故进行管理。是实时地对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状况进行信息的收集、并通过计算机汇总统计,将设备运行情况以统计表或统计图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在管理人员面前,以辅助企业领导进行有关的决策。设备运行管理包括设备完好率、设备利用率、设备事故几部分,其具体功能如图2所示。

4.故障管理。

设备故障管理模块由代码管理、故障原始凭证、故障查询、故障汇总统计四个功能模块构成,完成设备故障的管理工作。具体功能包括:

(1)定义设备故障部位、故障原因、故障现象、故障措施代码;。

(4)按使用单位、设备类别、故障原因、故障现象、故障措施统计故障信息,提供停机次数最多的前n台设备、故障维修费用最高的前n台设备、停机时间最长的前n台设备、生产损失最大的前n台设备等统计信息,也可由用户自定义统计条件统计所需的信息。

图2。

5.备件管理。

备件管理由备件合同管理、备件计划管理、备件库存管理三个功能模块组成,完成备件管理的各项工作。

其中,备件合同管理备件采购合同的全面管理,包括如下内容:

(1)合同原始凭证信息编辑;。

(2)备件合同明细、各供货地区备件合同明细、各计划员备件合同明细;。

(3)按合同号、按应到货日期查询备件合同信息,提供延期到货合同明细;

(4)合同发票管理,包括应开发票合同明细、按发票日期查询合同信息、按发票号查询合同信息。

备件计划管理是根据设备维修计划,结合备件库存情况,制定备件需求计划。包括:

(1)备件需求明细编辑;。

(2)年度备件需求计划汇总;。

(3)备件计划明细;。

(4)按任务编号输出备件计划;。

(5)备件需求与当前库存比较表;。

(6)按用户定义条件查询备件信息。

备件库存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备件档案,进行备件的日常出入库业务和备件的报废等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库存分析、统计汇总,产生各种库存报表,最后与备件合同和备件计划管理构成一个大系统,全面考虑备件的库存及库存管理,以达到提高维修供应水平、降低备件库存的目的。包括如下内容:

(1)备件档案编辑;。

(2)备件入库管理;。

(3)备件出库管理;。

(4)备件报废管理;。

(5)超储备件明细;。

(6)短缺备件明细;。

(7)备件综合查询。

系统管理提供完善的系统维护功能,为用户熟练掌握并正确使用设备管理系统提供技术保障。系统维护包括设备管理系统操作环境设置、用户权限设置、打印设置、系统登录处理、在线帮助等功能。

教学系统设计实验心得体会

教学系统设计实验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实践性课程,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学习了教学系统的构架和设计流程,通过实际的设计体验和实现,不仅巩固了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而且对我们以后的职业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段:设计流程。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采用了软件工程的开发过程,由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等阶段组成。在需求分析阶段,我们通过跟老师和同学的沟通和交流,明确了项目的需求和功能。在设计阶段,我们根据需求确定了系统的架构和模块,并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在开发阶段,我们采用了PHP语言和MySQL数据库进行开发,实现了系统的核心功能。在测试阶段,我们对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和调试,确保系统能够稳定地运行并满足用户需求。

第三段:设计思路。

本次实验中,我们采用了敏捷开发的思想,注重用户需求和反馈,尽快地交付可用产品。在设计方面,我们遵循了模块化设计的原则,将功能分解为独立的模块,便于开发和维护。在开发过程中,我们采用了面向对象编程的思想,利用PHP中的类和对象,更好地实现了系统的功能和扩展性。此外,在测试阶段,我们通过使用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等方法,确保了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第四段:团队协作。

本次实验是一个团队项目,每一位成员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团队合作对于本次实验的成功非常重要。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我们相互协作、相互帮助,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和任务,做到了高效地分工和合作。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到团队协作在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对于我们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是值得借鉴的。

第五段: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的理解和掌握,还提高了我们的设计和开发能力。此外,我们也学到了如何协作和合作,这对于我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总之,本次实验是我们大学阶段学习中的一次宝贵经历,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世界,感受到了设计和开发的乐趣,更加坚定了我们对于未来职业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系统设计》名词解释

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缓解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系统方法。

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指出了以什么样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教学的设计,是关于设计过程的理论。

第二章教育目标。

教学目的。

一定的行为指向、意图、意愿,对活动结束时的结果有特定的构想。

教学目标。

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选出来的课件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达,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到达的丙炔能够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结果。

第三章。

认知结构变量。

对于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与保持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最为直接意义的因素。

概念图。

知识结构的表现方式。

学习动机。

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学习风格。

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第四章教学模式。

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

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教学策略。

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教学方法。

广义: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人物,而采用的一切手段、途径和办法的总称。即某种教学理论、原则和方法及其时间的统称。

侠义:教学方法的知道思想,是指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实现既定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所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和措施,既包括教室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

第五章学习环境。

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动态的组合。

教学媒体选择教学媒体:以传递教学信息为最终目的的媒体,用于教学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认知工具。

支持和扩充使用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

学习资源。

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支持学习的人、财、物、信息等。

第六章形成性评价。

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

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活动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

一对一评价。

对教学系统设计成果的诊断性评价阶段。设计人员往往需要3名或者3名以上具有代表性的学习者一起工作,从耽搁的学习者身上采集数据并修正教学材料,其目的是确定并改正教学中存在的明显错误,并从学习者那里获得对教学内容最初的使用数据和反馈。

小组评价。

由8-20个目标人群的典型代表组成学习小组,利用教学材料自行学习,然后通过对他们的测试来采集所需要的数据。

实地试验执行人员(通常是指教师)要在一个与教学材料最终使用环境尽可能相像的学习环境中进行评价。

进行中的评价在教学实施后,就教学对学习者的学习、工作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效果所进行的评价。

简答: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5创设良好的人际学习环境的方法和影响因素p139。

第六章。

1概念辨析:

8计算机在支持新的教学评价理念方面的作用。

第七章。

1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的一般过程p1932网络课程设计的原则p210。

教学系统设计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促使知识经济迅速发展,打破了人类活动的时空障碍,使信息领域变得更为广泛,空间与时间的阻隔在国际互联网消失了。克服了时空障碍以后,远程教育打开了新的一页。远程教育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适合远程传输和交互学习的教育软件为教材,建立起一个现代化教育的新模式。

适于远程教育的教学资源有。

(1)媒体素材:包括文本素材,图象素材,音频素材,视频素材,动画素材;

(2)题库:按一定学科的知识结构组织起来的试题的集合和相应的统计分析工具;

(4)网络课程库:按学科课程的知识结构组织起来的,涵盖学科课程内容领域的,能自成体系的教学软件。

这些教学资源都要能在标准的浏览器运行,才能符合利用网络的远程教育的需求。

教学资源和相关系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关系如下图:

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需要长期的建设和维护。由于教学资源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使人们对它的理解各不相同,会出现大量不同层次、不同属性的教学资源,所以一个高效的教学资源管理应用系统,是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基础系统。

远程教育中的教学资源管理应用系统要能够将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有层次,有组织,科学地组织起来,并提供一个易用,快捷的应用平台,才能发挥教学资源的长处,让教学资源成为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1.可靠性。

教学资源的高可用性对远程教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加上教学资源的庞大数量,系统必须采用性能优越的,大型商业数据库系统。这样有利于提高大批量数据的吞吐时间,使整个系统管理规范化;而且随着数据库的增大和操作扩展到一天24小时、一周7天,能够执行备份操作而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转。此外,在灾难性故障发生后能够还原数据库,能在最短时间内还原它,使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得到保障。

2.灵活性。

3.开放性。

远程教学所涉及的行业范围大,学习者的数量多,教学内容的形态需求复杂,这就要求系统具有完全的开放性,能够容纳各种形态的网上教学内容,不能仅仅限于支持某些专用工具开发的教学内容,不能只是支持某些文件格式。系统要支持开放的文件存储格式,能管理所有能够在网上运行(包括需要插件的文件)的课程内容与文件格式,不对教学资源作限定要求。

系统软件体系结构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的网络模式,系统服务器采用可扩展的分布式多服务器计算模式,采用分模块层次结构,多模块分立,允许系统分布式并行处理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各功能模块是普通的网络程序,建立在开放的网络标准之上,遵循http,ftp,xml等普通网络协议和数据格式进行消息处理和数据交换。

4.安全性。

由于远程教育的应用系统是运行在互联网上的,是远程的,开放的,所以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远程访问会话中传输的信息、分支网络连接中传输的信息,还是内部网络中传输的信息;保护用户信息不被泄漏和限制不同权限用户对各种层次的信息的访问等;提供高效的安全解决方案都是必须的。安全性包括保密、完整性保护、身份验证、授权和预防重播。可以使用网络加密保护,用来帮助尽可能地减少在公用网络和专用网络上传输敏感信息所带有的风险;和权限限制等。

远程教育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要实现以下功能:

1.教学资源的搜索。

远程教育在互联网上的资源的数量是惊人的,系统必须提供高效的搜索策略和协议,让教师和学生能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方便快捷地搜索到自己想要的资源。系统要提供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课件目录树的生成与动态修改机制,网络课件软件库,教学资源元件库的查询,并且能自动搜寻相关的教育研究站点,扩充搜索数据库;能支持全文检索和多种文档类型的检索。

2.教学资源的编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要发挥这两个主体的能动性,学生或教师必须能对互联网上下载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进行编著和组织,把任何对教学有帮助的资源收为己用。系统必须能把任何教学资源方便地录入,修改;提供对包括各种文本素材,图象素材,音频素材,视频素材,动画素材等教学元件和题库,网络课程库等的编辑,剪辑,制作,预览等功能。还可以从系统已整理的教学资源中检索出有用的素材,根据需求进行完善提高后,再追加为更新的教学资源。

由于互联网克服了时空障碍,因此远程教育中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是无穷无尽的,如果没有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人们就会很快被海量的信息淹没。在接收到大量信息的时候,必须要用合适的方法对得到的各种信息进行过滤、分析、处理,保留有用的,去除无用的。因此,系统必须提供能有效管理大量教学资源管理工具。各种远程的或本地的媒体素材,题库和网络教程等必须按科学的',专业的方法分门别类,统一管理。

有效运用收集到的教学资源也是教学资源管理应用系统的关键。教师将教学资源运用到教学中,学生将教学资源运用到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备课时在教学资源应用系统中选择出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灵活组织和编排,形成具有教学个性的课件,可以让教师在授课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特点。学生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选出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辅助学习,发挥主动学习的能动性。

(1)资源检索。

系统提供一个检索工具,可以检索系统数据库内的资源,可以从多种角度,用多种形式查询,提供模糊查询和精确查询的手段,检索出来的资源可以编辑和添加到应用序列中。并提供一个接口,当用户要在互联网上寻找资源的时候,可以使用互联网上的搜索引擎,本根据需要,将搜索结果扩充到系统的数据库中。

(2)资源管理。

资源的属性有:资源的名称,编号,类型,学科,专业,适用对象,来源,简介,关键字和存放位置。系统会将资源的这些相关属性记录在系统数据库中,并会在使用时按要求动态生成树形目录索引,方便使用。

系统提供了3种方法管理资源:按资源的类型,按资源内容所属的学科,按使用者自定义的主题管理。使用者可以选择一种或使用多种方法来管理收集到的教学资源。

(3)资源编辑。

系统提供了与其他编辑软件的接口,对不同类型的资源调用相关的外部编辑程序,使用者也可以自己选择编辑程序来对资源进行剪辑、制作和修改。

(4)资源组织。

使用者可以按需要将各种的资源组成一定的播放序列,将这个播放序列保存起来,以便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播放这些教学资源。

(5)资源播放。

在浏览器中播放已经编辑组织好的教学资源序列,可以设置播放的次数和播放的形式:连续播放,手动播放等。还可以使用”小黑板“播放方式,方便课堂教学。

对系统相关用户信息的管理。系统提供用户认证功能,用户通过输入相应的口令来验证自己的身份。通过认证的用户才能使用上面的各项功能;不同等级的用户对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料具有相应的浏览、添加、修改和删除功能。

(五)小结。

基于以上的设计方案,我们开发了一个这样的系统:

系统建立在http和xml等开放的网络标准之上的,适于运行在互联网internet或内部网intranet上的,易于使用的网络应用程序。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使开发出来的系统可以远程使用。在硬件环境和系统软件方面,用户运行环境为支持中文的netscape4.0版本或以上,或ie4.0版本或以上。服务器端采用微软系列平台:microsoftbackofficeserver,使用microsoftsiteserver开发工具。

系统的表示层用web方式实现,遵循开放的网络标准协议;事务逻辑层用com实现,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安全性和开发效率;数据要用商业数据库系统:sqlserver,以提高数据可用的效率和数据的完整性。

信息成为真正资源的必要条件是信息管理,要使教学资源真正有效地为教学服务,关键就在与教学资源的管理。因此对教学资源进行组织、控制、加工和规划,是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的前提。对教学资源的管理总结为5个方面:存-理-传-找-用。存即保存、存留;理即整理、加工;传即传播、传递;找即查找,检索;用即利用、使用。本系统以”教学与资源"为中心来设计,希望达到高效,快捷,易用的目的,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资源,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该系统正在几所学校试用,取得预期效果。

《教学系统设计》名词解释

2.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教学系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是一门规定性理论学科。

3.教学系统设计的不同层次: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以“课题”为中心的层次,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9.教学目标的具体编写方法(1)对象的表述教学目标的表述中应注明教学对象例如:“小学六年级一班的学生”(2)行为的表述行为的表述是最基本的成分例如“操作”“说明”“例举”“比较”(3)条件的表述环境因素、人的因素、设备因素、信息因素、时间因素、问题明确性的因素(4)标准的表述10.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智力的萌芽阶段,本能。(2)前运演阶段(2~7岁)a知觉的集中倾向性b不可逆性c自我中心主义。(2)具体运演阶段(7~11岁)(3)形式运演阶段(11岁以上)。

11.认知结构:是指学生现有的知识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是由学生能回想起来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12.认知结构变量:(1)可利用性:即指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存在可用来对新观念起固定、吸收作用的观念,这个观念必须在包容范围、概括性和抽象性等方面符合认知同化理论的要求。(2)可分辨性:即指这个起固定、吸收作用的原有观念与当前所学新观念之间的异同点是否清晰可辨。(3)稳固性:即指这个起固定、吸收作用的原因观念是否稳定、牢固。原有观念越稳定,也越有利于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与保持。13.概念图:一种知识结构的表现方式。

14.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15.学习动机的分类:(1)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2)认知驱动力、自我提高驱动力和附属驱动力16.认知驱动力: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体统的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26.常用协作学习策略: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竞争—协同—伙伴。

31.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32.制作脚本:是体现教学软件的系统结构和教学功能并作为软件制作的直接依据的一种形式33.制作脚本包括:软件系统结构的说明,主要模块的分析,软件的屏幕设计,链接关系的描述等。

34.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39.加涅的九段教学策略:1引起注意2阐述教学目标3刺激回忆4呈现刺激资料5提供学习指导6诱发学习行为(反应)7提供反馈8评价表现9促进记忆与迁移40.人际关系:包括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和师生间的充分的人际交往,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协作和支持。

2按评价功能不同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3按分析方法不同分为:定向评价、定量评价。

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对教育现象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

《教学系统设计》名词解释

2月28日:addieaddie是指一套有系统地发展教学的方法。

主要包含了:要学什么?(学习目标的制定);如何去学?(学习策略的运用);以及如何判断学习者已到达学习成效?(学习评量的实施)。

在addie五个阶段中,分析与设计属前提,发展与执行是核心,评估为保证,三者互为联系,密不可分。addie五个字母分别表示:

analysis—分析。对教学所要达到的行为目标、任务、受众、环境、绩效目标等等进行一系列的分析。

design—设计。对将要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课程设计。

development—开发。针对已经设计好的课程框架、评估手段等,进行相应的课程内容撰写、页面设计、测试等。

implement-实施。对已经开发的课程进行教学实施,同时进行实施支持。evaluation—评估。对已经完成的教学课程及受众学习效果进行评估。3月7日:抑制度:

自我效能感:(班杜拉提出)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成就感:指一个人做完一件事情或者做一件事情时,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的感。

觉。

满足感:个体通过自我满足达到某种精神或物质层面的需求后,大脑所给予下来的类似奖赏的终极美好感受。可以说它就是欲望的终点目的地。一个欲望的完成反馈一个满足感,它可以是附加产品但也可以成为最终极的追求产品。而“成就感”的获得即是满足感质区较高层次的表现。

建构主义:(皮亚杰)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认知结构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平衡循环不断地丰富、提高和发展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基本观点。

教学系统设计

摘要:时代在不断地发展,教育教学更需要不断的改革创新。数字星球系统作为近年来最新引入课堂教学的技术平台,如今已经在全国部分学校得到了应用,但如何将它更好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服务师生,这是一个值得人们关注的现实问题。因此,将主要探讨教师在地理教学设计中运用数字星球系统应该具有哪些基本的设计理念的问题。

教学系统设计

设备的统一代码是按照行业系统的设备分类规则对设备进行的编码,沿用企业原有的编码体系,用于设备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各设备都有唯一的设备统一代码,并在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保持不变。设备统一代码是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也是资产管理的基础。设备的统一编码体系由大类、中类、小类到单台设备逐层展开,规定了企业使用的各类设备分类与代码。

代码结构见下表。

设备统一代码结构表。

设备代码的第1-6位按gb/t14885-94规定进行编写;第7、8位采用2位数字码,表示该物品的牌号及型号;第9、10位采用2位数字码;表示相同物品的顺序号。

配件的代码为8位代码,第1位均为p,表示配件,第2位表示配件的大类,配件分为通用机械、专用机械、专用电器和通用电器四大类,相应用a、b、c、d代表,第3位表示配件的中类,第4位表示配件的小类,第5位表示配件的型,第6、7、8三位为数字,共同表示该型配件的顺序号。下表列出了通用电器大类中部分具体代码目录(只包括前5位编码),其余的大类也是按照同样的方式进行编码的。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