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教案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范文(16篇)

时间:2023-11-26 16:17:34 作者:笔尘

教学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表现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估和判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教案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三年级数学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经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理解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把谁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谁的几分之一。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引出分数。

1.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

结合学生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平均分”。

2.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多少?

学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3.如何用数学来表示“一半”。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揭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认识分数。

1.我们把月饼平均分成了几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

结合学生交流,师揭示:“一半”可以用1/2表示。

2.这一份是月饼的1/2,那另一份呢?

3.读写1/2写作:1/2先写“—”,再写“2”,最后写“1”,读作:二分之一。

4.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下列图形中、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

(1)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5.把月饼分给4个人,该怎么分?能用一个什么分数来表示呢?

引出1/4的学习,并根据1/2的读写法引导学生自己能够真确读写1/4。

三.巩固分数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的认识。

动手操作,深化认识(折长方形纸的1/2)。

a.学生动手折长方形纸,并给其1/2画上斜线。

b.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四.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六.练习。

ppt。

七.板书设计。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1/2读作:二分之一1/4读作;四分之一。

写作:1/2写作:1/4。

三年级教案: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经历由生活经验到认识分数的过程。

2、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3、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每生准备几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纸。

师生谈话。提出观察教材中的情境图讲故事的要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看图编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与动物交朋友的情感。

1、指定学生将自己编的故事讲听,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将故事编完整。然后老师指出生活中的“一半”也可以说是二分之一。

2、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的事物。如,半块月饼,半个西瓜,半个馒头等。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每个学生都动手折一折,涂一涂。

1、提出(1)题的要求,先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充分交流个性化做法。可让学生讨论一下涂色部分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最后说明,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二分之一,并板书。

2、教师提出(2)题的要求,让学生进行操作,并交流。重点指导1/3的写法和读法。

3、教师提出(3)题的要求,在操作和交流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试着读写1/4。

学生如果出现与教材不同的分法,只要正确就应给予肯定。

是前面数学活动的继续,鼓励学生做出更多的分法,读、写出相应的分数。

:这两个问题是对分数意义的具体理解,可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再进行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第二个问题鼓励学生举出具体事例进行说明。

:第一题,重点让学生回答“为什么”。第二、三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评判。

: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总复习三年级数学教案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多媒体课件,含有4块月饼的图片,师生准备图片一张,相同大小的正方形纸若干张。

导入:前段时间,老师在批改数学周记时,看到一篇有趣的周记,题目是“分月饼”。小作者写了3个分月饼的问题,非常有意思,值得研究,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仲秋节的晚上,小明一家4口人,爸爸、妈妈、哥哥、小明坐在阳台赏月、吃月饼,桌上摆了8个月饼,他们一家4口人,每人几个月饼,该怎么分?你们分一分!

小作者也是这么分的,继续往下看第二个问题:这8个月饼中有一个是果酱的,哥哥、小明都喜欢吃,这个月饼该怎么分?(生答)老师这儿有一个月饼图片,用它当月饼谁来分一分?生上台分(说分法),为什么对折?(分得同样多——也就是“平均分”)板书。

(一)学习1/2

1、用1/2表示。

想不想看看老师怎么帮他们分月饼的'?(课件展示)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了几份?哥哥和小明都分得其中的几份?像这样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了2份,这样的一份是多少呢?引出1/2。指出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全班齐读)

2、写1/2。

怎么写呢?指月饼图,解释:先分开就要先写“——”,平均分了两份就在下面写“2”,每份就是1/2,写“1”,书空一遍。

3、折1/2

用圆片代替月饼你也来分一分,折出1/2,并涂1个1/2(生动手折,举起来,引导学生说二分之一)

4、判断。

你能涂出圆的1/2,下面图形的1/2对不对呢?看!出示投影。

(二)学习1/4

通过研究小明与哥哥分1个月饼,我们认识了1/2,继续看第三个问题:小明与哥哥分开月饼后还没吃,各个突然说:“小明,爸爸、妈妈也喜欢吃,不能我们俩吃,还是平均分给我们4个人一起吃吧!”(真是孝顺的孩子!)

一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那又该怎么分?

1、师生分月饼每人分月饼的多少?用什么数表示?板书:1/4

2、想一想:一个正方形的1/4怎么折?

想一想,再用学具折,涂1份

汇报之后贴在黑板上(方法这么多,真了不起!)

3、找分数休息一会,到游乐园去看一看,(出示情境图)小朋友在干什么?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你看到了几分之一?生找,师板书:1/2,1/3,1/8……都是分数,(课题)

(三)比大小

指黑板图,之后,出示投影,看一看,想一想,同桌间说一说,汇报

2、出示食盒图,独立想,在组内说一说,汇报

3、你有什么发现?

1、考考你

2、比眼力,谁是火眼金睛(完成课件的判断)

3、抢答: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

4、结合生活实际用分数说一句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折一个分数介绍给同学或家人!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口算乘法》是九年义务教育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68~69的内容。它是“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一单元的第一部分,也是最基础、最关键的部分。口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以后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观察探索、分析的能力,在尝试的过程中总结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对于学生来讲,有了前面已有的知识,在一定情境创设的探究过程中来研究本节课的内容,学习新知识会感到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思路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提出多位数乘一位数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设计:一、复习旧知,孕伏铺垫。

通过口算,填空等形式进行复习,为学生学习新知做了必要的铺垫。本节课重点是学生能说出口算时的算理,这些复习题就是为学习重点做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游乐园得游乐项目作为教学资源,学生根据情境的内容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由问题列出10乘5这一新授内容,而不是由老师给出问题和例题,完全是由学生主动提供的。学生在试算10乘5时有的直接算,有的用加法列式计算,有的口算,有的笔算,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也随之变化。我则及时结合实例,展开讨论:怎样使计算正确率更高而且计算又方便呢?让学生感悟出口算与笔算的联系及各自的`特点,从而在鼓励学生计算方法多样化的同时,又注重计算策略的优化选择。为了验证优化方法的正确性,我又结合学生回答,及时动态演示小棒图,数形结合,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算理。在教学完10乘5后,学生在初步掌握了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后,然后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让学生独立解决几百乘几,几千乘几的计算,在独立思考乘法的方法时,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解决问题,并进性讨论与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归纳总结出口算乘法的方法。

在这一环节的最后,设计了探究规律,出示了两组口算乘法题,让学生通过对比观察,探讨发现知识之间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学习。进一步体会口算乘法的算理。最后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三、分层练习,深化理解。

在练习设计中,我设计了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巩固应用以及拓展思维等层次性的练习。同时采用形式多样的形式,如学生喜欢的三轮车,火车,爱喝的饮料等活动,使学生做得愉快,练得开心!

四、全课回顾,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对在获取新知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策略进行反思,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的活动,有助于反馈学习动态,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整堂课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的几个方面:

1、让学生说清算理。

2、练习时有层次性。

(1)当学生初懂算理时,不失时机地进行整十、整百、整千乘一位数的练习,让学生反复地说算理,从而达到学生逐步掌握算理。

(2)当学生掌握算理后,再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从练习中得出整十、整百、整千乘一位数的规律。

改进措施反思。

1、教学设计应更严密、更科学。尤其要预留出学生活动的时间。

2、实行弹性教学,以后要把教材的习题处理作为课题来研究,在练习设计中力求讲究层次化、趣味化、弹性化。

3、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自己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多听、多学、多练。

4、在学生掌握算理以后,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提高的题来做,如:20×30=200×30=5000×60=2000×800=这样学生可以灵活地利用规律来解决问题,更加开阔自己的思路。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有很多不足,但我始终是抱着一种虚心学习的心态,全程参与数学教研活动,我学习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为了让以后的每节课遗憾能少一些,我会持之以恒,学习学习再学习。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在引入新课阶段,师出示一道猜规律题:

师:屏幕上第一行有8块饼,第二行有4块饼,你认为这里面可能有什么规律?

生1:每行减少4块。

生2:后一行是前一行的一半。

教师出示第三行的2块饼。

生:它的规律是后一行是前一行的一半。

师:那接下去是多少呢?

生:一块。

师:再接下去呢?

生:半块。

师:你能用手中的圆形折出半块来吗?

生折出后。

师:怎么表示这半块饼?

生1:可以用“半块饼”表示。

生2:可以说“一块饼的一半”。

生3:可以画出半块饼“d”。

生4:可以用表示。

……。

片断二。

在学生认识了和这两个分数之后,师出示题目:你能用手中的长方形纸表示出吗?

生动手折纸表示后反馈。

生1:可以折成。

生2:可以折成。

师:你还能用手中的各种形状的纸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其他分数吗?

生动手操作后反馈。

生1:我用正方形纸表示出。

生2:我也是用正方形纸表示出。

生3:我用图形表示出。

生4:我用长方形纸表示。

生5:我用长方形纸表示。

……。

片断三。

在巩固练习阶段,在进行了基本练习之后出示了一道提高的练习。

在下图中?处是原图的几分之一?

(课件演示,逐步出现,逐步练习)。

师:(课件先在1处出现问号),谁能很快说出它是原图的几分之一?

生:

师:(课件出示第2处问号),谁又能很快说出它是原图的几分之一呢?

生:

师:(课件闪烁演示!)谁能说出问号处是的几分之一?

生:

师:(课件闪烁演示!)你还能说出问号处是的几分之一呢?

生:

师:(课件演示出示第3处问号)你能仿照2处问号说出你的想法吗?

生1:它是原图的。

生2:它是小的。

生3:它是的。

生4:它是的。

[反思]。

一、注重教师的启发引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二、教学既面向全体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全面发展。

三、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初步认识总复习三年级数学教案

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会借助实物或图形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初步概念,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学生在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中,正确地理解分数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乐于探索,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

会读会写分数以及正确运用分数。

难点。

学生理解“几分之一”内涵。

1.导入新课。

(2)如果只有2个月饼要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又分几个呢?(每人分1个。)。

(3)如果只有1个月饼也要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又该分多少?(一半)。

一半该怎样表示?能不能用一个符号或一个数来表示一半呢?谁知道?

2.讲授新课。

小结:不管什么图形,只要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4。

小结: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就是这个它的几分之一。

3.巩固练习。

4.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分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5.布置作业。

小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一、设计思想:

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同时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二、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部分: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教材先通过例1~例2两道例题,分别让学生认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初步建立起几分之一的表象。教材又通过例3教学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比较。

3、分析本课内容与小学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

三、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四、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2、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六、教学策略和手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用圆片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各两张,剪刀。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了解学生对分数的熟悉程度有多少。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黑板上准备好一些小磁铁。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张,剪刀一把。两个月饼图。

八、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讲一个西游记里的故事给大家听。

话说唐僧师徒一路向西取经,这一天他们来到了一个集镇上,看到路上的人都手提着月饼,这才想起今天是中秋节了。这时刚好路过一个月饼店,“哇,好多的月饼呀!”八戒很快就看见店里各种各样的月饼,馋得直流口水,一个劲地说:“师傅我想吃月饼。”可是唐僧说:“想吃月儿饼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说:“有4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唐僧又说:“有2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想了想,又写下了这个数。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那么要是只有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该怎么写?”这可把八戒难住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块吗?(有的说每人分一半,有的说每人得半块。)半块月饼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看来同学们想不出该用什么数来表示,没关系,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难题。它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出示课题)。

2、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一)认识二分之一。

(1)猜一猜: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怎样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呢?

(2)教师说明:2表示平均分的份数,1表示其中的一份。

(3)动手实践。

a、折一折:让学生用各种的纸片动手折出1/2,(圆形、长方形、正方形)。

b、展示学生的几种典型折法。

c、从操作过程中凸现思考过程。

(4)在辨别中感悟平均分的重要性。

折出几种不是平均分的二分之一,想想这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吗?(再次强调平均分)。

(二)认识四分之一。

(1)观察推想。

师:大家推想一下,如果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块是它的几分之一?

(2)开展折1/4的活动。

a、师:要得到一个图形的1/4应该怎么办?用圆形纸片折一折,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出四分之一。

b、汇报:你是怎么得到1/4的?说一说1/4表示什么?

d、汇报怎样折的。问:这些1/4的部分一样大吗?为什么?

强调:整体一样大,它的1/4就一样大。

(三)认识几分之一。

(1)、刚才我们认识了1/2和1/4,我们把1/2,1/4,这样的数叫分数。你还想到了哪些几分之一的分数?板书学生的回答。(有意识写几个分母大一点的分数)抽几个说说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2)、找一找。(出示主题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游乐园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你发现哪里有几分之一?为什么?

(四)练习:做一做第1题。

3、再现情境,比较大小。

(1)、故事引出问题。

师:接下来老师继续来讲西游记的故事,唐僧师徒在月饼店买了些月饼后继续赶路,走着走着转眼已到了中午,猪八戒饿得肚子咕咕直叫。这时唐僧拿出了一个最大的饼,给八戒和孙悟空分一分,说给孙悟空1/4,猪八戒1/2,猪八戒一听急坏了,大声说,不行,不行,我肚子大,我要吃大的,我要吃1/4。同学们,猪八戒他是不是得到便宜了,吃到大的一块了吗?(板书1/2,1/4)。

(2)、解决问题:

让学生思考后说一说。

师: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吃到1/2的要大,吃到1/4的反而小呢?

你能不能用手中的圆片代替饼来验证一下。

反馈,请2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进行验证的。

(3)、拓展延伸:

小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一、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1.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组同学的一半。

(3)一个圆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组同学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来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二、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4.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八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大家一致认为八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5.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四、练习运用(略)。

反思:

一、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

1.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平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学生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认识。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小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9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事物或图像,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几分之一这样的数是分数,并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

2、使学生记住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的读、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认识比较几分之一大小的方法,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主动探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认识二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这儿风景怎么样?

生:很优美。

师:有两个小朋友在这野餐,让我们看看他们带了哪些食物?

生:四个苹果,两瓶水,一个蛋糕。

师:你认为他们会怎样分配这些食物?(生:平均分)。

生:平均分,每人两个苹果,一瓶水,半块蛋糕。

师:好,能不能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生:这样公平。

师:这里我想到了一个数学问题。你有没有想到?

生:可以。是二分之一。

师:(师板书:二分之一)这是这个数的读法,你知道这个数怎么写吗?

生:1/2。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书的。

师:很不错的习惯。同学们,你们以前见过这样的数吗?象1/2这样的数叫做分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二、新授。

(一)认识1/2。

1、师:你们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吗?请同学们看投影。

2、师:(电脑演示)我们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原来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

3、师:这里的“它”指的是什么?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半块蛋糕吗?(提示:为什么是两分而不是三分?为什么是之一而不是之二。

生:“它”指的是蛋糕;“两分”是因为把蛋糕分成了两粉,“之一”指的是其中的一份。

生:“一”表示平均分,“2”表示把这个蛋糕分成了两份,“1”表示其中的这一份。

师:讲的真不错,也只有这样积极思考才能学得真本事。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做几道简单的题。

4.练习一:判断(电脑出示)。

下面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形的1/2吗?(用手势表示)。

()。

说一说为什么不是?

4.练习二;同学们真聪明。现在王老师要考验大家是不是心灵又手巧,下面请你们动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出长方形的1/2。

师: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你是做出来的?

(二)认识“1/3”

(电脑显示)。

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都是它的三份之一,写作:1/3,读作:三分之一。

(三)认识其它分数。

接下来,王老师要看看大家创造力,请你来创造一个分数,并说一说它表示的意思。

小结:像1/2、1/3、1/4、1/8……这样的数,都是我们的新朋友“分数”。

(四)分数大小的比较。

1、利用刚才学生创造的1/2,1/4,结合图形,比较大小;

2、比较1/2,1/8的大小。

3、比较1/4,1/8的大小。

4、师: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五)练习。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感觉累吗?想不想试试自己的本领呢?

好,来看第一关(想想做做第一题);第二关(想想做做第三题)。

三、总结。

今天这节课,王老师与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分数的初步认识三年级数学日记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1.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组同学的一半。

(3)一个圆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组同学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来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二、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4.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八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大家一致认为八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5.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四、练习运用(略)。

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p91、p92、p93,例1、例2、例3。

1.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经历几分之一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正方形纸片、长方形纸片、圆形纸片、彩笔、多媒体平台、课件。

1.复习“平均分”概念,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把4个月饼,分给两同学,怎样才能分得公平、合理呢?(平均分)。

那么每人分得几个呢?

2个月饼,平均分给两同学,每人分得几个呢?

2.引出分数。

1个月饼,平均分给两同学,每人分到多少呢?

“半个”能不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呢?谁知道?

揭示课题:其实,象1/2这样的数就是分数。(若生说出1/2,则直接揭示课题;若生不能说,师则介绍说:一半可以用这样“1/2”的数表示,象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我们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三年级数学日记

资源名称: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资源分类:三年级教案资源版本:人教版文件类型:doc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教材分析:“认识分数”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先从学生们熟悉的野餐均分食物的情境出发,联系平均分蛋糕的结果,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然后让学生自己用不同的方法折纸,并涂出它的1/2,进一步体会意义,接着又在操作活动中教学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这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扩展。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理解并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小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课程三年级上册数学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也是这一单元的核心,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体验平均分;初步认识并理解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重点: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教学过程:

[片断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师: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个西瓜的一半。

(3)一个苹果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6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西瓜的一半、一个苹果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它来表示。

4、收集生活中的分数,如医生嘱咐每次吃1/2的'药片和1/4包的药,让学生说说1/2、1/4怎么读、表示什么意思?懂得意思才能正确吃药,不至于吃错药而影响身体健康。

5.折一折:在长方形纸或圆片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片断二]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师: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4.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类比联想,抽象概括。

[片断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师: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3.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比较几分之一分数的大小。

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材分析:

1、本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而且只是较为抽象。无论从其意义以及读写法都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学好本单元内容才能为今后继续学习分数等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我们在教学时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的。

2、“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几分之一即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分数,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数的简单应用等几部分。教学内容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

及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几分之一,并能正确地对几分之一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

2、为学生提供数学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体会分数的产生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不同形状、大小的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中秋节到了,妈妈打算把买来的月饼与邻居张奶奶一家共同分享。课件出示:

1、把4块凤梨月饼平均分给2家人,每家分得几块?

2、把2块蛋黄月饼平均分给2家人,每家分得几块?

3、把1块豆沙月饼平均分给2家人,每家分得几块?

二、探究新知。

1、认识。

(1)教师明确: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

(2)教师提问:另一份是这块月饼的几分之几?为什么?

(3)学生交流。

动手操作:任意拿出一张纸,折出它的。

学生汇报:把得到的贴在黑板上。

(4)教师提问:折出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是它的?

2、认识。

教师出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几分之几?

学生汇报: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三分之一,写作。

学生互动:互相说一说表示的意义。

教师明确: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3、认识。

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正方形纸表示出它的`,在图上标出,并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得到的。

分组汇报,并把学生得到的贴到黑板上。

教师提问:(1)折出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是正方形的呢?

(2)你能说这个表示的意义吗?

教师明确:要想得到谁的几分之一,就必须把谁平均分,同时得到的分数就是对谁而说的。

老师提问:你能再任意说一个分数吗?你们所说的分数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老师边明确边板书:分数中,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上面的数叫作分子,分数线下面的数叫作分母。

1……分子。

—……分数线。

4……分母。

4、比一比。

出示教材第91页的例3.

小组讨论:观察这两组分数,你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学生汇报:

生1:我发现。

生2:我发现。

生3:我知道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越少。

生4: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反而越多,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

三、课堂作业。

1、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哪里用到了分数。

小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认识几分之一。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认识几分之一是第七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的安排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非常注重情境的创设。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时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能把一些实物图片进行平均分,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感性基础。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数学思考和创新精神。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表示的具体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各种图形纸片若干张、彩色笔等。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确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演示法、操作法、观察法和讨论法。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想学、乐学;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中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新课标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数学学习的机会。”因此,新课伊始,我就创设了两个小朋友分水果的情境。把这些水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几个苹果?几个梨?几个西瓜?请你用掌声回答,答案是几就拍几下。当学生拍到“半个”西瓜时,产生了质疑:“‘半个’应该怎么拍呢?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

拍掌引入分数,我是参考了吴正宪老师的精彩课堂设计,我觉得这个设计非常巧妙。首先拍掌能使全班学生注意力快速集中,其次“半个”无法拍掌表示,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新知的欲望。

第二个环节:动手操作,建构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此我精心设计了六个活动来进行教学。

活动1.课件演示,建立表象。

几分之一的表象认识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认识“二分之一”时,我利用课件演示并让学生仔细观察: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西瓜的1/2。这一半是西瓜的1/2,那么,另一半呢?也是这个西瓜的1/2。在这里,我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这个二分之一是怎么得来的?让学生明白,只要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任意一份都是整个西瓜的1/2。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建立了1/2的表象。

活动2.读写1/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初次认识分数,教师的引领显得尤其重要,我利用课件演示,示范读、写1/2,和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再让学生书空1/2,并快速地在本子上写出两个1/2。这样,学生在读写分数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了分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三年级数学日记

(一)。

今天,我们一家去龙港的肯德基去吃全家套餐。

到了那儿,人一直挤着,我们好不容易点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菜来了,是一桶大套餐。里面有12个鸡腿,我想:怎么平均分呢?这时,我想起除法12÷3=4。我们每人四个鸡腿,我后来又吃了老妈的1个鸡腿,阿姨的2个鸡腿,阿姨说:“这总不能白吃,我问你,你吃了几分之几?你再吃几份就全吃了?“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再吃5/12就全吃了。”幸好,我学了分数的知识,可以正确回答问题了.

(二)。

今天,妈妈给了我10元钱去超市买东西。我买了一串鞭炮用了钱的.2/10,又买了棒棒糖四根用了钱的1/10,还买了7个汽球,用了钱的2/10,最后买了一把梳子,用了钱的4/10,一共用了2/10+1/10+2/10+4/10=9/10。还剩下一元钱只好还给妈妈了。

到家后,妈妈吃了棒棒糖的1/4,爸爸吃了棒棒糖的1/4,我吃了棒棒糖的1/4,还剩下一根,我送给了隔壁的小强哥哥吃。

(三)。

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分数。分数有分子、分母和分数线,比如:1/3,3是分母,1是分子,中间一横是分数线。

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数,比如:一本书有三十页,每一页是一本书的1/30。分数还可以用来加减呢!比如: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于二分之二,也就是1。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一个饼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饼的1/2,再把这两份拼起来,就是有2个1/2,刚好是一个饼。分数在加减时,如果分母都是一样的,就不管分母,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而2/2的分子和分母都一样,就是1了。

我还学会了比分数的大小,老师教了我们口诀: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老师还提醒我们,写分数时,一般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