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A版笋娃娃教案(汇总14篇)

时间:2023-12-10 11:16:23 作者:笔尘

一年级教案是指一年级学生在特定的学科或课程领域进行学习的计划和安排。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系列针对一年级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小学一年级语文《秋娃娃》原文及教案

1、能借助拼音认识8个生字,能在口头运用,会按笔顺规则书写4个生字;认识基本笔画卧钩。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了解秋天的一些特征,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8个。

教学难点。

1、在朗读儿歌过程中,了解秋天的一些特征。

2、按笔顺规则书写“心”、“下”、“方”、“衣”4个生字。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4个会写生字按笔顺规则书写演示课件;。

2、秋娃娃写信、秋天风光、大雁南飞、树叶落了等情景的课件;。

3、课文内容课件。

学生准备:

2、收集有关秋天的资料:图片、实物(菊花、黄叶、果实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学生质疑,教师了解学情。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秋娃娃》这一课,齐读课题。

学生说怎么预习的。(读了三遍;画画;认字;收集资料……)。

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关于字、词、句、内容均可)。

二、认识8个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仔细听,听清生字的读音。

2、教师朗诵全文后,问:你们想来试试吗?(学生纷纷举手)。

老师建议:先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生字,选择自己最拿手,最喜欢的方式记一记生字,教师桌间巡视、指导。

3、开火车读生字,并相机指导记忆。用加一加的方法记“方”、“下”(万—方、卜—下)。用合一合的方法记“秋”、“好”(禾—火、女—子)。

三、初读课文,正音。

1、师: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这些汉字娃娃,真能干,现在它们回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它们吗?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2、读书后,帮助纠正不正确的读音,读错的地方,全班齐读正音。

四、自主阅读。

1、师:刚才你们都读了课文,你喜欢秋娃娃吗?那能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你喜欢的感情吗?先分小组试着读一读,练一练。

2、生练读后教师出示第一句,问:哪个组愿意读第一句?他们读得怎么样?评价:好在哪里?然后一起练读。

3、师: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你们非常喜欢秋娃娃。是呀,秋天来了,好心肠的秋娃娃忙着用落叶写信呢。秋娃娃的信都写给谁了?信上写了些什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4、(出示课文二三句课件)教师引读。

师引:写给谁?

生接:给大雁。

师:信上写了什么?

生:快快动身飞南方。

师引:秋娃娃的信还写给谁了?

生接:给松鼠。

师:信上写了什么?

生:快快准备过冬粮。

师引:秋娃娃的信还写给谁?

生接:你我他。

师:信上又写了什么?

生:多穿衣服别着凉。

5、解疑。

让知道的学生说,教师补充,并引导解疑方法,你是怎么知道的?(联系生活实际、查资料、问父母等)。

师:孩子们的想象多么丰富。谁愿意用朗读来表达出对秋娃娃的喜爱?抽个别读。

五、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

1、师:读得多好哇.看来秋娃娃的好心肠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你愿意用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等方式,把这惹人喜爱的秋娃娃展现出来吗?分小组开始准备吧!学生分组准备。

2、师:孩子们表现得真不错,说得好,演得妙,朗诵的孩子更是棒,来吧,展示你们小组学习的成果吧!

3。师:看着你们这么热闹,老师也想加入,我把收集的资料和你们交流交流,可以吗?

(课件:教师展示搜集的资料。植物变化:葡萄、橘子、苹果、稻谷;动物:蟋蟀排卵,蚂蚁松鼠备冬粮,大雁南飞。)。

六、指导书写四个生字。

1、(出示四个生字课件)师:老师想问一问,要求掌握的这四个生字中,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心”,卧钩起笔处在横中线上,认识新笔画卧钩。

(师课件演示关键笔画,课件闪现)。

2、师:要想写好其他几个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生指出字的关键压线笔画,书写笔顺。师随机出示课件。

师请生边仔细观察,边在书上自己书写。

3、展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儿?

4、师:孩子们多么能干,看着小朋友们这么能干,这4个汉字娃娃想和你们成为永远的好朋友,你们愿意吗?那就让我们记住它们是怎么写的吧!请跟着电脑一起写一写。

七、师小结全文。

有人说金黄是秋天的特征,有人说火红是秋天的特征,还有人说收获是秋天的特征,聪明的孩子,你认为呢?让我们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心去感受吧!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知道故事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能理解“掰、摘、抱”等动词,感受动词使用的准确性。

4、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要目标明确,要一心一意。

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教学难点。

知道故事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猴子、小猴子)。

2、齐读课题。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

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

玉米地、桃树下、瓜地、树林。

3、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

5、理解思路。

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

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

追兔子。

6、理解动词的特点。

(1)质疑不会读的字。

(2)谁能用上动作,来读一读。

(3)指生演一演“掰”的动作。

(4)师生合作边演边读。

7、练习:看老师做动作,你们来说动作,看谁厉害。

三、研读重点段。

1、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见了什么?

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高兴。

小猴子就掰了一个。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四、提升主题。

1、小猴子下山,本来是想干什么?(找吃的)结果呢?(两手空空)是吃的没有吗?(不是)为什么会空手而回?(小猴子做事不专心,三心二意,想一出是一出,见义思迁)。

2、经过了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训。过了几天,它又准备下山。下山之前,我觉得我们得跟小猴子说几句话,不然,它又两手空空回来了。你怎么跟他说?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

桃树底下。

(扔。

摘捧)西瓜地。

扔(摘抱)回家路上。

扔(追)。

小学一年级语文《水里的娃娃》教案及反思

《风娃娃》是新课程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教材是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主题安排了一些给人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课文以拟人化的手法刻画了一位调皮可爱、一心想为人们做好事的“小主人公”——风娃娃的形象。全文就以这位“小主人公”为人们做事为主线,分成了两大部分:一是风娃娃为人们做的好事;另外一部分就是风娃娃好心办的坏事。其中在描写风娃娃为人们做好事的这两个自然段,结构写法相似,都是抓住了“为什么吹——怎样吹——结果怎样”这样的思路来展开描写的,从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风娃娃乐于助人的精神。

就今天的课堂教学,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说一下我的课后反思:

一、反思识字教学。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重点。这节课,我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识字,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先是词语认读,接着是生字认读,然后是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练读。为了进一步巩固生字词,我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中,我根据课文的内容创编了一首儿歌,这一环节起到“一箭三雕”的作用:其一,儿歌中复现本课的生字,让孩子在朗读儿歌的过程中再次与生字见面,掌握了它们,进一步巩固了生字教学。其二,利用儿歌概括了风娃娃所做的两件好事,语文教学回归到整体,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其三,用儿歌巧妙地引出要求书写的两个形近字“吸”与“极”,比较它们的异同点,把写字教学也落到实处。一节课下来,应该说读得挺多的,字词学习有层次,学生的识字兴趣很高。课后回想,为了完成这节课自己所预设的教学内容,在落实生字词语教学时还不够细致,重点落实了认读,字形的分析没有体现出来,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虽已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适当的字形分析还是很有必要的,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生字识记效果。

二、反思朗读指导。

语文课要以读为本。课文的学习,我以朗读为主线,让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通过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读中体会和感悟,读的形式有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等。课后静心一想,发现自己这节课读得不少,但是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不大,可能是自己的评价语不够深入人心吧。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这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三、反思语言训练。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提倡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二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这节课,我引导学生围绕“风娃娃为人们做了哪些事情?”展开课堂学习。从指导朗读读风妈妈的话“到田野里去吧,在那里,你可以帮人们做学多事。”开始,让学生找出课文中风娃娃做了哪些事情,学生很快找出风娃娃为人们做的事情有:吹转风车、吹动帆船、吹走风筝、吹跑衣服、吹断小树等。接着分一分:这几件事中,哪些是风娃娃做的好事?哪些是他做的坏事?学生轻而易举就解答了。此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出来了,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的,发言是积极的。

在训练的过程中我注重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体会句子“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使劲向风车吹去。”先让学生比较文中的句子与“他吸了一口气,向风车吹去。”哪句句子好,好在哪里;然后让学生当风娃娃,吹一吹,孩子们表演的热情很高,动作也不错,再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这种感觉。学习了第三自然段后,接着,设计了拓展说话“风娃娃还会帮助人们做什么好事呢?”按句式“风娃娃来到,看到,他就。”进行说话,怕学生有困难,于是我出示两幅图,引导学生看图进行描述,他们说得比较单一。课后我想,是不是可以先让孩子发挥想象,就提供句式,不提供图片,我们的课堂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精彩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早春梅花山梅花盛开的兴旺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紧扣文中的词句,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

让学生感悟意境美和语音美培养其语感。

课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多音字和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字词学习。

1.自学导航:a、自由读生字新词,读准字音。b、和同桌比赛读读,谁更棒!(时间三分钟左右)。

2.自学(或者合作学)。

a.学生自由读b.小组合作读。

3.反馈点拨。

a.抽读生字卡片。

b、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c.口头组词、扩词。

(二)初读课文。

1.自学导航。

a、自由读课文三遍,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添字漏字。

b、和同桌比赛读读,谁更棒!

(时间三分钟左右)。

2.自学(或者合作学)。

3.反馈点拨。

a、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评议、正音。

b、师生比赛读课文。

(三)生字教学。

1.自学导航。

读一读,认一认,想一想,下列生字(寒,还,尽,挨,片)该怎么记住,怎样写才好看。

(时间3分钟,完成任务不说话请举手。)。

2.自学(或者合作学)。

3.反馈点拨。

观察一下生字表中的这5个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正确、美观?

(四)学习小结(对照目标)。

1、组词。

空()不()尺()。

寒()还()尽()。

2、说话。

用“欢乐”说一句话。

小学《风娃娃》二年级语文原文及教案

风娃娃长大了,风妈妈说:“到田野里去吧,在那里,你可以帮人们做许多事。”

风娃娃来到田野,看见一架大风车正在慢慢转动,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使劲向风车吹去。风车一下子转得飞快!抽上来的水奔跑着,向田里流去。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风娃娃也高兴极了。

风娃娃又来到河边,看见许多纤夫正拉着一艘船。他们弯着腰,流着汗,喊着号子,船却走得很慢。他急忙跑过去,对着船帆吹起来。船在水面上飞快地行驶。纤夫们笑了,一边收起纤绳,一边向风娃娃表示感谢。

风娃娃想:帮助人们做好事,真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

他这么想着,来到一个广场上。那里有几个孩子正在放风筝。风娃娃看见了,赶紧过去使劲吹风。风筝在空中摇摇摆摆,有的还翻起了跟头。

不一会儿,风筝被吹得无影无踪了,孩子们伤心极了。

风娃娃却一点儿也不知道,他仍然东吹吹,西吹吹,吹跑了人们晒的衣服,折断了路边新栽的小树……人们都责怪它。

风娃娃听了,很伤心,心想:我帮人们做事,为什么他们还责怪我呢?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第二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咏华山》,它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根据课文叙述寇准跟老师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我为本课制定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会读本课生字词,通过反反复复诵读课文,理解生字词;借助图画,依托观察、思考及想象,进行诗文对应,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从而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拓宽学生情感交流的一种渠道。在教学中,我更多地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去学习、交流、检查读课文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等,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评议,深化理解了课文内涵,在交流中提出不同的创新见解,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了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得双向互动的交流得以实现。

新《课标》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情趣在低年级是多么重要。因此,我这堂课的教学也注意到这一点:新课伊始,我先出示一幅华山挂图来创设情境,让生首先对华山有感性的认识,再激发学生去爬山的欲望,引发学生的向往与遐想,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古代有个七岁的小男孩,不但登上华山还念出一首赞美华山的诗。这样,学生便会急于知道详情的强烈愿望而去自发性进入阅读。同时鼓励学生在读书时,利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去读,从而提高阅读的水平。

文包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诗文联系,借文悟诗。因此我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品描写华山高、雄伟壮丽的句子上,让学生通过观察,贴图的形式,理解华山高耸入云的壮景,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能设身处地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小孩,去登山、去读课文,在充分理解句子意思,体会华山巍巍,耸入云霄的特点后,出示诗句,让生读读想想,看谁能自己读懂这首诗,充分地相信学生,让他们在读中自悟、诗文对应,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我设计的教案:

1、会读本课生字词,通过反反复复诵读课文,理解生字词;

2、借助图画,依托观察、思考及想象,进行诗文对应,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导入。

请大家看这座山(指图)-这就是华山。

2.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是呀,我也觉得华山雄伟壮丽,高耸入云。看到这么高的山,老师情不自禁的想吟诵一首诗来赞美它(只要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底。)。

3.喜欢这首诗吗?这首诗是古代一个7岁小孩写的。

4.你想不想知道他是谁,为什么写这首诗,

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24课《咏华山》,读了以后,你就懂了(板书)。

请大家翻开书p135页,自己读读课文,不会读的先拼拼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二.初读课文。

1.自读。

2.同桌相互检查。

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可真高(像这位、这位同学读得可认真了,他们遇到难读的地方就反反复复的读,那么现在请你们把认为难读的地方,读给同桌听。如果还有读不准的词,就请他教你)(生互相练习)。

3.检查。

我瞧瞧,哪位小老师教了同桌(请生回答)你教了哪些词呀?(学说,师板词。板后齐读)。

4.生第一次读课文。

我们把难读的词语读会了,现在试试读读课文。

5.生边读,师边板词。

老师还发现,有几个词语也很难读,谁能来教教老师读。(齐读词语)。

6.再读课文。这回有没有信心,把课文读得比上次好。

三.品读。

1.导语。

刚才大家看了华山,都觉得华山非常高,如果让你去爬这么高的山你会觉得怎么样?(生答)。

2.引句子。啊!华山真高哇!

3.品读句子。

a自由练习好,大家自己先练一练,看谁能把华山读得最高。指名读。

你们读得都很高,我们一起来把华山读得高高的。齐读。

4.品后两句。

华山到底有多高呢?让我们一起跟小孩(帖小人)到山顶去看一看(出示句型)。

a自己读。同学们,先好好的读读这两句,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什么?

b生答:a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跑到我们脚下去了呢?

b太阳为什么显得这么近呢?说明什么?

c白云不在天上,干嘛跑到山腰去了?

c结束语。我们看到的这些景色都说明了什么?

d分组合作练读。我们分组练一练,练习读这些句子。争取每个人都能把华山的高读出来。

e检查反馈。那一小组先来,比一比哪组读得最高(指黑板读)。

f师范读。讲朗读的方法。要读得好,有个小窍门,就是一边读一边想。

g生齐读。好,照老师的方法,我们一起来,把华山读得高到太阳那去。

5.品古诗。

a、说说自己的心情。

b、引诗。

c、练习读诗。

a自读。

b诗文对应这些诗与这些句子是有联系的,你们能把他们对应起来吗?

1、讨论交流。

2、提问你认为哪句话,对应哪句诗?(这两句诗应该与哪句话对应呢?)。

3、总结、读诗句这首诗和前面的句子一样,都是写华山很高很高。

男女赛读(读出华山的高来)。

四.品第三、四段。

你们觉得这首诗怎么样?写得好吗?

1.课文中老先生怎样夸他(好诗好诗)。

2.生夸我们一起也来夸夸他!

3.他是谁?(寇准)我们一起把最后一段读一读。他今年几岁?(7岁)用手指表示出来!

他和谁一般大呀?

4.总结。(再读全文)。

五、总结结束。

1、华山的雄伟、壮丽。

2、小寇准的聪明、能干。

3、鼓励。

小学一年级语文《水里的娃娃》教案及反思

《梅花》是北宋王安石咏梅的一首名作,写了梅花洁白幽香的特点,赞扬梅花不畏寒冷的坚强品质。全诗仅20个字,但读后令人眼前宛然有一枝傲雪白梅,幽香沁人心脾。如何引领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诵读好这首古诗,并感受梅花与众不同的美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的:

一、看图说话,引“梅”入境。

开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在网上找了很多有关梅花的图片,让学生来说,自己梅花的看法。大多学生从梅花的外形和颜色来说梅花。接着,我又找来书法家话的梅花让学生欣赏,我问学生,画家为什么会如此钟爱梅花?最后,我谈到岁寒三友——松竹梅,学生一下了联想到梅花、松树和竹子开在冬季。由此,我再导入新课——梅花。

二、扣词品味,赞叹梅花。

梅花的三种特点:“凌寒独自开”——开花的季节(不怕严寒),“遥知不是雪”——颜色,“为有暗香来”——香味。再让学生比较诗人最喜爱梅花的什么特点,稍作启发,便可使学生知道是“凌寒独自开”,由此理解全诗的主题。加上反复诵读,学生的情感便可调动起来。

三、音像渲染,吟唱梅花。

情境是富有形象感,充满感_彩的场景或氛围,我找到邓丽君名曲《梅花》,让学生闭眼倾听,当音乐一停,同学们迫不及待要求听第二遍,我索性把歌词也附在一起,当唱到“看啊遍地开了梅花,我~~”同学们不约而同地跟着音乐节怕大声吟唱起来,课堂气氛一下达到__,叹惊之情油然而生,我明白学生真的是读懂梅花了,那是发自孩子们内心的赞叹,那是世上最美的歌声~~在情境的催化下,我接着让孩子们再读《梅花》,枯燥的文字由此转化成丰富的形象,丰富的形象又生发出更为多彩的画面,使静态的阅读注入了动态的生成,使隐含的诗歌意境逐渐显现,逐渐展示出它的美丽与动人。

课后,我还回味在这美的旋律中,感觉这是这学期最成功的一堂课,内心感谢孩子们成就了这堂课,也为这学期的教学画上圆满的句号吧。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1.按笔顺写字。

2.学用字词句:认真读词语和描红;制作课程表;给句子加标点,再分角色朗读。

3.读读背背:读背成语,读背古诗。

4.写铅笔字,认识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

5.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

四课时。

20xx年2月26日第二周星期三第一节

1.审题。

(1)引导学生看题目要求,听老师范读。学生齐读一遍。

(2)组织讨论:这道题可以怎样去完成?

(3)老师小结,明确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自学笔顺表,熟记生字笔顺,按笔顺写字。

2.学生自学,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1)各自轻读,书空笔顺。

(2)同桌交流说笔顺。

3.指导。

(1)指名认读生字,并书空笔顺,相机纠正。

(2)质疑:哪几个字的笔顺你觉得很难记,需要多练。相机出示生字(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3)强化记忆板书下来的生字的笔顺。

(4)同桌互相抽查笔顺容易错的字。

(5)教师小结。

4.练习。

(1)强调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2)学生按笔顺写字一遍,教师个别辅导。

5.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1.审题。

(1)练读题目。

(2)引导与上题比较,明确写字要求。

2.弄清笔顺,练习描红。

(1)认读生字。

(2)提名说笔顺,教师同步师范描红。

(3)强调描红要求与写字姿势。

(4)学生完成描红练习,师个别辅导。

3.点拨笔顺规则,仿影体会。

(1)师生谈话,引导学生发现笔顺规则——先横后竖。

(2)学生仿影体会。

4.指导临写。

(1)出示”干“,提醒学生注意”干“的第二笔横较长。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干“。

(3)学生练习写一个”干“。

(4)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学写”羊“和”草“。

(5)反馈。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彩虹的美,培养爱美的情趣。

2、会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用自己的话说说雷雨后的景象。

1、重点句子的理解(两个拟人句、一个问句),说说雷雨后的景象。

2、让学生感受虹的色彩美和形状美。

1、课文最后一个问句的理解。

2、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题、感情朗读词语和感情朗读课文。

1、引入课文

小朋友,喜欢虹吗?为什么?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35课《虹》,谁能读好课题(指名读课题)

2、复习旧知

1、通篇感知

(1)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时候经常会下雨吗?

(2)下雷雨前,给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那雷雨过后呢?你们看!(出示雨后大自然的动画图)

(3)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些什么?

感觉怎么样?(自由说)

2、学习第1段

(1)雷雨后的景色多迷人啊,请小朋友打开课本读读第1小节(感受一下雨后的景色)

(2)谁想来读读、指名读。

(3)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读,看看你读懂了些什么?(4)山啊,树啊,好像洗了个澡。

a、喜欢这个句子的小朋友来读读。

b、说说你们从这个句子读懂些什么?

c、你还读懂了些什么?

d、那么舒服,他们肯定很开心,山和树会说些什么?想想这时你就是山,你就是树,你想说些什么?(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情,可以站起来)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做买卖的游戏,在游戏中发展语言。

结合图画识记字形,了解字义。

字形与字义的相结合。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昨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农贸市场,看见了许多水果和蔬菜,今天我们再随一位小姑娘——妞妞一起去赶集,大家愿意随老师一起去吗?好,今天匀来学习新的一课——赶集。

请同学们随老师齐读文题。谁能说说赶集是怎么回事?

二、听读课文,体会感悟

2、领读,师读一句生读一句。

3、标出文中共有几句话,在课文中画出本课生字。

4、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刚画出的生字的读音。

三、多种方法,学习生字。

1、学习生字“妞、镰、绳”。

2、结合实物学习生字“姜、辣、蒜、蜡”。

3、学习生字“粗、猛、吓、枣、跳”。

四、练习,游戏巩固

1、师领读生字。

2、指名读生字。

3、开火车比赛读生字。

4、全班齐读生字。

5、读下面各词。

6、有感情地拍手读课文。

五、作业

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发展语言

1、通过生字卡片认读上节课所学生字。

2、选出一字。

3、找生读课文,分组分句读。

4、全班齐读课文。

5、找生说说“还知道哪些水果和蔬菜名字”。

二、完成课后习题。

1、读一读,连一连。

这一练习是为了帮助学生把认识事物与巩固识字结合起来。先指导学生读准词语,再连线。

2、读课文比赛。

3、采蘑菇,涂色。

4、买卖游戏。

三、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字形,每一笔在虚宫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然后再指导学生书写。

2、注意“跳”字最后一笔是点。

四、作业

1、书写生字

2、你还能找到哪些有关水果和蔬菜的资料,带到学校和大家一起分享。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梅花》为北宋政治家、诗人王安石所作。

认“六个生字。

流利朗诵、背诵。

通过诵读感受到梅花的坚强品质。

学习新的生字。

流利背诵。

古诗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小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上,如果只注重讲解注释,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花费在翻译古诗的意思上,那么学生很容易陷在枯燥无味的逐字逐句的解释中,难以体味到我国古诗独有的韵味美和意境美。尤其面对年龄小,阅历不多的低年级学生,我们更需要抓住他们喜读善背,想象丰富,好动爱模仿的特点,调动他们用各种感官去感受古诗意境。《梅花》这首诗字意浅显而意境悠远,主要从两方面人手。

1、激发好奇,自主读诗

用疑问引路,让学生带着释疑的心态去读诗。使学生能首先通过读诗去主动接近梅花,调动起学习的自主性,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发挥想象,美读入境

结合生活经历和课件欣赏,学生会对梅花的外形逐渐熟悉。再伴随教师的描述,将学生带人诗中特定的环境里,利用在比较中想象或回忆中想象等方法,去初步感受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坚强的品性。并将自己的感受美美地读出来,相互带动,共同融人诗境。

一、兴趣导入

1、小朋友们!在你们心目中,认为什么花最美?(点多名学生作答)老师却认为最美的是――梅花。为什么呢?今天咱们学了这首古诗就会明白了。

2、课件出示梅花图。师板书。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伴随音乐,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全诗。

2、学生分小组自由读诗,可大声读,也可小声念,形式不一。

3、课件出示游戏识字。

(1)、第一关――买票:学生划出本诗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第二关――认清同行生字小队员:小组交流,你是怎么认识这些生字的?

(3)、第三关――赏梅:(课件同时出示图文)做到不添字漏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三、引导想象美读入境

1、多种形式朗读。(男生读、女生读、点生读、师生合作读等。)

2、想象一下:读过之后,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色?

(提示引导:课件的古诗中闪现变色的词有墙角、数枝、凌寒、不是雪、暗香)

3、生交流自己的想象。

(引导体会:梅花在寒冬中开放,和其他季节盛开的花有什么不同?)

4、师进行情景描述:在一个偏僻的不为人注意的墙角边,有几枝亭亭玉立的梅花,正迎着凛凛寒风,独自开放。从远处看,花如雪,但知道那墙角处不是雪,而是梅花,因为有一股清幽的香味正从那儿缓缓飘来。

5、讨论:你觉得梅花美吗?怎样把你心中的梅花美美地读出来,让大家也感受一下?

6、美读入境:伴着优雅的二胡弦音,吟古诗。

四、熟读成诵

1、情景再现:摇头晃脑学古人,吟出样子吟出情。

(教师先示范,小组尝试后全班尝试交流,互相评议,追求完善。引导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摇头晃脑,一边吟唱一边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努力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沉醉于诗的意境中。)

2、吟诵会:各种方式的吟诵。・

五、画梅

1、在轻柔的背景音乐声中,生每人画上一枝梅花,并涂上颜色。

2、组织交流评议,展示其中优秀作品。

六、课外延伸

去观察身边的梅花或其他植物,根据其特点画一画或写一写。

《梅花》是北宋王安石咏梅的一首名作,写了梅花洁白幽香的特点,赞扬梅花不畏寒冷的坚强品质。全诗仅20个字,但读后令人眼前宛然有一枝傲雪白梅,幽香沁人心脾。如何引领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诵读好这首古诗,并感受梅花与众不同的美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的:

一、看图说话,引“梅”入境。

开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在网上找了很多有关梅花的图片,让学生来说,自己梅花的看法。大多学生从梅花的外形和颜色来说梅花。接着,我又找来书法家话的梅花让学生欣赏,我问学生,画家为什么会如此钟爱梅花?最后,我谈到岁寒三友――松竹梅,学生一下了联想到梅花、松树和竹子开在冬季。由此,我再导入新课――梅花。

二、扣词品味,赞叹梅花

梅花的三种特点:“凌寒独自开”――开花的季节(不怕严寒),“遥知不是雪”――颜色,“为有暗香来”――香味。再让学生比较诗人最喜爱梅花的什么特点,稍作启发,便可使学生知道是“凌寒独自开”,由此理解全诗的主题。加上反复诵读,学生的情感便可调动起来。

三、音像渲染,吟唱梅花

情境是富有形象感,充满感_彩的场景或氛围,我找到邓丽君名曲《梅花》,让学生闭眼倾听,当音乐一停,同学们迫不及待要求听第二遍,我索性把歌词也附在一起,当唱到“看啊遍地开了梅花,我~~”同学们不约而同地跟着音乐节怕大声吟唱起来,课堂气氛一下达到__,叹惊之情油然而生,我明白学生真的是读懂梅花了,那是发自孩子们内心的赞叹,那是世上最美的歌声~~在情境的催化下,我接着让孩子们再读《梅花》,枯燥的文字由此转化成丰富的形象,丰富的形象又生发出更为多彩的画面,使静态的阅读注入了动态的生成,使隐含的诗歌意境逐渐显现,逐渐展示出它的美丽与动人。

课后,我还回味在这美的旋律中,感觉这是这学期最成功的一堂课,内心感谢孩子们成就了这堂课,也为这学期的教学画上圆满的句号吧。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1、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晾、最、爸、鞋、彼、此、怪、汗” 。

2、学习部首:父字头;理解“彼此、好奇”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小节。

4、能正确描写“爸、晾、彼、此、怪”5个生字。

5、了解“风”像调皮的孩子这一特点。

6、运用动词,发挥想象,说说“风”的其他特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背一背。

在反复读文、识字的基础上,体会风的调皮捣蛋,进一步体会小作者对风的喜爱之情,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边想边记忆。

教学课件

1、比一比,再组词。

开双轨火车:同桌一人完成一个组词。

2、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语,读通了课文,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课文,一起去认识和了解调皮的风吧。

1、学习课文第一节。

自由读课文第一节,完成说话练习。

(蜻蜓)、(蝴蝶)和(白云)看到(洗好的衣服)就走了。

填后再读句子。

2、学习第二节。

(1)师:他们都走了,可风却来了,他对妈妈洗的衣服可好奇了!读读第二小节。

(2)指导朗读,读出风的好奇。

a、“悄悄”,“怪模样”,“喘不过气”加重语气

b、理解“彼此”的意思:那个和这个,双方。文中指穿着爸爸的西装和裤子的风,穿着妈妈的上衣和裙子的风以及穿着弟弟的校服和鞋子的风。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节内容想象:风是个怎样的怪模样?

预设答案:风就是穿着西装和裤子的样子;穿着上衣和裙子的样子;穿着校服和鞋子的样子。

3、学习第三节。

(2)自由读,圈出表现风调皮的动词。

(3)交流讨论。

师板书:拿 擦 扔 滚

(4)指导朗读。

本来毫无生气的画面,由于风的到来,一下子欢快起来了,小作者是多么的乐在其中啊!

(5)指名读,小组赛读,表演读。

在读中再次体会风的调皮。

1、布置作业。

2、拓展练习。

模仿课文的第3节,说说风还会做什么调皮的事?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1)通过观察,了解舌头的外形特点和构造。

2)让幼儿在尝试、比较、讨论中了解舌头的三大作用以及在生活中该怎样保护自己的舌头。

3)发展幼儿的味觉感官,培养探索自身奥秘的兴趣。

1、每人镜子一面,调味品一份(包括酸、甜、苦、咸),吸管若干。

2、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3、舌头模型一个

(一)导入,引出主题

1、看头饰学动物叫声。

2、引出发音器官舌头

认识舌头各部分的名称及部位

3、提问:是谁帮助我们发出这些有趣的声音?

4、幼:舌头。

5、师:对了,是我们的舌头,你有没有仔细的观察过它?今天老师为每个

小朋友准备了一面镜子,请你仔细地观察一下自己的舌头,看看它的上面、下面有什么。

6、幼儿边观察边发言。

7、教师拿自己的手当模型演示,幼儿认识各部分名称:舌头后面连着喉咙的部分叫“舌根”,舌根的前面部分叫“舌体”,舌体的最前面叫“舌尖”,舌体的上面叫“舌背”,舌背上有舌乳头、舌苔,舌体的下面叫“舌腹”,舌腹上有舌系带、血管和突起。

8、师:刚才小朋友说得真好,小舌头自己还想介绍一下自己,我们一起来听听它说什么。(看多媒体课件)

反思:整个活动从兴趣和直观的事物导入,符合幼儿的年龄及思维特点,然后教师再引导幼儿从照镜子、观看课件、品尝、讨论等几方面铺开,调动了幼儿的视、听、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到活动中,使整个活动气氛都活跃起来。再让幼儿将自己观察到的、感受到的、想象到的,以小组交流、师生对话等多种形式畅快淋漓地表达出来,这样,舌头的构造和作用也就自然而然、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孩子也轻而易举地明白了。

仿佛可以透过文章看到那样的画面!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小主人公在尖尖的草帽下微笑着等待蜻蜓飞落的心情,激发学生亲近自然、关爱万物生灵的感情。

3、正确认读本课十六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学生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小主人公在尖尖的草帽下微笑着等待蜻蜓飞落的心情,从而产生亲近自然的感情。

课前可找一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互相亲近的照片或图片;认读生字卡片或课件;课文配乐。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2、提示课题:《尖尖的草帽》

二、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眼睛认真看,耳朵认真听,如果哪个字不认识可以标上拼音,一会儿多读几遍。

三、初读感悟,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把生字画出来,反复认读,把不懂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最后标出自然段。

2、指名分段读课文(引导学生互评、正音)

3、读带有本课生字的句子。

4、开火车认读词语、生字。(可以用课件,也可以用生字卡片。)

5、再读课文,这次要让学生充分读,力求读的通畅,同桌两人还可以互相合作,练习朗读。在反复的读中感悟语文。

四、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1、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后,教师提问:这个小朋友是怎么发现小蜻蜓的?在哪儿发现的?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它的翅膀亮得像镀上了一层金子”。这里教师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你见过小蜻蜓吗?在哪儿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从而理解句义。

2、“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蜻蜓,你有什么想法?”学生展开想象。

过渡: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从文中找找有关句子,自己读一读。

3、课件出示:“我停住了。我在草帽下微笑着。我等待着它落在我尖尖的草帽上。”

引导学生想象“我为什么要微笑?”

“我在等待时会想些什么呢?”

这个问题继续发挥学生的想象,在全班交流感悟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亲身的情感体验去谈。

4、学生配乐朗读全文。

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此时此刻,你们想不想和小蜻蜓亲近亲近,那我们把它叫下来吧!让它飞下来,和我们玩一玩。”

五、联系生活,加深体验

六、识字教学

本课有6个生字:尖、以、着、怕、要、把

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在识字过程中,力求引导学生自己识字。

七、作业

1、讲一个你和动物的趣事。

2、扩展阅读:童年书架里的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