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理财观念调查报告(精选17篇)

时间:2023-12-14 00:23:03 作者:雅蕊

调查报告通常包括问题的背景、研究目的、调查方法、数据分析和结论等内容,全面客观地呈现出问题的真实情况。这些调查报告范文的结论部分给出了我们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启示和方向。

大学生理财调查报告

万事达卡20xx年9月22日在北京发布了最新“xx年大学生理财观念与行为调查报告”,本次调查首次将台湾地区大学生纳入调查范围。而调查显示,大陆受访大学生拥有信用卡的比例猛增到37%,相较于去年,北京持有信用卡学生比例的升幅最大(21%)。

四分之三(75%)的大陆受访大学生对个人理财培训表示感兴趣,相较于去年的70%有所提升。对于理财教育兴趣度的提升,同时也带来了中国大陆学生信用卡持卡数量的上升。大陆大学生对信用卡使用越来越熟悉,明确认为信用卡有助于更好理财的学生比例占23%,比去年有了11%的提升;仅7%不清楚信用卡对个人理财的作用,相较于去年的22%有显着降低。

虽然大陆受访大学生普遍表示对理财感兴趣,但是受访者中认为学校没有提供适当和足够的个人理财教育的占72%,尤以北京(78%)和成都(75%)的比例为高。

万事达卡国际组织执行副总裁暨大中华区总经理冯炜权先生表示:“中国大学生的信用卡市场在快速改变。调查报告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年轻消费者使用信用卡理财的方式。我们相信良好的理财教育应该从校园开始,我们理解学生的喜好和兴趣,并致力于通过万事达卡‘信用与理财’校园知识普及行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财。”

在调查发布之后,万事达卡还将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的高校内安排理财培训推广活动,继续宣传理财小知识。

本次调查今年五月开始、六月结束,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及台湾五个地区30所大学的2,500多名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

本次调查的重要结果还包括:

大学生信用卡使用现状和消费习惯

·大部分大陆学生(68%)和台湾学生(57.7%)只拥有一张信用卡。42.3%的台湾学生拥有两张信用卡,比大陆学生(24%)高一些。

·更多的台湾学生倾向于一次性还款(90.5%),而倾向于一次性还款的大陆学生比例为69%。

·大陆受访大学生信用卡办理的主要信息渠道是银行校园推介(64%),而台湾地区学生决定申办信用卡时,63.5%的学生认为受到亲友推荐的影响。分别有22%的大陆学生和20.6%的台湾学生表示银行网点是其办理信用卡信息最重要的来源。

·在各类信用卡推广或客户营销项目中,购物折扣(27%)和积分(10%)仍然最受大陆受访大学生的欢迎的促销手段。台湾地区受访大学生大部分认为刷卡若有现金回馈(64.1%)会让其更愿意继续和坚持使用该卡片,而认为红利积分对其有吸引力的也占了16.6%。

·大陆受访大学生中明确认为信用卡有助于更好理财的占23%。在台湾这一比例为28.5%。

·大陆和台湾受访大学生中倾向于在商场购物时使用信用卡的比例均为63%,使用信用卡网上购物在大陆学生中的比例为24%,在台湾的比例为18.5%。

大学生收入现状

·大陆受访大学生月平均生活收入为人民币709元,,其中北京学生收入最高(人民币788元)。台湾地区受访大学生平均每月生活费约人民币1,682元(约新台币7,427元)

怎样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

·32%的大陆受访大学生在五年之内有购房计划。4.9%的台湾受访大学生已经拥有房子,12.4%预期毕业后五年内买房子。

·29%的大陆受访大学生准备在毕业后一至五年内买车。8.4%的台湾受访大学生已拥有自用汽车,34.5%的学生预期毕业后五年内买。

·70%的大陆受访问大学生愿意通过银行贷款来支付大宗商品的购买(如购房、购车等)。65.4%的台湾受访大学生表示将通过银行贷款来支付大宗商品的购买。大陆和台湾向父母及朋友借钱的比例较小,分别为23%和16%。

·中国大陆学生所拥有的投资形式中,股票投资的比例最高(14%),其次是基金(12%)。台湾的情况相反,投资项目以基金(26.7%)、定存(21.9%)及保险(19.7%)居多,只有10%的学生投资股票。

大学生理财调查报告

针对大学生理财现状的情况,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对个人进行深度访谈的方式对黄岛五大高校的各年级各专业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涉及经济类,文学类,信息类的同学。此次发放问卷440份,收回有效问卷437,问卷有效率为99.32%。调查问卷采用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的方式来回答问题,主要包括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及去向、自己的理财观念和想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大学生的理财现状和理财的认识。

在我们调查的437个人当中,月生活费在500元以下的占30%,这些同学的生活费来源主要是父母资助,支出主要用在个人饮食,基本上没有处于攀比而盲目消费的情况,一般不是“月光族”;大多数同学的月生活费在500-1000之间,所占比例为57%,这些同学的生活费来源主要是父母资助和校外兼职,其支出不仅仅局限于个人饮食,还包括购买衣服和化妆品,这些同学成为月光族的概率为41%;在1000-1500元之间的较少,仅为11%,这些同学的生活费只依靠父母资助的占8%,50%的同学都会自己做兼职挣得生活费,剩余42%同学会寻找商机做些小生意,其支出还包括个人的娱乐消费,这些同学成为月光族的概率为33%;只有极少数同学的月生活费在1500元以上,占有2%的比例,他们有的完全依靠父母资助,一般属于家庭较富裕的情况,但是也有少数人是依靠自己努力挣取的,属于较有经济头脑的情况,这些同学成为月光族的情况极少。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的生活费来源于父母资助,共341个人,所占比例为78%;获得奖学金的同学占10%;依靠校内勤工助学的占6%,有校外兼职经历的占3%,自己做些小生意的同学占2%,其他来源占1%。大学给同学们提供了很多机会,如平时校园内的勤工俭学,发放传单,做点小生意;大学课程较轻松,大家平时也可以走出校门为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校外兼职工作,如家教,撰稿,翻译,推销和销售等。

从图表上可看出77%的大学生是由于自我需求而消费的,主要包括每个月的基本伙食、生活用品、零食水果等费用;9%的大学生是出于发泄习惯,很多大学生,尤其是女生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有去逛街消费或者暴饮暴食的习惯来发泄情绪;7%是因为追求时髦,这是一个追求时尚的年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都想把自己打扮得时尚点,吸引别人的注意或者让自己自信有个好心情,从某个角度讲追求时髦是一种对美的追求,也不为过;4%出于冲动,这个可能因为个人性格或者消费观的影响,对一见钟情的东西失去理智,没有考虑实用性,都会导致日后后悔;2%是由于攀比,大学生处于青春的黄金期,希望自己能活得轰轰烈烈,在观赏别人的同时,心里自然会生出一种攀比心理,这种心理诱使自己消费。但是自己要做好心理调节和自我控制,在自己消费时候,切勿拿父母的钱乱挥霍;另外还有1%的大学生出于其他原因而消费,由此也可看出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大家的消费原因也呈现出了多样性。

4%的人对理财概念很了解,且参与理财活动。

当我们问到假如学校要培养同学们的理财意识,您希望通过什么形式开展的时候,有13位同学希望通过学生会活动的形式开展,266位同学希望通过知识讲座的形式开展,152位同学希望采用校公选课的形式,有5位同学希望通过其他方式开展。

(1)炒股

根据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08级一炒股同学的说法;“驻足股市并不是为了挣钱,主要是为了了解投资市场,为今后的个人理财积累一些经验,投资的资金来源大多是家里人从炒股资金中抽出来额外提供的,在尝试的时候也有碰壁的时候。有时候损失了投资总额的20%至30%,更有时候赔了一半还多。但是炒股损失对我的影响,更多的是积极方面的影响:一方面这是我接触投资领域必交的学费,同时也让我知道了挣钱的不易。而且我认为损失并不是长久的和不变的,从某种角度而言,这种失败也成为通向成功的一种助力。”然而这种平和的心理也是不常见的。

另一位经管学院金融08级的同学说;“炒股有收获也有压力,我赚过也赔过,炒股能培养投资理财的能力,无论学的是什么专业,增加一些投资经验都是好事,不管是赚钱还是亏本,对将来都是有益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炒股给我带来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有时候因为过于关注股市的发展状况而昼夜不能眠;还有一次因为所买的股票价格下跌了很多,极大地影响了我的心情以至于一门专业课考试失利。”

(2)做小生意

一位信息学院的学姐经常和宿舍姐妹一起在校园内摆摊卖一些小饰品,饰品多从网上订购,价格也很合理,每次成本一般都是200块钱左右,如果不出什么问题,一般都能挣得很可观的收入,她说:“从这么小的生意中我也学会了很多东西,比如大家还价的时候,应该怎么和他们周旋,既使他们接受价格,又是双方交易愉快,这些都是我以后去工作所具有的优势。”

另一位机电学院同学从刚入大学第二年起,就开始卖被子和床垫,主要客户群是刚入校的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由于被子质量较好,价格也合理,而且大家也信得过他,所以销路非常好,一条被子和床垫大约能挣50元。但是这种小生意也只能在开学之际做,平常基本上没什么生意,不过他说他正努力寻找其他适合自己的商机。

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高校学生的理财意识低和理财能力薄弱是很普遍的现象,逐步培养高校学生的理财意识的必要性越来越明显。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同学们学习借鉴:

1.做好整体规划

每个月可以支配的资金为多少,每月的经常性开支为多少,做到心中有数,留取每月资金总额的20%作为备用资金,用来社会交际、买书等其他用途。另外对每天的消费要清楚地记录,最好能分类,这样可以看出消费各部分所占的比例,每月进行总结,扬长避短,对于规划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控制改进。这样不仅能清晰的看出每个月的支出状况,同时能更好的计划未来几个月的支出。

2.树立勤俭意识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家庭条件也是贫富不一,所以,不能盲目攀比,不能因为追求时尚就拿父母的血汗钱挥霍,应该把有限的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乱花。自古以来,就有“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古训,所以一定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受益一生。大学四年我们的学费加生活费大约在四万左右,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大学生应该学会体恤父母,理解父母,在校也应该好好学习,争取拿奖学金,学习之余也可以去做兼职。总之,大学生应该利用好每一分钱,不辜负老师和家长的期望。

3.学习基础理财

大学生在校期间,有很多渠道供大家了解更多关于理财方面的知识,既可以去图书馆阅读有关书籍,也可以在相关网站上查阅,也可以请教老师,多与同学们探讨不懂的问题等,都会让自己收获很多,受益很多。同时要利用课余时间去做一些实践,加深对理财的理解,充分利用所学知识为自己创造一些小收益。

4.经常出入银行,关注理财信息

大学生理财生活首先应从如何同银行打交道开始,大家不要认为去银行仅仅是取钱和存钱那么简单,即便是简单的存款,也能从中学到不少理财知识。也许很多大学新生过去都有在银行设有独立户头,但大多数是由父母直接掌控的,对存钱、取钱、银行利息计算等没有什么感性认识。通过和银行打交道,大学生可以了解最基本的金融常识、atm机和信用卡的一些服务功能,学习如何独立理财。

5.自己能做的,绝不花钱

6.不要嫌弃二手货

我们都知道,在大学里有一种明显存在或隐形的二手市场,大家会低价出售一些自己不需要但是别人需要的东西,这种交易一般是非营利的,我们可以从中以合理的价格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尤其是即将毕业的学长学姐们会以很低廉的价格出售他们曾经用过的书籍、学习工具、自行车等,如果有需要,就无需重新购买新的,不但省钱也很环保。有朝一日等你成了毕业生,你也可以在那里把你的旧货卖个好价钱,让它们继续发挥余热。

大学生理财调查报告

数据显示,在全国2500多万在校大学生中,超过35%的人在过去一年尝试了互联网理财,其中,浙江大学的学生成绩最好,过去一年全校仅通过某平台的互联网理财产品,收入就高达1069万,成全国“财商”最高的大学。

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紧随其后,分列第2和第3,四川大学以561万的理财收益排名第5,超过清华大学。

全国范围看,浙江、上海、福建、江苏、北京五地的学生,理财观念最强,尝试互联网理财的学生占比超过40%,分列前5。四川的占比为33.2%,位列全国第16位,四川大学跻身全国高校财商top10,位列第5,学生过去一年互联网理财收入达到561万。

值得注意的是,各省学生理财普及程度的排名和经济发展程度的排名并不完全匹配,福建超过江苏,重庆超过广东,分列第3和第6。

大数据显示,喜欢理财的大学生并非“富二代”,而是“高材生”。因为这些学生主要都来自一些211、985的名牌高校,其中,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南京大学位列前10。

根据该平台的数据,在开学前三周时间里,共有109万大学生首次使用余额宝,开始借助互联网的方式,管理自己全年的生活费,而且越是临近开学,开通人数越多,在开学前一周,新增余额宝用户中,大学生占比达到34%,创全年最高值,大学生也成为余额宝新增用户的最大族群。

如果加上已经毕业,刚刚迈入职场的90后,那么,在这三周时间内,整个90后群体更是占据余额宝新增用户的50%以上,占比是80后的两倍,显示出90后已逐渐成长为互联网理财的主力。甚至在门槛较余额宝略高一些的定期理财平台招财宝上,也有32.6%的用户是90后,这个数字高于70后用户的占比,仅次于占比44.8%的80后群体。

数据分析师佘振龙表示,“相比于80后,90后理财意识的建立明显来得更早一些,他们不愿意等到有足够本钱了再理财,哪怕本金较少,他们也会尝试理财;另一方面,由于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大发展,理财的资金门槛、操作门槛都大大降低,这也为90后更早地接触理财提供了极大便利。”

很多学生的理财,已经不是“小打小闹”了。据统计,有超过1万的学生,过去一年的理财收入在4000元以上,换言之,在9月的开学季,这些90后学生仅靠自己的理财收入,就已经能够基本覆盖新学期的学费了。

他们是如何赚到高收益的呢?一个很主流的方式就是帮父母理财。在用户调研中,一位来自上海交大的学生介绍了自己的理财方式,“爸妈给了我20万元资金用于理财,我将80%的钱用于招财宝定期理财,20%用于余额宝活期理财,平均年化收益7%,我按照年化4%的收益还给爸妈,多出的才留给自己,一年收入也有6000元,而且爸妈也不亏,这比他们存款的收入还多一些。”

佘振龙表示:“90后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往往比自己的父母更擅长互联网理财,而不少父母也愿意信任自己的子女,甚至有意识地拨出一部分家庭资产来培养子女的理财能力。”不过,佘振龙也提醒说,90后在帮助父母理财时,一定要考虑父母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尽量将资产多元化地合理配置,基金、股票等风险较高的投资方式,在资产配置中的占比不宜超过30%。

大学生理财调查报告

90后的大学生追求互联网的便利快捷,已经有很多大学生选择p2p理财。由于p2p理财门槛低、收益高、流动性好,目前,已经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这个理财的队列。

报告通过对全国2325所高校的分析发现,在全国2500多万在校大学生中,超过35%的人在过去一年尝试了互联网理财,其中,浙江大学的学生理财成绩最好,过去一年全校仅通过蚂蚁聚宝平台的互联网理财产品,收入就高达1069万元,成全国财商最高的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紧随其后,分列第二和第三,收入分别为847万元和577万元。

很多学生的理财,已经不是“小打小闹”,据统计,有超过1万的学生,过去一年的理财收入在4000元以上,换言之,在9月的开学季,这些90后学生仅靠自己的理财收入,就已经能够基本覆盖新学期的学费了。

对于不少90后来说,迈入大学校门,意味着自主打理财富的开始。根据蚂蚁聚宝的数据,在开学前三周时间里,共有109万大学生首次使用余额宝,开始借助互联网的方式,管理自己全年的生活费,而且越是临近开学,开通人数越多,在开学前一周,新增余额宝用户中,大学生占比达到34%,创全年最高值,大学生也成为余额宝新增用户的最大族群。

如果加上已经毕业,刚刚迈入职场的90后,那么,在这三周时间内,整个90后群体更是占据余额宝新增用户的50%以上,占比是80后的两倍,显示出90后已逐渐成长为互联网理财的主力。甚至在门槛较余额宝略高一些的定期理财平台招财宝上,也有32.6%的用户是90后,这个数字高于70后用户的占比,仅次于占比44.8%的80后群体。

蚂蚁聚宝数据分析师佘振龙表示,“相比于80后,90后理财意识的建立明显来得更早一些,他们不愿意等到有足够本钱了再理财,哪怕本金较少,他们也会尝试理财;另一方面,由于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大发展,理财的资金门槛、操作门槛都大大降低,这也为90后更早地接触理财提供了极大便利。”

全国范围看,浙江、上海、福建、江苏、北京五地的学生,理财观念最强,尝试互联网理财的学生占比超过40%,分列前五,北京的占比为40.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各省学生理财普及程度的排名和经济发展程度的排名也并不完全匹配,福建超过江苏,重庆超过广东,分列第三和第六。

数据显示,全国高校过去一年理财收入排名前十分别是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在北京,北大和清华两所高校跻身全国高校财商top10,分列第二和第七,其中北大学生过去一年互联网理财收入超过了800万,北京财商位列第三到第五的高校分别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

在外界看来,学生理财,本钱不多,理财收入也必然不高,但实际情况是,有上万的大学生仅仅通过互联网理财,就可以赚出一整个学期的学费。

有意思的是,这些学生的大数据画像显示,他们身上最显著的标签并非“富二代”,而是“高材生”。因为这些学生主要都来自一些211、985的名牌高校。

他们是如何赚到高收益的呢?一个很主流的方式就是帮父母理财。在用户调研中,一位来自上海交大的学生介绍了自己的理财方式,“爸妈给了我20万元资金用于理财,我将80%的钱用于招财宝定期理财,20%用于余额宝活期理财,平均年化收益7%,我按照年化4%的收益还给爸妈,多出的才留给自己,一年收入也有6000元,而且爸妈也不亏,这比他们存款的收入还多一些。”

佘振龙表示,“90后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往往比自己的父母更擅长互联网理财,而不少父母也愿意信任自己的子女,甚至有意识地拨出一部分家庭资产来培养子女的理财能力。”不过,佘振龙也提醒,90后在帮助父母理财时,一定要考虑父母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尽量将资产多元化地合理配置,基金、股票等风险较高的投资方式,在资产配置中的占比不宜超过30%。

据国内知名实名制社交网站人人网近日发起了一项20xx年轻人理财调查显示,半数喜欢互联网金融理财90后表示,会拿出20%以下的可支配资金进行理财;表示会拿出20%-50%资金理财的90后超三成;另有近两成的90后表示会将50%-80%的可支配资金进行理财。

谈到理财的目的,53.9%的90后表示是为了让自己的钱保值增值;称理财是为了进行更大额消费的90后则占25.6%;表示为了锻炼自己理财能力的90后占20.5%。

调查显示,90后的理财方式比较多样化,银行定期/活期、互联网金融p2p产品、银行理财产品是他们最倾向选择的理财方式,分别占比61.5%、53.9%和38.5%。投资基金以30.8%的占比成为90后位列第四的理财选择;购买债券占比15.4%;投资股票则占7.7%。

中润互联网金融平台理财师表示,日渐丰富的互联网理财产品让90后大学生的理财意识增加,收获了理财收益带来的快乐。与此同时,不少90后大学生也开始考虑把更多闲置的钱投入线上理财中获取收益,并且还表示会尝试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90后线下理财较少,他们更多偏爱线上理财,无论是余额宝这类互联网宝宝类产品还是投资p2p平台,在90后群体中已经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大学生理财调查报告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理财观念渐渐深入人心,而对于准备踏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更显得尤为重要。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的同时,大学生的理财教育相对滞后,已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21世纪的大学生不应该仅仅只有“智商”,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财”商。在大学时代就应该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为自己的现在和将来精打细算,这样对于以后走向社会收益巨大。

前言:告别中学时代,迈进大学校门,人生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人生的道路跨入了新的阶段。莘莘学子满怀希望和憧憬:人生理想将在这里确立,未来的发展将在这里奠基,美好生活将在这里开始。面对崭新的学习环境,面对突变的生活环境,跨入大学的学子们即会充满好奇和兴奋,也容易遇到许多不适和困惑。那么,如何更好管好你的物质财富,用好你的每一分钱——这是每个当代大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

理财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十分巨大,通过个人理财有腰缠万贯的毕竟是少数,但是通过理财从而实现财富积累、实现自身价值和投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尤其是我们大学生,毕业后马上就要就业、买房、结婚、生子以及一系列事情等着我们处理、规划,没有科学、合理的理财,我们的生活肯定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管好你的每一分钱,能让你在有限的物质财富下享受生活的无穷乐趣。做到钱能生钱,就能让你在有限的物质财富下享受人生无穷的欲望满足。

此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展开,结合相关数据资料,做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在当前的经济生活,尤其是在改善消费结构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和理财现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因此为了调查大学生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理财状况,我们决定对部分大学生进行一次理财的调研,弄清大学生的理财现状,理财的重要性与总结理财的方法。

针对大学生理财情况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学各学院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包括文科、理科、工科的在校本科生。本次发放问卷50份,收回41份,问卷有效率82%。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方式来回答问题,主要包括当代大学生的月消费水平、消费来源、消费结构以及自己的理财观念和能力等几个方面。这些问卷内容从不同角度真实的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理财观和消费观。

(一)、学生一个月的可支配费用较高且集中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生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大学生大多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因此对于大学生一个月的可支配费用,调查表明,一个月可支配费用为700~1000元和1000~元的都占%,在调查中占了较高的比重,显示了大学生一个月的可支配费用较为集中,大部分城市里的大学生经济条件还是挺好的。而500~700元、500元以下和1500元以上的占少部分。由此可见大学生可支配的费用还是较高的。

(二)、大学生可支配费用主要来源父母给的生活费,依靠理财渠道占少数

因此 调查表明,九成以上的大学生的可支配费用主要来源于父母给的生活费,这种情况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普遍情况。一般情况下,父母每个月会给固定的生活费,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需求,合理规划这笔生活费。生活费由盈余固然是好事,而当生活费不够的时候,学生大多选择向父母再要适当的生活费,父母也大多愿意支付。,每个月的生活费还有很有弹性的,学生可以综合评估自己的消费能力,对生活资金进行合理理财。另外有%的大学生通过做家教等兼职赚取可支配费用。据调查表明,大学生做兼职的目的主要是增长社会经验,其次才是经济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学生认为做兼职可以赚点外快,减轻父母的负担,尽早经济独立。而有%的大学生依靠奖学金分摊可支配费用。对于家庭条件一般或不太好的学生,奖学金是生活费的重要来源。可前提条件是,在成绩允许的条件下。因此,部分学生在情况允许下,都会积极努力争取奖学金,减少家里的开销。最后仅有%和%的大学生分别通过做股票或基金投资和寻找商机做些简单生意。大部分学生的理财意识还是较为薄弱,他们大多不懂如何更好的理财投资。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理财意识箭在弦上。

(三)、男女消费存在一定差异

调查显示,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而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由市重中之重。无论是男、女个人饮食都占了较大的比重分别为%和%。但男女消费支出仍然存在一定差异。就男性而言,聚会和外出游玩占的比重高达%和%。聚会和外出游玩成了男生每个月的必要消费项目,玩乐,享受生活等成了男生消费的主要原因。就女生而言,女生的消费支出主要是外出购物、购买生活日用品和购买书籍和学习用品,各占%、%和%(如图1)。购物是女人的天性,在此调查中一览无余。大部分女大学生在购物上花的费用远远超过饮食费用,甚至有的女生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和一件名牌衣服选择节衣缩食。而对于消费原因此项,七成以上男生认为和朋友出去,出于自己“大方”心理为主要原因。而没什么特殊原因,只是突然想买了、出于和别人攀比和出于某种习惯成为女性消费的主要原因(如图2)。这表明,女生消费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理性的成分。且女生相对于男生而言,更容易存在攀比心理。由此看出,由于性别的差异导致了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的差异。

(四)、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注重质量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再花钱是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的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物美价廉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品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一)、自我约束力差,经济独立意识较差

进入大学之后,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摆脱了对父母的依赖,开始独立生活,由于缺乏父母在身边时的有效的约束,大学生在消费上往往是随心所欲,盲目消费,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了透支,这样就必然导致了大学生活“上半月滋润,下半月狼狈”现象的出现,甚至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业和生活。据了解,大学生寻找家教等兼职,大部分的目的在于增长社会经验,而并非为了“帮补家用”。他们大多认为做兼职,可以多赚点外快,使每月的生活费有所增加,在购物或游玩时花钱可以花得更潇洒,更理所当然。当然,也有不少学生为了一次向往已久的旅行或心仪的手机,把兼职所赚的钱一点一滴的存起来,但毕竟这只占少部分。通常存钱的时间越长,期间越有可能把钱用在别的方面。显然,大学生这方面的意识极为薄弱。

(二)、没有严格的计划

没有严格的计划,再多地财富如果不加以计划,到最后也会变的贫困潦倒。养成计划的习惯对我们来说相当重要。而据调查,平常没有记账习惯和有记账和编制预算的习惯,但并没有认真地按预算执行所占的比例旗鼓相当,而有记账习惯且每月实际支出基本与预算一致所占比例显得少之又少(如下表)

显然,大学生并没有对生活费进行严格的计划和安排的。如何对生活费进行合理规划,对当代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养成计划的习惯会发现自己的生活更有条理,你不会再为钱而烦恼。

(三)、理财观念淡薄,理财理念缺失

在问卷中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对每个月的收支情况是怎样的熟悉程度,大多同学都是对每月支出无计划,但也比较比较清楚或者心里大概有个数。而对于每个月支出有计划,有编制,十分清楚只占少数而当问及每个月的生活费情况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或仅仅刚好,略有剩余的同学表示每月有盈余。

很多大学生不知道何为理财,当然也就不懂得如何进行合理的理财了。对没有固定收入的大学生来说,对“理财”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在对已经拥有的资产的使用上,而是如何更合理的消费和管理自己的资产。理财的目的在于学会使用钱财,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品位。一般来说,大学时代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在此阶段,如果能够养成一些较好的理财习惯,掌握一些必需的理财常识,往往可以受益终生。

原因分析:

从消费情况可以总结出,理财能力弱,理财观念薄弱在大学生中是普遍现象,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原因

许多家长始终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能考上大学,就前途光明。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加上经历过艰苦生活的家长们特有的“补偿”心理,往往容易造成迁就、娇惯、溺爱孩子,结果却忽略了对孩子早期理财能力的培养,表现在孩子用钱上,常常是“心太软”,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满足孩子的过分要求。并且从小学到高中,支配钱这项工作从来都是家长一手包干的,理由是:孩子还小,不知道什么应该花什么又不该花的。如果孩子在没有问过家长的情况下,哪怕只是自主花了一毛钱,也会受到家长的训责。上大学了,离家也比较远,大学生们才开始理财,没有经验也只能跟着感觉走,别人买我也买,家庭经济好的,消费也更大更加没有节约意识。难怪有很多家长反应,孩子打电话回家的第一句话就是:要钱!一般家庭的所有收入都支付在大学生上。

(二)学校问题

学校在教育学生成材的同时,却没有教他们怎样理财。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认为理财是大人的事,孩子还不适宜涉足这种事情,或者认为理财的事情孩子长大以后自己也能学会。更多的人认为,青少年时期应该是“一片净土”,孩子们的主要任务是学知识、长身体,其他的都应慢慢来。并且学校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的活动极少学术性强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所以在学习上的消费不多。

(三)社会问题

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泛滥,校园外不良环境(如一些歌舞厅、游戏机厅)的存在等,往往对中学生的思想有一定的腐蚀作用。现在的学校已经不再是80、90年代的象牙塔了。她和社会联系越来越紧密。学生们受到社会上铺张浪费现象的影响,学生也开始用父母的钱摆阔。学生们花钱大多没有计划性,家长给多少就花多少、看到别人买什么自己也买。只为了不让自己脱离社会。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诱人的,使得许多同学都想去一一尝试。但是学生毕竟还是学生,缺少经验,在途中迷失方向。

(四)自身原因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主要因素,大学生的分辨能力不强、自我约束力不够、缺少主见。虚荣心、攀比心强等。大学生第一次做主自己手里的钱哪些该花哪些不该花都有些盲目。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显示他们的理财能力的缺乏。

(一)、学会记账,明确资金的流动情况

的计划,每月编制“预算”,严格按预算执行。而月末作一次“小结”,将实际消费和计划进行核对,弄清楚超支和节约情况,以区别哪些是必要支出,哪些是可控支出,以便调整下月的计划,但不要将所有的收入都列入计划,整个计划应留有一定的余地。争取合理分配生活费用,将生活费用按所需分成若干部分,留一部分作课外学习辅导,留一部分作后备资金。

(二)、学会合理的消费,提高自我约束力

理财并不等于只知道存钱,也要学会合理的消费。学会花钱,不光要学会计划,同时也要学会花钱的技巧。对大学生来说,手头的资金本来就不多,更要注意。首先,要学会自我克制。要知道这世上并非所有的愿望都能立即满足的,所以花钱时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要盲目购买,不要被所谓的“打折”、“促销”所左右,时刻提醒自己:这个东西是否一定要购买,是否经常会使用,以防冲动购买。其次,要学会讲价,现在的商品市场,在很多情况下都有很大的讲价空间,不要为了面子而不讲价,讲价的结果能直接减少你的支出,为你省钱。

(三)、利用简单的投资工具,实现对理财的操纵

首先,学生可以选择定期存款为实现理财操纵的第一步。存钱不在乎多少,关键是养成一种储蓄的习惯,必要的储蓄是我们以后生活的保障。学生可以开一个个人储蓄账户,采用跟银行约定的零存整取的方式,每月定期从生活费中拿出几十元存入银行,或者将每个月用剩的钱全部存入银行,这样一学期下来也有百来元的结余。这种零存整取的方式对学生存钱有一定约束力,也有利于养成节俭的好习惯。再者,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在加入炒股的行列,学生也可以选择投资股票来实现理财计划的实现。但众所周知,股票高收益,高风险并存,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建议大学生适度的投资股票。

(四)、学校应当开放理财教育,增强学生理财意识

理财不仅仅是大学生自己的事情,学校也应该为大学生开展理财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理财理念。据问卷调查的结果看,学生通过学校的专题讲座了解理财知识的仅占两成左右学生一般是通过各种媒体和银行的宣传了解相关理财知识。而另一项调查也显示,超过半数的学生对学校里关于个人财务管理知识的讲座有兴趣,并且会去听。既然如此,学校可增加对理财课程的开放,让更多的学生可以系统的学习理财知识。最重要的是学校作为大学生一个重要的消费环境,正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理财意识的社会环境。这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校园外的环境;另一个是校园内的环境。因此,一方面我们应该净化校园外的环境,尽量避免社会上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大学生的腐蚀,将那些社会上高消费的宣传坚决挡在校园之外,其影响降到最低。与此同时倡导理财理念,在学校,政府与相关公关部门的协助下,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另一方面,应最大限度的净化校园内环境。我们应该大力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提倡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

从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大学生消费中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大学生的消费没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哪些可以提倡.哪些要坚决杜绝.都还不清楚.总体上说大学生的消费还处于一个成长健全的时期。理财是一辈子的事,对于没有收入来源(大多数依靠父母提供)的大学生来说,大学阶段的财商培养只是日常的训练和比赛前的演练,而不是看重输赢结果的比赛。所以,多数人只要有树立一定的理财意识、掌握一定的理财知识、经历一定的理财实践,等到今后走出校园,与普通人相比,一定会表现出高人一筹的财商来。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而相比之下,大学生的理财意识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期间又是一个学会理财的黄金时期,大学生应当趁早了解相关的理财知识,养成一种理财的习惯,树立理财的意识。结合自身的消费情况,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详细的编制自己的理财计划,并努力将其实现,显得迫在眉睫。同时,在学校等教育机构应当开设理财课程,帮助学生实现理财计划的实现。作为一名大学生,应当尽早做好理财规划以面对未来漫长的人生道路。

大学生消费观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经济消费群体,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影响我们的世界观,因此对我们产生重要得影响,关注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影响,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关注其消费状况,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二、调查对象:

湘南学院各个年级的在校大学生。

三、调查内容:

1、在校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生活费用、衣着费用、化妆品及护肤品费用、日常用品费用、零食费用、其他消费。

3、在校大学生休闲娱乐消费:参加课余活动费用、运动健身费用、娱乐费用、其它消费。

4、在校大学生的人情消费:生日聚会费用、同学老乡聚会费用、男女朋友间的情侣消费、受人恩惠答谢他人所用费用、其它费用。

5、在校大学生的电子产品消费:通讯费、网费、其它费用。

6、其它方面的消费。

四、调查方式及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以全院学生为总体,在一、二、三年级中按2:2:1比例分层抽样,用样本调查推断总体,具体情况如下:

性别:男25人女25人。

大一:20人大二:20人大三:10人。

五、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1、在校大学生一个月生活费用在150—300元之间居多,大一学生占了80%,大二学生占了10%,大三学生占了50%。由此可见,我们学院的大学生在伙食方面的消费还算合理,在化妆品、衣服、日常用品消费方面,消费额在0—60元大约在80%,对此也比较合理。

2、在校大学生学习消费方面:购买书籍费用在20元以内约占66%,而50元以上仅有15%,购买学习用品平均每月费用在5—10元的占70%左右,5元以内或10元以上所占比例相当,而对于参加课外培训的费用各不等。作为一名大学生,学习就是其天职。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消费还应该提高一点,让自己充实起来,很多在校大学生放映自己很迷茫、很无聊,其实书记便是最好的朋友。

大学生消费观念调查报告

当今社会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消费观念。

”,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有很大变化!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期间是需求不断扩张的发展时期,因而特别想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成长成熟。他们希望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时尚、前卫来展示青春的活力,显现自我的能力与价值,以便在注重经济价值的现代化社会中引起公众的刮目相看,获得更多脱颖而出的发展机会。

在调查中,有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在发展,消费是动力,追求前卫和引领社会消费潮流也是大学生对社会进步的贡献。”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和家长的愿望,同时也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发展大学生消费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生活,还可以以消费促生产,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但在充分肯定大学生消费积极因素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大学生在消费中的一些偏差。

调研报告。

针对我校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及其看法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实地调研,通过对学校各年级各层次同学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同时结合其他高校的调查报告,我们发现当前大学生消费情况在总体健康发展的大背景下,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不善于理财的赤字消费,靠借贷维持而不计偿还能力的超前消费,高于家庭或负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的早熟消费,偏信广告的盲目消费,追求虚荣的炫耀消费,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只求和别人一样的攀比消费,暴殄天物的奢侈消费等。因此,如何理性看待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家庭和学校乃至社会在这过程中又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已是关系到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等多方面健康发展的关键。

(1)家庭平均月收入。

经调查,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占23%,1000元~5000元占67%,5000元~10000元占7%,10000元以上3%。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4%,来自农村的占96%。可见,大部分贫困学生来自于农村,我国的城乡差别仍然巨大。而生活奢侈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城市。该数据与中国人目前的收入水平基本吻合:绝大部分中国人家庭夫妇月收入为2千元~5千元,贫困家庭与特别富裕家庭都是少数。一般来讲,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每月消费支出较少,而特别富裕家庭大学生的生活可能较奢侈,比如有的学生在校期间购买了20多万元的轿车。这在我们学校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2)月平均消费金额。

月平均消费金额500元以下的占9.5%,500元~1000元占72.5%,1000元~2019元占14%,2019元以上占4%。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月平均消费金额为500元~1000元,每月消费金额超过2019元的只占4%,社会上一些舆论认为大学生代表着高消费,代表着奢侈浪费的看法是片面的。

(3)每月的生活费。

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自于家庭,也有一部分学生通过打工赚取生活费甚至学费。感觉生活费月月有余的学生占6%,感觉刚好够花的占51.5%,感觉不够花的占42.5%。可见接近一半的当代大学生用钱缺乏计划性,缺乏理财能力。感觉月月有余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69%,由此可见大一新生刚进校门时消费项目较少。而感觉钱不够花的学生中,大一至大四学生分别占16%,6%,44%,34%,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消费项目逐渐增多,大三时恋爱的学生多,感觉钱不够用的学生比例最高。

(4)消费方式。

大学生在消费时选择能省则省的占10%,有计划消费的占32%,想花就花的占54%,选择其他的占4%。可见许多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比较随意,缺乏计划性,所以导致钱不够花。

(5)每月的饮食开支。

每月饮食开支在300元以下的学生占10%,200元~400元占48%,400元~600元占32%,600元以上占10%。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意味着每天的饮食开支只有6元多一点,在目前学校食堂一个炒肉3元钱左右的条件下,意味着这样的学生每顿饭只能打一个菜,每天只能吃一顿肉。而每月饮食开支在600元以上的学生,除了正常的就餐外,几乎天天买饮料喝。而这些数据与其他地区(如北京、上海)相比又是很低的,这主要是因为绵阳地区物价水平相对较低。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一直存在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6)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

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7)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

本次调查遗漏了恋爱开支,但据我们调查过程中口头了解到:在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中,选择50元以下的占12%,50元~100元占4.5%,100元~200元占15.5%,200元以上占22%,另外46%的学生回答没有恋爱。由此可见谈恋爱的学生,每月在恋爱方面要比其他学生平均多支出100元以上。

(8)平均每月电话费。

平均每月电话费支出在20~30元以下的大学生占20%,30元~50元占38%,50元~80元占36%,80元以上占6%。大多数大学生的电话费支出在50元~100元之间。少数学生远程恋爱,煲电话粥,导致每月话费在150元以上。

(9)每月用于上网的平均消费金额。

大学生每月用于上网的平均消费金额在10元以下的占8%,10元~30元的占21%,30元~50元的占39%,50元以上的占32%。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都只是适当的上网,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多。(10)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29.5%的大学生选择吃喝,24%选择旅游,17.5%选择穿着打扮,16%选择上网吧,7%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还有很多人选择外出观光旅行,可见大学生已经成为青年旅游者中的主体。迪厅,ktv等娱乐方式也正日渐受到大学生们的宠爱。

(11)采用哪种方式进行消费。

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但与此同时也有许多同学是选择在学校周边的商业区购物。

(12)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平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每月支出是否有预算有计划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为42%,男同学则为37.1%。

(13)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

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家庭较贫困的学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

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2、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和心理整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

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对企业而言,中国移动做的较好,他们借助流行时尚代言人周杰伦为“m-zone”加油助威,同时利用学生追求物美价廉的心理,推出学生卡,从而赢得不菲的业绩。

(4)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5)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

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1、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引导。

(1)家长应从自身做起,改变不好的消费观念。

家庭教育在注重孩子德,智,体多方面培养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孩子消费观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要摒弃那种和别人比气派要面子的思想。家长们应该交给孩子一种朴素简约优惠实用的消费理念,让其逐渐养成自力更生、不铺张浪费的好品质。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3)社会不良消费风气的影响是大学生不良消费习惯形成的根本。

因此,社会应该逐渐调整整体消费结构。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的支的消费方式也应该逐步改变,从而引导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和方式趋于合理!

2、在校大学生应提高自身意识。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

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

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

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

通过对西南科技大学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总的来说是现实的、合理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应是当务之急。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所以,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值得重视,而且刻不容缓!

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1、对象:。

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平均年龄20、8岁,平均年级为2、1年级。

2、方法:。

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

二是网络问卷调查。

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

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65人。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3、资料处理:。

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2019进行分析和统计。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4、“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5、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

6、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平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是否会计划月生活费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仅为28、4%,男同学则为37、1%。

7、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贫困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2019元居多,而贫困生的家庭月收入以500元-1500元居多,有25%还是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特困户。

8、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1、结论。

(1)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2)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

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3)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

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4)恋爱费用支出过高。

大学生刚开始恋爱为稳固恋情和讨恋人欢心所付出的“恋爱费”比较高,这是大学生消费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这种不合理的消费也会导致一种错误价值观的形成,容易让大学生们认为爱情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所以,恋爱支出过高的现象应制止。

(5)贫困生的消费水平虽然偏低,但消费构成比较合理。

贫困生因为消费能力有限,他们日用的资金来源除了家里提供之外,还有国家、社会资助和勤工俭学等途径。正因为他们的钱得来不易,故他们会对生活的各种开支精打细算。他们主要的花费在于饮食、生活用品和学习充电方面。另外,由于对接触社会的要求更为强烈,他们能够把握到社会一定的消费动向,而能否择优地去跟随。

(6)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

调查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组成不很合理,但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己的一笔积蓄。

大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成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迷惑。但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这种种消费不合理现象,不仅仅与大学生本身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特性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密不可分。

(1)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首先,学生的高消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社会上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费方式,大学生是对社会潮流有敏锐触角的群体,加之相对缺乏自主判断力,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很容易就会从此走进了消费的误区。

(2)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

学校也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介体。大学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之中有了苗头,大学生们就会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对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就算有类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够或教育意义不强。

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养,现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家长们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

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

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

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

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5、大学校园应形成更好的消费氛围。

学校氛围的影响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至关重要。但是,针对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在校内开展消费道德教育不应是单纯的说教,而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以引导。所以,我们在此呼吁学校方面应注重对大学生消费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可以把勤俭节约这项中国的传统美德加以发扬,能够在校规、校训上加以体现。这样的措施不仅能使大学生们重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还能从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抓起,从而使广大学生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大学生理财调查报告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和信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人们的理财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同时,如何选择理财也是他们要考虑的重要一点;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财务管理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我用问卷调查了大学生的财务状况。本文以问卷调查的结果为基础。

1.调查背景。

大学期间,我们参加了网络营销能力展示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基于诸葛财富管理平台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在线数据调查,设计了调查问卷,并根据有效的调查数据撰写了调查分析报告,对大学生的网络营销能力进行了评估。

2.调查目的。

通过这次调查,一方面可以了解大学生在理财方面的理财意识、理财观念和理财行为,同时也可以了解大学生对诸葛理财的了解程度。找出大学生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或建议,使大学生能够更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财务管理生活。

1.20xx年4月1日-20xx年5月11日。

2.受访者:大学生。

1、问卷题目设计思路。

(1)标题。

关于你是否成为财务管理硕士的问卷调查。

(2)设计思路。

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分析,了解大学生投资理财的经济状况和对诸葛理财的理解。

2.调查数据结果的统计分析。

(2)34%的人理财目的是合理安排收支,23%的人是提高生活质量,其他占33%;

(6)调查发现,68%的人不会选择诸葛理财进行理财;

4.问题与解决方案。

(1)本次问卷调查的大部分学生对诸葛理财了解不多。

图书馆决策法:通过适当的方法宣传诸葛的理财,提高其影响力,同时从自身角度出发,为理财者制定更为有利的方案,扩大理财用户数量。

(2)大多数人消费不合理,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结构单一。

图书馆方法:有的人把钱花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消费安排不合理,建议大学生制定合理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

(3)大部分人缺乏金融知识和技能。

图书馆决策法:首先,大学生平时要多注意这方面的知识,同时学校要加大理财知识的宣传力度,让学生了解如何理性消费理财,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和消费习惯,用自己所了解的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消费和管理。

大学生理财实践调查报告

大学生的日常消费本应以生活费用和学习费用(购买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品以及各种考证)为主。而伙食费又是重中之重,然而却出现"馒头就咸菜,省钱谈恋爱",各种服饰、化妆品,数码产品消费成为日常消费大头。除此,通讯费和网络支出费用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成为几乎每个大学生都不可缺少的日常消费。没有坚持记帐的习惯,大多数学生不明确到一个月的钱用在什么地方,是否合理。很少有学生选择银行储蓄,没有存款的习惯。

学校在教育学生成材的同时,却没有教他们怎样理财。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认为理财是大人的事,孩子还不适宜涉足这种事情,或者认为理财的事情孩子长大以后自己也能学会。更多的人认为,青少年时期应该是"一片净土",孩子们的主要任务是学知识、长身体,其他的都应慢慢来。并且学校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的活动极少学术性强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所以在学习上的消费不多。

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泛滥,校园外不良环境(如一些歌舞厅、游戏机厅)的存在等,往往对中学生的思想有一定的腐蚀作用。现在的学校已经不再是80、90年代的象牙塔了。她和社会联系越来越紧密。学生们受到社会上铺张浪费现象的影响,学生也开始用父母的钱摆阔。学生们花钱大多没有计划性,家长给多少就花多少、看到别人买什么自己也买。只为了不让自己脱离社会。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诱人的。,使得许多同学都想去一一尝试。但是学生毕竟还是学生,缺少经验,在途中迷失方向。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主要因素,大学生的分辨能力不强、自我约束力不够、缺少主见。虚荣心、攀比心强等。大学生第一次做主自己手里的钱哪些该花哪些不该花都有些盲目。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显示他们的理财能力的缺乏。

(一)做好整体规划。

每个月可以使用的资金为多少,每月的经常性开支为多少,留取每月资金总额的20%作为备用资金,以应该计划外支出,如外出、购书等。做好个人财务账本。这样不仅能清晰的看出每个月的支出状况,同时能更好的预测未来几个月大概的支出情况。

(二)养成储蓄习惯。

可以有计划地将自己不用的钱存成三个月定期储蓄或活期储蓄,然后按照计划有规律地进行支取。另外,还可以开一个带有自动理财功能的"综合理财账户",这样,家长寄去的钱可以自动转为定期存款,而支取的时候,银行电脑系统会自动计算,支取损失最小的存款。最大程度上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

(三)树立勤俭意识。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城市,家庭条件更是贫富不一,所以,不能盲目攀比,应该把有限的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乱花。除了4年间的学费2万元、基本生活费(吃饭、学习资料钱按500元/月计)约2万元,建议额外支出部分或者全部由学生通过打工挣得。

(四)学会精打细算。

大学生活的消费中有很多省钱的窍门,比如买二手货、选择优惠电话卡、办购物打折卡等等。注意学习省钱窍门,尽量别花冤枉钱,更多地考虑所购物品的性价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比如电子产品,能用学校的就用学校的,或者几个同学合买、淘二手货,把奢侈消费压缩到最低。

(五)学会记账和预算。

这是控制消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坚持把收支情况整理并记在本子上,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收支情况,看看哪些是不必要的支出,哪些是可以控制的支出,哪些是可有可无的支出,对症下药,对今后的开支做出必要的修改,达到控制的目的。

(六)勤工俭学。

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适当进行勤工助学活动,学会自立,不但能减轻家庭负担,还能使学生从勤工俭学中体会父母的辛劳,由此树立自立、自强的上进心,为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良好基础。这种理财增值方式,应该成为大学生理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大学生消费中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大学生的消费没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哪些可以提倡。哪些要坚决杜绝。都还不清楚。总体上说大学生的消费还处于一个成长健全的时期。理财是一辈子的事,对于没有收入来源(大多数依靠父母提供)的大学生来说,大学阶段的财商培养只是日常的训练和比赛前的演练,而不是看重输赢结果的比赛。所以,我们一定有理财实践,有良好的理财习惯,等到今后走出校园,与普通人相比,一定会表现出高人一筹的财商来。

理财观念调查报告

概要: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消费和理财的观念也不断变化。近年来,个人投资理财的热潮涌入校园。大学生是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理财理念和理财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生活状态和价值趋向。大学生理财,既要通过合理规划投资增加经济收入,也要通过合理规划消费控制经济支出。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学会理财和消费,不仅仅是学会如何用钱的问题,其中包含了多种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充分认识到投资理财的重要性,并且要对投资理财市场有一定的了解,且掌握一定的投资理财技能。

(1)收入来源。

在我所调查的100个大学生(基本为在上海各高校就读的大一大二同学)中,有约80%的同学表示每月可支配收入全部来自父母,只有不到20%的同学表示自己在外面有做一些兼职工作来增加自己的每月的生活费,但其中只有约3%的同学表示每月可支配收入已完全来自于自己的兼职收入。近80%的同学表示不愿意让兼职工作占去自己很多时间,但愿意尝试兼职,来负担一部分生活费;近10%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活应当花更多时间用于实践,因此认为在学习之外可以多花些时间尝试一些社会工作;其余同学则认为大学时间应当用于学习,对兼职完全没有兴趣。而90%以上同学的每月可支配收入的大部分还是来自父母。

(2)投资观念。

40%的同学在银行有一定的储蓄金额(而这些储蓄金额大多来自每年的压岁钱),5%的同学有尝试过股票、基金等其他投资方式,其余同学则表示根本没有积蓄,因此也没有投资。可见大学生们的收入来源还是比较单一的,且大多数对如如何投资也并不熟知。但是有趣的是,70%以上的大学生对于了解投资的知识有兴趣,而85%以上的同学认为作为大学生有必要了解一些有关方面的信息与知识,尽管他们大多表示现在并不大了解,且也没有主动去学习相关知识。

全遵照所列出的预算表花钱,他们说总是有许多“意外”情况使他们当月的支出不受控制。有74%的同学有时或偶尔会感到钱不够花,而12%的同学经常感到生活费捉襟见肘,只有14%的同学认为每月的生活费完全够用,会有多余。可见大多数大学生的理财观念很薄弱,也不懂得如何理财,更不会有多余的.钱用于投资。

从目前来说,投资与理财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们来说显然是个比较新鲜的概念。首先是投资观念,从投资的本金上来说,大多数大学生的收入来源十分单一,即父母的生活费供给,少数的同学会利用兼职获得收入。而由于中国家庭观念本就比较保守,很少会有父母愿意给还是大学生的儿女们资金去用于投资,再加上大多数同学没有意愿或者缺少动力去寻找兼职,基本上很少会有同学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投资。不要说是如何投资了,投资之前的第一步——资金的筹集,就已经无法完成。

或许有的同学会觉得投资本就是一门很大的学问,许多专业人士都不能把握好,何况是还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就算以后走入了社会,也不一定会进行什么投资。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对投资还是应当有一定的概念和些许的了解,如果对投资毫无概念,那么金钱观必定也不会成熟。而理财相对于投资来说听起来没那么复杂,但这两者其实从不分家,不会理财也就难以理智投资,经常投资失败也意味着不善于理财。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就算不谈投资,至少应该做好基本的支出规划,毕竟已经是成年人,如果对于每日的花销依然糊里糊涂不知去向,未免也太说不过去。可是不少的大一大二同学们根本没有任何的规划,即使有,也常常不能有效地执行,归根结底是理财意识的缺乏和缺少自律。

(1)对金钱有一定规划、尝试兼职工作。

大学生相对于中学生,父母会给予更多的经济自由,具体体现在:生活费的增加、很少再过问孩子的支出明细等方面。然而大学生相对于中学生来说,理财能力却不见得有所提升,甚至于因为缺少父母的限制与监管,常常会控制不了自己的每月支出,因此会有不少的同学觉得钱不够用,其实不一定是父母给的生活费不够,更多地在于自己缺乏自制力。如果在每个月末,同学们对于下一个月的支出能有一个比较详细的规划,那么就迈出了理财的第一步。有了一个规划,才能够有效地控制支出,达到开源节流的目的。接下来,就是严格的执行规划,一开始可能常常会无法按照规划来控制每项支出,我建议可以列一个表格,显示每月超出或余下了多少钱,并且要统计各项支出与预计支出的差额,那么在下一个月通过这份表格对规划进行适当调整,并且有意识地控制某些项目的支出。大学生相对于以前或许会感到有许多空余的时间,如果课业不是很繁重,可以利用一些时间去做做兼职工作,一方面可以更多地接触到社会,另一方面早一点感受职场环境,为以后工作奠定基础。

(2)了解一定的投资理财知识。

有许多同学的大学专业或许与金融方面完全没有关系,但是我认为大学生既然未来将要步入社会,培养完善的金钱观是很重要的,那么如果对投资理财知识毫无概念的话,金钱观也不会成熟。有很多途径可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同学们可以通过便利的网络观看视频、书籍、参与论坛等了解投资理财的知识。或者到书店寻找一些大众读物型的理财类书籍,没有必要一开始就看专业的知识,这样很容易会适得其反,不仅看不懂书籍内容,也会失掉阅读理财类书籍的兴趣。又或者作为大学生可以选修学校里所开设的一些理财投资类选修课,通常学校会考虑到学生的水平设计课程,因此同学们选修这类的选修课,相信会对自己的投资理财能力有一定的提升。

(3)适当的尝试一些小额投资。

通过做兼职工作、或者寻求父母的帮助获得一些初始资金,适当的尝试一些小额的投资。例如股票、外汇、债券、基金等,在投资之前,应当对所投资的项目进行一些了解,而不是随意投资,否则就不能够能够提升自己的投资能力。

大学生理财实践调查报告

为了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对于目前市面上的理财产品的需求情况,熟悉大学生的理财理念,我们组织了这次问卷调查。

1.调查时间:20xx年4月1日——20xx年4月3日。

2.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3.报告完成时间:20xx年4月3日。

此次研究的数据及相关资料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取得,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抽样的方法。

此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

2.问卷的设计。

问卷由8个问题构成,主要涉及大学生生活费是否够用,剩余的钱如何分配,有没有理财观念,是否了解诸葛理财等问题。

1.数据结果分析。

(1)大学生一般没有剩余的钱,有55%的人没有剩余的钱,甚至还不够花。30%会剩余一部分钱留下当下个月生活费。15%的大学生会留有钱做部分投资。

(2)大部分大学生没有理财观念,也对理财不感兴趣。意识较浅薄。

(3)在此次的调查对象中,有21人已经注册了诸葛理财占总人数的40%.当然我本人也参与了投票。

2.发现的问题分析。

(1)大学生对诸葛理财缺乏深度认识。诸葛理财作为一种新型的理财方式,首先需要被人们认识及了解。只有对诸葛理财有一定的了解以后,人们才会去考虑是否使用诸葛理财。很多人因为不知道什么是诸葛理财、怎么使用诸葛理财及诸葛理财的用处等方面,对诸葛理财持待定或否定的态度,这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用户对诸葛理财的使用,并制约了其未来发展。

(2)大学生缺乏理财知识。大部分的人在会将一部分闲钱放置在银行卡里面,但真正想利用起来这看似不起眼的闲置资金的人却很少。有的人认为没必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在这上面。

(3)人们对诸葛理财缺乏安全感。诸葛理财使用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受其安全方面的影响。人们考虑安全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诸葛理财的投资风险,人们想确定投资后会不会亏损;第二是诸葛理财账号受木马、病毒等原因被偷号的安全问题,人们关心的是被偷号后在诸葛理财丢失的资金能否追回或有人担保。这两个问题在被解决之前,诸葛理财不能给人们带来安全感。

(4)诸葛理财方式过于单一。因为诸葛理财在2014年7月刚推出,所以在功能等方面还不够完善。让人们在对资金进行投资理财时,没有更多的选择方面。从这一点上,诸葛理财做的不够到位,不同的客户群体对资金理财的要求也不一样,单一的投资方式让用户没有选择的机会,很容易造成现有用户的流失及影响有投资意向的用户。

1.倡导理财,帮助养成理财习惯。

首先可以通过各种网络手段,在互联网上发起活动,主题定位在理财上。例如,可以将"你认为哪种理财方式好"这个话题加入在微博的话题讨论中去,让网民参与其中,讨论彼此对理财的看法,从而引导大家关注理财;另外,目前app应用受大多数人的'青睐,许多人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远大于电脑,我们可以设计诸葛理财的app应用,来帮助用户设计理财方案,记录理财过程,来慢慢养成理财习惯。让更所的人注意到理财的重要性,也帮助别人养成合理理财的良好习惯,对自己的未来认识有好的规划,创造更多的财富。

2.加大诸葛理财宣传力度,普及使用知识。

为了让更多的人更深入、全面地认识了解诸葛理财,并知道怎样使用诸葛理财。应加大对诸葛理财的宣传,在网络各个角落,论坛、新闻资讯、网购页面等处宣传诸葛理财,从而慢慢发现诸葛理财的价值所在,并最终成为诸葛理财用户。具体方案可以如下:首先通过报纸、电视等方面的广告形式大力推广宣传诸葛理财,让更多的人听说了解诸葛理财;其次可以制作视频讲解诸葛理财的使用方法及步骤,让各类人群全面地了解如何使用诸葛理财;最后在诸葛理财页面增加各类问题咨询,帮助用户解决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此次活动,激发了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我对此次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对大学生理财有了初步认识。也对自己的理财做了相对的规划。也对诸葛理财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对其有了兴趣。

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调查报告

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帮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工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大。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平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能力、改革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平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习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xx,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低碳生活绿色环保调查报告)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习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择就业的要略高一些。特别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共有43人选择考研,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九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只有4%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岗位的多元化和发展机会要大,其次则是工作待遇和国际化水平。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政府部门,外企、事业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11%的同学愿意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五成同学选择1000。

3、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27%,不关心的占9%,了解比较少的共有6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院张贴通知公告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6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76%的同学已经签约了3个以上的单位。

1、比较实际就业情况,建环专业的同学就业率最高,其次为热能和环境,其中环境专业的同学考研人数最多。

2、在大学期间,有自己职业规划的同学不足三成,其中环境专业最高为21%,其余同学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认知。

3、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同学们的普遍认识实现就业后择业,能够接受工资待遇较低的工作,专业是否对口已不再成为同学们择业的首要标准,国有企业依然是同学们的首选。

4、归纳同学们的经验教训,学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间职业规划教育的普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首先需要重视的方面。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应当在职业规划教育、自主学习教育、实习实践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强工作;作为同学自己,应当为自己的未来早作准备,认清当前的外部环境,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通过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大学生理财调查报告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在当前的经济生活,尤其是在改善消费结构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和理财现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因此为了调查大学生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理财状况,我们决定对部分大学生进行一次理财的调研,弄清大学生的理财现状,理财的重要性与总结理财的方法。

二、调查方法。

主要采取两种方法。第一,问卷法。我们针对大学生设定了一套关于理财方面的调查问卷(见附录1),将其发布于网上,由网友填写。本问卷共发放41分,收回有效问卷41份。以各大高校的学校为主要调查对象,基本上做到了随机发放。第二,文献法。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在网上或各报刊杂志收集相关的资料与文献作参考。

(一)、学生一个月的可支配费用较高且集中。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生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大学生大多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因此对于大学生一个月的可支配费用,调查表明,一个月可支配费用为700~1000元和1000~15000元的都占29.3%,在调查中占了较高的比重,显示了大学生一个月的可支配费用较为集中,大部分城市里的大学生经济条件还是挺好的。而500~700元、500元以下和1500元以上的占少部分。(如下表3)由此可见大学生可支配的费用还是较高的。

(二)、大学生可支配费用主要来源父母给的生活费,依靠理财渠道占少数。

情况。一般情况下,父母每个月会给固定的生活费,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需求,合理规划这笔生活费。生活费由盈余固然是好事,而当生活费不够的时候,学生大多选择向父母再要适当的生活费,父母也大多愿意支付。因此,每个月的生活费还有很有弹性的,学生可以综合评估自己的消费能力,对生活资金进行合理理财。另外有31.7%的大学生通过做家教等兼职赚取可支配费用。据调查表明,大学生做兼职的目的主要是增长社会经验,其次才是经济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学生认为做兼职可以赚点外快,减轻父母的负担,尽早经济独立。而有26.8%的大学生依靠奖学金分摊可支配费用。对于家庭条件一般或不太好的学生,奖学金是生活费的重要来源。可前提条件是,在成绩允许的条件下。因此,部分学生在情况允许下,都会积极努力争取奖学金,减少家里的开销。最后仅有7.3%和17.1%的大学生分别通过做股票或基金投资和寻找商机做些简单生意。大部分学生的理财意识还是较为薄弱,他们大多不懂如何更好的理财投资。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理财意识箭在弦上。(如下表4)。

(三)、男女消费存在一定差异。

调查显示,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而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由市重中之重。无论是男、女个人饮食都占了较大的比重分别为42.5%和57.5%。但男女消费支出仍然存在一定差异。就男性而言,聚会和外出游玩占的比重高达51.72%和45.83%。聚会和外出游玩成了男生每个月的必要消费项目,玩乐,享受生活等成了男生消费的主要原因。就女生而言,女生的消费支出主要是外出购物、购买生活日用品和购买书籍和学习用品,各占66.67%、64.29%和61.11%(如图1)。购物是女人的天性,在此调查中一览无余。大部分女大学生在购物上花的费用远远超过饮食费用,甚至有的女生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和一件名牌衣服选择节衣缩食。而对于消费原因此项,七成以上男生认为和朋友出去,出于自己“大方”心理为主要原因。而没什么特殊原因,只是突然想买了、出于和别人攀比和出于某种习惯成为女性消费的主要原因(如图2)。这表明,女生消费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理性的成分。且女生相对于男生而言,更容易存在攀比心理。由此看出,由于性别的差异导致了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的差异。

(四)、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注重质量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再花钱是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的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物美价廉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品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一)、自我约束力差,经济独立意识较差。

进入大学之后,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摆脱了对父母的依赖,开始独立生活,由于缺乏父母在身边时的有效的约束,大学生在消费上往往是随心所欲,盲目消费,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了透支,这样就必然导致了大学生活“上半月滋润,下半月狼狈”现象的出现,甚至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业和生活。据了解,大学生寻找家教等兼职,大部分的目的在于增长社会经验,而并非为了“帮补家用”。他们大多认为做兼职,可以多赚点外快,使每月的生活费有所增加,在购物或游玩时花钱可以花得更潇洒,更理所当然。当然,也有不少学生为了一次向往已久的旅行或心仪的手机,把兼职所赚的钱一点一滴的存起来,但毕竟这只占少部分。通常存钱的时间越长,期间越有可能把钱用在别的方面。显然,大学生这方面的意识极为薄弱。

(二)、没有严格的计划。

相当,而有记账习惯且每月实际支出基本与预算一致所占比例显得少之又少(如下表7)。显然,大学生并没有对生活费进行严格的计划和安排的。如何对生活费进行合理规划,对当代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养成计划的习惯会发现自己的生活更有条理,你不会再为钱而烦恼。

(三)、理财观念淡薄,理财理念缺失。

在问卷中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对每个月的收支情况是怎样的熟悉程度,大多同学都是对每月支出无计划,但也比较比较清楚或者心里大概有个数。而对于每个月支出有计划,有编制,十分清楚只占少数(如下表8)。而当问及每个月的生活费情况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或仅仅刚好,略有剩余的同学表示每月有盈余(如下表9)。很多大学生不知道何为理财,当然也就不懂得如何进行合理的理财了。对没有固定收入的大学生来说,对“理财”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在对已经拥有的资产的使用上,而是如何更合理的消费和管理自己的资产。理财的目的在于学会使用钱财,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品位。一般来说,大学时代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在此阶段,如果能够养成一些较好的理财习惯,掌握一些必需的理财常识,往往可以受益终生。

(一)、学会记账,明确资金的流动情况。

根据调查,大学生大多没有养成记账的习惯,大多是有多少花多少,“月光族”现象非常普遍。因此,大学生应该有自己的“账簿”,遵循“量入为出”的原则,为自己的消费作一份详细的计划,每月编制“预算”,严格按预算执行。而月末作一次“小结”,将实际消费和计划进行核对,弄清楚超支和节约情况,以区别哪些是必要支出,哪些是可控支出,以便调整下月的计划,但不要将所有的收入都列入计划,整个计划应留有一定的余地。争取合理分配生活费用,将生活费用按所需分成若干部分,留一部分作课外学习辅导,留一部分作后备资金。

(二)、学会合理的消费,提高自我约束力。

理财并不等于只知道存钱,也要学会合理的消费。学会花钱,不光要学会计划,同时也要学会花钱的技巧。对大学生来说,手头的资金本来就不多,更要注意。首先,要学会自我克制。要知道这世上并非所有的愿望都能立即满足的,所以花钱时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要盲目购买,不要被所谓的“打折”、“促销”所左右,时刻提醒自己:这个东西是否一定要购买,是否经常会使用,以防冲动购买。其次,要学会讲价,现在的商品市场,在很多情况下都有很大的讲价空间,不要为了面子而不讲价,讲价的结果能直接减少你的支出,为你省钱。

(三)、利用简单的投资工具,实现对理财的操纵。

首先,学生可以选择定期存款为实现理财操纵的第一步。存钱不在乎多少,关键是养成一种储蓄的习惯,必要的储蓄是我们以后生活的保障。学生可以开一个个人储蓄账户,采用跟银行约定的零存整取的方式,每月定期从生活费中拿出几十元存入银行,或者将每个月用剩的钱全部存入银行,这样一学期下来也有百来元的结余。这种零存整取的方式对学生存钱有一定约束力,也有利于养成节俭的好习惯。再者,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在加入炒股的行列,学生也可以选择投资股票来实现理财计划的实现。但众所周知,股票高收益,高风险并存,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建议大学生适度的投资股票。

(四)、学校应当开放理财教育,增强学生理财意识。

理财不仅仅是大学生自己的事情,学校也应该为大学生开展理财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理财理念。据问卷调查的结果看,学生通过学校的专题讲座了解理财知识的仅占两成左右(如下表12),学生一般是通过各种媒体和银行的宣传了解相关理财知识。而另一项调查也显示,超过半数的学生对学校里关于个人财务管理知识的讲座有兴趣,并且会去听。既然如此,学校可增加对理财课程的开放,让更多的学生可以系统的学习理财知识。最重要的是学校作为大学生一个重要的消费环境,正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理财意识的社会环境。这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校园外的环境;另一个是校园内的环境。因此,一方面我们应该净化校园外的环境,尽量避免社会上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大学生的腐蚀,将那些社会上高消费的宣传坚决挡在校园之外,其影响降到最低。与此同时倡导理财理念,在学校,政府与相关公关部门的协助下,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另一方面,应最大限度的净化校园内环境。我们应该大力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提倡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

六、总结。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而相比之下,大学生的理财意识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期间又是一个学会理财的黄金时期,大学生应当趁早了解相关的理财知识,养成一种理财的习惯,树立理财的意识。结合自身的消费情况,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详细的编制自己的理财计划,并努力将其实现,显得迫在眉睫。同时,在学校等教育机构应当开设理财课程,帮助学生实现理财计划的实现。作为一名大学生,应当尽早做好理财规划以面对未来漫长的人生道路。

附录1: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所在的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您平均一个月的可支配费用是:。

4.您可支配费用的来源:。

5.您每月的支出项主要都是哪些:。

6.您每次的消费主要出于什么原因:。

g.其他。

7.您平常有记账和编制预算的习惯吗。

a.没有b.有,但并没有认真地按预算执行c.有,并且实际支出基本与预算一致。

8.您对于每个月的收支(主要是支出方面)情况是怎样的熟悉程度:。

9.一般来说,您的生活费情况是:。

a.超支b.盈余c.刚好。

大学生理财调查报告

合理支配钱财的必修课程。而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一方面,他们尚未独立,还需父母资助完成学业;另一方面,他们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段,有着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和强烈的消费欲望。那么我市大学生的理财水平是怎样的?他们的理财观又是如何?所以在这个暑假,我在苏州科技学院随机邀请的50名学生作了份大学生理财问卷调查。

背景知识:什么是理财?

从大学生来讲个人理财的范围包括:赚钱,用钱,存钱,借钱,省钱,护钱即保险与信托。

(一)对象:我院大学生

(二)时间:xx年8月

(三)方式:问卷调查形式

从消费情况可以总结出,理财能力弱,理财观念薄弱在大学生中是普遍现象,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分析(一)家庭原因:

许多家长始终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能考上大学,就前途光明。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加上经历过艰苦生活的家长们特有的“补偿”心理,往往容易造成迁就、娇惯、溺爱孩子,结果却忽略了对孩子早期理财能力的培养,表现在孩子用钱上,常常是“心太软”,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满足孩子的过分要求。并且从小学到高中,支配钱这项工作从来都是家长一手包干的,理由是:孩子还小,不知道什么应该花什么又不该花的。如果孩子在没有问过家长的情况下,哪怕只是自主花了一毛钱,也会受到家长的训责。上大学了,离家也比较远,大学生们才开始理财,没有经验也只能跟着感觉走,别人买我也买,家庭经济好的,消费也更大更加没有节约意识。难怪有很多家长反应,孩子打电话回家的第一句话就是:要钱!一般家庭的所有收入都支付在大学生上。

分析(二)学校问题:

学校在教育学生成材的同时,却没有教他们怎样理财。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认为理财是大人的事,孩子还不适宜涉足这种事情,或者认为理财的事情孩子长大以后自己也能学会。更多的人认为,青少年时期应该是“一片净土”,孩子们的主要任务是学知识、长身体,其他的都应慢慢来。并且学校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的活动极少学术性强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所以在学习上的消费不多。

分析(三)社会问题:

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泛滥,校园外不良环境(如一些歌舞厅、游戏机厅)的存在等,往往对中学生的思想有一定的腐蚀作用。现在的学校已经不再是80、90年代的象牙塔了。她和社会联系越来越紧密。学生们受到社会上铺张浪费现象的影响,学生也开始用父母的钱摆阔。学生们花钱大多没有计划性,家长给多少就花多少、看到别人买什么自己也买。只为了不让自己脱离社会。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诱人的,使得许多同学都想去一一尝试。但是学生毕竟还是学生,缺少经验,在途中迷失方向。

分析(四)自身原因: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主要因素,大学生的分辨能力不强、自我约束力不够、缺少主见。虚荣心、攀比心强等。大学生第一次做主自己手里的钱哪些该花哪些不该花都有些盲目。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显示他们的理财能力的缺乏。

大学生理财调查报告11

90后的大学生追求互联网的便利快捷,已经有很多大学生选择p2p理财。由于p2p理财门槛低、收益高、流动性好,目前,已经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这个理财的队列。

报告通过对全国2325所高校的分析发现,在全国2500多万在校大学生中,超过35%的人在过去一年尝试了互联网理财,其中,浙江大学的学生理财成绩最好,过去一年全校仅通过蚂蚁聚宝平台的互联网理财产品,收入就高达1069万元,成全国财商最高的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紧随其后,分列第二和第三,收入分别为847万元和577万元。

很多学生的理财,已经不是“小打小闹”,据统计,有超过1万的学生,过去一年的理财收入在4000元以上,换言之,在9月的开学季,这些90后学生仅靠自己的理财收入,就已经能够基本覆盖新学期的学费了。

对于不少90后来说,迈入大学校门,意味着自主打理财富的'开始。根据蚂蚁聚宝的数据,在开学前三周时间里,共有109万大学生首次使用余额宝,开始借助互联网的方式,管理自己全年的生活费,而且越是临近开学,开通人数越多,在开学前一周,新增余额宝用户中,大学生占比达到34%,创全年最高值,大学生也成为余额宝新增用户的最大族群。

如果加上已经毕业,刚刚迈入职场的90后,那么,在这三周时间内,整个90后群体更是占据余额宝新增用户的50%以上,占比是80后的两倍,显示出90后已逐渐成长为互联网理财的主力。甚至在门槛较余额宝略高一些的定期理财平台招财宝上,也有32.6%的用户是90后,这个数字高于70后用户的占比,仅次于占比44.8%的80后群体。

蚂蚁聚宝数据分析师佘振龙表示,“相比于80后,90后理财意识的建立明显来得更早一些,他们不愿意等到有足够本钱了再理财,哪怕本金较少,他们也会尝试理财;另一方面,由于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大发展,理财的资金门槛、操作门槛都大大降低,这也为90后更早地接触理财提供了极大便利。”

全国范围看,浙江、上海、福建、江苏、北京五地的学生,理财观念最强,尝试互联网理财的学生占比超过40%,分列前五,北京的占比为40.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各省学生理财普及程度的排名和经济发展程度的排名也并不完全匹配,福建超过江苏,重庆超过广东,分列第三和第六。

数据显示,全国高校过去一年理财收入排名前十分别是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在北京,北大和清华两所高校跻身全国高校财商top10,分列第二和第七,其中北大学生过去一年互联网理财收入超过了800万,北京财商位列第三到第五的高校分别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

在外界看来,学生理财,本钱不多,理财收入也必然不高,但实际情况是,有上万的大学生仅仅通过互联网理财,就可以赚出一整个学期的学费。

有意思的是,这些学生的大数据画像显示,他们身上最显著的标签并非“富二代”,而是“高材生”。因为这些学生主要都来自一些211、985的名牌高校。

他们是如何赚到高收益的呢?一个很主流的方式就是帮父母理财。在用户调研中,一位来自上海交大的学生介绍了自己的理财方式,“爸妈给了我20万元资金用于理财,我将80%的钱用于招财宝定期理财,20%用于余额宝活期理财,平均年化收益7%,我按照年化4%的收益还给爸妈,多出的才留给自己,一年收入也有6000元,而且爸妈也不亏,这比他们存款的收入还多一些。”

佘振龙表示,“90后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往往比自己的父母更擅长互联网理财,而不少父母也愿意信任自己的子女,甚至有意识地拨出一部分家庭资产来培养子女的理财能力。”不过,佘振龙也提醒,90后在帮助父母理财时,一定要考虑父母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尽量将资产多元化地合理配置,基金、股票等风险较高的投资方式,在资产配置中的占比不宜超过30%。

据国内知名实名制社交网站人人网近日发起了一项20xx年轻人理财调查显示,半数喜欢互联网金融理财90后表示,会拿出20%以下的可支配资金进行理财;表示会拿出20%-50%资金理财的90后超三成;另有近两成的90后表示会将50%-80%的可支配资金进行理财。

谈到理财的目的,53.9%的90后表示是为了让自己的钱保值增值;称理财是为了进行更大额消费的90后则占25.6%;表示为了锻炼自己理财能力的90后占20.5%。

调查显示,90后的理财方式比较多样化,银行定期/活期、互联网金融p2p产品、银行理财产品是他们最倾向选择的理财方式,分别占比61.5%、53.9%和38.5%。投资基金以30.8%的占比成为90后位列第四的理财选择;购买债券占比15.4%;投资股票则占7.7%。

中润互联网金融平台理财师表示,日渐丰富的互联网理财产品让90后大学生的理财意识增加,收获了理财收益带来的快乐。与此同时,不少90后大学生也开始考虑把更多闲置的钱投入线上理财中获取收益,并且还表示会尝试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90后线下理财较少,他们更多偏爱线上理财,无论是余额宝这类互联网宝宝类产品还是投资p2p平台,在90后群体中已经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大学生理财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在当前的经济生活,尤其是在改善消费结构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和理财现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因此为了调查大学生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理财状况,我们决定对部分大学生进行一次理财的调研,弄清大学生的理财现状,理财的重要性与总结理财的方法。

主要采取两种方法。

第一,问卷法。我们针对大学生设定了一套关于理财方面的调查问卷(见附录1),将其发布于网上,由网友填写。本问卷共发放41分,收回有效问卷41份。以各大高校的学校为主要调查对象,基本上做到了随机发放。

第二,文献法。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在网上或各报刊杂志收集相关的资料与文献作参考。

(一)、学生一个月的可支配费用较高且集中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生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大学生大多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因此对于大学生一个月的可支配费用,调查表明,一个月可支配费用为700~1000元和1000~15000元的都占29.3%,在调查中占了较高的比重,显示了大学生一个月的可支配费用较为集中,大部分城市里的大学生经济条件还是挺好的。而500~700元、500元以下和1500元以上的占少部分。(如下表3)由此可见大学生可支配的费用还是较高的。

(二)、大学生可支配费用主要来源父母给的生活费,依靠理财渠道占少数

1、情况。一般情况下,父母每个月会给固定的生活费,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需求,合理规划这笔生活费。生活费由盈余固然是好事,而当生活费不够的时候,学生大多选择向父母再要适当的生活费,父母也大多愿意支付。因此,每个月的生活费还有很有弹性的,学生可以综合评估自己的消费能力,对生活资金进行合理理财。另外有31.7%的大学生通过做家教等兼职赚取可支配费用。据调查表明,大学生做兼职的目的主要是增长社会经验,其次才是经济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学生认为做兼职可以赚点外快,减轻父母的负担,尽早经济独立。而有26.8%的大学生依靠奖学金分摊可支配费用。对于家庭条件一般或不太好的学生,奖学金是生活费的重要来源。可前提条件是,在成绩允许的条件下。因此,部分学生在情况允许下,都会积极努力争取奖学金,减少家里的开销。最后仅有7.3%和17.1%的大学生分别通过做股票或基金投资和寻找商机做些简单生意。大部分学生的理财意识还是较为薄弱,他们大多不懂如何更好的理财投资。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理财意识箭在弦上。(如下表4)

(三)、男女消费存在一定差异

调查显示,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而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由市重中之重。无论是男、女个人饮食都占了较大的比重分别为42.5%和57.5%。但男女消费支出仍然存在一定差异。就男性而言,聚会和外出游玩占的比重高达51.72%和45.83%。聚会和外出游玩成了男生每个月的必要消费项目,玩乐,享受生活等成了男生消费的主要原因。就女生而言,女生的消费支出主要是外出购物、购买生活日用品和购买书籍和学习用品,各占66.67%、64.29%和61.11%(如图1)。购物是女人的天性,在此调查中一览无余。大部分女大学生在购物上花的费用远远超过饮食费用,甚至有的女生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和一件名牌衣服选择节衣缩食。而对于消费原因此项,七成以上男生认为和朋友出去,出于自己“大方”心理为主要原因。而没什么特殊原因,只是突然想买了、出于和别人攀比和出于某种习惯成为女性消费的主要原因(如图2)。这表明,女生消费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理性的成分。且女生相对于男生而言,更容易存在攀比心理。由此看出,由于性别的差异导致了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的差异。

(四)、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注重质量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再花钱是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的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物美价廉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品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一)、自我约束力差,经济独立意识较差

进入大学之后,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摆脱了对父母的依赖,开始独立生活,由于缺乏父母在身边时的有效的约束,大学生在消费上往往是随心所欲,盲目消费,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了透支,这样就必然导致了大学生活“上半月滋润,下半月狼狈”现象的出现,甚至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业和生活。据了解,大学生寻找家教等兼职,大部分的目的在于增长社会经验,而并非为了“帮补家用”。他们大多认为做兼职,可以多赚点外快,使每月的生活费有所增加,在购物或游玩时花钱可以花得更潇洒,更理所当然。当然,也有不少学生为了一次向往已久的旅行或心仪的手机,把兼职所赚的钱一点一滴的存起来,但毕竟这只占少部分。通常存钱的时间越长,期间越有可能把钱用在别的方面。显然,大学生这方面的意识极为薄弱。

(二)、没有严格的计划

3、相当,而有记账习惯且每月实际支出基本与预算一致所占比例显得少之又少(如下表7)。显然,大学生并没有对生活费进行严格的计划和安排的。如何对生活费进行合理规划,对当代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养成计划的习惯会发现自己的生活更有条理,你不会再为钱而烦恼。

(三)、理财观念淡薄,理财理念缺失

在问卷中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对每个月的收支情况是怎样的熟悉程度,大多同学都是对每月支出无计划,但也比较比较清楚或者心里大概有个数。而对于每个月支出有计划,有编制,十分清楚只占少数(如下表8)。而当问及每个月的生活费情况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或仅仅刚好,略有剩余的同学表示每月有盈余(如下表9)。很多大学生不知道何为理财,当然也就不懂得如何进行合理的理财了。对没有固定收入的大学生来说,对“理财”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在对已经拥有的资产的使用上,而是如何更合理的消费和管理自己的资产。理财的'目的在于学会使用钱财,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品位。一般来说,大学时代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在此阶段,如果能够养成一些较好的理财习惯,掌握一些必需的理财常识,往往可以受益终生。

(一)、学会记账,明确资金的流动情况

根据调查,大学生大多没有养成记账的习惯,大多是有多少花多少,“月光族”现象非常普遍。因此,大学生应该有自己的"账簿",遵循“量入为出”的原则,为自己的消费作一份详细的计划,每月编制“预算”,严格按预算执行。而月末作一次“小结”,将实际消费和计划进行核对,弄清楚超支和节约情况,以区别哪些是必要支出,哪些是可控支出,以便调整下月的计划,但不要将所有的收入都列入计划,整个计划应留有一定的余地。争取合理分配生活费用,将生活费用按所需分成若干部分,留一部分作课外学习辅导,留一部分作后备资金。

(二)、学会合理的消费,提高自我约束力

理财并不等于只知道存钱,也要学会合理的消费。学会花钱,不光要学会计划,同时也要学会花钱的技巧。对大学生来说,手头的资金本来就不多,更要注意。首先,要学会自我克制。要知道这世上并非所有的愿望都能立即满足的,所以花钱时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要盲目购买,不要被所谓的“打折”、“促销”所左右,时刻提醒自己:这个东西是否一定要购买,是否经常会使用,以防冲动购买。其次,要学会讲价,现在的商品市场,在很多情况下都有很大的讲价空间,不要为了面子而不讲价,讲价的结果能直接减少你的支出,为你省钱。

(三)、利用简单的投资工具,实现对理财的操纵

首先,学生可以选择定期存款为实现理财操纵的第一步。存钱不在乎多少,关键是养成一种储蓄的习惯,必要的储蓄是我们以后生活的保障。学生可以开一个个人储蓄账户,采用跟银行约定的零存整取的方式,每月定期从生活费中拿出几十元存入银行,或者将每个月用剩的钱全部存入银行,这样一学期下来也有百来元的结余。这种零存整取的方式对学生存钱有一定约束力,也有利于养成节俭的好习惯。再者,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在加入炒股的行列,学生也可以选择投资股票来实现理财计划的实现。但众所周知,股票高收益,高风险并存,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建议大学生适度的投资股票。

(四)、学校应当开放理财教育,增强学生理财意识

4、理财不仅仅是大学生自己的事情,学校也应该为大学生开展理财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理财理念。据问卷调查的结果看,学生通过学校的专题讲座了解理财知识的仅占两成左右(如下表12),学生一般是通过各种媒体和银行的宣传了解相关理财知识。而另一项调查也显示,超过半数的学生对学校里关于个人财务管理知识的讲座有兴趣,并且会去听。既然如此,学校可增加对理财课程的开放,让更多的学生可以系统的学习理财知识。最重要的是学校作为大学生一个重要的消费环境,正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理财意识的社会环境。这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校园外的环境;另一个是校园内的环境。因此,一方面我们应该净化校园外的环境,尽量避免社会上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大学生的腐蚀,将那些社会上高消费的宣传坚决挡在校园之外,其影响降到最低。与此同时倡导理财理念,在学校,政府与相关公关部门的协助下,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另一方面,应最大限度的净化校园内环境。我们应该大力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提倡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而相比之下,大学生的理财意识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期间又是一个学会理财的黄金时期,大学生应当趁早了解相关的理财知识,养成一种理财的习惯,树立理财的意识。结合自身的消费情况,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详细的编制自己的理财计划,并努力将其实现,显得迫在眉睫。同时,在学校等教育机构应当开设理财课程,帮助学生实现理财计划的实现。作为一名大学生,应当尽早做好理财规划以面对未来漫长的人生道路。

中国投资者理财观念的调查报告

一季度,a股延续牛市行情,中小市值题材股行情也相当活跃,上证综指上涨了15.87%,创业板也不断刷新历史高点,累计上涨58.67%。上海证券报·20第二季度个人投资者调查报告显示,一季度个人投资者盈利情况进一步提升,实现盈利的个人投资者逾八成。

在持续两个季度实现大面积盈利后,投资者信心进一步提振。证券资产在个人金融资产中占比继续提高,过半数投资者表示将继续增加股市的资金投入。调查也显示,目前“卖房炒股”的现象尚不多见,投资者的增资主要来自于银行存款搬家。

一季度“互联网+”等各类题材股涨势凌厉,令人印象深刻。但在创业板指快速拉高后,投资者已在季度末逐步减仓,并转移仓位至蓝筹股。着眼于第二季度,大多数投资者相信题材股行情仍会延续。不过,多数投资者认为,牛市中不同个股机会均等,不存在风格转换问题。

融资融券余额在一季度末已逼近1.5万亿规模。本期调查发现,由于行情持续向好,个人投资者风险偏好升高,用足两融授信额度的投资者比例较前次调查翻倍,多数投资表示愿意继续提升杠杆水平。

牛市持续赚钱效应提升进场意愿。

1、八成投资者实现盈利。

上证综指在今年第一季度震荡上行,累计涨幅达15.87%,季度涨幅较前一季度减少一半,券商等前期龙头有所回调,题材股集中的创业板及中小板则牛气冲天。其中,一季度中小板指数上涨46.6%,创业板指数上涨了58.67%,创下有史以来的最大季度涨幅。

整体来看,个人投资者在以中小市值为主导的牛市行情中更加如鱼得水。第一季度实现盈利的投资者比例达到81%,较上个季度的71.8%增加近10个百分点。其中,盈利10%以内的投资者比重为45.3%,盈利介于10%至30%之间的投资者比重为23.1%,盈利超过30%以上的投资者比重为12.7%,仅有9%的投资者表示在一季度出现亏损。

比较一季度金融股与创业板对投资者盈利的贡献,持有金融股的投资者中盈利10%以内的占比为53%,盈利介于10%至30%之间的`占比为9.8%,盈利30%以上的占比为7.4%,另有10.4%的投资者亏损。持有创业板的投资者中,盈利10%以内的占比为44.9%,盈利介于10%至30%之间的占比为17.4%,盈利30%以上的占比为7.7%,另有11.2%的投资者亏损。

从上述比较来看,投资者在金融股及创业板上出现亏损或实现超额盈利的比例大致相同,但持有创业板个股更容易获得10%以上的理想收益。

2、场外资金入市意愿强。

与去年第四季度相比,愿意继续加大股市资金投入的投资者比重大幅增加。在受访的投资者中,50.9%的投资者准备加大股市的资金投入,较上一季度增加了11个百分点。同时,有3.4%的投资者表示未来将从股市中撤资,与上一季度调查结果持平。

对货币政策趋势的判断也影响着投资者调整个人资产配置的节奏,有42.2%的投资者认为,“国内货币政策已进入降息周期,未来会多次降准降息。”在这些投资者中,75%的投资者表示,未来将加大“股票等权益类资产投资”。

3、新增资金主要来自现金存款。

针对一季度增加股市投资的投资者调查中可以发现,个人投资者在加大对股市投入的同时,并未明显改变家庭资产负债表配置。受访个人投资者的新增资金主要来自于现金存款,并未动用房产等低流动性的资产,额外融资的投资者整体占比也较小。其中,53.9%的受访投资者表示,一季度中使用现金增加证券账户投入;26.3%的投资者表示,在今年第一季度中赎回银行理财、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后增加了证券账户投入。值得注意的是,卖房炒股的投资者占比仅为2.2%,这一现象与去年第四季度相比并未出现明显变化。

同时,个人投资者在一季度增加证券投资规模仍处于小步慢跑阶段。新增资金规模与之前的投入相比,新增资金比例50%以下的投资者达80.9%,其中36.1%的投资者新增资金投入规模约占原来投入资金规模的30%以内。但与上一季度相比,投资者分布重心有所上移,新增规模与之前的投入相比比例在30%以上的投资者比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4、资金重心向蓝筹回摆。

尽管个人投资者加大了股市投入的意愿强烈,但股指快速攀升,深度调整缺席,令投资者对短线回调风险的预期有所加强,一季度末投资者仓位较上一季度末有所减少。截至一季度期末,个人投资者的平均仓位为52.4%,较上一季度的54.58%减少了1.18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针对频繁变化的市场风格,投资者调仓也较为积极。35.3%的投资者表示曾逢低补仓,40.8%的投资者表示曾追高加仓,12.2%的投资者表示曾逢高减仓。在这个过程中,“一带一路”、国企改革等题材股最受投资者欢迎。52.7%的投资者表示在一季度加仓了这类股票,23.1%的投资者表示一季度中曾加仓过大盘蓝筹股。追高加仓创业板的投资者仅为4.8%。此外,被投资者减仓的个股则没有出现集中性特征,有投资者表示,减仓时没有明确的板块类型,主要是“逢高减仓”。

尽管一季度行情风格特征明显,但从大多数个人投资者的角度分析,重仓、单一的风格可能无法获得理想的收益。无论是持有金融股还是创业板个股,重仓、单一的风格让40%以上的投资者盈利水平弱于持仓更加分散的投资者。统计显示,持有创业板仓位占比在20%至40%之间的投资者盈利比例最高,达到了97%,但重仓创业板个股的60%以上的投资者盈利比例缺仅为60%。

在市场中金融股及创业板个股最为风光,投资者在金融股与创业板股上的持股仓位大致相当,均在24%左右。其中,受访的投资者中,金融股占其股票仓位的比重为24.74%,较去年第四季度末增加了4个百分点,金融股占比接近或超过50%的投资者达到21.5%。此外,49.7%的投资者表示,一季度没有调整对金融股的持仓比重,29.1%的投资者表示还有所增持,另有21.1%的投资者表示一季度减持了金融股。

对当代大学生理财的调查报告

从大学生来讲个人理财的范围包括:赚钱,用钱,存钱,借钱,省钱,护钱即保险与信托。

(一)对象:我院大学生

(二)时间:xx年8月

(三)方式:问卷调查形式

就月平均生活费而言,五成大学生月生活费超500元,并且300~800元这个区间是大学生最为普遍的花费区间,即使在这个区间内,最高消费和最低消费也相差500元,表明大学生之间的消费差距不小。在饮食方面的费用最多。

1、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

2、消费也玩张扬个性

“手机、笔记本电脑、mp3一样都不能少。”假期回来,常常会发现班里很多同学换了新手机,有些班级大约一半同学拥有笔记本电脑,大部分同学有mp3.

调查发现,一些大学生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为了一款流行手机或者名牌衣物,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它必要开支,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在追求物质消费的同时,他们也强调人际交往消费,主要表现在恋爱及同学间应酬的支出。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原则。

另外,许多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在消费中也玩张扬个性,爱上了高消费。

3、大学生“月光族”

调查还显示,大多数学生每月花费基本没有节余,其中50元以下节余的占81%,有200元以上节余的仅占1%。对于节余的钱,45%的同学选择休闲娱乐,选择买书的不到占十分之一。少数同学遇到超支现象,会找同学借用,从银行透支,或预支下月费用。

4、大多数人大学生理财观念淡薄,财商不高

没有坚持记帐的习惯,大多数学生不明确到一个月的钱用在什么地方,是否合理。很少有学生选择银行储蓄,没有存款的习惯。在校大学生,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在股票、外汇、基金、债券、保险等市场上投资,并且对这方面的投资方法知之甚少,大多数人认为能做好资产保值已经很不错了。

5、新理财人异军突起

约有90%的调查的大学生作过兼职工作,56%正在做兼职。从经济投资学来说,兼职是一项不需要预付任何资本的纯增值方式,而且几乎没有什么风险性。而且可以进一步扩充自己的财务本金,为日后的消费等方面埋下伏笔。无疑,这种新兴的大学生理财“增值”方式应该成为大学生理财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理财过程中的一个高级阶段。

在调查中也有同学自称为“理财达人”的。他在校园做业务代理,网上开店,趁今年股票形势好,开户成为新股民。在询问中了解到,他涉足股市并不是为了挣钱,主要是为了解投资市场,为今后的个人理财积累一些经验,投资额基本在5000至1万元,资金来源是家里人从炒股资金中抽出来额外提供的,在现在的股市行情中,已经盈利10%了。

从消费情况可以总结出,理财能力弱,理财观念薄弱在大学生中是普遍现象,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家庭原因:许多家长始终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能考上大学,就前途光明。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加上经历过艰苦生活的家长们特有的“补偿”心理,往往容易造成迁就、娇惯、溺爱孩子,结果却忽略了对孩子早期理财能力的培养,表现在孩子用钱上,常常是“心太软”,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满足孩子的过分要求。并且从小学到高中,支配钱这项工作从来都是家长一手包干的,理由是:孩子还小,不知道什么应该花什么又不该花的。

如果孩子在没有问过家长的情况下,哪怕只是自主花了一毛钱,也会受到家长的训责。上大学了,离家也比较远,大学生们才开始理财,没有经验也只能跟着感觉走,别人买我也买,家庭经济好的,消费也更大更加没有节约意识。难怪有很多家长反应,孩子打电话回家的第一句话就是:要钱!一般家庭的所有收入都支付在大学生上。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