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旅游业调研心得体会版范文(14篇)

时间:2023-10-26 22:08:34 作者:琉璃 专业旅游业调研心得体会版范文(14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的思考和反思,是对过去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可以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是一些年轻人的心得体会,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积极探索,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毕节旅游业心得体会

前不久,我和家人一起去了贵州省毕节市旅游,这次旅行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天下第一奇山,毕节第一仙境”的神奇之处。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旅游心得体会。

我们先去了赤水市盘石景区,那里有一条全长8公里的栈道,可以踏一踏云端,欣赏到绝美的景色,那中间悬浮的桥、那从山崖上升腾而起的雾气,都让人感到自己置身云端,沉浸在神秘的大自然之中,这是我从未有过的感觉。

随后我们去了播州区的草海。在那里,我们欣赏到了草海的壮美景色,听到了那声声的鸟鸣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静谧与神秘。

最后,我们去了毕节市西秀熊猫大观园。那里有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金钱豹等动物的繁殖及保护展示中心。在那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国宝熊猫,还了解到熊猫们的生活习性、饲养知识、保护情况等相关知识。

这次毕节市的旅游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秘、壮美以及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让我对毕节市的旅游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希望毕节市的旅游业可以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来到这里,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毕节旅游业心得体会

近期,笔者有幸前往贵州省境内的毕节市进行旅游。在经历了几天的游览和交流后,我对毕节市的旅游业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有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首先,毕节市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拥有多山、多水、多绿的自然风景,在人文方面也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毕节市境内的黄果树瀑布、镇远古镇、大方南王溶洞等景点都已经成为了贵州省乃至整个中国的知名旅游胜地。

其次,毕节市的旅游配套设施还有待提升。尽管毕节市的旅游资源不少,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道路交通不畅、住宿条件欠缺以及景区管理不规范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也会制约毕节市旅游业的长足发展。

最后,毕节市的旅游业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民营企业的努力。未来,毕节市旅游业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破解旅游业发展中的瓶颈;同时,民营企业也需要加强自身的竞争力,推出更加创新、贴心的旅游产品,提升毕节市旅游业的整体水平。

在这次旅游中,我不仅看到了毕节市优美的自然风光,也亲身感受到毕节市人民的友善和热情。希望未来,毕节市能够在旅游业方面发挥更大的潜力,让更多的游客来到毕节市,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旅游业心得体会

旅游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带给我们放松身心的机会,还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体验不同城市和国家的文化和风俗。在过去的旅游经历中,我学到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并深刻体会到旅游行业的影响力和重要性。在本文中,我将分享自己的旅游体验,以及旅游业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旅游的好处。

旅游可以使我们远离工作或生活的压力,放松身心。在一段旅行中,我们可以尝试各种新的美食、探索城市、参观博物馆或历史古迹。通过这些体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和历史,拓宽我们的视野。旅游还可以带给我们意外的收获,比如结交新朋友、学会一种新语言、甚至是在旅行中找到自己。

第三段:旅游业的重要性。

旅游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它不仅能够创造就业机会,还可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把旅游业看作一种战略性的产业,因为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还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改善当地社会经济状况,增强文化软实力。

第四段:如何更好地发展旅游业。

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业,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提高旅游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2.打造当地的文化品牌和旅游特色,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3.开展旅游推广活动,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区域的硬件设施。

5.鼓励投资者和企业家加入旅游业,不断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和创新。

第五段:结语。

旅游行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实现经济、文化双赢,还能带给人们愉悦和放松的体验。当然,作为一名旅游者,我们也有自己的责任,要尊重当地的文化和法律法规,保护当地的环境和资源,避免对当地的污染和破坏。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旅游业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

旅游业调研报告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增长、就业的增加以及区域发展的推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我参与了一次旅游业的调研,通过对调研报告的学习和分析,我有了一些关于旅游业发展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就业机会。调研报告显示,旅游业目前已成为许多地区的支柱产业,给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无论是直接从事旅游服务的行业,如旅行社、酒店、饭店等,还是间接从事旅游服务的相关行业,如农民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文化演艺等,都能为就业提供良好的平台。调研报告中还提到,旅游业的发展还能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加就业机会。

其次,旅游业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持。根据调研报告数据显示,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旅游消费支出的增长为国家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持。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带动投资、消费和就业的增长,还能促进地区间的经济协调发展。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推动相关产业的升级,促进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然而,旅游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调研报告显示,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着旅游资源开发不均衡、旅游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在一些旅游景区,游客密集而资源有限,导致了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的问题;而一些旅游企业在管理和服务上存在不足,无法满足游客对舒适和个性化体验的需求。此外,旅游业在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通过政策调整和管理创新来解决。

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我深入思考并得出了一些结论。首先,旅游业应重视可持续发展。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要充分考虑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避免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其次,旅游企业应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员工素质和改善服务态度,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此外,政府需要加强对旅游业的规划和管理,协调相关部门的合作,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

通过这次旅游业调研报告的学习和分析,我深入了解了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我相信,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将能为国家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增加带来更多机会和挑战。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通过共同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路径,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幸福和福祉。

旅游业心得体会

旅游业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之一。在旅游的过程中,人们既能领略不同地域的文化,又能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放松,享受美食,感受不同的人文环境。作为一名旅游者,在旅游之余,也可以从中得到很多的启示和感悟。本文将分享一些旅游体会和心得。

第一段:旅游产业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要明白旅游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旅游业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可以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旅游也能增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有助于提升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建立更好的国际形象。因此,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日常生活,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经济的进步。

第二段:旅游能带来的益处。

其次,旅游对于个人的益处也非常多。旅游是一种放松身心的方式,可以帮助人们远离繁忙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享受到纯粹的自由与放松。通过旅游,人们可以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了解不同地方的文化、美食、人文景观等等。旅游可以增强人们的交际能力,扩展社交圈,了解更多的人和事,这对于个人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第三段:注意旅游方式和态度。

当然,在旅游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细节。我们要尊重当地的文化和习俗,在餐桌上避免浪费,不要在公共区域大声喧哗,遵守旅游规定和行为准则等等。同时,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尝试接纳不同的观点,这样才能获得更全面的旅游体验。

第四段:分享有趣的旅游体验。

在旅游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有趣的事情和人物。比如说,和当地的居民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亲身体验他们的文化;在景点上遇到一个热心的导游,听她讲解当地的历史和传统;和一些旅游者结伴同行,互相分享心得和体验等等。这些精彩的旅游体验,不仅让我们获得快乐和放松,还帮助我们成长和进步,在旅游的过程中,也可以结交不同行业的朋友,拓展人脉。

第五段:结语。

在旅游的路上,我们会得到很多的体验和启示。这些经历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和成长,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生活。无论是放松身心,还是开拓视野,旅游都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因此,我们要珍爱旅游机会,保持好心态,尊重当地文化,享受愉悦和提升自己。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旅游行业中来,推动旅游更加发展壮大。

旅游业调研报告心得体会

近年来,旅游业蓬勃发展,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旅游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我参与了一项旅游业调研,得到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以下是我对此次调研报告的心得体会。

首先,调研报告详细展现了旅游市场的现状。报告显示,旅游业是全球第三大出口行业,对GDP的贡献率高达10.4%。同时,旅游业也是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领域,全球有超过3亿人从事旅游相关行业。这些数据让我深刻认识到旅游业的巨大潜力和重要性。

其次,报告对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分析。报告指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休闲旅游的需求增加,旅游消费规模将持续扩大。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他们的中产阶级不断壮大,将成为旅游消费的重要力量。此外,随着人们对旅游体验的要求提高,创意旅游和生态旅游等新兴业态也将迅猛发展。这些预测让我意识到,在未来的旅游市场中,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服务品质。

第三,调研报告给出了旅游业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案。报告指出,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安全问题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报告建议加强政府监管和政策引导,鼓励旅游企业生态友好和可持续发展。此外,报告还提倡加强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合作,促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等领域的融合发展。这些解决方案让我认识到,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第四,调研报告还介绍了一些成功的旅游项目和经验。比如,通过开展文化旅游,一些地方成功实现了经济转型和增加就业。同时,报告还提到了一些国际合作项目,通过跨境旅游和旅游合作,实现了互利共赢。这些案例让我明白到,在旅游业的发展中,需要从成功的经验中吸取教训,不断创新和改善。

最后,通过参与此次调研,我深刻体会到旅游业作为一个多元化的产业,其发展不仅仅依靠政府的支持,也需要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旅游业的壮大离不开创新和经验的积累,只有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满足游客的需求,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旅游消费。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原则,旅游业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通过参与旅游业调研报告,我深入了解了旅游市场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认识到旅游业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同时,报告也提出了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并给出了一些成功的案例。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旅游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和繁荣的未来。

国内旅游业调研报告

提起旅游业,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国际旅游业。其实,国内旅游业也是旅游业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认识国内旅游业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条件,对于发展我国旅游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内旅游是社会公民一种重要的消费形式,其发展是一个国家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征。我国国内旅游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但从总的方面看,仍处于一种自发无序的状态。要改变这种状况,使国内旅游尽快发展起来,首先必须提高对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第一,发展国内旅游业具有回笼货币,促进市场繁荣,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居民购买力大大增强。1980年底,全国居民积余购买力仅为804亿元,1985年就增加到2500亿元,1990年则增加到7034亿元。十年内,平均每年增长25%。如此巨大的积余购买力,一方面反映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稳定市场、稳定社会的隐患。如何引导好居民积余购买力是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证券投资、高档耐用消费品消费已成为引导居民积余购买力的重要途径,但都不能完全解决居民积余购买力的货币回笼问题。近几年,居民证券投资有较大发展。但由于投资市场的发育还处于初始阶段,将居民积余购买力引向投资的规模还是有限的,消费品市场中高档耐用消费品对于吸纳居民积余购买力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近几年又趋饱和状态。在证券投资、高档耐用消费品都难以完全缓解居民积余购买力的压力的情况下,发展国内旅游业,大量吸纳消费资金,回笼货币已成为引导居民积余购买力的又一重要途径。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1990年全世界国内旅游收入达2.4万亿美元,加上国际旅游收入总计达2.65万亿美元,与能源、汽车制造等重要产业并驾齐驱,已成为世界经济中三个最大的产业之一,我国国内旅游业近几年发展也相当快,经济效益也不断提高。“七五”期间,我国国内旅游者共13.9亿人次,年均2.7亿人次,收入753亿元,年均收入150.6亿元。1992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3亿人次,回笼货币则达到250亿元。实践证明,适当引导人们的旅游消费,发展国内旅游业确实不失为一种回笼货币、减少市场压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二,发展国内旅游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服务行业。要满足旅游者多方面的.需要,就要发展相应的直接间接的提供服务的行业。据测算,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数,社会间接就业人数就可增加5个以上。因此,发展旅游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为人们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

第三,发展国内旅游业还可以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改善国民经济结构。

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既建立在一定物质资料生产发展基础上,同时又能促进经济部门的发展,起着改善国民经济的作用。这是因为旅游业的发展能刺激旅游者的消费,从而可以形成和扩大新的消费市场。要满足因旅游业的发展而扩大的消费,就要增加生产扩大服务。由于旅游而刺激的消费,是一种较高水平的消费,对消费品和服务的要求,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从数量上说都比较高。在更新换代方面,某些旅游消费品的周期更短,这就对生产和服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旅游消费这种新形式就成了推动生产发展的新动力,为其他部门、行业开辟新的生产门路提供了可能。同时,旅游业的发展还会促进各种经济信息的交流,为新产业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国内旅游业这些作用都能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善。

第四,发展国内旅游还可以振兴繁荣地方经济。

[1][2][3][4]。

调研心得体会

做问卷调查,刚开始很新鲜,但这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可以说感受也很深。从问卷设计到问卷发放再到问卷分析,还有最后的报告总结。一张小小的问卷,一本薄薄的报告,不知蕴涵了我们多少的汗水。

首先我们组成了一个十六人的团队,针对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进行调查。首先第一小组的同学通过一个晚上的时间精心设计了《大学生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调查》的调查问卷。然后由第二小组的同学拿到学校的打印室打印了100份问卷准备针对学校不同年级的100个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每天晚上他们就分工合作,到同学们的寝室,自习室与室外,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真正辛苦的实践活动通过他们的努力完成了。通过整合,只收回了95份调查问卷。这样数据分析的工作就落到第三组的同学手上了。他们的方法是这样的,每个组员分别写下自己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以及最后的感想,然后由组长修改,整合。终于,他们的辛勤和智慧的结晶一份数据分析结果出来了。

可以说最后的报告是最难做的了,这样的重担也就落在我们第四组的同学身上了,而作为小组组长的我来说压力就更大了。为了能更好的做好这次问卷调查的分析报告,我和组员们把问卷的题目全部仔细看过并分析通过这些问题得到答案的意义,然后把数据总结和分析又认真的审核了一遍。在确保无误的前提下,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把问卷调查报告写出来了。担心内容还会有些差错,我就把报告的.电子稿同时发给其他小组的组员,让他们查找错误。经过我们的审核,就修订好了最后的这一份总结报告。

这是一次深刻的经历,它让我学到了交际的技巧、实践的重要、团队协作的珍贵以及做事要保持一个积极仔细的态度,要善始善终!这样的学习经历要比只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有趣,也使知识掌握地更实际更具体,相信也会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国内旅游业调研报告

旅游业是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安置空间大,资源消耗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扩大消费对于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旅游消费比重的不断提高,旅游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市旅游资源开发优势。

1、资源优势。*地处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的西南缘,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类型齐全,品味独特,组合良好。按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估》标准,我市旅游资源共分为7大类,82个景点。特别是从南部山地冰川到北部沙漠中心的甘家湖梭梭林荒漠生态旅游区旅游线,是一条优美的垂直自然带,有一系列别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有罕见的地质遗迹——泥火山群;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白梭梭林保护区——甘家湖国家级梭梭林自然保护区;被称为新疆布达拉宫的——夏尔苏木喇嘛庙遗址;具有原始风貌的自然景观——乌兰萨克湖泊;最自然的美容、祛病、健身资源——*温泉、热气泉;最美的天山风光——巴音沟景区、待甫僧景区等。

2、地缘优势。旅游区位良好,*市是天山北坡经济带上的一个核心城市,位于奎屯、克拉玛依、“金三角”之西一角。位居自治区旅游发展战略“三线五区”的“二线”之中,便于旅游业的发展。分别与克拉玛依、奎屯、沙湾、石河子等地相邻,是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枢纽。交通十分便利,铁路、公路网络畅通,乌鲁木齐至*仅需2.5小时。312国道和亚欧第二大路桥横贯东西,217国道穿越南北景区。

3、人文优势。*历史悠久,据考证,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踪迹。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在匈奴、突厥、蒙古、乌孙等游牧民族活动区域留下许多当时人类活动的历史遗迹。同时土尔扈特人东归后一部分蒙古后裔在*生活以及三区革命、兵团七师红色旅游文化在*都有深厚的一笔。

4、市场优势。旅游客源市场广阔,目前,*市方圆65千米范围内居住有100万人口,其中:克拉玛依市和独山子区皆为石油城,职工经济收入较高,消费临界点在1000—xx元以上。随着独山子千万吨炼油项目、百万吨乙烯项目的实施,将为*旅游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里将会成为北疆地区游客中心集散地,旅游发展的中心枢纽。

二、*旅游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旅游业极为重视,依据《*市旅游资源普查及旅游业发展规划(20*——2*5年)》,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旅游服务体系和服务功能基本形成。截止xx年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2100万元,旅游接待人次22.5万人。目前,*市有2家二星级宾馆,l家旅行社,7个初具接待能力的旅游景区,56家旅游经营户。相对于*的丰富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发展存在一些现实的亟待改进的`方面。

1、低层次开发普遍,内涵品味有待提高。

目前许多景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还是以原生态为主,旅游以参观游览为主,参与性项目开发较少,旅游开发缺乏深度,大多以展示形式为主,展示内容单调、僵硬,缺少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能发挥旅游资源的功能,更不能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因此深入挖掘*旅游核心价值,凸显草原文化主题已成为打造草原文化产品工程的首要问题。一些旅游区知名度低、可游性差、模式雷同等。

现有已开发的旅游项目基本上还是粗放型的开发,缺少影响力和震撼力。如*南山森林公园,是由森林、草原、河流、峡谷组成的一片美丽而富饶的宝地。这里原始森林与高山平原汇于一体,使游人能观能触能联想能感悟。奇险、旷秀、清爽、宁静的自然景观让游人触景生情,达到欲仙欲醉的境界。森林公园主要景点包括巴音沟、待甫僧及尚待开发的乌兰萨克淖尔湖三个风景区。但三个景点知名度低,模式雷同,游客活动参与性低,偏重温故却不知新,缺乏新奇感受。

市旅游业调研报告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市旅游业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通常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自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尤其是第xx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场。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63.9万平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xx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两届“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40多个场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国性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轻易能够申办到的,比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在我市连续举办四届的基础上,和xx已经确定继续在合肥举行,特别是“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区域性会展主要城市之一。在区域性或地方培育起来的会展旅游方面,成功举办了(或连续举办)“安徽国际工业装备展览会”、“安徽国际汽车博览会”、“中国(合肥)徽菜美食旅游节”、“中国合肥高新技术项目资本对接会”和“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等。

2、旅游业整体实力不断提升。近年来,入境游客、国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三项主要指标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分别突破10万人次、1000万人次和100亿元。更是逆势飞扬,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340.8万人次,同比增长29.3%;入境旅游人数14.8万人次,同比增长31.8%;旅游外汇收入8229.2万美元,同比增长30.7%;旅游总收入132.5亿元,同比增长32.1%。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gdp的7.96%,迈入了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我市编制完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召开旅游发展大会,确立建设“安徽旅游中心城市”、“长三角地区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目标,并把旅游产业纳入“1346”行动计划加以推进。

旅游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推广a级景区、星级酒店、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等旅游标准,推动旅游产品和服务升级,在国家旅游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绿色饭店和乡村旅游等级评定标准。目前全市已经挂牌的星级饭店和具备星级接待标准的宾馆饭店104家,五星级标准10家,挂牌3家,古井酒店集团进入中国旅游饭店民族品牌20强行列;旅行社145家,安徽海外旅游总公司、安徽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年营业收入过亿元,安徽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安徽顺达旅行社跻身全国百强社。

3、旅游业与会展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伴随着会展经济发展,合肥旅游业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合肥共举办会展122余场(次),参会客商达360万人,占来肥游客总数的37%多,也就是说每3个来肥游客中就有1个是会展客商。特别是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博会,大大提升了合肥旅游会展新形象,展示了合肥城市新面貌。而旅游业的发展壮大也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外地客商产生较大吸引力。此外,旅游主体规模的扩大也使得会展接待能力不断提升。

经济拉动效益明显,城市品牌稳步提升。合肥会展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提升了合肥城市知名度。从直接经济效益看,,会展拉动第三产业收入增长约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26%。从间接效益看,会展旅游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合肥的住宿、餐饮等行业发展,更为我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合肥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从对城市品牌提升等无形效益上看,会展旅游业提高了合肥的知名度,在推动现代化大城市建设中起着促进作用。

旅游产品的硬件方面,合肥市缺乏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我市虽然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著称,拥有李鸿章、刘铭传等历史文化名人,但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却缺少自然景观,发展传统的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的条件都不充足。合肥要想提升在全国旅游城市中的地位,还必须发展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会展旅游是国民经济的“助推器”。据专家估计,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9,即展览场馆收入1元,相关收入为9元,为其服务配套的服务业、通讯业等行业因此受益。因此,做大做强会展旅游业对我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我市发展会展旅游业优势分析。

城市综合实力日益增强。近年来,合肥在过去良好的基础上,建设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64.84亿元,财政收入301.21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在极其复杂的宏观环境下,全市经济社会仍然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合肥市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吸引力越来越强,为我市大力发展会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市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目前,合肥到南京、上海、武汉的高速铁路均已开通,京福等高速铁路也将从合肥通过,大大拉近了彼此之间的时空距离。再加上公路、港口、航空等重大项目建设,合肥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日臻完善。通过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大建设”,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明显增强,为各类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更好的机遇。

同时,合肥市拥有较为雄厚的科技教育实力。省会合肥是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拥有全国闻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一大批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每千名职工中拥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第二位,较高的劳动力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为合肥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以合肥这座科技名城作为依托,合肥可以承办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对于加强合肥市与国内外的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市乃至整个安徽的国际地位和知名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旅游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目前,全市共有旅游景点30家,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7处(包公园、徽园、野生动物园、三河古镇、安徽省博物馆、丰乐生态园、元一双凤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肥东县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群暨渡江战役纪念园、肥西县刘铭传故居刘老圩),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3处(包河区大圩乡、长丰县丰乐生态园、肥西县中国中部花木城),全省优秀旅游乡镇4处(上派镇、撮镇镇、三河镇、双墩镇)。近年来,我市坚持宣传部门、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密切配合、联合促销,积极开展“聚焦包公故里”媒体采访推介,组织旅游大篷车促销,举办中国(合肥)中东部旅游交易会、中国徽菜美食节、合肥市乡村旅游节和紫蓬山国际山地自行车赛等系列节庆会展,塑造“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滨湖新城”城市形象,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旅游市场拓展成效明显,泰国、韩国等旅游包机,上海、太原等地旅游专列源源不断涌入合肥。同时,旅游合作与开放步伐明显加大。合、巢、六三市无缝对接,打造泛巢湖国家旅游区;与黄山、池州、铜陵、安庆、巢湖五市共筑合铜黄沿线大旅游;推进合淮旅游一体化,签署了《合淮旅游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与国内30多个城市签署旅游合作协议。整合资源,联合周边打造了“两山一湖、合肥绿色之旅”、“科教之城鱼米之乡—合巢芜之旅”,成为安徽省十佳旅游线路。

会展旅游业发展环境日益优化。从政策层面积极扶持会展旅游业发展。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去年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合肥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市政府出台了《合肥市加快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近几年,我市会展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逐步推出并进一步完善。成立了“合肥市会展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合肥会展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5月出台了《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成为合肥会展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市会展办、商务局和财政局共同出台了《合肥市鼓励会展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市政府扶持会展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市政府又出台了《合肥市大型会展工作保障预案》,进一步加强对会展的服务保障工作。,市政府调整了合肥市会展领导小组成员,由常务副市长张晓麟担任会展领导小组组长,并加强和充实了会展办的领导,完善并健全了会展办工作职能和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能。,为加强会展工作,促进会展发展,我市修订了《合肥市会展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根据《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出台了《合肥市促进和鼓励会展业发展政策的实施细则》。

会展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由于绝大多数展会都是按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的,以往展会“撞车”、同一档期多次重复办展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会展办逐步加大了协调、引导力度,并通过会展行业协会来促进行业加强自律。现在,各专业会展企业及会展中心、体育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场地单位,依托各自特点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办会办展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会展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2、我市发展会展旅游业劣势分析。

旅游资源相对贫乏。合肥地处内陆,与旅游先进城市和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相比,不靠边、不靠海,既无名川大山,也缺少像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等著名的旅游景点,知名度不高,加之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产业规模偏小等不利因素,旅游业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历史文化遗址虽多但可供参观的成熟景点较少。目前我市旅游资源普遍体量偏小,多为历史遗产类,其中包公墓系迁葬类,李府属重建类,其它类型数量相对较少,在全国并不占有很大优势。

缺乏旅游特大项目支撑。一直以来,我市缺乏旅游特大项目支撑,存在着品牌效应较低,品牌支撑力不足的问题,缺少有震撼力的旅游产品,现有产品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不足以吸引游客专门到合肥来旅游。由于前期未能抓住机遇,加之投入不足,我市曾经失去了建设像芜湖方特那样具有震撼力的现代化主题公园的机会,这是合肥旅游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缺憾。

会展业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国际性、全国性会展数量不足,具有特色的品牌展会不多,尚未形成象广州广交会、杭州西博会、厦门投洽会、深圳高交会那样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展会。与国内会展经济发达城市相比,国际性会展太少,围绕合肥及安徽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策划举办的区域性会展也较少。会展业市场主体培育滞后。我市目前从事会展的企业只有60多家,而会展经济发达的城市会展企业都在数百家,甚至上千家。会展企业不仅数量少,实力也比较弱,普遍存在规模小、资金少、观念落后,经验不足等问题,具有运作全国性、专业性展会能力的公司不多。与国内外著名的会展公司相比,在管理模式、公司结构、技术手段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差距。随着我市会展经济的迅速发展,会展人才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精通展览设计、会展组织策划,了解国际惯例,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十分缺乏。会展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格局尚未形成,会展保障服务的社会化与市场化程度低,综合服务水平不高。

会展业发展体制不顺。1、会展办在协调工作方面:大型会展尤其是全国性展会涉及政府提供具体服务的部门多、时间紧、任务重,安全责任大,客观上需要会展办有很强的协调力度。2、会展办公室只是临时性协调机构,但日常协助企业申办展会、组织协调各类大型会展活动的事务越来越多,现有会展办设置状况极不适应合肥会展经济工作的发展要求。

城市承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会展旅游业是一个与城市承载能力密切相关的新兴产业,对展馆、交通、宾馆、通信及配套设施等方面要求较高,我市在展馆、配套设施、保障能力等软硬件条件上与发达城市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难以满足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的需要。一是展馆面积不足。除国际会展中心室内展览面积为3.7万平方米外,其余3个展馆室内展览面积均在8000平方米以下。二是配套设施不足。国际会展中心周边星级酒店、大型购物商场、高档次娱乐场所等配套设施仍显不够,为参会客商提供高标准的综合配套服务仍难保证,展馆仍处于单体经营状态。三是国际航班明显不足。由于自身条件等客观原因的局限,目前我市骆岗机场仅开通了合肥—首尔、合肥—香港两个国际航班。稀少的国际航班,是我市海外客源市场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型会展期间,道路通行不畅、公交运力不足、车辆停放难等矛盾也比较突出。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会展旅游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但是,合肥会展旅游总体看好,未来更好,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条件,抓住难得的机遇,就会化被动为主动,化挑战为机遇。为此,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充实市会展办的工作力量

针对会展业和旅游业,合肥市会展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和旅游局分别承担了管理责任,但均各司其职,未能充分结合。特别是会展业,我市还缺乏一定主导推动力量,尚未完善相应的立法、监督机构。若要将会展旅游作为一产业发展,我市还缺乏一个管理部门。据了解,目前全国有十几个省会城市设有独立的会展机构(有编制)。我市组织开展过一次“会展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提出“完善领导工作机制,调整充实市会展办公室力量,将市会展办公室列为市政府直属单位,由相关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建立一站式服务机制,提升宏观指导和协调服务能力。”从我市会展旅游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充实政府会展办公室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如有编制问题限制,可采取从相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添人不增编的方式解决,建议市委、市政府认真研究。

2、加快会展场馆建设,进一步完善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建设和改造会展场馆,以滨湖新区大型会展中心的建设为契机,切实解决制约我市会展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打造“中国会展名城“奠定场馆基础。进一步完善交通、通讯、餐饮、娱乐、商场等配套建设,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我市会展的综合承载力。

进一步完善促进会展业发展的各项措施,强化激励机制,优化会展秩序,认真研究并解决会展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及时协调处理好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全国大型会展的资源很多掌握在北京一些部委和行业协会手里,在鼓励会展公司主动对上争取的基础上,政府有关部门要主动参与帮助协调联系,以取得上级有关方面的支持,同时对一些影响大、吸引力强的展会,政府要在人力和财力上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工作网络和联动机制,特别是加强政府各部门、各县区的联动机制,形成有序、规范、快捷的筹办和保障机制。

3、结合合肥市产业优势和科教优势,打造我市的会展品牌

在努力提升现有展览规模档次的同时,还要注意引进国际性、全国性会议及论坛的力度,在此基础上,对照展会项目目录,结合我省我市的产业优势,力争展览门类更多,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外许多著名的会展旅游城市都有自己的一两个占主导地位的会展品牌,把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到几个影响大、效益高的重点市场上,如汉诺威的信息展和机床展,义乌的小商品博览会。建议根据目标市场需求分级定位,结合我市在产业、科教资源等方面的优势,重点打造几个会展旅游品牌,以此增强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我市分别评出了诸如“家电博览会”、“苗木花卉交易会”、“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等一批品牌展会,下一步应有重点地支持和提升这批品牌展会上规模、上档次,争取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主导品牌。

4、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集聚会展经济人才

会展专业企业和人才的匮乏问题,已经成为限制会展旅游业务发展的重要瓶颈。比如上海就已遇到了“软件跛足”的尴尬,但其迅速反应,将“10100工程”(三年内培养1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公司,培养100名会展专业人才)提上议事日程,目的都是为了建起一个会展专业人才的“储备库”。在会展企业方面,合肥多数从业者都是半路出家的,虽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专业底子薄,对国际展会运作模式了解不够。要着力引进一批在全国有影响、有实力的会展公司,培育一批在我市有基础的会展龙头企业,通过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和推动作用,鼓励会展龙头企业多办展、办大展,多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协会参与会展的组织和策划,使我市的会展业能够健康快速地发展。进一步完善会展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机制,造就高素质的会展人才队伍。建议向全国公开招聘一批具有专业办展经验、有较强组织策划能力的经理人才,鼓励会展企事业单位引进和培养人才。

5、以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修编旅游总体规划

围绕“141”发展战略,适应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形势,重新编制《合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合肥市旅游项目建设规划》,构建面向2020年的合肥旅游高标准、高水平发展蓝图。建议市政府面向全国旅游规划编制单位公开招标,组织入围单位进行旅游资源调查,编制旅游概念性规划,评选产生中标单位,整合方案,形成比较科学、完善的旅游总体规划。通过规划编制,准确判断旅游发展大趋势,摆脱面临的产品老化、市场固化、周边竞争白热化“三化”困境,努力解决产品更新升级、创新市场营销手段、实现市场的突破问题。

6、建议组建合肥市旅游集团,提升我市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建议由市旅游局牵头,联合合肥的4a景区、部分宾馆、旅游车队,几家较大的旅行社和涉旅企业,组建合肥市旅游集团,对合肥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做强做大合肥旅游业。旅游集团成立后,市旅游局代表市政府从宏观上进行管理,市旅游集团则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经营。同时,深化国有旅游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1-2个年收入超10亿元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旅游集团。拓宽旅游融资渠道,深化旅游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推动民营资本、社会资本进入旅游行业,开办旅游项目,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引导、社会资本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形成稳定、持续的投入支撑体系。

7、加快旅游大项目的建设,抓好旅游产品的开发

实施“太阳工程”,以引进特大旅游项目为突破口,提升合肥的旅游形象。围绕滨湖新区、经开区等重点区域,围绕国家鼓励的和我们需要的,策划一至二个超20亿元的休闲娱乐或主题公园项目,专人负责,对外招商,力争年内有实质进展。推进《合肥市加快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28个重大项目的建设,继续加快现有景区景点建设,重点推动紫蓬山森林公园、大圩都市农业公园和岱山湖创建国家4a旅游景区;四顶山风景区项目要加快工作力度;瑶岗渡江战役纪念馆要精心策划好运作方式,更多体现旅游内涵;推动丰乐生态园、肥西老母鸡生态园二期工程建设,打造一批高星级农家乐。建议在中博会晚会“江淮和畅”的基础上,打造一台具有“徽风皖韵”特色的大型舞台演出,定期上演类似于“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一类的大型实景演出节目,以宣传合肥,量身打造合肥的旅游品牌。

8、顺应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趋势,推动区域旅游合作

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推动区域旅游合作。一是加强融入长三角。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通过国家评审的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与长三角城市的无缝对接;加快推动合肥旅游集散中心与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互联互通,争取纳入新华东旅游线,加快建设长三角地区的观光休闲度假基地。二是推动与中部、南部城市协作。抓住合武高铁营运的机遇,推动与武汉等中部城市的深度合作。积极主办“中国南方旅游城市协作体第十一届年会”,推动与南方10多个城市旅游一体化建设。三是立足省会经济圈,加强全省旅游合作。紧紧围绕省会经济圈建设,充分发挥合肥“依山傍水”,周边温泉、湖泊、森林、山岗等度假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建设全省旅游中心城市。开展环巢湖区域旅游合作,加强与合巢六旅游合作;贯彻合淮同城化战略,推动合淮旅游一体化。建议市政府协调合六巢淮四市电话区号统一工作,推动战略合作。

国内旅游业调研报告

时下,旅游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难看到,各大搜索引擎的搜索关键词排行榜上,尤其在节假日期间,旅游已经占据了相当前列的位置。随着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等有丰富教育意义的旅游新模式的开发,旅游,早已破除了被强加的"浪费时间金钱的无聊消遣"的陈旧定义,而成为了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旅游热的形势下,针对人们对国内旅游业的了解并不十分清晰系统的情况,现对其进行初级的调研。

主要公司概况。

1.中国国际旅行社。

它最显著的优势就是历史最悠久,并在国内外有良好的信誉。国旅是新中国第一家接待海外游客的旅行社,历年来,共招徕、接待海外旅游者1000多万人次,创汇30多亿美元。创社44年来,以年均40%快速业务增长速度,已积累总资产50亿元,品牌价值103.64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内旅游业的龙头企业。

2.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中青旅秉承“以资本运营为核心,以高科技为动力,构建以旅游为支柱的控股型现代企业。”的发展战略,积极拓宽经营范围扩大经营规模,现已形成从事旅游、高科技、风险投资、证券行业的投资;经营入境旅游、国内旅游、中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业务,承办国内会议及商品展览,以及高科技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旅游资源配套开发、互联网信息服务等业务的宽口径,广收益的大规模上市公司。

3.中国康辉旅行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康辉旅行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1984年,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大型旅行社集团企业之一,是北京“首旅集团”旗下专业化旅行社集团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康辉旅游集团以振兴和发展中华民族旅游业为理念,实施“网络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国内成网”的营销、接待体系建设,在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设有100多家子公司,目前是我国全国性旅游集团中具有资产纽带和垂直管理关系的子公司数量最多的旅行社集团。

4.上海锦江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锦江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是锦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主营旅行社业务的上市公司,整合了原上海中国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锦江旅游有限公司、上海华亭海外旅游公司、上海旅行社等上海最大、最知名的国际、国内旅行社,并依托锦江国际集团的综合资源和优势,成为中国旅行社行业的领先企业之一。锦江国际集团以综合性旅游企业集团为企业发展方向,以酒店、餐饮服务、旅游客运业为核心产业,设有酒店、客运、旅游、地产、食品、金融、商贸、教育八个事业部,注册资本20亿元,总资产165亿元。合资经营“麦德龙”、“肯德基”、“新亚大家乐”、“吉野家”等著名品牌,并投资了参与美国环球影城集团在浦东兴建大型著名主题乐园。新组建的上海锦江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33亿元人民币,总资产规模达8亿元,现有员工1100人,上海地区营业网点30余家,并将在今后3到5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一个拥有全国性网络和全球性品牌的“中国著名,世界知名”的旅游企业。

5.中国旅行社总社。

中国旅行社总社前身为华侨旅行服务社,1974年经周总理正式更名为“中国旅行社总社”。中旅的吉祥物由人的眼睛、耳朵、双脚组成一个旅行者的形象,寓意为“耳闻、目睹、走天下”,极具亲和力。中旅建社以来以首创精神为其发展思路的精髓,曾首家接待台湾同胞,首家经营国内公民“港澳游”,首家试点开展中国公民赴东南亚游,首家将旅游与文化、体育、探险、企业奖励、国际会议相结合,也因此首家荣获travelweekly旅讯评选的最佳出境旅行社奖,是一个年轻有活力而富有潜质的企业。

旅游业总体行业现状分析。

从日常生活中的现状及可得到的一些官方数据资料中,可分析知当下旅游业的现状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

1.发展迅速。

首先,从小处着眼,不难发现,街道上的林林总总的营业上铺中间,忽然多了许多旅行社办事处的门面;同时,大幅诱人的旅游海报也接二连三出现在商业中心租金昂贵的摊位上;甚至大一新生见面之后的最主要话题之一也都是彼此的旅行经历。这都昭示着,旅游,已不是一个奢侈的新潮活动,而已经以一种平易近人的姿态走进了每一个人的生活。

同时,浏览旅行社的项目广告可发现,人们可参观景点的数量、分布范围都在大幅度扩大。一些原本不为人知的小地方,凭着其或秀丽的风景,或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已逐渐发展成初具规模,内容较为成熟的旅游景点。更加吸引人的是,近年来出现的生态旅游、红色旅游、自助游、夕阳游、自由人等旅游新模式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吸引着消费者去探索新的,更加有内涵的旅行方式。

2.问题显著。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其中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凸现,不可小觑。

3.消费者投诉环境与生态的破坏。

旅游业对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第一,商业化对当地人文气息的破坏。很多古香古色的镇子,诸如周庄、丽江古城等,都是由于旅游业的侵入,破坏了当地浓厚的乡土气氛,取而代之的是沿街密集的旅游商铺和及其具有厚重现代感的酒吧。第二,对当地生态的破坏。由于旅游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必然会带来无休止的垃圾和以及噪声烟尘等的污染,许多自然景观已经失去本来的`面貌。譬如曾经四季山顶积雪的玉龙雪山,如今已经鲜少能看见山顶的积雪了。令人神往的玉龙雪山,完全已经名不副实了。

行业前景展望。

综上所述,若是想要使旅游业健康顺利地发展下去,就必须及时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

旅行社须加强自身管理。每个旅行社都需要自上而下贯彻统一的发展理念,保证分社执行的服务过程符合上级的要求标准。这样才能使旅游市场有组织,有规划的规范起来。

消费者需增强法制维权意识。消费者增强法制观念,培养维权意识,才不会对自己接受的违规服务忍气吞声,这样多投诉,多报告问题,才能帮助国家惩治和治理不法经营者,并督促旅行社按规运作。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需求标准已经从基本需求型转为享受型。也就是说人们将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和精神层面的享受。这都不可避免的指向了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因此旅游业的继续快速发展,是人们力求丰富生活内容的必然结果。

同时,近年来国家对第三产业的大力扶持也显而易见,在这种良好的政策导向下,旅游业的振兴也符合当今的国情发展趋势。

因此,只要解决好旅游市场中种种问题和出现的弊端,解决好人民的问题,旅游业保持如今的良好发展势头是可以预见的。更重要的是,这种良好的发展也是具有多方面深远意义的。

国内旅游业调研报告

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扩大消费对于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旅游消费比重的不断提高,旅游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市旅游资源开发优势。

1、资源优势。

*地处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的西南缘,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类型齐全,品味独特,组合良好。按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估》标准,我市旅游资源共分为7大类,82个景点。特别是从南部山地冰川到北部沙漠中心的甘家湖梭梭林荒漠生态旅游区旅游线,是一条优美的垂直自然带,有一系列别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有罕见的地质遗迹——泥火山群;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白梭梭林保护区——甘家湖国家级梭梭林自然保护区;被称为新疆布达拉宫的——夏尔苏木喇嘛庙遗址;具有原始风貌的自然景观——乌兰克湖泊;最自然的美容、祛病、健身资源——*温泉、热气泉;最美的天山风光——巴音沟景区、待甫僧景区等。

2、地缘优势。

旅游区位良好,*市是天山北坡经济带上的一个核心城市,位于奎屯、克拉玛依、“金三角”之西一角。位居自治区旅游发展战略“三线五区”的“二线”之中,便于旅游业的发展。分别与克拉玛依、奎屯、沙湾、石河子等地相邻,是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枢纽。交通十分便利,铁路、公路网络畅通,乌鲁木齐至*仅需2.5小时。312国道和亚欧第二大路桥横贯东西,217国道穿越南北景区。

3、人文优势。

*历史悠久,据考证,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踪迹。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在匈奴、突厥、蒙古、乌孙等游牧民族活动区域留下许多当时人类活动的历史遗迹。同时土尔扈特人东归后一部分蒙古后裔在*生活以及三区革命、兵团七师红色旅游文化在*都有深厚的一笔。

4、市场优势。

旅游客源市场广阔,目前,*市方圆65千米范围内居住有100万人口,其中:克拉玛依市和独山子区皆为石油城,职工经济收入较高,消费临界点在1000—2000元以上。随着独山子千万吨炼油项目、百万吨乙烯项目的实施,将为*旅游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里将会成为北疆地区游客中心集散地,旅游发展的中心枢纽。

二、*旅游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旅游业极为重视,依据《*市旅游资源普查及旅游业发展规划(20*——2*5年)》,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旅游服务体系和服务功能基本形成。截止2006年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2100万元,旅游接待人次22.5万人。目前,*市有2家二星级宾馆,l家旅行社,7个初具接待能力的旅游景区,56家旅游经营户。相对于*的丰富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发展存在一些现实的亟待改进的方面。

1、低层次开发普遍,内涵品味有待提高。

目前许多景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还是以原生态为主,旅游以参观游览为主,参与性项目开发较少,旅游开发缺乏深度,大多以展示形式为主,展示内容单调、僵硬,缺少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能发挥旅游资源的功能,更不能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因此深入挖掘*旅游核心价值,凸显草原文化主题已成为打造草原文化产品工程的首要问题。一些旅游区知名度低、可游性差、模式雷同等。现有已开发的旅游项目基本上还是粗放型的`开发,缺少影响力和震撼力。如*南山森林公园,是由森林、草原、河流、峡谷组成的一片美丽而富饶的宝地。这里原始森林与高山平原汇于一体,使游人能观能触能联想能感悟。奇险、旷秀、清爽、宁静的自然景观让游人触景生情,达到欲仙欲醉的境界。森林公园主要景点包括巴音沟、待甫僧及尚待开发的乌兰克淖尔湖三个风景区。但三个景点知名度低,模式雷同,游客活动参与性低,偏重温故却不知新,缺乏新奇感受。

2、开发缺乏整体性观念。

我市的旅游发展过程中,依然处于自发的点状发展,没有把自己置身于自治区旅游发展的大局之下,没有把特色旅游置于整个旅游业发展的大盘子中。一方面是开发缺少立足于自治区的规划和统筹,旅游项目缺少特色,趋同化倾向较为严重;另一方面是产品单一,缺乏对资源的整合。

3、吃、住、行、游、购、娱等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不完善问题凸显。

作为刚刚兴起并得到发展的特色旅游,在各个景点得到有效开发的同时各景区的配套设施却没有能及时的跟进,各景区吃、住、行、游、购、娱等需要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不完善问题凸显出来。旅游(景点)资源在由于位于较为偏远的地方,各个景点辐射区的基本的服务行业也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发展,有的景区甚至找不到一个饭店和一个旅店,当然,缺乏基本的吃住服务条件的旅游景点是无法吸引游客的。如甘家湖荒漠生态旅游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南边缘,距市区180千米。甘家湖林区保护区面积56.7万公顷,是全国面积最大、物种最多、自然景观最完整的天然次生林区。其中的“梭梭林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有全世界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白梭梭林。林区内有40余种动物和228种植物,其中有马鹿、天鹅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发源于北天山的奎屯河、四棵树河、古尔图河流经这里后,汇聚向西注入艾比湖。湿地分布于河流西旁的洼地,芦苇生长茂盛,野鸭、天鹅在此栖息。这里即有沙漠,又有湖泊,有低矮的灌木,也有高耸的乔木,沙漠与绿洲共存,局部地区还保留着大自然的原始形态,是整个新疆有的天然荒漠生态公园,但是因为路程远,景区路纵横交错,路况不好,没有饭店和旅店,更谈不上购物和娱乐了,现在只有单位组织的旅游和媒体记者进入,个人徒步旅游方式没有被大众接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

x县旅游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境内有德天瀑布、明仕田园、龙宫仙境等高品位旅游景点40多处,素有“百里山水画廊”的美誉。加快旅游业发展,是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的现实要求和战略抉择。

一、明确发展定位,做好旅游发展规划。

旅游产业发展得好不好,首先要看发展规划做得好不好。对于明显的区位优势和秀美怡人的山水风光,保持生态风貌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抓好全县旅游发展规划和景区景点规划编制,是确保资源有序开发,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的重要保证。结合全区旅游发展趋势和发展定位,正加快推进《x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德天瀑布景区旅游总体规划》、《雷平—恩城—堪圩—硕龙—下雷控制性详细规划》、《全县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全县旅游绿道总体规划》修编,强化规划意识,提高规划水平,坚持做到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主导作用和统筹作用,指导全域旅游发展,提升旅游开发水平。

二、抓好提档升级,完善旅游服务设施。

旅游服务设施水平决定着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品质和发展水平。加快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可以为旅游业发展创造环境、增加后劲。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必须注重抓好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整体服务功能。

一要加快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结合景区景点建设和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加强宾馆饭店、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系统建设,对各旅游景区公共厕所进行改造提升,逐步完善明仕田园景区、德天瀑布景区、恩城山水等旅游沿线旅游公共厕所建设;完善宾馆饭店等接待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接待档次,新建一批星级酒店,开展创“星”活动,满足游客需求。

二要加快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抓住列入广西首批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县工作,以项目建设带动旅游大发展。重点推进安平旅游景区、恩城山水度假区、恩城水上古镇、老木棉-紫园景区、冠林及展鹏两家五星级酒店及摄影基地的规划建设,全面推进德天景区升级改造工程、德天瀑布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和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名镇、名村工作,尽快完成德天游客集散中心、服务中心和中越购物一条街建设。

三要加速构建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围绕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切实改善和优化旅游交通条件。重点推进县城—那岭—硕龙、县城—恩城—堪圩—宝圩等2条旅游线路主干道建设,建设明仕—板价、恩城—格强、硕龙—德天、雷平—安平、全茗—乔苗等5条旅游公路连接线,建设硕龙—德天(沿归春界河)沿河游览步行绿道,提高县城区域内旅游通行能力。扎实推进崇靖高速公路(x段)、隆安—硕龙高速公路、崇左——靖西铁路等交通项目的规划建设,不断强化与周边县(市、区)交通网络连接,构建联通内外旅游大通道。

三、挖掘民俗文化,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

近年来,民俗文化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已经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要素,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要依托丰富的山水、历史、民族文化资源,扎实做好民族文化和文化遗产的开发保护与传承,促进旅游文化融合,进一步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一要着力拓展“文化节庆”活动平台。着力在特色民俗文化包(20xx最新招商引资情况调研报告)装上做文章,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思路,继续打造“边关国际文化旅游节”节庆平台,深入挖掘、包装下雷双降节、硕龙建街节、雷平观音出巡等节庆活动,扎实推进“边境大舞台·天天演”文化工程等,不断探索节庆活动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进一步营造“以节造势、以势聚客、以客促发展”氛围,以资源换市场,加快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化进程。

二要加大对民俗文化的挖掘力度。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强化对当地民俗文化的挖掘开发,培育民俗文化与旅游经济融合点。以举行“三月三”侬垌文化旅游月为载体,通过举办文艺表演、摄影绘画、拔河比赛、篮球比赛、山歌赛、民俗风情体验及木棉花、油菜花观赏等系列活动,扎实推进边关文化、侬垌文化与旅游文化融合发展。依托富有地域民族风情特色的“短衣壮”,在宝圩板价村和堪圩明仕村建设集观光、娱乐、美食、养生等为一体的民族文化旅游村。结合安平旅游区等项目的落地挖掘土司文化,通过建设壮族博物馆等形式保存和开发土司文化,把保护民族文化与促进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加快组织实施“养利古城文化保护开发项目”和“壮族土司民俗文化村”建设,打造壮族社会历史文化展示基地。

四、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每个地方的旅游资源都有各自的特点,开发旅游资源要充分考虑各地方的特色,因地制宜开发,才能形成特色品牌,才能吸引游客,才能实现旅游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一要打造文化旅游名片。要依托申报“中国长寿之乡”和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及雷平镇“百镇建设”、硕龙镇创建全国景观旅游名镇,结合《花千骨》、《农民篮球队》等多个剧组到取景拍摄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整合全县生态、红色、边关、民俗等资源,打造中越边关特色旅游品牌、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品牌、主题度假旅游品牌和民族风情文化旅游品牌,全面提升旅游业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二要打造文化旅游产品。对于特色旅游产品的打造,必须紧紧围绕山水风光和民俗文化两大要素,科学设计,精心包装。重点加大旅游与文化、体育、边贸、农业及其他产业的融合,加快传统民族手工艺品、地方特色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的研制和开发,设计和包装“短衣壮”民族服饰等壮文化特色产品;依托地方旅游产品产销渠道,加大龙眼、苦丁茶、大米、珍珠鸭蛋、八角、蛤蚧、蔗糖等本土特色农副产品包装推广,逐步形成具有浓厚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为游客奉献精美可口的旅游大餐。

五、发挥沿边优势,推动旅游经济与口岸经济共同发展。

x县作为中国连接越南和东盟各国的重要节点,开发跨国旅游、边境旅游、边关风情游有巨大的发展优势和潜力。要积极推进中越德天—板约国际旅游合作区建设,推动中越两国政府尽快签订《中越德天—板约瀑布地区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协定》,尽快开通中越边境“一日游”线路和边境旅游异地办证业务,进一步融入北部湾大旅游圈。结合硕龙镇打造成民族边关风情小镇和硕龙口岸升格为国际口岸的需要,把硕龙、德天、岩应三个互市点和硕龙口岸一并纳入硕龙镇区总体规划,建设硕龙口岸经济区,形成大口岸就是大旅游格局,进一步推动旅游口岸协调发展。

旅游业学习心得体会

4月9日上午,蓬莱阁管理处聘请烟台的吴律师就旅游法对大家进行了学习和培训,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颇多,现在我把自己的学习心得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新旅游法的宗旨这次的旅游新法是为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法。制定目标非常明确,也使我们的旅游市场能够根据法律为依托,使旅游业更加明确、合法化来维持市场秩序,使旅游在人民的生活中带着享受的心情来进行消费。

二、建立奖惩、公平的旅游机制国家倡导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方式,支持和鼓励各类社会机构开展旅游公益宣传,对促进旅游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国家建立健全旅游服务标准和市场规则,禁止行业垄断和地区垄断。旅游经营者应当诚信经营,公平竞争,承担社会责任,为旅游者提供安全、健康、卫生、方便的旅游服务。这样对我们的旅游市场有极高的竞争力,对于有贡献的旅游公司、个人都实行奖惩的统一制度,使从事旅游行业的人更加敬业。同时良好的公平竞争制度使旅游经营者更加诚信,他们有义务为旅游者做出很好的服务。

三、旅游者的地位与权力旅游者有权自主选择旅游产品和服务,有权拒绝旅游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旅游者人身、财产受到侵害的,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这样就大大提高旅游者的地位,使他们有自主安排的权力,同时平等的买卖交易更深得民心。

四、旅行社与导游的服务旅行社安排导游为团队旅游提供服务的,不得要求导游垫付或者向导游收取任何费用。旅行社组织、接待旅游者,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但是,经双方协商一致或者旅游者要求,且不影响其他旅游者行程安排的除外。此外、新的旅游法对旅游服务合同、旅游安全、旅游监督管理、旅游纠纷处理、法律责任更加的明确,使旅游者在旅游中的服务更加的完善。

在这次的培训中让我对旅游法有了更加深入和细致的了解,只有知法、懂法、守法,才能更好的成为一个景区工作人员,才能更好的运用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为游客服务,才能更好的让游客享受到新旅游法带来的便捷和实效,才能让景区发展的更好更快。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