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语文教案大全(15篇)

时间:2023-12-17 22:10:02 作者:书香墨

教学工作计划能够帮助教师提前预知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工作计划中,我将注重对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视,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教案

课文通过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苦练眼神,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梅兰芳苦练前后的眼神的变化,充分展现了他苦练基本功的过程。

1、德: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他们从小苦练基本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明白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生字卡片

3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解题,介绍梅兰芳生平。

3、学习词语:学艺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找出难读的句子。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出示小黑板。

(2)指名认读词语。

(3)抽读生字卡片。

3、试读课文。

(1)指名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教师范读。

5、填空,出示小黑板。

这篇课文讲的时梅兰芳小时候拜师(),苦练(),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的故事。

三、作业:

1、练读生字词。

2、练习朗读课文。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3)“不是唱戏的料子”是什么意思?

(4)师傅为什么说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

(板书:不是料子)

2、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3)理解:世界闻名、大师

(4)学过第一段和第三段,你有什么想法?

3、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初步理解句意。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进一步理解句意。

在什么情况下,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这说明什么?

梅兰芳是怎么做的?

梅兰芳为什么看空中的鸽子?看水底游动的鱼?

“紧盯、注视”是什么意思?这里可以换成看吗?

“常常”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梅兰芳的眼睛渐渐灵活起来,好像会说话,这说明了什么?

4、再读第三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说说文中那个词语概括了第三段的意思。

(3)指导朗读。

(4)“勤学苦练”、“终于”、“世界闻名”要重读。

三、指导背诵

1、齐读课文

2、看板书逐段背诵。

四、课堂练习

1、口头扩词

神()()()决()()()底()()()

2、口头填空:

梅兰芳常常()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水底游动的鱼儿。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2、指名逐段背诵课文。

二、教学生字词,指导书写。

1、教学“或”

出示“或”,认读。教学“戈”,戈字旁。

指导书写、学生描红。

2、出示“兰、者、注”

要求学生用熟字记忆生字。

3、出示:底、脸、神

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教师范写、指导学生描红。

4、指导书写。

或、者、兰:要居中写,结构要匀称。练、注、神:左窄右宽。紧:上中下三部分要写紧凑。

5、学生进行描红。

三、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

苦练或者水底明亮

决心终于空中眼神

2、组词:

三()决()者()住()

兰()块()都()注()

语文教案

《伤仲永》重在一“伤”字。这一点,学生容易掌握。可是,它背后的含义,学生就不容易掌握了。帮助学生抓住它背后的含义,是学习本文的`任务之一。

其意在警醒。沈德潜在《唐宋八家文读本》卷三十中评曰:“劝学之语,婉转切至。伤仲永,不独为仲永也。

聪明弟子,宜悬为座右铭”学生通过学习此文,能感悟到此理,才是一大收获。

课堂一隅

给仲永下评语

师:说说对仲永的评价。

生:仲永是个很聪明的神童。

生:仲永是个毫无成就的庸人。

生:仲永是个可怜的牺牲品。

师:下评语要结合仲永的实际情况,观点要明确,内容要有意义,语言要准确,要简要。请同学们拿出笔,先把评语写在纸上,看谁写得最棒。

生:仲永,你五岁“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很聪明,是个神童。可是,你不该年纪轻轻就把学习抛在脑后啊!你最终成了“泯然众人”,原因就是你放弃了学习。人非生而知之,不学习就没有真正的知识。学习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端重要的。大概你知道“活到老,学到老”这句格言吧,请记住,人的聪明来自学习。

师:下得好!

生: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仲永,希望你牢记这条真理。虽然你落后了,别灰心,振作起来,努力学习,迎头赶上去,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你。

生:仲永,你从一个智力超群的神童变成了碌碌无为的庸人。你完全可以成功的,但你没有成功。我认为,主要原因就是你没有正确的学习观。你对学习缺乏理想,缺乏热情,缺乏毅力。你虽然“指物作诗立就”,可你成天跟着你的父亲写诗卖钱,这是缺乏理想;你不坚持学习,热衷于“环谒于邑人”,这是缺乏毅力。成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没有理想的人永远不会成功,没有毅力的人永远不会成功。

生:仲永,你的最大错误就是你把自己当成了天才。天才就是勤奋,就是珍惜时间努力学习。鲁迅先生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仲永,你才只有二十岁,只要你珍惜时间,发奋学习,就能成为真正的天才。

生:任何人,不论其智商多么高,只要不学习,就会像仲永那样变成庸人。

师:那么,王安石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不是单单为了伤仲永一个人呢?

生:不是。是伤像仲永那样只靠天赋而放弃学习的人。

师:对。仲永的悲剧在于他放弃了学习。是谁造成了他的悲剧呢?

生:是他的父亲。

生:是他那个只知道赚钱,利欲熏心的父亲。

生:是他不懂教育的老爸剥夺了仲永受教育的权利,“不使学”,不让他学习。

师:仲永的父亲不懂教育的重要性,扼杀了人才。同学们想对仲永的父亲说点什么吗?那就把它写下来吧。当堂完成。

语文教案

课堂学习:

学习目标:能使用记叙、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第一块

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根据上结课的学习及自己对伽利略的了解,自己的理解简洁、明了地介绍伽利略。

学生思考,组织语言,准备介绍伽利略。

组织交流,并对其激励性评价

部分学生介绍,其他学生认真听其介绍,准备评价。

组织评价

评价

第二块

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布置任务: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

学生认真朗读,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教师评价

部分学生朗读所画的句子,其他学生认真听其朗读

同学们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理解记叙、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学生小组讨论

组织交流

全班交流

第三块活动:写一写

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当伽利略让两个铅球同时落下。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下面怎样了呢?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前面所学的记叙、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写一段文章,来刻画“大家”的反映。

学生练笔

请先写好的同学上来交流

学生交流

教师组织评价,并适度激励学生

学生评价

反思

课后学习:写一写学了《斜塔上的实验》后的感受(结合实际)

语文教案

《争论的故事》是苏教版国标本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六册的课文。写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想,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全文主要以对话的方式推进故事发展,以“讲”代“叙”,故事紧凑,可读性强。第一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故事内容上,让学生读中感悟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兄弟俩因“争论”而错过射大雁的时机。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注意重视以下两点: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课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必须通过语言的学习来实现。教学时,在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孩子阅读感悟,通过分角色读、个别读、齐读、表演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去读懂兄弟俩怎样争论不休,领悟到这兄弟俩真笨,争论不休的时候已错过了射大雁的最佳时机。在阅读感悟的过程中,强化文中语言文字的学习。比如文中出现了许多成语,这些成语理解正确了,既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又能有利于学生进行词语的积累和运用。我采用不同方式教学:有的成语是在文本的感悟过程之中自然地引出,如“争论不休”,学生在交流课文内容时带出,通过选择“休” 在字典中的解释,明确了“休”的意思;有的是通过表演,用形象的方法去领悟,如“不以为然”,理解了意思,让学生再做做“不以为然”的样子,这样感受就更深刻了;有的成语如“两全其美”,就结合文本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老人的话你明白吗?”明白了老人的话自然就明白了“两全其美”的意思了。这些词语,根据教学中孩子的学习情况而随机出现,在作业中又安排了成语的积累练习。这样的设计,为的是有效地达成“学语文,积累语言,最终用语言”的目的。

合理的教学设计,会使教学更有效,这篇文章的教学,我以质疑导入,以学生反馈问题的情况来组织教学,努力使整个教学流程清楚明白,重点突出。学生在教学初提出了很多问题:谁与谁争论?为什么争论?怎样争论?争论的结果是什么?争论的故事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提问激发了孩子探究的兴趣,我再顺势而导,引导学生以问题为线索,理清课文的脉络。对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就让学生自己直接解决,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一些有难度,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就作为重点来教。这样的设计,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

《争论的故事》是苏教版国标本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六册的.课文。写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想,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全文主要以对话的方式推进故事发展,以“讲”代“叙”,故事紧凑,可读性强。第一课时以质疑导入,把教学重点放在故事内容上。第二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谈故事蕴涵的道理上。并在第一课时对话训练的基础上,落实写的训练。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努力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从读学写,加强读与写的联系,把阅读和品词析句、揣摩表达作用、学习文章写法结合起来。第一课时,学生通过充分朗读、充分感悟知道了兄弟俩是怎样争论不休的,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评读,体会提示语的恰当运用能直接有效地提示说话的语气、态度。第二课时,重点落实恰当运用提示语的训练。在课文感想部分的教学结束后,安排以读学写的训练:文中兄弟俩是为大雁怎么好吃而争论,实际生活中你们争论过吗?如果要把争论的场面写下来,应怎么写?通过这样的过渡,让学生复习反馈第一课时的学习所得,明确除了要知道争论的内容,关键要写好争论人的表情、动作、说话的语气等。在这基础上,安排了一个课堂素描,让学生仔细观察两个学生围绕“能不能多看电视?”这一话题展开的争论场面,当堂完成这一组对话提示语的添加训练。通过这样学以致用的扎实训练,我想学生对怎样写好对话,怎样正确使用提示语就会加深印象,从“学会”成为“会学”“会用”。

教科书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从各种课外读物中选择与课文揭示的道理相关的名言,进行拓展积累,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感想部分的教学,学生自然地由故事得出了自己的感想。各抒己见,再学习课文中的感想后,感受就更深了,知道了兄弟俩让大雁白白飞走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抓住时机,关键没有能先做起来。对“要抓住时机”这一道理,学生生活体验并不多,所以教师这时出示有关的名人名言,帮助学生积累,让学生进一步领悟到“抓住时机,不要空谈要行动”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有关的谚语名言。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进行名言摘抄的方式,有效地拓展了文本的外延。

语文教案

1、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

2、初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件什么时候的事。3、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

情景创设教授法讨论法。

课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学生读题《那片绿绿爬山虎》)。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段(1-4节)。

1、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第一段。我们先来看第一小节(出示多媒体课件,打出第一节字幕)这一节讲了两层意思,(打出分层号)请同学们速读第1节,用简洁扼要的两句话来概括层意。(“我”的作文获奖了,老师告诉“我”是叶老帮“我”改的。)。

2、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呢?请同学们速读2、3、4小节。

3、今天老师带来了修改稿的部分(出示课件),我们来看一看,议一议。看了叶老的修改你有什么感想?(学生各抒己见)。

6、“我”到底得到了哪些好处呢?指名答出示重点句。这不仅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1)“气候”在字典里有这样几个解释:气象情况;比喻动向或情势;比喻结果或成就。在这里句话里面,应该选哪一个解释?(2)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这句话讲了两个方面的感受,一是看到自己作文的毛病,二是认识到做学问应该有的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这两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比第一个方面更进了一步,所以用了“不仅……也……”这样的表达方法。)(板书:下大力气一丝不苟)(3)做文章,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都要十分投入,化大力气,才能成功,否则一事无成。(4)指导朗读。

7、是啊,我们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叶老不仅为“我”改了作文,还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板书:改评),指名读(“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如果说叶老认真细致的修改令"我"叹服,让“我”受益匪浅。那么,这则短短的评语,则——(学生接读:"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

8、“那时,我才十五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只鸟儿抖着翅膀。”(出示课件)(1)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我”根本没有想到叶老会如此认真地对“我”的作文进行指导,并给予很高的评价。“我”十分地惊喜,十分地感动,并受到了巨大的鼓舞,或许由此产生了当作家的梦想。)(2)指导朗读。(个别读、女生读、男生读、集体读)。

9、学生置疑。

四、总结。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好,这就是我们下节课所要着重研究的。

五、作业1、抄写词儿2、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

本课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努力践行“快乐体育”,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与气氛中,通过教师的参与引导,让学生们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们为主体营造热烈快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始终处于想学、乐学、主动参与的状态中,培养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健身、在活动中合作、在活动中创新、在活动中健康成长.

二年级的跳跃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动作,技术比较简单,专业性不强,立定跳远主要是教会学生们怎样摆臂,如何双脚踏跳双脚轻巧落地。它对于发展身体的跳跃能力以及促进下肢肌肉、关节和身体器官系统的发展,体验学习跳跃动作的乐趣,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教学,能促进学生们身体机能的发展,提高学生们灵敏、速度、力量和协调素质和能力。低年级立定跳远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们学会两腿用力蹬地起跳,脚跟着地,落地平稳。

二年级的学生们比较好动,学生们对体育活动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喜欢学习新的运动技能,一些简单的跳跃动作,学生们在一年级时已经有所练习,到了二年级时,学生们已基本掌握了各种方式的跳跃,如模仿小兔子、小青蛙、小袋鼠等动物的跳跃动作。对跳跃有了一定的认识。结合学生们心理、生理特点在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能提高学生们练习的积极性,避免学生们产生枯燥乏味的心理,使学生们在愉悦的游戏中初步掌握立定跳远技术动作。

1、基本掌握立定跳远的方法,完成立定跳远的动作。

2、通过立定跳远学习,发展学生们灵活、协调、速度等身体素质,增强下肢力量。

3、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学中玩、玩中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们对跳跃运动的兴趣。 教学难点:双脚起跳,落地轻巧。

地点:篮球场

器材:小垫子6块,沙包6个。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红灯”“绿灯”:让学生们想象自己是一名技术出众的小司机驾驶自己喜爱的交通工具在空旷的大地上驰骋的情景,根据自己的想象,用身体、动作、语言(声音)表现出来。教师变化口令,如:快车、慢车、红灯、绿灯等,学生们随教师口令练习。当教师喊“红灯”学生们迅速停止站好。

2、我是快乐的小青蛙:

师生按儿歌的内容、节奏边说边练。师:我是快乐的小青蛙,

生:呱--呱--呱, 呱-呱-呱 ,(边喊边做:跳--跳--跳,跳-跳-跳)师:遇到危险快躲开!(教师追逐学生们,学生们四处逃窜 )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1、小青蛙回家

设计情景,一只聪明的小青蛙要回家,可是一只大蟒蛇横卧在小青蛙家门口睡着了,小青蛙怎样才能越过大蟒蛇安全回家?(引起学生们思考:跳跃时要高,落地要轻巧。)师生共同参与游戏。

2、讨论尝试:

(1)怎样跳,才能和小青蛙一样,跳的高,落地轻?

(2)各小组利用小垫子进行练习,目标是落地轻,跳得远。

3、展示提高:

请各组分别展示,选出每组较好的同学,相互交流,然后同伴合作练习,共同提高

(三)、激活思维,拓展能力。

1、比比谁最好。

2、游戏:投准比赛。

(四)、延伸兴趣,恢复身心

1、请有才艺特长的学生们表演节目,在欢声笑语中,学生们间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

2、教师对整堂课进行总结。

语文教案

1、能够用词语接龙的方法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3、了解人们使用的各种笔的发明及的演变过程,能够按要求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把“笔的演变”介绍清楚。

4、在了解“笔的演变”的基础上展开想像,改进一种笔,能够把未来的笔介绍清楚,写一篇习作。

1、积累词语。

2、能够把未来笔的样子、功能介绍清楚。

1、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展开想像,将未来笔的样子、功能,介绍清楚。

一、导入:

出示图片:看,这是语文百花园。让我们开始语海畅游吧!

1、词语接龙:

词语接龙这个游戏有的同学可能玩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1)自己读例子:藕断丝连——连绵不绝——绝处逢生……

轻易而举——举一反三——三长两短……

微不足道——道听途说——说三道四……

(2)小组内练习:1、2小组3、4小组5、6小组分别进行一组练习。

(3)指名学生班级内展示。

(4)师生共同进行词语接龙的游戏。如:生龙活虎——虎头虎脑——恼羞成怒……

2、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1)自己读例子:小船远去了。

(轻快的)小船(渐渐地)远去了。

对比读这两句话,看看第二句话补充了哪些内容?

什么样的小船?怎样地远去了?

(2)自己先独立做练习并写到书上,然后小组内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

(4)同桌互相检查修改。

二、积少成多:

老师知道许多同学积累了好多优美的词语和名言警句,谁愿意给大家说几个?今天我们在学习一些优美的词语和名言警句,看看谁背得又快又准。

(1)出示:读读背背的词语和名言警句。

(2)自己读一读这些词语和名言警句,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可以借助字典等工具书)

(3)师生交流,感悟其意思。

(4)指导背诵:自己读背——同桌互背——教师抽查。

三、阅读平台

(1)自己读全文,标出自然段,注意把字音读正确。

(2)指名读短文,全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人们从鼹鼠打洞得到启示,建造了地下铁道,地下铁道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

(4)联系生活实际,你还能说出地下铁道给人们带来了哪些许多方便吗?

(5)读了这篇短文你还有哪些收获?(如:我们人类往往可以从其他生物那里获得启示。)

四、总结:

一、能说会道:

我们日常与朋友沟通是通过口头的语言传递来完成的,口语的表达是需要反复训练的,下面我们就进行口语的表达的训练,看看谁口齿最清楚,最能说会道。

(1)将课前搜集的关于笔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出示课件:笔的发明及演变的过程。

(3)自由选择学习伙伴,选择一种笔介绍给他听:注意把笔的结构、质地、发明及演变的过程说清楚。(可以采用“笔的自述”、“笔的对话”等拟人化的方法表演。)

(4)指名汇报,集体评议修改,看谁说的好,演的棒。

(5)回家后讲给家长或邻居听,请家长或邻居评议。

二、笔下生辉:

平时喜欢写作的同学,现在是你大展才华的好时机,看谁写的文章最出色。

(1)你最喜欢哪种笔?你了解它吗?(可以从它的外形、质地、结构、功能和有无需要改进的地方等方面去思考。)

(2)小组内交流:展开合理的想像,未来的笔会是什么样子,会具备哪些新的功能。

(3)打好腹稿,写出初稿。

(4)班内交流,集体评议,提出修改建议。

(5)自己修改初稿,读给学习伙伴听,征求意见。

(6)把你们习作读给家长听。

三、小结:

今天我们在知识花园中畅游了一番,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有更多的收获。

语文教案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3、了……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要求】

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研究天体的热情。

2、培养学生初步……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识字学词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分角色表演

体会其蕴含的道理

此ppt多媒体课件总共16页,请往下拉点……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深入理解“故人”“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2.……

教学目标1.自主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受母爱的伟大。

语文教案

1、掌握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

1、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2、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一、猜谜语导入,认识花生。

1、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2、畅谈花生。

3、认识作者(读“资料袋”)。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顺序,认识文章的详略。

1、自由朗读课文,同位学习生字、组词,体会“居然、开辟”的意思。

2、检查学生预习生字的情况。

3、以“种花生——()——()——()”为训练内容理清文章的顺序。

4、了解文章的详略,简单学习第一、二部分。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第三段。

1、讨论:姐弟们说到了花生的哪些好处?

2、汇报,板书:味美可以榨油便宜大家都喜欢吃。

五、分角色朗读第三段,思考:父亲怎样议花生?

1、汇报,找重点词语,板书:

最可贵矮矮地长在地上果实埋在地里必须。

2、朗读该自然段。

3、以练习加深体会。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

四种事物,父亲虽然认为让人一见就。

但是和相比还是最可贵。

4、所以父亲要我们做怎样的人?说说对父亲的话理解。

5、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像花生一样的人?

6、“桃子、石榴、苹果”是不是就不是好东西呢?作者是以花生讲到做人,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叫借物喻人。

六、有感情朗读全文。

七、复习生字词语,做词语作业。

附板书:

15、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

准备品尝花生。

品花生。

议花生。

(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

四种事物,父亲虽然认为让人一见就,但是和相比,还是最可贵。

语文教案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在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中,没有一首能像王安石的这首《元日》那样流传至广,影响深远。

这首七言绝句之所以获得历代人的喜爱,不仅在于它节奏明快,语言流畅,雅俗共赏,更主要的是在于它通过对春节风俗的描绘,表达了全民族欢度佳节的美好祝愿和共同追求。特别是诗歌中“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句中的“总”和“换”字,表达除旧布新不可逆转的规律和坚定的信念。

题目《元日》。元日,本意为吉日,我国古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日,为一年的第一天。

“爆竹声中一四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是说在欢快的爆竹声中又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风中,合家欢饮屠苏美酒。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说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了曈曈红日,然后用新的桃符来换去旧符。

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的样子。

1、认会5个生字,写会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和默写。

2、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气氛,体会人们的美好愿望。

关于课文

1、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不要直接讲解。可以让学生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理解。不懂的地方,要指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小组或全班讨论等方法解决。

2、古诗的学习除了要加强朗读和背诵外,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诗句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先把诗句变成画面,加强情感体验;然后再把画面变成语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以达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发展语言的目的。

3、学习本诗之后,可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诗中提到的过节的各种习俗的来历。

本课的几个生字,“爆、曈、符”都可以用记形声字的方法记忆。“换”字右边的撇不出头,不要写成“央”字。

建议教学1课时。

1、默写古诗。

元日

,。

,。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像画面,并把想像到的内容用通俗的语言描述出来。要求句子通顺,描写形象。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人。宋仁宗庆历二年中进士后,曾任过地方官,后任参加政事、宰相等职。世称荆公。

他的文学成就很高,影响甚巨。他的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内容亦能反映社会现实。词虽不多,却风格高峻豪放,感慨深沉别具一格。散文雄健峭拔,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

元日

课前搜集有关春节的诗句;录音《新年好》

一、激发情感、导入析题。

1、听唱《新年好》后,教师激情导入:是呀,过新年时我们唱歌、跳舞,心里多高兴呀!你们知道吗?过新年时还有很多更让人高兴的事。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元日》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二、自学诗歌、感知大意。

1、读通古诗。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初读情况,正音。

2、读出问题

1)轻声再读古诗,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交流读懂了什么?

3)不懂的问题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4)汇报解决不了的或意见不统一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出重点解决的共性问题。

三、精读品味,理解诗歌。

1、自主学习,读中感悟。

1)自读自悟,看看前面提出问题哪些能自我解决。

2)借助工具书,试想想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体会。

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

1)交流要求:先读诗句,再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体会。

2)教师对学生的不同体会给予肯定,并相机引导a理解除:除去,过去。b、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的样子。c、体会“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总”“换”表达除旧布新不可逆转的规律和坚定的信念。d、感受诗中全民族欢渡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吟诵古诗,启发想像。

1)指生吟读,师生。

2)师配乐范读,生评。师生交流读好古诗的秘决。除了注意语速、语气外,还要边读边想。这样,才能把诗中的感情读出来。

3)学生练读,边读边联想。

4)指生读,评议读、齐读、背诵。

5)画一画,说一说,把诗中的情景根据自己的想像画出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延伸拓展,感受民俗

1、阅读“语文天地”中的《过年》,谈谈自己对过年的认识和感受。

2、课外搜集有关人过年习俗的资料,同桌交流。

语文教案

1、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

2、能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春雨滋润万物的美好情景,产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师: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和课文插图,课文朗读录音带。

学生:观察下春雨时动物、植物、人物的情况及活动。

教学时间:2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春天到了,春姑娘带了春风,也送来了春雨。沙沙沙,雨点落上来了。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歌《小雨沙沙》。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要求读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合作学习,互相纠正字音。

3、在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插图说说小雨点落到了哪里。

三、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小雨点落在哪里?花儿、鱼儿、苗儿怎么样?

2、小朋友,人们注意观察过吗,春天的雨点还会落在什么地方?又会是什么样子?

四、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

2、抽学生读课文。

3、看图试着练习背诵课文。

五、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用生字口头自由组词或说话。

2、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找出生字中难记住的字,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字方法,记住生字的字形。

3、指导书写生字:强调看一个字写一个字,切忌看一笔写一笔,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六、课后观察,亲自体验。

布置学生课后观察下春雨时的情景,看看还能观察到些什么。

语文教案

1、掌握重要句子的含义。

2、学习伟人的崇高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3、增强阅读能力。

重难点

1、学习伟人的崇高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2、增强阅读能力。

学 习 过 程

说 明

预习板块

3、 给黑体字注音:

灯盏( )赫赫英名( )滑稽( )倔强( )卷帙( ) 狂妄( )

2、改错别字:一劳勇逸( )切切私语( )兴高彩烈( )等因俸此( )

探究板块

阅读:(1)我国古代天文学家们一直认为,太阳在黄道上每经过一个回归年的运行,都会回到前一年的起点上。但实际情况并不如此,它并没有完全回到原来这个起点上,而是还存在着一段微小的距离。这个差距,天文学上就叫做“岁差”。祖冲之在制订《大明历》时,第一次把岁差的影响引进到历法中去,从而使恒星年和太阳年有了分别,这在我国历法史上是一项划时代的贡献。

(2)四六二年,祖冲之把他制定的新历,连同《上大明历表》,呈送给宋孝武帝刘骏,孝武帝召集有关大臣在朝廷上进行讨论。“时人少解历书,竟无异同之辩”。惟有刘骏的宠臣、太子旅贲中郎将戴法兴持反对意见,他责骂祖冲之的改历为“诬天背经”。当时年仅三十三岁的祖冲之,面对权贵,毫无惧色,他严正的指出:“愿闻显据,以窍理实”,“浮词虚贬,窃非所惧”。为了追求科学真理,他愿意听取确凿的证据来相互讨论,至于空洞的说教和虚构的贬斥,他是丝毫也不惧怕的。祖冲之根据天文实测的结果,针对戴法兴的谬论,逐条进行驳斥。他为此写的《驳议》,成了科学史上的闪耀着唯物主义光辉的重要文献。但是由于种种阻碍,《大明历》直到五一零年才正式颁布,这时已是祖冲之死后的第十年了。

1.根据选文,用简洁的语言给“岁差”下一个定义。

2.说说“愿闻显据,以窃理实”在文中的意思: 。

3.为什么说祖冲之制定的《大明历》是我国历法史上的一项划时代的贡献?

4.祖冲之如何对待别人的反对意见?

5.联系课文,说说伽利略和祖冲之有哪些共同之处?读完文章对你又有哪些启发?

检测板块

下列加点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是( )a.在游戏时他制作了各式各样粗糙的像车、船、风车之类的小玩意儿。b.可是这儿却偏有一个青年学生,倔强到敢于用自己的实际观察来检验他的教授们的那些教条。c.这种狂妄行为必须加以制裁——为了大学的声名,也为了有益于他的灵魂。d.伽利略的教授们拒绝发给他医生文凭,因此他就离开了比萨大学。

延伸板块

《中国核物理的鼻祖——赵忠尧》(有改动)

100年来,百年名校东南大学为祖国培养了15万多名高层次优秀人才。素有“中国核物理鼻祖”之称的赵忠尧,就是这众多东大学子中的佼佼者。

赵忠尧,1902年6月27日生。1920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现东南大学前身)数理化部。1927年赴美加州理工学院研究生院深造,1930年获得博士学位。赵忠尧进校时是化学专业,但他学习数学、物理同样认真,尤其是物理学得相当好。毕业后东南大学聘请他回来担任助教。任教期间,他工作勤奋踏实,深得物理学界前辈、哈佛大学博士叶企孙的青睐。正是以东南大学的任教为起点,赵忠尧开始了他的物理学教学和研究的生涯。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期间,赵忠尧通过“硬r射线在物理中的吸收系数”这一实验课题,发现了硬r射线通过重物质产生的反常吸收和特殊辐射,这是正负电子对的产生和泯灭过程的最实验根据。之后,他在美国《物理评论》发表了题为《硬r射线的散射》的论文,公布了他关于r射线方面的新发现。两年后他的同学安德逊发现了正电子,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赵忠尧的实验成果证明,他是最早观察到正负电子对产生与泯灭的人。

新中国,赵忠尧几经周折,终于带着30多箱器材回到祖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物理实验室,并使新中国于1955年就有了第一台700千电子伏的质子静电加速器。之后,他又主持研制成功第二台质子静电加速器,能量为250万千伏。通过这两台加速器的研制,赵忠尧发展了我国的真空技术、高电压技术、离子源技术,使我国较早迈入了核物理研究强国的行列,培养了包括杨振宁、李政道等一大批核物理的研究人才,为跻身世界核大国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赵忠尧一生从事核物理学的研究,虽没有获得过应有的荣誉和地位,但他一直孜孜不倦、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从不喜欢张扬、表现自己。尽管毕业后一直未能再回母校东南大学,但他对祖国和世界物理学的卓越贡献无疑是对母亲培养的最大慰藉。1992年,他90高龄时,欣然提笔为母校90周年题辞:“热心教育改革,培育科技人才。”表达了对母校的无限关切之情。1998年5月28日,这位中国核物理的鼻祖辞别人世时,有人这样评价他:在中国物理学史上,他是一座丰碑;在中国物理学史上,他也是一棵明星。

1.“鼻祖”在题目中的意思是什么?

2.赵忠尧在大学学习期间选择专业上与伽利略有什么相似之处?

4.赵忠尧在我国核物理研究方面作出了哪些贡献?他有哪些高贵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反思

《斜塔上的实验》是亨利托马斯、达纳李托马斯二人写的一篇关于伽利略生平的人物传记节选。全文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而是按照“摆动挂灯的启示——孩子和学生时代——比萨斜塔上的实验”的思路展开,描述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自由落体定律的经过和他孩童、学生时代时的情况,表现了他不轻信权威,坚持用实验来检验理论与探索新理论的科学思想和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甘为科学奉献终身的精神。在对课文进行简单的分析感知之后,让学生把文中的两个实验找了出来,对斜塔上的实验也就是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进行重点的分析。从语言方面进行剖析,找出表现主人公的句子,从而分析出主人公的勇于探索、注重实践、有迷信权威、热爱科学的精神品质。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对于伽利略的精神概括的详细具体,但是学生课前预习以及上课时过分依赖参考书,缺乏自己的思考,导致回答问题时思维受到束缚,甚至背离了问题,影响了课堂进度。除此之外,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时间过少。总之,通过《斜塔上的实验》这一课,我又进一步认识到了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我将更加努力,进一步完善教学中的不足。

语文教案

课时目标:

认知技能目标:

1、掌握13个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发展性目标:学习作者抓住猫的特点描写的方法,体会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猫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从描写中体会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猫的资料。(比如猫属于哪一类动物?有什么特点?)。

第一课时。

1、出示挂图。

2、认识猫。(家猫、波斯猫)。

3、学生介绍猫。

4、师予以师纳。

(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5、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一)自学生字词后出示生字卡读、记。

(二)形近字练习。

虑()稿()要()。

虚()搞()耍()。

(一)理清条理。

1、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

大时候(第1~3自然段)。

小时候(第4自然段)。

2、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

第一自然段:写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二自然段:写大花猫的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情。

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又胆小又勇猛。

第四自希段:写大花猫小时候很淘气。

1、自学第4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生汇报读懂的内容。

学生a:读懂了小猫很淘气,好玩。

师引导:哪些句子描写小猫淘气,好玩?找出来,读一读。

引导朗读:要读出小猫的可爱。

学生b:读懂了小猫很勇敢,很坚强,不怕摔,不怕疼。

师引导: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坚强、可爱来。

学生c:读懂了小猫很淘气,折腾得花草枝折花落。

师引导:对,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淘气来。

2、归纳引导。

(1)这么淘气的小猫,如果是你家的猫,你会怎么评价它?根据老师的指示说说。

这是一只。

(2)老舍老生又是怎样评价它的,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评价它。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3)你读了课文和老舍先生产生的感情一样么?说一说。(喜欢、喜爱)。

(4)大家一起读一读第4自然段,注意读出喜欢的感情。

一只可爱的小猫,全身都洋溢着淘气与生气,它长大后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明天再学。

1、抄写词语。

2、完成思考?练习第1题。

语文教案

这两则故事均选自《庄子·秋水》,讲的都是庄子与惠子的故事。《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和惠子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故事富有趣味性,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比喻巧妙贴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表现了两人可以相与游玩、辩论的朋友关系。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感染。

教学本文,目的不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庄子》一书的思想,把握其艺术特征,而在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感受“游濠梁”所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1.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1.比较法2.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资料助读;自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过好语言关;引读提高,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感知惠子、庄子的不同表现,过好思想关;美点寻踪,欣赏两则故事;延伸拓展,了解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沦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1.学生白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

2.多媒体显示课文参考译文。要求学生与自己的译文对照,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思考译错的原因。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鸩鹑,你知道吗?鸩鹑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鸩鹑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鸩鹑,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3.教师归纳总结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惠子相梁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3)非梧桐不止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5)于是鸱得腐鼠 (6)鱼出游从容 (7)是鱼之乐也

学生明确:(1)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2)同:国都、京城。(3)止:栖息。 (4)安:疑问代词,怎么。 (5)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 (6)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 (7)是:这。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

提问:(1)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学生思考,明确:(1)鹌鸨的故事里,鹎鸨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鹌鸨,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2)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教师引申:《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庄子》从不干巴巴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

2.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突破思想关。

学生讨论明确:《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教师总结: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寿夭、祸福、穷通、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

引申: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多少年来,庄子思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有它独特的作用。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一)

逍遥游(节选)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二)

秋水(节选)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矣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阅读上面两个片断,体味《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学生思考,明确:《逍遥游》意象雄奇,想象神奇,文风恣肆。

《秋水》文采斐然,百川灌河的浩淼,“两淡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的声势,河伯“欣然自喜”的天真得意,皆历历如在眼前。

教师总结:从我们了解的《庄子》散文的四个片断来看,《庄子》散文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想象神奇,语言灵动而有气势,幽默、诙谐,是诸子散文中的精品。

这两则故事集中表现了庄子的思想和《庄子》散文的寓言特色,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如甘醴似琼浆,让人百品不厌。希望大家课后阅读《庄子·秋水》,全面了解庄子,包括他的人生观、政治观、社会观,探究庄子与孔孟的区别。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谈淡你的理解。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垩土,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

提示: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1.能读准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的音节。学会拼音方法,能熟练地拼读音节,有条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节。学读轻声。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1.学会常用汉字450个左右。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能按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记忆字形,能初步理解字义。

3.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读、写,懂得意思,大部分能在口头语言中运用,一部分能在书面语言中运用。

4.练习用铅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5.会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培养写字兴趣。

6.学习使用和保管写字用具。

1.能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听懂老师的提问和同学的回答。

2.听话能集中注意力,不随便插话。

3.学习说普通话。能用完整的语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看图或观察简单事物后,能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4.能当众说话,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习使用礼貌语言。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发音正确,声音响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2.能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能结合句子理解词语。懂得一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3.认识自然段。了解课文内容。

4.能阅读浅显的注音读物,初步了解内容。

5.读书的姿势正确,养成爱惜书本的良好习惯。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完整、通顺的句子。

2.学习观察简单的图画和事物,练习写句子。

3.学习使用句号、问号。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