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电子教案(通用16篇)

时间:2023-11-29 08:47:42 作者:念青松

教案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请大家参考以下的二年级教案,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出学校运转是有规律的,同学们按时上下课,按时放学回家。引导同学们找出学校是怎样有规律的运转的。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任务一:创建表格。

老师出示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电子版和打印版),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看看我们学校的作息时间表有几行几列。老师提问同学回答,一致通过后,由同学们自己来制作12行3列的表格,老师巡视指导。

任务二:在表格中输入文字。

请同学们参照老师给出的学校作息时间表填写表格。

任务三:设置表格中的文字格式。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如何使用“单元格”对齐命令。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提示,让同学们通过观察找出不明显的差异,以此来锻炼同学们的观察力并且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

三、综合运用,知识拓展。

四、作品展示,知识巩固。

找出好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同一班的同学做出好的作品,对全班同学都是一种激励,老师就是要以此来激发所有同学的学习热情,认真的制作表格,向好的同学看起。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制作规范表格的方法,但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你们制作的表格相比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展示给同学们的还不太一样,是哪不一样呢?这个问题留作课下讨论,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解决一下,看能不能达到老师的水平。

五、设计理念。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2、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3、分层教学的实施。怎样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给旋转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起个名字。

小结:象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1、完成43页第三题。

2、自己表演一个旋转。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转动。

4、动手完成课本42页做做一做。

四、展示旋转美,创造旋转美。

1、出示紫荆花图,让学生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创造出来的?

2、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进行学习与操作,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与技能。把“自学—尝试—创新”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现方法、解决问题,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数学教案-认识直角。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实践能力。

3、使学生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育学生学会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1.认知目标:让学生学会建立规范表格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写有练习题的幻灯片和幻灯。

教学过程设计。

(一)做一做,说一说。

“一个缝纫组运来98米布,做儿童服用了48米,做婴儿装用了45米,还剩多少米?”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课堂巡视,然后请两名学生板演(每人一种方法)。

学生解答后,教师可请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说说解题思路和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设疑激发兴趣。

教师谈话:刚才这道题同学们用两种方法进行了解答,很好!但是在实际中我们一般只要求同学用一种方法解答,那么这里就有一个方法的选择问题,就是选择比较简便的解答方法,怎样选择呢?下面请同学们研究两道题,请你分别选择一种简便方法进行解答。

经过认真思考审题后,大部分学生第一道题选择第一种方法解答,如下:

答:还剩42元。

第二道题选择第二种方法解答,如下:

答:应该找回20元。

学生解答后,教师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及每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以加深对两种算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识别能力,教师可再出一组题让学生独立选择方法做。

3.王老师买口琴用了48元,买笛子用了36元,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

4.河里有40只鸭子,先上岸7只,又上岸13只,这时河里有多少只鸭子?教师要求同学全体动笔,列式计算解答。教师课堂巡视,尤其要照顾一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否也掌握了。最后请中、下等水平学生说一说解答过程。

(三)巩固发展。

1.食堂有38筐萝卜。午饭吃了9筐,晚饭吃的萝卜的筐数跟午饭同样多,还剩多少筐?(要求用多种方法解答,并比较哪种方法简便)。

请同学们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分别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如:学生可能做出如下几种解法。

学生完成后,教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对于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刚买了3支,给售货员5元钱,应找回多少元钱?请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在课堂练习本上。

(同学们可能做出以下几种方法)。

学生完成后,进行订正,并请同学们叙述每种解法的解题思路。同时在比较中指出解法二为最简便解法。

(四)比较沟通联系。

通过上述几道题的研究可让学生讨论一下两种解答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第一种解答方法是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即两次求剩余;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减去第二个数。第二种解答方法是减去两个数的和,即先求和,再求剩余。两种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回事,即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其结果不变。这一知识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减法性质),以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题能力。

(五)试着做一做。

1.一支铅笔4角钱,一块橡皮2角钱,小华买了2支铅笔,一块橡皮,一共用了多少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红有1元钱,要买3支,还差多少钱?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综合练习课,重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课堂设计从整体设计上注意: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在亲自思考解答中比较两种方法区别与联系进而加深和理解两种解答方法的算理和算法,提高解题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68页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来。

3.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对称图形、对称轴。

难点: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信封、纸、彩色及时贴、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剪刀、钉子板、水彩涂料。

教学过程: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师:同学们判断的不错。(出示黑板上的对称图形)。

师:请大家看黑板,这几幅图案,都是李老师课下自己剪的,大家观察一下,他们是不是对称图形?(是)怎样才能够剪出真正对称的图形来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两个人商量一下。(同位讨论)。

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先将纸对折,以对折线为中心,画一半图案,然后再剪下来,打开后就是一个对称图形了。

师:课前,李老师发给你们一些彩色的及时贴,请同学们自己剪一个比较简单的对称图形。开始。

(学生剪,教师指导)。

展评:剪好的同学,把你的作品放在黑板上?

(学生评价别人的作品)。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例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理解复式统计表的表头,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课件、统计图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索,

1、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动物运动会了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电脑展示动物运动的情景)。

师:看了动物运动会的场面,你想知道什么?

生:……。

师:同学们想了解这么多的情况,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了解这些情况?

生:……。

2、揭示课题:。

板出:统计。

二、自主探究,学习复式统计表。

1、探讨收集信息的好方法。

师:要统计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首先应记录、收集这些信息,各学习小组议一议,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记录这些信息,哪一种方法更简便、更科学一些呢?(学生活动)。

2、汇报:(让学生体会用“正”字法记录、收集信息更简便、更科学一些)。

3、学生用“正”字法记录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电脑展示动物赛跑过程、学生记录)。

4、汇报、整理数据并填入以下相应的统计表里。

各种动物参加跑步情况统计表。

种类小兔小狗小牛小猫。

只数。

各种动物参加跳高情况统计表。

种类小兔小狗小牛小猫。

只数。

1、识复式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统计表,你有什么好见解?

生:……。

师:把这两个表编成一个表,那么这个表应反映哪几个内容?请各学习小组议一议。(学生活动)。

师:哪个学习小组愿意汇报?

生:……(学生汇报后出示简单复式统计表)。

只数种类项目小兔小狗小牛小猫。

跑步。

跳高。

2、填写复式统计表。

师:怎样把数据填入表里呢?请同学试一试(学生填写、汇报、检查)。

3、比较单式和复式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观察、比较这个统计表与前面哪两个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生:……。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前面哪两个统计表比较简单,它们反映运动项目只有1项,我们称它为单式统计表,而后面这个统计表反映2项运动项目,我们称它为复式统计表。

4、简单的分析、交流。

师:从这个统计表你发现了参加跑步的有多少只小兔?

生:……。

师:参加()的()只数最多?参加()的()只数最少?

生:……。

师:你还能发现了什么?

生:……。

5、结:(略)。

三、应用、拓展。

1、统计各种动物参加跑步的的成绩。

师:你还想统计什么?

生:……。

师:那我们来统计小兔、小狗的跑步成绩。(电脑出示统计表)。

小兔、小狗参加跑步成绩情况统计表。

只数时间种类1秒-2秒3秒-4秒5秒-6秒7秒-8秒8秒以上。

小兔。

小狗。

师:我们先来看看小兔、小狗1000米跑所用的时间,那同学可要记好!(电脑逐步展示裁判员汇报运动员的成绩,学生记录,并填入表中)。

你还想知道小牛和小猫的成绩吗?

生:……。

师:那我们在这个表再添上两行,同学们会填吗?

生:……(指导学生填写)。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08页做一做。

四:全课小结:(略)。

五: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二第一题。

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案二年级例文

本节课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九页《派车》。这一课的内容属于新课标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的解决问题,主要内容是有余数除法的应用。本课是该单元的最后一课,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计算。通过《租船》一课的学习,对本节课的组织教学做了有效的铺垫。学好有余数除法的应用对后续将要学习的相关除法应用的内容都将发挥很大的正迁移作用。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说还面临较大的困难,这一课的教学重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中安排的“说一说”和“试一试”两个活动。“说一说”旨在让学生在思考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大量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思维,在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一试”是学生在探索交流读懂表格的基础上,练习用抽象的表格来呈现自己的多种设计方案,学习的是一种数学的思维方法。

二、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对于派车问题的探讨,旨在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讨派车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二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很少,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特别是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一些数学思维过程对他们来说并不简单。在“怎样派车比较合理”这个内容上,需要学生综合分析问题,难度较大。教学时,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及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会用前面学到的有余数除法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教材中出现的前两种方法,这时教师要给予肯定,然后继续引导学生讨论还可以怎样派车。最后通过练习,探讨解决类似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发展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通过填写表格,找到合理的派车方案。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展台),印制表格。

四、教学过程。

(一)环节一:情境导入,获取信息。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怀。

2.获取信息:(出示主题图)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主题图,汇报发现的信息:一共有25人,面包车限乘客8人,小轿车限乘客3人。

“限乘”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人多了挤着坐行吗?

【设计意图】:情境图中信息较多,引导学生理解图意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此环节旨在培养和提高二年级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环节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旅行团遇到了什么问题?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第一次小组合作:结合提出的数学问题,明确小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派车的方案,派哪种车,派几辆。小组长负责整理出不同的方案。

投影展示小组派车方案,全班交流。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派车方案。

(1)全派面包车:

25÷8=3(辆)……1(人)。

答:派3辆面包车不够要派4辆。(2)全派小轿车:

25÷3=8(辆)……1(人)。

答:派8辆车不够,要派9辆车。

方案不错!大家都考虑到了乘客不能超载。想一想,这样派车,最后一辆车上各坐了几个人?这样的派车方案你觉得怎样?(有些浪费)。

有更合理的方案吗?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次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借助已有经验———有余数除法的应用,提出初步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联系实际,优化策略。

你认为怎样的方案最合理?(没有空座位或者空的座位最少,面包车和小轿车可以搭配起来派车)。

第二次小组合作:怎样才能没有空座位或者空座位最少呢?在小组内探索合理的派车方案。投影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

派2辆面包车:2×8=16(人)。

派3辆小轿车:3×3=9(人)16+9=25(人)。

答:派2辆面包车和3辆小轿车正好坐满,没有空座位。

教师追问:你们小组真了不起!是怎样找到这样一个好方案的?

学生汇报,教师补充,引导学生发现:可以依次增加面包车的辆数,从而确定剩下的乘客需要派小轿车的辆数。

【设计意图】:通过第二次的小组合作学习,逐步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发现什么样的策略才是合理的策略,同时对学生渗透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

(三)环节三:强化练习,掌握方法。

1.课件延续情境:旅行团临时又有4个人加入,你会怎样派车呢?什么样的方案最合理?计算后把你的方案填写在表格里。

面包车/辆。

小轿车/辆。

余下的座位数/个。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在小组内交流遇到派车问题时思考的顺序是什么?然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1)先考虑只派一种车,大车或者小车。

(2)如果有空座位,在考虑将大车和小车搭配起来。

(3)空座位越少方案越合理。

【设计意图】:通过第三次小组合作学习,概括解决派车问题的一般方法,学习合理的思维探究模式。在经历从一般到抽象的螺旋式上升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反思和评价的意识。

(四)环节四:畅谈收获,小结全课。

快乐总是短暂的。这节课快要结束了,能谈谈你有什么收获吗?和大家分享一下。

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用自己的数学智慧帮助旅行团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等待着你去发现和解决,老师再次期待你的精彩表现!

【设计意图】:体现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中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从而激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派车。

(1)全派面包车:25÷8=3(辆)……1(人)。

答:派3辆面包车不够要派4辆。

(2)全派小轿车:25÷3=8(辆)……1(人)。

答:派8辆车不够,要派9辆车。

(3)派2辆面包车:2×8=16(人)。

派3辆小轿车:3×3=9(人)16+9=25(人)。

答:派2辆面包车和3辆小轿车正好坐满,没有空座位。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进一步体会除法的含义,并借助乘法口诀求商。

让学生能够结合情景,发现数学信息,提出解决数学问题,深化学生对除法运算的认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直观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信息,提问选择信息,思考解决问题探究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

2、小兔安家的课件、挂图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生1:图中有大树、房子、许多小兔。

生2:图中有12只小兔,他们正在快乐地做游戏。

生3:一共有四间房子。

通过创设小白兔安家的情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积极地在情景中获取数学信息。

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整理(重点解决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教师深入到各个小组进行个别指导。

生1:有4间房子,每间住几中小兔子?

生2:如果12只小兔要住3间房子,每间住几只小兔?

生3:如果12只小兔要住2间房子,每间住几只小兔?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决问题,并把算式写下来。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好,下面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都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 样列式的?

隨着各组学生的回答,老师整理板书如下:

12÷2=6(只)12÷6=2(间)

12÷3=4(只)12÷4=3(间)

12÷4=3(只)12÷3=4(间)

12÷6=2(只)12÷2=6(间)

下面我们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争着进行回答。

各小组讨论汇报:

每间房子住的小兔少,用的房子多;每间房子住的兔子少多,用的房子少。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一是让学生体会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二是让学生从中体会在小白兔只数不变的前提下,每间房子住兔子只数与房子的间数中相对的。

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84页,我们看“填 一填 ”请根据我们刚才说把这们表填 完整。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每间房子住5只小兔,3间能住下吗?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引导学生明确,如果每间房子住5只兔子,3间可以住15只小兔,而现在只有12只小兔,所以可以住下。

1、请同学们打开书84页,我们看练一练第1题,同学们独立做在书 上,做完后组长负责检查下,全部做对的由小组长奖励一朵小红花。

教师巡回指导。

2、我们看第2题,请同学们把第2题做在书上,我们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好,下面谁愿意把你填 的结果读给大家听?

3、电脑出示第85页第3题:

二(1)班有36人参加体操比赛,请你们帮他们设计一下,怎样排队,请画出相应的图,并列出算式,看哪组想出的办法最多。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一组一问一答。

学生集体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完成在书上。

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方案,并把图画下来,列出算式。

一题多变拓展思维,有利于学生对除法意义的体验和感悟。

学生通过说一说,算一算,画一画,让学生亲自感悟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师引导学生反馈,及时对讨论好的小组发放小红旗,并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补充小结。

4、请同学们打开书上85页,看第四题,谁得第一。小组之间展开比赛。

5、电脑出示第85页的第5题,谁来说说图的意思。

请同学们完成在书上,然后教师订正。

教师小结。

学生说图意

小兔安家

12÷2=6(只)12÷6=2(间)

12÷3=4(只)12÷4=3(间)

12÷4=3(只)12÷3=4(间)

12÷6=2(只)12÷2=6(间)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板书:东南西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东南西北”。咱们先一起到操场上去看一看,认一认方向,好吗?别急,请大家带上笔和老师让你们准备的记录纸,按照小组排队,小组长带队。(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排好队到操场去。)。

二、实践活动,探究新知。

(一)室外观察与记录。

1.找一找。

同学们,你们知道太阳每天早上是从哪个方向升起来的吗?(东)。

你能用手指一指东方吗?(学生用手指向东,眼睛看着东方。)。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学校操场的东边有什么呀?

大家真能干,通过找一找太阳升起的方向,很快找到了东边,而且观察得非常认真,找到了操场东边的许多景物,真了不起!那么傍晚的时候,太阳又是从哪个方向落下去的呢?(西)。

你能用手指一指西方吗?(学生用手指向西,眼睛看着西方。)。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学校操场的西边有什么呀?

好,除了东和西,你还听说过哪些方向呢?(南、北)。

你们知道中午的时候,太阳是在我们的哪一边呢?(南边)。

你能用手指一指南方吗?(学生用手指向南,眼睛看着南方。)。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学校操场的南边有什么呀?

那么南边的对面又是什么方向呢?(北)。

你能用手指一指北方吗?(学生用手指向北,眼睛看着北方。)。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学校操场的北边有什么呀?

2.记一记。

请小组长组织自己组的同学,把刚才看到的景物按照各自的方位记在带来的记录纸上,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注意,一定要标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学生分工完成,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集合回教室。)。

(二)室内整理与辨别。

1.看一看。

请每个组的小组长把观察记录纸贴在黑板上,互相看一看有什么不同。(小组长依次贴记录纸。)。

指导学生观察,每张记录纸上所标的地方位置一样吗?(学生观察,发现图上标注的位置不同。)。

提问:请大家想一想,我们记的地方是一样的,为什么看起来位置不一样呢?(我们组是把“北”记在上面,我们组是在上面记“东”……)。

看起来很乱,为了大家记的图能统一些,我们规定:把“北”记在上面。“北”没有记在上面的小组,请小组长上来调整一下。(小组长上前调整。)。

再指导观察:现在这四个地方的位置一样了吗?看来我们班的同学记录得都不错。图的上方都是“北”,那么图的下方、左方和右方分别画的是什么方向呢?(学生观察并回答。)。

请大家翻开书本第58页,听听智慧老爷爷是怎么说的?

(学生齐读智慧老人的话: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现在你们知道,刚才老师为什么要规定把“北”记在上面了吗?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新授。

1、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刻度尺。

2、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对几厘米的长度有感性的认识。

3、学生学会用厘米作单位估测或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空间想象的能力,通过活动提高学生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本节课采用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厘米。由于厘米这个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因此,课中安排的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厘米的'风丰富表象,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从而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理解1立尼究竟有多长。

一、学前导学。

1、前置作业:

你看见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准备一把尺子,观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

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长度,测量时有许多不方便,也不准确。在生活中,我们要用到统一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尺子,来测量。

二、探究活动。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一、认识直尺。

1、小组交流:你看见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准备一把尺子,观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全班汇报。

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1.介绍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用直尺上表示出来。

2.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1)把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

(2)小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我们身边或我们身上哪些物品的长度是1厘米。

(3)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4)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方法。

1.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

(1)这有一张纸条,你知道它有多长吗?小组讨论、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

(2)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测量的?

2.统一测量的方法。

介绍:量物体的时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

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3.实际测量物体的长。

(1)测量同桌准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量的结果写在纸条上,同桌检查。

(2)量一量你带来的新铅笔长多少厘米。

(3)量一量。

你的手掌宽度是()厘米。(取整数)。

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厘米。(取整数)。

三、自我检测。

课本第6页练习一1——3题。

看练习一的1题中铅笔的长度,笔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么量它的长度呢?利用三角板来卡一下量。

四、变式练习。

1.如果有些东西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么量出它的长度呢?例如花生的长度和1角硬币的长度。

2、拿出不同长度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3、看图填空。

五、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1、学生掌握用除、乘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理解题里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1、乘、除两步运算的方法。

2、理解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

例4主题图。

1、创设情境。

出示例4。

儿童商店情景图。

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指名)。

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

2、合作探究。

小明说:“我想买5辆小汽车。”

小红问:“你应付多少钱?”

要求应付多少钱怎样来计算?小组讨论。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列式计算:12÷3=4(元)。

4×5=20(元)。

做一做:

请学生说图意。

每6盆花可以摆一个图案,用这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

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说给别的小朋友听听,然后独立写出来。

二、巩固练习。

1题:出示矿泉水图。

指名说图意、提问题、列式计算。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题:说图意、列式计算、独立完成。

3题:气球图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2÷3=4(元)4×5=20(元)。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