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讲话精神心得体会(优秀14篇)

时间:2023-12-12 06:18:24 作者:QJ墨客

心得体会是对工作、学习或者生活中所获得经验的一种总结和反思。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的样例,希望对大家在写作时有所启发。

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讲话精神心得

8月1日,第15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文章指出,要抓好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这是既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发表重要讲话之后,再次强调要抓好党的组织体系建设。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就要激活城市党建“神经末梢”,打通基层党建的最后一公里。

筑牢基层堡垒,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强化城市基层党组织体系建设,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区、小区、两新组织等各领域党建工作,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城市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强化政治引领,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城市各类党组织自觉贯彻党的主张,确保城市基层治理正确方向。

健全联动机制,打通共建共治“最后一公里”。建立健全城市基层党建“四级联动”体系,把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党组织紧密衔接起来,把党员干部组织起来、把人民群众动员起来,汇聚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实现区域统筹、互联互动、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市委统领,构建全区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各领域融合的城市基层大党建格局;区委统筹,强化区域统揽、组织协调、督导落实,整体推进;街道党工委联动,联建共建、互联互动,抓好区域覆盖,促进融合共享;社区党组织延伸,围绕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强化组织延伸和服务聚拢,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增强社区党组织服务能力。

建强小区党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搭建小区党建交流平台。推动各类资源下沉进入小区,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真正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诉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厚植小区联系群众情感,推进共建共享共治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把小区建成党建宣传的“红色之家”、邻里互助的温馨之家、和谐稳定的平安之家、正能量满满的健康之家。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落地才能生根,根深才能叶茂,全面加强城市基层党建,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

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讲话精神心得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完善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严格管理机制,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作为组织部门,我们就要用好手中的“线”,把人选对、把人用活、把人留住,使真正的能者有舞台、有平台来为群众服务。

紧盯“实际需求”选,划好“基准线”。“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早在八十年代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县任县委副书记时为了吸引人才到正定工作,提出“人才九条”时指出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不论身份,唯才是举,择其专长,量才使用。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更应该解放思想,结合实际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手段来招揽人才,真正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俗话讲得好,“只选对的,不选贵的。”我们选人的“基准线”就是只要是对当地发展有利、对人民群众有益的人才,都可以招揽过来为人民服务。选人应该综合地、立体地来全面分析,而不是片面地、抽象地来选人,只有真正把人选好,才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突出“德才兼备”察,守好“标准线”。“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新时代组织路线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方针,就是强调选干部、用人才既要重品德,也不能忽视才干。”组织部门要从德和才来综合考量人才。个别干部存在才不配德、德不配位的问题,体现出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道德教育的不足。坚持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建设标准,我们要坚决守好德才兼备这条“标准线”,要将道德建设置于关键位置,只有以道德考察为基础,对干部的能力和成绩进行评价,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才能促进干部道德与能力的和谐发展,助推解决干部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使干部的道德素养与能力才干实现内在统一。

严控“实事求是”奖,拉好“合格线”。“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好的奖励措施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可以做出事半功倍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也提出了“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目前,各地的防疫任务仍是比较严峻,各地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党员干部,就是要奖励这些优秀的党员干部,从而使得这些优秀的党员干部所组成的点,来带动其他的同志群众所组成的面,从而来夺取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终的胜利。我们要做到实事求是,用公平一致的“基准线”来进行评判与奖励。落实细化各项评价标准、奖励措施,严格防止“老好人”式、“轮流坐庄”式的奖励。坚决不让做样子、混日子、要位子的“官油子”得势得利,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干事的人心寒。使真正应受奖者得到应有的奖励与尊重,从而使奖励手段达到最好的效果与作用。

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讲话精神心得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各级党组织要严格把好政治关、廉洁关,严把素质能力关,及时把那些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发现出来、任用起来。

当前由于脱贫攻坚等工作任务繁重,个别地方简单以“无人选”“人难选”为由,在村党组书记选拔任用上采取降格以求、勉强凑合的“将就”之举,导致工作徘徊不前、矛盾纠纷突出、群众满意度低等问题出现,严重影响了基层基础团结稳定、和谐发展,更影响党委政府形象和公信力。村级党组织书记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既是广大党员的带头人,又是群众脱贫致富的领路人,直接关系乡村振兴的发展大局、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定。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这个“关键”,对于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意义十分重大,只能“讲究”不能“将就”。

作风上要讲究“清白”。“清白”做人,才能“干净”做事、“坦荡”做官。只有敬畏法律、敬畏纪律,能自觉管住自己的人,才能处理好公和私、情和纪、利和法的关系,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因此,必须严格准入制,把那些政治素质差、道德品质坏、曾违法违纪、涉及“村霸”且现实表现不好的人排除在外;把那些依法办事、公道正派、廉洁自律,有文化、有思想、有道德、守法纪,能够带领广大群众的人选和真正符合群众意愿的人员选进“两委”班子,纳入村级组织领军人才培养范围。

思想上要讲究“为民”。为民,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干好事、干实事,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只有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把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党员干部,才是一名合格的村党组书记。要培育选拔那些从内心深处把群众当亲人,把自己当成普通群众来对待的干部,真心实意与群众交朋友、做知己,真正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这样才能精准培塑引领群众的先锋、服务群众的模范、联系群众的纽带。

工作上要讲究“担当”。人的能力水平是常量,把各项决策部署落细落实,最需要的就是担当作为这个变量,就是要具备“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杂而乱为,不以事急而盲为,不以事难而怕为”的工作素养。要甄选那些把农村基层工作作为实现价值、建功立业舞台的有志青年,培育一批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坚持原则,面对危机矛盾敢于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的乡村振兴后备人才。

选拔上要讲究“方法”。要有组织、有计划、分阶段地培育那些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致富能手、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考察一批充实到党员队伍中,推选责任心强、威望高、有市场经济头脑、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党员为村党组织书记。要立足于“精”,因村施策,对暂无合适人选的,可采取跨村交流、组织下派、选聘退休回乡干部等方式选拔;建立考核奖励培训机制,有针对性从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优秀人员中选拔人才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为基础党组织注入新的活力,开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讲话精神心得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力量在组织,事业的关键在干部。组工干部是学习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为全体党员干部立标杆、作表率,当好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领跑者”“耕耘者”“奉献者”。

苦练内功提素质,做“不待扬鞭自奋蹄”的领跑者。“打铁还需自身硬”,组工干部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建好基层、选好干部、聚好人才的重要使命,应当率先在讲政治、钻业务、提能力上下足“绣花功夫”,当好“领头雁”。绷紧政治之弦,要时刻把“讲政治”放在首位,做到“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带头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到具体工作中。筑牢业务之根,要练就“能钻”的本领,勤学理论,善思业务,广泛调研,学深悟透中央精神以及组织工作政策法规,成为组工业务的活字典、政策通、多面手,力求把每项组织工作做成“精品”。夯实能力之基,要着力提高把握大局的能力、精准分析的能力、果断决策的能力、解决难题的能力、有效治理的能力,扎实抓好组织体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淬炼“真本领”、争做“实力派”。

服务群众强作风,做“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耕耘者。“掷千言莫如履一行”,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需要组工干部在实践锻炼中紧跟时代步伐,以“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抓出组织工作新风貌。践行实干精神,要树立脚踏实地、身体力行的作风,组工干部就要“干”字当头、“干”字为先,怀着一颗“恒心”“耐心”“细心”主动下基层,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寻找解决基层难题的路径。践行工匠精神,要树立“精益求精”的为民服务意识,把“追求极致、止于至善”的工匠精神内化为职业操守、外化于工作常态,力争选拔的每名干部、引进的每个人才都经得起党和人民的检验。践行担当精神,要树立“组织工作无小事”的理念,强化不畏艰险、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发扬“安专迷”的组工精神,拿出逆水行舟的闯劲,在困难面前主动担事、担险、担责。

涵养品行重修为,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奉献者。“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组工干部首先要符合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提出的“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选人用人标准,深谙“非淡泊无以明志”的为官之道、秉持“铁肩担道义”的公正之心、怀揣“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爱才之情。要塑好形象,组工干部必须清正廉洁、严于律己,在职业操守上要时刻保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守得住灵魂,为自己也为广大党员干部打好“分”、画好“像”,以辛苦指数换取干部、群众的幸福指数和良好口碑。要公道正派,组工干部找准自己的人生和事业的正确定位,怀正念、养正气、去私欲、做正事,要敢于坚持原则、主持公道,服务好党员、干部、人才三支队伍,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要成人之美,组工干部要以对组织、对事业、对个人负责的态度,把好干部政治关、廉洁关、能力关,当好组织部门的“伯乐”,发现、培养、用好基层的“千里马”,愿为他人作嫁衣,甘当人梯终不悔。

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讲话精神心得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会上指出,要“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既为锻造新时代干部提供了新遵循,也有助于推动促进新时代干部的良性互动。为推动形成新导向,新时代干部要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引领成长、成长于基层场地、用实干成长的方式、定下为人民的成长目标,力争成为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新时代干部!

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拿出“不破楼兰不还”之“狠劲”。遇到矛盾不怕事、碰到问题不回避,是新时代干部应该有的一种姿态,只有迎难而上,矛盾才能迎刃而解。当前,全国脱贫攻坚到了啃硬骨头的冲刺阶段,脱贫如挑山,攻坚莫畏难。越是胜利在望,越要锲而不舍。打好脱贫攻坚决胜战即将到达尾声,新时代干部要把自己“变身”为“圣斗士”,发扬与艰难困苦斗、与时光岁月争的斗争精神,带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狠劲”,以斗争的姿态击垮横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

坚持注重基层磨炼,不畏“动心忍性”之“困难”。基层是一个“肥沃土地”,专育优秀干部好苗子。在基层,新时代干部不仅能多向人民群众学习,向有经验的老干部学习,向成绩突出的先进典型学习,还能立身实践,做到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基层工作能力。基层是一个“大熔炉”,是锤炼优秀干部好利器。将项目建设、脱贫攻坚等任务重、情况复杂的基层岗位作为干部自身成长锻炼的重要平台,才能更好地打好基础、成长成才,成为国家建设的利器。基层还是个“练兵场”,打造优秀干部硬铁军。基层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处理事情牵涉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就要求新时代干部干工作、办事情要讲究工作方法,练就过硬的基层工作能力。如此“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不畏惧基层工作的“困难”,新时代干部才能经得起考验,迅速磨炼成长。

坚持注重实干磨炼,走出“纸上谈兵”之“疑惑”。走出“纸上谈兵”之“疑惑”,就得注重实干磨炼,接一接基层富足的“地气”,长一长干事创业的“底气”,把“实”字贯穿工作始终,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真正把党中央各项部署扎扎实实落到实处。通一通上级部门的“天线”,接一接基层村(社区)的“地线”,既要正确理解和领悟上级的各项政策文件,了解“纸上”知识,同时到深化改革、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一线“谈兵”,在实干中摔打、磨练,在实干中提升本领,推动干部在“摸爬滚打”中成长,在解决复杂问题中历练成熟。

坚持做到人民认可,要有“只争朝夕”之“紧迫”。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广大干部的奋斗目标。“人民认可”是人民群众颁给干部队伍最光荣的“奖章”,是代表干部实绩的“含金量”,也是干事创业的奋斗目标。新时代干部必须坚持做到以人民的认可作为最重要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的基础,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劲和紧迫去抓实工作,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以人为本、问需于民,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万众一心、问计于民,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顺从民心、问政于民,不断强化党的宗旨意识,以获得人民认可的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初心与使命,真正把对公务员的“认可”大大地写入人民心中,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答好新时代为民谋福之“答卷”。

读到此处,恭喜你已掌握新时代干部“成长宝典”的精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新时代奋斗路上,我们仍任重而道远。手握此“成长宝典”,迎接我们国家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的各种考验和难题,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为广大干部树立一面旗帜,凝聚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让新时代的“能者”“优者”蔚然成风,共同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不懈奋斗!

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9月9日,中央组织部在京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组织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作出具体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强调,要把党的组织优势巩固好、发展好、发挥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既要做足“全身心”的准备,更要扎牢“践于行”的步伐,让巩固成为常态,发展凝聚共识,发挥弘扬正气。

走好一条“路子”,路漫漫需修远兮。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原则,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性准确把握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以牢固的理论坚定性把握组织路线的实践要求,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一是打好理论“根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的首要政治任务。以原本学做到学习贯通,以系统学做到知行合一,以实际学做到固本强基。二是建好组织“阵地”,健全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组织制度。以基础工作实现自我净化,以提升工作实现自我完善,以创新工作实现自我革新,用坚不可摧的组织制度凝聚共识。三是聚焦统一“体系”,形成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的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以严密的组织体系汇聚上下贯通的合力,以全覆盖的组织网格扩大执行的力度,以齐抓共管的组织架构构建互联互动的格局。

用好一个“法子”,绝知此事要躬行。抓好用党的科学理论“铸魂”工作,塑造常态化学习机制,在“大熔炉”里进行思想淬炼,在“大环境”中提升党性修养,在“大格局”中焕发思想生机,坚定主心骨的信念,振奋精气神的力量,铸牢民族魂的认知。一是增强“消化”功能,在初步学习中全面了解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跟进学习中不断提升学习热度,在反复学习中不断钻研学习深度。树立常学常新的学历理念,在一字一句中彰显初心。二是揣摩“深化”意识,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外化于心,内化于行,将理论体系往深里走,强化思想引导,将思想意识深深地融入民族认同感。三是落实“转化”工作。以“心贴心”的温度将其付诸于行动,以“手拉手”的关怀将其融入社会,以“背靠背”的距离将其开展宣传,不断推动科学理论成果落地,以主流思想引导群众,不断创造幸福生活;以强大力量弘扬爱国正气,不断塑造和谐社会;以文化认同稳固团结一心,不断激发内生动力。

配好一套“里子”,人尽其才百事兴。陈希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以忠诚担当之心织牢“保障网”,以先锋模范之名成为“领头雁”,以素质优良之实组成“锦囊团”。一是把牢政治关,提高“准入门槛”,政治关作为首要关卡,既是一条硬性标准,也是一个准入条件,因此组织人事部门在选用干部必须守住“第一线”,严密防线。识人要准、评人要实、选人要细、考人要硬,紧紧围绕“政治关”严防死守。二是把牢廉洁关,践行“内外联动”,以“三省自身”守底线,从严要求自身,强化责任担当;以“晒出家底”守红线,建立干部廉洁档案,全面掌握干部情况及动态;以“坚决抵制”守高线,外部监督与内部自查相结合,杜绝“带病上岗”。三是把牢能力关,贯穿“流通机制”,从工作中识别才能,在实践中找准工作定位,做到“才以配位”“能可作为”;从轮岗交流中提升能力,防止“本领恐慌”,做到带着“两把刷子”干工作,有着“一点专业”想问题,注重工作实绩的考核,适时将能力和专业作为选人用人的原则。

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党的组织路线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道路决定方向,方向决定命运。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组织工作的“基准线”,也是组织部门的“生命线”,必须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努力书写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新篇章。

突出理论武装,做到“下笔有神”写。组织是“形”,思想是“魂”。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建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鲜明特色。组织部门要在推动自身学习上下一番真功夫。采取“自学+集体学+研讨学+实践学”相结合的方式,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认真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要在推动学习教育上下一番细功夫。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结合建立和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做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并加大述学、评学、考学力度,推动党员干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强化专业培训,贯彻落实《-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推动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双提升”。突出实践锻炼,推行“一线工作法”,推动党员干部在实干实践中,努力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织密组织体系,做到“走笔成文”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工作开展得怎么样,直接影响到党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要实施“铸魂工程”。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实施“强基工程”。分领域实施党支部星级量化评比,打造一批基层示范点,连点成线拓面,推动基层党建水平整体提升。实施“头雁工程”。落实“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聚焦村“两委”换届,落实“一肩挑”政策,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实施“先锋工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针对农村、社区、机关等党组织建设实际,科学设定党建活动载体。实施“治理工程”。重点推进农村基层治理,建立“五级联保”乡村治理体系,形成常态、发挥长效。实施“保障工程”。加大对基层人才、政策、资金的投入、保障和服务力度,保证基层党组织高效运转,全心投入引领振兴发展各项工作当中。

正确选人用人,做到“运笔精准”绘。为政之要,惟在用人。要把好“三关”用干部。把好选拔任用关。把项目、招商、脱贫等“一线”作为识别考察、选拔培养干部的重要平台。把好严管厚爱关。坚持奖惩结合,让干事者“有干头”、无为者“无位置”。把好容错纠错关。鼓励干部“敢想、敢谋、敢干”,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提高“四力”用人才。提高政策执行力。通过明确职责、分配任务、考核评比给压力,通过物质奖励、精神鼓励等方式给动力。提高改革落实力。推动人才管理从“放开”向“放活”转变,引导企事业单位,尤其是民营企业等用人主体发挥吸纳人才作用。提高靶向引才力。挖掘潜在资源,对标急需项目,实施“靶向”引才、精准引才。提高精准服务力。深化党委(党组)联系服务专家制度,为人才解决实际困难,让人才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成就感。

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心得感悟字

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了要“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让“优者”有激励,就是让广大干部能够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去干事。近来,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复工复产等“大考”下,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不少地方对这些优秀人才进行了表彰奖励,先进典型的“杠杆作用”充分发挥,影响和激励了广大干部。

但有的地方对中央的鲜明风向标反应平平,仿佛只有“棺盖者才敢论定”,对鲜活的干事事例存在“惧怕心理”。对于确实做得好的,当需要拿出切实的奖励时,又藏藏掖掖,不敢放开,最后只落得一句表扬。一些基层干部工作激情被繁琐的报表、检查、考核给消磨殆尽,不管做得怎么样,最终年度考核结果也无非落个“合格”。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求高标准,只求过得去,逐渐沦为平庸,距离“优者”越来越远,距离“庸者”越来越近,自己成为了刚进入公务员队伍里“最讨厌的那类人”。这些现象既寒心又打击基层干部积极性,“毫无奔头”成为了他们不想做事的口头禅,虚无感充斥着内心。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研究表明,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干部的获得感得不到满足。获得感不一定是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同样重要,关键在于如何灵活运用。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让干部有获得感是激发他们干事劲头的“金钥匙”。

让干部有奔头,需要加大优者的奖励力度。奖励优者,首先要判别何为优者。要建立起优秀干部人才评判体系,强化绩效过程考评,在政治素质达标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加分项”。对取得重大政治、经济、文化成果的干部,要大胆奖励。在奖励过程中,充分运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把优秀者、担当者的先进事迹,以故事形式传递给广大党员、干部,真正促使崇尚先进蔚然成风。

让干部有奔头,需要提供破冰的干事舞台。解决实际问题是最根本的自我激励和自我肯定。如同学生研究一道数学题,当我们采用各种方法尝试后,最终破题,那种收获感是无与伦比的。一个人努力的拼搏最终取得成果,这种自我肯定会形成一种绵绵无尽的力量,激励干部去做得更优更好。这要为干部提供充分的干事舞台,要保证干部干事舞台的流动性,提供突破自我的机会。不能让干部经常处于“舒适区”,让他们能够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征地拆迁等工作中去突破自我,享受经自己之手破题后的获得感、喜悦感。

让干部有奔头,需要提供完备的容错支撑。洗碗越多,摔碗几率越大。如何让非主观意愿的不小心“摔碗”有“报销”,是广大干部干事时最关心的话题。要对照“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容错澄清机制,组建专班人员进行专人专事管理。在调查核实清楚事情始末后,及时通过媒体进行广而告之,对受影响的干部,及时予以补偿,党委政府要主动站出来为受害者说清楚来龙去脉,让真心实意想干事的干部暖心安心,心无旁骛整装再出发。

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讲话精神心得

好干部既要靠组织培养,也要靠自己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严把素质能力关,围绕事业发展需要配班子用干部,及时把那些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发现出来、任用起来。春光不负赶路人,不待扬鞭自奋蹄。广大党员干部要紧跟时代步伐,紧抓时代机遇,主动担当作为,走出“舒适圈”、突破“固步圈”、远离“围猎圈”,在攻坚克难、改革创新、清正廉洁上做好表率。

走出“舒适圈”,在攻坚克难上做表率。“温水煮青蛙”的启示众所皆知,对党员干部而言,“舒适圈”便是煮青蛙的那锅“温水”,“泡”久了,面对困难时就一定会退缩。党员干部要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定“带头干”而不是“带头看”的担当意识,保持“干在前”而不是“喊在前”的冲锋状态。要摆脱“千篇一律、千天一事”的工作疲态,避免“空调病”“机关病”,主动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困难矛盾多的地方去,多当几次“热锅蚂蚁”,多接几回“烫手山芋”。面对急事难事要少说“我不懂、我不会、我不行”,敢于打破常规思维,敢于“憋自己一把”,学会把挫折当“存折”,把磨难当“磨砺”,从而在一次次打破“心理高度”,一次次突破“自我极限”中收获成长。

突破“固步圈”,在改革创新上做表率。时代潮流奔涌向前,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当前,改革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改革在很多领域进入了深水区,但一些党员干部仍想用老办法来解决新问题,缺乏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党员干部要发扬改革精神,紧跟全面深化改革新步伐,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把成绩体现在“干成事”上,要向广大“改革先锋”们学习,争当新时代的“改革者”。要培养创新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结合实际,学会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工作、解决问题。要发挥改革效力,不断巩固现有改革成果,在改革创新一线的实践中提高改革本领,推动改革创新取得新进展。

远离“围猎圈”,在清正廉洁上做表率。近几年来,党员领导干部被“围猎”和甘于被“围猎”的问题较为突出。党员干部要坚定“权为民所用”的权力观,守住原则、立好规矩、筑牢底线。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时刻警醒自己,把“忠诚干净担当”融入干事创业全过程,永葆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和先进性。要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时刻用党纪国法约束警示自己,牢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遵守、贯彻和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尊法守法崇法尚法的带头者,从思想和行动上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要坚决抵制各种诱惑,强化自我约束能力,做到慎权、慎欲、慎微、慎独、慎趣,自觉净化“朋友圈”,主动与各种诱惑作斗争,不给“围猎者”任何机会,保持清正廉洁本色。

年学习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站位高、用意深、指向明,既为做好当前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又对长远发展做出了科学谋划,是新形势下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工作实际,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教必先强师,教育工作者要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我在学生工作园地躬耕十六载,和志同道合的学工战线同仁们努力成为学生的贴心人和引路人。有了总书记的指引,我们投身教育的脚步将更加执着,目标将更加明确。心中有国,强国有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路上,在祖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我们将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使命,潜心育人,砥砺前行。

年学习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2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阐述了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意义,指明了建设教育强国的前进方向。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而建设教育强国的龙头是高等教育,作为当代大学生,新时代的青年人。首先我们应该要专注自身的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增强自身的能力。其次,我们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到教育强国的重要性,认真学习理论。加强自身政治素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领悟其中精神。最后,我们要把握好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行动自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强化目标导向、创新行动路径,扛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使命。

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讲话精神心得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各级党组织要严格把好政治关、廉洁关,严把素质能力关,及时把那些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发现出来、任用起来。政治关、廉洁关是德,素质能力关是才,而愿干事、真干事和干成事则是既是对干部的选拔标准,也是对干部的培养方向。

愿干事是干部的本分,也是教育干部的关键。“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担当作为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本色。然而当下有的干部自称“佛系”青年,年纪轻轻开始研究养生,有的干部自诩看穿世情,信奉“岁月静好”,实则无所作为,已然背离了“红船”代表的守好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面对“佛系”思潮,必须要从理想信念入手。新时代下的理想信念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要将主题教育作为“永恒课题”不断深化,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扎牢干部信仰之“根”、补足干部精神之“钙”,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铸就党员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动力之源,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励干部在本职工作上积极进取、探索创新。

真干事是干部的素养,也是引导干部的方向。实事求是是改革开放事业成功的关键,也是干部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敢不敢坚持实事求是,考验着我们的政治立场,考验着我们的道德品质,始终是领导干部党性纯不纯、强不强的一个重要体现。”然而形式主义流弊已久,在最近的复工复产和扶贫攻坚中又有所抬头。扫除形式主义歪风,干部的选拔任用是关键。组织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就是对干部最直接、最有效的引导。要长周期、全方位、多角度考察干部,观察干部的作为是一时的“烈火烹油”、表面的“鲜花着锦”,还是真正做到了目光长远、干在实处。要以实干者为模范,对“明星”背后的“幕后英雄”、信奉“功成不必在我”的“垫脚石”式干部和长期默默付出的“老黄牛”式干部深入挖掘、合理使用,在组织内形成真干者上、优干者奖、弄虚者下、造假者汰的正确导向,养成求真务实、崇尚实干的良好氛围。

干成事是干部的追求,也是培养干部的目标。人才不是天生的,也没有人天生能干成事,相反“调皮的孩子有出息”“勤快的孩子打碎的碗多”。有的干部思想灵活、敢出奇招,但年轻还缺乏经验;有的干部直面矛盾、敢于碰硬,却疏于“人情世故”。在起步阶段这些人的成绩不一定突出,打碎的“瓶瓶罐罐”倒是不少,在组织评定上会被认为“不成熟”,甚至会被过度追责问责。这造成了一些干部想干事又怕干事,被挫伤积极性后,只能听从老人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其实这些干部都是组织的宝藏,既愿干事也真干事,经过科学的培养和充分的锻炼,很可能成为新时代干事创业的顶梁柱。要敢于锻炼干部、善于包容干部,让干部经历大风大浪,即使在干事创业中出现失误,也要仔细分析原因,不能“一棒子打死”。即使要追责问责,也要把板子打到关键处,打得干部心服口服,起到“一次错误、一生教训”“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效果。

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心得感悟字

“九牛爬坡”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九牛爬坡,个个出力”是民间谚语,是指每头“牛”都知道自己的位置、都知道该往哪个坡爬、都知道要拼命往上爬,并且都非常清醒。“九牛者,拓荒之团队也。”具体到我们工作,就是真抓实干、恪尽职守、勇于担当、团结协作的意思。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完善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机制,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优者奖”的首次提出,树立了新时代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让有为者有位、让实干者实惠、让吃苦者吃香,更让无为者无位、弄虚者无位、违纪者无位。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任务重、担子沉,我们更要学习“九牛爬坡”精神,时刻鼓舞自己,把初心和使命融入到改革发展全过程,以“建功当效九牛,立业永怀赤心”的姿态跑好“最后一公里”。

坚持及时起用,让优者劲头更足。实行“优者奖”,“奖”是基础,“用”才是关键。要让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人尽其用,才能真正发挥“奖”的作用。要破除排资论辈、平衡照顾、唯年龄取人等隐形台阶,对于符合条件、符合要求的优秀干部就要大胆起用、及时使用,使干部用当其时、用其所长,让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干部有机会,有德才、有能力、甘于奉献的优秀者有位子,使优者更有干劲、更有奔头、更有希望。只有保持优者的积极性,激发庸者的主动性,才能迸发出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活力,形成“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良好局面,让整个干部队伍都有干劲、有奔头、有希望。

坚持人岗相适,让优者筋骨更壮。“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将干部选准用好,既要从多数人中选出优秀的干部,更要从优秀干部中选出最合适的人选。如何使优者更优,就是要用其所长。要将其放在能发挥自身优势的岗位上,充分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效能,否则,就会出现“鲁班出征、关公伐木”等人才错位现象。要根据干部的性格气质和特长,要具体分析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职能定位、工作特点、所在区域、基础条件、权力范围等情况,分析不同时期岗位的使命任务,准确把握岗位对干部的知识、经验、能力、专业、性格等综合素质要求,根据岗位的要求选用最合适的干部,实现人与岗的合理匹配,让其扬长避短,充分展示才华。

坚持正确导向,让优秀蔚然成风。正向的自我激励,有助于激发干部之间的有效竞争。如果个人没有做到最好时,会自觉地向优秀的成员看齐,这有助于提升干部队伍的整体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优者奖”的目的,是传导压力、增添动力,让干部安心、安业。让“优”者得到“奖”,树立的是让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精神上受鼓舞、物质上得奖励、政治上有提升的鲜明导向,让想干事者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有建功立业的平台,使党员干部懒政慢为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促使党员干部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在新时代更加奋发有为,掀起成就事业、建功立业、追赶超越的热潮,从而达到“奖励一个、激活一片”的效果。

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讲话精神心得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养选拔年轻干部要优中选优、讲求质量,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降格以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优秀的年轻干部既要靠个人努力,更靠组织培养。培养年轻干部,要向园丁呵护幼苗一样,精耕细作,呵护年轻干部茁壮成长,帮助他们砥砺品质、增长才干。

勤“育”苗,提升年轻干部理论素能。幼苗欲成长为参天大树,需精心栽培、精心呵护、定期“施肥”。同样地,年轻干部也要定期“补钙”“充电”,才能强筋壮骨、增长才干。把理论学习培训放在重要位置,引导年轻干部练好“内功”增强本领。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第一课”,把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必修课”,长期坚持、久久发力。坚持“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聚焦党和国家重大战略,突出抓好新发展理念、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精准扶贫等各类年轻干部急需的专题培训。

勤“蹲”苗,增强年轻干部实践赋能。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一线“蹲苗”是“赛马场”,更是“试金石”,考验着一个干部的能力素质。只有经历“摔打”“风浪”才能炼就“真金”、取得“真经”。要舍得把有潜力的年轻干部放到脱贫攻坚主战场、信访维稳最前沿、征地拆迁最前沿进行淬炼,让年轻干部多接一些“烫手山芋”,多一些“热锅上蚂蚁”的经历,在“战场上学习战争”“在深海里学习游泳”,不断提升素养能力。要对年轻干部做好跟踪培养,建立年轻干部成长档案,及时根据年轻干部的个性和特点,立足事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培养,实施精准滴灌,帮助年轻干部尽快成长成才。

勤“护”苗,激发年轻干部干事动能。年轻干部有思想、有活力、有干劲,但因缺乏工作经验难免出错。组织敢担当,干部有底气。对年轻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失败,要多一些鼓励支持、多一些宽容谅解。要出台容错纠错机制,允许试错,为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年轻干部撑腰鼓劲,让奋发进取者吃下“定心丸”、让改革创新者吃下“镇静剂”,满怀激情地投入干事创业的大潮中。容错并不是纵错、支持并不是纵容、保护也不是庇护,要防止拿容错当“保护伞”、搞纪律“松绑”,做到保护改革者、鼓励探索者,宽容失误者、纠正偏差者、警醒违纪者。

勤“修”苗,增强年轻干部免疫效能。培养并不是照顾,关爱也不是纵容。好干部不仅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对待年轻干部既要勤“松土施肥”,又要常“修枝剪叶”,查杀思想上的“病菌”,清除行为上的“污垢”,增强自身“排毒净化”功能。应当坚持抓早抓小,对于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发现、提醒、止小毛病变成大问题,小错酿成大错。建立日常化监督体系,将日常监督的“探照灯”照到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朋友圈,引导年轻干部正确认识自己、摆正位置,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