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长安三万里观后感小学生(汇总13篇)

时间:2023-10-24 20:40:42 作者:念青松 热门长安三万里观后感小学生(汇总13篇)

致辞致谢是一种展示社交礼仪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对他人付出的一种回报。在准备致辞之前,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可以进行相关的背景研究和资料收集。为了更好地理解致辞致谢的写作技巧,下面是一些相关的范文案例,请大家参考。

长安三万里电影观后感

半年以前,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的预告就出现在各种院线大片的映前广告里。今天偶然发现影院开始点映,就拖上孩子们去尝鲜了。

继“新传说”系列——《白蛇:缘起》《白蛇2:青蛇劫起》和“新神榜”系列——《新神榜:哪吒重生》《新神榜:杨戬》之后,今年十岁的追光动画开启了新一轮的“破圈”,推出了“新文化”系列。《长安三万里》就是这一系列的开篇之作。

影片实线,讲的是高适在安史之乱后,机智地从吐蕃人手中夺回云山城的故事;影片虚线,则是高适回忆他和李白从相识到相知,从各奔前程到久别重逢的人生经历。国人耳熟能详的唐代大诗人们——王维、杜甫、孟浩然、贺知章、王昌龄、岑参,在他们的故事里纷纷登场。同样因为诗而名留千古的汪伦、董大、李龟年、岑夫子、丹丘生,也在他们的故事里吟唱举杯,醉酒登仙。还有谁呢?有“草圣”张旭、“画圣”吴道子,还有盛世群像中那些“貌如花、笑春风”的舞女和胡姬。

高适和李白,个性截然不同。一个规矩本分,口吃,穷得行囊将尽;一个则潇洒不羁,浪游天涯,千金散尽,胸中仍是气象万千。一个要入赘,一个大大地写了一个“否”字。简言之,高适是“世间人”,李白是“谪仙人”。

“世间人”“谪仙人”的心心相印。

影片中,高适始终给人一种安定稳重的印象。而李白却在扬州“抢舞女”,在长安的胡姬酒肆高歌劲舞。高适看了都是微叹一口气,然后回到梁园耕田读书。十年过去,高适不仅学会了读书,也练硬了武功。

而李白,父亲离世,没了财产,入赘为婿。入得长安又被边缘化以后,连“小迷弟”杜甫都长大成人了,他才认清这人世间没有他的`路,要重走“问道修仙”之路。

于是,出现了全片中最精彩的一幕——李白接受道箓后,拉着一众好友在河畔畅饮,吟诵起千古名作《将进酒》。一番“逍遥游”,他用超凡的想象力把众人带入一个极致浪漫的诗中世界。吟着吟着,每人驾一只仙鹤临空飞起,硕大的鲲和鹏陪他们一起飞越从天而降的黄河水,飞越银河,飞进浩渺宇宙。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宿醉醒来,高适将去从军,入府为幕,赴自己的“十年之约”。大腹便便的李白说:“来,打一架,看看你的功夫还在不在?”这一次,高适赢了,学会了如何骗过对手。

再后来,李白逃命,他们又在边塞相遇,一起救下郭子仪。高适作诗:“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李白评道,高适心中的锦绣,终于开口了。

《唐诗品》中说,高适大半生沉沦闾巷之间,却始终怀瑜握瑾,故而其诗作气骨琅然。是的,高适等人的边塞诗,铿锵厚重,大气辽阔,成一代诗风。而在残酷的战争中,高适也用上了李白的“骗人”之术,把握细节,骗得连自己都信以为真,最终赢了吐蕃人,夺回云山城。

晚年,李白助永王李璘谋反,片中说他以为永王是天下兵马大元帅才出山协助,这应该是一种美化的说法。而高适背负“不救李白”的骂名,但实则在背后恳请郭子仪出面救下李白。

高适和李白如此不同性情,为何有这般持久深厚的情谊呢?我想,这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人生有相同的追问。

此生何所为?乃是他们人生的大问题。高适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李白要施展才华名垂千古。正是有这样的“大问题”,才把两个人连在一起,把一个个文人武将连在一起,铸就大唐盛世的绝世光华。

诗画化为心,长安在诗中。

片子结尾部分,高适和书童再赴长安。书童提到,诗集里没有收录杜子美的诗,高适答:“会有人收录的。”书童又说:“长安已经不是原来的长安了。”高适答道:“没关系,长安在诗里。”

观看此片,我想国人会在三种不同的层次上得到享受。

第一层,诗的享受。在中国,即便是呀呀学语的垂髫小童,亦可吟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亦可知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中国文化的层层意蕴,通过唐诗的一道道高光,流传千年以至永久,浸润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心灵,也使得他们齿颊留香。

第二层,画的享受。长安不仅在诗中,还在画中。

观众如果了解中国艺术或历史,就会在片中发现更多的趣味。高适、李白骑的骏马有着胖胖的屁股,它的造型便来自昭陵六骏。各种唐三彩的马匹塑像,也是这种憨厚又奔放的风格。

再说美术效果。从《白蛇》到《杨戬》,以“国风美”著称的追光动画,这一次片子的场景少了一些陈词滥调,多了许多面目一新的中国水墨画渲染效果。

片中,有“气蒸云梦泽”的美景,有策马逐风的潇洒,有“千里黄云”的塞外风光,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震撼,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旖旎……这些场景,与诗句相携相依,让观众见画吟诗,吟诗入画。

第三层,心灵的享受。影片的最后,展开一幅“长安图”长卷,不同的方言吟诵着千古名句。那一刻,人们体会到:长安在诗中,在画中,更在中国人的心中。

“文而明之”“文而化之”,这或许就是追光动画十年之作——“新文化”系列的创意初衷。

文档为doc格式。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进入影院看《长安三万里》之前,我就告诫同往的儿子,这部电影虽然是部动画片,但是未必你能全部看懂。果然,在黑漆漆的电影院里,他就忍不住打开手机用百度搜罗关于唐朝的各种人物史料。但是电影画面中所表现的中国的山河之美,唐诗意境之美,渐渐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那些在课本上出现过的人和事,尤其是曾经反复吟诵的唐诗,借助动画这个载体,融入中国风的传统美学,使它们在大银幕上重新“活”过来,这让孩子暂且放下了“不懂”——那些因为缺少知识背景和人世阅历而导致的暂时的“不懂”。

然而,历史文化十分立体,它并不仅仅是课本中的某张图或某首诗,诗的背后承载了很多精神和故事,正是这些精神与故事打动了我们这些文艺中年,同时,也能把力量传递给懵懂的下一代,延续到更多人身上。

孩子看不懂,为什么爷爷就是名将,身怀祖传绝技“高家枪法”的高适,唯一一次能够凭借高家枪法扬名立万的机会,是在玉真公主的舞会上,但是,在玉真公主的眼里,这种上阵杀敌的枪法,远远不如王维弹奏一曲舒心,高适只能黯然离场。但是他能读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里没有缠绵的离愁,没有凄迷的别绪,有的是雄壮的离歌,有的是对前途的期许。

孩子看不懂,为什么李白是商人家庭出身,在唐朝就是社会上的“下等人”,不能参与科举考试,只能倚靠贵人推举?李白才如谪仙,为什么还要屡屡站在官府门口等待垂青,卑微地吃闭门羹?但是孩子能够体味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里的踌躇满志与自信洒脱,体味到诗人对于实现抱负毫不掩饰的喜悦之情。

孩子看不懂,为什么暮年李白会和天下大势相悖“站错队”,永王几顾庐山,一代诗仙就此成为他的幕僚,居然以自己璀璨的才华为永王写了11首颂歌,随着永王反叛伏诛,李白也因此遭殃。但是孩子告诉我,他牢牢记住了李白说的一句话——“壮士暮年”,因为这四个字,他感悟到了李白为了证明自己的才华超越世间的'规则所进行最后一搏时的无比辛酸,他也能够领略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的轻快与如释重负。

孩子看不懂,为什么高适忠心报国一辈子,却要被皇上怀疑,派程公公深夜“监军”,在战场展开与紧张的战事并无关系的调查?孩子也不懂为什么高适把分明属于自己的剿灭敌军之功名拱手让给后来的将军严武?但是,他读懂了“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中透出的那股清冷的铿锵之气,黑夜将白日里战场的激烈全部掩藏,夜色下孤冷的勇士总是更令人生畏。

望着被战火波及的黄鹤楼,高适的童子说:“黄鹤楼已经毁掉了。”高适说:“只要黄鹤楼的诗还在,黄鹤楼就在。”片尾画卷中出现了众多与长安有关的诗,由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人用不同的方言朗诵出来。“只要诗还在,书还在,长安就一直在。”正是《长安三万里》里中用璀璨绚烂的画面诠释的诗句,让我们再次感受到文字的力量,穿云破雾而来,如此强大。

长安三万里电影观后感

电影《长安三万里》讲述了唐朝安史之乱爆发后,吐蕃大军侵略西南,大唐节度使高适守卫长安,却陷入困境,长安城岌岌可危的故事。在这个危难时刻,高适回忆起了自己与诗人李白的往事,这也是电影的主要情节。

影片的背景是唐朝的历史,人物的塑造和剧情的发展都很有历史感。电影通过高适和李白的生活故事,让观众更好地了解了唐朝的文化和历史。尤其是在现代人对历史知识了解不足的情况下,这样的电影能够提高观众对历史的'兴趣和了解,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影片中高适和李白的情谊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他们虽然身份不同,但却有着深厚的友情。高适是一个精明干练的将领,而李白则是一个性格开朗、豪放不羁的文人。高适和李白之间的矛盾和友谊的表现都非常自然,展现了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这也让人们感受到了唐朝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影片的视觉效果也非常出色。众多的场景设置和服装道具的搭配都非常考究,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观众更好地融入到唐朝的历史之中。而影片中的音乐也非常优美,配合场景气氛,让人倍感震撼。

电影《长安三万里》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历史题材电影。它不仅展现了唐朝的文化和历史,也让人们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同时,影片的制作也非常精良,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音乐都非常出色。这样的电影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对历史的了解和传承。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小学生

观看了《长安三万里》之后,真是让我深受震撼呀!

有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李白:701年-762年,与杜甫并称“大李杜”。为人爽朗大方、喜交友,爱饮酒作诗。

有气势奔放的诗人——高适。高适:704年-765年,与岑参并称“高岑”。气势奔放,奋发进取、蓬勃向上、雄健。

我最最印象深刻的是当时安禄山起兵造反,使唐朝发生了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那时老百姓们真是赶驴的赶驴、逃跑的逃跑,黄鹤楼、王孙公子的`府苑宅……都被夷为平地。

那时的高适便英勇地开始偷偷反击,最后高适趁机把安禄的营帐团团围住,先放一把大火将他们的帐篷点着了,又将一大堆雪从高处往下扔,而且还连同一棵棵又大又粗的树干一起滚下去,把安禄山的军队打得毫无反手之力。最后唐朝大获全胜!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电影已经结束了,但我的心中却充满了自豪、热血以及感动。……真想回到大唐看一看。

文档为doc格式。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这部电影讲述了安史之乱爆发后,吐蕃大军攻打西南,大唐节度使高适在战争中陷入困境,长安一度岌岌可危的历史故事。高适孤军奋战,最终在监军太监的协助下成功守住了长安。在这段生死攸关的时期里,高适回忆起了自己与李白的一生往事。

整部电影充满了历史气息,展现出了唐朝时期的壮丽景象以及那段动荡的历史背景。电影中的演员们表现出了各自的角色特点,将历史人物诠释得十分生动。特别是高适和李白之间的友情,更是让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人情冷暖。

在电影中,高适和李白的友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高适和李白同样是文人,却有着不同的性格和人生观。高适正直、坚韧,而李白则是豁达、洒脱。但在面对困境时,他们始终相互扶持、同舟共济。电影中的高适和李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长安的热爱,展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风采。

影片深刻地表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在战争期间,人们的生命和尊严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但是,高适和李白的存在,让人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正义和善良。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守护了长安这座城市,为后人留下了一段永恒的历史。

这部电影让人们更深刻地了解了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同时,电影通过高适和李白的故事,向观众传递了一种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观。整部电影充满了感人至深的情感,让人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壮丽和感人之处。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在。”这是爸爸周日陪我看的电影《长安三万里》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话。电影时长近三个小时,是一部以历史和诗歌相结合的国产动漫片,整部电影有40多首诗,把诗人和古诗串在一起。

电影是从唐代诗人高适的角度展开的,回忆了李白的一生和“开元盛世”“安史之乱”。电影还让我了解唐诗背后的创作背景,比如:李白和杜甫怎么结识的?为什么李白经历那么多困难后还能写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自由洒脱,豪迈奔放的诗句。

我背过诗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让不识君”,也背过“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虽然知道意思,但对这些诗句不能深刻体会,看过电影,我才真真切切感受到诗人写这些诗作时的`激动、失望、豁达的感情,也让我知道古诗不光要会背诵,还要理解它的背景。

长安三万里电影观后感

每个热爱中国文化的人都能在影片中找到归宿与认同感,并深深的为之自豪。

回归到影片名称,《长安三万里》,就是以长安为圆心,三万里为半径的盛世大唐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圈,彼时的长安,真正的世界中心,国际化大都市,拥有最自信的君臣与百姓,极度开放包容,自信到甚至异域番邦洋人享受与本朝人所有同等的待遇,可以考取功名,可以入仕为官,甚至成为节度使这样的封疆大吏,真正的世界各族人民是一家,人人都有一个大唐梦,长安梦。

长安三万里这个故事,讲述了我们中华文明为何延绵不绝得以数千年赓续,我们传承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报效国家,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伟大复兴!

这个传奇故事,并非只有浪漫与深沉,而是充满着棱角,洋溢着铁血与豪情,极具张力!

千金散尽还复来,古代榜一大哥被女主播套路打赏的桥段既诙谐又豪迈。

虽然主角因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而滋生过失落,但更让我动容的是主角在时光中的蛰伏与隐忍,屡屡受挫都能不忘初心,蓄势待发择天时而动,超级逆袭,极高的人格魅力!

这并非一款面向低幼儿童的动画片,有更多生活体验的成年人观影感受更佳,但孩子去看同样能领略到那段波澜壮阔盛世历史中的精气神,最差也能学到几句古诗词,学诗最难的是无法领会其中的意境,只死记硬背很快就忘了,但是影片用精美绝伦,视觉冲击力与想象力兼具的画面将诗句中的'意境与时代背景展现出来,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电影一改追光动画前两部青蛇与杨戬剧情节奏支离破碎的缺点,叙事流畅完整了许多,有一些首尾呼应的伏笔也很绝秒。

展现了中国动画工业化的成功,每一帧都可以拿来当壁纸,虽然日本动画也非常好,但我真的没在日本动画里看到过如此的技术力。追光动画真的值得种草追随,工业党技术力的标杆。

《长安三万里》并非《哪吒》那种合家欢电影,但它绝对是另类的合家皆宜的电影,不论老少,均可徜徉在那段华彩峥嵘的历史中,在古今时光交融中接受文化与灵魂的熏陶。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看了《长安三万里》,零零散散的回忆汹涌而来。先是儿时学的各种古诗,当时只忙着背诵默写、了解诗意,对写作背景也仅仅是一知半解,没有真正的了解历史,也没有真正窥探过诗人的风骨。而后是各种熟悉的大唐诗人名字接踵而至,比如贺知章、岑夫子、王维、孟浩然、崔颢等人物形象再看完电影后一下子鲜活了,人物关系再整理之后终于理清晰了。还有学习强国上总考的一道题:唐代三绝指的是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和裴旻的剑,这下脑海中都有形象了。

最后还有一些熟悉的场景,比如胡姬酒肆、古诗词路、长安建筑等,年前刚看了大唐不夜城完美复刻版,也帮助更好的了解了大唐盛世的繁华,以及经历了开元盛世的`诗人凭着心中的那股劲暮年后还有壮志未稠或忧国忧民之心。先前对高适的了解只停留在“天下谁人不识君”,还有熟悉的浪漫主义诗仙李白、现实主义诗圣杜甫、田园诗佛王维,却不知他们人生的经历与仕途的坎坷程度,现在终于能了解一二。大器晚成的高适如何成为大唐中功绩最的诗人。有才有财的'李白为什么不适合入仕途,为什么要成为赘婿,为什么入道寻求修仙之道,共情《早发白帝城》流放夜郎途中大赦天下的喜悦。少年杜甫聪慧可爱,青年杜甫还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凌云之志,但因野无遗贤的政治原因无缘科考入仕为官,一生怀才不遇、壮志未酬,安史之乱后更是颠沛流离、穷困潦倒,靠好友接济度日,因此晚年才有“喜欲狂”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梨园三剑客,初遇时境遇各不相同,因时局因不同的选择,也有了各自人生的轨迹,最终都回归人世间,转眼间轻舟已过万重山。

看完电影也有一种感受,明白了教育的滞后性。最近比较流行的句子“人不能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当看到教室里的学生,也想到了儿时的自己。必须去经历、去感受,让人生有更多的体验,才能更好的把搁浅的知识记忆复苏,成为自己身体里的一个闭环。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这是一部几乎找不到参照物的电影,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动画还是真人。

168分钟的时长,让它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片长之首,也预示着它和其他动画电影拥有截然不同的气质。

电影从高适的视角讲述了高适和李白的一生,勾勒出盛世文人群像,也展现了一个朝代的兴衰,是真正的史诗片。故事以两条线分别讲述,一条现在时,以一场战争为线,一条过去时,以高适和李白的交往为线。两条线一文一武,到影片最后凝为一点,爆发出巨大的情感力量。

电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和语文课本不同、且更接近真实的李白。课本上有意无意隐藏的“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李白,在片中完全展现。李白用酒精麻痹自己,用大笑麻痹他人,用狂放的诗篇掩盖不得志的郁闷,给世人留下一个洒脱的形象。

片名中的长安,指的是所有人向往的理想之地,三万里指的是人们追求理想的过程。高适和李白,为自己的理想各自上下求索,最后成就了截然不同的人生,一个大器晚成,一个始终不得志。两个人都把写诗作为自己走上仕途的敲门砖,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千年以后人们在意的不是他们当了多大的官,而是他们所创作的诗。在这一点上,两个人又殊途同归。也许在李白的眼中,自己一生都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是一个失败者。但当千年之后,银幕外的观众无一不被他的诗鼓舞过,就连四五岁的小孩都能背上几句他的诗。

黄鹤楼在战中被毁,影片最后高适说,只要那些关于黄鹤楼的诗在,黄鹤楼就在,只要诗在,长安就在。这里的.长安,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可以说,高适从军事的层面上保卫了长安,而李白则从文化层面上保卫了长安。

很多人看这部电影时都会潸然泪下,但它又不同于常见的催泪片,它的催泪之处往往并不外显,而是暗流涌动,需要观者有一些联想或敏锐的感知,才能引爆那颗深水炸弹。比如,片中呈现了一个活泼好动的童年杜甫,当我们联想到他后来的忧郁愁苦,巨大的反差让人心酸。关于李白也是如此,当你知道了他一生的遭遇后,你再看他年轻时的豪言壮语和爽朗大笑时,也会增添几分感伤。

《长安三万里》笔触细腻又气势恢宏,视听方面也极尽中国古典韵味。它不仅仅是中国动画电影的一块里程碑,也为真人电影弥补了一个题材的空白。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电影《长安三万里》以唐朝为背景,电展现了长安城的繁华和美丽,以及古代人们的智慧和才情。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唐朝时期的历史和文化知识,比如唐诗、唐画和唐乐等。电影《长安三万里》通过一些细节展现了古代文化的魅力。

比如在电影中,有一个场景是诗人王之涣在酒馆里写诗,他的'动作非常优美,充满了诗意和艺术性。还有一个场景是皇帝在宫殿里欣赏音乐和舞蹈,这个场景非常壮观,展现了唐朝时期宫廷文化的繁荣。

总的来说,电影《长安三万里》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历史电影。它不仅让我了解到了唐朝时期的历史和文化,还让我感受到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才情。我相信这部电影会对我未来的学习和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长安三万里》是一部令人陶醉的动画电影。通过动画的形式,该片将唐代诗人群像和经典唐诗带入了现代观众的视野中,让我们领略到了诗意之美和文化之美。

这部电影以李白为主角,故事背景设定在安史之乱爆发后的数年间,吐蕃大军攻打西南,大唐节度使高适陷入了困境,长安岌岌可危。在这个危急时刻,高适回忆起了他与李白的一生往事,这也成为了整个故事的线索。

影片通过细腻的画面和动人的音乐,将唐代的繁华和壮丽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帧都仿佛是一幅精美的画作,每一首诗都仿佛是一首动人的乐曲。观影过程中,我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亲身体验了唐代的辉煌和浪漫。

影片中的李白形象栩栩如生,他的豪情万丈和不拘一格的个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让人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的激情和追求。而高适则是一个勇敢而坚定的人物,他在困境中展现出了无畏的勇气和智慧。

《长安三万里》不仅仅是一部动画电影,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和再现。通过李白和高适的故事,观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代的历史和文化。影片中穿插的经典唐诗更是给人以启迪和思考,让人对诗歌的魅力有了更深的感受。

总的来说,我对《长安三万里》这部电影非常满意。它不仅展现了唐代的壮丽和诗意,还通过李白和高适的故事传递了人性的坚韧和追求的力量。这部电影让我对唐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诗歌有了更深的感悟。强烈推荐给所有喜欢文化艺术的观众,这将是一次难忘的观影体验。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国产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7月8日全国公映了,今晚陪女儿去看了,《长安三万里》用168分钟的光影之旅带观众回到浪漫大唐,重新认识李白、高适、杜甫等“大唐群星”。我第一感觉,挺好,让女儿复习了一下唐朝的诗人,唐朝的历史。提升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长安三万里》整部电影共引用了40多首唐诗,当电影中出现这些唐诗的吟诵时,影厅内的很多小观众都情不自禁地跟随背诵,此景颇为动人。网上有人说,电影应该改名叫唐诗三百首,我觉得,唐诗夹在电影中,表现的非常自然。

电影的制作挺精良,电影中的很多细节,比如场景的设计、唐代的器物、服装上的花纹等,都和唐代的出土文物非常吻合,“看完有些恍惚,仿佛从电影里被拉回了唐朝,把人从现实带入到诗词的浪漫意境中,这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情怀。”

《长安三万里》片长足有168分钟,是中国电影史最长的动画电影。而作为一部动画电影,近3个小时的时长对于低龄观众无疑是一种考验。我女儿看完激动的,说可惜唐朝的盛世时间太短了。我告诉她,唐朝的成就已经刻在我们中华民族的骨子里了,在国外,华人的聚居地叫唐人街。

女儿对我说,她喜欢李白的'诗,但相对于李白的洒脱,她更喜欢高适的坚毅。我听了感觉很欣慰。故事情节我就不多说了,省的剧透了,推荐大家可以去看看,我觉得是近年来少有的精品,而且票房也是不错的。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上周看了电影《长安三万里》,整部电影以盛唐为背景,讲述了主角高适相遇传奇诗人李白的种种故事,主角作为讲述人,讲述他与李白相遇每个细节。

高适在前往长安过程中,遇到了盗贼,也是遇到盗贼,碰到了一生挚友李白,当时自己善于使枪,准备去长安某个武职,这次和李白相遇,也是机会难得,于是高适教李白枪术,李白教高适相扑。

但高适觉得,李白有些超凡脱俗,不像是凡尘中人,他太豪放,太不拘一格了,李白也常将自己比做大鹏,想要扶摇直上九万里。说李白自己也是不甘平凡的。

在那个时代,商人属于下等人,商人的孩子,不能走正常渠道考取功名,只能走检举的方式,就是他人推荐的方式,而李白此行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他人检举,从而得到皇上重用。可凭借一首好诗,去处处碰壁,无奈,就放弃这条路,去往扬州了,临行前,相约一年之约,一年之后,无论如何都会再次见面。

于是高适自己独自去长安闯荡,想凭借高家枪法,希望在长安闯出一份名声,就如同当时到处碰壁的李白,有种怀才不遇的感觉,一年下来,最后在他人府上,表演刷枪,也未能得到赏识。

于是去了扬州,履行一年之约,发现李白的诗歌早已在扬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再配上此地的美景,真是人间仙境啊。

之后,便回乡的高适,时而与李白见面,一晃就是便是20多年,而李白人到中年,混得相当可以,在长安发达了一段时间。

在这期间,每每遇到李白的时候,总是能听见他随口而出得诗句,再配合当地景观,诗句就显得朗朗上口。这其中一个景观就是黄鹤楼,南来北往的人,总喜欢在黄鹤楼上题诗。

本人属于愚人,确实无法出口成诗句,不过当自己所学过得,听过的诗句,在电影里,被他人说出来时,依然回很激动,觉得诗句焕发了第二次生命力,从未觉得诗句如此亲切与传神,这是就是诗句的魅力吧。

当李白邀请高适来长安的时候,在酒楼,看见很多我们现象还耳熟能详的人物,“王维,王昌龄,杜甫”等等一群著名的诗人,都是小学课本里,我们学过的人物,那真是个人才辈出的年代啊,之前看些老电影,会发现很多明星当时都是默默无闻,到现在,个个都时非常有名的,以至于想要请回来再要合作一部电影,已经不可能。

这是一种类比,不只是电影行业,其它行业,都是一代代的人,一代代人才辈出的年代,我们也要积蓄我们自己的'能力,在该发光的时候,展现自己。

回想小时候,老师留作业要求背诵下来,真的很难很难,只是感觉诗句,是一些押韵的文字堆砌,并没有实际感觉,背下来已经很难了,背完就忘也是常态,几乎不会去思考里面的意境。

所以这样的电影,同时非常适合小朋友们看,小时候背唐诗还是非常痛苦的,但是经过背景铺垫和画面渲染后,非常能理解诗人当时的处境,以及诗句想要表达的意境,这可比单纯照着语文书念好太多了。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