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年级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汇总15篇)

时间:2023-12-09 20:08:17 作者:LZ文人

教学计划的评估应该定期进行,教师需要对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这些教学计划范文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计划的编写方法。

二年级《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

我们一起变魔术。在这个正方体的盒子里有一些小东西猜一猜有可能是什么?请同学到前面摸出物品,说说是什么放在桌子上。

环节意图:变魔术对于学生来说很有趣,同时充满了神秘感,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才会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极高的兴趣,才有可能积极思考问题。活跃的课堂气氛为整节课做了情感上的准备。

二、揭示课题。

1、观察桌子上的物品,师:桌子上的东西很多,怎样才能清楚的知道都有些什么物品呢?(学生经过思考回答把物品分类,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采用不同的方法分类。多种方法比较后学生找到了最恰当的分法。

环节意图: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把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观察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得到感性上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感受图形之间的不同。教师鼓励学生自圆其说不人云亦云。

个别学生已经能说出图形的名称,老师要给予肯定。

环节意图:出示彩色的图形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三、巩固新知。

1、动手分自己带的物品。

要求:仔细观察物体的外形。边摸边说是什么图形。

环节意图:自己带的物品都来自于我们的生活。进一步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是对先前知识的复习巩固。通过动手触摸物体,让学生的多种感官综合在一起发挥作用。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这种特殊的长方体学生分辨不清楚。)。

2、出示:长方体,说说是什么图形?

环节意图:老师先不给出正确答案,而是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经过争论学生动脑思考,老师在通过实验验证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3、实验验证:左边三组闭上眼睛,右边三组观察。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把它们放在桌子上,分别放倒。让左边三组同学睁开眼睛,问他们长方体和正方体和刚才相比有什么不同?左边三组同学说:长方体倒了,正方体没有变化。再问右边三组的同学是不是这样。右边三组同学争着说:不是这样!正方形也倒了。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了知识。

环节意图:从学生分类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正好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从生活中来的思想。这也是培养学生有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通过对比观察等手段让学生自己找到它们的不同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久而久之,他们会对学习产生很浓厚的兴趣。

四、巩固复习(游戏)。

1、创设情景: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好朋友嘟嘟。它邀请大家参加闯关大行动这个节目。顺利通过三关的同学会有小礼物。

环节意图:可爱的小猴子能激发孩子们关心保护小动物的热情。21世纪教材非常重视学生的发展,以此作为向学生渗透人与小动物和谐相处的良好契机。好胜心强是儿童的天性,老师抓住儿童这个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吸引他们的注意。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1、第一关:知识小屋:先观察再分类。

环节意图:老师利用课件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教学服务。老师先操作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于顺利过关的学生予以表扬。

2、第二关:组合变变变:

提出要求:小组合作先用8个小正方体摆一个大长方体,看那个小组摆的最多。再用10个小正方体摆不同的长方体。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老师用课件演示。

环节意图:一方面,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另一方面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能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更多的信息。在小组内把所有的智慧集中在一起,更有利发散学生的思维。小组的成功往往更能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用10个小正方体摆不同的长方体,开放式的练习目的是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有的方法比老师要多,老师及时鼓励保护好他们的学习热情。

4、第三关:智力大比拼:学生闭上眼睛老师摆图形(比较难的)看一看说说图形是由几块儿小正方体组成的。简单说明理由。

环节意图:闭上眼睛增加神秘感,同时也是为了增加难度更好的教学。

五、联系生活实际。

在生活中到处可见这几个好朋友你能说说吗?

环节意图: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六、点题小结。

这节课是如何体现让学生参与、探索、感受数学的呢?主要有以下三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探索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感兴趣,就会自觉自愿的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十分重视创设情景、激发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愉快、主动的探索知识、参与到学习中来。只有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才能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留给学生自主探索参与的空间。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本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做到了前后呼应。

如:创设情景这一环节中,老师让学生自己摸出物品,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感到有趣。把抽象的图形和生活有机的.联系在一起,通过自己动手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让学生感到学习是很有趣的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2、多种感官协调发展,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关键。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时参与的感官越多,越能充分发挥大脑左右半球的协同功能,思维活动的效率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规律,多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

如:多种感官协调发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有体现。摸自己带的物品;在组合变变变这一环节中体现的最明显。用8个小正方体摆大长方体、用10个小正方体摆不同的长方体等。在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3、设计开放式练习,启发思考,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良机。

北京市21世纪教材非常重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设计练习时必须创设活泼的课堂氛围,注重学生思维的激励,进行开放式练习。要多与学生做情感上的交流,即使学生的回答错误,教师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使学生真正感到师生间的平等、民主与合作。想方设法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问,诱导学生多方面探讨,多方式表达,形成广阔的思维空间,提供灵活的思路选择余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如:用8个小正方体摆大长方体、用10个小正方体摆不同的长方体等。老师设计开放性的练习,学生的思维不受定势的影响。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一起探索、交流。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开阔了,也轻松的学会了。

如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探索参与数学的意识增强了,在学习中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能动性有所提高。既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又掌握了学习的能力。这是老师长期不懈努力的结果。我愿意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做一点贡献。

二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很多。教材通过飞机、蝴蝶和天安门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共同的特征,再做剪纸实验,然后揭示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内容,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图形的特征,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认识了一些基本图形特征。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一些已学过的图形特征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一些事物,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研究一些问题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用折叠重合这样的词语准确地描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它的对称轴。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欣赏想象、操作发现等数学活动过程,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其空间观念和审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主动参与画图形的活动,感受图形的对称美。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剪好的树叶、大树、葫芦、爱心和小衣服等。学生:彩纸3张、剪刀1把,直尺1把,学习材料1份。

教学重点: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老师在眼镜店看到这样一副眼镜,请你检验一下它是否合格,为什么?(出示课件:不对称的眼镜)。

生回答。师揭示”对称”,并板书。

2、请看这幅眼镜合格吗,为什么?(出示课件:对称的眼镜)。

生回答。

3、这是一只美丽的蜻蜓,你看它对称吗?如果是哪里对称?

生回答。

4、在生活中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对称现象?

生回答。

5、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生活的对称现象,请你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并配有音乐。)。

6、它们美不美?这只蝴蝶美不美,美在哪里?

生回答。

7、蝴蝶的家人和朋友带来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请你仔细观察:

(出示课件:对折之后两边完全重合)。

8、你有什么发现?

生回答。师揭示“完全重合”,并板书。

9、你能用双手表示“完全重合”吗?你能用一张卡纸表示“完全重合”吗?生做,师评价。

二、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1、就是这张简单的纸,老师可以把它变成很多漂亮的对称图形,你信吗?请。

看老师手中的作品。(展示已经准备好的大树、葫芦、小衣服等简单的对称图形。)。

2、你们想做吗?小手背后向前看,竖起耳朵仔细听,我们一起做一个爱心。(课件演示,教师用纸演示过程)。

第一步:将纸对折,做到完全重合。

第二步:在合适的位置画出爱心的一半。

第三步:沿着刚才的画痕剪下来。

第四步:打开便是爱心。

3、请同学们准备好你的学具剪一个爱心。

生操作,师巡视。

4、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贴黑板上。

5、你们真是了不起的艺术家,能剪出这么漂亮的作品。我们把这样的两边一。

6、你还能剪出其他的对称图形吗?

生操作,师巡视。

7、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贴在黑板上。

8、打开你手中的对称图形,请你仔细观察,你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生:一条折痕。

师:揭示“对称轴”,并出示课件解释对称轴:它通常是一条直直的虚线,并能向两端延长。请画出你手中的对称轴。

9、仔细观察老师黑板的对称轴和你画出的对称轴,有什么区别吗?

生回答,师指导:当对称轴在真实物体上时是画不出延长部分的,只能再作品的本身画。而老师的作品是在纸上,所以能画出延长的部分。

10、像这样沿着对称轴对折,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并板书。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下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课件出示)。

生回答。

2、判断:下面的图形是对称的吗?如果是请画出对称轴。(课件出示)生拿出练习纸做题。

3、连线。

生回答。

四、回顾新知,总结提升。

1、这节课的学习之旅即将结束,请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首先观察了什么?生回答。

2、通过剪一剪的活动我们发现轴对称图形有个显著特点:对折后两边都能完全重合,并且能留下一条很明显的对称轴。

3、同学们感受到了生活中对称的美,在课堂上也剪出了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此时你们的心情美不美?让我们带着这份美丽的心情来欣赏美丽的图片。(课件出示,并配有音乐。)板书设计:

二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章节:第三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例2。

设计思想: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4、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2、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对称图形的位置和条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各一,剪刀、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音乐情境导入。课件演示对称图片,让学生感受对称美,并引导他们去发现这些图形的特点。

(通过让学生欣赏大自然中和人类文化遗产中的对称图形导入新课,既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作好铺垫。)。

二、新授课。

(一)结合课件,讲解例题1。

课件展示四个轴对称图形。(蜻挺、树叶、蝴蝶、脸谱)。

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你猜猜对折后会发生什么情况?

(大屏幕演示四个图形两侧重合的动画过程)通过观察得知:这些图形的两侧分别对应相等)。

(二)操作,认识对称轴。

展示大树、蜻蜓、乌龟三个轴对称图片。

提问:老师是如何剪出来的?(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所以先对折再剪)。

操作:教师示范例题2“剪衣服”

小组合作:剪一个你喜欢的对称图形。配乐剪轴对称图形比赛。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彩色纸用对折的方法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然后贴在白纸上。并把剪得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欣赏。

(在欢乐的音乐声中竞赛,目的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调节;把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轴对称图形的美。)。

提问:你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

总结提出概念:对称轴。讲解对称轴性质。找学生在黑板展示的对称图形中找到并画出对称轴。

三、练习。

(一)基础练习,加深认识。

1,课本“做一做”(检查学生能否运用新知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

2、拓展练习:找出哪些图得到是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

3、“折一折”:练习十五第二题(正方形、长方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接着指导学生从不同方向折一折,看各有几条对称轴。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逐个演示操作过程。重点指导折圆的对称轴。并启发学生说出: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在操作中,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画一画”:练习十五第三题(检验学生会否在小方格中画出对称图形)。

(二)综合练习,拓展思维。

1、游戏—全体起立,跟着音乐做动作,音乐停时摆出一个对称姿势。再请三人上台表演。

2、抢答。观察周围哪些事物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

(这样设计,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检查了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3、观察并说出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否相等?

(这题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为日后的学习做铺垫)。

四、总结。

(一)提问:今天学了什么?

什么叫对称轴?

怎样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二)评价:1、学生互评(公认表现突出的给予奖励)。

2、教师对个人、全班表现给予评价。

(三)结束语:对称是一种美,是数学美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希望大家能运用今天所学知识把我们生活装扮得更美丽、更精彩!

附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条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

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教学反思:

《轴对称图形》(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2课时的内容。教材主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直观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力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和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1、从兴趣入手,以兴趣为先导,创设了轻松的心境。针对小学生年龄偏低,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对较弱的实际情况,我借助一幅幅赏心悦目的的图像,这样做到了“寓知识于娱乐,化抽象为形象,变空洞为具体”,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形象性、趣味性。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找出数学规律,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新的“数学思想”。

2、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如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力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含义,变“学”数学为“做”数学,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整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对称图形的形成,感受到了对称图形的内在美。通过欣赏同学的作品这一活动,使学生在欣赏漂亮图案的同时与大家分享“创造美”的愉悦,体验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观摩同学作品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启发而获得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源。

3、挖掘教材中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因素,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让学生自主地折纸、剪图案,发挥他们的想象,创造性地剪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学了“轴对称图形”后,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利用了“轴对称图形”的例子,这些活动,从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4、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唤醒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让学生建立自信,超越自我。

这样的设计,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还给了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发展需求,较好地体现了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教学教法:

观察、讨论法。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剪纸(如窗花),也可用电脑上网收集各种各样轴对称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这个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

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下面还有小火车、滑滑梯、飞机,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儿放风筝呢,这里不仅好玩,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认识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学习数学知识。

二、互动新授。

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观察,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下吧。(教师出示叶子、蝴蝶和天安门图。)。

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流。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可以纠正。)。

2、教学对称。

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物体就是对称现象。

二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1.使学生通过观察、欣赏、操作、讨论等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了解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用一些方法作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课件、剪纸艺术作品、电脑课件、剪刀、油画棒、白纸等。

一、情境引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示对称图片,并展示动画)。

师: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尤其是苏州的小桥流水和园林里别具风味的花窗、亭台常常为世人所赞叹。(边介绍边投影相应的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片)这些建筑、工艺品之所以有独特的美,是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这个特征是什么呢?这就是本课时要学习的内容。

2.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将要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对称的知识。(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二、交流共享。

1.认识物体的对称。

师:现在请大家看看这几个物体,(出示例3主题图)它们分别是什么?找找这些物体的特点,再同桌互相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交流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并说说是怎样看出来的。

师:我们观察这些物体的两边,经过比较,发现它们的形状、大小都一样,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就说这样的物体是对称的。

师:我们把蝴蝶、天坛和飞机沿着轮廓画下来,可以得到这样的3个图形。(出示图形。)。

请同学们拿出我们准备的这几个图形,对折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师提问:图中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两部分是以什么为界线的?

揭示:像这样的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3.操作深化。

出示例4,明确要求。

(1)让学生用一张纸对折,再照样子画一画、剪一剪。

(2)让学生按上面的方法再剪一个对称图形,先想好准备剪什么,再剪一剪。

三、反馈完善。

1.教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完成后,指名学生看图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2.教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组织交流。

3.教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在教材上连一连,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这节课是学生初次以数学的眼光接触对称,我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充分感知对称现象。要理解什么是对称,必须先发现“两边完全一样”,学生通过对折,对称的特点就在眼前的图片中体现出来,进而接受轴对称的概念,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直观又形象。有了感知、体验的过程,学生就能理解得更加深刻。

二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第31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七第7题。

教材分析:

旋转也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平移与旋转这两种现象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何现象。课程标准不要求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定义,更不需要学生去背诵结论性语句,只要求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去感知这些现象。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见到很多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和旋转意识,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更无法想象,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日常生活中的旋转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直观认识旋转图形,培养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发挥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借助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和学生的操作活动,体会旋转的特征。例如:通过制作陀螺并使之转动,感受旋转。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事物钟表,旋转门等,使学生感受相关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认识并辨别旋转图形,并能判断旋转点或线以及旋转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入新课。

老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平移的内容,接下来我们就来复习一下关于平移的知识。(播放课件ppt,展示图片复习近平移)。

老师:谁能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的平移现象吗?

同学:观光电梯,推拉窗。

同学:给出自己的答案。(不是平移,因为方向发生了改变。)。

二、探求新知,感受旋转。

同学:他们都是围绕中心运动,都是旋转现象。

文档为doc格式。

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

1、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西、南、北),能熟练地辨认其余7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熟练地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方向。

2、使学生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进一步认识角,能熟练辨认直角、锐角、钝角,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电脑课件、剪刀、正方形纸片1张。

方向与路线。

认识图形。

(二)复习。

1、复习方向与路线。

指导学生做总复习的第15题。

(1)是辨认方向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先小组说说,再全班交流。

(2)是简单路线图的理想,先让学生独立设计几条路线图,求出长度,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2、复习测量。

(1)指名说一说1分米,1毫米各有多长?

(2)量一量,让学生用学生尺量一量自己中指和大拇指的长度,并记下来与同学交流。

(3)填一填。

(4)画一画。

(5)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3、复习认识图形。

(1)指导学生做总复习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2)指导学生做总复习第16题。

学生独立填空,全班交流。

(3)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三)操作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总复习,第17题。

让学生用剪刀和正方形,按题意要求独立操作。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选用随堂练习。

二年级《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

《轴对称图形》在本章教材的编排顺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放在圆的后面,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说明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另一方面可以对所学的各种平面图形中轴对称的情况作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已学过简单平面图形,对平面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且初步了解研究平面图形的方式方法。高年级的学生具有好胜,好强的特点,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学生间相互讨论的气氛较浓。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以及鼓励学生在具体、直观操作中发现知识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特点。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

1、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事物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体会对称美。

2、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3、使学生直观的认识轴对称图形,在操作中理解掌握轴对称的概念,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题。

1、(屏幕出示相关图片)观察下面的图形,(折一折,看一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指出:像前三个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轴对称图形。

二、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加强对图形的认知和感受。

思考:现在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检验一下这几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b、教师板书: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完全重合重点强调)。

c、让学生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轴对称图形的。(以小组为单位,用手中图形举例说明)。

d、教师结合图形说明对称轴的概念。

2、完成做一做。(让学生来汇报,同时电脑演示)。

3、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平面图形,现在你动手折一折、看一看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各有几条,请你画出来。(汇报从杂乱----有规律)。

4、完成做一做1。(口答,屏幕演示)。

5、完成做一做2。(口答,屏幕演示)。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知道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并且知道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我们还通过动手操作知道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以及各有几条对称轴。

6、质疑。

巩固练习:

1、数书p1021(口答)(屏幕)。

2、数书p1024(口答)(屏幕)。

3、画出每组图形的对称轴。

4、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你能不能举例说明?

5、欣赏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

6、判断:

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

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是对称图形。()。

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二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教学教法:

观察、讨论法。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剪纸(如窗花),也可用电脑上网收集各种各样轴对称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下面还有小火车、滑滑梯、飞机,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儿放风筝呢,这里不仅好玩,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认识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学习数学知识。

二、互动新授。

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下吧。

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流。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

2、教学对称。

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物体就是对称现象。

二年级数学《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69页例2、例3及练习十六、第3题、第5题。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简单立体图形的活动,使学生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对立体图形的观察,使学生能够辨认从立体图形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点;使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复习引入。

(一)教师拿出一个公鸡的玩具,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

师:为什么是同一个玩具我们看到的形状不同呢?

学生回答: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

(二)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教具,让学生说出名称。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立体图形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不一定相同,为下面学习观察立体图形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一)、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教学例2。

1.观察长方体的形状。

师:小英、小刚、小强三位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观察一个长方体。

师:跟上节课学习的一样吗?也是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观察长方体的形状吗?

生:不是。

师:这三位同学是怎样观察的?

生:小英在侧面观察。

生:小刚在正面观察。

生:小强从上面观察。

师:老师给他们拍了个照片,瞧,照片出来了,动动脑筋,这三张照片分别是谁拍到的?

生:第一张是小英拍到的`。第二张是小刚拍到的。第三张是小强拍到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小英是从侧面看的,因为小刚是从正面看的,因为小强是从上面看的。

师:说的真棒,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2.观察学过的立体图形(正方体、圆柱、和球)。

(1)合作探究,直观感知。

小组活动:将立体图形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

(2组内交流:我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3.全班交流。

(1)观察正方体。

小组活动:将正方体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

全班交流:我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设疑:为什么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交流: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正方体,看到的形状相同,都是正方形。)。

(2)观察圆柱体。

小组活动:将圆柱体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

全班交流:我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设疑:为什么看到的图形不一样?

交流: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圆柱体从正面和侧面看都是长方形,从上面看是圆形。)。

(3)观察球体。

小组活动:将球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

全班交流:我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设疑:为什么看到的都是圆形?

交流: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球从每个方向观察,看到的都是圆形。)。

4.小结。

正方体和球从不同的位置看上去都是一样的;长方体和圆柱从不同的位置看过去是不一样的;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

教材第110页第3题,练习二十五第8—13题。

1、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的特性及其三边、三角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

2、进一步掌握轴对称和平移,能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画平移后的图形,并能运用平移解决问题。

3、进一步掌握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能辨认、并画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复习重点: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复习难点:画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运用平移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学过的图形与几何的有关知识。

1、第二单元学习了观察物体。

2、第五单元学习了三角形。

3、第七单元学习了图形的运动。

(二)复习三角形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2、复习三角形的.特性。

指名说一说三角形有什么特性,并举例说明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复习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指名说一说三角形三边有什么关系。

强调: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4、复习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可以分为哪几类?你是怎么分的?

(三)复习轴对称图形、平移

1、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

2、说说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3、复习平移。

强调:要知道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先“找点”,找出平移前后相对应的一组点,然后数出对应点之间有几格,整个图形就平移了几格。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只改变了图形的位置。

(四)复习观察物体

在同一角度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物体的几个面?

强调: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从同一方向观察同一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

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五第8—13题。

我们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观察物体

三角形

图形的运动

对称图形

1.联系生活具体物体,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会判断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并能画出对称轴。

2.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丰富对图形的认识,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3.在认识、制作、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会指出对称轴。

教学难点: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

生:姐姐剪的比较漂亮,因为蝴蝶左右两边的大小一样。

……。

二、操作体验,探求新知。

(一)认识对称图形。

1、设疑:如何验证物体的两边是否一样?

(1)、出示蜻蜓、树叶、蝴蝶、飞机等图形。

提问:这些图片漂亮吗?你发现了什么?

(2)、除了用眼睛观察,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它们的两边是不是一样的?(对折)如果把它们对折,会发生什么情况?请一位同学来折一折。

学生动手折一折。

(3)、说说你是怎么折的?发现了什么?(两边叠在一起)在数学中我们叫重合,(板书)再仔细观察,对折后两边的形状和大小怎么样?(都一样)那么我们就说它的两边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板书)。

归纳:对折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对称图形”。(板书)。

2.说一说。

师:生活中对称的物体还有很多,谁来说说你还知道哪些物体也是对称的?(生说……)。

(二)、认识对称轴。

1、出示“小树、飞机、小鱼”图片,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对称图形真美呀!老师情不自禁地动手剪了几张(出示)。你们知道老师是如何剪出这些对称图形的吗?如果给你一张纸,你要如何剪出这样的对称图形呢?(讨论——交流)。

归纳出: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所以先对折再剪。

2.示范“剪衣服”,教师示范。(掌握要领:对折——画上图形的一半——剪——展开)。

3、剪衣服:学生自学教材第68页例2,按步骤剪衣服。

4、自主创作。

师:同学们的手真巧,那接下来请大家小组合作,设计出美丽的图案,剪一剪,比一比谁剪得更快,更美。

5、展示作品:把剪得好的作品贴到黑板上展示,互相欣赏。

6、找对称轴:

生1:很美,很对称。

生2:都有一条折线……。

师:说得很具体,这条折线在图形王国里就叫“对称轴”(板书并带读)。

我们一起来找找刚才大家剪出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生上来找)。

7、教师示范画对称轴:

师:同学们找得很准确,可要是每个图形都要告诉人家这条就是对称轴,那多麻烦呀。数学家们就用了这样一条线来表示(示范画)。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把这条线画在什么位置,用什么工具画什么线?(在折痕处,用直尺画虚线)。

8、学生动手画对称轴:

师:你们谁能到黑板上画出刚才这些图形的对称轴呢?(生画)。

9、小结:我们一起创造了许多美丽的对称图形,还准确画出它们的对称轴,我们再一起说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生说)追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用什么办法?(对折,观察)。

三、巩固反馈,深化新知。

1、完成书本第68页“做一做”

师:大家掌握了判断对称图形的.方法,那老师这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生活实物图片,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谁的眼力好,一眼就能找出这些图形中哪些是对称的?(出示第68页做一做)。请大家独立完成在书上。(生做)。

指名反馈——集体订正。

2、折一折。

看到同学们与对称图形,对称轴这两位新朋友相处得这么好,这几位老朋友也赶过来了。出示大家认为它们是对称图形吗?你们知道它们的对称轴在哪吗?请大家拿出信封里的长方形,正方形与圆形纸,选择一张折一折,画一画。(生做)。

反馈展示:指名上来展示折法,画法。

3、找出你剪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四、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通过这节课,尤其是看了同学们的作品,老师感受到了一个字。(出示美的一半)你们猜猜,是什么字?(生:美。)是的,美。希望同学们能用你美丽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美。还会把你的发现设计成美丽的对称图形。

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

1、愿意与同伴合作进行图形拼摆,体验拼图游戏带来的乐趣。

2、尝试用各种几何图形拼合出不同的图案。

3、通过观察各种组合图案,了解组合的方法。

一)教师出示教具中的图形版,幼儿认识图形并简单拼组。

1、出示几种图形版,带领幼儿复习几种图形的名称。

2、给每组幼儿提供若干图形板,请幼儿根据要求进行拼图。

——请幼儿任选两个图形板,尝试拼出一幢小房子。

——请幼儿说说用了哪两个形状拼出了房子?

——请幼儿用更多不同的图形拼摆房子,并说出用了哪几种几何图形。

二)创设情境,讲述故事,初步观察了解各种图案的组合方法。

1、出示小红人、小蓝人纸偶讲述故事,创设情境。

——“今天有两个小朋友要到我们幼儿园来做客,他们是谁呢?(出示并介绍小红人、小蓝人纸偶)。

——“今天他们要玩一个好玩的拼图游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要拼什么呢?”

2、出示用不同图形组合而成的老鼠图案,提问:

——“这是什么呀?是用哪几种图形拼出来的呢?”

——幼儿观察、回答后,教师小结:“这是小蓝人用xx形、xx形拼出的小老鼠,拼得真好!可小红人一看,不服气了,他决定拼一只比小老鼠更厉害的小动物!会是什么呢?”

3、展示用不同图形组合而成的小猫图案,提问引导幼儿猜测并观察。

——“这是谁?(小猫)小猫又是用哪几种图形拼出来的呢?”

——幼儿观察、回答后,教师小结:“原来小红人用xx形、xx形拼了一只比小老鼠更厉害的小猫,真棒!”

4、展示蝴蝶、花的图案,引导幼儿自主观察两个图案分别由哪几种几何图形组合而成。

——“小红与小蓝他们两个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决定不比赛了,他们要合作拼出更美丽的图案来。”(出示蝴蝶和花的图案)。

——“谁来说一说蝴蝶和花是由哪几种图形组合起来的呢?”(可以考虑请两个好朋友上来分别讲述蝴蝶和花的组合方法)。

5、展示大卡车的图案,设置情境并引导幼儿尝试独立拼图。

——“最后,小蓝人决定要拼出一辆大卡车,我们来看看,他用了哪几种图形?”

(幼儿观察并集体回答。)。

——“大卡车拼好了!糟糕!这儿有一座小山坡,大卡车爬呀爬,怎么也爬不上去,怎么办呢?”(启发幼儿想办法)。

——“请小朋友来帮帮小蓝人,拼出一个东西来帮助小蓝人的大卡车爬上山坡!”

——幼儿拼图,教师巡回指导。

——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拼了什么图案,用了哪几种图形。

三)幼儿分组操作、练习。

a组:幼儿独立操作组。

教师出示用不同图形组合而成的汽车图案,请幼儿拼出比汽车更快的交通工具图案。

b组:幼儿合作操作组。

两两合作,拼出一幅图画。图画上的图案一定要是两个好朋友。比如:蝴蝶和花。

四)ppt展示生活中的几何组合图形,引导幼儿继续探索寻找生活中的几何组合图形,活动自然结束。

二年级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掌握并能准确辨别较为复杂的轴对称图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激趣。

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美丽的朋友,大家看!(出示只有一个触角的蝴蝶的图片、)。

提问:仔细观察这张图片,你有什么发现和感受,还应该怎么做才好看?

学生回答、

生2:给它画上一只脚、

教师: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和这只美丽的蝴蝶也有一定的关系、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同时引导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研究哪些问题?(请学生提出自己赶兴趣的问题)。

教师:同学们请拿出你们自己手中的这些平面图形,折一折、比一比,和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先小组讨论,再汇报)。

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对折后的两边,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得出结论:这些图形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动画演示对折过程)。

介绍:我们把这些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定义)、中间这条折痕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谈话: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物体的平面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呢?(学生交流并回答)。

2、试一试。

汇报时引导学生用“完全重合”等词语来描述和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二年级数学《图形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安排:(1课时)。

课时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八认识几何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教学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

3.培养观察、表达、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八认识几何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名称。

教学准备:学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学具、橡皮泥一盒。

教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各一个,ppt课件。

板书(场地)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及预期达成目标一.课前活动。

比眼力。

(出示两幅图)。

师:认真观察,找一找两幅图有几处不同?

二.动手动脑,感受新知。

1.师: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认识它们,(出示立体图形图片)。你要是认识它们就和它们打声招呼,说出它的名字。(生说说立体图形的名字,师贴在黑板上)。

2.把这四种图形分成两类,你怎么分?

学生分一分说一说。

3.课堂活动二:

感受立体图形。

(1)看一看。

师:(拿出长方体实物)请大家也拿出自己的长方体,先数一数它有几个面。(引导学生有顺序的数)。

学生自己数正方形的面。

(2)比一比。

1.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同。

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全班交流,评价。)。

2.展示学生的比较方法。

3.课件展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4.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圆柱体和圆。

(3)课堂活动三:摸一摸。

师:闭眼睛,摸一摸,四种立体图形,有什么感觉?再说说他们的名字。

三、课间活动。

四、课堂活动四:

认识和欣赏生活的图形。

1.。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实物,让孩子们与所学四种立体图形连线。

2.数一数。

3.认一认,数一数。

五、总结,评价这节课,你和哪些图形成了好朋友?评价你的表现(你能到到几个水滴娃娃?)。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