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初中生调查报告有哪些(通用14篇)

时间:2023-10-25 06:04:36 作者:念青松 热门初中生调查报告有哪些(通用14篇)

当我思考过去时,辞职报告成为了一个必要的文档,它能让我更加全面地认识到工作的价值,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下面是一些开题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初中生调查报告

20xx年8月24日至9月11日,笔者在陇南市武都区两水中学实习。实习期间,笔者对两水中学的素质教育实施情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并以初三级学生为例采用访谈调查、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对学校进行了分析与调查,现将有关现状、问题及相应的改善措施总结如下:

一、素质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

两水中学是乡镇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所以从学生角度来调查来看素质教育实施的成果,看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是否真的起到作用。调查显示,初三级的学生99.5%都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式各样课外活动,有体育、艺术、竞赛等,但是只有4.55%的学生认为自身素质确实得到了很大提高,22.73%的学生认为有一定提高,而超过一半54.55%的学生认为收获不大,18.18%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学校组织的活动兴趣不大,从中得不到提高。素质教育还包括全面提高每个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道德素质。经过调查发现,45.45%的学生并不认为自身的道德思想素质有提高,甚至有18.18%的学生认为与上一辈相比,思想道德素质有所降低。笔者了解到,有些教师认为现在的初三学生缺乏远大理想,缺乏吃苦精神、缺乏甚至根本没有信仰。过去说为祖国学习、为人民服务,而现在由于社会经济的转轨,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把学习与自己的命运联系起来。

二、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素质教育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但归根到底是一个实践问题。所以两水中学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受许多因素制约的,综合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教育观念。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凸现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是充分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但现实中,农村家长们的观念常常是"读书--考大学--当官"的思想,所以把传授知识与提高素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考试与素质、智育与其他方面的教育分割开来。错误的观念不转变,素质教育就不可能走上正途。

二是教师队伍。素质教育不只是对学生的要求,它首先是对教师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一个素质不高、缺乏创新意识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而教师状况的根本改变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

三是课程建设。且不说课程的内容改革是个难题,单就课程的形式而言,要实现由教师的"教材"向学生的"学材"转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四是考试制度。中考作为选拔初中学生能否到高中学习的一种比较公正的手段是不能取消的,只要考试存在,应该就具有合理性。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样的考试能把学生真正的素质考出来,减少偶然性和片面性,这又是一个难题。

五是教育评价。评价是检验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属于情感和价值观念方面的内容能否评价出来?用什么方法来评价?谁来评价,是社会还是学校?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素质教育的尴尬局面就很难改变。

三、针对以上问题及制约因素在可采取以下措施: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是要通过努力使学生学得"自由",学得"主动",促进他们主动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以保证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通过本次调查笔者认为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进而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强化责任感教育力度,道德理论知识教育与道德责任行为教育的结合。

重视道德责任行为教育就是要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把整个社会倡导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主体的道德义务,并自觉履行这些义务。可以通过教学、共青团、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班会、班主任工作等多种活动形式来开展教育。

第二、强化责任感教育力度,应注重养成教育。

责行是责任感的外化,是责任感的最终归缩。养成教育必须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开始,如互助学习活动、参加家务劳动等。学校可建立家务劳动制度,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要求学生承担相应的家务劳动,家长给予具体安排落实,学校定期的监督和检查,并在校园里定期开展家务劳动竞赛和表演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逐步具有集体、社会责任感。

第三、建立素质教育运行机制,调整和规范教育行为。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哪些提倡做,哪些反对做,哪些禁止做,都要有章可循。修改完善中小学校的教育评估制度。切实通过评估,引导、调控和激励基础教育行为,保证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完善师生互评制度,赋予学生实在的评价权利。奖惩制度要面向全体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要改善办学条件,搞好学校建设。

第四、突出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学校必须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开设课程,坚决制止那些只重视开设应考学科,忽视甚至放弃那些不参加考试的课程的应试教育现象。要深化教学改革,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素质教育必须承认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和贫穷落后山区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方面要体现出这种差异,使不同的地区有较大的选择弹性。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活动课程和选修课程,以适应不同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

第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面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提出许多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师德修养,敬业爱岗,关心、尊重和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必须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教师必须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和比较广泛的兴趣爱好,能对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帮助;教师必须努力钻研和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同时,必须尊重和关心教师,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初中生调查报告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目的三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周寨镇中心学校进行,共发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2份。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以下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而且,我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有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目的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以下特点: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

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务实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限制,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家庭教育的影响

4、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实现素质教育,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初中生调查报告

我于20xx年9月19日,来到xx市xx中学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教育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顺利的完成实习工作。 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数学这门课而言的。为 了发扬成绩、弥补不足,对教学做如下分析:

一、成绩分析

1. 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平时的教学中基本上都能做到:

突出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实用性和发展性,推崇“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 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教学中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

2. 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教学评估的推动下,通过课堂教学的“说、讲、评”活动,我们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有了提高,能够在教学通案的 引领下,整合出适合自己的教学个案,并结合我校的学情,能够在教学上重视发 挥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参与、探究、体验,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 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备课、上课、检测、批改、辅导等方面有了 显著提高。

3. 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显著提高,在课堂教学上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如我校正在实施的“三元”教学法 ,对教学内容采用“三环-两步—一展示”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 学的愿望好信心。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教学方面:

1.教学形式老化,学习方式单一,被动。

具体表现:(1)教学过程教师讲的多,就怕学生学不会。(2)师生互动、课堂练习、作业布置不能实现分层教学,不能顾及优、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 解决不了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的教学问题。(3)重结论、轻 过程,对一些数学公式、定理的形成过程没有让学生亲身经历质疑、判断、探究 以及相应的分析、讨论、概括的认识活动,忽视了学生的发现与探究,过分的强 调了接受和掌握。(4)课堂教学中教师虽意识到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过程的 重要性,但在心理上还不能完全放下,怕课时不够,习题讲少了影响成绩。

2.合作学习有待改善

初中生调查报告

传统的学校教育体制和管理模式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莘莘学子的学习态度产生了某些深刻的变化。初中生的学习态度到底处于怎样的状况呢?通过本次调查,试图了解现在的中学生学习态度的状况,了解到中学生对学习的种种看法、感受等。

关键词初中生态度自制力自主性教师家长

学习是一个接受外界信息、提高认识、增长才干、激发热情增强审美情趣的过程,对于成长中的中学生,这是重要内容,要使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先要了解学生在该年龄段的心理特点,以及他们对学习抱有何种态度,对此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才能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所谓学习态度,一般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它通常可以从 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状况、情绪状况和意志状态等方面加以判定和说明。学生的学习态度,具体又可包括对待课程学习的态度、对待学习材料的态度以及对待教师、学校的态度等。学习态度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学习态度调节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影响学生的耐受力。要想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不能不重视学习态度的研究。

以东莞市石碣中学的学生为对象。接受调查问卷的学生年龄范围:13~15岁,208名,其中男生 118 人,占总数的56.73%;女生90人,占总数的43.27%。

调查的方法主要是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为了保证调查问卷情况的真实性,实行无记名问卷,只写上班级和性别、年龄,以免显示学生自己的情况等因素而使自尊心等受到伤害。我们共发放问卷212份,有效回收问卷208份,回收的问卷有效率98.11%。问卷共有16个选择题,统计所选选项的.人数,然后累加算出总的比例。人工对数据进行汇总统计(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保留了两位小数点。

(一)调查内容

学生对学校的态度,包括对教师、教学过程以及班级体的态度;家长对学生学习的重视程度;还有学生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

(二)调查结果

(一) 调查结果的分析

根据上述的调查内容和结果表明,初中生的自制力较弱,自制力是一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如果在学习的时候有人来找去玩,会有71.43%的学生视乎情况而定留不留下来学习,不能明确处理学习与娱乐之间的矛盾,有8.93%的学生会放下学习跟去玩。对于初中生来说,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神经纤维尚未全部髓鞘化,传递的神经行动容易泛化,不够准确,因此会常表现出自制能力比较弱。现在学生缺乏自制力的相对而言比以往多了不少,因为现在孩子的教育在家里不够完整或者说爱不够完整,因为现在有好多家长一个或两个都不在家都出去打工了,把孩子放到了生活园或者让爷爷奶奶带着,这样以来我们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的担子就更重了。因此我们应该多方面地去管理好学生,让他们有足够的自制能力。

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动性不强,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模式。只有33.93%的学生会在平时自觉、自动地进行预习、复习学习内容,而有7.14%的学生从来不会自觉进行预习和复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强,学习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说要检查的就去做,老师没有明确说要检查的就算了。多数学生还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学习方式、学习方法上主要还依赖于“填鸭式”教学模式,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这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很大的关系,也与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以及家长对学生的实质性过问有关系。

了不少学生的学习态度上存在偏差。

调查问卷统计,在接受调查的学生群体中,有64.29%的学生喜欢自己的学校,表明大部分学生对学校的整体建设、管理、人文气氛等是较为满意的,学生能够在一个舒服的环境中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调查中,有53.57%的学生喜欢他们的科任老师,老师的讲课能引起67.89%学生的兴趣,有但也有10.72%的学生并不喜欢自己的老师。从中可知,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老师是满意的,并能认真听课。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对学生学习态度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对所教学科的态度、师生关系、教师自信心、教师素质、教师人格特点、教学特点和教学风格等会对学生学习态度产生影响。

家长对学生学业的态度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形成,首先受其家长态度的影响,家长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态度和对待子女的重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子女的学习态度。有71.43%的学生表示家长会经常督促他们的学习,有3.57%的学生则表示家长不会督促他们学习。有53.57%的学生其压力来自家庭。家长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如果家长对其儿女的学业逼得太紧,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适得其反。

(二) 建议

学习态度能调节学生的学习行为,可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耐受力。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有重要意义。综合学生调查问卷数据结果的分析,主要发现几个问题: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抵制游玩诱惑的能力低,普遍存在自制力低;对于学习的自主性不强;学生的学习态度到学校和家庭的影响。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远大理想是学生自制力的力量源泉,只有具有远大理想的人才能百折不挠,奋斗到底。教育学生,使他们明白理想与现实毕竟还有一定的差距,要想实现理想,必须要有很强的自制力,要有抵抗外界因素的干扰的能力,要有那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还需要建立良好的班风,通过集体的舆论来约束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良好的班风,对学生自制力的形成和发展,起着积极的熏陶作用,促进作用。如组织学生举行各种竞赛活动,在竞赛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意志,使学生不怕困难,能克服懒惰、贪玩的缺点。另外还可以组织专门的讲座或者经验交流会帮助学生培养自制力。

2、自主性是学习成败的很关键的因素,学生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要使学生明白学习的真正含义,或者说学习意味着什么。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习也是一样,学生之所以学习自主性低,它的根源在学生缺乏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同时这也是学生对学习本身的过程认识不足的结果,因此,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可以向学生点明学习它是“马拉松“式的比赛,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是一个积少成多的积累过程,这个过程艰巨而又辛苦。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时,更应注重指导、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选择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方法、学习时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目前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或不知如何学习的现状下,教师的导学作用对加强学生学习自主性尤为重要。

2、上课时,老师的讲课会引起你学习的兴趣吗?

a.很有兴趣b.一般般c.没兴趣

3、对于你的科任老师,你的态度是

a.很喜欢b.一般喜欢c.不喜欢

4、你愿意经常举手发言,或主动参与小组讨论?

a.愿意b.偶尔c不愿意

5、你觉得你学习成绩如何?

a,很好b.一般c.比较差

6、你对的你学习成绩在意吗?

a.在意b.无所谓

7、请问你是不是认为现在的学习对将来很重要?

a.是的b.说不上c.不是的

8、请问你有没有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

a.有b.有时有c.没有

9、你经常想自己不用花太多时间成绩也会超过别人?

a.经常b.偶尔c.从不

10、请问你做作业时遇到困难会怎么办?

a.自己想办法解决b.找老师或同学帮忙解决c.放在一边不管

11、你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吗

a.完全可以b.只能完成某几门c.只能选择性地完成每门部分作业

12、自己平时会不会觉得自觉、自动地进行预习、复习学习内容?

a.每次都会b.偶尔会c从来不会

13、学习的时候,如果有人找你玩,你会不会立即就跟去玩?

a.经常b.说不定c.完全不会

14、你在学习上的时间分配

a.对喜欢的科目下狠功夫b.平均分配c.对不喜欢的放任自由

15、家人会经常督促你学习吗?

a.经常b.偶尔c.不会

16、你认为以下三种因素,哪种更容易给你施加压力?

a.家庭压力b.老师压力c.自身压力d.其他

初中生调查报告

由于现代社会变得十分复杂,价值观多元化,家庭不稳定,还有各种社会思潮无不影响着广大中学生的健康长大。适应社会与学校环境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已经是很困难的事情。从各方面调查来看,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令人担忧。据外国学者估计,中学各年级学生中,约有15%的学生具有各类的心理题目,其中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农村。

中学生心理健康为广大教师提出了一个时代的命题,为能够及时有效地给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辅导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我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题目进行了调查,试图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生长大中有多大的作用,以便为自己和其他教师提供一些工作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交城第六中学初中一、二年级学生。

2、研究方法:采用无记名调查问卷法,个别谈话的方法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研究。

3、样本容量:210

调查问卷与调查统计情况附后

三、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题目及成因 (调查结果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因此,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题目日益引起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

在接受调查的210名学生中有206人以为自己有心理题目,其中有32.04%同学以为与父母师生关系紧张,有25.73%的同学以为与同学间关系紧张,有23.30%的同学存在青春期题目,而又以女生比例较大,而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留意的是有18.93%同学存在心理题目是由差生题目引起的。(4题)

据统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题目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留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我们可以把以上表现回类为以下题目。

(一)学习类题目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题目是中学生心理题目的主要部分,其题目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调查的结果表明约37.68%中学生以为自己的压力较大、很大;约52.17%中学生以为自己的压力一般,而较轻的占10.04%(1题)。

在压力来源上,其中约38.16%的中学生以为自己的主要压力来源是学习和考试,又以女生比例较大;不容忽视的是有约24.15%以为压力主要来源于家庭和老师的期看,此项以男生比例较大;而自己成才的期看只占18.84% ,又以女生比例较大(24题)。

在如何消减压力上,其中约78.03%的中学生从不或很少与家长、在职博士老师沟通来缓解压力,他们只选择与同学或朋友沟通、倾诉占64.77%,值得关注的是其中与网友沟通的占10.98%。而令人担忧的是有13.26%的学生从不与人沟通来缓解压力(8题)。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题目,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国家教育委员会的一位负责同道在一次会议上说,中学生厌学的有30%,有的县甚至高达60%”。

通过调查结果表明,有约85.17%的学生以为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会觉得心烦气躁。学习有时候是一件很累很烦的事情,说明在读中学生有很大一部分不能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是导致学习没有突破的重要原因。只有14.83%的同学从来不会现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会觉得心烦气躁。(20题)

3.考试焦虑,特别是碰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

在回答“考试前你总会心情紧张吗?”的题目中约84.64%的同学承认自己在考试前感到过紧张焦虑,特别是在考前有13.94%的同学感到心情紧张(22题)。曾经有一项调查显示近80%的被访学生知道家长对自己的期看是进进高一级的重点学校和将来能找到好工作,其中约74%以为家长要求适中,23%以为要求过高,但这23%的被访学生中对自己的远景抱有信心的有46%,其中54%以为信心不强。

学习和考试的压力一直以来都是学生的主要压力来源,这是不足为奇的,特别是在的面临考试期间、在压力较大的状况下很多同学经常或偶然有早晨起来还没睡醒或白天眼睛易疲惫以及不能集中精神学习的情况;也有好的学生不顺心时轻易生气,说明压力给中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带来了一定的伤害。

以上题目主要是由学校教育结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学校教育方法的影响而形成的。在现行的中等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存在着不公道现象,尽大部分学生在中学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是为考高中而预备的,实际上升进高中的只是一部分,学生面临的是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特别是那些成绩差的后进生更是感到升学无看。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种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教育结构的不公道性还表现出教学内容过难,“据人民教育出版社调查,80%的中学生学习理科教材有困难”。这种情况导致了一些学生由厌恶学习发展到逃避学习,脱离学校往寻求不正当刺激,从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碍。

(二)人际关系题目

人际关系题目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题目。其题目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教师的关系题目。其主要题目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了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题目。

本次调查表明约有57.21%的同学对师生关系较满足,有31.73%的同学以为师生关系一般,而以为不满足、较差、很差的分别占5.29%、2.88%、2.88%。(5题)

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看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假如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看。假如,“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往往病态地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仰感,消极情绪产生,师生关系日趋紧张。

2.同学间的关系题目。中学生除希看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看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回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

本次调查表明约有70.65%的同学对同伴关系较满足,有21.89%的同学以为同伴关系一般,而以为不满足、较差、很差的分别占3.48%、1.00%、2.99%。在这一题目上男女比例相差不大。(6题)

3.与父母的关系题目。

本次调查表明约有80.19%的同学对父母较亲近,有16.34%的同学以为与父母的关系一般,而2.48%的同学以为与父母不亲近,另有0.99%的同学与父母有敌意。(7题)

:在职硕士“父母对你考试成绩变差时作出的反应是?”是6.73%的同学选择安慰49.04%的同学选择安慰并帮你分析原因、找对策,18.75%的同学选择一味指责、抱怨,25.48%的同学选择抱怨并分析原因、找对策。(17题)

***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热和的回属港湾,独裁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跋扈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以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给儿童在心理题目上造成更大伤害,由于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

(三)青春期心理题目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封闭封闭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因而闭锁心理题目主要是指处于消极情况下的心理而言的。中学生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将是一个值得留意的征兆。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兴奋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沉默不言,这种情况假如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3.早恋。初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学生由于受熟悉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中学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所以自以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是一个令人十分观注的题目。

引用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约70%的被访中学生几乎没有接受过有关恋爱观的家庭教育,只有27%曾经接过为数未几的练;爱观教育;而65%的被访者也以为学校基本上不进行恋爱观教育,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缺失也使得恋爱在学生头脑中存在无穷的未知与好奇。54%的被访者以为学校对中学生早恋现象应予以正确的引导而非盲目地一味反对;约68%的受访者以为恋爱对自身学习的影响不能确定,因人而异,此项以女生比例较大。约48%的被访中学生以为中学生恋爱是自己的事,是正常现象;38%表示不清楚,没有考虑过。

(四)挫折适应题目

本次调查表明约有25.60%的同学受过挫折,在心理上留下了阴影,有42.51%的同学受过挫折,但能承受,没题目,而31.88%的同学没有受过挫折。(26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爱好和愿看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中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题目了。

四、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对策

(一)对中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把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可分为两部分:心理卫生与健康理论部分和实际练习操纵部分。

(二)设立静静话热线信箱。

实践证实,热线信箱十分有利于与中学生进行交谈,这种方式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话又是碍于颜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往害羞的忧虑,而且中学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组织得更为严密。这样可以使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健康题目。

(三)设立心理服务试冬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由于学生们对进步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心理咨询服务室的建立也就势在必行。无论初中高中,城市乡村,中学生们已开始从拘束、害羞地进门到落落大方自然地进行心理咨询;从以摸索性的心情谈话到充分倾吐心中之烦闷。时代的发展显示出,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已不仅仅是个别中学生的要求,而是一种时代的趋势了。

(四)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进行心理宣传。

研究表明,如何报考在职研究生学生的心理健康题目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题目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的宣传。

初中生调查报告

我于9月10日至12月20日,对全乡中学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全乡中学进行,共发问卷361份,回收有效卷357份,接近理想的高校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初中生调查报告

课堂提问是中小学教师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本文通过自编问卷对初中生课堂提问的心理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初中课堂;提问心理;现状调查

课堂提问是中小学教师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发展其智能。好的提问能提高课堂效率,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课堂提问表现为一种师生之间的“对话”,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机。然而是不是每个教师都能有效地利用课堂提问呢?会不会在有意无意中采取了一些做法使之不能很好的发挥应有的作用呢?学生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对此进行了专门的调查,希望我们的研究能有助于教师更好的使用课堂提问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烟台市两所普通中学和东营市一所普通中学的四年制初中学生,共144人,其中初一学生76人,初三学生68人。

(二)调查问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该问卷共16个题目,包括选择和问答两种形式。内容主要涉及初中生对课堂提问的认知,情感体验,意向,课堂表现,教师的提问倾向及学生对课堂提问的评价和期望等六个方面。

(三)调查过程。

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统一收回问卷,144份问卷均为有效问卷,然后进行统计分析。

(一)初中生对课堂提问的认知。

调查表明,有88.9% 的学生认为课堂提问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只有极少数即11.1%的学生否定这一看法。但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对此看法有显著差异。二十名后的学生较二十名以内的学生有更消极的看法。从后面的研究结果分析,这可能是因为二十名以后的学生较二十名以内的学生有更少被老师提问的机会,他们的课堂积极性受到了损害,所以表现出对课堂提问的消极情绪。

当问及课堂提问是否与利于提高学习成绩时,有92.4%的学生认为课堂提问可以提高学习成绩。所以在初中教学中继续发扬课堂提问的优势,努力提高它的应用效率是很有必要的。但对此问题的看法有年级差异。初三学生比初一学生对课堂提问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有更消极的看法,这可能与初三学生的心态有关。

(二)初中生对课堂提问的情感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水平有利于问题解决。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体验适度的紧张,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研究表明,有 17.4%的学生在被提问时“很紧张”,56.3%的学生“有点儿紧张”,26.4%的`学生“不紧张”。可见只有刚过一半的学生可以达到适度紧张。且发现紧张程度与学习成绩有显著相关。二十名之后的学生较二十名之前的学生有更多人容易紧张过度,而二十名之前的学生与二十名之后的学生相比有更多人不紧张。这可能与他们的学习状况有关。对前二十名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对老师的提问有比较大的把握,所以老师提问时他们比较能顺利回答,紧张程度低;而二十名之后的学生往往觉得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欠佳,导致了更大程度的紧张。对有些学生的过度紧张,应该引起老师的注意。

(三)初中生对课堂提问的意向。

当问及是否希望老师提问自己时,86.1%的学生表示希望。目前由于某些原因一些教师喜欢按座次逐个提问整排的学生。但当问及希望老师挨个儿提问整排的学生还是挑选提问时, 77.1% 的学生愿意老师挑选提问,他们认为这样更能提高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在年级上也没有显著差异。

(四)学生的课堂表现。

1、年级与课堂表现。

在回答问题的主动性方面,只有57.6%的学生经常主动举手或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其他42。4%的学生则相反。且在年级上差异显著。调查显示,初一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比例极其显著地大于初三学生。当问及会回答时是否都会举手,有86.8%的学生选择“是”,13.2%的学生则相反。二者在年级上差异显著。研究还发现,有15.3%的学生在不会回答老师问题时也会举手。他们的理由是如果不举手就会让其他同学看不起。应该说这种行为本身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但它也反映出初中学生的自尊心理,对此应该给予关注。

2、学习成绩与课堂表现。

研究发现,学习成绩与课堂表现有显著相关。学习成绩在二十名后的学生与成绩在二十名之前的学生相比,更不会主动回答问题。这与他们对问题的回答把握有很大关系。所以课堂上常见的现象是学习好的同学越有机会回答问题,锻炼能力,提高成绩,而其他同学如果不是老师提问就没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活跃分子学习好,而且越来越好,不活跃的学生更多的是在被动参与课堂活动。

(五)教师提问的倾向。

对“老师喜欢提问什么样的学生”的回答结果表明,有37.5%的学生觉得老师对所有学生“都一样”,其次是“学习好的学生”(36.8%),再其次是“表现积极的学生”(17.4%)。对“老师较少提问什么样的同学”的回答结果中,有34.7%的学生选择“都一样”,其次是“学习差的学生”(29.2%),再次是“表现不积极的学生”(20%),还有“调皮的学生”(14.6%)。在提问频率上,对老师是“经常提问我”,“有时提问我”,还是“几乎从不提问我”上不同成绩的学生存在显著差异。所有被调查学生中,选择老师“几乎从不提我”的问学生占极少数,但却都是学习成绩在三十名以后的学生。而前十名的学生选择老师“经常”提问自己的人数最多。可见,老师们在提问上有着一些固定的习惯。

(六)学生对课堂提问的评价和期望。

初三学生不赞成的比例显著大于初一学生。在老师的做法上,调查结果是,没有惩罚方式的有56.9%,其次是罚站,16.7%,批评,13.2%,还有打人的选择有6.9%。对每种做法,即使是没有惩罚也有学生不赞同,即使是打人也有学生赞同。可见,学生对老师在学生答错问题后的处理方式的看法上,有自己的看法。但过度的处理方式如打人,对学生造成的身心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应该要避免。有27.8%的学生觉得老师的课堂提问有待改进。他们的意见主要是希望老师能提问到每个学生,给每个学生机会,活跃课堂提问时的气氛等。

1、教师应该提高对课堂提问这种教学方式的认识。

教学中,教师往往能自觉使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辅助教学,但是在应用效果上重视程度不够。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总体水平和个别学生的知识水平,精心挑选提问题目和人选。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应注意提问题目的适用性,有效性。不能毫无规则,毫无准备的随意进行课堂提问。要保证使用的成效。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有意无意的提问偏向,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能照顾到个别学生。

2、充分利用课堂提问进行素质教育。

课堂提问中师生的交流不只局限于文化知识,教师的言行也在思想上影响着学生。所以应该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提高。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多表扬鼓励,少讽刺贬低。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维护其自尊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另外,教师不能只看重学生回答得对错与否,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其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和深刻性。

3、活跃课堂气氛,创造讨论氛围。

对不善于主动发言的学生,教师可以创造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其与其他同学交流。在民主、热烈的讨论气氛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4、充分认识和理解初中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特点和年级差异

由于青春期的到来,初中学生的生理发展发生剧变。心理上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初一到初三,其自我意识发生深刻变化。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为成人感的增强和独立意向的发展,自我分化和自我塑造能力加强。自我意识的强度和深度不断增加,自我评价逐渐趋于成熟。但初中生的自我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水平还不高,不稳定,不全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加强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其顺利解决该时期的问题和困惑。

1、叶瑞祥、沈晓良.教育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孟莉、徐建平.发展心理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初中生调查报告

今年我参加了市里的课题研究,我现在任职八年级英语两个班的英语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准确的记忆单词,我研究的课题题目是关于《初中生英语单词记忆方法的研究》,我在一个成绩较差的班级做了调查,调查报告内容如下:

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现在不仅仅是学校的一个考察科目,也成了语言沟通社交方便的一个工具,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以后能学以致用,为了更好的了解初中学生对单词因素音标的认识,更好的为以后的英语应用打好基础,所以做了这次调查问卷,希望能给以后的单词学习提供参考。

本次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对英语学习中最基础的单位英语因素音标的认识的统计。

本次调查以问卷形式调查。

1.问卷的编制。

调查采用的问卷,在八年级一个班调查实施的,问卷由八个选择题和一个问答题组成。

2.问卷调查对象。

八年级十一班进行本班一共65个人,发出65分收回65份,有效回收率百分之百,调查工作于20xx年12月10号进行。

3.调查结果分析。

1.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英语?

a.小学一年级5%b.小学三年级99%c.初一2%。

4.你以为单词在英语学习中重要吗?

a重要96%b不重要4%。

5.你认同背单词枯燥这个说法吗?

a.认同30%b.不认同40%c.一般30%。

6..你知道英语中的因素吗?

a知道40%b不知道60%。

7.大概平均每天背单词数量。

a.x1020%b.106030%。

8.你平时是如何背单词的?

a.不断重复抄写30%b.不断重复默写50%。

c.搭配在一起使用的词组或用法相同的词放在一起记忆20%。

9.你认为你现在所使用的.方法有效吗?

a.有效40%b.没什么效果30%c.一般30%。

10.学习新单词时,你会看看新单词有什么规律,并和旧单词联系起来记忆吗?

a.会30%b.不会30%c.没想过40%。

11.你愿意学习一些新的方法或技巧吗?

a.愿意80%b.不愿意5%c.无所谓5%。

12.你认同词汇量影响英语学习这个说法吗?

a.同意70%b不同意10%c.一般20%。

13.你认识英语中的音标吗?

a认识60%b不认识40%。

14.你是如何记单词的?

a根据字母顺序记单词35%b单词发音65%。

15.你在记单词时有困难吗?

a有35%b没有65%。

16.你认为学习音标对记忆单词有帮助吗?

a有65%b没有35%。

17你用过音标来帮助自己记单词吗?

a用过60%b没有40%。

18.如果老师把音标学习融入单词教学中,你认为对记忆单词有帮助吗?

a有90%b没有10%。

问答:

你对单词记忆还有什么疑惑或者更好的建议?

80%的学生认为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还是语法和应试为主,希望能够多注重单词的读音,句子和课文的朗读,多练习口语和听力。

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大多数学生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的,他们对单词的重要性是比较认可,但是因为,应试和其他一些因素,孩子们的发音都不标准,这样在背单词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还是习惯死记硬背,所以我一定把这个课题做好让学生真正学到英语的发音,还有发音规律,来帮助更快更好的记住单词,为学好英语做好基础。

初中生调查报告

调查方式:网上调查、摘集资料。

调查结果:

1、大部分中学生(包括上过网的和未上过网的)喜欢上网。

2、中学生上网的目的:

(2)、大部分男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多半女生上网是为了聊天;

3、比较热门的网站:

搜狐、新浪等;

4、中学生上网的时间:

大部分中学生上网是在节假日,还有一部分是在放学后和同学一起上网;

5、中学生上网的途径。

大部分中学生在家里上网,其次是去网吧或在同学、朋友家上网;

6、(非中学生)是否支持中学生上网:

7、网络对中学生的好处。

(1)、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4)、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学业。在网上查阅信息非常方便,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料,甚至是合适的老师。这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效率。

8、网络对中学生的坏处。

(1)、容易上瘾。

许多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室,不知不觉的出现了精神和身体上的病症,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2)、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3)、容易荒废学业。

许多中学生自控能力不强,上网经常着了迷,晚上经常拖得很晚,不但影响了这一天的写作业和复习,还影响到第二天的学习。

(4)、网吧问题。

且在网吧里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许多接受调查的人都表示,很多网吧里电脑上的主页就是不良的网页。

(5)、网上交友问题。

许多中学生在网上都有网友。而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世界,网上许多人说的都是谎话,很容易是中学生说谎、受骗,甚至在这些人的“引导”下误入歧途。

8、网络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

(1)、许多网络游戏都含有暴力的内容。很多中学生上网就是为了玩游戏,经常接触这些游戏,就有可能使一些中学生掺入恐怖、暴力、以强凌弱等等不好的思想,给中学生的心理造成了较大危害。

(2)、在调查中发现,聊天室中,许多人几乎句句不离脏话,而且经常谈论一些不良的内容。许多中学生长期沉迷于聊天室,不可能不受其影响。

(3)、在网上,一切事物都是虚拟的。一些中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里,有的'人就会逐渐形成孤僻、沉默、不善于于别人沟通等性格。

分析:

由调查可以看出:

1、中学生上网主要还是处于好奇心和爱玩。

2、中学生由于上网而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影响了学习;二是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但是,调查表明,受到网络影响的中学生并不太多。一般中学生上网是出于好奇和网络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绝大部分中学生上网还是非常正经的。

少数由于网络而出现问题的中学生,他们的问题一般是出在了“玩”上。网络吸引他们的不是知识,而是其他他们所看到的事物。中学生好奇心强、爱玩,自控能力又不太强,这使这些过于沉迷于网络的中学生在生活、学习,乃至思想上出了问题。而且,促成他们出现了问题的不只是在于他们本身,其根源问题是在于,现在针对中学生乃至青少年的网站实在太少。一般上网,如果不是有明确目的地搜索信息,充斥于中学生眼中的网络世界的,更多的还是过于成人化的东西。真正能让中学生感兴趣,并能牢牢吸引住他们的有益的专门网站寥寥无几。正因为如此,许多感到寂寞、无聊而上网的中学生,才会被吸引到网络游戏、聊天室中来,或是在无意的浏览中,被不良信息所影响。而且,玩游戏、聊天时都很容易上瘾,时间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过去,这样就使一些中学生的身体受到影响,还影响到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3、一些中学生迷恋网吧的原因。

(1)、假期缺少能使中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2)、缺少可以供中学生们娱乐、活动、放松的有益的免费活动场所。

许多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因此在节假日,都很想去外面放松一下。但现在正是缺少能真正让他们放松而且能在玩中学到知识的场所。而像科技馆等场所,虽然比较好,可是门票往往很贵,而且展品也很少更新,中学生不可能经常去。所以,正是这种“真空”使网吧得到了机会。而且网吧为了增加顾客,上网的价格不贵,还增加了许多能满足学生们“爱玩”性格的游戏,这更使中学生经常“光顾”网吧。

(3)、对非法网吧的打击力度不够。许多非法网吧已转到了“地下”,这更使执法人员无法清除它们。

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

1、中学生自己要加强自控能力,上网避免浏览不良信息,并要少玩游戏,安排好上网的时间,不要太长。

非的能力,增强道德判断能力,使中学生能自动远离网上的不良信息,并能熟练的使用网络来为自己服务。

3、应多多建立一些针对中学生的网站。

这些网站不应该是说教式的,而应该是非常有趣味,能吸引住中学生,并能使中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应该调查中学生更喜欢什么样的网站,更喜欢什么内容的网站,并将这些有益的内容加到这些针对中学生的网站中,使它们能真正贴近中学生,把他们从网络游戏、聊天室中吸引过来。

可以在这些网站中加入一些论坛,是中学生能在其中畅所欲言,发表对网站,对老师、家长、学校的看法和建议,倾诉自己的想法和苦恼,这样就能用许多中学生都喜欢的方式,不但是中学生远离不良网站,还能更实际的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改进老师、家长的教育方法,改进网站的内容、效果。这样做往往是事半功倍。

4、应该努力监督网络中网站的内容,净化网上环境,如果发现对中学生思想、行为有误导作用的网站,应该把它们清除。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针对网吧的问题,应该加强对非法网吧的监管力度,一发现非法的网吧,就要坚决清除。可以发动中学生“举报”非法网吧,给监察网吧提供便利。

学院:人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中文082班。

学校对我们大四学生有实习这项要求,目的是希望通过见习能让我们深入中学教学第一线,了解中学教育现状,并进一步提高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与认识,促进个人教学技能的形成。考虑到各个方面因素我认为在那里实习教学会更顺利些,而且未来回原籍教学的可能性比较大,这项调查是我未来教学工作有指导作用,所以,我根据学校规定申请会原籍实习。

这次见习的内容包括课堂教学见习,班主任工作见习和见习总结。在这期间我积极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个人有了很多收获。同时,我对我家乡中学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语文这门课而言的。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的调查方法和出现的状况并谈谈对中学语文教与学的一些看法。

1、听课。听课过程中记录教师的课堂出现的问题。

2、咨询。中学教学的问题作为当事人的一方—教师,他们的意见特别值得借鉴。

3、调查。主要是对中学生的调查,既有现场提问也有自己去观察他们的言与行。

因为调查时间短,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是调查完善。我选择了这种比较容易实施的方式。当然会有部分中学教师不是太配合,有的看到陌生面孔就选择让同学做练习题,不过这也是可以理解的,遇到这种情况我会选择调查学生的方式。不过母校的教师是非常热情的,以前教过我的教师给了我很多有用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说了些他们所担心的中学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分享了他们的成经验,收获很多。

二中学教学出现的问题。

首先,在老师教授方法方面。

灌输知识的客体。这样不仅束缚着青少年活跃的思想,使学生不动脑筋想问题,同时也浪费了他们的学习时间,影响了他们学习水平的提高。

我认为,现代化的教育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充分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因为学生都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可以很好地接受教师的教育,也有权利抵制这种教育。教师的教育和教材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只是外固,真正获取知识、得到发展还要靠学生的内因起作用。学生作为内因主动的学习不存在了,教师和教材再好的外因也将失去意义。

第二,老师在课堂提问方面。

我发现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会连续提问,但这些问题大多是很简单的是非问,或者选择问、填空问、甚至是自问自答,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能踊跃回答,或者说都能回答得上,但学生的回答显然都是很仓促,且习惯性地不加以深入思考而快速作答,而这些答案一般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这样课堂牢牢地控制在以教师为主体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及问题的生成性都大大降低。表面上学生积极参与了课堂,其实整个教学质量并不高。第三,教师的课堂点评。

在教学进行过程中,有时候有的同学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而有的同学偶尔会有一些充满灵气的回答,袒露出他们不一般的思维痕迹,但通常情况下,老师都不够敏感,对学生的回答只作简单的肯定、否定,或者不置可否有的老师点评语言单一、苍白,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合适、恰当的评价,让人感到老师的语言空洞。甚至有的老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滥用表扬,不管问题价值大小,学生回答的价值量有多大,老师都是一个口吻“对、不错、太棒了”等等。这种脱口而出的随意表扬使很多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随意应付。看似课堂气氛活跃,其实是对教学、也是对学生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第四,教师的讲课内容。

我好疑惑,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上说:中学语文教学设定的总目标是“是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由此派生的教学目标从四个方面考虑:知识技能、应用能力、人文素养、情感态度。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这些理论上的目标在现实的实践过程中却存在着极大的反差。老师讲课以课本为主,课本上有的,就进行模式化讲解,课本上没有的,老师便敷衍了事甚至根本不会提及。不要说知识技能没有得到提升,人文素养、情感态度,甚至应用能力更是无从谈起。然后,在做班主任代理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一些关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现象,比如:大多数学生能够自律,学习态度端正,积极上进,希望考出好成绩,让生命更充实、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并且绝大多数人都曾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他们对学校生活的评价是累并快乐着,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当然,这里也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我发现,班里抄袭作业的现象比较普遍,有近90%的同学反映本班同学有抄袭作业的现象。

初中生调查报告

问卷调查显示95.6%的家长认为在电脑日益普及的今天,孩子写一手好字还是十分必要的,64.7%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的执笔姿势不好,只有24.9%的家长多次对孩子的写字姿势、方法进行指导。为什么意识到写字问题却缺少指导呢?因为只有11.3%的家长认为自己有能力指导好自己的孩子写好字。其他一些调查信息显示大部分家长自身对写字的一般常识了解不够,对正确的执笔姿势没有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书写水平不满意,导致他们没有信心和能力指导自己的孩子写好字。64.9%的家长认为学生写好字主要取决于学校老师的指导。

二、学生对写字重视情况

通过对调查的材料进行分析,从中了解到95%的学生是想把字写好,70%的学生认为练不好的原因是不知道怎么练字,30%学生认为写字常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45%的学生认为写好字作文能得高分,37%的学生认为写好字能提高自身的能力,77% 的学生认为要想练好字必须要求老师和学生制定详细的计划,做到持之一恒,常组织一些写字活动,老师越严越好,23%的学生认为靠自学较好。

抽查结果显年级学生执笔姿势错误率高达77.3%,学生错误执笔姿势的主要表现形式依次是手指屈卷掌心、执笔太低、手指抓抱笔杆、手腕扭曲、执笔太竖。学生执笔的错误姿势表现形式往往不是单一出现的,而是几种一起出现的。

调查中还发现学生执笔的正确率并未随着年级的增高而提高。这说明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没有注重写字姿势的教育,没有一贯的要求去指导学生的执笔姿势。而学生由于要写大量的作业,为了追求速度,无暇顾及执笔姿势正确与否,以致有些正确的姿势也开始慢慢变型。据笔者的跟踪调查,小学生要养成正确的执笔姿势至少要两年以上的时间,且需老师、家长、学生共同的努力。

三、应对策略:

1、重视正确执笔姿势的养成

在八年级的学生中,有一大部分已经形成了错误的执笔姿势和书写姿势,要纠正这一错误是很困难的。这时教师应强化这方面的训练,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写字的姿势,让学生记住顺口溜,头正,肩平,臂张,脚分开,“三个一”要求记心上。这里的“三个一”是指笔尖离手一寸,眼睛离书一尺,身子离桌一拳。利用教学挂图让学生对照检查自己的姿势,逐渐形成习惯。正确的姿势一旦形成,会使学生受益一生。我们还让学生牢记“执笔歌”,利用指托规范学生的执笔姿势。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正确的执笔与书写姿势。同时,学生也做到了充分的心理准备,用认真的态度去练字,使学生能树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

2、提高教师的书写水平和教学能力

俗话说“字如其师”,勿庸质疑,教师的.写字水平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写字好的老师也往往会更加注意学生正确写字姿势的培养。学校要请书法老师对其他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教师的书写水平。语文教研组可将正确的执笔姿势的养成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提高教师重要性的认识,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3、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督促子女养成正确的执笔姿势

教师要利用家长会向家长讲明执笔姿势和写好字的关系,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要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一对一的优势,学生在家中要写作业时,家长要密切配合,时常提醒子女注意执笔姿势的正确性,手把手纠正其错误姿势。

4、营造良好的班级写字氛围,引导学生互帮互学

国外有研究表明,对儿童影响最大的人依次是父母、同伴、老师。教师可把班里写字好姿势又规范的学生作为榜样,让他们去当小老师,动员全班的力量对同学的执笔姿势进行监督。教师要经常进行“看谁写的好,看谁姿势正确,看谁进步快”的写字比赛,使学生人人争当上游。

调查报告有哪些特点

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它可以在报刊上发表,也可以供领导机关作为处理问题、制定政策的依据或参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调查报告的特点,供大家参考。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一)真实性。

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以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充分了解实情和全面掌握真实可靠的素材是撰写优秀的调查报告之基础。

(二)针对性。

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都是针对和围绕某一综合性或是专题性问题展开的。所以,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集中而有深度。

(三)逻辑性。

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探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科学的结论。

是比较系统地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基本情况的一种调查报告。这种调查报告平方根是为了弄清情况,供决策者使用。

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总结工作中出现的新经验,从而指导和推动某方面工作的一种调查报告。

是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项调查,澄清事实真相,判明问题的原因和性质,确定造成的危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建议,为问题的最后处理提供依据,也为其他有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一种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xx关于xxxx的调查报告”、“关于xxxx的调查报告”、“xxxx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xxxx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

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

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

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从外部形式上看,调查报告由标题、前言、主体、结语四个部分组成。

1、单标题。

公式化写法。

公式化写法就是按照“调查对象+调查课题+文体名称”的公式拟制标题。如《一个富裕居委会的财务调查》就是这样的标题,其中“一个富裕居委会”是调查对象,“财务”是调查课题,“调查”显示文体是调查报告。这样写的好处是要素清楚,读者一看就知道这是写的什么单位,涉及的是哪些问题,文种也很明确。这样写的不足之处是太模式化,不够新鲜活泼。

常规文章标题写法。

具体方式灵活多样。可以用问题作标题,如《儿童究竟需要什么读物?》。可以显示作者自己的观点,如《莘莘打工者,维权何其难》。可以直接叙述事实,如《三个孩子去蛇岛》。可以用形象画面暗示文章内容,如《“航空母舰”逐浪经济海洋》。还有种种写法,不再一一例举。

2、双标题。

双标题由正副标题组成,其中正标题一般采用常规文文章标题写法,具体手段如上所述。副标题则采用公式化写法,由调查对象、调查课题、文体名称组成。如《明晰产权起风波——对太原市一集体企业被强行接管的调查》。

调查报告的`前言一般要根据主体部分组织材料的结构顺序来安排,常用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提要式。

2、交代式。

3、问题式。

前言之后、结语之前的文字,都属于主体。这部分的材料丰富、内容复杂,在写作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结构的安排。其主要结构形态有三种:

1、用观点串联材料。

2、以材料的性质归类分层。

3、以调查过程的不同阶段自然形成层次。

调查报告常在结尾部分显示作者的观点,对主体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升华,因此,它的结尾往往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常见的写法有下述三种:

1、概括全文,明确主旨。

2、指出问题,启发思考。

3、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一)立场、观点要正确。

搞调查研究首先必须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才能实事求是地进行调查研究,认识事物的本来面貌,得出合乎客观实际的结论。

(二)调查态度要端正。

要想获得丰富的材料,就要有饱满的热情、艰苦深入的作风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调查目的要明确。

我们进行调查研究,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为了掌握实际情况,有助于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方针政策,树立先进典型,批判错误的倾向,使我们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四)调查方法要讲究。

为了获得丰富的材料,还要讲究调查的方法。按照工作的步骤来说,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思想武装。

(2)选定调查研究题目。

(3)拟定调查提纲。

(1)开会调查。

(2)个别访问。

(3)现场观察。

(4)蹲点调查。

(5)阅读有关书面资料。

一是对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分类、核实,发现遗漏疑问的地方,再作调查补充。

二是分析、思考,提示材料的内部联系,发现事物的本质。

有哪些环境调查报告

一是个人层面因素,包括生态环境知识、意识、习惯、生活方式等。如“购物时自带购物袋”等绿色消费行为和“给政府提工作建议”等环保实践行为的践行度低,主要与个人意识和习惯有关。

二是政策制度类因素。如公众认为“选购绿色产品和耐用品、不买一次性用品和过度包装商品”等绿色消费行为践行度低的原因,主要与市场管理不规范和认证制度不完善等有关;认为“垃圾分类”践行度较低与垃圾处理体系和基础设施不健全有关。

三是平台渠道类因素。如公众认为“改造利用、交流捐赠或买卖闲置物品”等绿色消费行为践行度低,主要是由于缺乏交流捐赠平台;认为影响监督举报行为的主要因素是监督渠道不畅通、反馈处理不及时等。

一、关注小区生态环境:公众较为关注生态环境信息,对生态环境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有较大提升空间。

小区生态环境信息,了解相关知识和政策,提升自身意识和环境素养,诗众参与生态环保工作的基础。本次调查选取了“关注政府、企业或其他机构发布的生态环境信息”和生态环境知识的掌握程度两个方面,了解公众关注生态环境的状况。

(一)超六成受访者经常“关注生态环境信息”,高学历人群、城镇居民、从事环保相关工作的群体对生态环境信息更为关注。

调查显示,75.3%的受访者认为“个人关注政府、企业或其他机构发布的生态环境信息”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是重要的,60.8%的受访者“总是”或“经常”关注生态环境信息,践行度与认知度较为接近。

受访者在“关注生态环境信息”行为上存在差异,主要与其受教育程度、城乡属性等因素有关。关注生态环境信息程度与受教育程度正相关,大专、本科及以上受访者“总是”或“经常”关注生态环境信息的人数高达六成,而小学及以下人群不足四成;同时,城乡行为差异明显,城镇受访者更为关注生态环境信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从事环保工作的受访者更为关注生态环境信息,社区基层工作人员关注程度相对较低。

初中生调查报告

自我校实施高效课堂改革以来,学生已初步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但课前的预习还是比较低效的,主要表现在学生对预习的方法比较单一,缺乏主动型,只是机械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做。这也就需要我们教师进入深度的思考,对学生预习方法进行有的效指导,最终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这无疑对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是一件具有积极意义的事情。

学生的预习是否落实?在落实中是否做到位?这两个问题也深深的困扰着我们。这关系到我们能否培养学生正确的预习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水平,从而最终实现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的两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这问题难道真的无解了吗?在我看来不是这样的。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寻求有效的途径,及时做好对学生的预习情况的了解及反馈工作。

调查的目的:为了了解学生当前预习情况,寻找学生预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制定实施策略提供依据。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涉及到如下一些问题: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学生预习的主动性学生预习的有效性方法等状况。

1.调查对象:从本校三个年级选取了三个班级,14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42张,收回率100%。

2.调查过程:本次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由10道题组成。

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当学生认识到某件事的意义时,便会产生较为持久的动机。学生对课前有没有必要预习是怎么看的呢?见下表:

你经常进行预习吗?

a、经常54%。

b、偶尔22%。

c、老师布置的时候24%。

经常会预习和在老师布置的时候的人数占到了78%,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预习比较重视,有22%学生课前就不预习。喜欢课前预习的占52%,不喜欢的4%,一般的44%。由此可见,大多学生还是认可预习的。

你觉得预习对学习新课有帮助吗?

a、帮助很大67%。

b、一般29%。

c、基本上没帮助0。

d、预不预习一个样4%。

可见学生普遍都能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并且也能参与到课前的预习中。

2.预习的主动性你的预习是:。

a、老师的要求53%。

b、自己的习惯47%。

选a的占53%,可以看出很多学生,是在为完成老师的任务而进行预习,这对培养学生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是不利的。选b的仅占47%,可见有一半的学生在被动的预习或不预习。

3.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

你是怎样预习的?

a、看看书,画一画20%。

b、做摘录,做练习68%。

c、提出问题12%。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不讲究预习方法。预习的内容偏重做课后练习,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随便看看书的就占12%。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总之,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4.预习的效果调查。

你对即将上的语文课的内容。

a、已全部掌握7%。

b、已经认真预习42%。

c、知道要学的内容39%。

d、一无所知学合作12%。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预习效果不大,全部掌握知识的仅仅只占到了7%,没有预习一无所知的占到了12%,而其他81%的学生只是浅层次的预习。结合“你能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吗”的问题,经常能的完成任务的仅仅只占了37%,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存在以下五点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1.对课前预习重视程度不够。

以为只要课堂上认真听讲,把老师讲的背会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提前预习。这样就不愿动脑筋,长期不加思考和分析地接受一切,就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未养成预习习惯。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走马观花,匆忙完成,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如就简单地看看课文和画一画,自己却不愿动脑思考。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我们应养成良好的自觉的预习习惯。

3.不讲究预习方法。

预习的内容偏重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学生预习结束后,能主动去做课后习题进行自我检查的学生较少,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总之,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4.不善于合作学习。

学生在预习中出现问题不能通过同伴互助合作来解决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或借助于资料,或者千篇一律的抄资料。这种被动等待答案的学习方式使同伴之间缺乏合作交流,也难形成知识的碰撞,更难有思想的火花产生。

5.不注重预习质量。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预习时很多学生不善于思考,敷衍了事,装模作样。对各种问题不钻研、不归纳、不总结;有时采取的方法不合理,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刻苦的钻研精神和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是提高预习成效的关键,合理的预习方法和有效的思维途径是预习成功的保证。

1.教师要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意识,学生自己有能力完成的预习任务,我们绝不包办代替,同时教育引导学生不要迷信教参,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个性解读。

2.要创设条件,唤醒学生,让他们体认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进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参与预习。如课堂上教师创设自由、民主、安全的氛围,激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能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在给予积极评价。又如教师想办法创造各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提前预习,甚至超前预习。

3.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指导时要让学生明确预习要求和目标。预习中应以读为基础,其他预习任务应在读中完成。读很重要,所以教师对读的遍数要有要求,每一遍读也要有任务,如读通读准、读高读流利、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问题等等。

4.关注学生的差异。不同年级学生预习要求不一样,同一个班级学生也有差异,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在抓紧预习底线不放松的情况下,可以分层要求,层层递进,不断鼓励优秀学生和学困生战胜自我。

5.注意与家长、班干部的联系,发挥小组教育功能。学生很多预习工作是在课外或家里完成的,因此会有一些贪玩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预习,这时就很需要家长和学生干部配合监督。

初中生调查报告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不足;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欠缺;缺少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没有成为课堂主体;学生对课堂教学缺乏兴趣;合作学习的资源利用不充分。结合所查阅的文献资料及调查结果,现提出初中科学合作学习指导策略如下:

第一、教师要认识到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应积极的把合作学习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必须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关系,使学生能在融洽的、良好的氛围中,活跃思维、张扬个性、健康发展。

第二、“合作学习”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时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教学水平,使新知识,新教育观念能及时地渗透到教学中。

第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如何是“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采取一切措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得到充分发挥。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最重要环节。因此,怎样改革课堂教学,变“教书”的课堂为学生合作学习的课堂,便成为实施合作学习的焦点。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学习能力,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习惯为“先学生合作学习,后教师精讲”。这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合作行为。在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抓住学生合作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做精要陈述或讲解。

变空洞说教为互动式教学模式,创新与合作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离不开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多的给学生以独立思考和课堂表述观点的机会。“听老师讲是学习,独立思考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性特征,根据差异,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给予相应的合作学习学法指导。只有符合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前人或别人的合作学习学习方法,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方面要靠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去探索和积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他人的好的学习方法获得,在借鉴学习他人成功的学习方法时,不能机械照搬,一定要遵循学习规律,结合个人的特点,创造适合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化的合作学习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学习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摸索和创造了许多好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注意及时帮助学生发现和总结,并适时组织交流和学习、推广,使大多数学生的合作学习学习方法不断地得到优化。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指导、促进、帮助的作用,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首先要创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其次要尽可能以围绕如何引导合作学习设置教学;再者把讲授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结合起来,创设培养合作学习的环境,从而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地想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其产生学习的内驱力,这是教会学生合作学习的前提。使他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成就其中。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