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三年级(通用14篇)

时间:2023-12-09 09:37:09 作者:字海

教学计划是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详细方案,它对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些教学计划范文包括了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筛选和安排、教学方法和评价的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

任课教师:

教学方面(一)数与代数:1、数的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2、数的运用:(1)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2)两位数乘两位数。3、常见的量:年、月、日。

(二)空间与图形:1、测量:面积。2、图形与位置:位置与方向。

(三)统计与概率:统计。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解决问题。2、数学广角。3、实践活动。

教养方面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知识重点难点。

1、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2、两位数乘两位数。

3、面积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1、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多位数乘一位数,还有小数的理解与计算。

2、在多种内容的混合训练中,能够区分各部分内容,做到多而不乱,得心应手。

单元重点知识训练目标教法与手段课时。

1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辩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演示、实际操作、谈话、观察、调查7。

21、学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

2、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1、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单元重点知识训练目标教法与手段课时。

4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5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品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6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71、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演示、实际操作、谈话、观察、6。

8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91、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演示、实际操作、谈话、观察、4。

周次教学进度。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单元教学建议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测量)。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单位的换算,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一些比较大的单位(千米、吨),由于学生很难用量一量、掂一掂的方式去感受,主要是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认识。主要特点有:

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二、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2、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学会单位名称间的换算。

3.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和质量的意识。

四、单元课时安排:7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五、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练习法。

六、板书设计。

毫米类似物体比较。

操作彼此的特征。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米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四、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五、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讲解法。

六、板书设计。

一分米=10毫米一分米在现实生活中有多长?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千米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三、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四、教学重点:

千米有多长的现实概念。

五、教学难点:

千米及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

六、板书设计。

千米=1000米。

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千米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1千米有多远、

四、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演示-实验法。

五、板书设计。

到教室以外感受千米的长度。

第五课时。

一、教学内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

练习法、讲解法。

五、板书设计: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第六课时。

一、教学内容:吨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四、教学难点。

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五、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讲解法。

六、板书设计:

一吨一头牛的质量一头猪的质量。

一个学生的体重老师的体重。

第七课时。

一、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数学。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4、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四、教学方法:

练习法、演示-实验法。

五、板书设计。

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比较他们的特性。

引出长度以及重量单位。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

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www.

(一)人教版第五册数学内容主要包括: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九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一个总复习单元,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的重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在空间和图形方面,安排了四边形的认识;在量的计算方面,安排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统计方面,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数学广角”和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材的编排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的重点。

(四)教具与学具:学生直尺、卷尺和测绳、七巧板、钟面、转盘等。

四、采取的教学措施:。

1、尽快走近学生,与他们打成一片,让他们对老师有亲近感,

并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情况,个性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2、刚接触一个新的教学任务,我要用很短的时间通读教材,把握教材,掌握教材安排的内容及重难点,在教学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要根据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要提出严要求、高标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动手的自己能够主动动手,需要参与的孩子自觉参与。

4、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喜欢学数学。

5、向35分钟要质量,课上能解决的问题决不留在课下,努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重视作业的设计,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对个别问题进行面对面指导,普遍问题抽时间在班内做重点辅导。

7、注重反思,及时对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学生学习中的胜与败做到心中有数,它将会成为我明天教学的动力,学生学习的方向。

8、制定培优补差计划,加强辅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对学困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其上进心。

9、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将合作学习落实在行动中。

10、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适当教给家长如何正确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五、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

吨的认识-------------3课时。

(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

减法--------------3课时。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

整理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www.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4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我班有学生34人,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很高。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生字、词语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和说话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1篇,精读课文25篇,略读课文6篇。课文内容丰富,时代感强。教材将课文分为6组,前五个单元每组由5篇课文、一个阅读链接和一个综合学习组成。五篇课文按精读(两篇)—略读(一篇)—精读(两篇)的顺序排列。第六单元是“永远的冰心”文学单元,多一篇精读课文。其后是由简短的文字与图片、绘画组成的阅读链接。综合学习由“我的采密集”、“读读背背”、“口语交际”、“我的小笔头”这样四个基本形式组成,有的穿插安排了“漫步书林”或“我的好方法”这样的栏目。

第一组的文化主题是“童年的足迹”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记录了童年的记忆,孩子诗意的生活,孩子的小把戏,以及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新思考。第二组的文化主题是“动物是人的一面镜子”这一单元是告诉我们人有人的活法,动物有动物的活法,也许最好的爱动物的方式就是互相留一份空间,各自留一份余地,彼此留一份自由。第三组主题是“生活中的智慧”生活中的小事只要认真去思考就会让自己变得富有智慧。第四组主题是“人在画中游”这一单元要让读者在美妙的大自然中欣赏到不同的风光,他们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给人以美的享受。第五组主题是“倾听探索的脚步声”在这一单元鼓励学生探索与发现自然现象的奥秘,同时,在探索中感知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第六组主题是“永远的冰心奶奶”在这一单元学习中我们不但学习到冰心奶奶的作品,还从不同角度了解冰心奶奶这个作家。

三.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2.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按课时提出教学目的要求,突出重难点,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课堂上学生多读多讲,教师尽量少讲精讲。

3.培养学生高尚的首先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4.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情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5.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6.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对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四.教学进度安排。

两周上一个单元,灵活安排两周时间,余下的时间用来复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统计》单元教学计划第一稿

一、复习目标:

本册教材是第一学段的最后一册教材,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牢固,提高计算能力,使其数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等得到发展,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册教材和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进一步提高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通过归纳、整理和练习,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数感、空间观念、统计思想,以及应用意识等得到提高与发展。

3、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综合分析三年级学生的期末实际情况,学生的学习心态不太稳定,急于求成失误较多,集中体现在数与代数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学生对草稿本使用不当,匆忙计算容易出错,个别学生还会将乘法和加法混淆,这个毛病让学生对于求平均数中,涉及到总数上千的数计算也容易错误。在解决问题(应用题)中,一些学生往往对题目阅读和理解不够就匆匆下笔,导致失误,在比较灵活的面积问题中,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值得注意的是,本学期两极分化现象也逐渐体现,优秀的学生很容易学会新知识,并且运用较为自如,还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中等学生知识较为扎实,能够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问题意识。后进生接受知识较慢,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成绩不稳定上下坡度较大。因此,复习时要抓好两头,既要补差,又要注重培优。

三、复习重难点、关键。

(一)复习重点:

有关除法、乘法计算、统计知识、面积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复习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统计观念、空间观念的培养加强。

(三)复习关键:

启发、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学会分析、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复习内容:

(一)数。

1、小数、分数的初步认识,以及加减的运算。

2、两位数与两、三位数的乘法;一位数与两、三位数的除法及混合运算。

(二)空间与图形。

1、简单图形的的初步认识,了解其基本特征。

2、图形周长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3、面积意义的认识,能用自选图形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统计。

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含义,体会学习习近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一定的解题策略。

五、复习注意点:

(一)教师方面:

1、针对各班的学习情况,制定好复习计划,备好、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2、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注意知识的整合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3、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复习作业的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5、注重培优补差工作,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与家长加强沟通。

(二)学生方面:

1、要求在态度上主动学习,重视复习,敢于提问,做到不懂就问。

2、要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3、要求课后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及时进行自我反思。

(三)提优补差的措施:

1、重视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数和计数知识。

3、把握好教学要求,不偏高,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精选习题,不搞题海。

4、改进对学生评估,错了自己订正可以奖励,促使学生检查、分析错误,不断提高。

5、将课内课外补差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督促其进步。

6、积极辅导差生,时刻关注这些学生,做到课上多提问,作业多辅导,练习多讲解,多表扬、鼓励,多提供表现的机会。出一些富有思考的题,让学习较好的学生达到满足。

六、复习具体措施:

全面、综合了解和分析本年级学生的掌握各部分内容的基本情况。再针对各班实际情况有的放矢,有点有面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1、计算部分:

乘除法计算:先要复习计算法则以及应注意的地方,重点讲解两位数与三位数之间的计算策略和方法。

2、解决问题部分:

着重引导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并联系、对比结构相似的题目,让学生看到题目的条件。问题变化时,解题的步骤是怎样随着变化的。

3、图形几何部分:

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帮助学生分清这几种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4、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要加强关注程度,多进行思想交流,并和家长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地转化他们的学习态度,争取借助期末考试的压力,让这部分学生有所进步。

5、注意针对学生复习过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复习计划。

七、复习课时安排。

1、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2课时。

2、面积与周长………………………………………………………2课时。

3、统计、小数与分数的初步认识…………………………………2课时。

4、位置与方向、“年、月、日”…………………………………2课时。

5、解决问题…………………………………………………………2课时。

6、单元练习…………………………………………………………5课时。

7、综合练习…………………………………………………………5课时。

xkm。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一、复习目标:

本册教材是第一学段的最后一册教材,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牢固,提高计算能力,使其数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等得到发展,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册教材和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进一步提高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通过归纳、整理和练习,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数感、空间观念、统计思想,以及应用意识等得到提高与发展。

3、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综合分析三年级学生的期末实际情况,学生的学习心态不太稳定,急于求成失误较多,集中体现在数与代数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学生对草稿本使用不当,匆忙计算容易出错,个别学生还会将乘法和加法混淆,这个毛病让学生对于求平均数中,涉及到总数上千的数计算也容易错误。在解决问题(应用题)中,一些学生往往对题目阅读和理解不够就匆匆下笔,导致失误,在比较灵活的面积问题中,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值得注意的是,本学期两极分化现象也逐渐体现,优秀的学生很容易学会新知识,并且运用较为自如,还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中等学生知识较为扎实,能够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问题意识。后进生接受知识较慢,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成绩不稳定上下坡度较大。因此,复习时要抓好两头,既要补差,又要注重培优。

三、复习重难点、关键。

(一)复习重点:

有关除法、乘法计算、统计知识、面积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复习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统计观念、空间观念的培养加强。

(三)复习关键:

启发、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学会分析、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复习内容:

(一)数。

1、小数、分数的初步认识,以及加减的运算。

2、两位数与两、三位数的乘法;一位数与两、三位数的除法及混合运算。

(二)空间与图形。

1、简单图形的的初步认识,了解其基本特征。

2、图形周长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3、面积意义的认识,能用自选图形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统计。

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含义,体会学习习近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一定的解题策略。

五、复习注意点:

(一)教师方面:

1、针对各班的学习情况,制定好复习计划,备好、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2、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注意知识的整合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3、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复习作业的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5、注重培优补差工作,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与家长加强沟通。

(二)学生方面:

1、要求在态度上主动学习,重视复习,敢于提问,做到不懂就问。

2、要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3、要求课后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及时进行自我反思。

(三)提优补差的措施:

1、重视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数和计数知识。

3、把握好教学要求,不偏高,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精选习题,不搞题海。

4、改进对学生评估,错了自己订正可以奖励,促使学生检查、分析错误,不断提高。

5、将课内课外补差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督促其进步。

6、积极辅导差生,时刻关注这些学生,做到课上多提问,作业多辅导,练习多讲解,多表扬、鼓励,多提供表现的机会。出一些富有思考的题,让学习较好的学生达到满足。

六、复习具体措施:

全面、综合了解和分析本年级学生的掌握各部分内容的基本情况。再针对各班实际情况有的放矢,有点有面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1、计算部分:

乘除法计算:先要复习计算法则以及应注意的地方,重点讲解两位数与三位数之间的计算策略和方法。

2、解决问题部分:

着重引导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并联系、对比结构相似的题目,让学生看到题目的条件。问题变化时,解题的步骤是怎样随着变化的。

3、图形几何部分:

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帮助学生分清这几种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4、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要加强关注程度,多进行思想交流,并和家长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地转化他们的学习态度,争取借助期末考试的压力,让这部分学生有所进步。

5、注意针对学生复习过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复习计划。

七、复习课时安排。

1、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2课时。

2、面积与周长………………………………………………………2课时。

3、统计、小数与分数的初步认识…………………………………2课时。

4、位置与方向、“年、月、日”…………………………………2课时。

5、解决问题…………………………………………………………2课时。

6、单元练习…………………………………………………………5课时。

7、综合练习…………………………………………………………5课时。

《统计》单元教学计划第一稿

9.2-9.8第二周千米的认识4。

9.9-9.15第三周吨的认识、加法4。

9.16-9.22第四周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二)加法4。

9.23-9.29第五周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二)减法4。

10.7-10.13第七周验算、整理和复习4。

11.4-11.10第十一周时分秒4期中考试。

12.2-12.8第十五周整理和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4。

12.9-12.15第十六周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4。

12.30-1.5第十九周复习4-64。

1.6-1.12第二十周复习7-94。

1.12-1.19第二十一周总复习4。

1.20-1.26第二十二周考试4。

三年级教学计划安排。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厚爱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六、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4课时)。

秒的认识………………………………………1课时。

时间的计算………………………………………1课时。

时分秒的巩固与练习………………………………1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2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笔算乘法…………………………8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第一学期学科教学计划

教师霜、陈、张、丁。

一、班。

二、

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二),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周次起讫。

日期单元及

总课时教学内容课时。

安排备注。

(备课教师)。

第一周8.28--9.3始业教育。

第二周9.4--9.10第一单元。

测量。

1、毫米的认识。

2、分米的认识。

3、练习一。

4、千米的认识。

5、练习二5。

第三周9.11--9.171、吨的认识。

2、练习三。

3、生活中的数学。

4、第一单元测试分析(2)5。

第四周9.18--9.24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减法。

1、万以内的加法。

2、练习四。

3、例二。

4、练习五(2)5。

第五周9.25--10.11、减法例1。

2、例2、例3。

3、练习六。

4、加减法的验算。

5、例24。

第六周10.2--10.8国庆节放假。

第七周10.9--10.151、练习七(2)。

2、整理和复习。

3、练习八。

4、复习测试5。

第八周10.16--10.22四边形1、四边形。

2、平等四边形。

3、练习九。

4、周长。

5、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5。

第九周10.23--10.291、练习十。

2、估计。

3、练习十一。

4、复习。

5、测试5。

第十周10.30--11.5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

2、例3。

3、练习十二。

4、例4。

5、练习十三。

5

第十一周11.6--11.121、复习。

2、测试分析。

3、秒的认识。

4、时间的计算。

5、练习十四(2)5。

第十二周11.13--11.191、填一填、说一说。

2、测试。

3、口算乘法。

4、例2。

5、练习十五5。

第十三周11.20--11.26多位数乘一位数。

1、练习十五。

2、笔算乘法。

3、练习十六。

4、例2。

5、练习十七5。

第十四周11.27--12.31、例3、4。

2、练习十八(2)。

3、例5、例6。

4、练习十九5。

第十五周12.4--12.101、练习二十。

2、整理和复习。

3、练习二十一。

4、复习。

5、测试。

新课标第一网。

5

第十六周12.11--12.17分数的初步认识。

可能性。

数学广角。

1、分数的初步认识。

2、比一比。

3、几分之几。

4、练习二十二。

5、机动。

第十七周12.18--12.241、分数的简单计算。

2、练习二十三。

3、测试。

4、可能性(2)5。

第十八周12.25--12.311、练习二十四(2)。

2、数学广角(2)。

3、练习二十五。

4、掷一掷5。

第十九周1.1--1.7复习1、总复习。

5

第二十周1.8--1.14考试5。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三班和九班,三班共有学生54人,九班共有学生49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局部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惯例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习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习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分一分”活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人教版三年级可能性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106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的第4、6、10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可能性的试验过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获取数据、利用数据进行猜测与推理的能力;并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情感目标: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试验、收集和分析试验数据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利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两个转盘、盒子、红球24个、蓝球6个、漂亮的卡通人物、硬币、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颜色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猜测。

1、听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1)老师知道同学们最喜欢听故事,特意准备了一个《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想听吗?

(动画播放)。

2、猜测:请同学们想一想,小猴去追小兔,结果会是怎样呢?

学生猜测:它有可能追到小兔,也有可能追不到小兔。

师:那追到的可能性会……很小。

3、有些同学认为小猴不可能捉到小兔,有些同学认为小猴还有可能捉到小兔,只是可能性很小,看来,事情的发生不仅有可能性,而且发生的可能性还有大、有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有关可能性的问题。

(板书课题:可能性的大小)。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下面我们就通过摸球试验来研究,好吗?

二、探究、验证。

1、试验准备。

(1)介绍试验材料。

师: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盒子,盒子里都装有红球和蓝球。

(2)说明试验要求。

(多媒体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师:请同学们根据屏幕上的要求进行摸球试验,摸球20次,根据摸球的情况完成好摸球情况统计表和统计图,然后观察统计图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3)提出注意事项。

师:最后还请同学们特别注意:摸球时不能用眼晴看,摸球试验结束后不要打开盒子,能做到吗?下面请小组长拿出记录表和统计图,就可以开始试验了。

2、合作试验、初步推测。

(1)各小组试验,教师巡视。

(2)观察、汇报。

师:谁把你们组的试验结果给大家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

3、推测、验证、归纳。

(1)观察。

(集中展示各小组的摸球情况统计图。)。

师:这是我们6个小组的摸球情况统计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什么呢?(学生汇报)。

(2)思考。

师:这都是你们的推测,到底对不对呢?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打开盒子看看。)。

师:好!莫老师数三声,我们就一起把盒子打开吧!

师:也就说,在摸球试验中,可能性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

(与球的数量有关。)。

师:如果让你在自己小组的盒子里再摸一次,你觉得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可能性大?为什么?好,请6个小组长一起来摸摸看。

(3)归纳。

三、应用、拓展。

1、转转盘。(课本106页的“做一做”。)。

(生可能会选黄色)你为什么会选黄色格呢?

转转试试看?

不行,每次都是你们赢,我得换个转盘,这次如果你还是转到黄色格的话,我就送你一张更漂亮的图案,谁来转?(指名3名学生上台转)。

师:为什么只有()个同学拿到图案?

真聪明!那就把这张图案送给你吧?

3、拓展。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转盘(出示幸运转盘)。

师:你们能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真是棒极了!

2、设计转盘。(练习二十第4题。)。

师:看了这个转盘,你们想不想也来设计这样有趣的转盘?

(1)课件出示设计要求。

转盘由蓝色和红色两种颜色组成。

要求一:指针指在红色的可能性大;

要求二:指针指在蓝色的可能性大。

请同学们在书本109页上涂一涂。

(2)谁想上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学生作品)。

问:在设计转盘时你是怎样想的呢?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

(3)小结。

4、解决问题。

师:今天还有一位我们非常熟悉的朋友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看谁来了?(课件出示小猫扑蝴蝶)。

师:小精灵明明带着他的魔棒来了,还有谁来了?(小猫)。

师:那我们就来看看小猫是不是扑到黄色蝴蝶的可能性大。(课件演示小猫扑到了一只黄色的蝴蝶。)。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演示小猫扑到了一只红蝴蝶。)。

师:(疑惑地)咦!不是说小猫扑到黄蝴蝶的可能性大吗?怎么会扑到一只红蝴蝶呀?

师:扑到红蝴蝶的可能性小并不是说不可能扑到红蝴蝶。

听!小猫又有问题想问了:你能想办法让我扑到红蝴蝶的可能性大吗?(增加红蝴蝶的只数,让它的只数比黄蝴蝶多。)。

(师用课件演示:小精灵用它的魔棒增加了7只红蝴蝶。)。

5、猜一猜。(练习二十第10题。)。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怎么样?这里有四个盒子,其中只有一个盒子里面放着一个硬币,你来猜一猜,可能会在哪个盒子里?下面我们来统计一下,注意:每个同学只能选择一次;认为在一号盒子里的举手,认为在二号盒子的,三号盒子,四号盒子。

汇报:因为硬币只能在四个盒子中的一个,有三个盒子中没有,所以猜错的人数多,猜错的可能性就大。

师补充:虽然猜对的可能性小,但我们也是有可能猜对的。

四、总结、延伸。

1、延伸。

2、小结。

(3)师:刚才《小猴子下山》的故事还没讲完,想听完吗?

出示录音:小兔子看到小猴追上来,马上窜进草丛里不见了,这时太阳快下山了,小猴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

师:看了这个故事结果后,你们有话要跟小猴子说吗?

小朋友们,我们可不要像小猴那样喜新厌旧哦!

五、板书设计。

可能性大小。

数量多可能性大。

数量少可能性小。

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48个学生,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各科文化课学习比较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又生于农村知识面窄,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编制了“夸夸我自己”、“温暖的家”、“我爱我们的学校”、“家乡的山山水水”、“有趣的家乡风情”五个单元,共19课。每课依内容和容量不同,建议安排的课时不等。一般每课建议安排2-3课时,一册书安排40课时左右,留出一定课时给学校和教师安排相应的地方课程及相关活动使用。

1.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本册内容主要让儿童从自己熟悉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本册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树立角色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等。在探究一切的热情中,在享受童年的过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识。

2.注意了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

三年级的儿童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产生盲目模仿、尝试、探究的心理,常常不顾后果盲目模仿,帮助儿童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是三年级教育中应当强调的重点。教材注意了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使教师能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教师能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

四、教学措施。

1、全面准确地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思品课和社会课,也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该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创造性使用教材过程中的依据是什么?课程标准。

2、大胆选择、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教学中应依据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社会参与,重视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大,注重社会性意义的发掘,如:民族文化、社会风俗伦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整合。随着活动形式逐渐复杂,涉猎的范围慢慢扩大,文本资源、社会信息、考察采访资料等要综合运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凡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并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养成好习惯的一切可用教育资源,都应成为品德与社会的有效课程资源。教师本身的学识、态度和价值观,也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3、综合组织多种活动。

情感在活动中萌发,课堂在活动中生成。养成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性情的陶冶是离不开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活动使一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仿佛嫩芽无声无息破土而出。教材本身提供了很多活动的范例,如编剧本,角色扮演、小记者采访等,然而教学总是处在一种流动的状态,时刻挑战教师的智慧。使活动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使活动更具操作性,及时调控活动进程等都是值得教者深思的。

4、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当前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多进行一些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根据不同的场合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5、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

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五、教学专题。

1、研究主题: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2、研究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习惯。

3、研究目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研究方法:平时观察、小组合作、家校结合等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三(2)班和三(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从上学期的期末学习检测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经过前四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课堂学习方式,有小部分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认真练习巩固的良好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注意倾听他人发言,遇到不懂得地方及时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会通过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小组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较好,能独立思考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读书、写字姿势正确。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数与代数”领域以万以内的认数和四则计算(笔算和估算两位数除以一位、三位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的加和减)为主线,结合安排了认识常量单位(克与千克、24时记时法)以及直观认识分数(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得到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重点:认数与四则计算;难点:24时记时法。

“空间与图形”领域在二年级观察物体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安排了从这三个角度观察一些简单的物体和由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三视图);在一年级直观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基础上,教学这两种平面图形的特点以及计算周长的方法。重点:周长意义与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难点:观察物体。

“统计与概率”领域,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基础上,教学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大些、有时小些,学会用“经常”“偶尔”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重点:把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能用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呈现;难点:正确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共安排了五次实践活动,其中《称一称》、《周末一天的安排》、《周长是多少》、《摸牌与下棋》都是操作型的活动,而《农村新貌》是场景型的活动。重点让学生知道独立探索的同时要加强合作交流,明白“倾听”、“尊重”、“互补”会让问题解决得更好;难点:如何有效地组织活动。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五、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六、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七、培优辅差措施。

1、认真备好课,夯实基础知识,确保每一个学生扎实掌握新知,巩固旧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罗媛、陈圆通、王茜、李治炫、肖艳、任桃、卢王洁、李君权、徐欣绵、胡浩等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机会,激发其参与热情。

2、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双基的基础上,注意适时发展优生的思维,培养优生的能力,从而也带动中差生的发展。如张玮苡、甘旭阳、陈思慧、陈兆鹏、蔡利奇、杨云涛、丁子健、熊淑妃、董政武等。培优主要体现在:

培优。

1、每周有选择性地上一节思维训练课、

2、在日常教学的分层练习中有的放失地注意对优生的培养、

3、每天出一题弹性作业,让优生吃得饱、

辅差。

1、实行以点带面来全面提高,使学生观念进行转变。

2、让优生讲述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经验交流。

3、充分发挥优生的表率作用来影响差生,改变差生,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

4、对差生进行多鼓励、少批评、多谈心,进行心理沟通,提高他们的自我判断与控制能力。

5、采用激励机制,多给点差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

6、平时多与家长联系,共同来解决差生各方面存在的问题。

7、充分利用早早读和午静时间进行面对面辅导,讲解练习、

八、本学期教研主题。

关注学生的积极性。

最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有所改变,我想快节奏的课堂教学是引导学生高参与的基础。

我相信,一个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队伍里排队等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的心理感受只可能用“焦急、厌倦、沮丧”来形容。在我们的教学中,由于受“希望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的心理影响,教师往往更乐意将知识嚼得碎碎的喂给学生,期望学生都能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欣喜,所以突破难点时总爱唠叨几句,练习中总愿意等最慢的一个学生也把题目做完,哪怕减缓上课节奏都在所不惜,美其名曰:以学生为本,却不知这正是消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症结所在。美国“启发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当老师在整堂课里快节奏地讲解授课内容时,学生们通常更能全身心地投入。

教学是门永远带有遗憾地艺术。我们的课堂中应该以快节奏方式来维持一定的学生参与度,当我们感到学生参与程度在下降、学习活力在减弱、注意力在转移时,应尽快向下推进课程,让学生们感到课在不断地推进,总觉得有事要做、有问题要思考。老师讲解、问题解释和学生练习、答写只要有约一半的学生明白、完成就尽快变化,哪怕对反应相对迟缓的学生来说,我们也不能减慢速度去适应他们,而是用希望的力量和同伴高涨地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赶上教学的节奏。

人教新版三年级教学计划

拿到三年级上册的课本,前后翻阅着,突然感到莫名的不安,那是一种没有底气的不安,一种手足无措的烦恼,这不安和烦恼取代了一年来由摸索走向成功的喜悦,竟从心底涌现出一种如履薄冰的恐惧。深深地呼出一口气,振奋起精神,该来的还要来,该做的还是要做!趁着学生们还没有上课,自己要把课本浏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确定本册的教学重点。

有了计划,心中那股不安随即被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所代替,自信又回到我的身上。我翻开语文课程标准,仔细的阅读分析,试着从中找到该册教学重点,理清这册的教学总体思路。

仔细学习了新课标,学习之余觉得找到了些感觉,思路逐渐的明晰起来。

于是,我制定了该册的总体思路:

一、继续以识字、写字为重点。

识字以教给学生识字方法为主,鼓励学生课下识字,加大课下识字的数量。

写字在低年级的基础上,重点要求学生把字写美写好,提高审美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对这方面的教学和评价要和有趣形象的游戏、活动等结合起来,以适应该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

二、阅读教学。

继续定位在“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等一些基本的做法上。与低年级不同的是逐渐“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我的想法是努力把理解词句做的趣味些,浅显些,和缓些,让学生感觉不到学的知识再加深。还有的区别就是随着识字量的加大,五年级的课外阅读应该增加数量,怎样引导课外阅读也是三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

三、写话教学。

这学期我打算用各种趣味的活动、方法来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写话。重点不在写了多少,而是着重培养孩子们的写话的兴趣,让他们能自发地去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感。

四、口语交际。

根据一年级的经验,我们除了完成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内容外,把练习的重点放到课下(课间师生间、同学间的练习)、课上(课上回答问题时对口语交际的引导)与阅读结合(读书讲故事)。

五、综合性学习。

根据实际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在活动中以大语文观为背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计划制定出来了,但是怎样实施还是要动脑子的,不过,我可以有信心的走进我的学生中间了。

人教版三年级可能性的教学设计

邮编:312090。

电话:13017726662。

电子信箱:shenxiaojuan3@。

一、设计思想:

教学中利用二、三位数乘一位数8个小题的笔算,让学生再次经历了乘法的算理。练习中鼓励学生分类,进一步区分笔算乘法的进位不叠加、进位叠加的不同算法;鼓励学生展示错误,让学生带着思考、讨论、亲自体验,进一步深化了“进位叠加”的计算理念。这样的设计不但巩固了学生的笔算方法,还突破了“某一位上的乘积加上进来的数字要进位的”难度,提高了学生计算的正确力,大大降低错误率。利用应用练习的开放性,让学生灵活利用口算、估算、笔算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也更好地加强了“算法多样化”的计算理念,既培养了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选取适当方法”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教材分析:

教学这个练习,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掌握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巩固笔算过程中对算理的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合理利用笔算、口算、估算三种方法,让他们懂得算法多样的合理选择。教材中1~4是安排的是一次进位的乘法笔算练习题,其中有进位叠加。5~10有连续进位的乘法笔算计算题。11~12是两步计算应用题,提倡一题多解。13题是趣味数学,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教材这一系列的安排是学生已学习了万以内的笔算加法,也初步学习了笔算乘法中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的进位不叠加和进位叠加的笔算方法。教材安排练习十八,主要是对前面例3、例4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突破,通过计算练习和实际应用练习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速度和正确力;也为下一节课学习乘的过程中处理“0”带来了方便;更为学习二、三位数的乘法打下良好的笔算基础。(因为在多位数乘法中始终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万以内的加法计算,对万以内的加法计算已具备了计算能力,并初步学习了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不叠加和进位叠加的笔算。可是由于学生对多位数乘一位数还是刚新接授,计算起来还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他们还需要更多的练习与巩固,特别是最多可能发生的错误是:忘记加后而进上来的数;进位时加错(因为这里又要算乘又要算加);或错用进上来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等。针对学生可能发生的错误,教师应对学生每计算一步,都看看有没有进位,进的是几,把进上来的数记在竖式相应位置的横线上。算前一位的积时,要想想有没有漏加后面进上来的数,算完以后,再查一两遍。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地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我有意在学生笔算时引导学生对这些笔算题进行分类,这样做是为了对连续进位笔算乘法有一个系统的整理,还鼓励学生勇于展示错误,从而分辨各种形式的计算问题,进一步降低难度,减少各种错误的出现。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渗透笔算、估算、口算,让学生不但掌握了计算技能,并能利用计算技能更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巩固对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强化连续进位中的“进位叠加”的算理,并能通过计算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觉检查计算错误的意识,通过现实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合理选择口算、笔算、估算的方法,正确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并在数学实践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生活性和趣味性,体会到学数学的快乐。

五、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进一步加强学生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叠加”的笔算乘法。

难点则是“某一位上的乘积加上进来的数又要进位”的连续进位情况。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整堂课我安排了:口算练习,笔算练习、应用练习、综合练习这几个环节,通过比较性的口算去降低“进位不叠加”和“进位叠加”的笔算难度,通过笔算练习进行分类与错误展示,巩固学生的笔算算理。利用应用练习的开放性进一步深入笔算,并能合理选择口算、笔算、估算三合一去解决具体问题。教学过程中还为学生创设了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相互竞争等学习环境。学生们在这种自由轻松的学习活动中勇于质疑,大胆展示错误,合理解决问题,感受了成功的喜悦。

七、课前准备:

(1)完成口算题和万以内的加法题若干。

(2)小黑板、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明确学习内容。

1、引入口算题。

师:小朋友,小精灵今天又来了,他带来口算题想考考同学们,你们愿意吗?请小朋友注意看,知道答案的就站起来回答。

(课件出示口算题)。

6×7=4×5=7×8=2×4=6×8=9×3=。

6×7+5=4×5+6=7×8+4=2×4+5=6×8+7=9×3+5=。

(学生口算时,有几组口算的速度快点,而有的则慢点)。

2提问。

师:口算有难度吗?通过口算你能联想到什么呀?(学生们纷纷反馈,很明显他们体会到有些乘加比较容易,而有些乘加比较复杂)。

生举例:老师6乘7得42加上后面的跟着的5,做起来比较简单,而6乘8得48加上后面跟上来的7,做起来很容易出错。

3、课题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性的口算练习让学生有易到难地去感受进位不叠加和进位叠加的计算过程,这样的训练方式不但可以在笔算中减少错误率,还能提高计算速度,有利于学生的计算效果。

(二)、计算练习,巩固笔算方法。

生:愿意。

1、计算并分类。

12×759×852×468×9314×4426×2459×7238×9。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计算,老师让先完成计算组的学生上来板演)。

师:刚才的这些题我们可以怎样进行分类,谁能说给大家听(学生纷纷说开了)。

生1:我觉得可以这样分:

第一类:12×752×459×868×9。

第二类:314×4426×2459×7238×9。

理由是:第一类是二位数乘一位数,第二类是三位数乘一位数。

生2:我觉得可以这样分:

第一类:12×752×4314×4426×3。

第二类:59×868×9459×7238×9。

理由是:第一类是乘起来进位,加起来不进位,第二类是乘起来进位,加起来再次进位。

生3:我还可以这样分:

第一类:12×7314×4426×3。

第二类:314×4426×3。

第三类:59×868×9459×7238×9。

理由是:第一类是一次进位,第二类是隔位进位,第三类是连续进位。

生4:老师我还有一种:可以按一次进位,二次进位,三次进位来分类。

……。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进一步让学生对连续进位笔算乘法有了一个系统的整理,学生不但从外形上了解笔算乘法的结构,还从计算方法上区别了进位叠加与进位不叠加的不同算法,让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分辨各种形式的计算问题,为进一步降低难度,减少错误情况作了充分的准备。)。

2、寻找错误,强调算理。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与分类,你认为最大的困惑是什么?你想得到什么帮助?

生1:我发现刚才的笔算题比前几天的要复杂了:有的是一次进位;有的连续进位,而且每乘一位都需要向前进位。而前些天的题没那样难。

生2:我在做题中遇到的困难是:每乘一位都向前进位,每乘一位都要加上进上来的数,一共用了3次乘法和2次加法,等于做了5道口算题,特别复杂。

……。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别看一道小小的一位数乘法,这里面包含的步骤可多啦,更需要你们用耐心和细心去算。就是我们今天要进一步巩固的地方。

(学生展示自已的错误)。

(1)12(2)52(3)426(4)459。

×7×4×3×7。

----------------。

742812683223。

(学生相互找错误原因)。

生1:第一题的错误是忘记了后面2乘7进上来的数1。

生2:第二小题的错误是4与十位上的5相乘,乘得的积应是200,2要写在百位上,十位上只能写0,而这位同学把2却写在了十位上,所以错了。

生3:第四小题是进位时加错了,因为这里又要算7乘5,还要算加个位上9乘7的进上来的6。

生4:第三小题的错误与第一小题相差无几,2乘3得6后却忘加了6乘3进上来的1。

(从学生分析错误的过程中,教师要极时引导学生对笔算算理的深入理解)。

3、小结: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题中,同学们要注意计算中的每一步,都要看有没有进位,进的是几,把进上来的数记在竖式相应位置的横线上;算前一位积时,要想想有没有漏加后面进上来的数;算完后再检查一两遍。

【设计意图】:寻找错误,让学生展示错误,是进一步巩固算理的一个重要途经,学生在错误面前可以认识到在计算过程中哪一点没有做到位,而教师则针对学生的错误作进一步的沟通和指导,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就会意识到我是因为忘记加后面的进上来的数;还是进位时加错;或是错用进上来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等等。

(三)、应用练习,扩大思维范围。

谈话引入:刚才小朋友那么认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都能诚实地说出来,而且还能把这些错误纠正过来。小精灵看在眼里,他表扬我们小朋友是个诚实懂事的好孩子,老师真为大家高兴!希望继续努力,会有更出色的表现哦。

1、课件出示课本p/80页的第4题。

蓝球足球羽毛球中国橡棋球拍。

78元60元36元10元24元。

师:观察表你看懂了什么?能提哪些数学问题吗?并解答。

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1):买3个蓝球要多少无钱?解答:78×3=234元。

(2):买5个足球要多少元?解答:60×5=300元。

(3):买4个球拍要多少元?解答:24×4=96元。

(4):买9副中国橡棋要多少元?解答:10×9=90元。

……。

(学生除了提出了乘法问题,还有加法和减法问题,老师都必须加以肯定)。

生1:我是用笔算的。

生2:有2题我是用口算的,还有2题是用笔算的。

师:你为什么又用笔算又用口算啊?

生2:因为60×5、10×9直接用口算能说出得数,那我们只要用口算就够了。

师:说得多好呀!小精灵又要夸小朋友了,他告诉小朋友如果可以口算的题目我们尽量用口算,只有自已不会口算的又要知道准确结果的必须用笔算,小朋友听到了吧!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开放题的练习,老师特意改变了一些练习中的几个数据,让学生在练习提问机会的同时,让他们充他体会到在解决实问题时,会选择合理的算法,既巩固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也能体验到用口算很快能求得结果的快活。

2、课件出示p/82第11题。

300个同学乘车去郊游,如果每辆车可以坐78个同学,3辆车够吗?如果不够的话第4辆车需要坐多少个同学?(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小朋友你们认为这道题该怎么解决?

(有的学生马上回答了问题的结果,有的则还在思考和计算之中。为了更有效地组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我要求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必须有足够的证据。)。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1:因为我是用计算3辆车能坐234个同学,就能算第4辆车要坐66个同学了。

生2:我是先估计每辆车约可以坐80人,那么3个80就能估计出3辆车只能坐240个同学。

生3:因为一辆车坐78个同学,那我只要一个一个减下去就能知道3辆车够不够,当然第4辆车还要坐多少个同学也马上可以算出来了。

3、小结:

刚才三位小朋友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小精灵看到我们小朋友能力可强呢!许多同学不但掌握了计算方法,还会合理选择方法来解决数学中的问题,如有的同学会用口算,有的同学会用估算。瞧小精灵在旁边为你们鼓掌呢!(课件表示拍手的动作)。

【设计意图】:在练习三位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时,让学生意识到在解决实际问题不但可以笔算,也可以用估算或口算,让他们懂得凡是只需要知道大略的结果或无法求得准确结果的,可以选择估算,凡是能够口算的题目尽量用口算,只有自已不会口算、又要得到准确结果的就必须进行笔算。这样做不但更好掌握了多种算法,还更快速有效地去解决实际问题。

(四)、综合训练激发笔算趣味。

师:小精灵看着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很出色,他想带同学们到了趣味王国玩一玩,小朋友想吗?我们一起跟着小精灵去吧!

1、小组比赛计算。

(出示p/81第8小题)。

学生集体计算,最后师生统计结果。

2、出示数学趣味题。

(课件出示p/82第13题的找规律)。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从中找出规律)。

【设计意图】:课尾带给学生一份趣味与快乐,让他们劳累了一节课之后来感受数学的快乐。这样的设计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丰富了数学思维。

八、板书: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练习。

12×759×852×468×9314×4426×2459×7238×9。

(1)12(2)52(3)426(4)459。

×7×4×3×7。

----------------。

742812683223。

忘记加后面的进上来的数。

进位时加错。

错用进上来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