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言材料(通用18篇)

时间:2023-12-07 16:23:34 作者:文轩

最后,要在发言稿中注重语调和节奏的变化,以保持听众的兴趣和集中力。发言稿是演讲的灵魂,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发言稿,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升演讲能力。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汇报材料

金秋十月,正值薩迦縣扯休鄉加瓊村的豐收季節。“以往這個季節,我可沒這麼清閑,不僅要忙著准備收割青稞的農具,還要修繕用來晾晒青稞的排架。”本該忙碌的季節,村民旺堆卻“有點閑”。

“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村裡成立合作社,我們將土地都托管給了合作社,合作社提供機械化耕、種、收一條龍服務,這樣我們就可以騰出手來多掙點錢。”旺堆開心地說。

10月17日,是國際消除貧困日。

脫貧攻堅完成后,接下來就是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如何有效銜接成為一項重要課題。

今年以來,自治區鄉村振興局始終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始終把銜接推進鄉村振興作為主攻方向,整合財政涉農資金148.7億元,狠抓各項工作落實,堅決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今年1至8月,我區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8612元。

聚焦新要求狠抓成果鞏固。

4月,在桑珠孜區江當鄉現代生態產業示范園,由日喀則市桑珠孜區舉辦的全區第一所鄉村振興學院正式開班。

為進一步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效到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服務好日喀則農牧區人才振興,日喀則桑珠孜區委、區政府及青島第九批援藏干部聯絡組,把工作重心瞄准了基層人才振興,提出在“一鄉一業”基礎上向基層延伸,做到“一村一品”“一戶一增收渠道”,培育基層鄉村振興人才,激發基層內生動力。

今年以來,我區聚焦鄉村發展的新要求,強化項目支撐、固成果,統籌投資60.44億元、實施產業幫扶項目550個,強化底線風險意識,多措並舉狠抓脫貧攻堅成果鞏固。

嚴格落實月調度、季通報制度,聚焦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和突發嚴重困難戶“三類人員”,建立健全風險預警、分析研判、協調處置“三項機制”,扭住精准識別、有效幫扶、風險消除“三個關鍵”,實現動態清零,堅決守好底線。截至9月底,累計識別監測對象6438戶26811人,已消除風險4418戶18313人。

同時,以項目為載體,我區全面強化項目后續管理,鞏固脫貧成果,牽頭起草項目資金績效管理暫行辦法,持續強化信息數據採集錄入,動態監測群眾增收情況,保障管理使用的規范性和有效性。

此外,聚焦穩就業促增收,我區還扎實推進農牧民轉移就業工作。截至8月底,實現脫貧群眾轉移就業20.51萬人次,達2020年全年的108.2%。

突出新任務推動有效銜接。

近日,自治區科技廳發布“科技支撐鄉村振興”專項榜單任務,擬支持經費1200萬元,以科技支撐鄉村產業發展為切入點,注入科技要素,系統解決鄉村振興中的產業發展、人居環境、科技服務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項,為打造具有西藏特色的可復制、可推廣的科技支撐鄉村振興樣板,提出了方向和目標。

目前,該項目已由自治區農科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負責實施,項目實施地點為達孜區唐嘎村、拉孜縣曲下村、定結縣陳塘村等。

今年以來,我區面對鄉村振興給出的新課題,勇於承擔、積極作為、創新舉措,穩妥有序推進各項任務順利進展。

面對鄉村建設新任務,我區統籌安排銜接補助資金20.48億元,啟動實施100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為全面推進鄉村建設探索標准、積累經驗。

面對鄉村治理新任務,自治區鄉村振興局研究制定宣教工作舉措,積極配合組織、文化和人才振興組實施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駐村幫扶等工作,打造自治、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塑造農牧區文明新風。

面對鞏固脫貧成果后評估新任務,我區結合國家后評估工作要求,研究制訂考核辦法和方案,確定考核主體、方式、范圍、權重和結果運用等重要指標,發揮好考核評估的“指揮棒”作用。

立足新使命強化思路轉變。

打鐵還需自身硬。今年以來,隨著“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鄉村振興部門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

自治區鄉村振興部門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始終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的政治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立足鞏固守底線,緊扣拓展抓提升,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切實增強自身干事創業能力。

組織全區鄉村振興系統干部600余人,參加國家有效銜接網絡培訓,全面提升政治站位和理論素養﹔先后舉辦4期專題培訓班,對全系統1682名業務骨干進行了集中授課,提升了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深入7地市37個縣(區)開展專題調研,查短板找不足、出主意想辦法。

“今年以來,我們先后3次到國家鄉村振興局匯報溝通,向14個兄弟省(區)學習借鑒好經驗好做法,加強與區黨委編辦、區黨委農辦和區農業農村廳對接協商,研究起草局機構重組方案,健全完善了‘區負總責、市縣鄉抓落實’的工作機制。”近日,在全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現場會上,自治區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庄紅翔說。

據統計,今年自治區鄉村振興相關部門研究制定我區有效銜接實施意見、出台我區銜接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和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實施細則等政策性文件達20余件,初步形成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四梁八柱”,為堅決守住脫貧攻堅勝利果實、確保鄉村振興有序推進提供了嚴謹的制度保障。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各位委员: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是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跑线上,我们如何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下面我就围绕巩固脱贫攻坚的成绩成效,全力推进乡村振兴谈几点感想,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自20xx年首次提出精准脱贫,x年多来,全国近1亿贫困人口脱贫,全部贫困村出列,xxx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xx作为贫困县之一,与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按时实现全面脱贫目标。

1.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得到全面实现。近年来,全县干部职工通过努力,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xx年底的xx%降到了零。贫困群众全部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得到全面保障。建立健全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高中(含中职)、大学(含高职)教育全学龄段资助体系,切实减轻了贫困家庭教育负担;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四重医疗保障体系,资助贫困人口100%参保史。

2.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升级。全面改造农村基础设施,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交通建设大提升,实现村村通硬化路,畅通了交通运输最后1公里。完成小水电供区全面移交,扎实推进农网改造,农村生活用电和日常生产用电得到保障。在边远山区也实现村村通光纤宽带、通移动网络,户户通广播电视,村村建起标准的文化室、卫生室等公共公益设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3.乡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通过实施易地搬迁、土地增减挂钩、危旧房改造等农民住房改造项目,建聚居点,并配套建设完善交通、饮水、供电、垃圾及污水收集处理等公共公益设施,农村居民住居环境显著改善。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推广水冲式厕所,新建和改造房屋均配套卫生厕所。持续开展乡村环境整治行动,清扫室内外垃圾,治理白色污染,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4.群众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坚持扶贫先扶志(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转变,从被动适应“扶着走”到主动发展“带头跑”。切实提高教育保障水平,做到不让1名学生因贫困辍学,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切断贫困代际传递。持续开展就业创业培训,通过强化道德讲堂、农民夜校等平台,提高贫困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5.党群干群关系得到重塑。2013年脱贫攻坚以来,全县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组建工作专班,逐个击破推进难、整改难、落实难等坚冰难题,从县、乡(镇)、村三级层层压实责任、明确任务,形成工作合力,同频共振,发扬“四拼”精神,凝聚强大脱贫攻坚合力,铆足一股劲、拧成一股绳、交好一张卷,以“全部脱贫摘帽”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国家、省、市的验收。全县干部职工本着为民、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在摸着“泥沙为过河”中闯出了路径、取得了实效、形成了经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获得了群众广泛的认可和满意。

6.农村工作“生力军”得到充实。通过建立驻村工作队,开展结对帮扶等方式,大量机关干部深入农村,走近农民,了解农业,丰富农村工作经验,转变工作作风。一批年轻干部深入一线查民情、解民忧、帮民富,深入“大课堂”,进入“大熔炉”,投身“大战场”,在实践中锤炼了本领、增长了才干,也增进了与群众感情,实现从大学生到机关干部再到农村工作生力军的华丽接蜕变。同时,机关干部下沉到农村一线,为村级班子注入新鲜血液,带去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带动村社干部思想观念不断转变,引领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7.特色支柱产业得到支持。脱贫离不开增收致富产业,乡村振兴更需要产业振兴。脱贫攻坚工作中,各地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坚持“一村一品”,全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推进良种化、机械化、规模化和生态化,坚持集中连线成片,一批产业投产见效。贫困户规划落实“四小产业”,让群众钱袋子不断鼓起来,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虽然脱贫攻坚取得重大成效,但这只是“三农”工作的新起点,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还有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1.工作重心转移问题。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延续和提升,要做好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工作重心的转变,从贫困户、贫困村转变为所有农户和所有行政村,从“两不愁三保障”转变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2.政策机制过渡问题。我县当前还存在部分脱贫人口返贫风险高,依靠政策托底人口比例较高,脱贫攻坚政策是教育、医疗、住房和就业、产业等一系列特定政策的精准实施,而乡村振兴政策既要持续抓好低收入人群的致富问题,也需要注重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富裕,工作面宽量大,政策的衔接尤其重要。

3.产业发展培训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效益不佳,规模化产业化水平较低,产业链不强,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弱,集体经济组织经营能力和带富能力普遍较弱,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投入不足等问题。

4.基础设施滞后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仍然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问题,农村从通路通水通电通网到“建好路、用好水、用好电、网络畅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除此之外,还存在乡村人才队伍储备不充分,农村空心化严重,农业从业者文化素质整体较低;生态发展理念不强,长期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地膜以及规模化畜禽养殖产生的大量排泄物,导致耕地板结、土壤酸化、环境污染;乡村治理和发展体制机制不顺,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引领发展能力偏弱等系列深层次问题。

三、切实推进“十四五”战略实施,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建议。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将更加艰巨,任务更加繁重。就我县具体情况,建议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方针,在总结借鉴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果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1.实施缓冲政策,巩固脱贫成果。建立过渡期政策,保持脱贫政策稳定不变,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和政策,把一些扶贫政策用于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研究出一套一般农户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和产业等方面的普惠性政策,使基本性的政策覆盖到全体农民群众。围绕过渡期,要优先完善脱贫地区“三农”领域补短板政策,建立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行“一帮一”政策,做到贫困县脱贫后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精准巩固、精准拓展、精准衔接。

2.实施创新驱动,以科技优化产业。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重要基础。要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提质,加强现代化设施设备和科技推广,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以城乡融合激发产业活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注重长期培育和支持种养业发展,增强扶贫产业的可持续性。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发展格局。加强对龙头企业扶持,培育一批有发展潜力、善于开拓市场、能带动区域群众发展的优质企业。对于地理位置偏远、资源分散的地区,要组织好产销对接,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切实解决扶贫农产品滞销问题,探索一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子。

3.实施生态振兴,以保护提升质量。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宣传生态宜居,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开展环境整治,推广绿色农业,将厕所革命进行到底,实行垃圾分类,规范垃圾处理中转站运行,建设使用好污水处理厂,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探索“生态+产业化”发展模式,将本土生态环境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保护和生活富裕双赢。

4.实施文化振兴,以文化文明乡风。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树好家风、好村风、好党风,以好党风带村风促民风。扎实开展“送文化下乡、送道德讲堂到村、送文化宣传到户”等系列活动,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开展农村文化创建。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提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大力移风易俗,改变农村传统落后的宗族宗派观念,抵制、消除封建迷信等各种不良思想对农村社会的影响。

5.实施基建振兴,以项目推进跨越。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统筹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大不放小,持续改善交通运输、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切实提高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水平,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加强人居环境建设,通过生态移民、土地增减挂钩、传统村落保护、土坯房改造等住房保障政策,适度聚居,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生态宜居、公共公益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农房。持续加大对“三农”投入和支持力度,财政资金对“三农”投入应适当高于财政支出增长比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整合社会、金融等各方资源,举全党、全社会力量推进乡村振兴。

6.实施组织振兴,以党建凝心聚力。加强党委、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继续派驻驻村工作队,落实部门帮村、干部帮户制度,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抓好党组织“头雁”工程,提升村级组织执行力。支持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农村一线工作,开展技术服务,支持农业企业生产经营,创办经济实体,发展农业产业。加强乡土人才培养,以农民夜校为抓手,大力培养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培育新型农民、培养乡村干部、吸纳乡贤,遴选一批本土专业人才,培养一批乡村人才。鼓励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等投身乡村振兴,大力开展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夯实乡村振兴的内在力量,从而为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重要支撑。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汇报材料

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为了做好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平稳转型、统筹纳入,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的精神;。

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战略目标,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

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切入点,科学设施过渡期,整体部署,一体推进;。

以调整脱贫攻坚“特惠”政策为抓手,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

以强化工作队伍和人才支撑为举措,构建新型乡村振兴帮扶机制;。

以脱贫攻坚考核监督机制为借鉴,完善乡村振兴监测考核体系。积极创新、大胆实践,建立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科学衔接体制机制。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五个转变”

坚持将脱贫攻坚针对性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整体性政策,将脱贫攻坚特惠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普惠政策,将聚焦个体发展转变为支持多元主体合作发展,将日常性帮扶措施转变为常态化民生政策,将福利性政策转变为提升乡村能力的发展性政策。

2、做好“五个衔接”

规划衔接、政策衔接、帮扶队伍的衔接、考核监督衔接、领导体制机制衔接。

3、进行“九个调整”

调整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智力扶贫、社保兜底扶贫、健康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金融扶贫和社会扶贫等九大政策。

(三)重点任务。

1、设立脱贫攻坚的过渡期。

20**-20**年为脱贫攻坚的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搞急刹车。20**年以后,进入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期,把扶贫工作全面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整体部署、一体推进。全县脱贫攻坚的九大工程牵头单位要及时进行系统梳理,做好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具体安排。

2、分类调整脱贫攻坚政策。

全面梳理现行脱贫攻坚政策,对政策的适用性进行综合评估,按照“接续保留一批、调整完善一批、转换退出一批”的思路,分类做好政策统筹衔接,推动脱贫攻坚“特惠”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普惠”政策。

3、重建脱贫攻坚考核体系。

在过渡期内,以考核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主。20**年后,将解决相对贫困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建立统一的考核体系;。

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乡村振兴实绩作为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

建立乡村振兴常态化督查问效机制,加强日常调度,定期予以通报,压实工作责任;。

对在农村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4、统筹对接乡村振兴规划。

统筹规划过渡期和20**年后的乡村振兴。编制20**-20**年脱贫攻坚过渡期的发展规划,与20**年后的乡村振兴规划保持衔接;。

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按照村庄类型划分要求,将脱贫村纳入乡村振兴村庄类型统一划定。统筹考虑乡村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以村为单位制定村庄规划图,一村一图,一户一张,入室张贴,作为农民建设与生产的乡村振兴指南;。

确定县域内城镇化区、聚集区、永久现代化农村区域等发展结构空间、结构框架与职能定位;。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控制线、基本生态控制线、弹性增长边界控制线,刚性增长边界控制线,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

(一)政策衔接。

正在实施的脱贫攻坚x大工程的**个项目,按照“接续保留一批、调整完善一批、转换退出一批”的思路进行衔接。其中:代缴养老保险,代缴新农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五保、低保、电费、高龄津贴,残疾补贴,教育扶贫,金融扶贫,计生补贴等x项,纳入调整完善类;。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电商扶贫,就业扶贫,交通扶贫,农村安全饮水等x项,纳入接续保留类;。

危房改造扶贫,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健康扶贫,光伏发电扶贫,小额贷款贴息扶贫等x项,纳入转换退出类。

1、产业扶贫政策的衔接。

产业扶贫政策包括县农业农村局承担的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项目、县扶贫局承担的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县商务粮食局承担的电商扶贫项目、县文化旅游体育局承担的旅游扶贫项目。一是取消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项目。将每年****万元左右的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资金转换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资金,重点用于发展现代农业、实施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和深化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三个方面,同时取消县财政每年安排的****万元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由县农业农村局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二是取消光伏发电扶贫项目(由县扶贫局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三是接续保留电商扶贫项目(由县商务粮食局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四是取消旅游扶贫项目(由县文化旅游体育局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

2、就业扶贫政策衔接。

就业扶持政策继续保留并进一步完善。(由县人社局起草接续保留方案)。

3、生态扶贫政策衔接。

对于生态扶贫的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林业生态补偿、生态护林员等政策,予以保留延续,提高政策普惠性(由县自然资源规划局负责起草接续保留方案)。

4、智力扶贫政策衔接。

保留延续困难学生助学金、助学贷款等智力扶贫政策,以城乡均等化为目标,逐步扩大政策覆盖面(由县教育局负责起草接续保留方案)。

5、社保兜底政策衔接。

延续现行贫困群众兜底保障政策,将其并入乡村振兴政策的民生领域,形成乡村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政策,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由县民政局负责起草调整完善方案)。

6、健康扶贫政策衔接。

保留延续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稳步扩大制度覆盖范围,防止“悬崖效应”(由县卫健委负责起草调整完善方案)。

7、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政策衔接。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落后,是城乡差距最直观的一个表现,也是农民反映强烈的一个民生痛点。为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乡村振兴要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在延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交通、水利和人居环境,对脱贫攻坚中未完成的建设项目加力推进、加快见效,不能因脱贫摘帽而擅自终止或调整;。

对已建成的基础设施要推动提标提档、互联互通,让已建设施发挥最大效用;。

加快完善管护机制,推动以建为主转到建管并重(由县民生办负责起草调整完善方案)。

8、金融扶贫政策衔接。

取消扶贫小额信贷等政策,将其调整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上来,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水平(由县金融办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

9、社会扶贫政策衔接。

借鉴社会扶贫的思路,保留和拓展相关帮扶协作机制,充分调动组织、科技、市场、人才等力量,进一步汇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合力(由县工商联负责起草接续保留方案)。

(二)帮扶队伍衔接。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相比,任务更重,更需要广泛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更需要强化工作队伍和人才支撑。因此,乡村振兴阶段,保留县域结对帮扶、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等政策制度和工作机制;。

保留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制度,继续加强党在农村基层的工作力量。一是过渡期内帮扶力量不撤,防止脱贫人口返贫。二是构建乡村振兴帮扶机制。借鉴脱贫攻坚“县域结对帮扶、定点扶贫、社会扶贫”的经验做法,建立乡村振兴县域结对帮扶、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的工作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凝聚强大合力。三是派驻乡村振兴工作队。继续选派优秀干部到县乡挂职任职,持续向相对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派驻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工作队。在选派人员上,可以选派退居二线有丰富工作经验且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同志。在派驻时间上,以2—3年为宜,对确需更长时间帮扶的村,可通过连续派驻解决。

(三)考核监督机制衔接。

借鉴脱贫攻坚的考核监督机制,完善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考核监督机制,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一是做好考核衔接。过渡期内,以考核巩固脱贫成果为主。20**年后,将解决相对贫困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建立统一的考核体系。二是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及我省实施办法的要求,将乡村振兴实绩作为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三是加强督查调度。建立乡村振兴常态化督查问效机制,加强日常调度,定期予以通报,夯实工作责任。四是建立容错纠错和关爱激励机制。

(四)领导体制机制衔接。

借鉴脱贫攻坚经验,全面加强乡村振兴领导体制机制建设。将脱贫攻坚建立起来的成熟完善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延用到乡村振兴,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和县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无缝对接,形成“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工作格局。一是强化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乡村振兴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明确具体领导机制,从研究部署、精力投入、基层调研等方面对各级党委政府提出约束性和可量化的要求,强化组织保障和动员能力。二是加强乡村振兴工作部门建设。配齐配强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力量,发挥好乡村振兴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职能。三是建立“一懂两爱”的“三农”干部表彰机制。对于在乡村振兴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一懂两爱”干部、农民和企业家,进行表彰和奖励。

(五)规划衔接。

一是精准对接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二是统筹推进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协调发展。三是加快完善村庄规划。

(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

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无缝对接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成立以县乡村三级书记主抓,脱贫攻坚牵头单位为成员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领导小组”,协调各方,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制度性供给,完善政策性保障。通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向乡村振兴聚集,形成全县上下、社会各方,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二)深入调研,实现无缝对接。

九大工程的牵头单位要深入开展调研,分析“十三五”期间的部门投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对口上联,确定政策调整的方向、内容、操作要点等。部门“子方案”要在干部群众中反复讨论,反复征求意见,对口把关,争取不“打补丁”或少“打补丁”。

(三)创新思维,探索振兴之路。

——在产业发展上。

积极构建以一产为主导,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x”模式;。

以二产加工为主导,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x”模式;。

以三产加工为主导,一二产业融合发展的“**x”模式。

——在生态宜居上。

提升基础设施,美化村景,亮化夜景,塑造现代化乡村之“形”;。

深入挖掘乡村特色历史文化,结合农业节庆乡村庙会、乡村艺演,促进传统文化、农耕文化、乡村文化的传承、发展、保护,塑造现代化乡村之“神”;。

以“最原味”的生活,“最闲适”的体验,“最绿色”的人居,“最人性”的治理,塑造现代化乡村之“魂”。

——在治理模式上。

探索建立“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村务监督”治理模式;。

探索建立以政府购买服务,引导市场主体参与的治理模式,助推乡村治理。

——在融资渠道上。

依托银行贷款,探索建立“银行+政府+担保机构”、“银行+政府+保险”、“银行+政府”、“银行+企业”、“两权抵押”的乡村振兴投资模式;。

依托小额信贷,探索建立“只贷不存,活化民间金融资本”的投资模式;。

依托互联网金融。探索建立“电商平台+金融”、“大型农业服务商+金融”、“信用贷款+p2p网贷”互联网金融模式;。

依托融资租赁,探索建立“先租后买”的投资模式;。

依托众筹,将城市投资人在技术、理念、需求等方面的优势,有效融入到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xx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要深刻认识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同时也要找准路径和方式,奋力推进汉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有1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基础上,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离不开全面深入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做法,研究分析当前农村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谋划推进乡村振兴。

第一是目标衔接。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各地发展也不平衡。刚脱贫出列的农村地区仍处在乡村振兴发育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些地区的乡村振兴阶段目标应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直接对接,引导合理预期,不应贪大求快。同时,脱贫攻坚工作在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方面积累了海量的、可靠的数据,要做好数据对接,整理好、利用好这些资源,服务于乡村振兴各方面的工作。

第二是政策衔接和产业衔接。“两不愁三保障”的相关政策和机制,不少都可以被吸纳到常态化的城乡社会救助政策和机制中去,各地的具体做法,可以与国家和地方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统一起来,逐步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这有助于解决因病因灾返贫,巩固脱贫成果。从产业的角度,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经验,也是促进乡村发展的持续动力。实现乡村振兴,还应继续发展乡村产业,认真研究脱贫攻坚的产业项目,结合乡村振兴目标规划,能完善的完善,可扩大的扩大。同时,根据现实条件进行升级再造,继续激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乡村百姓分享产业发展的红利。

第三是工作机构衔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各级扶贫工作机构不能简单地撤销并转。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来看,乡村振兴不仅关系到农村农业工作,更直接关系到国内大循环的形成和良性运行。因为三产融合、产业升级的巨大空间在农村,巨大的市场腹地在农村。农村、农业、农民是国内大循环的基础,需要强有力的相关机构来指挥和协调。

第四是工作队伍对接。多年的脱贫攻坚工作,发现、锻炼、考验了一大批关心农村、奉献农村、与农村干部群众结下深厚情谊的机关干部。这是宝贵的资源,应该保护好、使用好。要关心培养这些干部,择优重用,建立稳定的保障、激励机制,让他们继续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需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乡村振兴要面对全体农村和农民,要提升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基层治理、改变乡风村貌,这就不仅要靠外部资源的投入,更要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农民组织起来的途径,注重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因此,最重要的对接,是要持续激发乡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乡村振兴获得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这四个方面的有效衔接,是习近平总书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思想。我们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把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奋力开启新时代汉源乡村振兴新征程。

茶林村两委班子表示,他们将以这次主题学习活动为契机,以乡村振兴为使命,以服务群众为己任,切实当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参与者、推动者。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当前,我县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脱贫攻坚收官结尾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初心不改的执着和担当。全村党员干部要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其中,勇担起职责使命,努力展现新作为。与全县人民同心同向,打赢脱贫攻坚战、助推乡村振兴,为加快建设“大美汉源、区域中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汇报材料

20xx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为了做好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平稳转型、统筹纳入,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的精神;。

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战略目标,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

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切入点,科学设施过渡期,整体部署,一体推进;。

以调整脱贫攻坚“特惠”政策为抓手,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

以强化工作队伍和人才支撑为举措,构建新型乡村振兴帮扶机制;。

以脱贫攻坚考核监督机制为借鉴,完善乡村振兴监测考核体系。积极创新、大胆实践,建立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科学衔接体制机制。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五个转变”

坚持将脱贫攻坚针对性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整体性政策,将脱贫攻坚特惠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普惠政策,将聚焦个体发展转变为支持多元主体合作发展,将日常性帮扶措施转变为常态化民生政策,将福利性政策转变为提升乡村能力的发展性政策。

2、做好“五个衔接”

规划衔接、政策衔接、帮扶队伍的衔接、考核监督衔接、领导体制机制衔接。

3、进行“九个调整”

调整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智力扶贫、社保兜底扶贫、健康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金融扶贫和社会扶贫等九大政策。

(三)重点任务。

1、设立脱贫攻坚的过渡期。

20xx-20xx年为脱贫攻坚的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搞急刹车。20xx年以后,进入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期,把扶贫工作全面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整体部署、一体推进。全县脱贫攻坚的九大工程牵头单位要及时进行系统梳理,做好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具体安排。

2、分类调整脱贫攻坚政策。

全面梳理现行脱贫攻坚政策,对政策的适用性进行综合评估,按照“接续保留一批、调整完善一批、转换退出一批”的思路,分类做好政策统筹衔接,推动脱贫攻坚“特惠”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普惠”政策。

3、重建脱贫攻坚考核体系。

在过渡期内,以考核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主。20xx年后,将解决相对贫困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建立统一的考核体系;。

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乡村振兴实绩作为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

建立乡村振兴常态化督查问效机制,加强日常调度,定期予以通报,压实工作责任;。

对在农村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4、统筹对接乡村振兴规划。

统筹规划过渡期和20xx年后的乡村振兴。编制20xx-20xx年脱贫攻坚过渡期的发展规划,与20xx年后的乡村振兴规划保持衔接;。

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按照村庄类型划分要求,将脱贫村纳入乡村振兴村庄类型统一划定。统筹考虑乡村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以村为单位制定村庄规划图,一村一图,一户一张,入室张贴,作为农民建设与生产的乡村振兴指南;。

确定县域内城镇化区、聚集区、永久现代化农村区域等发展结构空间、结构框架与职能定位;。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控制线、基本生态控制线、弹性增长边界控制线,刚性增长边界控制线,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

(一)政策衔接。

正在实施的脱贫攻坚x大工程的xx个项目,按照“接续保留一批、调整完善一批、转换退出一批”的思路进行衔接。其中:代缴养老保险,代缴新农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五保、低保、电费、高龄津贴,残疾补贴,教育扶贫,金融扶贫,计生补贴等x项,纳入调整完善类;。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电商扶贫,就业扶贫,交通扶贫,农村安全饮水等x项,纳入接续保留类;。

危房改造扶贫,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健康扶贫,光伏发电扶贫,小额贷款贴息扶贫等x项,纳入转换退出类。

1、产业扶贫政策的衔接。

产业扶贫政策包括县农业农村局承担的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项目、县扶贫局承担的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县商务粮食局承担的电商扶贫项目、县文化旅游体育局承担的旅游扶贫项目。一是取消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项目。将每年xxxx万元左右的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资金转换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资金,重点用于发展现代农业、实施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和深化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三个方面,同时取消县财政每年安排的xxxx万元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由县农业农村局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二是取消光伏发电扶贫项目(由县扶贫局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三是接续保留电商扶贫项目(由县商务粮食局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四是取消旅游扶贫项目(由县文化旅游体育局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

2、就业扶贫政策衔接。

就业扶持政策继续保留并进一步完善。(由县人社局起草接续保留方案)。

3、生态扶贫政策衔接。

对于生态扶贫的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林业生态补偿、生态护林员等政策,予以保留延续,提高政策普惠性(由县自然资源规划局负责起草接续保留方案)。

4、智力扶贫政策衔接。

保留延续困难学生助学金、助学贷款等智力扶贫政策,以城乡均等化为目标,逐步扩大政策覆盖面(由县教育局负责起草接续保留方案)。

5、社保兜底政策衔接。

延续现行贫困群众兜底保障政策,将其并入乡村振兴政策的民生领域,形成乡村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政策,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由县民政局负责起草调整完善方案)。

6、健康扶贫政策衔接。

保留延续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稳步扩大制度覆盖范围,防止“悬崖效应”(由县卫健委负责起草调整完善方案)。

7、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政策衔接。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落后,是城乡差距最直观的一个表现,也是农民反映强烈的一个民生痛点。为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乡村振兴要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在延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交通、水利和人居环境,对脱贫攻坚中未完成的建设项目加力推进、加快见效,不能因脱贫摘帽而擅自终止或调整;。

对已建成的基础设施要推动提标提档、互联互通,让已建设施发挥最大效用;。

加快完善管护机制,推动以建为主转到建管并重(由县民生办负责起草调整完善方案)。

8、金融扶贫政策衔接。

取消扶贫小额信贷等政策,将其调整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上来,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水平(由县金融办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

9、社会扶贫政策衔接。

借鉴社会扶贫的思路,保留和拓展相关帮扶协作机制,充分调动组织、科技、市场、人才等力量,进一步汇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合力(由县工商联负责起草接续保留方案)。

(二)帮扶队伍衔接。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相比,任务更重,更需要广泛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更需要强化工作队伍和人才支撑。因此,乡村振兴阶段,保留县域结对帮扶、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等政策制度和工作机制;。

保留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制度,继续加强党在农村基层的工作力量。一是过渡期内帮扶力量不撤,防止脱贫人口返贫。二是构建乡村振兴帮扶机制。借鉴脱贫攻坚“县域结对帮扶、定点扶贫、社会扶贫”的经验做法,建立乡村振兴县域结对帮扶、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的工作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凝聚强大合力。三是派驻乡村振兴工作队。继续选派优秀干部到县乡挂职任职,持续向相对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派驻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工作队。在选派人员上,可以选派退居二线有丰富工作经验且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同志。在派驻时间上,以2—3年为宜,对确需更长时间帮扶的村,可通过连续派驻解决。

(三)考核监督机制衔接。

借鉴脱贫攻坚的考核监督机制,完善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考核监督机制,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一是做好考核衔接。过渡期内,以考核巩固脱贫成果为主。20xx年后,将解决相对贫困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建立统一的考核体系。二是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及我省实施办法的要求,将乡村振兴实绩作为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三是加强督查调度。建立乡村振兴常态化督查问效机制,加强日常调度,定期予以通报,夯实工作责任。四是建立容错纠错和关爱激励机制。

(四)领导体制机制衔接。

借鉴脱贫攻坚经验,全面加强乡村振兴领导体制机制建设。将脱贫攻坚建立起来的成熟完善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延用到乡村振兴,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和县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无缝对接,形成“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工作格局。一是强化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乡村振兴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明确具体领导机制,从研究部署、精力投入、基层调研等方面对各级党委政府提出约束性和可量化的要求,强化组织保障和动员能力。二是加强乡村振兴工作部门建设。配齐配强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力量,发挥好乡村振兴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职能。三是建立“一懂两爱”的“三农”干部表彰机制。对于在乡村振兴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一懂两爱”干部、农民和企业家,进行表彰和奖励。

(五)规划衔接。

一是精准对接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二是统筹推进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协调发展。三是加快完善村庄规划。

(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

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无缝对接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成立以县乡村三级书记主抓,脱贫攻坚牵头单位为成员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领导小组”,协调各方,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制度性供给,完善政策性保障。通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向乡村振兴聚集,形成全县上下、社会各方,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二)深入调研,实现无缝对接。

九大工程的牵头单位要深入开展调研,分析“十三五”期间的部门投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对口上联,确定政策调整的方向、内容、操作要点等。部门“子方案”要在干部群众中反复讨论,反复征求意见,对口把关,争取不“打补丁”或少“打补丁”。

(三)创新思维,探索振兴之路。

——在产业发展上。

积极构建以一产为主导,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xxx”模式;。

以二产加工为主导,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xxx”模式;。

以三产加工为主导,一二产业融合发展的“xxx”模式。

——在生态宜居上。

提升基础设施,美化村景,亮化夜景,塑造现代化乡村之“形”;。

深入挖掘乡村特色历史文化,结合农业节庆乡村庙会、乡村艺演,促进传统文化、农耕文化、乡村文化的传承、发展、保护,塑造现代化乡村之“神”;。

以“最原味”的生活,“最闲适”的体验,“最绿色”的人居,“最人性”的治理,塑造现代化乡村之“魂”。

——在治理模式上。

探索建立“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村务监督”治理模式;。

探索建立以政府购买服务,引导市场主体参与的治理模式,助推乡村治理。

——在融资渠道上。

依托银行贷款,探索建立“银行+政府+担保机构”、“银行+政府+保险”、“银行+政府”、“银行+企业”、“两权抵押”的乡村振兴投资模式;。

依托小额信贷,探索建立“只贷不存,活化民间金融资本”的投资模式;。

依托互联网金融。探索建立“电商平台+金融”、“大型农业服务商+金融”、“信用贷款+p2p网贷”互联网金融模式;。

依托融资租赁,探索建立“先租后买”的投资模式;。

依托众筹,将城市投资人在技术、理念、需求等方面的优势,有效融入到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综合考虑气候环境、资源优势、种植养殖习惯、市场需求、产业服务等因素,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年关于找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着力点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xx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而复杂,近期虽然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但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还需下大力气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而逐步推动xx乡村全面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我们必须找准有效衔接的关键点、着力点。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相继提出,是党中央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目前,xx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但相对贫困还将长期存在,从摆脱绝对贫困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解决相对贫困,还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贫困地区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长期以来,xx脱贫任务艰巨而复杂,其中xx四地州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同时又是xx反恐维稳任务最艰巨的区域。虽然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但总体来看,xx这些地区发展基础还不牢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抓住关键点、找准着力点。

一、精准跟踪,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与动态帮扶机制。

精准跟踪是精准防止返贫、精准帮扶的基础。自治区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已建立,并根据收入和“两不愁三保障”指标采取“红橙黄绿”四色信号灯进行分级预警、动态监测。当前,重要基础工作是要加强摸底排查,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要对脱贫监测户、边缘户以及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的收入状况及时跟踪监测,进一步分析掌握潜在的返贫致贫风险点。例如,对于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高的脱贫户,可设置监测指标关注其产品市场价格情况、销售情况、经营风险等情况;对于从事高危行业的脱贫户也应特别关注,防止其因为意外事故而再次返贫。另外,还应重点关注就业不稳定的脱贫户及低收入人口。要进一步完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及动态帮扶机制,对于出现红、橙、黄预警的贫困户及低收入农户要及时入户调查具体原因,及时协调各方资源力量提供针对性帮扶措施,努力做到事前监测预警、事中妥善处置、事后跟踪问效。

二、突出抓好产业衔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农村产业兴旺,农民才能持续增收。产业发展。

一要综合考虑气候环境、资源优势、种植养殖习惯、市场需求、产业服务等因素,因地制宜选好产业,并与国家及自治区相关规划或方案紧密结合。例如,要认真研究和参考《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xx自治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xx—2022年)》等,以获得更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帮扶。

二要重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帮扶带动作用。要重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人才技术、管理和做市场、做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特别是要注重提高脱贫监测户及边缘户的参与度及受益水平,找准产业兴旺的方向和途径。对xx四地州已探索出的“能人领办+项目扶持+农经部门指导、第一书记+援疆机制+合作社、驻村工作队+合作社、企业+村办工厂+合作社、托养合作社”等一批行之有效的扶贫模式应进一步总结推广。

三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对新时代“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结合实际应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电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以及大力发展农村庭院经济、农村“十小工程”等各类富民乡村产业,拓宽群众就业增收渠道。

三、坚持志智双扶,培育新型农民,促进乡村人才振兴、文化振兴。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坚持志智双扶,才能充分激发脱贫群众创造更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

一要持续打好“精神扶贫”组合拳。要深入推广南北疆各地基层探索出的有效做法,如农民夜校、“周一升国县”常态化宣讲、道德讲堂、农村大喇叭、“文明新风进万家”系列活动、“去极端化”教育等,同时要持续开展典型选树活动,用身边事教育影响身边人。

二要改进帮扶方式方法,建立资源分配的激励机制。树立“早干早支持、多干多支持”的工作导向,激励广大农民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增收致富。

三要加强农户技能培训。培训渠道及形式要多样化,要提高针对性、有效性。在培训内容上,要把产业就业帮扶所涉及的产供销相关技能知识、帮扶政策及法律诚信意识等纳入培训内容。

四要继续加大教育帮扶投入,持续阻断贫困代际转移。在xx地区要继续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力度,加大中小学软硬件的建设。对于农村“两后生”继续实行免费职业培训。对于考上大学的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每年给予一定的政府补助。

四、坚持绿色减贫、绿色发展,促进乡村生态振兴。

一要推进乡村产业绿色发展。坚持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坚持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战略,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农业。

二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要在前期脱贫攻坚三年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推动农村居民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

三要坚守生态红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五、夯实基层基础,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促进乡村组织振兴。

一要选好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选优配强基层领导班子,要重用熟悉群众工作,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

二要大力发展农村党员,加强“一懂两爱”乡村干部培养,为实现乡村组织振兴做好人才储备。

三要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坚决撤换不胜任、不合格、不尽职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四要聚焦xx社会稳定和xx久安总目标,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推进乡村自治、法治、德治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格局,让乡村治理更加有力有效。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自查报告

县乡村振兴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十查十纠”行动精神,11月9日至16日,针对我镇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集中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工作盘点和检视自查,制定了“十查十纠”行动镇级整改台账及村级排查整改清单,由村党组织书记、包村领导、业务专干抓好村级查纠工作,各分管领导具体抓好各自分管领域内的查纠工作,切实将查纠工作与为民办实事、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疫情防控工作相结合,做到互融互促,共同提质增效。现就自查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思想认识方面。

查纠内容:查思想认识是否到位,纠治政治站位不高、落实力度不够、工作作风不实等问题。重点查是否充分认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是否存在缓口气、歇歇脚等松劲懈怠思想。是否存在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矮化于动态监测帮扶,窄化于原来的贫困村、贫困乡、贫困县或者监测人口,虚化于口号、形式等问题。是否存在责任压得不实,行动上松劲、工作上滞后、作风上松散等问题。

自查问题:存在缓口气、歇歇脚等松劲懈怠思想,责任压得不实,行动上松劲、工作上滞后、“十查十纠”行动缓慢。

整改情况:11月9日、13日,主持召开了木钵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十查十纠”安排部署、扫尾清零会议,传达学习了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吕林邦同志11月10日在全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十查十纠”行动调度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县委第四次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坚决摒弃缓口气、歇歇脚等松劲懈怠思想,镇党委成立了13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责工作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各包村领导、村党组织书记包抓所有工作,驻村工作队、专干、村“两委”分工合作,确保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各项政策落实落细落到位。

(二)机制政策衔接方面。

查纠内容:查机制政策衔接情况,纠治机制衔接不到位、政策衔接有空白、工作衔接有空档等问题。重点查组织领导、条块责任、工作推进、资金保障、社会帮扶、政策支持、考核评估等制度机制衔接运行情况。是否存在机制不衔接、政策不稳定、工作不连续等问题。是否存在县乡换届和驻村工作队员轮换后,责任、措施、力量减弱和工作断档等问题。是否实现脱贫村、易地搬迁村、软弱涣散村、乡村振兴重点村等“四类村”派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全覆盖,是否实现“三类户”县乡干部联系包抓全覆盖。是否制订完善“一户一策”帮扶计划,有效解决农户急难愁盼问题。

自查问题:8月份驻村工作队员轮换后,工作一定时间内有断档现象;个别“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内容表述不准确,完成情况与户内实际情况不一致。

整改情况:我镇现有驻村帮扶工作队17个、驻村帮扶干部51名(其中省直单位选派3名、市直单位选派10名、县直单位选派38名)、县镇帮扶责任人205名(县级帮扶干部102名、镇级帮扶干部103名),结对帮扶全镇“三类户”131户519人、不是“三类户”的兜底保障户108户172人,实现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及县乡干部包抓帮扶全覆盖。通过开设岗前培训班、设置为期一周的工作交接期,采取“一帮多”“一对一”的方式,由拟轮换的驻村人员、乡镇干部带领8月份新派驻20名队员熟悉村情民意,掌握相关政策、理清工作思路,解决工作断档问题。抽调业务熟、政策清的20名镇村业务专干和51名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分17个工作小组,自11月10日开始,集中利用5天时间,入户现场与农户座谈、查看农户户口本、“一折通”银行流水、收入测算表、医疗缴费和报销清单等方式,再次核查了“一户一策”家庭基本情况、人均纯收入及刚性支出情况,研判致贫返贫风险是否准确,风险消除是否精准,对2021年针对性帮扶措施计划完成情况及时进行了更新,对户上涉及的惠民政策、务工信息、贷款情况、产业奖补项目、入股分红、公益性岗位、“两后生”输转及培训、卫生厕所改造、社会保障和救助等相关情况进行了补充完善,详细记录了各项帮扶措施所产生的效益、增收情况及“两不愁、三保障”达标情况,各包片领导就各自片区内户级“一户一策”进行了全面审核。

(三)资金投入使用方面。

查纠内容:查资金投入使用情况,纠治项目储备不足、整合力度不够、拨付进度不及时等问题。重点查是否存在项目谋划不充分、储备数量少、前期工作不到位、入库项目质量不高、项目可实施性差等问题。是否存在资金使用不精准、不规范、效益不明显,变相、违规使用资金。是否存在项目公示公告不到位、群众不知情等问题。

自查问题:项目谋划不充分、项目库申报质量不高、公示公告仍然不到位、部分群众不知情;村集体经济分红未兑付到位,亿富合作社未退股(羊),也未分红到户。

整改情况:我镇严格《关于提前做好2022年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建设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和“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建设流程图”,坚持自下而上摸排、申报、审核、公示,经村“两委”、包村领导、驻村工作队、村民代表会议审定,形成了村级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并及时进行了公示,分部门进行了审核上报,入库项目精准,不存在变相、违规使用资金的情况。镇村全面落实了公示公告制度,结合“一行动一活动”,进村入户为农户讲解惠农政策,尤其是住房、饮水、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补助政策,做到农户政策清楚,享受项目清楚,补助资金清楚;村集体经济因合作社法人变更、网银失效导致未能及时分红,现已更新激活网银,11月12日已全部分红到位,邓寨子村、二合塬村、郭西掌村、井儿岔村、坪子塬村、周湾村、罗家沟村每村分红3万元,共计分红21万元;亿富合作社已全部完成分红,共计分红20户4万元。

(四)动态监测帮扶方面。

查纠内容:查动态监测帮扶情况,纠治监测对象不全、帮扶措施不实、风险消除不准等问题。重点查是否存在农户自主申报渠道不畅通、部门筛查预警办法少、联动共享机制不健全,未能及时发现返贫致贫风险等问题。是否存在监测标准把握不准、“三类户”界定不清、人为控制监测对象规模、符合条件的农户未及时纳入监测范围等问题。是否存在帮扶措施针对性不强,保障类帮扶措施多,开发式帮扶措施少,甚至“一兜了之”等问题。是否存在刚纳入监测范围、刚落实帮扶措施、帮扶效果不明显或风险未完全化解,就急于退出监测等问题。

自查问题:农户自主申报渠道不畅通、帮扶措施针对性不强、保障类帮扶措施多、开发式帮扶措施少。

整改情况:我镇共有“三类户”131户519人,其中2019年9月识别82户315人,2021年2-11月识别49户204人,消除致贫返贫风险68户283人,63户236人暂未消除致贫返贫风险,风险消除率51.91%,均按当时文件规定程序开展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资料完善、逻辑严谨,“三类户”界定清楚,不存在人为控制监测对象规模的问题,每户均落实了两项以上帮扶措施,不存在急于退出监测范围的问题。通过成立镇村两级防止返贫监测小组和张贴甘肃省防返贫监测对象自主申报二维码,入户现场教学“防止返贫监测对象自主申报”小程序等多种方式做到了农户自主申报渠道畅通、联动共享机制健全,确保及时发现农户致贫返贫风险,落实帮扶措施。

(五)农民收入增加情况。

查纠内容:查农民收入增加情况,纠治增收渠道不宽、统计数据不实、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重点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和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增长情况。是否存在受自然灾害、市场因素、疫情影响造成减收,并是否针对减收因素采取了措施、取得了效果。是否存在农户收入少算、漏算,算不准、算不实等问题。是否存在2021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达不到预期目标等问题。

自查问题:农户收入少算、漏算,算不准、算不实;部分收入与农户实际不符。

整改情况:按照《甘肃省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家庭经济状况评估核查办法(试行)》和县统计局指导口径,乡村振兴工作站负责对各村参与测算人员就测算周期、方法、口径等进行了逐项培训,就今年新调整的低保家庭省市基础养老金、优抚、计生两补资金不再计入收入进行了再强调。10月26日至11月14日,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村级业务专干及帮扶干部深入农户家中“面对面”对131户“三类户”和2160户建档立卡已脱贫户(不含“三类户”)家庭收入逐户进行了全面测算并录入系统,乡村振兴工作站就惠农政策、社会救助和补助、养老金、社会保障收入、支出等逐项与各部门数据进行了比对,对疑似156条错误数据第一时间反馈到人,现场进行了整改。截至目前,我镇收入测算及数据校对工作已全面完成。

(六)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安全饮水巩固提升方面。

查纠内容:查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安全饮水巩固提升情况,纠治已有成果巩固提升不到位、新增问题解决不及时等问题。重点查是否对因厌学导致的辍学风险进行监测、预警和帮扶,对薄弱学校进行改造提升,对缺少教师的学校进行补充。是否对不想参保、不愿参保的个别脱贫户落实参保资助等针对性措施,实现基本医保全覆盖;是否对大病重病患者落实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三重保障”政策,对突发严重困难户落实综合性保障措施,对高血压等四类慢性病患者落实签约服务;是否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是否对危房进行动态监测,新增危房及时改造、及时清零。是否有效解决冬季冻管、水源不稳定、供水不持续、水质不达标、管护长效机制不落实等问题。是否落实对易地搬迁地完善基础设施和改善公共服务要求,是否落实产业就业等帮扶政策,是否存在一搬了之、增收渠道不稳等问题。

自查问题:存在小规模学校“小而弱”、教学质量不高;7名适龄儿童因残无法正常接受义务教育;个别脱贫户对落实参保资助政策不清楚;四类慢性病患者部分未落实签约服务;冬季冻管问题凸显;易地搬迁户增收渠道比较单一。

整改情况:我镇现有1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6所,分别为白家掌小学(学生7人)、刘家塬小学(学生3人)、罗家沟小学(学生3人)、坪子塬小学(学生2人)、杨新庄小学(学生6人)、高楼塬小学(学生3人)。针对小规模学校“小而弱”、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经过充分调研论证,探索推行“集团化办学、融入式教育”模式,并研究制定了《实施细则》,将6所1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24名学生全部集中到镇中心学校借读,在街道租赁独立院子,免费提供住宿及早、中、晚餐,安排专人负责监管、接送学生,其中杨新庄小学五年级学生王葙葙(13岁)因患有癫痫,由其监护人陪护,并设立陪护室。原学校建制继续保留,作为中心小学分校,原各学校经费均可保证融入式教学的各项开支。除白友友等7名适龄儿童因残无法正常接受义务教育外(白家掌村白友友、刘家塬村郭文香送教上门,二合塬村王昊阳、郭西掌村殷家齐、木钵街村李浩森正在进行康复训练,关营村郭丹丹、高寨村张梦琪无接受教育能力),再无辍学学生。脱贫户全部落实了参保资助政策,实现了基本医保全覆盖;患病人口全部按规定进行了基本医保报销,符合条件的落实了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相关政策;镇卫生院积极督促村医对高血压等四类慢性病患者全部落实了签约服务。危房动态监测及时,新增3户危房改造、16户农房抗震改造均已完成,资金已兑付到位。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冬季取暖安全、窖水净化设备防冻保温措施,对农户水表、水管、水龙头进行了防冻包裹措施,确保冬季供水稳定。同时对在家农户窖水和村部机井水进行取样检测,确保水质达标;建立了木钵镇“十三五”期间建档立卡贫困户后续产业台账和就业台账,全面落实产业就业等帮扶政策,彻底解决一搬了之、增收渠道不稳等问题。

(七)产业就业政策落实方面。

查纠内容:查产业就业政策落实情况,纠治“三年倍增行动计划”落实迟缓、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产业重点查是否存在“三年倍增行动计划”任务落实不及时、不到位、进度慢,影响年度任务实现问题;资金使用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套实施方案、一套扶持政策、一套专家团队、一套考核体系”的“五个一”机制不健全、不落实、不到位问题。就业重点查是否存在农村劳动力培训针对性不强、未按照就业导向开展培训;是否对脱贫劳动力做到人员底数清、劳动能力清、就业状态清、外出意愿清,开展“点对点”“一站式”劳务输转;是否全面落实农村劳动力维权救助机制,有效解决务工人员劳务纠纷、权益侵害、社会保障。是否规范管理公益性岗位,是否克服疫情影响用以工代赈等方式吸纳农民群众就地就近务工就业。

自查问题:农村劳动力培训针对性不强;脱贫劳动力虽然建立了输转台账,但务工地点、时间更新不及时;组织输转程度化低;公益性岗位人员在岗不出力。

整改情况:按照“种草定片区、养羊定数量、考核定进度”的工作思路,采取达标奖补、以奖代补、以物代补引导农户大力发展草羊业,全年共计新建羊棚178座,草棚113座,调引湖羊301户2882只,投放种公羊349只,完成牧草种植32164亩,已全部完成县级下达任务;建立了村级劳务输转“五张清单”,再次对已外出务工人员的具体务工地点、时间、月收入、联系电话进行了详细的摸排登记,确保做到人员、地点、收入“底子清”。积极引导家庭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输转劳动力4464人,其中建档立卡户3331人(人社统计3154人,差异化台账177人),非建档户1133人(含边缘户61人),较2020年建档立卡户输转3194人增长104.28%,各村输转建档立卡人口均超过2020年;切实加大组织输转力度,完成“点对点”输转152人;按照就业导向开展培训470人次(其中劳动力技能培训314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8人、湖羊养殖培训145人),有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培训针对性不强的问题;121名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其中疫情防控期间临时公益专岗人员34人、爱心理发员17人、生态护林员70人)由村“两委”、驻村工作队负责日常考勤,每月按照考勤情况及工作开展情况发放工资,对于拒不履行职责或考核不达标的,立即调整,并及时将公益性岗位调整名单在村部公示栏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有效解决公益性岗位人员在岗不工作、在岗不出力的情况。

(八)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开展乡村建设示范行动方面。

查纠内容:查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开展乡村建设示范行动情况,糾治编审规划慢、重点任务推进慢、示范效应不明显等问题。重点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查农村厕所革命、垃圾革命、风貌革命、污水处理是否存在宣传引导不充分、经费保障跟不上、工作落实进度慢、长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乡村建设示范行动重点查是否存在方案未制定、未落实,村庄规划编制千篇一律、千村一面,未因村制宜、一村一案;是否存在无规划先建、规划未批先建等问题;是否存在分类施策不精准、统筹衔接不紧密、工作推进不平衡、示范效应不明显等问题。

自查问题:农村厕所革命、垃圾革命、风貌革命、污水处理存在宣传引导不充分、工作落实进度慢;部分户内卫生差;农户人居环境意识不强;户厕改造标识牌未悬挂到位。

整改情况:自10月13日起部署开展了为期一月的人居环境卫生排查专项整治行动,按照“勤排查、重治理、见实效、成常态”的标准,组织村组干部、党员群众、公益性岗位等群体,按照既定分组,分散、分段对公路沿线、村庄内外、河道沟渠等重点区域的垃圾杂物、乱堆乱放等进行了彻底整治。同时,紧盯特殊群体,组织帮扶责任人、公益性岗位、妇联等力量,定期为他们清洗衣被、整理衣物、清扫院落,更换被褥,按照“六顺六净”的工作标准,对农户屋内、厕所、圈舍及庄前屋后进行了彻底大扫除,全面清理整治辖区内“脏乱差”等视觉贫困问题;2021年我镇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任务790座,完成795座,通过验收782座(583座已完成报账,199座正在整理报账资料),13座随后县级验收后将于11月20日前全部完成报账,验收通过的583座户厕改造标识牌已全部悬挂到位。

(九)关爱服务行动开展方面。

查纠内容:查关爱服务行动开展情况,纠治紧贴群众需求不够、关爱服务力度不足、群众获得感不强等问题。重点查是否存在重视不够、行动不迅速不具体不扎实等问题。是否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求所盼,组织身边的组织和个人为身边的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做身边的事,温暖身边人的心、凝聚身边人的神。是否将资源、资金、力量等向关爱服务行动倾斜,是否形成村级组织、群团组织、社团组织、志愿者服务团队和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身关爱服务行动的整体合力。是否存在宣传动员不充分、典型案例总结推广不及时、关爱服务行动氛围不浓厚等问题。

自查问题:宣传动员不充分、典型案例总结推广不及时、关爱服务行动氛围不浓厚。

整改情况:全镇摸排出“四类对象”227人(其中留守老人36人、留守妇女16人、留守儿童35人、特困群众140人),分类建立了帮扶结对台账,各村成立了由村组干部、包村干部、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妇联组织组成的常态化关爱服务小分队,根据“四类对象”需求,分门别类建立了需求台账,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救助方案。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了木钵镇2021年“四类对象”需求清单及物资采购清单,由政府统一组织采购,做到物资、价格、受益人员“三透明”,为203户困难群众送去煤炭18.118万斤、火炉8个、棉衣121件、棉鞋11双、被子108套、被套、枕巾各180个、床单150个、毛毯10条、电热毯30条、大米1920公斤、面粉750公斤、食用油80公斤、资金2600元,先后共帮办实事335件,投入资金22.52万元。

(十)练兵比武活动开展方面。

查纠内容:查练兵比武活动开展情况,纠治活动氛围不浓、能力提升不明显、典型总结宣传不够等问题。重点查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工作实效。是否存在还没有以村为单位,组织基层干部练;以乡(镇)为单位,组织村与村之间比;以县为单位,组织乡(镇)与乡(镇)之间赛。是否存在“一把手”只挂帅不出征,没有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是否通过练兵比武活动,练出真本领、比出真水平,推动工作、提升效能。是否存在宣传形式单一、典型案例选树不够、营造大学习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热潮和比学赶超氛围不够浓厚等问题。

自查问题:宣传形式单一、典型案例选树不够、营造大学习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热潮和比学赶超氛围不够浓厚、缺少村级影像资料。

整改情况:坚持把“岗位练兵”活动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抓手,作为新调整驻村帮扶队的”实践课”,制定下发了《木钵镇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学习知识题库》《木钵镇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政策汇编》,由“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办公室整理、党政主要领导审定印发理论知识测试卷。10月18日至21日,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组织各村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开展了村级理论知识测试,镇上成立了分管领导牵头,相关办公室工作人员参与的阅卷组,对测试卷进行了批阅,并将结果向测试人员进行了反馈。村党组织书记、主任、驻村工作队长等参与比武人员分别向党员群众代表介绍了本村的基本情况、脱贫攻坚期间的成效、下一步工作谋划、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期间的本职工作等内容,参会的党员群众代表分别对每位比武选手进行了评价并现场打分,同时就党员群众关切的问题向参与比武选手进行了提问,各位选手进行了细致地解答。通过介绍评比、你问我答,密切了干群关系,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政策知晓率和工作满意度,提升了参赛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思路和目标。先后开展镇村练兵72场次,练兵镇村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员222人,真正营造了浓厚的比学赶超学习氛围和干事创业的热情。截至目前,镇村“一活动一行动”会议研究记录、政策汇编、知识测试试卷、成绩登记簿、“四类对象”帮扶结对台账、帮办实事登记册、影像资料均收集齐全。

我镇将继续紧盯时间节点,倒排工作时间,持续把国家后评估和省级专项考核各项准备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坚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守住防返贫底线,进一步完善档案资料,夯实工作基础,持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全面夯实脱贫攻坚成果,提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成色。

民政系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发言6范文

×县位于××省××市西部,总面积2496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5个社区,人口23.04万。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以来,全县社会救助工作高效开展,有力保障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聚焦政策稳定,强化组织推动。×县始终把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作为底线任务,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的基础支撑和兜底保障作用。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纳入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压实县、乡、村三级社会救助工作责任,确保各类保障政策不折不扣落实落地。××年以来,全县细化单人保、渐退期、刚性支出扣除、就业成本扣除等政策,优化低保、特困办理程序,落实临时救助小额先行救助、乡镇备用金等制度,兜底保障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

聚焦困难群体,强化兜底覆盖。坚持把困难群体作为社会救助的重中之重,持续做好重点人群兜底保障。除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外,将收入骤减、支出骤增和因灾、因疫等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一并纳入重点监测对象,将非建档立卡户年自付医疗费用监测指标由2万元调整为1万元,确保重点对象监测全覆盖。加快建立农村社区日间照料站,让全县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拓展“童伴妈妈”项目,让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学习上有人帮、成长上有人管。截至目前,全县共保障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残疾人、老年人、孤残儿童等各类服务对象3245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3.98%。

聚焦精准救助,强化协同联动。牢固树立“大救助”理念,整合各类资源渠道,实现各部门信息共享。依托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和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有效整合农户自主申报、常态化走访排查、职能部门筛查预警、便民服务热线求助等多渠道信息,建立民政等9部门联合的防贫预警、联合会商和信息比对三项机制,逐户逐人进行研判分析,将符合条件的农户及时纳入监测范围,确保救助对象认定精准、救助措施及时跟进、救助网络织牢织密。

聚焦高效服务,强化基层基础。持续提升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打通民生保障“最后一公里”。所有乡镇配备3—5名工作人员,每个村设置民政协理员,确保排查、监测、申请、调查等各项措施有人抓、能落地。县民政局结合重大政策颁布、重点工作推进等时机,持续抓好乡、村两级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每月组织力量下沉基层检查指导,确保民政各项政策要求、工作要求能够得到有效贯彻、顺利实施。加强易地扶贫××社区自治组织建设,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合、能致富”的目标,制定村规民约、设置公益岗位,创新管理模式,引导群众适应新环境、适应新生活。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衔接作文

懂乒乓球的人都知道现在有一种打法叫“拧拉”,“拧拉”既体现选手打球的本领和技巧,也使得比赛更加精彩。“拧拉”关乎输赢,人生贵在“拧拉”。如果把决战脱贫攻坚比喻成一场球赛的话,高低好坏甚至成败输赢便在“拧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对于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年轻干部来说,唯有铆足一股“拧拉”劲,用过硬的本领“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才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贡献青春的蓬勃力量。

从“会拧拉”的劲中锤炼脱贫攻坚的硬本领。拧拉不是人人都会的一门技术,必须得下笨功夫苦功夫。对年轻干部来说,要想提升过硬本领,唯有到脱贫攻坚的“火线”上勤学苦练,栉风沐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干部明知自身缺乏脱贫攻坚的本领,非但不接受脱贫攻坚的锤炼,反而挖空心思搞“纸上扶贫”“形式脱贫”;还有些干部喜欢只动手不动脑,企图通过简单的送钱、送物、送“富”方式让贫困群众脱贫等等。脱贫攻坚是锤炼干部本领的“练兵场”、密切干群关系的“大熔炉”。年轻干部作为党的事业的新鲜血液,应当自觉投身其中,在脱贫攻坚实践中经受考验、接受锻炼,砥砺品质、增长才干、锤炼作风,不断提升自己。唯有如此,才能练就担当大任的“铁肩膀”“硬脊梁”,才能不负韶华,有所作为。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自查报告

根据《中共重庆市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重庆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督查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渝委农组〔2021〕7号),结合安富街道实际,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是主要成果。在市委市府和区委区府的坚强领导下,安富街道干部群众用心用情用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真抓实干、精准施策、攻坚克难,经过8年的艰苦奋斗,实现了291户、938人全面脱贫,顺利完成全国扶贫普查工作及市区级各项检查和督查。安富街道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安富街道农业服务中心被评为区打好“三大攻坚战”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二是基础数据。截止目前,安富街道在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中有已脱贫户(享受政策)289户928人,边缘易致贫户12户42人。

(一)聚焦目标任务,强化首位意识。

一是坚持有效衔接首位政治任务不动摇。街道今年以来共召开党政班子会、领导小组会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8次、专题会议9次,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全市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精神,同时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乡村振兴促进法》。

(二)聚焦突出问题,聚力整改落实。

按照区委区府部署安排,一体化推进中央巡视、国家成效考核、市级成效考核和各类监督检查反馈问题整改。一是国家成效考核认领17个具体问题,制定整改措施29条,5月底全部整改到位。二是市级成效考核认领7个具体问题,共制定整改措施7条,5月底全部整改到位。三是紧扣“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核心指标,持续推进问题清零,特别是对因大额医疗支出存在返贫或致贫风险的实行兜底保障。

 (四)聚焦产业兴旺,助推特色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安富街道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战略机遇,立足“复兴荣昌陶文化,重振中国陶都雄风”的目标,对标对表乡村振兴“二十字”总方针和“五个振兴”总要求,抓好“五大工程”,认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陶为本、融合发展思路,旨在建设成为集陶产业、文化、旅游、体验、教育于一体的非遗特色小镇,打造成为以都市休闲农业和家庭生态旅游为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街道,建设中国西部陶瓷之都。

(五)聚焦乡村建设,助力美丽乡村加速发展。

近年来,安富街道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污水治理与粪污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截至2020年底,街道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88%,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所有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不断提升,100%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

(六)聚焦乡村治理,优化基层党组织队伍。

11个村(社区)实行书记主任“一肩挑”,“两委”交叉比例达55.9%,45岁以下达49人,大专及以上学历46人,在读大专16人,实现年龄、学历“一降一升”目标。退役军人任书记2名,2名书记为本科学历,5名书记为大学专科学历,4名书记即将取得大学专科学历。基础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截止目前已建成新风小院4个,今年拟新建成新风小院9个,预计12月底完成建设,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对农家院落建设的政治引导作用。

(一)资金缺口大,造成“供血不足”。实施乡村产业振兴战略,范围广、任务重,资金需求大,导致整体推进缓慢。

(二)人才队伍弱,导致“造血不够”。人才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力,乡村振兴需要各类人才增强智力支撑,乡村对人才的引进、孵化、培育都需要加强。

(三)部门沟通少,形成“成果散乱”。乡村振兴的工作任务杂,涉及部门多,由于部门之间存在沟通较少、统筹不够的问题,导致资金不往一处使,不能整体推进、重心偏移,乡村振兴整体成效不明显。

(四)群众伸手多,呈现“根基不稳”。农村大量青年壮力外出务工,留守农村的大多是老年人,老年人守旧思想根深蒂固,“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思想道德教育力度还不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容易反弹。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中央和市、区部署要求,用足用好脱贫攻坚以来形成的好机制、好措施,高质量推动衔接期内各项工作。

一是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进一步加强动态监测,针对集中排查工作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结合“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持续清零工作,分层分类做好常态化帮扶。认真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管理,做好风险防范。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环境,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继续推进消费帮扶,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做好全面核查和确权登记,确保持续发挥作用。

二是持续加大产业发展和就业帮扶力度。

1.以陶产业为核心,探索配套特色产业发展。2.深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3.发挥集体经济引领作用,以点带面纵横发展。大力实施农村“领头雁工程”,深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推行“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品牌”经营模式,发展陶、茶等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切实实现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因地制宜搞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探索以村落空间为载体的乡村建设新路径,打造城乡融合示范点。将通安村打造为中国陶艺村,高标准建设好“双昌”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合作园区。4.积极搭建就业平台,有序引导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尽可能多的吸收贫困人口就业;结合人居环境整治、村级综合治理等“刚需”,合理开发公益性、辅助性就业岗位,确保实现充分就业。

三是持续推进作风建设。推深做实各类问题整改,持续深化“以案四改”警示教育,从严从实抓好作风建设,杜绝衔接期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发生,以更实的举措、更大的力度、更优的作风,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

为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我镇通过“强组织、强动力、强产业”三大举措,有效促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平稳、有机、高效衔接。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三年来累计走访26万余人次,帮助谋思路出点子86876条,解决困难问题35687个。

坝区”蔬菜种植等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切实增强农户发展产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全镇产业已促进3721户脱贫户实现持续增收。

转身,通过土地流转收益、基地务工薪资、合作社分红,带动周边村寨7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

全面脱贫后,今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形势必然,更是政治任务。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十四五”规划,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任务平稳铺开,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脱贫攻坚成效基础上,接续推动有效衔接,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形势倒逼人,必须准确把握形势。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已经写入了“十四五”规划,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必须认真抓实抓细抓好。抓好这项工作,关键要做好有效衔接,重点在“有效”二字上,只有让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战略任务有效衔接,才能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接续奋斗书写乡村振兴的壮美华章。要办好这件事,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当今大局大势,聚焦新时代的重大战略任务,深刻认识到做好“三农”工作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制胜法宝、关键因素,在这一非常关键的历史时期做好“三农”工作,就必须大力推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强化承接转移和战略指导,确保有形有效。

站在巨人肩膀上,乡村振兴具备显著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被摆在至关重要的战略高度,从全局上深刻认识脱贫攻坚的极端重要性,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助推“三农”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一招,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战略举措,推动数千万贫困人口陆续脱贫、稳定脱贫,乡村产业发展迈上了新高度,乡村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乡风文明迈上了新的台阶,脱贫攻坚取得了战略性和决定性胜利。事实证明,推动脱贫攻坚为“三农”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为推动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只有把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发挥脱贫攻坚取得的积极成果,才能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更大的优势、实现更大的成功。

如果说脱贫攻坚解决的是相对贫困问题,那么推动乡村振兴就是致力于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同样重要,在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也要把更多资源和精力投入到乡村,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支撑、注入强劲动力。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衔接作文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人为社会、为家庭奉献了青春和汗水,当他们垂垂老矣之时能安享晚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自治区把农村幸福大院建设作为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着力解决农村有生活照料需求的困难老年人吃穿住用问题,不使一人老无所依,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根据自治区前期的规划,新疆207个农村幸福大院将于6月30日前建成,此次全覆盖培训又为幸福大院奠定了人才基础。放眼当前的广袤乡村,从幼儿园到幸福大院,脱贫攻坚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从呱呱坠地到耄耋老年,追求美好生活的人生路上一环都不能缺,“两不愁三保障”的实现已经细化到每个人、人生的每个阶段,越是到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越要下绣花功夫,夯实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每一步。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几点思考

农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一个新时代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大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各位委员: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是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跑线上,我们如何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下面我就围绕巩固脱贫攻坚的成绩成效,全力推进乡村振兴谈几点感想,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自2013年首次提出精准脱贫,x年多来,全国近1亿贫困人口脱贫,全部贫困村出列,xxx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xx作为贫困县之一,与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按时实现全面脱贫目标。

1.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得到全面实现。近年来,全县干部职工通过努力,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xx年底的xx%降到了零。贫困群众全部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得到全面保障。建立健全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高中(含中职)、大学(含高职)教育全学龄段资助体系,切实减轻了贫困家庭教育负担;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四重医疗保障体系,资助贫困人口100%参保史。

2.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升级。全面改造农村基础设施,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交通建设大提升,实现村村通硬化路,畅通了交通运输最后1公里。完成小水电供区全面移交,扎实推进农网改造,农村生活用电和日常生产用电得到保障。在边远山区也实现村村通光纤宽带、通移动网络,户户通广播电视,村村建起标准的文化室、卫生室等公共公益设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3.乡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通过实施易地搬迁、土地增减挂钩、危旧房改造等农民住房改造项目,建聚居点,并配套建设完善交通、饮水、供电、垃圾及污水收集处理等公共公益设施,农村居民住居环境显著改善。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推广水冲式厕所,新建和改造房屋均配套卫生厕所。持续开展乡村环境整治行动,清扫室内外垃圾,治理白色污染,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4.群众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坚持扶贫先扶志(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转变,从被动适应“扶着走”到主动发展“带头跑”。切实提高教育保障水平,做到不让1名学生因贫困辍学,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切断贫困代际传递。持续开展就业创业培训,通过强化道德讲堂、农民夜校等平台,提高贫困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5.党群干群关系得到重塑。2013年脱贫攻坚以来,全县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组建工作专班,逐个击破推进难、整改难、落实难等坚冰难题,从县、乡(镇)、村三级层层压实责任、明确任务,形成工作合力,同频共振,发扬“四拼”精神,凝聚强大脱贫攻坚合力,铆足一股劲、拧成一股绳、交好一张卷,以“全部脱贫摘帽”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国家、省、市的验收。全县干部职工本着为民、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在摸着“泥沙为过河”中闯出了路径、取得了实效、形成了经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获得了群众广泛的认可和满意。

6.农村工作“生力军”得到充实。通过建立驻村工作队,开展结对帮扶等方式,大量机关干部深入农村,走近农民,了解农业,丰富农村工作经验,转变工作作风。一批年轻干部深入一线查民情、解民忧、帮民富,深入“大课堂”,进入“大熔炉”,投身“大战场”,在实践中锤炼了本领、增长了才干,也增进了与群众感情,实现从大学生到机关干部再到农村工作生力军的华丽接蜕变。同时,机关干部下沉到农村一线,为村级班子注入新鲜血液,带去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带动村社干部思想观念不断转变,引领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7.特色支柱产业得到支持。脱贫离不开增收致富产业,乡村振兴更需要产业振兴。脱贫攻坚工作中,各地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坚持“一村一品”,全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推进良种化、机械化、规模化和生态化,坚持集中连线成片,一批产业投产见效。贫困户规划落实“四小产业”,让群众钱袋子不断鼓起来,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虽然脱贫攻坚取得重大成效,但这只是“三农”工作的新起点,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还有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1.工作重心转移问题。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延续和提升,要做好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工作重心的转变,从贫困户、贫困村转变为所有农户和所有行政村,从“两不愁三保障”转变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2.政策机制过渡问题。我县当前还存在部分脱贫人口返贫风险高,依靠政策托底人口比例较高,脱贫攻坚政策是教育、医疗、住房和就业、产业等一系列特定政策的精准实施,而乡村振兴政策既要持续抓好低收入人群的致富问题,也需要注重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富裕,工作面宽量大,政策的衔接尤其重要。

3.产业发展培训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效益不佳,规模化产业化水平较低,产业链不强,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弱,集体经济组织经营能力和带富能力普遍较弱,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投入不足等问题。

4.基础设施滞后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仍然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问题,农村从通路通水通电通网到“建好路、用好水、用好电、网络畅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除此之外,还存在乡村人才队伍储备不充分,农村空心化严重,农业从业者文化素质整体较低;生态发展理念不强,长期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地膜以及规模化畜禽养殖产生的大量排泄物,导致耕地板结、土壤酸化、环境污染;乡村治理和发展体制机制不顺,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引领发展能力偏弱等系列深层次问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将更加艰巨,任务更加繁重。就我县具体情况,建议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方针,在总结借鉴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果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1.实施缓冲政策,巩固脱贫成果。建立过渡期政策,保持脱贫政策稳定不变,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和政策,把一些扶贫政策用于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研究出一套一般农户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和产业等方面的普惠性政策,使基本性的政策覆盖到全体农民群众。围绕过渡期,要优先完善脱贫地区“三农”领域补短板政策,建立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行“一帮一”政策,做到贫困县脱贫后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精准巩固、精准拓展、精准衔接。

2.实施创新驱动,以科技优化产业。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重要基础。要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提质,加强现代化设施设备和科技推广,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以城乡融合激发产业活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注重长期培育和支持种养业发展,增强扶贫产业的可持续性。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发展格局。加强对龙头企业扶持,培育一批有发展潜力、善于开拓市场、能带动区域群众发展的优质企业。对于地理位置偏远、资源分散的地区,要组织好产销对接,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切实解决扶贫农产品滞销问题,探索一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子。

3.实施生态振兴,以保护提升质量。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宣传生态宜居,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开展环境整治,推广绿色农业,将厕所革命进行到底,实行垃圾分类,规范垃圾处理中转站运行,建设使用好污水处理厂,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探索“生态+产业化”发展模式,将本土生态环境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保护和生活富裕双赢。

4.实施文化振兴,以文化文明乡风。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树好家风、好村风、好党风,以好党风带村风促民风。扎实开展“送文化下乡、送道德讲堂到村、送文化宣传到户”等系列活动,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开展农村文化创建。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提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大力移风易俗,改变农村传统落后的宗族宗派观念,抵制、消除封建迷信等各种不良思想对农村社会的影响。

5.实施基建振兴,以项目推进跨越。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统筹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大不放小,持续改善交通运输、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切实提高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水平,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加强人居环境建设,通过生态移民、土地增减挂钩、传统村落保护、土坯房改造等住房保障政策,适度聚居,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生态宜居、公共公益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农房。持续加大对“三农”投入和支持力度,财政资金对“三农”投入应适当高于财政支出增长比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整合社会、金融等各方资源,举全党、全社会力量推进乡村振兴。

6.实施组织振兴,以党建凝心聚力。加强党委、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继续派驻驻村工作队,落实部门帮村、干部帮户制度,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抓好党组织“头雁”工程,提升村级组织执行力。支持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农村一线工作,开展技术服务,支持农业企业生产经营,创办经济实体,发展农业产业。加强乡土人才培养,以农民夜校为抓手,大力培养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培育新型农民、培养乡村干部、吸纳乡贤,遴选一批本土专业人才,培养一批乡村人才。鼓励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等投身乡村振兴,大力开展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夯实乡村振兴的内在力量,从而为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既要脚踏实地做好眼前“脱贫事”,还要着眼长远谋好未来“振兴路”。要以消除绝对贫困为新起点,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借鉴脱贫攻坚经验,构建一整套支持脱贫摘帽地区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脱贫摘帽地区从全面脱贫走向全面振兴、共同致富。

当前,我国正处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实施的政策叠加期、历史交汇期。要聚焦打通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实施路径上的衔接渠道,实现二者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一是要进一步夯实脱贫地区的发展基础。贫困地区脱贫摘帽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欠账仍然较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必须着力夯实发展基础,促进脱贫摘帽地区加快发展、农民群众稳定致富。强化脱贫摘帽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支撑。要增强造血功能。将脱贫攻坚中探索积累的有效经验,创新转化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力支撑。继续深化扶贫扶志扶智行动,加强教育引导,强化培训学习。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消费等市场化方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二是聚焦产业衔接。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产业是基础。要把重点放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上,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要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既考虑产业扶贫的短期经济效益,又兼顾产业振兴的生命力和可持续性。要以现代化绿色农业为导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促进“农业+”多业态发展,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做强现代种养业,做精乡土特色产业,培育乡村新型服务业,真正实现农村业态类型丰富,保障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是聚焦人才衔接。抓实两大战略,人才是保障。进一步拓宽本土人才回引、院校定向培养、县乡统筹招聘等渠道。储备村级后备干部,同时加大配备专职人员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大力培育致富带头人,使其成为发展本土产业的中坚力量、引领群众在乡村参与生产和创业的领头雁。支持鼓励和引导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培养造就一支新型“三农”队伍。

四是聚焦文化衔接。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文化兴,乡村兴。要着力重塑乡村文化生态,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融合发展,增加优秀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挖掘和盘活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建设一批农耕文化产业展示区,打造文化产业特色村和文化产业群。要着力提高农民主体意识,推广文明生活方式,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建设文明乡村和文明家庭等形式,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朴素民风。

五是聚焦生态衔接。乡村生态振兴是长远的民生福祉,也是农村发展的深刻革命。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促进生态工程建设、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创新生态扶贫方式,推动贫困综合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走绿色减贫和绿色振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如何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为此,笔者就如何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了一些粗浅思考。

一、要在顶层设计上有效衔接,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规划互补融合。“十三五”期间,国家、省、市州、县区均出台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明确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目前正在收官阶段。当前,各级部门正在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有的已经出台实施。要进一步修改完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将之与脱贫攻坚规划进行有效衔接、无缝对接。要结合乡村振兴的长期性、差异性和渐进性,推动脱贫攻坚规划在村级层面与乡村振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要把推进乡村振兴与解决乡村相对贫困问题作为重点,将帮扶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结合起来,避免“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形成乡村振兴整体合力。要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建立健全解决乡村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推进减贫战略与乡村振兴工作平稳对接。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不同脱贫地区,特别是针对乡村之间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自然条件、人口素质等不同情况,制定差异化的乡村振兴措施,不搞“千篇一律”的标准化作业,不简单照搬照抄脱贫攻坚模式,科学把握乡村的多样性、差异性、区域性,真正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规划的互补融合,既巩固深化脱贫攻坚成果,又推动乡村振兴向前推进。

二、要在扶持政策上有效衔接,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延续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省、市州、县区分别出台了包括产业扶贫、就业创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生态扶贫、扶贫小额信贷、残疾人扶贫等一系列扶贫优惠政策,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起到了引导、支撑和保障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为下步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和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遵循。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在制定乡村振兴支持政策时,要认真研究继续支持脱贫攻坚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的政策措施,不要因为脱贫攻坚结束了,就把扶贫的支持力度减小了,必须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进行有效衔接,做到延续、深化、提升。比如在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消费扶贫等方面,要建立一个在政策上有机衔接的机制,挖掘政策的含金量,扩大政策的覆盖面,提高政策的操作性,保证政策的延续性,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功能、叠加效应和杠杆作用。特别是在产业扶贫方面,当前许多地方的扶贫产业还处于起步和成长阶段,产业体系还不健全,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还不高,精深加工、冷链仓储、物流运输等设施还比较滞后,对这方面的支持政策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否则,不仅难以实现乡村振兴,而且还有可能造成“返贫”现象发生。

三、要在方法措施上有效衔接,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举措接续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四个切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等重要论述,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应该接续推行这些方法举措。一是把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有机衔接起来。继续抓实产业扶贫,把产业扶贫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当家产业”“支柱产业”,把产业做大做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健全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产业发展与兴旺。二是把生态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生态宜居有机衔接起来。继续推进生态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广大农村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美丽乡村。三是把教育扶贫、扶志扶智与乡风文明有机衔接起来。继续加强农村教育,将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培育一大批亲农爱农兴农的管理者、职业农民和技术人员;同时,深入推进移风易俗,遏制不良陋习,加快文化建设,引导农村形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相互融合的“乡风文明”。四是把落实领导责任、加强基层组织与治理有效有机衔接起来。继续推行脱贫攻坚“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将“五级书记抓扶贫”的成功经验推广运用到乡村振兴中,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乡村振兴责任体系,提升乡村振兴的领导力、凝聚力、推动力和治理能力。五是把“六个精准”与生活富裕有机衔接起来。继续抓好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等六个精准工作,确保乡村振兴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带动有生产生活能力的群众富起来、无生产生活能力的人得到兜底保障。

四、要在考核机制上有效衔接,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考核同向激励。近年来,国家、省、市州、县区均建立健全了比较系统的考核机制,为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导向、激励、监督和推动作用。要复制和借鉴这套考核模式,形成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激励机制。一要细化考核指标,加大考核力度。研究细化乡村振兴考核指标体系,将此纳入地方党委政府的目标绩效考核范围,对涉及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实行全方位考核。二要规范考核程序,加强跟踪督查。建立以平常督查为主、年终考核为辅的方式,由省、市州、县区党委政府督查室、组织部、农业农村、扶贫、住建等部门联合开展督查、调度,并明确牵头部门,建立管理台账,实时跟踪记录各部门、单位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的落实情况。三要强化惩戒约束,改进工作作风。在乡村广泛开展群众评议活动,结合考核情况,对群众评议不好、反映差、成效不好的,直接取消帮扶单位和村级组织的评优资格,被评价为“较差”的个人,扣减年度目标绩效管理奖。通过惩戒约束手段,为乡村振兴工作戴上“紧箍咒”,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让工作落实落地。四要强化结果应用,确保取得实效。强化对乡村振兴考核结果的应用,对工作推进较好的单位和个人,在项目和资金支持、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倾斜,形成“你追我赶、创优争先”的局面。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衔接作文

扶贫工作要完全“扶”到点上。扶贫工作要找对方式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扶贫干部思想意识不高,只注重“纸上扶贫”“形式扶贫”,不注重创新,作为扶贫干部,更要讲究科学、讲究方法,做到精准扶贫。我们要找准方向,从源头着手,要站在群众角度考虑问题,多听群众意见,欢迎群众对扶贫工作进行监督。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稳定脱贫长效机制需要我们去探索。

扶贫工作要完全“扶”到心上。要提高扶贫工作的实效,这就要求在挑选脱贫攻坚的干部方面,切实要把那些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年轻干部识别出来,各级组织要高度重视扶贫干部作风建设,对不担当、不作为、推诿扯皮、消极应对等形式主义问题严肃处理,坚决反对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加大督查巡察力度。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让我们迎难而上、不懈奋斗,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一定能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衔接作文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坚持目标任务不变、安排部署不变、完成时间不变的总要求,积极主动应对,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力保障决胜脱贫攻坚工作。针对疫情影响,各级地方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部署要求,着力解决难题,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有序开展。

各级地方应对新冠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下增设农业农村和脱贫攻坚、复工复产两个专项工作组统筹协调推进有关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要继续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两个工作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促推进的作用,把今年的脱贫攻坚工作措施一项项落实到位,千方百计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为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各级扶贫部门和村社区充分发挥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轻车熟路的优势,掌握防控动态,加强与上级党组织联系,群策群力动脑筋,指导开展疫情摸底、排查与防控工作。按要求对全部贫困户、基层干部和扶贫系统干部进行疫情监测,每日向自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和国务院扶贫办进行报告。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衔接作文

要拿出狠招实招硬招,坚决啃下最后的硬骨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总攻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闻令即动、尽锐出战、战越勇,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脱贫攻坚工作越抓越紧。特别是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脱贫工作不能松懈,必须战越勇。现在,剩下的脱贫攻坚任务,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而且还有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诸多挑战,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仍然面临巨大压力。要保持清醒头脑,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卯足劲、绷紧弦、拉满弓,咬定目标、全力出击,坚决打赢高质量脱贫的总攻战、歼灭战、决胜战。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全面建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扎实推进,各方联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基本形成。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全局、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最好成绩,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赢得了社会各界普遍认同和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脱贫攻坚取得的决定性进展已经充分证明,中共中央对脱贫攻坚的部署是完备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是清晰的,保障措施是充足的。只要层层落实好中共中央的决策部署,扎扎实实推进工作,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一定能够夺取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

调研报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调研报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都是我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定的国家战略。前者立足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者着眼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以乡村振兴战略思路开创脱贫攻坚新局面,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夯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基础,做好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根据《xx州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报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工作有关做法的通知》要求,我市高度重视,结合实际,认真梳理。

总结。

现将主要做法及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合力攻坚,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工作是前提和基础。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xx市聚焦贫困对象“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着眼“六个精准”,着力从基础设施改善、产业融合发展、住房保障、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提升等方面举全市之力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经过几年的合力攻坚,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绝对贫困及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一)合理规划城乡布局xx市摘帽出列后,结合不同条件下对xx市城镇发展结构的要求,xx市未来城镇的建设应以中部坝区城镇的建设作为核心,按照围绕坝区,带状组团化发展的模式进行。

xx市市域城镇的发展将按照“优先保护、集中发展、突出特色、强化预留”的空间布局方式,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形成“一轴、两心、两带、三城、三区、七镇”的带状组团化用地空间布局结构。

一轴:即沿中部坝区走向形成的xx一体化经济发展主轴。是集交通、城镇建设、xx市大河景观廊道于一体的综合化发展走廊,是xx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的核心地区。

两心:通过对xx市和xx坝区耕地的保护,形成展现xx市亚热带风光和田园景观的两大生态“绿心”。围绕绿心,建设山地城镇,形成xx市特色化的城镇建设模式。

两带:结合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沿边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依托xx市作为国家边境城市的时机,以边防、国防公路提升改造为基础,把xx海通道纳入全省重点边民通道建设,加强xx海与xx的联动,发展边民互市、生态养殖,探索xx开发的可能性,积极培育xx的沿边经济带,促进边疆繁荣稳定。以xx为重要节点,培育xx梁经济带。

三城:沿经济走廊形成xx市中心城区、xx、xx三个主要的发展城镇。是未来xx市城镇功能发挥,产业集中布局的主要城镇。

七镇:在xx市南部和北部山区,集中建设xx个乡镇,通过配套设施的建设,服务广大的山区村寨。并强化xx海边境口岸城镇功能、xx山xx族民族旅游小镇以及xx区域性品牌旅游小镇的建设。

(二)要素配置不断完善1.资金要素。围绕《xx市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6-2020)目标,为不断持续巩固xx市扶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发生,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继续巩固提升产业扶持,每年制定出台《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安排扶贫专项资金扶持全市所有有劳动能力及发展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能得到农业产业扶持,实现全市贫困户有持续、稳定的增收产业。

三是争取上级资金加大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业产业齐上阵;四是引进特殊人才或选优派强组队调查研究、出门学习求经,拿出一乡一规划,有重有轻,稳步推进。解决好产业扶贫资金主要用于贫困村、贫困户,而产业发展急需的品质改良、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市场体系建设、品牌打造等基础性工作缺乏资金支持的问题。目前,xx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政策,上级确实给予了贫困县很大的自主权,但由于各级整合资金工作相关指导性意见、长效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上级对整合工作的考评考核较多,市级因怕政策吃不透导致资金投向偏差,所以目前涉农整合资金基本上还未投入到品质改良、技术服务、市场体系建设、品牌打造等方面。下一步希望中央、省级各部门多指导多培训,并进一步完善整合工作一系列配套措施,加大加强以上产业资金投入,并将其列入县级约束性目标任务。

四是认真制定符合实际的科技扶贫方案,进一步明确科技扶贫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以技术指导、培训等方式支持xx市发展,为贫困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提供产业支撑。

与运用金融扶贫政策相结合,政府推荐、贫困户申请、配风险金、银行授信,充分用足扶贫小额信贷和产业扶贫再贷款,既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又扶持龙头企业。确保需要通过发展产业脱贫的贫困人口产业扶持全覆盖,使贫困户“有业可从、有企可带、有股可入、有利可获”。为此,市人民政府专门印发了《2019年xx市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xx政办发﹝2019﹞xx号)和《脱贫攻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奖补办法(暂行)的通知》(xx政办发﹝2019﹞xx号)文件,预计到2020年底实现每个有劳动力、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至少与x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经营合作关系。

实施“四位一体”美丽宜居乡村行动计划,着力改善农村道路、排水沟渠、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村庄美化亮化,建好管好“四好”农村路,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持续推进“七改三清”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下大力气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加快农村“厕所革命”,组织撰写了《xx市农业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xxxx-xxxx)(征求意见稿)有待上报市政府办和州农业农村局。厕所革命目标任务户厕xxxx座,目前完成户厕xxx座,公厕任务xx座,目前完成xx座。

二是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打好水、土、气污染治理“三大战役”。深入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行动和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根据市政府制定的《xx市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xx年xx市地区农业废弃物产业化发展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由农业农村局牵头组成联合执法组,对大焚烧秸秆违法行为执法力度,xxxx年上半年,由市督查室、市农业农村局、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及重点乡镇工作人员,对仍然露天焚烧秸秆、杂草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立案查处xx余起,极大地震慑了焚烧秸秆的行为。截止x月xx日,畜禽养殖户已拆除xx户,水产养殖户已放干xxx.x亩鱼塘。%,完成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xx.x%。同时要求各乡镇按时上报自然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清单。制定了《xx市农药肥料包装废物及废弃农膜回收处置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上报市政府办,并将此征求意见稿下发至有关部门及各乡镇进行征求意见,待修改完善后正式组织实施。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经过细致调研发现,经过几年脱贫攻坚,xx市已基本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但仍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是农村产业建设用地受限明显,如xx镇xx村在蚕桑产业发展中已初具规模,当地群众想要建设标准化小蚕共育基地,但因用地问题项目无法落地,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群众发展产业致富的积极性。

(二)农业技术及人才和职业农民培育问题。近年来,xx市大力推进人才储备和高新技术引进,但农业高新技术、农业科技人才、农业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缺口仍较大。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大力推进,使现农村常住人口多为留守妇女和老人,历史原因造成的当地农村群众文化程度低让培育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更加十分困难,成为制约农业产业优质高效提升的一大因素。

(三)农业产业链断层问题。在脱贫攻坚期,xx市农业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壮大,肉牛、生猪养殖,坚果、百香果、砂糖橘、土豆、甜脆玉米种植等已发展为大产业,但在农业产品深加工、农业物流等配套设施的发展、农业品牌打造等方面较为邂逅。同时,农产品检测没有统一标准,对外部主体依赖性过强,带来可持续性问题。

三、

下一步工作措施(一)以机制体制并轨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几年的合力攻坚,充分证明以群众为主体,以社会各界力量为依托,以基层党组织为战斗堡垒,以驻村工作队充实力量,上级党委政府高位推进,行业部门统一协调调度的脱贫攻坚机制体制,适应当前中国农村发展的新形势,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能够积极推进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一盘棋、一体化”式推进,将积极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二)以农村群众内生动力的有效激发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脱贫攻坚工作能够取得决定性胜利,贫困群众“动起来”是关键,农村群众的整体性“动起来”,也将是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成功的关键。通过用好用活农村农村党员活动室及农村书屋、高质量开展农村技术培训、对村规民约进行适时修订、持续开展“五用宣讲”、树立农村致富先进等具体措施,激发农村群众内生动力,突出农村群众的主体地位,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以xx村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产业初现效益;

城乡结合区农家乐愈加兴盛等等。因势利导,充分利用脱贫攻坚成果,结合地区发展新优势精准规划实施一批整乡整村工程,将有力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建立农产品质量认证和检测体系,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开发及认证工作力度,打牢品牌基础。三是点线成面,逐步建立农业全产业链。在新型农村经济体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精准实施产品加工、农产品仓储物流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引导和促进农产品从生产到初加工,从初级加工到精加工,从精加工到形成品牌的升级,从规模扩张向转型升级、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布局向产业集群转变,逐步完成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四是以优质品牌为突破口,逐步树立地理标志品牌形象。优选x到x个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附加值高的农业产品品牌进行持续包装打造,同时确定为区域公用品牌。以区域公用品牌为基础,依托上海市等大平台,积极寻找与盒马生鲜、拼多多等电商合作的机会,利用电商销售模式,打造出知名品牌形象,以点带面,带动区域产业的品牌价值提升,形成地理标志品牌,深植xx市绿色、生态、健康的地理标志品牌形象。

抓好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一定要将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在主要抓贫困户收入提高、生活小康的同时,还要认真谋划、实施“产业、生态、治理、乡风文明”等方面的工作,开启乡村振兴的新征程,朝着乡村振兴目标不断前进。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