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英雄(通用19篇)

时间:2023-12-04 00:02:41 作者:书香墨

优秀作文是在文字表达上有独特风格和美感的表现,它能够给人一种愉悦的阅读体验。通过阅读这些优秀作文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各种优秀的写作技巧和思考方式。

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英雄作文范文

在朝鲜战争中,美军的高级将领曾扬言:要利用它们的“空中优势”来掐断我志愿军的“咽喉”。也就是说,要以切断我作战前线的后勤供应来战胜我军。我作为一个后勤干部亲身经历了这一场严酷的考验。那一场场的战斗让我终身难忘。

美军曾不惜人力物力,在我军通往前线的交叉路口或狭窄交通要道重兵把守。每三架敌机为一组,不停的低空盘旋。一架转负责扔照明弹,每五分钟扔一次,一次就是十来个,每个亮度相当于200万支光。(即200万只燃烧的蜡烛)把黑夜照的如白天一样。另两架敌机在光照下寻找目标负责射击和轰炸。而且,每过几个小时就一换岗。美军以为这就可以切断我前线的物资供应。

我带领军备物资运输车初次遇到这种情况时,为了保护战备物资,不敢轻易上前。一等就是几个小时,始终不得通过的机会。敌机在天上张狂的轰鸣着,照明弹虎视眈眈死盯着路口,嚣张的不可一世。难道我们真的无法战胜它们的空中优势?心中十分焦急。临出发前司令员的嘱托、前线的告急逼迫着我马上找出对策,冲过去。我静下心来,经过周密的观察与分析,终于发现了破绽;原来敌机的扫射是有一定规律的,当敌机发现地面目标时,它是无法立即扫射的。只能从天上转一圈回来,追上目标再扫射。于是我大胆提出了设想:如果我们追着轰炸机后面跑,凭借敌机提供的照明弹,开足马力,趁着敌机转圈来不及扫射的时候也许能冲过去的。我心里明白这种行动的安全系数,但前方战场作战将士的安危迫使我们至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拼死一试。

于是我们看准了时机,鼓足了勇气,开足马力上路了。一路上,明晃晃的照明弹把大地、树木、汽车甚至连人都染成了另人恐怖的惨白色,飞机的轰鸣、机枪的扫射、炸弹的爆炸和呼啸的风在耳边响成一片,震耳欲聋。司机使出浑身的解数,在布满炸弹坑和毁坏的汽车的路上择路飞奔。飞奔的汽车与坑洼不平的路面连续的的撞击,简直要把人的骨架颠散。我们拼命的握住栏杆,防止被汽车的颠簸或急转弯甩出车外。机枪、炸弹仿佛就在头顶上炸响。剧烈的心跳好像要从嗓子跳出似的。在敌机疯狂的追击下,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只有拼死前进。就在敌机转过圈来眼看就要追上时,我们终于冲过了路口,避开了照明弹的光照,躲藏于夜色中。我们不约而同的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尽管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就好像过了几个小时。这时才发觉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汗水和泥土挡不住我们兴奋得发红的年轻的面孔,我们紧紧的拥抱在一起庆贺我们的胜利。

再回头再看,那三架敌机依然在那里盘旋。不过,在我们眼里不再那么威风,不再那么恐怖。具有精良设备、雄厚资金和世界先进技术的美国飞机也就不过如此,想掐断我们喉咙的空中优势,也就不过如此。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胜利的激情,高呼着英雄的志愿军万岁!我们乘着满载军用物资的汽车向前线飞奔去。

我军的后勤工作经历了一场场严酷的考验。在敌我双方武器装备力量悬殊的朝鲜战场,我军曾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建立起了一条炸不烂、摧不垮、掐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粉碎了敌人的狂妄与阴谋,也在世界战争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初冬,西伯利亚的冷空气过早的光顾了小城.接连两天的小北风,直吹的天昏地暗,吹的人毛骨悚然.午饭后,风越刮越大,后来还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又过了一阵子,小雨竟变成了零落的雪花,纷纷扬扬,随风飘撒.没过多久,房屋,大地一片洁白.

看来,前几天约定周末陪二叔去北郊池塘钓鱼的事要泡汤了.

二叔是机关的离休干部,大号叫李震乾.年轻时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立过功,受过伤,后来转业到地方一直担任机关的工会主席.二叔为人厚道实在,脾气也随和,整个机关大院不分老幼都称他为"二叔",而他的大号却慢慢地被人们所遗忘.

我是听着二叔的战斗故事长大的:仁川登陆,二次战役,北极熊团,白虎团......说到高兴处,他会拿出他的珍藏来炫耀一番:各式各样的奖章,退了色的老棉裤,还有一个被二叔称作美国货的鸭绒睡袋.

二叔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的两个孩子都在外地,一年难得回家几次.二老离休后多少显得有些寂寞.为此,我几乎每个周末都变着法的逗他乐.

"二叔",我推开了虚掩的门---奇怪,老爷子正趴在窗前一动不动的望着窗外发愣.他看见我走进屋来,转过了身子,算是给我打了招呼,而嘴却象着了魔一样不停的说着什么.

我把二叔拉到沙发上,他这时好像才回过神来:"就是这个时候,也是这么个天气".二叔拍了拍早已谢顶的光脑门,又从卧室取出有不少年头的那个鸭绒睡袋,颇有感触的说:"鸭绿江一别,转眼已有五十个年头了......"二叔又把我带到那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

"那是一九五0年的11月下旬,我军发起抗美援朝的第二战役.27日傍晚,我所在的志愿军27军80师238团奉命向美军“王牌”部队“北极熊团”的侧后方穿插迂回.当时也是这么个季节,这么个天气,这么个冰天雪地.不过,朝鲜要比我们这儿冷多了,雪下的也比现在大的多.

我们在朝鲜向导的指引下,一路上也说不清被藤蔓,荆棘扎伤了多少次,也不知道摔了多少跤.我只觉得浑身麻木,两条腿好像不是自己的一样,每朝前移动一步,都要花费全身的气力.就这样,我们硬是按照上级的部署,第二天拂晓出其不意的出现在“北极熊团”的左翼.

我们最先看到的是山下的几座帐篷,冲进去一看,一百多号美国兵正龟缩在鸭绒睡袋里做梦。战士们一夜劳累顷刻化作一阵狂射,把这些号称美军王牌部队的‘北极熊团’官兵干净利落地送上了西天.

在一个被当作库房的帐篷里面,堆积着整捆整捆的鸭绒睡袋,这些漂洋过海的美国货随后也就成了我们的军需品了......"。

我顺手接过那个鸭绒睡袋:丝一样柔顺的咔叽面料,轻软又富于弹性的羽绒内芯.虽然经历半个世纪的沧桑.而其当年的风采犹存---睡袋在手,一股暖意油然而生.

鸭绒睡袋上端有一个墨绿色的缎带,上面模模糊糊还可辨出"madeinu.s.a"字样.看来,这是地地道道的美国货!

美国人是愚蠢的!"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方,发动了一场错误的战争....."麦克阿瑟将军在回忆录中的坦诚表白.

为了祖国的安危,为了民族的尊严,年轻的志愿军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战歌引导下,毅然跨过鸭绿江,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了一场殊死较量!这是国力与军力的较量,民族意志的较量,血肉之躯和近代先进武器的较量!中国人民不可侮---美国最终低下了他那高傲的头.美国人又是聪明的!一个只有200年历史的国家,能在短短的时间里,取得经济,科技,军事诸方面的巨大成就,实在使5000年的文明古国汗颜.

家禽源于中国,丝绸源于中国,而祖先的创造偏偏被"洋人"提早享用了几十年!朝鲜战场上小小的鸭绒睡袋,对中华民族既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又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启迪!

我们反对灾难,但是我们并不惧怕战争;我们渴望宁静,因此努力去争取和平.用和平创造财富,用和平攀登科技高峰;用和平再铸中华,用和平重圆960万平方的泱泱大国之梦!

告别二叔,已是深夜.回到家中,我特意取出自己的鸭绒复在身上,清馨,软柔,暖透心田---我与共和国同生,更与共和国同梦!

吕松山同志是山东牟平县人,原先是一个油脂工厂的技术工人。美国帝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朝鲜战争以后,他便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部队,在一个战斗连队里,当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战斗小组长”,这是他感到最光荣的一个称号!

随着火光而起的炮火,从四面八方像雪花一样的飞向敌人的阵地上。美国兵现在都像失掉灵魂一样!有的伏在地上,头恨不得埋到地下去,有的钻到汽车轮子下,有的爬进工事去,头也不敢露。有的跑掉了帽子也不顾,这真是一幅难以形容的狼狈相。

从远处不到一千公尺的山地里,有十多个身手敏捷的战士,在炮火的掩护下,通过了敌人机枪的封锁线,很快地便接近到开阔地边缘的河沿里。这就是攻击部队最先头的一个突击班。班前头的第一名,便是突击班里第一战斗小组长吕松山同志。这个班的任务,是要直接攻击敌人中心公路旁的一个核心工事,正好像一把尖刀直刺到敌人心脏一样,然后兄弟部队再把整个地区的敌人分割消灭。这个任务是艰巨的,因为突入敌人心腹时,是会受到敌人各方面的火力制压的,不但补给有困难,伤亡也会大。可是,这些问题,他们无暇考虑,突击班在班长的指挥和吕松山同志的领导下,很快而安全地接近到距离桥梁不到一百公尺的地方,这正是距攻击目标最捷径的地方——三百多公尺。

吕松山同志没有丝毫犹豫地爬上了河床,一边鼓励着:“同志们!立功的时候到了!”大家在他的行动和鼓励下,便一起翻身跳上开阔地,向敌人展开决定性的攻击!这时候,给自己掩护的炮火,和敌人从各方面打来的枪弹,在开阔地上冒起一阵阵的灰尘和烟雾。突击班的战士们,冒着弹雨,穿过尘烟,在战斗中前进,从死尸遍野的敌人身上补充弹药!

英雄们有了枪弹,好比老虎长了翅膀!敌人的枪弹,那能挡得住他们的前进!在前进中一个两个……五个同志都躺下了,负伤了,可是他们知道:这是敌人的垂死挣扎!愈接近敌人,胜利便愈有把握。一声:“前进!”敌人的核心工事,就摆在英雄们的面前了。

奇怪!工事里一个敌人也没有,只有一辆遍体鳞伤的坦克仍然躺在洞门口,地面上看不出一点异样,也找不到一个敌人逃跑的踪影,只有路旁一辆盖着帐篷的汽车上,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班长走向汽车,想搜查一下。其余三个人正搜索着工事的周围,“拍拍拍……”一阵冲锋枪响,吱吱吱……响的子弹便飞到汽车上,班长的肩头负伤了,吕松山同志端起冲锋枪,“拍拍拍……”来不及瞄准便给敌人一阵威吓的射击!果然,不过十多公尺在公路那边的两个敌人,头缩到地里面去了。吕松山情急生智,不等敌人抬头,他便抢上前去,接连一阵痛击!这两个敌人倒下了。吕松山同志一见眼前的情景,不由得心急发忙,满头只冒汗!

原来他面前是一个十多公尺长方的一个工事——休息掩体,从地平面掘下两公尺多深,上面盖着帐篷,和薄薄的一层土,伪装得同地面一样。这两个被打死的敌人,正在这个工事的进出口,洞里面满是美国兵,“哇!哇!”的叫。吕松山眼瞅自己弹夹的子弹快打光,如果射击中断了,说不定敌人就会往外冲,他急忙把开关拨到点发上,右手端枪一发一发的作点放封锁洞口,左手掏出手榴弹,用牙咬开弹盖,又咬住拉火圈,这样齿手合作的把手榴弹投进洞口去。轰的一声,只炸得敌人乱叫唤。趁着手榴弹爆炸的一刹那,又迅速换上了新弹夹,一阵枪响连着的便是一声手榴弹。没有间断的一颗两颗……他身上的四颗手榴弹投完了,工事里面的敌人还在乱咕噜!这时候他只有最后喊:“快掩护!快掩护!”

可是,在公路那边的两个战友,正在应付几个敌人的反击,根本无法分身,只有肩头负伤的班长爬起来依托在汽车头上,一枪一枪的向洞口射击,替他掩护,助威!他在瞬间,从敌人死尸上,找到了四颗手榴弹,他照样地一阵枪一阵弹的投到第七颗手榴弹,在帐篷缝的远处,伸出来一条白色的毛巾,——投降的记号。吕松山同志右手端着满匣子弹的冲锋枪,左手拿着手榴弹,用大拇指顶起拉火圈,作好了应变的准备后,才停止了射击招呼着:“欧开!欧开!顶好!顶好!”几声招呼后,敌人很有经验地把枪托朝上从帐篷缝里一根两根……数十根枪都丢到工事外,接着举起双手一个两个……三十几个同一姿势的美国兵鱼贯地走到洞外,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走到公路上。最后还有几个特别胆小的怕死鬼,眼见一颗揭开弹盖的手榴弹在他手上挥动,吓得吞吞吐吐,抖抖擞擞的不敢走出洞外。这时候,吕松山太兴奋了,他站了起来,用手去招唤他们,猛不防,“嘶!”的一声,从旁的阵地上飞来一颗子弹,正打中吕松山同志的左臂上,他眼睛一冒火花,顿时汗如雨下,他镇静地坚持着:“欧开!欧开!顶好!顶好!”一直把最后几个美国兵叫出来,交给跟上来的兄弟部队后,他已经支持不住地昏倒了。等醒过来,四围的枪声响得很利害,他知道这是兄弟部队在最后地歼灭敌人,他好容易挣扎了起来,离开火线,由战地的救护同志们把他抬下来。

抗美援朝最可爱的人英雄事迹

李家发,1934年生,安徽省南陵县人。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2年10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一次敌机空袭中,冒着生命危险,帮助朝鲜群众抢救衣物和粮食。在战地练兵和修筑工事中,成绩突出,荣立2次三等功。1952年冬任通信员,英勇机智地穿梭在敌人的炮火中,被誉为“铁腿通信员”。

1953年7月13日夜,在金城战役反击南朝鲜军的轿岩山战斗中,所在排担负攻击116高地任务。在部队受敌地堡火力阻滞时,他主动请战,接受爆破任务,机智地炸毁主地堡外围3个火力点。身负重伤后,忍着剧痛,继续艰难地向前爬进,用最后一颗手雷摧毁敌主地堡,随之陷入昏迷。反击部队遂发起冲锋,复遭敌另一暗堡火力封锁,再次受阻。部队连续组织爆破,均因敌火力猛烈未获成功。这时,他从昏迷中醒来,以惊人的力量顽强地爬向敌暗堡,靠近地堡时,毅然挺身而起,以胸膛堵住机枪射孔,为反击部队夺取轿岩山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根据李家发生前申请,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3年9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同年12月1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一首当年曾唱遍中国大江南北的歌曲,一下子又把人们的思绪带回到50年前那场难忘的战争。

50多年前,当朝鲜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祖国的安全受到战火威胁之际,240万中华儿女高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开赴抗美援朝战场。黄继光、罗盛教……一个个人们熟知的名字,成为中国亿万人民心目中的“最可爱的人”,也是朝鲜几千万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广东省广饶县广饶镇十五村巩德修老人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曾参加了著名的反金城战役,并且目睹了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李家发舍身堵枪眼的壮举。

巩德修老人回忆说,当年他和村里的王新勇、贾瑞芝一起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后来王新勇和贾瑞芝都牺牲在朝鲜战场上;而李家发也是他们一个连队的。李家发牺牲时只有19岁,是一位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李家发是安徽省南陵县岩村人。巩德修和李家发相处有两年的时间。1951年夏季阻击战以后,部队撤下来休整,那时巩德修被提升为班长,并且入了党。两人都编在67军199师595团1营1连。李家发进步很快,1952年10月光荣入了团。他平时最爱看《钢铁战士》、《大渡河》等连环画,黄继光等人的英雄事迹更深深地打动了他。他决心向英雄们学习,为人民多立功。

1953年春天,部队整编,巩德修和李家发都调到了1连2排6班,李是排长的通信员,巩则是排里的信号员。他们不仅是战友,而且也都爱好文艺,两人一起编排了《马道舞》、《团结舞》等节目,且常常在与朝鲜军民联欢时同台演出。

部队没有战事,生活搞得非常活跃,连与连、排与排之间经常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李家发事事跑在前头,二排在各项工作中从未落后过。打坑道、修防空洞,战士们还经常帮助朝鲜老百姓种田。

1953年6月,李承晚集团公然破坏停战协议,从17日起,以“就地释放”的名义扣留大批朝鲜人民军被俘人员,并且继续叫嚣“北进”、“单独干”,企图破坏和平。为保证停战协议签字后的和平局面,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彭德怀司令员于6月22日22时,在前往签字地点的过程中提出建议:推迟停战协定签字时间,给李承晚集团以沉重打击。因此,反金城战役打响了。

7月13日,巩德修所在部队奉命向险峻的轿岩山发起反击,任务就是突破轿岩山的南山脚,然后把红旗插上轿岩山主峰。南山脚是敌人轿岩山防御阵地中最强的部位,有重兵据守。

李家发、巩德修和战友们全副武装进入潜伏位置,等待着冲锋的号令。当晚九时许,我军无数门大炮一齐轰鸣,把轿岩山打成一片火海。突然三颗红色信号弹从后方升起,巩德修向排长喊道:“进攻信号弹!”

张连长一声令下,全连的火力一齐开火,部队开始冲锋。突然间,一阵密集的子弹从山腰上的碉堡里射出来,冲锋部队被挡住,只见前面有三个火力点封锁着要道。三个爆破员上去都牺牲了,后面的机枪手也牺牲了。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家发拿着三颗手榴弹和爆破筒,对巩德修说:“你掩护我!”话音未落,他就冲了上去,巩德修接过一挺苏式转盘轻机枪,瞄准碉堡火力点就打。

只见李家发用爆破筒炸开了铁丝网,匍匐到一碉堡跟前,用炸药和手榴弹炸掉了一个火力点。然后迅速地从地上爬起来弓着腰径直向大碉堡冲去。冷不防,不知从何处射来一串子弹,李家发左脚挂彩了。他忍着剧痛,仔细搜寻,只见在大碉堡前还有一个小地堡,那串子弹就是从这里打出来的。不先炸毁这个小地堡,就不能接近大碉堡。李家发拖着伤腿,从小地堡的右侧一步步地向目标接近,顺着这小地堡口准确地投进去了一颗手榴弹,一声巨响,里面的敌人哑了火。李家发没有停下来,他继续向正在喷着毒焰的大碉堡爬去。

这时天下起了滂沱大雨,敌人的照明弹悬在雨夜的空中,把山岭照得通亮。大家眼看李家发艰难地一点点接近了敌堡。他扬起右手,奋力把最后的一颗手榴弹投进了射口。又是一声巨响,碉堡里没有了动静。李家发也因失血过多,昏了过去。

巩德修和战士们被激怒了,他们高喊着“为李家发报仇!”猛冲上敌人的阵地,歼灭了大碉堡里面的敌人,冲向轿岩山的主峰。

黎明时分,红旗插上了轿岩山峰顶。

战斗结束后,战友们看到李家发双手紧紧地抓着碉堡上的泥土,半睁着的眼睛注视着轿岩山主峰上的巨石。他那被火药烧黑了的胸膛,布满了像蜂窝一样的弹洞,令人触目惊心。战友们回头望去,泥泞中一条10多米长的血迹清晰可见,那是烈士爬行时留下的印迹。

战友们将李家发的遗体背下来,为他穿上一身崭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安放在了一口从祖国运来的棺材里……后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李家发追记“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并追认其为共产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抗美援朝最可爱的人英雄事迹

孙占元(1925~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河南林县(今林州市)人。

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历任班长、排长。

1952年10月14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敌军约6个营的兵力攻占了志愿军防守的597.9和537.7高地。孙占元率领突击排对597.9高地2号阵地实施反击,接近2号阵地时,他的双腿被敌炮弹炸断。战士们劝他撤离阵地,他坚定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是指挥员,不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决不离开自己的岗位。”他以坚强的意志,来回爬行指挥,用机掩护战士易才学爆破,摧毁3个火力点。

突击排攻上2号阵地,继续向纵深发展时,敌人突然从阵地侧后反扑过来,数名战友牺牲。他利用已攻占的碉堡,架起缴获的两挺机轮番射击,接连打退敌人两次冲击,毙伤敌80余人。敌人再次发起攻击,在战友相继伤亡、弹药告罄的情况下,他忍着巨大伤痛,艰难爬行,从敌人尸体上解下继续战斗。当敌军拥上阵地时,他拉响了最后一颗,与敌同归于尽,年仅27岁。

1952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于1953年4月8日追授“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各1枚。林县人民政府将其出生地共水村改名为占元村。

致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感人英雄事迹材料

杨根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心中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党走。入伍后,他把这种信念转化为苦练军事本领的动力,坚信只要时刻遵守党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炮火洗礼,初次参加即手持长矛缴到了枪,显出智勇双全的才干;杨根思曾创造了用炸药包俘虏国民党军一个排的惊人战绩,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杨根思这位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荣获战功的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

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两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锹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

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乱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在坚守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美军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他一人时,他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一把拉着了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烟,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朝鲜政府在长津湖畔修建了一座杨根思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致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感人英雄事迹材料

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它只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战争期间,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和中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合作。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

伍先华(1927~1952),遂宁县三联乡人。民国16年(1927)生。家贫困,父玉恩,抬滑竿养活五个孩子。先华念两年私塾后务农,15岁时被拉壮丁入伍。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先华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折磨,幸于1949年12月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

1951年4月至6月第五次战役中,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急返战场与两个战友狠击敌人,打退了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次战役后,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夜行军,他搀扶连长;淌水过河,他背着连长;爬山岗,他让连行靠在自己肩膀行走;敌人炮弹打来,他用身体护卫连长。不久,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部队接到修筑防御工事的任务,先华班挖交通壕时,他采用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提高工效两倍半;修穿石坑道时,找窍门使爆破进度由30公分提高到50公分;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让战士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收工后,他让战士休息,自己则下山挑水;晚上,等大家睡觉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得奖的袜子送给战士穿,而自己却用破布包脚;班里少灯油,他以青去皮压碎烤干代灯的办法,解决了燃眉之急。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新坪附近练兵,先华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这家只有老俩口和两小孙。老人70多岁,干活吃力;小孙几岁,需人照料。于是,他和战士们研究,想出结合练兵为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每人背回一捆干柴,一趟比老大娘半月拾的还多;冲锋演习,把粪背上山;打野外,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省得老大爷半夜起来。战士爱老乡,老乡也爱战士。老人常给战士送蜜糖水喝,老大娘悄悄帮战士洗衣服,把志愿军当自己亲人看待。部队奉命开拔,村里朝鲜老乡都来送行。金城官岱里反击战前夕,先华班进行了一系列战前准备。根据上级部署,这次战斗关键是爆破。不炸掉山腰敌人主阵地和指挥所,我方从哪里也别想打上去。这个艰巨的爆破任务交给了先华班。

1952年9月29日下午5时,官岱里反击战开始。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但正面攻击部队还是被敌人坑道里的机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的0包冲向火海。他中途中弹倒地,但还是尽力爬近敌人火力点,拉燃导火线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进坑道,炸死敌人40余人,消灭了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先华壮烈牺牲,时年26岁。

1952年11月2日,志愿军政治部给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他的家乡遂宁,建有烈士陵园和他的塑像。

抱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

杨根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心中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党走。入伍后,他把这种信念转化为苦练军事本领的动力,坚信只要时刻遵守党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炮火洗礼,初次参加即手持长矛缴到了枪,显出智勇双全的才干;杨根思曾创造了用炸药包俘虏国民党军一个排的惊人战绩,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杨根思这位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荣获战功的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

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两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锹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

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乱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在坚守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美军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他一人时,他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一把拉着了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烟,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朝鲜政府在长津湖畔修建了一座杨根思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邱少云的英雄事迹。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争秋季战术反击战中担任潜伏任务,卧火海忍剧痛,视纪律为生命,壮烈牺牲。战后,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文艺工作团赠给特等功臣邱少云烈士锦旗上写道:“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战士邱少云永垂不朽”。志愿军第15军全体指战员献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祖国人民的光荣”。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抗美援朝分会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光荣之家”。四川省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伟大人民的战士,英雄不朽的功绩”。

邱少云,1931年生,四川省铜梁县关建乡人,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巩固阵地作战及战术反击战。

1952年10月11日,志愿军第15军在铁原东北391高地反击战打响了。391高地位于铁原东北10公里处,山势险要,有敌军1个加强连驻守,是敌军安在志愿军前沿阵地的一个“钉子”。拔掉这个“钉子”不仅可以改善志愿军第15军的防御阵地,而且可以对敌军形成威胁。从志愿军前沿阵地到391高地,中间有3000米的开阔地。为了缩短队伍冲击距离,使战斗发起具有突然性,该军第29师第87团组织500名战士,在当晚夜间隐蔽潜伏在距敌军只有60米的草丛中,邱少云就是其中的一名战士。

12日中午12时,突然飞来4架敌机,在潜伏区投下几颗燃烧弹,有一颗落在离邱少云2米的地方,四散飞迸的燃烧液溅到他的腿上,身上的伪装烧着了,火苗往上冒,顿时火团把他包围了。邱少云身后有一条水沟,只要后退几步,在泥水中打个滚,身上的烈火就可息灭。但他深知,这样会被山顶上的敌军发现,暴露目标。为了不暴露队伍的行动意图,也为了500名战友的生命安全及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严守潜伏纪律,在烈火烧身时,不惊慌,不呼救,坚定地趴在地下,忍着剧痛,咬紧牙关,一声不吭,岿然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燃烧了30多分钟,光荣牺牲。至下午17时,已经潜伏了19个小时的第3营在炮火支援下,突然向守军发起冲击,经40多分钟战斗,攻占了391高地,全歼南朝鲜军第9师第51团1加强连。邱少云为这次反击战的最后胜利,在烈火持续的燃烧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为了表彰邱少云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意志,中国共产党志愿军某部委员会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于1952年11月6日给他追记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将邱少云的名字刻在金化西面的391高地石壁上:为整体、为胜利而牺牲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

伍先华(1927~1952),遂宁县三联乡人。民国16年(1927)生。家贫困,父玉恩,抬滑竿养活五个孩子。先华念两年私塾后务农,15岁时被拉壮丁入伍。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先华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折磨,幸于1949年12月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

1951年4月至6月第五次战役中,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急返战场与两个战友狠击敌人,打退了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次战役后,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夜行军,他搀扶连长;淌水过河,他背着连长;爬山岗,他让连行靠在自己肩膀行走;敌人炮弹打来,他用身体护卫连长。不久,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部队接到修筑防御工事的任务,先华班挖交通壕时,他采用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提高工效两倍半;修穿石坑道时,找窍门使爆破进度由30公分提高到50公分;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让战士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收工后,他让战士休息,自己则下山挑水;晚上,等大家睡觉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得奖的袜子送给战士穿,而自己却用破布包脚;班里少灯油,他以青去皮压碎烤干代灯的办法,解决了燃眉之急。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新坪附近练兵,先华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这家只有老俩口和两小孙。老人70多岁,干活吃力;小孙几岁,需人照料。于是,他和战士们研究,想出结合练兵为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每人背回一捆干柴,一趟比老大娘半月拾的还多;冲锋演习,把粪背上山;打野外,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省得老大爷半夜起来。战士爱老乡,老乡也爱战士。老人常给战士送蜜糖水喝,老大娘悄悄帮战士洗衣服,把志愿军当自己亲人看待。部队奉命开拔,村里朝鲜老乡都来送行。金城官岱里反击战前夕,先华班进行了一系列战前准备。根据上级部署,这次战斗关键是爆破。不炸掉山腰敌人主阵地和指挥所,我方从哪里也别想打上去。这个艰巨的爆破任务交给了先华班。

1952年9月29日下午5时,官岱里反击战开始。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但正面攻击部队还是被敌人坑道里的机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的0包冲向火海。他中途中弹倒地,但还是尽力爬近敌人火力点,拉燃导火线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进坑道,炸死敌人40余人,消灭了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先华壮烈牺牲,时年26岁。

1952年11月2日,志愿军政治部给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他的家乡遂宁,建有烈士陵园和他的塑像。

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

伍先华(1927~1952),遂宁县三联乡人。民国16年(1927)生。家贫困,父玉恩,抬滑竿养活五个孩子。先华念两年私塾后务农,15岁时被拉壮丁入伍。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先华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折磨,幸于1949年12月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

1951年4月至6月第五次战役中,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急返战场与两个战友狠击敌人,打退了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次战役后,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夜行军,他搀扶连长;淌水过河,他背着连长;爬山岗,他让连行靠在自己肩膀行走;敌人炮弹打来,他用身体护卫连长。不久,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部队接到修筑防御工事的任务,先华班挖交通壕时,他采用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提高工效两倍半;修穿石坑道时,找窍门使爆破进度由30公分提高到50公分;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让战士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收工后,他让战士休息,自己则下山挑水;晚上,等大家睡觉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得奖的袜子送给战士穿,而自己却用破布包脚;班里少灯油,他以青去皮压碎烤干代灯的办法,解决了燃眉之急。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新坪附近练兵,先华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这家只有老俩口和两小孙。老人70多岁,干活吃力;小孙几岁,需人照料。于是,他和战士们研究,想出结合练兵为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每人背回一捆干柴,一趟比老大娘半月拾的还多;冲锋演习,把粪背上山;打野外,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省得老大爷半夜起来。战士爱老乡,老乡也爱战士。老人常给战士送蜜糖水喝,老大娘悄悄帮战士洗衣服,把志愿军当自己亲人看待。部队奉命开拔,村里朝鲜老乡都来送行。金城官岱里反击战前夕,先华班进行了一系列战前准备。根据上级部署,这次战斗关键是爆破。不炸掉山腰敌人主阵地和指挥所,我方从哪里也别想打上去。这个艰巨的爆破任务交给了先华班。

1952年9月29日下午5时,官岱里反击战开始。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但正面攻击部队还是被敌人坑道里的机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的0包冲向火海。他中途中弹倒地,但还是尽力爬近敌人火力点,拉燃导火线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进坑道,炸死敌人40余人,消灭了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先华壮烈牺牲,时年26岁。

1952年11月2日,志愿军政治部给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他的家乡遂宁,建有烈士陵园和他的塑像。

拉响了最后一枚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孙占元。

孙占元(1925~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河南林县(今林州市)人。

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历任班长、排长。

1952年10月14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敌军约6个营的兵力攻占了志愿军防守的597.9和537.7高地。孙占元率领突击排对597.9高地2号阵地实施反击,接近2号阵地时,他的双腿被敌炮弹炸断。战士们劝他撤离阵地,他坚定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是指挥员,不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决不离开自己的岗位。”他以坚强的意志,来回爬行指挥,用机掩护战士易才学爆破,摧毁3个火力点。

突击排攻上2号阵地,继续向纵深发展时,敌人突然从阵地侧后反扑过来,数名战友牺牲。他利用已攻占的碉堡,架起缴获的两挺机轮番射击,接连打退敌人两次冲击,毙伤敌80余人。敌人再次发起攻击,在战友相继伤亡、弹药告罄的情况下,他忍着巨大伤痛,艰难爬行,从敌人尸体上解下继续战斗。当敌军拥上阵地时,他拉响了最后一颗,与敌同归于尽,年仅27岁。

1952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于1953年4月8日追授“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各1枚。林县人民政府将其出生地共水村改名为占元村。

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

伍先华(1927~1952),遂宁县三联乡人。民国16年(1927)生。家贫困,父玉恩,抬滑竿养活五个孩子。先华念两年私塾后务农,15岁时被拉壮丁入伍。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先华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折磨,幸于1949年12月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

1951年4月至6月第五次战役中,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急返战场与两个战友狠击敌人,打退了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次战役后,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夜行军,他搀扶连长;淌水过河,他背着连长;爬山岗,他让连行靠在自己肩膀行走;敌人炮弹打来,他用身体护卫连长。不久,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部队接到修筑防御工事的任务,先华班挖交通壕时,他采用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提高工效两倍半;修穿石坑道时,找窍门使爆破进度由30公分提高到50公分;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让战士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收工后,他让战士休息,自己则下山挑水;晚上,等大家睡觉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得奖的袜子送给战士穿,而自己却用破布包脚;班里少灯油,他以青去皮压碎烤干代灯的办法,解决了燃眉之急。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新坪附近练兵,先华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这家只有老俩口和两小孙。老人70多岁,干活吃力;小孙几岁,需人照料。于是,他和战士们研究,想出结合练兵为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每人背回一捆干柴,一趟比老大娘半月拾的还多;冲锋演习,把粪背上山;打野外,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省得老大爷半夜起来。战士爱老乡,老乡也爱战士。老人常给战士送蜜糖水喝,老大娘悄悄帮战士洗衣服,把志愿军当自己亲人看待。部队奉命开拔,村里朝鲜老乡都来送行。金城官岱里反击战前夕,先华班进行了一系列战前准备。根据上级部署,这次战斗关键是爆破。不炸掉山腰敌人主阵地和指挥所,我方从哪里也别想打上去。这个艰巨的爆破任务交给了先华班。

1952年9月29日下午5时,官岱里反击战开始。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但正面攻击部队还是被敌人坑道里的机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的0包冲向火海。他中途中弹倒地,但还是尽力爬近敌人火力点,拉燃导火线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进坑道,炸死敌人40余人,消灭了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先华壮烈牺牲,时年26岁。

1952年11月2日,志愿军政治部给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他的家乡遂宁,建有烈士陵园和他的塑像。

烈火焚身岿然不动的“一级英雄”邱少云。

邱少云,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7月出生,1949年12月入伍,四川铜梁人,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二十九师八十七团九连战士。1952年10月,他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为避免暴露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荣誉称号,并追记特等功。

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1952年10月中旬,在金化以西391高地的反击战中,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任务。潜伏前,邱少云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写道:“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执行任务中,邱少云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敌人突然向潜伏区逼近。为了掩护潜伏部队,指挥所命令炮兵对敌进行打击。

敌人遭到打击后出动飞机侦察,并盲目发射侦察燃烧弹。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飞迸的火星溅落在他的左腿上,燃烧液燃遍他全身,烧着了他的棉衣、头发和皮肉。他身旁就是水沟,只要往水沟里一滚,就可以把火扑灭……因为邱少云是尖刀班战士,负责战斗打响后剪断敌人的铁丝网,所以埋伏较靠前,他只要稍微动一下,就有可能被发现,整个排也就会被发现,整个行动也许就会失败。但是英勇的邱少云自始至终没有动一下,任由全身在燃烧。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他严守纪律,咬紧牙关,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

他双手深深插进泥土中,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时年仅26岁。邱少云的战友盼望的时刻终于来到了!下午5时30分,敌人的枪声不响了,火焰渐渐地熄灭了,阵地上一片寂静。突然,潜伏在草丛中的500多名志愿军战士,像爆开的定时炸弹一样,轰然一声炸响了……邱少云同志牺牲后,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怀着深深的敬意,在391高地的石壁上刻了一行大字:“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为了表彰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上级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经中央军委批准,将其画像制作印发全军,在连以上单位悬挂、张贴。

徐时会没有想到,新兵下连时自己会被分到邱少云生前所在连队——陆军第四十七集团军某摩步旅九连。

这个19岁的浙江兵皮肤黝黑,额头上横着一道伤疤,是入伍前在酒吧打架留下的。高二辍学后,他跟着朋友“混过两年社会”,去年9月,在父母的坚决要求下参军入伍。

到新兵连第一天,他就觉得很不适应。被6:50的起床号吵醒,他说“只想睡懒觉,觉得很反感”。从早到晚,耳朵里听到最多的就是各种“不准”:不准撒谎、不准落后、不准违纪、不准抽烟……。

“这里的规章制度像框框一样,把我困在里面。”他懊恼地说。但3个月后,痛恨纪律的徐时会却被分到把“纪律重于生命”作为连魂的九连。也是在这里,这个自称很“皮”的新兵踏上寻找英雄之旅。

“他不是来当兵的,是来当爷爷的”

在徐时会的世界里,“邱少云”只是3个模糊的字眼儿。除了在小学课本上学过邱少云的事迹外,他的生活和这位妇孺皆知的战斗英雄再无交集。

刚下连时,他也试图寻找邱少云的痕迹。在一支传承邱少云精神64年的连队,这似乎再容易不过了。

在连队荣誉室,徐时会看到邱少云在391高地牺牲时的照片和事迹,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能烈火焚身30分钟一动不动?”

但一瞬间,这个疑问就在他脑海里一闪而过,因为“没有很深的欲望去了解”。

在邱少云生前所在的三班,连队仍然为英雄保留着铺位。每晚熄灯前,副班长会把邱少云的被子拉开,起床时再叠成“豆腐块儿”。平时,战士会对着床头的邱少云像默念心事,老兵退伍前也会再来为前辈捋一捋被角。

这样的方式让大家觉得“英雄就在身边”。可徐时会却不以为然,他对这事儿的态度,用90后的话说,“无感”。

下连后第一次晚点名让很多新兵印象深刻。“邱少云!”指导员第一个呼点的不是现役官兵,而是英雄的名字。“到!”全连集体应答,声威震天。一名站在队伍里的新兵回忆,这一声“到”喊得震耳欲聋,“是一次洗礼”。

徐时会并没有得到洗礼,他只是愣了一下,随即跟大家一起喊。“不喊大家会觉得我不合群。”他说。

在战友眼中,徐时会刚到连队时确实有些不合群。内务差、训练差、脾气差,刚到没几天就和副班长吵了一架,用指导员王天利的话说,“他不是来当兵的,是来当爷爷的!”

徐时会觉得自己很委屈。“本来想得过且过,混两年就回家,没想到连队要求这么严。”周末手机发下来,他先打给朋友,“哭一遍”,然后再打给爸妈。

尽管连队到处能找到邱少云的影子,但徐时会总觉得自己和这位英雄远得“隔着一座山”。更糟糕的是,他压根儿“不想翻过去”。

“懒得动。”这个顶着刀疤的新兵说。

“为整体利益而牺牲,太伟大了”

转变发生在2016年1月。

1月初,徐时会的妈妈陈建菲从浙江千里迢迢赶到连队。之前,这位母亲几次接到儿子不想当兵的电话,生怕他有什么闪失。

陈建菲到连队时正赶上徐时会担任连值日员。在接待室里,他顺手为妈妈倒了杯水,陈建菲的眼圈一下子红了。“儿子终于懂事了。”她说。

当在宿舍里看到儿子叠得整齐的床铺时,陈建菲还是忍不住掉了泪。她简直不敢相信,短短3个月,以前那个从来不叠被子、经常惹是生非的儿子“像变了个人一样”。

听了妈妈的评价,徐时会忽然想起当兵前的自己。“除了开口要钱,几乎没跟她说过什么话,感觉自己挺无知的。”看到妈妈落泪,他的眼泪也流了出来。

母亲的泪水让这个总想着卷铺盖回家的新兵开始重新审视那些“条条框框”,审视“纪律重于生命”的邱少云精神。“正是那些让他深恶痛绝的纪律,把他变成了母亲眼中的乖儿子。”指导员王天利说。

陈建菲走后,王天利交给徐时会一项任务——打扫荣誉室和图书室。原本,这是邱少云班的任务,但王天利想让这个不服管的刺头兵“在荣誉的激发下产生责任”,因此托付给他。

这两个地方成为徐时会认识邱少云、了解连队的窗口。在荣誉室,他再次思考那个曾经一闪而过的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能烈火焚身30分钟一动不动?”

“少云前辈为了不让500多名潜伏的战友暴露,放弃了自救。”这是徐时会给出的答案,“他本来可以滚到旁边的小水沟里,但任凭烈火烧焦棉衣、头发和皮肉,手插到泥土里一动不动,直到壮烈牺牲。”

如今,徐时会对邱少云的事迹已经耳熟能详。“为整体利益而牺牲,太伟大了!”他感慨道。

在九连,邱少云精神最先被概括为“严守纪律、顾全整体、自我牺牲”。此后60多年,邱少云精神的内涵一直与时俱进。“但不管怎么变,蕴藏其中的精神内核始终不变,那就是‘纪律重于生命’。”王天利说。

打扫图书室时,徐时会经常翻看里面的藏书。一次,他翻开几本《连史大事记》和《强军故事会》,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连休息时间都泡在图书室里阅读。

这是几本记录九连战士事迹的册子,由连队干部发起编写。透过一行行手写的黑字,徐时会知道了身边的战友是如何传承邱少云精神的。

“上等兵乔志强,隐蔽卧倒时正好趴在一个马蜂窝旁,被蛰得面目浮肿,但他坚持到冲锋命令下达才一跃而起。”徐时会指着其中一段说,这个故事的名字叫“马蜂窝上的邱少云”。

此外,还有“冰上的邱少云”“骆驼刺上的邱少云”,主人公都是在潜伏时承受巨大痛苦却咬牙坚持的普通战士。

“事迹不一样,但自我牺牲的精神是一样的。”这名列兵觉得,自己和邱少云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邱少云就在身边”

慢慢地,身边的战友发现徐时会变了。

副班长郭成注意到,这个以前总喜欢睡懒觉的“落后分子”每天比大家早起半个小时,先去跑步锻炼,再跟连队一起出操。

以前训练成绩落后,他总会安慰自己:“本来就比不过别人,也没什么兴趣,只要跑下来就行。”

但现在,他已经跟上了连队的整体水平。上次营里组织考核,他“没掉在后面,反而跑到了前面”,总体训练成绩从70多名跃升至42名。

以前,他觉得这支荣誉连队管理太严格,但现在,他却庆幸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

“整个营区,九连的兵队列走得最整齐,口号喊得最响亮,皮肤晒得最黑。”连长王瑞说,“九连的兵一眼就能看出来。”

一次考核,各连的队伍还没带过来,只听口号声,台上一位首长就说:“九连来了。”

实际上,九连的兵走到哪里都是焦点。一名老兵到教导队集训,集合后队长先问:“谁是九连的兵?”训练时,队长也让九连的战士第一个上,“先树个标杆,卡个标准”。

在这样一支备受瞩目的连队里,徐时会“不自觉地提高了自我要求”。即使一个人走在路上,他也会“打直臂、走直线、拐直角”,喊口号喊得脸红脖子粗。

更重要的是,这个曾经的刺头兵对纪律有了一种敬畏。他曾听说,一名正在理发的士官听见集合的哨音,不顾头发理了一半儿就往楼下跑。他还知道,一次深夜执勤,因为不能违反枪弹必须分离的纪律,拉肚子的哨兵宁愿下哨回去换洗衣裤也不离开执勤哨位一步。

这些守纪如铁的战友让徐时会觉得,“邱少云就在身边”。

他也曾经想过,连队平时为什么要对大家要求这么严格。“因为纪律里出战斗力。”指导员王天利说,“平时做不到的,关键时刻绝对做不到。”

正因为如此,九连总能啃别人啃不了的硬骨头。1997年,旅里奉命负责兰西拉光缆施工,修到最难挖动的地段时,旅领导直接说:“让九连上!”此外再没有多余的话。

2010年,连队执行玉树救灾和舟曲抗洪抢险任务,每人每天休息时间不足3小时。在救灾一线视察的国家领导称赞他们“打赢了两个战役,打好了两场硬仗,不愧是邱少云所在的英雄部队”。

连长王瑞说,现在遇到难以完成的任务时,旅里第一个想到的还是九连。一些在连队服役的老兵回来,一听到震天的口号声,立即欣慰地说:“九连没变!”

身处这样的连队,徐时会觉得“自己当兵来对了”。现在,晚点名喊到邱少云的名字时,他答“到”的声音比叫到自己名字时还要响亮。

在图书室里翻《连史大事记》的日子,看到老班长们的优秀事迹,相比之下他总觉得“自己不像邱少云传人”。

但在4月,他因为表现优异连续两周被班里评为“邱少云式的好战士”,下一个目标是希望拿到每月一评的“学少云标兵”。

当再次被问及像不像邱少云传人时,这名19岁的列兵一挺胸,干脆地答道:“像!”

杨根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心中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党走。入伍后,他把这种信念转化为苦练军事本领的动力,坚信只要时刻遵守党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炮火洗礼,初次参加即手持长矛缴到了枪,显出智勇双全的才干;杨根思曾创造了用炸药包俘虏国民党军一个排的惊人战绩,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杨根思这位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荣获战功的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

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两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锹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

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乱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在坚守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美军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他一人时,他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一把拉着了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烟,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朝鲜政府在长津湖畔修建了一座杨根思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最可爱的人致抗美援朝英雄作文

吕松山同志是山东牟平县人,原先是一个油脂工厂的技术工人。美国帝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朝鲜战争以后,他便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部队,在一个战斗连队里,当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战斗小组长”,这是他感到最光荣的一个称号!

随着火光而起的炮火,从四面八方像雪花一样的飞向敌人的阵地上。美国兵现在都像失掉灵魂一样!有的伏在地上,头恨不得埋到地下去,有的钻到汽车轮子下,有的爬进工事去,头也不敢露。有的跑掉了帽子也不顾,这真是一幅难以形容的狼狈相。

从远处不到一千公尺的山地里,有十多个身手敏捷的战士,在炮火的掩护下,通过了敌人机枪的封锁线,很快地便接近到开阔地边缘的河沿里。这就是攻击部队最先头的一个突击班。班前头的第一名,便是突击班里第一战斗小组长吕松山同志。这个班的任务,是要直接攻击敌人中心公路旁的一个核心工事,正好像一把尖刀直刺到敌人心脏一样,然后兄弟部队再把整个地区的敌人分割消灭。这个任务是艰巨的,因为突入敌人心腹时,是会受到敌人各方面的火力制压的,不但补给有困难,伤亡也会大。可是,这些问题,他们无暇考虑,突击班在班长的指挥和吕松山同志的领导下,很快而安全地接近到距离桥梁不到一百公尺的地方,这正是距攻击目标最捷径的地方——三百多公尺。

吕松山同志没有丝毫犹豫地爬上了河床,一边鼓励着:“同志们!立功的时候到了!”大家在他的行动和鼓励下,便一起翻身跳上开阔地,向敌人展开决定性的攻击!这时候,给自己掩护的炮火,和敌人从各方面打来的枪弹,在开阔地上冒起一阵阵的灰尘和烟雾。突击班的战士们,冒着弹雨,穿过尘烟,在战斗中前进,从死尸遍野的敌人身上补充弹药!

英雄们有了枪弹,好比老虎长了翅膀!敌人的枪弹,那能挡得住他们的前进!在前进中一个两个……五个同志都躺下了,负伤了,可是他们知道:这是敌人的垂死挣扎!愈接近敌人,胜利便愈有把握。一声:“前进!”敌人的核心工事,就摆在英雄们的面前了。

奇怪!工事里一个敌人也没有,只有一辆遍体鳞伤的坦克仍然躺在洞门口,地面上看不出一点异样,也找不到一个敌人逃跑的踪影,只有路旁一辆盖着帐篷的汽车上,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班长走向汽车,想搜查一下。其余三个人正搜索着工事的周围,“拍拍拍……”一阵冲锋枪响,吱吱吱……响的子弹便飞到汽车上,班长的肩头负伤了,吕松山同志端起冲锋枪,“拍拍拍……”来不及瞄准便给敌人一阵威吓的射击!果然,不过十多公尺在公路那边的两个敌人,头缩到地里面去了。吕松山情急生智,不等敌人抬头,他便抢上前去,接连一阵痛击!这两个敌人倒下了。吕松山同志一见眼前的情景,不由得心急发忙,满头只冒汗!

原来他面前是一个十多公尺长方的一个工事——休息掩体,从地平面掘下两公尺多深,上面盖着帐篷,和薄薄的一层土,伪装得同地面一样。这两个被打死的敌人,正在这个工事的进出口,洞里面满是美国兵,“哇!哇!”的叫。吕松山眼瞅自己弹夹的子弹快打光,如果射击中断了,说不定敌人就会往外冲,他急忙把开关拨到点发上,右手端枪一发一发的作点放封锁洞口,左手掏出手榴弹,用牙咬开弹盖,又咬住拉火圈,这样齿手合作的把手榴弹投进洞口去。轰的一声,只炸得敌人乱叫唤。趁着手榴弹爆炸的一刹那,又迅速换上了新弹夹,一阵枪响连着的便是一声手榴弹。没有间断的一颗两颗……他身上的四颗手榴弹投完了,工事里面的敌人还在乱咕噜!这时候他只有最后喊:“快掩护!快掩护!”

可是,在公路那边的两个战友,正在应付几个敌人的反击,根本无法分身,只有肩头负伤的班长爬起来依托在汽车头上,一枪一枪的向洞口射击,替他掩护,助威!他在瞬间,从敌人死尸上,找到了四颗手榴弹,他照样地一阵枪一阵弹的投到第七颗手榴弹,在帐篷缝的远处,伸出来一条白色的毛巾,——投降的记号。吕松山同志右手端着满匣子弹的冲锋枪,左手拿着手榴弹,用大拇指顶起拉火圈,作好了应变的准备后,才停止了射击招呼着:“欧开!欧开!顶好!顶好!”几声招呼后,敌人很有经验地把枪托朝上从帐篷缝里一根两根……数十根枪都丢到工事外,接着举起双手一个两个……三十几个同一姿势的美国兵鱼贯地走到洞外,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走到公路上。最后还有几个特别胆小的怕死鬼,眼见一颗揭开弹盖的手榴弹在他手上挥动,吓得吞吞吐吐,抖抖擞擞的不敢走出洞外。这时候,吕松山太兴奋了,他站了起来,用手去招唤他们,猛不防,“嘶!”的一声,从旁的阵地上飞来一颗子弹,正打中吕松山同志的左臂上,他眼睛一冒火花,顿时汗如雨下,他镇静地坚持着:“欧开!欧开!顶好!顶好!”一直把最后几个美国兵叫出来,交给跟上来的兄弟部队后,他已经支持不住地昏倒了。等醒过来,四围的枪声响得很利害,他知道这是兄弟部队在最后地歼灭敌人,他好容易挣扎了起来,离开火线,由战地的救护同志们把他抬下来。

初冬,西伯利亚的冷空气过早的光顾了小城.接连两天的小北风,直吹的天昏地暗,吹的人毛骨悚然.午饭后,风越刮越大,后来还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又过了一阵子,小雨竟变成了零落的雪花,纷纷扬扬,随风飘撒.没过多久,房屋,大地一片洁白.

看来,前几天约定周末陪二叔去北郊池塘钓鱼的事要泡汤了.

二叔是机关的离休干部,大号叫李震乾.年轻时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立过功,受过伤,后来转业到地方一直担任机关的工会主席.二叔为人厚道实在,脾气也随和,整个机关大院不分老幼都称他为"二叔",而他的大号却慢慢地被人们所遗忘.

我是听着二叔的战斗故事长大的:仁川登陆,二次战役,北极熊团,白虎团......说到高兴处,他会拿出他的珍藏来炫耀一番:各式各样的奖章,退了色的老棉裤,还有一个被二叔称作美国货的鸭绒睡袋.

二叔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的两个孩子都在外地,一年难得回家几次.二老离休后多少显得有些寂寞.为此,我几乎每个周末都变着法的逗他乐.

"二叔",我推开了虚掩的门---奇怪,老爷子正趴在窗前一动不动的望着窗外发愣.他看见我走进屋来,转过了身子,算是给我打了招呼,而嘴却象着了魔一样不停的说着什么.

我把二叔拉到沙发上,他这时好像才回过神来:"就是这个时候,也是这么个天气".二叔拍了拍早已谢顶的光脑门,又从卧室取出有不少年头的那个鸭绒睡袋,颇有感触的说:"鸭绿江一别,转眼已有五十个年头了......"二叔又把我带到那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

"那是一九五0年的11月下旬,我军发起抗美援朝的第二战役.27日傍晚,我所在的志愿军27军80师238团奉命向美军“王牌”部队“北极熊团”的侧后方穿插迂回.当时也是这么个季节,这么个天气,这么个冰天雪地.不过,朝鲜要比我们这儿冷多了,雪下的也比现在大的多.

我们在朝鲜向导的指引下,一路上也说不清被藤蔓,荆棘扎伤了多少次,也不知道摔了多少跤.我只觉得浑身麻木,两条腿好像不是自己的一样,每朝前移动一步,都要花费全身的气力.就这样,我们硬是按照上级的部署,第二天拂晓出其不意的出现在“北极熊团”的左翼.

我们最先看到的是山下的几座帐篷,冲进去一看,一百多号美国兵正龟缩在鸭绒睡袋里做梦。战士们一夜劳累顷刻化作一阵狂射,把这些号称美军王牌部队的‘北极熊团’官兵干净利落地送上了西天.

在一个被当作库房的帐篷里面,堆积着整捆整捆的鸭绒睡袋,这些漂洋过海的美国货随后也就成了我们的军需品了......"。

我顺手接过那个鸭绒睡袋:丝一样柔顺的咔叽面料,轻软又富于弹性的羽绒内芯.虽然经历半个世纪的沧桑.而其当年的风采犹存---睡袋在手,一股暖意油然而生.

鸭绒睡袋上端有一个墨绿色的缎带,上面模模糊糊还可辨出"madeinu.s.a"字样.看来,这是地地道道的美国货!

美国人是愚蠢的!"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方,发动了一场错误的战争....."麦克阿瑟将军在回忆录中的坦诚表白.

为了祖国的安危,为了民族的尊严,年轻的志愿军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战歌引导下,毅然跨过鸭绿江,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了一场殊死较量!这是国力与军力的较量,民族意志的较量,血肉之躯和近代先进武器的较量!中国人民不可侮---美国最终低下了他那高傲的头.美国人又是聪明的!一个只有200年历史的国家,能在短短的时间里,取得经济,科技,军事诸方面的巨大成就,实在使5000年的文明古国汗颜.

家禽源于中国,丝绸源于中国,而祖先的创造偏偏被"洋人"提早享用了几十年!朝鲜战场上小小的鸭绒睡袋,对中华民族既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又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启迪!

我们反对灾难,但是我们并不惧怕战争;我们渴望宁静,因此努力去争取和平.用和平创造财富,用和平攀登科技高峰;用和平再铸中华,用和平重圆960万平方的泱泱大国之梦!

告别二叔,已是深夜.回到家中,我特意取出自己的鸭绒复在身上,清馨,软柔,暖透心田---我与共和国同生,更与共和国同梦!

在朝鲜战争中,美军的高级将领曾扬言:要利用它们的“空中优势”来掐断我志愿军的“咽喉”。也就是说,要以切断我作战前线的后勤供应来战胜我军。我作为一个后勤干部亲身经历了这一场严酷的考验。那一场场的战斗让我终身难忘。

美军曾不惜人力物力,在我军通往前线的交叉路口或狭窄交通要道重兵把守。每三架敌机为一组,不停的低空盘旋。一架转负责扔照明弹,每五分钟扔一次,一次就是十来个,每个亮度相当于200万支光。(即200万只燃烧的蜡烛)把黑夜照的如白天一样。另两架敌机在光照下寻找目标负责射击和轰炸。而且,每过几个小时就一换岗。美军以为这就可以切断我前线的物资供应。

我带领军备物资运输车初次遇到这种情况时,为了保护战备物资,不敢轻易上前。一等就是几个小时,始终不得通过的机会。敌机在天上张狂的轰鸣着,照明弹虎视眈眈死盯着路口,嚣张的不可一世。难道我们真的无法战胜它们的空中优势?心中十分焦急。临出发前司令员的嘱托、前线的告急逼迫着我马上找出对策,冲过去。我静下心来,经过周密的观察与分析,终于发现了破绽;原来敌机的扫射是有一定规律的,当敌机发现地面目标时,它是无法立即扫射的。只能从天上转一圈回来,追上目标再扫射。于是我大胆提出了设想:如果我们追着轰炸机后面跑,凭借敌机提供的照明弹,开足马力,趁着敌机转圈来不及扫射的时候也许能冲过去的。我心里明白这种行动的安全系数,但前方战场作战将士的安危迫使我们至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拼死一试。

于是我们看准了时机,鼓足了勇气,开足马力上路了。一路上,明晃晃的照明弹把大地、树木、汽车甚至连人都染成了另人恐怖的惨白色,飞机的轰鸣、机枪的扫射、炸弹的爆炸和呼啸的风在耳边响成一片,震耳欲聋。司机使出浑身的解数,在布满炸弹坑和毁坏的汽车的路上择路飞奔。飞奔的汽车与坑洼不平的路面连续的的撞击,简直要把人的骨架颠散。我们拼命的握住栏杆,防止被汽车的颠簸或急转弯甩出车外。机枪、炸弹仿佛就在头顶上炸响。剧烈的心跳好像要从嗓子跳出似的。在敌机疯狂的追击下,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只有拼死前进。就在敌机转过圈来眼看就要追上时,我们终于冲过了路口,避开了照明弹的光照,躲藏于夜色中。我们不约而同的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尽管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就好像过了几个小时。这时才发觉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汗水和泥土挡不住我们兴奋得发红的年轻的面孔,我们紧紧的拥抱在一起庆贺我们的胜利。

再回头再看,那三架敌机依然在那里盘旋。不过,在我们眼里不再那么威风,不再那么恐怖。具有精良设备、雄厚资金和世界先进技术的美国飞机也就不过如此,想掐断我们喉咙的空中优势,也就不过如此。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胜利的激情,高呼着英雄的志愿军万岁!我们乘着满载军用物资的汽车向前线飞奔去。

我军的后勤工作经历了一场场严酷的考验。在敌我双方武器装备力量悬殊的朝鲜战场,我军曾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建立起了一条炸不烂、摧不垮、掐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粉碎了敌人的狂妄与阴谋,也在世界战争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抗美援朝最可爱的人英雄事迹

徐时会没有想到,新兵下连时自己会被分到邱少云生前所在连队——陆军第四十七集团军某摩步旅九连。

这个19岁的浙江兵皮肤黝黑,额头上横着一道伤疤,是入伍前在酒吧打架留下的。高二辍学后,他跟着朋友“混过两年社会”,去年9月,在父母的坚决要求下参军入伍。

到新兵连第一天,他就觉得很不适应。被6:50的起床号吵醒,他说“只想睡懒觉,觉得很反感”。从早到晚,耳朵里听到最多的就是各种“不准”:不准撒谎、不准落后、不准违纪、不准抽烟……。

“这里的规章制度像框框一样,把我困在里面。”他懊恼地说。但3个月后,痛恨纪律的徐时会却被分到把“纪律重于生命”作为连魂的九连。也是在这里,这个自称很“皮”的新兵踏上寻找英雄之旅。

“他不是来当兵的,是来当爷爷的”

在徐时会的世界里,“邱少云”只是3个模糊的字眼儿。除了在小学课本上学过邱少云的事迹外,他的生活和这位妇孺皆知的战斗英雄再无交集。

刚下连时,他也试图寻找邱少云的痕迹。在一支传承邱少云精神64年的连队,这似乎再容易不过了。

在连队荣誉室,徐时会看到邱少云在391高地牺牲时的照片和事迹,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能烈火焚身30分钟一动不动?”

但一瞬间,这个疑问就在他脑海里一闪而过,因为“没有很深的欲望去了解”。

在邱少云生前所在的三班,连队仍然为英雄保留着铺位。每晚熄灯前,副班长会把邱少云的被子拉开,起床时再叠成“豆腐块儿”。平时,战士会对着床头的邱少云像默念心事,老兵退伍前也会再来为前辈捋一捋被角。

这样的方式让大家觉得“英雄就在身边”。可徐时会却不以为然,他对这事儿的态度,用90后的话说,“无感”。

下连后第一次晚点名让很多新兵印象深刻。“邱少云!”指导员第一个呼点的不是现役官兵,而是英雄的名字。“到!”全连集体应答,声威震天。一名站在队伍里的新兵回忆,这一声“到”喊得震耳欲聋,“是一次洗礼”。

徐时会并没有得到洗礼,他只是愣了一下,随即跟大家一起喊。“不喊大家会觉得我不合群。”他说。

在战友眼中,徐时会刚到连队时确实有些不合群。内务差、训练差、脾气差,刚到没几天就和副班长吵了一架,用指导员王天利的话说,“他不是来当兵的,是来当爷爷的!”

徐时会觉得自己很委屈。“本来想得过且过,混两年就回家,没想到连队要求这么严。”周末手机发下来,他先打给朋友,“哭一遍”,然后再打给爸妈。

尽管连队到处能找到邱少云的影子,但徐时会总觉得自己和这位英雄远得“隔着一座山”。更糟糕的是,他压根儿“不想翻过去”。

“懒得动。”这个顶着刀疤的新兵说。

“为整体利益而牺牲,太伟大了”

转变发生在2016年1月。

1月初,徐时会的妈妈陈建菲从浙江千里迢迢赶到连队。之前,这位母亲几次接到儿子不想当兵的电话,生怕他有什么闪失。

陈建菲到连队时正赶上徐时会担任连值日员。在接待室里,他顺手为妈妈倒了杯水,陈建菲的眼圈一下子红了。“儿子终于懂事了。”她说。

当在宿舍里看到儿子叠得整齐的床铺时,陈建菲还是忍不住掉了泪。她简直不敢相信,短短3个月,以前那个从来不叠被子、经常惹是生非的儿子“像变了个人一样”。

听了妈妈的评价,徐时会忽然想起当兵前的自己。“除了开口要钱,几乎没跟她说过什么话,感觉自己挺无知的。”看到妈妈落泪,他的眼泪也流了出来。

母亲的泪水让这个总想着卷铺盖回家的新兵开始重新审视那些“条条框框”,审视“纪律重于生命”的邱少云精神。“正是那些让他深恶痛绝的纪律,把他变成了母亲眼中的乖儿子。”指导员王天利说。

陈建菲走后,王天利交给徐时会一项任务——打扫荣誉室和图书室。原本,这是邱少云班的任务,但王天利想让这个不服管的刺头兵“在荣誉的激发下产生责任”,因此托付给他。

这两个地方成为徐时会认识邱少云、了解连队的窗口。在荣誉室,他再次思考那个曾经一闪而过的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能烈火焚身30分钟一动不动?”

“少云前辈为了不让500多名潜伏的战友暴露,放弃了自救。”这是徐时会给出的答案,“他本来可以滚到旁边的小水沟里,但任凭烈火烧焦棉衣、头发和皮肉,手插到泥土里一动不动,直到壮烈牺牲。”

如今,徐时会对邱少云的事迹已经耳熟能详。“为整体利益而牺牲,太伟大了!”他感慨道。

在九连,邱少云精神最先被概括为“严守纪律、顾全整体、自我牺牲”。此后60多年,邱少云精神的内涵一直与时俱进。“但不管怎么变,蕴藏其中的精神内核始终不变,那就是‘纪律重于生命’。”王天利说。

打扫图书室时,徐时会经常翻看里面的藏书。一次,他翻开几本《连史大事记》和《强军故事会》,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连休息时间都泡在图书室里阅读。

这是几本记录九连战士事迹的册子,由连队干部发起编写。透过一行行手写的黑字,徐时会知道了身边的战友是如何传承邱少云精神的。

“上等兵乔志强,隐蔽卧倒时正好趴在一个马蜂窝旁,被蛰得面目浮肿,但他坚持到冲锋命令下达才一跃而起。”徐时会指着其中一段说,这个故事的名字叫“马蜂窝上的邱少云”。

此外,还有“冰上的邱少云”“骆驼刺上的邱少云”,主人公都是在潜伏时承受巨大痛苦却咬牙坚持的普通战士。

“事迹不一样,但自我牺牲的精神是一样的。”这名列兵觉得,自己和邱少云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邱少云就在身边”

慢慢地,身边的战友发现徐时会变了。

副班长郭成注意到,这个以前总喜欢睡懒觉的“落后分子”每天比大家早起半个小时,先去跑步锻炼,再跟连队一起出操。

以前训练成绩落后,他总会安慰自己:“本来就比不过别人,也没什么兴趣,只要跑下来就行。”

但现在,他已经跟上了连队的整体水平。上次营里组织考核,他“没掉在后面,反而跑到了前面”,总体训练成绩从70多名跃升至42名。

以前,他觉得这支荣誉连队管理太严格,但现在,他却庆幸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

“整个营区,九连的兵队列走得最整齐,口号喊得最响亮,皮肤晒得最黑。”连长王瑞说,“九连的兵一眼就能看出来。”

一次考核,各连的队伍还没带过来,只听口号声,台上一位首长就说:“九连来了。”

实际上,九连的兵走到哪里都是焦点。一名老兵到教导队集训,集合后队长先问:“谁是九连的兵?”训练时,队长也让九连的战士第一个上,“先树个标杆,卡个标准”。

在这样一支备受瞩目的连队里,徐时会“不自觉地提高了自我要求”。即使一个人走在路上,他也会“打直臂、走直线、拐直角”,喊口号喊得脸红脖子粗。

更重要的是,这个曾经的刺头兵对纪律有了一种敬畏。他曾听说,一名正在理发的士官听见集合的哨音,不顾头发理了一半儿就往楼下跑。他还知道,一次深夜执勤,因为不能违反枪弹必须分离的纪律,拉肚子的哨兵宁愿下哨回去换洗衣裤也不离开执勤哨位一步。

这些守纪如铁的战友让徐时会觉得,“邱少云就在身边”。

他也曾经想过,连队平时为什么要对大家要求这么严格。“因为纪律里出战斗力。”指导员王天利说,“平时做不到的,关键时刻绝对做不到。”

正因为如此,九连总能啃别人啃不了的硬骨头。1997年,旅里奉命负责兰西拉光缆施工,修到最难挖动的地段时,旅领导直接说:“让九连上!”此外再没有多余的话。

2010年,连队执行玉树救灾和舟曲抗洪抢险任务,每人每天休息时间不足3小时。在救灾一线视察的国家领导称赞他们“打赢了两个战役,打好了两场硬仗,不愧是邱少云所在的英雄部队”。

连长王瑞说,现在遇到难以完成的任务时,旅里第一个想到的还是九连。一些在连队服役的老兵回来,一听到震天的口号声,立即欣慰地说:“九连没变!”

身处这样的连队,徐时会觉得“自己当兵来对了”。现在,晚点名喊到邱少云的名字时,他答“到”的声音比叫到自己名字时还要响亮。

在图书室里翻《连史大事记》的日子,看到老班长们的优秀事迹,相比之下他总觉得“自己不像邱少云传人”。

但在4月,他因为表现优异连续两周被班里评为“邱少云式的好战士”,下一个目标是希望拿到每月一评的“学少云标兵”。

当再次被问及像不像邱少云传人时,这名19岁的列兵一挺胸,干脆地答道:“像!”

最可爱的人致抗美援朝英雄作文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第203师第607团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率侦察班,在抗美援朝战争夏季反击战役中,化装奇袭“白虎团”,斩断虎头于金城,荣获特等功奖旗一面,上书:英勇插入敌心脏,捣毁匪窠建奇功。这面由志愿军第68军第607团制发的奖旗作为文物珍品收藏在博物馆里,成了杨育才光辉战斗勋业的历史见证。

杨育才,1926年生,陕西省沔县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阵地防御作战、巩固阵地作战、战术反击战及夏季反击战役。

1953年7月13日晚,夏季反击战役金城战役打响了,杨育才奉命率侦察班12名战士,以化装奇袭手段,歼灭南朝鲜军“精锐师团”——首都师第1团(白虎团)团部。他们冒着敌军密集的炮火,沿着侦察路线,直插敌军308高地,进入“虎口”415高地。杨育才决定先抓个“舌头”,弄清敌军的口令。这时,杨育才发现队伍尾部多了一个人,巧妙地将其抓住,经审讯确认是误入的敌军士兵,从他嘴里得知敌军的口令是“古伦姆——欧巴”,然后把他捆起来,嘴里塞上毛巾,放在草丛中隐蔽起来。刚处理完俘虏,杨育才听到草丛中有沙沙的响声,他断定有敌军走来,遂命侦察员抓住机会对口令。侦察员高喊一声:“站住,你们是干什么的?”敌军怯生生地回答:“我们是游动哨。”“口令”敌军马上回答:“古伦姆”,侦察员接着补上“欧巴”。这样在口令的掩护下,与敌军擦肩而过。之后,杨育才率侦察班如12支利箭,飞快地向二清洞南朝鲜军“白虎团”团部射去。

杨育才率侦察班一路冒雨涉险,巧妙地通过敌军几道岗卡,十分机智地进到“白虎团”团部驻地,发现该团部是由铁丝网围起来的,里面有两排整齐而讲究的木板房,院外的小山沟里,停放着大卡车和吉普车,敌军正慌忙地往车上搬东西,企图逃跑。借着灯光,杨育才发现敌军首都师副师长、机甲团团长等正在开会。杨育才率侦察班突然勇猛地闯进会议室、警卫室,立即开枪射击,打得敌军措手不及,当场击毙敌机甲团团长,俘敌军事科长、榴炮营副营长等。此时,乱作一团的敌军,四处逃窜,拼命挣扎,在前有枪口,后无退路的情况下,只好纷纷举手投降。此战,侦察班共歼敌70余人,只有副师长、“白虎团”团长等几个人落荒而逃,缴获李承晚亲自送给“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一面,打乱了该团的指挥体系。侦察班轻伤一人。战斗结束,他们押着俘虏,登上凯旋的征程。

为表彰杨育才率领侦察班歼灭南朝鲜王牌军“白虎团”的功绩,1953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记特等功,1954年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侦察班荣立集体特等功。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杨育才的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作为一级文物珍品收藏在博物馆里。侦察班缴获的“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也收藏在博物馆里,成了“白虎团”惨败的历史见证。

致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感人英雄事迹材料

伍先华(1927~1952),遂宁县三联乡人。民国16年(1927)生。家贫困,父玉恩,抬滑竿养活五个孩子。先华念两年私塾后务农,15岁时被拉壮丁入伍。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先华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尽折磨,幸于1949年12月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朝鲜。

1951年4月至6月第五次战役中,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急返战场与两个战友狠击敌人,打退了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次战役后,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夜行军,他搀扶连长;淌水过河,他背着连长;爬山岗,他让连行靠在自己肩膀行走;敌人炮弹打来,他用身体护卫连长。不久,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部队接到修筑防御工事的任务,先华班挖交通壕时,他采用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提高工效两倍半;修穿石坑道时,找窍门使爆破进度由30公分提高到50公分;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让战士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收工后,他让战士休息,自己则下山挑水;晚上,等大家睡觉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得奖的袜子送给战士穿,而自己却用破布包脚;班里少灯油,他以青去皮压碎烤干代灯的办法,解决了燃眉之急。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新坪附近练兵,先华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这家只有老俩口和两小孙。老人70多岁,干活吃力;小孙几岁,需人照料。于是,他和战士们研究,想出结合练兵为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每人背回一捆干柴,一趟比老大娘半月拾的还多;冲锋演习,把粪背上山;打野外,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省得老大爷半夜起来。战士爱老乡,老乡也爱战士。老人常给战士送蜜糖水喝,老大娘悄悄帮战士洗衣服,把志愿军当自己亲人看待。部队奉命开拔,村里朝鲜老乡都来送行。金城官岱里反击战前夕,先华班进行了一系列战前准备。根据上级部署,这次战斗关键是爆破。不炸掉山腰敌人主阵地和指挥所,我方从哪里也别想打上去。这个艰巨的爆破任务交给了先华班。

1952年9月29日下午5时,官岱里反击战开始。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但正面攻击部队还是被敌人坑道里的机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的0包冲向火海。他中途中弹倒地,但还是尽力爬近敌人火力点,拉燃导火线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进坑道,炸死敌人40余人,消灭了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先华壮烈牺牲,时年26岁。

1952年11月2日,志愿军政治部给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他的家乡遂宁,建有烈士陵园和他的塑像。

最可爱的人致抗美援朝英雄作文

1952年,在上甘岭战役中,胡修道和班长等3人坚守在597高地的一个阵地上,敌军200多人蜂拥般向他们冲来。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他们沉着迎战。当敌军离阵地前沿还有三四十米时,胡修道奋力掷出几根手雷,炸倒七八十个敌人,其余敌军连滚带爬地逃下山去。

不久,班长奉命调往别处阵地。胡修道等冒着敌军密集的炮火,又打退小股敌军的多次冲击。这时,成群的敌军快要爬上左侧不远的10号阵地,情况十分危急,胡修道果断地与战友滕士生带着手雷前去支援,打退了敌军。在滕士生负了重伤,敌军又有约两个营的兵力上扑来时,胡修道一人坚持战斗,奋不顾身地把手雷一个接一个地向敌军投去,最终将敌军打退,守住了阵地。

尹玉龙。

1950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是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战友。在上甘岭战役中,他打死打伤美军38人,缴获枪支23支,救活82名伤员,立过4次战功,获得7枚军功章。战争结束后,他先后在重庆、成都的电力厂工作。

英雄尹玉龙还参加党小组活动,成都志愿军老战士联谊会及老年职工协作社等活动。他热爱写作,尤其是有关上甘岭题材的故事,他要让世人了解那场世界著名的战役——上甘岭战役。

铭记最可爱的人观《抗美援朝战争纪录片》有感

60年前的事情也许离我们太远了,那时我的爷爷奶奶才出生不久,为了寻找那段久远的历史,我找来了抗美援朝的战争历史纪录片。当我们回望那段对我们遥远而又陌生的历史时,我的内心澎湃不已。

在《鸦片战争》的影片中我们看到的是软弱和腐败的清政府向国外列强的屈从,一再的赔款和割让领土,在《南京大屠杀》中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同胞被日本侵略者毫无人性的任意残杀和侮辱,但在《抗美援朝战争纪录片》中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志愿军为了保家卫国,英勇顽强的战斗,把当时世界上号称最强大的美国军队和联合军打得一败涂地,我们的自愿军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扞卫了祖国的尊严,向世界宣告:中国是不可战胜的,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作为他们的后代我们不应忘记这段历史,更不应忘记这些可爱可敬的人。

在影片中我们结识了那些最可爱的人:用年轻的身躯为冲锋部开辟道路的,在“烈火中永生”的,“战斗小组长”吕松山……他们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谱写了生命中最辉煌的篇章,我们的敌人也不得不对他们无比的畏惧和佩服:

美第八军军长范佛里特对志愿军的评论是:“以个人而论,中国士兵是一个顽强的敌人。他们没有防弹背心,没有钢盔。他们只穿上军服,戴上军帽,踏着一双帆布鞋。但是,他们永远是向前作战,奋不顾身的,令我们束手无策。”

美国《安斯凯顿研究室》首席研究员偌布斯?弗兰克评论:北韩战场上的中共军队,除了军事装备上不如美国联军,而其他无论斗志、勇气,都是美国难以想象的高……当时,中共军队可以说无论哪一支都可以在一块阵地,独挡一路盟军。

中国志愿军用他们的顽强而无畏的精神战胜了敌人,也震慑了那些曾经侵略过我们的人。这是史无前例的战争;是穷国打败富国、弱国打败强国创造历史奇迹的战争;是中国军队打出国威、打出军威、打出骨气、扬眉吐气的战争;中国自愿军谱写了中华民族战争史上最光辉的一页,他们不愧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一位日本教授感慨道:“看看你们中国人,100多年来一个失败接一个失败,几千个外国入侵者、一两万个外国入侵者就可以直入你们首都杀人放火,你们就得割地赔款。后来你们出兵朝鲜,把美国人从朝鲜半岛北面压到了南面,我才感觉中国与过去相比不一样了,看来中国人是真的站起来了。”

今天,我们的祖国一天比一天强大,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不应该忘记抗美援朝战争,更不应忘记那些在战争中浴血奋战的最可爱的人——志愿军,是他们让世界从新认识了中国,是他们保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让中国人民免遭外国侵略者的再次侮辱。在和平年代成长的我们应铭记这段历史,以他们为榜样,时刻以祖国的强盛为己任,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为中国的发展和壮大作出自己的贡献。作为中华的儿女,我们更要好好学习,用知识打败未来的敌人,保卫祖国的领土与祖国的强盛,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回报祖国和那些在战争中浴血奋战的志愿军们,不辜负祖国都对我们的悉心栽培与无限期望。

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观后感心得体会

11月27日,学院党总支组织《为了和平》纪录片观看活动。随着纪录片的播放,我仿佛跟着片子一起回到了__年前的抗美援朝战场,一起回忆那段艰苦卓绝的辉煌历史,坚定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尽早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想信念。

抗美援朝战争堪称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怀,在党的正确领导正确指挥下,以一支来自农业国的轻步兵在正面战场击败了当时世界上大的美国军队。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使中国人民重塑了民族精神,真正实现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豪言壮语。

观看《为了和平》第五、六集之后,我感触颇深。抗美援朝时期,全国各条战线万众一心,舍小家为大家,不惧怕,不畏缩,用团结一心的力量,支援前线,支援战争,于是有了“最可爱的人”。中华民族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有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今天我们为自己是一名中华儿女而骄傲,我们为这个团结的中华民族而自豪。

观看《为了和平》纪录片进一步振奋了我们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的信心和决心!

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们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奋斗,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是宝贵的,我们向往和平,呼吁美好。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有忧患意识,决不能忘记过去战争的残酷。我们要努力工作学习,为了祖国,为了和平,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观后感心得体会

怀着缅怀与崇敬的心情,我看完了《为了和平》这部纪念抗美援朝胜利__周年的纪录片。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每当哼唱起这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我眼前就好像浮现出抗美援朝战争时战士们浴血奋战的样子。

__年前,新中国刚成立,然而邻国朝鲜遭受美国侵略,向中国求援。当时的新中国一穷二白,敌我力量悬殊,我国领导人经过艰难决策,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毅然决然地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果敢承担起保卫和平的历史使命,让我们看到,中国一刻也没有放弃维护和平的努力。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肩负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序幕。

极寒的环境加上完全陌生的山林地带,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们无所畏惧。长津湖之战,冻僵的战士仍保持着战斗的姿态,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补给线保卫战,每一个倒下的躯体,都成为一根坚实的枕木,每一滴英雄的献血,都化作一颗坚固的钢;,松骨峰战斗,“火人连”的悲壮情景成为幸存将士最不愿回忆的情景;上甘岭战役,中国军人向死而生,血战到底,捍卫了志愿军坚守的阵地。在历次艰苦的战役中也涌现出了无数战斗英雄:李延年,曹玉海,毛岸英,杨根思,杨连第,齐进虎,邱少云,黄继光,……他们的英雄事迹悲壮感人,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鲜血开鲜花。艰苦鏖战的志愿军身后,是千千万万祖国人民用心凝聚起的、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强大敌人的无穷力量。

习近平指出,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力量源泉及其获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伟大的抗美援朝斗争的正义性。朝鲜战争,这场双方投入战场兵力最多时达300多万的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在1953年7月终于落下了帷幕。古老的民族,新生的国家,经过一场血与火的淬炼,一扫中国近代历的屈辱,中国人民真正地扬眉吐气了。在今后的日子里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风险挑战,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意志,从未改变,历久弥坚。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惜和平,把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作为神圣职责,绝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

如果天空永远晴朗和煦,我不会告诉你,浴血光荣的记忆,曾经的远征已融入岁月大地。生命可以老去,唯有荣耀绚烂大地。为了保卫祖国而浴血奋战的最可爱的人,永垂不朽。时光荏苒,永志不忘,热爱祖国,珍惜和平,我们要让青春的旗帜高高扬起,飘扬在祖国的大地。

抗美援朝中最可爱的人的事迹集合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第203师第607团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率侦察班,在抗美援朝战争夏季反击战役中,化装奇袭“白虎团”,斩断虎头于金城,荣获特等功奖旗一面,上书:英勇插入敌心脏,捣毁匪窠建奇功。这面由志愿军第68军第607团制发的奖旗作为文物珍品收藏在博物馆里,成了杨育才光辉战斗勋业的历史见证。

杨育才,1926年生,陕西省沔县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阵地防御作战、巩固阵地作战、战术反击战及夏季反击战役。

1953年7月13日晚,夏季反击战役金城战役打响了,杨育才奉命率侦察班12名战士,以化装奇袭手段,歼灭南朝鲜军“精锐师团”——首都师第1团(白虎团)团部。他们冒着敌军密集的炮火,沿着侦察路线,直插敌军308高地,进入“虎口”415高地。杨育才决定先抓个“舌头”,弄清敌军的口令。这时,杨育才发现队伍尾部多了一个人,巧妙地将其抓住,经审讯确认是误入的敌军士兵,从他嘴里得知敌军的口令是“古伦姆——欧巴”,然后把他捆起来,嘴里塞上毛巾,放在草丛中隐蔽起来。刚处理完俘虏,杨育才听到草丛中有沙沙的响声,他断定有敌军走来,遂命侦察员抓住机会对口令。侦察员高喊一声:“站住,你们是干什么的?”敌军怯生生地回答:“我们是游动哨。”“口令”敌军马上回答:“古伦姆”,侦察员接着补上“欧巴”。这样在口令的掩护下,与敌军擦肩而过。之后,杨育才率侦察班如12支利箭,飞快地向二清洞南朝鲜军“白虎团”团部射去。

杨育才率侦察班一路冒雨涉险,巧妙地通过敌军几道岗卡,十分机智地进到“白虎团”团部驻地,发现该团部是由铁丝网围起来的,里面有两排整齐而讲究的木板房,院外的小山沟里,停放着大卡车和吉普车,敌军正慌忙地往车上搬东西,企图逃跑。借着灯光,杨育才发现敌军首都师副师长、机甲团团长等正在开会。杨育才率侦察班突然勇猛地闯进会议室、警卫室,立即开枪射击,打得敌军措手不及,当场击毙敌机甲团团长,俘敌军事科长、榴炮营副营长等。此时,乱作一团的敌军,四处逃窜,拼命挣扎,在前有枪口,后无退路的情况下,只好纷纷举手投降。此战,侦察班共歼敌70余人,只有副师长、“白虎团”团长等几个人落荒而逃,缴获李承晚亲自送给“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一面,打乱了该团的指挥体系。侦察班轻伤一人。战斗结束,他们押着俘虏,登上凯旋的征程。

为表彰杨育才率领侦察班歼灭南朝鲜王牌军“白虎团”的功绩,1953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记特等功,1954年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侦察班荣立集体特等功。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杨育才的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作为一级文物珍品收藏在博物馆里。侦察班缴获的“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也收藏在博物馆里,成了“白虎团”惨败的历史见证。

杨春增的英雄事迹。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第35师第104团第4连第3排副排长杨春增,在抗美援朝战争巩固阵地作战中,紧急关头,奋勇冲入敌群,拉响手雷,与30多名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1953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杨春增,1929年生,河北省沙河县人。1945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某部机要科通信员,参加了淮海战役和向西南大进军战役。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阵地防御作战和巩固阵地作战。

1952年8月5日晚,志愿军第35师第104团第4连,向守卫在江原道金城座首洞东南无名高地的南朝鲜军首都师第26团第11连发起进攻,在强大炮火支援下,第4连第1排和第8班迅速突破南朝鲜军防线,攻占514高地,全歼守军1个排,此后,敌军不断进行反扑。次日拂晓,第1排撤出战斗,杨春增奉命率第9班及卫生员、电话员等8人,坚守541高地。为巩固阵地,他指挥战士们冒着敌军炮火枪修工事,准备打击南朝鲜军的反扑。他对大家说:"同志们,这个阵地是咱们夺下来的,决不能丢掉,不让一个活着的敌人爬上来"。天刚亮,南朝鲜军开始打炮了,炮弹越来越密,阵地上土石乱飞。炮火稍停后,南朝鲜军三五成群地往上爬。杨春增对大家说:"敌人少了,用手榴弹打,来的多了再打爆破筒和手雷。"南朝鲜军发动了一次又一次反扑,都被打退了,但还是不甘心,又发起了集团冲锋。杨春增目堵南朝鲜军爬上狭窄的山梁,立即让卫生员发信号给炮兵,让其开炮,杨春增率队从早激战到下午3时,打退数倍于已的南朝鲜军的14次反扑,毙伤其200多人。

激战到6日黄昏,阵地上只有杨春增和卫生员两个人了,手雷也只剩下一颗了。这时百余名南朝鲜军又蜂拥而至。在这紧急关头,杨春增对卫生员说:"你快到那边去找点弹药来。"卫生员走后,他抱起最后一颗反坦克手雷,奋勇冲入敌群,拉开雷管。当卫生员找到两颗手榴弹转来,喊着"排副,我支援你来了"的时候,只听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卷起浓厚的烟柱,杨春增与30多名南朝鲜军同归于尽了。阵地保住了,杨春增壮烈牺牲了。在杨春增英勇献身精神的激励下,第4连与敌反复争夺4天,打退敌军近30次反扑,毙伤俘敌600余人,荣立集体一功。

1952年1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中国共产党某部委员会追授他“中国共产党模范党员”。1953年10月,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来到杨春增生前所在排进行慰问,并将一面书有“战功卓着”的锦旗赠与杨春增排,以表达对英雄杨春增和杨春增排的崇敬之情。

邱少云的英雄事迹。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争秋季战术反击战中担任潜伏任务,卧火海忍剧痛,视纪律为生命,壮烈牺牲。战后,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文艺工作团赠给特等功臣邱少云烈士锦旗上写道:“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战士邱少云永垂不朽”。志愿军第15军全体指战员献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祖国人民的光荣”。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抗美援朝分会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光荣之家”。四川省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伟大人民的战士,英雄不朽的功绩”。

邱少云,1931年生,四川省铜梁县关建乡人,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巩固阵地作战及战术反击战。

1952年10月11日,志愿军第15军在铁原东北391高地反击战打响了。391高地位于铁原东北10公里处,山势险要,有敌军1个加强连驻守,是敌军安在志愿军前沿阵地的一个“钉子”。拔掉这个“钉子”不仅可以改善志愿军第15军的防御阵地,而且可以对敌军形成威胁。从志愿军前沿阵地到391高地,中间有3000米的开阔地。为了缩短队伍冲击距离,使战斗发起具有突然性,该军第29师第87团组织500名战士,在当晚夜间隐蔽潜伏在距敌军只有60米的草丛中,邱少云就是其中的一名战士。

12日中午12时,突然飞来4架敌机,在潜伏区投下几颗燃烧弹,有一颗落在离邱少云2米的地方,四散飞迸的燃烧液溅到他的腿上,身上的伪装烧着了,火苗往上冒,顿时火团把他包围了。邱少云身后有一条水沟,只要后退几步,在泥水中打个滚,身上的烈火就可息灭。但他深知,这样会被山顶上的敌军发现,暴露目标。为了不暴露队伍的行动意图,也为了500名战友的生命安全及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严守潜伏纪律,在烈火烧身时,不惊慌,不呼救,坚定地趴在地下,忍着剧痛,咬紧牙关,一声不吭,岿然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燃烧了30多分钟,光荣牺牲。至下午17时,已经潜伏了19个小时的第3营在炮火支援下,突然向守军发起冲击,经40多分钟战斗,攻占了391高地,全歼南朝鲜军第9师第51团1加强连。邱少云为这次反击战的最后胜利,在烈火持续的燃烧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为了表彰邱少云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意志,中国共产党志愿军某部委员会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于1952年11月6日给他追记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将邱少云的名字刻在金化西面的391高地石壁上:为整体、为胜利而牺牲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胡修道的英雄事迹。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第31师第91团第5连战士胡修道,在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中,奉命坚守阵地,连续打退敌军进攻。在班长调往其他阵地、战友负伤的情况下,孤胆奋战,激战一天,击退敌军数十次冲击,毙敌200多人。胡修道的英雄事迹传到国内后,赞颂信象雪片一样,从祖国四面八方飞向朝鲜前线,一致赞扬胡修道的英雄行为。

胡修道,1931年10月生,四川省金堂县人。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夏秋季防御作战、巩固阵地作战、战术反击战及上甘岭战役。1935年1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2年11月5日,在上甘岭战役中,胡修道和班长等3人坚守在597.9高地的一个阵地上,敌军200多人蜂拥般向他们冲来。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他们沉着迎战。当敌军离阵地前沿还有三四十米时,胡修道奋力掷出几根爆破筒,班长也投出几枚手雷,炸倒七八十个敌人,其余敌军连滚带爬地逃下山去。不久,班长奉命调往别处阵地。胡修道等冒着敌军密集的炮火,又打退小股敌军的多次冲击。这时,成群的敌军快要爬上左侧不远的10号阵地,情况十分危急,胡修道果断地与战友滕士生带着手榴弹前去支援,打退了敌军。在滕士生负了重伤,敌军又有约两个营的兵力上扑来时,胡修道一人坚持战斗,奋不顾身地把手榴弹、手雷一个接一个地向敌军投去,不停地在敌群中爆破,最终将敌军打退,守住了阵地。在此次战斗中,胡修道连续打退敌军41次冲击,歼敌280余人,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为表彰胡修道孤胆歼敌的英雄事迹,弘扬他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于1953年1月15日为他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出席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

伍先华的英雄事迹。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第34师第100团第2连班长伍先华,在抗美援朝战争战术性反击战中,紧急时刻,肩扛炸药包,冲进敌坑道、拉响导火索,为队伍前进开辟了路。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伍先华,1927年生,四川省遂宁县人,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8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巩固阵地作战及战术性反击战。

1952年秋,志愿军发起了战术性反击战。在江原道金城郡官岱里以西的反击战中,伍先华所在的第3班接受了爆破半截坑道的任务。伍先华领受任务后,带领全班战士连夜出发,察看敌军各个火力点的位置,记熟了进攻的道路和目标,根据敌军地堡的大小,捆了许多个不同型号的炸药包,等待出击的命令。

9月29日17时,激烈的战斗打响了。随着炮火的延伸,伍先华率领战士迅速占领了敌军720高地,控制了制高点,尔后直击凹地。他们刚冲到半途,半截坑道喷出的火舌,向凹地和74号阵地飞来。接近半截坑道的道路被密集的火力封锁住了,急雨似的子弹、手榴弹从坑道附近的4个地堡里射出来。伍先华命令战士罗亚全把敌军地堡炸掉。罗亚全正向地堡爬去,一群敌军从坑道钻出来,向720高地反击。伍先华率战士用自动步枪、手榴弹打退一股又一股冲上来的敌军,守住了阵地。

战斗在激烈地进行着。这时,3班只剩下伍先华和两名战士了。可敌军从坑道里、地堡里不停地射出密集的子弹,死死封住志愿军突击队伍冲锋的道路。伍先华立即命令罗亚全:"你去爆破地堡,我掩护。"罗亚全抱起炸药包,向敌军地堡的右侧爬去。敌军的两道火舌,立即对准了罗亚全。此时,伍先华猛烈地向敌军地堡开火,把两道火舌吸引过来。伏在地上的罗亚全借机爬到敌军地堡群前,随着两声巨响,地堡升起了浓烟烈火。

伴随着敌军地堡的爆破声,志愿军突击队伍发起冲锋,满山遍野响起了喊杀声。此时,半截坑道敌军的重机枪又扫射过来,成了突击队伍前进路上的大障碍。伍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重的大炸药包,跃身冲进火网,向半截坑道口冲去。突然一串曳光弹扫来,伍先华负了重伤,但他亳不犹豫地拖着负伤的身子,忍着剧痛吃力地向前爬,在距半截坑道只有几米时,一跃而起,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扛着炸药包,奋不顾身地冲进敌坑道,在敌军群里拉响了导火索。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半截坑道崩溃了,炸死敌军40多人。突击队伍乘机发起冲锋,攻占阵地,全歼守敌1个加强连。伍先华壮烈牺牲了。

1952年11月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伍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伍先华所在队伍党委追授他为“模范共产党员”。

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观后感心得体会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当这首雄壮激越的战歌在我的耳畔响起,仿佛把我带回了__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场为了和平的抗美援朝战争。

在环境恶劣、条件艰难,敌人强大,我军弱小的情况下,我军以中国特有的近战、夜战、运动战、枪林弹雨的战场,勇敢穿梭,让敌人惊恐万分。在重要的战役打出了万岁军38军的威名。

看完纪录片,我深受感动,其中最使我印象深刻的是曹玉海的故事。1951年第四次战役打响,曹玉海接到命令,坚守350.3高地。美军孤注一掷,以一个团的兵力猛烈进攻350.3高地,在敌人的炮火下,曹玉海负伤了。在他负伤后,他和团里通了电话,本可以撤走的他选择了继续坚守阵地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而在此前,他已经和未婚妻订了婚。然而,在新生中国面临危难之际,在家与国之间,他选择了为国而战。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和曹玉清一样的英雄模范还有很多,他们无一不为了祖国和平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不愧是“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和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奠基礼,也可以说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立威之战。他证明了领导的党和人民军队不但可以战胜任何国内的__,而且可以战胜武装到牙齿的世界头号帝国主义及其同盟军。正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和后来的核武器的实验成功,最终奠定了新中国的世界大国地位,也使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冒险与新中国发生直接武装冲突。

身处和平年代,我们应该以先烈们的精神为动力,坚强勇敢,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科学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饶、美丽!

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观后感心得体会

__年后的今天,回眸历史,更能彰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一伟大而光荣的决策的正确。百废待兴的新中国面对美帝国主义为首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敢于出击,19万多志愿军战士献出宝贵的生命,打赢了这场正义之战,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在观看《为了和平》中,听到耳熟能详的毛岸英、黄继光、邱少云等一大批在战场上光荣牺牲的志愿军烈士,由王海,刘光子等一大批创造奇迹的英雄战士,更多的是无数无名英雄和后方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祖国人民,正是亿万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凝聚起来的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创造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胜利。

__年后的今天,《为了和平》昭示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凝聚起十四亿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大步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

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观后感心得体会

近日,大型电视纪录片《为了和平》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热播,拉开了我的“红色”记忆。

__年前,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在敌我力量极为悬殊的条件下,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为捍卫新中国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作出巨大贡献。

“一部抗美援朝战争史,就是一部志愿军百万将士用生命写就的英雄史。”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等”,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血战上甘岭;奋不顾身堵敌人枪眼的英雄黄继光、忍受烈火燃烧一动不动的邱少云、怀抱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打断双腿后拉响手榴弹滚向敌群的孙占元、长津湖战斗中死鹰岭高地上的“冰雕连”……从鸭绿江到“三八线”的群山中,从汉江到清川江两岸的土地上,处处浸透着中华儿女的忠诚与鲜血。“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此时此刻再唱此歌更是令人热血沸腾、感慨万千。英雄的志愿军,践行着英雄的壮举,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昭示着中国人民是英勇顽强的、不可战胜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__周年主题展览”时强调,“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让我们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中华民族爱国奋斗的恢弘史诗中,每一页都澎湃着人民英雄炙热的爱国情怀,草木含情、万壑回响,英雄精神穿越“时空隧道”依然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强大力量。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榜样塑造了照亮党员干部慨然前行的“英雄丰碑”,“这座丰碑”既照亮了党员干部的来时路,也照亮了他们的前行路。读懂深悟“精神碑文”,以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为使命,将精神力量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争当敢立潮头、敢于斗争、敢闯天地的“闯将”和“干将”,开拓进取、接续奋斗于复兴伟业,是广大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对人民英雄的告慰。

报效祖国刻忠诚,爱国情怀印寸心。抗美援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也是一场实力悬殊的对决。在这场至关重要的战争中,有不可计数的中华儿女为这场战争的胜利而英勇牺牲。他们并非生而为将、生即英勇,而是因为强烈的民族大义和爱国热忱交织于胸口,让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无畏,选择了金戈铁马、战而英勇,将个人利益与生死置之度外,挺起中华儿女忠义不屈的爱国气节。

人民至上扬正气,劈波斩浪立潮头。__年后,历史钟盘的指针指向新时代,无数党员干部争当英雄、争做先锋,勇立时代潮头劈波斩浪,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幸福生活披肝沥胆。他们当中有扑灭爆燃山火却壮烈牺牲的救火英雄,有防控疫情却累倒在手术台的医护英雄,有战退洪水却疲倦至以地为席的军人英雄,致力于航天事业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航天英雄,还有许许多多名无经传却无私奉献着的平民英雄,他们将“人民至上”作为价值航向与精神坐标,浓墨绘就了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底色,共同唱响了新时代的“正气歌”。

关爱英雄扬正气,光焰成炬照古今。党员干部要在聆听英雄故事中涵养人民之情,在走近英雄中淬炼为民本色,点燃眼中的前行之火,点燃心中的粲然之光,使浩然正气充盈于四肢百骸,形成劈波斩浪的先锋之力,激发敢立潮头的斗争勇气,立足岗位无私奉献,面对危难挺身而出,跨过峻岭再攀一峰,扬沸英雄豪情、挽起担当臂膀、凝聚逐梦心力,以更加积极饱满的奋斗热情建功立业于新时代,在关爱英雄中强化自身的使命担当,在激扬正气中激励自己闯越关山、更争上游。

引领伟大事业,凝聚奋进之力。“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是历史给出的答案也是新时代的召唤,人民英雄彰显正义、捍卫和平、保卫人民,滋养了满华夏的浩然正气,砥砺着广大党员干部的血性担当,我们当在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和关爱英雄中塑造永恒的“英雄丰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继续披荆斩棘、奋勇拼搏。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党领导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有机遇、有挑战、有风险、有考验。我们要以英雄为榜样、以模范为标杆,发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以实际行动谱写时代新篇章,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勠力同心、砥砺前行。

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观后感心得体会

缅怀先烈,铭记历史,近期,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我们观看了《为了和平》纪录片。感触很多,该纪录片再次将我拉回到了__年前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看着中国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先烈英雄壮举,每一个画面,都值得让我们铭记,上百万的中国志愿军奔赴战场,他们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帮助邻国平息战乱,更是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后安定的生活。

“战争与和平”永远是这个世界亘古不变的主旋律,大约持续了俩年零九个月抗美援朝战争,中朝两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中涌现了无数英雄人物:邱少云、罗盛教、黄继光、杨根思.....为了朝鲜人民,为了履行国际主义义务,许许多多的英雄,长眠在了朝鲜的土地上。战争的胜利维护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利益,巩固和增强了新中国的独立、安全和国防力量显示和提高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和世界声望。

__年前,为了祖国的安危,为了民族的尊严,中华儿女唱着雄壮的战歌毅然跨过鸭绿江,同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侵略者进行了一场殊死较量!这是一场国力与军力的较量,更是一场民族意志的较量!

让我们永远记住英雄的志愿军战土吧,让我们向所有在这场战争中做过贡献的人们致以最崇高的敬礼吧!

抗美援朝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作文

行走在“抗美援朝战斗胜利70周年展览”的每一分钟,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情感的潮水,在内心奔腾翻涌着;我想把我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一切都讲给你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的是我思想情感的一段重要经历,那就是:我越来越深刻的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在烈士墙上,烈士们的照片整齐的摆放着。他的脸庞并不出众,小小的眼睛,被烈日晒黑的脸上微微透出些红润,钢劲笔直的眉毛增添了几分俊俏,好似秋日田野中的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并将我的目光吸引。

他加入志愿军时才17岁,名叫李家发,是安徽南陵人。

在朝鲜阻击敌人的日子里,李家发都视中朝为一家,认为中国人与朝鲜民族别无差异,他热爱朝鲜人民,也热爱朝鲜山山水水和一草一木。一日,十多架美国飞机突然窜入志愿军驻地上空,狂轰滥炸。当他看到一个朝鲜大娘的房屋被炸起火时,立即奋不顾身地冲进浓烟滚滚的房屋里,帮助老大娘抢救财物。他抢出来一包包衣服,又扛出一袋袋粮食。一次又一次钻进浓烟烈火之中。

李家发热泪盈眶地对大娘说:“大娘,我们中朝人民是一家,为朝鲜人民排忧解难,为您老抢救衣物,是我们志愿军应尽义务。”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