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搭一搭二教学设计反思(通用13篇)

时间:2023-11-02 13:45:03 作者:XY字客 热门搭一搭二教学设计反思(通用13篇)

通过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反思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适应时代和学生的需求。接下来是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反思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搭一搭一教学设计

这节课通过提出“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是什么形状”这样的问题来进行设计,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问题―――探究的开放学习过程。

在课一开始,设计了两个比赛,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观察无遮挡和有遮挡的立体图形,引导学生从不同方位进行观察,想象。由浅到深,由表及里,从直观到抽象,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摆一摆活动,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再通过学生自己和小组合作操作观察来印证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最后通过试一试练习进行学生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训练。经历这一过程,学生自然地感知了二维与三维的关系,埋下了看到表象猜测内里的种子,有助于空间观念的形成,感受到“没看到并不代表没有”这一重要的空间理念,由此类推到其它同样情况,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应用意识的形成。最后感悟体会到了从两个不同方向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但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正方体的数量范围这样的结论。

发现探索,创造,充分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为主导这一新课改理念。

搭一搭一教学设计

本节课通过旧知激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同时分散难点,将不在同一平面上的2个面的画法点拨出来,帮助扫清新知中不必要的知识障碍,在“难“这一切入口,激发学生认清新知的生长点(即增加了一个立体块),通过老师的演示引导,学生的想象,感受到数目上的增加,带来的是形式上更加多样的变化,以帮助学生发展更高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学生自己解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怎样想”的,即观察方法上的指导,整个过程由抽象----直观经验---抽象的训练,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活动在学生想一想,摆一摆,画一画,再想一想中完成。

在练习设计上通过3个练习,各有侧重点,第五题通过大量的摆、画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在学生头脑中通过直观形成丰富的表象;第六题是对学生进行检验,同时强调了不仅要求画的'多,还要画的准,也是进一步强化训练;第七题是逐步由直观—抽象,不通过摆而是通过想象,知道每个面的形状,整个过程,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独立完成、订正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方法,不仅重结论,更重过程与方法。

在经历想一想,摆一摆,再想一想这一过程,着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在设计中,也有意识的体现由抽象(图形)----具体(摆实物)---抽象(由图形判断)这样一个通过直观手段来解决问题,再逐步到抽象的想象问题答案这一不断训练过程,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搭一搭一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主要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在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我借助学生熟悉的搭图形场景开始,组织学生用小棒动手搭一搭熟悉的正方形。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先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结合操作活动进行交流,思考余数“1”表示什么意义。然后认识横式,思考余数“1”如何在算式中表示出来。从而引出有余数除法的横式。结合每一步的操作,说说横式中每个数在操作中各表示什么,特别是余数“1”是哪根小棒,为什么会剩下。在理解的基础上填写单位。让学生发现13÷4=3(个)……1(根)商的3表示可以搭3个正方形,余数的1表示还剩下1根。从而明确“3”后面的单位应该是“个”,而“1”后面的单位应该是“根”。其次,再通过用14、15、16……20根小棒搭一搭,画一画、填一填的活动一起来探索、发现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发现14根小棒可以搭3个正方形,还剩2根;15根小棒可以搭3个正方形,还剩3根;16根小棒正好可以搭4个正方形;……19根小棒可以搭4个正方形,还剩3根,如果再添1根,就可以再搭一个正方形……每次余下的根数都比4根少……根据观察发现:随着总根数的依次增加,余数循环出现:1、2、3、0、1、2、3、0,余数都比4小。为什么余数都会比4小呢?学生通过操作,结合算式发现:如果剩余大于或等于4根,就还可以接着搭正方形。那余数都比4小呢?还是余数都比除数小呢?引导学生尝试自己确定一个数,画一画三角形和五边形,并写出算式。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余数不是都比4小,而是比除数小。

本节课我注重将具体的操作活动与抽象的算式紧密联系起来,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意识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让学生结合操作活动来发现并理解,在除法算式中两个单位为什么不同,各表示什么意思。第二,让学生经历大量的搭、画、填一起探索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让他们发现余数不是都比4小,而是余数都比除数小,进而有效地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在这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快乐自觉地学习新知,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信心,培养了学生实践操作及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但此节课也有不足,由于学生经历了大量的操作活动,所以在时间上较为紧张,没有进行巩固练习。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我需要思考和加强的方面。

搭一搭一教学设计

这节课的成功,我认为注意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只有对事物多方面的认识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属性,抓住事物本质。

在课一开始,设计了两个比赛,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观察无遮挡和有遮挡的立体图形,引导学生从不同方位进行观察,想象,《搭一搭》教学反思。由浅到深,由表及里,从直观到抽象,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摆一摆活动,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再通过学生自己和小组合作操作观察来印证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最后通过试一试练习进行学生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训练。经历这一过程,学生自然地感知了二维与三维的关系,埋下了看到表象猜测内里的种子,有助于空间观念的形成,感受到“没看到并不代表没有”这一重要的空间理念,由此类推到其它同样情况,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应用意识的形成。最后感悟体会到了从两个不同方向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但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正方体的数量范围这样的结论。

总之,无论是观察,画图比赛还是动手操作,还是后面的试一试练习,无不是着重学生空间思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角度思考,多层面推断,多策略探索,提供足够的交流空间,探索时空,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探索,创造,充分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为主导这一新课改理念。

搭一搭一教学设计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时,我比较注重活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发展。

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安排了“我说你摆”和“我问我摆”两个活动。两个活动通过情境演示让学生观察。每个活动我都比较注重活动的层次性。

第一个活动是:淘气用四个正方体搭积木,笑笑根据淘气的指令搭出同样的形状,中间用屏风隔开。这样的活动很有意思。一个学生要观察物体的相对位置,并把它用语言表达出来;另一个学生不仅要想象物体的相对位置,还要根据对方的表达来理解这种交流的含义。学生通过观察情境也跃跃欲试。然后按照这样的主线继续展开这个活动:观察情境,了解规则――师生合作,理解方法――同桌合作,开展活动――小组交流,说搭的方法――全班汇报。

第二个活动是一个有点颠倒的活动,笑笑已经搭好了一个立体图形,淘气通过问问题,搭出同样的立体图形。在活动时让学生先观察情境,提问“通过观察,你知道这个游戏应该注意什么?”,让学生自己说出活动规则。提问的同学要充分展开想象,想一想怎样提问,被问的同学要表达,提问的学生要根据表达去理解、想象。当然学生问的水平有高低,问题又多少,不管学生情况怎样,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交流,思考哪种提问的方法比较好,在比较中筛选,优化提问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都很有好处。

学生通过活动,发展了空间观念。然后设计了各式各样的练习:1、想一想:从正面、上面、侧面各观察到什么样的平面图形;2、数一数图形有几个;3、根据一个要求搭图形,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

通过教学,我感觉到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在这节课中,部分学生对于“把立体图形从不同的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画到纸上”的题,当图形的面不是在同一个平面上时,学生感觉有困难。我在教学时是让学生观察实物,并且是几个很大的正方体,但有的学生还是不能理解。如果把这个片段作如下的改进,效果可能会比较好:1、让学生自己摆好。2、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图形。3、让学生观察实物。在观察实物时,在前面蒙上一层透明纸,让学生把看到的形状在纸上的位置画下来。多进行几次。这样对于学生理解从各个面看到的平面形状就更容易理解。

第三个活动是让学生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积木搭拼实物所看到的形状和看图画出从不同方位所看到的形状画出来。由于三年级学生画正方形的基本功不成熟,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了正方格本,要求学生在正方格本上画。部分学生对于“把立体图形从不同的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画到纸上”的题,当图形的面不是在同一个平面上时,学生感觉有困难。所以在教学中我是先让学生观察实物画,再观察图画中的立体图形进行画。由具体形象向抽象过渡。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创设出了学生乐学的氛围。学生们在学习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欲,学得积极主动。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也获得了实施新课标的一次成功体验。稳定性差、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是小学生的特点。我们要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节课,学生学习情趣高,个个抢着发言,抢着上台来演示,甚至有的同学一边举手一边都想下位子,每个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课通过实物观察、动手操作、想象、描述等途径,运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教学目标: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立体图形,并且能够说出和画出从上面、侧面、正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了一种学习的过程,使其聪明才智有机会发挥出来,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力求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

p4~5“搭一搭(一)”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激烈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ppt。

一、复习。

1.提问:计算除法竖式,要注意什么?

2.练一练:10÷515÷518÷320÷530÷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二、探索新知。

1.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p4“搭一搭(一)”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

(2)列算式:13÷4。

(3)让学生估算大约摆几个。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2.学生动手,搭一搭。

3.发现:13÷4=3(个)……1(根)。

“3个”表示搭了3个正方形,“1”为余数,表示剩余1根小棒。

4.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先由学生操作(用木棒搭一搭)。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课本搭一搭,填一填”。

(2)学生讨论:为什么除数都比余数小?

(3)讨论: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什么?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p5“练一练”的第1~3题。

四、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

p4~5“搭一搭(一)”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激烈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ppt。

一、复习。

1.提问:计算除法竖式,要注意什么?

2.练一练:10÷515÷518÷320÷530÷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二、探索新知。

1.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p4“搭一搭(一)”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

(2)列算式:13÷4。

(3)让学生估算大约摆几个。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2.学生动手,搭一搭。

3.发现:13÷4=3(个)……1(根)。

“3个”表示搭了3个正方形,“1”为余数,表示剩余1根小棒。

4.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先由学生操作(用木棒搭一搭)。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课本搭一搭,填一填”。

(2)学生讨论:为什么除数都比余数小?

(3)讨论: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什么?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p5“练一练”的第1~3题。

四、总结。

《搭一搭》教学设计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操作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3、通过实践活动,发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

会从正面、侧面、上面辨认由3——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利用猜一猜、问一问等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创设情境。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出示小鲤鱼泡泡)他想知道咱班谁玩过搭积木的游戏?你用积木搭过什么?搭积木是很有趣的,今天小鲤鱼泡泡就来和我们一起做“搭一搭”的游戏。(板书)。

二、动手实践。

1、在游戏之前,泡泡有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出示实物),他给福娃妮妮照了几张照片,可他分不清这几张照片是从妮妮的哪一面照出来的,你能分出来吗?(课件出示)。

得出: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现在我们欢迎泡泡下指令,我们来搭小正方体块。看谁搭得又快又正确。(出示)。

一、(1)先横着放3个。(2)在中间的方块上放一个。看看你们搭得正确吗?课件出示。

二、(1)先竖着放2个方块。(2)左边放1个方块。(3)右边再放1个方块。看看你们搭得正确吗?课件出示。

得出结论:搭的时候尽量用最少的指令搭出所要的图形。

3、泡泡发现你们是这么乐于动手,善于观察,准备奖励你们,让坐姿最好的。来当指挥官下指令,大家根据他的指令搭一搭。(生说师板书)。

4、仔细看看泡泡和这名同学下的指令,你发现了什么?

生1:用了:上下左右等词。生2:还有前后。生3:还要说清横着还是竖着摆。

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通过“上、下、左、右、前、后”等表示方向的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搭出立体图形,的确是一个好方法。这个小指挥官做得真不错,和小鲤鱼一样的`机灵(奖励)。

谁还想来当指挥官,这么多同学想来,好吧!我给每个人一次机会,同位同学利用3个或4个小正方体做搭一搭的游戏,下指令的同学根据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向对方下达指令,另一名同学根据他的指令搭出与指挥官一样的立体图形。然后交换进行。

5、刚才老师和泡泡都发现同学搭得很棒,有谁愿意把你们的游戏展示给大家看一下?

6、泡泡刚才也搭了几个立体图形,而且还提出了几个问题让我们在搭一搭的游戏中来解答。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完成教材16页的第1题)。

8、课前泡泡教给老师一个新的搭一搭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玩,好吗?同学们用手中的3个或4个小正方体,摆一个立体图形,老师不看,也能摆出一个一模一样的,你们信不信?(不信。)那你们就先搭一搭吧。(学生动手搭)我的眼睛虽然不看,可我需要问几个问题。

课件出示:

问题1:你搭的立体图形用了几个正方体?

问题2:从正面看是几个正方形?

问题3:从右面看是几个?

问题4:从上面看是几个?5、搭了层?上面的在左边还是右边?

(1)、一个同学先搭好一个立体图形,另一个同学通过提问,搭出同样的立体图形。

(2)、用尽可能少的提问来搭出正确的立体图形。

10、老师先搭一个立体图形,学生们通过提问,搭出和老师一样的图形。

三、练习巩固。

小鲤鱼说了,不能整节课都在玩游戏呀,他想出题考考大家,不过不要害怕,他出的题也是让你在游戏中寻找答案的呀。

教材17页第3题。

四、课堂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搭一搭》教学设计

1、在搭立体图形和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能正确辨认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3、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你能看出这个箱子是做什么用的吗?(抽奖箱)你怎么知道这是抽奖箱?(箱子的左面上写着呢)哪个超市在搞抽奖活动呢?(思达超市;因为箱子的右面上写着)。

(2)这是箱子的哪个面?抽奖箱一共有几个面?一起来数一数。

(3)刚才同学们对抽奖箱观察的非常仔细,要知道一个物体的全貌,观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1)引入:首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好朋友,它的名字叫淘淘,淘淘是一名建筑工人,很多房子都是它一砖一瓦搭建起来的,平常它最喜欢拿一些正方体搭来搭去,今天我们就和淘淘一起玩一个搭一搭的小游戏,你们想不想玩?(想)。

(3)这位建筑工人表现的太棒了,下面淘淘要请你们都当建筑工人,(课前准备:规定好同位中谁拿正方体,谁先操作)请拿出我们准备好的四个小正方体,淘淘的指令是,先拿出两个正方体横着摆一排,在左边的正方体的上面摆一个正方体,再在右边的正方体的前面摆一个正方体。

(4)检验:请一同学到前面来搭,大家看他搭的对吗?你们都是合格的建筑工人!(请一个同学到前面根据指令再搭一边,其余同学看和自己搭的是否一样)。

(5)(出示)这是淘淘搭建的立体图形,你知道它是怎么搭的吗?请拿出你的正方体搭一搭。

(6)说一说你是如何搭的?并到前面展示自己搭的过程。(引导:他的发言怎么样?)。

生1:先竖着放两个正方体,在后面正方体的右面放一个,再在后面正方体的上面放一个。(他搭的对吗?如果说的更简洁一些就更好了)。

生2:先横着放两个正方体,在左面正方体的前面放一个,再在左面正方体的上面放一个。(他搭的可以吗?他说的怎么样?)。

生3:先上下放两个正方体,在下面正方体的后面放一个,再在下面正方体的前面放一个。(太好了,他不光搭的对,并且表达的非常简洁)。

(7)请个别同学当设计师。

(8)请同位两个轮流当设计师和建筑工人。

搭一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8—79页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教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5个棱长5厘米的小正方体纸盒,教师准备5个粉笔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引入:我知道在座的是六年级最聪明最会观察的孩子,我叫什么名字,你们知道吗?

你们真是会观察的孩子,我们就要把这种会观察的习惯带到课堂中去,你会有很大的收获。

今天我们要上的课是六年级的内容,我知道你们都是最聪明的孩子,对这节课有信心吗?

1、师:今天我们要上一节数学课,老师却想到了一首古诗《题西林壁》,(引导学生齐读)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你知道吗?(抽生)。

2、师:大诗人苏轼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看到的景象是不一样的。我们在生活也看过许许多多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也会是不一样的。

我们桌面有许多小方块,我们一起来搭一搭,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它,我相信大家有很大的收获。(板书:搭一搭)。

(设计意图:由古诗导入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是不一样的”这一道理,并将此由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本节课的数学探究中来。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下来。

1、师:接下来我们进行一项比赛,同桌为一个小组,利用手中的方块很快地在纸板上搭出和屏幕上相同的立体图形,看哪个小组搭得又快又好。开始。

请看正面,请看上面,请看左面。接下来,我们把摆好的积木散开,现在请看大屏幕,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左面吗?生:不能。

师:我能,因为我有第三只眼——想象,如果我们不能转动脑袋和积木,只能看到大屏幕上的立体图形,我们就要用心去体会,打开我们的第三只眼(想象)去观察。

接下来请同学们回忆刚才自已看到的形状,再打开我们的第三只眼,用平面图形画出我们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题单比赛一)。

同桌的同学交换,看看和你画得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请别的同学指出错误在哪里)。

师:想知道老师是怎么观察的吗?接下来老师给你们看看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边讲解,边展示)。

2、3)。

同桌互相对比,看看有什么不同的。看看老师画得和你们一样吗?

活动二:根据给出的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项比赛。

1、出示一个面,让学生摆。

有一个立体图形,老师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这样的。

请同学们拿出题单看到比赛二,请同学们很快地把题目的要求看明白。明白了吗?

问题:你可以怎么摆呢?

请同学们拿出积木,根据老师看到的面摆一摆,并记录在题单二中“只看到正面”那一栏中。

谁来给同学们说一说你填的结果。(抽学生上来一边摆一边说。)真聪明,太厉害了。

现在老师给你们看我看到的正面的形状。

请把从上面和正面看到的形状联系起来摆一摆,完成题单二中看到“上面和正面”那一栏。

抽生上来摆,并说一说。同意他的说法吗?(一边说方法,教师在白板上出示摆的样子)。

这是老师看到的第三个面,观察一下,再摆一摆,完成题单二中看到“上面、正面和左侧面”的情况。

抽生摆,问:有没有不一样的?

刚才同学们比赛得真激烈,接下来老师这里也有一张题单,请同学们看一看要求,谁来说。

师:我们只看到一个面,既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也不能确定搭立体图形所需小方块的个数。但我们知道至小需要多少块。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只通过一个面,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及所需小方块的个数。)。

2、出示两个面,结合前面给出的一个面摆一摆。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通过两个面,我们可能确定所需方块个数的范围,但不能确定形状)。

师:这个立体图形,老师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这样的。结合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分小组动手摆一摆。

抽生作品展示。生谈自己的想法。

完成比赛二中看到两个面时候的统计表。你会有新的发现。你发现了什么?

抽生答。(师出示统计表)。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能确定老师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形状吗?有多小个方块搭成的?

生: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也不能确定所需方块的个数,但知道范围。师:我们看到两个面,虽然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和搭立体图形所需小方块的具体个数。但能知道所需方块个数的范围。

板书:略。

3、给出三个面,让学生摆一摆。

师:这个立体图形,老师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这样的。结合刚才老师从正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分小组动手摆一摆。

抽生展示。有不同的吗?

你能确定老师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形状吗?有多小个方块搭成的?生:能。

师:通过看到的三个面,我们就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具体形状,以及所需方块的具体数量。

板书: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知道三个面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板书:通过三个面,我们就能知道所需方块的个数,以及搭成立体图形的形状。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生:只看到一个面„„略。

师:同学们真不错,老师给你们的挑战都成功了,接下来我们进行新的挑战,有信心吗?

三、练习:(大屏幕)。

1、师:请看大屏幕(出示判断)哪一位同学错了?为什么?

师:进入第二关。请看大屏幕(出示第二题)我们猜想一下会是什么样的,跟同桌交流一下。小组摆一摆,验证一下自已的想法对吗?抽生展示作品,交流。

师:真厉害,我们进入第三关。(出示第三题)。

这道题老师加大了难度,我们不能摆方块了,只能用我们的第三只眼去观察。这个图形由多少个方块组成。

抽生说,并说明理由。

师:真厉害,进入第四关。(出示第四题)抽生说,关说明理由。

接下来,我们进行一项比赛,请根据大屏幕上出现的一个立体图形的三个面,我们用手中的方块把这个立体图形摆出来,分小组,开始!

(对活动二进行巩固)。

四、课后游戏:

两人一组,一人画,一人摆。

五、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搭一搭。

立体图形的形状。

所需方块的个数看到:一个面。

不确定。

不确定。

两个面。

不确定。

能知道个数的范围。

三个面。

能确定。

能确定。

《搭一搭》教学设计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立体图形的形状。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观察、发现法。

动手法,小组合作法。

1课时。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完成。

(二)小组展示成果。

三、当堂训练。

1.笑笑用4个正方体搭了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如图课本57页,请你动手搭一搭。

学生合作完成,小组交流。

2.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教师集体订正。

四、点拨升华。

同一图形的立体摆放形式可能有多种。

在小组内摆一摆,再集体交流展示。

五、课堂总结、质疑。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搭一搭。

1.先从一个面入手,再逐步调整。

2.搭完后,要从三个方向看看对不对。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创设出了学生乐学的氛围。学生们在学习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欲,学得积极主动。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备课之时,我还认为这节课学生理解掌握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按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搭一个立体图形,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但是通过实践发现,我太小看学生了,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能很顺利地完成搭立体图形的任务。不过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能够搭出图形只是初步的要求,要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还需要在日常生活和以后的教学中慢慢培养。

《搭一搭》教学设计

在搭建“小小建筑物”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了解立体图形基本特征基础上的。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于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加深对于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是基础,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是载体,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目标。

教学重点: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把球搭放在什么位置,保证建筑物又稳又高,深化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积木(每人1套)、数码相机(1台)

(一)激发兴趣,理解题意

1.简单分类

今天我们一起用积木搭建小小建筑物。

教师要求学生打开学具盒,由学生介绍学具盒中有哪些形状的积木,这些积木与学习过的什么知识有关。

教师要求学生按照立体图形的特征给积木分类。

2.明确要求

出示课件,“比谁搭得又稳又高。所有积木都要用上。”

师:看到这个要求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在复习立体图形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着重理解要解决问题的含义,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

(二)突破难点,解决问题

1.操作交流,聚焦难点

师:你们的“小小建筑物”能做到又稳又高吗?试一试。

学生操作一会儿后,组织学生讨论。

教师在各小组之间进行巡视。

师:圆柱也容易滚,为什么你不觉得它难搭呢?

小结:看来给这个“不听话”的球找到一个好位置是关键。

2.独立操作,突破难点

(1)其实球早有话想说了,我们看看。

课件演示:“我生性好动,你们拿我有办法吗?”听了它的话,你有什么想法?

师:看来它还有点小嚣张。你们有办法把它制住吗?自己试试。

教师用相机记录学生各式各样的想法。

(2)汇报交流。

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观察:他把球和谁放到了一起?你认为他搭得怎么样?可以按他的方法搭出来试试。

小结:把球放在3个长方体上面,可以放稳。

(3)创作自己的作品

教师用相机记录每位学生的作品。

【设计意图】在第一次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题意,加深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第二次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和学习。

(三)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要求:谁也不能再动自己和别人的作品。下课之前你们的“小小建筑物”还没倒的,“稳”这个要求就算达到了。

1.小组互评:比一比,谁的最高。

2.全班互评

每组介绍自己组的`代表作,并说明高度(几本数学书的高度等)。

分析优胜者取胜的原因。

原因1:球要放在最上面,要用3个长方体固定这个球。

原因2:要把长方体立起来,这样“小小建筑物”就长高了。

原因3:圆柱体不能躺下,也要站起来,这样保证圆柱体站的稳稳地,而且站的高高的。

3.展示学生作品,颁奖

小组优胜、全班优胜、最有创意奖、持之以恒奖等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的作品,肯定其作品的优势,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在交流中回归图形特征,引导学生调整解决问题的方向,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回顾过程,畅谈收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就像大家说的那样,看到问题我们不要忙于解决,要想清要干什么,自己有什么;还要想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什么地方最困难、最关键,应该怎样解决。这样我们不仅能把事情做完,还能做好,做快。

《搭一搭》教学设计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操作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3、通过实践活动,发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

会从正面、侧面、上面辨认由3——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利用猜一猜、问一问等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创设情境。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出示小鲤鱼泡泡)他想知道咱班谁玩过搭积木的游戏?你用积木搭过什么?搭积木是很有趣的,今天小鲤鱼泡泡就来和我们一起做“搭一搭”的游戏。(板书)。

二、动手实践。

1、在游戏之前,泡泡有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出示实物),他给福娃妮妮照了几张照片,可他分不清这几张照片是从妮妮的哪一面照出来的,你能分出来吗?(课件出示)。

得出: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现在我们欢迎泡泡下指令,我们来搭小正方体块。看谁搭得又快又正确。(出示)。

一、(1)先横着放3个。(2)在中间的方块上放一个。看看你们搭得正确吗?课件出示。

二、(1)先竖着放2个方块。(2)左边放1个方块。(3)右边再放1个方块。看看你们搭得正确吗?课件出示。

得出结论:搭的时候尽量用最少的指令搭出所要的图形。

3、泡泡发现你们是这么乐于动手,善于观察,准备奖励你们,让坐姿最好的。来当指挥官下指令,大家根据他的指令搭一搭。(生说师板书)。

4、仔细看看泡泡和这名同学下的指令,你发现了什么?

生1:用了:上下左右等词。生2:还有前后。生3:还要说清横着还是竖着摆。

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通过“上、下、左、右、前、后”等表示方向的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搭出立体图形,的确是一个好方法。这个小指挥官做得真不错,和小鲤鱼一样的机灵(奖励)。

谁还想来当指挥官,这么多同学想来,好吧!我给每个人一次机会,同位同学利用3个或4个小正方体做搭一搭的游戏,下指令的同学根据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向对方下达指令,另一名同学根据他的指令搭出与指挥官一样的立体图形。然后交换进行。

5、刚才老师和泡泡都发现同学搭得很棒,有谁愿意把你们的游戏展示给大家看一下?

6、泡泡刚才也搭了几个立体图形,而且还提出了几个问题让我们在搭一搭的游戏中来解答。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完成教材16页的第1题)。

8、课前泡泡教给老师一个新的搭一搭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玩,好吗?同学们用手中的3个或4个小正方体,摆一个立体图形,老师不看,也能摆出一个一模一样的,你们信不信?(不信。)那你们就先搭一搭吧。(学生动手搭)我的眼睛虽然不看,可我需要问几个问题。

课件出示:

问题1:你搭的立体图形用了几个正方体?

问题2:从正面看是几个正方形?

问题3:从右面看是几个?

问题4:从上面看是几个?5、搭了层?上面的在左边还是右边?

(1)、一个同学先搭好一个立体图形,另一个同学通过提问,搭出同样的立体图形。

(2)、用尽可能少的提问来搭出正确的立体图形。

10、老师先搭一个立体图形,学生们通过提问,搭出和老师一样的图形。

三、练习巩固。

小鲤鱼说了,不能整节课都在玩游戏呀,他想出题考考大家,不过不要害怕,他出的题也是让你在游戏中寻找答案的呀。

教材17页第3题。

四、课堂总结。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