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中医治疗心衰的体会(案例18篇)

时间:2023-11-15 18:22:31 作者:念青松 最优中医治疗心衰的体会(案例18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记录成长轨迹的方式,可以留下宝贵的回忆和经验。现在为大家介绍一些生活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可以对大家的生活方式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中医治疗糖尿病体会

坚果类食物(花生、瓜子、核桃、杏仁、松子、榛子)的主要成分是油(约占50%),并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故应少吃或不吃。如果用其充饥,不但会使血糖升高,还会发胖,增加胰岛素抵抗。烟有刺激升糖激素释放的作用,还可使组织缺氧,微循环障碍。酒含热量高,易增加体重,啤酒每100亳升含糖11克,易吸收,使血糖升高,长期饮酒会伤肝,引起酒精性肝硬化,使血糖难予控制。

粮食要严格按照规定量吃,不能多吃,也不能少吃,更不能不吃,还要均匀地吃(即每顿饭都要有粮食、蔬菜、蛋白质)。市场上所谓“无糖食品”实际上是“无蔗糖食品”。其中的甜味是甜味剂的味,不是糖,但制作食品所用的粮食、馅中的豆沙及奶中原有的乳糖仍可转变成葡萄糖。当血糖尚未控制好时暂不要吃水果,当血糖控制达标后再试着吃水果,即在两顿饭之间血糖最低时吃水果,于吃后半小时到1小时、2小时测测血糖,吃什么水果,吃多少量,以血糖不高为标准。

猜您感兴趣:

中医治疗糖尿病体会

饮食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孙思邈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饮食治疗的先驱,他曾提出消渴病患者“慎者有三,一饮食(尤其是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唐王焘还提出了限制米食、肉食及水果等。他们均强调,不节饮食“纵有金丹亦不可救!”

二、必须配合运动。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的选择要适当。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度”,“不能强所不能”。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散步、快速行走、健身操、气功、滑冰、游泳等。运动强度过大或活动时间太长引起劳累,会使病情加重。尤其是严重缺乏胰岛素的患者及合并冠心病、肾病者,应该限制活动量。但运动强度太小又起不到治疗作用,特别值得推荐的是要有动作缓、慢、圆的气功,如太极拳等,它具有轻松、自然、舒展和柔和的特点,是糖尿病患者最为适宜的运动形式。

中医治疗糖尿病体会

用药方法:鲜地黄50克(亦可用生地黄代),酸枣仁30克,粳米100克。先将地黄、枣仁水煎滤汁,以汁煮米作粥,随意服用。

2、用马齿苋治疗。

用药方法:取干马齿苋100克,用水煎,每天1剂,早晚分服。本方对于未曾服用过治疗糖尿病的西药与刚发病不久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

3、用番薯叶治疗。

用药方法:番薯叶150克,冬瓜(连皮)200克。将番薯和冬瓜加水500毫升,煮至冬瓜酥烂。分1--2次服。适用于糖尿病。

4、用僵蚕散治疗。

用药方法:取僵蚕适量,将其研成细末,每次服用僵蚕末2克,每天服3次,饭前用白开水送服。2个月为1个疗程,也可在间隔15天后,进行第2个疗程的治疗。

5、用鸡内金治疗。

用药方法:鸡内金10克,鲜菠菜根50克,大米50克。把菠菜根洗净,切碎,加水同鸡内金共煎煮30~40分钟,然后下米煮作烂粥。每日分2次,连菜与粥服食。

6、用棕榈子治疗。

用药方法:每日取经霜棕榈子(以陈者为佳)30--60克,用水煎,代茶饮,1个月为1个疗程。在服药期间病人应禁食鱼腥类、肉类及甜腻类食物,并应节制性生活。

7、用桑葚、坚果治疗。

用药方法:鲜桑葚30克捣烂,黑芝麻,核桃仁各15克,研细,与桑葚搅匀。每日2次,用温开水调服,对糖尿病引起的腰膝酸软,尿频量多,口渴等效果尤佳。

8、用地骨皮治疗。

用药方法:每日取地骨皮50克,将其放入1000毫升水中,用慢火煎至剩500毫升水时即可。代茶饮,同时可服用维生素类药物。

9、用泥鳅治疗。

用药方法:泥鳅10条,干荷叶3张。将泥鳅阴干,去头尾,烧灰,碾为细末,与干荷叶(研末)同等量。每服10克,遇口渴时再服,服时用凉开水送下,日3次,以不思水为止。

10、用鲜柠檬治疗。

用药方法:每日取鲜柠檬30--50克,将鲜柠檬绞汁或泡水,分3次服。10--15天为1个疗程,也可在间隔10--15天后,进行第2个疗程的治疗。

11、用人参治疗。

用药方法:人参6克,鸡蛋清1枚。将人参研末与蛋清调匀,1次服下,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

12、用荔枝核治疗。

用药方法:取荔枝核适量,,将其烘干后研成细末。每次服用10克,每日服3次。3个月为1个疗程。

13、用潺稿木治疗。

用药方法:每日取潺稿木(樟科植物,又名椿龟根)125克,用水煎服,代茶饮。

14、用仙鹤草治疗。

用药方法:每日取仙鹤草30--60克,用水煎,早晚分服。半个月为1个疗程。

中医治疗糖尿病体会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就连医术也不例外,有时候一些中药偏方对于治疗糖尿病也有着神奇的效果。

从柳枝条第一个叶数起,至第七个叶处剪下,洗净入砂锅煮水,开锅后用文火煮15分钟,取汁,每天早晨空腹喝下,连服7天,能把叶子吃掉最好。服后躺下休息15分钟。

茶叶内含茶多酚和酶,可增强人的胰岛素功能和帮助肾对糖的吸收,但这些好东西在加热到50度时就会被氧化,故要用冷开水浸泡它,才能达到治病的目的。

鲜牛胆1个,荞麦面20克,胆汁入面,拌湿为度,然后用纱布包住,敷于神阙穴上,外用胶布粘牢,一帖3天,连敷3个月。重度患者可同时服用菟丝子,方法是:取菟丝子500克,拣净,水淘,控干,趁润捣之,焙干,再研为细末。每日服2-3次,每次5克。

我们将苦瓜的籽和瓤都去了,然后切成片状,放在通风的地方风干,每天喝茶的时候,放四五片和茶一起泡了喝。

中医治疗糖尿病体会

研究认为,胎儿的死亡率增高主要与孕妇的血糖水平升高有关。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若能严格地控制血糖,并在妊娠的晚期加强对胎儿的监测,是可以降低胎儿死亡率的。

2、可形成巨大胎儿。

妊娠期糖尿病多发生在妊娠的中晚期,此时胎儿的器官已经形成,因此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是可导致其过度发育,从而形成巨大胎儿。

3、可导致胎儿畸形。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所孕育的胎儿容易出现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畸形,如脊柱裂、脑积水、先天性、肛门闭锁等。

4、可导致新生儿黄疸。

孕妇发生糖尿病后,可导致胎儿在宫内缺氧,并使胎儿体内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引起红细胞增多症。患有红细胞增多症的新生儿,由于其体内大量的红细胞被破坏,所以容易发生新生儿黄疸。

5、可导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所生的婴儿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几率是非糖尿病孕妇所生婴儿的6倍。该综合征的发生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未能很好地控制血糖导致胎儿高血糖有密切的关系。

6、可导致新生儿低血糖。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所孕育的胎儿容易形成高胰岛素血症,该病症可使新生儿发生新生儿低血糖。

中医治疗糖尿病体会

1、首先要控制饮食。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有关,饮食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孙思邈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饮食治疗的先驱,他曾提出糖尿病患者“慎者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唐王焘还提出了限制米食、肉食及水果等。他们均强调,不节饮食“纵有金丹亦不可救!”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也总结出不少药膳验方。如猪胰子1只,低温干燥,研成粉状,每次服9克,每日2次;三豆饮:绿豆100克、黑豆50克、赤小豆50克,煎汤服用;苦瓜炒肉:鲜苦瓜100克、瘦猪肉50克,武火炒后食用等等。但服用这些验方时也应将其计算在每天摄入的热量之中。

2、必须配合运动。

《诸病源候论》提出,消渴病人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外台秘要》亦强调:“食毕即行走,稍畅而坐”,主张每餐食毕,出庭散步。说明适当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这一点和现代医学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的选择要适当。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度”,“不能强所不能”。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散步、快速行走、健身操、太极拳、滑冰、游泳、老年迪斯科等。运动强度过大或活动时间太长引起劳累,会使病情加重。尤其是严重缺乏胰岛素的患者及合并冠心病、肾病者,应该限制活动量。但运动强度太小又起不到治疗作用,特别值得推荐打太极拳,它具有轻松、自然、舒展和柔和的特点,是糖尿病患者最为适宜的运动形式。

3、注重调摄情志。

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都和情绪有一定关系。因此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正确对待生活和疾病,“节喜怒”、“减思虑”。保持情志调畅,气血流通,以利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4、适当的中药治疗。

传统的中医治疗糖尿病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三消论治。随着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不能仅停留在分析三消水平上,应该纳入包括现代医学检查项目在内的,所有能反映病情多方位的指标,用中医的辨证和西医的辨病相结合。我们在临床治疗上,对初诊患者首先把糖尿病的自我保健措施交给他,要求饮食控制1~2个月,配合运动疗法。若血尿糖下降明显即可维持下去,如控制不满意则给予中药治疗。

中医治疗糖尿病体会

单身女性患糖尿病的风险,是已婚、有孩子者的2.5倍。

2、少吃快餐。

研究发现每周吃快餐超过2次的人,体重至少长了6公斤。

3、睡够觉。

研究发现每晚睡不够6小时的人,血糖控制得最差。睡够8小时,则风险减半。

4、每天一杯茶。

茶、咖啡等饮品含咖啡因,它能提高新陈代谢,还有助于机体抗氧化能力,帮助细胞吸收糖分。

5、每周运动4小时。

一项调查发现,运动能激发胰岛细胞的活性。每周运动4小时,或每天运动35分钟的人,即使体重没有变化,其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下降80%。

6、定期体检。

糖尿病前期多数没有明显症状,但血糖略有升高。定期体检能帮忙尽早发现异常,积极应对。45岁以下,有超重、糖尿病家族史、高脂血症、高血压的人,要尽早检查。

7、减点肥。

有研究显示,超重者若能减掉体重的5%,其发生糖尿病的风险能降低70%。对于一名79公斤的男性而言,大约为4公斤。采用热量计算器,了解每日饮食的热量,能明显提升减肥效果。

8、吃饭先吃菜。

吃饭前先来一道醋汁拌蔬菜。研究表明,2型糖友或糖尿病前期的人在吃碳水化合物之前,喝两勺醋,餐后血糖升幅会低些。这是因为,醋能减缓淀粉酶分泌,放慢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速度。

9、少吃红肉。

调查显示,相比每周吃红肉少于1次的人,每周至少吃5次红肉,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会增加29%。研究人员指出,这都是胆固醇超标惹的祸。要避免这一危害,应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10、加点香料。

研究人员给65名2型糖尿病患者,每餐饭加1克肉桂粉,持续4个月。最后发现,他们的血糖下降了10%。这可能是因为肉桂中的某些成分能刺激胰岛素受体,增强其功能。同时,这些成分还可以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

11、做个“谷物达人”

小米、燕麦等都是极佳的全谷物食物,但成品全谷物食品你未必都认得出来。购买时应仔细看标签,如果不是标明“全麦、全小麦”等字样,说明含有其他成分。还要注意配方表,找出“隐形糖”,如玉米糖浆、果糖等。

12、减轻压力。

在压力状态下,身体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胃口也大开,血糖升高。清晨起床后做一会儿瑜伽、冥想,散会儿步,能为这一天营造好心情。接电话、开车、照顾孩子前,做3次缓慢的深呼吸,有助于放松身心。

13、不要试图马上戒糖。

戒糖如同戒烟,需循序渐进,否则容易反弹,反而吃进更多糖。美国注册营养师阿玛瑞·汤姆森举例说明,比如你平时喝咖啡习惯加两包糖,改成加一包,第二周只加半包,第三周改成不加糖加牛奶,慢慢习惯喝原味咖啡。

14、及时戒烟酒。

吸烟容易造成身体胰岛素的抗性、诱发未来心血管、脑血管、呼吸、消化和内分泌系统等病变的危险因子,其对于身体的危害是全身性的。吸烟量愈高,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就会跟着提高。

中医治疗糖尿病体会

1、蛋白质的供给要充足。

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要控制饮食量,但是蛋白质的进食量不能少,要与妊娠期相同的正常孕妇的每日蛋白质进食量基本相同或略高一些。特别要多吃一些豆制品,增加植物蛋白质。

2、脂肪供给要适量。

由于主食碳水化合物类食物供给减少,脂肪进食要适量增加,以维持每天的供热量。并可适量进食一些干果,增加供给脂肪。

3、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多吃一些蔬菜补充维生素,经常吃一些含铁和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鱼、虾皮、动物肝以补充矿物质。

4、合适饮食,控制体重。

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一般食欲都好,进食量较正常的孕妇多,这时一定要控制饮食量。主要是限制米、面、薯类食物,每日在250克左右。不要进食含糖高的食物,含糖高的食物进食过多可导致血糖过高,加重糖尿病的病症或产生“大胎儿”。一般每日每公斤体重约需的热量为30-35干卡。最好让医院的营养师根据您个人的情况制定适合于您的食谱。

中医治疗疮疡心得体会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在中医的治疗方法中,中医药在治疗各种疾病中,尤其对于疮疡具有独特的疗效。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深深体会到中医治疗疮疡的独到之处。本文将从个人经历出发,结合理论知识,谈谈中医治疗疮疡的心得体会。

首先,中医治疗疮疡的方法总体注重“活血化瘀”。根据中医理论,疮疡是气血阻滞、瘀阻肌肤所致,因此主要方法是通过活血化瘀来达到治疗的效果。我曾遇到一位患有疮疡的病人,疮口周围浸润明显,皮肤发红,瘀斑明显。根据中医诊断,我对其采取了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案。通过外用药物和内服药物的结合,用以清除局部的热毒,改善气血循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人的疮口明显好转,疮面大小减小,瘀斑也有所消退。由此可见,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疮疡的重要方法之一。

其次,中医强调“治疮外治内”。即治疗疮疡时需要从内部调整体质。这是因为中医认为疮疡的发生与人体的体质、抵抗力有关,如果仅仅治疗疮疡表面,而不针对病人的内部调整,病情可能会反复出现。如有一位顽固性的疮疡患者,反复治疗无效,疮口不断扩大。经过对病人的全面了解,我发现病人的体质虚弱,抵抗力低下。因此,我同时对其进行了扶正固表的内服药物治疗,并针对病人的调养提出了一些建议。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人的疮口逐渐愈合,同时病人的全身状况也有了显著改善。

再次,中医注重“因病施治”。对于不同类型的疮疡,中医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常见的疮疡有湿烂型、热毒型、寒凝型等。例如,对于湿烂型的疮疡,治疗重点是清热燥湿,除湿除热。在一次严重的湿烂型疮疡患者案例中,病人疮口湿润,有恶臭浓重的分泌物。根据中医诊断,我针对病人的特点采取了清热湿、解毒除湿的治疗方案。通过外用药物和内服药物的联合治疗,病人的疮口渐渐干燥,无恶臭,疮面也逐渐收缩。因此,因病施治是中医治疗疮疡的重要原则之一。

最后,中医强调“辨证施治”。根据中医理论,对于同一种疾病,不同患者的病情可能有所差异,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来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例如,有一位年长的疮疡患者,其疮口虽然较小,但反复发作,治疗无效。我经过认真辨证,发现该患者为“气滞血瘀”证。因此我采用了理气活血的治疗方法,并结合针灸来促进气血的流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明显好转,疮口愈合,再无反复发作。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疮疡不可或缺的方法。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疮疡的方法丰富多样,其中的理论体系和治疗原则是非常独特的。作为一名中医药从业者,对中医治疗疮疡的心得体会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治疗的效果。当然,中医药作为一门综合学科,仍有很多待探索的领域。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对中医治疗疮疡的研究,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

焦虑中医治疗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200字)。

焦虑已经成为现代人普遍面临的心理问题。许多人在面对压力时感到情绪不稳定、思维紊乱和身体不适。然而,西方医学仅提供了一些针对焦虑症的药物,并没有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相反,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为焦虑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本文将从个人经历出发,分享我在焦虑中医治疗中的体验和感悟。

第二段:寻找原因(200字)。

焦虑症在中医理论中归类为“心病”,主要原因是心神失守。我在经历了一段严重的焦虑期后,决定采用中医治疗来寻求根本解决之道。中医师通过详细的问诊和观察我面部、舌苔等状况,得出我内分泌失调、气血不足的结论。他们认为这些问题导致了我的焦虑情绪。通过认识到焦虑的身体起因以及中医针对这些问题的治疗方案,我开始了治疗过程。

中医治疗焦虑的方法包括针灸、中药和调理饮食。在我的治疗过程中,我每周接受一次针灸治疗。针灸有助于平衡我身体的能量流,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在治疗期间,我也开始服用中药。这些中药包括了具有温肾补脾作用的药材,以帮助我恢复身体的平衡。同时,中医师也为我制定了调理饮食计划,鼓励我多吃有益于心脏和神经系统的食物。通过坚持中医治疗,我逐渐感到焦虑情绪的减轻,精神状态也恢复了平衡。

第四段:身心调和(300字)。

除了治疗身体,中医还强调身心的调和。我参加了一些中医推崇的身心调养方法,如太极拳和静坐冥想。这些活动有助于舒缓焦虑情绪,提高专注力和集中力。静坐冥想特别帮助我提高自我觉察的能力,让我更好地面对焦虑情绪,并引导我学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事物上。通过身心调和,我逐渐学会了更好地处理日常压力和困扰,减少焦虑的发生。

第五段:持之以恒(200字)。

中医治疗需要时间和坚持,但效果是显著的。我意识到焦虑的根源不仅是外界因素,也包括内在的体质和心态。通过中医的方法,我调理了我的身体和内心,焦虑情绪得到了有效缓解。然而,治疗并不意味着痊愈,我仍需持之以恒地进行身心的调养和保健。中医教会了我更好地照顾自己的身体和情绪,让我在面对挑战时更加淡然从容。

总结(100字)。

中医治疗焦虑在我个人经历中展现了独特的优势和疗效。通过寻找原因、接受针灸治疗、服用中药、调理饮食、身心调和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我成功地摆脱了焦虑的困扰。中医治疗焦虑需要我们对身体和内心的真正关注,愿意做出改变。通过中医治疗,我们能够恢复内在的平衡和健康,并重新找回心灵的宁静。

中医治疗糖尿病体会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有关,饮食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孙思邈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饮食治疗的先驱,他曾提出糖尿病患者“慎者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唐王焘还提出了限制米食、肉食及水果等。他们均强调,不节饮食“纵有金丹亦不可救!”

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也总结出不少药膳验方。如猪胰子1只,低温干燥,研成粉状,每次服9克,每日2次;三豆饮:绿豆100克、黑豆50克、赤小豆50克,煎汤服用;苦瓜炒肉:鲜苦瓜100克、瘦猪肉50克,武火炒后食用等等。但服用这些验方时也应将其计算在每天摄入的热量之中。

2、必须配合运动。

《诸病源候论》提出,消渴病人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外台秘要》亦强调:“食毕即行走,稍畅而坐”,主张每餐食毕,出庭散步。说明适当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这一点和现代医学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的选择要适当。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度”,“不能强所不能”。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散步、快速行走、健身操、太极拳、滑冰、游泳、老年迪斯科等。运动强度过大或活动时间太长引起劳累,会使病情加重。尤其是严重缺乏胰岛素的患者及合并冠心病、肾病者,应该限制活动量。但运动强度太小又起不到治疗作用,特别值得推荐打太极拳,它具有轻松、自然、舒展和柔和的特点,是糖尿病患者最为适宜的运动形式。

3、注重调摄情志。

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都和情绪有一定关系。因此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正确对待生活和疾病,“节喜怒”、“减思虑”。保持情志调畅,气血流通,以利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4、适当的中药治疗。

传统的中医治疗糖尿病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三消论治。随着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不能仅停留在分析三消水平上,应该纳入包括现代医学检查项目在内的,所有能反映病情多方位的指标,用中医的辨证和西医的辨病相结合。

我们在临床治疗上,对初诊患者首先把糖尿病的自我保健措施交给他,要求饮食控制1-2个月,配合运动疗法。若血尿糖下降明显即可维持下去,如控制不满意则给予中药治疗。

心衰中医心得体会

心衰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治疗时需要全面的医学手段进行,包括中西医结合。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探讨我在治疗心衰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辨证施治。

中医的治疗方法是辨证施治,心衰也不例外。首先,要分辨是属于气虚、湿泄、瘀滞还是阴虚火旺的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心衰,中医采取相应的中药和针灸治疗。

第三段:调养身心。

中医强调心身调养,治疗心衰也不能单单针对症状。在治疗心衰的同时,还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抵抗力。此外,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也是有益的。

第四段:食疗健脏。

中医认为身体的健康离不开饮食的调节。在治疗心衰中,合理的饮食方式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一些具有健脏功效的中药材和食物,如黄芪、山楂、红枣、海带等,都可以作为心衰患者的营养食品。

第五段:总结。

综合上述,中医治疗心衰不仅仅是针对症状的治疗,更包括调节身、心、脾气等多个方面。中医的心得体会,不仅仅是一项单一的治疗方法,更是一种综合性的保健方式。因此,在治疗心衰的时候,需要综合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从不同层面进行全面的治疗。

中医怎么治疗心衰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保健:休息与锻炼:应避免不必要的长时间休息,以免引起血栓栓塞疾病及关节、肌肉萎缩、僵硬以及排尿困难等合并症的发生,同时,长时间的休息易造成心脏神经官能症,不利于康复。

对于重度老年人心力衰竭可先采用床边坐立法,坐于床边的椅子,每日两次,依病情改善程度逐渐增加,直至步行每次3~5分钟,心衰稳定,心功能较好者,可在专业人员监护下进行症状限制性有氧运动,如步行,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但应避免作用力强的等长运动。

心衰中医心得体会

心衰是一种心脏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虽然西医药物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但并不能根治疾病。而中医学在治疗心衰方面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本文从中医角度分析心衰病因病机,总结中医心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体会。

第二段:病因和病机。

中医认为心衰是因为气血失调、心阳虚衰、水液内停、痰浊积聚等因素造成的。心阳负责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如果心阳虚衰,则心脏功能降低,易发生心衰。在治疗心衰时,要根据不同原因分类,针对性地调节气血、扶阳、利水、化痰浊。

第三段:诊断方法。

中医诊断心衰的方法比较多,其中包括望、闻、问、切等。望诊可看出面色苍白、有水肿、舌胖苔腻等症状;闻诊可听到呼吸急促、喘鸣等声音;问诊可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史;切诊则是检查患者脉搏变化和脉证相应。此外,中医还可以通过舌诊、脉诊等方法对患者身体进行全面系统地检查。

第四段: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心衰方法主要包括方药和针灸。常见的中成药有六味地黄丸、补心丸、加味逍遥丸等,这些中成药有扶正补虚、活血化瘀、润肺化痰的作用。而针灸则可以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调节气血、扶阳、利水、化痰浊等,从而达到治疗心衰的目的。此外,中医还注重调整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如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等。

中医治疗心衰的难度和挑战是不亚于西医的。中医重视整体治疗,针对患者个体化的情况,以良好的医德和严谨的医学态度为患者提供细致的医疗服务。在治疗心衰的过程中,我们更是深刻认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和中医治疗的独特价值。我们将继续秉承中医学精神,不断深化学习和研究,为中西医结合推广与奉献自己的力量。

中医治疗糖尿病体会

糖类的摄取是为提供热量,维持代谢正常,并避免酮体产生。孕妇不应误以为不吃淀粉类可控制血糖或体重,而完全不吃饭。另外,患者应尽量避免加有蔗糖、砂糖、果糖、葡萄糖、冰糖、蜂蜜等含糖饮料及甜食,并防止引发餐后血糖快速的增加。多数孕妇糖尿病患者早晨的血糖值较高,因此早餐淀粉类食物的含量必须较少。

二、注意热量控制。

妊娠初期不需要特别增加热量,中、后期必须依照孕前所需的热量,再增加300大卡/天。由于体重减轻可能会使母体内的酮体增加,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故孕期中不宜减重。

三、注意餐次分配。

餐次的分配在维持血糖值平稳、避免酮血症之发生,起着重要作用。养成少量多餐的习惯,将每天应摄取的食物分成5~6餐,特别要避免晚餐与隔天早餐的时间相距过长,因此睡前要补充点心。

四、注重蛋白质摄取。

如果在孕前已摄取足够营养,则妊娠初期不需增加蛋白质摄取量,妊娠中期、后期每天需增加蛋白质的量各为6克、12克,其中一半需来自优质蛋白,如:蛋,牛奶,深红色肉类,鱼类及豆浆,豆腐等黄豆制品。孕妇最好每天做好能喝两杯牛奶,以获得足够钙质,但切不可将牛奶当水喝,以免血糖过高。

五、多摄取纤维质。

孕妇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选择纤维含量较高的未精制主食,可更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如:以糙米或五谷饭取代白米饭,选用全谷类面包或馒头等。多食高纤维食物,如:增加蔬菜之摄取量,吃新鲜水果而勿喝果汁等,延缓血糖的升高,帮助血糖的控制,也比较有饱足感。

六、注意油脂摄入。

烹调用油以植物油为主,减少油炸、油煎、油酥之食物,以及动物之皮、肥肉等,尽量避免食用洋快餐等食物。

七、进行适当锻炼。

孕妇应适当到户外运动,可选择散步等温和的运动方式。孕妇糖尿病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能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对降低血糖有一定帮助。

中医治疗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的提高,中医治疗逐渐受到了广大人民的认可与追捧。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法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作为一个热爱学习、钻研的医学爱好者,我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渐摸索到了一些中医治疗心得与体会。

首先,中医强调以人为本。与西医注重病状、解剖和生理指标不同,中医更关注人体整体的状态和平衡。一直以来,我坚信人体的疾病是由于体内阴阳平衡失调所致。因此,中医治疗时不仅仅关注病因,更注重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这一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全面把握疾病的本质,从而进行有效的治疗。

其次,中医讲究个体化治疗。人的体质因个体差异而不同,因此同一种疾病在不同人身上的表现和症状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中医治疗时,必须根据个体的体质、症状和病因来制定相应的针对性治疗方案。正是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式,使得中医在治疗许多慢性疾病和疑难杂症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其次,中医注重调理防病。传统中医治疗强调调理防病,即在人体健康的基础上预防疾病的发生。与西医的重病治疗相比,中医更重视平衡身体的阴阳气血,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在我的实践中,我将中医调理防病的理念运用到了自己和家人身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每年春季时,我会根据传统中医的观点,进行体内湿气的排除,保持身体的健康与平衡。这种调理防病的方式,让我对中医的效果有了更加直观的体验。

最后,中医也有自身的不足之处。与西医相比,中医在技术手段、现代医疗设备和药物疗效方面有一定的制约。由于中医主张调整整体的阴阳平衡,因此治疗周期较长,需要较大的耐心和恒心。而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常常无法适应这种长时间的治疗过程。此外,中医理论体系复杂且庞大,普及和操作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中医在当代健康领域的推广与应用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总之,中医治疗心得与体会种种方方面面,让我深感中医的博大精深。中医的关键在于平衡人体阴阳、调理气血,倡导个体化治疗和调理防病,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了全面而多元的选择。在接下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继续不断深化对中医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为我们的健康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中医能够得到更多人民的认可与信任,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中医怎么治疗心衰

(1)症状缓和:老年人由常由于精神状态消极,或伴有运动障碍性疾病(偏瘫、关节病)以及视力减退等原因,使日常生活的活动量减少,可以不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甚至中度心衰也可完全无症状,但遇到诱因则可发生重度急性作心衰危及生命。老年心衰因肺血管代偿性变化(肺静脉溶剂及压力缓慢增加)可以不产生端坐呼吸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重症肺水肿也少见。因此,老年心衰常表现为慢性干咳、疲乏、虚弱、不愿意行走等症状。疲乏可能是毛细血管基础膜增厚、通透性降低、功能性毛细血管数目减少引起肌肉疲劳所致。

(2)神经精神症状常见:老年心衰因有明显的低心输出量和低氧学血症,使脑组织供血和供氧减少,从而导致注意力减退、淡漠、焦虑、失眠、昏睡、精神错乱等症状。精神错蓝可以是老年心衰的主要表现,容易漏诊、高龄患者心衰确诊率不足半数,可能与此有关。

(3)消化道症状多见:由老年心衰因肝及胃肠瘀血所致的腹痛、恶心及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比中青年患者多见。

(4)肾功能不全较常见:由于低心输出量和利尿治疗,使肾脏供血减少,表现为尿量减少和肾前性氮质血症(bun升高)。在老年心衰中,其患病率可高达65%。

(5)粉红色泡沫痰少见:老年重症肺水肿可有满肺湿罗音,常伴有神志障碍,但粉红色泡沫痰少见。如有血痰、呼吸困难及右心衰表现时,要考虑肺梗塞的可能。

(6)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较常见:由于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调节能力随增龄而明显高于老年心衰患者发生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低钠血症、低氯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等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这些因素常使心衰变为难治性,各种治疗措施难以见效,因此必须及时识别预处理。

(7)阵发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常常是左心衰早期具有特征性症状,但老年左心衰可表现为白天阵发性呼吸困难,尤其是餐后或体力活动后其意义与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相同。老年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需要排除慢性支气管验伴痰阻塞气道和重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痰液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困难,在坐起后并不能马上缓解,但咳出痰液后症状可立即减轻。老年人急性心肌缺血多无症状,常以短期内反复发作阵发性呼吸困难作为首发表现,遇到此情况应做心电图明确诊断。

(8)味觉异常:心衰发作或加重时,部分老年患者常感觉口腔内有一种冷人讨厌的味道,因而使病人精神苦恼,食欲丧失及不断饮水。这种未决异常可随心衰的控制而消失。

(9)大汗淋漓:心衰发作时,有些老年患者仅表现为不寻常的大汗淋漓,尤其是面颈部大汗,往往是心衰发作的象征。

2、体征特点。

(1)发绀明显:老年心衰患者嘴唇和指甲发绀一般较中青年患者明显。

(2)潮式呼吸多见:老年心衰患者由于低氧血症和循环时间延长,导致呼吸中枢缺氧、表现为潮式呼吸,常见于伴有脑血管病患者。

(3)呼吸增快:老年人呼吸25/min,如无其他原因解释应考虑心衰的可能。

(4)心律不快:一部分老年心衰患者由于窦房结及传导组织退行形变、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或房室传导阻滞等原因,即便发生心衰,心律也不快,甚至心动过缓。

(5)体循环瘀血体征轻:老年人静脉压较中青年人低,故老年心衰静脉压升高的程度不如中青年患者明显,体循环瘀血体征相对轻。但是老年人颈静脉怒张随着常见于心衰,但也见于肺气肿、纵隔肿瘤或因伸长扭曲的主动脉压迫所致。如深吸气时颈静脉怒张消失,提示主动脉压迫所致。

(6)湿性啰音和水肿常见,但不一定都是心衰所致:湿性啰音和脚肿在老年人中特别常见,不仅见于非心衰性疾病,而且也见于健康老年人,应结合其他表现综合判断。如湿啰音伴有心律增快,奔马律,则应视为心衰的表现,而且在利尿后啰音减少或消失。老年体弱患者应因为长期卧床,心性水肿可首先见于面部而非下肢。若出现下肢非对称性水肿,应注意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7)胸腔积液: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可发生不同程度的胸腔积液,这与体静脉压升高和低蛋白血症有关一般以双侧多见,右侧次之,左侧较少见。漏出液多见也可出现渗出液,这可能是漏出液被部分吸收,使现存的液体相对浓缩所致,心性胸腔积液可发生于典型心衰症状之前,容易误诊。

心衰中医心得体会

心衰是一种心脏疾病,患者心脏功能减弱以至于无法满足身体需要。中医学认为,心衰主要是心脾两虚导致。中医治疗心衰注重治疗根本原因,通过平衡体内阴阳气血,调整心脾功能来达到治疗目的。

第二段:中医对心衰的辨证施治。

中医根据病人的不同症状对心衰进行辨证施治。一般来说,心衰患者常常伴随气短、心悸、水肿等症状,中医则会针对这些症状进行针灸、推拿、中药等治疗。比如,针灸可保持心脏稳定、增加心脏功能、减轻症状,中药可以在增加心脏输出量和改善心肌代谢方面发挥作用。

第三段:饮食调理在中医心衰治疗中的重要性。

中医治疗注重饮食调理,对心衰患者来说同样重要。患者需要吃一些补气血、祛湿消肿的食物,如红枣、花生、三七、山药等。同时,心衰患者还需忌吃高盐、高脂肪、高胆固醇、刺激性食物等。

第四段:中医情志调理对心衰的影响。

情志因素对心衰有很大的影响。中医强调“情志内伤”,心血不畅则情志难舒,情志内伤则影响真气的流通。据此,中医在治疗心衰时注重情志调理。中医认为情志过急、过忧、过喜、过怒等都会影响心脏功能,因此建议患者要保持一个平和的情绪状态。

第五段: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

中医治疗心衰有其特色,但是中西医结合更能够有效治疗心衰。对于严重的心衰患者,中西医结合可以大幅提高临床疗效。中医首先通过中药治疗调理患者的气血阴阳平衡,再配合西医提供的药物治疗和病人的心理治疗,达到综合治疗的效果。

总结:

中医治疗心衰有其特色,饮食调理、针灸、推拿、中药等对于改善心衰患者的情况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但是中西医结合才能真正有效地治疗心衰。人们在治疗心衰时不应局限于单一的治疗手段,而是选择多种治疗方式,使其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让病人尽早恢复身体健康。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