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元宵节民俗活动(专业14篇)

时间:2023-12-08 08:39:23 作者:翰墨

元宵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一。它承载着民族团结、亲情互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思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几篇元宵节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蔚县元宵节民俗活动打树花介绍

我国是一个有璀璨历史的国度,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下来非常多令人感到绚丽精髓的文化艺术,在张家口蔚县就有这么一个民俗活动,在民间称之为“打树花”。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蔚县元宵节民俗活动打树花,欢迎大家阅读。

打树花是河北省张家口蔚县暖泉镇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这种别具特色的古老节日社火,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是用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城墙上,迸溅形成万朵火花,因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而称之为“树花”,其壮观程度绝不亚于燃放烟花。后来,暖泉镇每逢元宵佳节期间“打树花”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打树花也作为一项古老技艺,成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说当年暖泉镇有好多铁匠作坊,每逢年节,富人们燃放烟花庆祝,铁匠们也同样渴望着热闹喜庆,但铁匠买不起烟花,他们从打铁时四溅的火花中得到灵感,把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堡城门上方的砖墙上,好似朵朵烟花盛开。这种特别的“烟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其热闹喜庆的氛围绝不输给拥有烟花的富人们,因此便有了每逢过年“富人放烟花,穷人打树花”的民俗。

以前的打树花是在暖泉镇的古堡城墙上进行的,因为场地狭小,又有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赶来看热闹,于是,镇上专门新修了“树花广场”用于表演。

打树花实际上是一项颇费体力的活儿,三位表演艺人为了让观众保持高昂的兴致,会接连轮番出场。在休息的空当,有位女士好奇地凑上去,想亲自打一回树花,没想到一勺铁水沉得她根本端不起来,只能佩服几位艺人在挥洒自如中体现出的一身超凡功夫。

据说,20xx年整个暖泉镇总共只有4人会打树花,除了这三位师傅,还有一位不太熟练的年轻徒弟。打树花作为一项古老年俗,对艺人的臂力和泼洒技能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蔚县暖泉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西部,因镇中心有一四季长流、冬暖夏凉的泉水而得名。除了花灯会、剪纸等汉族民俗文化外,该县暖泉镇人还传承了全国仅有的300多年绝技——“打树花”。春节期间,蔚县出现了“十万人次赏树花”的盛况。“打树花”表达人们欢度节日和向往甜美生活的美好愿望。

宋家庄镇上苏庄村的拜灯山是蔚县民间社火活动的另一个种类。据介绍,拜灯山源于民间祭祀,注入了百姓敬神尚贤、祈求平安的精神寄托。上苏庄的拜灯山民俗社火形式独特而且保存完整,非常稀有。2月28日(农历正月十五)晚,踏着积雪,笔者在上苏庄村观看了拜灯山表演。

拜灯山活动有点灯山、拜灯山、耍社火、唱大戏等四部分。点灯山的人由三到五名村民组成,在灯山楼内的层层木架上由上向下将数百个灯盏摆出花边儿和文字图案,把浸过麻油的灯捻儿插入灯盏,一一注满油。夜幕降临后,用蜡烛将摆成图案的灯盏一一点燃,呈现出灯火字画。拜灯山时,一名男童扮作“灯官”,坐在由四名青壮年村民扮成的“衙役”抬着的独杆轿上,村里戏班的演员粉墨浓妆伴其左右,从堡门外进堡,率村民及观光者一路敲锣打鼓到灯山楼前祭拜。

拜完灯山后,祭拜队伍返回途中,在堡中心伴随锣鼓点开始耍社火,或舞蹈,或嬉戏,表演者和观众共同沉浸在欢乐喜庆之中。最后是唱大戏,当祭拜队伍和群众由堡内涌出堡外时,戏楼前已经张灯结彩,鞭炮鸣,鼓乐起,大戏开。

元宵节的传统食物及民俗活动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专家介绍称汤圆也称“汤团”或“圆子”“团子”,南方人还称为“水圆”“浮圆子”。每到正月十五,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

民俗专家表示,煮汤圆时,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汤圆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调查同时也显示中国人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热爱,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热爱。吃元宵要吃出不一样的味道。

另外,汤圆的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元宵节民俗活动作文

喜庆的元宵节刚刚过去,人们吃元宵,打灯笼……真是太好玩了.光知道好玩不行,得知道它的来历,不行了吧!还是我告诉你吧: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喜庆的元宵节刚刚过去,人们吃元宵,打灯笼……真是太好玩了.

元宵节的来历和民俗活动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元宵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在汉文帝时期,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在某些地区是由红薯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都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吃元宵象征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不一。一说春秋末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众人不知此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因为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还有一种说法,元宵原来叫汤圆,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圆十分拿手,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这两个传说不见史料记载,不足为信。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到了现代亦有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袁世凯在做了大总统之后心犹未甘,还想当皇帝,因美梦不能成真,终日烦恼。一日他的姨太太说要吃元宵,话刚一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了一个耳光,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从此袁世凯就给手下的人下了个命令,以后不许再说"元宵",而只能说"汤圆"。后来有人就此事写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元宵节民俗活动方案集合

氛围,让员工欢度一个温馨、愉悦、宽松的元宵佳节,经公司领导研究决定,由人力资源部组织一次“庆元宵?猜灯谜”文化活动,拟订如下:

猜灯谜、庆元宵。

20**年3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晚6:00。

一楼同仁厅会议室。

1、2月17日前,人力资源部负责收集各种灯谜,准备奖励员工的小礼品。

2、场地布置:**月**日上午,设备科协助人力资源部,悬挂好元宵节灯笼;下午下班前在会议室四周拉上红丝带,将灯谜吊在上面;活动期间播放节日音乐,渲染气氛。

3、**月**日晚,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猜谜活动,包括人员通知,谜底核对、奖品发放及宣传拍摄等;保卫科负责维持活动期间的`秩序。

1、猜谜活动,必须是现场猜谜,不得将谜面揭下带走。

2、每个猜谜者猜一个灯谜,必须先到指定兑奖处核对谜底,确认无误后,由巡视人员取下谜面交兑奖处,猜谜者进行登记,填写所猜中谜面题号、谜底、本人姓名、部门或车间之后,方可领取奖品。

3、猜对一条谜语兑换一份奖品。为了让更多的员工参与活动,每人次限猜一条。

4、谜语共200条:

第1——60条灯谜到一号兑奖桌核对答案,第61——120条灯谜到二号兑奖桌核对答案,第121——200条灯谜到三号兑奖桌核对答案。

5、奖项设置:

共设置奖品200份,猜对一条谜语兑换一份奖品,奖品兑完,活动结束。

1、猜谜要有秩序,不要大声喧哗。

2、谜底猜出后,员工只需把谜面题号记住,到指定兑奖处核对答案,不能将谜面取下。

3、对答案要排队守秩序,违反者取消猜谜资格。

1、元宵小灯笼20只,5元×20=100元。

2、红丝带两盘,15元×2=30元。

3、礼品200份,4元×200=800元。

合计费用:约1000元左右。

元宵节的几个经典民俗活动

活动内容:

一、市20xx年首届迎春灯会暨元宵节群众社火表演启动仪式。

时间:上午9:30。

活动地点:文博广场。

二、“闹元宵”群众社火表演。

1.“闹元宵”群众社火集中展示表演活动。

活动时间:上午9:40—10:30。

活动地点:文博广场(包括五一街文博中心路段)。

2.“闹元宵”群众社火巡游表演。

活动时间:上午10:30—12:00。

巡演线路:沿文博中心前五一街至金川大桥南侧转折返回文博中心广场。

三、元宵节灯谜有奖竞猜。

活动时间:上午10:00—12:00。

活动地点:星月广场(阳光文化城)。

四、元宵节文艺演出。

活动时间:下午14:30—17:00、晚上19:30—21:00。

活动地点:文博广场。

五、高空焰火施放。

施放时间:晚上21:00—21:40。

施放地点:湿地公园东游园。

温馨提示:为确保燃放安全该区域将从下午17:00开始清场,晚18:00—22:00实行禁游,除专业工作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入内,确保燃放安全。

元宵节民俗活动方案集合

欢乐渔港——吉羊点灯,平安进宝!

3月4日(农历正月十四灯会)。

3月3日(农历正月十三上灯)—3月8日(农历正月十八落灯)。

(一)挂灯(十三上灯至十八落灯)。

合理安排全镇两组彩牌楼从十三开始合成制作,直至十八落灯拆除,体现了使用过程。

活动地点:海峡广场、金山路大花坛。

(二)走灯。

以个人和家庭为单位,通过社区动员区域群众制作元宵散灯和民间艺人制作灯艺,从不同的社区地区步行到渔港古城集中点。集中点设有舞台和背景(背景为2015年渔港元宵节和“安全宝藏”图片),舞台中间设有羊灯(由一盏大羊灯和两盏小羊灯组成,羊变成喝牛奶的趋势,寓意“三羊(阳)开泰”)。同时,演员们化妆成金童银童,接过每一盏元宵灯,口中念念有词:“安全宝藏,健康长寿,万事如意”整个过程也充分体现了石浦渔港“十四夜”元宵节的文化习俗。

活动地点:海峡广场。

(三)彩街观灯。

为保留传统的元霄彩街活动,本次彩街展示以台阁为主,传统的开路牌匾、对锣、扫街、龙灯、十二生肖、东门渔鼓、台阁等。彩街观灯之时彩街队伍与观灯民众相互互动景象非常热闹。

观灯路线:从海丰广场开始沿着渔港路,转到金山路大庆路交叉口结束。

(四)吃糊粒。

十四夜吃糊粒(民间活动,十四夜家家户户烧糊粒)。

象山石浦一带、鹤浦、高塘等地的群众在正月十四晚餐,家家做糊粒,吃糊粒,小孩子们自带碗筷,挨家挨户说一声“吃发财羹啦!”,主人不分熟人或陌生人,都笑脸相迎,每人一瓢。串门越多,吃得越多聪明。讨糊粒的人越多,主人家越会发财。

活动地点:宋皇宫、天后宫。

(五)请背箕姑娘。

在石浦,十四夜晚上最风盛请背箕姑娘祈祷平安、幸福、四季丰收。一般以家族、邻居会聚形式同欢。屋内外点上亮灯,堂前放着一桶水,桶边挂着一面镜,选四位姑娘盘腿坐地,每人右手竖一根筷,上顶一只圆背箕,背箕上放剪刀、烙铁、尺、花四件,然后,姑娘们静心同诵“背箕神圆滚滚,剪刀烙铁做媒人,花给你戴,粉给你塔(搽),请你背箕姑娘来看灯。今年灯不比往年灯,四四方方角牌灯,两头尖尖橄榄灯,七手八脚稻蟹灯,抲鱼人喜爱是鱼灯。”念着念着,圆背箕自然会按顺时针方向不停地摇摆起来。此时,问年龄、问亲情、问年成等等。背箕便会一声声准确敲响水桶。旁人里三层外三层围观,既好奇又开心。

活动地点:东门渔村。

(六)看新娘。

新娘子结婚后,过第一个元宵节的,十四那天晚上,要穿婚衣,盖婚纱,坐上床边重温新婚夜,让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看、说、笑、玩。主人家以糖果、红枣茶热情招待。据说,闹的人越多,新媳妇就能越早怀上孩子。于是主人家都很愿意大家去闹。

活动地点:**x。

元宵节民俗活动作文

农历正月十五,我们这儿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闹元宵,看灯会。

下午,奶奶拿了一盆糯米粉,放到了一只凳子上,叫我帮助她去拿住脸盆的边沿,不让脸盆动。我答应了一声,就帮奶奶把脸盆扶住了。然后,奶奶就拿来了一碗开水倒进了脸盆里,接着,她用双手用力地和起来。米粉很快就被奶奶和成了一团,脸盆边上的干粉还有许多,奶奶叫我再去拿一点水来倒进脸盆里有干粉的地方。她拿起和成的粉团往放有水和干粉的地方和了起来。不一会儿,奶奶就把一个粉团和好了。她还把脸盆边上的粉都沾在了粉团上面,再和了一下。

现在,大功告成,就等做汤圆了。

等到吃汤圆前半个小时,奶奶开始动手做了起来。我看到她从粉团上面抓了一团粉,用手搓成了一个圆柱形,然后,在中间挖了一个孔,边挖边转,那个孔渐渐变大了。接着,奶奶把剁好的肉泥放了一点进去。然后,她就把这一个汤圆收口了。我看着奶奶做的样子觉得自己也心动了,也想亲手去做汤圆。我立刻跟奶奶说了一声就动手做了起来。我像奶奶一样做着。我觉得没有自己做得没有奶奶那样容易,但是也把一个汤圆做好了。奶奶看了看说:“嗯,第一个能够做得这么好,已经不错了。”接着我又跟着奶奶做了下去。不到二十分钟,我们就把汤圆全部做好了。

接着,就是煮汤圆了。奶奶把水浇开,就放了一半汤圆下去。这时,锅子里的热气冒了起来,人的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烧了几分钟,奶奶倒了两次冷水,才揭开锅盖说:“好了,现在可以盛起来吃了。”这时,我看到汤圆已经全部浮在了水面上。爸爸动手盛汤圆。他先给我盛了一碗。我却把第一碗端给了奶奶,让奶奶先吃。这时,奶奶笑得连眼睛都看不见了。然后,我接过爸爸递给我的汤圆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啊,今天的汤圆真好吃,我比平时整整多吃了一倍。

人家都说“正月十五闹元宵,团团圆圆吃汤圆。”我们这个元宵节过得真有意思!元宵节的风俗是晚上全家人围在桌旁吃元宵,因为元宵表示团团圆圆,吃完元宵大家就应该“闹元宵”。吃过晚饭,我们就去看舞龙、焰火了。哇,人可真多啊,山路都变成了人行道,来来往往的人川流不息。虽然有些寒冷,但还是挡不住人们观灯的热情。两旁火树银花,璀璨夺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前来观赏;有的坐车从几十里路的农村赶来,还有的小孩骑在他老爸脖子上,手拿着糖葫芦边吃边看。到处一片沸腾。

开始放烟花。我和哥哥也拿出所有的烟花,我兴致勃勃地点燃一个烟花的引线,顿时,五颜六色的火花迸出来,像一个翩翩起舞的金孔雀!五彩缤纷,漂亮极了。“别得意,看我的‘金凤凰’!”哥哥说完,立刻点燃了引线。“啾——”随着一声刺耳的响声,一只只金黄的东西飞快地冲上了天,“嘣”的一声爆炸了。接着,许多小金点撒满了天空,发出“嘣嘣”的爆炸声,突然,这些到处乱飞的小东西聚集在了一起,像一只金凤凰。

元宵节可少不了观花灯。这里的花灯可真多啊!有“奔跑”的老虎。“吃草”的兔子。还有在“游动”的鱼儿。真是五花八门!都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老爸给我买了一个兔子花灯。只要一按按纽。兔儿便会唱起欢乐的歌。我连忙拿起我的兔子灯加入闹花灯的行列。

汤圆煮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夹起一个放在嘴里,妈妈大叫:“小心点,别烫着。”咬上一口馅慢慢地流了出来,粘粘的,甜甜的味道好极了!

昨天是元宵节,可热闹了!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吃过晚饭,我就迫不及待的催促爸爸妈妈到小区的中心花园,那里正在举办一年一度的猜灯谜活动。

转个弯,广场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已经有好多人在这猜灯谜了,广场边上的走廊挂满了火红的灯笼,写着灯谜的彩条挂在灯笼的下面。人们驻足在灯谜前,或沉思或轻声讨论。

“太阳升起来了,打一字”,我轻声读着一个面前的灯谜。是不是“晨”字呢,我在心里思考着,爸爸说应该是个“旦”,因为“旦”字本身就是个象形文字,表示着太阳(日)从地平线上(一)升起来了。我赶紧把这灯谜摘下来。

再看看妈妈在猜什么灯谜,“两个胖子摔跤,打一地名”,我着急的问妈妈这是哪个地方,妈妈在耳边轻声告诉我是“合肥”——安徽省的省会城市。另外一个灯谜“相约在清晨,打一国名”,妈妈告诉我是“约旦”——一个在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国家。

我们接着往下走,又一个灯谜“迁来一口,打一字”,在“迁”的“千”下面加一个“口”,哪不就变成了“适”字了吗?还是妈妈反应快。同样的字谜还有“千古不分离”,当然是舌头的“舌”,这一次爸爸的反应也不慢。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

现在该轮到我大显身手了,我们拿着猜中的灯谜,到小区物业去兑奖。结果我们共抽中了2个摇摇型的自动铅笔,一块肥皂和一瓶洗涤灵。

猜灯谜活动后,中心广场上还举办了燃放焰火活动,五彩斑斓的焰火让我们流连忘返。我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元宵之夜。

人家都说“正月十五闹元宵,团团圆圆吃汤圆。”我们这个元宵节过得真有意思!元宵节的风俗是晚上全家人围在桌旁吃元宵,因为元宵表示团团圆圆,吃完元宵大家就应该“闹元宵”。吃过晚饭,我们就去看舞龙、焰火了。哇,人可真多啊,山路都变成了人行道,来来往往的人川流不息。虽然有些寒冷,但还是挡不住人们观灯的热情。两旁火树银花,璀璨夺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前来观赏;有的坐车从几十里路的农村赶来,还有的小孩骑在他爸爸脖子上,手拿着糖葫芦边吃边看。到处一片沸腾。

哇!好漂亮啊!这条龙全长约200米,一个龙头就有一个小孩那么重,可想而之,举龙头的人是多么的辛苦!哇塞!龙头还会“喷火”呢!开始舞龙了,师傅们还在凳子上舞龙的,厉害吧!这龙的身子舞起来一圈一圈的,哇,真好看。我们还看到了最精彩的盘龙,舞了将近一个小时的龙,才放烟花。

开始放烟花。我和小庄哥哥也拿出所有的烟花,我兴致勃勃地点燃一个烟花的引线,顿时,五颜六色的火花迸出来,像一个翩翩起舞的金孔雀!五彩缤纷,漂亮极了。“别得意,看我的‘金凤凰’!”哥哥说完,立刻点燃了引线。“啾……”随着一声刺耳的响声,一只只金黄的东西飞快地冲上了天,“嘣”的一声爆炸了。接着,许多小金点撒满了天空,发出“嘣嘣”的爆炸声,突然,这些到处乱飞的小东西聚集在了一起,像一只金凤凰。

元宵节可少不了观花灯。这里的花灯可真多啊!有“奔跑”的老虎。“吃草”的兔子。还有在“游动”的鱼儿。真是五花八门!都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爸爸给我买了一个兔子花灯。只要一按按纽。兔儿便会唱起欢乐的歌。我连忙拿起我的兔子灯加入闹花灯的行列。

汤圆煮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夹起一个放在嘴里,妈妈大叫:“小心点,别烫着。”咬上一口馅慢慢地流了出来,粘粘的。甜甜的味道好极了!

元宵节真有趣!节目丰富多彩。

春节元宵节的来历民俗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 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放焰火

我国古人将正月称为农历的元月,把夜晚称为“宵”,因此也称正月十五这一天称为元宵节。又因为一年当中正月十五日第一个月圆之夜,这天晚上意味着一元复始,大地回春,人们对此加以庆祝,同时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以此来祈愿全年上风上水,风调雨顺,故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名叫“元宵”的宫女,因长年幽于宫中,非常思念家中父母,终日以泪洗面,大臣东方朔每每看在眼里似乎就心有所思,他决心一定要帮助这个女孩子,于是就对汉武帝谎称说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要烧毁长安,如果要逃过这场劫难,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多做一些火神爱吃的汤圆 ,并且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果不其然,汉武帝听了东方塑的这番话很快就应允了,“元宵”姑娘终于藉此见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家人。从此以后,这一天就被定做了元宵节。

又据文字记载,在我国宋代以前是没有元宵的,那个时候人们过元宵节吃的是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后来到了唐代才有了“正月十五日作膏粥,以祠门户”的说法,显然这种“糕粥”就是元宵的前身,经过很多年的演变,从宋代民间开始才渐渐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浮圆子”习俗,这种“浮圆子”也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汤圆,由于其形状圆圆溜溜,故寓意天上月圆,碗里汤圆,家人团圆之美好意愿。

元宵这种有着美好意象的食物发展到今日已经有了越来越丰富的象征意义,归纳起来,我国北方叫元宵,而南方则称汤圆,那么元宵和汤圆究竟有着怎样的区别呢?首先就是两者的制作方法是不一样的,南方的汤圆用的是糯米粉,加水和成面以后,再加馅包制而成北方的元宵则是直接用糯米粉一层一层滚出来的;然后就针对口味儿上来说,北方的元宵现做现吃更有嚼头,而南方的汤圆皮薄馅大,含入口中更黏更软。

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元宵的制-作-工-艺和流程也日见精致,单单就制作元宵的面皮而言就有江米面、粘面、黄米面和苞榖面等类别;馅料的内容更是甜咸荤素,应有尽有,甜味的除了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之外,还有什锦、豆沙、芝麻、花生等,咸的还有猪油肉馅,自然羊肉馅,甚至还出现了可以作油炸咸味儿元宵,另外,素味儿元宵就显得更有意味,以芥、蒜、韭、姜组成的五辛元宵不但味道鲜美,还有表示勤劳、长久、向上的意思,可称得上是一种既好吃又饱含美好寓意的节日食物。

总而言之,在元宵节里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元宵是每个中国人一定要做的一件事情,在我国民间早就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习俗,与其他传统节日强调合家团聚不同的是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在元宵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燃灯,大家还要举办各种丰富的娱乐活动,逛集市、看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扭秧歌所以元宵节又被视为中华民族最热闹的节日,可以说是中国的.狂欢节。

元宵节同时又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一种体现,被人们视为春节最后的高-潮,因为过完这天后,人们就要真正进入新一年的生产生活,所以人们在元宵节全民欢庆,以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这也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的民俗作文

中国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传统节日就是其中一种。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今天我来说一说元宵节。

每年的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大家都会吃汤圆、去街上看灯会、猜灯谜,好不热闹。

元宵节要吃元宵,我们南方叫汤圆。汤圆外面是用白白的糯米粉做的,里面塞进香喷喷的猪油芝麻馅,然后把汤圆搓得圆圆的像个小乒乓球。煮好后的汤圆咬一口,满嘴都是又香又甜的馅,可好吃了。汤圆象征着大家的生活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吃过汤圆,我们全家一起去南塘老街看灯会。这里灯火辉煌,像是灯的海洋。有气势磅礴的大红灯笼;有设计精美的莲花灯;有吉祥如意的玉兔灯;还有惟妙惟肖的鲤鱼灯……各种各样的灯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看完灯会,我们又去猜灯谜。姐姐说:“咱们来比赛猜灯谜吧。”“好呀!”我答应了。有一个灯谜是:有位小姑娘,身穿黄衣裳,谁要欺负她,她就戳一枪(猜一动物)。姐姐问:“是不是蜜蜂?”“不对,差一点点就答对了。”爸爸说。“我知道了,是马蜂。”姐姐猜对了,我们开怀大笑。接下来我们又猜对了几个。空气中到处洋溢着热闹祥和的节日气氛。

全国各地庆祝元宵节的方式各有不同,但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姿多彩!

元宵节活动小结

1.小班:知道元宵节是团圆的节日,初步了解元宵节人们的活动和特别的食品——元宵。

2.中班: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玩灯、赏灯、吃元宵、划旱船等)。

3.大班:在班上开展“话说元宵节”活动,引导幼儿自由结伴,向同伴介绍自己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到的关于元宵节的新认识、新经验。

活动三:热闹的龙灯。

2月9日上午10点,锣鼓声声、鞭炮阵阵,龙池社区的舞龙队来园进行了精彩的表演,孩子们欢呼雀跃,舞龙队的队员年龄都比较大了,虽然舞的大汗淋漓,但看到孩子们可爱的笑脸,他们舞得更带劲了,最后他们还和每个班的孩子合影留念。

元宵节的民俗作文

一股面汤的清香蹿入我的鼻孔,勾起了蠢蠢欲动的馋虫,不等瓷碗落桌,我便听到了汤圆的召唤。望向青瓷碗里五颜六色的元宵,不禁想起那个古老的地方,那段难忘的经历。

在那个僻静的小村庄,我看到了只有在梦里才会出现的场景。那年的元宵节,如画的风景在我眼前铺开:一轮满月高挂在空中,清澈、皎洁。淡黑的起伏的连山,张开粗壮的胳臂,拥抱着这座村庄。成串的`大红灯笼高挂在用树梢固定住的细线上,每一个灯笼都有着自己别样的风姿。看着一个个对幸福的寄托和美好的祝愿,我不禁有些失神,感觉恍惚如梦境。

走到一个个红灯笼面前,细细观察,不禁让我惊叹于古老的手艺。一张红纸糊在圆形的灯罩外面,从下往上看,清晰地看到在一个个环状的骨架中间,一点烛光飘来飘去。而画在红纸上的,我却是不大辨认得出来。只看见一家人,身穿长袍,围在圆桌边开怀畅饮。在灯笼的上方,一轮满月浑洒着轻盈的月光,照映着坐在灯下的一家子。是啊,在这个月圆之夜,一家团圆不正是人们心中最重要的事情嘛!

一阵微风拂过脸颊,灯笼下的流苏也就随着微风左右倾斜。在灯光的照耀下,它宛如姹紫嫣红的花儿,和一片喜气洋洋的红光交织在一起,让人忍不住驻足。一张灯谜卡,便藏在其间。卡片虽小,却是出奇的精致。一幅与灯笼上的画极像的画面便在卡片的一角,我疑心它是印上去的,可卡片上的画中的人,却与灯罩上的不大相似。

边走边看,我不禁沉浸在这灯火光中,沉醉于这眼前的盛况。放眼望去,一直到山的尽头,都还有着些许光亮,有着一抹灯笼的红晕,我不禁赞叹着绮丽的美景,惊喜于民间传统技艺的精妙。

又是一阵微风,吹起了脸前的发梢,一排文字映入眼帘“人有我大,天没我大”——打一字。有趣,这人明明比天小,而这字,却是比人小,比天大!怪哉,怪哉。我心里一边想,一边也暗下决心,想要揭开谜底。

字谜字谜,既是一个字,又是一个谜。我打开双腿,又张开两手,摆出一个“大”字。我像什么呢?我现在是“大”还是“人”呢?越想越头大。绕着那盏灯笼来回踱步,看看远山,再看看近山,看看树林,再看看小草,最终目视前方,盯着,对比起各色的中国结来。

等等,“人”字加一横,不就是“大”字吗,而“天”字去掉一横,不也是“大”字吗!猜来猜去,谜底竟是个“一”字!我不禁有些懊恼,刚刚怎么就硬是没想到呢!

一阵微风吹起,树叶沙沙作响。这美景,这灯会,这灯谜,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从那以后,我在没看到过这样美的灯会了,也不知以后是否能再有缘遇到。当时的我,只欣喜于盛况美景,欣喜于猜谜的欢乐。现在再想起来,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民俗的延续?赏灯会猜灯谜,又何尝不是一种传统,一种文明,一种宝藏,一笔珍贵的财富!

元宵节的民俗作文

元宵,又圆又滑,光看样子,就让我们口水直流三千尺,这次家里要自己包元宵,这可让我们下了會功夫。

“准备材料,艺麻粉,面团,白糖……首先拿出大碗。”妈妈讲着,我跟着做着,“放入白糖,艺麻粉和筠……总算到包元宵了,想象奇特的我将面团揉成各型各色,在嗮在灯光下的艺麻粉。“蹬,蹬蹬蹬!第一个完成,”我欢呼跃雀,真迫不及待品尝到我做的第一个元宵。

开锅的日子真难熬啊,一分一秒在蒸汽中沸腾。“啊?好香啊?”一股浓浓的酒香在沉寂的时间中散漫着:“老妈,这是什么味道啊?”陶醉在酒香中的我不禁地说。妈妈说:“这是米酒的香味,”原来是米酒啊!怪不得如此香气宜人。总算开锅了,锅盖一开,散漫着浓浓酒气的蒸汽铺天而至,我贪婪地深吸一口气,真香!一个个小碗头中盛满了又圆又滑的小汤圆与米酒,碗头中會散漫着香气。小汤圆在碗中像一颗晶莹剔透的白玉,丸子,圆圆的光滑,滑的给人看着就會有一种想要上去的冲动,而那一粒粒米酒则如天空中点缀月亮的小星星,是那样的小巧依人,玲珑可爱。忍不住夹起一颗塞入口中,一口咬下去,流出了浓浓的艺麻,满嘴留着香味,那一阵丝滑可口环绕舌两旁,喝一口米酒汤,酸酸甜甜,咬一口小米松,软软可口说不出味道!那一口我狼吞虎咽,直到了胃痛。

吃自己的劳动成果,就算味道不咋地,但心却是甜的。

文档为doc格式。

民风民俗元宵节作文

传统元宵佳节在中国古代对青年男女来说是一个很浪漫的节日。

在中国古代,由于受封建礼教的约束,“闺女”直到出嫁是足不出户的,唐朝的首都长安,实施宵禁。但是在传统元宵佳节前后三天,却取消宵禁的限制,以方便人民赏灯,称为“放夜”。在这难得的三夜内,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出外赏灯。这几天,姑娘们也可以成群结队的走上街头赏灯、猜谜。青年男女也可以趁此机会给自己物色伴侣。

在台湾,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

由于此晚男女无拘,可以同游共乐,也就留下了许多的爱情佳话。如:辛弃疾的词《青玉暗》“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传统元宵佳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这些都是传统元宵佳节晚上的场景。

所以说,与七夕节凄美的情人节不同,它是中国另一个具有热闹气氛的“情人节”。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