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冰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专业19篇)

时间:2024-02-24 20:46:06 作者:雨中梧

教学计划是为了达到特定教育目标而有组织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的计划。下面是一些教学计划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和指导。

一年级《冰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引读)。

生:惊奇地喊着:“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

师:小童感到怎么样?

生:奇怪。

师: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

生:惊奇。

师:一眼就被你找到了,真不错。谁能读好这个词语的?

生:读“惊奇”

师:小童看到这么多晶亮的冰花,真是惊奇极了,于是他就惊奇的-------(引读)。

生:喊着:“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

师:圈点“喊“字,既然是喊,你觉得读时应注意什么?

生:声音要响亮些。

师:现在你就是小童,你能来惊奇得喊一喊吗?

生: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

生: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

师:是在喊了,但声音还是不够响亮。

生: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

师:谁还能再大声地来喊一喊的?

生: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

师: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喊一喊。

生: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

师:那就让我们快随着小童一起走近玻璃窗,仔细地观察一下吧!

生:自读第二自然段。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就是要通过朗读,以读促学,使学生认识体会冰花的美丽多姿、晶莹透亮、洁白无暇,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在教学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时,我是抓住“惊奇”和“喊”两字来指导学生朗读的。在处理“惊奇”一词上,显得有些匆忙,只是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了一下,并没有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一说,导致在后面“喊”字的朗读处理上,学生无法体会因惊奇而要大声,急切的喊。

一年级《影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一种笔画和两个偏旁“犭”和“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4.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方法与过程:根据课文的特点,指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边表演边朗读,充分展示课文活泼、俏皮的语言风格,达到自然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

难点:了解方位。

教具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了解课文的大意,并且在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识字。

一、游戏导入。

1、游戏:

师: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做了“踩影子”的游戏。在踩影子的过程中,老师要求你要用你明亮的小眼睛观察,用你聪明的小脑瓜去思考:你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现在谁来说一说。

生回答。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跟小影子有关的文章。

(板书课题:影子。)。

齐读课题。

师:你是在哪里认识“影”字的?怎样记住它的?

指生回答。

平时在咱们生活中,在小朋友读书的过程中要养成多识字的好习惯,以后咱们就来比一比谁认识的字最多。

二、初读课文。

师:现在就用你自己的方法读书吧!

3、识字。

(2)拿出生字卡片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师:请小老师介绍认识这11个生字的经验,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要提醒大家一下。

小老师教读。

(3)师:下面我们就用小老师教的方法记一记生字。

(4)去掉拼音认读生字。

(5)火车认读生字生词。

(6)游戏:摘苹果。苹果树上的苹果后面藏着生字宝宝,摘到苹果把字读正确就得到苹果了。

三、再读课文。

1、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3、自由选择读,你喜欢哪部分就读哪部分。

4、多种方式练读。(自由读,个别读,同桌对读,小组读,你读我评,男女生赛读……)。

感悟。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求写的生字。

飞马鸟。

2、学生观察生字,说一说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写。

2、出示田字格中的字:“飞”,看看这个字象什么?(鸟扇着翅膀在飞。)组词。指导认识新笔画“横斜钩”。

3、出示“九”,和“飞”比较一下,“飞”字里的“横斜钩”和“九”字里的“横折弯钩”有什么不同。

4、教师示范“飞”字的写法。

5、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6、展示学生作品,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识字,并且在复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一、复习导入。

1、游戏:小小擂台赛。(男女生各出一名代表比赛认读生字,谁的速度快谁就是小擂主。教师和其它同学当评委。)。

2、齐读课文。

二、小组讨论。

1、(演示课件或挂图)师:影子可调皮呢,它和太阳捉迷藏玩呢!它是怎样捉迷藏的呢?同桌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2、汇报。(太阳在后,影子在前,太阳在前,影子在后,太阳在右,影子在左,太阳在左,影子在右。)。

3、师:影子可真调皮,你能读出它的顽皮可爱吗?(边表演边朗读,充分展示课文活泼、俏皮的语言风格。)。

三、指导背诵。

1、边想象课文内容边自由练习。

2、教师引背,小组赛背,男女生一替一句背,齐背。

3、加上动作、表情背诵,展现出影子的可爱和你喜欢影子的感情。

四、小实验。

1、拿出手电筒和玩具分组做影子的实验,看看发现了什么。

2、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结果。

五、练习。

课件出示课后练习“我会说”:我的前面是_____。我的后面是_______。

我的左面是_____。我的右面是_______。

1、同桌练说,互听互评。

2、谁想说一说,说给全班同学听,大家评议。

六、拓展。

1、画影子。要注意太阳公公和影子的位置,画完了评评谁画得好,画得准。

一年级《冰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朗读训练。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检复词语。

1、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0课《冰花》。(齐读课题)。

2、先来看看昨天刚交的新朋友——这些词语宝宝的名字你还叫得出来吗?

指名读,齐读。

二、品读课文。

1、你能用上这其中的一两个词语,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冰花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逐句教授第二自然段。

1)冰花晶亮洁白。

a.出示相关图片,瞧这冰花,多么晶亮,多么洁白呀!

b.你还见过哪些亮晶晶的东西呀?

c.指名读,齐读。

2)冰花是一朵朵的。

a.哦,这冰花是一朵朵的呀,想看看吗?

b.出示一朵冰花,师:几朵?(一朵)够不够?……几朵?够不够(两朵)……三朵……许多朵!冰花真……(多、美)。

c.这么多冰花聚在一起,就是(一朵朵)。指导朗读。

3)冰花是一束束的。

a.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束束的冰花。出示相关图片。

b.这一束束的冰花,多吗?美吗?那你能美美地读一读吗?

c.指名读,齐读。

d.玻璃窗上的冰花,一朵朵,一束束的,漂亮吗?

我们一起来赞一赞这漂亮冰花吧。(齐读“啊,真漂亮!”)。

4)冰花像宽大的树叶。

a.想不想欣赏一下?出示冰花。师:这冰花像什么呀?这张树叶非常的……(宽大)。

b.这样的冰花你喜欢吗?请你读出来。指名朗读。(评价)。

师:玻璃窗上的冰花有些就是像……(男生朗读)。

5)冰花像柔嫩的小草。

a.我们也来欣赏一下。出示冰花。师:它像什么?

师:看一看……(出示小草图)师:这些小草怎么样?(柔柔的、嫩嫩的)。

b.这样的冰花谁喜欢?把你的感觉读出来。指名读。

c.师:冰花有时就像……(女生朗读)。

6)冰花像丰满的牡丹。

a.看!(出示冰花)这些冰花像什么?

b.老师这里有两幅牡丹图,我们小朋友来看看哪一幅是丰满的牡丹?

c.是啊,冰花像(丰满的牡丹) 指名读。

d.喜欢这种冰花的小朋友一起来读一读。

2、多么美丽、神奇的冰花呀,真是惹人喜爱!(学生齐读它像……牡丹)。

看着这么美的冰花,我们忍不住赞叹道……(齐读“啊,真漂亮!”)。

3、其实,冰花的形状远不止这些。看,它们还像什么?(出示图拓展)。

让我们学这课文的样子来说说冰花是什么样的。(出示:它像……像……)。

冰花的形状可真多呀,我们用一个词儿来说,就叫“千姿百态”。

(板书:千姿百态。老师领读)。

4、美丽神气的冰花好几朵聚在一起,成了……(一束束,一朵朵)。

每一束,每一朵,都是那么的……(晶亮,洁白)。

5、读得真美,谁能把这一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出示第三句话)。

师:我看每个小朋友都想试一试,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6、多美的冰花呀!我们忍不住再一次赞叹道……(出示:“啊,真漂亮!”)。

7、老师听出来了。小朋友口中的冰花很美,心里的冰花更美。愿意让后面的老师和我们一起欣赏这漂亮神奇的冰花吗?让我们一起来赞美它吧!(齐读:第二第三句话)。

8、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美丽的冰花,你的心情怎么样啊?

小童和我们一样,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么美丽的冰花。于是,他……(出示第一句话)。

指名读,评价,指导朗读。

9、出示第一第三自然段。师读第一自然段。这么美丽的冰花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呀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一想冰花是哪儿来的。(交流)。

10、哦,原来这漂亮的冰花是冬爷爷在我们睡觉的时候送给我们的。

三、巩固拓展。

1、过度:冬爷爷为我们送来的这么漂亮的礼物,让我们再一起来欣赏欣赏吧。(齐读课文)。

2、拓展:其实呀,冬爷爷还给我们送来了许多礼物(出示图片,欣赏冬天的景物——雪、冰凌、梅花)接受了这么美的礼物,你有什么话想对冬爷爷说吗?请你来谢谢冬爷爷。

3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和小童一起欣赏了美丽、神奇的——(齐读课题)。

一年级《影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通过完整的阅读绘本故事,继续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二、活动准备。

1.绘本:《影子》的ppt。

三、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并认识小男孩斯温。

提问:“封面上有谁?你知道他的名字吗?除了斯温,封面上还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二)师生共同观察环衬。

1.环衬中有许多的动物,他们都是谁?

2.除了动物还有谁?

3.师生共同阅读绘本。

(三)师生通过阅读绘本,来做总结。

完整阅读绘本一遍,帮助孩子加深记忆,理解故事内容。

(四)绘本与幼儿生活相结合。

请小朋友们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影子朋友。

(五)师生共同绘画。

把我们的影子朋友通过绘画的方式找出来。

一年级《冰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师谈话。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请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

(1)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能直呼的先拼再直呼,难读的多读几遍。

(2)二读课文,要求给自然段标好节号。

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读书,先组内读,学会互评,后汇报读,教师纠正字音、停顿。

(2)出示字词:(略)。

点名读,相机正音。

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

指名3人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冰花是谁看见的?是在什么时候看见的?它是什么样子的?

(2)提问,相机板书:晶亮。

(3)冰花多不多?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4)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突出“一朵朵”和“晶亮”。

(5)过渡。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点名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第一句:他惊奇地喊:“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

小童为什么觉得惊奇?

你能像小童一样惊奇地喊一喊吗?

指名读,评价。

再指名读。

指导边说边做动作。

齐读。

(3)用“因为……所以……”把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并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注意区分同音字“他”和“它”。

3、范写“见”、“丰”、“这”,提醒注意。

4、学生在《习字册》上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一、复习检查。

选字填空。(略)。

二、继续精读训练。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继续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人自然段。

(2)小童觉得冰花怎么样?为什么?

点名读。

比较:(略)。

(3)指导学生用惊叹的语气读前一句,用喜爱、赞美的语气读后一句。

(4)尝试背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点名读第三自然段。

(2)“这花”指什么花?

(3)指导学生用疑问的语气读好小童的话。

(4)妈妈是怎么说的?

(5)分角色朗读。

三、指导写字。

1、出示字卡读。

2、说说在写这些字的时候,你准备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3、范写“说”、“时”。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四、作业。

细心观察冰花,看能不能帮小童找到更新的发现。

语文教学资源网。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请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

一年级《冰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生:长在泥土里的。

生:还有荷花是长在水里的。

师:是呀,可以说许多花都是这样的,可这冰花是在哪看到的。

生:玻璃窗上。

师:玻璃窗上竟然会开花,小朋友,如果是你看到了,你会觉得怎样。

生:真是太奇怪了,玻璃窗上怎么会开花。

生:太不可思议了,我要叫我的好朋友也来看看。

生:我要仔细瞧一瞧,怎么会这样的。

师:不但你们觉得奇怪,连文中的小童也是如此,出示第一句话,你从哪个词中看出来。

生:惊奇。

师:是呀,以前都没见过呢,所以他惊奇地喊着。

生读。

生:老师,我觉得“喊”也能看出来的,因为他都奇怪的要叫起来了。

师:那你来学着小童的样子喊一喊。

指导朗读。

出示冰花图片,看着这些冰花,小朋友,你想说些什么呀。

生:好漂亮的冰花啊。

生:冰花真好看。

生:太美丽了,还一闪一闪的。

师:我也忍不住想说“啊,真漂亮!”

生交流,相机出示:它像宽大的树叶。

师:怎样的树叶是宽大的树叶。

生:就是要那种稍微大一点的,不能很小的。

生:看上去宽宽的。

指导读词:宽大的树叶。

交流:像柔嫩的小草。

师:什么时候的小草是嫩嫩的。

生:春天的时候。

师: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就是小草刚刚。

生:长出来的时候。

指导读词:柔嫩的小草。

交流:像丰满的牡丹。

师出示牡丹图,这是一朵怎样的牡丹,特别是花瓣怎样。

生:花瓣很多,都叠在了一起。

师:冰花的形状真多,像---,像---,像---,真是。

生:千姿百态。

出示“啊,真漂亮”再读。

教后小记:《冰花》这一课中,我将重点放在第二自然中描写冰花形态的词句中。从学生生活中的花入手,说说你平时见到的花是长在哪的,而此时花却是开在玻璃窗上的,学生心中的那份奇怪,惊奇就油然而生,有了内心的感受,在喊一喊中就更能表达出来了。而本段中的另一个难点就是三个“它像”,这好的描写了冰花的不同形态,但是要能很好的理解并读好就不那么简单了,特别是对“柔嫩”“丰满”两个词语,单凭老师的说教学生还是听的云里雾里,为此结合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的已知经验,先让生说说什么时候的草是嫩嫩的,生活中,学生对“嫩”这一字是有经验,感觉的到的,知道是出来不久的,此时老师在此基础上再稍加指导,一阵风吹过,小草受不住,好像就要倒了一样,这样的小草就是柔嫩的小草,有了这样的感悟理解,学生不但朗读到位了,也积累了词语。一年级学生理解的水平有限,本来他们脑中的词语就缺乏,一些抽象的词语如果只是空洞的解释,学生不易掌握,从贴近他们生活的事物出发,调动已知经验,解决未知词语,学生易理解也易记牢,也能试着应用。

《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

1:会认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认识文中的蔬菜,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丰收的喜悦,体会劳动的愉快。

[教学重点]。

借助汉语拼音和课文插图,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会认本课要求认的生字。

[教学难点]。

能够通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丰收的喜悦,体会劳动的愉快。

[教学准备]。

1、课前请学生观察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蔬菜。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提问:你们平时都喜欢吃什么蔬菜?

2、出示课件,带学生到菜地里去看看。

3、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二、认识蔬菜娃娃。

1、认识蔬菜娃娃,认度蔬菜名称。

2、小游戏--帮蔬菜娃娃找名字。

三、试读儿歌,自主识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儿歌,勾画生字,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儿歌,教师帮助正音。

3、教师示范读儿歌,学生再读儿歌。

4、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四、美读儿歌,入情悟“趣”。

1、教师与学生配合读儿歌,男女同学配合读。

2、分角色读儿歌。

3、唱儿歌庆祝。

五、巩固儿歌,拓展思维。

1、认读新编儿歌。

2、游览蔬菜王国。

3、教师小结,画一画你喜欢的蔬菜。

一年级《冰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复习汉语拼音,学会本课2个汉字,并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训练、朗读训练。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激情导课。

1、导入新课。

师叙述:转眼,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得吹着,雪花纷纷落下,大雪下了整整一夜,大地是一片白色,,他朝窗外望去,看见了什么?(生:冰花)。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0课《冰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冰花。齐读课题。

2、出示目标。

让我们继续用心朗读课文,看看冰花究竟是什么样的。

3、效果预期。

老师相信同学们只要认真听讲就一定能完成学习任务,你们有信心做到吗?

民主导学。

一、复习字词。

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认读。

1、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阅读了《冰花》这篇课文,有一些字娃娃从课文里跑出来了,你还认识他们吗?出示,指名读。

(ppt:惊奇漂亮宽大柔嫩丰满晶亮洁白一朵朵一束束)。

二、任务一:

1、任务呈现:读一读课文,看看冰花是什么样子的?

2、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轻轻打开语文书115页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小童看到了什么样的冰花(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2、读。

3、圈点“一朵朵”。师:读读这个词,你从这个词中读到了什么?(冰花很多)师:不是一朵,也不是两朵,而是一朵朵,你能来读一读吗?指导朗读(个别读、评价后再读,齐读)。

圈点“晶亮”。师:读读这个词,你从这个词中读到了什么?(冰花很亮)演生感受后指导朗读(个别读,比较谁读得最亮,齐读)。

5、原来玻璃窗上的冰花很多也很亮,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吧。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当你清晨起来,拉开窗帘,看到这么晶亮的冰花,你的心情怎么样啊?为什么?

2、我听出来了,你们不光高兴,还很惊奇呢。(点击:惊奇)齐读。小童的心情和你们一样,他惊奇地喊着:(引读)。

(1)现在你就是小童,你的心情怎样?请你来读一读。那老师做妈妈,你惊奇地告诉妈妈吧!(评价:妈妈觉得冰花很美,看到这么美的冰花,你高兴吗?妈妈没感觉到,请你再来读。真的呀!妈妈呀看到了。)。

(2)读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齐读)。

3、玻璃窗上开花了,多神奇啊!让我们一起来仔细欣赏这美丽的冰花。(出示课件:图)。

你觉得窗户上的冰花怎么样?学生说。出示:“啊!真漂亮!”请你把它读出来。个别读(4-5人)齐读。

4、冰花有多漂亮?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出示课文)。

(1)引读:“它像,像,像。”冰花真是又多又美又神奇啊!真美啊!你喜欢哪一种?你来读。

(2)交流:

a“它像宽大的树叶”

·它像什么?(它像树叶)。

·它像怎样的树叶?(它像宽大的树叶)请你读出来。

·指名读(评价:)。

·谁也喜欢这种形状的冰花的?你再来读。

·齐读。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b“像柔嫩的小草”

·它像什么?(它像小草)。

·它像怎样的小草?(它想柔嫩的小草)。

·什么时候的小草最柔嫩?(春天)你见过吗?那你的感觉读出来。

·齐读。

c“像丰满的牡丹”

·它像什么?(牡丹)。

·怎样的牡丹?(丰满的牡丹)。

·出示牡丹图这就叫牡丹(出示图)。

·是啊!冰花像(丰满的牡丹)指名读。齐读。

(3)是啊!冰花的形状可真多,(引读)像,像,像。真是(板书:千姿百态)其实冰花的形状远不止这些。看,它们还像什么?(出示图拓展)。

·出示:“它像”让学生说话填空。

·让我们学着课文的样子,来说说冰花是什么样的?出示:“它像,像,像。”练习说话。

(4)你现在觉得冰花怎么样啊?出示句子“啊!真漂亮!”指名读,齐读。

(5)冰花不仅样子特别美,聚在一起还很多呢!你从课文中看出来了吗?出示句子“一束束,一朵朵”你能读好吗?指名读出“多”(4-5人)齐读。

(6)这一束束,一朵朵的冰花是那么的(引读)晶亮洁白。

(7)让我们再来赞美它吧!(齐读:啊!……洁白)。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么漂亮的冰花是哪来的?(出示第三小节)谁来读?

2、个别读。读的真好,谁来说说冰花是怎么来的?是什么时候送给我们的?(晚上)难怪到了第二天清晨,小童会惊喜地发现窗户上开出了朵朵冰花。这么漂亮的冰花是谁送的?(冬爷爷)请你再来读读妈妈的话吧!(多好的冬爷爷啊!)我们一起再来读读妈妈的话吧!

3、冰花这么美,这么多,小童真想知道冰花是怎么来的?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小节告诉小童吧。齐读第三小节。

(四)、拓展。

——(雪)对,冬爷爷将雪花撒向田野,就给麦苗盖了层厚厚方的被子,,将雪花撒向树木,就给树木穿上厚厚的棉袄,我们就可以堆雪人、滑雪、打雪仗玩得多开心呀你们喜欢冬爷爷吗?建议小朋友回赠冬爷爷一个礼物——《手指操》表演。

2、冬爷爷特别喜欢我们的礼物礼物,一开心又送我们一个。我们来看看。

三、任务二:

1、任务呈现:学会“时”“说”这两个生字。

2、自主学习:学生对照笔顺图书空、念准、

3、展示交流:

冬爷爷送我们两个生字宝宝,希望我们做爱学习的孩子。我们来比比谁最会观察,谁看得最仔细,记住这两个字。教学“时”“说”

(1)指名读准字音。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3)书空、范写。

(4)描红。

写字指导参考:

(1)见:第四笔是竖弯钩。学生书空,在书上描红。

(2)丰: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先写三横,再写一竖。二横短,三横长,稍稍向上斜,间距要相等。)。

教师范写,教口诀:一横中,二横短,三横长,一竖竖中线。学生书空。在书上描红。

(3)从:左右结构人字旁,两个“人”写法不同,左边的“人”捺改为点。人字旁要谦让,把脚缩进来。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在书上描红。

(4)他:左右结构单人旁,右边是个也也也。注意左窄右宽。

学生描红。

(5)它:上下结构宝盖头。注意上大下小。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在书上描红。

比较“他”和“它”的用法,前者指人,男子;后者指事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如课桌、黑板、小草、白兔等。

说说课文中的“他”和“它”各指谁?

(“他”指小童,小童是个男孩;“它”指冰花,是事物。)。

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出示检测题:冰花像,像,像。

展示背诵之类。

2、结果反馈:

3、反思小结:

小朋友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欣赏了晶亮洁白又多又美的冰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现在呀已经是冬天了,如果你用心去观察,也许你会像小童那样幸运的欣赏到冰花的,也会享受到冬天的乐趣.到时候,你可以把冰花画下来,拍下来,或者用美丽的文字写下来,把大自然的美丽永远留在你的身边.

板书设计:

10、冰花。

晶莹洁白千姿百态。

教学设想:

《冰花》是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共有三个自然段,语言优美,生动地描绘了冰花千姿百态和晶亮洁白,课文的插图形象地反映了课文内容。因此,本课的教学就是要通过朗读,以读促学,使学生认识体会冰花的美丽多姿、晶莹透亮、洁白无暇,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年级《冰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放动画,欣赏图片,创设情境等形式和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与认知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和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段落.

3.指导学生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去了解冰花的美.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冰花的成因.

2.引导学生想象说一说冰花的其他形态.

教学准备冰花及窗户等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有效导入。

动态情境趣味揭题。

一 复习导入。

1.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带着小朋友们继续去欣赏-----(出示课题 齐读课题冰花)(齐读课题)。

2.师:瞧~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这么多好看的冰花(课件:冰花),

老师告诉大家哦,冰花会变魔术哦!

看!(课件 冰花上出现词语)。

冰花变出来的词语你能正确的响亮的读出来吗?

(复习生字词)(提醒生字读音)。

(设计意图:“趣”字当头,老师送冰花 读词语,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体感知。

再次读文,自主感悟。

二感知全文。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冰花是什么样的?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文,请三个小朋友分别来朗读课文的三个自然段。

请其他小朋友,眼睛看着书,耳朵仔细听,听了课文,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冰花?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对冰花先有一个整体的映像,可以用书上的话来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让学生自由说一说对文本的初步感悟)。

深入文本。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设置情境走入文本。

(老师放音乐先描述:大雪下了整整一夜,树枝白了,屋顶白了,路面也白了,清晨,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来了,人们渐渐地从睡梦中醒来,伸了个懒腰,从玻璃窗上向外望去,(老师贴画),快睁开你们的小眼睛!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说看到了玻璃窗上结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冰花只有在夜晚才能凝结而成,有效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

2 师:小童和我们一样,他看到了-----(出示第一段)。

师:他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玻璃窗上结了一朵朵晶亮的冰花)。

3 师:读着读着,哪个词引起了你的注意?

(一朵朵 晶亮 相机课件变红)。

一朵朵。

师(课件出示一朵)小朋友们,这是一朵朵吗?(出示两朵)这是一朵朵吗?(出示很多朵)看!这下出现了那么多冰花,这就叫----(一朵朵)。

哦,小朋友,现在我们知道了,一朵朵就是---(很多很多 一朵一朵又一朵 数也数不清)。

及时反馈。

(设计意图:及时反馈穿插其中,老师通过看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让学生能对文本中的重点词汇进行理解,并能拓展延伸,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联系了生活的经验,从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指名学生说)。

还有哪个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

(晶亮)。

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师:生活中,你见过什么东西是晶亮的吗?

及时反馈。

(钻石项链 玻璃 水晶 露珠…)。

(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你能用晶亮说完整的话吗?钻石是晶亮的…..)。

(老师出示 钻石 露珠 …)。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东西看上去都---(非常闪亮)。

师:闪闪发光,美丽极了,你能把晶亮读出来吗?(指名学生读晶亮)。

4.师:谁再来读课文的第一段,把这样又多又晶亮的冰花读出来?

评价:。

a 有点亮了,但是还不够亮,谁能读的再闪亮一些?

b 晶莹透亮 非常好看!

c 你读的冰花不但多而且亮。

d老师的眼前好像看到了这样的冰花,你读书的时候抓住了一些关键的词语 你很会读书(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第一段,初步感知冰花的特点是又多又晶亮的,为学习下文,更深入的学习课文,了解冰花的千姿百态做铺垫。)。

四 学习课文第二段。

1.师:小童第一次看到了这样漂亮的冰花,于是他------读!出示(惊奇的喊着------学生读)。

师:哎呀!你觉得他是小童吗?你觉得他把小童第一次看到冰花时的心情读出来了吗?

(指名生评议)。

(预设:他读的不像小童 因为他读的不惊奇不惊喜….)。

2.师:哦~你听的很仔细!对呀!惊奇就是----(惊讶和奇怪)。

师:谁再来做一做惊奇的小童?(指名学生再读)。

师:他读的怎么样?我觉得他不够惊奇,因为第一次看到冰花的小童是喊了起来(喊变成红色)。

3.小朋友们,喊和我们平时说话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声音是很大的!)。

师:那小童为什么要喊呢?(很惊奇,他很想让妈妈知道看见冰花)。

师:那现在老师就是妈妈,你就是小童,。

那就请你当一当小童,惊奇的喊一喊。

(指名学生读)。

老师引读:他惊奇的喊着----(学生读)。

(设计意图:学习词语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读文体会,学生看到黑板上的冰花已经有了惊讶的感受,所以理解词语并不困难,老师以引导为主)。

4.过渡:那玻璃窗上冰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能让小童感到这样惊奇呢?接下来就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二段,把描写冰花样子的句子画下来,(出示自读要求)。

(学生自由读 老师巡视指导)。

(指名读)。

(出示它像。。。。。)。

在这些冰花中,你最喜欢什么样子的冰花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冰花读一读,说一说,达到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活泼的目的,营造一个自主,轻松,丰富的开放性课堂氛围)。

引导学文自主探究。

学生自由汇报:

(1).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几片叶子,今天给你们带来了,瞧!

(出示芭蕉树香樟 绿萝 椰子树等叶子)。

师:你们觉得这些叶子看上去怎么样?

(很大很宽)。

对!这就叫宽大~。

有的冰花的模样就很像这样宽大的树叶,

瞧!老师把这样的冰花送给你们!

师:喜欢吗?喜欢你能读好吗?

出示句子:像宽大的树叶。

(2)我喜欢像"柔嫩的小草那样的冰花”

(出示读)。

师:还有的像什么样的小草?(柔嫩的小草)。

师:什么季节的小草是最柔嫩的?(春天)。

师(出示小草图)那么春天的小草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软软的,细细的 嫩嫩的,还可以在草地上睡大觉呢。)。

师:对呀,这样的小草多想让人去摸一摸呀!

师:像小草一样的冰花老师也拍了下来!看!

出示冰花图 你瞧,这些冰花多像—(生:像柔嫩的小草)。

出示句子:这样的冰花谁喜欢?指名读。

a:老师感觉到了,柔柔的嫩嫩的,读的真美呀!

(3)我喜欢像"丰满的牡丹那样的冰花。

"牡丹",小朋友看见过吗?(学生讲述牡丹)。

想看吗?

(出示图片)。

师:每年春天的时候,牡丹花就开了,中国洛阳的牡丹是世界闻名的,看,这就是一朵在洛阳盛开的牡丹花,.

它长的怎么样?

(很漂亮 开的很大。。。。。)。

师:你们看她这么大的花瓣,一层层,一片片.花瓣开的又多又密,开的非常的旺盛,这就叫”丰满”

有的冰花就像丰满的牡丹!(出示冰花图)。

出示图:瞧,这冰花多像--丰满的牡丹呀。

谁喜欢上这冰花了?你读读这一句。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擅长的是形象思维,对于不常见的冰花并不熟悉,老师利用图片和冰花相互对照,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关键的词语,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真正的去喜欢美丽的冰花,从心底去热爱大自然馈赠的礼物)。

3师:读的真好!这些冰花各式各样,千姿百态,它们结在玻璃窗上—读!(像宽大的。。。。。。。洁白)(老师引读)。

师:是啊!一束束一朵朵,好多呀!(板书:一束束 一朵朵 多)。

还非常的------晶亮洁白(点击板书:晶亮洁白)是那么的----(生:美)啊!(板书美)。

(边放动画边一齐读”它像-----洁白”)。

4 练习说话 。

激发想象积累内化。

(1)在小童眼里,冰花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小朋友,在你们眼里冰花又会像什么?现在就请你们睁大眼睛,仔细的看,大胆的想象吧!

(一张张的出示图片)。

(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有独特的视角和充满想象力的思维,老师在这里给学生练习说话,激发想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培养其说话的能力。)。

师:冰花真是各种各样,千姿百态呀!

那么小童家的玻璃窗上还会印出什么样子的冰花呢?

现在就请你用课文中这样的句子说一说!

(出示 千姿百态的冰花有的像宽大的树叶,有的像柔嫩的小草,有的像丰满的牡丹,有的像()的( ))。

(指名学生说)。

(设计意图:从拓展说话回归文本,设计本意在于还是让学生又能够文本中的句式来练习说话,既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性的扩展,也再次提炼了文本语言,让学生再次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5 升华主题激情诵文。

1.师:小朋友们说的真好!看到些美丽动人 千姿百态的冰花。

难怪小童会情不自禁地说—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评价a 你读出了对它的喜爱。

b你读出了对它的惊讶。

c你读出了对它的赞叹。

d哎呀你的眼睛里有美丽的冰花,你是发自内心的赞叹呀!

多么神奇多么漂亮的冰花呀---男生读。

多么晶亮多么洁白的冰花呀,----女生读!

让我们和小童一起,再次欣赏这玻璃窗上的冰花吧!

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二段(一起读第二段)。

五学习第三段。

童趣对话巧妙解谜。

过渡——这么美丽的冰花是从哪儿来的呢?读一读课文的第三段,找找答案!

(1)冰花是怎么来的?(生答)。

齐读:(课件)是冬爷爷在你睡觉的时候送给你的。

是谁告诉小童的?(小童的妈妈)。

出示:这花是从哪儿来的?

是冬爷爷在你睡觉的时候送给你的。

分角色来读课文。

那冰花到底是不是冬爷爷在我们睡觉的时候送给我们的礼物呢?

冬爷爷有个小秘密想告诉大家!

(放冬爷爷的话)。

(设计意图:充满童趣和新意的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冬爷爷来揭示冰花的秘密,巧妙而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进而达到理解和认识的升华)。

小结:哦,听了冬爷爷的话,大家明白了冰花到底是怎么来的了!

(出示:冰花是由于冬天夜晚寒冷,将玻璃窗上的水气凝结成冰,这些冰就形成冰花了.)。

(跟老师读一读冰花形成的原因)。

师:那么妈妈是怎么告诉小童的呢?(在出示妈妈的话)。

妈妈说:----(生:是冬爷爷在你睡觉的时候送给你的)。

提升文本培养能力。

师: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妈妈说的话让我们听起来呢。就更有趣更有意思,小朋友们,我们在平时说话的时候,也可以像妈妈这样,把相同意思的句子说的更有趣一些。

比如:(出示:蜜蜂在花丛中采蜜。那么我们可以说:蜜蜂在花丛中跳舞。)。

及时反馈。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句子,你能把这个句子改的有趣一些吗?

(出示:小花开放了。)(小花展开了笑脸)。

(设计意图: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已经知道了冰花形成的原因,解决了本课的难点,但是课文的表达是拟人化的表达方式,通过老师练习说句子和比较句子两种方法,让学生不但明白了课文中要让我们了解的科普知识,也从一方面知道了应该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这是一种老师对学生语文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六有感情诵读全文。

读文反馈感受全篇。

(放音乐读全文)。

( 学生读文)。

七拓展延伸。

快乐练说深化中心。

(学生自由的说)。

播放课件,放音乐 老师叙述:冬爷爷把雪花撒到树上,就好像给小树穿了一件厚厚的棉袄,它把雪花撒向地上,就像给大地铺上了一条雪白的毯子,它把雪花撒向麦田,就像给麦苗宝宝盖上了一床温暖的被子,我们可以自由自在的在雪地上打滚儿,堆雪人,打雪仗,滑雪溜冰,多开心啊!

他还给我们送来了美丽的雾凇,洁白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当然了,还有晶莹透亮的冰凌,这些冰凌挂在屋檐下,就像给屋檐挂上了一个银色的门帘。

还有那些在冰雪中顽强开放的梅花,香气扑鼻,美丽极了!

师:小朋友们,这些都是大自然神奇的现象,如果走进大自然,留心观察,就会收到大自然送给我们更多的礼物。

(设计意图:冬爷爷送给我们更多的是快乐,在拓展延伸中,学生浏览,再次回顾与课文有关的学习内容,形成更高层次的情感认知。)。

七学习生字。

指导写字扎实有效。

(课件:冰花变生字)。

1.齐读。

2.怎么记住。

评价:哦 你按照字的笔顺来记这个字的,你的方法很好。

原来你是用偏旁的方法来记忆字形的,这个方法很好。

4 打开书 先仔细的看每一笔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想想怎么能把字写漂亮。

(学生读贴)。

5 老师范写 学生看。

教师范写,教口诀:一横中,二横短,三横长,一竖竖中线。学生书空。在书上描红。

(2)他:要写好“他”这个字,两笔很关键,竖弯钩和横折钩,

横折钩要斜一点,左低右高,不能高也不能太低,要恰到好处。

竖弯钩竖要短,弯要有弧度,顿笔再勾。笔画写的舒展。

注意左窄右宽,写得略为紧凑。

八 板书设计。

别具匠心构思新颖。

一束束。

一朵朵。

晶亮。

美 。

洁白。

六作业设计。

九作业设计。

形式活泼充满新意。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画冰花 写冰花。

我的冰花。

画冰花。

写冰花。

冰花千姿百态,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课件出示作业)。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充满新意,画和写相结合,不但让学生画出冰花,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再次练习巩固了课文中的重点句式。)。

七总结。

现在呀已经是冬天了,如果你用心去观察,也许你会像小童那样幸运的欣赏到冰花的,也会享受到冬天的乐趣.到时候,你可以把冰花画下来,拍下来,或者用美丽的文字写下来,把大自然的美丽永远留在你的身边.

(一节精彩的语文课,板书比较麻烦一点,要做一个窗户 上面贴满漂亮的晶亮的 各种各样的冰花 可以到打字室去刻图案,然后下面贴上晶亮的白色玻璃纸 效果很不错!)。

一年级《影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飞、马、鸟”3个字。认识1个笔画和5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

练习朗读、认字和理解句子。

课前准备:

1、找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师生共同在操场上做“踩影子”的游戏。

2、两幅为蓝天、绿树、小草、小路,“小朋友”“影子”和“太阳”的活动演出挂图,以及四幅有小朋友和影子相伴的小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和5个偏旁“彡、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导入课文。

1、出示两幅挂图,指导学生看图。提出问题:

(1)这两幅图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2)看了这两幅图,大家有什么疑问?

2、揭示课题:

(2)教师板书课题:影子。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初读要求,学生自学课文,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分学习小组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

(1)用齐读、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再认读生字。

(2)要求学生读准后鼻音“朋”,前鼻音“跟”,翘舌音“常、着”。

(3)简单区别“黑”与“里”的字形,“它”和“他、她”的用法。

4、分四人小组齐读课文,讨论:你觉得课文中描写影子的句子哪些最有趣?

三、细读课文第一小节,理解句子。

1、齐读第一小节,思考:你觉得第一小节哪些语句最有趣?

2、学习“影子在前,影子在后”两句。

(1)学生齐读,教师板书:前、后。

强调再读生字:前、后;

(2)引导学生看图,指出图中小朋友就是文中的“我”。想一想,影子为什么有时在小朋友的前面,有时在后面?启发学生看活动演示图,从影子、太阳、小朋友三者关系来理解。

教师概括:影子有时在小朋友的前面,有时在后面,真奇妙。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个别读、齐读、男女生读)。

(3)实践活动:出示四幅图,要求学生选出影子在小朋友前、后的两幅图贴在板书上。

边做手势,边练习说话:我的前面是;我的后面是。

3、启发提问:你还觉得哪些语句有趣?

(1)齐读: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

提问:影子为什么像小黑狗?为什么是黑的?影子为什么常常跟着我?

(2)指导朗读(齐读,个别读,小组竞赛读)。

小结:只要有太阳照着,影子就会伴随在我们的前后,同我们形影不离。

四、自读第二小节,理解句子。

1、齐读第二小节,学生自己再读课文。

要求:读课文,提出问题,再看活动演示图,及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自己解决问题。

2、教师板书:左、右。

3、实践活动:

把影子在小朋友左、右的两幅图贴在板书上。

边做手势边练习说话:我的左边是。

我的右边是。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背诵课文。

2、会写“飞、马、鸟”3个字。认识1个笔画。

3、巩固方位词,巩固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抽签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组赛读)。

3、背诵课文。(个人背、齐背,自由结伴背,边表演边背)。

二、指导学生书写三个生字。

1、教师揭示方法:

一看:看范字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二记:记生字的笔顺、笔画。(认识“竖折折钩”和“横斜钩”。帮助学生分辨“鸟与“马”的区别:就像鸟头上的羽毛,“丶”就像“鸟”的眼睛。)。

三描:学生在范字上描一描。

四写:学生动笔练习。

2、教师逐字示范,学生在写字本上练习。

3、互相评改。

三、举行“小小擂台赛”

两名学生站起,一生随意报身边某一事物,让另一生说出这一事物的前(或后或左或右)是什么,然后二人交换说,看谁回答得又对又快,就成为擂主,再与新的同学比赛说。这个活动还可建议学生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进行。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1、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13个生字,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3、初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2、正确理解第二自然段课文内容,明白制作糯米的材料和介绍粽子时的顺序。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学写“午”字。

2、板书课题:端午粽。(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3、师:这个课题的三个字都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端:它的偏旁是立字旁,立字旁和立字有什么不同?粽的偏旁是米字旁,因为粽子是用糯米做的。齐读偏旁。

午字是我们要今天要会写的,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写午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1)观察“午”字字形,注意书写时悬针竖不出头。

(2)学生说笔顺,老师示范书写。

(3)学生描红书写,在本子上写两个。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标上自然段序号。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分段朗读课文。

提出要求:请四个小朋友来读。其他同学眼睛看书、仔细听,一会来做小评委。

3、老师范读课文。

师:听了同学们的精彩点评,老师也想读一读课文了,请同学们认真听一听老师是怎么把长句子读通顺、读流利的。

三、分段朗读,随文识字。

1、教师指名分句朗读,师生评议。

(1)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随机理解词语“总会”的意思。

用“一……总会……”说一句话。

(2)逐句出示第二自然段里的句子。

出示第一句描写粽子样子的偏正短语,借助图片了解箬竹叶、糯米。指名领读。

出示第一句,指名朗读描写粽子样子的句子,指导点评。

指导学生把长句子画出停顿,学生自读练习,再指名读。

出示第二句,标好停顿符号,指名读。

做一做“掀开”的动作,理解词语。

加上动作再指名读句子。

出示描写粽子味道的句子:指名读句子。出示词语“剥开”、“又黏又甜”读准字音、做一做“剥开”的动作。说一说abac式词语。再指名读句子。

(3)逐句出示第三自然段里的句子:

出示第一、二句。指名读一读。理解“花样”。

直接出示第三句画出停顿,指名读一读。理解“美滋滋”,体会吃粽子时的心情。积累abb式词语。介绍象形字“带”。

(4)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名读句子。介绍爱国诗人屈原。了解吃粽子的习俗。

(5)把喜欢的句子读给同学听。

2、读词、识字。

师:同学们课文读得很认真,但是这篇课文有很多难读的词语,让老师来看看你是不是会读了。

(1)开火车读词语:端午节、粽子、总会、箬竹叶、糯米、中间、煮熟、又黏又甜、十分、鲜肉、红豆、美滋滋、真是、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2)读生字。

师:瞧,粽子宝宝出来和大家见面了,粽子宝宝说叫对了它的名字,它就会和你回家了,我们来叫叫它的名字吧。开火车读字。

四、练习书写。

1、教师指导学习生字——节。

(1)观察生字结构,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练写。

(2)引导学生说一说了解了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预设:中秋节、重阳节、春节……。

(3)通过对节日的阐述,给“节”字进行扩词训练。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米。

(1)导学:学生根据汉字“米”的字形演变过程,猜一猜是哪个字?理解字义。

(2)指导学生书写“米”字。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导回顾: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认识了哪些生字宝宝?

2、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与父母一起查找关于屈原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进入线上直播教学已有近一个月的时间了。直播教学带来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一是教师又变成了知识的传授者,课堂又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因为师生互动连麦收到网络稳定性的影响,课堂不得不减少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二是学生又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一方,教学效率堪忧。三是教学活动又在由师生、生生的多边活动向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回流。四是教学方式的千篇一律容易让学生产生疲惫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怎样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线上课堂的关注度,进而提高网络教学的效率呢?我做了如下尝试:

学生宅家三个月最想见到自己的好朋友、同学、老师,对他们用不同方式展示的知识也很感兴趣。完成作业的过程,动手又动脑,还要组织语言,同时也是学习的'过程。这样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怎样展示交流。

在集中识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随文识字,深层次,多角度地识字学词。这样学生的阅读期待,学习兴趣就得到了提高。连麦和语音回答的交替使用增加了师生的互动。

这些都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向叙述渗透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当然本节课的教学不足的地方还有很多,思考也很多,留待今后进一步改进。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本篇课文通过描述端午节去外婆家吃粽子的故事以及对粽子这种食物具体的描写,使同学们了解传统节日——端午节和粽子这种食物,在过节吃粽子的氛围中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萌发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学习本篇课文,让同学们能够继承优秀传统节日、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1.学会13个会认字,学习7个会写字,认识2个新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够读好长句子,熟读成诵,当堂达标。

3.在学生感受端午节过节吃粽子的氛围中,使学生了解并学习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练习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培养学习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在本文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教师把粽子带到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品尝,通过直观的互动方式来展开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子等节日活动。

(二)、检查预习,引导初读。

1.自由读课文,圈划生字,读准字音。

2.以小组为单位,用喜欢的方式练习认读生字。

3.还词入文,再分节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流利。

(三)、重点品读,理解感悟。

1.学生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2.教师朗读第一自然段。解释“盼着”一词表现了外婆渴望我们回去的心情。

学生回答:外婆包的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粽子带有一股清香,吃起来又黏又甜。和我们刚刚吃的粽子一样。

教师讲解: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些颜色描写的词语,更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粽子的样子。

4.教师朗读第三自然段。学生思考外婆包的粽子都有什么花样?

学生回答:有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教师讲解:外婆让我们把粽子分给邻居吃。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好东西应该和大家分享,这样大家都能感受幸福和喜悦。

5.教师朗读第四自然段。

教师讲解: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通过教师对屈原的介绍,使同学们感受爱国主义情怀。

6.教师设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些传统节日里有哪些传统习俗?

学生踊跃回答,交流拓展。(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

7.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全篇课文的阅读都要带着幸福喜悦的心情。

8.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师点评,对读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

在本环节,理解内容的同时,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方面培养。本课的长句子比较多,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读通的情况下再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中感受端午节传动节日,感受爱国主义情怀。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7个生字。

2.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笔顺,书空,记住笔顺。

3.怎样写才好看?学生交流写字的要领。

4.师范写,生练写,再投影作品展评。

在写字教学时,发挥教师的示范性作用。通过展示平台,我一笔一画的来教学生书写。虽然,这样的书写速度很慢,但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习惯。

(五)课后巩固,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课下留意我国的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在日记里写一写。

3.课下搜集关于屈原的小故事,同学之间交流交流。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把亲手做的粽子带到课堂,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通过直观的互动方式来展开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的长句子比较多,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来说有点难度,教师指导学生抑扬顿挫的方式朗读长句子,这样对于学生的朗读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奇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

2、培育幼儿对民族文化感爱好。

3、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4、通过参与端午节环境创设,感受参加端午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了解端午节的传奇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

1、包粽子、做香囊所需的材料。

2、活动前请幼儿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3、请部分爷爷奶奶参加活动。

(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具体到将老师、同学的全部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当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晰地再现,即开头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长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到爷爷奶奶家过节。

1、请爷爷给小伴侣讲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2、小伴侣自由和爷爷沟通自己收集的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进一步了解端午节时人们进行的一些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枝、洒黄酒、挂香囊等。

3、幼儿和爷爷奶奶们一起进行过端午活动。

(1)、我给奶奶学包粽子。

请奶奶向小伴侣介绍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2)、做龙舟、划龙舟。

和爷爷一起用布和竹棍做成龙舟进行龙舟大赛,请幼儿四五人一组,套上龙舟,进行划龙舟竞赛活动,先取到红绸一组为胜。旁边请几位幼儿为他们摇旗呼喊。

(3)、做香囊活动。

请奶奶示范香囊的做法,把碎布缝成校口袋,放进香料和少许艾草,合上袋子,幼儿学做香囊。

(4)吃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5)和爷爷奶奶再见。

一年级《比尾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壁、虎等9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一些动物的尾巴。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检查复习。

2、借助图画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为解决大家的问题,我们先读读课文,了解一下课文内容。请大家打开17课,看看有什么新发现?(学生回答)。

2)大家的本领真大,请自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汉字自己解决,一会儿向大家交流。

3)全班交流:你认识了哪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认识的?(学生进行交流)。

(二)分析记忆生字。

1、利用识字方法记忆字形。

(1)熟字带生字:准———难祖———姐桃———逃。

错———借。

(2)熟字加偏旁:几———虎文———蚊它———蛇。

亲———新。

(3)想象字义记忆:壁。

2、拿出自己的卡片读字记词。

3、指名读字扩词。

(三)书写指导。

1、读一读要求写好的汉字。

2、观察描红寻找关键的笔画。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上台描黑关键笔画。

4、自己临写。

5、同桌互换。

6、展示交流。

(四)课堂作业设计。

1、写出下列汉字的笔顺。

在:变:

条:有:

2、比一比,口头组成词语。

蚊()难()桃()蛇()推()逃()。

第二课时。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讲这个故事。你们想知道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吗?

4、听老师读,标出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要求正确。检查反馈。

(二)、感知课文内容,朗读课文。

1、读课文说一说: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怎样挣断逃走的呢?谁来表演一下?(教师出示蛇和小壁虎的图片请同学上前表演)。

2、没有尾巴的小壁虎什么心情呢?请同学读第二段。

3、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它借到了吗?为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小鱼、老黄牛、燕子的图片)。

4、为什么借不到尾巴呢?(请学生分角色来表演)。

5、通过小伙伴的表演,你知道了什么?(小鱼、老黄牛、燕子的尾巴是有用处的,不能随便借给别人)。

6、说说小鱼、老黄牛、燕子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7、没有借到尾巴的小壁虎又是什么心情呢?齐读第6自然段。

8、请学生分角色扮演小壁虎和壁虎妈妈来演一演后来发生的事情。

9、他们的表演中你知道了什么?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点呢?

10、长出新尾巴的小壁虎什么心情?一起高兴地读最后一句话。

(三)课后延伸。

1、读一读,说一说。

游来游去飞来飞去跑来跑去跳来跳去。

来去来去来去来去。

2、小壁虎的尾巴易断,可再生,能保护自己,小鱼用尾巴拨水;老黄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你还知道其他动物尾巴的用途吗?回去后收集资料,下一节课交流。

文档为doc格式。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课文以儿童的口吻,以家庭过端午节吃端午粽的事由,向学生介绍了端午粽的由来、样式、色香味等,实际是一篇说明文。课文贴近生活,能很好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了解这个中华传统习俗。

2、课文长句子较多,学生正确朗读有一定困难,且读好长句子是重点教学目标之一,应安排教学环节,给予足够的时间落实。

读好长句子虽然有一定困难,但是通过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因此,要通过学生实践尝试,然后发现问题进行指导,不但要培养学生不读破句的能力,还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语感。切不可采用范读简单的模仿来达到目标。

目标与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多媒体课件。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端午粽》的字词,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找动物。以小组为单位读词语,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准确。

(1)多媒体出示小动物的图片:熊猫、山羊、兔子……。

(2)小组派代表选择喜欢的小动物,每个动物后面隐藏一个本课的词语,小组同学认读词语,获胜小组得到相应的小动物图片。

2.师生共同齐读课文。

1.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5)词语填空读课文。

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学生汇报朗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依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1.创设情境,出示生字。

(1)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学们想不想吃?

(2)课件出示:写有生字的粽子图片。

(3)导学: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来学写这几个生字,写得好的同学会得到香甜美味的粽子。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午。

(1)观察生字外形,注意书写时悬针竖不出头。

(2)学生描红书写,在本子上写两个。

(3)同桌之间展示,同桌互评。

3.教师指导学习生字——节。

(1)观察生字结构,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练写。

(2)引导学生说一说了解了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3)通过对节日的阐述,给“节”字进行扩词训练。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米。

(1)导学:我们“品尝”了香甜的糯米粽,一起来认识糯米的“米”字。

(2)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3)学生根据汉字“米”的字形演变过程,理解字义。

5.教师指导学习生字——分。

(1)反义词对对碰理解字义:“合”的'反义词是“分”。

(2)书写要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

(3)师生讲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激励进步。

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一年级《冰花》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冰花》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揭题激趣

教师谈话。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能直呼的'先拼再直呼,难读的多读几遍。

(2)二读课文,要求给自然段标好节号。

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读书,先组内读,学会互评,后汇报读,教师纠正字音、停顿。

(2)出示字词:(略)

点名读,相机正音。

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

指名3人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冰花是谁看见的?是在什么时候看见的?它是什么样子的?

(2)提问,相机板书:晶亮。

(3)冰花多不多?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4)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突出“一朵朵”和“晶亮”。

(5)过渡。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点名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第一句:他惊奇地喊:“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

小童为什么觉得惊奇?

你能像小童一样惊奇地喊一喊吗?

指名读,评价。

再指名读。

指导边说边做动作。

齐读。

(3)用“因为……所以……”把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并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注意区分同音字“他”和“它”。

3、范写“见”、“丰”、“这”,提醒注意。

4、学生在《习字册》上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一、复习检查

选字填空。(略)

二、继续精读训练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继续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人自然段。

(2)小童觉得冰花怎么样?为什么?

点名读。

比较:(略)

(3)指导学生用惊叹的语气读前一句,用喜爱、赞美的语气读后一句。

(4)尝试背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点名读第三自然段。

(2)“这花”指什么花?

(3)指导学生用疑问的语气读好小童的话。

(4)妈妈是怎么说的?

(5)分角色朗读。

三、指导写字

1、出示字卡读。

2、说说在写这些字的时候,你准备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3、范写“说”、“时”。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四、作业

细心观察冰花,看能不能帮小童找到更新的发现。

一年级语文《影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我的影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影子是光学现象,文章围绕形和影子、光源和影子,动作和影子几方面写“我”观察到的现象,“我”的想象以及“我”的感觉,一个活泼、好奇孩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设计思路】。

1、谜语导课,引起兴趣。

2、趣学教材,小组交流、讨论、实验、相互合作,得出答案。

3、户外观察,进行实践、创新。

4、课后扩展,满足好奇心。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基本脱离了幼儿时期的幼稚,他们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心,对什么事情都想弄个明白,课间休息时,常常有学生兴冲冲地跑到我跟前问长问短,问东问西。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影子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影子的变化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认读本课10个二类字,会口头组词、扩词;能写好本课的7个生字。

3、能仿照课文中的几种例句造句,如会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熟读课文,认读10个二类字;写好7个生字,会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学习难点】。

理解影子的形成以及影子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习准备】。

1、手电、实物。

2、观察阳光下自己的'影子。

【学习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猜谜语:一只小黑狗,沉默不开口。你停它也停,你走它也走。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运用学过的办法认出生字(看上下文猜字、看拼音、查检字表、问别人、……)。

2、请生尝试读课文。

3、听课文录音,要求听清字音。

4、分析句子的语气,再尝试读课文。

5、全班齐读,自我评价。

三、合作识字。

1、小组交流二类字,相互帮助。

2、小老师领读词组。

四、学文解趣,点燃火花。

1、随机学习课文一、二、三自然段。

(1)丁丁说自己的影子很有趣,你认为呢?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影子有趣?

学生读课文,说说自己读到的内容,全班交流。

(2)这是丁丁在哪里照出来的影子?

(3)你们还知道在哪里有影子?分页标题#e#。

2、学习第四自然段,探究影子的变化。

(1)齐读第四自然段。

(2)质疑:影子为什么会变来变去呢?

学生进行实验、讨论、交流。(手电、实物、照照影子)。

(3)汇报。

抓住两点:

a、要有影子,必须要有光和形。

b、影子的变化是因为光源或者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五、户外活动,实践强化。

六、课外延伸,自主探索。

回家或上学的路上、课间十分钟、夜间注意观察自己或物体的影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附:教学设计指标。

项目。

具体表现及做法。

学法指标。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自主学习。

个性培养。

评价指标。

学生的参与状态。

交往状态。

思维状态。

学习达成状态。

能力培养。

主动参与勤于动手。

搜集和处理信息。

分析和解决问题。

交流与合作。

其它。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认识“端、粽、节”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叶”等7个生字。

2、联系实际,结合图文,了解与粽子相关的词语。

3、朗读课文,学会读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读好长句,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与一种食物有关,大家来猜一猜是什么吧!

课件出示谜面:一个白胖子,裹着绿毯子,腰上扎根细绳子。(同学举手猜谜)。

2、同学们真聪明,没错,这种食物就是——粽子。出示课件:粽子图片。

3、学写生字“午”。

(1)观察占格。

(2)教师范写,学生口述笔顺。(区分“牛”)。

(3)学生书空、描红。

二、结合语境,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圈出生字,读读,想想,有什么好的记字方法。

2、同桌或小组交流:有哪些记住生字的好办法?

3、展示识字情况。

(1)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

(2)用多种方法识记。

4、把生字放回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通读顺。学生自由朗读,标出全文自然段。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悟。

1、学习第1自然段。

2、师:课文里外婆一到端午节就会做什么?

(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3、师:外婆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盼着,表现外婆期待、高兴的心情)。

4、谁来读出外婆期盼的心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全班齐读第1自然段。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让学生认读“节、叶、米”。

2、观察分析: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比比谁是火眼金睛,看得最认真,最仔细。

3、师范写“节、叶、米”等字。重点指导:“竖”画的写法。(午、节、叶、米)。

“竖”画的写法:“午、节、叶”为悬针竖;“米”为垂露竖,“米”要左右对称。

4、指导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5、让学生练习口头组词、扩词。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了解传统节日。

(板书课题)有没有人知道粽子是什么时候吃的?端午节是在什么时候?你们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呢?(学生自由举手发言)同学们知道得真多,那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还会做什么啊?(学生回答)没错,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等。(课件出示有关端午节习俗的图片)。

二、学习第2、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指名说一说,读完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让学生画出描写粽子的句子,齐读画出的句子。

3、分析句子。第2自然段中描写了粽子由外到里的样子、颜色、味道。

师:箬竹就是竹子的一种,叶子宽大,是一种很好的包粽子的材料。

师:粽子颜色十分丰富,糯米是白白的,枣子是红红的,粽子外衣是青青的。

师:粽子的味道呢?(又黏又甜)。

4、指名读句子。分小组比赛读画线的句子。

5、学生想象粽子的样子,并拿彩笔在自己的图画本上画一画,比比谁画得更好看。

6、师:齐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花样。(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7、出示: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师: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外婆是一个怎样的人?(善良、乐于分享的人)。

三、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历史人物屈原。

1、出示屈原图片,提问:有没有谁了解这个人物?

2、老师讲解爱国诗人屈原及他沉汨罗江的历史故事。

3、指名读第4自然段。师: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啊?(屈原)。

4、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6、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

四、学习生字“真”“分”“豆”

1、出示生字,观察占格。

2、学习笔顺,教师范写。(“真”里面是三横)。

3、学生书空练习,教师指导。

五、回顾拓展。

1、全班齐读课文,指名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2、教师回顾总结:这篇课文讲了外婆给“我们”包的端午粽,以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更加了解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及其来源,课后同学们去了解一下中国的其他传统节日吧。

10、端午粽。

热爱。

思念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花样多(红豆粽、红枣粽、鲜肉粽)。

这篇课文,我从学生实际出发。学生们都吃过粽子,知道人们在端午节都会干什么。因此,我用谜语导入时,学生很快就猜出了谜底。通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与爱国诗人屈原有关,并适当地向学生普及端午节的传统文化知识。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