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优质15篇)

时间:2023-12-09 23:41:38 作者:笔尘

心得体会的写作过程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通过阅读这些心得体会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路历程。

学习陶行知文集心得体会

陶行知是中国教育家、科学家,也是文学家、诗人、思想家,被誉为“教育家中的林黛玉”,其文学作品有《彷徨》、《社会主义与人民生活》等,而其教育学著作则以《天路导航》和《鲁迅与教育》为代表。本文将以陶行知的文集《陶行知文集》为主线,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所在的社会背景,但作为人类性格和思维方式的一部分,教育和文化对每个人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作为一个从中国大陆走出去,来到欧洲留学的学生,我对于陶行知的文化身份和教育思想的了解十分有限。在和不同国家的同学交流中,我意识到获取更多的知识和发展更广阔的视野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选择了学习陶行知文集。我希望能从中探索出自己生命的更多可能,并深刻领悟到文化和教育的精髓。

第三段:深入探讨。

陶行知在《陶行知文集》中提出了一系列极富哲理的观点,如“天才不是与生俱来的,培养才是”的教育观、“眼前的草就是草,心中的草就是诗”和“人生有两条路,我选择了人的路”等等。在我的理解中,陶行知试图打破传统教育中的生搬硬套,激发个体的独创精神和发现自我价值的能力。他的思想中培养个体多方面的才能和拓宽对生命的认知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很好的生活和职业发展。在此过程中,陶行知为我们学习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考方向,不仅如此,他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也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第四段:结合个人经验。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陶行知的教育和文化思想非常符合我的成长经历。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体系中,笃信孔子的说法“即可适用于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何社会场所和环境”,并几乎让每个学生学习同样的内容,认为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在教科书中。但是实际上,每个人对于知识的理解是不同的,也都会根据自己生活经验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学习陶行知文集让我意识到,我们应该尝试更多的学科和课程,选一些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领域来深入学习,建立自己的专业方向,从而达到更好的个人发展目标。

第五段:总结。

陶行知所提出的教育思想和文化精髓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非常有指导性的。他从个人想象能力的培养到整体世界观的塑造,从人生观和人性禁锢的解放到在社会中独立自主地生存,朝着积极的方向生活,涵盖了许多开阔思维和提高自身素质的方面。当然,对于每个人来说,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不同的。但是,我们可以从陶行知的思想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感悟,并学会如何积极应对人生的挑战。学习陶行知文集不仅宣扬了文化多元性和思维的创新精神,更是启发了自我的深化和内省。

学习教育家陶行知心得体会

第一段:介绍陶行知及其贡献(200字)。

陶行知,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位享有盛誉的教育家。他坚信“教育教人”的理念,并致力于推动教育的改革。陶行知关注着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他提出了“以农耕教育赋权”、“爱的教育”等理论,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习陶行知的理念与方法,我深感受益匪浅。首先,陶行知强调以爱来教育学生。他认为,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感到被关心和尊重,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其次,陶行知提倡以实践为基础的学习方式。他主张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最后,陶行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发展自己的创造力。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并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在实践中,我发现陶行知的理念与方法能够真正提升教育效果。首先,我尝试以爱来教育学生。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与关心,我发现他们对学习充满了热情,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这种关心和爱的氛围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还提升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其次,我尝试以实践为基础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我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最后,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发展创造力。我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四段:陶行知的理念与方法的启示(200字)。

通过学习陶行知的理念与方法,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本质是启迪学生内在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关注他们的兴趣点,并激励他们去发展自己的特长。另外,陶行知提倡的以实践为基础的学习方式,也指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才能真正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第五段:总结(200字)。

陶行知的理念与方法对于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他的理念强调以爱来教育学生、以实践为基础的学习方式以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发展创造力。通过实践,我发现这些理念与方法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启迪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学习陶行知的理念与方法,不仅可以改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也能够培养出更有创造力和竞争力的人才。因此,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学习陶行知的思想,积极应用于实际教育中去。

学习点击陶行知心得体会

陶先生的文章篇幅都不长,但每一篇都令看过的人获得意外的收获。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

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如今,新课程倡导的也正是这种教育理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是寄托在下一代人的素质上的,现实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最突出的一条是创新能力。而我们的`现行教育是应试教育,在题海战术中苦苦挣扎的师生们哪里还顾得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且不说美国、英国等国,单是日本、德国等国家能在二战的废墟上快速崛起,更值得我们去反思,国外教育的现实无情地让我们思考,如果中国的教育再这样下去,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凭什么在世界舞台上与他国同台竞争?而早在半个世纪前,陶行知老先生就已提出了“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的教育理念,在读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我既感到遗憾又感到欣慰和喜悦,遗憾的是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却走了弯路,欣慰的是我们又走了回来,更让我开心的是我能作为新课改的实践者,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一定努力去做,去实践,真正实现教育的本质目的。

学习陶行知理念的心得体会

陶行知作为一位教育家和思想家,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主张注重学生个体的培养,追求全面发展,推崇实践与实用主义。近年来,我通过学习陶行知的理念,深受启发。在本文中,将分享我对陶行知理念的理解与心得体会。

第二段:注重学生个体的培养。

陶行知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应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进行培养。这让我意识到,教育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传递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在我的实践中,我尝试与学生建立真诚的关系,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困惑。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才能和优势,我能够更好地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潜力并树立自信心。

第三段:追求全面发展。

陶行知主张培养学生的“自己的人”,即学生应当培养独立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思想触动了我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在过去,我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思考能力的培养。现在,我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接受我的教导。通过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问题解决活动和小组合作,我发现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第四段:推崇实践与实用主义。

陶行知非常看重实践的重要性,并主张教育应当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种实用主义的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例如,在语文课上,我带领学生写作,让他们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写作中,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通过实践,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专注度。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学习陶行知的理念让我意识到,教育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体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通过与学生建立真诚的关系、注重思考能力的培养以及实践与实用主义的结合,我发现学生成长的速度明显加快。在未来,我将继续学习陶行知的理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全面发展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以上是我对学习陶行知理念的心得体会。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让我意识到教育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需要注重学生个体特点的培养,追求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作为一名教师,我将践行陶行知的理念,不断努力进步,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自己的人”。

学习点击陶行知心得体会

陶先生的文章篇幅都不长,但每一篇都令看过的人获得意外的收获,《点击陶行知》读后感。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

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读后感《点击陶行知》读后感》。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如今,新课程倡导的也正是这种教育理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是寄托在下一代人的素质上的,现实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最突出的一条是创新能力。而我们的现行教育是应试教育,在题海战术中苦苦挣扎的师生们哪里还顾得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且不说美国、英国等国,单是日本、德国等国家能在二战的废墟上快速崛起,更值得我们去反思,国外教育的现实无情地让我们思考,如果中国的教育再这样下去,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凭什么在世界舞台上与他国同台竞争?而早在半个世纪前,陶行知老先生就已提出了“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的教育理念,在读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我既感到遗憾又感到欣慰和喜悦,遗憾的是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却走了弯路,欣慰的是我们又走了回来,更让我开心的是我能作为新课改的实践者,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一定努力去做,去实践,真正实现教育的本质目的。

陶行知教育思想学习心得体会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我们要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我们要虚心地跟一切人学,跟大众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人类发展永无止境,科学永无止境。我们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陶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会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确,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有人将教师比作园丁,但是,“园丁的汗水,在绿叶上闪光,教师的汗水,在心灵中结果。“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为了使大众掌握文化知识,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在我们前辈中间,也有许许多多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精力挥洒在教书育人这块神圣的土地上。他们都是我们教师的一面镜子。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许根荣)。

《陶行知教育名著》学习心得体会

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是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去了解它去感受它,以此来获得教育品位的提升。陶行知一生提倡“爱满天下”,这是他人生的信条,也是他毕生生活的写照。“陶先生不仅热爱儿童,热爱青少年,而且热爱教育、热爱科学、热爱真理、热爱祖国人民、热爱全人类。

“爱”是陶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爱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爱心便没有教育教学活动。

作为教师,我很自豪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用自己的爱为孩子们的世界添抹一蔟缤纷。

一、播下爱的种子。

作为一名耕耘者,自己心中充满爱的阳光,把爱的种子播种在泥土里,就能让娇嫩的幼苗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为了教好每位学生,让每位家长放心,我认真完成家长拜托的任何事。有时家长出门在外,托我多多关心他们的孩子,我就会在工作之余找那些孩子聊天,为他们分忧解愁,有时还辅导他们的学习,并定期与身在外地的孩子家长联系。虽然有时我也会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为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为他们的违纪而心烦,但一想到他们还是孩子,我就努力地克制自己心中的不满。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当教师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学生内心那颗爱的种子便会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之下生根、发芽。

二、浇灌爱的雨露。

爱是雨露,她能滋润人;爱是夏日,她能温暖人;爱是奉献,她的无私能让幼苗茁壮地成长。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希望得到爱的滋润,爱的温暖,更何况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学习和行为上暂时落后的学生。

有个女生叫张玉涵,她是班上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上课做小动作,作业马虎、少做甚至不做;下课吵吵闹闹,一刻也不停。大家都担心这孩子毕业不了,有一阵子,她甚至躲在家中不来上学,我心里很是着急了,好几次都急匆匆地蹬着自行车赶往她家去劝说。经过了解,我才知道,张玉涵家境贫寒,她是因为担心患有眼疾的妈妈在家单挑家务会把身体累垮才丢下功课的。那一刻,我看到了张玉涵那闪动着泪花的双眸,我的心为这女孩的孝心感动着。在我的百般劝说之下,张玉涵重又回到了课堂,从此,我对这位敏感的女孩便有了更多的照顾。学校组织春游了,我第一个捐出50元钱,学生在我的带动下,纷纷慷慨解囊:一元,两元,五元,十元……一下就凑满了数,望着这充满了同学和老师爱心的一笔钱,张玉涵激动地流下了晶莹的泪水。她表示,要以成绩来回报关心她的同学和老师。以后,在学习上王芳变得积极、主动了。

播撒爱的种子,收获秋的硕果,做为教育者,我们能做的很多,但是我们尽量做到让爱常驻每个孩子的心间,让雨露滋润孩子的心田,开开心心每一天,我们的心中也会充满无限的快乐。

学习陶行知心得体会秦黎霞

一、关注社会生活,实施生活教育。

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学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服务中去观察、去感受、去锻炼、去分辨,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识。

二、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会学习才能创造。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即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学习是人主观的精神活动,要获取知识,人必须积极地使用并协调自己的感官,发动自己的大脑,并做出主观的意志努力。可是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和被塑造的材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灌输花时多,效果差,学生听、记、背学得苦,求知欲没有了,创造力抑制了,这样的教学状况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因此,在教学操作上,必须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陶行知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教学固然要发挥教师积极指导的作用,但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还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学生愿意学、认真学、乐意学,才算是教学效果好。

三、实施爱的教育,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人在小学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儿童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不仅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老师对特殊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四、焕发学生活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要求人首先必须有活力,但我国的传统教育恰恰就有扼杀人的活力之弊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就需要在我们的文化、教育观念中,在我们的教育操作中,去检索并革除压抑、束缚学生个性的一切旧观念。创新教育是教育观念,又是具体的教学思想,它只有化作具体的教育教学的操作方法才能够实现。但教育教学无定法,因此它又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为此,今后我们更要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主流价值体系观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学习陶行知理念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150字)。

陶行知,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理念对于提高教育品质和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我对陶行知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深深感受到他的智慧和先见之明。通过学习陶行知的理念,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在教育和个人成长方面受益匪浅。

第二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250字)。

陶行知主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采用了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和问题解决型学习。这些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实施这些方法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乐于主动思考问题和提出自己的见解,增强了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第三段: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品德教育(250字)。

陶行知提倡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品德教育,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智力,更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品德和情感素养。在我教育实践中,我了解到学生的情感状态对于学习和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照顾他们的情感需求。我尝试使用了一些有效的情感管理策略,如倾听和共情,帮助学生理解和处理情感问题。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改善课堂氛围,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段:倡导生活与实践教育(250字)。

陶行知倡导生活与实践教育,强调学生要融入社会、关注现实问题,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我的教学中,我积极推行生活与实践教育,努力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例如,我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的需要和他们的责任。我也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参加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和实习,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通过这些实践教育的方式,我发现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第五段:总结(300字)。

学习陶行知的理念是一次非常有益的经历,它使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品德教育,以及倡导生活与实践教育,我们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愿意不断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他们的感受,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帮助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高尚品德的人才。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加入到这个光荣而富有挑战的事业中,共同推动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陶行知心得体会

近一阶段,有幸翻阅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知道陶先生作为一名留洋的教育家,在深刻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育的现实功能,又关注了教育的终极目的。陶先生所研究和实验的教育问题,直到今天,仍感到很中肯,很新鲜,仍有进行试验的价值。这一方面说明陶先生视野之开阔,研究问题的深刻,另一方面也说明教育界旧习惯势力之大,改变陈旧教育观念之难。读了陶先生的文章,我有两点体会: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他对自身成长提出了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一个集体的成员,若人人以集体利益为重,注意自己的每一个行动都为集体着想,则这个集体会越来越壮大,这个集体定是有希望的集体。否则,多数人只顾个人私利,不顾集体利益,则集体的根本必然动摇。如此,每个一线教师弘扬“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敬业精神。陶先生的“每天四问”为人们提供了进德修业的参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对照自己, “必然可以见出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

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如果教师只会用“旧瓶装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鲜的事物,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

陶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社会即教育”,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陶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今天我们的教育教学脱离生活已越来越远。孩子们成天埋于书堆里,以高分遮面。“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扑面春风,也没有吹散“叮、盘、揉”的束缚。

学习陶行知心得体会

陶先生的“平民教育”、“生活教育”等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在今天看来,仍然熠熠生辉。我尤其赞同的是陶先生关于“关爱学生”的教育思想。

每一位老师都想做一名充满爱心的好老师,我也不例外。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也在努力践行着教育家们有关爱的教育的理念。但有时,面对着这群状况百出的孩子,不得不感叹一句:“孩子们,想说爱你真的很不容易”

上课铃响了,教室里仍然闹哄哄的一片。瞧瞧,这边几个男孩子的弹球还没有决出胜负,还在商量着下一堂课再战;那边还有几个头靠着头,研究着手里的卡,谁更厉害;还有几个爱美的女孩子,正在比划着头上的发卡。

在学生作业本上,醒目地出现了你强调了不知道多少遍不能写错的字,不能做错的题。

刚刚讲过要保护环境卫生,一会儿功夫,教室里就出现了网乱扔的废纸。

每天,只要你出现在教室里,不停有学生来向你告状。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跑过来说一说,让你帮他评评理。

一天的'工作下来,有时会觉得很累,很烦。受自己的心情的影响,想给孩子一个笑脸,想温柔地对孩子说上几句,有时都觉得很难。

这一切,是不是说明了我的爱心缺失了呢?我不敢想象,假如我没有了爱孩子的心情,还怎样去完成我的教育工作。

在一次的政治学习时,沙校长说的一席话,让我有所感悟,他说:“我们有的老师,总是将自己放到与学生相同的高度,喜欢与学生较劲。学生犯了一点错误,总喜欢揪住不放,搞得学生不自在,自己也痛苦,那不是自己在惩罚自己吗?”

其实,更准确地说,是我将学生提高到与我一样的高度,一切以大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行为。

学生不断来向你告状,那说明他信任你,想跟你来交流他的想法,其实,你不需要给他多明确的答复,只要能跟他说说话,孩子就觉得很满足了。

只要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孩子们,老师想说:其实爱你们真的很容易。

学习陶行知心得体会

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我认真地学习了他的教育思想,让我的思想进行了一次彻头彻尾的大洗礼。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我们要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我们要虚心地跟一切人学,跟大众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人类发展永无止境,科学永无止境。我们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陶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会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确,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有人将教师比作园丁,但是,“园丁的汗水,在绿叶上闪光,教师的.汗水,在心灵中结果。“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为了使大众掌握文化知识,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在我们前辈中间,也有许许多多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精力挥洒在教书育人这块神圣的土地上。他们都是我们教师的一面镜子。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许根荣)。

陶行知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不可获缺的。利用课余时间,我阅读了《陶行知文集》,从中受益匪浅。

"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杜威把"从做中学"贯穿到教学领域的各个主要方面中去,诸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以"从做中学"的要求为基础。形成了"不仅塑造了现代的美国教育,而且影响了全世界"的活动课程和活动教学。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所创建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富有建设性、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支理论。"教学做合一"含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在陶行知先生意中,"教学做合一"实际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指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二是指关系,对事说是做,对已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指目标,教育不是教人学,而是教人学做事。他同时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的锐利武器。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了"教学做合一"从义到特质到具体方法一整套教学理论,建立和逐步完善了包括"教学做合一"在内的"生活教育",并使其达到最高水平。

"教学做合一"并不是"从做中学"的翻版,陶行知对杜威的继承,也是批判的、改造的、创新的,有的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实践出真知。

杜威的"从做中学"是以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的,具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性质。"从做中学"虽然强调"做",但把"做"看作是人们的生物本能活动。杜威指出人有四种基本的本能:制造本能、交际本能、表现本能和探索本能。而所谓本能,依他的理解,是与生俱来、无需经过学习、自然会知、自然会能的一种"人性与行为"。由这四种本能的需要产生了人的四种兴趣,即制作、语言与交际、艺术表现和探究发现的兴趣。这些本能与兴趣提供学习活动的心理基础和动力。于是,他把"每天的时光分为四期,叫儿童做下面四件事体:就是游戏、说故事、观察及手工。"他认为这正是儿童的自然本能生长的要素所决定的最好的教学内容。可见,这里的"做"只是一种基于生物本能要求、抛开一切社会基础的"活动。"

"教学做合一"中的"做"却不是这样。陶行知给"做"下的定义:"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这就是说,这个"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强调了"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认为"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

第二、"以教人者教已"。

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这是对教师素质的具体要求,与"教学相长"的思想也是类通的。"教学做合一"的具体方法中,"连环教学法"之"我教你,你教他,他又教他","艺友制"之"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传递先生制"之"即知即传人","小先生制"之"运动式地发动小学生来做小先生"等等。

由"从做中学"到"教学做合一",我们不难看到陶行知先生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所走过的艰难历程,不难受到陶行知先生敢探新理敢闯新道的开拓精神、勇于实践求真务实的研究作风的教育和感染。虽然"教学做合一"及其"生活教育"理论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就是对我们今天"科教兴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群众运动以及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也有许多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学习陶行知心得体会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创新的理念。通过阅读《六位教育家》,学习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有关事迹,自己作为教师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那里学到的东西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要做“有目的,有远虑,有.想”的人。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

二、要有爱心。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在这点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做的事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加强师生情感,用爱心培养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提高自身素质: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以自身之言行给学生以楷模之影响。青少年具有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师生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要求学生文明修身,自己就要讲礼貌,谈吐文雅;要求学生衣着朴素、大方,自己就要端庄、.洁;要求学生言行一致,自己就要说到做到;要求学生说话诚实,自己就要表里如一。动之以情、以情育人,晓之以.、以.塑人,导之以行、以行正人。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育是万古长青的事业。

陶行知心得体会

一年来,挤时间学习了《陶行知的教育名篇》边学习边实践创新,写下了十几篇读书笔记,受益匪浅。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都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创立了“生活教育”的理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我们的教学必须走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感兴趣,让他们感到生活就是学习,学习就是生活,生活与学习是一体的。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细节中捕捉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利用鲜活的人物和事例让学生走进真实的生活,让孩子在老师正确的引导下用心去触摸、去感悟生活,这样学生才能形成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学会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才能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读了这一段是这样写的:“(一)是自动要读书的;(二)是经劝导后才愿读书的;(三)非强迫不愿读的。我们就经验上观察,十人中怕有三人或四人非强迫是不行;此外还有二人或三人,有了强迫的办法就可赶快去读。所以强迫是必要的。”

读到这里,不由想起自己,不由进行自我对照,自我剖析起来:就平常的看书,我勉强可作第二类人,“经劝导我是愿意看书的”,我平常一直阅读相关教育杂志,这个习惯被我称为自己成长路上的一条捷径,其实现在想想也许这是自己惰性的一个表现。

就这次学校提倡的读“陶行知教育名篇”这本书,并且写心得,我那只能是第三类人,“非强迫不愿读的”。因为要我自已选的话我是不会主动去读这本书的。但是如果没有这次的强迫读书,也许就没有今天的感慨。所以对我来说,强迫是非常必要的。回想起自己以前的一些经历,似乎突然醒悟到自己就是在一次次的被迫中一步步的成长起来。

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使教学富有情趣,使教学更有深度,更鲜活,更新颖,更生动,因而更具有实效性。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