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教学反思(热门13篇)

时间:2023-12-08 11:34:31 作者:笔舞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理念进行审视和调整。阅读这些教学反思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掘学生的潜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的反思

我担任了毕业班数学教学工作,并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阅卷工作,结合阅卷工作,我把毕业班教学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几点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毕业班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部分学生情绪低落,存在厌学情绪,特别是学困生,对学习没有丝毫的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学校教学工作反思。我是进入六年级后接的这个班,班内男生人数多,占三分之二,而且一部分男生学习成绩差,经常不写作业、抄作业、找人替写作业,还拉帮结派,欺负同学,经常惹事生非。针对这部分学生我及时采取了有针对性的管理教育,尤其是带头的几个,把握住他们各自的优缺点,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端正其学习态度,明确其学习目的。在这方面我还做到了两个坚持:

1、坚持每天早到校进行监督,课堂上多留意观察学生。到校后进入教室学习,不允许在教室外玩耍、打斗。抓紧零星时间学习。课堂上多关注萎靡不振的学生,要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是否有整夜上网的情况,要求家长必须监督学生作息时间,杜绝再次发生。

2、坚持每天检查家庭作业,特别是学困生的,间断批改优等生和中等生的作业。由于学生人数多,不可能每个学生的家庭作业都检查批改。因此对优等生和中等生的作业由组长检查,老师不定时抽查,而对于学困生老师必须天天检查批改。学生不写作业一是因为懒惰,二是不会做。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分量分层次留家庭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学困生的辅导力度。对学困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学困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要分量分层次留作业,要求学生必须完成。这样虽然老师麻烦些、辛苦些,但能让学困生逐渐养成写作业的习惯。针对经常不写作业的学生还可以要求在学校补完再走,给他压力。教师同时给予辅导,还可以请几名优等生帮助辅导,这样又给了他们动力。

1、全面铺开,狠抓基矗

学生要全面把握知识,内化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复习中,应该结合复习内容,有效合理地整理学生的基础知识,内化知识结构,增强学生亲自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一阶段的复习应该是全面铺开,抓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首先,教师应对学生掌握知识状况进行全面试探、了解,教学反思《学校教学工作反思》。即以教材为依据,针对每一部分知识中的基储重点和难点内容,设计几个中等难度的题目作为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自己复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教师通过批改作业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存在的问题,着手编写复习课教案。重点清理基本概念、基础计算、基本操作、基本应用方面的知识结构网络。其次指导学生理清自身掌握情况。针对学生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并进行解决。然后,学生建立了基础知识结构网络后,让学生重新去品味基础知识、归纳重点,理清各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让学生先练,或在练习过程中进行讲解,也可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时反愧总结归纳。抓住学生薄弱环节定向加固,使学生能够弄清每一个知识点、掌握全面基础知识和规律,提高学习能力,积累知识。如此训练,学生对总复习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知识常用常新,也给老师提供了重要信息,给学生自主复习提供了主动权。

2、专项训练,各个击破。

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普遍性错误和个别性错误的知识点,我采取典型反馈和个别反馈相结合,加强针对性训练,采取各个击破的复习方法。第一,重视班级学生的“分层导学”,发展共性,培养个性。确定不同层次学生的任务目标,优等生做到审题万无一失,解题灵活多样,中等学生要细心检查努力提高,学困生基础扎实稳打稳扎。在复习过程中,要求教师把各种信息分层及时归纳整理,确立复习思路、复习重点、有针性地进行指导。第二,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训练。从专题知识出发,进行定向训练、精讲精练,加强典型训练,精心选编针对性强的练习,让所有学生均有收益。第三,注重各章节试卷的评价反馈在复习中要灵活选择时机进行专题测试,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补缺补漏,定向复习。训练中做到定时定量,追求速度和效果的统一。同时,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总复习错题集”,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收集、整理错题,并经常翻阅,力争错误不再重犯,真正提高复习效率。

3、出一系列的过关试题,让学生过关。

一般可以分成这样几类过关:按知识内容过关,按题型过关,易错题过关,将平时学生的易错题整理出来,让同学们过关。由于这些题目都是学生平时易错的题目,所以对学生的挑战性很大,特别要注意保护好学生的信心,答题习惯过关,如答题字迹清楚工整、作图规范、在指定位置答题等。不要小看这些细节,因为这些细节往往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学生的答题仔细程度,也就会很大程度地影响答题质量。不过关的同学就重做这份卷子,直到过关为止。这一举措对后30%甚至更多的学生都有比较好的复习效果。

要让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巩固小学六年所学的知识,在小考中发挥出最佳的成绩水平,教师有计划、有条理的辅助他们进行小学阶段的总复习是较为关键的。由于我教学经验的欠缺,在复习内容上详略处理不当,造成了复习时间显得紧迫的情况,而且对计算方法和计算准确率的要求不够严格,没有坚持始终的训练,一部分学生没有很好的掌握简便方法,计算速度和准确率低。我以后一定要吸取这个经验教训,更好地有计划、有条理地完成辅导学生进行小学阶段总复习的教学任务。

教学的进步贵在经验的积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不仅要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更要在实践工作上勤勤恳恳,多钻研新教材、新课程标准,不断地总结出新的经验心得,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学的反思

《假如》是新教材二年级语文课文中的一首儿童诗,主要资料是借马良这枝神笔,表达少年儿童的完美心愿。

一叶一知秋,一花一世界,小小的课堂,表达的是一份小小的心愿。文本是静止的,但因为师生之间的互动,所以文本有了鲜活的生命。课堂的魅力也许正在此。

音乐与文本的结合,个性是朗读的时候,利用的好,它会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进而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从培养学生认真的听他人读课文的习惯上来说,音乐的出现,所起的作用反而是画蛇添足了。再则,当学生读课文并不熟悉的状况下,音乐所起的作用究竟能产生多少作用?我觉得问题的关键是落实好对文本的教学。

课堂的教学要善于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课堂是充满变数的,教师无论设计出怎样的教学思路,在教学的经过中都是要产生许多变化,而应对这些无法预料的变化,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很高的应变要求。

反思一:课的最后设计的练习:假如我有马良的神笔,我会()。老师在让学生说自我的完美愿望时。一个学生说:“老师,我没有愿望呀!”针对这,老师能够借题发挥。因为这些孩子毕竟还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表白更多的是有口无心的想法。这需要我们老师的引导、教育,才能将文章所表达的意思真正让学生明白。

反思二:低年级的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给予适当的表扬,激励。不断地激起他们学生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调控课堂,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而这节课老师在这一方面做得似乎还很不够。

反思三:师问:“小鸟在思念它的妈妈。因为妈妈离它很遥远,怎样理解遥远一词?”其实学生在这个环节的表现是很富有想象力的,但老师的点拨还不够到位。所以,失去了对学生想象力进行训练的机会。

教学是一个不断总结自我,反思自我,进而提高自我的过程。从这点上说,属于吕老师的教学之路还很长很长,期望她走的更好。

教学的反思

语言学家chris提出:学习语言,理解应该永远放在第一位,背单词也是如此,理解的记忆才更准确、更深刻。在之前的反思中,我提到让学生将句子中的生词标记出来,通过语境理解单词。如果在接下来的语篇中,语境中理解的单词复现,那么最后单词不用背,也能记住。

这根据个人学习得出的经验,没想到在我刷小红书的时候,发现有些英语学者也是极大推崇的。有人提出,背单词必须要知道两个原则:

1、理解的记忆更深刻;

2、重复记忆才不会忘。基于以上两个原则,背单词需要采取的方法是:

(1)、情境式背单词法:在阅读外刊时标注生词,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记忆单词,同时自己总结生词本。自己总结的生词是自己觉得会用得上的单词,这些单词能和大脑已存在的认知产生连接,最终记忆会更深刻。

(2)、间隔重复法背单词:利用大脑的遗忘规律,用更短的时间,达到更好的记忆效果。复习间隔时间可为第1,3,15,30天。这个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但如果要让单词不是背了就忘,那么就需要反复记忆。反复是让短期记忆变成长期记忆的最为有效的方法。

在最近的一次分析长难句的教学中,我课前布置的`作业,不仅让学生划分句子成分,同时也要求学生将生词标注出来,写出中文。课堂教学时,重点是分析句子,但分析完句子后,让学生也翻译。该文章是一篇生物类说明文,涉及的生词以及专业术语很多,但很多生词反复出现,比如measles,infect,virus,vaccine等,一节课下来,学生一下子就将这些生词意思记住了,并在原文中能找到这些词的派生词。课后我留的作业是让学生再重新划一下该文章的句子成分,有个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和我说,她在划句子成分时,把整篇文章的意思都记住了。

基于以上内容,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课堂教学中我如何处理阅读中词汇帮助学生加深对单词的理解,以及我要如何复现词汇帮助学生加深单词记忆;课后要如何引导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通过阅读篇章理解单词并反复记单词。

教学的反思

《绿》是朱自清一篇“金相玉质”的写景抒情散文。每次读此文,我都被深深的吸引,叹服朱自清生花的妙笔。优美的语言,诗意的描写,让人深深陶醉在梅雨潭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绿意里。

本文教学不宜以分析散文为主,这样容易破坏文章的整体韵味和优美意境,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适宜站在初步鉴赏的高度,用“读、赏”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学。在形式多样,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梅雨潭绿的美,挖掘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实感。所以我把教学目标锁定在对文章赏读品味上。

课堂设计环环紧扣,首先展示三幅绿的图片,老师以诗意的语言导入感染学生走进课堂,接着简介作者,检测字词,然后重点放在对文章的赏读品味上。对文章的赏读品味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针对这一特点,我设计的教学环节是读绿(初读感知)———赏绿(赏读感悟)———谈绿(品读情感)———写绿(小试牛刀)。

其中“赏绿”环节是难点,这一环节我采取的是让学生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语言之美,然后小组成员之间交流读书感受,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感受到梅雨潭的绿之美,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在赏绿的基础上“谈绿”环节学生自然品读出了作者的情感。接着让学生用学到的写景方法写一种景物的颜色,达到学以致用。四个环节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水到渠成。

最后我以诗意的语言结束课堂,带领学生重温本节课的绿之美,与导入新课诗意的语言想照应,使课堂结构严谨完整,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感受语文之美。

原本以为九年级的学生鉴赏能力很是欠缺的,但整个课堂教学的实效还是非常满意的。成在导入设计特别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验。由已知到未知,提升了学生接受知识的信心。其次是在教学中不急于求成,而是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真正从内心感受到绿之美,语言之美,从而归纳绿之写法,学生水到渠成自然学到写景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但整节课来看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赏绿”环节同学们在交流读书感受时不能做到尽情发言,畅谈感受。在以后教学过程中应在这个地方多下功夫,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投入情境,用心用情读书,努力做到达到预期的效果,达成预设的目的。

教学的反思

近段时间“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活动进行得轰轰烈烈,在这次活动中,我执教了《秋思》一课。《秋思》是鄂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掩卷沉思,课堂上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我自认为这节课做得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处:

一、教学设计既科学又理。

在开课处,我以李白的《静夜思》入题,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古人喜欢借生活中的一些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为下文学习张籍借秋风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作一个铺垫。对于古诗的教学,我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先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再引导学生明诗意,悟诗情;最后进行拓展延伸。整个教学设计一环套一环,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的设计既合理又易于操作。

二、引导学生走进作者内心,充分与文本对话。

“洛阳城里见秋风”一句,我抓住“见”字引导学生想象落叶归根,大雁南飞的景象,感受秋天的萧条,为作者的思乡打下情感基调,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会思念家里的哪些亲人?这样的提问走进了学生的生活,他们很容易就回答出了妻子、父母、孩子、朋友等等。作好这些铺垫工作,我相机出示张籍的资料,资料里特别指出张籍写这首诗时已六十二岁,整整十年没有回乡了。学生对张籍的遭遇深表同情,所以在学习后文中“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时,对于张籍的心情就很容易理解了。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走进作者内心,我还引导学生想象张籍在信中会对亲人说些什么?学生大多数说的是对父母身体的关心,对妻子过得好不好表示担忧,叮嘱孩子要听话,好好学习,还说自己有事不能回家,请他们多保重,自己表示抱歉等等。还别说,学生们说得有模有样的,真的就是一个个小张籍了,这些话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站在作者的立场,他们能说出这样一番感人的话语,我内心还是很高兴的,说明他们走进文本了,走进了作者内心。

三、寄信部分的表演入情入境。

引导学生学完诗意后,我设计了一个寄信的情境表演,我当邮差,请一名学生扮演张籍寄信。我接到信时,向张籍大人抱拳表示告辞,张大人连忙大喊:等一等。一把抢过我手中的信,迫不及待地打开信封看起来,我故作不解:张大人,你这是为何呀?张大人忙答道:我怕匆忙中写漏了些什么?如此反复了二次,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对于作者为何“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理解得非常透彻。

四、过渡句很精妙。

学完第一句诗时,我为了引出作者的思乡之情,这样引导的:“是呀,焜黄华叶衰,秋天是衰败的季节,同时又是感伤的季节,落叶归根了,大雁南飞了,而张籍只能孤零零地站在冷冷的秋风中,望着家乡的方向暗然神伤,他也想家了啊!”很自然就过渡到了思乡。再如学完全诗后进行拓展时,我说:“其实,这思乡怀亲又何止张籍和孟郊。古时候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离乡的人们只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写进诗里。课前我让你们收集有关思乡的古诗,谁来说说?”最后的结束语,为了导入本单元主题——亲情。我这么说的:同学们,家乡的山水总让游子们魂牵梦绕,家乡的亲人更让游子们牵肠挂肚。你们现在还小,不能完全领会,但是等你们长大了,闯荡天涯,那时候你们一定会懂得这种无法割舍的浓浓的亲情。课后,很多听课的老师都认为我本节课过渡语很精妙,让人听了感觉很舒服。确实是这样,过渡语精妙了,整节课会增色不少。

当然,对于本节课,我有二个环节没有处理好:

一、朗读不到位。

其实在引导学生学习三四句诗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了。在学习一二句“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时候,我当时只注重了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去体会作者的心情,当他们理解这两句诗的时候,我没有指导他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读,所以前半截读少了,听课的老师感觉学生虽理解了,但是因为没有读,感觉就像少了点什么,不到位。所以在学完全诗后,尽管我下功夫去指导学生进行了读,为本节课掀起了高潮,但是开始的读没到位,中间产生了断裂感,尽管后面的朗读到位了,但还是有了缺憾,感觉是我硬扯上去的。

二、学生初学古诗时不应该小组直接交流。

这是我忽视的一个地方。学生熟读古诗后,我就让他们自己试着小组内去交流诗意。没有要求他们先自读自悟,这样做,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四个人凑在一起干什么呢?所以有些学生就推脱,要别人先说,这样优生唱主角,后进生就当听众了。我应该先让他们先自读自悟,在此基础上,有时间的话,再试着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还是可行的。这是个细节问题,我真的是忽视了,所以,有时候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可行性会更强一些。

语文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我坚信,只要用心去教,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有一个会思考的头脑,在今后的教学中,缺憾将会越来越少,精彩将会越来越多。

教学的反思

“终于讲完了!就这样讲完了?”每次上完一节公开课,总是有这样的想法。精心准备一节课,就像培养一个孩子,希望她快快长大,等她远去后又有满心的不舍与牵挂。课讲完了,有释放时的轻松,也有结束后对不完美的遗憾。打开电脑,桌面上满是自己做的含有“白鹅”两个字的课件与设计。一个月来,不断地读文、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设计、不断地修改?反思自己的这一节课,感触良多。

这节课,是小班环境下的一堂教材统整课。既要保证坚持小班化人人参与的特点,又要做到教材统整,这首先涉及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对教材进行取舍,保证课堂的有效性。这堂课,我选择的是吃相这一部分,教学的重难点定位于引导孩子们了解作者“明贬实褒”的写法。

在开课之初,我用两幅漫画引出丰子恺漫画式语言的特点就是风趣幽默,为学生之后的学文做下了铺垫。紧接着,出示课文描写吃相的中心句“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利用两张学习单让孩子们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读懂白鹅三眼一板的吃法,读好白鹅与狗争食的趣味,让幽默风趣的语言洒满课堂。当孩子们已被这只可笑、高傲、架子十足的鹅吸引之时,我利用板书总结“明贬实褒”的写法。之后引出《白公鹅》一文,让孩子们把自己刚刚体会到的写法进行实践,朗读出那些似乎在批评、似乎在埋怨却满含喜爱之情的句子,加深对“明贬实褒”的理解。最后出示分层作业,让孩子们试着运用明贬实褒的方法修改同学日记,或者写写自己家的宠物,培养孩子的语用能力。

因为目标清晰集中,所以学生学的清楚,对于作者运用“明贬实褒”的写法将文章写的幽默风趣这一特点,印象深刻,理解到位。特别是在学习本单元其它课文时,学生也还对“明贬实褒”津津乐道。

我们学校在小班化研究中,提倡的是“面向每一个,幸福每一个”的教学理念,以“多元导学单”为载体,力求在学习中培养孩子们与人合作、学会选择地能力。学生可以选择要代表本组汇报哪个颜色的任务,可以选择是否要补充其他组员的汇报,可以选择自己要完成哪一种作业。本节课,一共有三张学习单,第一个学习单有四个任务,每个组员都要选择不同颜色的任务进行汇报;第二张学习单有两个任务,每组要选择两个代表进行汇报;第三张学习单是作业单,两类作业,各有两个选择,学生自己选择要写的内容及要读的文章。巡视时发现,孩子们学得都很投入,都在认真地讨论,为组员出谋划策,想完成好每次任务。

但本节课也呈现出了一些问题。很有幸,我听到了来自山西省教科院郭乐静主任、迎泽区程慧萍主任的专业点评,让我更深地了解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语文教育的方向。首先,要把握好上课时的语调、语速,努力营造一个沟通、一个对话的课堂,教师要做的就是适时引导、恰到好处地点拨。其次,再次明确,语文教学,是要培养孩子们的语用能力,不仅要引导他们读懂作家写了什么,还要读懂作家是怎么写的,自己也要试着这样写写。

有人曾说:圆规为什么可以画圆?因为脚在走,心不变;你为什么不能圆梦?因为心不定,脚不动。希望在经过《白鹅》之后,我教学的“圆规”可以画的更稳,更圆。

教学的反思

中国汉字量大形杂,多音多义字较多。所以采用传统教学法,学生容易遗忘,错别字就会不断出现。特别是5-6岁的小孩子,要让孩子们记住的东西,首先必须是有趣的东西,因此要创设一些有趣的东西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在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帮助孩子们记忆。

可以将一个无生命的字,变为充满生命力的图案,来帮助学生学会掌握生字。如教“笑”一字时,可将“笑”的竹字头创设为卡通孩子的眉毛和眼睛,“夭”的“一撇”作为是孩子的嘴巴;“大”作为孩子的四肢和身体。学生看后就会觉得很有趣,一下子就把“笑”字记住了,课堂的趣味性顿感生效。我就利用这一规律,帮助学生识记。

根据汉字结合体这一特点,可以把生字变成谜语来达到识字的效果。例如:一人“大”,二人“天”;十张嘴“古”或“叶”,等。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中,既认识了字,又锻炼了思维,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主动性调动起来,让其感受到识字的乐趣,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开心,教师也乐在其中。

除了猜谜识字,我们还可以编顺口溜,而且顺口溜一般都是朗朗上口,容易记忆的。如:二木林,三木森;二火炎,三火焱;大小口回,三口品等。

我在班上设了“识字大王”的评比,让学生收集生字,生字有的来源于电视节目、有的来源于生活中,如商品商标,商店招牌等等,还有的来源于课外读物。我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有哪些物品?能想办法认认相关的字吗?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随时随地自主认字。鼓励孩子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激励他们在生活中识字,让生活成为识字的大舞台。

教学的反思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化,广大教师把研究的方向聚集在大力发展创新精神,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在课堂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上。课堂教学学生主题地位的实现,就是教师角色的转换,转化成为教师导,学生演,使主导和主体达到统一。

融入到教学中,就以唱歌为例。我发现一些学生唱歌平铺直叙,一些学生大声喊叫,这样长久下去肯定会使他们的嗓音受到损伤。我们知道学生正处在发育阶段,声带生长还没有定型,所以,应指导科学的练喉。每每上课前,总有些看似单调的发声曲,我们在教学时可以通过画画和相应的几句谈话,让学生比较直观的感受到发声曲的意境。

记得贝多芬说过:“音乐可以使人们的精神迸发出火花”,音乐教学中应贯穿这一主线音乐形象的整体性,从教学氛围到教师范唱、范奏;从学生的演唱到每首歌曲的处理,都应强调音乐形象的整体性,使学生能在美好的音乐中,受到教育、感受到音乐的美。

唱歌的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我们要充分挖掘音乐本身的美感再去感染学生。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化,广大教师把研究的方向聚集在大力发展创新精神,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在课堂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上。课堂教学学生主题地位的实现,就是教师角色的转换,转化成为教师导,学生演,使主导和主体达到统一。

融入到教学中,就以唱歌为例。我发现一些学生唱歌平铺直叙,一些学生大声喊叫,这样长久下去肯定会使他们的嗓音受到损伤。我们知道学生正处在发育阶段,声带生长还没有定型,所以,应指导科学的练喉。每每上课前,总有些看似单调的发声曲,我们在教学时可以通过画画和相应的几句谈话,让学生比较直观的感受到发声曲的意境。

记得贝多芬说过:“音乐可以使人们的精神迸发出火花”,音乐教学中应贯穿这一主线音乐形象的整体性,从教学氛围到教师范唱、范奏;从学生的演唱到每首歌曲的处理,都应强调音乐形象的整体性,使学生能在美好的音乐中,受到教育、感受到音乐的美。

唱歌的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我们要充分挖掘音乐本身的美感再去感染学生。

教学的反思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课文资料简短,寓意深刻。在备课的时候,我研究到学生对寓意的理解有必须的困难,并且二年级的学生表达本事有限,明白的意思可能用书面语言表达不出来。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主要从两方面入手来设计备课思路:

活动一:尽情的读,读出味道。

活动二:畅所欲言,谈出感受。

活动三:合作探究,尽情想象。

让学生尽情的读课文时,我没有局限于不一样形式的朗读,而是在读的时候引导学生猜测感受青蛙和小鸟的不一样心理,进而读出文本深层的思想感受。

在读透的基础,进入第二个环节,让学生尽情的说,说出自我的理解和感受。在这一环节,我以辩论会的形式展开讨论,正确的想法,错误的想法在那里交汇碰撞,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各抒己见,将自我对文本的理解推向高潮。

经过引导学生来理解青蛙的看法对与否时,我让学生动手试一试:用书卷成筒状来观察天。来明白青蛙站在自我的立场来看天是没有错的,错就错在他是坐在井里看天,由于自我的见识短浅,孤陋寡闻,才会有错误的确定。

在评价小鸟时,我让学生尽情想象,想象小鸟会飞过哪些地方?看到怎样的天?看到怎样的景物?从中明白:见识广,知识丰富,就会有正确的确定。

经过我的逐步引导,学生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对课文的见解更是水到渠成,思绪喷涌而出,精辟的发言引来听课教师的阵阵掌声。学生在掌声的鼓励下越说越精彩。

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细节上的设计与思考,让每一节课都尽可能的完美。

《坐井观天》是一篇十分趣味的寓言。它以短小、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说天很小。课文有七个自然段。第一段讲青蛙和小鸟所在的不一样地方,交待了发生争论的地点;接下来的六个自然段讲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第一次对话交待了小鸟从哪儿来,来干什么;第二次对话讲青蛙和小鸟因对天的大小看法不一样发生了争论;第三次对话讲青蛙坚持自我的错误看法,小鸟再次指出青蛙“弄错了”,要它“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弄清天到底有多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主角中体验,在朗读中悟理。

经过主角朗读、换位体验,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主角,读中悟理,体验生情,思想感情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自然而然诱发的情感与文中蕴涵的情感相互碰撞,就是主角体验,就是生本对话。在主角体验、读中悟理上我重点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做“井”体验。抓住青蛙说的“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让小朋友做“井”体验,请他们用纸卷成一口井,到“井底”看一看,天花板有多大。学生看到了“井口”大的天花板,才明白视线被“井壁”遮挡了。然后课件出示青蛙在井底看天的直观画面,伴有音乐:此刻我们跟着小青蛙到井底看一看,你看到的天有多大?让学生边看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最终得出:青蛙坐在井底看天,视线被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只看见井口对上去的这块天,其余的天空都没看到,所以看到的天仅有井口那么大。经过做实验、下“井底”使学生明白青蛙弄错的原因,感悟了寓意。

2、抓两个“笑”字揣摩。青蛙“笑”了,它笑谁?笑它什么?一个“笑”字引出了青蛙的自大,他自以为是,一点也听不进小鸟的话。经过对“笑”字的揣摩,学生明白了,不听劝告、固执己见,自以为是是导致青蛙弄错的原因之一。小鸟的“笑”引出了青蛙的无知、孤陋寡闻。小鸟的真诚也跃然纸上。再经过惟妙惟肖地朗读,把青蛙的自以为是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在学生充分朗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学生也就自然能跳出文本,再现文本了。

3、在劝说中深化,在想象中悟理。青蛙坐在井里,不明白天有多大,它说天仅有井口那么大,这是能够原谅的。可是当小鸟告诉它天是无边无际的,它还是一再坚持己见,顽固不化,那就不应当了。你能劝劝它吗?“青蛙,你呆在井底是看不清楚的,你要到陆地上去看看。”“青蛙,把事情弄清楚了,别轻易下结论。”“青蛙,你还是跳出井口看一看吧,到时候你就明白了。”教师说:“是啊,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青蛙听了你们的劝说,还真的忍不住了,你们看——(课件演示青蛙跳出井口)青蛙最终跳出来了——哇,它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听,以下是学生的回答:

——哇,天真的是无边无际!小鸟,我错怪你了。

——哇,天可真大!多谢你,小鸟,如果不是你,我可能永远蒙在鼓里,永远不明白天是无边无际的。

——我坐在井底下不明白天有多大,跳出井口才晓得天这么蓝、这么高、这么大。

——啊!天湛蓝湛蓝的,花儿五彩缤纷,小草碧绿碧绿,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多谢你,小鸟,你让我大开眼界。我还要去看看另外的地方!

在想象说话中,学生进一步悟出了此篇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真正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

4、主角朗读。这节课的朗读我引导学生担任青蛙和小鸟的主角,“谁愿意做小鸟,把这些话说给青蛙听——”“谁来做一回小鸟,对青蛙说——”“谁来告诉青蛙,让它明白,天是无边无际的——”……学生在情境的渲染中,在教师语言的诱导中,自然而然地成了“小鸟”、“青蛙”,读得入境,读得入情!

教学的反思

这节课上完后,感觉整个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是很好的,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整节课通过师生沟通、生生独立思考、再师生沟通的形式,完成7的乘法口诀的编写,使每一位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也体现了新课标“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首先我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首先以七巧板拼成的图案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1个图案由7块七巧板拼成,进而在教师的带领下引发学生思考2个、3个图案需要几块拼板,并分析图案和拼板之间的关系,由此让学生自己探究4个、5个甚至更多的图案需要几块拼板,尝试自己编口诀,学生已经在1-6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已经初步掌握了乘法口诀的编写,这个环节以小火车的形式完成,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在编写后让学生理解每一句口诀表示的含义,再结合自己的理解记忆口诀。

在记忆口诀的过程中,为了体现“因材施教”,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妖精),鼓励学生用富有个性的方法进行记忆口诀,也可以联系上下口诀之间的关系,上一句口诀加7的基础上得出下一句口诀。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忆口诀的方法,学生学习的兴趣都非常浓厚。

整节课变静为动,教学效果好,又深化融合了乘法意义和1-7的乘法口诀。

当然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有些问题的回答上,止于表面,不能深入地思考,这是我对学情把握不够导致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教学的反思

这是一篇通过典型事例说明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科普文章。文章先介绍了问题的产生,即‘’听人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它被抛弃在哪里,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接着用较长的篇幅介绍了法布尔在女儿的配合下进行蜜蜂辨认方向能力的实验。

有了去年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站在我的角度再次读文,没觉得有什么不同的收获;站在学生的角度读文,觉得孩子们一定会对蜜蜂神奇的辨认方向的能力感到惊讶,也一定对法布尔实验过程的认真和执着感到佩服……因而我尝试确定了两个学习目标:1、从法布尔的实验中总结收获;2、学习法布尔对科学执着的态度和用语的准确性。

课伊始,首先带领孩子们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介绍了法布尔通过实验证明了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知识)。

明确目标……。

‘’法布尔是通过怎样的实验证明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孩子们很快就找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小组交流后一个小组汇报总结:

教学的反思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5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5。

2.使学生知道5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5的组成。

难点:书写5,知道5的.分成。

教学方法:带读引导游戏。

一、复习。

1.从1数到4。

2.2、3、4的组成。

二、新课。

1.数数量是5的物体。

(1)黑板上出示四只小鸡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

提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小鸡。

数一数,一共有几只?让幼儿说出数量。

添上一只,一起数数一共几只?

学生回答后,师说:4只添上1只是5只。4添说1是5这些小鸡个数是5,

带领幼儿读,师说:4只添上1只是5只。4添说1是5这些小鸡个数是5,

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5”。

板书:“5”。领读数字5。

说明:“5”字像秤钩,两笔写成,第一笔写竖和右半圆,第二笔写小横。

(2)拿出5个苹果演示数数。

教师提问:出示苹果,“这是几个”?先一个一个数,再总体问多少?

(3)出示棒棒糖,让幼儿上台数出5个。

(1)学生拿出5个苹果,把它摆成两堆。教师巡视。

(2)让学生说不同的摆法,

(3)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着重说明4和1组成5,1和4也组成5,实际是把两堆小棒。

换了位置。所以看到4和1组成5,就能想到1和4组成5。同样说明,看到3和2组成5,就能想到2和3组成5。

师生活动:请5个小朋友上台练习。

(4)练习5的组成。

a、齐说5的组成。(4和1组成5,3和2组成5。)。

b、教师提问:“4和1组成5,你还能想到什么?3和2组成5,你还能想到什么?”板书:5的分成。

四.互动游戏:

1、请小朋友伸出手,数数自己左手有几根小指头?数数自己右手有几根小指头?

2、用手拍桌子五下。

3、小结:左手有5根手指,右手有5根手指,都可以用5来表示它们的数量。

4、板书5。

四、指导书写。

1、讲书写5方法。

2、交流。

3、幼儿练习写。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从数5只小鸡、5个苹果、5个杯子,5个小朋友,学会了数数量是5的物体。知道了5是由4个再添上1个得到的,5在4的后面,4在5的前面。从摆方木块,我们学会了比较4和5这两个数的大小。通过小朋友,我们学习了5的组成。

教学的反思

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学反思日益受到重视。许多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只强调备好课,上好课,但上完课之后能否写好“教学反思”却未引起足够重视。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并把反思看做是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教学反思也成了校本教研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下面,我就简单谈谈对教学反思的认识及运用。

1、教学反思有利于思想品德教师的自我教育。

教学反思的实践过程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这实际上是教师自我教育的过程。大量实践表明,一个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刻的反思,那么不管其教龄多长,经验多么丰富,他的素质只会永远停留在新教师的水准上。如果一个教师懂得了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而不对它们进行深刻的反思,把它们运用到实践中去,那么尽管他讲得头头是道,但并未掌握真正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所以,在教师教育中,特别是校本培训中,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教师教学反思实践能力上,这样教师的素质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

2、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学会教学”和学生“学会学习”,师生共同提高。

教学反思研究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它更强调教师如何“学会教学”,这两者是统一的,因为教学反思旨在帮助教师以审慎的方式教学,在其职权范围内,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变成更好、更有效率、更富创见的行家,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学反思立足于教学实际,才能找到反思教学创新的增长点;回归生活,才能找到反思创新的延伸点。

3、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

学者型教师不仅具有扎实而宽广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技能,还应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教学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从而促使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的转化。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高度,并对后续行为产生影响。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应是一名教育家,同时也应该是一名研究者。

1、提供问题。

2、观察分析。

3、重新概括。

4、实际验证。

这种类型的反思主要是在课前准备的备课阶段,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

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还需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验证。教学实践中的反思,主要指课堂教学,主要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这些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反思内容有:

(2)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出现争议时,你将如何处理?

这一类型的反思主要是课后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反思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学目标是否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

(2)教学内容是否科学合理?

(3)教学方法是否以学生为主体?

(4)教学是否体现新课程理念?

1、反思日记法。

写教学反思日记能为反思性教学提供最真实最完好的材料,课后写5~10分钟的教学反思日记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对话反思法是通过与其他老师研讨来交流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教学监控能力的方法。

3、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就是通过教学案例来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提示教学案例背后所蕴涵的教学理念。

录像反思法就是通过录像再现教学过程,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过程的方法。

课改的路程还很长,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让我们在教书育人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我。让我们的心永远飘荡着课改激情,让梦与理想共舞,去领略教育这片神奇的大海。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