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三化建设调研报告(专业23篇)

时间:2023-12-06 19:47:30 作者:XY字客

调研报告需要客观准确地描述问题和现象,并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于推动企业发展和问题解决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调研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2004年,我旗林业生态建设在旗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市林业局大力支持下,全旗认真贯彻落实两个《决定》和全市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生态立旗战略,集中力量抓好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和“双百万亩”林业精品工程建设,加大林业科技支撑力度,活化完善运行机制,提高林业生态建设质量标准,推动了林业生态建设快速发展,经过全旗各族人民艰苦奋斗,林业生产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果显著。一、主要成果及特点今年,全旗共完成人工造林45.1万亩,占市下达任务的145%,占旗下达任务的113%,其中春雨季完成人工造林38.1万亩,秋季成人工造林7万亩;合格面积27.67万亩,占旗下达任务的89%。退耕还林完成0.8万亩,占下达任务的100%;荒地造林完成19万亩,占下达任务的100%;双百万工程完成8万亩,占市下达任务100%;其中综合治沙完成5万亩,丰产林完成3万亩。在三个薄弱环节中,农防林完成2万亩,公路绿化300公里,村屯绿化100个;封山育林完成22.67万亩,占市下达任务的113%;育苗完成4235亩,占市下达任务121%。从林业生态建设各项指标看,都处于良好发展态势。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双百万亩”工程开局良好。按照全市林业工作的安排,“双百万亩”工程是全市今后五年核心工程、示范工程。今春我们重点抓了这项工程。首先在布局上,坚持集中连片,实行整体推进。工程重点安排9个苏木乡镇,5年规划完成全旗综合治沙25万亩,速生丰产林15万亩,杜绝了撒胡椒面的做法。二是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在工程施工上,把工作重点放在造林质量上。甘旗卡镇营造的千亩沙地速生丰产林,选用2年生,胸径在2厘米以上杨树苗,进行开浅沟,深栽植,栽后采用大水漫灌,修杈留全株,效果非常好。三是把“双百万亩”工程和原有“5820”工程对接,扩大规模。我们在安排工程地块时,尽量和原有“5820”工程连接起来。从原来千亩地块扩大到万亩和几万亩,尽量形成规模。四是把“双百万亩”工程和林产业结合起来,围绕林产业体系建设,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加大丰产林营造速度。由于安排妥当,今年“双百万亩”工程效果非常好,今年全旗完成综合治沙精品工程5万亩,丰产林建设3万亩。尤其是速生丰产林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二)三个薄弱环节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今年的农防林建设、公路林建设和村屯绿化动手早、完工快、效果好。全旗今春完成农防林建设2万亩,公路林建设300公里,村屯绿化完成100个。农防林、公路林建设是近几年比较突出的一年。在工程施工上,我们把农防林建设和道路建设结合起来,采用大网格、宽林带,打破村屯界线,进行整体规划,综合治理。欧里苏木五个嘎查统一规划,进行集中栽植,他们采用半地下畦田整地,栽二年生标准苗,栽后浇水,一春完成农防林建设10公里。海力吐镇、金宝屯镇、协尔苏镇、浩坦苏木、打破苏木乡镇界线,实行联网。四个单位一春完成农防林建设达50公里,仅海力吐镇一春就完成30公里农防林建设。按照总体规划,要在原基础上向四周幅射,最后形成覆盖十二个苏木乡镇、二个农场,控制面积600万亩,纯造林面积100万亩的我旗东部、南部农防林、牧防林兼用材林基地,今年刚刚开了个头。公路林建设进展很快,巴阿公路40公里公路林一春完成了任务。目前国、省、旗三级公路已基本全部绿化,乡与乡之间公路凡是定线也已绿化完成,村与村之间公路是今后绿化重点。全旗527个嘎查村以村旁、宅旁绿化基本成型,但村内重要街道绿化是今后建设的重点。(三)补植补栽工作扎实进行。2002、2003、2004年我旗退耕还林工程共完成79.4万亩,其中退耕22.8万亩,荒地造林56.6万亩,为确保工程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要求标准,从去秋、今春、雨季、今秋,各苏木乡镇对三年工程全面进行补植补栽,做到大坑大水认真栽植。确保一次性补植成活。据统计,全旗已完成三年工程补植24万亩。(四)私有林业发展势头强劲。为了提高全社会造林积极性。我们放开了手脚,大力发展私有林业。认真贯彻“谁造谁有,合造共有,谁投资,谁受益”的林业政策。实现了从原先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的根本性转变。坚持以户为主,责、权、利相统一。完善和鼓励各种投资主体,促进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靠利益和市场两个机制,调动广大群众造林积极性。在今春完成的造林面积中,全部都是个体造林和引资造林,即使是集体统一营造的路林和农防林,栽完后有的卖到户,有的是无偿分到户,全部实现了不造无主林。(五)抗旱造林系列技术得到普遍推广。随着大规模性群众造林活动的开展,抗旱造林系列技术越来越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在今春的造林生产中,各地普遍坚持适地适树原则,选择好的造林地块,实行先易后难。广泛应用半地下畦田整地、机械开沟、沟内挖穴造林、钻孔造林、座水造林等技术。据统计,今年全旗开沟造林面积达33万亩,钻孔造林2万亩,半地下畦田整地达1万多亩。与此同时,我们严把种苗关口,坚持苗木品种对路,保鲜措施得力,苗木质量要达到规定标准,实行就地育苗,就地用苗,随起随栽,栽后截干,小白龙漫灌,浇后回土,千方百计提高造林抗旱能力。在今年造林完成面积中90%以上面积都浇上了第一遍水。(六)林业产业化发展倍受关注。随着全市“双百万亩”工程的启动,丰产林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一些有见识的农牧民把资金投向林业,投向用材林、甸子地、丘间低地、农防林带、河流两岸都成了投资造林的热点地方。造供孩子念书林、养老林已成了一个新的时尚。一些城镇下岗职工、在岗职工和退休人员也不放过这个发展机会,纷纷到农村买地造林或购买造完的林。外地客商也看到了后旗廉价土地和廉价劳动力资源,也把资金投向林业,特别投向丰产林这块。据统计,今年造林仅外商投资达2000多万元,造林面积达11万多亩,城镇居民投资达300多万元,造林面积3万多亩,引进大型细木工厂1个,林业产业化成为我旗经济发展又一个新的增长点。(七)“二个一”责任制得到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坚持对林业生态建设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和实行生态建设“一票”否决制,是加强对林业生态建设工作领导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也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在今年的林业生产中,各地普遍出现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林业的可喜局面。旗委几大机关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抓林业。并在今春林业生态建设会上进一步强调,林业要是坚持五个一(即在生态建设中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实行“一票”否决制、要有一个好规划、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旗政府与各苏木乡镇领导签订了生态建设5年任期目标责任状,并把每年任务进行详细分解。使林业生态建设各项指标提前早知道,促使各项工作提前落实,保证了一张蓝图绘到底。市局下乡包点干部,深入第一线,与广大群众同甘苦、共奋战。旗里包乡技术人员亲临现场,严把质量关,形成了各苏木乡镇主要领导亲自抓,技术人员现场抓,齐抓共管的好形势,有力地促进了林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八)林业自身建设得到了加强按照两个《决定》的要求和市局统一部署,完成了乡级林业工作站的垂直管理。成立了旗级森林防火办公室,并作为常设机构。在全旗共同努力下,全年未有大小森林火灾发生。今年共开设防火道200千米,召开防火会2次,组织大型宣传3回。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成果稳定,几年来未发生大面积森林病虫害,尤其是松毛虫大发生已得到了有效遏制。林业公安执法办案进一步规范,全年共查处各种毁林案件388起,挽回经济损失50万元。在资金紧缺的条件下,我局多方筹措资金,完成林业办公楼建设,改善了办公条件。二、存在的问题我旗的林业生态建设虽然取得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急待解决的问题。(一)农田防护林建设进地难。在今春农田防护林建设中,由于土地都承包到户,出现了农田防护林建设进地难问题,影响了正常施工和农防林规划设计。(二)速生丰产林建设应尽快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林业产业化建设目前看主体是以速生丰产林建设为主商品林基地建设。现在农村和城镇造林积极性都很高,我们要尽快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出台相应技术标准,包括栽植模式、品种选择、经营措施、采伐年限,以满足丰产林建设的需要。(三)造林质量需进一步提高。在今年造林中总体质量是比较好的,个别地区只注重完成下达造林指标,重视面积数量,但是具体造林中,粗植滥造、苗木不假植、造林不开沟、精品地块不浇水、造林成活率低、精品不精现象也时有发生,影响了造林成果。(四)重造轻管、重乔轻灌思想仍较严重今年各地群众干部普遍存在栽完树就不再进行管理的重造轻管思想。不抚育、不浇水、牲畜在造林地散放毁林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严重影响造成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在灌木造林上,今年完成的45.1万亩中仅有8万亩灌木,占总造林面积的17.7%。各地造林仍以乔木(杨树)为主,不管立地条件如何,地下水位高低,全部上杨树,人为造成造林成活率低现象的发生。(五)苗木生产滑坡较大由于受今年苗木滞销及粮价上涨等因素影响。今年育苗面积出现较大滑坡,影响今秋和明春的造林生产。三、2005年工作安排2005年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我旗继续实施,林业生态建设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为实现2005年全旗林业生态建设新跨跃,我们要突出做好以下工作:(一)工作思路按照全旗四大战略,2005年林业生态建设思路是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线,以调整林种树种结构为切入点,把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与扶贫开发,与农牧民脱贫致富,与产业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生态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同步协调发展;以抗旱造林为中心,推广抗旱造林新技术,切实提高造林“两率”;以深化林业机制改革为动力,大力发展私有林业,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业优势产业;以禁垦禁牧围封育林育草为手段,切实保护建设成果,实现林业生态建设新跨越。总体工作目标是:2005年,全年计划完成人工造林40万亩,合格面积31万亩,其中营造速生丰产林3万亩,农防林1万亩,封山育林20万亩。育苗完成5000亩,绿色通道工程完成500公里,完成100个村屯绿化达标建设。(二)工作要点围绕总体工作思路和必保总体目标的实现,2005年的工作要点是紧紧围绕一个中心,突出四大工程,抓好五个基地,做好六项工作。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就是紧紧围绕退耕还林工程这个中心。退耕还林工程仍然是我旗年年生态建设的骨干工程。我们将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以工程为依托,抓好牧业比重较大苏木乡镇的灌草型饲料基地建设,东片、南片农防林兼用材林网格建设,中片乡土树种山杏、桑树、枸杞经济林基地建设,引草入林,引药入林。以宜林荒地造林工程为切入点,将工程的资金优势和个人的造管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工程招标造林、大户造林、招商引资造林。在荒地造林管理上将采取以造林成活和保存兑现荒地种苗补助款的机制,确保造林达到国家验收标准。突出四大工程一是突出退耕还林工程和“三北”四期工程,我们积极争取国家在这两个大工程上对我旗有更多投入,按国家要求努力保质保量完成。并抓好上报的国家农业开发项目和小型薪炭林项目立项和实施工作。二是突出“双百万亩”精品群工程。主要以“304”线敖古斯台、巴胡塔、伊胡塔、甘镇历年原有“5820”工程为依托,按照“双百万亩”工程要求,进一步规划扩建完善穿线,采取多种治理模式、措施,形成“304”线十万亩以上各具特色的精品群工程。以浩坦、海力吐、金宝屯、公河来、额莫勒、双胜、向阳等十二个乡镇场为重点,按照“双百万亩”丰产林要求,规划总面积600万亩,计划造林面积100万亩,利用5年左右时间进行大网格和小网格防护林相结合,将原有的防护林贯穿起来,形成规模,成为我旗最大防护林、用材林精品群基地。三是突出全旗以公路林为主线的林业生态框架工程。以绿色通道建设为切入点,以贯通全旗南北的“304”线及贯通东西的“203”线、“303”线、甘金南线、北线,巴胡塔--阿古拉、通库公路、通查线为轴线,打破乡村界限,向两侧延伸,建设宽幅生态主穿带工程。主穿带内体现治理多样性,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宜飞则飞,宜退则退,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分步实施,形成贯穿全旗的8条宽幅绿色屏障。四是突出天然林草和湿地保护区建设工程。以原有封育、飞播区为重点,建档立卡,树立碑界。以吉尔嘎郎、巴雅斯古楞天然红刺榆分布带,乌兰敖道山杏封育区,阿古拉双合山草原生态风景区,茂道吐至乌兰敖道两侧榆树分布区等天然林草植被较好的`地区为重点,设立禁垦禁牧禁伐区,采取封造结合的方式,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通过自然恢复,辅以人工补种、补栽措施,尽快恢复天然林草植被。对巴胡塔--阿古拉--金宝屯一线长200公里、宽3公里湿地划为保护区进行重点保护。抓好五大基地一是抓好优质灌草型饲料基地。围绕退耕还林工程,结合养畜大户,抓好种灌种草。以“304”线以西,甘金北线以北的牧业比重较大的苏木乡镇为重点,围绕着养畜大户,以畜定草,大力发展种灌种草,林间种草,建设优质灌草型牧场及饲草料基地,实现生态建设与高效畜牧业的有机结合。人工种草尽量结合畜牧工程进行。二是抓好灌木经济林基地。以乡土灌木树种山杏、桑树、枸杞等为重点,以退耕还林工程为依托,以建设山杏园、桑树园、枸杞园等形式全旗建设好5万亩灌木经济林基地,逐年增加,形成产业。三是抓好林药间作基地。2005年全旗计划抓好1万亩林药间作典型,主要在退耕地内推广,以南片、东片、中片苏木乡镇为主,使退耕地发挥更大效益,退耕户受益,避免今后退耕地内种植一年生作物。四是抓好速生丰产林基地。全旗以向阳、双胜、浩坦、查日苏等东南部平原区苏木乡镇为重点,结合农防林、路防林建设,大力营造新品种速生丰产林,使其形成全旗商品林基地,缓解西北部林木采伐压力,2005年计划建设3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五是抓好种苗基地,以国营林场圃及育苗大户为主,抓一批以培育乡土耐旱树种为主的育苗典型,树种主要以红刺榆、五角枫、胡枝子等乡土耐旱树种为主,形成基地,解决我旗长期以来造林以杨树为主,成活率低的问题,提高生态建设质量和效益。做好六项工作一是做好组织考核工作。对全旗生态建设继续严格实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一票否决”制度,年初将造林、围封、飞播、育苗、生态经济圈等指标下达给苏木乡镇,作为年度计划任务和考核指标。林业生产结束后,对各苏木乡镇的生态建设工作进行全面验收,根据验收结果,按照规定兑现奖惩,形成激励机制。二是做好工程质量督查和科技服务工作。为切实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我们将组织林业技术员和乡镇干部队伍深入造林第一线,包乡包村包地块,指导林业生产,严把施工的各环节关。在造林前,对技术人员和造林大户进行层层培训,要求各地在生产中严格执行造林技术规程和作业设计,没有规划设计不准造林,技术责任不落实不准造林,不整地不浇水不准造林,苗木不具备“两证一签”不准造林,没落实抚育管护责任不准造林。推行浇水造林,推广覆膜造林,大坑大水,掐头定干,容器苗造林等系列抗旱造林技术;对没有水源条件的地区组织群众利用抗旱桶拉水造林。要按照造林成果兑现种苗补助资金。三是做好政策兑现工作。退耕还林工程验收和补助政策的兑现,是群众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为把好检查验收关,政府组织纪检、林业、财政、经管、粮食等部门按照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检查验收办法》相关规定,逐乡村、逐地块、逐户进行检查验收,并由农户进行签字确认,并公示。填写《退耕还林验收证》,苏木乡镇依据《验收证》和《退耕还林合同书》填写核发《退耕还林证》,做为退耕户兑现钱粮相关政策的依据,在发放钱粮补助时,根据国家和自治区退耕还林相关政策,将种苗造林补助费、钱粮补助足额发放到退耕户手中,取信民众,杜绝乡镇嘎查集中领取钱粮和搭车收费。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处理,避免越级上访。四是做好补植补造工作。造林补植是提高造林质量和成果极为重要一环。长期以来,未引起我们足够重视,致使一些造林地由于补植没有跟上而失败。今后,凡是当年的造林未达到验收标准的,要在雨季和秋季进行补栽上。当年补栽不完的,第二年春季也要补栽上。要采用大坑大水保成活办法,做到一次补栽成功。这要作为林业生态建设的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来,要常抓不懈。2005年,要对前两年退耕还林进行全面补植。五是做好项目内业管理工作。根据《国家林业重点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和退耕工程的要求,进一步对2002年-2004年的退耕资料进行了搜集立卷,专门设立退耕档案室,由专人负责管理。为退耕户兑现钱粮补助,保护退耕户合法权益,确保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开展,提供了完备的档案资料。对验收合格的退耕地块及时办理土地使用变更手续,核发林权证,依法实施资料管理,做到树定根、林定权、人定心,为退耕还林工程实现“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最终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六是做好管护工作。加强对现有森林和新造幼林的管护工作。严格各项管理制度,加大《森林法》、《防沙治沙法》、《退耕还林条例》宣传和执法力度。严格制止乱征乱占林地,严格制止乱砍乱伐,毁林开荒和盗伐林木,杜绝牲畜毁林现象。杜绝大小森林火灾发生,杜绝森林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要加强林业公安队伍的自身建设,使行政管理行为和行政执法行为更加规范化,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切实做到依法治林和依法兴林。要坚持舍饲禁牧制度。2004年已经胜利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定再鼓干劲,开拓创新,为实现我旗林业新跨跃而努力工作。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一定要紧扣发展要务不放松,一定要牢牢把握全县发展不足、发展不快的基本县情,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发展为了谁、靠谁发展,至关重要。归根结底,发展是为了xx人民,靠的是xx人民。对xx来说,全县求发展的共识基本形成,但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靠谁发展的“以人为本”还没有真正解决,资本的文化生态还没有真正形成。如何在xx发展和招商引资中,解决好这些问题,我认为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关键点。

一、以人为本,营造招商引资“政治生态”

要海纳百川。“水积而气聚,木茂而鸟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证明,一个地方开放的意识有多强,开发的力度就有多大,发展的步伐就有多快。东莞人自豪地称他们这xx年做了两件事:一是把全世界最有钱的人吸引到东莞来投资;二是把全中国最缺钱的人吸引到东莞去打工。我们最大的差距还是在思想观念和开放意识上。招商引资实质就是开发开放的过程,当年海螺落户我县,就对我县行政机关的服务效能形成一种“倒逼”机制,迫使大家转变观念,提高效率,这为推动全县上下思想解放、扩大招商引资,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外商投资不是扶贫。一个封闭排外的县,一个小家子气息浓厚的县,是注定发展不快、发展不好的。全县各级领导都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对待招商引资,坚持局部服从全局、当前服从长远,算好大账,不算小账。

要万众一心。招商引资不是一出“独角戏”,而是一部大合唱,招商引资既是经济工作的主旋律,更是关系全县发展的政治大局,各级各部门都要牢固树立“发展为上、投资为本”的理念,自觉服从、服务于招商引资开展工作,只有切实做到全县上下同吹一个号、同唱一个调,万众一心,同频共振,才能排除干扰和杂音,共同演奏出美丽的乐章。

要始终如一。招商引资、优化环境,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一个大项目的引进和成长,既需要众志成城的合力,更需要锲而不舍、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定力。xx海螺落户xx十年的历程,就是一个例证。在招商引资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始终咬定青山不放松,勇往直前、义无返顾,争创新业绩,再铸新辉煌。

二、以人为本,培育招商引资“文化生态”

积极培育亲商、安商、和商的.崇商文化。xx是桐城文派的发源地,传统的文化中,官本位意识较为浓厚,破除习惯性思维,需要领导干部带头,主动与外商交朋结友。先交天下朋友,后引八方资金。苏州市委书记为抓招商引资,在“三八”节把生活在苏州的外商的太太和台商的太太请到市会议中心,专门为她们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三八”妇女联谊会,“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望江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他们的手机上储存有上千位客商的手机号码,随时保持联系,这对我们都是很好的启示。如果我们一味在家等着客商上门来找,再大的投资也只能是“过路财神”,打水漂。我们县就已经出现过洽谈项目落户周边县市的情况。更有在建项目因为种种原因迟迟无法开工建设,企业处在进退两难的困境。招商而不亲商,招商不能安商,不如不招。积极培育有为、互助、包容的创业文化。誉为“诗人之窟、文章之府、气节之乡”的xx,素有崇文尚武经商的传统,水运经济发达的明清时期,xx是与芜湖齐名的全国知名商埠码头。改革开放初期,精明的xx人踏遍全国各地,开展商品营销,用辛勤的汗水建设起美好的家园。现阶段,xx迫切需要加快工业化步伐,迫切需要一大批民营经济的兴起,迫切需要培育有为、互助、包容的创业文化。有为,就是要克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敢闯敢试,勇于做大做强。互助,就是互帮互带,团结协作,不相互拆台,不内耗、不折腾。当前,要进一步加强政企、银企、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共渡难关。尤其是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成长性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包容,就是对企业在创业初期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多引导、多鼓励、多扶持,少批评、少挑刺、少评说。xx总理在今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演讲时说,要以发展的眼光看中国。企业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同样要以发展的眼光和一颗包容的心看待我们开发区以及乡镇落户的新生企业。

积极培育诚信、务实、精细的服务文化。坚持诚信为本,言必行,行必果。现有的政策规定要不折不扣的落实。对外商承诺的事项要坚决兑现,不能兑现的不要轻易许诺。对超越我们权限的事项,要尽最大所能帮助解决。务实,就是对投资者而言,“你有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一些同志在工作中习惯于开“空头支票”,工作推三落四,找种种理由和借口,有些几乎到了失职、渎职的地步。所谓精细,就是我们的服务要规范、细致,切实让客商感到温暖、便捷,很容易到达终点站,而不是始终停留于“中转站”。做到精细,就要强化一系列制度建设,切实改变办事散漫、拖拉的作风,做到提速提效、言之可行、落地生根。我们去外地考察,经常看到餐桌上每个来客面前都制作了精致的席位卡,上面写明来客姓名和职务,一坐下来,就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受。工作细致到这一步,可想而知工作人员在背后投入了多大的精力,也可想而知,对于这样的团队,有什么事情办不了、办不好呢?所以说,“软实力”也能形成生产力。

三、以人为本,激活招商引资“民智生态”

弘扬亲历亲为的招商精神。招商引资,“一把手”是关键。作为各级领导,要努力做到“四个带头”:带头抓招商。今年改变以往县直捆绑招商制度,实行县干领衔招商机制。各位领衔县干既要挂帅,又要出征,不仅要带头完成自己的招商引资任务,还要督促、协调本组的招商引资工作,确保本组的招商任务也能按期完成。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各单位“一把手”是招商引资的第一责任人,要努力在本地区、本单位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头宣传推介。要掌握必要的招商推介技巧,知己知彼,便于交流。特别要善于抓住投资方的心态,围绕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围绕我们能够提供的资源、项目重点推介。带头接洽客商。领导接洽的过程,就是加强沟通、增进感情的过程,就是给客商增强投资信心、投资勇气的过程。带头解决问题。项目引进来,还只能说是一个好的开始,在项目审批、征地、拆迁、建设等环节,还有大量的协调服务工作,有一些是工作人员推进不了的,领导要亲自过问,跟踪问效,有效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弘扬群策群力的招商精神。招商引资是一项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系统工程,要充分调动好两个方面积极性:一个是调动好广大干群的积极性,让广大干部热衷招商,让人民群众支持招商。空谈易,实干难。要让大家都来做志愿者、实践者,不做评论家、空谈家。另一个是,调动好广大xx在外人员的积极性。人脉资源优势是我县最大的优势之一,要通过深入细致地工作,加强亲情、乡情联系,调动广大xx在外人士的爱乡爱土情结,激发他们支持家乡、服务家乡、投资家乡的热情。

弘扬锲而不舍的招商精神。与一位客商从相识到相知,招一个项目从洽谈到落户,更多的是“持久战”,是“马拉松”。为之,要有一股钻劲。搜集招商线索,是招商引资的基础工作,我们要有钻研信息的本领;要有一股粘劲,不怕吃闭门羹,不怕碰钉子,不怕坐冷板凳;要有一股韧劲,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沉下心来,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做到不灰心、不气馁、不言败。今年,区位和资源条件较差的钱桥镇能够实现规模工业项目“零”的突破,白梅乡能够落户多个工业项目,都是与其负责同志有一股韧劲分不开的。

四、以人为本,创新招商引资“环境生态”

要举全县之力、汇全民之智,全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招商引资的“强磁洼地”。

提升开发区层次。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已经国务院同意并指定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编制建设规划。这是我省迄今为止第一个进入国家层面的规划,机遇千载难逢。作为皖江北岸重要县份,我们一定要锲而不舍地抓好项目申报工作,确保将我县开发区纳入示范区建设区域,并争取先行先试,努力将我县开发区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层次,为加快县域经济崛起打牢坚实的基础。

形成全县支持开发区的合力。坚持项目引进向开发区集中。县开发区是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千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要尽可能的到县开发区落户。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要从自身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不具备独立建区的乡镇都可以实行“飞地”政策,所引进的项目与县开发区实行税收共享。县开发区今年要确保新增入园工业项目不少于0家,力争达到xx年支持海螺一样服务、支持开发区发展。在项目审批、金融融资、规费收取、用工服务、治安保障等方面,对开发区企业实行全方位的支持。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开发区还可出台更加灵活、优惠的政策措施。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

提高开发区自我发展能力。县开发区要坚持走“以园养园、共建园区、园政合一”之路,提高自主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继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积极拓展园区发展空间。抓好土地储备工作,加强用地管理,提高集约用地水平。要创新投入机制,多方筹措建设资金。要千方百计加大安商工作力度。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4306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83%,林木绿化率达到81.4%。

(一)退耕还林工程。xx年开始试点,xx年全面实施,各级党委、政府把退耕还林作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切入点,明确把退耕还林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作为检验各级领导班子是否具有战斗力的试金石,退不下坡耕地就退官退位。截至xx年底,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2万亩,封山育林29293公顷。

(二)天然林保护工程。xx年启动后,进一步加强管护工作,建立森林管护站20处,竖立护林宣传标语30个、小型固定标志牌117块,配备专职护林员108人;累计完成封山育林29293公顷,为4个国有林场的1180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社会统筹,使天然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恢复和发展。

(三)四大造林绿化工程。两年来,全县累计完成重点通道绿化648公里,补栽路段148.9公里,植树483万株,在出县际交界处,高标准建设绿化树120公里,绿化面积2100亩;完成交通沿线绿化1900亩,环城绿化1200亩,村屯绿化82个,渠系校院绿化101个。

二、林业建设主要做法与特点。

xx年以来,**县采取超常规举措,高起点定位,高标准投资,高质量施工,相继实施了四大林业重点工程,推动**林业建设步入了快车道,成为**林业史上发展最快、投入最多、质量最好的时期。

强化森林资源保护。近年来,**县把依法治林、强化森林资源管护作为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加大对乱砍滥伐林木、违法征占用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精心组织,摸底排查,累计查处各类林政案件18件,给予行政处罚43人,罚款4.1万元,补种树木2300株,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1.7万元。二是全面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气候干燥,十年九旱,历来是个森林火灾高发的地区,境内有2个省直林局所属24个林场,有1000多万亩的森林和未成林地需要管护。面对日益繁重的森林防火任务,县政府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决定》和《全县林区山区实施封山禁火的命令》,通过层层签订防火责任状,加大督察力度,及时组织扑救,取得了近29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和无扑救人员伤亡的好成绩,有力地保障了森林资源安全,推进了吕梁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问题与建议。

调查发现,**县是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83%的县,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治理与破坏矛盾突出。通过实施“四大战略”,林业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是,林业建设还面临着任务重、难度大、产业发展滞后等不少困难和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森林资源管护任务越来越重,经费更加缺乏。随着林地面积的增加,特别是退耕还林、通道绿化管护任务日益繁重,乱砍、乱采、乱挖屡禁不止,加剧了地表植被破坏。建议改变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强化管护也是发展的理念,努力提高林分质量水平。

林业产业开发相对滞后。产品加工开发力度不够,龙头企业发展缓慢,销售信息渠道不畅,森林旅游和林下产业开发利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建议借鉴“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强化经济林产业化基地建设,实现富民强县。特别要重视经济林优良品种选育,坚持以优良品种带动优质发展,避免一哄而起的低效盲目发展。同时,重视加工产品的品牌意识,严把原料和加工质量关,尽快形成拳头产品和品牌,提高发展效益。

林业技术力量不足,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乡镇林业站作为林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最基层组织,由于人员、经费、管理体制等原因,严重制约了其职能的发挥。建议加强县、乡林业站和技术推广站队伍建设,科学核定编制,调整充实人员,落实经费,真正承担起科技服务、技术指导、维护森林资源安全的重要作用。

我们得到两点重要启示:

(一)生态建设必须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环节入手,让广大群众尽早感受到生态建设的成效。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生态建设。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林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怎样才能使林业生态建设进一步持续发展?我们在深入分析县情、林情的基础上,提出了“身边增绿”的林业发展新思路。就是从“身边增绿”抓起,从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特别是民居环境入手,把传统意义上的对林业生态建设长周期、慢效益与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紧密联系和结合起来,使林业生态建设的成效尽快造福于广大群众。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环城绿化,先后组织实施城区乡镇村绿化重点工程,完成了环城林绿化和防护林建设,完成道路两侧绿化,基本形成环城“绿色长廊”,使整个县城被浓绿环绕。居民有了休闲的好场所,民居环境大为改善。“身边增绿”工程的实施,使广大群众充分感受到了林业生态建设的成效,从而更进一步调动了人民群众造林的积极性,把投身林业生态建设变成了自觉的意愿与行动。

(二)林业发展必须与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紧密结合,使广大群众从林业发展中受益。过去一提起林业,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长周期、慢效益。这样的状况使得广大农民不愿投身林业,积极性得不到调动和发挥。把群众经营林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林业长期效益与农民的'切身利益有机联系起来,使林业发展真正与广大农民致富意愿、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融为一体。农民群众一旦从林业发展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际利益,必然从根本上焕发起建设林业、发展林业的热情,必然把林业作为自己的致富源泉而备加珍惜,林业的稳定、高效、可持续发展就有了切实的保障。

通过对**县林业发展的调研,我们深切体会到,林业战线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解决林业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林业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和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生态环境,为广大群众提供日益丰富的林产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林业的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把林业发展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林业的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区施策,分类指导。这就是我们通过对**林业的调研,对林业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问题的初步思考。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肩负着重要使命,不仅要承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更要做生态文化的先锋,尽可能地创造出丰富的生态成果、物质成果和生态文化成果,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如何努力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者、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就成为我们林业工作者首要面临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林业各项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林业项目,大力推进现代林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新内涵。

1、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科学发展观对做好林业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当作当前林业发展的首要政治任务来抓,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全面系统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深刻认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与林业现状,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科学办事,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林业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搞好林业工作。近年来,我县林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及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林业工作方法,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是还应该看到,与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群众的愿望相比,我们的林业工作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如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生态建设与森林经营等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山林纠纷调处和林区维稳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总结以往成功的实践,更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进行深入思考,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目标任务。新时期林业工作要有更高、更新的目标定位,要用科学发展观确立新时期林业工作的新理念,用科学发展观推进新时期林业工作的新实践。

3、现代林业发展要为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证。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林业发展观,涉及到以林业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发展战略工程实施的各个方面,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林业部门责任重大。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林业工作,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必须坚持从林业实际出发,把生态效益放在林业工作的第一位,建立体现经济与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长效机制,推进林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林业发展中的问题不容忽视。

经过全县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县林业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当前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整体水平较低。目前,我县林业生产依旧延续着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科技贡献率低,林分质量较差;局部地方森林资源逐年减少,雪域上移,雨量减少。同时我县生态建设也面临着林地流失,荒漠化面积逐年扩大问题。

2、林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近年来,虽然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总体而言仍然十分落后,在数量和质量上还远不能满足现代林业建设的需要,由于林区管护基础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从而影响了全县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林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林木抚育、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资源保护等森林资源管理机制还不健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任重道远。缺乏长期有效的投入机制,()缺乏内在发展动力,林业生产和林业事业的发展速度缓慢。

4、生态文明观念有待进一步树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我县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建设也应居于重要地位。目前全县人民对林业的作用、功效了解还不够多,生态文明观念树立得还不够牢固。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现代林业工作。

1、实抓好造林绿化工作,加快我县绿化进程。

第一在提高造林质量上求突破。要抓好生态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退耕还林、天保、生态公益林、“三北”等林业重点工程,确保实现我县森林覆盖率每年稳定递增的目标。不断提高良种壮苗使用率。加强造林施工的质量监督,建立健全造林施工质量管理机制。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合理选择造林方式、植被搭配方式,提高造林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第二在扩大社会造林上求突破。大力支持各类社会主体和资金参与林业建设,以政策为引导,以法律作保障,鼓励和扶持社团、企业、个人等开展多种形式的造林,不断扩大非公有制造林的数量和规模。充分运用宣传发动、表彰带动、检查促动等手段,采取植纪念树、造生态模范林等形式,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发展。三是在提升林地生产力上求突破。探索不同条件下的森林经营模式,解决营造林工作中的“过密、过疏、过纯”问题。

2、继续抓好重点工程,积极推动生态建设。

按照“巩固成果,提升质量,完善功能,稳步推进”的要求,继续抓好重点工程,加快生态体系建设。加大我县公民义务植树的督查力度和县城东西两山荒山绿化区的绿化进程及管护力度;进一步完善县城风景林、河道及绿色通道工程,加强抚育管理,提高绿化质量,提高县城绿化水平,提升我县对外形象。对疏林地进行人工改造,促成天然下种成林;对荒山荒地,坚持封、造、管并举,集中力量开展人工造林。进一步强化措施,大力发展以红提葡萄为主的特色产业建设。农田林网、用材林工程,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与治理模式,加大林分抚育管护工作。加快推进村屯绿化、四旁植树步伐,实施示范村镇绿化工程。

3、是进一步加大保护工作力度,切实保护好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健全森林防火机构,加大设施设备建设。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测报网络,加大森林植物检疫网络建设,健全野生动植物保护组织,切实保护好鸟类资源。

四、以法兴林,切实抓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是生态县建设的主要目标,也是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县人民应正确认识和统筹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就是发展的观念,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数量与质量并举,认真贯彻落实《森林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等林业政策法规,严格执法守法,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坚决制止乱排乱放、滥砍滥伐、毁林开荒和乱占耕地、林地、绿地的现象,切实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社会稳定,不断巩固生态建设成果。要结合国家生态公益林项目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项目实施,认真抓好退耕还林补植补造,搞好幼林抚育,防止森林火灾,防治森林病虫害,积极开展“退人还山”试点试范工作,使林业生态建设发挥出最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五、加强林业科技推广,促进林业增长方式和管理方式转变。实施科教兴林、人才强林战略,不断提高林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林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提升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林地产出率。大力推进林业从种苗培育、整地造林、抚育管护到采伐更新、加工利用全过程的标准化生产。扎实开展送林业科技下乡活动,加大对林农的培训力度,建全科技生产服务网络,对农民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真正把林业建设引入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六、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以“继续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思想、组织、作风、制度、业务建设,努力建设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创造一流业绩,着力抓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教育活动,使党员干部和职工成为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范,建设绿色家园、促进现代林业发展的模范,遵纪守法、团结和谐的模范,勤政为民、廉洁自律的模范。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就加快荒山绿化、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等紧要问题,得出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进一步建立健全共产党员学习教育活动长效机制,落实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各项措施,提高廉洁从政水平,严厉查处林业行政许可中的不正当行为。重视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和个人进步,在部署任务的同时给予关怀,在赋予责任的同时给予爱护,使他们得到更快更好的成长。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干部职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主动倾听他们的心声,经常挂念他们的冷暖,积极解决他们的困难,让干部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到现代林业建设中来。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11月29日上午,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会议在市行政服务综合楼会议室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部署今冬明春的造林绿化工作,动员全市上下大规模、快速度、高效率投身林业生态建设,全面提升我市绿化工作水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长段君海主持会议,副市长冯晓仙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近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生态立市”目标,层层发动,全民参与,坚持造管并重,造林绿化面积持续扩大。但目前我市林业生态建设与绿化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相关部门要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植树就是致富,造林就是造福,抓绿化就是抓环境,就是抓发展,就是抓民生”的大局意识,切实统一思想,狠抓工作落实,扎实推进我市造林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会议强调,要抓住重点,努力开创我市造林绿化工作新局面。着眼改善生态环境,抓好“一区三网”建设;着眼农民增收,切实抓好经济林果产业建设;积极把林业生态建设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起来,把培育壮大林果业产业龙头作为推进精准扶贫的.突破口,引导群众走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扩宽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渠道。要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全市林业生态建设目标任务的完成。全市上下要加强领导,及早落实好土地平整和苗木准备工作,强化科学造林,广泛动员全民参与,迅速掀起冬季造林绿化热潮。要严格管理,确保森林防火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严阵以待,全面做好扑大火、打硬仗的准备,扎扎实实地把各项森林防火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我市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林业建设放到重要位置,同时把兴林之计、富民之策作为重要地位,在抓好实施通道绿化、交通沿线绿化、镇村绿化、环城绿化作为大造林绿化工程,提出建设生态的战略目标,通过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创新营造林机制、经济林产业富民、强化资源管护的四大战略,整体推动绿色林业建设进程。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4306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83%,林木绿化率达到81.4%。

(一)退耕还林工程。xx年开始试点,xx年全面实施,各级党委、政府把退耕还林作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切入点,明确把退耕还林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作为检验各级领导班子是否具有战斗力的试金石,退不下坡耕地就退官退位。截至xx年底,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2万亩,封山育林29293公顷。

(二)天然林保护工程。xx年启动后,进一步加强管护工作,建立森林管护站20处,竖立护林宣传标语30个、小型固定标志牌117块,配备专职护林员108人;累计完成封山育林29293公顷,为4个国有林场的1180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社会统筹,使天然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恢复和发展。

(三)四大造林绿化工程。两年来,全县累计完成重点通道绿化648公里,补栽路段148.9公里,植树483万株,在出县际交界处,高标准建设绿化树120公里,绿化面积2100亩;完成交通沿线绿化1900亩,环城绿化1200亩,村屯绿化82个,渠系校院绿化101个。

二、林业建设主要做法与特点。

xx年以来,**县采取超常规举措,高起点定位,高标准投资,高质量施工,相继实施了四大林业重点工程,推动**林业建设步入了快车道,成为**林业史上发展最快、投入最多、质量最好的时期。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县政府成立了工程领导小组,先后下发了《关于搞好四大造林绿化工程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工程建设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提出县、乡两级政府是工程实施的责任主体,政府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部门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严格实行政府负责、部门组织、年度考核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考核机制。xx年开春后,县委、县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动员会和推进会,及时进行安排部署。近期,县委、县政府实施以木兰交界处至**道两旁进行绿化工程建设强化森林资源保护。近年来,**县把依法治林、强化森林资源管护作为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加大对乱砍滥伐林木、违法征占用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精心组织,摸底排查,累计查处各类林政案件18件,给予行政处罚43人,罚款4.1万元,补种树木2300株,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1.7万元。二是全面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气候干燥,十年九旱,历来是个森林火灾高发的地区,境内有2个省直林局所属24个林场,有1000多万亩的森林和未成林地需要管护。面对日益繁重的森林防火任务,县政府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决定》和《全县林区山区实施封山禁火的命令》,通过层层签订防火责任状,加大督察力度,及时组织扑救,取得了近29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和无扑救人员伤亡的好成绩,有力地保障了森林资源安全,推进了吕梁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问题与建议。

调查发现,**县是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83%的县,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治理与破坏矛盾突出。通过实施“四大战略”,林业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是,林业建设还面临着任务重、难度大、产业发展滞后等不少困难和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森林资源管护任务越来越重,经费更加缺乏。随着林地面积的增加,特别是退耕还林、通道绿化管护任务日益繁重,乱砍、乱采、乱挖屡禁不止,加剧了地表植被破坏。建议改变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强化管护也是发展的理念,努力提高林分质量水平。

镇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

我镇总面积47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5500户,1.9万人,耕地面积1.8万亩,人均年收入万余元。近几年,我镇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总揽全局,致力于抓机遇、强基础、增实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事业和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速,实现了镇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被评为“长沙市经济社会发展十快乡镇”,城乡一体化具备初步条件。

二、主要工作

1.全面启动镇村规划。

今年以来,为搞好集镇规划工作,我镇聘请中机国际、深圳艺寿公司对集镇扩容提质工程进行规划设计、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聘请大尚传媒公司、湘潭大学设计院对集镇开发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和全程策划包装推介,同时按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我镇即将启动镇域村镇布局规划编制工作。

2.快速推进“三点一线”。

3.高效开发集镇用地。

今年,我镇在用地指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多方争取领导支持,批准集镇统征开发地25亩。为搞好集镇开发,我镇积极向联点领导及职能科局负责人汇报,为集镇开发解决了许多困难和问题,目前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报名购地的商户十分踊跃,前景十分可观。另外,我镇将农村商贸综合体项目一并纳入集镇统征开发建设,力争创造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继续夯实农业基础。

一是坚持发展葡萄特色产业,实施品牌战略,打造“葡萄之乡”。我镇的葡萄产业已有一定的基础,但仍需进一步做大做强,使之成为我镇农民致富增收的一个重要载体。我镇将以曙光山城、七鑫科技等龙头企业为代表,大力发展集旅游休闲、体验式采摘、葡萄酒文化展示和葡萄深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基地。二是大力发展集农业科研、推广应用、生态种养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项目,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民增收。继续发展壮大兴嘉天华公司“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济类水产养殖和“咖啡豆+油菜”的种植模式,积极扶植深远蛋鸡养殖合作社。三是不断夯实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继续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落实,形成以梅数、洪河等村的高产粮食基地,推进粮食生产“良种、良法、良制”,实现大面积、大范围平衡高产目标。继续推进湖南农大农富种业公司的优湘型杂交水稻的繁育和推广,确保粮食生产的'提质增效。

5.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我镇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深入推进文化集市。一是以少奇天华调查纪念馆为平台,天华八景为载体,整合历史印记和“十个一”模式展示基地,形成以天华村为中心的红色旅游纪念地。二是各村和社区均成立了文艺队,定期开展群众文艺活动,形成了浓厚的群众文化氛围,丰富了人民群众生活。三是结合恒晖天华高端花卉苗木盆栽基地、葡萄园产业基地等开发项目,发展状大观光旅游农业。

6.切实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启动农民集中居住工程,鼓励农民建房向规划的居民点集中。切实加强乡村的精细化治理,以农民集中居住点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实现整体推进。建设文化广场,实现有线电视、网络全覆盖,进一步为群众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规范社会秩序,改善社会风气,保护生态环境。

三、困难和请求

1.请求参照长县政办发10号文件,明确我镇与第一批城乡一体化试点乡镇享受同等的优先发展政策。

2.我镇集镇开发项目用地报卷已与其它四个乡镇一起报至省厅,目前已将近两个月时间仍没有批下来,因此集镇开发项目只能进行前期工作,实质性开展要待土地批下来后才能进行。恳请县里统一协调,促进项目推进。

3.请求依据发展要求,参照其他乡镇作法,适当增加我镇建设用地指标。

4.我镇小城镇建设涉及各项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工程量大,所需资金巨大,而我镇属北部农业乡镇,自有财源严重不足,资金压力较大,恳请安排专项扶持资金。

5.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多,急需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请求补充解决。

6、建议根据我镇区位特色,把镇作为县里的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和绿色健康休闲服务基地重点打造,相关企业和项目优先引进和落户。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九、要尽快出台实施保护和建设生态楠溪江的相关政策。搞好楠溪江生态环境建设,防止景区城市化,保护好景区的田园风光和古村落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净化、美化农民的村居环境,从源头上保证楠溪江水质的洁净度;事关“温州大都市生态公园”和旅游业的发展,事关人民的生产生活,意义重大。建议尽快出台实施保护和建设生态楠溪江的相关政策,比如,《楠溪江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楠溪江污染源治理办法》、《楠溪江河道分段管理方案》、《楠溪江综合整治奖励办法》、《森林防火扑救预案》、《楠溪江渔业资源保护和增殖实施办法》等等。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林业建设放到重要位置,同时把兴林之计、富民之策作为重要地位,在抓好实施通道绿化、交通沿线绿化、镇村绿化、环城绿化作为大造林绿化工程,提出建设生态的战略目标,通过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创新营造林机制、经济林产业富民、强化资源管护的四大战略,整体推动绿色林业建设进程。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4306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83%,林木绿化率达到81.4%。

(一)退耕还林工程。xx年开始试点,xx年全面实施,各级党委、政府把退耕还林作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切入点,明确把退耕还林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作为检验各级领导班子是否具有战斗力的试金石,退不下坡耕地就退官退位。截至xx年底,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2万亩,封山育林29293公顷。

(二)天然林保护工程。xx年启动后,进一步加强管护工作,建立森林管护站20处,竖立护林宣传标语30个、小型固定标志牌117块,配备专职护林员108人;累计完成封山育林29293公顷,为4个国有林场的1180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社会统筹,使天然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恢复和发展。

(三)四大造林绿化工程。两年来,全县累计完成重点通道绿化648公里,补栽路段148.9公里,植树483万株,在出县际交界处,高标准建设绿化树120公里,绿化面积2100亩;完成交通沿线绿化1900亩,环城绿化1200亩,村屯绿化82个,渠系校院绿化101个。

二、林业建设主要做法与特点。

xx年以来,**县采取超常规举措,高起点定位,高标准投资,高质量施工,相继实施了四大林业重点工程,推动**林业建设步入了快车道,成为**林业史上发展最快、投入最多、质量最好的时期。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本次调查,各地均反映林业站人员编制少,且多数山区县林业站人员事业经费不能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实行全额拨款,加重了林业部门的经费压力。如灵璧县有21个乡镇,设立6个中心站,核定编制才18人;宁国市是我省重点山区县,全市19个乡镇办均单独设置了林业站,核实编制113人,站均5.95人,而该市有林业用地面积275万亩,站人均2.5万亩。金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430多万亩,全县29个乡镇林业站,只核实编制89人,站均3.07人,人均林用地面积近5万亩。都与《安徽省乡镇林业工作站人员编制标准(试行)》中山区乡镇站编制基数为3人,每1.5万亩林业用地增编1人的规定要求有较大出入。又如重点山区县休宁县,全县39个林业站,定编128人,站均编制只有3.28人。而且,该县林业站事业经费得不到保证。县财政每年总体上划拨给县林业局的事业经费只有42万元。导致该县32名农民技术员(包括从社会上招收的“林政员”、“林管员”和“林业基金代征员”),参加了黄山市人事、林业部门联合组织的考试、考核,被择优聘用;又参加机构改革中的考试、考核竞争上岗,身份虽已解决,但其工资等待遇却一直不能兑现。近几年来,不时有上访发生。类似的情况在绩溪、岳西、潜山、霍山、金寨等县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据摸底调查统计,全省各类站共核定林业人员编制4001人,其中,单独设立林业站的59个县(市、区)设立780个林业站(注:还有濉溪、肥东、无为等县少数乡镇设有林业站,多数乡镇为综合站,故未计其中),下达编制3033人,站均3.89人;有18个县(市、区)设立301个挂牌林业站,下达编制666人,站均2.21人;其它302个编制多属综合站中落实林业人员。全省各类站实有林业正式职工中还有23%的人员事业费未列入县级财政预算。

(三)管理体制不顺,林业站职工待遇低。

目前全省基层林业站管理体制多种多样。据调查,全省有35个县(市、区)483个林业站“三权”在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实行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主要分布在山区县和设立林业中心站的县;有23个县(市、区)157个林业站和89个挂牌林业站实行双重领导;还有20个县(市、区)148个林业站和212个挂牌林业站,18个县(市、区)18个林业站和284个综合站实行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

金寨、青阳、桐城、埇桥、萧县、濉溪等县(市、区)普遍反映,由于林业站现属乡镇以块为主的管理,存在下列弊端:一是林业站职工成了乡(镇)干部,要参加乡镇中心工作,成天包村下队,计生收税,无力投身林业工作;二是林业站职工待遇低,工资福利难保证;三是森林资源管理失控;四是造林质量难保证;五是林业主管部门落实任务不畅等等。同时,多年来一些地方将林业站“三权”下放与收回几经反复,动摇了基层林业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如在工资兑现上,林业站“三权”下放的青阳县,庙前乡财政只拨给林业站基本工资(占70%)的80%,而浮动工资(占30%)、123元津贴工资等一概不发,林业站职工在家扎大扫把卖,每月只能勉强兑现基本工资。

与此同时,省林业厅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级和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内也没有统一的专门的林业站管理机构。林业站管理的职能分散在办公室(人秘股)、林业站(造林科)、资源科(股)、技术推广中心等部门。省、市、县三级林业站主管部门的管理体系也有待理顺与加强。

党的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肩负着重要使命,不仅要承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更要做生态文化的先锋,尽可能地创造出丰富的生态成果、物质成果和生态文化成果,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如何努力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者、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就成为我们林业工作者首要面临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林业各项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林业项目,大力推进现代林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新内涵。

1、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科学发展观对做好林业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当作当前林业发展的首要政治任务来抓,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全面系统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深刻认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与林业现状,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科学办事,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林业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搞好林业工作。近年来,我县林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及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林业工作方法,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是还应该看到,与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群众的愿望相比,我们的林业工作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如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生态建设与森林经营等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山林纠纷调处和林区维稳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总结以往成功的实践,更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进行深入思考,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目标任务。新时期林业工作要有更高、更新的目标定位,要用科学发展观确立新时期林业工作的新理念,用科学发展观推进新时期林业工作的新实践。

3、现代林业发展要为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证。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林业发展观,涉及到以林业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发展战略工程实施的各个方面,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林业部门责任重大。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林业工作,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必须坚持从林业实际出发,把生态效益放在林业工作的第一位,建立体现经济与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长效机制,推进林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林业发展中的问题不容忽视。

经过全县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县林业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当前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整体水平较低。目前,我县林业生产依旧延续着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科技贡献率低,林分质量较差;局部地方森林资源逐年减少,雪域上移,雨量减少。同时我县生态建设也面临着林地流失,荒漠化面积逐年扩大问题。

2、林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近年来,虽然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总体而言仍然十分落后,在数量和质量上还远不能满足现代林业建设的需要,由于林区管护基础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从而影响了全县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林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林木抚育、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资源保护等森林资源管理机制还不健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任重道远。缺乏长期有效的投入机制,缺乏内在发展动力,林业生产和林业事业的发展速度缓慢。

4、生态文明观念有待进一步树立。《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我县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建设也应居于重要地位。目前全县人民对林业的作用、功效了解还不够多,生态文明观念树立得还不够牢固。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现代林业工作。

1、实抓好造林绿化工作,加快我县绿化进程。

第一在提高造林质量上求突破。要抓好生态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退耕还林、天保、生态公益林、“三北”等林业重点工程,确保实现我县森林覆盖率每年稳定递增的目标。不断提高良种壮苗使用率。加强造林施工的质量监督,建立健全造林施工质量管理机制。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合理选择造林方式、植被搭配方式,提高造林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第二在扩大社会造林上求突破。大力支持各类社会主体和资金参与林业建设,以政策为引导,以法律作保障,鼓励和扶持社团、企业、个人等开展多种形式的造林,不断扩大非公有制造林的数量和规模。充分运用宣传发动、表彰带动、检查促动等手段,采取植纪念树、造生态模范林等形式,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发展。三是在提升林地生产力上求突破。探索不同条件下的森林经营模式,解决营造林工作中的“过密、过疏、过纯”问题。

2、继续抓好重点工程,积极推动生态建设。

按照“巩固成果,提升质量,完善功能,稳步推进”的要求,继续抓好重点工程,加快生态体系建设。加大我县公民义务植树的督查力度和县城东西两山荒山绿化区的绿化进程及管护力度;进一步完善县城风景林、河道及绿色通道工程,加强抚育管理,提高绿化质量,提高县城绿化水平,提升我县对外形象。对疏林地进行人工改造,促成天然下种成林;对荒山荒地,坚持封、造、管并举,集中力量开展人工造林。进一步强化措施,大力发展以红提葡萄为主的特色产业建设。农田林网、用材林工程,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与治理模式,加大林分抚育管护工作。加快推进村屯绿化、四旁植树步伐,实施示范村镇绿化工程。

3、是进一步加大保护工作力度,切实保护好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健全森林防火机构,加大设施设备建设。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测报网络,加大森林植物检疫网络建设,健全野生动植物保护组织,切实保护好鸟类资源。

四、以法兴林,切实抓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是生态县建设的主要目标,也是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县人民应正确认识和统筹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就是发展的观念,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数量与质量并举,认真贯彻落实《森林法》、《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等林业政策法规,严格执法守法,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坚决制止乱排乱放、滥砍滥伐、毁林开荒和乱占耕地、林地、绿地的现象,切实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社会稳定,不断巩固生态建设成果。要结合国家生态公益林项目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项目实施,认真抓好退耕还林补植补造,搞好幼林抚育,防止森林火灾,防治森林病虫害,积极开展“退人还山”试点试范工作,使林业生态建设发挥出最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五、加强林业科技推广,促进林业增长方式和管理方式转变。实施科教兴林、人才强林战略,不断提高林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林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提升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林地产出率。大力推进林业从种苗培育、整地造林、抚育管护到采伐更新、加工利用全过程的标准化生产。扎实开展送林业科技下乡活动,加大对林农的培训力度,建全科技生产服务网络,对农民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真正把林业建设引入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六、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以“继续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思想、组织、作风、制度、业务建设,努力建设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创造一流业绩,着力抓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教育活动,使党员干部和职工成为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范,建设绿色家园、促进现代林业发展的模范,遵纪守法、团结和谐的模范,勤政为民、廉洁自律的模范。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就加快荒山绿化、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等紧要问题,得出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进一步建立健全共产党员学习教育活动长效机制,落实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各项措施,提高廉洁从政水平,严厉查处林业行政许可中的不正当行为。重视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和个人进步,在部署任务的同时给予关怀,在赋予责任的同时给予爱护,使他们得到更快更好的成长。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干部职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主动倾听他们的心声,经常挂念他们的冷暖,积极解决他们的困难,让干部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到现代林业建设中来。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建设××××,大力发展林业是市委、市政府根据××建设世界级城市目标,把××作为××21世纪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而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此自起,我县大力推进林业建设,02-我县共造林18万亩,其中公益林11万亩,经济林7万亩,全县林地面积近36万亩,森林覆盖率预计为17%。在经历了林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后,从起,全市林业建设从“重建向重管”方向转变,不再进行大面积租地造林,因此我县林业建设将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如何解决当前林业建设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找准林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将生态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林业建设的困难和问题。

1、林业资金短缺。

02-06年,我县公益林建设面积在11万亩左右,需建设资金约8.4亿元,土地流转及养护费约0.3亿元(不包括社会化造林),目前市到位资金约4.7亿元,缺额约4亿元。再加上03-我县经济林建设面积近7万亩,超计划3万多亩,缺额资金约0.3亿元。其他如森林测报、防火等经费还远远达不到要求。由于林业资金短缺数额巨大,给我县林业建设和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是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拖欠农民工工资、苗商资金现象严重。二是土地流转费不能及时发放,农民反映强烈。特别是一些社会化造林企业,运作困难,由其承担的土地流转费不能支付,社会稳定难以保证。三是养护、森防及防火经费得不到保证,缺少必需的植保机械、防火设备、农药等,森林病虫害、火警隐患多,影响林地正常生长。

2、宏观政策制约。

这几年实施××建设,大力推进林业发展,使我县林业资源迅速增长,生态环境大大改善,曾吸引了岛外很多企业来崇投资。很多投资者是冲着当初市有关林业开发政策(如以房养林、以林养林、以项目养林等)和××林业规划目标来投资造林的。目前国家对土地实行严格保护政策,在林地内开发房产基本无望;07年起不再进行大规模造林,使原本以林养林的打算也落空;受管理用房的限制,在林地内搞的休闲旅游项目,不能满足旅游者吃、住、娱乐的需求,对游客缺乏吸引力而难以维持。由于政府政策缺乏指导性和连续性,目前许多投资者投资无回报,难以继续经营,均有退出的想法。

3、间挖苗木无出路。

我县三岛总体规划已批准实施,规划中林业有明确的建设目标,按我县17%的森林覆盖率远远低于规划目标。但目前按照市林业发展思路,××将不再进行大规模生态林建设,使已建生态林面临着严峻的间挖压力,今后如何解决间挖苗木出路、如何科学利用间挖苗木,如何保持生态林健康持续发展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4、失地农民安置问题。

由于我县大量租用农民土地进行造林,失地农民的就业和保障问题十分突出。农民土地流转后,他们必然要求政府给予就业等相关政策来保障生活。而我县就业机会少,仅仅依靠“万人就业项目”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可谓杯水车薪,大部分失地农民还是难以安排,不能彻底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虽然我县出台了土地流转补偿标准,但随着物价上涨,以目前564元/亩的土地流转费很难维持农民的基本生活,因此土地流转费上调也成必然趋势。政府要马上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妥善解决失地农民保障问题。

二、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今后我县林业发展要实现“三个转变”、寻找“四条出路”:

三个转变:一是实现大面积租地造林向经济林、四旁植树和庭院经济的转变;二是实现由政府管理向市场化运作的转变。三是实现林业公益型向经济型的转变。

四条出路:一是寻找经济林建设的发展之路。今后经济林建设应改变过去发展盲目、种植面广、分布零星的`情况,要有一定规划,集中财力,建设一批标准化果林基地,形成规模和区域优势。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二是寻找已建生态林的发展之路。目前我县生态林建设投资大,养护管理任务重,财政负担困难。为充分利用和盘活现有林业资源,有效减轻政府负担,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突破现有政策瓶颈,结合国家林权制度改革,逐步放开公益林经营权限,制定市场化运作机制,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公益林开发建设。三是寻找今后生态林的发展之路。今后生态林建设应改变过去土地流转到那里,建设到那里的做法,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实施,结合××生态项目建设,配套实施绿化建设,这样就不会与开发项目及其他基础实施建设相冲突,真正做到种一块绿一块。同时抓住市林业补贴政策的契机,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大四旁植树和庭院绿化建设,美化绿化家园。四是寻找林下经济发展之路。今后要进一步利用现有林地资源,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寻找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点,为我县林业增效、农民致富探索一条新途经。

推进三化建设调研报告

城乡一体化建设是缩小城乡差距,整合城乡资源相互融合,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的过程,建立城乡依托、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大民政顺应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摒除了传统的民政工作理念、体制机制和工作格局,以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机制来统筹、整合各种资源,共同解决民生问题,以适应社会建设大发展的需求。

二、北京市推进民政服务设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的民政工作,已经非常重视向城乡一体化方向发展,城乡差别近些年有所减少,但距离城乡一体化的最终目标,还有待进一步努力。具体表现在:

思想认识正在不断统一。

(1)北京城乡二元结构下“重城轻乡、重工轻农”的传统观念正在不断转变。

经过充分实践,我们认识到北京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现和在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是靠城乡两方面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依赖来共同完成的,特别是在当前北京郊区总体发展水平还较低的情况下,要在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对郊区的发展给予更多的支持。特别是要深刻认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首都的现代化”,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关于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意见》上来。

(2)认识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不是要消灭乡村,而是城乡共同繁荣。

警惕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旗号下城市新的扩张和对乡村新的掠夺。在制定北京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相关政策时,必须要突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工业论工业、就城市论城市的固有模式,应以城乡统筹考虑,做到城乡协调发展。

(3)首都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

清醒地看到,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首都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正如《中共北京市委关于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的那样:“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城乡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距依然较大,农民持续增收困难依然较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显现”。可以说,全市的城市化水平、农村民政结构、城镇建设和环境面貌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要求很不相称。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北京郊区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农村未形成完整的自主民政系统,对城市的依赖性较强,投入不足,城镇民政设施建设落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其根本原因在于以往受城乡二元结构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缺乏对城乡统筹的整体谋划和统一指导,在制度和政策上,执行的基本是城乡与农村、居民与农民两种不同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取向;在资源配置上,偏重城市而对农村有所忽略。目前,北京郊区小城镇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乡镇企业“离土不离乡”式的发展只能使少数企业成长为大工业,而绝大多数乡镇企业只能在“散、小、低、污”上徘徊。

(4)进一步明确北京城乡的准确定位。

加快北京郊区城市化的关键是搞好城市的民政功能向郊区的延伸与扩散。北京的基本功能是首都功能,但长期以来北京的城市功能缺乏适当的分解,功能覆盖的范围没有得到很好的界定,城市建设存在缺乏整体规划的“摊大饼”现象,而且北京郊区卫星城及乡镇在首都功能中的定位,始终没有被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郊区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的状况。近十几年来,北京城区的工业企业向郊区搬迁,确实推动了郊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区的人口疏散,但必须看到其牵动作用是有限的。首都的城市性质决定了北京的主要产业是围绕“两个中心”的功能定位展开的,从而体现首都特点、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的主导产业,如以政府机关为主要对象的各类服务业和与文化中心相关的教育、科研、文化产业却缺乏向郊区的转移。

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在20xx年郊区广大干部群众按照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要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重大举措,真抓实干,共克时艰,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历史上少有的快速发展。一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7.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0.8%,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33.1%,山区农民收入增长l7.9%,农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15.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l.37倍。从去年开始,山区没有劳动能力、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标准的人员,可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标准城乡低保水平。据20xx年上半年数据显示,我市城镇人均家庭总收入为16697.25元,同比增长8.7%;乡村人均家庭收入为7873.71元,同比增长11.3%。虽然三年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的态势良好,城乡差距依然明显,仍需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上坚持努力。

围绕城乡一体化,各级区县、各部门态度积极、行动迅速,在城乡结合部改革、农村产业发展、民政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公共服务、民主政治建设等各个方面,研究制定新的.政策举措,创造性地探索新的体制机制,形成了一批新的成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北京具备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现实条件。

(1)首都整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xx年全市经济总量超过11000亿元,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全市财政收入达到20xx.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58.4亿元左右。为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是具备了实践基础。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各部门形成了“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工作机制。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区县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城乡规划逐步走向一体化。在20xx年以来实现“区县通高速”、“村村通油路”的基础上,以轨道交通为重点的“大交通”加快建设,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大范围推进,“农村亮起来、农民暖起来、农业资源循环起来”工程成效显著。养老保险、劳动就业、老年补助、丧葬补贴等政策实现了城乡统一,“大社保”、“大民政”加快形成,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从试点阶段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3)是积累了宝贵的奥运财富。

落实“新北京、新奥运”战略,确保奥运核心区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首都鲜活农产品市场稳定,确保重大动植物疫情“零发生”,确保农村生态、文明、和谐的环境,不仅为实现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残奥会作出了贡献,同时也创造和积累了新的工作机制、工作经验。这些都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利条件。

三、北京市推进民政服务设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经验分析。

目前,要推进“城乡一体”发展,首先要摆脱出两个误区。

第一,摆脱“以城市工业扩展为中心”论。西方经济学家在对自身经济社会发展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地区发展的倒u型曲线规律,认为经济发展初期,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状态会加剧,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这种差距将不断趋于缩小,最终进入平衡发展阶段。国际发展的一般经验也告诉我们,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产业结构中的农业产值会下降到10%左右,工业产值达到40%左右,服务业产值上升到50%左右,城乡结构中的城市人口比中将上升到70%左右。这种见解无非是建立在工业规模扩展、农业劳动力被大量转移的假设之上。但是对于工业化起步较早的中国而言,这种论断却遭遇着太多现实的挑战。推进中国城市化,单纯局促在城市里依靠工业扩展,这是不现实的。

第二,摆脱“以保障农村发展为本位”论。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肯定不是农村。但是不可否认,中国“城乡一体化”的战略,很大程度上是在“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发展瓶颈,城乡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的背景中提出的。我国农产品供求格局、农业劳动力结构、农村社会结构、农业对外开放局面发生深刻变化,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农村生产要素外流加剧,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社会管理任务繁重”,因此要“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

过于强调“以保障农村发展为本位”,就会落入“唯农村发展论”的误区,片面追求城乡公平和扶持农业都威胁着城乡一体的全局性,消解了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最终延缓一体化的形成。

城乡一体发展不但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历史难题的有效途径,亦是控制自由市场“两极分化冲动”的基本抓手,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支点。要做城乡一体发展的示范区,就要将城市发展和乡村发展一同纳入到现代化布局中来,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两翼来不断建设。

四、北京市推进民政服务设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城乡规划统一。

这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目前,北京的规划是以城区以及城市发展区为主体制定的,对乡村发展规划考虑得相对较少,不少乡镇虽然也做了总体规划,但还缺乏可以具体实施的详细规划。有关部门应站在北京率先实现现代化和创建国际化大都市的高度,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做好城乡统一规划的各项工作。北京城乡一体化,是城市文明不断向郊区扩散和郊区被日益赋予城市功能的过程,是乡村城市化和郊区城市化两个过程的合二为一。其最终目标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融合,共享完善的民政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共享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条件。当前尤其要搞好统筹规划和推进城镇化步伐。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大背景下,大都市圈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京津冀及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必将对北京郊区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因此,要按照“大北京、大民政”的思路来思考和规划,要把北京郊区看作大北京城市圈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区域发展之中。

城乡建设统一。

这里主要是指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发达、高效的民政基础设施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如:先进的民政低保系统,可以有效的保证远郊区域的社会安定,为农村城市化提供一个安逸的温床;景色宜人环境优美的敬老系统,可以吸引大量市中心退休人员,他们带头“走出来”,会刺激远郊经济发展,加速乡村城市化的步骤;经营良好的社会福利站,可以有效的收容乡村孤寡老人儿童,减少乞讨、偷盗,维护乡村的良好风气,为文明的传播铺下坚实的道路;在“大民政”思想指导下的新型殡葬政策系统,于20xx年1月1日后死亡的本市户籍、无丧葬补助待遇的居民,尤其是农民和城镇无业人员,实行一次性丧葬补贴,补贴标准与本市职工一致,确定为5000元的标准,财政年共投入1亿多元,惠及城乡无丧葬补助居民约524万人,其中农民284.3万人,为农民解决了“办丧难、下葬难”的最实际问题,被百姓评为最惠民的政策,以最直接、最实惠的方式减少了城乡差距,使乡村人民发自内心的产生自豪的归属感。以往北京市区之所以比郊区能更多地获得发展机会,民政基础设施发达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北京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首先要把城乡统一建设高效、发达的民政基础设施作为一项重要的紧迫任务来优先完成。

城乡管理统一。

筹集民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渠道要多样化,主要有以下几种:

(1)积极争取市、县、乡三级财政的投入。

民政基础设施都具有公益性、福利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属于公众设施(公共产品),财政投入是筹措民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渠道。要争取全市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民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并建立随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自然增长机制。

(2)要争取上级民政专项资金的投入。

民政专项资金是民政设施建设的重要来源之一。要加强与省民政厅协调、主动汇报和沟通,必要时向国家民政部专题汇报,努力争取上级更多的专项民政资金的投入。

(3)要吸纳社会资金投入。

目前,我国居民的储蓄额具大,民间闲散资金较多,特别是最近几年来,我市一大批民营企事业家对养老服务事业都有强烈的投资愿望,有关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投入福利事业,盘活存量资产,激活福利市场,扩大投资效果。

(4)整合民政自身资源投入。

通过大力发行福利彩票、挖掘“红色资源”,做大做强福利企事业等方式,增强民政部门自身的市场竞争实力。

建设重点要突出。

五、结语。

在目前“大北京、大民政”、“十一五”、“十二五”各个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推进城乡一体化已成为我们的战略任务,而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到来,城乡一体化又成为了度过危机转“危”为“机”的桥梁,民政建设作为城乡一体化的坚实基础,是把握此次际遇的必然选择,是平凡但却严肃的历史使命,就像牛有成市长在09年北京市城乡一体化工作会议上的所说的“直接受益的是农民,最终受益的是全体市民。”

乡镇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近3年来,通过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县道路面硬化工程、乡道路面硬化工程,交通部门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新农村建设活动的不断深入,农民生活、生产需求的不断提高,交通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又是一个新课题。

为此,我做了一些初步的调查研究,认为交通服务新农村建设要拓宽新视野、扩大新领域,今后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做到“三转变一加强”,即:从注重“两率”(通村率、硬化率)转变为提升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从注重通路转变为路、站、运一体化建设,从注重建设转变为建、管、养并重,加强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

1、提升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的必要性。

首先,农村公路多数是断头路,效益差,等级低。近年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只解决了公路通行政村的问题。目前,农村地区,多数行政村与行政村之间公路没有贯通联网,中心镇、中心村周边公路等级较低。由于农村公路未联网贯通,使农村公路的功能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客货运输受到制约,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不便,路网的综合服务水平比较低,路网的'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据统计,金华市共有9203个自然村(不包括行政村所在地),人口在200人以上的自然村3041个,等级公路通达率为81,末通公路的有574个,其中平原地区有374个,山区有200个,需要新建路基796.8公里、路面改造1096.75公里。

人口在100人—200人(含200人)的自然村有2385个,等级公路通达率68.8,未通公路的有744个,其中平原地区有302个,山区有442个,需要新改建路基1150.4公里,路面改造1324.4公里。其次,在实施乡村康庄工程时,周边未通公路的大自然村也出过力、筹过资,还有的无偿或低成本出让了土地,为乡村康庄工程作过贡献。现在行政村所在地通了路,得到了实惠,大多数的农民兄弟都散居在一些大的自然村,这些自然村仍然没有通上公路,农民心里不平衡,有怨言。再次,有一部分自然村以前是行政村所在地,近几年“撤、扩、并”以后,成为自然村,这部分村庄的人口数量也比较大、居住也相对集中。据统计,金华市行政村是5877个,到年底只有4828个,减少行政村1049个。

2、提升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的基本思路。

提升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的基本思路是“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提高网络化水平的重点是:农村公路网络化可先在平原地区有条件的乡镇引导实施。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使连接行政村与行政村之间的公路贯通成网,在联网公路建设中,把一些有条件的大自然村作为重要节点,使一些大自然村通过联网公路建设,也能建成水泥路和柏油马路。“量力而行”是指:一方面要加大中心镇、中心村周边公路的建设,提升中心镇、中心村周边公路等级,真正形成“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另一方面,山区农村公路由于联网所需建设的公路里程长、投资大、难度大,可以结合需求、建设能力加以考虑。

3、提升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的实施途径。

一是要坚持依靠党委政府、依靠群众,形成合力抓发展。农村联网公路建设不能完全采取康庄工程建设模式,因为康庄工程建设任务集中、目标一致,合力很强,很少有矛盾。农村联网公路建设的利益主体是不平等的,可能有“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实施的难度大、困难多。因此,必须始终依靠党委政府、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这是抓好农村交通工作的关键。“两个依靠”说到底就是政府主导,群众参与。政府主导就是政府在政策上要制定出台相关的具体措施,扶持农村交通事业的发展。在资金上,地方财政要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保证农村交通事业的发展。群众参与就是像在实施康庄工程一样,充分利用“一事一议”的政策,落实在农村公路联网、提升标准工程中的土地调剂、建筑物拆迁等工作,引导老百姓自愿投工投劳、捐资捐物,真正形成一个“上头补一点、财政挤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的合力办农村交通的良好局面。

二是坚持规划控制为前提。我市早在2015年就组织有关人员编制了《金华市农村公路建设规划》(2015——2015),在编制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时,就充分考虑到农村公路的等级、技术标准等方面的选用上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适应,并有一定的前瞻性。

三是坚持技术指导全过程。通自然村公路建设,交通部门关键是要加强技术指导,做到既加强管理,又不包办代替。特别是要严格控制线位走向,帮助把好公路技术标准,做好测量设计,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控制等方面的指导。土地调整、房屋拆迁、路基工程等由村自行实施,路面工程可由交通部门组织实施,以确保工程质量。四是坚持计划调节定指标。今后农村联网公路建设要减少计划的刚性、增加计划的柔性,不一定要下达指令性的指标,但必须有一个指导性的计划,注重充分发挥乡镇、村的积极性。

如何推进建设美丽乡村调研报告妇联

美丽创建是和美乡村建设的细胞工程,也是全面打造“花满”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根据区委安排,区妇联按照“建设美丽乡村·做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主动作为强化担当,凝聚基层妇女力量全力参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引领广大妇女当好美丽实践者,以“小家美”促“乡村美”,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打造现代化和美乡村。

区妇联先后走访了、等乡镇(街道)的部分村(社区),通过走访农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摸底了解我区乡村开展美丽创建的现状、主要做法,分析梳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总结归纳了几点建议。

一、美丽创建现状。

自开展美丽创建以来,该项工作已在xx个乡镇(xx街道)全面铺开,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及各方力量一年多的努力,全区“美丽”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美丽创建达标户x户,示范户x户,创建局面已初步形成,“美丽”创建点已经成为“美丽乡村”的风景线,有力地推进了和美乡村建设,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文明程度和生活品质。

二、美丽创建存在问题。

对标先进地区的做法与成效,“美丽”创建工作还存在各地推进速度和效果不一等问题,与工作预期还有一定距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宣传发动工作还不够全面深入,宣传载体欠缺,宣传活动较少,宣传发动大部分停留在会议部署上,群众对此项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不高,“党建+”作用不明显,党员、村民代表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从走访情况看,多数进度落后的乡镇均未对美丽创建进行全面宣传和专项部署,村两委、党员未带头对自家进行环境整治与提档改造。

一方面,相关成员单位没有形成合力抓落实,停留在文件下发、会议动员等层面,对创建工作的调研、指导较少,对创建工作的推动作用不明显。另一方面,与小城镇环境整治、精品村秀美村建设等工作缺乏有机结合,农户违章搭建、拆后整改不力现象仍有发生,“六乱”整治、四边三化、门前五包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美丽创建阻力增加。

各地推进速度和效果差距明显,部分乡镇对此重视不够,党委政府主抓力度不够,存在没有召开动员部署会、把工作单单交给妇联干部去做从而抓落实存在难度等情况。对照2019年下发的目标任务,截至x月底,总创建数完成全年计划的%,示范户创建只完成全面计划的%,xx个乡镇(街道)中仅有2个乡镇完成创建进度,另有5个乡镇只完成了全年任务的%左右,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

虽然区妇联每月对创建情况开展不定期检查,对创建进度实行定期通报,但受到考核关联力度不大、奖补资金到位较慢等因素影响,使得各乡镇(街道)创建积极性不高、激励性不强,另外,由于缺乏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导致已通过验收的部分示范村、示范户创建成果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持巩固。

三、美丽创建建议与思考。

一是通过在报刊、发布等平台开设专栏,选登“美丽”优秀图片,宣传美丽知识,讲述美丽故事;二是积极发挥区妇联“婺女之声”微信公众号及婺彩云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发布各地动态、典型经验等内容展示“美丽”成效;三是依托村社“妇女之家”,通过入户发放活动宣传资料,led屏显示宣传标语,引导广大妇女主动参与“美丽”创建;四是借助、“督查组”、“”、xx镇妇女网格化志愿者等地方队伍,以编唱“美丽”

三句半。

道情小品和快板等形式,号召广大妇女动手治理自家小环境美化xx大家庭;五是邀请本土的园林专家开展美化培训,既有理论加ppt的讲座,又有到不同类型农户现场示范指导,倡导扮美文明生活理念。

把美丽创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积极构建纵向“联动”、横向“联合”、全线“联通”的工作格局。一是充分发挥区、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各级妇联组织联动作用,坚持“创建美丽妇联执委先行”,实现“区指导、镇督导、村主导”的纵向“联动”;二是主动整合资源,加强与组织部、农业农村局等单位部门的对接,定期开展下乡指导检查,立足“花满美化家园”主题系列活动,充分发挥绿化美化创意指导员队伍和专家指导团作用,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小城镇建设、“三改一拆”等重点工作,形成“分片联系、分类整治、分层帮扶”的横向“联合”;三是通过协调农村金融机构、电信、邮政、农业、文化等部门给予农户资金信贷、通信优惠、苗木赠送、文化入户等奖励政策,实现“借力借势、互促互进”的全线“联通”。

一是积极组建村级环境巡查队、创建先锋队等队伍,以党员、干部、妇联执委为先锋引领,带头改造房前屋后空地,美化各家小院,提升村居环境,推动形成一人带一宅、一宅带一组、一组带一村的良好格局;二是开展示范户、示范村、示范乡镇(街道)创评活动,引导家庭和妇女开展内外、沿屋道路清洁、植绿美化,打造沿线美化示范带;三是建立完善目标考核、汇报交流、检查评比、奖惩激励等制度,结合每月通报,及时晾晒各地创建成绩单,对先进者实行适当奖励,对落后者予以通报批评,通过定期分组联片入村实地指导,召开推进会等举措加大推进力度;四是充分发掘村庄个性,打造有景观、有特色、有文化、有做法的“一村一品”美丽样板区块,抓好示范村评比和长效管理机制。

丰富内涵抓提质,

做好美丽创建延伸文章。

一是坚持环境和发展并重,推动美化环境、发展经济、建设乡风文明良性循环,推动发挥妇女作用和促进妇女发展有机结合,把美丽创建与“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绿色家庭、“好家风”家庭等评选活动结合起来,把“环境美”作为评选重要条件,通过树立典型、示范引领,推动形成以点带面的良好局面;二是多举措培育乡村美丽经济,启动实施“助力乡村旅游促进巾帼创业三年行动计划”,认定一批巾帼示范民宿、乡村旅游巾帼文明岗,寻找一批乡村旅游业“最美”女主人、培训一批乡村旅游女性从业人员;三是注重人文历史传承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将打造与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等文化遗迹相结合,例如xx镇xx村婺派古建筑、xx乡xx村落、xx乡xx村;将打造与家风、家训传承相结合,例如xx乡xx村家风家训特色xx街区、xx镇x村x氏家训,以此丰富美丽创建的文化内涵;同时,将美丽创建与乡村旅游、民宿经营、观光采摘等农旅产业相结合,与访古、休闲、养生等健康产业相结合,做美梯田花海、秀美南山、桂花飘香、茶花争妍等风景线,以此挖掘生态之美,彰显产业之特。

开发农村人才与推进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人才开发工作总结。

根据农村人才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报送新农村建设人才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江农人才办〔〕1号)文件精神。农业局结合本市农村实用人才需求情况,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着力打造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将20新农村建设人才开发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村为单位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1、培训目标:我局党组高度重视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今年组织讲师团进村培训三次,培训农业实用技术25.3万人次,新型农民技能培训3800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2090人,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培训35人,民生工程新型农民技能培训150人,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133人,农民专项培训1392人;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1000户,带动20000户。让每位受训农民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在培训中挖掘优秀人才,利用优秀人才的传帮带作用,普及推广新技术。

2、具体措施:一是开展菜单式培训,由村选定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将培训中涌现出的优秀人才纳入讲师团,提高培训的实用性。三是按照序时进度搞好三次培训,第一轮培训在5月底前完成,为农民的田间管理、春季防疫等提供技术指导;第二轮培训结合夏收夏种,抗灾防疫等开展培训和技术服务,在8月底前完成;第三轮培训为广大农民秋收秋种、产品营销以及第二年的农业产业发展方向等提供指导服务。

二、以农业优秀人才为主体开展学历教育。

1、培训目标是:组织农村优秀人才参加农广校中专或大专学历教育,专业为农技推广、农业经营管理、特色农业产业等。

2、具体方法:一是从全市40个乡镇的.产业特色村村干部中各抽选一名文化基础好、工作责任心强、有一定创业基础的主职干部参加农广校大专学历教育,提升他们文化层次和管理能力;二是加强宣传,在专业农民中挑选学习积极性高、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同志参加农广校中专学历教育,促进他们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三是对参加学习人员强化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的素质培养,积极组织他们参加职业技能鉴定,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三、以促进农业就业和创业为目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1、培训目标是:以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为培训重点,大力开展适应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如农产品加工、地方特色产业、农业服务等方向的涉农专业技能培训,今年培训3800人。

2、具体措施:一是通过充分的调查分析,采取广播电视宣传、在农业实用培训活动中现场报名和乡镇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牵头组织等方法落实具体的培训专业及参训人员;二是加强师资建设,充分整合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输出进修、自学提高、政策激励等措施促进他们从生产指导型技术人员向教学培训型人才的变更,更好适应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需要。三是在培训过程中突出创业理念培训,通过培训让受训学员不仅能就业,还要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四是做好培训后的跟踪服务,我们要在帮助受训学员成功就业和创业上下功夫,采取个别指导、集中回访、政策引导扶持等形式,()帮助受训学员成功就业和创业,让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

1、农民科技培训2.5万人。其中:新型农民技能培训1000人,单项农业技术培训1500人。

2、实施全国基层农技体系建设补助项目工程。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130人,全市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1000户,辐射带动农户科技推广20000万户。

3、新型职业提升农民培训50人。

在不断创新中推进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将其列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男多女少”的特点,使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不可或缺的力量,自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妇联组织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支柱之一,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引领妇女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十分现实的课题。

1、妇女总体素质偏低。农村妇女长期以来获得的教育资源始终处于劣势,妇女对自身的期望值也较低。据对武进牛塘等部分镇村33586名18-50岁妇女调查显示,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7047名,仅占20.73%,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26942名,占79.27%,中老年女性中还有一定比例的文盲和半文盲,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她们在农业现代生产中的作为。具体表现为:一是思想不够解放,缺乏创业精神。大多数农村妇女对丈夫的依附性仍然较强,满足于自家经营和操持家务的小视野,主动性较低,严重制约妇女的发展潜能;二是缺乏农业科学技术。由于文化水平偏低,对现代化农业机械、生产技能等,不能有效地掌握,对一些生产经营、政策措施、网络信息等,更是知之甚少,影响了她们的劳动回报率。

2、妇女就业观念保守。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的一部分土地被征用。据调查,除户口已经农转非、能享受城镇养老金的老年妇女生活没有后顾之忧外,几乎所有的失地妇女都面临着就业问题。虽然现在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迅猛,就业机会较多,但不少农村妇女观念保守,认为自己没什么文化和本事,只能在家做家务、搓麻将,创业不是她们的所能,缺乏自主创业精神;在就业方式上存在“等、靠、要”思想,等待镇村干部来解决就业岗位;心理上准备不足,突然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让她们一下子按照劳动力市场需要重塑自我,可能性不大;受家庭牵制和周围环境影响,绝大部分妇女不愿抛夫弃子,外出就业。武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处领先地位,要让本地妇女像外地贫困地区的打工者一样离家讨生活,目前不太可能。

3、妇女创业资金短缺。近年来,各级妇联组织积极协调市农业银行、市农村信用社在信贷中增设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贷款项目,解决了上项目资金不足的困难,但这与广大农村妇女的需求相比还是杯水车薪。调查显示,资金匮乏是妇女在生产经营中最大的障碍之一,即使贷款,条件手续也比较繁琐,且贷款额非常低,不能解燃眉之急;向亲戚朋友借款,或是高利息借钱,只能增加她们的负担。资金上的困难,导致致富项目难以实施或达到预期效益,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农村妇女脱贫的障碍、致富的阻力。

4、妇女获取信息渠道闭塞。由于交通不便,缺少行业协会的帮助等原因,农村妇女不能及时获取市场信息,致富信息主要来源于“你种什么,我也种什么”、“别人赚钱了,咱也跟着干”,造成生产的盲目、被动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欠缺。调查中还了解到,一部分已经富起来的种养植大户,因连年品种单一,造成销售困难,她们急需引进新品种、开展新项目,打开产销之路。所以农业经济市场化使农村妇女获取致富信息、致富项目和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的需求十分强烈。从本次调查情况看,34.4%的失地妇女急需了解致富信息、了解市场动态,并希望掌握一、二门脱贫致富技能,10.8%的农村妇女依恋她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希望继续从事农副业生产。

二、妇联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挑战。

早在1989年,全国妇联牵头并推动农业部等12个部委,在农村妇女中广泛开展“双学双比”活动。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围绕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如全面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深入开展科技培训、科技结对、科技示范活动,提高妇女增收能力;实施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工程,扩展就业空间;开展“万名农村妇女培训工程”、“千名农家女家政培训就业计划”,帮助农村妇女实现创业就业;扶持奖励一批“三八”龙头项目、“三八”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一大批农村妇女脱贫致富;举办具有市场导向性的实用技术、劳动技能培训和“订单”式的定向培训,提高农村妇女创业致富本领。但是随着新农村建设内涵的不断深化和丰富,以及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给妇联组织如何引领农村妇女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

挑战一:如何提高在家务农妇女的素质和技能,拓展其发展机会。近几年来,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主要以男性和年轻女性为主,滞留在家的大多是40岁以上且文化程度偏低的中老年妇女。在被随机抽查的牛塘镇白家村、沈家弄、竹园等三个村民小组986名妇女中,40.8%的妇女在乡镇企业上班,33.4%的妇女在自己或家人开的个体企业中打工,失业在家的占9.4%,只有临近集镇的竹园村有9名妇女是自主创业的。因此如何有针对性地提高这些妇女的素质和技能、拓展发展机会、实现增收致富是妇联面临的新课题。

挑战二:如何城乡统筹开辟适合农村妇女的就业岗位,增加致富途径。在家务农或待转移的农村妇女,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既要种好少量的责任田,又要照料好老人和孩子。为了增加收入,她们迫切需要一种比较灵活的就业方式。因此,提供一些让她们不用离家离土的诸如半成品加工、手工刺绣等就业项目,是切实解决就业和增收的比较可行的方式。比如我们调研的新区孟河镇,有汽摩配件的传统产业优势,产品加工以家庭手工制作为主,这使得全镇80%的农村妇女能够灵活就业;西夏墅丁村一户以电器配件为生的家庭作坊生产不仅给自己带来了每年5万元的收入,还辐射带动了6户家庭妇女实现增收。

挑战三:如何推动农村妇女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营造一个尊敬老人、夫妻和睦、教子有方的家庭氛围。农村妇女由于在家庭、村民关系协调、村庄文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已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但是这个主力需要教育、引导和推动。

挑战四:如何发挥基层妇联组织的阵地作用,培养妇女参与农村公共事务的积极性。男女两性协调发展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也是农村和谐的必备要素。而农村妇女权益受侵害的情况较为突出,她们的维权意识和维权手段都相对薄弱。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妇联组织作用,唤醒农村妇女平等意识、维权意识、参与公共事务意识,提高农村妇女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是实现民主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作用的建议思考。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系统工程,鉴于以上存在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妇联的'农村工作也必须提出系统的对策,以更好地发挥妇联组织扎根农村的优势,有所作为。一是围绕素质,大力实施劳动力分层培训,尤其是要积极发展远程教育和信息网络教育培训,依托网站扩大培训覆盖面,推广“十万农家女、十项新技术”科技培训工程和定单式、项目化的培训,注重农村失地妇女及富余女劳动力的实用技能培训,全年培训2万人次,提高农村妇女科技致富实用技能;二是围绕产业,以实施农村妇女“125”致富工程为重点,配合农林部门全力实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区建设工程”、“农业龙头企业培强工程”等七大农业重点工程建设,引导农业从业妇女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外向、观光农业,使农村妇女在发展中成为致富能手。三是围绕创业,继续拨出专款奖励、扶持“巾帼创新业”项目,开辟社区就业岗位,推出一批适合女性创业、投资小、见效快的项目;加大对初创业妇女的扶持力度,发动女企业家与初创业女性结对,进行传帮带;鼓励农村妇女发展庭院经济,大力开发家庭致富项目,立足家庭致富;打造妇联家政品牌,促使大龄失业妇女创业。四是围绕城乡联动,依托各级巾帼中心等已有的就业服务网络,统筹做好失业、失地妇女劳动力转移和再就业工作。深化“百万妇女大转移”行动,重点帮助30岁以上的农村妇女走出家门谋发展;鼓励进城妇女返乡创业,实现增收致富目标。五是围绕机制创新,充分发挥“三八”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女能手协会的作用,通过自办、联办、能人领办、参股合办等多种形式,重点扶持、发展科技含量高、区域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示范带动面广的“三八”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做到扶持一个、发展一片、带动一方。

2、家庭是妇联的传统工作阵地,也是妇联发挥作用的优势所在。一是要以“美德在农家”活动为载体,打造特色文化家庭。如美德在农家、学习型家庭、廉洁家庭、平安家庭、无毒家庭等各类特色家庭,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推动农村家庭文化建设良性发展。二是要以“双合格”系列道德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家长学校、农村家教指导站、留守儿童救助站等为阵地,积极开展“双合格”系列道德实践活动,帮助农村家长增强现代家庭教育观念,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合格人才。三是要以创建绿色生态家园活动为载体,促进文明新村建设。引导农村妇女走出家庭,参与改水、改厕、改路、改沟、改圈的“五改”和饮水干净、街道干净、庭院干净、居室干净的“四净”生态活动,改善和美化农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3、充分反映妇女意愿、切实表达妇女利益,是妇联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一是要不断提高农村妇女的政治素质,通过村妇代会主任直选的民主实践,鼓励更多的优秀女性参与村两委的民主选举,在农村公共事务管理中发出女性的声音;二是要完善各种联系机制,如执委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等制度,了解农村妇女意愿,提供服务;并对信访接待中反映出来的社情民意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带倾向性的问题;三是要构建有效的妇女利益表达机制,加强对涉及妇女儿童生存发展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及时准确地向党和政府反映妇女群众的意愿。建立联系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制度,充分发挥她们的作用,精心组织有份量的议案、提案,推动妇女儿童实际问题的解决;四是要做好普法宣传工作,开展送法进万家和四进社区等活动,增强广大妇女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五是要关爱弱势妇女群体,高度重视对弱势妇女群众的帮扶工作,推动政府有关部门在扶贫工作中引入性别意识,建立扶助弱势妇女群体的长效机制;与政府有关部门合作,实施全社会援助的办法,为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提供服务、支持和保障的良好局面。

4、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新农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构建和谐社会,对妇联参与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妇联组织要把关注农村贫困妇女和儿童的生存与发展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作为妇联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年发来,市妇联开展了“牵手结对帮扶千名贫困妇女”活动,通过技术培训,资金扶持,项目带动等措施,帮助贫困妇女走上脱贫致富;市妇联十年来坚持开展“真情寻呼1+1”帮困助学活动,依靠各级党委和政府,争取各界支持,多方吸纳社会资金,关注困境中的儿童少年;实施“新市民巾帼五大工程”,提高新市民的综合素质和生存发展能力,促进城乡和谐协调发展。大力协助政府做好理顺情绪、平衡心理、化解矛盾的工作,教育引导妇女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配合政法机关依法打击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切实把妇女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推动农村和谐社会的发展。

乡镇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县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开展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内容的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我镇于近日就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xx镇为县委、县政府所在地,辖7个村,其中6个农业村,一个蔬菜村,76个自然屯,农业人口8853户3.47万人,农村劳动力.5万人。全镇总面积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7万亩,林地.5万亩,水田.85万亩。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县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实中央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xx年全镇gdp总量9.5亿元,增长7%,其中农业总产值实现2.02亿元,增长%。全镇粮豆薯总产5.3万吨,粮食单产430公斤。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6%。日光温室发展到5栋,面积2.3万平方米,普通蔬菜大棚2500个,面积6.7万平方米,年产蔬菜2.44万吨以上。畜牧产值实现.02亿元,比上年增长8%。xx年向县内外输出劳动力9xx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00元,比上年增长5%;农民人均收入达3646元,比上年增长3%。实行村财镇管,严格履行财务审批手续,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加强,xx年化解债务80万元,没有发生新的债务,农民政策性负担为零。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镇村道路建设、镇村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镇村屯公路383公里,实现了村屯道路畅通;农村计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生态保护、农电网改造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移动电话、计算机开始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农民自编自演开展文体活动,县镇组织的科技、文艺下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全镇共有所中学、8所小学,有3处晋升为省级标准学校,4处小学达到市级标准学校,2处小学实现了县级标准化学校。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阳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训农民达万人次以上,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xx年在全镇7个村实行了村干部直选制度,全面推进了村党支部两推一选,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全镇两委47名干部平均年龄为45.4岁,大专以上文化7名,高中、中专40名,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先后出台了《xx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在指导全镇村务公开活动中,实行五统一(统一内容、形式、程序、时间、建档),做到三为主(村务公开以村两委、监督小组、镇农经中心为主),突出一个重点(以财务公开为重点),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将财务公开延伸到村民小组,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综上所述,可见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多数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我镇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此外,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合同不规范,订单屡约率较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作用有待增强。我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功能单一、结构分散,辐射力不强,推广型、农产品加工型和综合服务型专业组织协会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政府协调成立的多,农民自发组建的少,多数会员不缴纳会费,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助推力弱化。协会活动开展不正常,带动力不强。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一些相应的扶持政策,但其性能、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经济组织、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等问题没有明确的界定。

(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免征农业税后,我镇农村的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加之各村历史上形成的债务都很大。省、市、县下拨的转移支付无法维持镇、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根本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xx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5%,初中文化程度占5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5%。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我镇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绝大多数的村已没有文化活动室和相应图书,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县镇没有稳定的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开展,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做撞钟和尚、做太平官。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同时由于包产到户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也致使了无人关心集体事业的现象的产生,村委会虽实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规划在本村因无力参与支持而无法实施。五是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无明细帐,当地群众有意见。六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就xx镇实际情况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前思路可理解为:努力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村镇文明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

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村镇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镇村环境;编修村镇规划,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四、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我镇的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要抓好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二)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通过选择优势项目,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此外,要积极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同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四)抓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新村镇建设。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各级要有总体的规划,对全镇来讲,按照分类指导,重点推进,逐步发展原则进行规划,先选择条件好、有特色的村进行试点。根据其现有特点,对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建设,条件好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其它地方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规划设计以现代建筑方式,力求形式多样,既可生态庄园式,也可农村社区式,既可分散村落式,也可城郊集中式,严格规划管理,建新拆旧,逐步推进,实现村屯城镇化建设目标。

(五)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定标准、树典型,加强监督,奖惩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文化活动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农民自办文化扶持基金,引导农民发展民俗文化表演和地域风情旅游;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队、文艺演出队、科技宣传队等各种形式送文艺下村,加强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要继承并发扬农村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不打架不骂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

六、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免收义务教育的杂费,调整中小学布局,增加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建立城乡教师的合理交流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建立起政府出大头的农村基本医疗体系,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探索建立参保农民小病受惠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乡镇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镇将如何依据实际,创造条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本人提出如下探索与思考。

理性分析**镇新农村建设的优势和难点[找文章,到大秘书网]。

**镇位于竹溪县城东部,是竹溪县东进车城十堰、西出渝陕的重要门户。全镇版图面积192平方公里,辖43个村,乡村户12578户,乡村人口46110人,315省道横贯东西。镇内工业基础雄厚,产值2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达13家,沿315省道的平川地带农业发展基础良好,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全镇工农业总收入实现35442万元,人平纯收入实现2780元。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自然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和良好的农业发展条件,使**成为竹溪县城的后花园和全县新农村建设的高频亮点。

**镇是典型的资源大镇,现有茶园基地2.26万亩,桑蚕基地3500亩,魔芋基地2500亩,板票等干鲜果基地5000亩,蔬菜基地8000亩。同时境内有丰富的板石材资源、建筑用石料资源等,这些资源分别分布于全镇平坝村、二高山村和高山,几乎是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全镇现有通村公路总里程298公里,其中已实施了硬化的通村公路已达41公里。正在施工兴建的水泥硬化路51公里,基本形成“四纵四横”的.公路网络,牢固的交通资源,为**镇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镇又是鄂西特产品加工的重要生产地,以前进茶场为龙头的茶叶加工年产值达1500万元,以漫液、船形湾、阎家坝为主的精细蔬菜产值达3500万元,以沙坝大岭等为主的魔芋年产值达600万元,以塔二湾、小河边等为主的干鲜水果年产值300万元。

以上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产业优势等,为**镇快速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由于境内高山、二高村较多,平坝村较少,部分高山、二高山交通设施等级低,运行质量差,产业发展不平衡,经济基础薄弱,又给我镇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平添了许多困难,成为我镇新农村建设的难点,需要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区别对待,全面权衡,最终达到整体推进。

新农村建设起点在规划,怎样才能确保规划科学,便于实施操作,结合**实际,将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组织,统一部署,高标准制定发展规划。

我们按照新农村建设出新意、出精品的指导思想,采取外地学、当地看、比着干的办法,组织全镇村干部分别到竹山罗家坡村、平利县龙头村等地,学习、借鉴外地经验,通过实地看、问、学,提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感性认识。同时,组织全镇干部系统地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增强镇村干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分类制定各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对市、县确定的重点、试点村,采取试点先行的办法,对照新农村建设“20个字”,分层制定建设规划,力求全面推进。对镇定试点,则依据优势,侧重于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对一般村则广泛畅导创造条件、抓住机遇、分类突破、营造优势、逐层推进。全镇43个村已根据自身实际,全部制定出未来五年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2、咬定目标,精心组织实施。

从外地发展的经验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通过长期抓、长期积累形成的,最根本的一点是咬定目标不放松,**镇无疑也必须走这条路。当然**有**的特色,我们立足从努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入手,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发展,农村农民生活富裕,立足通过用先进文化、致富技术、《乡规民约》打造文明乡风,立足通过集镇建设、自来水工程建设、公路建设、能源沼气建设、生态家园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实现村容整洁,立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管理民主,建设新农村不仅要有好的规划,更要有一个好的推进机制,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套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联村考核机制,即:每个副科级干部联包1-2个示范村,每个行政干部联包一个村,每个村干部负责一个湾院,每一个党员联系一个贫困户的联包机制,对照规划,逐项、逐年、一任接着一任干,逐项、逐年实行量化考核。

3、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新农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有效的办法是办点示范,先易后难,最后攻坚,**的实际是平坝村条件基础较好,有的村已具新农村雏形,只要注意完善、加强,就可具规模,既具代表性,又具示范性,我们规划率先对镇内前进村、阎家坝村、**街等12个平坝村,抢先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对条件基础稍差的二高山村则注重从解决基础设施入手,尽快改善条件,分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对高山村则注重从改善群众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创造条件,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力争通过五年的建设、发展,形成各具优势,各具规模的新农村格局。

新农村是人民群众的新农村,他们日常生活中最缺、最盼、最急的事情他们自己最清楚,建什么样的新农村,他们最有发言权。因此,我们在领导、主导新农村建设时,最重要的是充分听取、采纳他们的建议、意见,体现民意,让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迸发出来。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急在上头,冷在下头”的尴尬局面,才能调动全体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进取心,才能全镇上下拧成一股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新农村建设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多建楼房、多建街,其根本落脚点是解放生产力,实现生活幸福、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因此,地方党委、政府在主导、引导、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创新思维模式,探索新的建设创造条件,建设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农村。

1、按城市化理念,经营新型农村,实现统筹发展。

集镇与乡村是**发展进步的两只轮子,集镇和乡村的发展是互补式的发展,是比冀双飞式的发展,集镇化应该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集镇化,新农村应该是集镇化进程中的新农村,从**集镇与乡村发展情况看,仍然应该坚持“集镇先行、乡村跟进”发展模式,突出**街、阎家坝、前进等村的新农村建设,使中心集镇达到5平方公里,居民达到1万人以上,形成农村中的城市。同时对315省道沿线的洞子沟、胡柳树、黄龙、漫液、康家岭等村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建成沿315省道“20里长街”,形成“一线穿珠式”的新农村格局,对高山二高山则实施依湾就院生态家园式的发展,形成以自然村院为主体的“星罗棋布”式的新农村,进而实现各具特色的统筹发展。

2、按工业化的理念,经营现化农业,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多年来,**镇走的是一条农业支持乡镇工企业发展之路,工企业如今发展势头良好,但传统农业的模式仍占重要比重,**镇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经营工企业的理念经营现化农业,突出发展以茶叶、蔬菜、魔芋、干鲜果为主导的特色农业,重点兼顾发展粮油种植、畜牧养殖等产业,在特色产业上,探索完善“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模式,走企业化经营之路,在传统的种养业上重点依托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园和镇内“新科牧业有限公司”、“顺旺牧业有限公司”的养殖技术优势大力发展现化养殖业和种植业。同时合理、有序组织劳务输出,打造“品牌劳务”走活劳务输出一盘棋,力争通过农业向工业化转型,传统种养向现化集约方式种养转型,分散型、打工型输出向品牌型知识化转型等实现农业、特色产业、劳务经济等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加农业的综合效益。

3、按民营业化理念,经营现化特色产业,实现农民增收。

江苏华西村、江西赣县、嘉鱼官桥8组、竹山、罗家坡等地经验告诉我们,民营化是一条快速致富的法宝和通途,未来五年**镇将按民营化的方式对镇内产业资源、基地资源等进行重组,整合再配置,力求通过发展本地民营大户、产业大户,带动全镇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4、按民主政治的原则,经营农村各项事业,实现民主管理。

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农民的主体地位,在新农村建设中应逐步得到巩固,主要是通过“四个还权”,即还农民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决策权,确保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动权,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全镇形成、掀起新农村建设的高潮,推动新农村建设又快、又好的发展,最终实现整体推进目标。

仓禀实知礼节,只要生产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就不难实现。

[1]。

年度推进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调研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根据《******普洱市委关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施方案》(普发〔2019〕19号)和《******普洱市应急管理局党组关于印发《普洱市应急管理局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普应急党组〔2019〕14号)的安排部署,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把调查研究贯穿始终,坚持着眼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自己分管领域明确了调研方向、调研方案,确定调研主题。思茅区应急管理局实地调研了云南尖峰水泥有限公司普洱市思茅区大竹箐石灰岩矿、云南思茅山水铜业有限公司大平掌铜矿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试点工作,面对面听取基层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群众意见建议,扎实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活动。意在发现和解决我区推进非煤矿山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过程中,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防范化解非煤矿山重大安全风险。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国务院在安全生产领域对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2016年1月*********政治局常委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第一次明确提出必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加强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16年7月*********政治局常委会,******对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把遏制重特大事故作为安全生产整体工作的“牛鼻子”来抓。2016年12月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6〕32号,以下简称《意见》),全文14处提到“风险”,13处提到“隐患”,明确要“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严防风险演变、隐患升级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两次***政治局常委会和一个《意见》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建设做了顶层设计,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则是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这个“牛鼻子”的“鼻钳”和“缰绳”。国家、省、市于2017年下发了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本流程,并在思茅区2户企业开展试点建设工作。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试点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取得积极进展。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迅速研究部署。思茅区应急管理局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试点工作,明确领导责任,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加强对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试点工作的领导,明确专人负责联系试点企业,推动、指导、督促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试点工作的开展。同时,督促试点企业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组织体系,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内容、责任部门、保障措施、工作进度等相关内容,持续推进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试点工作。

(二)强化宣传教育培训。思茅区应急管理局在市局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业务培训和工作推进会议的基础上,加强对试点单位的督促指导,组织召开企业负责人、安全员工作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国家、省、市试点建设工作要求,宣传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性,引导创建工作顺利进行。同时,按照省应急管理厅的统一安排,配合好专业技术机构的现场培训指导工作,根据反馈意见督促企业按照《非煤矿山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基本流程(试行)》,建立工作制度,认真做好全员培训,使员工真正树立起安全风险意识,掌握双重预防机制相关知识,具备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基本能力,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三)注重安全风险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思茅区应急管理局以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要抓手,抓住辨识管控重大风险和排查治理重大隐患这两个关键点,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及时帮助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核问题,积极推动试点建设工作落到实处。督促指导试点企业按计划、分阶段,有序做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管理等工作。部分企业还根据建设情况购买了专业机构或专家指导服务,有针对性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和措施。

(四)试点建设初见成果。通过组织专家授课、分片辅导和现场交流等多种形式,思茅区两家试点企业已基本完成了策划准备、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管控等前三个阶段的工作,后续的检查考核、改进提升等阶段正在有序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试点工作成效初显。其中,云南尖峰水泥有限公司普洱市思茅区大竹箐石灰岩矿在原有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基础上,紧紧围绕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狠抓安全风险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对生产系统各单元全面辨识安全风险并建立安全风险清单,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并严格落实,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按“五落实”要求进行治理和闭环管理,形成了《云南尖峰水泥有限公司普洱市思茅区大竹箐石灰岩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生产标准化有效融合建设报告(成果资料)》,基本实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有效融合。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区在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试点建设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企业之间建设标准不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相关标准制定质量不高,可操作性不强;二是部分非煤矿山企业特别是小型矿山企业,基础薄弱、技术人员匮乏、员工尤其是外包队伍员工整体素质较差,不具备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基本能力;三是部分企业重大风险化解和管控不到位,重大事故隐患排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查治理不够深入,安全标准化创建与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存在“两张皮”现象。

四、工作建议

下一步,将以这次主题教育活动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落实好******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提出的“四个到位”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做好调研“后半篇文章”,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始终,把调研成果巩固好、发挥好、运用好,努力转化为推进全区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事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确保试点建设责任落到实处。各乡(镇)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重要指示精神,将构建双重预防机制作为政治责任,作为遏制非煤矿山重特大事故的核心任务。按照《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把建立和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作为各乡镇级及以上党政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二)加强体系建设,规范建立双重预防机制标准。各乡(镇)要主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法,运用好安全生产大检查长效机制管理系统,抓紧制定完善本地区标准规范,切实搞清楚如何评定重大风险、重大隐患,如何化解管控重大风险、治理重大隐患等重点问题。标准规范要通俗易懂、简单易行、便于操作,既要定性也要定量,不能仅凭经验、仅凭会商确定重大风险和重大隐患。认真总结试点单位经验成果,逐步实现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全面铺开。

(三)持续开展宣传教育培训,大力普及安全风险知识。双重预防机制能否落实到位,首要的是企业必须全面理解、掌握安全风险知识,在这方面我们欠账很多,要强力“补课”。企业要进一步依托专家和专业技术机构,对全体员工开展关于风险管理理论、风险辨识评估方法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技巧与方法等内容的培训,使全体员工真正树立起风险意识,掌握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相关知识。各乡(镇)也要多开展集中宣贯培训,举办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专题培训班。强化执法检查,督促企业将安全风险知识作为教育培训重要内容,作为班前会重要内容,强力提升全员安全风险意识和风险评估、管控的能力。

(四)坚决把重大风险化解到位、管控到位,限期把重大隐患治理到位。要督促或者帮助企业及早把重大风险辨识评估出来,并建档立卡,形成数据库。逐一制定化解风险、管控风险的措施,落实化解和管控责任,切实做到安全风险心中有数、手里有招。强化对重大事故隐患认定和查处工作,推动企业深入排查治理重大事故隐患。把重大风险作为检查执法的核心,确保企业切实把风险管控到位。要重点督促地下矿山和中型以上露天矿山试点企业,加大安全风险评估管控力度,确保今年年底前形成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分布图,制定落实管控措施,明确责任人,落实重大风险和重大隐患报告应急管理部门制度和安全风险公告制度。

(五)坚持安全标准化与双重预防机制协同发力,坚决杜绝标准化、双重机制“档案化”“表面化”等问题发生。把风险管理作为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思想,把标准化评审和日常运行情况作为日常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对应付差事,做表面文章,弄虚作假的要取消评级;加大对标准化创建企业抽查力度,对运转不到位、条件不达标的,撤销等级并进行公告。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与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标准化建设有机融合,通过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夯实标准化工作基础;通过隐患排查治理,查找风险管控措施的失效、缺陷或不足,完善风险分级管控措施,降低事故发生风险;通过标准化体系规范运行,推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循环改进,促进双重预防机制有效实施。

如何科学推进农村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2011年7月25日,xxx委宣传部、区委办、区文明办、区委党校、区文体旅游局等单位一行10人会同xx乡有关人员来到xx村深入开展基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调研,采取参观、座谈、走访、发放问卷等调查方式,深入村、社切实向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寻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和办法。

一、调研目的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现实要求,更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目前xxx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流是好的,但也还存着许多需进一步完善和解决的问题,如新形势下xxx农村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如何开展?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农民有什么所想、所盼?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就加强xxx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从中找到科学的对策和方法,为xxx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指明方向。

二、存在的问题

1

近年来,我区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得到了大幅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也得到不同程度地提高,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我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群众道德教育力度不够。意识决定行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根本性好转,取决于农民群体的道德素养和坚持的道德水准。具群众反映,自取消农业税后,干部与群众之间沟通少了,由此导致农村政治思想教育不深入,党的农村政策在农村有时宣传不到位、解释不具体;道德教育不扎实,良好的道德规范在农村还需要进一步形成。一些农民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产生错位,出现了“端着碗吃肉放下碗骂娘”、“爱子不孝老”、“吃水忘了挖井人”等现象。同时,当前农村大量的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涌现,代沟和代差,带来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真空。

办,对老人重葬轻养。这些现象如不有效扼制,势必会造成农村道德的整体滑坡。

(三)农民精神生活单调,参与文化活动愿望强烈,苦于缺乏必要的设施设备及活动组织者。当前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主要是看电视,而多数是看电视剧节目,很少有看社会和综艺类节目的。其它的文化设施几乎一片空白。据调查,在xx村8个社中,没有一个篮球场,没有一块兵乓球台,村委会虽然建有“农家书屋”,但平时很少对农户开放,大多数农民参与精神文化活动的主观愿望非常强烈,由于缺资金,缺必要设施设备,同时无人出面组织开展精神文化活动,与广大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

三、造成我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群众为生计疲于劳动,无法真正享受精神文化生活。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在家的基本属于老少病残,加上居住分散,一年组织召开一次群众会都十分困难,更不用说把群众组织起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二)部分乡镇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近年来,虽然我区各乡镇党委、政府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都给予了应有的重视,但是由于经济工作是硬任务、硬指标,导致个别乡镇还不同程度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在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任务安排、资金投入等方面,没有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上面督促就抓,上面不催就放,“雨来地皮湿,雨过地皮干”,使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形成了“两张皮”。

四、加强全区农村精神文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不断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要紧密结合我区农村实际和农民生活,求真务实,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选好切入点。

《关于如何科学推进农村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组织部推进机关效能诚信建设的调研报告

一、加强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依据与安全现状。

国务院决定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实行垂直管理,在全国主要产煤省设立了20个省级局和主要产煤矿区设立了70个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太约编制2700人煤矿安全监察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意见》(国办发〔〕79号)对煤矿安全监察体制进行完善。对国家监察和地方监管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其中国家监察的一项主要职责是“加强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检查指导”。同时文件还要求“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监察、监管协调工作机制”。这对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促进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起到了重要作用。煤矿实行国家监察体制以来,煤矿安全事故大幅度下降,全国从的1万多人,百万吨死亡率6,降到的3800余人,百万吨死亡率1、485。1—10月,全国煤矿发生事故1530起,死亡2641人,百万吨死亡率1、192。**煤矿从20的1000多人,到20的390人,201—9月,煤矿只死亡189人。

在煤矿安全形势总体好转的同时,仍有一些地方煤矿不降反升,或者总是居高不下。从监察监管层面分析,重要一个原因是与地方监管有关。

调查一:**局开展本项工作较早的是长沙站,长沙站辖区是长株潭益四市,煤炭产量约900万吨,初当时主要是针对株洲市攸县,长沙市宁乡县,浏阳市,湘潭市湘潭县监管力量弱,监管不到位,事故多发等决定对地方监管制订检查指导。依据79号文件规定的内容对主要产煤县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指导,一改原来发现煤矿的问题单一向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发建议,而是针对监管部门本身的`体制、机制、人员经费、技术力量、监管监察执法等,与监管部门座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寻找有效对策,与县政府主要领导交换意见。通过这次检查,增加了地方政府和部门的认识,在两个月内,攸县增加了3名专业领导,3名专业技术人员,各产煤乡镇将村管煤矿安全管理员统一管理。湘潭县将煤炭办托管收为政府直管,成立煤炭安全监督管理局,增加4名专业技术人员;宁乡县将煤炭办由股级升格为副科级,县政府专门拨款30万元经过一个月培训了40名煤矿安全管理人员,择优22人到全县22个煤矿驻矿监管,这三个县增强机构力量同时,制订监管方案和计划,明确责任和措施。20,三个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急剧下降。其中宁乡县20以前年平均的12人降到至今年平均的4人。湘潭县2004年以前年平均的15人降到2005至今年平均的3人。攸县2004年以前年平均的45人降到2005至今年平均28人。其中浏阳市政府对检查指导意见没有动作,而事故一直没有较大的下降。

调查二:**煤矿煤矿安全监察分局辖常张怀州四市,年产煤约500万吨,主要产煤县是辰溪县、桑植县、石门县,三个县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事故起数占辖区的80%以上,2004年死亡人数其中辰溪县11起16人,桑植县7起13人石门县10起13人。2005年辰溪县7起9人,桑植县5起12人,石门县10起13人。20辰溪县3起5人,桑植县9起10人,石门县11起12人。年辰溪县2起2人,桑植县5起5人,石县门县2起5人。通过上述数字,辰溪县煤矿的事故是下降的,桑植县,石门县总是居高不下。我到**工作时间不长,但直觉地方监管工作做得扎实,安全效果就好,反之全效果就不好就。

调查三:地方监管安全效果与执法效果密切联系。上述主要产煤县都设立煤炭局,都配备了技术力量。纵观上述县市,执法的监管就起到作用,安全效果就好。桑植县、石门县、浏阳市基本上只履行行业管理职能,只检查不执法,偶尔执法也只是走走形式。湘潭县,辰溪县执法力度较大,特别是湘潭县除了大金额罚款,还使用了停产整顿处罚。

二、建议。

1、要加强对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作用的认识。一是要认识地方监管的重要作用。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是政府监管煤矿安全职能分工,地方监管对煤矿安全有着极其重要作用,具有人多,情况熟,网络紧密,信息灵通,能借助县政府的重权,更能把握煤矿安全的实际的特点。二是要摆正位置,监察监管的根本职责是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将减少事故,减少伤亡人数放在首位目标。要克服一些人的上下级思想观念,要克服权力之争的思想倾向。三是注重实效。省局将本项工作制度化,各分局要从实际出发,将解决各县市的监管实际存在的问题作为检查指导的出发点,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

2、要积极探索解决地方监管执法的难点。一是**煤矿安全形式好转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煤矿井型小,装备差,灾害重,事故多发,始终要将打击非法生产,抓住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深入隐患排查治理为重要手段,要将提高煤矿管理水平,装备水平,陶汰落后的生产工艺,提高员工素质作为治本之策。二是地方监管执法难度较大,执法环境较差。特别是人财物编制在地方,领导和朋友的招呼让地方监管领导不敢执法。要积极推行联合执法,经济处罚让部分给地方,借国家监察牌子树立地方监管的权威。

3、加大考核力度。各分局对主要产煤县按照省局规定对地方监管考核打分,对监到位,安全效果好的省局要设立奖励,同时要将其业绩通报县政府和有关部门。

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闽侯县南通镇地处闽侯县东南部,东部山峦起伏与祥谦镇脉脉相连,西傍大樟溪以南港大桥与南屿镇相接,南跟福清市、永泰县接壤,北临乌龙江,与义序机场隔水相望,全镇总面积11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4平方公里,山地面积76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总人口4.4万人,旅居海外乡亲6000多人,是福州地区著名的侨乡之一。

南通镇所辖区域有南通社区、银安村、洲头村、上洲村、泽苗村、廷宅村、泽洋村、桥街村、陈厝村、罗州村·瓜山村、建南村、古城村、文山村、马腾村、新岐村、方庄村。我的家乡就是古城村,那里山清水秀,风景秀丽,离著名景点十八重溪非常近。

十八重溪在距福建省福州约20公里的闽侯县南通镇境内,发源于县南古崖山尾东麓,为大樟溪下游南岸支流。流域面积约62平方公里,其间水平长度500米以上的溪流有24条,取名“十八”,形容其多。第三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内水系发达,干流长约10.8公里,河宽5至40米,水深127;0.5至3米。溪流两岸生长着茂密的常绿阔叶林、次生灌木林,有娃娃鱼、桫椤树等国家一类保护动植物,林中常有弥猴成群出没。全区散布着由火山岩构成的峰、岩、崖、谷、洞、石,山水交融,天然浑朴,有西溪瀑布、乌龙戏珠、大帽山、文笔峰、宝塔峰、三仙洞等景多处。游客一般从三、四重溪开始游览。

第一重溪为灵隐古寺;第二重溪为乌龙戏珠;第三重溪大帽芳草;第四重溪溪山幽亭;第五重溪织女济公;第六重众仙聚会;第七重老爷秘洞;第八重瀑布龙潭;第九重避风良港;第十重三仙洞府;第十一重乌龙吐水;第十二重尾崖洞天;第十三重乌缸兴雨;第十四重峭壁抖魂;第十五重玉壁翠毯;第十六重众仙赴瑶;第十七重壁虎问天;第十八重猕猴逍遥。

四重溪又称风光岩,附近的有皇冠峰,斜立在峰下有一高8米的独峰。五重溪又称黄坑口,主要景点有石人、石马、石风帆等。石风帆是在干流河道中残留的一块巨石,高出水面5.2米。

六重溪、七重溪有鸳鸯洞、流纹岩、三层岩等景点。八重溪的龙潭、知音瀑布等都很出名。龙潭水面约100&127;平方米,水深10余米,潭中山峰倒影,风景秀美。知音瀑布是当地大小12个瀑布的代表,瀑高40多米,宽10多米,丰水时甚为壮观。

八重溪与九重溪间为宽40米的溪流所隔,有竹筏过渡。

第八重溪——知音瀑布是十八溪中最大的一条支流,该溪发源于闽侯、福清、永泰三县交界的古崖山尾(海拔1003米),流域面积与主溪相当,沿途依次分布着三个瀑布:知音瀑布、鸟瞰瀑布、柱峰瀑布。此条穿越线路人迹罕至,与大家熟知的十八溪主溪穿越线路相比,强度、难度、危险性都会大些,属于挑战级线路,希望后来的穿越者们能保护好这条线路的原始风貌,不要去破坏他。

十三重溪以下人迹罕至。

景区东北部的大帽山,又名古灵山,海拔786.3米。晴日登顶,可一览十八重溪山水秀色。此外,宝塔峰俊秀凌空,玉女石、猴洞、倾缸瀑布、天柱瀑布等也各有特色。

作为福州盆地内独特的季节河,十八重溪的许多地方春夏流水潺潺,是理想。

的垂钓游泳场所;秋冬时则水落石出,成为游人来往的宽敞通道。

奇特的火山岩地貌、典型的季节河、成群的野生弥猴为该景区的三大特色。公路可达第五重溪,景区内建有石风帆山庄、知音山庄、多友山城等宾馆别墅。

十八重溪为省级天然旅游区。古迹众多,有朱熹讲学的“新唐书院”遗址,苏坂村系清首任邮巡部尚书陈壁故里,文山书院曾有林则徐、陈若霖等18学士在此授课。十八重溪是值得一去的好地方。

南通镇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荟萃。远在三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居住于此,历代名人辈出,养育了宋朝理学家陈襄、清朝首任邮巡部尚书陈璧等英才,民族英雄林则徐曾在文山书院攻读诗书,现代在中央至地方各级任职的近百人。这里山川秀美、土地肥沃、四季较为分明,境内溪河网布,池浦星罗,水源充足。如大樟溪、峡江、金锁江、泽苗江、泽江、芹江、浩溪、潢溪、龙泽、古灵溪、清溪等纵横境内,谓有逢旱而不荒,逢荒而不讥之得天独厚之福地。名闻遐迩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十八重溪坐落其中,盛产荔枝、龙眼、花卉等名花佳果,特产银鱼久负盛名。洲头精品村是福州市乃至福建省最大的观赏鱼养殖基地,所产观赏鱼销往巴西、阿根廷等国家。

随着福州中心城区加速拓展,海峡农副产品批发物流中心的落户,奥特莱斯城市综合体项目的入驻,城市公共设施加快向南通镇延伸,南通城市化进程助推力持续增强。随着螺洲大桥、新南港大桥的建成,南通镇交通、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土地的潜在优势也将转变为发展优势。省、市、县重点建设南通商贸物流新城的战略部署,为南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

对于南通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铁路、公路等将构建综合交通系统。据悉,规划区南侧将预留京台高速铁路南线方案(也可能成为城际客运专线)线位。此外,远景京台高速公路紧挨规划区南侧,与沈海高速公路复线设互通立交。省道203线南移至屿通大道,自西向东穿越镇区南侧,屿通大道西跨大樟溪与两园一号路对接,东经铁路站场通往青口。

南通镇将形成“四横五纵”的主干网络,“四横”由北向南依次为南港大道、南井大道、民通路和双新路,“五纵”由西向东依次为通樟路、通洲路、南通大道、通贸路和五虎山大道。

另外,南通将利用大樟溪、通洲河、文山河等水系及外围山体等自然条件,形成“一核、三带、多轴”的开放型绿地景观框架。

“南通是有一定的地缘优势,但它目前的一些配套设施显然还不够完备。虽然政府已经在加强这方面的投资力度,比如开建新南港大桥等等。可形成一套完整交通支持体系还需要长时间建设投入。”杨益生(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省产业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对于南通交通基础设施的现状表示了担忧。

的确,在众多商贸物流项目面前,南通现在的交通基础设施显得有些不堪重负。去年9月,南通海峡农副产品批发物流中心正式启用后,不到两月时间,连接南通与福州城区的必经之道——南港大桥就因为无法承受骤增的交通压力塌出脸盆大的洞。

家乡很美,虽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它永远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希望家乡越来越美。

组织部推进机关效能诚信建设的调研报告

省委书记孙政才在省第十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引导党员干部在‘快、实、细、新’上下功夫,加快工作节奏,细化工作组织,创新工作路数,在推动振兴发展中有所作为、有所创造、有所贡献。”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必须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内提效能、外树形象,改善环境、促进发展,着力营造务实重行、真抓实干的工作氛围。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纪检监察机关既是组织者、推动者,也是参与者,必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推动机关工作提速提质,为我省振兴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解决制约行政效能提升的制度层面问题,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根本性措施和强劲的内动力。一是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服务效率是机关效能的直接体现,必须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服务流程,克服和纠正行政审批环节多、程序不严密、时限不确定等突出问题,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关服务提速提效。年初以来,辽源市纪委监察局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职能作用,着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组织相关部门对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的545个行政审批项目进行全面梳理规范,取消255个,对其余290个行政审批项目编制唯一对应的要件条件、审批流程和裁量标准,减少审批环节396个,开通市行政审批服务网,审批项目在去年平均提速64.81%的基础上,今年又提速41.25%。二是着力推行重点项目“直通车”服务。项目建设是推进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根本所在,必须全力优化审批服务工作,助力重大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市纪委监察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开辟3000万元以上重点投资项目审批“直通车”服务的通知》,将全市3000万元以上重点投资项目全部纳入“直通车”服务,实行台账式管理,建立了领导包保、并联审批、全程代办、责任追究四项制度,并编印《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服务指南》,进一步缩短审批时限,提高了行政服务水平。三是深入清理规范行政行为。合法、公正、高效的行政行为,是营造良好经济发展软环境的重要举措,必须不断加大清理规范力度。市纪委监察局组织开展了规范行政处罚行为、规范涉企收费行为、规范涉企检查行为的“三个规范”专项活动,审核了43个部门、48个处罚主体的4365个行政处罚项目,清理规范了162个单位的收费项目,编制了《辽源市年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并通过《辽源日报》进行了公示。坚持涉企检查审核备案制度,严格执行“八个禁止”规定,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环境。

监督整治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也是推动机关效能建设的有力手段。纪检监察机关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必须紧紧围绕振兴发展大局,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整治存在问题,着力推动党委、政府重点工作落实,确保政令畅通。一是明确监督整治重点。围绕促进科学发展,对全市141个中央扩内需促增长投资项目进行了多批次的监督检查,严肃整治匹配资金不到位、建设手续不全等问题,推动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对教育、卫生、住房、最低生活保障等民生工作的监督整治,纠正和解决教育乱收费、违规享受低保和廉租房补贴等问题,促进了市委、市政府惠民实事的落实。围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查办案件工作,并充分发挥治本功能,扩大了政治和社会效果。今年1-8月,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查办党员干部失职渎职案件60件,党政纪处分68人。通过查办两起公职人员为企业办理虚假证照案件,及时提出监察建议,为市政府决策南部新城和军分区异址拆迁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避免了重大经济损失。围绕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和加强机关纪律作风建设,加强对干扰和破坏经济发展软环境以及违反机关工作纪律行为的监督检查,加大明查暗访力度,查处了市住建局建工处执法人员乱作为等案件和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个别工作人员违反工作纪律问题,并在全市进行通报,促进了经济发展软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二是创新监督整治方式方法。提高监督整治效果,必须创新方式方法,增强监督整治工作的科学性。坚持通过开展民主评议重点岗位科(处)长加强监督整治工作,采取公示评议对象信息、实行第三方评议的办法,进一步创新评议工作,并注重评议结果运用,拟对评议排位前10名的进行表扬,对后10名的进行全市通报批评,由部门主要领导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对后3名的调整现岗位,以提高科(处)长的执法水平和服务意识。坚持通过组织开展大走访活动加强监督整治工作,认真整改企业和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近期,将组织开展大走访活动,进一步了解群众诉求,解决好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坚持通过强化科技手段加强监督整治工作,重点加强了“三个电子监察平台”建设,政府性投资项目和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平台硬件已建设完成,待省软件测试完成后进行信息录入和调试运行;市行政服务中心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平台实现了市、县两级音频、视频同步,对服务窗口人员行为实现了全程监控;加强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三公”领域市场运行监管平台建设,着手筹建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三是增强监督整治工作合力。加强监督整治工作,必须整合各方力量,建立完善监督整治网络,切实增强监督整治合力。注重全方位监督整治,在全市各界代表中聘请了100名软环境监督员和48名政行风监督员,在100户重点企业设立了软环境建设监测点,并派驻软环境监督员进行跟踪监督服务。注重多层次监督整治,设立了软环境监督举报电话和市纪委书记软环境投诉举报电子邮箱,实行有奖监督举报。注重立体式监督整治,充分发挥“政行风热线”作用,年初以来举办政行风热线30余期,答复解决群众反映问题280余个。

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制度是根本和保障,必须从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制度入手,着力推进机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夯实机关效能建设工作基础。一是建立完善教育引导机制。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必须建立廉政勤政教育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机关人员素质和履职尽责能力。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察局组织开展了保持党的纯洁性主题教育,在全省率先组织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400余名重点岗位科(处)长到省廉政教育基地观看廉政教育展,并组织开展“十佳廉政文化示范点”和“五个一”精品创建活动,加强对全市党员干部的勤政廉政教育,在全市营造了崇廉尚廉、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二是建立完善高效有序运转机制。提高机关效能,必须注重规范机关工作行为,确保机关各项工作讲程序、重效率、上质量。围绕规范行政行为,制定实施《辽源市整治和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促进了部门执法服务规范化;制定《中共辽源市纪委辽源市监察局机关工作规则(试行)》,提高了机关工作规范化水平。三是建立完善重点工作推进机制。确保各项重点工作落实,必须坚持目标化管理和项目化推进,形成有效的推进落实机制。围绕推动反腐倡廉建设重点工作落实,制定实施《关于落实2012年反腐倡廉重点任务分工的意见》,明确了相关部门工作任务和责任;制定实施《市纪委监察局2012年重点工作分解表》和《全市纪检监察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保证了纪检监察重点工作的落实。四是建立完善工作协同机制。确保重点工作受控,必须加强工作协同,切实形成工作合力。注重发挥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7个领导小组和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等8个协调组的职能作用,加强工作协同和工作调度,合力推动全市反腐倡廉建设。制定实施《中共辽源市纪委“ab”角工作制度》,确保工作无断档、无缺位。同时,进一步更新办公自动化设备,并投资20余万元建设“网上协同工作平台”,建成后将实现工作计划、工作日志、工作进度网上查看和督办,促进各项工作提速提质。五是建立完善绩效管理考核机制。绩效管理是激发工作人员履职尽责、争创一流业绩的有效手段,也是量化考核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抓手。今年,市委、市政府批准市纪委监察局成立了绩效管理监察室,着力发挥职能作用,制定下发了《辽源市绩效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明确了对县(区)和市直部门绩效管理考评具体办法,强化对市委、市政府部署的重点工作等职能目标和机关执行力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共性目标的考评,以调动市直部门工作积极性。制定实施《辽源市纪委监察局机关和派驻(派出)机构2012年度岗位绩效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强化了纪检监察工作绩效管理。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