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含义(热门18篇)

时间:2023-12-06 07:15:37 作者:文轩

教案是教师准备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它既是教学过程的指南,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接下来是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二年级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数学二年级认识除法的教案

详细介绍: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8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迅速地运用6~9的乘法口决求商,能根据道乘法算式列出相应的两道除法算式,初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归纳、迁移、类推的能力。

3、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通过对问题解答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教科书82页挂图引出问题。

请学生把图意说一说。然后分角色说出。

长颈鹿:春天到了,南方的小鸟又回来了,我要为他们准备几间房子。

小鸟:谢谢您,长颈鹿大伯我们回来42只小鸟,您要给我们几间房子?

2、学习新知。

(1)用6的.口决求商。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42只小鸟如果每间房子要住6只,需要准备几间房子?

生:7只,

师:是怎样想的?

生:因为42里面有7个6,所以是7只。

师:怎样列算式?用哪句口决?

生1:6乘以7等于42,口决:六七四十二。

生2:42除以6等于7,口决:六(七)四十二。

生3:42除以7等于6,口决:(六)七四十二。

师:到底是几只,哪个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呢?

生:第二位是正确的,应该是7只。

师:请观察以上三题,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生:

(2)如果来了48只小鸟,长颈鹿需要准备几间房子?

生:48除以6等到8,。

二、练一练。

第一题:学生独自完成。

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用哪句乘法口决。

第三、四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第五题: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说故事的情节,然后算出每一幅图平均每人吃几个。

数学二年级认识除法的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p14页例5,练习三第4、5、6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

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三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三第6题:写出除法算式。

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对照算式画图。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在我们生活中很多现象都是平均分。希望大家能注意观察,把你发现的平均分现象汇报给同学、老师和你的父母、朋友。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教案

教学过程:

一、听算。

二、估算比赛。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378÷5435÷7297÷4469÷8194÷6。

三、笔算比赛。

8÷280÷2800÷28000÷218÷3180÷31800÷390÷3。

四、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估算?板书估算列式。

3、教师小结。

五、指导练习。

1、练习三第5题。

学生独立做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三第6题。

学生读题,然后在书上填写,全班评价交流。

3、练习三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1)小题,然后再提问题。

4、完成练习三后的思考题。

六、课堂小结。

1、说说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什么体会,你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2、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积累了那些经验?

七、总结。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二年级数学除法教案

除法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二年级下数学除法教案

1.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上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试商方法。

挂图、课件。

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同学们,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看图中画的是什么水果?(草莓)。

对,一共有55个草莓。请你仔细观察图,说一说这幅图画是什么意思?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想一想。说一说。

先利用以有的经验估一估,再算一算。

(1)看图说图意。

(2)指名汇报。

(3)怎样列式?

(4)估一估,每盘放几个,你是怎样估计的?

2.试一试,算一算。

在估一估的基础上掌握试商方法。

(1)说一说你是怎样估一估的。

(2)想一想你估计的对不对,讲给你的同桌听。

(3)议一议:为什么商是6?

学中做。

1.试一试。

完成第4页的试一试。

2.练一练。

(1)完成第5页的第1题。

(2)完成第5页的第2题。

(3)完成第5页的第3、4、5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含义【】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分完一轮,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可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

二年级数学除法教案

1、通过分苹果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2、使学生经历余数的形成过程,及把平均分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教案

(1)完成课后做一做。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最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2)练习十四第1题。

(3)()6=5()。

2、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3、作业布置。

练习十四第2题。

板书设计: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没有余数有余数。

62=3(人)72=3(人)1(个)。

余数。

读作:7除以2等于3余1。

84=2(人)94=2(人)1(个)。

124=3(人)104=2(人)2(个)。

114=2(人)3(个)。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p63页第1题,练习十四的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问题以及涉及乘除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知识,谁能说一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直奔主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和任务。

1、教学第63页主题图。

师:你看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

生:咱们把除法算式有规律地排一下,还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

师:(1)发下一张空白的表格纸。

(2)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或者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设计意图】:利用乘法口诀的排列方式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1、学生做第64页的第1题。

(1)先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要求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同时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2、游戏形式做第64页第2题。

(1)先让学生看清加、减、乘、除的运算符号。

(2)使学生初步形成百以内四则运算的口算技能。

3、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第4、6题。

4、做第65页中第5题。

(1)先让学生看懂图意。

(2)再让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对口令活动。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

【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理解与熟练。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教案

(1)使学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3)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4)初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教学重点。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教学难点。

建立除法的概念。

1、教具准备。

多媒体计算机及课件、铅笔、游戏用的卡片等。

2、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8个小正方体,12根小棒和15个三角形卡片。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1、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一幅画面,谈话引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一些关于分东西的问题。你看,图片上这两个人一起种了一些南瓜。到了秋天,南瓜丰收了。怎样才能使两人分得的南瓜同样多,这可是一个难题。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那我们得先学会分的方法。

2、板书课题:第一种分法。

(二)借助直观,讲授新课。

1、通过实物演示,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教师拿出6支铅笔,请3个同学到讲台前边,教师把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要分得同样多,并请注意分的过程。

第一次分:每人分给一支。然后教师问:分完了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接着分。

第二次分:每人又分给一支。教师问:分完了吗?

教师让全班同学观察,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学生回答:每人分得2支。教师问:每人分得的同样多吗?学生回答同样多后,教师板书:同样多。

2、教学例1。

多媒体计算机出示题目,学生读题后,要求每个同学拿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课桌上。然后把8个小正方体分成4份.而且每份要同样多。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摆一摆,分分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摆的情况。

学生摆后,教师指定一名分得好的学生说说是怎样分的。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演示,订正答案。同时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然后教师着重指出: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板书)。

投影演示:8个小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讨论:这里平均分成4份是什么意思?每份应是几个?(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点按鼠标演示分的过程,学生观察回答问题。)。

3、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教学例2,投影演示: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几个?(边口述题目,边点按鼠标出现排和盘子图片。)。

平均放在3个盘里是什么意思?(就是每盘放得同样多。)。

把6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得同样多,应该怎样放?学生回答时,教师进行演示,6个桃依次飞入3个盘中。分完后,比较每盘分得的桃数,使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师小结: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板书)。

像上面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在教学里我们要用一种新方法除法来计算。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除号(结合板书讲解除号的写法)。

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这道题的除法算式怎样列呢?(边谈话边写)要分的桃是几个?把6写在除号前面(板书6)。把6平均分成几份?把3写在除号后面;每份是几?把这个2字写在等号后面。教师指着63=2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板书: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接着引导学生读出算式:6除以3等于2(板书)。再指名学生说出算式的意思,并读出算式。

然后让学生打开书,引导学生看第45页小朋友分桃的图,先要学生说说图意,再指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把右图中剩下的3个桃分完。

(三)手脑并用,进行练习。

1、小白鸽听说同学们这节课学得很认真,它想来考考大家,现在,它给我们带来了这样一道题目,看谁能够又快又好地做出来。教师一边谈话,一边出示题目。

第一题的第(1)小题,先让每个学生拿出12根小棒。动手摆一摆,然后把除法算式写完全,再指名说说除法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第(2)小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然后结合多媒体投影的演示集体订正。

第2题,出示题目,先让学生看清图意:要分多少个球?怎样分?让学生实际连一连,表示分的过程,然后在书上写算式,并指名读出除法算式。

谈话:同学们做得真不错,小白鸽带来的题都难不倒大家,它飞回去了。不过,小白鸽说,它的小动物朋友们还有不少题要让我们做呢!这不,唐老鸭也给我们带来了题目,不知能不能难倒大家。

2、(l)先指名读出除法算式,再让学生把除法算式的意思说完全。在说得好的同学发言后,教师点按鼠标出现掌声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然后再填出书上的空格。

(2)第2题。

同学们不但做得好,说得也很好。可是,仍有一只小青蛙不服气,它又带来一道题,我们来看看。接着出示第2题,弄懂题目意思后,先指名学生读算式,再让学生用三角形摆一摆,然后填出得数,并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表扬说得又对又好的同学:你说得真好,小青蛙现在也很佩服你。你听,它在向你表示祝贺呢!点按鼠标,出现蛙鸣声。

(四)整体回顾,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从动手分东西,学会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会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同学们想知道更多关于除法的知识吗?我们以后会接着学习,希望大家好好复习今天所学的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情境游戏:小猴摘桃。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表内除法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问题以及涉及乘除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用乘法口诀求商,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

实物投影、主题图

师:同学们,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知识,谁能说一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小学数学二年级《除法》的教案

1、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笼统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同学能够正确书写有余数除法的格式,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苹果图。

一、分一分。

1、20个可以放几盘?

老师先布置分苹果活动,列举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介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在教学时要把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

试一试进行巩固联系。

2、假如每盘放6个呢?

老师第一次分苹果的基础上,组织第二次分苹果活动,先让同学动手操作,发现平均分后还有余数的情况后,教师可以让同学自主探索,笼统出有余数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并和操作过程联系起来,了解每一步的含义,知道分剩下的数是余数,并结合问题情景进行验算。

二、试一试。

第一题:让同学在小组内说一说这两幅连环画的意思,为什么笑笑对了,淘气错了,使同学初步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二题:同学进一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同时通过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发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练一练。

第一题:通过表内除法求商推想出有余数除法的商。

第二题:练习竖式的书写格式,体会求商的方法。

p32。

板书设计:分苹果。

苹果图圆片图。

列竖式列竖式。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除法教案文案

教学目标: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教学过程:

一、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

1、6除以3等于2。6÷3=2(复习除法的读法)。

2、被除数是12,除数是3,商是4。(复习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3、把20个饺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20÷5=4(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4、28串葡萄,每4串一份,分成了7份。28÷4=7(复习把二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二、完成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第8题。

看图写算式。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练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除法的内在联系自然渗透。

三、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四第9题。

和同桌一起完成,一边平均分一边写算式。

四、完成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

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抢答,然后思考怎样才能填得又对又快。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教案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使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2、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题意和数量关系,并能解决问题。

教学具准备:情景图、卡片。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在课间喜欢玩一些什么游戏?

师:昨天老师在操场上也看到了一些同学在做游戏,数了数,共有15人,(板书:15人做游戏。)我们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出示图片:3组跳圆圈舞的同学,每组有5人。)看,他们玩得多快活呀!

1.提出问题。

师:看着小朋友们玩游戏的情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成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

(2)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

2.解决问题。

师:你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53=5(人)155=3(组)。

(学生如没写出单位名称,教师要引导写出)。

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解决问题(2)。

3.补充条件,解决问题。

师:如果又来了3个小朋友,(板书:又来了3个小朋友。)每组应有几人?

学生汇报。

[教师要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大胆探究,同时使学生熟悉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

师:今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住我们!

师:今天学习的知识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第29页做一做。

1.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从图中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3.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1)题:出示做风车图,请学生说一说图意。个风车,5个同学,平均每人做几个?

列式计算:305=6(个)。

(2)题:请学生说图意,列式计算。

有18棵白菜,每筐装6棵,可以装几筐?

(3)题:出示画片图。

请学生说一说图意,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再解答。

小结: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1.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2、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

153=5(人)155=3(组)。

183=6(人)186=3(组)。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页例6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学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统一美,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目标解析: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定位在学生已了解物体排列的简单规律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的。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让学生在发现规律,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感受多种方法内在的联系,理解并掌握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感受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体会数学的统一美,也使学生积累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感受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类按规律排列的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1.同学们算题老师猜。老师猜得都对吗?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

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类问题。(板书课题)。

(一)回顾规律,提出问题。

1.动手操作,摆小旗。

2.发现规律,说小旗。

3.提出问题,猜小旗。

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可以在纸上画一画、写一写,把自己的方法表达清楚,再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方法。

2.汇报交流,组织研讨。

(1)预设一:画图法。

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的。

(2)预设二:符号法。

黄红红黄红红黄红红黄红红黄红红黄。

3691215。

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的。

(3)预设三:列式法。

163=5(组)1(面)。

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的。

3.回顾整合,检验结果。

(1)结合图示理解。

(2)检验解答的结果。

(三)变化数据,建立模型。

1.如果求第20面小旗的颜色,你准备怎样解决问题?

2.第27面呢?第49面呢?你有什么发现?

3.小结:最后一面旗子的颜色由余数决定,与商没有关系。余数是几,答案就是一组中的第几个,如果没有余数,说明正好分完,就是每组中的最后一个。

1.揭秘游戏,首尾呼应。

现在,同学们一定知道老师猜手指的秘密了吧,现在反过来,老师数,你们猜。

2.师生总结,拓展延伸。

生活中的余数问题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到生活中去找一找,你会有更多有趣的发现。

(一)基本练习(第69页练习十五的第4题)。

1.读题审题。

2.独立解答。

3.质疑:为什么最后确定颜色时看余数,不看商?

(二)综合练习(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的第5题)。

1.解决第32盆应该摆什么颜色的花?的问题。

学生独立找规律,解决问题。

2.学生自主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拓展练习(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的第6题)。

1.出示题目:一个星期有7天,

(1)六月份有30天,有几个星期?还多几天?

(2)如果六月份有5个星期六和星期日,那么6月1日是星期几?

2.第(1)小题学生独立解决;第(2)小题结合月历引导学生体会商与余数和这个问题的关系。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二教案例文

style="color:#125b86">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

2、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动画片情况统计图)。

二、活动探究,认读统计表。

(一)认读纵向统计图表。

1、先独立思考:请你仔细观察统计图,从统计图面,你知道了什么?想好的举手。

2、同桌交流:有好多小朋友已经知道了,那么请你跟你的同桌说一说、比一比谁从图中了解的信息多。

3、反馈交流:

师:谁愿意向大家说一说从统计图里,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人最多,喜欢看《西游记》的人最少。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看边上有24就是个人(喜欢《喜羊羊和灰太狼》的这部分涂得)(实际上这种统计图我们可根据各种直条的高矮一眼看出喜欢什么节目的人最多、最少。我们来数一数各涂了几格)。

生2:喜欢《海绵宝宝》的小朋友有8人--------。

师:(我们来数一数)谁还有补充吗?

生3:喜欢《海绵宝宝》的人数和喜欢《猫和老鼠》的人数一样多。

师:你是怎么知道喜欢《海绵宝宝》的人数和喜欢《猫和老鼠》的人数一样多的?

生3:它们都是8人,

生4:喜欢-------比——多或少几人,一共有几人?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认读横向统计图。

1、生成统计表。

指名不同学生回答,意见产生分歧。

师:要决定到底举行什么活动怎么办?

生:数一数,统计。

生成统计表。

2、制作统计图:

师:根据这个统计表我们能不能制成统计图呢?怎么制作?

生:在踢毽子那里画6格。

师:怎么画?为了能让大家一眼看出6格我们可以想个什么办法?一般把数字写在下面。

师:再怎么画?为了区别不同的项目,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颜色。

3、读统计图:

师:在这个统计图中,你又知道了哪些信息?

4、预测:根据这副统计图,你认为我们班组织哪项活动小朋友们的欢迎?为什么?(那么我们班就决定组织跳绳活动)。

5、比较两幅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用直条表示人数,一格都表示一个人,都用不同的颜色。

不同点:横、竖不同,说一说横竖都表示什么。

(三)体验统计的全过程。

1、做统计表:要统计一组同学的睡眠时间有什么方法?谁来说一说。

(小组完成统计表、集体检查)。

2、画统计图:请根据统计表中的结果画好统计图,比一比谁画得对又漂亮。

3、评价统计图。

4、全班汇总。

5、读统计图。

只有保证了充足的睡眠时间,我们才有健康的身体去学习、生活,希望小朋友能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三、延伸。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统计图表,你们见到过哪些的统计图表呢?

师:同学们见识可真广,老师也从网上找到了一些统计图表。

课件展示各种统计图表:有折线形的、条形的、圆形的、地图形的。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1、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有余数的平均分,并能根据图正确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知道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1、每人分2枝铅笔。

同学们,我们先一起来做一个分铅笔的游戏。

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了10枝铅笔,请每组的1号同学分一分,每人2枝,可以分给几个人?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分的结果?

分完了没有?

其他组和他们分得一样吗?

我们把这一次分铅笔的结果填在这样的一张表里。

出示表格(用黑板出示):

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

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填2),分给了几人?(填5)。

还剩几枝?没有剩余,我们就画上一短横。(划横线)。

2、每人分3枝、4枝、5枝、6枝铅笔。

10枝铅笔,每人分2枝,5个人正好分完。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填3),会怎么样呢?每人分4枝(填4)、5枝(填5)、6枝(填6)呢?我们一起试着来分一分。

从2号同学起,每人试着分一种,并把分的结果告诉组长,组长把它记录在这样的一张表里。(出示学生的表)当一个人分的时候,别人要注意他分得对不对,组长填的时候,大家要注意组长填对了没有。

指名小组汇报,教师把学生汇报的结果填在表格里,其中剩下的枝数用红色填写。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提问:

这里剩下的1枝还够不够分给1个人?为什么?

这里剩下的2枝还够不够分给1个人?为什么?

其他组有没有不同?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次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把你的发现告诉你同组的小朋友。

学生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谁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如学生说:我发现前两个数想乘,再加上后面的数都等于10。师提问:为什么都等于10呢?)。

(如学生说:我发现每人分的枝数越多,分的人数就越少。师:反过来每人分的枝数越少,分的人数就——越多。)。

如学生没有发现,教师引导:

请同学们看(指最后一拦),10枝铅笔,在分的时候,有的怎么……,有的怎么……。

对!10枝铅笔,在分的时候,有时正好分完,有时分不完有剩余。

你看出哪几次分的时候有剩余吗?

如学生说第1次……,教师引导:第2次也就是每人分3枝,还有每人分……,还有每人分……都有剩余。

分完的这几次,你能根据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在表格左面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10÷2=5。

10÷5=2。

指第1道算式,谁能说出这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指第2道算式,在这道算式中,除数是几,商是几?

这三次没有分完的,我们也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先来看每人分3枝的这一种分法。

出示在表格右面: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3)人,还剩(1)枝。

学生自由说。

对,这个剩下的1就叫作余数。板书:余数。

这个算式(在算式下划红线,单位名称不划出)就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跟我一起读一读,再齐读。

把单位名称带进去,谁会读?(指2人读)。

这个1叫作什么?

生:这个1叫作余数。

根据刚才分的结果,10÷3=3(人)……1(枝)表示什么意思?

生:10除以3等于3余1在这里就表示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3人,还剩1枝。

每人分4枝,每人分6枝,也都有剩余,你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先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讨论好的把书上第2页试一试中的除法算式填写完整(出示写在小黑板上的题目)。请一个同学填在小黑板上。

都填好了吧,我们来看××同学填写的,填得对不对?

谁来把第1题读一下?表示什么意思?

第2题谁来读?表示什么意思?

指第一个除法算式,谁来说出这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第二个算式的除数是几?商呢?余数是几?

3、揭示课题。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对!这三个除法算式都有余数,像这样的除法我们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今天这一堂课,我们就共同研究了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4、练习。

(1)、下面我们进行练习,先看想想做做第1题。

小黑板出示第1小题。

师读:8个圆,每3个一份,分成了()份,还剩()个。

请同学们拿出8个圆片摆一摆,再把摆的结果填在括号里,并且把下面的算式填写完整。(请1个学生上黑板摆并填写)。

我们来看××同学摆的,他摆得对不对?算式呢?谁来把这个算式读一遍?

第二题,谁来读题?

小黑板出示第2小题。

生读:11个三角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个,还剩()个。

我们用圆片代替三角,先摆一摆,再填空。

学生摆好后,再填。(请1个学生上黑板摆并填写)。

都填好了吧,看××同学摆的,对不对?算式呢?

谁来读这个算式?

这2题都对的同学请举手。(帮有错的同学纠正,哪一题不对,错在哪里)。

(2)、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这道题。

小黑板出示第2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这幅图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2道题,我请一个同学上来写,其余同学填在书上。

学生填写,指名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填写。

我们看××同学填的,他填得对吗?表示什么意思?

第二题对不对?表示什么意思?

仔细看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最后看第3题。

小黑板出示第3题。

学生说完后全班交流。

5、全课总结。

今天这一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平均分一些东西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有剩余。这两种分东西的方法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有余数的我们就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6、课后延伸。

请同学们看这幅田园风光图,说说上面都有些什么?(西瓜,小兔,猪,小朋友)请每个同学先想一想,根据这幅图你能说出哪些除法算式?想好了就下位找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学生自由说,全班交流。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p18页,例4,练习四第1、2、3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1、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