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第六册教学设计(精选18篇)

时间:2023-12-18 22:15:24 作者:笔砚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要想写好教学计划,有必要了解一些成功的范例,下面是一些可以参考的教学计划。

第六册《练习2》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让学生建立事物与词语之间的联系,养成在生活环境中用学过的词语结合自己身边的环境生成语句的练习,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使用语文。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通过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协作讨论,指导学生把学语文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使用同音字。

2、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3、用钢笔描写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4、通过口语交际来练习采访,学会有礼貌、得体的采访。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使用同音字。

2、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3、学习采访的几个注意点。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教具准备:

投影(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词典》大家看过没?今天我们也开展一次。大家想不想参加啊?有没有信心?(学生齐声说有)。

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句子。

教师读题,指生回答。

(2)让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用“化装”而不用“化妆”?

(3)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同音词,使用时需要加以认真辨析。

(4)学生再次朗读句子,体会词语的意境。

2、教学第二部分。

(1)根据上一部分的小结,让学生读题,读懂并理解句子。

(2)学生要看清楚几个词之间的区别,再思考每题的括号里应填什么词。

(3)师生共同给出正确的答案。

(4)学生照上一部分的样子回答问题。

(5)学生分组读句子,品味。

(6)小结:今天我们所接触的练习主要是准确使用词语,对于同音词或近义词的区别,我们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来辨析:从不同义项来看,从范围的大小来看,从词义的轻重来看,从词义所处的语境看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跟好的理解和使用词语。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2)让学生认真回忆类似的同音词。

(3)根据列出的同音词,开展趣味问答,自己出题,同桌或小组回答。

指生上台来出题,大家答。

(4)师生评议。

4、小结。

5、布置作业。

让学生回家再搜集一些同音词,留着课间大家再搞一次智力提问。

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

1、诵读《我不期望回报》。

(1)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

(2)学生自由练读。

(3)教师范读。

(4)学生理解着去诵读。并说说每小节各写了什么?

(第一节讲“我”给予后不期望回报;第二节讲“我”乐意做装扮湖水的堤岸和点缀山岭的青草;第三节揭示了一个人生哲理。)。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感悟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要从诗中感悟人生的价值:尽量多地不求索取地为社会、为他人做些事情,努力使自己的心灵边的充实、美丽。)。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学生读句子并观察句子的抄写特点。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及每个字方在一行中的位置。

3、重点指导“哈尔威、履行”等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4、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5、评价,表扬写的好的同学,鼓励写的不太好的同学。

三、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对照自己的毛笔字谈感受。

3、学生观察课本中的两个字“行”“剧”。

4、教师指导,范写并讲解要点。

5、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6、反馈。

四、小结。

教学要求:

1、通过口语交际来练习采访,学会有礼貌、得体的采访。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

1、提问:大家知道什么叫采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在哪里我们常看到?

2、学生回答。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采访?

二、读课文中的讨论要求。

学习采访的要注意点哪几点,指导学生在文中归纳。

1、要有目的性。

2、确定采访对象,列好采访提纲。

3、提问要有礼貌,语言要得体。

4、记录重要内容。

过渡:我们既然已经知道了采访要注意的事项,那么我们在以后的采访中就一定得注意了,下面我们就来准备一下,请大家自由确定人选,进行一次采访。

三、自组小组。

(1)学生确定采访目的。

(2)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准备、整理好采访提纲。

(3)准备采访时所用物品。

(4)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练习采访。

(5)推选两个同学上讲台分角色进行采访。

(6)评议。

四、教师小结:

再次归纳采访的注意事项,a、要有目的性。b、确定采访对象,列好采访提纲。c、提问要有礼貌,语言要得体。d、记录重要内容。

板书设计:

学要有目的性。

会确定采访对象,列好采访提纲。

采提问要有礼貌,语言要得体。

访记录重要内容。

教学后记:

《第六颗钻石》教学设计

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善良,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

认识本课2个生字及相关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独立地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弄懂课文基本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知道“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含义。

明白“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的含义,学会理解尊重他人。

录音机词语卡片橡皮擦。

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老师知道小朋友们最爱听故事了,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一个故事,竖起小耳朵听仔细了哦!(播放故事)。

哪个小朋友说说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呀?这个小朋友听得最认真了,你说吧!

你也很认真,你再说说看。

是呀,这个故事就是老师今天要和小朋友一起学习的内容呢!

小朋友见过钻石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颗,看!谁了解钻石呀?

是呀,钻石很贵重,那第六颗钻石的故事是怎么回事呢?请小朋友们随王老师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好的句子作上记号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情况:

今天王老师和小朋友们交上了朋友,老师这里还有一些伙伴要和大家交朋友呢!来,认识认识它们吧!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读词语。

售货员来之不易失业者偶然溜达苍白忧郁焦躁不安浮现。

哪个小朋友说说你读懂了哪个词语的意思?

指名说。

通过读课文,你发现哪个句子不好读?提出来我们一起读读吧!

朗读交流。

三、抓住重点,品析感悟。

请小朋友们找出售货员和失业者的对话,和你同桌的小伙伴一起读读。注意加上动作和表情。调动情感体会思想感情。抓住“急忙”“焦燥不安”“不自然”“友善”等词语进行体会。

同桌按照对话内容进行表演,体会“我”与失业者的思想情感。语言与动作应协调,师作指导。

齐读。

四、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刚才通过大家的朗读和表演,老师现在很想知道第六颗钻石是怎样回到了“我”手中?

(失业者用和“我”握手的巧妙办法把钻石交到“我‘手中。)。

说得真好,来,老师也和你握握手。(老师把一块动物橡皮擦通过握手奖励给学生。)。

失业者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朗读理解“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一句。

假如你是售货员,你会怎么要回钻石呢?哪种办法好?

五、总结谈话,拓展练习。

在生活中,你遇到或看到过类似的事吗?

如果大家都能像这位售货员一样理解、宽容别人,相信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那么事情的结局会让人满意的。有一句叫“好人一生平安”“好人有好报”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小学第六册《赶海》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编辑整理的苏教版小学第六册《赶海》教学设计,更多教学设计尽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1.学习文中的生字词,认识叹词,体会所表达的情趣;

2.学习概括自然段的意思,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赶海的无限乐趣。

1.借助文后生字的注音,尝试读通课文。

在学生练习朗读后,教师引导学生逐段朗读,就语句中的生字词进行重点指导。

例:指导书写“暑假、舅舅、俘虏”三个词语中易错的生字。

2.指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教师提示:可以借用自然段中的语句;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为一句简洁的话。

交流点评,例句:(1)我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2)我来到海边,追赶浪花;(3)人们赶海时的情景;(4)赶海的人们回去了;(5)我边回边唱歌。

3.根据段意,说说这篇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引导学生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首尾用同一首歌来呼应;按“来到海边;人们赶海;人们回去”的事情发展顺序写。

教师提示:阅读一篇文章,要大概了解写了什么,并且整体上把握写作的顺序和文章的结构,这样有助于我们深入地阅读理解。

1. 读课题,让我们随着人群一起去赶海吧!

2. 海滩上有各种各样的海货,谁能用个恰当的词,让它们成为你的“战利品”?

(1)出示填空:____螃蟹 ____海鱼 ____贝壳

学生填写后出示:捉螃蟹 捞海鱼 捡贝壳

所填写的三个词有什么特点?(都是动词,都是提手旁,指导书写。区别:捡与拣)

引导学生朗读,体会这三个词语的.特点。如果写成:捉螃蟹 捞鱼 捡贝壳,读起来的感觉有什么不同?这样一改,就失去词语的节奏了。这三个词语字数相同,结构一样,读起来就节奏匀称,有一种声韵的节奏之美。

(2)继续出示:____海星 ____大虾 ____海螺 ____龙虾……引导学生填上恰当的动词。提示学生不可以重复用词,教师可以用动作提示,如:海螺藏在沙子里,怎么办?挖。

例句:摸海星,捏大虾,挖海螺,抓龙虾……

你体会到赶海的时候,有什么特点?(人多,热闹,喧闹,快乐……)

这句话怎么写出这种喧闹的特点的?(有的……有的……有的……排比的手法,让人感受到人多,事趣;一个省略号表明还有很多人,还有很多的有趣的事。)

指导学生通过节奏快慢的变化、声音高低的区别,读出那种喧闹、快乐的感受。

3. 我和小伙伴们也去赶海了,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吧!

(1)学生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后半部分。

读后,问学生:这次赶海,你有什么感受?(教师归纳到一个“趣”字)

谁能通过朗读,把这个“趣”字表达出来?

(2)学生再次朗读,教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3)出示: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学生读后,问:这句写什么?(我摸到了一只海星)

教师可以范读,突出:摸呀摸呀,嘿,被我抓住了!

引导学生体会:

“摸呀摸呀”,词语的重复,体现摸的时间长,摸的一种乐趣;

“嘿”,表达出什么?(惊喜之情)

“被我抓住了”,比较:我把一只小海星抓住了!(被字句更加突出我的那种惊喜和乐趣,因为我是在海水里摸,大海捞针,一般很难摸到游动的东西。但是我居然摸到了一只小海星,出乎意料的欢喜!而我把一只小海星抓住了,似乎是我事先知道是一只小海星,再去抓,就完全没有了那种惊喜的感觉了。)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出示: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这句写什么?(一个小伙伴捉螃蟹)

哎,表达出什么?疑惑,好奇。比较“哎”读第一声、第四声时所表达的不同的情态。(第一声表示惊讶,哎,你真行!第四声表示遗憾、悔恨、懊恼。哎,早知如此,我就不去了去!而这里,可以读第二声,表示一种疑惑、好奇。)

理解“束手就擒”,理解“擒”的意思,比较与“抓、捉、拎”等词语的不同。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要读出那种紧张、有趣的语气来。

(5)出示: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这句写什么?(我俘虏了一只大虾)

咦,表达出什么?(突然之间的奇怪,疑惑。)

哦,表达出什么?(一下子明白了。)

比赛朗读,看谁能体会到赶海的乐趣?指导读出轻快、活泼的语气。

(6)连起来练习朗读这3段话,或者分3位学生朗读,进一步感受情趣。

4.这3句话与第1句话有什么联系?(总分关系)

5.出示第4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说说写了什么?(赶海的人们离去了)

(2)这时的海滩有什么特点?(平静)

(3)作者怎么写出这个平静的?(直接描写;借写海鸥飞翔来写海滩的平静,还衬托出一种宁静的美。)

(4)指导朗读,体会平静之美。

6.现在,谁能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什么叫“赶海”?(人们趁海水退潮的时候,到海滩上去淘海货。)这个“赶”字表达出些什么?(争先恐后,抓紧时间,急切,因为潮水上涨了就不能在海滩上了,必须抓紧时间。)“赶集”也是这个意思。

板块三:体会叹词的情趣

1.出示句子:

(1)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2)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

(3)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

(4)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

这4个句子中都有这样的词:嘿,哎,咦,哦。这些词表示感叹或者应答,就叫“叹词”。叹词在句子中能表达特别的情意。一起读一读,感受一下。作者就是借助这些叹词吧内心的惊喜、疑惑、好奇、恍然大悟等情意表达了出来。在朗读中,我们要注意体会这些叹词所蕴含的特定的情态、情意。

2.出示其他文章中的句子,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叹词表达的特殊情意、情趣、情态。

(略)

3.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叹词。根据上下文,体会情景,填上恰当的叹词。

学生填写,交流,体会当时的情景;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第六单元

1、在第六单元诗词拔萃的学习中,喜欢诗词作品,在课后学习中能主动阅读自己喜爱的诗人、词人的其他作品。

2、能熟练地使用古汉语词典,掌握古诗词中的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能在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合作中,探究诗词中的形象与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关系。

4、能在对诗词的学习欣赏、品味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展开联想和想象,展示个性与才智,进行自由作文创作。

6、积极参加赛诗会,编手抄报、壁报等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热爱诗词,提高文学素养和品位。

二、单元课时安排:                    共计15学时。

单元整体学习        1学时。

《毛泽东词二首》    2学时。

《古代诗词三首》    3学时。

《现代诗三首》      2学时。

《歌词三首》        2学时。

写作:自由作文      3学时。

综合实践活动        1学时。

单元小结            1学时。

本单元的主题是:诗词拔萃有传统诗词五首,现代诗三首,歌词三首。其中,歌词应把它看作现代诗一样进行教学。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对中学生来说,学好诗词,懂些诗词尤为重要。我觉得,诗词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吟诵中感受诗词的音乐美。

初中生对诗词的学习应定位于诵读这个根本。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再借助视听等媒体将学生带入所创设的艺术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浅吟低诵,品味诗词的韵律、节奏,也就自然感悟了诗词所蕴涵的感情基调。在学习诗词时,教师借助音乐、电视等中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吟诵,加强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2、炼字品句感知诗词图画美。

许多优美的诗词都是意味隽永的画幅。尤其是其间的佳词丽句,更是诗词作者的匠心独运,颇见功夫。更能激发学生想象的欲望,开启学生的想象、联想的创造之门。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对诗词的理解描述心中所想象的画面,通过对诗词中所展现的意境意象的描述,获得新知。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重点句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致,为学生开启通向创造美的通道,使学生亲历由艺术直觉到艺术体验的过程,将艺术美转化成自然美,再加工又转化成新的艺术形式。

3、简介背景来理解诗情。

不同时代的诗人、词人,同一时代各个诗人、词人之间,同一诗人、词人身处于各种不同遭遇之时,便会创造出不同的诗境。要进一步了解作者当时赋诗的真情实感,光从字里行间去了解显然是不够的,应该把诗词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去进一步考察和探讨。这样我们就能从诗词的字里行间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去寻找诗词感情的突破口,领略诗人、词人独特的艺术境界和艺术风格。

4、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是诗词鉴赏教学的阶梯。

诗词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凝炼性,所以越是成功的诗词作品,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就越大。

在诗词教学中,教师就不能要求每个学生对同一首诗词形成整齐划一的鉴赏结果,反而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积极地研究,甚至敢于质疑,才能有透彻的理解和深刻的领悟,才能透过纸面看到纸背。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提高了鉴赏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品质,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5、鼓励学生自主研习,是诗词鉴赏教学的核心。

学生能借助工具书完成诗歌的表层理解。他们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来完成有一定难度的深层理解。然后由教师给学生提供鉴赏的范例(名家的、同学的),他们自行解剖、把握、模仿,这样一个研究——分析——模仿——总结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自主研习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实现了学会鉴赏的过程。这样习得的能力比教师传授的更令学生终生难忘,也更“货真价实”;这样的学会学习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将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

教学过程 :

学习目标:1、了解单元大概内容;2、确定单元学习目标;3、制定单元专题探究活动方案。

课前学习:翻看本单元课文,选出最感兴趣的一篇。

第一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导入  :谈谈自己对曾经阅读过的诗词作品的感受。 畅谈 。

2 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 阅读、做好批注。 。

第二块:制定单元专题探究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第2课时:《沁园春雪》。

学习目标:

1、积累《沁园春雪》中重点字词。

2、抓住关键词语,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感受毛泽东的博大精神和革命壮志。

课前学习:

1、查工具书,初步理解这首词的大意。

2、以“我所了解的毛泽东”为题,收集资料,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课堂学习:

第一块:诵读欣赏,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明确要求,播放《沁园春雪》的朗诵 看课文,听朗读 。

2 谈听后的体会,把握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交流体会 。

3 组织朗读。 请2-3位同学进行朗读交流 。

4、 组织评价 学生评价 。

5 初步理解大意,准备质疑。 看页下注释,理解大意,记录疑问。 。

6 组织交流、评价;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总结。 交流,互评 。

7 组织朗读。 全班齐读 。

第二块:小组合作探究,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我所了解的毛泽东”     交流、补充 。

4 小组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

5 组织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学习其他小组的长处 。

6、 对小组发言进行补充并板书。 听讲、记笔记 。

第三块:语文活动:学唱歌曲《沁园春雪》。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播放歌曲《沁园春雪》 听歌曲学唱 。

课后学习:

收集描写雪的诗词、散文,选择其中一篇与《沁园春雪》中的雪景比较、分析,写200字左右的心得。

第3课时:《卜算子咏梅》。

学习目标:抓住《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感悟词的意境。

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两首《卜算子咏梅》的写作背景。

课堂学习:

第一块:学习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交流两首《卜算子咏梅》的写作背景 学生交流 。

2 从词中找出关键字词,确定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找关键字词,思考问题 。

3 组织交流 交流 。

4 组织朗读,评价 请几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评价。全班齐读。 。

6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

7 面对这样一株梅,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组织语言 。

8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

第二块:小组合作,比较阅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从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的学习中,总结学习方法 总结学习方法 。

3 交流,解决疑难。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

5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

第三块:语文活动:欣赏戏曲《卜算子咏梅》。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播放戏曲《卜算子咏梅》 欣赏 。

课后学习:

搜集毛泽东的其他词作,简评毛泽东的词风。字数100字左右。

课  后  学  习  推  荐  资  源。

文本资源 《毛泽东诗词鉴赏》  公木著  长春出版社。

网络资源 。

第4课时:《木兰诗》。

学习目标:

1、 积累《木兰诗》中重点字词。

2、 赏析诗中的木兰形象。

课前学习:选择诗的片段,与同伴进行课本剧表演。

课堂学习:

第一块: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导入  :播放电影《花木兰》片断 观看 。

3 看页下注释,理解大意,准备质疑。 阅读、思考、讨论 。

4 组织交流、评价(强调古今有差异的词语) 交流、互评 。

第二块:设计情境,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2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

4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

第三块:语文活动:课本剧《木兰诗》片段。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2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

课后学习:

同伴竞赛:看谁背诵《木兰诗》又准确又迅速。

第5课时:《破阵子》。

学习目标:

学习《破阵子》,体会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名、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课前学习:

1、查工具书,读准字音,练习朗读。

2、查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2 组织朗读及评价(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朗读、互评、齐读 。

4 组织交流、评价 组织交流、评价 。

6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

8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

课后学习:

1、 背诵并默写《破阵子》。

2、 仔细品味课本中《木兰诗》和《破阵子》中的插图,你喜欢这两幅插图吗?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3、 。

第6课时:《观刈麦》。

学习目标:学习《观刈麦》,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

课前学习:

1、查工具书,读准字音,练习朗读。

2、查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2 读一读:组织朗读,评价。(从字音、节奏、感情等方面) 朗读互评全班齐读 。

4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

5 背一背:组织背诵。 背诵交流 。

7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

课后学习:

收集白居易的其他诗作,选择你喜欢的几首熟读背诵。

课  后  学  习  推  荐  资  源。

网络资源 。

第7课时:《树》《信念》。

学习目标:

1、 理解诗中意象的含义。

2、 能结合写作背景,把握诗的主旨。

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这两首诗的写作背景。

课堂学习:

第一块:诵读欣赏,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2 教师配乐范读两首诗 看课文听朗诵 。

3 组织评价,确定两首诗的感情基调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 。

4 组织朗读、评价 朗读交流;互评 。

第二块:学会质疑,精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组织交流写作背景资料 资料交流 。

3 组织交流、评价 展示绘画作品;互评。 。

4 组织学生质疑 四人小组合作,提出疑问。 。

5 组织交流、评价、解疑。 四人小组派代表发言。 。

第三块:语文活动:“我作小诗人”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课后学习:

完成语文活动:“我作小诗人”的诗歌创作。

第8课时:《中国的土地》。

学习目标:

1、 解诗中意象的含义。

2、 能结合写作背景,把握诗的主旨。

3、与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进行比较阅读。

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中国的土地》的写作背景。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组织交流“我最喜爱的国内旅游景点”导入  。 讲述 。

2 组织朗诵、评价 朗诵交流互评 。

3 品读诗句,展开想象,描绘你所想象的画面。 品读想象 。

4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

5 发课外资料: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师范读。 看材料听朗诵 。

7、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补充 。

8 赠诗艾青《我爱这土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听讲齐读 。

课后学习:

收集艾青、罗洛、刘湛秋的其他诗作,选择其中1-2首熟读背诵。

附: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课  后  学  习  推  荐  资  源。

文本资源 《艾青诗集》    《新诗鉴赏辞典》《罗洛文集》。

网络资源 /cnread1/sgsw/a/aiqing/poem/。

第9课时:《我的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

学习目标:

1、 体会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唱两首歌。

课前学习:朗读歌词《我的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

课堂学习:

第一块:学习《我的中国心》。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导入   听歌曲 。

2 教师示范朗读 听朗读 。

3 组织评价 评价 。

4 全班齐读 齐读 。

6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

7 学唱《我的中国心》 跟唱 。

第二块:学习《在希望的田野上》。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导入   听歌曲 。

2 教师示范朗读 听朗读 。

3 组织评价 评价 。

4 全班齐读 齐读 。

6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

7 学唱《在希望的田野上》 跟唱 。

课后学习: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家乡、理想、未来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歌词《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有些内容已不符合我们现在的形势。请你对歌词进行改写,创作现代版的《在希望的田野上》。

第10课时:《黄河颂》。

学习目标:

1、 会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唱歌曲。

课前学习:

1、 朗读歌词《黄河颂》。

2、 选择自己喜欢的爱国歌曲磁带,准备演唱。

课堂学习:

第一块:课文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播放歌曲《黄河颂》导入   听歌曲 。

2 教师示范朗读 听朗读 。

3 组织评价 评价 。

4 全班齐读 齐读 。

5 思考:歌词《黄河颂》从哪几个方面讴歌黄河的伟大精神? 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

6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

7 你最喜欢歌词《黄河颂》中的哪几句,为什么? 思考 。

8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 。

9 学唱《黄河颂》 跟唱 。

第二块:语文活动:爱国歌曲演唱会。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组织演唱爱国歌曲 演唱 。

课后学习:

学唱其他的演唱爱国歌曲。

课  后  学  习  推  荐  资  源。

网络资源 。

学习目标:写出真情实感,进行自由作文创作。

第11课时: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组织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写作自由作文》 。

2 明确“自由”的含义。 全班交流 。

3 回顾本学期的作文专题,了解写作上需要遵守的必要规范。 阅读作文专题 。

第1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明确本次自由作文的要求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 。

2 组织学生自改 自己修改 。

课后学习:自改作文,也可相互修改。

第13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后反思。

1 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组内交流,互改 。

2 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

3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

第14课时:综合实践活动(略)。

第15课时:单元总结。

课前学习:回顾这一单元的学习,记下你的收获或还存在的疑难问题。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组织学生交流收获或疑难问题。 交流。

2 你准备用哪一种形式来展示你学习了这一单元内容的成果。 思考,讨论。

总结方面 获得收益 存在问题。

课堂发言的情况。  。

完成作业 的情况。  。

参与活动的情况。  。

学习兴趣的增强。  。

学习能力的提高。  。

情感态度的升华。  。

对老师建议、评价  。

教学反思 。

第六册《练习2》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按笔顺书写、形近字组词、按课文内容填空、把句子补充完整、修改病句、熟记成语、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认读“胀”、“贼”、“舅”3个字。

(2)学生自己观察每个字的笔顺,指名说说关键偏旁“长、戎、臼”并练习。

(3)练习按笔顺书写。

(4)反馈写字情况,表扬写得正确的同学,帮助写得错误的同学。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行纠正强化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让学生说说着一题应这样练习。

2、指导。

(1)指导分别读一读这三组形近字,注意读正确。

(2)分组引导边读边比较音、形、义的异同。

(1)学生分组练习口头组词,根据组词,进一步引导区别三组字的异同,特别是“形、型”的区别。

(2)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写在书上的括号里。

(3)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所组的词语。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引导学生回忆两句话所在的课文,背一背有关的句段。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同座位再交流填写的情况。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边读边想象句子描绘的图景,领悟所填词的意思。

(4)让学生谈一谈读句子时脑海中所浮现的画面。

(5)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课堂作业 。

1、用三组形近字分别组词。

2、抄写填好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要求。

2、指导。

学生自己练习口述地(2)(3)(3)句的答案。

4、反馈。

指名说说,每句话补充的内容,表扬说的正确、说的与众不同、说的有创意的同学。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说说要求。

2、指导。

(1)读一读例句,想一想例句有什么毛病?

(2)说一说词序混乱的毛病,应怎么样改?

(1)让学生用读、想、调的方法练习修改第(1)(2)(3)句。

(2)教师进行针对性辅导。

4、反馈。

(1)逐题汇报修改的情况,并将修改后的句子与原句做一个对比,体会改后的句子的正确,反复朗读修改后的句子。

(2)同座位互相修改。

(3)将正确的句子在本子上抄写一遍。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镀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习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难理解的成语,教师给于讲解。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

第六册《练习2》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字母的大小写。

2.认识四种标点符号及它们的用法。

3.读句子,在一定语境中进行句式的初步训练。

4.熟记成语。

5.朗读背诵古诗。

6.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

7.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一幅图,并有条理说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认识标点,知道它们不同用法。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挂图。

主要板书安排:练习2。

作业设计:连线,读背训练、写字、说话。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齐背字母表。

(2).启发学生将形状基本一样的字母连起来。

(3)引导学生将形状比较接近的字母连起来。

(4).引导学生将形状有部分像的字母连起来。

(5).让学生将大小写字母对着读,边读,边注意他们的形状。

3.练习。

(1).教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练习。

gwzmqdfbn。

wmgsfbnzq。

(2).指名认读对照。

(3).出示填充题,让学生在括号里写出相应小写字母。

f( ) g( ) q( ) d( ) m( ) 。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标点符号歌》。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教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开火车”练习朗读。

4.反馈,检查朗读。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导学习第一组句子。

a.出示三个句子。

b.指名读。把句子中的“渐渐”去掉,在朗读时与原句比较,体会“渐渐”的意思。

c.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天气是不是一下子就凉了?高粱是不是一下子就熟了?天色是不是猛得一下子就黑了?进一步体会“渐渐”的含义。

d.再读原句,让学生具体感受“渐渐”一般用来表示事物的逐渐变化,这个变化需要一定时间。

(2).指导学习第二组句子。

a.出示句子,自由读。

b.指名读第一行两个句子,思考:这两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c.指名读第二行,思考: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d.再指名读这一句,“又”要读重音,表示强调。

e.学生自读第三行句子,边读边思考:这句话中的两个意思哪个更重要?

f.指导学生用重音读出“不但……而且……”,初步体会递进句式表达的意思。

3.练习。

反馈练读,在读中体会三句话的含义。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理解成语发意思。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背。

(2)同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认读。

(2)引导学生说说书写是注意点。

(3)指导,范写。

(4)学生练习,师巡视。

3.反馈。

(1)出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写字姿势好的学生。

(2)指出存在的不足。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谜面,要求学生边读边看图,边猜。

(2)揭示谜底。

(3)教师范读。

(4)学生自由练读。

3.练习。

(1)同桌互读。

(2)指名读。

(3)反复练读。

4.反馈。

(1)指名试背。

(2)集体背。

(3)指名背。

第四课时。

教学第七题。

一.审题。

1.揭示说话的话题:可爱的……。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的要求。

二.指导。

1.指导观察。

(1)出示观察图画的要求。图上画了哪些小动物?你最喜欢哪一种?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你最喜欢的小动物,要抓住小动物的特点。

(2)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

2.指导说话。

(!)指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特点。

(3)指导学生按从头至尾的顺序说说小动物的样子。

三.练习。

1.学生同位练说。

2.指名说。

3.评议、补充。

4.指名说。

第六册《练习2》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次练习共安排了8道题目,包括按笔顺写字、写出相同偏旁的字、读一读、认识打比方的句子、修改病句、熟记成语、口语交际、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

1、按笔顺规则,把“陷”、“遮”、“傻”写正确,写端正。

2、写出带有指定偏旁的汉字各3个。

1)、读一读,认识含有数量词的词语。

2)、读一读,说说作者是怎样打比方的。

3、照样子修改病句。

4、熟记8条成语。

5、通过口语交际实例,学会商量。

6、练习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1、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指名认读“陷”、“遮”、“傻”3个字。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顺。

(3)让学生按照书上的笔顺练习书写,了解笔顺。

(4)让学生说说哪个字难写,难在那里。

(5)重点指导:“陷”的第七笔是一左短“横”,第八笔是“横折”,第九笔是一右短“横”;“遮”的第五笔是一左短“竖”,第六笔是一右短“竖”,第七是一短“横”。

(1)学生练习。

(2)根据练习情况,教师及时小结。

4、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一、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让学生说说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自由认读这6个偏旁的名称。

(2)指名认读。

(3)出示“反犬旁”,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字中,哪些字是“反犬旁”

3、指导学生学习其他的偏旁,方法同上。

(1)学生各自在自己的书上分别填上带有指定偏旁的字,同时请几位学生上黑板填写。

(2)教师巡回指导。

5、反馈。

(1)检查学生填写情况及黑板上学生填写情况。

(2)表扬做得正确的同学,指出问题并进行纠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三题。

1、审题。

指名读题,说说这一题应怎样练习。

2、指导。

(1)请学生自由的试读6个词,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集体读,教师指导,读正确。

(3)指名读,思考:这6个词有一个相同之处,是什么?

(4)小黑板出示“万众一心”“瞬息万变”“万里长城”这3个词。

(5)小结:今后我们在学习时遇到类似的词语,就要细细地揣摩、分辨,搞懂它们的真正意思。

采用不同形式让学生自由练读。

4、反馈。

(1)请学生个别读。

(2)齐读。

第二课时。

教学第四题。

1、审题。

指名读题目,明确训练要求。

2、指导。

(2)想一想:为什么云雾一会儿像“忙忙的大海”,一会儿又像“巨大的天幕”?

(3)教师范读,让学生想象这两个句子所要描绘的情境,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与以前所学有什么不同之处?

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反复练读,进一步加强加深体会。

4、反馈。

检查学生的情况。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让学生说说本题要求。

2、指导。

(1)用小黑板出示例句。

(2)出示第一句病句。

(3)教师归纳修改病句的一般步骤:一读;二找;三思;四改;五再读。

(1)让学生用一读,二找,三思,四改,五再读的方法自己练习修改下面的病句。

(2)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4、反馈。

(1)评议第二句。

(2)同法评议第三句。

(3)表扬修改全对的同学,让有错的学生进行订正。

(4)让学生大声朗读修改后的3个句子。

一、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

第三课时。

教学第七题。

1、课前准备。

准备好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可选择三幅图中的一幅,找几位同学排练一下,以便在课堂上示范。

2、谈话揭示课题。

要点:同学们,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可能辉碰到做事拿不定主意,可能会碰到做事时与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情况。那么怎样才能拿定主意,怎样才能与别人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呢?我想,最好的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去跟别人商量。会不会商量可是一种本领噢,今天我们就学习去跟别人商量。

3、自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

4、引导学生看图,弄清图意。

5、让学生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6、引导学生想象一下每幅图中所遇到的事情的原因。

7、以第一幅图为例,让学生说说,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准备怎么办,你准备怎样去同别人商量。

8、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可以进行以下己方面的指导:(1)去同别人商量事情时,态度要诚恳;(2)在与别人商量时,要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注意取长补短;(3)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别人说清楚;(4)在一起商量时要注意有礼貌,互相谦让。

1、分组练习商量,准备表演。

2、以每幅图为例,让几组学生表演在遇到某种情况时,是怎样通过商量来解决的。

3、启发学生出题,想一想平时自己还遇到过哪些与课本上相似的情况,根据这种情况练习商量的话题。

4、选两组公开表演他们是怎样商量的。

5、小结:我们平时遇到难事时,这样可以把我们的事情做得更好些。

二、教学第八题(略)。

第六册《练习8》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

1.能改正常见的错别字。

2.学会区别形近字,并组词;能从一组句子中找出一对近义词;能按要求给词语分类。

3.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完整;初步学会修改句子中用得不适当的词语。

4.初步学会按指定的要求默读短文,做练习。

二.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要点教学第1--5题。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练习第1题: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1.读读词语,口头进行尝试修改。

2.说说错在哪里,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何修改。书面填写。

3.说一说平时哪些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办。

小结:形近字要细辨,音近字辨字义。

三.练习第2题: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1.轻声读读,细细辨认。

2.学生独立完成。鼓励一字多组。

3.说说自己经常遇到的容易混错的字。

四.练习第3题:找近义词。

1.指名学生读句子,读通后再理解意思。

2.找近义词:立即--立刻飞快--火速。

五.练习第4题:把词语分类。

1.读题目,明确要求。

2.理解。农具:进行农业生产所使用的工具。

农活:农业生产中的工作。

农作物:农业生产中栽种的各种植物,也叫庄稼。

3.读词语,将列举的12个词语按要求逐项分类写下来。

4.说说其他的农具、农活和农作物名称。

六.练习第5题:把句子写完整。

1.读懂题目和例句。

2.学生口头说一说。(寻求不同的答案)。

3.学生书面填写。然后读读自己写的句子。

第2课时。

教学要点教学第6、7题。

教学过程 。

一.练习第6题:划出句子中不合适的词语。

1.学生边读句子,边划出句子中用得不合适的词语。

2.说说如何修改。

第1句“要求”和“严肃”搭配不合适,改为“要求严格”。

第2句“爱护”改为“保护”。因为“爱护”一般用于人或组织所发出的动作行为。青蛙是动物,不可能做出这种动作行为。

第3句把“纷纷扬扬”改为“啪啪啪地”。因为“纷纷扬扬”是指雪花、叶等较轻的东西飘洒的景象。“豆大的雨点”落下来肯定会发出较大的声音。

3.读读修改后的句子。

二.练习第7题:短文训练。

1.读读题目,明确要求。

2.初读短文,说说短文讲一件什么事。

3.指导解题方法:读短文后题目(1),明确要求。

(1)默读短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说说捕鱼的经过。

(2)依据短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排列词语。

(3)集体交流,自我订正。

(4)读短文后题目(2),明确要求。

a.在短文中找出有“果然”的句子读读。

b.联系上下文说说“果然”的意思。(事情的结果和预料完全相符。)。

c.想想在生活中什么时候可用上“果然”一词。

d..用“果然”口头造句。师生评议。

e.独立造句。

第六册《练习2》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使用同音字。

2、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3、用钢笔描写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使用同音字。

2、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

(2)让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用“化装”而不用“化妆”?

(3)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同音词,使用时需要加以认真辨析。

2、教学第二部分。

(1)根据上一部分的小结,让学生读题。

(2)让学生思考每题的括号里应填什么词。

(3)师生共同给出正确的答案。

(4)学生照上一部分的样子回答问题。

(5)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2)让学生认真回忆类似的同音词。

(3)根据列出的同音词,自己出题,同桌或小组回答。

(4)师生评议。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

1、诵读《我不期望回报》。

(1)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

(2)学生自由练读。

(3)教师范读。

(4)学生理解着去诵读。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感悟。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学生观察书写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及每个字方在一行中的位置。

2、重点指导“哈尔威、履行”邓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练习。

教学后记:

教学要求:

通过口语交际来练习采访,学会有礼貌、得体的采访。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采访的几个注意点:

1、要有目的性。

2、确定采访对象,列好采访提纲。

3、提问要有礼貌,语言要得体。

4、记录重要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确定采访目的。

(2)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准备、整理好采访提纲。

(3)准备采访时所用物品。

(4)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练习采访。

(5)推选两个同学上讲台分角色进行采访。

(6)评议。

3、反馈。

教学要求:

学写毛笔字,能写得美观、大方。

教学过程:

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对照自己的毛笔字谈感受。

3、审题。

4、指导。

5、反馈。

教学后记:

《我的中国心》人音版教学设计

【过程与方法】。

学习过程中运用聆听、表现、合作等方法,学生能够完整表现歌曲并能提升音乐表现能力。

【知识与技能】。

能够准确地把握唱准切分节奏,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重点】。

能够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

能够准确唱出切分音。

(一)情境导入。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刚刚老师所表现的歌曲,都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今天我们的音乐学习同样和爱国有关。

(二)感受体验。

1.初听歌曲。

并设问: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什么样的?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曲为稍慢,深情的,给人一种斗志昂扬的感受。

2.复听歌曲。

并设问:“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曲表现出祖国在海外游子心中的分量,同时也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本首歌曲可以总共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三)学唱歌曲。

1.进行简单发声练习,12321-。学生学习运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进行发声;。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小声哼唱,并提问学生歌曲与其他的曲目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曲总共分为两个部分进行演唱,有一种慷慨激昂的气势。

3.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唱乐谱,并提问学生歌曲中难以把握的节奏型有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切分音节奏较难掌握。

4.教师讲解切分节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一下切分音这个节奏型,前后四人为以小组,给8分钟的时间,编创自己喜欢的节奏型。

5.教师讲解大跳音程,并提问学生大跳音程我们应该怎么去唱?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演唱大跳音程的时候我们要做一个搭桥的游戏才能唱的更准确。

6.完整演唱乐谱。

7.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并且体会歌词中所传达的情感。

8.分组进行竞赛演唱,并进行评价。

(四)巩固提高。

创编完成后请各组进行表演,并互相评价推选出最受欢迎的小组。

(五)小结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我的中国心》,体会出了歌曲正中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其他爱国的作品,对比聆听一下,并和同桌讨论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六册《李时珍》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整堂课真正确立学生的自主地位,并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中,动脑、动口,很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引导,履行了主导的职责。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习的好思想,学习他不怕艰辛编写《本草纲目》的坚定意志,以及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精神。

・3学习作者通过写李时珍的事迹、言行来表现李时珍的性格、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读课文,想画面,感受当时的情景。

・・2了解李时珍的事迹、言行,从中感受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好思想和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严谨的态度,忘我的精神。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课件、中国古代十大名医的资料。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1师:伴随这段优美的音乐,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古典文化的殿堂,同学们,咱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学更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中的一块耀眼的奇葩,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不少著名的医药学家,你们都知道哪些人?(配合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

2(学生边说老师边播放名医的图片及简单的介绍,当学生说道李时珍时教师点击画面把图片放大。)。

3学生介绍课外收集的资料。

4师:看来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锁定李时珍,一起去了解李时珍,感受他光辉的一生。

5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在优雅舒缓的音乐伴奏下,一张张古代名医的图片跃然于我们的眼前。学生观赏着画面,伴随着老师诗一般的语言,共同走进了中国古典文化的殿堂。如此开课它摒弃了以往正襟危坐的陈旧的开课模式,从新的视觉,从文化的角度,让我们来审视,品味我们的语文课堂,由此我们会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教的就是一种文化,一种能引起彼此共鸣、彼此交融的文化,一种能让大家赏心悦目、倾注于自己的情感和志趣的文化。本课浓浓的情境的创设,正是再现、传递着这种文化。同时让学生收集、交流有关本课的资料,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学习课文。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容易读错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看一看哪些同学已经读会了课文,指名读。(第一个读书的同学由老师指名,后面就把自主权交给大家,前面的同学读完后想听谁读,就点谁读。)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用笔在他读错的地方做上记号,等会儿给他指出来。(评读时相机纠正字词的读音,如:疑难病症、积累、记载、酷暑严寒等)。

(设计意图:扎扎实实的初读为下一步的探究打下了基础,看似平常却独具匠心,检查初读的自主权教给了大家,体现了教学的民主,又较好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自渎时教师深入其中,一方面相机地进行个别指导,另一方面又掌握了初读的实际情况,教学便可有的放矢。)。

4交流读书所得。

生:读课文我知道了李时珍是我们湖北蕲春人。

师:同学们你们听出来了吗?刚才这位同学说是我们湖北人,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作为一个湖北人我真骄傲、自豪。

生:咱们湖北真是人杰地灵啊!

……。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点拨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后来终于同意他学医和李时珍打算编写《本草纲目》的原因。)。

生:通过读课文我还知道了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整整用了27年。

5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那一部分描写了这些内容。(第5自然段)。

6指导学生重点研读第五自然段。

(1)・先自由读,想一想这一段中都讲了些什么?

(2)・这一段中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先思考,再说一说。

(3)・听了刚才同学们生动的描述,你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呢?闭上眼睛想一想。(配上舒缓的音乐教师范读课文。)。

(5)・学生练读,把自己读得最好的一句读给同座听一听。

(6)・指名读,把自己读得最好的地方读给大家听,评读。

(7)&nb。

第六单元《爱护》的教学设计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我的创造:用节奏编故事。

2、口琴演奏《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相关事物声音自己的创编,使学生掌握一些相应的节奏和节奏演奏能力。

2、掌握吹奏和吸奏的交换演奏方法,做到轻巧快捷,速度稳定。

教学重点难点:

日常生活中动事物的声音能用简单的节奏表现或模仿出来。

教学过程:

一、学生表演前几节课的内容,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所学所长,教师激励评价。

二、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老师来讲一个故事:

教师在讲故事时故意突出带有节奏的声音,让学生讨论往下编自己的故事。

2、各小组讲自己的.故事。

3、你们能为自己的故事加入节奏吗?

请一个学生讲自己的故事,教师在旁边用打击乐器加入节奏。

4、下发打击乐器,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故事,分工合作为故事加入节奏。

5、小组表演,选出最好的一组。

6、教师小结,讲讲故事中常见的节奏类型。

三、口琴。

1、教师示范演奏《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2、出示节奏旋律段55543,和44432教师示范演奏吹奏和吸奏的交换方法,让学生先放慢节奏试一试,要求速度稳定。

3、放慢速度练习全曲2遍,然后让学生按照正常的速度演奏,吹奏和吸奏部分的交换要演奏得轻巧快捷。

四、教师小结。

人音版公鸡《母鸡》的教学设计

2、导入新课: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1、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全班交流。

3、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1、思考讨论:

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1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当我读这一课时,被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因此我并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抓住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为主线,进行交流、体会,最后我还推荐了课外阅读《麻雀》《柱子上的母鸡》。

人音版二年级《静静的》教学设计

新课标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同学发展为本”。《跳起舞》是集唱歌、欣赏、编创于一体的综合课。也许有人认为音乐课就只要把这首歌学会就行了,其实并非如此。音乐欣赏也是相当重要的一局部。音乐欣赏和其教学,是满足丰富同学精神生活的需要,唤起同学对音乐的激情,走进音乐世界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音乐创作和音乐扮演的接受性环节。音乐教师自身的审美修养对音乐教育的质量和层次起着决定性作用。音乐教师的审美修养就是通过音乐教育工作对同学进行审美教育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在本课里面,包括了两首歌曲扮演《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我的家在日喀则》,和《在北京的金山上》、《雪莲献北京》两首欣赏曲目。这就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这堂课设计成融歌唱、欣赏、创作、律动表示为一体的综合课。在课堂中,师生一起参与教学活动,既重视同学的智力因素的培养,又重要非智力因素(情感因素)的培养,充沛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同学个性和特长的发展,使每个同学都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从中获得许多新鲜的感受。充沛体现了新课标的特点和意义所在。

本课主要是意图通过听《在北京的金山上》、《雪莲献北京》,唱《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我的家在日喀则》,体验感受藏族民歌中高亢嘹亮和欢快活泼的不同音乐特点。并且学习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藏族音乐。

教学用具:

音像资料、钢琴、录音机、有关图片资料、打击乐器。

课时:

两课时。

教学重点:

感受藏族民歌独具特色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

一、学唱时,对于藏族民歌风格的掌握。

二、踢口达基本步的学习。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唱《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我的家在日喀则》和听《在北京的金山上》《雪莲献北京》,体验感受藏族民歌中高亢嘹亮欢快活泼的不同音乐特点。

二、学习藏族舞蹈的动作,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藏族音乐。

三、能够准确地、有感情地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四、能够听着鼓声走和停,锻炼自身的节奏感和内心听觉以和动作的反应与控制能力。

第六册《练习2》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能区别并正确读出前后鼻韵母,能给多音字“冲、宁、担、背”按读音组词;能写出“盼头、精心”的近义词;能区别“建”与“键”的字形、字义和用法。

2、能仿照例子把句子写具体;能给课文有关人物说的话加上冒号和引号。

3、能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教学过程 :

一、教学第一题。

1、指导学生比较上下两行注音的字,在读音上有什么异同。

2、让学生先上下行对应一组一组地练习拼读,体会前后鼻音的不同读法,再分上下行归类拼读,强化前后鼻韵母的不同。

3、把词语打乱,让学生独立辨析,正确读出。

二、教学第二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

三、教学第三题。

参考答案:奔头、希望用心、细心。

四、教学第四题。

1、读一读。

2、抄一抄。

3、另行组词、造句。

五、教学第五题。

1、复习有关冒号、引号的知识,知道它们的使用方法。

2、独立完成。

3、校对纠正。

六、教学第六题。

1、学习例句,说说第一、二句有什么不同。

2、学习后两句,说说可以在哪些地方加上修饰语。

七、教学第七题。

1、读一读各句。

2、想一想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

3、排一排。

4、再次读一读。

5、交流、反馈。

八、完成作业 。

人音版《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人音版新课标高中《音乐欣赏》课本中第十四单元第二十五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两首中国古代歌曲《阳关三叠》、《扬州慢》。

本课以课本中《阳关三叠》为基础,结合语文、历史知识,和流行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介绍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展示中国古代诗词音乐魅力。

教学目标:

通过《阳关三叠》等作品的欣赏与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挖掘和发现中国古代诗词,体会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热爱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在教学活动中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关系,和体会中国古代诗词所表现出的艺术魅力。

2、难点:启发学生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挖掘和发现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在不同层面上的关系。

教具准备:

1、音响资料:《阳关三叠》(独唱曲)、(伴奏曲);

《但愿人长久》(流行歌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电视剧歌曲;

《虞美人》(独唱曲);

《相思意》(新世纪音乐);

《相见时难别亦难》(流行歌曲);

2、音像资料《踏歌》(舞蹈)。

3、高一语文教材。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但愿人长久》(流行歌曲)。

二、上课,师生问好。

三、提问:

1、你能说出刚才听到这首歌曲的歌名吗?

2、你能说出整首歌的歌词吗?

3、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演唱这首歌。

(这是宋朝苏轼的一首词,词牌为《水调歌头》,其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千古佳句。这首歌作为一首流行歌曲,为大部分学生所熟悉,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导入课题。

《西出阳关无故人》。

dd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音乐魅力。

五、感受《阳关三叠》的艺术魅力。

1、请一位同学朗诵诗作品《送元二使安西》。

2、请同学介绍诗作品的意境及作者。

3、老师范唱《阳关三叠》,提示学生注意诗词的节奏与歌曲节奏的关系。

4、小声跟录音学唱。

5、讨论:诗歌《送元二使安西》与歌曲《阳关三叠》的节奏有没有内在的联系,试说明。

(感受《阳关三叠》艺术魅力这一环节,学生能参与并调动起来,通过读、说、唱、议等活动,初步了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

六、交流与分享。

1、展示学生在课前收集的有关中国古代诗词的各种艺术形式的资料。

2、展示老师收集的资料:

《滚滚长江东逝水》,提示学生注意诗词中的韵律与音乐旋律的.关系。

《相思意》李之仪,提示学生注意诗词中的意境与音乐意境的关系。

《踏歌》(舞蹈);

《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虞美人》李煜。

3、讨论:你怎么看诗歌中“诗”和“歌”的关系?

教师资料展示可视现场情况而定,如学生所带资料不多,教师的资料可多播放一些,反之则少播放一些。)。

七、布置课外探索及总结:

l、课外探索:在高一语文教材中,选择一首你感兴趣的诗词,试着为它谱曲。

2、介绍谱曲的有关知识。(简单)。

3、总结:

(1)学生总结;(略)。

(2)老师总结:

a、诗词中的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关系。

b、诗词中的韵律与音乐旋律的关系。

c、诗词与音乐的关系。我们常说:诗歌诗歌,可见诗和歌是有联系的,《诗经》里的诗歌都是古代的唱词,古人谱上动听的曲子,唱着学,学着唱,也就容易学了。我们学宋词的时候,注意到了,有词牌名、曲牌名之分。宋词的词牌,其实也就是乐曲。是倚声而作,就是先有调,再按其所奏乐曲配词吟唱。元曲和宋词一样,都是有曲谱的,一个词牌或曲牌,框架是不动的,剧作家或依声填词,或依字行腔,从而产生了千变万化的戏曲。但令人遗憾的是只留下了文字剧本而没有留下音乐。然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从一些零散的古籍看出一点音乐的足迹和端倪。

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们可以获悉:音乐与各类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在歌曲中,诗词是音乐的核心,而音乐则是诗词的灵魂。我们在学习中国古代诗词时,可以借助音乐来感受其韵律和情感;在学习音乐时,则可以通过诗词和其他文学艺术来感受其意境。因此,学习音乐不能只专一门而忽略其他,艺术是相通的。只有掌握广博的知识,才能使音乐步入更高的境地。

4、齐唱《但愿人长久》结束课程。

教学后记:

本课设计较成功之处就是将教材拓宽了,以学生熟悉的艺术形式为导入,并贯穿全局,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普遍能接受并积极参与。

第六册《练习8》教学设计

1、仔细看图,明白三个小伙伴及三个小和尚的故事,然后再用几句话写下想法,不会写的字可以查字典。最后议一议:三个小和尚该怎么做。

2、照样子,练写“轰、蒜、森”三个字。

3、背熟四条成语和《明日歌》。

4、选择最感兴趣的主题办一份手抄报,班级展览并交流。

5、学写毛笔字。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审题,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出示第二组连环画图:请学生仔细看图,想想三个小和尚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2)教师讲述三个小和尚的故事。

(3)出示第一幅连环画:同桌讨论,说说图中内容,注意把故事的结果说清楚。

(4)全班交流:你是喜欢“三个小伙伴”呢,还是喜欢“三个小和尚”?为什么?

老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理由说充分。

遇到学生说的精彩字、词、句,可板书在黑板上,有选择地带领学生读一读,学生可自主积累。

(1)指名说说读了两个小故事后的想法。

(2)大家评议,学生各抒己见,只要有想法,说得有道理就行。

(3)请学生用几句话写下自己的想法,不会写的字可以查字典或询问老师、同学。

(4)请几位同学读自己写的句子,师生共同评议。指导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写。发现学生写的生动形象的句子或板书或表扬。

(5)其他同学可与小伙伴交流,修改意思不明确的句子。

4、议一议。

(1)请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三个小和尚”该怎么做才能让庙里的小缸总是满满的。

(2)合作伙伴间先交流。

(3)组织全班交流,师生、生生对话。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出示三个字:轰、蒜、森。

(2)请学生仔细观察字形,谈发现。

(3)出示:(书上)我的发现:下半部分要写得左小右大才好看。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请该同学介绍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练习。

三、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熟记成语。

(1)请学生说说想怎样学习成语。

(2)学生自主学习成语。

(3)指名汇报学习成果,老师相机指导读准字音,引导学生发现成语意思及用法并归类。(难解的字或词可让学生当即查字典,必要时老师讲解。)。

(4)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背诵《明日歌》。

(1)学生自由读这首诗,谈谈感受或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交流,明白这首诗的意思。

(3)指导学生正确断句,读出节奏。

(4)指导学生朗读全诗,并能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背诵。

(5)课外拓展:课后可收集表达同样意思的诗或名言警句。

第二课时。

教学第四题(想想做做)。

1、谈话,交流自己的爱好。

2、明确学习任务:办一份手抄报,请学生谈谈打算怎么办小报。

老师引导从选取主题、收集资料、编排设计、分工合作几方面谈。

3、学生自主选取主题,给小报取名字。

4、全班交流,指导抓住主题命题。

5、自由组成编报小组,分工合作,自主办报。

6、学生完成后带来,组织学生评议,准备办一个小报展览。

(1)组织一个记者招待会,请各位同学拿出自己办的小报,以推销员的身份向大家推销小报。要求:把小报的特色说清楚。

(2)师生共同参与欣赏、评议,可吸取优点,也可提出建议。

(3)评选出销量前几名的小报,布置张贴。

(4)办得不理想的,可再进行修改。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优秀书法作品(含书上的一幅)让学生欣赏。

2、学生谈感受。

3、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笔画:“竖折撇”“竖折折钩”。

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3)教师提示读时要把握各人物的特点,读出语气并范读。

(1)学生再次临摹,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指导练习书写“专、考”两个字,注意“竖折撇”“竖折折钩”在米字格中的位置及大小。

6、反馈。

第六册《练习2》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歇后语并练习使用。

2.熟记有关“观察”的重要性的三段名言。

教学重点:

学习歇后语并练习使用。

教学难点:

学会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要告诉人们的意思,而且往往还有深层次的意义)。

(2)让学生把课前通过查工具书和请教别人学会的歇后语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可以说自己最喜欢的,教师注意引导。

(3)引导学生了解歇后语前后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自己体会出歇后语的特点。

2.教学第二部分。

(1)要求学生再读五个歇后语,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意思。

(3)要求学生读两个填写完整的句子,体会歇后语在句中的作用和好。

3.教学第三部分。

(1)鼓励学生想想平时在生活和课外学习中还见到过哪些歇后语,然后说出来,看谁说得多。

(2)要求学生用知道的歇后语说一句话。教师评议,看句子是否贴切、生动、准确、通顺。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读背。

(1)学生看书,自由朗读,要求渎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3)学生继续朗读,做到熟读成诵。

(4)在熟读成诵的情况下,学生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拓展。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句,说出大意和自己的看法。

(2)让学生联系具体事例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难点:

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装满昆虫的衣袋》。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

(4)教师重点指导“雕、塞”等字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四点底、心字底。两个范字是:点、思。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偏旁和范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练习“点、思”的写法。(注意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1)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看图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合理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

教学难点:

能够连贯表达意思。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学生自读题目的要求,观察书上的漫画。

(2)教师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观察并理解图意,合理想象第二幅图的情景;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出来。

2.指导。

(2)组织讨论:已有的三幅图分别画的是什么内容?

(3)学生小结出图意。

前仰后合?)。

(5)分组交流。

3.练习。

(1)每组指派代表说出他们的想象。(教师以鼓励为主)。

(2)让学生互相评说各自的想象,对想象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正。

(3)学生把想象的第二幅图补充进去,然后用自己的话把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