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研究的论文范文(17篇)

时间:2023-12-21 07:53:53 作者:QJ墨客

范文范本是学习写作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在下面的范文范本中,你可以找到一些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范文,以供参考和学习。

初中物理教学研究的论文

要想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就要首先从学生入手,因为他们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呢?我们可以将学生推上讲台,将一些不是很复杂的内容布置给学生课下来“备课”,然后上课时将课堂还给他们,让他们做“小老师”,将自己对该节内容的认识通过各种方法表达出来。

这样不但使学生真正地认识到学习不是老师的事,而是自己的事,也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充满了新鲜感。我们还可以在课堂上把一些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搜集资料,对于一些“为什么”,自己去解答,去思考。若是不会,则可以问家长,可以去网络上寻找答案,也可以小组之间讨论交流研究。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对于新课的学习首先要学会预习,学会自己找到问题,质疑释疑,然后在老师上课时得以解决。很多方法都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看教师敢不敢放开手,有没有摆正师生角色地位了。

在物理学习中,学生的学情和个性特点是不同的,对于物理知识的领悟和理解也会不同,所以我们就需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才能有针对性地教学,从而提高物理教学的高效性。我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了三个层次: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按照教学课标将教学目的进行了分层,着重关注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学习,降低对他们的教学目标的要求,立足中等生,照顾后进生,提高优等生。

其次,在教学时我也进行了分层教学,对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多找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督促他们锦上添花;对那些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以鼓励为主,鼓励他们追赶优等生;对于后进生则给他们一些简单易答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表扬和赞赏,让他们体验成功,表现自我。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我也采取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将作业按照难度分给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做硬性要求。这样一来,每个阶层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大范围内的提升,整体教学效率就会得以提升。

课堂练习是对课堂上所讲内容进行巩固、提升、举一反三的环节,没有课堂练习,学生学过了就忘记了,知识掌握不牢固,也学不会发散思维,因此我们要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练习,以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课堂练习其实是最基础的,不用想出一些偏题、难题、怪题来刁难学生,只需拿一些课后习题,或者教师自己根据所学内容编制的有针对性的习题来给学生去做,要侧重于对本节内容的概念和教学目标的考察,也要具有代表性,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学会这类题,就能够掌握一类题。

课堂的练习可以先让学生去做,然后统一公布答案,也可以找几个学生在黑板上答题,其他同学评判对错,还可以进行比赛,采取计分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形式可以丰富多样,灵活多变,只要可以引起学生注意,增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就能够以练习巩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虽然目前教师普遍没有重视和做好课后反思,但课后反思永远是应该去做、值得去做的。因为谁的教学过程都不会完美无瑕,都会有多多少少的瑕疵,如果这节课教过去就算结束了,那么这些瑕疵就永远得不到改进,就会越积越多,导致教学最终失败。然而如果我们注重课后反思,注重学生的反馈,在课后及时找到自身存在的缺陷和教学存在的欠缺,并及时改进、纠正这些错误,就可以使我们以后的教学锦上添花。

那么,我们应该反思些什么呢?我们可以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否科学,课题的引入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概念的形成与分析是否准确、透彻并利于学生理解,定律、公式的概括与推证是否简明、严谨和具有启发性,实验操作是否清晰可信,例题的选取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突出本课重点,学生练习题的份量、难度是否适当,小结是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都可以是我们不断反思的内容。此外,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反馈,多观察、考查学生掌握情况,根据这些情况来决定今后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这样有目标、有方向,课程才会更完善、更高效。

总之,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位初中物理教师持之以恒所追求的,每位教师的做法都会有所不同,然而却应该是大同小异: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来一点一滴、循序渐进地提高教学效率。无论是怎样提高,都需要我们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法学法,不懈努力,精益求精。

初中物理教学研究的论文

1.1考虑学生兴趣,选择项目题材。对学生来说,只有先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才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教学,因为只有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学习热情,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进行项目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取得成功。教师在选取项目题材的时候,要优先考虑学生感兴趣的方面,以此为基础,开展项目,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但又不能过于复杂的项目题材,同时,还要筛选出与物理学科无关的内容,确保项目实施的时间不被浪费,使项目的实施高效化,最大限度使物理学习内容在项目中得到体现和应用。

1.2鼓励学生观察,寻找项目相关材料。项目学习主要以学生自己调查发现为主,老师在其中只不过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因此,老师在项目学习中,要积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探究和总结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学习的优势。老师可以在鼓励学生观察的时候,适当地给予方向性的指导,比如项目资料应该去哪里找,有效地利用学校的物理实验设备和环境,让学生自己思考和筛选物理项目学习需要的信息,并总结出自己想要的内容和理论,在查找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2.1明确项目概念和主题。老师在项目学习的初期,一定要先让学生了解项目进行的主题,熟悉项目的操作流程,学习时不断调节项目的行进流程,对于学生不懂或难以驾驭的部分,要进行科学指导,不能在不了解学生能力和实际能力的情况下就实行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毕竟还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实行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事先一定要进行详细的项目说明。例如在学习摩擦力这一课的时候,应当首先了解学生对力的认识,并且对如何证明摩擦力的存在等一系列的实验流程和主题流程作简要概括,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时讲解清楚,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从而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物理项目学习中。

2.2制订项目实施计划。在进行初中物理项目学习时,老师要制订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不能临时起意或随意修改流程,加大学生的行进难度。项目学习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事先进行项目计划,能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把握项目学习的节奏。除此之外,严格而周密地实施计划,可以降低项目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完成相应物理内容的学习。例如在学习电力的时候,老师要考虑如何将教学内容从“串联”过渡到“并联”,对此,老师可以先在头脑中将整个项目流程过滤一遍,自我反思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项目实行中的漏洞,从而保证项目学习在教授学生物理知识时能够顺利进行。

2.3探求项目实践过程。探究是整个项目中最主要的部分,因此,老师一定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支持引导学生的探究,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耐心解答。老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总结,这样,学生就可以依靠团队的力量,找到更多更好的资料进行研究,同组之间的调查结果讨论可以让学生在对比中找出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完电这个内容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可操控的装饰电灯泡,通过不同的链接方法,利用遥控器转变几种组合方式,使之更加美观。对此,学生要利用各种媒介查找学习资料,将探究作品的大致轮廓确定下来,并亲自动手进行电路的设计和改装,最终成功地展示给其他同学。

2.4展示项目作品。项目实践作品的展示介绍是整个项目进行的最终目的,学生通过与同伴一起调查探究,然后制作项目作品,并向老师和同学进行展示和讲解。例如调查光的折射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将作品以图片、报告、视频影像等多种形式表现,但是作品必须涵盖老师事先制定的有关光折射的知识点,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最终呈现出性格鲜明的作品。学生的作品是对物理知识理解后的具象化产物,能够更深刻地表现出物理理论的本质,加深其他学生对物理的理解,体会物理项目学习的快乐。学生在作品讲解过程中,既能够锻炼自己口才,又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体验。

3.1项目成果交流。由于是学生分组进行的调查,因此要进行项目成果交流。这个时候,教师要提供合适的交流平台,每个小组在派出代表讲解后,可以进行作品的展示和成果交流。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整个班级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就具有不可忽视的效应。在各个小组的交流中,学生可以知道自己调查研究的局限性,进而开发学生的横向思维,让学生在面对新问题时学会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在作品交流中能够将自己遇到的实践问题提出,在集体的力量下获得解决。这样,下次再进行项目学习时,就可以改进自己的实施方案,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学知识,做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3.2活动经验总结。项目学习的最后阶段就是活动经验总结,包括对学生的表现评价和项目经验总结两方面。学生的表现评价主要来自于学生整个过程中实践的积极性和最终作品展示,对表现优异的小组给予奖励和表扬,对于表现较差的小组,也要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斗志,形成良性循环;对项目学习的经验总结,老师要从最根本的目标出发,对整个活动流程中出现的阻碍和问题进行总结,找出缺点,防止下次出现,总结优点,下次更好地发挥其优势,从而让整个项目的学习顺利完成,最终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

将项目学习有效地融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结互助能力等基本生活能力有着积极作用。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将学习内容具象化、可操作化,已经成为初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项目学习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物理知识,更能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提前做好准备,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实行,必然会改变过去死板陈旧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实践能力强、适应性高的专业素质人才,进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初中物理教学研究的论文

在初中物理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课堂互动认知狭隘,片面地将“互动”理解为课堂提问。其实,课堂提问只是课堂互动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虽然课堂提问能够最直接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但还需要进一步认识课堂互动,正确认识课堂提问并不是课堂互动的全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过程中,就存在师生互动的方式较为单一的问题,这样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便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二)一味追求课堂活跃气氛而忽视“合理沉默”的作用。

在现实教学中,沉默往往被看作教学环境中的贬义,直观来说就是课堂教学中言语的缺乏、交际的障碍。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课堂气氛的活跃性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重视,因此,老师可以尽量采用各种方式,以此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但是,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具体分析,应该针对课堂上各种沉默的现象提出相应的策略。比如说:有时课堂上学生虽然没有说话,但是在私下也开动了脑筋,积极进行了思考。因此,针对初中物理课堂的沉默,沉默的主导是老师,沉默的主体基本上是学生,课堂气氛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这个时候,老师就必须非常重视课堂上沉默的气氛。

(三)互动机会不均等,导致学生思考处于被动地位。

初中物理课堂师生互动过程中,部分学生互动机会不均等,例如:回答机会不均等。一堂物理课,老师经常将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成绩较好的学生,或者喜欢物理的学生,这样物理成绩较差的学生便不愿意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这样老师片面地认为能够达到教学目标,但实际上成绩较差的学生会越来越排斥上物理课,甚至产生厌倦的情绪。在初中物理的公开课上,有些老师为了向其他老师展现本班较好的一面,在提问之后都会抽成绩较好的学生起来回答,但是这样也无法达到教学目的。表面上老师是一视同仁,对成绩差的学生和对成绩好的学生在本质上都是一样对待,但实际呈现出来的现象则不是如此。新时代教育观念应该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假如学生提出的问题连教师都无法解答,这才是我们互动真正想要的效果,才能使学生更具创意。

(一)强化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加师生交流机会。

初中物理新课改中指出: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物理知识,提升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而团队协作精神是当今时代非常需要的精神与意识。因此,教师自身首先要有团队意识,进而才能放手动员学生投入到互动过程中来,引导学生探讨物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

(二)创设良好的互动情境,提高学生的互动积极性。

创设师生互动情境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实施,例如:以现实生活设置情境、结合热点时事设置情境、利用试验创设情境等等。教育学家苏赫曼认为:“实验能够提供探索的途径,实验可以训练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推导理论的能力。”初中地理为自然科学领域中的一个分支,在对物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进行揭示的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实验创设情境,加强师生互动。

(三)拓展课堂互动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老师还应该采取多种方式,不断拓展课堂上师生之间互动的途径。其中主要采取以下集中措施:其一是质疑问答式。所谓质疑问答式就是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向学生提问的方式,向学生传输教材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其二是通过讨论交流式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老师根据教材中的内容,然后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而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其三是实验探究式。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学生为了学到知识,可以通过一起实验、一起分析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四是争论辩解式。这种方法一般用于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对一些较难的问题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时,然后相互提出自己的见解。另外,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促进师生之间互动的重要措施。

初中物理教学需要顺应当前教育的新趋势而进行改善,教师要改善自身的观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敢问、敢想、敢于创新的实践物理精神,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创造性物理思维,进而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初中物理教学研究的论文

物理教学如果仅仅局限于课堂理论教学,很难使学生吸收和消化知识,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渐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进行自主性研究学习,有利于真正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并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初中生在刚刚接触物理之际,会有很大的抵触心理,毕竟不是自己的母语,再加上初学生的分辨能力和理解能力还不够完善,难免会处处碰壁。所以,针对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压力及其他种种因素,应提倡合作创新,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学习和巩固物理知识和能力。

1.2通过物理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科,不仅包括力学还有电力学,同时也有各种发明制作的原理,可谓是包罗万象。学生要想学好物理这一学科,就必须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得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会物理知识理论的基础上,并通过实验活动进行知识巩固,在不断进行的实验活动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前提。

2.1结合实际生活,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理论生活化。

研究性学习是通过对物理知识的深入探究,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学生在探究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知识。比如老师讲到某个概念时,就要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使得学生更直观透彻地了解概念。以密度这一概念为例,仅仅讲述密度的字面含义是远远不够的,要通过讲述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北京的人口密度要远远大于呼和浩特等等,用过实际的例子来深化物理概念。

2.2学生应该培养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查阅各种有关资料和期刊。

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初中生不能总是被动地学习,应该培养主动好学的精神,以拼搏进取的精神战胜别人。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外界的判断能力不强,这就需要学生不断地学习文化知识来武装自己,更好地面对世界上发生的种种事情。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凭空地去钻研,没有一定的基础是不能够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因此查阅相关资料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相关知识的理解,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纸空文。

2.3开设各种科技和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初中生对于物理知识往往觉得很抽象,难以透彻地理解和吸收,因此学校在不影响其他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开设科技制作和手工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学校为学生提供一些废弃的实验材料,鼓励学生大胆发散思维,制作出不同的科技制作成品,比如量筒,望远镜,天平等等。通过科技制作和手工活动,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会使学生对物理学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对学生的物理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除此之外,学习物理难免会做一些实验,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同桌一组或者三人一组再或者小团队一组进行讨论和突破,众人的力量是伟大的,不过人数过多反而不利,合理地进行小组分配,能更有效地是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各抒己见,由小组或团队来展示本组的成果和心得。

随着知识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学校不仅要满足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还要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这就要求对物理教学进行适当的改革创新,在物理教学的基本设施设立的前提下,聘任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教学。在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互动下,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业绩表现,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为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打造良好的物质基础。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初中生升学甚至不如社会的良好保障,对学生以后的学业生涯以及工作都会有一定的好处。

初中物理教学研究的论文

疑问是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好奇心的体现。正是这种疑惑推动他们主动思考、钻研和学习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物理知识时,要适时准确地抓住学生可能产生疑惑的知识点,并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前做好备课工作,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预先准备相关的背景素材和知识基础;针对学生可能会产生疑惑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时机提出问题。这样建立的问题情境既有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素材可供分析,不仅可以扩展课堂教学内容,摆脱古板的灌鸭式教学,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充分发掘出学生可能存在的疑惑,才能鼓励和促进他们独立思考,发散思维,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合乎逻辑的分析,寻找解决疑惑的答案。为了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难度适中,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问题难度过高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而难度过低的问题又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物理教学也难以收获较好的效果。通过创设难度适中的问题情境,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授,而是主动参与到物理课程的教学中,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思维,又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实验是物理学科重要的认识世界的环节,也是创设物理教学情境的重要根据地。物理实验有助于学生对课堂上抽象的物理知识产生直观的感性认识。通过亲自动手做物理实验,学生可以认识各种物理现象。然而物理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可以由观察到的物理现象,认识到物体内部的物理本质。从形象的物理现象中理解并掌握其中抽象的物理本质,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需要教师适时适度的引导。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创设教学情境,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教学引导方式。在实验中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就是既要让学生知其然,也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掌握能够体现事物运动本质的物理属性。

教师针对实验现象中的物理原理,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可以先进行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从理论上分析对于实验现象可行的解释,然后利用实验室的器材做实验加以验证。物理现象的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物理实验教学情境的创设就是为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种合理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需要发散思维,运用所学的知识思考针对实验现象的可能解释,又需要保持严谨的推理逻辑,以确保分析过程的合理性。与课堂上不一样的是,学生可以利用实验室的设备,验证自己分析结果的正确性。这种实验情境教学比课堂提问情境教学具有更加独到的优势:实验验证可以给予学生成就感,加深对于相关物理知识的印象。

交流和讨论是扩展学生知识面,锻炼学生思辨能力有效的方式。对于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不同的学生往往会有不一样的认知和想法。这无疑给教师创设讨论教学情境提供了条件。针对物理教学内容中容易产生分歧的重、难点问题,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在相对活跃和宽松的环境下,学生们分享自己关于这些问题的认知和看法,并给出合理的解释。由于是与众多学生讨论和交流,学生们可以借助其他同学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正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使得每个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明白自己知识掌握的程度和思维的逻辑性。这种讨论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扩展自身的知识面,锻炼学生思辨能力,同时也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大裨益。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对学生的总体学习成绩有着重大影响,也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学好物理对于每个初中生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

鉴于物理教学内容中存在不少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学生难以理解和吸收,影响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必要对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是有效的途径之一。本文仅对问题情境、实验情境和讨论情境进行了分析,论证了其对于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积极意义。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会涌现出更多形式的物理教学情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新课程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主张学生应带着问题主动学习。物理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问,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立足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从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的层次性、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个方面来论述如何实现问题的优化设计。

新课程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主张学生应带着问题主动学习。同时,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自主、自由地活动,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物理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问,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培养学生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所学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是物理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问题设计只有科学、合理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根据课堂教学实践,归纳出如下问题设计的策略和要领。

问题提出的背景环境,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解决问题的动力和兴趣,在教学中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一)以实验情景来设置问题。

以实验为基础学习物理,既符合物理学的发展规律又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直观的实验现象,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鲜明的感性认识,产生较强的感染力,激活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对新内容的研究兴趣。如在学习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时可以这样进行教学设计:首先,慢慢反复调节台灯亮度旋钮,让学生观察台灯亮度的变化。然后提问:1.台灯亮度的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答:由电流大小引起的。)2.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3.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和温度。)时明时暗的台灯,激起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再通过问题的层层设问和讨论,学生自然会明白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是通过改变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善于把教材中既定的物理知识点转化为问题,以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设计,促使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动建构者。

(二)以“最近发展区”来设计问题。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那些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密切联系,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思维强度,需要经过努力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理解能力的不同,思维方法也不同。问题的设置就必须由浅入深,由已知向未知进行迁移,符合学生的思维流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将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层层推进,逼近最后的结果。这一系列的问题要具有合理的递进性和逻辑性,由易到难,使学生能自己独立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

问题的针对性是指教学中的问题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来设计,问题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的关键之处。当然,课堂的提问并非越多越好,由于课堂教学受到教学课时和教学内容的限制,也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问题设计的效益性。一堂课仅短短的45分钟,倘若凡事都问个为什么,既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又影响了整个教学安排。所以,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从教学需要入手,针对教与学中的关键问题,设计出能起到事半功倍作用的问题,努力克服课堂教学中的乱问、滥问,以达到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问题教学法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观念,它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和谐统一的有效途径。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以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线,精心设计问题,并不断优化问题,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1]崔秀梅.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初中物理教学研究的论文

前置性学习是教师在新授课之前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自主学习。初中物理学科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可以将课堂教学的重心前移,使学生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前暴露出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它可以“还教于学,还学于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存在的问题提前解决,然后在课堂中加深理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导学案上的完成情况,为构建精彩课堂搜集必要的素材。

2.1将前置性学习误解成预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并形成学习的能力。”显然,教育家主张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增强学习能力。前置性学习并不等同于课前预习,它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程内容,完成课后习题。预习一般是个人进行的个体行为,而前置性学习则强调小组成员间进行合作学习与交流展示,在前置性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由于初中物理教材中涉及到很多物理实验,而物理实验课如果也采取预习的教学方案,通过预习学生的思维很容易被教材中提供的定理所束缚和限制,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物理实验课如果采取前置性学习,让学生拄着导学案这根“拐杖”去预习,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发散开来,而且使得学习更系统化。

2.2将前置性学习流于形式。

物理学原理多以实验展开,充分利用前置性学习,学生可以在探究过程中深化对物理原理的理解。但在改革伊始,前置性学习却被流于了形式,教师仅强调学生对原理的应用,而不重视对结论由来的分析与探究,忽视了学生的探究体验。如“摩擦力”一课,通过前置性学习学生不难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但却忽视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探究过程的体验。因此在设计前置性学习作业时,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些实验探究方案,让学生提出假设和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探究后发现有“接触面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大小”等,同学课前可以自行实验,将出现的问题或疑问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听讲,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2.3将前置性学习扭曲为作业。

有些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前置性学习的实质,设计了大量的课前作业,有一些作业甚至是课程结束后学生才能独立完成的,使得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完全违背了前置性学习的初衷。如“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一节,教学容量较大。如结合二力平衡、浮力及浮沉条件等知识,让学生在课前就能阐述“现代打捞沉船”所利用的物理原理,对于悟性较高的学生,通过前置性学习不难回答,但超出了大多数学生的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会产生怀疑,久而久之,他就会丧失学好物理的信心。

3.1教师应更新理念,把握前置性学习的实质。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践行者。初中物理课堂要提高前置性学习的有效性,我们物理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尽快把握前置性学习的实质。我们可以开展前置性学习课堂教学创新学习活动,采用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学习“自主学习、生本教育”等理念,从意识形态上转变教育理念,弄清楚前置性学习的真正含义,促进教师实现由师本到生本的最大转变,从而大大提高物理课堂的学习质量。

3.2激发学生预习兴趣,提高前置性学习效率。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足见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对知识感兴趣,就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如果学生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够灵活地运用。如在讲述“杠杆”一课前,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杠杆,看谁想得多。如跷跷板、抽水机的摇柄、缝纫机的踏板、吃饭时用的筷子、开瓶时用的起子、人体的前臂骨等,课堂交流预习结果时,可以先让一个同学来回答,由其他同学来补充。搜集得多的同学,在补充答案时,就会充满自信,就有成功的体验。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预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加深了对杠杆原理的理解,最终提高了前置性学习的效率。

3.3依托前置性作业,优化教学方法。

前置性作业引导学生如何去预习,这就必然引起原有的教学方法与模式的转变。其设置是否合理科学,都将影响到课堂的教学容量和课堂教学效果。在实践中,教师要注意明确预习目标,设置的前置性作业量要适中,要给学生学习新知识搭建一个传承的平台。通过前置性作业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70%以上的基本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课上可以根据学生预习中的疑问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如讲述“动能”时,提出问题“如何判断物体有能量?运动的物体有能量吗?请结合生活事例说明原因。”学生不难回答,但要深入剖析,就需要学生真正理解,并经过全面的思考给出答案。而学生通过前置学习,教师可以不用在课堂上花太多的时间对前面的问题进行阐述,而有针对性直击教学重点和难点。实践证明,“前置性学习”不仅是一种全新的理念,而且是一种可行的实践方式。如何结合初中物理课程特点发挥其优势,是当前物理教师应该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我们必须坚信,养成前置性学习习惯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保障。所以,我们每一位初中物理老师,都应该积极投身于新课改中,让前置性学习结出累累硕果!

作者:曹银山工作单位:如东县岔南初级中学。

初中物理教学研究的论文

问题化教学由于理论性较强,而且不同的问题化教学方法有着不同的模式,要运用好问题化教学模式,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需要对其概念和特性有一个深入了解;第二,要全面了解学习者的基本能力,包括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技能掌握能力。对于不同的层面的学习者可以适当地采取不用的教学策略,以便做到因材施教;第三,用心做好每次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教学设计很重要,有了完整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对整个课堂内容和方法的掌握,教学评价也同等重要,通过对课堂过程和教学结果的评价,才能够更好地认识教师的上课质量,迅速找到问题所在,及时改正。

初中物理教学注重物理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根据问题化教学设计的一般规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化教学设计也可以通过学生特征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问题分析、教学环境与资源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这几个环节进行。

(一)学生特征分析。

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对学生的特征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学生的初始能力、学生的一般特征和学生的学习风格。充分认识学生的初始能力,能够更好地制定教学目标,掌握学生的一般特征能够帮助教师认识学生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姓名、年龄、学习动机等,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分析主要是由学生对课程掌握的方式来定,主要体现在学习方法的不同。特别是面对初中年龄段的学生,更加需要对他们进行全面的了解。

教学目标分析,从学生的角度上来讲也可以称之为学习目标分析,即学生通过学习行为所能达到的一个目标。根据布卢姆()的目标分类理论,教学目标可以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方面。初中物理教学的理论学习主要是根据教材上的要求,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如对物理相关概念、原理的了解等。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验操作也可以制定教学目标,某一节课学生需要练习何种技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需要进行目标设定。

(三)教学问题分析。

问题分析是问题化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此环节的设计将会直接影响前后的关联。根据乔纳森(en,2000)“面向问题的设计理论”和麦克卡锡(mccarthy,1980)的4mat设计理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问题分析:第一,认识问题。从教学目标中充分认识应该遵循什么样的问题化方式来进行教学,达到所要达到的目标。第二,提出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征分析结果,有序列地提出问题,循序渐进,诱导学生进入设定好的学习环境,构建学生的学习氛围。第三,解决问题。根据课程内容和完成目标的方式,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第四,修改问题。通过解决办法对问题的解决情况,进行问题的修改,将问题设计得更加合理。

(四)教学环境与资源设计。

根据问题化的类型和学习目标的设定,布置相对应的教学环境。物理教学是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练习的结合,所以在设计环境和组合资源的时候需要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全面的剖析。如介绍“浮力”原理的时候,就需要用到相关的实验器材,加上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材料,就会使得实验变得直观易懂。

不同的问题化类型需要设计不同的学习策略。一般而言,常见的问题化教学方式有讲授式、协作式和探究式。讲授式问题化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根据课程内容,一般是关于意义和概念类的良构问题,学生只需要根据教师的安排,认真听课,学习到概念的规则,就能够完成相关的培训。协作式问题化教学主要是以兴趣小组为单位,通过竞争、讨论、合作等放心解决问题。探究式问题化教学主要是针对学习中遇到的劣构问题,这些问题用常规的概念、规则是无法简单解决的,需要进行公示的转换或者概念的深化,需要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解决。针对不同的问题化教学方式,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1、讲授式问题化教学策略。讲授式以教师为主体,一般而言,学生只需要上课认真听课,做好笔记,懂得利用相关的公式或规则就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这也是良构问题化教学的一般策略。

2、协作式问题化教学策略。协作式问题化教学的问题介于良构问题和劣构问题之间,相对于讲授式的问题化教学,协作式相对灵活,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学习。就初中物理教学而言,在实验操作练习中,由几位学生组成兴趣小组,对特定的某个实验进行学习和练习,相互竞争和讨论,得出最好的实验结果。

3、探究式问题化教学策略。探究式问题化教学需要解决“如何”的问题,比协作式问题化教学更为深入、更为复杂,对学生的要求也就更高。探究式问题化教学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进行:第一步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抛出问题,第二步是学生认识问题的含义,第三步是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第四步是制定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第五步是实施方案,第六步是对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的来说,探究式问题化教学主要是针对劣构问题,问题和解决方式都比较复杂,一般而言不会一步到位就能解决问题。

(六)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经过教学过程能达到的教学目标情况的一个评估。常见的教学评价分类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初中物理教学的问题化研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如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都是常见的评价方式。

初中教学的问题化教学设计研究有助于提高物理任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高对学生的全面认识,使得初中物理的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手段更加灵活,为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课题

物理实验是科学实验的先驱,体现了大多数科学实验的共性,在实验思想、实验方法以及实验手段等方面是各学科科学实验的基础。所以,大学物理实验是高等学校理工科类专业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必修基础课程;是本科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提高实验素质的重要基础。它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和适应科技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实践类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1]。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以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其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核心环节则是实验实践教学。因此,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2]。

然而,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还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课程学时减少,教学资源匮乏;忽略学生现状,实验设置不能体现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教学方法死板,教学模式单一等等。鉴于这种情况,有必要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本文基于《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结合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现状,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立足我校理工科专业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改革,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进行研究与讨论,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新模式。

一、分层次、模块化教学。

高考考试改革后,很多省份高考是自主命题,高考的模式也不尽相同,于是就出现了同样是理工科的学生,他们在高中选修测试的科目也可以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专业学生,选修测试科目也不尽相同。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而言,把物理作为选修测试科目的学生一般具有较好的实验基础技能、动手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物理理论知识与物理实验能够得到较好的结合;而其他学生物理理论和实验基础相对薄弱。这种差异随着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愈发明显。

因此,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实验基础的差异,进行分层次、模块化教学。即实验内容打破传统的按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等顺序编排的方式,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物理基础和各专业物理实验的需求,把实验内容分成四个教学模块[3],分别是:预备性实验模块、基础性实验模块、综合性实验模块、设计或研究性实验模块。其中基础性实验模块和综合性实验模块为理工科学生必修,预备性实验模块、设计或研究性实验模块为选修。

预备性实验模块又可称为“前导性实验模块”,主要面向实验基础较差的学生,给他们提供一个前期的实验训练平台,尽快的适应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内容,比如:单摆实验、测量物体的密度,测定重力加速度,测量薄透镜的焦距,测定冰的熔化热、测定非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等。

基础性实验模块主要学习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测量方法、误差与不确定度及数据处理的理论与方法等,可涉及力、热、电、光、近代物理等各个领域的内容,比如:金属线胀系数的测量,转动法测定刚体的转动惯量、液体比热容的测量,示波器的使用,直流电桥测量电阻,霍尔效应及其应用、迈克尔逊干涉仪、分光计测量棱镜的折射率,光栅衍射等。

综合性实验模块是指在同一个实验中涉及到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多个知识领域,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和技术的实验。此类实验的目的是巩固学生在基础性实验阶段的学习成果、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提高学生对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比如:密立根油滴实验,声速的测定,共振发测量弹性模量,音频信号光纤传输技术试验,夫兰克-赫兹试验等。

设计或研究性实验模块主要面向学有余力、对实验有兴趣的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题目、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并基本独立完成全过程的实验,或围绕基础物理实验的课题,由学生以个体或团队的形式,以科研方式进行的实验。通过设计或研究性实验模块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创造性思维,从而具备科学的实验素养,比如自组显微镜、望远镜,万用表的组装与调试,电子温度计的组装与调试,非线性电阻的研究,非平衡电桥研究,音叉声场研究等。

开放式实验教学给予了学生较大的自主空间,学生由单纯的被动实验变为积极主动实验,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发挥自身特长的教学环境,提高独立解决实验问题与实际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大大地提高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充分发挥了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与使用效益,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成本最小化与效益最大化”的原则。

按照《基本要求》,各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进行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在教学时间、空间和内容上给学生较大的选择自由。结合分层次、模块化教学,笔者认为预备性实验模块、设计或研究性实验模块应向学生完全开放。物理实验基础薄弱的学生可选修预备性实验进行补差训练,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自主选择设计性实验,或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专题实验研究,在时间、内容上不受限制,充分满足优生优培的教学需要。但是,开放式实验教学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实验室承担的教学任务加重了,所以,必须培养与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的物理实验教师队伍。

三、建立网络虚拟实验室。

虚拟实验是利用计算机及仿真软件来模拟实验的环境及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实验教学已经成为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引入虚拟实验,将有效缓解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经费、场地、器材等方面普遍面临的困难和压力,而且开展网上虚拟实验教学能够突破传统实验对“时、空”的限制,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前的预习和实验后的复习有助于提高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另外,对于一些实验仪器结构复杂、设计精密且价格昂贵的实验,可以通过仿真软件来实现,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接触更多的现代化设备和科学实验方法,能够大大的开阔视野和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虚拟实验替代不了真实的实验操作,而是作为传统实验的有效补充,因此,应该把传统实验和虚拟实验这两种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扬长避短。

四、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式往往是老师先把实验仪器调整好,课上详细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指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要求,甚至做出实验演示,学生只要被动地按照教师演示的步骤机械地重复实验操作,就能顺利的完成实验并得出结果,甚至有的实验不做也能推导出实验结果。这就导致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不够重视,课前不认真预习,实验操作都是按部就班的应付了事。这种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激发他们对实验课的兴趣,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更是偏离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因此,我们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运用启发式、引导式、交互式等多种课堂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

在大学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思路和方向,启发学生积极去思考实验设计思想、实验方法、操作技术、数据处理的可靠性以及与工程实际的结合点,以问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目的是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引导式教学。

根据大学物理实验的多样性特点,一些综合性、研究性的实验,内容会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学生仅仅具备物理学的知识、采用传统的实验方法是完不成的。所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方位来审视、分析、判断问题,引导学生突破物理学科的界限,应用多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如测量半导体p-n结的物理特性实验,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电子学、材料学、固体物理学、光学等方面的知识;从激光全息照相、核磁共振等实验,引导学生主动了解现代科技发展前沿及研究动态,使学生意识到大学物理实验在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交互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比如实验前教师随机抽几名学生讲解实验原理、介绍仪器使用方法、演示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或提问,教师适时给予补充或发问。交互式教学摈弃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弘扬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这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为学生主体价值的自我实现提供了平台,是人本主义教育观点的具体体现。实践证明,交互式教学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课题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内容。因此,初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有效的借助物理实验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初中物理知识,并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然后科学地组织学生参与物理实验,进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效果。以下是本人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

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明白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学生要想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应当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采用物理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爱上物理实验,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实验结果并不是让学生凭空想象出来,而是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领悟出来,进而促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过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严重阻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它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导致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降低。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物理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白学生的想法,然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由原来被动学习物理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物理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人教版九年级《电动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自主研究小小的电动机,进而促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动手实验的机会,开放实验室,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然后进行分析,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只有参与到物理实验中,才能真正明白物理知识,真正地学会物理知识,并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例如,人教版九年级《现代顺风耳——电话》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两个一次性杯子,然后让学生用绳子将两个杯子连接在一起,让学生能够清晰地听到对方的声音,进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物理实验中,探究电话的奥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电话线替换绳子,从而引导学生探究声音是如何传递的。有的学生可能经过前面的铺垫就能知道,话筒可以将声音转化成变化的电流,然后电流就会沿着导线传递给另一方,另一方的话筒就可以把电流转化成声音,这样声音就传递成功了。教师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组织学生进行科学的合作研究。

初中物理实验并不是依靠学生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有时候需要发挥小组的力量,取长补短,进而更好地完成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因此,初中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结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促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在讲解人教版九年级《电生磁》的过程中,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探究之前,可以先提出实验过程中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分组,然后让每个小组演示电生磁的实验过程。学生们沿着静止的小磁针方向,把一导线水平放置在它的正上方(最好是铜导线),因为它能够不受磁场的影响。当导线中通有电流后,我们发现小磁针发生了偏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地探究物理实验结果。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还能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实验过程。

学生在进行大部分初中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动手能力探索物理知识,但是有的物理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为了有效的保证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物理实验的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物理实验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受伤,同时还能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物理实验的每一个步骤,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人教版九年级《分子热运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直接向学生讲解分子的热运动,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在讲台上的讲解没有办法达到真正的教学效果,而且学生的想象能力也不够。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分子热运动的过程,使得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原理认识得更加清晰,以利于学生理解。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物理实验的重要性,积极发挥物理实验教学方式的作用,进而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改变过去传统的物理教学实验,让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总的来说,新课改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新课改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传统教育的设计理念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所以大多以课本、教师为中心。而新课改目的在于育人成才,将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首要目的。传统的物理教学也是以传授物理知识为主,着重强调知识的积累,并迫使学生接收性学习。而新课改里要求同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三个目标,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等多样学习方式中成长,促进学生多维度的、可持续性发展。

教师实施新课改的初中物理教育应首先做好两个方面:一是充分理解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新课改下的物理课堂的目的应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应该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学习与发展的机会。而就物理学科的特殊性而言,应使物理来源于生活,提炼生活中的现象以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并学会举一反三,合理利用。二是充分了解初中学生的特点。初中学生的心灵未发展成熟,更容易被趣味性强的事物所吸引,但也容易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能发现其深层原因。而且初中学生容易产生三分钟热度,大多缺乏毅力。但是,他们对新生事物极具有热情,而且学习新事物,吸收新知识的能力较强。总而言之,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认识到他们的需要,从他们的角度进行引导启发教学。

3.1解读教材,合理优化教学内容。

新课改的教材内容具有基础性以及一定的弹性,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进行加工处理,使不同潜质的学生受到适合的教育。教师应充分吸收理解教材,使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将教材转化为初中生易于理解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需合理安排章节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基础与提高培养,科学落实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不被教材所束缚。同时,应注意物理学科具有实验性质,所以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和科学探究性非常重要。教师在研究教材时应考虑是否进行科学探究,探究方式及途径,以及预期结果等,全面掌控课堂教学时的情况。

3.2优化学习方式,引导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沟通合作、独立思考的`能力,符合新课改的以学生终身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前提。教师在课堂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授滑轮时,由于滑轮分析较复杂,学生如果单凭教师讲述并不能学会新的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巧妙的滑轮组合,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分析思考,然后小组进行讨论,最后让学生合作动手进行实验验证结论。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整个探索知识过程,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及动手能力,并且在讨论中,学生可以学习不同的思维方式,优化自己的思维流程。

3.3培养动手能力,强化自主学习意识。

为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新课改要求教学形式具有创新,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图片、影像等,将教学内容直观展现给学生。同时,还应增加实验的比重,使学生主动地吸取知识,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使其能自由的发展自身的才能,这能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3.4改良备课方式,创新教学设计。

可以将传统备课方式改变为将共性教案与个性教案互相结合的方式,吸纳集体的智慧,减少不必要的劳动,同时在备课中合理增加个人的教学特色,既能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又能促进新教师的成长。

4.结语。

新课改的推出满足了时代的需要,受到了大众的欢迎,但也使初中物理教学的转型较困难。综上所述,初中物理的教学工作者应明确新课改的基本教育理念,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根本目的,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物理实验层次化教学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对当前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教学方法与实验仪器进行分析,提出教学方法和教学仪器的改革措施。通过开设新的实验内容和研制新的教学仪器,使学生更好地完成自动控制理论实验的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论文关键词: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是研究自动控制系统的共同规律,为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提供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一门专业基础课[1]。该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测控类专业的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前续课程联系紧密,知识面广,学生不易理解掌握[2-3]。学好这门课程不仅可以为后续专业课的掌握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而且能在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时,直接运用它去分析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对于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实验教学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巩固具有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传统的实验教学被一种固定的模式所束缚,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激发他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激情,没有体验过从失败中自己寻找成功之路的经历,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样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4]。

1.1实验内容固定。

传统的实验主要是按章节进行验证性实验,实验仪器功能固定,实验只能按照实验指导书设计好的步骤进行,学生被束缚在验证性实验中,对出现的相关问题缺少系统、多角度的分析,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2实验时间限制。

一般的实验都要求在实验室2个学时内完成,学生很难全面深入地把握实验主要内容和方法,对实验的目的、实验原理无法理性地理解,更别提实验中出现故障的排解分析,限制了学生的设计和创新,不利于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1.3实验仪器制约。

实验仪器过于固化,仪器设置上未给学生留下设计性和探究问题的空间。仪器组成以理论验证为主,缺少实际控制系统各环节,特别是反馈部分的传感部分,更不具备跟随学科发展而开拓新实验的延伸性。

1.4实验方法落后。

实验技术水平和内容更多地满足于基础性实践环节,缺乏系统的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环节,以及缺少在利用多种现代实验手段、方法和工具对实验过程中的结果和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方面对学生的引导。实验过程主要完成连线操作、数据记录等简单的工作。

针对目前实验教学的现状,摒弃以往按部就班完成指定实验步骤操作验证形式,按照学生对科学的自然认知进度设置灵活变换的实验内容。对实验设置按多层次,从简到难,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逐步走向从问题出发的探究、创新。同时,研究新的实验教学仪器,开发配套软件,保证实验硬件满足新环境下的要求。结合灵活的教学仪器改变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引导其创新。

2.1实验内容设置。

开设不同层次的实验内容,既要满足实验教学的验证、演示等基本功能,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基础实验:根据给定实验任务、方案和步骤,选择并完成一定数量基本实验;同时,通过调整实验参数得到不同结果,增加思考空间。

综合实验:将各个基础实验环节有机结合在一起,各课程之间关联内容综合。

设计实验:以任务的`形式,给定实验题目,允许学生按照自己思路选择设计性实验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设计和研究的方法。

创新实验:自行命题实验,将学生的构想通过仪器现有功能模块来实现,在探究式学习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2实验仪器的改进。

根据实验内容的要求,开发适合本专业的教学仪器。仪器具有控制系统需要验证的各种典型环节模块、信号发生器模块等基本功能,还结合工程实际将传感器引入反馈环节,增加执行器件,构成完整的闭环系统。避免教学仪器箱只能完成信号源作为激励,控制环节构成系统的不足。同时,仪器上的控制效果通过便于观看的形式展示出来,让控制过程可视化。仪器要预留出扩展接口,便于在实验中添加新的模块。仪器在结合计算机完成实验的同时,又能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实验配套软件要能对硬件平台对的实验内容进行仿真和虚拟实验。学生可以根据测试参量的不同选择相应的传感器,完成非电量到电量的转换,对信号进行处理,结合控制理论完成创新性、设计性的实验。

2.3实验方法的转变。

1)以学生为主体,开辟新知识领域,重视实践能力的锻炼;

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科学知识和实验能力培养上,建立系统、科学且开放的实验教学体系,注重课程之间纵向和横向的联系。

结合开发的教学仪器,在实验方法上除了基本的验证性实验,其他实验按任务的形式给出,不对学生做过多的限制,留出学生思考、动手、创新的空间。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计算、分析功能以及仪器配套软件(采用数学工具matlab编写的程序)在实验前完成必要的仿真分析,让实验有的放矢,理论指导实践。实验既做到软硬精密结合,又能相互独立,两者相辅相成。克服当前实验中仪器平台不能脱离计算机,配套软件不能独立工作,学生只能在实验课中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实验的不足,让实验内容通过软件可以在任意计算机上完成。

3总结。

对当前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从实验内容设置、实验仪器、实验方法3个方面提出改进方法。自动控制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指导实践[5]。结合当前人才培养的趋势,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物理实验层次化教学研究论文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实验教学已实现了向基础、综合和设计性实验这一层次化教学模式转变。有的将大学物理实验明确划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4个层次,并在比重上作出了硬性的规定,提出了物理实验教学必须突破基础性、综合性实验的训练范围,进而搞好设计性、研究性实验教学要求。这种层次化实验教学模式,无疑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综合动手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笔者认为,物理实验是大学生大学期间的基础实验,是为后续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学习的基础训练,应让有限的学时发挥最大的收益,在层次划分上应简而精,通过基础、综合、设计性实验的阶梯式训练逐步养成创新思维及革新意识。物理实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同小孩学走步,是阶段也即层次培养过程。这种层次化教学模式中,决不能淡化和忽视基础内容和强度。

因为物理实验作为一门基础实验课,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从三方面达到基本素养和能力的培养:。

第一:学习实验设计方法。对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如何把它变成一个具体实验,从而实际地加以研究,这就是实验方法或实验设计方案的内容;第二:学习测量技术。物理学在自然科学中是讲精确性的科学,物理实验虽然首先是观察现象,但核心是测量与观察现象有关的物理量。测量技术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常用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其二是常用仪器的正确使用;第三:学习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对于测量所获得的结果,必须通过数据处理、分析综合才能找出其带规律性的东西,这种分析和综合,涉及到许多基础知识的应用。

(1)基础实验部分好比小孩学走步的初级阶段,需要成人全身心的帮助以了解行走的基本技术。基础实验应涵盖力、电、光及必要的热、声、近代物理等经典实验项目,这对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实验设计思路、常用仪器的使用维护方法和操作规程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这些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必不可少,没有相当的学时数保证及广泛的了解认识,这些基本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只能是纸上谈兵。目前,我们在倡导物理实验向综合、设计性实验方向拓展的时候,过分强调和突出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培养学生综合动手能力方面的重要性,而对打基础、练功底的基础内容有轻视和淡化的倾向,殊不知万丈高楼是坚实的根基作支撑,没有扎实的基本技能,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就无从谈起。

(2)综合实验与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以知识互补、重复深入、扩大知识面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研究能力为目的,为学生建立起现代科学技术与物理学内在联系,为学生深入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好比是学走路的中期,不能全脱手,但又要鼓励自我尝试与独立。这个层次的实验内容应立足基础,学习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思想的综合运用的技巧和方法。设计性实验以实验内容的基础性、实验方法的综合性、实验过程的设计性和独立操作性为目的,激发学生对实验的热情,发展学生的个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这个阶段的实验应该少而精,但应在实验思想、方法及技巧上有多样性,深度上可延伸,广度上可拓展,在提供问题的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因此,我们在推进物理实验向层次化教学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必须遵从人才培养的教育规律,要保证足够学时的基础实验内容,而不能片面追求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基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并举,做到确保基础、层次清晰、全面重视,为学生提供一个合理发展及提高能力的培养环境。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备配置及学时数上都与基础实验有较大差异,这部分实验宜相对独立于基础实验课程以外,由专门的课程负责人进行规划和组织。课程负责人可依据学生基础实验内容情况,按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并有与之相适应的专门的学时数。

很多人对于设计性实验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认为设计性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第一、必须要有复杂的、高级的设备;第二、必须要与众不同、与前人不同的发现与发明。而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设计性实验可以是最常见最简单的实验,只要在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仪器的`选用;实验误差的分析与控制有创新的成分或元素;实验实施过程中有新向题等待学生去解决、新结论等待学生去发现;这样的实验就是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大有裨益的设计性实验。当然,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的拓展、延伸、转移、综合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统一在这样的认识与观念下,才能明确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方向。但目前很多高校包括我校,在大力倡导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时,却忽视了课程建设的严谨性,仅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物理实验中占有的比例指标要求,缺乏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具体评价和要求,也缺乏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的开发和研讨,更缺乏相应的软、硬件建设,这实际上丧失了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积极意义。

3合理设置学分杠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

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教师在实验中要审阅学生的实验方案、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具体问题、和学生共同探讨实验方案和内容、启发学生思维。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有渊博的知识,促使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学生要有较扎实的基本功底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验前要花大量时间认真准备和研究,要对测量方法、仪器性能和误差分析下一番功夫。

实验过程中,要集中精力、观察敏锐、兼顾全局、突破难点,需要熟悉仪器设备的操作维护方法,严格遵守仪器设备的操作规则。这对那些求知欲强、注重自身能力提高的学生来说,无疑会激发他们浓厚兴趣,但对那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学生来说可能就会知难而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较高层次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把它作为必修课在目前对各高校来说是不现实的,这将增大硬件投入,并且在生源庞大的情况下学时数也是无法满足的,但将其纳入一般性选修课又丧失了整体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初衷,并且极有可能造成硬件资源的浪费和教师积极性的挫伤。要兼顾好这其中的各个方面,可利用学分制这个杠杆,这就要求为这门课设置合理的学分,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刺激学生奋发向上的主动性,使教与学保持和谐发展及稳步提高。

4结束语。

科技史上,物理学常常作为其它学科和生产技术的基础,推动着人类科学技术事业的全面发展,物理实验技术和工程技术更一直来是亲密相融相通、难舍难分的。物理实验中的基础实验内容对理、工科学生来说,应当是一门必修的、独立的基础课程,它之所以是必修的基础课程,因为它不仅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接受系统物理实验知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也为后继的理论和实验课程打下必备的基础。

它要培养学生能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用脑认真地设计、协调、指导和监视实验的全过程,它担当着对学生的一种特殊的用脑动手、智能与技能综合协作训练的使命,通过严格的这种训练,学生不仅学到了一些重要的物理实验方法,还接受了以科学态度处理各种事物的教育,初步锤炼了用脑动手的能力,为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不自觉地在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和物理实验技术、技能及技巧的协助下,创造性地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提供有利的条件。鉴于此,我们在推进教学改革、优化课程结构的同时,应当确保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这个系统工程中的重要地位,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在基本能力方面的严格训练,使我们的一系列教育及教学改革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初中物理教学研讨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摘要:在实施创新教育的物理教学中,我们的教学思路应体现出“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思为主攻”的“四主”教学理念。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布障置疑,提出问题,设计出有目的的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

关键词:创新教育;物理教学;教师。

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发展。

教师丰富的科学知识内涵为科学性指导提供可能。只有教育者的智力、创造力的开发,才能引导和带动学生智力、创造力的开发。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现代飞速发展的社会,教师若不思进取,不及时地汲取营养,那就会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教出的学生又怎能有创新精神呢?更何况高科技时代的今天,物理应用非常普遍。若教师们不继续学习,那学生的创造性也将会被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此,只有教师的脑筋开化、发展了,才能给学生以科学性指导,带动学生进入创新的学习环境中。

教师无论再怎么学习,知识和能力也是有限的。若借助教育网络或参考一些课外资料,则可突破这个局限性。信息资源的利用,可以使科技教育内容迅速地传递给学生;使科技教育的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空间相接近;科技教育本身发展很快,开拓网络可以让学生无限下载并在第一时间把前沿的科技教育内容告诉学生,使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扩大。新课程在章节后面都注明了网址,也就是说新课程体系已经构建了让学生上网的有利条件,从中也充分体现了它的必要性。完善的科技教育网络可激活学生的科技潜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提供动手和研究的可能;激活学生不断发展自己特长的潜能。

当前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家庭、社会要与学校相互沟通、积极配合,才能使学生得以全面协调的发展。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对学生的发展可以起到补充作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一致才能使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参与意识。

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促进学生将学校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论证并加以创新;另外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物理学正是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统一,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实验室和工厂,走向实践的各种平台。

教师的思想境界包括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思想。要造就一批有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教师的观念一定要新,要打破陈旧的教育观念,给学生留有自主思维的空间,唯我独尊是不可取的,否则只能给学生造成一个压抑的`环境,让学生无形中形成一种恐惧心理,以至于不敢伸展、不敢求异,更何况创造性的学习和发挥呢?物理学科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往往会提出一些课外的问题,我们要耐心地解答并予以表扬和鼓励,不要轻易地拒绝,从而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另外,教师要多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研究意识。

例如在物理教学中穿插介绍伽利略敢于怀疑、不盲从权威的思想,介绍布鲁诺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学习牛顿的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学习居里夫人的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充分挖掘科学家崇尚科学的情感和价值观、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品格修养,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和献身科学的奉献精神,发挥科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的功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同时,教师通过给学生适时讲授有趣味的故事,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精神激励。如在讲电学时,把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讲给学生,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并使其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在讲到玻意耳——马略特定律的时候,介绍定律的来历以及不同国家对定律的不同称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进一步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等等。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很多物理知识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比如:平面镜成像、惯性定律、磁现象等,因此实验教学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物理教学中,如能正确地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应该敢于创设条件,指导学生自己制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准备好实验器材,由个人或自由组合成实验小组,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果,揭示初步的规律和实质。比如: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让学生先猜想或假设,学生可能会想到与电压、电流等有关,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进行实验,这样学生不仅能积极主动地思考、提出问题,还能通过探索去解决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通过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

物理学研究的主要是关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学生面对着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神秘感,觉得一个个物理现象是一个个谜,总想把它们解开。做好物理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去解开这些谜团的有效途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甚至可以使用日常生活中学生身边的现有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等等,通过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让学生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法,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物理学中要实现自主性学习,实现自主发展,一方面要有教师的科学指导,另外还要有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具体的实施办法以及家庭、社会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民生.中学物理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何德.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初探[j].物理教学,2001(6).

初中英语教学研究论文

随着近些年的发展,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本文就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日常英语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通过对比传统的英语教学与现代教学,总结出了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教学的几点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技术与水平的提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英语教学,教育部于20xx年颁布了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课改成为了英语教学的必经之路。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就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浅谈以下几点认识。

1.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显。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由于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部分教师通常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出现“满堂灌”的现象,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互动性差。

很多老师仍然沿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尤其在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那种“我说你记,我写你抄”的模式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失去了思考的能力,习惯于在课堂上被动地听,被动地记,课堂的参与度也随之降低,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较差。

3.教师包办提出问题并急于纠正答案。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些老师为了节约时间,代替学生提出问题,使得有些学生养成了偷懒,不思考的习惯,并且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急于纠正答案,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4.学生善于记住。

从教科书上学来的东西及教师讲授的东西,但还没有形成一种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思想的良好习惯。由于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学生很难将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内化。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作文写作中。

传统的英语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教学内容为主要关注点,教学的方法主要是以讲授为主,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位控制者,并在教学中起着主宰的作用,学生学习的方式主要是个体学习;现代的英语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教学过程为主要关注点,教学的方法主要是以学生的体验为主,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位示范和引导者,并在教学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学生学习的方式除了个体学习之外,也呈现多样化,例如小组合作等。

1.教学设计方面。

(2)教案类型多样化教案的类型不能以单一的新授课为主,还应多样化,要区分复习课、习题课和作文课三种类型。复习课教案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回忆、梳理、应用的过程,继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习题课教案的设计目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作文课教案的设计目的应以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为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备学案过去,我们常常备教案,而现在除了备教案,我们还应备学案,教学的预设固然重要,然而,学生的“学”更为重要。问题导学的设计显得非常重要,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今后,在备教案的基础上,要备好学案。

(4)新课导入新课的导入应该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导入环节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设计时,导入的环节应该具有艺术性,并能很顺畅地过渡到所要讲授的新知识中。

2.课堂教学方面。

(1)重视导入环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启始环[1]。成功而精彩的导入会为一节课增色不少,并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例如,在讲授20xx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5doyouwanttowatchagameshow?sectiona第一课时时,在本节课一开始,先让学生观看《中国好声音》(talentshow)、《花千骨》(soapopera)等节目的片段,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听课的积极性,又能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本课新词汇的讲授环节。

(2)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课堂趣味性枯燥乏味的课堂不仅会让学生感到疲惫,而且学生们听课的效率低下。准确地进行角色定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运用激趣法、创设情境法、活动育智法等各种方法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听课的效率。

(3)座位安排传统的秧田式的座位排列格局便于教师对课堂的整体控制与管理[3],但是对于英语这样一门语言性的学科来说,秧田式的座位不是很便于学生进行交流,而合作小组式的座位和马蹄形的座位更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

3.课后反思方面。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并且是一种再学习的活动[4],也是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通过教学反思能够不断地,逐渐地提高教师自我的教学监控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及综合水平。总之,笔者认为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

[4]李必成.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20xx,s3:108.

作者:侯芳芳单位:兰州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小学初中教学研究论文

随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以及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使广大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现代化如沐春风,对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如何开展好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自己作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面对现实,正确认识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农村地区由于受地理环境偏远、经济文化发展滞后的制约,学校信息技术的硬件环境建设与发达地区存在着较大差异,师资队伍的专业发展和信息素养方面的差距尤为明显,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农村地区整体信息素养较低,尤其在农村地区更是呈现出与时代发展脱节的状况。

(2)师资队伍建设落后,学历与学科不配套,导致教学水平较低。

(3)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受应试教育现状制约,信息技术教学处于敷衍应付检查的状态。

(4)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未能落到实处,没有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5)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生搬硬套,不加创新地将课本知识照搬给学生,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地区和学生差异,使教学效果不理想。

(6)学校层面管理理念落后,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滞后,设施设备闲置现象十分普遍,影响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二、多措并举,全力提高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益。

1.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学科。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知识性很强,操作性更强。时代在不断进步,可是很多偏远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大多数家庭没有电脑,很多小学生入学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教学中要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易上手、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堂,更重要的是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亲自体验信息技术的乐趣,使他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爱上信息技术课堂,从而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信息技术学习的原动力。

2.提高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加强信息技术资源的建设,注重师资水平的提高。

学校首先应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按照相关要求开足开齐信息技术课程,不得挤占信息技术课时,鼓励信息技术教师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外活动,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同时学校应该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在个人待遇上也有所体现,调动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学校要引导和鼓励有一定能力的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尝试自己的资源库建设,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途径,加强研究、大胆尝试,让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使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最后,学校打造一支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计算机师资队伍,考虑小学低段语言障碍的难题应注重培养本民族的计算机教师,适时开展信息技术的双语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打造一支既与时俱进又有民族特色的教师队伍。

3.充分利用政策支持,管好、用好信息技术设施设备。

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对教育发展的大力支持,农村小学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同时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东风,学校信息技术设施设备的配备已日趋完备,为学校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如何管好、用好这些设备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学校应完善相关设施设备的精细化管理,做到制度健全、管理规范、使用充分,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提升作用;其次,结合国家开展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加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让多数教师具备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再次,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力度,转变教学理念,突破常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校课堂教学的效率;最后,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传承民族文化服务,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学校模式,赋予民族文化更多的时代气息。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在教学中只有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才能激活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并为他们今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传承本民族文化奠定基础。

职业中专物理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职业教育中的物理教学属于基础科目,针对专业的不同所涉及的物理知识点也有所差别,物理科在职业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基础课,为其他专业提供所必需的基础理论课程,但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信心不足,职业教育中的物理教学较难开展,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物理教学质量,是当前必须要面对问题。

在现阶段,由于种种原因,职业学校学生在初中时代学习过程中,学习成绩并不是很好,没有正确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规划,也没有学习目标,大部分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比较消极,没有饱满的热情与浓厚的兴趣,当然,这并非全部都是学生的问题,这与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联,但是在当前社会,很多家长都在疲于养家糊口,根本没有精力、时间来照顾孩子的学习情况,由于对子女的学习情况关心不够到位,造成了一些孩子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导致逃学、厌学时有发生,部分学生甚至对学校、教师抱有敌对的态度,把课堂纪律、学校规章制度不当一回事,在课堂上无精打采,不懂得尊重教师、同学等等,造成了职业学校的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在这种状况下,根本没有教学质量可言。

针对这些现状,职业教育中的物理教学如何有效开展呢?笔者结合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分析了如何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在这个年龄段处于叛逆期,此时,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础,因此,作为教师,应首先缩小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及时加以引导解决,善于发现、分析学生出现问题的根本所在。比如,部分学生以前的学习生活中没有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与方式、方法,这与他们的学习环境、家庭教育有很大关联,这些学生从小缺乏了正确的引导和他们对自身行为方式的.肯定,所以,在他们内心,其实很需要来自家长、教师的肯定与表扬,希望教师能够重视自己。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理解学生,不但能在学习过程中给予正确的指引,在生活中也应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学生值得肯定的行为方式,加以肯定与鼓励。及时地引导他们改正不正确的学习方式、方法,让他们学会面对现实,及时学会做人、做事,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同时,学生正处于心智逐渐成熟的重要阶段,除了学习,教师应教育学生作为一个人应该学会与他人共处、沟通,学会尊重他人,如上课时认真听讲就是尊重教师、同学的时间,尊重学校的的相关规章制度。作为教师,我们还要不断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现自己的优势,让他们及时发现自我的特长,感受成就。

(二)学习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学生便不会把学习当成负担,会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职教学生之所以不爱学习,没有学习兴趣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人们对学习或工作的兴趣爱好,与自身的性格特点有很大关联。比如,善于贸易类的性格人群,会对金钱感兴趣,关系商务的兴衰或者羡慕资本、财富等,对贸易最有兴趣。职教学校的很多学生对于学习物理等理科类的学科兴趣不大,但是却羡慕资本、财富等,对于贸易类、经商很感兴趣。因此,作为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果按照传统的授课方式,遵循从概念到规律再到应用的授课流程,学生没有兴趣,课堂气氛就会死气沉沉、毫无生气,学生也理解不了太多知识;教师在讲解物理实验课时,只是单纯地在黑板上演示内容,本来生动有趣的实验课也会变得淡然无味;此时如果教学要求过高,学生就会看不懂,和学习天书没有区别,学生兴趣会越来越低,由物理学难学变为厌恶物理科目,最终可能造成学生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甚至逃学的情况发生。可见,职教物理教学的开展,首先必须让学生对于学习物理的必要性有足够的了解,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当前职教物理科目能够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资源,比如,教学仪器和多媒体设施,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于物理学的学习兴趣,指引学生独立自主学习、钻研教学要点、难点,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自身的学习方式得到认可,这对于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三)要充分合理利用教学工具。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工具的实际运用也会给课堂带来一定影响,可以给学生营造一种欢快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塔吊的时候,可以用玩具塔吊帮学生演示,操作吊钩的升降、旋转等,这样可以让学生理解其操作原理,课堂教学也更生动些。另外,利用电路改造后的玩具塔吊,也可以测量电流电压,还可以帮助学生突破下写难点:1.让学生感到抽象的问题我们将其直观地表现出来。在课上的演示中,我们让玩具塔吊吊着钩码缓缓上升,同时用笔杆沿吊臂底面将吊线向塔身推移,引导学生观察钩码的实际运动,同时参与两方向的直线运动,他们感到既形象直观,又容易理解。如果让玩具塔吊的两个电机都开动,可启迪学生观察钩码参与竖直匀速直线运动和水平匀速圆周运动的合运动。2.引导学生分析做功、功率、效率、能量转换等问题。研究电功跟电流、电压、时间的关系,建立电功概念。在上述活动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对问题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鼓励学生对实验进行创新,引导他们利用家电做实验,对知识活学活用。

参考文献:

[1]陈杉林.当前职业教育物理教学如何课改[j].考试周刊,(31).

[2]张天民.职业教育中物理教学的教学策略解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3(16).

[3]翁洁.职业教育中的物理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探索,(7).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