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勃教案教学设计(模板18篇)

时间:2023-12-11 08:43:25 作者:QJ墨客

教案模板是教师为了做好备课和课堂教学而准备的一种规范化文件。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教案模板样式,希望对教师备课工作有所帮助。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2、理解词语的意思和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赣江“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壮观、秀美的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1、齐读课题。

2、师:同学们,王勃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生交流。

3、师:我们可不可以再次认真读读《少年王勃》这篇课文之后来讨论王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快速浏览课文,然后试用几个字来说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才气)。

4、师:将才气表现得淋漓尽致、激动人心的是课文的第几段?(第四自然段)。

师:仔细地大声朗读这一段,看看才气在什么地方展现?

1、交流:“奇才,真是奇才!”

(1)都督是怎么说的?指名读。

(2)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生交流。

(3)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都督对王勃的赞赏,但是当初都督一开始可不是这样想的,这里还有个故事,课文没有写,现在我讲给大家听听。(讲故事)。

有一年,一位姓阎的都督在整修一新的滕王阁内举行宴会,邀请了许多有名的文人参加。王勃路过此地,也被宴请来参加。他人小年纪也不大,因而被安排在后面的座位。其实,都督早已叫他的女婿做了一篇《滕王阁序》,打算在宴会上大显身手,显示自己的才能,也让他这做岳父的脸上有光,有面子。

宴会开始了,客人们喝酒祝贺,很热闹。这时,都督站了起来,得意洋洋地对客人们说:“今天我们能够相聚在一起,实在是非常得开心,你们都是大文人,希望能为这滕王阁作一篇文章留作纪念。”说完,就装模作样地请宾客们做文章。

(4)听完故事,你有何感想?生交流。

(5)请读——“奇才,真是奇才!”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生交流。

(王勃不光让都督不敢小看他,而且还非常佩服和欣赏他,他真了不起!)。

(6)王勃让都督从自以为是到很欣赏他,靠的是什么?(才气)。

2、这才气在文中也有详细精彩的描写,谁来读读这一段?生交流。

(1)“胸有成竹”是什么意思?生交流。

(2)“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由来还有个故事呢?北宋有个画家叫文与可。他画的竹子非常有名,那他画竹子的秘诀在哪里呢?原来,他在自己家种了各种各样的竹子,他经常去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所以他每次画竹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后来就用“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

(3)现在谁来读读这个成语?指名读。(读出自信来!)齐读。

(4)师:王勃也是胸有成竹的,也就是说他在心中已经写好了,这叫打好“腹稿”了。“腹稿”的典故,就是王勃创下来的。出示这个小“介绍”:

他写文章的时候,开始并不认真思考,而是磨一大池磨,然后美美地喝上几杯酒,拉起被子便蒙头睡觉,当然他并没有睡觉,而是在静心思考,构思文章。等到思考完之后,他掀开被子,提起笔来就写,连一个字也不用改动。人们就说王勃这叫打腹稿。他的许多书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5)引读:当时王勃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同学们,当时王勃心中已经想好了,为什么他不说:“让我来写!”而要说:“让我来试试吧!”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交流(谦虚)。

(6)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很谦虚)。

(7)我们都知道,参加宴会的有好多人,那么其他人在干什么呢?

(8)朗读第2自然段,理解为什么其他人“你看看我,我看着你,谁也不敢答应”?(都督要求当场写庆贺的文章,时间又短,怕写不好,有难度。相比之下,王勃却是“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10)什么叫“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生交流。能不能换几个词语来说说看?生交流。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师:这是《滕王阁序》中最为出名的,至今人们还传诵着,成了——(齐读:千古传诵的名文)它到底展现了怎样一幅美景呢?出示图片,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谁来说说看你看到了哪些景物?生交流(晚霞、孤鹜)。

5、课文是怎样描写这景物的?生交流句子,出示。

6、美美地读读这句话,然后将诗句对照起来体会。生自由读。谁来谈谈你的体会。生交流。

1、请大家练习练习,试试将江上迷人的秋景通过你的朗读美丽起来。

生练习、指名读、齐读。

2、师:这么美的景色王勃写时就用了一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师:读到如此美丽的佳句,我们不禁要感叹14岁的王勃真不简单,不只是我们认为王勃是多么的有才气,就连那位都督也终于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了,他竟忍不住拍案叫绝。

4、“拍案叫绝”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的“案”有几种意思,出示:

(1)长形的桌子。

(2)提出计划、办法等的文件。

(3)事件。

你觉得这里的“案”选哪种解释?生交流。理解了这个“案”字相信这个词语就理解了,谁来演一演都督当时是怎样拍案叫绝的。

指名表演读。练读,读出感叹语气。齐读。

5、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王勃写的《滕王阁序》,全文共七段,1017个字,你对比你大两三岁的王勃能写这么好的文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能说说王勃为什么会如此有才华吗?(刻苦、爱思考、善于观察、善于抓住机会)。

1、像王勃这样年少机敏的少年,你还知道有哪些人?(司马光、骆宾王……)。

生交流。

师介绍:骆宾王与王勃在小的时候就显现了才华,在文学上都很有成就,并与杨炯、卢照邻一起称为“初唐四杰”。

出示: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少年王勃如此才华横溢,令人折服,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进入时光隧道,来到1300多年前的滕王阁前,认识少年时代的王勃,拿起书本,齐读课文。

1、(必做题)写一写“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话描写的情景。

2、(选做题)写一段话,比一比看谁能用上“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胸有成竹”这些词语。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眼、时写下千古名片藤王阁序的事,显示了王勃非凡的才华。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课文配有彩色插图,有助于学生体会诗句意境,加深记忆。

学生对少年王勃比较陌生,老师揭示课题后,先介绍少年王勃在滕王阁会上,一气呵成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事,让学生带着对少年王勃无比崇敬的心情去朗读课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时,抓住重点段落,通过理解词句、图文对照、朗读想象等方法,感受课文描绘的迷人秋景,体会诗句蕴含的优美意境。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课时。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人物故事。(板书:16少年王勃)。

3、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对这篇文章赞不绝口。王勃是怎样《滕王阁序》的呢?我们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想一想: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

1、认读生字词。

南昌藤王阁都督宴会一篇秋景突然朗读邀请文章共同拍案叫绝《藤王阁序》千古传诵。

2、讨论:你从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藤王阁序》非常有名?

3、理解“千古传诵”一词。

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

1、自由读1、2段。

2、交流。

(1)“探望”还可怎么说?

(2)简介《藤王阁》。学“阁”。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为什么请王勃参加宴会/。

(4)都督要求每人写一篇文章,人们的表现怎样?(齐读)。

第二课时。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指导观察图)站在滕王阁上,可以看到些什么?

2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自由读,画出你认为比较的句子。

3交流。

(1)读词。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

读第三自然段。

指导背诵。

1、这么迷人的秋景,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它写出来了。(出示、读)。

(1)理解句意。

(2)这句话好在哪?

(3)指导朗读。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王勃是怎样写这句话的?

3、交流。

(1)出示图,想王勃在看什么,想什么?

(2)正因为王勃边看边想,再加上他很有才气,所以他才能——胸有成竹。

(3)理解“胸有成竹”,并造句。

(4)于是王勃——板书: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文思如泉:指写文章的思路像什么?

笔走如飞:动作表演。

4、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你从什么地方知道都督也为王勃的诗句叫好?

什么是奇才?(板:拍案叫绝)。

如果你是都督,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表演)。

5、指导背诵。

读到这儿,我们也不禁为王勃写的句子叫好。他写这首诗时只有十几岁,这么小的年纪就写出千古传诵的名文,真了不起,真是一位奇才!(板书:《腾王阁序》千古传诵奇才)。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说笔顺。

2、读写词语。

南昌庆贺才气文思如泉。

宴会叫绝秋景笔走如飞。

二、通读全文,练习背诵3、4自然段。

三、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篇()决()诵()。

遍()绝()解()。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然后读一读。

()的余辉()的云霞()的秋景。

3、背诵、默写“落日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

3、从本课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王勃所看到的美景,体会诗句意境。

通过朗读体会唐代诗人王勃在少年时期就有非凡的才华。

:苏教版教师用书。

: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能力。

:生字卡片,挂图。

2课时。

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人物故事。(板书:9少年王勃)。

2.简介滕王阁。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的大概内容。

2.听师范读,感受当时的氛围。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

2.检查长句子的朗读。

3.讨论:你从哪个词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

四、学写生字。

范写,学生完成课后描红。

六、作业。

1.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课后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默写词语。

2.指名读1、2自然段。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

2.交流。

(1)“探望”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2)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为什么请王勃参加宴会?

三、学习第2——4自然段。

1,都督要求每人写一篇文章,大家的表现怎样?

2.过渡: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4、指导背诵。

二、精读第四段。

1.这么迷人的秋景,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它写出来了。

(1)理解句意。

(2)你觉得这句话好在哪?

2.指名朗读最后一句话。

理解什么是“奇才”,什么是“拍案叫绝”?

3、如果你也在现场,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4.指导背诵。

三、积累内化。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

3.此时此刻,欣赏着这迷人的秋景,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四、小结。

读到这儿,我们也不禁为王勃写叫好。他写这首诗时只有十四岁,这么小的年纪就写出千古传诵的名文,真了不起,真是一位奇才!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

一、谈话揭示课题。

1.生齐读可提,请学生介绍王勃。(教师补充)。

2.专心听介绍。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按要求自读课文。

2.注意听老师的范读。

三、检查自学情况。

1.练读,开火车读,齐读。

2.练读长句。

3.初步理解“千古传诵”一词。

四、学写生字。

练习写字。

六、完成作业。

一、复习导入。

1.默写词语。

2.读1、2自然段。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轻声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

2.思考,讨论,交流。

三、学习第2——4自然段。

1,同学们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

2.指导观察图画,自由读,划一划,全班交流。

3、朗读第三自然段。

4、练习背诵。

二、精读第四段。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结合图画和第三自然段内容。

(2)全班交流。

2.说一说,演一演。

3、学生回答。

4.练习背诵。

三、积累内化。

1.找出句子。

2.有感情朗读。

3.全班读课文。

四、小结。

学生认真听师小结。

五、完成作业。

【作业布置】:

1、抄写并听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胸有成竹。

笔走如飞。

《腾王阁序》拍案叫绝千古传诵奇才。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1、理解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含义。

2、会背诵有感情的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一、复习字词:

都督南昌宴会探望凝望余晖。

飞翔孤鹜千古传诵读书《滕王阁序》。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王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奇才)。

2、其实全文处处都能体现出王勃是一个奇才,请大家默读课文,仔细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是一个奇才?(提醒学生默读的要求)。

三、相机精读全文:

1、学习第一节:

重点体会“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这句话,说明王勃的才气早已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了。(略讲)。

2、学习第二节:

重点体会“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a、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这样的一个场合,都督会请些什么样的人?

b、这么多有才学的人为什么都不敢答应呢?这说明了什么?

3、学习第三、四节:

a、这两小节中哪些词可以看出王勃的才思敏捷?(文思如泉、笔走如飞、胸有成竹、拍案叫绝)。

c、你知道这句诗的意思么?文章有一节描述的就是这句诗的景色,谁能找出来读一读?(出示第三节)。

d、你知道“落霞与孤鹜齐飞”描写的什么样的景色?

你能找到“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什么意思的句子么?

f、同学们都了解了这句诗的含义,那该如何读好这段景色描写呢?(师范读,教读书方法,边读边想,生个别读,注意情感)。

g、然后再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注意断句和节奏)。

出示这两句:

“让我来试试吧!

“奇才!真是奇才!”

四、全文总结、诵读佳句。

通过刚才同学的动手动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少年奇才——王勃!在这篇课文中有些段落和词汇是非常优美和生动,让我们从课文的三四节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当堂背诵!

五、完成作业:

1、摘抄佳段第三第四节。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重点:背诵三、四自然段。

2.难点:感受王勃登上滕王阁观看到的美景与他写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关系。

1、分析字形。

2、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写法:

督:监督别人要用眼睛,所以下面是个目。宴:上中下结构,写得应紧凑些。序:田野的野右半部分,不能多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少年王勃》,谁能说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板书:有才气)。

1、学习第一节:

出示: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

说明王勃的才气早已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了。

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节:

出示: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a、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这样的一个场合,都督会请些什么样的人?

b、这么多有才学的人为什么都不敢答应呢?这说明了什么?

3、学习第四节:

出示: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王勃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写的文章令都督都拍案叫绝,认为是难得的一个人才。由此可以看出王勃才思敏捷、才华横溢、才智过人。从都督惊讶的语气中也可体会到他是一个奇才。

4、学习第五节。

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千古传诵”说明王勃写的文章影响广泛深远,不愧为是一个奇才。

指导朗读。

1、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画的是怎样的情景?

王勃用那一句诗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的?

2、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谁愿意读一读?

3、你知道这句诗的意思么?文章有一节描述的就是这句诗的景色,谁能找出来读一读?(出示第三节)。

4、你知道“落霞与孤鹜齐飞”描写的什么样的景色?

你能找到“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什么意思的句子么?

5、老师读诗句,学生读意思。

6、王勃看到的景象很美,写得更美,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师范读,教读书方法,边读边想,生个别读,注意情感)。

7、然后再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注意断句和节奏)。

8、指导背诵。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作者:司马云云。

《少年王勃》是苏教版第四册的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能体现出王勃的非凡才气,教好、读好这篇课文,对提高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情操很有意义。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读中识字,感知语言美。

我这样导入新课:“小朋友们,老师知道你们每个人都能背诵20几首古诗,真了不起。如果你能背诵描写景物的诗句,那老师更佩服你了。”孩子们思考了一会儿,纷纷举手朗诵。“今天,老师要和你们再来学习一句描写景物的诗句。”“但是,今天要学的诗句却是出自一位14岁的少年之手,他的名字叫王勃。”我边述边板书课题。接着我配乐朗读课文,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在学生自读课文前,我提出自读要求并及时检查自读情况。课文中出现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平仄有序,简短精炼,读来琅琅上口,儿童非常喜欢,指导学生朗读时,我让学生在画线处停顿。请朗读水平有差距的学生分别进行朗读,帮助学生进一步读好断句和自然的停顿。课文叙述事情时的语句也通俗易懂,对于长句子,我先教读,再让学生听读模仿,把长句子读正确、读连贯。再通过读片段,联系上下文(查字典)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并在反复熟读的过程中提高生字、新词的复现率,并指导生字的书写,强化生字的记忆。

2、读中探究,感悟意境美。

这篇课文中的词汇非常丰富,在第二课时一开始,我出示新词让学生读正确,再提问“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能想起王勃写的《滕王阁序》中的一句诗句吗?”根据学生的朗诵我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指名读,再齐读。“你想欣赏这诗句描写的景色吗?”我运用多媒体展示课文内容的动画,配上生动优美的音乐。学生听得认真,看得入迷。放完后,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景色?”“那么,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学生读书上的句子“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指导感情朗读,再次播放描写这段景色的动画,让学生再次进入美景中。我请朗读水平有差距的学生分别起来为动画配音、感情朗读这两句话,做到熟读成诵。

3、读中迁移,感受自然美。

在第三课时一开始,我先让学生说说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写了哪些景物?“书上是怎样来描写这些秋天的景物的?”指名背,齐背。“是呀,秋天的景色真美,那么,其它季节又有什么景物,它们美吗?”分小组进行讨论我随即板书“春、夏、秋、冬”以及四个季节的代表性的景物。再按照学生对四个季节的喜好分成四组,分别取名为“春、夏、秋、冬”。在小组讨论时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想象力和平时的观察力,用自己的话描写景物。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全班学生认真听,帮助纠正语病,适当补充内容。当然,还可以引导学生到郊外观察傍晚的景色,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再写一写;或者带领学生去美丽的公园看一看,记录下自己看到的美景。总之,通过对范文语言的迁移运用,让学生学会观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从而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逐步达到准确、得体、生动的运用语言。

二、以情相连,读中生情。

1、以“文”之情,激起“师”之情。

在情感相互推进的关系中,教师的情感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少年王勃》这篇课文前,我读了脍炙人口的名篇《滕王阁序》以及《序》后的《滕王阁诗》。《诗》中这样写到“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诗句中描写的迷人的景色与深刻的意境立刻使我在内心深处升腾起一股热流,那股热流是对少年王勃非凡才气的惊叹。在这种情感定势下教学《少年王勃》,我的感情基调都是饱含深情的,语气是激昂的。在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学生正确地读出断句与停顿后,我也会情不自禁地读一遍。学生被迷人的秋景“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迷住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对着画面深情地配起音来,仿佛自己真的置身与迷人的秋景中。当学生读到“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我马上和都督的情感产生了共鸣,竟情不自禁地拍了一下桌子,叫到“奇才!真是奇才!”

2、以“师”之情,激起“生”之情。

【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

参考书目:

1、《在散文的情境中教散文》李吉林。

原载《课程教材教法》1996年第4期。

2、《以读为本,感悟自得》齐皓月 。

原载《小学语文教学》xx年第7期。

3、《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眼、时写下千古名片藤王阁序的事,显示了王勃非凡的才华。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课文配有彩色插图,有助于学生体会诗句意境,加深记忆。

学生对少年王勃比较陌生,老师揭示课题后,先介绍少年王勃在滕王阁会上,一气呵成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事,让学生带着对少年王勃无比崇敬的心情去朗读课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时,抓住重点段落,通过理解词句、图文对照、朗读想象等方法,感受课文描绘的迷人秋景,体会诗句蕴含的优美意境。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人物故事。(板书:16少年王勃)。

3、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对这篇文章赞不绝口。王勃是怎样《滕王阁序》的呢?我们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想一想: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南昌藤王阁都督宴会一篇秋景突然朗读邀请文章共同拍案叫绝《藤王阁序》千古传诵。

2、讨论:你从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藤王阁序》非常有名?

3、理解“千古传诵”一词。

四、学习第一、二节。

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

1、自由读1、2。

2、交流。

(1)“探望”还可怎么说?

(2)简介《藤王阁》。学“阁”。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为什么请王勃参加宴会/。

(4)都督要求每人写一篇文章,人们的表现怎样?(齐读)。

五、学习生字。

六、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

一、精读第三段。

1

(指导观察图)站在滕王阁上,可以看到些什么?

2

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自由读,画出你认为比较的句子。

3

交流。

(1)读词。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

*读第三自然段。

*指导背诵。

二、精读第四段。

1、这么迷人的秋景,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它写出来了。(出示、读)。

(1)理解句意。

(2)这句话好在哪?

(3)指导朗读。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王勃是怎样写这句话的?

3、交流。

(1)出示图,想王勃在看什么,想什么?

(2)正因为王勃边看边想,再加上他很有才气,所以他才能——胸有成竹。

(3)理解“胸有成竹”,并造句。

(4)于是王勃——板书: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文思如泉:指写文章的思路像什么?

笔走如飞:动作表演。

4、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你从什么地方知道都督也为王勃的诗句叫好?

什么是奇才?(板:拍案叫绝)。

如果你是都督,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表演)。

5、指导背诵。

三、小节。

读到这儿,我们也不禁为王勃写的句子叫好。他写这首诗时只有十几岁,这么小的年纪就写出千古传诵的名文,真了不起,真是一位奇才!(板书:《腾王阁序》千古传诵奇才)。

四、学习生字。

五、指导写字。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说笔顺。

2、读写词语。

南昌。

庆贺。

才气。

文思。

如泉。

宴会。

叫绝。

秋景。

笔走。

如飞。

二、通读全文,练习背诵3、4自然段。

三、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篇()决()诵()。

遍()绝()解()。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然后读一读。

()的余辉()的云霞()的秋景。

3、背诵、默写“落日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教后小记: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读完故事,你有何感想?”我试探。 。

“为什么都督前后变化这么大呢?”孩子们纷纷问道。

蒋雨雯说:“我想主要是这篇文章写得好,都督不得不服。” 。

“客人们不敢答应可能不光是因为他们不会写,还因为他们不敢得罪都督。” 。

“要是写了会怎样?”我进一步探询。 。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客人们都不敢答应。”我总结着。 。

他的才气还表现在哪里?

“他写的时候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这说明他写得很快,有才气的人才能写得这么快。”

“请你读一读!” 。

生读这句。 。

“我补充……”一个孩子不禁说了起来,我请他说。 。

“我觉得不光写得快,而且中间没有停下来,好像……好象……。”

“好象会背一样。”一个孩子接上话茬。 。

“胸有成竹了!” 。

我在实物投影上出示这个小“介绍”:(略) 。

生:“非常厉害。” 。

生:“非常棒!” 。

生:“我觉得很好。” 。

师:尤其是哪一句让都督拍案叫绝? 。

生(齐):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生: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

师:请大家练习练习,试试将江上迷人的秋景通过你的朗读美丽起来。 。

生练习、指名读、齐读。 。

师:这么美的景色王勃写时,就用了一句:

生: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生:野鸭缓缓飞,彩霞慢慢飘。 。

生:水天合成璧,云霞伴鸭飞。 。

生:无语。 。

师:美得让她沉醉,都让人说不出来了。(我替他解围) 。

师:现在你再来读读都督夸他的那句话。 。

生:读得较好。 。

师:你对比你大两三岁的王勃能写这么好的文章,有什么想说的吗? 。

生:我很佩服他。 。

生:我觉得他才气十足。 。

生:非常佩服他。 。

生:了不起。 。

生:让我来试试吧! 。

师: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

生:我觉得他有些骄傲。 。

师:哦,你读一读。(其他孩子直摇头,该生也觉得不对) 。

生:不是,他有些自豪。 。

生:读 。

师:刚刚那个故事中怎么描写的呢?我们不妨来看看。 。

从这里,你感受到什么? 。

生:他很谦虚。 。

生;齐读。 。

师:现在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

生;既有非常大的才气,又非常谦虚。 。

师:可以用不但……而且……来说一说吗? 。

生:王勃不但很有才气,而且还很谦虚。 。

师:说得好。下面请读一读这几句名言。 。

人越是高贵,对自己的评价就越是谦虚。

——司汤达(法) 。

伟人多谦虚,小人多谦虚。太阳穿一件朴素的光衣,白云却批着灿烂的裙摆。 。

——(印度)泰戈尔 。

越有学问的人,往往越是谦虚,只有那些肚子里没货的人才会骄傲。 。

——彭峰 。

——(意大利)达·芬奇 。

生;孩子们读完,似乎有话要说,好多人都举起了手。 。

师:请你们一起读一读、背一背三四两小节。 。

一会儿下课铃声响。 。

师:下课。 。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重点:背诵三、四自然段。

2.难点:感受王勃登上滕王阁观看到的美景与他写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关系。

1、分析字形。

2、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写法:

督:监督别人要用眼睛,所以下面是个目。宴:上中下结构,写得应紧凑些。序:田野的野右半部分,不能多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少年王勃》,谁能说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板书:有才气)。

1、学习第一节:

出示: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

说明王勃的才气早已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了。

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节:

出示: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a、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这样的一个场合,都督会请些什么样的人?

b、这么多有才学的人为什么都不敢答应呢?这说明了什么?

3、学习第四节:

出示: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王勃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写的文章令都督都拍案叫绝,认为是难得的一个人才。由此可以看出王勃才思敏捷、才华横溢、才智过人。从都督惊讶的语气中也可体会到他是一个奇才。

4、学习第五节。

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千古传诵”说明王勃写的文章影响广泛深远,不愧为是一个奇才。

指导朗读。

1、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画的是怎样的情景?

王勃用那一句诗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的?

2、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谁愿意读一读?

3、你知道这句诗的意思么?文章有一节描述的就是这句诗的景色,谁能找出来读一读?(出示第三节)。

4、你知道“落霞与孤鹜齐飞”描写的什么样的景色?

你能找到“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什么意思的句子么?

5、老师读诗句,学生读意思。

6、王勃看到的景象很美,写得更美,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师范读,教读书方法,边读边想,生个别读,注意情感)。

7、然后再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注意断句和节奏)。

8、指导背诵。

文档为doc格式。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一、感知人物,导入新课。

1、同学们知道,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朱德总司令和李广将军的故事,其实,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在少年时期就表现出聪明才智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他就是:少年王勃!

2、你了解他吗?你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简单交流预习后的了解,并质疑。(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了什么令人佩服的事呢?)(课文中的评价很有才气、奇才;积累的资料如: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背诵他写的诗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说说王勃做了件什么了不起的事?

三、再读课文,厘清字词。

1、再读课文,巩固字词。

(一)检查预习及初读情况。

课文都预习了,生字能记住了吗?

(1)谁来响亮地读一读?

(2)在你自学生字时,发现哪个生字比较难记?(注意:探右边不是宝盖头。督的下边是目(监督要用眼睛) 序的下边没有一撇)。

(3)齐读。

(二)指名读课文。

1、分小节读课文,读时相机指导学生读不好的长句。

四、词句导读,切入重点。

1、老师这儿还有一些词,你能读好吗?

出示: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拍案叫绝   千古传诵。

a、指名读。

c、读读这些词,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d、带着理解再来读一读词语。

e、到课文中读读这些词语。

这些词都是赞美王勃在写作上具有超人才华的,那他写出了怎样杰出的名句呢?

2、学生找出名句,谁来读?

(1)出示:落下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点多名学生读,对于如何停顿引发争议)。

(2)到底该如何停顿呢?如果你理解了句子的意思,你就会读了。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哪一段话描写的就是这句话的情景?用横线画下来。

(4)再轻轻的读一读句子,想一想哪一句写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意思。哪一句写的是“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

(5)真厉害,再考考你们:

理解“孤鹜”(野鸭)、“齐飞”(野鸭缓缓地飞翔、云霞轻轻地飘荡,好象在一起飞。)。

指名读,赛读与评点。(从你的目光中,老师看到了你心中的画面)(省略号给人韵味无穷的感觉,从省略号,你感受到了什么?)。

(7)教师配乐朗读。

来,让我们轻轻地闭上眼睛,老师想把这美妙的感受通过朗读带给大家。请你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这可是朗读的最高境界啊!让我们一起沉醉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景中。)。

(8)这么美的景色把王勃深深地吸引住了,在他的眼中仿佛是一幅优美的画,一首韵味无穷的诗.我们一起来吟诵诗句。学生齐读。

五、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练读课文。

请大家分组进行讨论,讨论时要说一说这样分段的理由哦。

交流:把学生的分法写在黑板上。

2、朗读全文。

六、作业设计。

1、背诵第三自然段和王勃相应的名句。

板书:           少年王勃  。

写          。

《滕王阁序》。

一(1)参加宴会。

二(2-4)写成名文。

三(5)传诵千古。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2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专题学习网站。

一、导入。

播放《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录音,请学生欣赏。师:刚才那首诗的作者是谁?(板书: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王勃在少年时期还写了一篇千古传诵的美文,那就是《滕王阁序》。(板书:少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然后说说你通过朗读了解到什么?

2.指名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3.了解滕王阁(学生浏览网站视频、文字解说)。

过渡:大家读书的能力很强,真了不起!为了学习更多,请小组合作借助网页把字词学会。

三、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主浏览网页。

2、检测自学结果:无拼音、加拼音读生字、词。

过渡:字词也学会了,真不错!谁知道王勃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滕王阁序》的?请细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

四、精读课文。

(一)情境创设,重点突破。

1、说说哪个自然段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2、“落下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到底是怎样的情景?出示动画。

3、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一情景的?(图、文出示)“远处,天连着水……轻轻地飘荡……”。

4、男生读、女生读;师生合作读。

5、这么美的句子,你喜欢吗?人们听到王勃写出这么美的句子时有什么反应?指名答。

6、请学生演一演,理解“拍案叫绝”。

7、回味诗句。(读)。

8、引出第5自然段。

理解:千古传诵。

9、王勃怎么写出的?其他客人呢?自读第2段,指读第4段。

出示:胸有成笔、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在座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10、王勃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浏览网页了解王勃的成才故事。

11、扩展阅读:王勃还写过哪些千古传诵的作品?(学生浏览网站资料)。

五、自由表达。

《少年王勃》的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背诵三、四自然段;书写生字;知道唐代大诗人王勃在少年时期就有非凡的才华,就写出了《藤王阁序》这样的千古名文。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四个成语;感受王勃登上滕王阁观看到的美景与他写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关系。

教学准备:

生字卡、投影片、有关王勃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学习书写生字:学习生字:探昌篇章突读共绝。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学生齐读。

2课文讲谁?注意多音字“少shao”。

3简介王勃:他在少年时,在藤王阁的宴会上,一气呵成写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藤王阁序》。请同学们自己来学学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2检查。

南昌滕王阁整修一新宴会。

都督邀请一篇文章。

凝视秋景水天一色突然。

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指名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3分小组读课文。

4分段读课文(读后评议)。

5交流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

南昌探望藤王阁都督孤鹜拍案叫绝。

三、学习生字:探昌篇章突读共绝。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围绕“王勃很有才气”学习理解课文,理解文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诗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讲了谁?

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

板书:很有才气。

二、围绕“王勃很有才气”学习课文。

1课文的那些语句说明王勃很有才气?请把他找出来读一读。

(小组讨论学习)。

2全班讨论交流。

相机出示:

一位姓阎的都督正准备在藤王阁举行宴会,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

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

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奇才,真是奇才!”

王勃写的这篇《藤王阁序》……名文。

3《藤王阁序》中的哪一句诗写得最好?

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学生齐读。

这句诗写了什么?请同学自己在书上找找答案。

4指导学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正因为王勃观察得很仔细,所以他写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三、齐读全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练习背诵课文;完成练习。

教学过程:

一、齐读全文。

二、背诵第三段。(出示投影片)。

看图指名背、齐背。

三、练习背诵第四段。

四、补充练习。

1组词。

篇()绝()诵()思()。

遍()决()通()恩()。

2填合适的词。

()的云霞()地飘荡。

()的秋景()地飞翔。

五、完成《习字册》上的词语书写。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长江发源于青海,沿途经过十多个省市后流入东海,其中有个省简称为“赣”,谁能说出它的全名?聪明的同学们可以猜想江西境内的长江我们可以称它为什么?(赣江)。

2.在江西南昌市赣江边,有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的三大名楼之一的藤王阁,(出示图片)唐初始建,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了。曾多次被毁重建,但因为一个少年的文章《藤王阁序》而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他就是王勃,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板书课题,出示王勃图片)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14岁的王勃受阎都督之邀,写出了千古传颂的《滕王阁序》。

注意多音字“少年shao”

3.看课题,你最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引出:“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中心话题。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二、初读课文 读准字词。

1.让我们来读课文了解王勃。

2.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录音。

3.自由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尤其是比较长的句子)、读通课文。

4.检查自读情况:

a.用各种方式读一读:

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及时正音。说说每一段的意思。

c.再次默读全文。

5.尝试分段,理清课文层次:

一(1)主要讲了藤王阁整修一新,王勃应邀参加宴会。

二(2~4)主要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藤王阁序》。

三(5)点明《藤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6.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紧扣才气 顺学而导。

1.通过初读,谁能说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板书:“有才气”或者“奇才”)。

2.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奇才?为什么称他是奇才?

3.诗文吟诵,图文对照,品读“奇才”。

(一)诗。

1.板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指导“鹜”的书写)。

2.看着黑板你能再把这句诗来读一读吗?

3.让我们一起来正确流利地读一读这句诗吧。

4.这句诗短短14个字,却写出了4种各有特色的景物:落霞、孤鹜、秋水、长天。

5.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诗句,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6.短短14个字却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让我们带着刚才的感受一起吟诵这句诗吧!

(二)文。

1.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这诗句意思的句子。

2.出示句子: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2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挂图、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录音,找生字。

2、交流:

tanchangpianzhangtudu。

探昌篇章突读。

3、读。

4、自己选1—2个记一记。

5、交流。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读,思考:滕王阁在哪儿?王勃怎么会被邀请参加宴会的?

2、指名读。

3、交流问题。

板书:才气。

4、质疑。

四、写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制订学习目标。

1、质疑。

2、板书:有才气。

出示:

wu。

落霞与孤鹜齐飞,

gong。

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情境创设,重点突破。

1、自读,找出“落……色”的意思。

2、(图、文出示)“远处,天连着水……轻轻地飘荡……”。

gong。

3、指导朗读,学习生字:共。

4、这幅图上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美吗?(出示:秋景、迷人)。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

1、回味诗句。(读)。

2、王勃怎么写出的?自读第2段,指读第4段。

[出示词语:胸有成笔、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动作)]。

学习生字:绝。

3、引出第5自然段。

理解:千古传诵。

三、写生字。

共、绝。

第三课时。

一、背诵三、四段。

二、练习。

1、抄写词语。

2、完成《练习册》p50页。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2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挂图、生字卡片。

一、导入  。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录音,找生字。

2、交流:

tanchangpianzhangtudu。

探昌篇章突读。

3、读。

4、自己选1—2个记一记。

5、交流。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读,思考:滕王阁在哪儿?王勃怎么会被邀请参加宴会的?

2、指名读。

3、交流问题。

板书:才气。

4、质疑。

四、写字。

一、导入  ,制订学习目标。

1、质疑。

2、板书:有才气。

出示:

wu。

落霞与孤鹜齐飞,

gong。

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情境创设,重点突破。

1、自读,找出“落……色”的意思。

2、(图、文出示)“远处,天连着水……轻轻地飘荡……”。

gong。

3、指导朗读,学习生字:共。

4、这幅图上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美吗?(出示:秋景、迷人)。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

1、回味诗句。(读)。

2、王勃怎么写出的?自读第2段,指读第4段。

[出示词语:胸有成笔、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动作)]。

学习生字:绝。

3、引出第5自然段。

理解:千古传诵。

三、写生字。

共、绝。

一、背诵三、四段。

二、练习。

1、抄写词语。

2、完成《练习册》p50页。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教学的设计一直是我们教师努力追寻出新而又时刻离不开的话题,教学设计不应为教而设计,应该为学而设计。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但作为教师怎样的设计才能达到促进学生简简单单学习、扎扎实实发展的目的?我以为:每一篇文章都有特定的主题,教师要围绕主题设计教学,寻找中心话题,有时一个关键的问题可以牵动全文,让整个教学顺利地展开,老师要做的只是适时地“煽风点火”。

本课教学,“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少年王勃是个很有才华的人?”是教学的重点,但我以为,紧紧抓住这个问题,显然不够,学生很简单就能体会到王勃的很有才华,似乎没有悬念,没有悬念的前提下为找寻答案而去答案,似乎没有什么深度探究的价值,那所谓的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中去探究、发现、思考也就是水中望月。

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会读书。本课教学,我首先播放情景flash短片,让学生进入情境,进入故事,再引导出课题,并从课题出发,引导出“少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这一个开放式话题,虽然,这个问题,也许没有“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少年王勃是个很有才华的人?”风平浪静有保障,但我以为:“少年王勃是个什么样的人?”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研读文章,真正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运用自己的力量从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精神,且能够让不同起点的学生能有自己的收获,拥有一片自己发展的空间,并且孩子们抓住后“少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这一话题后一定会学得简单,学得深刻。

3月份,我在两个学校不同的班级先后进行了公开课教学,从课堂反馈来看,两个班级的学生首先发现的不约而同都是王勃会观察、会思考,而不是首先便提到“很有才华”,两个班级的学生也都读出了:勇敢、孝顺、谦虚……等,学生在自己的理解与获得中更学会了读书。

二、在阅读教学中,正确处理“读”与“讲”的关系。

我们主张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前提下再“开讲”,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和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好课文,一定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要指导全班学生都能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读出感情,让学生在自己读懂课文的过程中,去理解内容,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语言,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水平。教师的讲解一定要精当,通过老师的“讲”,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帮助学生领会课文中叙事状物、表情达意的精妙之处,不求面面俱到。

如:本课第3、4自然段,描写的秋景“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这些文字应该是本课的重点段落,很多教师会忽略第1、2自然段,而在这里也许花上很多的时间,我以为,本节理解也许不必要放在第一位,因此我没有过多地去解释、理解,而是通诗句与叙述文字的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领会诗句、领会美丽的秋景。这一段有也很多词语含义深刻,因此,需要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体会,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我采用手势、比较等,让学生体会到“缓缓地”、“轻轻地”体现了野鸭的悠闲自在和云彩飘荡的轻柔。另外,像“笔走如飞”、“拍案叫绝”、“胸有成竹”等词语,我又采用动作表演等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了的意思,避免了枯燥的词义讲解,使学生兴趣盎然。

三、感悟写作过程,把学生带入习作殿堂。

语文教学要十分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在研读教材和备课时,我发现课文中有这么两句:“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这两句也许并不是课文的重点句,容易被忽略,我想,课文通篇反映王勃是奇才,但他为什么能够很快地写古传诵的文章,是因为,王勃善于观察,肯于思考,而且是凝神观察,静静的思考,方能胸有成竹,这其实是写出好文章的前提,学生写作文也应该这样。所以,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把这两句用心读一读,边读边体会一下写好一篇文章的过程,我觉得,这段文字应该让学生记在心里,模仿王勃写作的这一形式,因为习作离不开这样的观察与写前思考。当然这也告诉我们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不要只顾自己讲,应该给学生静静思考的时间,给学生静静思考的环境,因为这非常重要的。

四、相机拓展,促进课内外的有效延伸。

本篇课文,简短的叙述了王勃路过滕王阁赴宴而写下千古传诵的《滕王阁序》的经过,其实,背后的花絮很多,滕王阁的介绍、王勃的传奇与佳作、《滕王阁序》全文……资源极其丰富。

本课教学中,我随着课文精读相机介绍王勃、滕王阁有关知识,在教学结束时,播放孙道临诵读的《滕王阁序》,还预设了:古今中外,像王勃这样的少年奇才,历史上还有很多,你知道那些?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等拓展内容,激发学生课外探究的热情,为学生在今后学习《滕王阁序》做好铺垫。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课。

1、今天,学习第九课——少年王勃。师板书课题,学生跟写,

2、指读、齐读课题,提示:少(shao)是多音字。

3、课前同学们都已经自主预习了,一定做了很多工作。

读熟课文的同学举举手?字词的读音都掌握了吗?

4、检查字词。

第一屏:滕王阁。

“阁”(知道什么是阁吗?生先说):类似楼房的一种建筑,一般是四方形、六角形或八角形,多建筑在高处,可以凭高远眺。

你们了解滕王阁吗?(学生补充资料)对,滕王阁在现在的江西省南昌市赣江边,是唐高祖的儿子腾王李元婴在这里任都督时所建,所以以“滕王”为名,叫滕王阁。是江南的三大名楼之一。享有“西江第一楼”的美誉。(出图)。

第二屏:都督。

都督注意多音字“都”,提醒:“都督”连起来读,第二个“督”读得轻一点。生齐读。

师:都督是古时候的军事长官。

“督”字注意写法,特别注意写好哪一笔?强调上半部分“叔”没有勾。师范写,生练写两遍。

第三屏: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拍案叫绝。

四字词语读得好,平日里要多注意积累。

小结:预习的很充分,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主动查查相关资料,帮助学习。好习惯继续保持!

5、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你们了解王勃吗?查没查相关的资料?(学生介绍相关资料)师适时补充: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从小能做诗赋,显示出超凡的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并称“初唐四杰”。

小结:遇到这样写人的文章,查一查与人物相关的资料、生平、简介等,这是自主预习的内容。

二、整体感知。

过渡:文章讲了少年王勃的什么事?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自己读读书。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说说文章的大体内容。(一人)。

出示屏幕:时间:重阳节。

地点:滕王阁。

干什么:写下《滕王阁序》。

你们看,把这些内容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了这些,同学们想用什么词送给少年王勃?(有才华、才气、了不起)师:不仅有才气,而且非常有才气书中用了一个词——“奇才”。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奇才?(有特殊才能的)。

三、细读全文。

过渡:过渡:从哪儿看出王勃是一个(有才华、了不起)堪称奇才的人?同学们默读全文,画一画相关的句子。

(一)、品读王勃表现——体会“奇才”

1、指名读句子。

胸有成竹:心中有十足的把握。(没有事先准备,当场写成,时间很短)。

文思如泉:写文章时,思路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的流出。

笔走如飞:因为思路像流水,写起来特别快,一气呵成。

3、小结:我们在读句子的时候,弄明白主要词语的意思,就能读懂句子的意思。

(二)、理解学习“霞鹜齐飞、水天一色”——体会诗句的“奇”。

过渡:还从哪儿能看出王勃是奇才呢?谁接着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1、我们还从哪儿看出王勃是奇才?

2、写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传世佳句。生读句子。

2、诗句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象?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3、出段落、诗句。让学生说明诗句意。

诗句写得很精练,每个字都表示一定的意思。联系前面两句话,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可以是一个字的,也可以是一句诗的。

老师来考考你:“鹜”指的是什么?“孤鹜”?

小结:读懂这个词,这句诗的意思就读懂了。说说下一句的意思。

4、让我们想象着诗句描绘的画面,读一读。先练一练。

5、配乐,教师引读。读出秋景的宁静、深远之美。

音乐响。先指名。

第一层:读出景色的空旷、辽远:

望着如此空旷、辽远的秋景,王勃写下了千古吟诵的绝句——。

第二层:读出景色的宁静、壮美:

师:在夕阳的映衬下,一切是那么的美丽,一只野鸭不知道将要飞向何方——。

望着如此壮观、美丽的秋景,王勃禁不住吟诵——。

晚霞飘浮,孤鹜上翔,仿佛在一起飞行,秋水清澈,长天明净,相映成水天一色——。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华静芳发表【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

一早到学校,就收到校长室发来的飞鸽传书,有幸听了尤老师上的《少年王勃》一课。这是一篇写人物的文章,通过刻画王勃写《滕王阁序》的过程,表现王勃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尤老师上的是第一课时,总的感觉在各环节上处理得非常到位,基础知识抓得很扎实。

1、课堂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说到以学生为主体,大家都是耳熟能详,天天挂在嘴边念叨。可真正落实到课堂上,却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在初读课文时,尤老师让学生分段朗读,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读完后,让读的学生自己说说读得怎么样,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老师及时鼓励学生再来一次,在这样平和的氛围中,学生没有了思想上的负担,朗读的效果自然比上一次好。反过来看,平时的学生点评,特别是初读课文时,因对课文语言触摸次数少,读得少流利的现象是很多的,有时点评会出现专给同学挑毛病的现象,这样一来,朗读课文的同学在心理上会有一定的压力,第二次的朗读,他会刻意去注意,不能真正投入朗读。

在生字教学中,学生自己分析结构后,尤老师问大家:“哪个生字需要老师带大家一起来写的?”许多学生都建议教“敢”,尤老师和大家认真学习了这个生字,在范写后,要求学生检查下老师书写的字,学生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从这一些微小的细节,却反映出了一个老师的教学理念,心里时刻装着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他们,赏识他们。

2、注重初读,扫清阅读障碍。

在每段朗读后,老师都能引导学生把生字词语读准,尤老师特别有心地把每段的生字词在读完一段后及时出示,和学生一遍遍地读,正音。课上,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文本亲密接触,基本上达到了读得通顺、读得流利的教学要求。

3、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从题目看,这篇课文写的是少年时候的王勃,突出“少年”一词,小小年纪的王勃就能写下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不能不让人惊奇与敬佩。有的学生会对王勃的另一首诗句印象深刻“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由此引入对王勃的介绍,滕王阁更是以王勃的这篇序而名扬海内。看得出来,尤老师班上的学生预习工作做得很好,许多学生都能把课前了解到的,急于和大家分享。

4、扣“才华”,整体感知文章。

要说有什么建议的话,我觉得在学生介绍王勃,滕王阁的资料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整理能力,有时资料上显示的是比较综合的,语言晦涩的文字,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些难度。如能把这些信息稍加整理,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其余学生会听得更清楚明白。另外在介绍时,图片的辅助功能体现不够明显。

转载。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