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字的用处教案设计大全(19篇)

时间:2023-11-29 23:51:05 作者:GZ才子

教案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对于教师来说,编写一份系统完整的教案是非常重要的。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些六年级教案的实例,了解如何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六年级数字的用处教案

1、本课的教学设计创造性、开放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有效运用了课前收集资料、课中交流汇报和课后运用知识的多种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广阔空间。课前我分小组给学生分配任务。学生分别从学号、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和其他编码四个方面收集整理相关的资料。课堂汇报气氛活跃,学生学到了许多与编码有关的知识,感受到知识的趣味性和无限性。

2、教学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通过上网、走访、咨询、调查等方式收集到了许多编码的知识。知道了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编码,例如:图书编码、商品编码、运动员号码牌、门牌号码、银联卡、积分卡等等。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学习,还了解到不同的编码表示的含义。例如,邮政编码的六位数就代表着四级含义:前两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位表示邮区代号;第四位数表示市(县)的编码;最后两位代表邮件投递局所。电话号码由区号和号码组成。这些编码都是广泛存在于生活、为学生所熟悉而常被忽略的“数学”一下子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数字与编码”这一看似很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有趣。

3、本节课注重理解与运用。在学生了解、掌握了生活中一些编码的知识之后,我进一步引导他们归纳编码的好处以及编码时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理解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自己编个号码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本课的一大特色,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字编码知识给自己编号,学生得出了形式多样的身份号码。让学生亲身感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协作中互补,感受到合作交流学习的重要,使学生用积极的情感来学习数学。

上完这节课,我感觉自己的进步很大,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的教学理念在逐渐更新,重新认识了“教”与“学”的关系。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让我感到遗憾的地方,还需要学习。人文科学启迪智慧,自然科学揭示真理。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时代也就是数字时代,用数字编码是起点,要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时代,还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探索与创新。

六年级数字的用处教案设计

指导预习:

1、学习“自读提示”,了解学习该课的基本要求。

2、快速阅读课文一遍,了解课文写了那几个方面的内容。

3、画出课文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读熟记牢。

检查预习。

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上乘()。

目不识丁:

饱学之士:

不胜()枚()举。

雅俗共赏。

浑()然天成。

无稽()之谈:

新课研习:

1、背景说明导入,解题,了解“杂说”的含义。

(课文选自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梦天集》,可见时代感较鲜明。在“科教兴国”的今天,普及科学知识和强化科学精神是强国大计。本文讲科学反迷信,批判了“占数术”,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杂”原意为“多种多样”,此处可理解为“几方面”,课文正是从三方面来说明的,正好对应。)。

2、讲读第一部分(第一段)。

学生熟读,找出全文的关键词“数字的身世……遗憾”;批注该段。

3、依据数字的“身世、情趣、遗憾”三方面,把第一部分后的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

4、讲读第二部分。

(1)齐读课文。

(2)出示“数字发展过程”表,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句填空。

时间地点创造者称谓主要内容。

40前地中海东岸腓尼基人字母表用字母代替数字。

前地中海周围及欧亚非三洲古罗马人罗马记数法罗马数字。

多年前印度印度人阿拉伯数字1、2、3、4、5、6、7、8、9、0。

7000~5000年前河南(半坡)中国人中国数字一、二、……十、百、千。

5、讲读第三部分。

大声朗读第三部分,画出表现“数字的情趣”的句子。

讨论:

(1)“数字的情趣”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易于记忆,便于交谈;生活中给人无穷乐趣)。

(2)这部分用了那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举例子:使说明的问题--数字的情趣更加具体,有说服力)。

6、讲读第四部分。

朗读,体会作者的用意。

讨论:

(1)“数字的苦恼”是什么?

(被人为地赋予了一定含义,发展成为“占数术”)。

(2)作者写这部分的用意何在?

(反对现代:数字“迷信,批判畸形的文化现象,体现强烈的科学精神。)。

(3)举出一个”占数术“的新例子,并加以批判。

7、小结迁移。

六年级数字的用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设计编码的过程,体会数字在表达、交流和传递信息中的作用。2、能在具体情景中,了解一个“编码”中某些数字所代表的意义。3、使学生体会数字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索数字编码的编排规则和方法,了解一个“编码”中某些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教学难点:学会用数字编码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研究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放松放松好吗?2、师:游戏做完了,老师有问题要问了,在以前的学习中,数字“1、2、3”可以表示什么?(数量、顺序),在刚才的游戏中,数字“1、2、3”表达和传递的是什么?(信息)也就是说数字不仅可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表达和传递信息。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编学号(6分钟)。

1、师:老师报到哪位同学的名字,请你大声回答“到”,好吗?(叫2到3个后)问:如果不报姓名,还可以报什么?(座号、学号)。

2、师:课前老师已经要求大家向班主任和教导主任了解了自己的学号及其编排规则。(教师出示某个学生的学号:41531)这个学号是不是随便编写的?你能从这个学号中获取什么信息?(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师:谁还有问题要提?

一个年级的人数超过100人,但比1000个人要少,所以学号用三个数字来表示。

用四位,还可以用几位?那大家有没有觉得这学号有不合理的地方?

师:谁来概括一下这个学号是按照什么规则编排的?至少各用几个数字表示最合理?

师:根据这个编排规则,你的学号应该是多少?师:如果要求从学号中还能看出性别,你该怎么办?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多!

学生发言,如邮政编码、汽车牌照、身份证、条形码等等。

师:老师在课前也做了一些调查。还有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数字电视、数字图书馆都是利用数字编码进行信息处理的高科技产品。

活动二:邮政编码:(5分钟)。

1、师:(出示课件)这是一个信封(出示),信封上“350708”是什么编码?

生:邮政编码。

根据学生的回答显示:350708。

省市区投递局。

2、师:邮政编码就是按照这样的规则编排的。不同的地区,邮政编码也不同。

师:最后两位可能不同,为什么?

生:因为所在的投递局不一样。

3、对“邮政编码”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活动三:身份证。(10分钟)。

1、电脑出示:450221196304060046。

师:谁知道这是什么编码?

2、各小组同学汇报了解有关身份证编码知识,教师穿插提问,并板书。

450221196304060216。

地址码出生日期码顺序码校验码

前两个数字表示省份。(如45代表广西自治区。)为什么要用两个数字?

第3、4位上的两个数字表示所在的城市。(如02表示柳州市。)。

第5、6位上的两个数字表示户籍所在的县(区)。(如21表示柳江县)。

第7—14位上的数字表示这个人的出生年、月、日。

师:提问:为什么1月用01表示而不直接用1呢?(0是占位)。

有了这个顺序码,即使是双胞胎多胞胎,他们的编码也是唯一的了。

身份证的最后一位数字是计算机根据前面17位数字按一定的公式自动生成的,叫做校验码。是用来识别身份证真伪的,只能用0—9和字母x中的一个表示。

3、一张身份证编码上的知识还真多啊!还有人有疑问吗?

有些身份证是15位,为什么会不同呢?不同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电脑把多出的三位用不同颜色突出)。

450221196304060046。

身份证号码要表达的'意思可以用文字表达吗?那为什么还要用数码来表示?

与学生共同探讨,总结出编码的优越性和科学性。

师:这么几个简简单单的数字就可以反映出一个人这么多的信息!它非常的简明、科学,而且是唯一的,使用起来也方便,这也就是编码的优越性。(板书:简明、科学、唯一)。

4、小练习:

现有一身份证号码:450221621215312,请根据此号码写出该人出生年月日,性别。

45022119710726052345022119701124151x。

450221199505130123。

5、生问:我们说了这么多关于身份证的知识,那么身份证到底有什么用?

学生回答:如登机、出关、贷款、开户、更改户籍资料、修改密码等等。

教育学生:身份证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法定个人身份证件,将来要注意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不要随意借给他人使用。

活动四:其他编码(9分)。

师:你还想了解其他编码呢?老师知道我班同学调查收集到了很到资料,大家都来共享他们的学习成果呢!好不好?(由学生上台介绍其他编码)。

1、房间编号。

2、电话号码(特殊号码)。

(1)电话号码:722390213777257779。

局号网号。

(2)特殊的电话号码:

1141101912212315。

查号报警急救火警交通事故消费者投诉。

3、汽车牌照。

4、条形码——商品的“身份证”。条形码有什么作用?

活动五:小小设计师(8分)。

师:数字编码的作用可真大呀!你们知道的也可多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来设计编码呢?有信心吗?好,下面我们将举行“小小设计师”比赛。

六年级数字的用处教案设计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不必面面俱到)。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不仅要思考其他内容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帮助,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科体系的建立、其他学科内容学习的帮助;还应该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学科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的帮助,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影响等。

五单元中的内容,随着学生生活经验的丰富、视野的不断开阔以及所学知识的增加,教材安排了这个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专题。这一专题不仅体现了所学知识的应用,同时渗透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有助于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将学生的视野从自我世界、周围环境引向现实社会、科学技术等更为广阔的空间。

数是数学学习的基本内容,它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特别地,在数字化的现代社会,数更是人们表达、交流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因此,教材安排了“数字的用处”,从另一角度让学生了解数字在编码中的应用,鼓励学生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进一步认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学情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

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即从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经过哪几个环节,最终形成本节课要达到的知识。

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可能是知识基础不足、旧的概念或者能力方法不够、思维方式变化等。

学生已有借助不同的数字对人或事物进行区别的经验,如,运动会上对。

运动员编码、学校生活中的班级号、每个人的学号、日常生活中的电话号码等。教材首先设计了一个为六年级每名同学编一个号码的活动,目的是说明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区分事物。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编制号码的规则与希望传达的信息有关。本节课要关注的是:使学生体会到数字对于表达和交流信息的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1.经历设计编码的过程,体会数字在表达、交流和传递信息中的作用。

2.能在具体情景中,了解一个“编号”中某些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3.通过学生收集的大量数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实际运用。

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示意。

(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晰准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简单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还要避免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最好控制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

六年级数字的用处教案设计

p-71、72页。

学情分析。

学生了解知识的特点。

学习目标。

1.经过设计编码的过程,体会数字在表达、交流和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2.了解数字在具体情景中所代表的意义。

导学策略。

导学法、尝试法。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邮政编码数据资料。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说说数据的作用。

学生讨论数据。

2、提问:你在现实生活中哪些数据?举例说明。

二、出示例子。

明明想为六年级的同学编一个号码,请你说说编法。

(1)、小组讨论。

(2)、说说小组讨论的结果。

(3)、怎样编码较合理?

(4)、列举生活中的`编码。

(5)、教师小结。

三、试一试。

1、请同学们看第70页第1小题的问题,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结果,全班交流。

2、加深认识看第70页第2小题的问题,请学生在书中完成题目。

四、实践活动。

先小组自己讨论交流。

再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数字有什么作用?

六、作业。

请学生收集一些数字进行分析,并说说表示的意思。

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学生说说数据。

学生讨论例子。

同学们看第70页第1小题的问题,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结果,全班交流。

学生实践活动。

先小组自己讨论交流。

学生小结。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好。

教学心得体会: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实际,这样学生更感兴趣。

六年级数字的用处教案

新课程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建立联系。在本节课的实践中,引导学生联系自已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主动地观察分析生活现象,用数来表示身边的事物,说说身边的数,生活中用到的数,正是在与数的“对话、沟通、交流”中,学生的数感得以有效地发展。经历过的各种事物、各种现象中的数;更有在菜场里、马路上、超市里、体育运动中等各种生活经历中感受过、观察过的数,从而把课堂教学的触角伸向现实生活中广阔的世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无处不在,体会数在生活中的使用价值。

数是数学学习的基本内容,它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数可以用来表示一类集合的数量,可以用来表示一群事物的顺序,可以用来表示测量的结果……特别地,在数字化的现代社会,数更是人们表达、交流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大至国际间军事情报、经济信息、科技动态的密码传递,中至电话号码、邮政编码、车辆牌号、身份证号的表示,小到学号、房间号,可以说数字无处不在。因此,教材安排了“数字的用处”,从另一角度让学生了解数字在编码中的应用,鼓励学生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进一步认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几样活动,比如如果要为全校每个同学都编一个号码,希望能从编码中看出这个学生是哪年入学的,现在在哪个班,在班上的学号是什么和该同学的性别。编码至少需要几位数字?你能设计一个编号的方法吗?比如:邮政编码的相关知识,比如,在生活中寻找运用数字的例子,学生在活动中深切体悟到数字的魅力,感受到数字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特别是在找生活中运用数字的例子这个活动中,学生积极性非常高,找到了许多生活中的实例,充分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尝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六年级教学设计教案

生:我在这里度过了童年的时光,我特别喜欢校园。

师:喜欢校园的哪些方面呢?

生:校园里绿化得很美,有很多果树,还有四季常青的松柏树,特别是夏天和秋天,校园里有各种鲜花。

生:我喜欢校园里很多体育设施。如:联合器械架,攀登架,单、双杠等等。我可爱在这儿活动了。

师:除了以上同学们说的喜欢校园的环境和设施,最让你们留恋的是什么?

生:在校园里我们搞了许多有意义、有趣的活动,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师:是的,我们都热爱这座校园,在作文中就要表达出这种情感,也就是这篇作文的中心思想。(板书:一、中心思想)。

师:我们描述校园必须按一定的顺序,你们是怎么思考的?

生:我以进校的路线来写校园的各个地方。如:进了校门走上甬道,来到操场,然后进入教学楼。

师:思路很清楚。

生:老师,我按校园的各个方面分类写行吗?

师:当然可以,你说说看。

生:我常常站在四楼窗口俯瞰校园。我按这样的顺序: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操场的景物和同学们活动的情况,再写校园的花草树木春夏秋冬都那么生机勃勃,有特色,最后写我们的教室宽敞明亮及师生的关系。

师:很好,无论按怎样的顺序,都要注意各段之间的衔接。

(板书:二、叙述要有条理)。

师:文章的思路有了条理,是不是这些内容平均使用笔墨?还要考虑什么问题?

生:应该考虑详写和略写的问题。

师:是的。文章中要有一两处细致描写,其它方面略写,文章就既完整又详细得当了。下面我们来共同研究一下详写部分。

生:重点描述的地方也要有一定的顺序。

师:很好。首先要确定“立足点”,也就是观察点,然后按方位描述景物,并在字里行间表达自己的情感。

现在每个同学练写一个详写片断。

〔板书:三、详细描写(重点段落)。

(一)确定立足点。

(二)按方位描述。

(三)表达真情实感〕。

生:写片断后谈:我走出教学楼,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楼旁左侧的参天的古槐。夏天,那茂密的枝叶遮住了阳光,我们在树荫下跳皮筋,做游戏。再往前走,有几棵石榴树,结的石榴又红又大,真想摘下一个尝尝鲜。不,那是集体的财富。接待室的两侧的柿子树更引人注目,在这金秋季节,深绿色的叶子中透着红,红中闪着亮,远远看去像火焰一般。走近一看,一个个熟透的柿子,坠在树上,把树枝都压弯了。这一棵棵高大的树木,把我们的校园装点得多美呀!

生:教学楼里有几个专用教室,我特别喜欢四楼的计算机教室。这里全是先进设备。地上铺着木纹地板革,看上去是那么柔和、舒服。抬头望去,嗬,一盏盏圆形花纹吊灯,镶嵌在屋顶。平视教室,数十台中华学习机和“310”机整整齐齐地排成两列长队。瞧,正中的那台就是我用的。雪白的外壳,红色的键盘,打开显示器发出了“嘟嘟”的响声。在这里上课真是一种享受。

教师总结:几位同学写的内容都较具体。在完成全篇作文时,不仅写景物,还要写出人的生活,要有生活气息。

六年级数字的用处教案

学生通过“课前自己查阅资料,收集信息——课上互相交流、整理信息——感受数字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这样的学习过程,充分的体会到数字在表达、交流和传递信息中的作用。

问题情景的引入出奇制胜,很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在课程一开始,就直接设计了一个情景问题,给出一串看起来没有任何联系的数字230104,极大地激起学生们的好奇和疑惑,然后老师给予提示:“表示课本第23页,01是第一行,04是第4个字,请快去找找看。”孩子们很快找出是“数”,接着孩子们非常急不可耐的找到后面三个字是“学是科学之首。”,老师用这样意想不到的方式和孩子们问好,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接着;老师做了一个简短的总结:“简简单单的一个数字,可以表示很多很多的意思。数字是有限的,可是不同的数字排列却是无限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从数字编码的角度来研究“数字的用处”。紧接着老师又给出一串数字——我的身份证编码,从而引发对身份证的.数码编排的研究,对于学生来说,对老师的信息是非常感兴趣的,这个时候老师又卖了一个关子:“这一串神奇的数字编码,他包含了老师的很多秘密。快去找找,你能发现老师的哪些秘密?”因为课前学生们已经通过收集、查阅等方式掌握了关于身份证的一些信息,这时候都跃跃欲试,急于展示自己的发现。

关注学生学习的方法,重视生生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课前的猜谜语,到课上的回报交流中教师对学生的肯定性评价语言“你真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你的学习方法真好!善于问问题的学生才是好学生。”中无不渗透着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交流,在交流中得到升华。

在感受和体会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环节中,我特别注重收集的是生活中孩子们特别熟悉的数字编码,让孩子真正体会到我们已经进入“数字化的时代”,数字在生活中确实“无处不在”,从而充分体现了数学要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一理念。

六年级语文《学弈》教案设计

教室内,“战场上”,弥漫着一股“战尘”,“硝烟”等混合而成的奇特味道,让人兴奋,紧张。屋内静极了,只有棋子落下的清脆的“啪”“啪”声,可战争却在这其中愈演愈烈?“老师,我赢了!”随着一句话,打破了这宁静。赢棋的面露喜色,输棋的如释重负,叹了口气,继而又在一旁观起战来。

我坐在座位上,我的对手是一位“女中豪杰”,虽算不上闭月羞花,却活脱脱一个“王熙凤”的翻版。她的棋艺不错,才下了几回合,我就冒出了冷汗。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着,眼看着下课铃即将敲响,我不耐烦地催了一句:“你快点儿呀!”“别烦嘛”一句带着哭腔的话如一颗炸弹从她嘴里喷发出来,紧接着,她鼻子猛地往回一吸,眨眼间,几颗硕大的泪珠“吧嗒、吧嗒”就下来了,我着实吓了一跳,周围的同学也循声赶来。看着这情形,同学们个个目瞪口呆,束手无策。

好一会儿,她上了一步老将,我不紧不慢地“吃”了她的`棋子。

接下来几个回合,我越战越勇,脑细胞集体出发。到了残局阶段,也是最精彩的阶段了。

她的几颗大子纷纷落败,只剩下一个炮,两士两相,三个兵和一个老将了。我乘胜追击,出动了所有的兵力攻打她的老巢。可她顽强抵抗,任我狂轰滥炸,她也丝毫不打算投降。我心血来潮,准备“磨豆腐”。我采取了防守方式,安安稳稳地坐在“家里”,看看她还有什么花招。几轮下来,她的棋子已所剩无几了。她大势已去,终于轮到我亮相了。

“将军”我大喊一声。她却一点儿也不慌张。老将上,下,左,右逃了个遍,最后逃到了最顶上。“高将多危啊!”我喃喃自语道。心想:这会儿,她应该无心恋战了吧。可她却偏偏出人意料,向我进攻。谁料想,那马居然跳到我的“士”口上,不是明摆着找死吗?“啊!”她一声尖叫,想把马收回去,可是——已经迟了,她落子了。送上门的家伙哪有不收之理。她的脸一阵红,一阵白,手使劲拧着衣角,“我,我认输了。”

太好了,我从座位上跳起来,真想把这个消息向全世界宣告!

夜晚,我躺在床上,月亮升上了树梢,星星眨着小眼睛,仿佛在对我说:“恭喜你啊!”我眯着小眼睛甜甜的笑了。弈之乐,不仅在于获胜后的喜悦,更在于对弈时斗智斗勇的痛快淋漓。爱棋吧,它会给你带来无限乐趣!

六年级教学设计教案

音乐剧《音乐之声》是罗杰斯代表作之一。《doremi》是该剧中著名唱段之一。

历史发展中的乐谱,人类记录音乐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记普法。力图准确地记录下来音乐的'各种要素。

师弹琴向生问好。

生听向师问好。

情感交流。

准备上课。

1、师介绍影片《音乐之声》。

2、请生说说影片《音乐之声》的感想,并谈谈对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播放《音乐之声》插曲————《doremi》。

4、师弹琴,生唱。

1、听师介绍影片《音乐之声》的背景。

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3、聆听《音乐之声》插曲————《doremi》。

4、生听琴哼唱。

音乐剧《音乐之声》是罗杰斯代表作之一。《doremi》是该剧中著名唱段之一。

师弹琴向生再见。

生听琴向师再见。

情感交流。

准备下课。

老师弹琴向学生问好。

学生听向老师问好。

情感交流。

准备上课。

1、播放《doremi》。

2、师弹琴。

3、师生同唱歌谱。

4、师弹琴。

5、播放歌曲录音伴奏。

1、聆听歌曲《doremi》。

2、生听琴试唱歌谱。

3、师生同唱歌谱。

4、

a唱中文。

b唱英文。

5、跟录音伴奏唱。

音乐剧《音乐之声》是罗杰斯代表作之一。《doremi》是该剧中著名唱段之一。

师弹琴向生再见。

生听琴向师再见。

情感交流。

准备下课。

六年级教案《草船借箭》教案设计

学生视角:

“草船”是什么样的船?为什么文章中用了“借”箭?整个故事发生在原因、经过、结果怎样?生动的情节吸引着学生学生边读边思,激发着学生学习热情。

难点:抓住课文内容,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

教师思考:

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学《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记叙了孙刘联合抗曹的过程中,诸葛亮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知过人。文章内容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鲜活,人物关系微妙,中心突出。教学中应把握好文章赞扬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中心,结合学生对文章已有的认知基础,课内外结合,长文短教。

重点:从“草船借箭”中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体会他的神机妙算。

设计特色:课内外结合,长文短教,读中感悟。

信息资料:

1、师生共同阅读《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内容资料。

2、查阅搜集介绍诸葛亮及故事中人物的文章或相关资料。

3、船模型及相关的演示材料。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诸葛亮之所能神机妙算使得借箭成功,是因为他具有知自己知彼、知天知地的杰出才能;认识诸葛亮识大体、顾大局的宽广胸怀。

2、帮助学生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方法一:

理由:全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程序:

一、提示课题,点出“借”字。

据课题:你认为文章应该写些什么内容?哪个字是题目的中心词?全文突出哪能个字?

二、理出脉络,围绕“借”字。

a“借箭”的'原因是什么?

b“借箭”的经过怎样?

c“借箭”的结果如何?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然后组织讨论。并据以上问题给文章划分段落。

三、掌握重点,突出“借”字。

“借箭”的经示是第三段(按三段分)表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干。

a、在借箭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为什么强调不能让周瑜知道?

b、等到什么时候才去开船借箭?为什么等到这个时候?

c、把船停在哪里?怎样停的?为什么?

d、“借箭”时,诸葛亮表现怎样?说明什么?

e、你认为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知天---预测准三天内必有大雾,回来时顺风顺水。

知地----大雾中能所船信在受箭最佳的地方。

知人------鲁肃忠厚(保密备船)曹操多疑,不睹虚实,不敢轻意出击。

表现了诸葛亮足智多谋、才华卓越。并通过周瑜与诸葛亮的语言、行动的对比,表现出诸葛亮顾全大局,豁达大度的风范,反衬出周瑜气量狭窄,妒能忌贤,不顾抗曹大局,一心想刁难,加害诸葛亮的卑鄙行径。

四、复述巩固,抓住“借”字。

五、演读欣赏,体会“借”字。

方法二:

理由:文章中心主要是赞扬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是贯穿在文中的主要线索。

程序:

一、复习导入。

组织学生进行补题练习,

练习分清前因后果,训练有条理地表达。

六年级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写出童年的趣味。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师点字,全班成语。

2、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成语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3、统计,评选最优秀的成语背诵者。

二、欣赏、背诵《四字成语》。

1、听教师背诵,学生开始自由想象。

2、学生齐读。

3、教师讲述与成语相关的故事。

4、学生自由讨论。练习背诵默写。

5、检查。

一、师生以童真为话题讨论童年趣事。

1、你能回忆童年趣事?

2、怎样才能从童年中寻找趣味?

3、在游戏、锻炼中寻找乐趣。

二、阅读短文《大雪之后》。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划出全文中心句。

2、哪几段讲了原因?原因是什么?阅读第一、二自然段。

1)我家的孩子与别家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2)说说为别家孩子不能玩雪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我要让孩子不怕冷,去雪地玩雪?

3、学生自由讨论小孩子的乐趣。

组织这次辩论活动,大体可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明确要求,确定辩题。

1.为了使这次辩论活动有充分的准备,切合学生实际,教师应在进行辩论活动的前两三天,安排学生阅读“积累·运用六”口语交际提示,使学生明确这次辩论活动的任务和要求。

2.辩论会进行前,先让学生推荐各自准备好的辩论题,教师也可以推荐,大家共同商量确定辩论题目。选择辩题要充分考虑:问题与学生的学习或生活密切相关,确实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将其辩论清楚,有助于提高思想认识和统一行为规范。

3.请推选一名学生当辩论会的主持人。

第二步,自选观点,分组准备。

1.辩题选定后,针对辩题提出完全不同的两种观点。例如,“赞成小学生多看电视”和“反对小学生多看电视”。肯定意见为“正方”观点,否定意见为“反方”观点。

2.根据每个学生赞同“正方”观点还是“反方”观点,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推选出四名主辩人,排出发言顺序:第一主辩人,第二主辩人,第三主辩人,第四主辩人。

3.各组学生在一起讨论,围绕本组选定的基本观点,从各个方面寻找理由。如,理论观点方面的论据——国家各级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名言、警句;事实论据——成功者的经验、做法,公认的事实。每个主辩人要认真做记录,以便集中全组同学意见,作为证明观点的材料。

第三步,展开辩论,畅所欲言。

六年级英语教案设计

-->

六年级孩子们紧张的学习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始了。为了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进行查漏补缺,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能在毕业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谈一谈我的备考计划。

一、总体设想。

我校现有二个六年级班,两个班的总体水平并不谐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打算主要针对六(1)班的情况-尖子生少,好喜闹,男女生分化等来制定计划,从提高他们的基础入手。我准备以听说读写为主要复习形式,从单词,句子,语篇入手,以英语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指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系统地梳理所学知识,从单词到词组到句子到短文,全面把握所学内容。内容:六年级所学的内容知识。

重点:以六年级下册知识为主要复习内容。

要求:1、注意学习的全面性。2、要特别关注后进生。3、按系统复习。4、注意重难点。5、以练为主,综合练习为主6、重视学生的返馈信息。

二、具体实施办法。

(一)全面复习抓基础,帮助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复习所学过的知识。

1.过好单词关。单词是学习英语的基础,针对农村学生中存在的基础差、习惯差的现状,我准备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帮助学生复习单词。

(1)按词性归类复习单词。

(2)按词汇表复习单词。加强四会单词的朗读与默写,给学生明确的任务,采用男女搭配,互帮互助的方式进行,这样学生一方面可以做提高积极信,一方面容易获得成功。当然对于极个别学困生来说,还要区别对待,给他们适当降低难度和要求,使他们也能尽最大努力过好单词关。

2.过好词组关。词组是学习英语的关键,它是复习单词的良好途径,同时又是学习句子的基础。我准备将词组复习与单词分类复习相联系,在复习单词的同时一起复习词组让学生在复习单词的同时掌握词组构成的规律。

3.过好句子关。句子是学习英语的重点。通过几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句型及日常交际用语,多数学生现在已经能比较自如地运用这些句子,但对一部分学生来说,还处于朦胧状态,因此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来帮助学生梳理所学过的句子。

(1)指导学生在语境中复习句子,让学生分清日常交际用语的运用场合。

(2)根据句子类型指导学生在比较中复习句子,教给学生适当的语法知识。

4.过好阅读关。我们在复习阶段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来扩展学生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语感。阅读短文能让学生全面运用所学知识,因此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也是英语复习的重要环节,在复习过程中我准备充分运用书中的一些语篇,把它作为英语阅读复习的载体,让学生做到精读和略读相结合。对于学困生来说,我的要求是能看懂,理解书本上的语段。

总而言之,要把单词、词组、句子和短文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复习过程中将它们紧密结合起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整体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以听说读写为主要途径,指导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提高。要让学生多读,利用课余时间,以培养学生朗读英语的习惯,所有单词、词组、句子等都是阅读材料,都要指导学生朗读,要让学生在多读多说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听和写的能力。听说读写几方面不要相互独立,要有机结合,才能相辅相成。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我将分三个阶段来落实知识:

第一阶段,过好课本关,每一单元、每一章、每一个知识点都必须熟练、吃透。根据层次不同可适当提高。准备好各复习资料。

第二阶段,突出双基,培养能力。

充分利用好复习资料。要对各学科重点知识作归类复习,理清各部分知识的纵横联系,加大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力度,对小学阶段的知识有更系统更深刻认识。

第三阶段(小考前),本阶段主要是综合训练,补缺补漏。学校教导处每月末一周统筹安排对全级学生进行一次主科月测。对月测优秀者在学校公开栏公布表扬。

小学六年级英语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以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语文素养的形成作为课堂的着眼点。运用工具书辨字正音,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理解文本注重个性化感知,做到说话有理有据,形成良好的表达习惯;课内阅读向习作拓展,将阅读学习恰当迁移,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合理表达。

2、过程与方法:授课时注意引导学生从人物语言,举止上去把握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通过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加深时课文的理解,品位语言魅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重点难点:

反复诵读,凭借具体语言材料,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教学方法:

放—收—帮—牵。

学法指导:

质疑互助式学习,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讲了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2、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聂将军与孤女)。

3、师:聂将军就是聂荣臻(师板书)。

(看书上图)这位就是聂荣臻将军。

4、交流搜集到的聂荣臻将军的资料。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5、介绍故事背景。

二、学习生词,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词。

(1)出示。

攻克谴责仇怨正义词严感慨无辜寸草不恭泣不成声。

干戈化玉帛兵戎相见。

(2)指名读——齐读。

(3)理解词义:(按课文顺序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

攻克:攻下。

谴责:斥责;责备。

仇怨:仇恨;怨忿。

正义词严:道理正当措辞严肃。

感慨:心灵因某种感触而感慨。

无辜:清白无罪。

寸草不恭:书写潦草有失恭敬。

泣不成声:哭得发不出声。形容十分悲伤。

干戈化玉帛:变战争为和平。

兵戎相见:指战争。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想想课文中哪几幅画面给你留下了印象?

4、生交流。

板书:战士照料。

将军照料。

送别孤女。

孤女感恩。

5、生默读课文,根据小标题分段,并说说段义。

(生交流分段及段义)。

三、齐读课文。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作业。

读熟课文,第三自然段读五遍。(家作)。

六年级语言交际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理解、学习儿歌,初步感受儿歌的比喻手法。

2、根据生活经验讲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语言完整。

3、尝试替换儿歌中的祝福语进行朗诵,表达自己对爸爸妈妈的感。

激之情。

活动准备:

1、幼儿课前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单位、爱好等一些情况。

2、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请小朋友向你身边的朋友介绍一下你的爸爸妈妈,我们是干什么工作的?在家里都做哪些事情?个别介绍:谁愿意向全班的小朋友和老师介绍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教师小结:爸爸妈妈很爱我们,他们不怕辛苦,每天都为我们做很多事情。

2、小朋友你们爱不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一句什么话?(鼓励幼儿对爸爸妈妈说一句感谢或祝福的话)。

二、理解并学习儿歌。

1、有一首儿歌,说的就是小朋友祝福爸爸妈妈的话,儿歌的名字叫《爱的祝福》,我们来听听。

2、教师朗诵儿歌,提问:儿歌的名字叫什么?儿歌里说了些什么?

3、放录音,再次欣赏儿歌,提问:儿歌的名字叫什么?儿歌里把爸爸妈妈的爱比作什么?为什么?最后小朋友是怎么祝福爸爸妈妈的?(引导运用儿歌中的语言进行回答。)。

4、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学习朗诵儿歌。

5、教师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6、幼儿完整朗诵儿歌。

三、仿编儿歌。

1、除了祝爸爸妈妈快乐又健康,你还想祝他们什么呢?

2、根据幼儿的回答,替换祝福与并示范朗诵。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儿歌。

3、带领幼儿朗诵新编儿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六年级教案《草船借箭》教案设计

二、抓住中心词,突出重难点。

1、引导通读全文,思考:草船借箭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诸葛亮神机妙算)结合中心词进行质疑,师生共同梳理。

(1)课文哪些内容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诸葛亮为什么能做到“神机妙算”?

2、引导学生分组研读课文,针对思考题进行讨论。教师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建议,从“知天、知地、知人”三个方面,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强调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理解体会。

(抓住中心词,读书质疑,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交流汇报,互相补充。共同操作,深刻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引导复述课文。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互相补充、评价,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师生共同利用准备的教具,边读边演示借箭过程,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练习复述课文。

(培养合作交流意识,评价意识,动手实践能力。)。

4、小结: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填空。诸葛亮是一个()的人。

三、感情朗读,整体回顾。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整体回顾全文内容,理解故事深层次的前因后果。(周瑜妒忌设局陷害;孔明大败失败周郎。)。

五、拓展表演,综合实践。

利用手中搜集的关于三国人物的资料,表演文中的故事。

资料:

1、《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长篇小说,一百二十回,罗贯中著。罗贯中,元末明初人,名本,号湖海散人,杭州人。《三国演义》的内容是描写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之间的历史事件,重点描写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军事、政治、外交斗争及兴衰过程。它以三国历史为骨架,其基本轮廓和基本线索以及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与历史记载相去不远,但具体内容和血肉部分则出于虚构创作。它代表了中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群众中都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2、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生于山东琅琊的一个官僚世家。

3、周瑜:字公瑾,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总督东吴兵马。

4、鲁肃:字子敬,三国时东吴名将,周瑜死后,他总督东吴兵马。

5、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汉献帝时为丞相。

6、原著中对大雾的描写: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浩乎无际。甚则穹昊无光,朝阳失色;反白昼为昏黄,变丹青为水黑。

7、原著本章小结:

浓浓雾露满长江,天地难分水渺茫,二十舟船能摆列,万余弩弓尽施张,

飞蝗透草摇天影,孔明今日伏周郎。

六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1、有感情、熟练地朗读课文。

2、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3、能够感悟并有所启示。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情。感受人们对同等、和平、发展的渴看。

:感受人们对同等、和平、发展的渴看。

1、自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更槪。

2、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3、从每个孩子的先容中你知道了什么?

提出题目:从每个孩子的先容中,你能感受到什么?说说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句子画下来,感悟情感。

2、小组讨论。(把自己的感受将给小组的同学听,体会感受,)。

3、全班交流。

1、分角色朗读,品味语言的魅力。

2、例如:“我”开始说:“我们的国荚冬很美”是很自豪的,而接着说“但还有很多题目,比如有xxxxxx、、”是很伤心的,“我真想狠狠揍他”是痛恨的,“我是黑皮肤,我也想像一切美丽的国家美丽的公民一样,高昂着头自由的生活”是渴看的、激昂的。

1、想想小朋友先容自己国家事的心情,指导感情朗读。

2、讨论能不能说所有人的皮肤都是“阳光皮肤”?

3、比较本课和《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由于雷隶热爱世界和平的精神体会“我”的美好愿看。

21世纪50年代,海外学子不顾美、英等国政府的阻挠政策,义无反顾地掀起了回回新中国的浪潮;今天又有很多海外学子纷纷回来报效祖国。查阅这方面的材料,将感受最深的做成卡片,先容给同学。

明确:例如李四光、李忠尧、邓稼先、郭永怀导弹、中近程导弹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则,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这篇人物通讯记述了钱学森在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阅读钱学森写给人大常委会求救信,感受他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迫心情。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1996年8月,在第八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的开幕式上,一个中国男孩宣读了他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人沉醉在失往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回眸。他对我说:‘孩子,等爸爸回来,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和妈妈相约,等爸爸凯旋那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往迎接他。”

“后来,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捧着鲜花,接回来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我大声呼喊:‘爸爸,我亲爱的爸爸呀,我才只有11岁,需要您的爱,需要您那有力的大手,需要您那宽广的肩膀……’但是,爸爸却再也不会醒来,爸爸的嘴微张着,仿佛在呼唤什么。”

这个孩子叫雷棣,他的父亲雷润民——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一名军事观察员,两年前在中东执行任务时牺牲了。得知父亲牺牲的消息后,雷棣非常悲伤,发高烧一连几天不退。妈妈看着沉默的儿子,忍着巨大的悲痛说:“记住,孩子,你爸爸是为维护和平牺牲的。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雷棣一头扑进妈妈的怀里,泣不成声地说:“妈妈,我会记住的。”他和妈妈把爸爸的骨灰盒拿回来,放在爸爸生前读书的写字台上,那顶象征和平的蓝盔搁置在骨灰盒上。书桌上照片里的爸爸一如往日,用平静而深情的目光看着他。

从此,雷棣似乎一下子长大了。像很多孩子一样,雷棣原来也很调皮。爸爸不在了,雷棣却变得懂事了。晚上,他会静静为妈妈掖被角,看到妈妈不舒服,会再三叮嘱妈妈往医院。他非常关心国际政治,留意中心电视台播放的国际新闻,特别是看到那些妇女儿童在战乱中受伤害的情景,他情绪十分激动。他知道爸爸是为了保护这些妇女儿童牺牲的,他知道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的人民在饱受战争的苦难。他下决心要像爸爸那样,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他还知道,要继续爸爸的事业,必须有丰富的知识,为此他发奋学习。他在数学竞赛中取得了名次,他的作文获得了奖、登了报,他利用业余时间通读了《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爸爸精通四种外语,所以能胜任联合国复杂的维和工作。雷棣从小就留意学习外语,爸爸牺牲以后,他更加努力,初二时,英语已达到大学二年级的水平。

有一天,一位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教授在路上向雷棣问路,雷棣用熟练的英语为他指路。教授提出要到他家看看,雷棣和妈妈热情地接待了他。雷棣还为客人演奏了肖邦的钢琴曲。教授得知雷棣的父亲在维和行动中牺牲了,对雷棣说:“我要邀请你往哥本哈根大学读书,用度全部由我们支付。”雷棣平静地回答:“我爸爸对我说过,‘记住,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往赢得成功’。我要像爸爸那样,做一名出色的外交官。我会往哥本哈根,但我要凭自己的努力往。”教授激动极了,说:“你是一位优秀的中国男孩,我相信今后会在中国驻丹麦大使馆里见到你。”

雷棣正在长大,一个企盼为世界和平做贡献的孩子正在奋发努力。雷棣希看自己长大以后像爸爸那样优秀,像妈妈那样坚强。他说:“我一定要往完成爸爸未竟的事业。”

小学六年级英语教案设计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词的基本含义。

2.学习用简洁的对话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依据“由预习而提问——由提问而入文——随精读而深化”的教学程序,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以青年妇女为代表的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

【教学重难点】。

课文中提到的“相片”的主要内容和代表意义,感受以青年妇女为代表的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课题辨析,背景渗透。

由“相片”做引线,展示抗战时期的一组图片,包括敌人封锁中的村镇、炮火轰炸后的城市、遭受屠杀的民众、抗击敌人的战士、支援抗战的民众等。

学生谈观感。

生:抗日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二、检查预习效果,了解学情。整体感知课文,交流质疑。

1.初读课文,学生思考并交流:用上“我、年轻妇女、信、相片”说出本课的主要内容。

生:一位年轻妇女让我给她的丈夫写一封信,信中加了一张小小的照片。

2.小组交流预习中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解决浅层次问题。归纳出不能自学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问题,相机归纳。

师:有几个小组谈到了:崇高的心意的怎样的?这三个小组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一个。

1)崇高的心意是怎样的?为什么只有这种崇高的心意与战士的英雄气概相当?

师:有一个组提到了良民证,它代表了什么,人民为什么如此恨它,要焚烧它?另一个组的问题和这个问题是相似的。归纳:

2)良民证代表了什么?人们为什么焚烧它?

师:有一个组提到为什么要给他们寄这样一张相片?为什么以相片为题?

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信封信纸用起来是如此不方便,而又非用不可?

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非要用这张相片?

师:问题提出来了,要解决问题还要靠——。

生:读书解决。

三、品读课文,具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本情感。

1.以“这是一张_________的相片”为话题,“说话要有理有据”为发展语言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内容,并抓住重点句段,相机进行朗读的指导。

本环节教学主要注意点:

(1)要求学生给出一个概括性的结论,并“有理有据”地依托文本谈出个性化的见解。

(2)抓住“良民证”“验讫”等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充分联系时代背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抓住重点的语段进行朗读练习,通过资料补充、边读边想等方式,指导学生把文本“读明白”。

预设点:

多半是她们剪鞋样或是糊窗户剩下来的纸,亲手折叠、裁剪成的。可是她们看的非常珍贵,非叫我使这个写不可。

师:请同学们先想想:这是一封什么信?为什么要用特别的信封信纸,还要加上一张特别的相片,表达特别的心意。

师:哪里写出了信封信纸的特别?

生:在第一段。

生读。

师:还有哪里?

生:第二段也有。

生读。

师:第一段中的抗属是什么?

生:抗日战士的家属。

师:哪一句具体写了信封信纸?

生:多半是她们剪鞋样或是糊窗户剩下来的纸,亲手折叠、裁剪成的。可是她们看的非常珍贵,非叫我使这个写不可。

师:为什么非用这个写不可?

不用这种纸行不行?再读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

师:为什么用这个不可啊?

生:是因为她们看的非常珍贵,非叫我使这个写不可。

师:这个问题明白了?只有用这样的信封信纸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意。

预设点:

验讫。

我看了看照片,又望了望她,为什么这样一个活泼好笑的人,照出相来,竟这么呆板阴沉!我说:“这相片照的不像!

那是敌人在的时候照的,心里害怕得不行,哪里还顾得笑!那时候,几千几万的人都照了相,在那些相片里拣不出一个有笑模样的来!

她这是从敌人的“良民证”上撕下来的相片。敌人败退了,老百姓焚烧了代表一个艰难时代的“良民证”,为了忌讳,撕下了自己的照片。

师:那天,我的一个远房的嫂子来让我写信。除了这样的信纸信纸以外,还有一张小小的相片,这张相片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读3至5自然段,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生默读。

师:有的同学边勾画边在重点的地方加了标记。有的同学还边勾画边做了批注。我们交流一下:

生:我勾的第3自然段这。

师:请你读一读。

生读,师:同学们,“讫”是什么意思?

生:讫就是说结束终了。

师:“验讫”呢?

生:检验结束了。

师:谁检验结束了?

生:敌人检验结束了。

师:戳记是什么意思?

生:印章。

师:他们是怎样检验照片的呢?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生读。

师:还有勾其他句子的?

生读:“我看了看照片,又望了望她,为什么这样一个活泼好笑的人,照出相来,竟这么呆板阴沉!我说:“这相片照的不像!”

师:难怪我说这照片不像,比现在还老。从这里你还读出了什么?

生:我觉得眼前的这个女人本来挺年轻,可她宁愿给自己的丈夫看自己老些的样子,就是因为她想让丈夫看看她被战争折磨的样子,鼓励他能坚决地勇敢地去打仗,把敌人都打退喽,以后才能过更好的生活。

师:还有哪里写出了人物的表情?

生:第六自然段。

师:请你读一读。

生读:那是敌人在的时候照的,心里害怕得不行,哪里还顾得笑!那时候,几千几万的人都照了相,在那些相片里拣不出一个有笑模样的来!

师:敌人在的时候,不是只有这一张相片啊,几千几万人在照相啊,但却拣不出一个有笑容的,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是啊,所有的人都哭丧着一张脸啊,这相片是怎样照出来的?

生:照相的时候,敌人拿着刺刀在身后。

师:读读这段好吗?

生读。

师:不照行不行?再来读一读。

生:不行。

师:读读这段。

生读。

师:想象敌人拿着枪刺逼着的情景,自己再来读读这段。

生读。

师:同学们,拿枪刺逼着照的相片用在了何处呢?你找到了吗?

哪段写了?

生读:这是从敌人的“良民证”上撕下来的相片。敌人败退了,老百姓焚烧了代表一个艰难时代的“良民证”,为了忌讳,撕下了自己的照片。

师:良民证是什么,有了解的吗?

生谈自己的看法。

师:如果不带良民证会怎样?

生:在抗日战争时期,良民证是一种进出的证件,像身份证。

师:不是身份证,还有补充吗?

生:这是一个良好居民的证明。

师:谁发的?

生:日本人。

师:日本人定义什么样的人是良民?

生:不反抗日本人,不心怀不轨的人。

师:心怀不轨是贬义词,不能用到这里。

出示良民证的图片:我们看看日本人颁发的良民证。

看图片。

师:良民证没有什么特别,可是姿势有特别的地方。这是什么姿势?

生:举手投降的姿势,

师:难怪文章的良民证加了引号,也难怪老百姓把良民证统统都烧了。再读读这段。

生:自由读。

师总结照片的样子。

2.围绕“为什么寄这样的一张相片”这一问题展开思考,引导学生理解“相片”的代表意义,体会那位年轻妇女的思想情感,也体会作者的情感。

本环节教学应注意:

(1)继续强化“说话要有理有据”的要求,引导学生既概括性地谈出相关的结论,又依托文本进行说明。

(2)注意文中体现人物情感的重点词语和段落,相机进行朗读指导,读中悟情。

预设点:

“就给他寄这个去!”她郑重地说,“叫他看一看,有敌人在,我们在家里受的什么苦,是什么样子!你看这里!”

她走过来指着相片角上的一点白光:“这是敌人的刺刀,我们哆哩哆嗦在那里照相,他们站在后面拿枪刺逼着哩!”

叫他看看这个!”她退回身去,又抬高声音说,“叫他坚决勇敢地打仗,保护着老百姓,打退敌人的进攻,那样受苦受难的日子,再也不要来了!让自由幸福的生活永远过下去吧!”

师:她为什么把这张照片寄给远方打仗的丈夫?她是怎么说的?赶紧看看书上的话吧。

生:这个妇女是这样说的:“就给他寄这个去!”她郑重地说,“叫他看一看,有敌人在,我们在家里受的什么苦,是什么样子!你看这里!”她走过来指着相片角上的一点白光:“这是敌人的刺刀,我们哆哩哆嗦在那里照相,他们站在后面拿枪刺逼着哩!”

师:听出来了,我们在家里受的苦可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呀。她郑重地说,谁读一读。

生:读“叫他看一看,有敌人在,我们在家里受的什么苦,是什么样子!你看这里!”

师:除了这段,还有哪段表达了青年妇女的心意?

生:第十一自然段。

师:请你读一读。

生读十一自然段。

师:真是发自内心的呼喊哪。

生:叫他看看这个!”她退回身去,又抬高声音说,“叫他坚决勇敢地打仗,保护着老百姓,打退敌人的进攻,那样受苦受难的日子,再也不要来了!让自由幸福的生活永远过下去吧!”

师:知道青年妇女为什么要寄这样一张相片了吗?

青年妇女的心意到底是什么样的,谁来读一读。

生读:“叫他坚决勇敢地打仗,保护着老百姓,打退敌人的进攻,那样受苦受难的日子,再也不要来了!让自由幸福的生活永远过下去吧!”

生:叫他坚决勇敢地打仗,保护着老百姓,打退敌人的进攻,那样受苦受难的日子,再也不要来了!让自由幸福的生活永远过下去吧!”

师:我们已经知道为什么要寄这样的相片,那为什么以相片为题呢?你来说一说。

生:她是想激励她在前线打仗的丈夫,相片代表了她们的心意,所以用相片作为文章的题目。

师:用什么激励?

生:用相片……(略)。

生:我认为主要是将从良民证上撕下来的相片,而且更要表达了激励前方的战士们的心意。

还代表了那个艰难的时代。

所以以相片为题。

师:这张相片表达了青年妇女崇高的心意,为什么说这和英雄气概相当?

生:这种英雄气概就是不怕日本人的进攻,保护老百姓。

生:只有这种崇高的心意,才能和那为人民的战士的英雄气概相当。

师:请大家再读一次。

读:我觉得只有这种崇高的心意,才能和那为人民的战士的英雄气概相当。

四、设身处地,入情入境。布置第二课时学习任务。

1.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思考:这位年轻妇女会在信中对她的丈夫说些什么?引导学生从追忆往事、表达心愿、殷切鼓励、细致问候等角度思考。

2.布置作业,为第二课时教学做准备。

(1)推荐阅读孙犁的《荷花淀》、《采蒲台的苇》等文章。

(2)阅读有关抗日题材的作品,或采访年长的人士,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处于敌占区的老百姓的生活情况。

(3)回忆信件的格式,了解家信的特点,有条件的可以找一封家信读读。

第二课时。

一、回味全文,延展情感。

1.学生诵读全文,再次感受本课语言的魅力,感受文章深沉的情感。

2.读后交流:用年轻妇女的口吻来简要复述这件事。

二、交流资料,准备“写信”。

检查第一课时作业完成的情况,组织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交流:

1.交流抗战时期敌占区老百姓的生活情况。

2.交流信件的基本知识,了解家信的特点。

3.进一步进行想象练习,说说这封信中可能会谈到什么。

三、代写书信,交流评改。

1.学生代写书信,教师个别指导。

2.师生评议,修改,选出佳作进行展览。

六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1、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义正词严、无辜、干戈化玉帛、兵戎相见”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将军与孤女”的故事,并试着讲给别人听。

3、能够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广胸襟,进而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1、通过朗读、看画面等方式了解聂将军的伟大人格和胸襟。

2、补充音像资料,渲染情感。

3、欣赏影片《将军与孤女》,撰写读后感,使课本文章、影片场景、学生感受相互融合,相互沟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物感情,感受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广的心胸以及美穗子的感激之情。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抓住文中的重点句,体会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宽广胸襟以及他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进而让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要求学生能联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

学生了解聂荣臻,搜集美穗子的资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教师课件出示聂荣臻将军的头像图片,学生谈谈对聂将军的了解。

2、教师引入聂荣臻浴血杀日寇和日本人民对聂荣臻将军的称呼“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疑问。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一起书空。

1、学生自由读文,想想课文写了聂将军和小姑娘之间的什么事。

2、学生交流。

3、学生默读课文,用拟小标题的方式理清文章结构。

1、创设情境,了解军民抢救小姑娘的过程。

(1)播放电影《将军与孤女》中战火中救出两个小姑娘的剪辑,教师解说。

(2)学生自读第一至第四自然段,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

(3)学生侧重时间、地点、环境、起因和八路军的仁义等方面的交流。

2、自读第五、第六自然段,围绕“聂荣臻将军是怎样照料小姑娘的,从中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展开讨论,读懂文章,体会感情。

本环节注意点:(1)第六自然段教学中要让学生抓住聂将军的动作和话语走进人物内心。(2)课件补充聂将军照料小姑娘的图片,学习第六自然段的写法,抓住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进行再创作。

3、抓住聂将军深明大义的言语,了解第七至第九自然段中介绍的送归孤女的过程。

本环节注意点(1)在聂将军给日本军官的信件中要读出将军的不卑不亢、深明大义、博大胸怀和我们军队的正义和仁义。(2)在聂将军感慨的话语中要读出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广胸襟。(3)引入日军杀害中国人民的图画和数字,理解将军话中的“杀害”和“残忍”的意思。

4、朗诵与分角色朗读相结合,再现重逢过程。

(1)感情朗读美穗子的信件。

(2)学生分角色朗读美穗子与聂将军重逢的场面,重点理解“干戈化玉帛”、“兵戎相见”的意思,感受和平的可贵。

(3)播放重逢感恩的画面,教师解说,介绍。

1、师生交流美穗子后半生的经历,充实对她的认识。

2、教师结语:将军与孤女之间开出了一朵盛开在战火之中的友谊之花,愿和平永驻,是中日人民共同的心声。

第二课时。

一、播放电影《将军与孤女》,学生观看后写观后感。

二、交流观后感。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