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论文大全(20篇)

时间:2023-11-24 15:42:14 作者:文锋 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论文大全(20篇)

范文范本是指那些在某个领域中,具有较高水平和典型特征的代表性文本。下面是一些总结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提升大家的写作水平。

普通高校武术套路教学的探讨教育论文

本课教学内容选自高中武术教材,长拳套路练习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有很高的锻炼价值,但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大多来自武打电影,在枯燥的重复练习中很容易会失去兴趣,所以本课主要是维持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加强武术基本功的练习,加强学生对武术的了解。内容设计由易到难,不断递增难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兴趣。在练习中利用所设计动作的攻防技击含义,采用合作练习、对练式练习,加强对动作理解的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对需要强化的步法运用行进间练习和不断递增难度等形式,消除重复练习的枯燥,使“拳练百遍”也变得有趣,本课里的演练比赛让学生有个初步的阶段学习目标,通过比赛了解武术礼仪与竞赛规则,进行武德教育,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之勇于展现自我、乐于展示自我,增强自信,使本课学习更具整体性和连贯性,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高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大多数学生对武术的认识还停留在原始阶段,对武术运动缺乏相应的正确认识,只知道武打电影中描述的飞檐走壁,对武术有着神话般憧憬,缺少较为理性的判断和认识。在高中阶段以前对武术的学习习近平似体操,程度较浅,甚至连基本的弓步、马步都很难做好。如果上课时只是重复练习武术基本功,那会与学生的期待相差太大,在练习中很容易失去兴趣。根据学生情况,在编排本套长拳时,一方面注意基本功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另一方面并利用套路动作的攻防技击含义,加强学生对动作节奏的把握,提高练习趣味性。在掌握基础动作后,逐渐增加难度,满足学生的挑战欲望,向武术的纵深发展。在本课学习中,安排演练比赛,让学生的学习有一个目标,提高理论水平,进行武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理论知识水平。

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手段不求繁华但求实效。

通过课后研讨也发现了几处不足之处。例如在进行格挡冲拳教学时要能够把格挡与冲拳分开教学,用口令来调动动作间的节奏,势必会使动作更清晰,学生在学习时也更能理解动作意义。教学时采用的是后撤步左格挡,要是能变为前跨左弓步,左手格挡学生可能更能做出动作。在教弹踢冲拳时做示范时动作不够规范,对动作的规格要求强调不够,至使学生在练习时做出的动作有点象是在做正踢步动作,没有把弹的动作要领,大腿带动小腿,小腿向前鞭甩,力达脚尖的要领讲清。

教学机智方面有两点可说。其一,本课的准备部分,经本人自已创编,设计出了八节徒手操,这八节操的动作涵盖了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动作步型,学做热身活动时学生就已明白各动作的规格要求,通过练习既活动了身体各部位又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伏笔,过渡自然。其二,在进行最后一项体能练习时,学生组队中不自觉的喊出了“抗日保钓”的口号,这个环节在课前设计中是没有的,我灵机一动,马步对学生大声喊出,“对呀,武术于我们是强身健体,但练好武术更大一层含义是保家卫国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抗日保钓,同学们加油,练好身体。”同学们一遍又一遍喊着抗日保钓的口号气氛热烈的进行着练习。

通过教学反思,在再设计过程中我将在组织教法上更加精细,力求使课更加顺畅,合理。更符合高效课堂的要求。

普通高校武术套路教学的探讨教育论文

高校体育教学,在传统项目的发展墓础上,需要增加社会上开展的健身效果好、娱乐性强、医疗保健作用明显,且能因地因时、因人开展的新运动项目。笔者认为,高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较充裕的运动场地,且网球是一项以灵敏为核心,集生理、心理与智力综合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尽管网球作为一项既易于学习、趣味性和娱乐性都较强,又易于开展的体育活动,受到大学生们的广泛关注和喜欢,但是在高校目前的网球教学中,究竟哪些是值得借鉴的、又存在什么样的问题需要注意和解决的。本文就当前我国高等学校网球教学和发展趋势进行文献综述,旨在为今后的网球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促进网球项目在高校中的普及和开展。

一、当前高校网球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网球作为学生喜爱的一个体育项目在国内一些有条件的高校中普遍开展。相关资料显示,网球项目在开设选项课的高校中高达80%,其中有些院校尽管条件不甚成熟,但也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满足学生需要的网球选项课【1】。尽管教学条件的改善为网球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网球项目的选课人满为患,以及在师资、场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存在的问题,制约了高校网球运动的开展。

1、教师水平的因素。

网球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体育项目,在看似简单的发球、击球之间却蕴涵着很多奥妙。目前高校中的网球教师大多是体育学院毕业的,尽管也经过了四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学习,但真正网球专项的教师为数不多,很多任课教师都是从其它项目转项而来。根据数据的统计,在部分高校开设网球课的91名任课教师中,只有24名教师是网球专项的,教师的业务水平制约了网球教学水平的提高。

2、经费及场地投入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许多高校的扩大招生规模,在校学生数量迅速增加,与之相比的是,学校的体育设施没有根本改善。按照教育部最近下发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器材配备目录》,一个万人左右的高校,按照平均40人一个教学班,就应该有10余块网球场。以作者所在的石家庄市部分学校为例:河北科技大学目前在校人数约25000人,网球场为8块;河北师范大学目前在校人数约20000人,网球台数大概15块,与教育部的推荐标准均存在较大差距。

由于体育教学设施的缺乏,各高校因为没有足够的场馆只能把开课人数和班次进行压缩。造成有限的场地应付教学,课余时间找不到地方去练习,学习的技术得不到巩固,直接成为制约各高校网球发展的瓶颈。

3、学生基础差距大、教学难于开展。

根据文献的检索和调查了解,目前高校的网球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仍然停留在八十年代传统方法上,无论从网球技术的选择上,还是内容的`搭配上,都无法摆脱固有的模式,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分强调基本技术灌输的“传习式”教学还大有市场,尽管也有学者提出“探究式”、“自主式”、“合作学习”等学习模式,但真正在网球教学中运用的还尚不多见,效果也不显著【2】。

5、考核方法不能完全体现网球运动的项目特征。

网球专项课的考核评价一般均从出勤与态度、基本技术、身体素质和网球基本理论等方面综合评定的,虽然考核指标的权重不一可以值得商榷,但对于网球基本战术和网球专项素质的要求既不具体,有的甚至未作要求,这对于以控制与反控制、速度多变著称的网球来说显然是不合情理的,有的虽有以战术为主要内容的比赛能力的考核,但往往也只根据比赛的成绩来衡量,至于在比赛中是否能合理的应用所学技术、以及比赛的作风、掌握比赛的基本规则等方面很少涉及,不能充分反映学生应用技术的能力。

1、网球教学对师资的要求将越来越高。

网球是一项以灵敏为核心,集生理、心理与智力综合为一体的运动项目,网球运动作为新兴的运动,逐渐被广大学生接受及喜爱。作为传道、解惑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基本技术、精湛的球艺、丰富的知识和组织竞赛的能力,否则教师只局限于几个基本技术的示范,而怵于和学生的切磋,既有损教师的威信又不利于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因此要提高高校网球教学的实效,提高网球教学专任课教师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必然。

2、网球教学的组织形式将日趋完善。

按照《教学指导纲要》精神,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项目,网球作为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运动项目,在学生个体差异大的教学班级中进行教学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能力水平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配对组队,共同进步”的教学已成为必然,同时以课外俱乐部或学生体育协会出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管理、以赛代学”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组织形式也将成为网球教学组织形式的一个趋势。

3、网球教学的考核评价将越来越注重实战能力。

网球作为一项由多种基本技术结合,并在实战中灵活运用的对抗项目,其掌握技术的好、差,需要在实战中加以检验,倘若学生只掌握单个技术,在实战中不能灵活的运用,那么学生无法在的实战中体验网球的奥妙和乐趣。因此在以后的网球教学的考核中以学生如何在实战中合理、灵活使用所学技术的能力将成为网球考核评价的一个趋势。

参考文献。

[1]朱征宇.对网球选修课学生状态的调查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2).

[2]张向乐牛文亚河南省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开展状况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08.17.

普通高校武术套路教学的探讨教育论文

本文作者通过对当今搏击运动发展趋势的探讨和对西安部分高校散打教学训练的调查,针对普通高等院校公共体育散打选项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普通高校武术散打教学发展趋势进行了思考.

作者:王鹏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体育系,陕西,西安,710032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35)分类号:关键词:高校散打教学教学模式发展趋势

普通高校武术套路教学的探讨教育论文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对福州市小学武术课程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武术课程开设的原因,进一步提出发展小学武术教育的对策。结果表明:福州市小学武术课的开课情况不容乐观,其影响因素主要是教学大纲的制定与执行情况、师资力量、场地器械、校领导的重视程度等。简化武术套路、创新武术教学模式、校运会中适当增加武术项目是促进小学武术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武术对策。

前言。

奥运会作为向世界推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捷径,已成为各国优秀传统体育争相上镜的舞台。

武术申奥的失败,引发了国内武术界对武术发展的深思,是东西方文化的难以融合,亦或是奥运瘦身计划对武术申奥的阻碍,当然这二者皆是造成此次申请失败的重要因素,但国内学者普遍赞同一个观点,即武术普及面过小。暂不论中华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面如何,仅国内而言,武术馆校的惨淡经营、武术课程的无人问津就应该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换个角度,如若武术最终无缘奥运,那么中华武术该何去何从?国际奥委会决定在前确定25项奥运会固定项目,也就是武术必须在20以前申奥成功,当然这是条艰难而又障碍重重的道路。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理所当然应该也必须成为中华武术传承的战略要地。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福州市小学武术课程普及现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清华同方、维普等期刊网,和图书馆查阅大量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参考其他学者对此类问题的研究方法。

2.问卷调查法:(1)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福州仓山区、鼓楼区、晋安区、台江区、马尾区各两所小学。(2)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各小学的一个班级作为学生调查对象。(3)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0位体育教师作为教师调查对象。(4)自制福州市小学武术课程现状调查问卷,向学生发放闯卷580份,回收问卷569份,回收率为98%,其中有效问卷为553份。向教师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27份。

3.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6.0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4.访谈法:为深入了解武术课程的普及情况和影响武术课开展的因素,对部分小学体育组组长、体育教师和分管体育工作的校领导进行访谈。

二、结果与分析。

(一)武术课开设情况。

将武术作为体育课的内容是福州市学校武术开展的主要模式。调查显示,福州市仅有一半的小学开设了武术课程,这一数据距离武术普及的标准还相差甚远。从访谈中得知,大多学校仍然只是由于教材安排而不得不安排武术课程,教学内容基本一致,较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调整或改变。

(二)影响课程开设的原因。

影响武术课开设的原因众多,其中教学大纲的安排情况,武术教师师资情况以及领导的重视程度等构成了客观影响因素。

1.教学大纲的制定与执行相悖。

福州市小学体育仍是以教学大纲为指导,除校本课程外,教学内容基本同意,但各校执行教学大纲的力度却不尽相同。早在80年代初,教育部就已明确地将武术列入体育课的主要内容,但部分学校并未完全服从大纲安排,而是以满足学校的体育需求、符合学校客观环境为前提来任意安排体育课教学内容。调查显示,仍有60%的学校未将武术列入学校体育工作计划之中。技击作为武术的本质,在武术教学中不可摒弃,但受传统观念及舆论的影响,学校及家长过分认为武术具有对抗性,容易使尚未建立正确人生观的学生具有暴力倾向;其次武术动作过于复杂,习练过程较为艰苦,这些原因都使学校体育教学计划经常将武术拒之门外。对武术了解的片面性,忽视武术文化建设对青少年儿童的重要作用是导致学校未将武术纳入教学大纲或没有根据教学大纲执行武术教学计划的重要原因。

2.师资力量有限。

师资力量是学校武术课正常开展的保证,福州市小学武术师资力量十分有限。拥有一名专业武术教师的学校仅占30%,在体育工作中,担任武术教学的教师33%为本科学历,66.6%为专科学历。从访谈中可知,从小从事武术训练的教师几乎没有,工作后继续进行武术、跆拳道、散打等教学培训的教师也仅有40%。由此可见现阶段福州小学武术师资力量基本无法满足学校武术教学的'需要。

3.校领导重视不够。

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直接负责,直接指导,因此校领导对武术课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学校武术工作的开展。从调查中得知,没有一所学校领导对武术非常重视,仅有30%的学校对武术较为重视。小学教育应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多元智能水平为目的,而非单方面地重视学生学业的发展。现阶段福州市小学生升入中学,基本以地区划片为依据,不是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进行划分。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学校领导应更新观念,真正做到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多角度地开展校内文体活动,将武术这一深受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文体活动的范围。

4.武术场地、器械缺乏。

调查显示,具备武术上课专用场地的仅有一所学校,位于风雨跑道旁。其余学校武术课的上课场地多为田径场、篮球场和排球场。两所学校具备武术课的基本器材。对于这一现象的结束如果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经费不足,恐怕有点差强人意。因为调查中发现,大多学校都拥有标准田径场、多片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台等项目的场地器材。对于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应该是学校对西方经济体育的重视远高于民族传统体育。

武术难学难教是武术工作难以开展的原因。在校内普及武术课应淡化竞技性,强调健身性、娱乐性。武术套路路线多变,竞技动作难度较高。对小学生而言,单个动作的简易组合更容易接受,在武术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加强简易武术组合的继续教育对提高师资水平更为有效。创办兴趣班,可以让部分对武术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在课外的时间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中华武术。

2.创新武术教学模式。

严格的、一板一眼的传统武术教学显然不适合小学武术教学。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看,他们的注意力极易分散,如果只是枯燥地反复或定式训练,教学效果只会事倍功半。将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如与成语、诗经等词句配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武术水平,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领悟能力。与音乐相配合的武术操也能增加小学生的武术兴趣。

3.校运会中适当增加武术项目。

校运会作为各校每年一次的体育盛会,是评价班级体育发展的舞台。校运会项目的制定也影响着班级体育开展的方向。在校内普及武术的最佳途径,就是在校运会中适当增加武术项目,以引发班主任及体育教师的重视,调动学生参与武术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论。

现阶段小学武术的开展现状不容乐观,仅有50%的学校有开设武术课程。同时影响小学武术课程开设的因素包括:教学大纲的制定与执行、师资力量、场地器械、校领导的重视程度等,并且小学武术课程的发展还要有一定的对策:简化武术套路、创新武术教学模式、校运会中适当增加武术项目等。通过各方面的改进和加强,来共同促进小学武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昌沧.武术走进中小学难在哪里[j].体育文化导刊,200j(1).

[5]翟少红.试论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的出路――从课程教师、学生角度进行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6).

[5]杨安花.武术在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山东体育科技,2001(1).

艺术教育论文

教育价值取向是人们在判断教育、选择教育、实施教育、评价教育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和价值标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教育在于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因而,艺术教育因从传统的知识技能本位转向体验本位,价值的取向不再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递,而是要注重幼儿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注重幼儿的自我表达和精神创造的需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发展,促使幼儿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美的人。

艺术教育论文

幼儿艺术教育不是以培养艺术家为目的的专业艺术教育,而是为未来社会培养具有一定艺术和审美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公民的艺术素质教育。国家《艺术课程标准》亦倡导“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整合发展”。

幼儿这种全方位的艺术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尽早突破技艺教育的樊篱,走上技艺与创造并存、感受与操作并重的综合艺术教育的轨道。

传统的艺术教育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忽视艺术与人的生活、历史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有机联系;忽视艺术感受、创作与反思的联系;忽视各种艺术之间的沟通,结果使儿童缺乏完整的艺术感受和经验,缺乏从多角度理解、阐释和评价艺术的能力;缺乏综合运用多种媒体、方法创作艺术作品的能力。综合艺术教育趋势体现了一种以儿童的整体发展为中心的目标取向,旨在促使儿童建立各种艺术感觉、经验、知识、智能相互衔接、融会贯通的生态结构,并具有积极向外探索、表现和创造艺术的能力。

我们可以把艺术活动作为主题活动的调节剂。开展主题活动《我是红军城的孩子》时,讲讲红军的故事,讲讲家乡的发展、变化,最后唱唱《打靶归来》,衬托主题活动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开展,这首歌的作用是诱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我们也可以把艺术活动作为一种手段,为主题活动的完满开展提供多种幼儿喜爱的途径。如:做小班的《蛋宝宝》主题时,让幼儿做做歌表演《小鸡出壳》,画画彩蛋,这些活动起到了为主题活动服务的目的。在主题活动中将艺术活动作为手段、中介都无可厚非,但我们今天的综合艺术教育要思考的是如何发挥艺术教育自身的价值,即如何在发展幼儿观察、探索、思考能力的同时提高幼儿的艺术能力。

总之,艺术教育是一个漫长而又细致的教育过程,教育科研更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探索过程。但愿我们勤于反思,善于总结,不断进步,在一次次地研究探索中收获喜悦,分享成果,体验辛酸与快乐。让艺术教育活动犹如涓涓流水,细细长长流淌在幼儿的心田,让艺术教育之花盛开在每个校园。

普通高校武术套路教学的探讨教育论文

摘要:在现今武术套路运动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模式下,要求武术套路教师或教练在教学中要如何科学的培养、激发和引导学生练习武术动作的兴趣,以吸人更多的人来学习、了解和喜爱这项运动,成为武术套路运动发展和推广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前提。

关键词:武术套路;实战技法;教学氛围;学习兴趣。

前言。

一、让学生正确认识武术套路的基本知识。

在套路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讲授武术套路是由: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构成,并在技术上要求把所有武术套路动作的核心——技击术体现出来。通过讲授武术动作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对套路运动有一个大致、粗略的了解,提高其学习兴趣。

二、创造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氛围。

创造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氛围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打破旧的教学模式,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充分结合起来。不只是教师教,可以让学生互当老师,进行教学、组织练习、纠正错误等,而后同学互评、老师点评。比如:在教完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之后,学习“五步拳”时就可以让学生互当老师进行教学、组织练习、纠正错误等。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就会积极地去学习、练习,为当“老师”做准备。为了当好“老师”这一角色他就会开动脑筋,在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组织手段上下功夫。完成教学任务后再通过同学互评、老师点评,他又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下次就会做得更好。经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真正学到了东西。另外为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练的能力,教学中给学生留出自学和思考的时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了“弹腿”和“冲拳”的方法以后,在练习“弹腿冲拳”这个动作时让学生自己把动作做出来,并把动作方法、要领总结出来,而后教师再讲解、示范、评议,让学生对照、比较。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该动作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养成动脑的好习惯,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合教材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兴趣。

武术套路运动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有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等。在套路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喜欢拳术、有的喜欢器械,有的学生偏重于攻防性的技术练习,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也应该多样化。如在练习基本功时,如果每次都单调的压腿、踢腿、摆腿等练习,并且训练的手段、形式没有一点花样,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感到单调、枯燥、没有积极性;在如在教套路动作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动作的技击意义和技击方法讲解给学生听,并让学生亲自体验,学生的兴趣自然也就浓了。因此,教师在设计、组织教学方法时,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不但能使学生加深对套路动作的理解,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套路动作的兴趣。

四、结合实战技法进行教学。

武术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就是因为它的攻防技击性,这是武术所特有的、有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的本质特性。作为中国武术特有表现形式的套路运动,通过一招一式表现攻与防的内在含义。武术套路作为体育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进入学校后,由于指导思想的错误(怕人们好勇斗狠,怕出现伤害事故),学校武术教学背离了武术的本质特性,舍弃了散打的内容,只进行套路的教学。由于强调“舞”而不是突出“武”,套路教学也只是一些体操式的武术动作,和实战技法完全脱离。武术教学的简单化、样板化失去了武术的“内涵”。因此,人们习惯于把学校武术称为“花架子”,学校武术很难和功夫画等号,严重挫伤了学生们习武的积极性,使学生们失去了对武术那份特有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我们武术教师在武术教学中注重结合实战技法。结合实战技法进行教学有两个方面:一是在进行套路教学时注重结合实战技法。教学中把武术动作的攻防含义介绍清楚,并让学生加以演练,增强学生对动作的作用、路线、方向、用力的理解,便于学生准确快速地掌握动作,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武术意识,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的积极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大胆增加散打的内容。攻防技击是武术的本质特性,散打是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运动形式,是武术的.最高境界,也是引人入胜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武术教学中把散打技术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介绍给学生,尤其是完成套路教学以后,专门进行散打技术的教学,等学生经过练习掌握后,安排一些实战练习,让学生在实战中巩固技术动作。这样,通过散打技术的学习,学生不仅会掌握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本领,增进对武术运动的理解,更能有效地提高学习兴趣,自然也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利用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优美的示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讲解是套路教学中最普遍、最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不但可以使学生一听就懂,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练习套路动作的积极性。如把正踢腿的动作要领先归纳为“三直一勾”,在分别讲解“三直”和“一勾”;“提膝亮掌”犹如“金鸡独立”;“仆步穿掌”比喻为“燕子抄水一般”等各种套路动作的形象讲解。武术教师正确、优美而富有感染力的动作,不仅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运动表象和动作概念,而且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习动机,产生跃跃欲试,积极主动的学习激情。在套路教学中,比如向学生示范眼法时,不但要像闪电般的迅速,而且要做到眼随手走,明亮而有变化;又如动作劲力,它要求用力顺,力点要准,不能僵硬、死板,必须做到顺达。

六、结语。

关于如何科学的培养学生学习武术套路动作的兴趣,其实教学方法、手段很多,贵在得法,并且在武术套路教学中,我们教师或教练要把武术运动的本质特征及核心——技击始终贯穿并运用与教学中。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不会感觉到枯燥、乏味;这样武术套路运动才会潜移默化的被世人所接受、了解、学习、喜爱;这样才会慢慢改变世人对中国武术运动的看法:是武术,而不是舞术并领会其真正强身健体、攻防格斗的内涵。

参考文献。

[1]蔡仲林.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侯介华.武术套路教学与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3]李厚芝,蔡仲林.我国武术教学研究现状分析[n].湖北体育科技,,(4).。

[4]陈青山.论武术教学的基本原则[n].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5]徐骏.试述武术套路的教学方法[n].景德镇高专学报,.。

[7]王贺文.武术套路教学之我见[n].淮南工业学院学报,2002.。

普通高校武术套路教学的探讨教育论文

武术是初中体育教学的必修项目之一,既具有一定的竞技性,也有一定的健身性,在练习方法上注重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磨炼意志等特点,对强健身体,防身祛病,发展速度、力量、灵敏、协调、耐力等素质,培养勇猛、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可目前我们很多学校并没有将其教学目标落到实处,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在体育课上怎样开展武术教学。

一、加强理论学习。

初中生年龄较小,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武术,在实施武术动作、套路的教学内容之前,至少要安排一节武术的理论课。这节课可以是老师向学生介绍武术的起源、发展和内涵以及武术攻防技击性的特点和生活中防身、健身的作用等。也可以利用初中学生喜欢上网的特点,分组安排学生网上查找跟武术有关的知识,之后在课堂上向老师和其他同学汇报。还可以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先播放一段成龙的动作电影片,再让学生谈谈对中国武术的看法,最后再向学生讲解武术的起源、发展和内涵以及武术的特点、作用等。通过这样一节理论课的学习,学生不但学习了武术的理论知识,也加深了对武术的认识,领会了武术理论发展的精髓离不开攻防技击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理解武术基本的动作和套路不是花拳绣腿,而是学习武术的前提和基础,才能产生对学习武术的兴趣和动机。

二、改变教学方法。

1、动作讲解上渗透武术的攻防含义。

武术套路是人们为了便于练习,记忆和传授攻防格斗的方法,把许多攻防动作按起势、发展、收势编排有规律、协调、严谨的模范攻防组合动作。他以踢、打、摔、拿等动作为基本素材,使武术攻防技术动作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其中许多动作可以在攻防实战中找到原形。因此在武术教学中,我们一定注意不要只强调动作要求,这样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应该在教授武术技法时,将其攻防含义渗透进去。例如在健身拳中的拳、掌、肘、爪、勾等打法,脚踢、膝顶、头撞、按摔等技法都具有明显的技击性和攻防含义。学生在练习这些基本动作时往往提不起兴趣,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讲完这些基本动作要求后告诉学生这样做的目的是攻击对方保护自己的。学生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甚至不用教师要求,自己都会去练习体会动作。这样使学生在熟悉动作攻防含义及方法技巧的前提下学习武术,不但使学生真正了解中国武术,还提高了学生学习套路的积极性,为学习攻防实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可以看出攻防含义的传授对于武术教学必不可少,也只有这样武术才能真正发挥其功能。

2、动作示范上采取分解和完整相结合。

武术教学中不管是学习套路,还是学习器械,教师都应该把该套路完整的示范给学生观看两遍,这样不仅让学生对该套路的动作形成完成的`印象,对动作的概貌和精气神的韵味有了初步了解,还让学生有了美的享受(当然老师的示范要以正常的速度体现式正招圆、劲力顺达,力求形美质善),增强了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另外武术是由很多动作组合而成,因此在教学中要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教。如果动作比较复杂,就要分解为:上下分解和左右分解。例如在学习“马步架打”时,老师先示范一个完整的动作后,再进行上肢的分解动作,接着进行下肢的动作,最后再带领学生把一个个的分解动作串联起来,进行完整的练习。一个动作不会不要急于教下一个动作,要反复体会,才能消化和理解动作要领,同时也注意渗透攻防意识。刚开始学习时,注意不要过分强调动作的细节,等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精雕细琢。比如在学习“剑术”套路时,先引导学生学习刺剑、架剑、挂剑、撩剑、压剑、崩剑、劈剑和点剑,然后在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教,最后再将每个动作串联起来。

3、动作纠正上采取互教互学的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基本上都是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四阶段教学法”,学生一般都是被动接受,但在武术的课堂教学中,可打破这种常规教学法,采取学生互教互学的办法。学生对武术的热爱程度各有差异,水平也有所不同。有的学生曾在武校学习过,有相当的功底,这样的稍加指点便可成为教学的得力助手,成为武术教学中的体育骨干。在上学期我利用课余时间对一些武术爱好者进行单独指导,取得较好的效果。这样在武术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让这些学生示范动作、也可以让这些学生来纠正其他同学动作上存在的问题,这样增加了学生练习的密度,省时高效。同时这些学生在教学中就成为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榜样,看到身旁的同学动作做的那么的优美,很多的学生都会不断的努力。

三、改革考核办法。

常规的武术课考核,学生要按教师的要求把规定套路做一遍,根据学生做的好坏给予评分。这种考试方法的缺点在于考试过后,学生在不上武术课时,时间一长就将以前学过的动作遗忘,将教师的心血和自己的汗水付之东流。为此,考试的方法可以作以下的新的尝试:第一学年重点以基本功为主,第二学年以教授的套路为主,第三学年把传统套路改编后传授给给学生或学生自学套路,作为自选课。这样学生不仅要学好规定套路,又要学习武术套路的编排原则和方法,将来升入高一级学校或走向社会,基本能自学武术而进一步提高,从而受益终生。

武术教学是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只要我们积极研究探索,制定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营造一种融洽的学习氛围,使我们的教学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就热爱武术,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使他们终身享受中国武术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高廷波,张云龙,吴刚.探究式武术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07).

[2]蔡仲林,施鲜丽.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01).

[3]裴娣娜.情境教学与现代教学论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01).

普通高校武术套路教学的探讨教育论文

在普通高校中,武术选修课是一门非常热门的课程。但往往经过几节课学习后,学生就兴趣减退,学习积极性下降。更有甚者出现厌学情绪。笔者探究其原因,发现许多学生都是凭对武术的一知半解或者一时兴趣选了它。根本不了解武术的内涵。但武术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一系列现象,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

武术是一项系统性、延伸性很强的体育项目,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功底,特别是武术套路的学习。它对于柔韧、协调、力量等各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中、小学应该是开展武术套路教学的重要阵地,是普及全民健身的基础和战略重点,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中小学都忽略了这点,所以许多普通高校大学生对武术的理解脱节,就拘泥于传统的想当然。再加上一些客观原因的影响,严重影响普通高校武术课教学的开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学生基础功太差,不适应组织教学。

武术项目如果从小练起,有利于在身体素质方面打基础,少儿阶段是发展柔韧的最佳时期,可塑性强。大多数高校学生都错过了这个阶段,现在再想提高柔韧性难度很大,而且还比较容易受伤。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并未参加过正规、系统的武术学习,达不到武术基本技术及发展武术必需的身体素质。武术虽被列为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基本教材,但是真正按照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学校却很少,因而造成了中小学武术教学的空白,大学的武术教学加大了跨度,增加了难度。在学生眼里教师的示范动作看起来就是神往,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出现懒散、厌学情绪。

1.2学生认识浅薄,对武术的错误理解。

武术本身本来就经历从民间文化向现代科学演变的过程。而大学生仅通过由武术有关的武功片等的了解,对武术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容易形成武术就是舞刀弄剑,武术就是打人,更有少数学生把武术直接生硬地与“飞天遁地”连接起来,认为练武术要有所成,就能够飞檐走壁,就能够刀枪不入。电视、小说中的招势名称就成为了他们所熟悉所认定的武术动作,这样过分的虚拟化、夸张化的武术观点将学生领进了“武术是神功”的误区,在学生脑海里建立起了错误的认识。还有的学生将现在的武术教师等同于古代的拳师,讲门派、分类别,片面追求搏击所带来的快感,把武术的套路运动和搏击运动混为一谈。这些不好的影响严重阻碍了武术在学校的顺利发展。

1.3高校普遍重视不够,教师也缺乏教学热情。

由于武术在我国现行的《体育教学大纲》中不占重要位置,而教学内容、教学时数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偏少,而且又并非达标体育项目,高校往往忽略对武术教学方面的经费投入,这与高等教育的属性是完全不相称的。体育场地、器材和经费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必要的基本设施,就无法保证学校体育任务的完成。资金、场地、器材等物质方面的问题都得不到解决,课堂教学无法正常进行,教师便难以提高工作热情,这对搞好武术教学是极为不利的。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他们要掌握高深的科学与文化知识,同时,要有健康的体魄和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并能为国家做贡献。

2.1开展武术套路文化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武术理论教学时可以从中国功夫谈起,如南少林、北武当等,在讲解中把武术的目的、意义等讲清楚,同时把武术套路的特点、比赛方法、健身价值、搏击原理向学生全面介绍,通过教师的教学,使学生对武术套路的学习产生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武术套路教学中,武术文化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用科学的世界观来看待武术,抛弃那些虚幻不切实际的观点,将武术落到实处,武术教师不仅要传授武术的技艺、技巧等训练方法,而且还应该将科学的武术理论知识、武术的发展历史、武术的作用价值等文化学习内容教给学生,促使学生认清武术的本质。

在武术理论学习中,尤为重要的是,要进行“武德”教育,树立良好的习武风尚,坚持高尚的道德情操:要让学生真正懂得,习武是为了锻炼身体、磨练意志、活跃课余文化生活,更好地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而决非为了打架斗殴、争强好胜。此外,还应提倡现代的新型师徒关系,发扬尊师重教,敬老爱幼的良好风尚,反对封建宗派观念和搞哥们义气的旧习。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武术的本质,而且还促进了学生形成见义勇为的高尚思想。

武术套路技术,属演练性技术。它是以武术的基本技术要素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虚实、刚柔疾缓的变化规律为依据。构成套路运动形式所表现出的具有竞技、健身、表演性质的徒手和器械的操作技术。武术套路的操作技术是学生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武术运动规律的操作活动方式。它包括技术要素、动作技术,组合技术、分段技术和整套技术,各项技术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动作整合是武术套路教学步骤的一个重要阶段,可以根据套路内容把套路练习进行重新整合。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础,把较难的动作进行简化和拆分,把整个套路动作分解成一招一式的单个动作,通过对单个动作的示范演练,强调动作的规格、步法、步型,体会动作的攻防含义。在大多数学生掌握单个动作的基础上,再要求精确的掌握套路技术各动作间的动态联系。通过组合技术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动作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各类动作的质量,改善动作技术之间相互衔接的协调能力,逐渐向完整套路过渡。

武术的内容很多,那些难度大、要求高的武术套路由于大多数学生基础功差而不能接受和掌握。武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正视这一问题,加强武术套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武术教材应具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特点,以不同的学习对象为主体,根据各自的培养目标和任务有所侧重,教材应给学习者提供学习、练习、参与竞赛、组织各种武术活动的方法。

2.4重视武术教学,提高武术教学师资力量。

场地器材条件是影响普通高校武术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目前很多高校武术教学主要是在室外进行,很少有运动队的高校训练在室内进行,许多学校几乎没有专门的场馆进行教学、训练。尽管室外可以进行武术教学。从长远来看,各校应该加大场馆设施的建设力度,只有为教育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才能保障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

师资力量是开展武术教学的有力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由于武术技术教学以领做为主,注意示范、注重直观,而且强调动作规格,突出劲力充足和精神饱满,因此武术教师的示范动作是相当重要的。教师业务水平、组织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因而,这对教师的示范要求比较高,那么教师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必须过硬。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的促进武术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武术运动以其独特的健身理念、丰富多彩的健身内容和健身功能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并逐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各国人民的青睐。武术运动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饱受祖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滋润,蕴藏着许多优秀的哲学思想、传统的民族情结和丰富的民族精神。弘扬和发展武术运动,传承民族精神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特别是广大武术教师的义务和责任,高校是武术教学的重要阵地,是全民健身、终身健身的主要环节,通过发展学校武术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精神实质,初步掌握一些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协调性、灵敏性等身体素质方面得到提高,增强体质、健康身心,更有利于培养出他们顽强进取、拼搏奋斗的精神品质。促进学校武术的发展,要增强武术在学校教学中的改革力度,加快改革进程,克服并逐步消除各种阻碍武术发展的不利因素,使武术在学校教育中得到大步的迈进与飞速的发展。

普通高校武术套路教学的探讨教育论文

摘要:通过对音乐节奏、动作节奏、神态及形态来论述武术套路的艺术美,并相应提出对音乐的选择与应用及选配音乐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旨在通过武术套路的合理配乐,提高武术套路的艺术表现力、感染力来推动武术套路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武术;套路;音乐。

武术是融技击,健身娱乐、修身养性等功效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而如何提高武术套路的观赏性,除了要提高动作难度来刺激观众的视觉神经外,还要配以优美的音乐来有效刺激观众大脑神经的兴奋中枢,调动观众的情绪,使观众的情绪随着音乐变化而激荡与动作的动静相渲染,通过音乐的美来体现和感受武术运动员的形体美、造型美等外在的特征和精气神的内在神韵,享受武术套路所表现出来的勇武有力,起伏跌宕,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等特有的美学特征,满足观众的审美需要和欣赏要求是当前中国武术走向国际化发展的必经之道,武术演练配乐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音乐让武术更具表现力。

1.1音乐节奏对武术套路节奏有调节作用。

音乐与武术的共同特点是节奏感强,音乐节奏是指音乐在时空上的轻重缓急。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武术节奏是动力在时空上的分配方式,是体育运动不同的阶段或各个环节以及负荷与恢复安排中的时间特征。音乐为武术所接受的就是节奏,而音乐节奏对武术这一类体能性、技术性的项目起着特殊的控制作用,它对运动员的心理、生理、运动负荷、动作技能、运动成绩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实践证明:音乐节奏可以控制和诱导运动员对武术动作的节奏和幅度及比赛中的心理状态,因此,在有音乐伴奏下的武术套路训练和比赛中,有利于改善其神经反应的节律性规律,提高运动员机体的协调能力,同时音乐还有助于约束运动员的注意力和思维,控制其心理活动的指向,使技能练习更具实效,从而达到提高训练和比赛的目的。

1.2音乐与套路的形与神。

音乐是以节奏、旋律等构成的听觉艺术,对人体运动和人的感情、情绪变化有着直接的影响,将武术套路和音乐结合在一起后,音乐不再是原先的音乐,而且有了更深更具体的内涵。在武术套路中,音乐不再单纯是音乐,而是构成武术套路整体的一部分,是武术套路更具美感,也更具形神兼备。形态与眼神是武术套路演练中最为基本的两个方面,只有掌握规范标准的动作,及套路组合,通过形态和眼神,并赋予丰富的音乐色彩,才能充分表现武术套路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技术风格和特点,才能完美体现武术运动的神韵、气质和丰富内涵。

1.3武术的美感在音乐中得到体现。

通过演练者对动作和音乐结构的理解,把所要表现的武韵尽情得以展现。武术套路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有着它特有的节奏和韵律,在演练过程中的节奏是由多个动作组合而产生的,把动作溶入到音乐中,通过音乐的音韵捕捉动作的种韵,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武术的意境,武术蕴涵的是一种内在之美,表现形式是暗示的,这其中音乐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音乐的语言性很强,抽象意念十分浓厚,动作的技法和音乐丰富的语言相遇合,互为因果,遥相呼应。使表演效果与观众产生共鸣。音乐旋律的节奏风格更能使武术内在的神韵体现的淋漓尽致,运用音乐的节奏韵律演绎武术动作中的动、静、快、慢、潇洒自如的技术风格特点。以武术之技,体现武术之美,通过音乐的空间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增加了演练内容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在音乐选配上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大众的、民族的、科学的原则。选配音乐应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民族特征的、内容健康、清新并且与时俱进的。

2.1根据不同类型拳术特点选择音乐。

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在选编音乐中,应该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特征,素质,运动水平,难度等各个独特的演练风格特征来选编音乐。

2.3根据动作的特点运用音乐。

在武术套路中,为提高成套动作完成的效果,培养运动员对武术套路的表现能力,可以根据成套动作的风格和每节动作的特点及其某种动作的特殊性进行音乐选编和运用,譬如长拳,可以选取一些旋律有连续不断的切分节奏组成,即兴性强及强有力的打击乐,节奏变化多,音色鲜明而强烈、和声丰富的爵士乐,具有民族特色,节奏明快的中国京剧、民族乐曲等,从而串联剪辑加以运用。如南拳,可以选择一些在旋律上继承爵士乐的切分节奏,更强调打击乐,节奏感强劲的迪斯科舞曲,或具有动感的重金属的摇滚乐等进行剪辑合成运用。太极,可以选用一些旋律优美、轻松愉快、活泼自然的轻音乐,以及世界名曲,或者是旋律亲切,优美抒情的民乐等。

2.4注重教练员、运动员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

在武术套路的音乐与动作的编排创作过程中,教练员应根据音乐和动作的特点进行全套动作的设计,确定整段动作段落的划分、节奏、路线、造型及难度动作,快板和慢板动作编排的位置及表现方法等。须用全曲的高潮来衬托主要的难度串及高难度动作的转换。这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加强运动员的音乐修养,应特别注重运动员分析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能力的培养。从音乐的情感启发运动员,帮助他们去体会每一段音乐的含义,将音乐的韵律和节拍注释到每一个动作中,举手投足都要与音乐风格相和谐,显出动作的稳定、落落大方和气势磅礴,使整套动作的编排做到动静结合、刚柔相济,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3结语。

在武术套路中,音乐和动作的表现要达到完美结合,不仅能增强动作的节奏感和对音乐内涵的表现力,而且能引起裁判员和观众的共感,达到美感效果。在配乐时要根据不同类型拳术特点选择音乐,根据运动员的演练风格来选编音乐,根据动作的特点运用音乐,注重运动员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避免出现音乐与套路的不和谐,并应考虑音乐与套路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龚斌,包卫平.浅析音乐节奏对体育运动的影响[j].阴山学刊,,14(2):5-6.

[6]@龚江泳,淤世海.浅谈音乐在武术套路动作编排中的运用[j].湖北体育科技,2001,14(4):6-8.

艺术教育论文

摘要:在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艺术,关注艺术教育,在儿童教育领域更是如此。没有艺术的文化是不完整的文化,没有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艺术教育更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有利于丰富儿童的想象力,有利于提高儿童的智力开发,有利于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儿童的生活状态是灵活,开朗,充满想象力和快乐的,不受限制和约束的,仅有知识与技能的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艺术教育,没有艺术素养的儿童是不完整的儿童。儿童的生命发育需要自在轻松和照料滋养,需要天然的环境,需要整体的、长远的发展。

艺术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6岁至14岁”[1]的儿童时代开展艺术教育是世界教育共通点,通过对儿童开展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增强儿童的感知能力,培养儿童对美的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增进儿童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更进一步培养儿童的创造性能力都是极为关键和重要的。但是,历来对儿童的教育着眼点在于如何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人格与情感方面,专注于儿童日常行为的规范指导,而艺术方面的教育只是附带其中。本文就儿童艺术教育的审美特征,艺术教育与儿童教育的关系,儿童艺术教育与自然的`关系,艺术教育与儿童所处的环境几方面加以分析。

儿童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艺术教育可以在儿童的发展中起到陶冶情操,调节心情,启发智力,培养美育的独特作用。我国的艺术界和艺术评论家,平时研究和关注的也是关于艺术的问题,但多是针对成人的艺术,很少有人去研究儿童的艺术教育。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强调指出:“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兴趣和习惯开始。它的每个方面,都必须参照这些加以考虑。”[6]在他看来,尊重儿童兴趣和习惯,就是尊重儿童生长的需要和时机,如果急于得到生长的结果而忽视了生长的过程,那是极端错误的。儿童于主观上有欣赏艺术的本能,在自己所认知的艺术中寻找乐趣,得到的是精神的愉悦。在客观方面亦能得到艺术的欣赏,由感官感觉着事物之美,得到的是一种听觉、视觉和触觉的享受。儿童不论大小,都有爱好艺术的性情;换句话说,就是孩子也能欣赏艺术。儿童的艺术教育应当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和生理、心理成长需求,采取符合儿童要求和特点的艺术教育手段与方法,开展相应的艺术教育形式。

3结语。

儿童的艺术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传播一种艺术的趣味于儿童的心坎,陶冶儿童的美感,从而进一步健全人格,完善人生。心理学告诉我们,人格的形成是教育的主要特长,其中艺术教育较之其他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一个受过崇高艺术熏陶的人,人格亦随之高尚。当代美学家鲍列夫指出:“如果说社会意识的其他形式的教育作用具有局部性质的话(例如,道德形成的是道德规范,政治形成的是政治观点,哲学形成的是世界观,科学把人造成专家),那么艺术则对智慧和心灵产生综合性的影响,艺术的影响可触及人的精神的任何一个角落,艺术造成完整的个性。”[7]换句话说,艺术教育绝不仅仅是激发各人的审美能力,对于人格的塑造,艺术教育的功能是整体中的一部分,它特别侧重于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的心灵产生长久透彻、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使受教育者的个性,最终趋于完美。在幼年时期就接收艺术教育的儿童,人格上的发展将会是日趋健全的,最终会走向完善自我的人生境界。

作者:李含笑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人民法院出版社法规编辑中心编.法律法规.人民法院出版社,,6.。

[2]邱明正,朱立元.美学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79.。

[3]美国.美国全国艺术教育协会联盟,艺术教育国家标准[s].1994:3.。

[4]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北京,中华民族出版社,1985:21.。

[6]美杜威.我的教育信条[m].纽约:e.l.凯洛格出版公司,1897:16.。

[7]苏鲍列夫.美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164.。

普通高校武术套路教学的探讨教育论文

在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武术事业也在不断发展,竞技武术套路向“高、难、美、新”发展,竞技武术是对传统武术的发扬,竞技武术套路向高难度发展,提高了竞技武术套路的观赏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技击性等内容。在竞技武术不断发展的同时还有这样的一些传统拳武术套路爱好者,这些人对武术有种特别的爱好,有的甚至爱好了一生却没有可以让他们发挥表现自己的场合。另外,在中国跆拳道迅速发展的今天,各乡镇县中国跆拳道馆的开设就像地里开花似的,这些中国跆拳道馆有的开了七八年,有的开了一两个月就倒闭了,在中国跆拳道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这些乡镇地区的传统武术的发展就给人独树一帜的感觉,乡镇中一个新开的跆拳道馆学员数量可以达到15人,县城跆拳道馆学员数量可达50人,而乡镇武术爱好者可达到60人,在乡镇中,很多乡镇老拳师免费收徒,有的老拳师直接在小学学校操场内或是乡*府大院戳竿子收徒弟,这对我国传统拳术的传承起到了很大作用。

二武术对乡镇生产力和文化的贡献。

我国当前最主要的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而武术运动在这方面也可以做出自己的贡献。

武术运动特别是散打运动能够提高乡镇人们的生产力,这是从两个方面来实现的,一方面是身体方面,体育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能促使内脏器官构造的改善和机能的提高,能促进机体生长发育,提高运动能力,能使人充满活力,能提高人对外界的适应能力[1].另一方面是心理方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同时意识对物质还具有能动作用,武术运动对人意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能够激励人们的自我奋斗精神、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增强竞争意识等方面[2],武术对人的影响还主要表现在“尚武精神”它带有普遍的竞技体育所有的优点,在鼓励人的自我奋斗精神提高竞争意识方面有着极大的作用。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焕发了人们的斗志,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

武术还满足了乡村人们的文化需要,乡村作为较为落后的地区,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在这样的地区,武术文化却一直传承了下来,武术运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起着重大作用。

在乡镇中武术运动成为继广场舞之后人数最多的运动,满足了乡镇文化的需要,同时武术的“尚武精神”还提倡武德,武德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也有着不同的形式,其主要内容还是以自强不息为核心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等,在乡镇中武德还表现出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敢为天下先为群众服务的精神,遵守武德,使习武者的“自重感”得以满足,这促进了社会安定,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了力量,并且满足了习武者内心的需要,也满足了乡镇文化的需要。

武术运动对解决青少年网瘾也有极大的帮助,在互联网技术发达的现在,不少青少年迷恋于网络,经过了解武术运动,特别是武术散打运动,能够激发人自我奋斗精神,使人燃烧起对生活的强烈的热爱,发现生活中的乐趣从而摆脱网瘾,对青少年身体以及心理的发育能够产生强大的积极作用。

三乡镇武术教育的特点。

(一)传统武术套路发展的沃土,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绝地。

乡镇中的武术教学地点一般为乡*府大院、小学操场、公园内,并没有竞技武术训练需的地毯等物品。

由于乡镇这样独特的经济文化特点,使得乡镇中竞技武术的发展非常的困难,但是传统武术套路发展却非常的好。作者对文安县各乡镇武术教学地点进行了走访发现:乡镇中各传统武术流派有很多,例如文安南徐氏镇的徐氏通背掌,文安东新桥镇的六合大枪,文安县东德归镇的八极拳等,而且像新桥镇的六合大枪乃是经过了4代以上的人传承下来的,德归镇的八极拳乃是黄埔军校教官赵荣林所传,文安县更是八卦掌的创始人董海川及其传人任致诚、任文柱等人的故乡。在文安县有过不少的武学大师如晚清武术高手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董海川传人任致诚、徐永祥等,还有黄埔军校教官赵荣林,在这样一个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地方,众多传统武术文化却得以传承下来。

(二)爱好者众多,参与者以小学生为主。

作者对文安县各乡镇进行了走访,乡镇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而且属于劳动密集型地区,在这些地区中成年人每天都要进行大强度的体力劳动,每天都非常疲惫,在这样的情况下,成年人中虽然有很多人爱好武术,但很少进行练习,练习武术的人群基本上都是小学生,而教练员大多数为当地较为富裕的武术爱好者。这些武术爱好者,大多数年轻时候经过系统的练习或是跟随过武术大师学习,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从事武术事业。

乡镇武术发展对小学生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乡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得小学生身体发展的较好,身体强壮了,有了“尚武精神”各方面素质也将提升。

为我国武术事业的发展提拱了后备力量以及群众基础,增加了武术爱好者人数,普及了武术知识,增强了学生体质,使得武术套路能够发展传承。

四对文安县武术协会的'走访。

乡镇武术教育与县武协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笔者对文安县武术协会进行了走访,文安县武术协会由一部分年轻时曾经从事过武术学习的人组成,会长任文柱先生,任文柱先生是文安县文柱武校校长,会员有何万成、任志刚、任治地、苑豆豆、刘春玲、李建国、王建东、董留栓、郭武凯等45人。这些人中有大部分人在自己所在乡镇从事武术教育工作,有的是专业从事武术教育,有的是从事业余武术教育。

任文柱先生为八卦掌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是在县城开办的武术学校,起到了文安县武术教育的带头作用。任治地、任志刚、王建东等人则是在文柱武校做教练。

郭武凯也是进行的业余武术教育,晚上在小学操场内进行武术教育,完全不收费,学习者人数达到了60人。

文安县武协大多数时间都会举办一些活动,像每年春节举办的演出以及每年举行的段位考试等。

县武协成员靠着自己的热情,在文安县土地上传播着武术技术与文化。对乡镇武术教育起着带动作用。

五乡镇中武术和跆拳道教育的对比。

跆拳道作为一种专精于腿法运动,对腿部柔韧性的锻炼非常的有效,而且它在礼仪方面教育对小孩子的培养也是起到了一些影响,因此中国跆拳道发展的也是非常迅速。为了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好坏找一个参照物,作者于年8月初,跆拳道馆生意最兴隆时,对文安县的大柳河镇、德归镇、新桥镇、史各庄镇进行了走访,并将中国跆拳道的发展和中国武术的发展相比较。主要是从学习者人数,武馆数量,办学目的,收费状况这些方面进行调查。

2015年文安县各乡镇中国跆拳道发展非常迅速,根据对廊坊市跆拳道协会副主席任志刚先生的访谈了解到,文安县乡镇中国跆拳道武馆已经增加到了32所。其中兴隆宫镇、大柳河镇、史各庄镇较多,新桥镇没有,德归镇仅有一家还是刚刚开业并且是和书法教育以及舞蹈教育等结合在一起的。乡镇中国跆拳道武馆中跆拳道学员数量不等,2015年8月份兴隆宫镇中国跆拳道武馆学员52人,大柳河镇中国跆拳道学员57人,大柳河里东庄中国跆拳道馆15人,史各庄镇中国跆拳道馆学员20人,新桥镇和德归镇无跆拳道馆,道馆平均收费较高价格差不多围绕在15元一小时。和中国跆拳道不同,中国武术大部分是师傅教徒弟学,并未真正开设武馆,德归镇有中国武术教育地点两个,一个人数为60人,一个人数为8人,而且是全年保持在这个人数,新桥镇西新桥30多人。孙氏镇魏毅山本来在孙氏镇教通背掌,后来已搬到文安县城去,所以没有调查。

中国武术和中国跆拳道相比,在乡镇中中国跆拳道属于刚开始流行的运动,而中国武术属于流行已久的运动,中国跆拳道的流行给中国武术带来了冲击,但武术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势,主要原因是由于许多武术爱好者如郭武凯在教学时是不收费用的,还有些武术爱好者在公园教徒弟50元一年,所以说中国武术在学习价格方面占据了绝对优势,乡镇地区经济较为不发达,所以人们还是不喜欢花钱的,而在乡镇中所有跆拳道馆都是盈利性机构,学员学习所需要的学费高,所以很少有人长期学习。不过这些跆拳道馆确实设施好,场地干净。

乡镇跆拳道教学地点与武术教学地点相比的优势在于:

1.场地干净,有专门的垫子使得学生可以在上面压腿等;

2.宣传做得好,由于跆拳道馆以营利为目的所以宣传做的非常好,比乡镇中国武术的传播做得好,说明乡镇中中国武术对宣传不够重视。

中国武术发展的优势在于:

1.中国武术在乡镇中发展的时间非常的长;

2.价格非常低,学员数量很多。

六对文安县乡镇段位推广的调查。

段位推广对武术的发展意义重大,为了了解文安县乡镇段位推广现状,作者对文安县武术段位通段考试地点的相关人员做了访谈,去年文安县举办了第一期武术段位考试,参与者共有280人,除去武校学生还剩不到200人,由此看来乡镇地区人民对通段还是有很大的热情的,在乡镇地区实行段位推广成为可能。

七结束语。

乡镇地区人民对武术有着较大的热情,而且对通武术段位也非常的积极。乡镇地区流传着很多武术套路的传承,但是这些传承中有很多技术是不规范的,再加上乡镇地区器材设备不足,使得武术套路教学在乡镇地区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若要使乡镇地区武术能够很好的发展,就必须解决乡镇地区武术错误的传承的问题,并且继续发挥乡镇武术教育非盈利的特点吸引更多的人去学习,举办更多武术文化活动来促进乡镇地区武术交流与推广。在举办武术活动和推广武术教授徒弟等方面,县武协和武协成员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9-11.

艺术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提出,对职业教育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教师的角色较之以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教师成为研究者”正是对教师角色转变的一种回应。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均已表明,教师致力于教育研究对于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职业教育科研则是指职业教育工作者借助教育理论,以有价值的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应的科研方法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职业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教育科研是对教育实践的科学研究和开发,是对教育规律的探索和把握,其目的是要指导和推动教育实践,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科学研究不仅是教师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中等职业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

高素质的职业教育教师应是全面、综合、创新型的,不仅要有较深的专业基础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而且也必须要有从事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的研究能力,这就要求职业教育教师跟上改革发展形势,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不断提高科研素养。

本人经过接触和学习,对职业教育科研有了一定的感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教育研究,促使人们自觉地钻研教育理论,并运用理论去了解、分析、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逐步探索、提示和掌握教育规律。通过解决各种教育矛盾和问题,促使和提高教育效益与教育质量。在教育工作中积累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素质。如何提升职业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自觉养成这一行为习惯,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一、职业教育研究的参与,提高职业教育研究的意识。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通过教育研究,教师能够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调整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教师要积极参加教改立项研究活动,以高水平、有影响、有经验的教师为导师,跟随听课,虚心求教,并把自己的学习,成功与困惑及时汇报,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刚开始接触立项,满头雾水不知东,感觉职业教育研究对于老师来说是不着边际的事,费时间、费精力,让教师搞科研,成为科研工作者,太不靠谱了。我在参加了校商贸科的教改立项《以提升中职生就业能力为目标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研究。主持项目的科主任简单扼要地给我们讲解了有关教育研究,教改立项方面的内容。课题组成员分工协作,参与到课题申报、设计、实施过程。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大家的科学创造性,把教改立项工作做好,获20广西区教育厅二级立项。立项促教师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研究方案,做出准确判断。教师有意识的参加讲课比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积极撰写教改论文、教学设计,参加课件比赛,及时发现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并不断改进,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二、参加培训学习和自主学习,提升职业教育研究能力。

参加培训,与外界联系。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形势。7月,我参加了广西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训班”的培训学习,认识到教育研究不是高深莫测的神秘领域,是有法可循的。教师开展教育研究需要有开拓精神、理论勇气、严谨的治学作风及执着的奉献精神,也需要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通过本次“教育科研能力培训班”学习,使我的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教学需要反思。每一次教学设计、每一次课堂教学,都有不完美之处,之后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实践、创新。反思是一种思考,一种意识,一种能力,一种习惯。通过反思,我们才能够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教师教育素养的提高,成为一个专家学者型教师。理论性是教育科研深度的标志。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一定要多读教育理论的著作,运用现代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校教育管理学和教育专家对教育的论述等,去分析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和研究。

5月全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基础教学能力建设远程培训。通过这个平台,结识了一些优秀教师,与他们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接触到了最新的教育科研理念,提高自己教育理念。网上研修,不仅给予了教师知识发展的便利,也极大地满足了教师发展的需求。教师更需要创造性的工作去实现自我价值,这是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原动力。要不断学习,接受继续教育,努力去接收各方面的信息,不断充实、更新自己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实践,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并凭借优良的素质和很强的能力,推动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不断向前发展。要勤学善教,创新进取,才能不断充实自己。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不断地反思与积累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深化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才能为人师表,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体会和享受到教育者的快乐!

三、开展职业教育研究,增强教师职业的乐趣和价值感。

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是时代对我们的新要求,也是我们自身发展的必然需要。我们体会到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必须多读书:勤动笔、多思考、勤实践。打破传统模式,开创更好更快更新的教育天地,使教育回归本真。开展职业教育研究,可增强教师职业的乐趣和价值感,研究具有获得快乐的精神体验,使教学实践充满激情又理性,增强自我效能感,消除职业倦怠感的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不研究事实就没有预见性,就没有创造性,就没有丰富而完满的精神生活,也就没有对教育工作的兴趣。”

学校教育科研的基本指向是:立足于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持续发展。教育科研的目的与功能正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矛盾,揭示教育的特征与本质,以利于我们科学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教育教学是极富创造性和学术性的实践活动,因此在实践中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去探索,去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问题与教育科研是相通的,之间有着必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教育科研课题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所以,教师参与教育课题研究不是高不可攀,而是可行的,只要我们扎实研究,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教育科研与教学工作一样,只要我们投入最大的热情,付出刻苦的努力,我们就一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要真正确立符合学校实际,对自己和学生发展有利的课题,并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实践——反思——实践——总结,勤交流,挤时间读教育理论文章,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教育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坚持经常写教学后记,写教育论文写作,坚持经常回顾、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那么我们就会从中得到许多的有益启示,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论文写作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教师体验职业幸福的必然选择。

在教学中反思,对自己平常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是一条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最理想的途径,不断地修正,教学行为因此会不断地调整。只有这样,教师工作才会具有创造性,才会不断地超越自我,在超越中提升自己,我们会获得成就感,专业化水平才会不断地提高,才会真正地体会到一个教师的职业愉悦,享受到真正的幸福。

【参考文献】。

[1]王屹.职业教育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曾贞.谈高职英语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教育与职业,(26)。

探索普通高校公体课教学模式教育论文

摘要:

对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置、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以期探索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土木工程;应用型;培养模式。

本文拟对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普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探索积极有益的方法。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生产实践更加紧密地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这样就引发了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专科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虽然满足了一定的社会需求,但很多高新技术行业尚需大量的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我国的本科教育,在思想观念、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欠缺,培养的学生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方面和岗位要求有一定差距。因此,一些普通本科院校把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努力的方向,教育工作者、教育管理者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业也做了很多有益的研究和探索,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的现实可行的、科学系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措施。

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区别于专科层次的技能型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上,应该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技术使用、推广和转换能力,是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应用者、实践者和实现者。

二、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土建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土建专业人才的要求已不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产业的人才模式,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毕业生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及适应能力、协作组织能力、管理经营能力、创新能力等等。对普通本科院校的土木类毕业生,最重要的就是扎实的基础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以及技术知识的应用能力。

为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从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等各个环节进行改革与建设。

1、工程专家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要想培养应用型人才,师资队伍是关键因素。没有工程经验、工程素质的教师队伍,讲授工程技术知识,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素质结构的调整,构建具有工程特色的教师队伍,即工程专家型(或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以满足培养工程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在我国很多高等学校,绝大部分教师没有工程实际经验,这样就造成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的脱节,影响了教学效果。要建设一支工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可采取以下途径:(1)教师通过考取注册资格证书,如注册结构工程师、造价师、监理师、建造师等,考取注册资格证书的教师利用兼职的形式亲自参与工程实际,取得工程实际经验,再将其结合理论知识应用到课堂教学中。(2)从工程单位引进或聘请具有工程实际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从事教学工作。我院土木工程系共有23人其中12人分别具有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工程师、监理师、评估师、造价师、建造师等资格。近几年我院土木系引进有工程实际经验的教师3人。另外,我院所属的建筑设计研究院、质检站、监理公司、造价公司等为我院教师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通过轮流兼职的办法使绝大多数教师具有锻炼的机会,这样,教师不仅提高了自己,也极大地促进了课堂教学。

2、注重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与精英化高等教育和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较,普通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具备以下特点:

(1)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工程一线或生产一线的实际需要设计的,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环节上强调基础、成熟和实用的观念,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2)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应以工程一线和生产一线的实际需要为目标,在能力的培养中要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比较而言,对科研开发能力不作太高的要求;(3)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强调与工程一线和生产一线的实际相结合,应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应用型人才要注重工程意识的培养,即求真务实、严谨规范、拼搏进取。同时还要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增强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愿望、提高创新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3、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

要想培养土木工程及相关行业的应用型人才,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方面,应该以工程实际为背景,并紧密结合工程实际进行教学。现在的课程体系为“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模块”,为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就必须从课程体系的专业课程模块下手,在教学内容上,强调需要、够用、先进的理念;精简不必要的理论、公式推导,及时删除陈旧的内容,融入新的技术、规范、管理等知识。专业课程模块应结合行业用人需求状况进行动态调整,这种调整要结合院系师资状况进行,做到具有可操作性。比如,专业方向设置为建筑施工及管理、建筑结构设计、工程造价、房地产咨询与评估等,每一个方向必须有相应的软、硬件条件做保证,否则无法实施。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使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必须突破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结合学科特点及实践教学自身规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具有验证、综合、创新三大功能。

在实践教学中,理论和专业课程的实验要精心设计,使其满足验证、综合、创新的功能。对各实习环节要精心安排,达到理论和实际的有效结合。如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学生五人一组,各组学生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工地,每组有一个带队师傅,由带队师傅负责安排、调度学生和讲解施工过程的各种问题,带队师傅为建筑工地技术人员。实习结束后,每位学生需写出书面实习报告。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建筑过程的各个环节,而且能够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考虑问题,效果较好。

我院还根据社会和行业需求,对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调研,通过对调研结果分析,做出了人才需求状况的总结和预测,结合学院师资状况,开设了技能训练课程,如建筑cad、pkpm设计软件、监理通、广联达工程造价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类的p3,project软件等,这些课程的开设,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

三、结语。

探索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做大量细致的研究工作,在很多方面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本文结合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只要坚持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改革完善紧密结合工程实际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内容等,培养出的人才就一定能够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应用者、实践者和实现者,即应用型人才。

艺术教育论文

摘要对职业艺术教育进行正确的启发和引导关系到职业艺术教育的质量,更是保证我国艺术传承的重要保证。

文章对职业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对如何正确引导职业艺术发展做了相应的探索,希望对实现职业艺术教育的正确引导有一定借鉴意义。

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促使人们对艺术文化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职业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艺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对我国社会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尤其是在学校素质教育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的情况下,职业艺术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

所以,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学校层面,都有必要对职业艺术教育进行正确的启发和引导。

尤其是xx年12月11日文化部在北京召开全国艺术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议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高我国艺术职业教育支持文化建设能力为目的,以经验交流、讲座为形式来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引导和启发。

1为何要加强职业艺术教育的启发和引导。

1.1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的启发和引导对学生艺术兴趣的提高有重要影响。

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的启发与引导对提升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兴趣是很有帮助的。

不管是学习什么,只有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才能有学习的动力,而且在职业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启发和引导,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以及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随着家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社会思想的丰富多元化,学生的思想管理确实越来越难了,但是,这仅仅是一个方面。

如果我们能够改变上课时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势必会有提升,学生如果有了兴趣,其学习的积极性也必然能带动起来,所以说,实现对职业院校艺术教育的正确引导,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果都有着重要意义。

1.2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的启发和引导对职业艺术教育课堂效率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职业艺术教育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无非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教师层面。

固然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但是老师如果能从自身方面发现自己的不足,去积极的探索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这比一味的去追问学生的责任而显得有意义得多。

所以,在这个方面,加强对职业艺术教师的启发引导就成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其次,学生层面,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更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把专业知识学好,如果仅仅是老师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的配合,只有两者都引导好了,我们才有希望提升职业艺术教育的教学实效性。

1.3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的启发和引导对职业艺术教育的长远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艺术文化的追求,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

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事业的启发和引导,直接关系到职业艺术教育的发展问题,引导好了,其必然会发展得更好,如果我们不加以引导,只是一味的任其发展,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完成了自己的教学工作,教学的效果并没有得到保证。

如果能从宏观的层面实现对职业艺术教育的启发与引导,就可以为职业艺术院校的发展方向上提供一定的引导作用,为职业院校的发展提供一个比较长远的发展方向。

2加强职业艺术教育中启发和引导的路径。

2.1学生层面。

(1)启发和引导学生树立艺德观念。

可以说,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德观念是加强职业艺术教育的重中之重。

如果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和学业都没有信心的话,其很难在艺术的发展道路上有所作为,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不会被社会所认可,可以说,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道德观念是做好职业艺术教育的基本前提条件。

要想做好这个工作,首先,教师就应该树立好榜样。

学生对艺术的了解和追求,一定程度上与老师的开发和引导有着直接的联系。

所以说作为职业艺术教育的一名教师,其审美素养、教育思想观念一定要有超前的意识和足够高的定位,因为这直接关系着学生认识美的内化过程以及对于创造性外化能力的发展。

所以说,作为任课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授课习惯,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意识,与此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对教育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进行熟悉,最好是同行业之间教师实现互动交流,取长补短,形成与时俱进的艺术教育观。

这样,教师的技能水平和人格魅力都能实现相应的提高,进而在职业艺术专业的道路上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很好的榜样。

其次,还可以通过著名艺术家的先进事迹的宣扬来启发和引导学生和教师对艺术的追求,让其认识到艺术事业的重要性和荣誉性,通过对他们灌输老艺术家的艺德让他们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艺德。

(2)对艺术热爱的启发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职业艺术教育不同于其他的专业学习,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激发其对艺术的热爱是极其重要的。

这里所提到的热爱,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对学生的细心指导和关怀,在这方面,老师首先要实现对学生的充分尊重,不能因为学生在课堂上违反纪律或者是出现其他的一些情况,我们就对其进行人身批评。

很多学生选择艺术,是因为他们从心理上认可艺术,喜爱艺术,教师应该在这个基础之上对学生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让他们能够更加热爱艺术、喜欢艺术,让学生认真对待职业艺术教育,学好本领,提高其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3)在教与学两方面实现对学生的引导。

加强对职业院校老师的启发和引导固然重要,但是实现对学生学的引导更是工作中的重点。

在课堂上,老师应该鼓励与学生进行合作教学。

让学生对教材的学习重点和要求也进行了解和熟悉,鼓励学生以一种主人翁的心态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这方面,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式的教学和引导,然后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这样大家为了整个小组的荣誉都会去努力完成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学习任务,而老师则在一旁进行指引和整体把控,从宏观上把控课堂的教学,让学生是自主地、主动地去研究,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更高。

(4)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

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与学习相比,创作又使学生的学习提高了一个档次,如果说学生的学习阶段是为了摄取知识的话,那么创作阶段,就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发挥,这对于学生巩固和加强自己的知识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相关的实践作业来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发挥,对各艺术流派都进行熟悉和了解,以此来提升学生锻炼扎实的艺术功底和设计创意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

2.2教师层面。

(1)要做到课堂教学内容的创新。

现在我国的职业艺术教育依然逃脱不了传统教育的模式,固定的上课时间,单一的.上课模式。

实际上,以现在的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完全有能力对教学的方法和模式进行创新,关键是学校有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在这个方面,院校要积极的让老师参与到教学方式的创新工作上来。

首先,应该让老师充分认识到创新艺术教学的重要性,只有老师有了这个认识,其才会去积极的探索课堂教学的创新,这样才能为职业院校创新教学内容奠定基础,打好地基。

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老师就应该采取真正的行动来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例如,可以在课堂上实行分组教学,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甚至以院系为单位,形成一种竞争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也能处于一种竞争的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探索普通高校公体课教学模式教育论文

复习课内容对学生来说已失去新鲜感,如何激起学生对复习课的情感,对提高复习课的成效十分重要。“自主合作探究”的复习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认真落实新课标精神。

新课标复习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培养素质。

复习课教学绝不能炒剩饭,要教出新意,要讲究落实,讲究效率,也必须体现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原则,复习课教学不能采取把知识再现一遍的所谓“复现法”教学(常说的“烫剩饭”),我们课题组经过探讨,采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复习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动口说、动手做、动笔演,展示、反馈、评价等的教学行为下立体、交叉获取和升华知识规律。取得了很好的复习效果。

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复习课模式的课堂结构。

在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上,采用“自主复习,构建网络——展示交流、合作深化——典型例题剖析——总结归纳、点拨升华——巩固拓展迁移——当堂检测”等六大环节。

此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他的程序化和可操作性强。在这个操作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索、归纳整理点拨、拓展迁移运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从任一个环节开始,还可以循环使用。既能用于整本书的学习,还可以针对某一章节或某一知识点来使用,方便灵活。无论是哪一范围,都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学生素质”这个中心不放。

此模式为复习课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复习课模式的具体实施细则。

(一)、自主复习,构建网络。

自主复习,梳理知识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复习提纲,结合课本材料,自主、有序地进行自主复习,初步感知所要复习的内容,主动构建本专题的知识网络。在自主复习的基础上,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深化、补充和完善。

在学生自主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学习小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现场指导和适时的点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概括和总结所复习的内容,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形成面,树立主干,形成网络。

(二)、展示交流、合作深化。

在展示环节,学生可以结合语言材料展示各组对知识的理解,全班在交流中实现知识的共享和思维的碰撞。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与启发,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矫正与反馈,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网络。当学生出现不能自主合作解决的问题时,教师适时地进行学法指导和点拨,并随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分析和利用情况。

(三)、典型例题剖析。

结合典型例题,展开讨论和独立思考,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深化学习,解决“为什么”的知识。结合课本例题、典型例题和中考考试题,深入剖析,以一当十,典型例题既是知识网络构建的重要载体,又是知识与知识之间、知识与能力之间的桥梁与纽带。

(四)、总结归纳、点拨升华。

在学生完成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自己概括和总结所复习的内容,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形成面,树立主干,形成网络。要引导学生学会分类归纳、概括总结、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师的点拨,一是对学生的展示点评,肯定好的,纠正错误的;二是对学生模糊不清的疑难问题,作出准确答复;三是对各组普遍感觉理解困难的内容,重点讲解,归纳方法、规律。教师的点拨要有意义,不能仅局限于对学生回答的简单重复,更要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巩固拓展迁移。

在学生完成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之后,教师要注意选择与复习重点相关联、锻炼学生分析能力、拓展延伸知识的探究性题目,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所学,拓展知识,形成应用能力。

(六)、当堂检测。

对所复习的内容进行当堂检测、当堂反馈、当堂落实。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让其互批、互改,当堂反馈矫正。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巩固中掌握知识,在运用中转化能力,在能力展示中有所创造。

三、自主合作探究的复习课模式的具体实践应用。

(一)、文言文,诗歌鉴赏复习课型。

学生们对文言文,诗歌鉴赏畏如狮虎,考试失分很多。学生苦恼,老师也很着急。我们课题组通过反复琢磨,最后确定了“凭借教材,加大自学力度,提高训练质量”的教学思路。当时,我们的做法是:老师先研究考纲,明确考什么,然后把考点分散到每一篇课文之中,逐一攻破。不同的是,要改变传统的“以讲代学”做法,调动起学生自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悟的过程中动手、动脑来提升文言文的应试能力。例如,在复习某一篇课文时,老师先交待复习目标,即知识点,学生开始研读课文,找出包含知识点比较丰富的句子,并作上标记,然后逐句翻译,在翻译过程中明确词义,词性,要求做到“信”、“达”、“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译文本,每堂都动笔翻译10个左右的句子,老师当堂批改,在批改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指导。老师在指导过程中注重引导归纳,举一反三,点拨必须精讲。一篇课文下来,学生自学自研时间可达三分之二左右。学得实,练得实,学生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人。复习诗歌鉴赏,老师先了解近三年诗歌鉴赏的出题情况,然后认真研究教材,确定每篇教材复习的着重点,确定了“复习课文(包括背诵默写)——规范做好书后习题(做每一道题每一个步骤,用词都力求规范),——精选课外的内容,进行相同内容的练习。”在做题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有了参照,自然消除了迷茫,鉴赏能力明显提高。通过回归教材,放眼课外,学生们觉得语文复习“实”了,有了可操作性,阅读文言文已不觉得生畏,诗歌鉴赏也不是雾里看花。本学期,我们进行了大小六次考试,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诗歌鉴赏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文言翻译10分的题得分率均在7分以上,诗歌鉴赏8分题得分率均在6分以上。

(二)、基础知识题型。

结合九年级学生的实际和中考的要求,对于基础知识题型我们尝试采用“练习、归类、反馈、强化”的复习课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大大提高了课堂45分钟的.效益。

(三)、情景应用题型。

对于新表达题型中的情景应用等题型我们采取的是:先进行一定的训练让学生自己摸索,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最后再精选一些题目进行形成性训练。近三年表达题目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也让学生不知所措。节目串词、新闻衔接词、名著与日常表达相结合的应用题、公益广告、写解说词、欢迎词、写邀请语、写建议、写新闻点评,花样翻新,已经有几十种之多。我们的做法是,先让学生训练感悟,然后总结出所有这些题目共同的规律,让学生举一反三,从而真正解培养出答这类题目的基本能力。如学生总结出新情景应用题的解答规律:1。认真审题,全面把握题目要求,按照题目要求作答。2。想象还原,将自己放进相应的情景之中,想一想应该具备哪些要素,语言上有什么要求。3。苦练修辞,大部分新表达题离不开修辞,一定要掌握常见修辞的写法。4。积累文化,新的表达题目强调学生文化的积累,一些名人、名著一定作一定的复习和归纳。5。系统复习07~中考语言情景应用题可以提供一些借鉴。

(四)作文题型。

再如学生最困惑的作文怎样写深刻的问题,光靠单纯的多写只会让学生越写越怕,其实平常只要多看一看一些名家的议论文就可以总结出以下两项十一条基本技巧:

思想方法上:运用基本的哲学思维。主要哲学观点有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这些基本思想派生出一些子目,如: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现象与本质、对立与统一、外因与内因、量变与质变、实践与认识、主观与客观等。

写作手法上:1。以“直接指明”的方法使议论清晰明白;2。以假设分析引人思考;3。以因果、条件分析揭示因果;4。以引用增强文采,引出和促进议论;5。以比喻化难为易,促进形象化;6。以渲情造势、呼告促进读者共鸣;7。以反问、设问、反复、排比、对偶增强气势,加强节奏;8。以对比增加议论的深度;9。以句式多变增强文采和层次感:整散结合、陈疑结合、长短结合;10。多用复句增强论证的严密性,顺便增强议论文的外在气质。

只要我们把握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质,灵活的运用各种方式,条条大路通罗马。

我相信我们上下求索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广大教师在历经磨练之后,一定能让自己的语文教学出特色、出风格。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丛书《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教育科学出版社。

3、走进新课程丛书《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朱慕菊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探索普通高校公体课教学模式教育论文

摘要:远程开放教育“以教师辅导为辅,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采取三元化的教学形式,成为有效的远程开放教学模式。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导学。

远程开放教育中,我们可以实现教学形式三元化。

一、个体:自主式学习。

(一)自主式学习的涵义。

自主学习首先是为了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积极性,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远程开放教育实行学分制,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可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与潜能,因材施教,调动学的积极性,培养不同层次的适用型技术人才,使远程教学面向市场,紧贴社会。完全的自主学习是学生按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专业、课程和教师,自主选择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以现有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经济和知识为基础,从自己喜爱的课程、教师、同学甚至是竞争伙伴获得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学习内容,不必重复已掌握的内容,可随时利用评价标准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由此实现个性化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及兴趣出发,目标明确,有自我学习的原动力,并完全由个人掌握,自我控制,这样其才是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二)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

教师做好承担课程的导学工作,应从以下几个环节着手:

1、要编写、公布课程导学意见。

导学意见中起码应包含以下内容:

(1)介绍课程的性质和学分分配,课程的组成体系,课程的特点,课程的考核范围(内容)和考核办法。

(2)介绍课程的责任教师的电话、邮箱等的联系方式。

(3)介绍课程的各种教学资源(文字教材,辅导材料,音像教材,vbi,ip,网上资源等)的名称、网址。公布直播课堂的安排。

(4)介绍面授辅导的重点、难点。介绍辅导方式、时间等安排。

(5)提出学习建议(含如何制定自主学习课程的计划,作业完成任务,如何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等)。

2、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

要指导学生进行开放教育理念的转变(角色、学习方式等的转变),指导学生制定本课程的个人学习计划。对学生进行必需的技能培训,使学生掌握使用本课程的网络资源、多媒体资源的技能,能够积极主动、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

3、要认真安排和组织学习本课程的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活动。

教师要帮助学生设计本课程学习小组活动内容,适时(按教学内容的教学进度)组织专题讨论、作业批改、答疑,进行社会调查,完成实践教学工作。

4、积极开展多样化、交互性教学活动。

如电话答疑、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网上批改作业、电子邮件收发、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在学习支持服务中出色完成教师应做的工作。

二、学生与学生:协作式学习。

(一)开放教育学生个性差异较大,每个人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都不相同,理解知识的角度不尽相同,“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习小组为他们提供了交流学习的机会。

(二)为学生创造了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合作探索知识,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的交流。

(三)单独学习的学生常常要走很多的弯路,学习所花费的时间比较多,且易受到挫折,影响继续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习小组互勉互助,分享成功的快乐,总结自己和别人失败的教训,最大程度地促进自己学习以及帮助他人的学习,可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四)对于同一门课程的学习效果,个体间肯定有一定的差异,学习效果好的`学生要想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教给别人,就会产生设法解释新知识想法,这种想法能够帮助学生努力思考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联系的细节,在分析批判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的观点更加清晰,更趋科学合理。

(五)培养合作精神。

教师在介绍协作学习的优点的同时要教给合作方法、培养合作技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提高参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采用协作学习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小组成员一般为3——6人,异质。

2、每次小组活动确定主题,安排记录,作为形成性考核的依据之一。

3、适当地介入学习效果不好的小组,进行面对面地诊断。

4、对小组活动进行评述,推广成功的学习小组,指导合作方法、合作技能。

学生参与协作学习时则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会自学。

(2)学会主体发言。

(3)学会倾听。

(4)学会反驳。

(5)学会质疑。

(6)学会析疑。

(7)学会解疑。

(8)学会更正、补充。

三、教师与学生:支助式学习。

教师要将学习支助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开放教育的学习支助,不仅仅是狭义的答疑和批改作业,还要努力对学习全过程进行多方面的指导。我认为教师支助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上好面授辅导课。

1、教师要深入、系统地掌握所授课程内容,全面地掌握与所授课程有关的多教学媒体资源。

2、教师要破除传统的逐章、逐节备课的方式。备课的内容应包含:

(1)根据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梳理出课程内容的“条”或“块”结构,抽出线索,找出重点、难点并设计突破办法(用面授讲解、专题讨论、小组学习等)并进行备课。

(2)提出各部分内容的预习任务、作业内容,介绍学习方法(含如何利用各种资源),布置预习、自学工作。

(3)对需用面授精讲的内容进行备课。对需用专题讨论的要进行周密的设计和引导,也需要进行认真的备课。

3、制作电子教案或有效的课件(其中应包含上述“(2)”中的各项内容)。教师制作电子课件(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或其他课件,并用其进行面授辅导,可以达到以下的效果:增加信息量,缓和面授课时少、学习内容多的矛盾。可以把教案或课件上网、供学生课后进行有选择的点播、浏览,也能使不能按时逐门听课的学生有机会进行补课。

4、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组织面授。教师可采用精讲式、师生讨论式、介绍自学方法并布置自学任务式、案例式、疑难问题解答式等方法进行面授,要防止利用面授课时完全进行单方向的知识灌输。

(二)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

一是经常与学生保持联系。

二是加强作业批改。

三是要求学生必须看每门课的实施细则。

四是对小组讨论等学习活动给予指导。五是抓实践性环节。

(三)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

比如教会学生对学习不同的内容采用的不同学习方法的技巧,指导他们有效地进行自我学习、小组学习和以教师为资源的学习。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包括多方面的内容,针对目前远程开放教育实际情况,我认为掌握学习策略与善于整合数字化、网络化环境的各种学习资源是两个重点。

1、掌握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可以学会的,具有可教性,学习策略是鉴别会不会学的标志,是衡量个体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决定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2、整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各种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信息素养的培养又比在普通高校学习的学生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我认为对他们的信息素养培养应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1)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源。

在远程开放教育中,学校能给学生提供较完善的课程学习资源和系统的学习支持服务,除了教学大纲、考核说明、文字教材及辅导资料外,还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和提供的资源,如音像教材(包括教学录像、录音和vcd等)、cai课件、计算机网络上的辅导和教学信息(包括中央电大和省市电大开放教育网站可供浏览和下载的教学资源、bbs讨论板、用于寻求辅导帮助的电子邮件等)、直播课堂、vbi教学信息、电子阅览室等。要求学生能够适当选择和熟练使用这些资源,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的实际需要,整合运用各种可获得的资源,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

(2)充分利用互联网上更为广泛和丰富的资源进行学习。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资源的增长非常快,有相当部分的资源是可以用于开放学习的。当然网上的资源往往是良莠不齐、真假混杂,需要善于辨别和选择。我认为目前这样一些网站的资源比较可靠,可以充分利用,如国内重要报纸和期刊的网上资料库、中国数字图书馆、超新星图书馆、深圳读书网、中国学术期刊(清华学术期刊cnki)、中国数字化期刊群等。这些网站都提供了方便的查询检索功能,便于阅读和下载,而且收费低廉,部分网站还是免费的(如深圳读书网可以免费阅读,清华学术期刊cnki可以通过进入广州图书馆网站的包库方式免费阅读、下载)。这些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善于使用这类网站的资源,等于拥有了一座藏书丰富、刊物齐全的大型图书馆。

(四)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

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目标、内容、方法和进度,以使学习更符合个体的特征。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对学习过程的选择都能达到整体的最优化。

艺术教育论文

摘要:笔者认为艺术作为一种教育,它也必须是多方面的。在中学艺术课的教学中应该采取音乐、美术、文学、影视四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自身艺术素质的提高。

艺术作为一种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它包含了以音乐、文学为代表的时间艺术,以绘画、雕塑、建筑为代表的空间艺术,以戏剧、影视为代表的时空艺术。所以艺术作为一种教育,它也必须是多方面的,它是综合的、立体的。

当前,提高艺术专业课教师的综合素养便是题中之义。因为艺术的本质是我们人类以自己的心灵观照这个世界整体的方式之一,各类艺术它们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二、教师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课堂形成了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一种模式,老师成了真正的“传道”者,甚而之为“一言堂”;或者就是课堂教学以课本为中心,为书本而教,不是为学生而教。教材活动脱离学生,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心灵体验。这种错误的教育价值观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我们教师必须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全面素质教育的观念,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封闭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指导学生为主的“开放式学习”的课堂模式,创立一种全新的课堂模式,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2.确立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的课题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尽量让学生全面发展,让全体学生发展。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必须能够发现这种不同的发展,分清学生间不同的层次,以便做到孔子说的“因材施教”。

三、对艺术史及艺术欣赏的认识。

1.对艺术史了解的现状。

笔者曾于参加一所大学艺术系硕士招生复试。场外遇一复试刚出来的女同学,主考官问她何谓印象派,什么是大地艺术等一些艺术史知识,她说:“我是学陶瓷工业的,哪里知什么是印象派,什么又是大地艺术。”足可见,在我们的艺术教育中,对艺术史的漠然是多么严重的现象,大学教育况且如此,何谈中学艺术教育呢?由于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我们的艺术教育还停留在对美术,音乐的一些基本技能的培育上,而忽视了对艺术史的渗透。对艺术史了解的盲区,其实也就是艺术欣赏的盲区,往往遇到欣赏课就一跳而过。同学们看了《格尔尼卡》,却不知画面为何如此,只见一些奇怪而狰狞的物象,听了《春江花月夜》,也不知音乐为何这么悦耳。其后果便是对艺术经典作品的“快餐化”欣赏,变成了对艺术作品“囫囵吞枣”式的理解和领悟。即便是艺术欣赏课,老师往往也只会从艺术作品本身构成来分析作品,实际上一幅画上的线条、色彩、明暗、人物,一首乐曲的音乐、音调、节奏、旋律,它们并不是孤立的,它们或多或少都反映了或烙下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不了解艺术产生的时代背景,不了解艺术史,便很难对艺术与社会的主动关系产生感受,同样也很难把握世界的本质与人的本性。

2.了解艺术史的意义。

兔子讲解图画》这样的作品;如果不去了解后现代主义的一些脉络,同样也不会让同学搞懂为什么会出现诸如中央电视新办公大楼以及国家体育场“鸟巢”如此新异的建筑。对艺术作品背后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从而对潜在的创造力产生激发作用。

四、多媒体辅助技术在艺术教育中应用的意义和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出现大大地丰富了课堂的内容,扩展了既定的艺术课程。它的应用可以改变以往老师主讲,学生操练,不能发挥学生主动性作用的旧有课堂模式。现代青少年对这种充满形象性、丰富性、生动性、充满趣味的多媒体技术的敏感,要比其他任何人群都强。在把抽象的说教转化为形象的演示,这一新技术运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领悟教学目标的能力大大提高,并且是直接的、快速的、形象的、主动的。所以,艺术课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地吸纳新知识,不断地用新的多媒体影像充实课堂,从而达到丰富教学手段,更快的更新教学观念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艺术空间里,享受学习的乐趣。笔者在5·12四川大地震后观摩了一堂题为《艺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痛苦篇)艺术欣赏课,任课美术老师精心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在播放一些反映二战期间轰炸场面的影视资料后,引出了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老师和同学们探讨了毕加索、立体主义、立体主义的其他代表作。课件的内容包括一系列获普利策奖反映战争和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痛苦这一主题的摄影杰作。整个课件内容紧贴课堂主题,丰富而生动,有影视画面,有作品图片,有音乐,他们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总之,以上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一种关系。

艺术教育论文

摘要:要提高农村中学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农村中学教育科研工作,才能实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由于当前农村中学搞好科研工作,从主客观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困难,致使有些农村中学教育科研实效性低,表面性强,只抓标,不深入探究本。结果,口喊抓好科研,而行动上只是做做表面文章而已。针对这种情况,我校教育科研办公室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来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抓好科研工作;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加强校本科研;优化科研资源,结合校情,脚踏实地开展科研工作,并建立建全科研制度,规范科研管理。

关键词:农村教育科研问题与困难措施。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一轮课程改革进入顶尖阶段。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开展农村中学教育科研,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当务之急。我校也同全国一样轰轰烈烈的开展了教育科研活动。但是由于主客观化方面的原因,致使雷声之大的科研工作,得到的效果只是小雨点。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探索结合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实际,闯也能够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科研的新路和寻求开展科研工作的新措施,无疑对中学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校自建校以来,如同其它农村中学一样,把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学生的教学成绩及各方面能力,当做核心工作来抓。成立了教育科研组织。并结合上级的指示精神和本校实际,制定了规章制度。并按计划一步一步地运作。尽管这样,还是效果不佳,仔细分析,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1.教师的科研意识不强由于农村中学多数在偏辟之地,信息闭塞,办学条件差,常常听不到外面的教育信息如何?关起门来办教育。部分农村中学的校长和教师对教育科研工作认识不清;一是许多教师认为搞科研与己无关,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书,学生考出好成绩就行,搞科研会分散精力,导致教学质量大降,于是将教育科研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立起来,更有甚者,认为中学教师无须搞科研,科学探究是专家的事,二是部分农村中学常把科研工作当做表面文章而作,写写材料,偏写一些计划,方案写在纸上,装进档案就算教育科研工作抓了。三是农村中学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带不浓厚的功利色彩,认为搞科研是为了提高学校档次、评选先进,应付职称评定,获得几篇论文或科研成果而已。等等,致使教育科研有其名无其实。

2.教育科研能力不高部分农村中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不高,对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必备的基本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标准。实施纲要等掌握的不够,对科研的基本要求,程序、方法不熟悉。有些教师缺乏问题意识,不会在工作中选题,设计科研方案,收集科研信息,撰写科研报告。而教育科研是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需要从事教育科研的教师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对事业求真务实、奉献的工作精神。否则就会遇到困难或挫折会退缩,造成半途而废的局面,给事业的发展,学校的工作质量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3.校本科研的立项课题空间无实际意义在大张旗鼓地宣传“科研兴校、管理兴校、培训兴校”的形势下,一些农村中学也盲目地立项,报课题,仔细分析一下这些课题存在简单、空泛的现象。因为有些课题就学校目前状况根本结不了题,需要的资源根本不现实,甚至有些课题空洞,无实际意义,对学校的发展,教育教学的质量根本无益处,缺乏“以校为本”的理念,因此,经不起科学的推敲和实践证明,最后立项课题结不了题,出不了结果,那么科研的作用就失去了。

4.科研资源缺乏,手段落后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网络技术推广之大的今天,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获取大量的信息,来为学校的科研注入营养,使之活力大增。但农村中学受办学条件的影响和限制,想通过网络技术获取新知,是办不到的,至少说现在部分农村中学连微机室都没有,更谈不上网上搞科研了。

5.科研队伍不稳定。一个好的教育科研单位,一是注重科研队伍建设;二是保持科研队伍的稳定。一个好的科研的队伍,就能探究出好的成果来,一个稳定的科研队伍,就能把学校的科研气势搞得更浓一些,教育教学质量就能大幅度提高。否则,学校的科研工作不能顺利进行,教育教学质量就很难提高,老方法、老模式是必对学校的发展非常不利的,也不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发展,更不适应社会需求,培养的人才,到社会上无实践和生存能力。

6.教育科研管理抓不到位。一些农村中学的教育科研工作、管理涣散,没不一个具体工作负责人,组织不建全,无科研室,无科研队伍即使设立了科研室,有了组织,只是写在纸上,根本没有担负起实质性的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任务。科研目标是什么,如何动作,如何掌握立项课题的要求,管理方法,心中无数,这样科研一点用处都没有。

二、针对农村中学科研存在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对策和方法。

1.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学校领导要加强教育科研活动的领导,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科研知识,掌握教育科研的重要意义,召开相关的会议来增强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通过开展多渠道,多方式的学习活动来转变教师的观念。例如,请专家到校做报告,上示范课,观摩课,问教师购买有关教育教研书籍,坚强教育科研的理论学习,并通过教师谈学习体会和感想推动教育科研工作不断向深层发展,教育教学就会出现了生机,教师就会充分认识到开展教育科研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认识提高了,观念就会随之改变,观念更新了,教育科研工作就会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了。

2.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制度,加强科研管理农村的教育科研工作,是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想搞好此项工作,必须抓好组织落实,建章立制,明确教育目标,任务,责任,程序,亲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学校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重视学校的科研工作,主管业务的领导为主抓人,下设教研室,具体负责教育科研工作。使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使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有章可循,一步一步地有序的进行。

3.千方百计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的素质教育科研工作能否取得成功,除了领导是否重视此项工作之外,关键还得有一支稳定、科研素质高的教师队伍。为此,不仅要培养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科研理论水平,还要培养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因此,学校一是支持、鼓励教师参加自学考试、函授学习等办法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二是通过校本教研,邀请教育科研人员来校指导,并在教师选题立项,收集信息,整理材料等方面进行指导,学校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引导教师撰写论文,培养教育科研骨干,由骨干带领一批人,最后实现全员参与教育科研工作。对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有效果的教师可往上推荐,或在晋升职称时,优先考虑。由此,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会得到提高,学校的各项工作会更加顺利地进行,并会取得实效。

4.优化教育科研资源,力求实效要想提高教育科研工作水平,科研资源必须得有,除了有一支稳定、素质高的队伍,还要有必需的信息载体。因此,学校一定要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条件下,节省一部分资金,用于购置必要的设备,如电脑、科研书籍、录放机等,另外还要加强校际沟通,外出学习,实现优势互补。走出一条符合农村中学发展实际的科研新路来。

总之,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是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知名度的必不可少的艰巨工作,需要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者,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克服困难、用勤劳的智慧,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艺术教育论文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对广东省22所高校的走访与调研,发现了各个高校在公共艺术教育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很多学校都基于自身的办学特点开展了丰富的校园艺术教育,或开设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程,或大力扶植和发展学生艺术社团。当然在调研中也发现了几乎所有高校在开展艺术教育中所遇到的一些普遍问题,如学分问题、教师参与积极性问题,以及艺术展演场地问题等实际性问题。

[关键词]艺术教育;艺术调研;公共选修;艺术社团。

本文作者作为广东省教育厅专家组二组四名专家之一,参加了6月26日至30日为期5天的广东省部分高校艺术教育开展情况的调研。参与本次调研的高校包括广东药科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中山火炬职业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广州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白云学院、广州工商学院、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共22所高等院校。总体来说,各个高校都开展了一系列与艺术教育相关的课程或者活动,无论是艺术类院系的专业课程还是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程都在很大程度上丰富着大学校园的文化生活,并且起到了提高大学生整体文化素养的作用。在本次调研中,很多高校的相关部门和负责人员都非常细致地阐述和介绍了所在高校艺术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相关的教学经验和教育亮点。当然,在本次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各高校对艺术教育工作开展的普遍问题和忧虑。下面将简单阐述在艺术教育开展中,一些高校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亮点,同时也将简单阐述各个高校在艺术教育开展中遇到的普遍困难。

一、艺术教育类课程在各高校中的开展和亮点。

本次调研中发现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艺术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例如在绝大多数没有艺术类院系的高校中都成立了相应的艺术教育中心,或者类似的艺术教育机构。这些艺术教育机构大都隶属学校团委或者是学校的通识教育中心,并且都配有艺术专业的相应师资。这些教师除了平常指导和组织文艺活动之外,还担任着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任务。总体来说,各高校的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包括音乐类、美术类、设计类、摄影类,等等。由于各个学校教师专业的不同和所在地域的地方特色的迥异,所开设的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的课程也有所不同。除了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以外,各个高校都有多个艺术类学生社团,如合唱团、舞蹈团、民乐团、街舞团等学生艺术社团。这些学生社团大都依附于学校团委举行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没有专业艺术院系的高校的艺术生活的匮乏。在参与此次调研的众多高校中有几所高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开展得非常有特色。例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结合顺德本地流行的`民族乐器葫芦丝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一大特色,大力开展葫芦丝的教学、比赛和演出,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介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全校共有6000多名师生学习葫芦丝演奏,该校的千人葫芦丝表演一举创下了葫芦丝同时演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除了以葫芦丝为特色的校园艺术教育文化之外,该校的团委为众多的学生艺术社团创造了优质的活动空间和奖励机制,在没有任何音乐艺术类院系的情况下,该校为广大的师生提供了50多间钢琴房、乐队排练厅、舞蹈排练教室、街舞教室等艺术活动的场地,为该校艺术教育的展开和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该校还设立了学分制换的制度,即学生在艺术类比赛中取得的奖项可以置换学校规定的相应课程的学分。这一体制的设立不但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艺术类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也体现了学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广东工业大学为了大力开展高校艺术教育,设立了艺术教育类的必修课程,并且聘请业内相关专家对学生进行授课和讲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校还成立了49个艺术社团,其中高水平的艺术社团5个,要求所有艺术社团的学生必须修满196个课时的相应艺术课程来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作为有专业艺术院系的学校充分利用自身的艺术资源优势,开设了公共艺术部来开展面向全校的公共艺术类选修课程的教学。其中一种以音乐专业术语“复调”命名的教学形式深受广大同学的喜爱并且教学效果卓越。例如,在教授法国印象派音乐的课程中,同时由相关的美术教师和音乐教师来共同授课。美术教师从美术的角度入手结合艺术作品讲述法国印象派的由来以及特点,并且同时由音乐教师进行相应的印象派音乐的演奏来展现印象派艺术对音乐的影响。这种教学形式不拘泥于传统的授课形式,用生动的教学形式给予学生最直接的知识传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华南师范大学也是一所拥有专业音乐学院的高校,为了提高整个大学的艺术教育素养并且结合音乐学院自身的资源优势,音乐学院派出音乐学生到大学的各个院系成立合唱团并且定期进行比赛和演出。这样在提高全校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同时,还锻炼了音乐学院学生的专业技能,可谓一举两得。通过此次调研,不难发现每个学校对艺术教育在学校的展开的重要性都有一定的认识,并且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在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二、艺术教育类课程在各高校中展开的普遍困难和不足。

在此次调研过程中,几乎所有高校在艺术教育的实际开展中都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其中最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有三个:

此次调研中几乎所有高校负责艺术教育的主管领导都认为教育厅应该对各高校艺术教育类课程的开展和教学下发指导性文件。是否可以考虑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可以像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类思想政治课、大学生体育课一样被指定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和具体应该开设什么种类的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给予指导性的规定。例如此次调研中发现有的高校本只有艺术设计类的专业院系,但是没有音乐艺术类的专业院系,因此这样的高校的公共艺术类选修课和艺术设计相关缺乏音乐舞蹈类的公共选修课,从而造成了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的偏科。因此,教育厅制定和下达对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的指导性文件将是未来各个高校大力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依据。

(二)教师的积极性与职称评定问题。

此次调研中各个高校反应的另一个问题是艺术类教师对开设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的积极性不高。首先,在没有艺术类院系的大学中,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师大多在校团委或者学校的通识教育办公室工作。很多这类高校反应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就是无法提供这些教师评定职称所需的必要条件,甚至连职称评定所必需的课时数量的基本条件都无法保障。即使很多教师愿意开设公共艺术类选修课,学校也不能提供与其他学校内专业老师相等的评定职称的条件。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消减了没有艺术类院系高校的教师开设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这些教师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即使在具有专业艺术院系的高校中,专业的艺术类教师也不是很情愿去开设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绝大多数艺术类教师更喜欢教授本专业的艺术生,因为教授本专业的学生可以更好地施展教师自身的专业才华,并且所教授的学生也更容易在本专业内取得成绩。然而,教授公共选修课所面向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非专业的,并且开设的艺术类课程大多是以提高学生整体的艺术修养为目的的相对浅显的艺术类普及课程。相比于教授公共选修课的非艺术类学生,本专业的艺术学生在业内取得成绩会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更有帮助。因此艺术类公共选修课在授课和专业提升方面很难和教授专业的艺术生所比较,从而教授艺术类公共选修课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专业方面的成绩。再就是很多高校的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经常安排在晚上授课,因此很多艺术专业教师在其本身的课时和工作量都已经足够的情况下就更不愿意去开设艺术教育类的公共选修课。在这种情况下,很显然教师开设课程的积极性不会很高。因此,如果对开设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师在职称评定上有相对灵活的标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对于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热情,同时也会减少艺术类教师的流动性。

大力开展高校艺术教育和提升学生整体的艺术素质需要相应的硬件条件支持。在此次调研中,很多高校都面临的一个主要困难是很多高校没有很好的专业活动场地来安排学校的各类艺术活动。如果教育厅制定相关政策,要求每个高校都应该有一个可以开展学生演出和外来文艺团体演出的音乐厅或者综合的活动中心的话,各个高校将会更方便和更好地开展校园艺术教育。因此,拥有合适的艺术展演场地和配套设施是各个高校对艺术教育的开展和普及所必要的前提条件。

总结。

非常值得肯定的是,参与本次调研的绝大多数高校都在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和校园的艺术教育活动开展方面取得了相应的成绩。很多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优势开设了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成立并且指导学生艺术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教育活动。这些高校在力所及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开拓了学生们的艺术视野,提高了学生们的整体艺术素养。然而,几乎所有的高校在艺术教育的开展上都遇到过一些问题,例如开设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教师的职称评定、教师开课的积极性不高、专业艺术场馆建设等,这些都是在实际开展校园艺术教育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但是归根结底,所有参与调研的高校都一致呼吁教育厅应该尽快出台一个具体针对高校艺术教育展开的指导性文件。让各个高校的艺术教育开展得有据可依,从而更好地开展高校艺术教育以达到提高大学生整体艺术素养的目的。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