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防震减灾工作情况汇报材料(通用21篇)

时间:2023-11-29 16:22:05 作者:JQ文豪

在工作中,及时进行工作汇报可以增加团队合作的效率和沟通的准确性。以下是一份经过精心编写的工作汇报,其中包括了详细的工作进展和具体的成果展示。

党建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我街道自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工作以来,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两新党工委在抓“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运用“创新方法,健全机制,同创共建”的管理新方式,在实践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取得了较好成效。目前,街道已建立党组织的企业共130家,组建率达53.28%,建立民办幼儿园联合支部1个,街道50人以上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100%。

街道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两新”组织党工委,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书记,街道党工委条线领导任副书记,各办公室主任及有党建工作经验的专职党务工作者任委员,突破垂直的行政化的单一组织框架,形成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网络化组织结构。同时,在“两新”组织工委下设“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办公室,由街道组织委员兼办公室主任,统筹负责辖区内“两新”组织党组织的管理,形成各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坚持从抓工作互动、抓工作平台上寻求创新、寻求突破,进一步理顺党组织关系。一是坚持党建共建,建立横向联系。由街道“两新”组织党工委牵头,把“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与村居党建工作结合起来,组织辖内重点“两新”组织、个体户参与街道、村居党建工作协调机构,建立“街道+企业”、“社区+企业”党建共建互促工作机制,形成“横向联系、共驻共建”的工作机制。二是坚持党群一体,增强统筹联动。以“党群工作一体化”为抓手,组织开展“工、团、妇”进企业工作,形成以“两新”组织党工委为核心,以“党、工、团、妇”为载体组织,通过机构上对应设置、人员上交叉任职、工作上统一协调,在“两新”组织党建过程中做到党务工作与群众工作相结合,实现党的建设、群团建设和企业发展的多赢局面。目前已建工会(女职委)组织123家,共青团组织40家。三是打造服务平台,提高工作水平。利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办公室设在党员服务中心的优势,依托党员服务中心、站、点三级网络,将村居党员服务站和企业党员服务点纳入党员服务体系,加强对所属党组织的领导和管理,不断服务于“两新”组织党组织、党员和职工,形成“党政共抓、党群共抓、各方参与、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从领导体制上保证“两新”党组织作用的发挥。

发挥“两新”组织党工委领导核心作用,采取各项有力措施,按照省市区委统一部署集中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百日会战”活动,使“两新”党建工作领域有了新拓展。一是认真摸底调研,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分别建立党支部。街道组办与工办联合组建工作小组对全街道非公企业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未建党组织的从业人员30以上且营业收入500万以上的企业主动员会,部署党组织组建工作。对非公企业党组织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本着“先组建、后提高、再完善”的方针,在认真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做到清楚一家,组建一家。二是以规模以上“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为重点,强化示范引领。根据区委组织部“党建网牵•流动党员自治”工程(征求意见稿)的内容,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在街道四个党建示范点(公元集团,永宁制药,联化集团,飞达三和公司)开展工青妇组织及外来人口推优活动,将工青妇组织及流动人口中的骨干力量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引导他们成为党和政府联系流动人口的桥梁和纽带,成为社会稳定第一线的“调节器”。通过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和带头号召作用,扩大党组织工作的社会影响面,积极吸引更多的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三是以推进“两新”组织全覆盖为要求,强化对“两新”组织的渗透。坚持统筹协调、大小兼顾,拓展“两新”组织党建领域,从规模以上大企业向规模以下小企业拓展,从企业集中的区域向企业分散的区域拓展,从新经济组织向新社会组织拓展,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群团组建和下派党建指导员等办法建立党组织,实现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目前,对3家具备单建党组织条件的企业单独建立党支部,对不具备单建条件的企业,根据“地域相邻,行业相近”原则在48家企业中建立8个联合支部。在114家未建党组织的企业中,下派党建工作指导员15个,每人指导8-10家企业,实现了党的工作全覆盖。

1、抓突破,推进企业党组织组建的再突破。在完成组织覆盖率三个“100%”的目标(区委组〔20xx〕91号文件)的基础上,重视“两新”组织的党员发展工作,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从而推动党组织的组建工作,进一步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巩固党的阶级基础。

2、抓巩固,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工作中要认真落实“两新”组织党组织各项制度,认真开展党组织的各项活动,以此强化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要严格组织生活制度,通过完善监督检查机制,贯彻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费收缴,党员管理等制度。继续鼓励流动党员积极开展创先争优工作,在流动党员中全面开展创先争优承诺活动,结合自身工作岗位和党组织设岗定责的要求,积极开展“一句话”承诺。通过设立流动党员先锋岗、评选先进等形式鼓励流动党员亮出身份,以实际行动树立“新黄岩人”的形象。注重发现和挖掘流动党员先进事迹,大力推进流动党员“闪光言行”评选。

3、抓创新,推进流动党员自治工作。一是拟依托街道流动人口办公室建立流动人口党员服务中心党支部。建立流动党员活动平台,落实场地、人员和经费三项主要工作。及时把就业单位没有党组织或尚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流动党员,编入街道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党支部进行统一管理。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党支部不仅负责对挂靠的流动党员进行服务管理,还对辖区非公企业党支部内的流动党员,进行双重服务管理。着重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学习、活动组织,增强流动党员的归宿感。做好流动人口维权、政策享受、困难帮扶、就业推荐等工作。二是开展流动人口党员自治。充分用好流动党员的优势,更好地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社会管理的职能。1、开展企业自治。依托企业流动党员和工青妇组织推荐的骨干分子,根据他们的个体能力特点、地域特点等,设立政策宣传员、老乡联络员、纠纷调解员、治安信息员等岗位,加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化解涉及流动人口的各类纠纷、掌握流动人口员工的信息动态等,通过党支部和工青妇组织的安排管理,协助企业加强流动人口员工队伍的管理。2、开展片区共治。街道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党支部根据企业上报汇总的流动党员及积极分子的情况,在街道政法、工业、计生、工青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等部门设立流动党员兼职岗位,按照流动党员的户籍、特长等由流动人口服务中心党支部因需调配在辖区开展相关工作。

4、抓推广,推进“两新”组织示范点的党建工作。示范点的党建工作我们严格参照党建示范点建设的有关要求,紧紧围绕“五个好”的标准,从健全领导体系、组织体系、工作体系、保障体系、制度体系入手。积极探索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力求经验在示范点形成,指导和带动面上工作水平的提升;力求效果在示范点体现,以实际效果来赢得人们对党建工作的认同。真正解决“别人到你这里来看什么,听什么,学什么”这个问题。引领更多的“两新”组织党组织进入示范行列。

党建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以“四好领导班子”建设为目标,从班子建设、理论学习、作风建设等方面多管齐下,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有了新提高,规范化管理有了新进步,企业效益有了新提升。以下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党建工作情况汇报材料,仅供参考!

为了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关于进一步规范党员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党员服务网站信息管理党员服务中心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社区党建工作,更新管理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使社区党员管理服务中心成为流动党员的接纳地、党组织服务党员的温馨家园、“两新”组织构建党组织的孵化器、社区党组织的资源平台、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窗口,社区党支部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党员服务中心工作:。

社区党员服务中心是党组织服务党员、服务基层、展示形象的窗口。为了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文件精神,社区党支部于五月份成立了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同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1、接待制度,2、首问责任制度,3、情况报告制度,4、工作信息沟通交流制度,5、登记归档制度,6、“三必访”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本着整合力量、资源共享、勤俭节约的原则,社区党支部充分利用社区现有办公用房的资源,建成了“三室两栏两网一站一窗口”,基本实现了一站多用、一室多用的功能。在内部设置上,已经达到“十个一”的要求,即一块牌子、一台电视机、一台dvd、一部热线电话、一本台帐资料、一个资料柜、一个档案柜、一批书籍、一套电教片、一个意见箱。

社区党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党员群众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积极开展活动,努力把党员服务中心建设成为接纳、服务党员的“温馨”家园、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基地”、服务群众的“窗口”。

除了在党务公开栏张贴党员服务中心成立的公告,公示党员服务中心组织机构、服务宗旨、服务内容、联系电话、办事指南外,还开展党员服务中心网上办公,扩大服务中心的影响,让党员群众直接感受到党组织为民服务的真情实意,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

社区党员服务中心以统一的地点、统一的电话号码、统一接待日、统一网上服务等方式,为社区党员群众提供灵活快捷、周到齐全的服务。党员服务中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服务工作:。

一是接转党员组织关系,受理党员办理接转组织关系;接纳党外群众递交。

入党申请书。

并帮助其落实培养、教育的基层党组织。

二是开展党务政策咨询,提供或帮助联系提供可公开的中央、省委、市委和有关领导同志讲话和可公开的党内文件资料查询。

三是接待热线服务,接待辖区范围内的党员来电、来访;对党员和群众提出的求助要求予以帮助,解决党员和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需求。

四是代理承办服务对党员缴纳党费等提供受理服务;对有特殊情况的党员提供档案临时代管服务;提供发放党内有关报表、书籍、材料的服务。

五是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党员开展活动,听取他们学习、工作、

思想汇报。

及时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并为他们排忧解难。在安排组织流动党员组织生活的时间和内容上要适合流动党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和管理。

六是党员志愿者服务,组织党员志愿者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积极开展各种富有实效的党员为民服务活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七是为建立基层党组织提供协助服务,对建立基层党组织(重点是“两新”组织党组织)提供必要的帮助,为他们开展党务工作提供咨询和协助服务,使党员管理服务中心成为基层党组织,尤其是“两新”组织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的重要依托。八是开展党员电化教育服务,为社区内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提供量多质优的电教片,包括党的基础知识片、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宣传片、反腐倡廉教育片、科技知识教育片等。

九是设立就业职介窗口与劳动就业服务部门联系,为本社区党员和群众求职提供就业信息,与用人单位联系推荐就业人员。

十是关心困难党员,做好去世党员家属的慰问工作,对社区内的困难党员情况,建立信息库,及时、多形式地进行关心、帮助。社区党员服务中心成立以来,慰问困难党员14人,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党员50人就业,接转党组织关系5人,接受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书1份,送入党积极分子去党校培训学习1人,组织党员参观学习3次,组织开展建言献策活动1次,组织社区青少年暑假期活动4次,组织文体演出5次,接受党员群众来信来访2人。

1、夯实基础,打造服务平台。

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首先要构筑一个工作平台。去年3月,社区党支部经研究,成立了社区为老服务中心,并找到了一个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老板作为开展居家养服务的合作伙伴,并把社区为老服务中心作为社区服务中心下面一个专门从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开发、指导、管理和监督的机构。同时,党支部充分挖掘和利用辖区内的服务资源,设立服务网点,签订服务协议,逐步建立起了社会力量投资、社区党支部进行监督管理、有偿低偿无偿相结合、服务对象签字认证的管理运作模式。目前已经拥有遍布社区各个方面的8个专业服务点,开展了社区医疗、法律援助、娱乐休闲、电脑上网、图书阅览、代购物品、代缴电话费、家电维修、房屋托管、送餐上门、理发洗浴、打字文印等17项服务,开通了社区为老服务二十四小时服务热线2813020,社区老人随时随地拨打电话就能轻松享受到全方位的专业服务,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有人帮扶”。通过一段时间的运作,我们总结出了一套“社会投资、社区监管、企业经营、市场运作”的社区服务开发模式。我们的居家养老服务就是在这种经营理念的指导下开展起来的,现在已经建立起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

2、健全网络,完善队伍建设。

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其次要有一支专业的服务队伍。为了让我们的为老服务更全面、更专业、更符合老年人的愿望和要求,在社区党支部的努力下建立了三支队伍。

志愿者服务队伍。这支队伍主要以社区党员志愿者为骨干,由社区党支部的青年党员志愿者、少先队志愿者和低保户中愿意为老年人开展志愿服务的人员等组成。他们主要是帮助特殊群体的老年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上门陪老年人聊天、表演节目,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一些应急救助和帮扶等。如住在太傅里的李仁桃娭毑,今年80岁,无儿无女,一个人独居,身体也不是很好,几年来,社区支部党员志愿者就轮流负责,每个星期到她家搞一次卫生,逢年过节,志愿者们都会自发的给她送钱送物,嘘寒问暖。家住西牌楼小区3栋3门101的杨启敬老人今年7月9日满100岁,社区支部组织她的家属、邻居以及为老服务的志愿者为她过一个热闹、隆重的生日,《长沙晚报》等媒体也来进行采访报道,大力倡导了敬老爱老的新风尚。

专业服务队伍。我们在各专业服务点的基础上,成立了一支专业服务队伍,队伍中有家政服务员4名、水电维修工3名、律师2人、医务人员2人、理发师1人、综合服务人员5人,他们都是社区内有一技之长的下岗职工和辖区单位愿意从事社区服务的业务骨干,基本上能做到随叫随到,及时上门为老年人提供各方面的专业服务。去年春节前夕,社区得知家住百合巷13号的80岁的冯祖益老人的房子的顶梁塌了,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抢修,让老人安安心心的过上过新年。

我代表镇党委对各位领导莅临我镇检查指导党建工作致以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我镇去年以来开展的工作和今后的工作打算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是建设“学习型”党委,深入开展“四个一”学习活动,通过健全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周一定期组织开展学习和讨论等方式,巩固、提升班子成员的履职能力。

二是建设“创新型”党委,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丰富了自选动作,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在双联行动中都创新和丰富了活动载体,尤其是在党在农村社会事务管理工作中,我镇以党建示范点为依托,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镇党建工作。

三是建设“实干型”党委,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干实事、实干事”为宗旨,带动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xx年全镇经济总量达到xx亿元,增长率为xx%;实现农业增加值为xxx万元,同比增加xx%;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xx元,同比增长xx%。电子商务、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等中心工作都有较大的提升。

四是建设“民主型”党委,镇党委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通过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建立健全《xx镇党委议事决策制度》、《xx镇重大事项决策制度》等制度,形成了“集体研究,集体决策,决议后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全面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镇党委深入推行“3+5”工作法,使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一是扎实开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长效机制试点工作。针对“入党时怎么办,入党后怎么办,不合格怎么办”的问题,探索和建立了“公推选优,教育净化,评议推出”制度,从改善体制机制问题上入手,在党员队伍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开展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管理工作。二是深入推行3+5工作法和“一诺双评三考核工作机制”。年初通过支部提议、两委班子商议、党员群众及理事会监事会评议了20xx年实施计划,确定了包抓人员,村干部向全体村民进行了公开承诺,在公示栏进行了公示,在每一项承诺事项实施前,进行公示,事中由理事会成员组织实施,监事会人员进行全程监督,事后理事会监事会将实施结果提交党员群众会进行了评议。三是有效提高便民服务水平。镇党委以群众满意为工作目标,实行村干部“坐班办公、便民服务”的运作方式,强化村干部坐班制度和便民服务制度,落实定人、定班、定时、定责,对群众所办事务实行书面一次性告知、答复、承诺、上报,变多次办为一次办,变拖着办为高效办,方便了群众,拉近了感情。

一是推行党员入口公推选优制度。在党员的发展上坚持公开推荐,通过进一步拓宽考察视野,全面落实“公推选优”制度,采取“好中选优、优中选先”的淘汰机制,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达到优化党员队伍的目的。20xx年全镇共纳新党员xx名。二是深化“定岗、践诺、争星”活动。根据无职党员的实际情况,对党员进行合理分类编组,以季度考核,以民主测评,以结果定级,充分调动无职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三是形成教育提高的有效机制。镇党委突出组织教育、党员互帮、服务群众三个重点,强化党员能力提高和作用发挥的管理措施,对农民党员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全面落实“两会一评”制度,在抓好农村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培训的同时,着重抓好实用技术培训。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中,开展了321活动(即三学二进一强:学理论,学典型,学农活;进农田,进农家;强服务),在转变作风中密切了干群关系,在强化服务中树立了党委形象。一是开展党委承诺活动。年初镇党委都要对群众一年当中所办实事、好事进行调研、讨论,进行公开承诺,重点解决群众所盼而未办、多年想办而未办的民生实事项目,为群众雪中送炭。

20xx年,我镇公开承诺xx项实事,并全部完成。二是组织便民服务活动。在各项公益事业、农忙期间,以支部为载体组织党员群众进行便民无偿或者有偿服务,镇机关支部更是成立以了一支年轻力壮的便民队伍,在核桃高接换优的田地中、在xx高速房屋拆迁中、在环境卫生整治中等等总是能看到一群身穿迷彩服的便民干部。三是组织开展先锋岗位活动。在镇政府各站所组织党员干部通过开展“党员先锋岗”、“模范示范岗”等形式,让党员干部在为民服务中“比学赶超”,立足岗位当先锋,爱岗敬业作表率。

下一步工作中,我将充分履行好镇党委书记的职责,并与班子成员一起,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为xx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是强化党委书记的管党责任;二是建立党建工作公开承诺制度;三是强化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建设。

抓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党组织书记统筹驾驭、开路先锋的能力;抓村干部教育培训,着力提升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抓农村党员的教育净化,提高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抓后备干部的教育培训,为组织增添新鲜血液。

以示范点建设为依托,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其他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在各村建立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并配套建设好村卫生室、图书室,开展结对帮扶、文明创建、便民服务等活动,增强村级党组织的整合力、凝聚力、影响力,着力解决党建工作不平衡的问题。

大力开展“五好”党组织和“五好”党员活动,组织开展党员示范岗、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不断的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把基层党建工作抓出特色,办出亮点,多出典型。

着力打造一支群众观念强、对群众感情深、群众信得过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立严密的基层组织工作制度,使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工作方式、活动方式更加符合服务群众的需要。

通过实施能人大户带动、项目资金支持、产业培育开发、科技服务支撑、营销瓶颈破解等扶持措施,在卢水村重点培育发展精淀粉、粉条加工产业,着力推进特色种植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农民收入呈多元化增长格局,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定期和不定期的深入到各村巡回检查督办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同时要求党委班子成员不定期深入到联系点指导督办党建工作,着力解决落实制度走样或不到位的问题。

希望小学防震减灾工作汇报材料

为了进一步做好我校防震减灾工作,增强全校师生的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提高广大师生在地震中的逃生自救、互救能力和抵御、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确保灾难来临时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近期,我校认真落实区教育局《关于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精神。积极、科学、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防震减灾演练方案》,动员全校师生共同参与防震减灾活动,为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提供安全保障。现就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安全教育

(一)做好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在校园及周边张贴安全标语。 

(二)5月12日,借“5.12防灾减灾纪念日”之际进行了国旗下讲话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

(三)在全校召开了安全工作会议,对防震减灾教育活动和应急疏散演练相关事宜做了详细安排。

(五)召开防震减灾教育主题班会,在5月13日的班会课时间,对学生进行了以“防震减灾、自护自救”为主题的安全教育。 (六)5月14日,组织了校园防震、消防安全疏散演练。

仅再次落实了我校应付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我校实际应对和处置实发安全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师生防震、消防安全意识,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

二、问题与思考

由于安全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有很多意外防不胜防,学校安全工作也不见得做到了天衣无缝,有很多不安全的隐患也可能随时出现,所以我们不仅要在安全教育活动中对安全教育重点抓,在平时的常规教育中,我们也将把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力求做到安全第一。

相信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全体师生的紧密配合中,在安全领导小组的大力工作下,我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定能更上一个台阶。

今后,我校将继续认真组织开展校园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并把这项工作常规化,结合学校的实际,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提高全校师生防震减灾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自救互救、疏散救援的能力,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确保灾难来临时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我校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今年“抗震减灾日”我校的教育主题是“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校围绕主题进行了“安全教育”系列活动,现就活动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安全教育

(一)做好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在校园及周边张贴安全标语。

培养学生逃生自救技能,确保学生生命安全,我校举办消防安全疏散演练。

下午三点,校园铃声长鸣,防震演习活动开始。在场教师指导学生有秩序地迅速撤离。到达目的地,各班主任马上清点人数,报告现场总指挥关迎东。各班向现场总指挥关迎东对演习活动进行简要总结。要求班主任就本班参加这次演练活动立即进行分析、小结。

这次活动全校师生参加,演练按预案进行,整个演练过程既紧张、激烈,又有条不紊。这次演练活动是对我校《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一次检验,不仅再次落实了我校应付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我校实际应对和处置实发安全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师生防震意识,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

二、问题与思考

由于安全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有很多意外防不胜防,学校安全工作也不见得做到了天衣无缝,有很多不安全的隐患也可能随时出现,所以我们不仅要在“安全教育月”内对安全教育重点抓,在平时的常规教育中,我们也将把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力求做到安全第一。

一个台阶。

东郭村希望小学

征兵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xx街道20xx年征兵工作从6月1日正式开始,经过3个月的不懈努力,较顺利地完成了各阶段的征兵工作任务。街道去年共有487名的适龄青年,经过居(村)目测筛选出378名应征青年进行体检。通过严格规范的体格初检、复检,共有89名青年初检合格,32名县检合格。其中26名体检合格青年经过“三方政审、五方联审”,取得了体检政审双合格资格。应征青年双合格人数与往年基本持平,占总人数的13%。经过街道征兵办和基层居村委工作组的深入细致的走访调查,本着“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和“五满意”的征兵工作目标,在双合格青年xx征集23名,完成了县征兵办下达给我街道年度兵员征集任务。

1、兵役登记存在一定难度。办事大厅不提供适龄青年花名册,兵役登记都由各村居民兵连长在户口簿中抄录,难免有极个别人员遗漏。特别是居委会人员,因住址变动较大,干部与村民互不认识,发放通知书难度较大。

2、网上预征报名情况不理想。现在学校多,分布广,适龄青年流动性大。许多学生大学毕业后村里很难掌握情况,且因年龄增大,当兵积极性不高。建议在兵役优待金上是否可适当考虑文化程度高的家属享受待遇高一点,提高高学历人员的参军热情。

3、体检过程存在一定问题。因部分医生不愿承担责任,造成体

检过程中一些优秀青年因某些小问题而被淘汰。另外,在出兵前复检时间安排上不甚合理。去年按部队分批进行,我街道兵员较多,从复检开始至结束基本上每天都有人员在检,精力牵制较多。今年能否按乡镇分批进行体检,这样我们精力较为集中,又便于在体检全程中进行管理。

4、人员定兵乡镇自主权少。城区许多青年越过乡镇人武部直接向县人武部托关系定兵,造成街道在定兵过程中比较被动。去年,因其他人员关系较多,我街道有一名大专毕业生在初定兵上没有入选。后通过街道主要领导出面,将兵员增加后才定上。乡镇定兵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既要满足上级要求,又要照顾村级干部层面,所以希望县领导在人员定兵上多给乡镇一点自主权。

今年我街道适龄青年约有500人,目前外出打工、经商的约有300人,同去年相比略有增加。18岁周岁青年有295人,其中在校生约190人。对于下一步征兵工作的具体计划,一是强化宣传动员,组织人员深入到村(居)、企业、学校当中,宣传征兵新政策,激发适龄青年的参军热情,吸引高学历青年参军入伍。二是在街道武装部设立征兵咨询办公室。切实加强对征兵工作的宣传,接受群众的咨询。三是做好兵役登记和预征工作,深入摸底调查,严格遵守征兵的工作程序,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确保廉洁征兵,把好兵员质量关。四是做好定后兵员管理工作,利用新兵亲属朋友、村干部等相关人员做好青年的饮食、娱乐等教育管理,确保定后兵员无一例因身体、政审出现意外淘汰。

部首长、各位领导:

今天能够到我镇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好今秋征兵工作任务,我党委政府将征兵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成立以镇长张水胜为组长,镇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曾令辉以及甘竹镇派出所所长为副组长的征兵领导小组。下设征兵办公室,由镇党委副书记曾令辉兼任征兵办公室主任。

根据县征兵会议精神,经镇征兵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结合我镇实际,严格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扎实开展工作。目前,征兵工作已全面展开。现汇报如下:

一是在四月份专武干部例会时,在县武装部的指导下,学习了今年网上征兵报名的方法,镇政府就及时召开了民兵连长会,对各村民兵连长就开展征兵工作进行了培训,强调征兵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包括实行网上征兵报名的流程。要求各村要早动员、早宣传,深入摸底,将各村的适龄青年要全部收集登记造册,一一进行排查摸底是否符合征兵条件和征兵意愿,逐个做工作。认真、准确、及时地上报各种数据、报表到镇武装部。并在六月份各村发放了200余份征兵宣传手册。截止目前镇武装部已在网上报名登记32名适龄青年,形势比较严峻。

二是7月3日,参加了2014年全县征兵工作会,根据县征兵会议精神,我镇在7月4日召开了党政班子联席会,对今年的征兵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确立了征兵领导小组,各村征兵任务数以及奖惩办法。并要求各挂村领导及挂村干部要下村督导各村征兵情况。并在7月8日下午4点组织召开了甘竹镇2014年度夏秋季征兵工作部署会。镇长张水胜、党委副书记曾令辉出席会议,武装干事周强、各村委会主任及民兵连长参加会议。党委副书记曾令辉在会上传达了县政府征兵工作动员会议精神,就2014年征兵工作作了具体安排部署,并下达今年夏秋季征兵任务,确定了7月24日镇里开展征兵初检初审工作,并现场签订了责任状。要求各村立即要召开村小组长会,将会议精神传达下去。在工作开展前期,各村必须挂一条征兵宣传横幅,每个自然村至少要张贴3-5条征兵宣传标语,各村要把致农民的'一封信一一发至各家各户,要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宣传政策,营造氛围,要通过入门上户、面对面做好适龄青年思想工作,精心组织,确保征兵工作有序进行。对各村民兵连长就开展征兵工作的流程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强调,涉及到的年龄、视力、身高以及优待金提高到7000元每年等方面有所调整的政策内容。

镇长张水胜对征兵工作做了重要指示,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激发适龄青年参军入伍的热情,各村要把征兵的优惠政策传达到各农民家中,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确定文化素质高、身体条件好的适龄青年为预征对象,为确保新兵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征兵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做好征兵协调保障工作,保证征兵工作顺利进行。三是要采取有力措施,严格执行征兵政策规定,落实岗位责任制,廉洁征兵。四是完成征兵任务的同时,加强兵源质量,确保将最优秀的青年送到部队。五是征兵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困难多,各村要高度重视,紧密配合,扎实工作,加强责任意识,树立政治意识,确保征兵工作圆满完成。六是严格落实2014年征兵工作奖惩办法。

当前征兵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适龄青后选择就学和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可征兵员减少。随着高校持续扩招和社会多层次办学,出区脱贫致富步伐缓慢,加之市场经济利益趋动,且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参加体检的路费,未能入伍后的复工等问题不易解决,使征集难度明显增大。

二是征兵宣传内容老套,形式单一,难以有效激发适龄青年及家长的应征热情。目前,多年来形成征兵宣传停留在张贴标语、横幅等传统模式和做法,形式单一,内容阵旧。没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针对适龄青年及家长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做好一人一事、一家一户的宣传发动工作,略显力度不强。

三是无法落实拒服兵役政策。目前《兵役法》《征兵工作条例》中的条款在乡镇缺乏可操作性,对应服兵役青年,缺少了应有的威慑力和约束力。

今后的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领导,确保征兵工作落到实处。各村委会要做到书记、主任亲自抓。各村要深入到适龄青年家中,开展走访活动,掌握真情实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施,扎实深入地做好平时征兵准备工作落实,为向部队输送高素质兵员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征兵工作顺利开展,在村、人流量大的位置张贴标语,增大标语张贴的数量;在广大党员和群众中宣传征兵政策,利用身边参军人员和退伍人员的成功事迹,动员广大适龄青年积极报名。

三是认真确定预征对象,确保征兵工作的质量。当前,各级各类院校学生入学返校高峰期,也是应届毕业生就业择业后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各村要及时跟进、主动作为,重点抓好2014年应届毕业生报名应征和初检初审,切实把思想觉悟高、身体条件好、学习成绩优秀、积极报名参军的学生确定为预征对象。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请领导批评指正。

防震减灾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艾县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我向大家通报20xx年我县防震减灾工作主要进展情况,对20xx年重点工作提出建议。

2月份县政府副县长艾买提江·马木提召集发改、住建、民政、教育、卫生、地震等部门召开会议,就地震局提交的《关于加强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进行工作安排部署。

3月份县人民政府召开20xx年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以创建全国防震减灾示范城市为抓手,以加强抗震设防管理要求,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及生命线工程采用减隔震技术为切入点,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

按照工作安排,在全县各乡镇场开展与县人民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任务落实工作。从完善应急预案、宣传培训、应急演练、抗震设防管理要求、“三网一员”工作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解部署。

审批建设工程项目33个,开展抗震设防行政执法3次,并进行了工程质量监督工作。

(二)以“防灾减灾日”为契机,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地震宣传和应急演练活动。

3月至5月,精河县地震局开展防震减灾工作“进学校、进医院、进乡镇、进村队、进社区、进军营、进党校”活动,以应急避险和疏散为主要任务,做好地震知识培训。精河县境内包括驻精团场、地方幼儿园、小学、初高级中学、中心校、教学点共计49所学校26532名师生参与。县境内包括驻精团场的13所人民医院、乡镇场卫生院538名医护工作者和1000名病患者参与。全县6个乡镇场2个村队、5个社区、1个军营的600名群众、官兵积极参与。在县城友谊北路举行“科技活动周”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50份,悬挂防震减灾日宣传标语1条。在县党校各类培训班讲课及应急演练3场,培训学员200人。同时对学校、医院的建筑结构安全进行调查鉴定,编写建筑抗震性能报告4份。

5月12日,在“防灾减灾日”之际,精河镇、民政、卫生、地震等部门在精河镇滨河社区开展应急综合演练活动。8月14日,在精河县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开展了地震应急救援桌面演练。

开展学校地震安全隐患普查工作。9月2日至9月8日,与教育、公安、消防、电力、住建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县城及乡镇场24所中小学、幼儿园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地震局对学校地震应急预案、应急救援队伍、避难场所、物资储备、校舍抗震性能、存在隐患、应急演练等工作逐一检查。

创建自治区级、州级防震减灾示范学校、示范社区工作。精河镇滨河社区已创建自治区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精河县第三幼儿园、精河县第二幼儿园、精河镇锦福社区、精河镇东郊社区、绿园社区、大河沿子镇中学、八家户幼儿园已创建成为州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和防震减灾示范学校。

目前,全县具备基本生活功能的且有明显标志的应急避难场所15处,可容纳近5万人。全县应急物资储备库为2个,已登记工程机械、通讯器材、医疗救援、野外生存、现场调查、生活必需品、防汛抢险、防护装备等应急物资658项。

(三)强化监测预报工作,地震监测研判水平有一定提升。

精河县地震地质背景,精河县处于北天山西部区域地震构造,较为发育,县境内有5条活动断裂,分别是博-阿大断裂,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穿过我县至玛纳斯全长1400公里,在此断裂带上发生过1765年2月9日精河6.5级地震,1944年3月10日7.2级地震局,1955年4月24日6.5级地震,1973年6月3日托托6.0级地震。此断裂带为7.5级地震潜在震源区;库松木契克山前断裂,20xx年10月16日在该断裂带发生托里镇5.0级地震,为7.5级地震潜在震源区;库松木契克河断裂,发生过1928年12月13日5.2级地震,为7.5级地震潜在震源区;四棵树-古尔图南断裂,在此断裂带上发生过1973年6月3日6.0级地震,为6.5级地震潜在震源区;亚玛特断裂,在此断裂带发生过1996年1月9日5.2级双震,为8.0级地震潜在震源区。

精河地处北天山地震带西段,是地震活动较为强烈的地区之一。据有历史记载的1765年以来,精河县及邻近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50次,其中:8级地震1次,7.0~7.9级地震1次,6.0~6.9级地震10次,5.0~5.9级地震38次,最大地震为1812年3月8日尼勒克东8.0级地震,最近一次5级以上地震是20xx年2月11日新源5.0级地震。

精河境内最大地震为1765年2月9日精河县6.5级地震。近期震情如下:20xx年1月3日,精河境内东南25公里处发生3.1级地震,1月4日精河东南112公里处新源县发生4.6级地震,1月14日05时精河东南320公里处轮胎县发生5.3级地震,07时精河县东北23公里处发生3.1级地震,2月12日精河县东南120公里处新源发生5.0级地震,2月22日精河以西102公里处博乐市发生3.2级地震。在不到2个月的短短时间内我县周边及县境内震声不断,发生了6次有感地震,地震发生的频度和强度均高于历年。据统计,二十世纪以来,平均每2年半发生一次5级以上地震,每14年发生一次6级以上地震,1973年6月3日托托6.0级地震均今已44年,期间没有发生过6.0级以上地震,打破了6级强震发生的时间规律,地震活动水平较高,地震形式较为严峻。

到“”末,精河县境内初步形成了包括精河地震台、阿拉山口遥测台在内的多学科、多手段的地震监测台网,观测手段7套,地震宏观观测点13个,精河区域内地震监测能力达到2.5级。县地震局坚持月会商制度,利用博州虚拟台网,实现每天24小时实时获取数字测震台站数据,认真做好普通高考和亚欧博览会期间的地震应急值班工作。修定完善《精河县“三网一员”工作管理办法》,加大监督管理力度,调整优化2个测报点,新建5个后备点。

(四)抗震设防工作不断强化。

20xx年,博州“安居富民工程”投入资金2.23亿元,建设5800户;同时投入2090.5万元,改造国有农场危旧房727户,牧场危旧房696户,实现贫困家庭危旧房清零。严格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全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批项目共33项。精河-阿拉山口高速公路、下天吉水库二期和沙尔托海水库二期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项目相继开展。

(一)充分发挥好县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的作用,积极做好防震减灾应急准备工作。

健全完善防震减灾工作机制,每季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听取工作情况,安排部署阶段性工作。各乡镇每半年向上级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报告一次工作。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不定期对相关工作进行检查督促。

当前要切实做好3月21日—25日自治区联合检查组对我县地震应急准备情况实地检查和评估的准备。各乡镇场、住建、国土、交通运输、民政、卫生、教育、水利、电力、通信、消防等部门认真开展基础设施隐患排查,突出实战性、操作性,完善各项抗震救灾应急预案,尽快制订出20xx年抗震救灾应对工作方案,扎实做好抗震救灾应急准备和防范措施。

(二)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意识,认真做好震情监视和跟踪。

加强与自治区、自治州地震局震情监测预报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及时进行周、月会商,逐步形成3级以上地震响应联动机制。优化管理,注重异常报送、跟踪,确保“三网一员”宏观测报体系能够发挥积极减灾作用。

县国土、住建规划、教育、地震等部门要做好协调与配合,组织实施好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博州项目精河选址工作。国家拟在博州境内建11个基准台(架设测震仪)、7个基本站(架设强震仪)、20-30个烈度台。

(三)全面做好地震应急准备,稳步提高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以科学应对大震巨灾为目标,加强地震应急现场工作队建设,提高地震现场处置能力。从实战出发,完善、细化《地震系统地震应急工作流程》,并开展经常性的实战演练、地震野外应急工作。完成精河县地震应急指挥平台数据库建设工作,并实际应用,为地震救援和灾害评估提供科学支撑。

镇场、机关、学校、医院、社区、企业要开展地震应急避险疏散、抢险救灾演练;今年拟开展二次地震综合演练;引导动员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提高社会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四)多措并举,不断增强地震灾害综合防御能力。

继续深入推进安居富民工程、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实施,推进减隔震技术应用,进一步改善城乡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抓住审批制度改革契机,利用好并联审批平台,强化抗震设防管理,用好小区划的工作成果。

大力开展新一代区划图的宣贯实施,我县有6个乡镇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积极与住建部门开展好相关座谈、培训、指导工作。公铁物流园要开展地震小区划工作。

积极参与“平安中国”防震减灾宣传活动;购置、制作防震减灾科普作品,发放一批双语科普宣传资料;推进县科普馆防震减灾展厅前期工作;精河县积极创建自治区防震减灾示范城市。

(五)抓紧制定“十三五”规划和实施第二期援疆工作。

根据中国地震局、新疆地震局及博州地震局的“十三五”规划,充分吸纳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意见建议,科学编制精河县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依法纳入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新疆地震局援疆项目计划为指导,抓好未来五年援疆方案的细化和落实,加强与湖北省地震局、荆门、襄阳市地震局沟通,争取实现项目资金、项目实施社会化效益的最大化。

同志们,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事关全局,责任重大。让我们在精河县党委、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努力开创防震减灾工作新局面,为我县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更大贡献!

市防震减灾工作情况汇报

枝江市西南部正好位于天阳坪断裂的延伸方向。天阳坪断裂向东推测与公安——监利断裂相连。因此,天阳坪断裂的延伸段可能从枝江与宜都、松滋交界的白洋镇、顾家店镇、百里洲镇的南部穿过,不排除断层错断地表导致的地质灾害发生。在安福寺、白洋、顾家店等丘陵地带,还经常发生因暴雨造成的小型滑坡和泥石流。在城区还可能发生道路塌陷、下水道淤塞等地质灾害。因此,我市虽处于丘陵—平原地带,防震减灾工作依然很重要。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宜昌市地震局的业务指导下,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震减灾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树立防大震抗大灾的思想意识,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强化防震减灾工作实效,创新务实,努力提升我市的防震减灾综合防御能力,实现了规划中期目标。

认真落实全国地震应急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地震应急演练和地震应急培训,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在修订完善《枝江市地震应急预案》的基础上,编写和印发了《村级地震应急预案》(样本)、《学校地震预案》(样本)、《枝江市中小学校地震应急演练方案》(样本)等资料,指导乡镇和学校开展地震应急工作。在发展规划中,我市将防震减灾工作列入保民生的重点之一,制定了具体目标和措施。

灾意识。不断创新宣传方法,充分利用电视台、政府门户网站、示范学校、示范村和服务站等扩大宣传范围,面向全社会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力争使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受益面进一步扩大,努力提高社会公众自觉参与防震减灾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结合枝江市科技活动周开展宣传活动。在每年5月份开展的科技活动周期间,我局都要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湖北省防震减灾条例》科普宣传活动。活动现场通过发放地震知识光盘和农村抗震民居宣传材料、宣传单的形式向群众宣传了防灾减灾知识。今年科技活动周期间,现场展示《家庭防震减灾法常识》等科普图片50余幅,发放宣传材料20xx0余份,光盘600多张。通过活动,使广大群众对防震减灾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形成了全社会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的合力,提高了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地震应急能力。二是联合相关单位进行宣传。每年5月12日,我局联合科技、教育、科协等组织在市政府广场举行“防灾减灾日”纪念日和防震减灾知识现场咨询活动。今年共有1800名师生参加。活动以宣传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湖北省防震减灾条例》为主,切实增强群众的防震减灾法律意识,活动吸引了广大市民参与,现场气氛热烈。三是深入防震减灾宣传示范学校,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加大防震减灾宣传范围,扩大示范学校的辐射范围,在青少年中持续、有效地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全市共有枝江一中、枝江二中、团结路小学等40多所学校集中开展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参加人数达五万人。通过些地震应急演练活动,普及了地震应急知识,提高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防震减灾意识。今年5月10日,我局在实验中学举办大型防震减灾图片展活动。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湖北省防震减灾条例》读本3000余份。四是通过广播电台进行宣传。通过“政风行风热线”,局长朱作旺亲自在市广播电台宣传地震知识,通过专家热线与听众直接对话,接受听众的咨询,并当场解答,在社会上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五是利用大型科普下乡活动进行宣传。在市政协每年组织的大型“三送”下乡活动中,大力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增强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群众防灾减灾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开展校舍校舍地址地震排查,确保学校师生安全。根据市政府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安排,由教育部门牵头,我局会同水利、土地等部门对全市56所学校场址安全情况进行了排查,分别提出了书面整改意见,并督办落实。

四、加强村级三合一网站建设。我局强化对各镇处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4次召开防震减灾助理员、群测群防联络员会议,大力提高防震减灾助理员、群测群防联络员的防震知识业务素质,全力推进村级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和地震知识宣传网即“三合一”建设,使地震群测群防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五、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我市组建了一支以消防部队官兵为主体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我局和消防大队保持密切联系,关注地震应急救援队伍的训练工作情况,指导他们制定培训计划,完善装备保障,加强演练和训练,提高地震灾害紧急求援能力。

六、建设防震减灾宣传示范村,实现地震应急视频进村入户。我局将安福寺杨家店村、顾家店岩子河村创建成防震减灾宣传示范村。为了方便农民群众从政府网站了解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有关知识,我局投入经费2万元,免费为示范村配置电脑、地震应急视频、书柜、桌椅等设备;同时给发放各种宣传资料,免费提供给农民群众学习,实现更实效的宣传引导。

七、按时按质完成地震应急数据收集报送工作。主动与土地、交通、水利、气象城建等部门沟通协调,每年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准确圆满完成地震应急基础数据收集报送工作。

一是《地震应急预案》没有经过实战检验,操作性差,应急救援的体制和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地震发生后的快速应急救援能力严重不足,抢险救助队伍和必要的技术装备目前还不适应应急工作需要。应急通讯、交通工具、应急避难场所设置等落实不够到位。

二是行政许可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建设项目抗震设防没有把关;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由于配套政策、资金等困难,工作没有实质性进展。

一、全力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1、加大投入,完善网络服务管理。进一步完成枝江地震网络服务体系建设,及时更新服务内容,定期聘请专家在网上开展地震知识讲座,加强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拟定在安福寺中学、白洋中学、顾家店中学、百里洲中学和市实验中学设立测报点,24小时不间断测报。

2、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提高监测能力。制定出适合枝江实际的群测群防工作措施,落实好群测群防工作经费,定期对群防联络员进行培训,稳定群测群防工作队伍。进一步健全完善市、镇(处)、村三级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稳定群测群防工作队伍。因地制宜地开展地下水、动植物、气象等地震宏观异常观察,并形成宏观观测网络。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灾情信息报告和普及地震知识中的作用。

二、努力提高震灾综合防御能力。

1、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试点工程。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深入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试点工作,逐步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能力。

2、完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督管理制度。联合教育、卫生、建设、旅游、文体等部门开展对学校、医院、体育设施、旅游设施、公共场馆、大型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抗震性能普查鉴定,落实抗震加固措施。

三、大力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1、加强地震应急预案管理。指导各部门抓好做好各类地震预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工作,继续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地震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市、镇(处)政府、防震减灾成员单位及大型企事业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建立《预案》备案制度。定期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检查,适时组织地震应急演习,检验反应能力,使地震应急预案更加科学、实用,增强可操作性和权威性。

2、强化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装备保障,加强演练和训练,提高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能力。

3、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将市各完全中学大操场确立为应急避难场所,加大投入,配备必要的生活设施,完善各种使用功能。

建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联合教育、宣传、新闻等有关部门,在每年5月12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避险自救技能,同时加强全市防震减灾宣传示范学校建设和科普基地建设,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加大资金投入。为了切实保障防震减灾事业公益性的基础地位,建议市政府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市镇(处)两级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将防震减灾事业的资金需求纳入财政预算,按一般预算收入万分之三至五的比例,逐年增加地震经费,用于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

加强人员配备。要给地震局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保障防震减灾工作专业化、规范化。要建立抗震设防专家库、地震监测预报专家库、地震应急专家库,及时有效地为政府应急决策提供科学咨询。

加速设施配套。建立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的数字化地震监测台网,使地震前兆监测、分析预报和通信系统,有较大改善,提高我市地震监测能力。还要根据需要,储备必要的地震应急、地震现场工作仪器设备和救援物资。

防震减灾工作汇报材料

防震减灾的主要内容有防震减灾规划、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以及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诸方面。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防震减灾工作汇报材料,希望你会喜欢。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报告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关系社会稳定大局,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多年来,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逐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监督、政协参与、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共同促进了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体系,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我市地质构造复杂,活动断裂贯穿全市,历史上曾多次发生4-6.5级破坏性地震。其中,788年竹山6.5级地震,为全省震级最大的地震;1973年丹江口库区4.7级地震,为全省最强的水库诱发地震;竹山、竹溪、房县地震烈度达到vii度,为全省地震烈度最高的地区。据专家预测,我市具备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构造条件,面临着构造地震和水库诱发地震的双重威胁,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面对严峻地震形势,市政府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始终坚持“经济建设同减灾一起抓”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组织领导,努力做到思想重视,组织落实,责任明确,措施到位。

一是加强了领导,加大了投入。按照《防震减灾法》要求,市政府把防震减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深入地震部门和防震减灾工作第一线调查研究,认真部署防震减灾工作,将防震减灾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了防震减灾“十·五”计划和规划纲要,做到了与整个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市、县两级政府逐年加大了防震减灾经费投入,配套解决了防震减灾项目专项资金,促进了防震减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强化了地震机构和队伍建设。为充分发挥防震减灾工作职能,市政府在机构改革中,不断理顺和加强地震机构建设。除两区外,县级地震机构建设实现了“三统一”,即统一级别(科级事业单位),统一名称(地震局),统一经费开支渠道(财政全额拨款)。市、县两级政府积极支持地震部门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力度,全市地震队伍人数增加到51人,高级职称2人,初步建立了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通,纪律严明,精干高效的地震干部队伍。

三是加大了宣传教育力度。全市宣传、教育、司法、建设、科技、地震等部门,充分利用“7·28”唐山地震纪念日、“12·4”,法制宣传日等时机,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下农村等“三进一下”活动。按照“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保障一方平安”的工作思路,在全市组织实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目前,房县实验小学、房县实验中学、竹溪县实验中学、竹山县一中、丹江口市红旗中学等10所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已经或即将挂牌。通过宣传教育,广大人民群众防震减灾意识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积极参与、关心防震减灾活动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

四是强化了地震行政监督和行政执法。为了认真贯彻《防震减灾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等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市政府先后制定了《十堰市防震减灾规划》、《十堰市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和《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等10余部规范性文件,积极支持地震等部门依法履行防震减灾工作职能,不断规范全市防震减灾活动。近几年来,市政府分别组织开展了在建、已建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抗震设防和大型水库、学校校舍等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专项检查,摸清了底数,掌握了情况,减少了地震安全隐患,提高了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二)依靠科技创新,强化震情意识,不断提升监测预警水平。

一是实施项目建设,增强地震监测能力。20xx年以前,我市地震监测手段单一,监测仪器“超期服役,带病运转”,不能适应我市震情需要。为了改变地震监测落后状况,我市在“十·五”期间共投入360万元项目资金,新建和改造6个数字化地震台站、5个前兆台站、1个区域台网中心,实现了地震监测数字化、网络化,地震速报水平和监测精度有了较大提高,初步形成了以测震、地磁、形变、重力、水化等为观测手段的十堰数字化地震监测台网,具备监控鄂西北及邻区2级以上地震的能力。

二是加强环境保护,维护监测网络正常运行。为了维护地震监测网络正常运行,市政府和市公安局、市地震局分别下发“关于加强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地震监测环境保护范围,严禁干扰、破坏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建设、规划、国土、林业、人防、设计院和城市监察部门也将地震环境保护纳入工作内容。公安部门和地震部门在地震台站及其附近醒目位置,联合设立了地震监测环境保护标志。各县市政府先后下发通知,加强了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力度,有效防止了破坏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的违法行为。

三是开展震情分析,提升震情速报水平。多年来,地震部门坚持地震科学研究,定期开展地震趋势分析季度会商和年度会商,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市主要领导报告震情预测意见,取得了一定成绩,我市地震分析预测工作在鄂豫陕地震联防区和全省名列前茅。地震部门始终坚持24小时震情值班和双岗责任制,实时开展震情监控。地震发生后,地震部门能够在15分钟内报告震情,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震情信息。

四是建立了地震群测群防网络。市政府在20xx年出台了“关于加强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通知”,明确将“三网一员”建设(即建设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和地震知识宣传网,在乡镇设防震减灾助理员)纳入到了工作日程。各县市人民政府也相继出台文件,在各乡镇建立了地震宏观测报点、地震灾情速报点和地震知识宣传点,设置了防震减灾助理员。目前,全市已有70多个乡镇明确了防震减灾助理员、测报员,并进行了集中培训,占全市乡镇总数62.5%。初步建立起了地震群测群防“三网一员”网络体系。

(三)坚持预防为主,加强综合防御,努力提高城乡抗震能力。

一是将抗震能力建设纳入了城市规划。为了增强我市城区防灾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抗震水平,市政府在实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将城市防震减灾功能作为城市规划修编的重要内容,将地震灾害预防前置到城市规划编制这一关键环节。20xx-20xx年,市政府安排专项经费70万元,组织完成了《十堰市城区抗震防灾专项规划》的编制,为十堰城区持续、有序发展,实现我市20xx年基本具备抗御6级地震能力的目标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是加强了抗震设防要求的管理。市政府把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确定科学合理的抗震设防要求,作为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经济建设的立足点,把抗震设防要求管理作为项目审批的必备前置要件,纳入基本建设审批流程,确保了建设工程场址安全、目标明确、设计科学,避免了抗震设防投入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目前,全市新建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审批比例达到80%以上。

三是严格抗震设计和施工质量。自1990年我市开展抗震设计专项审查以来,市政府将抗震设计审查和抗震施工质量验收作为工程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纳入了质量责任制管理体系,确保了新建工程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施工。汶川特大地震后,我市认真执行国家抗震设计新规范,提高了中小学校、医疗机构的抗震类别。十堰城区框架结构、混凝土现浇建筑比例上升至80%以上,砌体结构预制楼板结构的比例逐步缩小至20%以下。竹山县城的建筑楼面结构基本取消了预制板。

四是开展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示范点建设。为了加强农村防震减灾工作,逐步改变农村不设防的状况,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能力,市政府于20xx年印发了《十堰市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方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搬迁安置中,开展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示范点建设。地震、建设部门联合编印了《地震安全农村民居设计参考图》,免费提供群众使用,指导村民建设具有一定抗震能力的民居。目前,全市在建农居地震安全工程示范点共13个,涉及农户1151户,覆盖人口近5000人。

(四)坚持常备不懈,强化应急准备,增强了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一是建立和完善了地震。

应急预案。

体系。市政府于20xx年制订了《十堰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十堰市地震应急预案》,成立了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在地震应急工作中的职责。各县市政府结合当地实际,相继出台了县级地震应急预案。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有关大企业,基本都按各自职责编制了应急预案,形成了全市地震应急预案体系。

二是构建了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灾情信息系统。在“十·五”期间,完成了地震应急系统网络建设,建成了十堰区域地震台网中心,加大了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形成了省、市、县三级灾情速报网,有效提高了全市地震应急快速反应和指挥处置能力。

三是认真实施了地震应急准备工作。民政部门建立了救灾物资储备库;卫生部门成立了防疫专业队伍,建立了药械、血源等物资的筹集储备;公安部门制定了社会治安应急措施;建设、规划、民政、地震等部门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作出了部署。

四是高效处置了地震突发事件。20xx年,竹山“3·24”地震和汶川“5·12”特大地震相继发生。地震发生后,市委、市政府迅速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强余震监测、严密震情跟踪,及时发布震情信息;开展正面舆论引导。迅速组织县乡机关于部深入震区,调查核实灾情,宣传地震科普知识,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由于行动积极,处置高效,确保了社会稳定。同时,全市上下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全力支援汶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公安、消防、水文、供电、卫生、地震等部门先后派出工作组赴汶川灾区抗震救灾,全市各界人士纷纷献出爱心,捐款捐物,受到了灾区人民欢迎和上级领导的肯定。

我市防震减灾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地震危害性及防震减灾重要性认识不足,人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我市地质构造复杂,已建、在建水库分布广泛,具有发生构造地震和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由于大震发生周期较长,加之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深度、力度和广泛性不够,部分干部群众对我市地震灾害的危险性和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防震减灾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和模糊认识,参与防震减灾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不高,影响了全市防震减灾事业的整体推进。

(二)防震减灾工作联动机制尚未形成。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面广,涉及到多个职能部门。法律法规和市政府文件规定中虽已明确了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工作尚未全面开展,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防震减灾工作进展情况不能及时通报,部门之间联动、协作、配合的紧密度不够、力度不强,尚未形成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协同作战、密切配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格局。

(三)农村民居、医院和学校存在安全隐患,抗震设防管理有待加强。我市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力度不够,农居安全工程示范点数量偏少,农居基本不设防、抗震能力低、隐患大。大多数医院建筑抗震能力达不到新的国家标准,少数未设防不抗震的建筑还在继续使用。20xx年对全市1298所学校、幼儿园的校舍抗震安全排查中,在总面积387.26万平方米学生校舍中,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仅占34.8%。除市直和丹江口市外,其它县市区及十堰经济开发区、武当山特区的学校校舍设防面积仅占25%左右。少数建设单位和开发商逃避抗震设防监管,存在不设防或盲目设防的现象,水利、电力、交通等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许可尚未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东风公司等大型厂房抗震设防未得到有效监管。

(四)地震监测预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市地震监测预警能力虽然取得了一定进步,但还存在监测手段不足、地震前兆监测网点偏少,技术装备水平和信息传递手段落后,少数地区还存在地震监测盲区等问题。特别是受编制限制,加上地震工作枯燥单调、待遇偏低,地震专业人才引不采、留不住,专业人员匮乏,地震“三网一员”队伍不稳,无法适应地震监测预报工作需要。

(五)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滞后,应急能力建设亟待加强。十堰城区普遍存在建筑密度大,绿地、空地少,紧急疏散通道不足的问题。十堰城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尚在酝酿和计划建设中,人民广场、文化广场、青年广场、火车站广场、体育中心等公共场所避难应急设施不全,尚没有一处功能完善的应急避难场所。各县市已建、在建的避难场所规模较小、应急标志不明显、应急设施尚未完全到位。地震应急预案操作性不强,应急装备建设和物资储备有待进一步加强。

3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防震减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查,并书面反馈了意见,市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了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参加的座谈会,拟定了《十堰市地震应急。

工作方案。

》,将于近期召开政府专题会议,并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建立防震减灾部门联动机制。防震减灾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必须按照“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防震减灾管理体系和王作机制。市政府将根据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定,明确各部门防震减灾工作职责,建立市政府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地震监测环境保护、抗震设防监管、地震应急救援、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地震行政执法等防震减灾各个环节的部门联动,定期召开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和部门联动专题会议,健全防震减灾工作信息共享机制。各职能部门在联动机制下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形成防震减灾工作的合力,破解防震减灾工作难题,努力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全市防震减灾综合水平。

(二)全面提高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大力加强城乡抗震设防管理和监督,在高度重视震后救援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震前防御。市政府将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将各类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抗震设防要求、抗震设计施工等作为责任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要突出学校、医院等重点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积极为东风公司等大型企业厂房和其它建设王程抗震设防服好务。进一步完善抗震专项规划、开展城市地震安全社区示范点建设。在移民搬迁和新农村建设中,积极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采取政府补助和群众自愿的方式,先行试点,逐步铺开,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能力。

(三)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增强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在城市总体规划、居民小区建设规划中明确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内容,设置地震应急疏散通道。组织建设、规划、园林、文体、财政、地震等部门,制定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案,利用现有公园、广场,增添必要的应急设施和应急标志,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在新建城市公园、广场时,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纳入建设内容,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步验收。20xx年,十堰城区建成l一2处应急避难场所,提升城市防灾减灾功能。

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地震应急工作方案。加大地震应急装备建设,购置必要的卫星通讯设备、照明设备、个人防护设备、帐篷,以及搜索侦检设备、营救设备等,提高地震现场的救援水平。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保证重要应急物资的数量和质量,不断增强快速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四)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有利时机,采取多途径、多形式,深入开展地震科普知识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下农村活动,发挥乡镇助理员作用,加强边远乡村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启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创建一批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每学期组织中小学生开展1-2次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和紧急避险演练活动。在每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组织全市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认真开展地震科普知识教育,不断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自救互救能力。

(五)加大防震减灾经费投入和地震队伍建设。建立防震减灾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将地震监测台网运行、完善、改造和宣传教育、应急救援等事业专项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逐年增加防震减灾工作基本经费和专项经费。积极支持建立地震“三网一员”、农居地震安全工程、地震安全社区等工作,明确地震观测员、防震减灾助理员补助标准和地震安全农居的扶持标准,将补助和扶持资金纳入预算,直补到观测员、助理员和农户手中。

进一步加强地震机构建设,明确张湾区、茅箭区防震减灾工作归口区政府办公室管理。不断改善地震监测、办公条件,提高地震专业人员福利待遇,引进和培养一批扎根十堰、熟爱防震减灾工作的地震专业拔尖人才,促进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一年来,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在省地震局、漳州市地震局的指导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我办20xx年工作重点,全面完成了全年。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如下:

11月26日,李施军副市长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先后检查龙海一中强震台、海澄镇大埕社区、隆教乡监测台阵、紫崴绿地避难场所及消防大队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等,现场察看了我市地震强震台、监测台阵的监测、管理和维护情况,检查了解示范社区创建、救灾物资储备及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等情况,观看了凿岩机、蛇眼探测仪、破拆工具组、狭小空间救援担架、起重气垫等地震灾害救援装备的演练使用,听取了相关部门防震减灾工作汇报并给予了肯定。

11月14日,市政府召开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市政府分管领导、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领导、各乡(镇)场分管领导共7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贯彻落实漳州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了我市近期防震减灾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下阶段防震减灾工作。会议还邀请了漳州市地震局专家作当前地震形势报告。市政府李施军副市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对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要认清形势,深化认识,切实增强防震减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要全面推进,突出重点,扎实开展防震减灾各项工作。三要加强保障,狠抓落实,促进防震减灾各项工作有力开展。

我办十分重视经常性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多渠道进行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我办在“防震减灾宣传月”、“5.12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7.28唐山纪念日”等,继续做好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1、积极参加第三个防震减灾宣传月活动。市政府办文件(龙政办[20xx]56号)规定每年5月为我市防震减灾宣传月。为进一步增强我市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引导干部群众关注和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增强地震应急避险能力,扎实开展“全市第三个防震减灾宣传月”活动,我办多形式强化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科普知识、地震综合应急和自救互救知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知识、农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知识等。

2、参加“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六个防灾减灾日,5月12日上午,我办在市区街心公园通过设立地震知识咨询台、摆放展板、发放防灾减灾宣传资料等方式,大力宣传“防震减灾”相关知识。期间,共接受咨询200余人次,摆放展板17块,发放《地震灾害及其防御》、《防震减灾法》、《防震减灾手册》、地震常识宣传图片等材料1000多份,发放防震减灾dvd宣传片100多片。

大埕社区居委会,按照上级的部署要求,在我办的重视支持下,立足社区、面向群众,于20xx年5月11日—13日,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活动,掀起了“全市第三个防震减灾宣传月”暨“5.12防灾减灾日”活动的新高潮,深受社区群众的欢迎,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教育效果。活动内容有:(1)举办“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知识讲座”;(2)进家入户分发“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材料”;(3)出版2版“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专栏”;(4)组织“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乘凉歌会”等。

3、参与“科技活动周”活动。5月19日上午,我办在市街心公园摆设展板17块、现场解答群众的提问20多人次,发放《地震灾害及其防御》、地震常识宣传图片等材料700多份,进一步增强了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

4、开展“7·28唐山地震纪念日”宣传活动。值此纪念唐山地震38周年之际,我办于7月27日在大埕社区举办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乘凉歌会,以通俗易懂的语句、明快的节奏,演唱防震歌曲,寓教于乐。于7月28日组织科普宣传志愿者上街贴宣传挂图、深入居民群众挨家挨户分发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手册、科普光盘等1500多份以及向过往行人分发科普宣传单20xx多份,从而提高居民群众防震减灾意识,懂得自救互救,减少财产损失和杜绝生命危险。活动期间,专家还现场解答了民众疑问。

5、认真开展社区防震减灾宣传。海澄镇大埕社区居委会在市地震办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因地制宜的开展了一些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活动。于20xx年春节期间,举办了一场“新春科普防震减灾宣传歌会”和元宵节期间举办了“元宵防震减灾灯谜竞猜”活动。同时向群众分发了《地震—群灾之首》、《家庭防震减灾常识》等各种宣传画册500多份,达到了过节宣教两不误、防震减灾为人民的宣传教育效果,深受群众的欢迎。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案》(闽政办[20xx]69号)的文件精神。20xx年,我市按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国家标准要求,增加建设5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目前根据建设方案,已经完成应急标志牌招标制作工作。

为贯彻落实《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漳州市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设实施工作意见的通知》(漳政办〔20xx〕94号)文件精神,提高我市社区防震减灾综合能力、震后自救互救能力,根据《中国地震局关于印发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中震防发〔20xx〕33号)要求,我办积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活动,20xx年在海澄镇大埕社区和榜山镇锦龙小区上报创建漳州市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

一是加强动物宏观观测。我办坚持确保重点、因地制宜原则,对动物宏观点进行调整充实,其中程溪养鸡场宏观点、港尾海水鱼养殖场宏观点较形成规模,上报时间由原来每旬一次调整为现在的每周一次,并直接上报至漳州市地震局、省地震局,全年始终保持连续无间断观测的良好状态。

二是要进一步健全“三网一员”(科普宣传网、宏观观测网、灾情速报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工作体系,加强培训,切实发挥它在普及地震科学知识,稳定地震后的社会体系,收集地震前兆信息和灾情速报等方面的作用。

三是认真做好省台网维护管理。今年以来,我办积极协助省地震局对一中强震台、海澄镇下棣村的烈度速报台、隆教红星村gps基准站、隆教前线水库直径3公里范围内的十六座监测台阵的地震监测、维护管理等一系列工作。

今年11月,根据我市的实际,我办组织专门力量,对20xx年制定的《龙海市地震应急预案》进行审阅、修改,提出了《龙海市地震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稿,并通过政府办送呈各乡(镇)场、市直有关部门审阅,征求意见,送呈单位达50多家。最后根据反馈回来的意见正式制定出我市地震应急预案,提请市政府审批发布。

根据市政府办《关于印发龙海市地震应急预案的通知》(龙政办〔20xx〕125号)文件要求,龙海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乡(镇)场及有关部门应根据本预案,制定与本预案相衔接、配套的地震应急预案,截止目前已有30多个单位制定配套的地震应急预案。

我办积极参与龙海市“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为了切实发挥挂钩帮扶作用,了解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我办全体干部经常深入挂钩帮扶村--园仔头村调研,通过与村干部群众座谈、走访,详细了解该村基本情况和困难户存在的实际困难与问题。春节前,地震办主任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到挂钩扶贫点(榜山镇园仔头村)慰问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将全体干部职工捐献的慰问金以及米油等生活物资送到了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手中,并与他们交谈,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困难,嘱咐他们要注重学习科技知识,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尽快脱贫致富。

防震减灾工作汇报材料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报告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关系社会稳定大局,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多年来,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逐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监督、政协参与、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共同促进了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体系,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我市地质构造复杂,活动断裂贯穿全市,历史上曾多次发生4-6.5级破坏性地震。其中,788年竹山6.5级地震,为全省震级最大的地震;1973年丹江口库区4.7级地震,为全省最强的水库诱发地震;竹山、竹溪、房县地震烈度达到vii度,为全省地震烈度最高的地区。据专家预测,我市具备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构造条件,面临着构造地震和水库诱发地震的双重威胁,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面对严峻地震形势,市政府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始终坚持“经济建设同减灾一起抓”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组织领导,努力做到思想重视,组织落实,责任明确,措施到位。

一是加强了领导,加大了投入。按照《防震减灾法》要求,市政府把防震减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深入地震部门和防震减灾工作第一线调查研究,认真部署防震减灾工作,将防震减灾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了防震减灾“十·五”计划和规划纲要,做到了与整个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市、县两级政府逐年加大了防震减灾经费投入,配套解决了防震减灾项目专项资金,促进了防震减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强化了地震机构和队伍建设。为充分发挥防震减灾工作职能,市政府在机构改革中,不断理顺和加强地震机构建设。除两区外,县级地震机构建设实现了“三统一”,即统一级别(科级事业单位),统一名称(地震局),统一经费开支渠道(财政全额拨款)。市、县两级政府积极支持地震部门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力度,全市地震队伍人数增加到51人,高级职称2人,初步建立了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通,纪律严明,精干高效的地震干部队伍。

三是加大了宣传教育力度。全市宣传、教育、司法、建设、科技、地震等部门,充分利用“7·28”唐山地震纪念日、“12·4”,法制宣传日等时机,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下农村等“三进一下”活动。按照“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保障一方平安”的工作思路,在全市组织实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目前,房县实验小学、房县实验中学、竹溪县实验中学、竹山县一中、丹江口市红旗中学等10所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已经或即将挂牌。通过宣传教育,广大人民群众防震减灾意识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积极参与、关心防震减灾活动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

四是强化了地震行政监督和行政执法。为了认真贯彻《防震减灾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等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市政府先后制定了《十堰市防震减灾规划》、《十堰市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和《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等10余部规范性文件,积极支持地震等部门依法履行防震减灾工作职能,不断规范全市防震减灾活动。近几年来,市政府分别组织开展了在建、已建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抗震设防和大型水库、学校校舍等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专项检查,摸清了底数,掌握了情况,减少了地震安全隐患,提高了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二)依靠科技创新,强化震情意识,不断提升监测预警水平。

一是实施项目建设,增强地震监测能力。20xx年以前,我市地震监测手段单一,监测仪器“超期服役,带病运转”,不能适应我市震情需要。为了改变地震监测落后状况,我市在“十·五”期间共投入360万元项目资金,新建和改造6个数字化地震台站、5个前兆台站、1个区域台网中心,实现了地震监测数字化、网络化,地震速报水平和监测精度有了较大提高,初步形成了以测震、地磁、形变、重力、水化等为观测手段的十堰数字化地震监测台网,具备监控鄂西北及邻区2级以上地震的能力。

二是加强环境保护,维护监测网络正常运行。为了维护地震监测网络正常运行,市政府和市公安局、市地震局分别下发“关于加强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地震监测环境保护范围,严禁干扰、破坏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建设、规划、国土、林业、人防、设计院和城市监察部门也将地震环境保护纳入工作内容。公安部门和地震部门在地震台站及其附近醒目位置,联合设立了地震监测环境保护标志。各县市政府先后下发通知,加强了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力度,有效防止了破坏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的违法行为。

三是开展震情分析,提升震情速报水平。多年来,地震部门坚持地震科学研究,定期开展地震趋势分析季度会商和年度会商,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市主要领导报告震情预测意见,取得了一定成绩,我市地震分析预测工作在鄂豫陕地震联防区和全省名列前茅。地震部门始终坚持24小时震情值班和双岗责任制,实时开展震情监控。地震发生后,地震部门能够在15分钟内报告震情,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震情信息。

四是建立了地震群测群防网络。市政府在20xx年出台了“关于加强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通知”,明确将“三网一员”建设(即建设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和地震知识宣传网,在乡镇设防震减灾助理员)纳入到了工作日程。各县市人民政府也相继出台文件,在各乡镇建立了地震宏观测报点、地震灾情速报点和地震知识宣传点,设置了防震减灾助理员。目前,全市已有70多个乡镇明确了防震减灾助理员、测报员,并进行了集中培训,占全市乡镇总数62.5%。初步建立起了地震群测群防“三网一员”网络体系。

(三)坚持预防为主,加强综合防御,努力提高城乡抗震能力。

一是将抗震能力建设纳入了城市规划。为了增强我市城区防灾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抗震水平,市政府在实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将城市防震减灾功能作为城市规划修编的重要内容,将地震灾害预防前置到城市规划编制这一关键环节。20xx-20xx年,市政府安排专项经费70万元,组织完成了《十堰市城区抗震防灾专项规划》的编制,为十堰城区持续、有序发展,实现我市20xx年基本具备抗御6级地震能力的目标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是加强了抗震设防要求的管理。市政府把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确定科学合理的抗震设防要求,作为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经济建设的立足点,把抗震设防要求管理作为项目审批的必备前置要件,纳入基本建设审批流程,确保了建设工程场址安全、目标明确、设计科学,避免了抗震设防投入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目前,全市新建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审批比例达到80%以上。

三是严格抗震设计和施工质量。自1990年我市开展抗震设计专项审查以来,市政府将抗震设计审查和抗震施工质量验收作为工程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纳入了质量责任制管理体系,确保了新建工程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施工。汶川特大地震后,我市认真执行国家抗震设计新规范,提高了中小学校、医疗机构的抗震类别。十堰城区框架结构、混凝土现浇建筑比例上升至80%以上,砌体结构预制楼板结构的比例逐步缩小至20%以下。竹山县城的建筑楼面结构基本取消了预制板。

四是开展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示范点建设。为了加强农村防震减灾工作,逐步改变农村不设防的状况,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能力,市政府于20xx年印发了《十堰市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方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搬迁安置中,开展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示范点建设。地震、建设部门联合编印了《地震安全农村民居设计参考图》,免费提供群众使用,指导村民建设具有一定抗震能力的民居。目前,全市在建农居地震安全工程示范点共13个,涉及农户1151户,覆盖人口近5000人。

(四)坚持常备不懈,强化应急准备,增强了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一是建立和完善了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市政府于20xx年制订了《十堰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十堰市地震应急预案》,成立了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在地震应急工作中的职责。各县市政府结合当地实际,相继出台了县级地震应急预案。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有关大企业,基本都按各自职责编制了应急预案,形成了全市地震应急预案体系。

二是构建了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灾情信息系统。在“十·五”期间,完成了地震应急系统网络建设,建成了十堰区域地震台网中心,加大了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形成了省、市、县三级灾情速报网,有效提高了全市地震应急快速反应和指挥处置能力。

三是认真实施了地震应急准备工作。民政部门建立了救灾物资储备库;卫生部门成立了防疫专业队伍,建立了药械、血源等物资的筹集储备;公安部门制定了社会治安应急措施;建设、规划、民政、地震等部门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作出了部署。

四是高效处置了地震突发事件。20xx年,竹山“3·24”地震和汶川“5·12”特大地震相继发生。地震发生后,市委、市政府迅速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强余震监测、严密震情跟踪,及时发布震情信息;开展正面舆论引导。迅速组织县乡机关于部深入震区,调查核实灾情,宣传地震科普知识,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由于行动积极,处置高效,确保了社会稳定。同时,全市上下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全力支援汶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公安、消防、水文、供电、卫生、地震等部门先后派出工作组赴汶川灾区抗震救灾,全市各界人士纷纷献出爱心,捐款捐物,受到了灾区人民欢迎和上级领导的肯定。

我市防震减灾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地震危害性及防震减灾重要性认识不足,人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我市地质构造复杂,已建、在建水库分布广泛,具有发生构造地震和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由于大震发生周期较长,加之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深度、力度和广泛性不够,部分干部群众对我市地震灾害的危险性和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防震减灾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和模糊认识,参与防震减灾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不高,影响了全市防震减灾事业的整体推进。

(二)防震减灾工作联动机制尚未形成。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面广,涉及到多个职能部门。法律法规和市政府文件规定中虽已明确了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工作尚未全面开展,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防震减灾工作进展情况不能及时通报,部门之间联动、协作、配合的紧密度不够、力度不强,尚未形成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协同作战、密切配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格局。

(三)农村民居、医院和学校存在安全隐患,抗震设防管理有待加强。我市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力度不够,农居安全工程示范点数量偏少,农居基本不设防、抗震能力低、隐患大。大多数医院建筑抗震能力达不到新的国家标准,少数未设防不抗震的建筑还在继续使用。20xx年对全市1298所学校、幼儿园的校舍抗震安全排查中,在总面积387.26万平方米学生校舍中,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仅占34.8%。除市直和丹江口市外,其它县市区及十堰经济开发区、武当山特区的学校校舍设防面积仅占25%左右。少数建设单位和开发商逃避抗震设防监管,存在不设防或盲目设防的现象,水利、电力、交通等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许可尚未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东风公司等大型厂房抗震设防未得到有效监管。

(四)地震监测预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市地震监测预警能力虽然取得了一定进步,但还存在监测手段不足、地震前兆监测网点偏少,技术装备水平和信息传递手段落后,少数地区还存在地震监测盲区等问题。特别是受编制限制,加上地震工作枯燥单调、待遇偏低,地震专业人才引不采、留不住,专业人员匮乏,地震“三网一员”队伍不稳,无法适应地震监测预报工作需要。

(五)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滞后,应急能力建设亟待加强。十堰城区普遍存在建筑密度大,绿地、空地少,紧急疏散通道不足的问题。十堰城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尚在酝酿和计划建设中,人民广场、文化广场、青年广场、火车站广场、体育中心等公共场所避难应急设施不全,尚没有一处功能完善的应急避难场所。各县市已建、在建的避难场所规模较小、应急标志不明显、应急设施尚未完全到位。地震应急预案操作性不强,应急装备建设和物资储备有待进一步加强。

3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防震减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查,并书面反馈了意见,市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了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参加的座谈会,拟定了《十堰市地震应急工作方案》,将于近期召开政府专题会议,并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建立防震减灾部门联动机制。防震减灾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必须按照“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防震减灾管理体系和王作机制。市政府将根据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定,明确各部门防震减灾工作职责,建立市政府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地震监测环境保护、抗震设防监管、地震应急救援、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地震行政执法等防震减灾各个环节的部门联动,定期召开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和部门联动专题会议,健全防震减灾工作信息共享机制。各职能部门在联动机制下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形成防震减灾工作的合力,破解防震减灾工作难题,努力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全市防震减灾综合水平。

(二)全面提高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大力加强城乡抗震设防管理和监督,在高度重视震后救援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震前防御。市政府将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将各类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抗震设防要求、抗震设计施工等作为责任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要突出学校、医院等重点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积极为东风公司等大型企业厂房和其它建设王程抗震设防服好务。进一步完善抗震专项规划、开展城市地震安全社区示范点建设。在移民搬迁和新农村建设中,积极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采取政府补助和群众自愿的方式,先行试点,逐步铺开,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能力。

(三)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增强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在城市总体规划、居民小区建设规划中明确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内容,设置地震应急疏散通道。组织建设、规划、园林、文体、财政、地震等部门,制定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案,利用现有公园、广场,增添必要的应急设施和应急标志,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在新建城市公园、广场时,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纳入建设内容,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步验收。20xx年,十堰城区建成l一2处应急避难场所,提升城市防灾减灾功能。

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地震应急工作方案。加大地震应急装备建设,购置必要的卫星通讯设备、照明设备、个人防护设备、帐篷,以及搜索侦检设备、营救设备等,提高地震现场的救援水平。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保证重要应急物资的数量和质量,不断增强快速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四)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有利时机,采取多途径、多形式,深入开展地震科普知识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下农村活动,发挥乡镇助理员作用,加强边远乡村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启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创建一批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每学期组织中小学生开展1-2次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和紧急避险演练活动。在每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组织全市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认真开展地震科普知识教育,不断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自救互救能力。

(五)加大防震减灾经费投入和地震队伍建设。建立防震减灾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将地震监测台网运行、完善、改造和宣传教育、应急救援等事业专项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逐年增加防震减灾工作基本经费和专项经费。积极支持建立地震“三网一员”、农居地震安全工程、地震安全社区等工作,明确地震观测员、防震减灾助理员补助标准和地震安全农居的扶持标准,将补助和扶持资金纳入预算,直补到观测员、助理员和农户手中。

进一步加强地震机构建设,明确张湾区、茅箭区防震减灾工作归口区政府办公室管理。不断改善地震监测、办公条件,提高地震专业人员福利待遇,引进和培养一批扎根十堰、熟爱防震减灾工作的地震专业拔尖人才,促进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市防震减灾工作情况汇报

防震减灾就是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市防震减灾工作情况汇报,希望你会喜欢。

枝江市西南部正好位于天阳坪断裂的延伸方向。天阳坪断裂向东推测与公安——监利断裂相连。因此,天阳坪断裂的延伸段可能从枝江与宜都、松滋交界的白洋镇、顾家店镇、百里洲镇的南部穿过,不排除断层错断地表导致的地质灾害发生。在安福寺、白洋、顾家店等丘陵地带,还经常发生因暴雨造成的小型滑坡和泥石流。在城区还可能发生道路塌陷、下水道淤塞等地质灾害。因此,我市虽处于丘陵—平原地带,防震减灾工作依然很重要。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宜昌市地震局的业务指导下,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震减灾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树立防大震抗大灾的思想意识,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强化防震减灾工作实效,创新务实,努力提升我市的防震减灾综合防御能力,实现了规划中期目标。

认真落实全国地震应急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地震应急演练和地震应急培训,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在修订完善《枝江市地震应急预案》的基础上,编写和印发了《村级地震应急预案》(样本)、《学校地震预案》(样本)、《枝江市中小学校地震应急演练方案》(样本)等资料,指导乡镇和学校开展地震应急工作。在发展规划中,我市将防震减灾工作列入保民生的重点之一,制定了具体目标和措施。

灾意识。不断创新宣传方法,充分利用电视台、政府门户网站、示范学校、示范村和服务站等扩大宣传范围,面向全社会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力争使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受益面进一步扩大,努力提高社会公众自觉参与防震减灾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结合枝江市科技活动周开展宣传活动。在每年5月份开展的科技活动周期间,我局都要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湖北省防震减灾条例》科普宣传活动。活动现场通过发放地震知识光盘和农村抗震民居宣传材料、宣传单的形式向群众宣传了防灾减灾知识。今年科技活动周期间,现场展示《家庭防震减灾法常识》等科普图片50余幅,发放宣传材料20xx0余份,光盘600多张。通过活动,使广大群众对防震减灾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形成了全社会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的合力,提高了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地震应急能力。二是联合相关单位进行宣传。每年5月12日,我局联合科技、教育、科协等组织在市政府广场举行“防灾减灾日”纪念日和防震减灾知识现场咨询活动。今年共有1800名师生参加。活动以宣传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湖北省防震减灾条例》为主,切实增强群众的防震减灾法律意识,活动吸引了广大市民参与,现场气氛热烈。三是深入防震减灾宣传示范学校,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加大防震减灾宣传范围,扩大示范学校的辐射范围,在青少年中持续、有效地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全市共有枝江一中、枝江二中、团结路小学等40多所学校集中开展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参加人数达五万人。通过些地震应急演练活动,普及了地震应急知识,提高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防震减灾意识。今年5月10日,我局在实验中学举办大型防震减灾图片展活动。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湖北省防震减灾条例》读本3000余份。四是通过广播电台进行宣传。通过“政风行风热线”,局长朱作旺亲自在市广播电台宣传地震知识,通过专家热线与听众直接对话,接受听众的咨询,并当场解答,在社会上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五是利用大型科普下乡活动进行宣传。在市政协每年组织的大型“三送”下乡活动中,大力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增强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群众防灾减灾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开展校舍校舍地址地震排查,确保学校师生安全。根据市政府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安排,由教育部门牵头,我局会同水利、土地等部门对全市56所学校场址安全情况进行了排查,分别提出了书面整改意见,并督办落实。

四、加强村级三合一网站建设。我局强化对各镇处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4次召开防震减灾助理员、群测群防联络员会议,大力提高防震减灾助理员、群测群防联络员的防震知识业务素质,全力推进村级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和地震知识宣传网即“三合一”建设,使地震群测群防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五、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我市组建了一支以消防部队官兵为主体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我局和消防大队保持密切联系,关注地震应急救援队伍的训练工作情况,指导他们制定培训计划,完善装备保障,加强演练和训练,提高地震灾害紧急求援能力。

六、建设防震减灾宣传示范村,实现地震应急视频进村入户。我局将安福寺杨家店村、顾家店岩子河村创建成防震减灾宣传示范村。为了方便农民群众从政府网站了解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有关知识,我局投入经费2万元,免费为示范村配置电脑、地震应急视频、书柜、桌椅等设备;同时给发放各种宣传资料,免费提供给农民群众学习,实现更实效的宣传引导。

七、按时按质完成地震应急数据收集报送工作。主动与土地、交通、水利、气象城建等部门沟通协调,每年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准确圆满完成地震应急基础数据收集报送工作。

一是《地震应急预案》没有经过实战检验,操作性差,应急救援的体制和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地震发生后的快速应急救援能力严重不足,抢险救助队伍和必要的技术装备目前还不适应应急工作需要。应急通讯、交通工具、应急避难场所设置等落实不够到位。

二是行政许可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建设项目抗震设防没有把关;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由于配套政策、资金等困难,工作没有实质性进展。

一、全力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1、加大投入,完善网络服务管理。进一步完成枝江地震网络服务体系建设,及时更新服务内容,定期聘请专家在网上开展地震知识讲座,加强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拟定在安福寺中学、白洋中学、顾家店中学、百里洲中学和市实验中学设立测报点,24小时不间断测报。

2、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提高监测能力。制定出适合枝江实际的群测群防工作措施,落实好群测群防工作经费,定期对群防联络员进行培训,稳定群测群防工作队伍。进一步健全完善市、镇(处)、村三级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稳定群测群防工作队伍。因地制宜地开展地下水、动植物、气象等地震宏观异常观察,并形成宏观观测网络。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灾情信息报告和普及地震知识中的作用。

二、努力提高震灾综合防御能力。

1、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试点工程。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深入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试点工作,逐步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能力。

2、完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督管理制度。联合教育、卫生、建设、旅游、文体等部门开展对学校、医院、体育设施、旅游设施、公共场馆、大型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抗震性能普查鉴定,落实抗震加固措施。

三、大力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1、加强地震应急预案管理。指导各部门抓好做好各类地震预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工作,继续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地震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市、镇(处)政府、防震减灾成员单位及大型企事业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建立《预案》备案制度。定期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检查,适时组织地震应急演习,检验反应能力,使地震应急预案更加科学、实用,增强可操作性和权威性。

2、强化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装备保障,加强演练和训练,提高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能力。

3、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将市各完全中学大操场确立为应急避难场所,加大投入,配备必要的生活设施,完善各种使用功能。

建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联合教育、宣传、新闻等有关部门,在每年5月12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避险自救技能,同时加强全市防震减灾宣传示范学校建设和科普基地建设,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加大资金投入。为了切实保障防震减灾事业公益性的基础地位,建议市政府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市镇(处)两级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将防震减灾事业的资金需求纳入财政预算,按一般预算收入万分之三至五的比例,逐年增加地震经费,用于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

加强人员配备。要给地震局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保障防震减灾工作专业化、规范化。要建立抗震设防专家库、地震监测预报专家库、地震应急专家库,及时有效地为政府应急决策提供科学咨询。

加速设施配套。建立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的数字化地震监测台网,使地震前兆监测、分析预报和通信系统,有较大改善,提高我市地震监测能力。还要根据需要,储备必要的地震应急、地震现场工作仪器设备和救援物资。

今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完善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进一步强化自身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综合能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1.精心组织重大时段宣传教育活动。

年初,制定了《高密市20xx年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活动方案。

》和《宣传。

工作计划。

》,对今年的宣传活动进行了认真安排,积极组织落实。

20xx年,我市以新修订的《防震减灾法》两周年纪念日、防灾减灾日、“5.12”、“7.28”地震纪念日,新修订的《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一周年纪念日等时段积极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活动,通过设咨询点、悬挂横幅标语、发放宣传材料、展出宣传看板等形式进行了大张旗鼓的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电视台、电台、报纸进行专门宣传报道。高密电视台《凤城民生》栏目连续5天播放宣传活动情况,活动期间共制作展板60块,发放宣传材料15000余份,地震知识小册子7000余册,使社会公众了解和掌握了一定的防震减灾知识,对推动我市防震减灾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进一步完善了地震科普示范基地建设,修订了示范基地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定期对外开放,邀请市领导、企业、社区、学校负责人进行参观,为今后更好地进行地震科普宣传打下了基础。

3、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建设不断加强。

今年,与科协、教育局联合组建了第五批地震科普示范学校,科普示范学校达到8个。我们在学校中广泛开展了地震知识教育,赠送地震知识光盘和宣传材料、挂图等,帮助学校制定了防震避震、自救互救教育计划。4月份在康成中学、古城中学、开发区中学、康成小学组织了地震应急疏散、自救互救演练,极大提高了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与科协、教育局联合行文对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先进学校进行了表彰。

4、积极开展地震科普讲座、科普下乡活动。

制定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五进”活动方案》,积极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先后在夏庄镇、阚家镇利用农村大集人员集中的时机开展宣传活动,重点宣传农村民居抗震知识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常识,深受农民欢迎。努力推进防震减灾知识在学校的普及工作,多次组织人员为学校师生进行培训、讲座。5月9日在醴泉街办时代广场举办了社区地震应急图片展,在社区居民中宣传普及地震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知识。与科协联合编写印制了科普宣传手册10000份向市民发放,向老年体育协会赠送了一批印有防震减灾宣传内容的体恤衫,扩大了宣传力度。

今年编制了《地震知识》、《农村民居建筑防震抗震知识》等知识小册子,翻印了《地震防震青少年须知》、《皮皮历震记》、《应对地震有备无患》、《地震揭秘》等光盘,利用各种宣传时机向学生、市民发放,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提高了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

6、认真做好信息工作。

积极向上级业务部门报告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各方面的工作信息,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当前震情形势、震情信息及防震减灾工作存在的问题。

1、组织防震减灾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认真制定了《高密市地震局20xx年工作计划》并积极组织实施,认真分析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立足长远,高起点谋划,科学编制了我市防震减灾“”规划。

2、抗震设防要求、监督管理与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

严格执行抗震设防管理制度,认真抓好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努力提高各类工程防震能力,按国家、省有关抗震设防要求的规定,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依法把抗震设防要求作为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设计和施工审批的必备内容,纳入基本建设审批流程。今年以来依法为45个一般工业与民用建设工程项目出具了规范准确的抗震设防要求证明材料,审核率达100%,并按全省统一文书及时上报。确保了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保障,积极推进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设,积极组织实施示范社区示范点工作,在夏庄镇张二官庄村按标准建立了地震安全示范小区。

3、地震小区划与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积极推进地震小区化的成果转化,为城市规划地震安全服务,加大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力度,加强执法检查,协调有关部门严格把关,重大、重要工程已纳入工程项目论证的程序,避免了规避地震安评的情况,目前已对7个建设重大工程项目进行了安评。

4、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

今年,我市认真贯彻《山东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大力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工作,强化农村民居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推动抗震设防技术进农村工作。认真进行全市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基本情况调查。协同建设部门免费培训施工人员和建筑工匠,提供民居设计图和施工图纸,发放宣传材料20xx0余份。指导和引导广大农民建设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房屋,同时突出重点,狠抓典型,牢牢抓好柏城镇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1、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与修订。

我市认真按照《高密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部署,要求市防震减灾成员单位认真落实预案要求的各项目标、任务。积极推进基层地震预案的编制,指导有关部门、镇街区、医院、学校、企业制(修)定地震应急预案。使地震应急预案更加趋于科学合理,便于实际操作,为震灾中能有条不紊的开展抗震救灾提供了保障。

2、应急工作队伍、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成立了地震现场队伍,制定了工作职责、配备了相应的装备,成立了以消防武警为依托的地震灾害紧急专业救援队伍和由不同行业、不同类别、不同专业1000余人的地震志愿者队伍,建立了规范管理机制,制定了应急救援者队伍章程,明确了志愿者队伍组建的目的、意义、原则、内容和要求。

3、应急指挥场所与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利用凤凰公园、文体公园、南湖植物园现有的设施,建成了具备容纳22万人的震时应急避难疏散场所。完善了防震减灾应急救援必备的疏散通道、标志牌、自来水、卫生间等设施建设,为市民提供一个标准化震时避难场所,以确保震时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对全市可利用的操场、公园、广场进行摸底调查,纳入应急避难场所进行规划建设。

利用已有的条件建设了具备先进的通讯和信息传输系统的地震应急指挥中心,配齐了专业设备及应急通讯设备。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建成了地震应急储备库、配备了应急设备。

4、地震应急数据库及技术装备系统建设。

制定了20xx年地震应急专项预案、《高密市地震应急工作检查制度》,利用地震应急指挥中心,着力于应急救灾数据建设,对地震应急数据库的内容进行部分的调整和充实。逐步建成功能全面、反映灵敏的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为地震应急和抗震救灾指挥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5、地震应急演练与检查。

积极组织人员参加上级组织的地震应急演练,提高了地震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组织了示范学校的地震应急演习,在系统内部组织了两次模拟地震应急演练。

1、地震台网的建设、维护和运行。

加强地震监测基础硬件建设。虚拟台网建设运转正常。充分利用全市及周边地区的地震台站和信息网络,异地调取各种观测数据,充分展示了地震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地震监测台管理到位,修订了《地震台管理制度》、《震情值班制度》,仪器设备及时维护,观测资料准确、连续、可靠。

2、信息、资料传输系统的建设及震情监视。

充分利用地震台的先进技术手段,积极地与潍坊市地震局和兄弟县市区保持密切联系方式,互通信息及时掌握震情趋势。严格执行震情值班和震情监视制度,确保了震情值班记录正规、无漏岗现象的发生。

3、地震活动、地震前兆和异常信息的分析与处理。

制定了《地震谣传应对处理方案》、。按方案要求迅速、准确处置有关的宏观异常谣传事件,今年接到6起群众的异常情况报告,我们及时组织人员前往调查,走访周围群众,对异常进行分析,排除了地震异常的可能,详细向市民做了解释,消除了可能发生的地震谣传。

4、短临监测预报、震情跟踪、会商制度的建立及运行。

我市积极贯彻《高密市短临地震监测跟踪。

工作方案。

》精神,成立了震情短临预报跟踪领导小组,由地震局局长任组长,把任务落实到人,确保方案得到贯彻执行。积极做好震情会商工作,重新修订了震情会商制度,坚持周、月、季、半年、年度会商制度及出现异常及时会商的制度。按时编写会商意见向上级业务部门报告。

5、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及运行。

认真贯彻《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意见》积极推进“三网一员”网络的建设,每月对全市宏观测报点进行工作检查,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为地震监测预报提供有效的数据。根据观测人员和观测对象变化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优化宏观观测点,同时安排每个观测人员担负着宣传员的任务,安排每个镇街区文书作为防震减灾助理员,并负责地震灾情速报工作,及时修订“三网一员”人员信息。

目前,市属群测点2个,镇街18个。不断落实群测群防工作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对群测员进行培训。覆盖全市的群测群防体系全面形成,充分发挥了他们在异常核实,监测预报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中的积极作用。

6、地震监测设施及监测环境的保护。

我市地震台安装了先进的地震信息监测预报系统,能准确、及时提供可靠、连续的观测资料,进一步提高了我市防震减灾总体水平,目前,我市财政每年拨给地震台日常维护经费5万元,指定专人对地震台的观测条件和环境进行定期维护,确保地震监测台站正常运转。同时在其他地震监测点设立了保护标志,对周围群众进行了宣传,保证监测环境不受干扰。

1、认真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今年来,我们深入贯彻实施《防震减灾法》、《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山东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大力推进我市防震减灾法制建设工作,依法加强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全面推进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地震应急、地震监测预报、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不断促进防震减灾法制化,努力做好执法工作,依法推进防震减灾各环节工作。

2、执法队伍建设。

我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素质的要求,加强执法队伍建设,通过举办培训班、参加上级组织的法制学习等形式,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目前我局有5位同志取得了行政执法证。为更好地开展行政执法工作,成立了防震减灾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并从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范围、原则和要求等多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以保证行政执法的合法性、公正性、科学性、有效性,及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3、制定防震减灾规范性文件。

目前,市委已出台了《关于成立高密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实施意见》、《高密市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规划(20xx-20xx)》等文件。

一年来,经常对全市抗震设防要求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是查处重大建设工程落实安评情况,避免了规避地震安评的情况,配合市局向应做而未做地震安评违法开工的建设单位下达了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通知书。

和行政处罚通知书。

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疫情防控工作以来,xx市委组织部根据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疫情防控的部署要求,研究提出四项措施,努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发挥职能作用。制定下发《中共xx市委组织部关于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积极主动履职有效发挥作用的通知》,从切实增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使命担当、在疫情防控一线考察识别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筑牢疫情防控坚强战斗堡垒、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着力压实疫情防控工作政治责任五个方面提出明确要求,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疫情防控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时,制定下发《xx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疫情防控十项要求》,对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方式方法、作用发挥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是靠实工作责任、细化分解任务。全面梳理中组部、省委组织部和市委关于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组织部门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在督促县、区委组织部抓好任务落实的同时,研究制定部机关《任务分解表》,对加强作风督导、在疫情防控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教育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典型提炼、信息报送等工作任务进行进一步细化分解,明确责任领导、责任科室和责任人,要求全体干部要严明纪律要求,加强协同配合,立足岗位全力抓好各项任务贯彻落实。

三是下拨专项党费,助力疫情防控。在省上下拨党费200万元的基础上,从市管党费中配套x万元下拨基层党组织,支持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主要用于慰问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基层党员、干部;支持基层党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包括购买疫情防控有关药品、物资等;补助因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而遇到生活困难的党员、群众。

四是全面摸底排查,保障引进人才健康安全。针对大部分引进人才回乡探亲的情况,安排专人全面摸排引进人才近期活动情况,逐人掌握返程时间、乘坐交通工具等基本情况,建立工作台账,及时移交卫健部门备案。同时,专门制定《xx市人才公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

工作方案。

》,对公寓日常管理、后勤保障和健康宣教等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保障引进人才生命健康安全。

为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xx县积极主动作为、全力谋划部署、狠抓工作落实,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力量,坚持群策群力、群防群控,充分发挥“四支队伍”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坚实基础。

“信息员”坚守战位,主动作为定人心。疫情就是命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重于泰山。在疫情防控战场上,乡村两级干部全面动员,第一时间进村入户排查外出返乡人员,建立第一手信息台账,切实做到“一人一档”精准管理。及时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护知识及政策宣传,积极配合宣传、公安等部门做好疫情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用迅速、透明、准确的信息彻底消除群众的恐慌情绪,引导广大群众科学应对、有序防范。

“先锋队”奋勇向前,模范表率作引领。及时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中央、省、市、县委决策部署,踊跃投身到疫情防控一线,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从我做起,树立榜样”,在疫情防控一线奋勇向前、勇挑重担。迅速组建成立“xx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下设x个小分队分布城区各社区开展防疫工作,设立党员带头值守的县级疫情检测点x个,乡镇村级疫情检测点x个,在疫情防控一线成立临时党组织x个,真正做到最困难的任务有党员去完成,最危险的地方有党员值守,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让党徽在一线熠熠生辉,让党旗红遍整个战场。

“主力军”冲锋陷阵,履职尽责显担当。医务工作者是疫情防控一线的“主力军”。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医务人员迅速行动起来,启动预检分诊机制,紧急划定隔离病区x个,设立县级医学留观点x个,设立独立发热门诊x个,累计接诊发热病人x人,向就诊患者家属及社区居民发放医用口罩x余个,预防性中药制剂x余袋,严格按照诊疗方案规范,全力构筑起一道道严密防线。在乡村防疫战场,乡村医生主动冲锋在前,与乡村干部、公安干警严守交通要道和关键路口,设立疫情检测点,对往来车辆和人员严密排查、详细登记、逐人测量体温,严格管控辖区进出人员和车辆,全力以赴消除潜在传播风险。广大医务工作者默默坚守疫情防控最前沿,在平凡的岗位上彰显医者仁心。

“后勤部”全面协调,凝聚合力强保障。多部门紧急行动,在县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协调领导下,全面做好疫情防控保障工作。应急管理部门及时启动应急机制,多渠道联系协助筹备急需疫情防控重点物资;公务用车管理部门及时采取有力举措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公务出行,司勤人员积极主动返岗,时刻准备、随时待命,全力驰援疫情防控第一线;粮油储备部门加强米面油等日常生活物资储备,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物资储备信息,及时送货上门,确保群众日常生活需求;市场监管部门加强价格监管工作力度,严厉打击防疫用品和生活物资哄抬涨价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广大群众正当权益。相关部门在各自岗位上履职尽责、承担使命,共同构筑起人民群众疫情防控的“生命线”。

连日来,xx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党建引领,构建“支部+网格”管理模式,把坚持党的领导和紧紧依靠群众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筑牢村(社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严密防线。

党建引领,建强战斗堡垒。为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市委成立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临时党委,在x个工作组成立临时党支部。全市各地各单位在疫情防控一线建立临时党组织,共在工作组和监测点建立防疫临时党委x个,临时党支部x个,临时党小组x个。市委组织部第一时间印发《关于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向全市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出。

倡议书。

并及时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重要指示精神传达到基层每一个支部和党员进一步凝聚共识形成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

紧贴实际,实行网格管理。村和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去年以来,市委在全市部署开展“党员亮身份、党群心连心”活动,在村(社区)设立了x多名党员中心户,探索网格化党建模式,充分发挥了党员服务联系群众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疫情防控提供了管理经验。为打通群防群控群治最后一公里,市委部署“支部+网格”管理模式,即把村(社区)作为第一级网格,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和防疫临时党支部书记组成作战指挥部,统筹党建资源开展防控。把村(居)小组作为第二级网格,由x名村(社区)“两委”干部+x名村(居)民小组长+x至x名党员中心户组成党员突击队,具体负责落实防控疫情各项工作任务。村(居)小组下设置第三级网格,由党员志愿服务队、社工或驻村干部作为网格员负责直接联系服务群众,通过三级网络构筑群防群控群治的铜墙铁壁。

强化举措,健全防控机制。一是建立包片督导机制。全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靠前指挥,深入防疫一线现场,所有公职人员取消假期,按责任分工投入农村和城市社区防疫一线,进一步推动防控措施落地落实。市领导带头到挂点镇村督导,对各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对一线工作人员进行慰问鼓劲。二是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各村(社区)建立健全联防联动机制,完善指挥部工作制度,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开展源头管控、舆论监测、宣传引导、排查防控、物资调动等相关工作,加强沟通协调和疫情防控信息共享,确保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三是建立群防群控群治机制。党员突击队带领网格员积极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广大群众,采取联防联控、布设关卡、消毒灭菌、市场巡查、张贴标语等方式开展地毯式排查防控,构筑群防群控群治的严密防线。退伍军人、医护人员更是主动请缨,赶赴条件最艰苦的站点开展工作,在夜班、雨天班等最辛苦的班次,值守干部中党员比例超过x%。

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战斗号角吹响之后,xx市xx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心聚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一、高站位强化组织领导,凝聚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县委坚决扛起防控疫情的重大政治责任,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及时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设置x个专责组;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和县委专题工作会议各x次、县政府专题工作会议6次、县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x次,及时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完全放弃春节休息,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多次深入各乡镇、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疫情监测点等加强指导、督促落实。县委建立县级领导包抓乡镇机制,严格落实各乡镇属地管理责任,从县直各部门(单位)抽调x名科级干部充实到村(社区)疫情防控第一线、抽调x名干部充实到各乡镇疫情防控第一线,组织x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安排x名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及早到村介入疫情防控工作,从全县形成齐心协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合力。县财政先期拨付疫情防控工作经费x万元,县委组织部拨付党费x万元,有力地保障了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疫情防控一线关心慰问党员干部群众,落实慰问品折资x万元,协调解决实际问题x件,极大地提振了广大党员干部的信心和决心,凝聚起全县上下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

二、多渠道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民参与、科学预防的浓厚氛围。各级党组织坚持将宣传引导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举措,组织各领域、各单位党员干部深入村社农户、住宅小区和重点路段,采取多种方式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和常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参与、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的浓厚氛围。各党组织累计悬挂宣传横幅x余幅,发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联防联控倡议书》x万余份、《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想知道的看过来》宣传资料x份、《xx县医疗机构诊疗发热病人处置流程图》x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彩页x万余份,发送手机宣传短信x万条次。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朋友圈等载体,及时快捷高效地宣传防治及疫情信息,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戴口罩、勤洗手、拒热闹、少串门、不聚集、不信谣、不传谣。配备流动宣传车x辆,在城区和x个乡镇巡回播放疫情防控知识,确保宣传全覆盖、无死角。镇村党组织充分利用乡村“大喇叭”,组织党员当好“播音员”,以接地气、超硬核的“乡音”宣传疫情防控政策,提高了农村留守老人和孩子的疫情防疫意识。各社区党组织采取“红袖章”志愿者服务队等方式广泛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县融媒体中心通过录制和推送一系列xx方言版的疫情防控“微视频”,使广大群众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接受宣传教育,使疫情防控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

三、精细化开展摸底排查,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严密防线。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深入农村(社区)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全覆盖开展摸底排查,构筑起群防群治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各村党组织组织驻村干部、村社干部和部分党员组建党员突击队x个,采取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社、“党支部+党小组”等多种方式,逐村逐户摸排各村返乡人员和来永人员,准确掌握返乡人员基本情况,建立详细台账,确保村不漏社、社不漏户、户不漏人,特别是对重点人员实行“一对一、人盯人”管控机制,严格落实居家隔离x天措施。xx镇将所有村社划分网格x个,组织镇村干部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深入农户家中开展防疫防控工作。xx镇采取“四包一”(镇上包村领导、各村党支部书记、卫生院医生、护士共同管护)工作机制,对湖北来永人员紧盯看牢、实行重点管控。各社区党组织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注重发挥社区“大党委”作用,组织在职党员、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等组建党员突击队x个,采取网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等方式,深入住宅小区、居民楼栋、商业门店等精细化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防控工作,严格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作到严防死守、不留死角,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四、全方位落实重点管控,形成整体联动、严防死守的工作格局。县委切实加强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按照“内防扩散、外防输入”原则,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着力构建高效协同、上下贯通、整体联动、快速响应的工作格局。在全县x个交通要道出入口疫情监测点全部设立临时党支部,组织乡镇干部、公安干警、医疗人员中的党员组建党员先锋队,引导党员干部发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精神,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不间断做好对外来车辆、人员的排查登记和体温检测,做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鲜红的旗帜、一个支部就是党旗高高飘扬的战斗堡垒”。按照“一村一出入口”原则在各村社入口设置临时监测点,农村党员主动“请战”,轮流值守严把路口,全面做好进村车辆和人员登记。县医院规范设置发热门诊病房和隔离病区,及时成立医疗救治专家组,推行“党员责任区”,争做“最美逆行者”,广大医护人员党员舍身忘我、无私奉献,长期坚守在疫情斗争最前线,为全县居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全面关闭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及时封停餐厅、网吧、影院、茶楼、ktv等营业场所,县景区处临时关闭景区景点,县交通局对所有公交和出租车辆采取“运行一趟消毒一次”措施,坚决消除一切传染隐患,有效筑牢了全县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防火墙”。

招商引资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招商引资是在行业中比较重视的一个项目,招商引资可以带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所以招商引资的工作还是比较重大的。以下是本站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招商引资工作情况汇报材料,供您参考。

三个月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精心指导下,在县经合局的鼎力支持下,在管委会其他领导和部门的有力配合下,我们按照“招得来,落得住,能发展”的招商思路和理念,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现就近阶段高新区招商工作作以简要汇报。

三个多月来,共接待客商3批15人次,组织自主赴外招商3次,参与其他部门或单位外出招商2次,拜会客商(企业)5家(人次),签订入园。

合同。

2家,分别是总投资约8亿元的陕西环保集团投资的固废处理项目,总投资约9亿元的广东科顺防水项目;意向签约项目1个,西安经建油漆搬迁项目;正在洽谈项目2个,分别是西安巨力石油助剂项目和中化近代环保项目,力争形成“洽谈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招商引资良性发展格局。同时,积极围绕陕煤化集团“十三五”期间在蒲城高新区煤化园片区布局投资600亿元烯烃二期项目,实施精准招商战略,配合协调相关部门做好水、电、路、讯、供热、天然气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和规划、建设选址、用地储备等前期工作,确保该项目顺利落户建设,发挥“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的招商引领作用,加快高新区跨越式发展。

1、吃透区情。高新区是20xx年9月成立的,由原蒲城工业园、渭北煤化工业园合并而成,高新区的主导支柱产业为“煤化工、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新型材料和生物产业”。我们主要围绕这五大支柱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和招大引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实施精准招商和特色招商,提高了招商的针对性和签约率。

2、强化服务。受现阶段国家环保国土、去产能、供给侧改革、清理整顿各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政策性影响,各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基本趋同,主要取决于对客商的服务质量和效率等软环境建设上。因此,我们意识到对落户企业能否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决定着是否还会有更多的企业来我区投资发展,是否会形成以商引商的“洼地”效应,所以近三个月来,我们负责招商的领导同志主要围绕已落户的友泰塑业、禾合化工等项目做好“四项审批”手续的办理、建设期间的报建及外围环境保障、临时用电用水的协调、土地手续的上报等各项服务工作,履职尽责,强化服务,以实实在在的工作筑牢“招商基本功”,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赢得客商满意,用我们的诚意打动投资商,用我们最大的努力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践行当初招商洽谈时的庄严承诺,把入区合同中的承诺事项逐一落到实处。

3、注重扩大宣传。在内强素质的同时,我们外树形象,注重扩大宣传。省级高新区批复后,社会关注度高。我们针对这一实际,在第四届大荔黄河金三角投资合作交流大会之前,以最短的时间高质量高标准编制了最新的高新区投资指南宣传彩页和以“双核驱动、三张名片”为主题的宣传视频,在大会上进行了宣传推介,与会客商和各级领导反响强烈,扩大了高新区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4、加快协调。招商是一门很综合性学科,对外要推介高新区的优势,对内要加快协调,牵扯的方面很广,也很杂,牵一发动全身,这就需要我们与经发、环保、国土、规划、辖区镇政府等相关部门做好协调工作,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尽可能最大限度形成合力,把我们“招得来,落得住,能发展”的招商思路和理念落到实处。

1、领导重视是基础。招商引资在一定程度上讲是“一把手”工程。因为它涉及面广、协调量大。这就要求我们紧紧依靠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的支持。

2、统筹协调是关键。招商部门位卑言轻、惟有加快部门之间的协调、上下级的联动,才能促成一个项目的落户,一个招商项目的成功,离不了领导的重视,离不了审批部门的关心,离不了相关单位的协调。

1、人员问题。截至目前,我们依然是一局一人的局面,信息梳理,项目持续跟踪、洽谈、对接,招商入区合同的拟定等等没有人不行,建议从全县经济部门中抽调懂经济、有招商实务经验丰富的同志充实到高新区来,能够更好地发挥招商引领发展作用。

2、土地问题。完备的基础设施配套和充裕的土地储备是招商工作的基础保障。目前,已签约的陕西环保集团固废处理项目和广东科顺防水项目,即将签约的西安经建油漆搬迁项目3个项目用地问题迫在眉睫。建议国土部门和辖区政府尽快启动征地工作,为项目的落户创造条件。

最后,我们从事招商的领导、同志决心在高新区管委会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经合局的业务指导下,一如既往地干好招商引资工作,为加快高新区发展和建设渭北明珠新蒲城增砖添瓦,做出高新区应有的贡献。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建设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县”的总体目标,把加快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当作县域经济转型调优的突破口,坚持大招商促进大发展,转变招商思路、创新招商方式、拓展招商领域,构建了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招商格局,走出了一条量质并举、以质为首、具有永兴特色的招商引资之路。20xx—20xx年,全县实际到位外资33703万美元;内联引资项目240个,实际到位内资97.9495亿元;建设标准厂房91.6万平方米;外贸进出口总额8.1477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05.2987亿元。20xx-20xx年连续三年荣获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一等奖。

(一)坚持项目带动,招商引资成为经济提质增效的第一菜单。一是大手笔打造承接载体。我县坚持把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战场。主阵地,按照两个“千亿产业园区”的定位和“适度超前、功能完备、生态环保”的原则,投入资金40亿余元建设“两区四园”承接平台,提升园区招商吸引力和承载力。“两区”即永兴经济开发区、永兴稀贵金属再生资源利用产业集中区。经济开发区下辖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重点发展有色金属精深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精细化工、仓储物流等主导产业。稀贵金属产业集中区下辖柏林工业园、太和工业园,主要以稀贵有色金属综合回收利用及精深加工、冶炼废渣再生资源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为主。近四年累计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0亿元,新建标准厂房87.6万平方米、40米路幅的主干道6公里、污水处理厂3座、110kv变电站3座,进驻企业86家,其中投资过亿元的招商项目31个。初步形成了新型建材、现代制造、信息物流、高分子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同时,通过创办创业孵化基地,吸引兴辉电子、阳光体育等10余家小微企业入驻,标准厂房利用率95%以上。二是高标准推进招商项目。招商引资,落实是金。我县积极推动与桑德集团的战略合作,打造稀贵金属资源再生利用旗舰企业;推动永鑫环保与中再生、瑞晶与怡亚通、众德集团与中国五矿合作,实现了对原料的全国乃至全球采购;雄风公司通过赤峰黄金成功上市,实现了首批上市融资9.058亿元,另外该公司还与国家电网南瑞集团分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引进资金1亿元建设余热综合回收发电、工业废水处理等项目,这种合作模式在其他入园企业中得到推广。四年来,先后引进晶讯光电、华创产业园、龙达产业园、永鑫环保等产业转移企业120余家,初步形成了“以稀贵金属精深加工为主的传统产业,以电子信息、绿色环保为主的新兴产业”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三是高起点培育外贸主体。积极推进“关地合作”,建立了高层定期会商制度、干部双向挂职交流和文化教育活动交流等机制,续签了《关于促进永兴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合作协议》,促进了永兴开放型经济的持续发展;大力抓好“破零倍增”工作,出台了《关于抓好永兴县“破零倍增”工作的通知》,落实《永兴县关于促进外贸增长的实施意见》,积极鼓励和引导有外贸潜力的本地企业进行自营出口,支持原有外贸企业扩大进出口业绩,及时兑现外贸发展扶持资金,对企业借力政策、加快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仅20xx年就完成了6家企业实现“破零”、2家企业“倍增”任务。20xx-20xx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8.1477亿美元,在全市位列第一。

(二)创新活动载体,招商引资成为扩大区域影响的第一名片。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做到精准招商,提高了招商成功率,提升了“中国银都”影响力。一是自主招商推陈出彩。近年来,以各种方式邀请港澳台、北京、江苏、广东、福建和长沙等地有实力、有诚意的客商来我县实地考察,并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带领招商小分队前往北京、广州、清远、中山等地走访考察。目前,联系洽谈了富土康、中再生、长鹿休闲农庄、中航天宇、株冶等10余个重大战略项目,其中精细化工园、城北广场(稀贵金属国际商贸城)、家居建材广场等十余家项目已顺利落户。二是活动招商成果丰富。以各种招商推介会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招商承接活动,20xx-20xx年,共参加和自主举办各类招商推介会24次,发布了各类招商引资项目260个,成功签约永兴中侨泰成科技园、精细化工科技园项目、电动客车生产建设项目等120个项目,签约总金额达1800亿元。三是灵活招商别具特色。聘请广东、深圳、中山、东莞等地一些客商和专业人士为招商代表,长期进行招商推介;在广东、深圳等城市成立异地商会,通过“乡情、亲情”凝聚客商,成效显著。近年来,永兴籍在外成功人士返乡投资项目占全县招商项目50%以上。20xx年接待和邀请了中再生、长鹿集团等一批央企、国内外500强企业、上市公司前来永兴实地考察洽谈,中再生已与我县永鑫环保公司达成双向合作协议,长鹿集团正在对接。

(三)强化要素保障,招商引资成为深化体制改革的第一推手。一是优化政策,打造投资洼地。积极发挥我县是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品牌优势,及时调整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优惠政策,在用地、融资、审批等方面最大限度地给足放活,全力打造投资洼地。二是简政放权,增强开放活力。在县政务中心设置了专门窗口,为招商引资企业手续办理开辟“绿色通道”。深化“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启动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有效地破解了用地、用工、融资、办证等难题,切实提高了项目的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和投产达产率。三是严格考核奖惩,形成招商合力。建立健全了招商引资工作考核机制,坚持“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的工作机制对责任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考核,采取重点督查、定期督查和不定期抽查的办法,严督实查、跟踪问效、及时通报,根据工作绩效兑现奖惩,切实提高部门参与招商引资及服务投资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人人为招商服务、事事为招商着想”的良好格局。

(一)实际利用外资形势仍然较为严峻。主要表现为新引进直接外资项目(包括递度外资项目)少、项目规模小、外资项目储备不足,完成实际利用外资的任务量存在困难。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对外投资企业少,投资规模小,劳务输出未形成规模;二是近年来国际市场疲软以及境外投资信息渠道不畅,企业对“走出去”缺乏动力和目标;三是企业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缺乏走出去的战略眼光。

(二)标准厂房建设的制约因素较多。受多种因素制约,我县成片建设的标准厂房还不多,企业各自规划建设的占多;县财政、园区主导建设的少,企业、民间资本建设的占多。

(三)园区配套功能还不够强。承接平台建设有待提质,特别是园区土地征地供地难度大,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项目用地需求;园区配套服务还不够完善,物流设施配套不完善,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对优质外资吸引力不强;园区的政务平台建设与沿海地区的差距较大,外资企业很不适应;引进内外资金总量不大,承接产业转移大项目不多,带动力不强。

(四)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受园区产业规划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制约,产业转移新项目环评工作有难度,影响项目入园落户;因极个别职能部门解放思想不够、服务不够到位,出现签约项目手续审批时间长、落地困难、进展缓慢的现象。

为确保更好地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县着重从优化环境、培育产业、精心服务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拿出“韧”的劲头,紧咬招商引资工作不放松。坚持把打造环境作为招商引资的第一资源,突出平台建设、“龙头”发展、集群效应,吸引外商入园区投资创业。一是建设承接大平台。围绕园区建设“三个一”工作目标(即标准厂房建设100万平方米、引进创新创业企业100家、争取产业资金1亿元以上),加快推进精细化工产业园、华创产业园、云谷工业地产及物流项目、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等“承接产业转移孵化基地”及柏林工业园、太和工业园等有色金属产业园标准厂房建设,做大做强做优产业转移承接平台,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和高新技术产业园要争创省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二是创造引商新通道。抢抓长江经济带崛起、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湘粤合作试验区建设等重大机遇,用好先行先试政策,通过商会协会抱团、“园中园”招商、产业配套招商等方式,加强与中国华电等央企名企对接,重点引进总部型、龙头型、补链型的项目和企业;支持承接园区与其他经济组织合资合作成立园区开发实体,广泛吸引民间、企业、金融机构、战略投资者、科研院所等参与承接园区建设或在承接园区建立“园中园”或项目区;对参与承接园区或园中园建设者实行分享园区收益,既分享一定比例的新增税收;继续推进承接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延续执行园区标准厂房的各项奖励政策。三是营造安商好环境。继续全力创优招商环境,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审批上更快捷、方便,在政策上更优惠、门槛更低;优化企业周边环境,对重点企业和项目建设实行挂牌保护机制,严厉打击干扰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行为;通过组织企地对接会、恳谈会,帮助解决项目建设所遇到的资金紧张、劳动纠纷等问题,不断优化人文环境,让投资商“引得进、留得住”。

(二)拿出“拼”的力度,稳步推进外经外贸工作。20xx年永兴县外贸既定目标为3.85亿美元,在20xx年的基础上增长15%。一是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完善服务贸易跨部门工作机制,探索特色服务领域出口支持措施,加快培育服务外包示范区和大型服务外包企业。加快引进服务外包、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环境治理、育幼养老等服务业,推进金融、科技、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放开。二是加速培育新兴产业。支持发展外贸综合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兴商业模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争取尽快获批电子商务试点县;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新竞争优势,增强特色产业的竞争力;鼓励银制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力争白银精深加工产品出口增长20%以上,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长30%以上。三抓好政策落实保增长。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工作对接,切实抓好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国办发19号文件和加强进口的国办发49号文件的贯彻落实,积极落实国家《关于完善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加快20xx年度出口退税基数核定工作,完善出口退税分担机制,推动全县进出口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鼓励和引导县内有条件的企业大力开拓市场,做大做强一般贸易,鼓励企业培育品牌和营销渠道。四支持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培植壮大1-2家市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带动县内企业“走出去”;构筑我县对外经济合作的信息、交流、合作平台,重点指导企业到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开展对外经济合作业务。

(三)拿出“优”的服务,全力护航项目建设。要让引进来的“金凤凰”安下心、驻下去,服务是关键。一是强化招商项目服务意识。各级各部门坚持科学统筹、精心组织,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和“第一菜单”意识,把发展开放型经济工作纳入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体系。开发区、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积极招商引资找好项目,推动形成领导示范、以上率下的良好局面,大力提升招商引资实效。二是落实“四个一”靠前服务。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个一”靠前服务工作法,通过公开党政主要负责人和联系项目干部的联系电话,实现为企业无障碍对接服务;通过举办企业招聘会,解决企业的用工需求;通过“一户一产业培养”工程,建立园区用工信息库,为企业订单式培养技术人才。真正把工作做在前面,把可能的矛盾提前化解,尽力为项目的顺利建设铺平道路。三是强化工作考核。根据县委、县政府加大招商引资考核力度的要求,进一步细化、量化考核项目,将考核贯穿到招商工作的全过程。加强对招商活动月的督查考评,为招商引资工作升温加压;加强招商调度和统计工作,及时通报考核情况,对工作不负责,完成任务不理想的单位和乡镇,要下发督办卡,并将督办情况作为招商引资年终考核及年终综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县政法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安定民为本和谐政为先——余庆县小腮镇政法综治工作汇报小腮镇距县城十余公里,是县内八个乡镇通往县城的必经之路,与本县的白泥镇、龙溪镇、黄平的平溪镇、石阡县的聚凤乡接壤,属典型的山区农业镇,也是省级二类贫困乡镇,全镇共6个行政村126个组16000人。近几年来,我镇党政一班人牢固树立四种理念:即平安稳定是生产力的理念;平安稳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动力和保障的理念;平安稳定是政绩和造福人民的理念;不抓平安稳定的领导是不合格的领导,不会抓、抓不好平安稳定的领导是不称职的领导的理念。把政法综治工作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去部署,作为实现“三个文明”共同进步的重要任务去完成,作为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要求去落实,突出“四个创新”,筑牢“四大防线”,全面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实效,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们的基本做法是:一、创新目标管理责任机制,筑牢“大责任”防线在实施目标管理责任机制上,我镇突出四个“进一步强化”,筑牢“大责任”防线。一是进一步强化党政的责任。严格执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是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各项措施的重要保证。主要体现在“三保”上:一是保队伍稳定。我镇把综治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并选派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干部负责这项工作,并保持政法综治队伍的相对稳定。二是保经费投入。综治经费按人均1.5元列入财政预算,主要用于对各村的考核,并给各村警务室、调解室、镇调解庭配齐办公设备和一台数码相机,给综治办配置了相机和电脑设备。三是保工作调度。综治成员单位按时召开综治工作月例会、季度治安形势分析会等,保证综治工作月月有调度,季季有安排。二是进一步强化部门和单位的责任。

完善部门责任制和考核制度,促进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多方协力的工作局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员单位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认真履行职责,积极配合,强调“三个参与”,即参与矛盾调处,参与回访复查,参与维护稳定。各单位在工作上只能“进步”,不能“后退”;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主动应对、不能消极应付。要自觉服从社会稳定大局,自觉服从工作调度,不折不扣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做好“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服从统一领导,接受综治机构的指导、协调和监督。三是进一步强化村的责任。各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写入村规民约,发挥村、组及广大群众的力量,保证全社会都参与这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充分发挥好村治保会、调委会和组管会的作用,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保证了小矛盾不出组,大矛盾不出村。各警务室按“五五制”的工作要求,进村入户了解组情民意,组织村义务联防队进入村寨巡逻。四是进一步强化责任追究。没有严格的责任追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各项任务就会落空。

乡防震减灾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我乡一手抓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一手抓防震减灾工作,在市防震减灾局的指导下,我乡的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建立了民胜乡防地震灾害应急预案,成立了以书记为指挥、乡长、联乡工作队长为副指挥、全乡干部职工为成员的领导机构,下设抢险救灾组、交通治安组、物资保障组、医疗保障组、通信保障组五个组,各村也成立了相关组织,并在全乡9个村组建立了防震减灾抢险队员共500名,确保一有灾情,拉得出、用得上。

通过乡、村、组三级干部开会,利用赶场、板报、标语等形式向全乡广大百姓宣传了防震减灾知识。并在5.12防灾减灾日,在乡政府和中心校开展了防震演练和在20xx年度民兵军事训练时进行了地震应急队伍培训,各村还适时组织防震演练,通过此类活动,大力提高了全乡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有关自救、互救能力。

建立了由乡长、分管领导、防震减灾助理员、各村委会主任为防震主监测人的管理人员,各村还建立了村、组干部、广大人民群众组成的信息网,确保一有异常及时上报,平时也在每月月底向市防震减灾局书面汇报情况。

总之,我乡今年的防震减灾工作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也存在部分不足,如我乡是少数民族乡、经济基础差,农民房屋多为土木结构,砖木,砖混结构少,抗震能力弱,除要求农户成员要具有防震、避震的方法及措施外,目前因乡财政紧缺,经费不足,许多问题暂无解决方法。

信访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今年来,信访局按照市信访工作的总体要求,在区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和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重点围绕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狠抓工作落实,实行督查责任制,完善长效机制而开展工作,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实现我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基本情况

截止到4月30日,我区共接待来访群众147批1602人次,其中进京2批2人次,到市31批577人次,到区114批1023人次。办理国家信访局交办件1件,省信访局交办件1件,市联席会议交办件8件。各级各部门依法做好信访工作和群众依法信访反映问题意识明显增强,信访渠道进一步拓宽,依法信访工作进展明显。信访问题的受理和办理程序更加规范,与去年同期相比,信访秩序明显好转。

二、反映的主要问题

目前,群众来访呈现“一增两减”的特点,即个访数量增多,集访、来信减少。情况表明,大量的不稳定因素被化解于萌芽,制止于初动状态。这一趋势是我区努力畅通信访渠道,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必然结果。

近4个月多月来,群众信访反映的主要问题有:(1)三农问题。主要集中在土地征用、村级财务管理、村组干部经济问题、农村低保、困难救助、回村民工要土地耕种等方面。(2)涉法涉诉问题。主要反映法院判决不公、执行不力等问题。(3)干部作风问题。主要反映基层干部以权谋私、违规建房、财务不公开等问题。(4)城建拆迁问题。主要反映拆迁补偿标准不合理等问题。(5)其他问题。如原民办教师、退伍军人安置、医患纠纷、交通事故赔偿、市场管理等。

三、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为信访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全区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基本担负起了信访工作主要责任人的责任,对信访工作亲自抓、负总责,对重要信访事项亲自过问、亲自处理、亲自督办;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加强了对信访工作的直接领导,及时安排部署、组织实施,牵头协调解决信访工作难题和突出问题;其他领导班子成员能够坚持“一岗双责”地抓好分管范围内的信访工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信访工作领导责任体系。

(二)认真排查矛盾纠纷,从源头上化解不和谐因素

我们坚持把工作重点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排查化解上来,坚持经常排查与集中排查、普遍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截止目前,共集中组织排查4次,重点排查9次,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79起,特别是全国、全省、全市两会期间、越战三十年等敏感时期的排查化解工作,我们积极采取法制宣传教育、有理解决、及时交办、依法处置等措施,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作用,切实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真正做到了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查找原因,严格落实责任,明确负责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限期妥善解决,工作开展有力、有序、有效。基本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区,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三)健全信访工作制度,提高信访事项办结效率

办,各责任领导主动深入实地接待群众或现场办公;认真开展联合接访、集中整治和专项督查等工作,全区各级各部门共开展联合接访11次,集中整治2次,专项督查1次,重点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拆迁还建、计生并发症、农村财务等信访突出问题,真正使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在解决信访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严格依法按政策办事,对法律和政策有明确规定,而且能够解决的,限期解决。对暂时不具备解决条件的,要求列出办理时间表。尤其对群体性事件,我们本着“宜散不宜聚、宜解不宜结、疏导不误导、淡化不激化”的原则,努力做到方法不过头、人员不滞留、矛盾不激化、事态不失控,积极督促责任单位解决问题。

(四)落实信访工作责任,解决信访突出问题

信访积案化解工作进展顺利,已解决了康王乡羊角山村周百川要求落实征地补偿等3个积案,目前正在着力解决征地拆迁、环境保护、水库移民、干部作风、劳动保障、涉法涉诉、村级财务、土地征用和承包、城市拆迁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紧办理责任落实,争取有效的杜绝大规模集访、串防以及赴省进京非正常访问题。

(五)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提高信访工作整体合力

我们正在着眼于推动大信访工作格局的形成,增强工作的整体合力。一是建立健全信息分析机制。健全和完善区、乡、村三级信息报送网络,确保信息传递渠道畅通,及时、准确、全面、有效地报送信访信息,特别是涉及可能引发大规模集体上访和群众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按规定及时报告并超前做好工作;二是建立健全综合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信访联席会议和信访部门的综合协调作用,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健全上下联动、左右协调、运转高效、综合整治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形成做好信访工作的强大合力;三是综合开发利用信访信息资源,进一步提高分析研判水平,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四是建立健全督查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信访工作的督促检查和工作指导,把督查督办工作贯穿于转办交办、责任落实、问题解决、结案反馈的全过程。

篇二:信访工作情况汇报

认真抓好信访工作

维护社会稳定为政府排忧解难

——恩施州经委信访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工作。现将2008年州经委开展信访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要求追查责任。

二、认真抓好法定应受理的信访事项,化解矛盾,为政府排忧解难

认真受理人民群众信访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之一,妥善处理信访问题是保一方平安的重要工作,特别是大力发展州域经济,构建和谐小康社会,更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州直国有企业改革基本结束,但遗留问题较多,少数企业无资金、无固定资产实物,无法给工人实行经济补偿,问题多,困难多,被安臵人员结构复杂,矛盾突出,搞不好有可能引起群体事件,所以在接待群众来访时,委党组一班人既慎重,又热情,尽量化解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原州化工厂100多名职工拿着近200人签名的信件气势汹汹地来到州政府,使政府机关不能正常工作,并放声高唱《国际歌》等过激行为。州政府把这一问题交给经委后,委党组书记杜寿昌亲自接待他们,用政策、法规给他们做过细的解释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切实解决问题为本,使这起群体上访基本息访。

还有一劳释人员来经委上访,要求把其母亲的养老金一次性领取,并口口声声讲我坐过牢,不怕二进宫等以此来要挟,经委调研员江华义正严词,按劳动政策法规答复了他,没有被上访者的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所吓倒,上访者怏怏离去。

施恩堂公司因管理不善资金链断裂,导致公司2006年元月停产,涉及300多员工和债权人无法生活,职工先后多次到州政府上访,州经委主动为政府解难为职工维权,成立专班历经三年多努力,争取法院支持,为职工解决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

截至12月,我委共受理来信12件,其中属企业改制4件,涉及对象100余人,已全部办理完毕;接待来访19起,来访人数500人次以上,其中30人以上集体上访3起。在接待来访群众的过程中,经委领导人人参与接待来访群众、阅处信访件。对群众的要求认真研究,及时解决。对不能解决的,及时向州政府汇报并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矛盾,保证了社会和经济建设的稳定局面。

三、认真完成州人民政府交办的信访复核工作,保障信访人的合法权益,做到合法公正

州经委高度重视州人民政府交办的信访复核工作,州经委主任杜寿昌同志要求,必须按有关规定和要求,按时完成州人民政府交办的信访复核工作。

至26日与州劳动局、州国资委有关人员一道,实地对梁忠元信访事项进行了复核。复核组成员不辞劳苦,认真查阅有关资料,调查取证,通过细致的复核调查工作,复核组认为巴东县人民政府《关于对梁忠元信访事项的复查意见》(巴政信复函[2008]22号)是正确。复核组又认真细致的做信访人员的工作,通过对信访人细致的国家政策解释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切实解决问题为本,使信访人当即表示息访息诉,从根本上化解了矛盾。州经委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州政府法制办提交了信访复核报告和信访复核意见代理函。圆满地完成了州人民政府交办的信访复核工作。

四、信访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政府机构改革后,州经委人员编制减少,但经济管理工作的任务仍然很繁重,且没有专职的信访人员编制,信访工作完全由兼职人员来完成,因此,有抓经济管理工作和抓信访工作不能很好的兼顾的现象也再所难免,在以后的信访工作中要认真统筹加以解决。(二)信访工作是一项涉及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性极强的工作,是保持国家机关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障信访人合法权益,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因此,对信访工作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的学习,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五、2009年信访工作打算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确保信访工作组织机构到位为抓好信访工作,州经委党组将继续高度重视,成立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信访兼职工作人员,确保信访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认真抓好法定应受理的信访事项,化解矛盾,为政府排忧解难

信访工作是一项涉及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性极强的工作,是保持国家机关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障信访人合法权益,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因此,要不断加强对信访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的学习,不断提高信访工作人员素质,以利于信访工作的正确、有效开展。

(四)认真完成州人民政府交办的信访复核工作,保障信访

篇三:信访工作的情况汇报

信访工作的情况汇报

为了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切实做好本地区信访维稳工作,掌握重点人群的基本情况,及时处置上访事件及突发性重点问题。根据伊春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戚支队长的工作安排,xxxxxxxxx以上四名同志,前往北京协助市公安局控告申诉科驻京维稳工作,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听招呼,守纪律”,树立良好伊春特警形象,展现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面貌。会后,我迅速召集此次维稳小组成员,安排入京着装要求、统计联系方式、车票等相关事宜,为完成此次任务打好提前量。

一、工作事项安排

因特殊情况xxxx二人随市局刘科长与初九驾车前往北京。xxxxxxx与2月12日从哈尔滨西站乘高铁前往北京,当日下午到达北京驻地。驻地位于东城区崇文门附近,距公安部信访处较近,步行25分钟左右、乘公交车3站地到达信访处。当日晚,驻京市局控告申诉科刘科长给我四人开会,传达市局领导工作要求以及开展的工作内容和注意事项。会后,我按照市局领导工作部署安排制定工作方案,方案如下:

1、人员安排。(两会前,2月13—2月28日)将人员分为两组,每组2人,以上午、下午为工作时间段进行轮换上岗;(两会期间)全员上岗,无休息。

2、时间安排。(两会前)早6点起床,整理内务。7点出门,

7:30分到达工作地。晚上21:30就寝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完成次日工作;(两会期间)全部作息时间提前一小时。

3、工作要求:及时反映、及时处理、及时汇报,并将每日上访人员信息统计记录并上报给刘科长。

件。

二、工作任务开展

按照市局领导安排部署开展工作,并实施事先制定好的工作方案。主要负责做好可能到北京上访人员的排查工作,及时发现并向上一级报告情况,按照上级指示果断采取措施。工作中,同志们善于观察上访人员体貌特征、着装打扮、地方口音等特点,随时认真排查,切实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的,准确掌握信息,及时发现我市上访人员,并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劝阻。截止3月14日,共29起解决22起上访事件,达到预期效果。

三、工作总结

得公安部嘉奖。通过两会证明了,我们伊春特警的工作能力,也展现了我们伊春特警的风采。同时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与不足:1、由于我们刚刚入警,从事公安工作时间短、经验少,对政策、法规的理解和掌握不够透彻全面,在遇到一些上访人员的问题上,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开口、怎么用法律条文来解释。2、信访事项复杂,我们自身工作经验不足,一时难以进入角色的问题。所以,通过这次经验教训我们应该加强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办案程序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及时总结此次任务的经验教训,为下一次执行此类任务做好准备,并能够在以后执行任务当中快速及时的领会领导的意图,快速进入角色,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领导交给我们的任务,不辜负支队领导的信任。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汇报人:xxx 2014年3月16日

县政法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春节假期刚过,就召开全县政法工作会议,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我县政法工作新局面,为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提供坚强的稳定保障。今天,县四套班子有关领导都来参加了会议,这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维护社会稳定这项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刚才,肖书记对去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今年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总结过去客观公正、实事求是,部署下一步工作,既结合上情,又结合下情,目标明确、主题突出、措施有力。同时,会议还表彰了过去一年来在政法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对各乡镇和县直单位下发了20_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信访局等五个单位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罗县长就如何抓好今年的政法工作作了很好的讲话,请同志们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必须站在“稳定压倒一切”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政法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做好政法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是第一大事、是第一位的责任。没有稳定的发展是低水平的发展,没有稳定的发展是不安全的发展。各级各部门必须站在“稳定压倒一切”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政法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把政法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当前,我县政法工作面临的总体形势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成绩显著,问题突出,责任重大。

讲成绩显著,主要是去年以来全县政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_年,全县各级各部门、广大政法干警坚持以维护社会稳定为首要任务,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强化各项工作措施,认真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实现了“三降三无”工作目标:一是群体性事件明显下降,无造成严重影响和严重后果的群体性事件;二是重特大刑事发案明显下降,无影响社会安全的重特大恶性案件;三是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明显下降,无群死群伤重特大恶性安全事故,切实维护了社会大局的持续稳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加强领导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大力支持、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县广大政法干警、基层干部群众团结奋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工作在第一线的广大政法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政法工作的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致以衷心的感谢!

讲问题突出,主要是群众的安全感和对政法工作的认同感不强。去年在全省公众安全感测评中,我县在全省99个县市(区)中排名倒数第三,这说明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不强,对政法工作的认同感不强。目前,全县刑事发案仍在高位运行,恶性案件和团伙犯罪时有发生,抢劫、抢夺、入室盗窃等侵财型案件比较突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一些地方,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仍然存在,网吧管理无序,内保工作松散;有些干警对己要求不严、纪律松驰、作风粗暴、执法司法不公。这些现象导致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抓住存在的一些小问题小题大做,以偏概全,甚至无中生有、混淆是非。我们要把群众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我们工作好坏的准则。面对存在的问题,必须在自身上找原因,只要有勇气正视问题,正视差距,才会有勇气改正问题,解决问题。今年,全县政法工作要力争挤入全省中上游水平,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指数和幸福指数。

讲责任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做好政法工作是党中央交给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政治任务。小平同志反复强调:“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也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把“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作为我们党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十三年的一条基本经验,并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近年来,胡锦涛也一再强调,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确保社会政治长期稳定,并多次作出了有关重要批示,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自觉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切实肩负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其次,做好政法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政法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切实加强政法工作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密切相关,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如果社会不稳定,人民群众就没有安全感,就不能安居乐业,就谈不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谈不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也会损害我们党在人民群众的威望,就会失去人民群众对我们党和政府的信赖,我们党就会失去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我们的各项工作就无法顺利开展。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不仅关心gdp、财政收入以及招商引资,更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是否能得到切实保护,生命财产是否有安全感,所以我们不仅仅要把经济搞上去,而且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提上去。三是做好政法工作是确保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县正处于努力实现“缩差距、略高于、创一流”的工作目标,全面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之年,加速工业超常规发展,加速城市建设、加速新农村建设,以及企业改制、职工就业与再就业、农村山林权属改革等工作,都将可能产生这样和那样的矛盾纠纷,都将可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如果我们的工作跟不上,有些矛盾纠纷可能激化或转化,就可能影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的领导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善于迎接新的挑战、善于接受新的事物、善于理出新的思路、善于强化新的举措,善于解决新的问题,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进一步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尽可能把影响稳定的因素考虑得多一些,把应对预案准备得充分一些,把工作做得细致一些,把政法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二、必须站在执法为民的高度,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政法工作开展得如何,关键是要看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部门的工作水平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如何。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始终坚持执法为民的指导思想,必须在全面提高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管理,保障公平正义,促进改革发展的能力上下功夫,见本领,努力打造平安吉水,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一)要突出围绕中心,维护大局这个重点,进一步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各级各部门必须着眼于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这个中心不能动摇,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政法工作就是要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只要是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政法工作就必须跟上。同时,必须着眼于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个大局,按照执法为民的要求,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大综合整治力度。要充分认识治安形势的复杂性和反复性,充分认识坚持“严打”方针的长期性和重要性,始终坚持“严打”整治方针不动摇,不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措施,真正把“严打”方针贯彻到政法机关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等各个环节和日常工作中去,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始终保持对各类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在坚持“严打”方针的同时,要把管理和防范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要按照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的要求,大力筑牢社会治安“六道防线”,把好“六道关口”,切实抓好县城、基层、农村、社区等地域的治安防控工作。千言万语,千丝万缕,关键在于抓落实。不抓落实,一切都是空的。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强化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治安难点、乱点、重点的专项整治和专项斗争,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今年,全县将继续实行重点信访领导包案、县四套班子工作调度、每月一通报、每月一督查、每季一调度等工作制度,力争今年全县政法工作实现“三下降三上升”的工作目标,三下降:一是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经济犯罪和职务犯罪,坚决把刑事案件发案率降下来,特别是八类案件要明显下降;二是治安案件发案率下降,特别是重大治安案件明显下降;三是群体性事件下降,严格控制赴市赴省上访,杜绝重大节日、重要会议、政治活动的期间进京上访。三上升:一是涉法上访结案率和重大矛盾纠纷处置率上升;二是人民群众对社会稳定的满意率上升;三是公众安全感上升。

(二)要突出保持稳定,促进发展这个要求,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当前,我县经济社会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关键要抓好信访工作。往往是一些小的信访问题,酿成大的矛盾纠纷,这就要求各级各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有效解决各类矛盾纠纷上来,务必认真、认真、再认真,落实、落实、再落实,切实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各级领导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的稳定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进一步增强敏锐性、前瞻性和洞察力,要善于见微知著、未雨绸缪。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决策理念,始终坚持“民生第一”的价值取向,把人民群众当作我们的衣食父母,处理各种信访问题时不能说不行,要说怎么才能行,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付出真情,全力帮助解决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让群众怀着怨气而来,带着满意而归。今年各乡镇、各部门要通过信访“民情日记”形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村入户,了解掌握民声、民意、民情,对各类矛盾纠纷进行排查记录,能处理的要及时处理,不能及时处理的也要做好解释工作,稳控群众的情绪。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开门接访和信访问题消号制度,各级各部门要对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和可能引发的信访问题,要主动靠前,梳理问题,及时与群众交流沟通,及时化解各类矛盾隐患,力求把问题解决在一线,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要建立经常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长效机制,做到每月召开一次形势分析会,全方位搜集掌握矛盾纠纷苗头,增强疏导化解矛盾纠纷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积极作用,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要特别重视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应急处置预案,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主要领导必须亲临一线,靠前指挥,就地化解。政法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快速作出反应,依法果断予以应对处置,迅速稳定局势,平息事态。

(三)要突出队伍建设,提高素质这个关键,不断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应当充分肯定,我县政法干部队伍是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是党和人民群众可以信赖的队伍,干部总体素质不错。但也要清醒认识到,我们政法队伍整体素质离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不适合的问题、不适应的问题、不作为的问题。因此,全县政法部门要努力在抓班子、带队伍、提素质上下功夫,要长期抓、反复抓。加强班子建设,就是要进一步增强班子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要始终与全县发展大局,与县委、县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带好队伍,就是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确保队伍政治坚定、立场坚定、作风过硬。提高素质,就是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广大干警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业务素质,使整个队伍适应政法工作的要求。我们每天都在考试,给我们评卷的老师是人民群众,学生考试不及格可以补考,我们政法干部考试不及格、工作不作为,将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给人民群众带来不安全。因此,要在全县政法系统开展“建设平安和谐吉水,我该怎么做”活动,大力加强执法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我们政法工作的水平,不断激发广大干警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热情和激情。要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和业务技能竞赛活动,下大力气培养一批学有所长、善于办案、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的专家骨干和业务带头人,不断提高政法队伍的整体素质。要结合全县开展“十佳百优”评选活动,在政法系统评出“十优政法干警”,在广大干警中形成勤学习、钻业务、创一流的浓厚氛围,不断增强政法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四)要突出树好形象,凝聚民心这个目标,努力形成政法工作的强大合力。所谓合力,就是要求大家对政法工作要齐抓共管、齐心协力、守土有责、执法为民,要合心、合力、合拍,变共识为共为。政法部门和政法干警务必坚决破除“执法特权观”、“执法唯利观”,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时时以民心为重,事事以民利为先,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坚决纠正不顾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本位主义倾向。要全面推行执法和司法公开,健全各种执法监督制度,加强对队伍的监督制约,针对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要经常性组织开展执法检查和教育整顿。广大政法干警要讲政治、树正气,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委政法部门制订的各项禁令和全县《关于进一步加强政法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十个严禁”的规定,做到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参与的不参与,不该说的不说,要大力增强正义感、庄严感、权威性,对不法分子形成巨大的威慑力和震慑力。要选择有影响、有教育意义的案件,在一定范围内曝光,以教育警示广大干警,赢得人民群众信赖,进一步树立良好的政法队伍形象。各级各部门要全力以赴,认真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同时,要加大宣传,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动员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强预防和控制犯罪的社会防控面,构建全民一体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体系。

三、必须站在建设平安和谐﹡﹡的高度,切实加强对政法工作的领导。

建设平安和谐﹡﹡,是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全县各阶层、各行业、各条战线的人民群众的共同呼声。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安定有序是平安和谐社会的应有内涵,维护公平正义,建设平安和谐﹡﹡是各级各部门的当然之责。因此,我们一定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和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政法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加强对政法工作的领导。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组织领导,是政法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新形势下,各级组织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把政法工作摆上十分重要的干事日程,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都是政法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都是政法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要从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政法工作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和任务的繁重性、艰巨性,加强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不定期地召开会议研究工作,主动把工作做在前头。县委政法委作为领导和管理政法工作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坚决贯彻执行县委的决策部署,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强化和发挥调查研究、协调案件、协管干部、执法监督、维护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职能作用。

(二)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实践证明,落实工作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是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目前,在政法工作中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工作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这些制度包括维护社会稳定的领导责任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重点信访领导包案责任制等等。这些制度必须严格执行,必须狠抓落实。各级各部门必须按照各项责任制的要求和“谁主管、谁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决不允许把该由本地本部门处理的事推给上级,把本单位的矛盾推向社会。在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这个问题上,必须动真碰硬、不能含糊,哪个地方、哪个单位出现问题,就追究哪个地方、哪个单位的责任,并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对责任不落实、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工作失职渎职,导致发生重大恶性刑事案件、重大治安灾害事故和重大群体性事件等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乡镇、部门单位领导,坚决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三)努力营造良好工作环境。一个好的工作环境是确保政法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前提条件。一是确保必要的政法工作经费。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保障政法工作经费十分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政法工作经费问题得到了较好地解决。今后,县委、县政府将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确保政法工作必要经费到位,并逐步增加对政法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政法工作正常有效运转。二是加强对政法队伍力量的配备。尽量配齐配强政法干部队伍,并切实解决政法干警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逐步解决一些符合条件的政法干警、维稳信息员、司法助理员的政治待遇问题。三是加大对政法部门的基础设施和物质装备建设投入。大力抓好政法几家部门新办公大楼的建设,抓好基层政法单位的办公场所和物质装备建设,进一步夯实政法工作的物质基础和硬件设施。同时,要正确宣传引导全社会对政法工作的舆论导向,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在开展政法工作中的正面典型和先进事迹,最大限度地争取社会各界对政法工作的认同和支持,从而形成全民共同参与的良好发展局面。

同志们,政法工作无小事,建设平安和谐﹡﹡是大事。希望全县上下牢固树立和忠诚实践“执法为民”的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饱满的工作热情和顽强的拼搏精神,齐心协力,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政法工作新局面,为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构建平安和谐﹡﹡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党建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第三支部委员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提高政治站位,立足实际,守正创新,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坚持支部委员带头学、创新方法个人学、外出取经深入学,积极参加“八个一”系列活动,认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

总结。

如下:

(一)紧扣主题目标,抓实学习教育。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今年理论学习的重点,以党史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坚持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在“学”上下功夫,学深悟透汲取百年建党精神。一是支部委员带头学。支部书记和委员以身作则,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坚持带头深学真学,采用主题党日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前三季度共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次,召开支部委员会*次,支部书记讲党课*次,召开组织生活会*次。二是创新形式个人学。始终将个人自学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学习形式,每名党员制定自学计划,采取以写促学、以评促学、以考促学新形式,通过撰写交流发言材料、做好笔记点评、党史知识考试检验学习效果。三是外出取经深入学。配合机关党委,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到沂蒙红嫂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观看红色电影,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

(三)突出责任担当,加强支部建设。强化支部主体责任,定期召开支委会讨论研究支部主要活动方案,结合业务工作,在“严”上下功夫,抓实党支部建设。一是积极发展培养党员。严格按照程序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思想道德、政治理论、业务工作培训,确保为党培养出工作能力强、思想觉悟高、政治可靠的优秀党员。支部于9月份召开党员大会,通过了预备党员付艳东同志按期转正的决议。二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通过组织党员到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廉政教育、集中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等方式突出抓好党风廉政警示教育,筑牢思想防线,注重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及时开展谈心谈话,做到早发现、早提醒。三是强化党务工作能力。严格落实党内各项政治生活制度,党员干部按时参加组织生活,规范运用“灯塔—党建在线”平台,各项会议、活动记录均及时上传系统。严格执行党员缴纳党费的有关规定,做好党费收缴工作,截止10月份,我支部共缴纳党费***元。

(四)坚定群众立场,办好群众实事。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抓住春耕备播、三夏、三秋生产等关键节点,从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入手,在“实”上下功夫,务求实效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开展送技术下乡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通过现场指导、宣传培训、网上问诊等形式,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送技术下乡活动,前三季度累计召开现场会***次,开展农渔业技术下乡活动***余次,发放技术明白纸***余份,现场指导***余人次,培训人员***余人次。二是开展送政策下乡活动。送政策下乡作为作为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措施,实行全员参与,通过多种形式送政策下乡、入村、到户,让广大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真正了解各级惠农政策,让三农政策真正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目前,累计开展送政策下乡*次,发放政策明白纸*余份。三是开展文明实践服务活动。积极配合机关党委,通过技术指导、现场培训等形式,开展***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解决了老百姓生产上遇到的技术难题。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心得体会。

不够深刻。自选动作特色亮点还不明显。

(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扎实。与党员的交流谈心较少,对党员的思想状态掌握不够全面,对党员指导不够深入。虽然积极组织“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但支部组织安排深入基层时间偏少、频率偏低。与党外人士联系不够密切。

(三)党建工作思路需进一步创新提升。没有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有关业务工作思路、方法、创新的思考不够,没有深入研究机构改革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和新机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需要再提升。

三、

下步工作打算。

(一)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牢牢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目标方向,紧扣党史学习教育阶段要求、活动安排、规定动作,严把标准关、质量关,进一步充实学习内容、丰富学习模式,充分调动全体党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营造党史学习氛围。继续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宣传,通过系列活动进一步教育引导支部党员干部职工自觉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积极宣传党史学习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切实形成全面参与、协调推进的党史学习氛围。

(三)持续开展实践活动。要突出支部特色,发挥业务工作优势,继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广泛征求群众对农业农村工作的看法和意见建议,切实提高农业农村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四)提升业务工作效能。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作用,以党建工作推动业务工作发展。继续抓好对党员干部职工的政治引领,引导其时刻自觉对标对表,在“三农”一线增强政治本领、提高业务水平。发挥党员模范先锋作用,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积极探索党建工作和农业农村业务工作有机结合的载体和平台,引导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创优争先。

中共***第三支部委员会。

***年***月***日。

殡葬改革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加强殡葬管理,推行殡葬改革,抓好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乡党委委、乡政府的直接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今年以来,我乡认真贯彻《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和《云南省殡葬管理条例》,按照《云南省办公厅关于加强我省殡葬改革工作的通知》、《昆明市关于加强我市殡葬改革的通知》、《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殡葬改革工作目标责任书》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攻坚克难,殡葬管理和殡葬改革工作取得了突破性成效,促进了我乡精神文明的创建工作。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云龙乡党委十分重视殡葬改革工作,及时召开专题党委会,研究殡葬改革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制订殡葬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把该项工作例入驻村目标责任制,并把该工作作为“攻坚克难,破解难题”大会战主要任务来抓,责任明确,按照属地管理、责任落实、分工协同、齐抓共管的原则,加强管理。乡党委、政府把殡改工作纳入综合目标管理,乡村两级签定了目标管理责任书,村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实行县指导、乡负责、村为主的三级管理网络。

切实加强殡葬改革宣传,召开党委会、动员会、驻村会、党员会

等各种会议,宣传贯彻殡葬改革有关政策,发放宣传材料600余份,置挂固定布标5幅,在11个村委会书写石灰标语、通告35份。各村召开群众会议和坟主座谈会,说明殡葬改革意义及好处,推行绿色殡葬,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资源,净化人们生活环境,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广大群众理解,自觉参与和支持殡葬改革活动。

坟墓乱埋乱建,四处零落,"青山挂白",有碍观瞻,浪费土地。今年以来,按照乡政府的统一安排,我乡下大力气于3至11月集中开展了辖区"三沿五区"范围内坟墓的清理整治工作。清坟工作坚持见树不见墓的目标,对老坟地视条件种植速生丰产观赏阔叶林或铺种草皮,提高绿化档次。主要措施有:

(1)落实责任制。确定村委会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包宣传,包做坟主亲属的思想工作。

(2)大造舆论。广播、简报、板报、传单、通告等多种媒体,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宣传入户到坟。

(3)依靠网络。组建清坟信息工作网络,各行政村均配有信息员,全乡配备殡改信息员11名,逐步建立了动态反馈机制。通过攻坚克难,不断扩大了殡改工作影响面,表明了政府抓殡改工作的决心,取得了移风易俗的阶段性成果。

本着尊重历史,照顾现实、逐步规范的.原则,组织乡民政、城建、林业、公安等力量对乡政府驻地附近现有的墓穴进行清理登记;建立60岁以上老年人台账管理,准确掌握老年人底数;设立举报电话、殡改信息员等,跟踪监管人口变化和殡改活动动态。

把文明节俭办丧事列入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与“八荣八耻”教育、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文明单位创建结合起来,搞好教育引导。对殡葬改革工作中党员、干部带头违纪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查处,决不手软。对丧葬中出现的封建迷信活动、大操大办现象坚决予以制止;对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乱设灵堂、抛撒冥纸、随意燃放鞭炮等扰民行为以及丧事违法演出等要严肃处置。大力提倡和推广骨灰撒散和骨灰树葬、花葬或草坪葬等安葬形式,土葬区公墓倡导以不留坟头、植树植草绿化的生态墓葬为主要安葬形式。通过正面宣传和反面曝光相结合,使广大群众自觉树立移风易俗、文明治丧的新风尚。

全面倡导推行生态文明葬法。将殡葬改革的各项工作纳入乡目标考核责任制中来,做到奖罚分明。总结近年来的殡葬工作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殡葬活动事前告知、当场制止、事后追究等措施,完善殡葬改革工作制度,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突出经常性管理。

总之,我乡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加强殡葬管理的法律法规,创新思维,主动工作,强化管理,严格执法,努力使我乡的殡葬改革和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防震减灾第一季度工作情况汇报

(一)全面排查地质灾害隐患,不留盲区,不留死角。截止20xx年4月30日,全市共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759处。其中船山区116处,安居区266处,蓬溪县287处,大英县64处,射洪县20处,三园区6处。并对排查情况逐一登记造册,为防灾避灾和防治工作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二)明确地质灾害防治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和“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各级政府主导,国土资源部门负责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工作。

(三)完善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编制了遂宁市地质灾害安全防控体系。全市国土资源部门对原有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清理和修改完善,按照灾后恢复治理规划要求,编制完成了20xx年及20xx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地质灾害安全防控体系,并报市政府批准执行。

(四)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按照国土资源部倡导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总体要求,我市三县两区向省厅均申报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规划。目前安居区、大英县已向市局提出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验收提出了申请,市局对安居区“十有县”建设活动进行了初验。

(五)广泛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预防避让知识。利用新闻媒体和“4.22”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6.25”土地日等活动在街头利用版报、挂图、发放小册子,放录像带等形式开展地质灾害预防避让知识宣传。全市共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地质灾害宣传挂图2500份,磁带1000盒,同时普及了防灾避灾意识,并增强了群众救灾应急能力,收到明显效果。

(六)强化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是加强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二是抓好突发灾情、险情的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应小分队,落实人员和车辆、保障通讯畅通;三是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上级领导的指示和气象信息在第一时间传达到隐患点;四是科学编制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实现“点点有人管,处处有人抓”,做到防灾明白卡和避灾明白卡发放到监测责任人和受灾害威胁的每户群众手中;五是强化汛期地灾巡排查工作。坚持汛前巡查、汛期排查、重点核查制度;六是加强地灾隐患点监测预警工作。要求各责任人和监测人提高警戒,加强监测,即时预报。

(七)深入一线抓督查落实。在每次大雨、暴雨、大暴雨来临前后,市局均组成了由局党委委员担任督查组长,2—3名科(室)长为成员的督查小组,分赴县(区)开展督查工作。今年分别对城区、三县两区进行突击检查或抽查,重点督查县区局领导在汛期24小时值班是否在岗在位;各隐患点是否建立责任明白卡和险情明白卡、危险地带是否有警示牌,是否有监测登记记录,各隐患点是否向社会公示;各隐患点是否安装滑坡裂缝报警器;隐患点防灾预案是否编制落实。

(八)高度警惕,确保信息畅通。我局每年从5月份进入汛期以来,把汛期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时段,加强大雨、暴雨天气前的气象预报预警,第一时间将气象信息和领导的批示传真给县区国土资源(分)局、三园区分局值班室。一年来共转发传真气象信息和领导批示100余份。同时,通过手机短信方式,传送到各县区国土资源(分)局长、乡(镇)长及责任人手机上,确保上级指示和气象信息畅通,无遗漏。

(九)落实责任,加强监测,群测群防。实施群测群防是预防地质灾害的坚实基础和有效途径。全市已基本建成县(区)、乡(镇)、村、社四级监测网络,并明确了各级网络的具体责任和工作措施,对每一个灾害(隐患)点均落实了一名行政领导干部进行“一盯一”监测;实施群专结合,专门配备一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简易监测仪器、滑坡裂缝报警器来加强监测和预警,同时,对相关使用人员集中进行了视频培训;逐点与监测人员签订了监测目标责任书,逐年发放监测人员补助。通过这些措施,确保了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能够正常运行。

(十)积极协调,向上争取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监测经费。积极协调将特大型隐患点11处和大型隐患点13处,向省厅请示,申请纳入省级财政出资治理范围。20xx年向市财政争取了55万元对4个治理项目和18处重点防治监测隐患点进行补助,对30处中型以上地灾隐患点进行了前期调查。

(一)20xx年初省下达我市红层找水打井目标任务14783口,其中蓬溪县5208口,射洪县9575口。截止8月29日,两个县累计完成打井数16492口(其中成功井16366口,干井126口),完成年度计划的111.5%,共解决16366户缺水困难,解决57281人饮水困难。

(二)在20xx年6月下旬,市局会同市、区财政局相关人员组成联合验收组,对安居区第二期红层找水打井工作进行抽查验收,联合验收组中分为三个验收小组开展工作,共抽查了安居区安居镇、白马镇、中心镇等21个乡镇,占打井乡镇总数100%,每个乡(镇)至少抽查一个社,共抽查了22个村22个社,现场检查水井157口,对井深涌水量进行了测量,对井台制作,井利用情况进行详细检查。抽检的157口井中,成井156口,成井率99.37%,已建井台148口,占抽查总数的94.3%。

验收组经过严格审查和现场抽检,认为安居区红层找水打井工作认真,资料完整,上报数据真实准确,打井质量较高,成井利用较好,基本达到项目实施要求,同意通过验收。

(三)积极参与“李冰”杯争创活动。一是督促民生工程目标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二是认真收集准备争创“李冰杯”、“遂州杯”相关资料。

(一)向县区起草印发了遂宁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开展“5.12”抗震救灾一周年的通知》。

(二)在市县(区)政府统一指挥下,全市国土系统在各辖区组织开展了“5.12”抗震救灾一周年纪念宣传活动。市局在市城区中央商务区组织了5个宣传站,县(区)局在所在县城设立了宣传点,以散发宣传资料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以播放音像制品的形式,宣传《地震来了怎么办》?在群众中增强了防震减灾意识,增强了应对突发事件防灾意识,达到了预期效果。

(三)组织市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开展抗震救灾一周年纪念活动,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1)在市城区中央商务区组织了5个宣传站,以散发宣传资料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以播放音像制品的形式,宣传了《地震来了怎么办》?以图片形式,宣传了地质灾害避险防灾知识,以手册的形式,宣传了应对突发事件,普及应对防灾知识。

(2)组织市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开展了题为《地震来了,局机关怎么办?为内容的应急演练,重点对突发地震时,局机关预警、疏散和启动抗震救灾预案进行了实战演练。

(3)在局机关工作83人中进行了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卷答题活动。

(4)与市教育局联合开展了在遂宁中学、一中、二中、四中、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市民进中专学校等11所学校3900名师生中进行了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卷答题活动。这项活动是四川省宣传部、四川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四川省地震局发起的,这是落实省地震局川震防发[20xx]48号文件精神的具体体现。

(5)在“5.12”抗震救灾一周年纪念活动结束后,市地震办向县区收集了各县区“5.12”纪念活动情况,并汇总后专题向省地震局作了《关于开展“5.12”抗震救灾一周年纪念活动情况的报告》。

(6)“1.31”地震发生后我局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全体干部职工第一时间赶赴地震灾害现场,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在第一时间成立了遂宁市国土资源局1·31地震灾害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根据预案,由局长陶琳任指挥长,副局长赵齐宣、杜云志、何平,纪委书记李应鑫等领导任副指挥长,分别带领技术指导组、应急抢险组、地质灾害排查处置组、后勤保障组等应急分队,兵分五路立即赶赴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在地震当天上午便发文,要求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开展“1·31”地震引发地质灾害巡排查和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不因地震次生灾害造成新的损失。为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让群众放心,我局干部职工积极奔赴地灾隐患第一现场,踏勘现场,测量方量,请专家评估,拟定防治方案,并与安居区国土资源分局一道,不等不靠,自筹资金实施排危多处。

在积极履行职能职责的同时,我局还积极向省有关部门协调、汇报灾情,争取抗震救灾支持。在我局的努力下,省地震局吕副局长带领28名专家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到各乡镇实地监测、收集资料、研判震情,为抗震救灾决策提供了依据;省国土资源厅派出四个工作组专家15人,即时赶赴地震灾区,对安居区、船山区、蓬溪县、大英县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勘查;广勘院的专业队伍对加剧的7处地灾隐患点进行了重点勘查,形成报告后报省厅审查立项;安居区国土分局还邀请了专业的队伍对灾后重建安置点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震后,在副市长刘德福的带领下,市国土资源局多次赶到省国土资源厅汇报灾情,争取恢复重建有关优惠政策、项目和资金,并在全市第一个部门完成项目资料的搜集、装订成册,受到市政府的肯定与表扬。截止目前,市、区国土资源(分)局已向省上报灾后重建项目6个,预计可争取资金1800万元。

防震减灾第一季度工作情况汇报

工作计划。

确定的工作重点,紧紧围绕服务于经济建设这条主线,全力推进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强抗震设防要求管理,不断提升防震减灾工作的社会管理职能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也感到工作的难度和压力不小,具体情况汇报职下:

今年第一季度,我们承接去年底的工作任务,全面完成了颍城东方大道颍河大桥和s102改线工程颍河大桥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监管工作,完成了刘庄煤矿颍上后勤基地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监管工作。特别是两座颍河大桥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县政府受权我们承办,为了减少费用,我们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们协助安徽省地震工程研究院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现场数据采集,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完成两座大桥的地震安评工作,共为我县节约费用约50万元。

自去年皖政办[20xx]8号转发国办发[20xx]1号文件,把皖东北地区的4个市区和12个县划为重点地震危险区以来,我们就重点加强全县群测群防工作的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今年春节刚过,我们就召开了全县防震减灾“三网一员”(即地震宏观监测网、地震灾情速报网、防震减灾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工作会议,传达省、市地震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的地震形势,安排部署今年的重点工作。会后我们又对全县的地震前兆观测点和宏观监测点进行了全面检查,为我县地震信息的准确、及时、连续上报奠定了基础。

应该说防震减灾工作是科学发展观的组成部分,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地震工作又是社会公益事业,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应该予以重视。但就目前我县的情况看,开展防震减灾工作相当困难,最主要的问题有:一是关于防震减灾工作的法律法规落实难,公众普遍对防震减灾工作的认识淡薄,甚至有些领导对做好抗震设防工作的认识也不足。省、市有关文件都明确要求把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我们也多次向县政府写报告、提意见、至今仍落实不了。二是今年我县的防震减灾工作因经费的约束将无法开展。今年我们的预算经费较前几年压缩了约60%,除了我们的地震前兆观测点、宏观点业余观测员误工补外,几乎没有经费开展工作。为了顺利地开展好全县的防震减灾工作,还请县政府考虑我们的实际困难酌情给予解决。

(一)全面排查地质灾害隐患,不留盲区,不留死角。截止20xx年4月30日,全市共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759处。其中船山区116处,安居区266处,蓬溪县287处,大英县64处,射洪县20处,三园区6处。并对排查情况逐一登记造册,为防灾避灾和防治工作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二)明确地质灾害防治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和“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各级政府主导,国土资源部门负责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工作。

(三)完善了地质灾害。

应急预案。

和编制了遂宁市地质灾害安全防控体系。全市国土资源部门对原有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清理和修改完善,按照灾后恢复治理规划要求,编制完成了20xx年及20xx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地质灾害安全防控体系,并报市政府批准执行。

(四)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按照国土资源部倡导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总体要求,我市三县两区向省厅均申报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规划。目前安居区、大英县已向市局提出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验收提出了申请,市局对安居区“十有县”建设活动进行了初验。

(五)广泛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预防避让知识。利用新闻媒体和“4.22”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6.25”土地日等活动在街头利用版报、挂图、发放小册子,放录像带等形式开展地质灾害预防避让知识宣传。全市共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地质灾害宣传挂图2500份,磁带1000盒,同时普及了防灾避灾意识,并增强了群众救灾应急能力,收到明显效果。

(六)强化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是加强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二是抓好突发灾情、险情的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应小分队,落实人员和车辆、保障通讯畅通;三是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上级领导的指示和气象信息在第一时间传达到隐患点;四是科学编制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实现“点点有人管,处处有人抓”,做到防灾明白卡和避灾明白卡发放到监测责任人和受灾害威胁的每户群众手中;五是强化汛期地灾巡排查工作。坚持汛前巡查、汛期排查、重点核查制度;六是加强地灾隐患点监测预警工作。要求各责任人和监测人提高警戒,加强监测,即时预报。

(七)深入一线抓督查落实。在每次大雨、暴雨、大暴雨来临前后,市局均组成了由局党委委员担任督查组长,2—3名科(室)长为成员的督查小组,分赴县(区)开展督查工作。今年分别对城区、三县两区进行突击检查或抽查,重点督查县区局领导在汛期24小时值班是否在岗在位;各隐患点是否建立责任明白卡和险情明白卡、危险地带是否有警示牌,是否有监测登记记录,各隐患点是否向社会公示;各隐患点是否安装滑坡裂缝报警器;隐患点防灾预案是否编制落实。

(八)高度警惕,确保信息畅通。我局每年从5月份进入汛期以来,把汛期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时段,加强大雨、暴雨天气前的气象预报预警,第一时间将气象信息和领导的批示传真给县区国土资源(分)局、三园区分局值班室。一年来共转发传真气象信息和领导批示100余份。同时,通过手机短信方式,传送到各县区国土资源(分)局长、乡(镇)长及责任人手机上,确保上级指示和气象信息畅通,无遗漏。

(九)落实责任,加强监测,群测群防。实施群测群防是预防地质灾害的坚实基础和有效途径。全市已基本建成县(区)、乡(镇)、村、社四级监测网络,并明确了各级网络的具体责任和工作措施,对每一个灾害(隐患)点均落实了一名行政领导干部进行“一盯一”监测;实施群专结合,专门配备一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简易监测仪器、滑坡裂缝报警器来加强监测和预警,同时,对相关使用人员集中进行了视频培训;逐点与监测人员签订了监测目标。

责任书。

逐年发放监测人员补助。通过这些措施确保了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能够正常运行。

(十)积极协调,向上争取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监测经费。积极协调将特大型隐患点11处和大型隐患点13处,向省厅请示,申请纳入省级财政出资治理范围。20xx年向市财政争取了55万元对4个治理项目和18处重点防治监测隐患点进行补助,对30处中型以上地灾隐患点进行了前期调查。

(一)20xx年初省下达我市红层找水打井目标任务14783口,其中蓬溪县5208口,射洪县9575口。截止8月29日,两个县累计完成打井数16492口(其中成功井16366口,干井126口),完成年度计划的111.5%,共解决16366户缺水困难,解决57281人饮水困难。

(二)在20xx年6月下旬,市局会同市、区财政局相关人员组成联合验收组,对安居区第二期红层找水打井工作进行抽查验收,联合验收组中分为三个验收小组开展工作,共抽查了安居区安居镇、白马镇、中心镇等21个乡镇,占打井乡镇总数100%,每个乡(镇)至少抽查一个社,共抽查了22个村22个社,现场检查水井157口,对井深涌水量进行了测量,对井台制作,井利用情况进行详细检查。抽检的157口井中,成井156口,成井率99.37%,已建井台148口,占抽查总数的94.3%。

验收组经过严格审查和现场抽检,认为安居区红层找水打井工作认真,资料完整,上报数据真实准确,打井质量较高,成井利用较好,基本达到项目实施要求,同意通过验收。

(三)积极参与“李冰”杯争创活动。一是督促民生工程目标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二是认真收集准备争创“李冰杯”、“遂州杯”相关资料。

(一)向县区起草印发了遂宁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开展“5.12”抗震救灾一周年的通知》。

(二)在市县(区)政府统一指挥下,全市国土系统在各辖区组织开展了“5.12”抗震救灾一周年纪念宣传活动。市局在市城区中央商务区组织了5个宣传站,县(区)局在所在县城设立了宣传点,以散发宣传资料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以播放音像制品的形式,宣传《地震来了怎么办》?在群众中增强了防震减灾意识,增强了应对突发事件防灾意识,达到了预期效果。

(三)组织市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开展抗震救灾一周年纪念活动,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1)在市城区中央商务区组织了5个宣传站,以散发宣传资料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以播放音像制品的形式,宣传了《地震来了怎么办》?以图片形式,宣传了地质灾害避险防灾知识,以手册的形式,宣传了应对突发事件,普及应对防灾知识。

(2)组织市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开展了题为《地震来了,局机关怎么办?为内容的应急演练,重点对突发地震时,局机关预警、疏散和启动抗震救灾预案进行了实战演练。

(3)在局机关工作83人中进行了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卷答题活动。

(4)与市教育局联合开展了在遂宁中学、一中、二中、四中、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市民进中专学校等11所学校3900名师生中进行了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卷答题活动。这项活动是四川省宣传部、四川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四川省地震局发起的,这是落实省地震局川震防发[20xx]48号文件精神的具体体现。

(5)在“5.12”抗震救灾一周年纪念活动结束后,市地震办向县区收集了各县区“5.12”纪念活动情况,并汇总后专题向省地震局作了《关于开展“5.12”抗震救灾一周年纪念活动情况的报告》。

(6)“1.31”地震发生后我局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全体干部职工第一时间赶赴地震灾害现场,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在第一时间成立了遂宁市国土资源局1·31地震灾害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根据预案,由局长陶琳任指挥长,副局长赵齐宣、杜云志、何平,纪委书记李应鑫等领导任副指挥长,分别带领技术指导组、应急抢险组、地质灾害排查处置组、后勤保障组等应急分队,兵分五路立即赶赴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在地震当天上午便发文,要求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开展“1·31”地震引发地质灾害巡排查和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不因地震次生灾害造成新的损失。为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让群众放心,我局干部职工积极奔赴地灾隐患第一现场,踏勘现场,测量方量,请专家评估,拟定防治方案,并与安居区国土资源分局一道,不等不靠,自筹资金实施排危多处。

在积极履行职能职责的同时,我局还积极向省有关部门协调、汇报灾情,争取抗震救灾支持。在我局的努力下,省地震局吕副局长带领28名专家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到各乡镇实地监测、收集资料、研判震情,为抗震救灾决策提供了依据;省国土资源厅派出四个工作组专家15人,即时赶赴地震灾区,对安居区、船山区、蓬溪县、大英县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勘查;广勘院的专业队伍对加剧的7处地灾隐患点进行了重点勘查,形成报告后报省厅审查立项;安居区国土分局还邀请了专业的队伍对灾后重建安置点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震后,在副市长刘德福的带领下,市国土资源局多次赶到省国土资源厅汇报灾情,争取恢复重建有关优惠政策、项目和资金,并在全市第一个部门完成项目资料的搜集、装订成册,受到市政府的肯定与表扬。截止目前,市、区国土资源(分)局已向省上报灾后重建项目6个,预计可争取资金1800万元。

县政法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基本思路: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以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为总揽,全面提升政法机关维护国家安全、打击预防犯罪、化解矛盾纠纷、保障公平正义和服务改革发展的能力,突出抓好维护稳定、严打整治、治安防范、普法宣传、队伍建设和项目建设六项重点工作,努力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主要任务:(一)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继续加大反邪教斗争力度,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社会保障、就业和再就业及扶贫救济的各项政策措施,高度重视企业改制中的维稳工作,积极消除和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二)深入开展严打整治和禁毒斗争。以打击盗窃、抢劫等犯罪为重点,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斗争和集中统一行动,切实抓好对各种治安乱点和突出治安问题的集中整治,坚持把严打方针贯穿到侦查、批捕、起诉、审判及刑罚执行的各个环节,及时有效地打击各种突出违法犯罪行为;认真贯彻“四禁”并举、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的禁毒方针,全面落实禁毒工作领导责任制,努力预防和杜绝各类涉毒案件的发生。(三)切实强化治安防范管理。按照“实用、实效”的原则,继续在全县实施治安防范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乡(镇)、村、单位治安防范能力,减少各类可防性案件,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四)深化法制宣传教育。结合进行“四五”普法验收,组织实施好“四大”法制宣传活动,为全面建设“平安灵台”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五)全面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公正执法树形象”活动,着力解决政法队伍中存在的各类突出问题,切实加大队伍的'管理力度;广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争取树立和推广一批先进典型,努力提高政法干警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六)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紧抓中央和省市加强政法基层基础建设的机遇,千方百计向上争项目、争资金,逐步改善广大政法干警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计划完成情况1、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方面:进一步修订完善了维稳工作的领导责任制,以县委、县政府文件向下达了乡镇、部门综治、禁毒、防邪责任目标,扩大了奖惩范围;制定维稳工作通报批评、黄牌警告、一票否决及领导责任查究的实施办法;先后开展集中性矛盾纠纷排查2次,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112起,调处解决96件,调处成功率达85.8%;协调有关部门,积极化解企业改制中的矛盾纠纷11起。2、严打整治和禁毒斗争方面:组织开展了“侦破命案”、“禁赌”和打击“两抢一盗”专项斗争,共破获刑事案件16起,其中重大案件8起,破案率分别为53%和67%,破获积隐案件16起,破案绝对数为27起,挽回经济损失19.7万元。判处有罪被告17人,其中5年以上徒刑的3人,重刑面占17.6%。整治重点区域3个,解决各类热点、难点和重点治安问题36件。3、治安防范管理方面:狠抓了13个乡镇184个村防控体系建设完善提高工作,使全县治安防范的覆盖面达到了100%。采取综治、司法、信访“三合一”的形式,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乡镇综合性办公室,购置办公桌椅、文柜15件,建立各种表、册、卡、簿等档案资料9类17种,修订完善各种工作制度4类34条。在重点乡镇和公路沿线村组建专兼职治安巡逻巡逻队个,居民住宅区义务巡逻队伍个,配备人员名,全县建立“十户(店)五联”小组个人,初步构建起了比较完善的群防群控工作网络。4、法制宣传教育方面:开展了农村和中小学校的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及“十大”综治宣传活动,组织大型法制宣传6场次,散发宣传资料3万余份、法制读本300册、宣传画500份,进行法律咨询1352人次,解答疑难问题194件;修订完善了《法制副校长管理办法》,建办了一中等3个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加强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通过法制宣传,使干部群众的受教育面达到了90%以上,为“四五”普法考核验收工作奠定了基础。5、政法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采取各种途径和形式,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对政法综治工作和政法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议,政法系统全体党员干部认真检查和纠正自己在思想、作风、工作中存在的特权思想和执法不严、司法不公以及责任性不强、纪律松懈、工作效率低、办事拖拉、工作作风飘浮等突出问题。6、项目建设方面:投资45万元的什字法庭办公楼建设,目前已落实建设用地3亩,完成了图纸设计及前期准备工作,夯填基础土方2100立方米,正在等待国家发改委的批复,计划本月下旬开工;法院办公楼内部监控网络系统建设,目前已完成图纸设计,省高院正在统一采购设备和材料,计划7月份开工;投资6.6万元的朝那镇司法所主体工程建设已经结束,正在室内外粉刷;什字镇司法所目前已完成图纸设计及前期准备工作,落实建设用地1.0亩;上良和百里两个派出所建设目前项目已批复,到位投资25.2万元,建设用地及前期工程已完成,正在等待省上统一的设计图纸。上述工程预计10月底前全部竣工。涉法涉诉上访案件办理情况全县集中处理涉法上访问题活动开展以来,我委共受理涉法涉诉上访案件17件(其中1件涉及2个部门),我委批转县法院办理14件、县公安局办理4件。截至5月底共办结10件,占58.8%,未办结7件,占41.2%,其中,法院未办结7件,占50%,公安未办结1件,占25%。对未办结的案件,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办理。

县政法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我镇加强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考评工作,定期进行考核评估,对因领导不得力、措施不落实、工作不到位,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稳定问题的村、部门和单位,要及时严肃查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对不重视综治工作而发生问题的个人,纳入镇的年终未位淘汰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二、创新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筑牢“大调解”防线我镇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一方面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推进各项改革和工作决策时充分考虑群众的利益和承受能力,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另一方面是认真开展加强基层人民调解工作集中活动,进一步完善基层人民调解、司法调纠、行政调纠工作机制,将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调处化解在基层、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夯实社会稳定与安全的.基础。一是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联动机制。

我镇健全了党政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联动机制,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紧密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调解指导思想,进一步完善镇、村、组三级调解网络,做到有案必受、有受必处、有处必果、有果必公,按照“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的目标要求,提高调解的质效和群众满意度。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切实把责任落实到主管部门、单位和个人。

严格实行群众信访案件的接待、回访和复查工作的首问责任制,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效控制群众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二是提高镇村组干部的调处纠纷矛盾的能力。我镇大力加强镇、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设和村调解室的硬件建设,给镇、村调解室配备齐了办公设备,制度统一上墙,资料统一归档,使人民调解工作形成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对人民调解员进行了全面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转变观念,增进感情,改进作风,带着爱民之。

情、忧民之心,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变闭门办案为公开恳谈,满腔热情做好信访工作,切实解决好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使90以上的矛盾纠纷在村组调解,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基本形成了矛盾纠纷调解以村为主的格局。三、创新社会治安防范机制,筑牢“大防控”防线要实现“大防控”网络,必须建立和完善“三项机制”,即以情报信息为主导的预警机制,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治安防范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以情报信息为主导的预警机制。农村警务室是了解村情、敌情、政情,捕捉治安信息的重要途径。鉴于此,我镇建立了中关、哨溪和春景三个警务室,各配备一名警长和二名协警,按“五五”工作制度的要求,实现警务重心下移。警务室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了10人以上,覆盖农村的情报信息网络(治保干部、治安积极分子7人、治安耳目3人);建立村情、敌情、治安问题3本台帐;及时登记反馈情报信息,开展农村不安定因素和治安热点问题排查,稳妥做好处置工作。

二是建立和完善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我镇坚定不移地贯彻“严打”方针,以“两抢一盗”为重点,始终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把经常性打击与集中行动、专项斗争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治安形势的发展变化,采取不同的斗争方式、保持“严打”斗争的强度和力度。同时,不间断地搞好治安混乱地区、单位和部位的排查整治,建立动态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整治成果,保持治安大局的持续平稳。三是建立和完善治安防范机制。健全镇、村、组综治网络建设,在镇、村设立综治领导小组、治保委员会、调解委员会和治安巡逻队、老龄协会、禁毒小组、红白喜事理事会等组织网络,村民小组设立治安联防组长、民事调解组长和法制宣传员、情报信息员和“治安中心户”。开展好具有小腮特色的“两警三查”群防群治工作,因地制宜地推行联户联防、党员群众义务巡逻等活动,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治安防范网络。

四、创新人人参与齐抓共管机制,筑牢“大平安”防线一是不断深化“平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治安安全村”、“治安安全单位”等创建活动,建立和完善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的“四自”特征的群众性治安自治制度。以“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创建“平安村寨”活动,坚持“寨村并治,抓寨稳村”的方针,在群众中广泛开展争当“遵纪守法户”、“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倡导文明进步的道德风尚,广泛发动群众支持和参与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形成公共安全公共管、社会治安社会治的新局面。加强对重点人员的教育管理,坚持管理与服务、管理与维权并重,推进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社会化、市场化、信息化和人性化;加强对归正人员的“新生导航”教育,做到不漏管、不失控,严格落实帮教管理措施,继续开展关爱青少年和闲散青年的“三立”教育,积极探索学校、村、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教育管理模式。二是不断深化平安创建的工作力度。

我镇把建设“平安小腮”作为全镇人民的共同任务,认真落实“谁主管,谁负责”、“抓系统,系统抓”、“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等一系列原则和工作制度,进一步抓基层、打基础,抓热点、攻难点,练内功、强素质,做到“四个提高”,即不断提高打击预防犯罪、驾驭治安局势的能力,不断提高化解矛盾纠纷、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不断提高严格公正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不断提高服务经济建设、促进改革发展的能力。总之,在近几年的时间里,我镇党政一班人齐心协力,共谋思路,建立健全“五化运行机制”,即综治维稳正规化、防控网络系统化、普法宣传多元化、安全检查经常化、考核机制制度化。营造了“四个氛围”,即人人参与的氛围,各负其责的氛围,齐抓共管的氛围,协调配合的氛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镇将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扎扎实实地推进“平安小腮”的创建工作,积“小平安”为“大平安”,为创建“平安余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