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地质专业实习报告(精选17篇)

时间:2023-12-10 20:22:44 作者:温柔雨

实习报告能够帮助我们总结实习期间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改进和解决方案。在这里分享一些优秀的实习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地质学专业实习报告

通过对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地区和雨城区上里古镇地区(由雨城区市区沿38国道至芦山县沿途地区及雨城区市区至上里古镇沿途)的地质地貌特征的实地观察,使我们对课本上的地学知识有了从理论到实际的认识。更加深入的巩固了我们的地学知识,也让我们认识到了该地区在土地利用规划和灾害治理方面的成功和不足。为将来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20xx年xx月xx日。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飞仙关——芦山县沿途地区和雨城区——碧峰峡镇——上里古镇——白马泉地区(由雨城区市区沿38国道至芦山县沿途地区:茶马古道、猪儿嘴、陆王沟、老君岗、龙门溶洞、龙门乡红星村,以及雨城区市区至上里古镇沿途地区:太平桥、太平电站、陇西大滑坡、白马泉、上里古镇二仙桥)四、实习内容、地区概况雅安市位于川藏、川滇公路交会处,距成都xx年份的供水作用尤为突出。在地下水入渗及渗流过程中,由于岩层过滤,水质都比较纯净不易受污染,但当地下水被污染后,比地表水更难于净化。地下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是一种数量有限的资源。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及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地下水的需求增加,首先是在一些缺乏地表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量而集中的开采地下水,很快引起区域性水位下降,出现地下水资源枯竭的现实威胁时,人们才会意识到地下水是一种数量有限的珍贵资源,必须查明数量,有计划的开发利用。白马泉被科学的利用于旅游开发,是对地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开发,不仅保护了白马泉的水资源,还增加了当地的经济收入。

单面山:猪儿嘴猪儿嘴是最为典型的单面山构造,是下第三系名山群地层,泥岩夹薄层粉砂岩,易分化形成土壤。其顺向坡长而缓,地质条件稳定,水系发达,土壤较为肥沃,适合农业开发利用。其逆坡土壤不稳定,易发生垮塌,其附件既不适合农业生产,亦不利于城建规划。在岩层中可以看见地下水出露,水流从逆坡流向顺坡,5故在顺坡的底部容易找到地下水。

飞来石:龙门乡红星村在龙门乡红星村,可以看到大量的砾岩,当地的耕地均在砾岩表面风化形成的很薄的土层上。很容易看到,在红星村的周围山体均为泥岩,而此处的出现的很多砾岩沉积,此处应为典型的“飞来石”奇观,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如此大范围的飞来石都是极其罕见的。据老师讲解,此区域内大量出现“飞来石”可能是因为数亿年前的造山运动时,地壳板块活动,使同一山体的两边向旁边挤压,在巨大的外力作用下山体断裂产生的碎裂物质,在岩体断裂时弹射到当今红星村所处区域,散落到各地,形成现在所看到的“飞来石”奇观。这些砾岩大小不一,对于研究古代造陆、地质运动、地壳活动等有珍贵的科考价值。飞来石的存在极大地阻碍了当地的农业发展,零星分布的砾岩,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使得原先较为平坦的地区变得混乱,无法形成成片的土地,而且,此处“飞来石”中的岩石均为钙质岩类,石灰岩含量高,碱性偏强,在雨水的作用下,钙质物逐渐与土壤混合,致使土壤碱性增强,影响作物生长,使得该地区极不利于农业耕作。而因其地形限制,使得土地的合理规划也存在巨大困难。

地堑:陇西河太平桥地区两条大致平行的相向倾斜的正断层,中间部分岩块下降,形成地堑。陇西河太平桥地区,岩层趋于水平,此处为龙泉院大石板断层和吴家山庙子岗断层的作用下形成的地堑地形。在桥下观察可以看出,该处岩层倾角较小,地质条件稳定,此处可以建造高速公路桥。稳定的地堑构造,也使得当地居民可以得到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当地农田布设紧凑,具有稳定的农业耕作环境。太平桥地区四周高,中间低,使得农田、居民点的排水问题存在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农田的周围有很多的排水沟,水利设施比较健全,农业发展和土地规划的现状都很好。

笔架山:上里古镇二仙桥站在上里古镇二仙桥上,可以看到不远处有很多个并不太高的小山,其形成是由于软硬岩层相间产生的差别风化,软岩层更容易被风化,而应岩层残留下来6形成了我们所见到的整个连绵的群山和高下不一的山谷与山峰,看起来像笔架,因此被称作“笔架山”。该地区是白垩纪贯口组地层,多砖红泥岩及钙质粉砂岩。这个区域的地质环境较好,位于一二级阶地之上,有丰盛的土地资源。四处高两头低的地形,适于高灌低排,农业生产很是便利。此地为与单面山的裂倾坡,本不适宜耕作及居住,但仍能看到许多居民点为于山脚。总体来说,是由于山体有大量的植物覆盖,对水土的流失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使得岩石不至于裸露在外,而且裂倾坡的坡度并不很大,相对比较缓。故居民点修建在山下能较好的调节室内环境,笔架山可以阻挡强烈的太阳光,减缓风的对流运动。于是,形成了非常有利于人们居住的“风水宝地”。

近两天的实习,使我更加深刻的巩固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并知道了理论知识如何结合实际,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为人类造福。本次野外实习,使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地质学与地貌学》与本专业的联系。这次地学野外实习丰富了我的眼界,看到了书本所讲内容,巩固了书本知识,还学到了当面对实际问题时,必须考虑到人文、社会、经济的各方面情况。要活学活用,不能生搬硬套。在进行治理类似的地址灾害时,不仅仅是在治理,不顾其他诸如人文、社会、经济等方面,是不能取得由效的成果的,要多方面的考察,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确保在保护水土流失的大前提下,更多的应该考虑到百姓的生活,争取到百姓的支持,才能取得较好成绩,其措施才是长远的。在观察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大自然的运动,大自然在上百万年的运动中,或者悄无声息或者剧烈的运动之中,改变着地球上的生物活动,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同时也创造8了非常多的奇观为世人惊叹。从山体的褶皱、山体的断层,以及遗留下来的风化沉积物,我似乎看到了过去此地的地理形态,我似乎能想象到当时的情景。我想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只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前进,否则只能自取灭亡。在看起来并不是很大的区域内,我们看到了多种地质构造,地质奇观及一些灾害治理的工程。学到了很多关于土地利用规划的知识,学会了辩证的看待问题,以及灵活的处理问题,还学到了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也在途中加深了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本次野外实习是我学习生涯中的一次重要体验,对于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裨益。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

本次实习为期一周,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和提高学生地质专业的热情和兴趣。实习包括课堂讲解和实地考察两部分。在课堂中,老师简单讲解实习内容及各种地质相关内容,在现场根据具体情况姚老师深入分析,精心讲解,不仅使我们掌握了野外实习的基本要领,还使我们对课程理论知识有了感性认识并加以巩固和深化。

二、实习内容:

岩石及边坡工程地质问题,地质实习本质就是研究各种地质情况,其中一大块内容便是岩石和及其构成边坡的工程地质问题,因此,此次实习的内容就是观察各种岩石和分析其构成的边坡情况。

实习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跟岩石和边坡打交道,老师也花了大半部分的精力讲解这部分的知识。我们看到了由残积土形成的土质边坡,其下的坡积物颗粒大小悬殊,工程性能很复杂,需要压实的能量相当的大。

在公路旁我们看到路旁的花岗岩的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岩体的表面长着一颗树,自上而下遭受着植物生长活动引发的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作用,这让我想起了郑板桥的一首《竹石》诗,不禁感叹大自然的力量。

最后我们考察了变质岩。变质岩是指地壳中已存在的岩石,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造成物理化学环境的改变,处在高温、高压及其他化学因素作用下,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一系列变化所形成的新的岩石。

变晶结构;

碎裂结构。

三、实习感悟。

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很快的就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和兴趣,而且还在实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地质知识的了解,尤其是工程地质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从之前的感性认识升华为如今的理性认识,这种质的飞跃,应该归功于实践的作用。

此外,在此次实习中我在老师身上学了不少的东西。体会最深的就是做事要认真、不能懈怠,更不能放弃,爬山时,在老师的激励下,我坚持下来了,所以要铭记:做事要认真,即使不喜欢的,也要努力去做,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让自己造福于人类!

在实习中我还学到了很多的在学校课本上和知识里学不到的东西,这些都是在真正的实践中才能够得到巨大的锻炼的,我也相信我会做好这一切的,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问题,我才会将我所有的精力用在学习上,学习中我相信我会继续不断的做好的。通过实习我对自己更有信心了,这一次实习是给我的巨大的人生的财富,相信我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继续做好的!

实习总结:

经过xx天的实地考察,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加深了对书本上老师所讲内容的认识,对三大类岩石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让我知道了书本上的东西都是死的,如果你不和实际联系起来的话它只能变成无用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应该尽量多的去实践,只是感觉实习时间太短了,感觉还不是很够用,如果能长一点的时间的话我们就能进行更深入的考察,对各种地质面貌有更深的理解。

一、实习目的

为了加强对《地质学》和《自然地理学》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加固和加深课堂多学过的理论知识,培养出用地质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和观察的能力,在实习中,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学会辨认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地质的地位以及与自然地理和现实紧密结合的思想。

二、实习内容。

远在xx亿年前的太古代,xx山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沉积了泥砂物质、火山喷出物等,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这些物质变成了石英砂岩和火山岩。

在距今xx到xx亿年前,xx山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地质上称为xx山运动,使海底沉积的石英砂岩和泥质岩石变质,形成了石英岩。xx山主要由一些坚硬的、不易风华的石英岩组成。石英岩是由砂岩经变质而成的。矿物成分主要是石英,所以岩石既坚硬,抵抗风化的能力又强。强烈的地壳上升运动,把它抬升起来高出中原数百米,形成群山耸立,层峦迭嶂的山势。

《诗经》上称“嵩高为岳,峻极于天”,古有“峻极峰高四望雄,中原颖气弱天下,西连华岳三峰渺,下瞻黄河一线通”的说法,都是对xx山高大雄伟的形容。

第二天,我们参观了xx山地质博物馆。

第三天和第四天,我们去了xx庙和xx水库。了解了元古界的岩石——砂岩、河流阶地和洪积扇、河漫滩三种流水地貌单面山。河流阶地由于河流下切,河床加深,河漫滩相对抬升,超出一般洪水期水位,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岸,这种地形就叫做河流阶地。其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先发育一个相当宽广的谷底,后来河流向下侵蚀。

在实习中我们发现,由于人们长期的开矿、挖山铺路,致使当地的许多地质地貌遗迹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对研究地史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第五天,学习判断断层。断层上盘前缘所形成的崖坡或陡坎。断层是岩石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断裂构造。

该破裂面称断层面,断层面在地面的露头称断层线。断层面两侧的岩块称断层盘。如果断层面是倾斜的,则断层面上的盘称断层上盘,下面的盘称断层下盘。

三、实习总结。

xx山是xx西部山地的总称,属xx山脉。

一、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在于认识并了解新远古代、寒武纪地层和部分的二叠纪地层,并通过地质现象分析沉积环境和古地理环境。通过实习与上课的知识结合,能更好的理解上课所学的知识,并为以后的野外实习鉴定基础。

二、xx山地区地质简介。

xx山位于近东西向的xx山脉和北北东向的xx山脉的接合部位。本区地层和岩石在xx地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并可与xx地区的其它地区对比。

三、实习内容。

(一)青白口群。

青白口群包括下马岭组、长龙山组、景儿峪组,由于受地质构造作用,地层较薄,岩层有很大程度的变形,但基本为变质。

1下马岭组。

下马岭组有很好的沉积旋回,以厚层的硅质页岩和薄层的碳质页岩构成单个旋回。刚好处于褶皱的转折端,变形较强,但是基本未变质。下马岭组中夹有薄层的沉积凝灰岩。

2长龙山组。

岩性主要为石英砂岩夹粉砂岩,局部含有砾砂岩及砾岩。长龙山组呷哺发育有板状、楔状交错层理。还有潮汐层理。长龙山组下部的楔状交错层理,冲洗交错层理,反映出水流的不同变化,根据观察双倾向水流特征,同时羽状交错层理也反映出存在双倾向水流。

3景儿峪组。

岩性为上部为中薄层灰岩和白云岩,下部为薄层钙质板岩,发育刀砍纹藻纹层。景儿峪组沉积厚度大,岩性较为均一,夹有硅质条带,反映出一种低水能条件。前寒武介壳生物相对比较少,所以多发育无障壁的碳酸盐台地,相当于缓坡碳酸盐的外缓坡沉积。

(二)寒武系。

xx山寒武系地层可分为昌平组、馒毛组、徐庄组、张夏组和崮山组、长山组、凤山组。

1昌平组。

在车上远观了下,没有近看,岩性大体为白云岩,沉积环境可能为边缘海碳酸盐沉积。

2馒毛组。

馒头组的岩性为紫红色泥质白云岩和白云质泥岩,发育有厚层的鲕粒灰岩,夹有内碎屑灰岩和泥质条带。鲕粒灰岩的可能是原地沉积,也可能是异地沉积,可以从其胶结方式,古生物特征以及相伴生的构造加以区分。

3徐庄组。

岩性为薄层的泥晶灰岩,含泥质条带的薄层灰岩和单层较厚的鲕粒灰岩和豆粒灰岩,徐庄组鲕粒灰岩从底部向顶部逐渐的减少,含泥质条带灰岩相对增多,两者互为消长,反映沉积环境的总体水变深,但是内有反复重复,这种旋回可能是自旋回或者是他旋回造成,此处可能是由于海平面变化造成的他旋回所致。

4张夏组。

岩性为鲕粒灰岩中夹杂内碎屑,并夹有泥质条带。部分地方差异风化明显,可能由于该地区以化学风化为主,所以泥质条带抗风化能力更强一些,也可能由于泥质条带中含硅质成分所致。

5崮山组,长山组,凤山组。

岩性为泥质条带灰岩,竹叶状灰岩夹鲕粒灰岩,并发育生物丘。其中以泥质条带灰岩为主,泥质条带多成红褐色,与灰岩互层,其中部分灰岩呈现不连续,可能是受准同生构造作用或生物扰动作用。

四、实习小结。

一、前言

主要说明实习的时间、地点、目的、任务及路线安排,实习队的组成,工作的方法,工作量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二、实习区概况。

1、实习区的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等,附上“工区位置图”。

2、实习区的区域地质概况。

3、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如地形、地貌、河流、气候等概况。

4、实习区社会经济概况。

三、地层。

实习区的地层层序、时代、接触关系、厚度及分布状况。按照地层的新老关系,由老至新叙述各个时代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古生物特征、沉积特征、分布和出露情况、接触关系、厚度、地貌特征及特殊的识别标志。

四、岩石。

叙述实习区出现的岩石类型,详细描述其特征。可按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顺序分别叙述,要说明成分、结构、构造、产状、成因、时代等。

五、内动力地质作用。

1、地壳运动及地质构造。

概述实习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基本的构造格局、地壳运动、具体构造的类型和特征。对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分别进行详细描述,并应附有素描图、构造剖面图等。

褶皱构造要描述构造的位置、范围、规模、长轴方向,核部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翼的地层时代、岩性、层序,两翼岩层的产状,轴面和枢纽的产状,最后确定褶皱的类型、褶皱的形成时期及形成机制。

2、岩浆作用。

按岩浆作用时代、作用方式及产状等进行描述。分析柳江向斜的形成与岩浆作用的关系。

3、变质作用。

按变质作用方式分别进行描述。

六、外动力地质作用。

1、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的类型、方式、产物及特征。

2、河流地质作用。

描述河流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特征。

3、海洋地质作用。

描述海洋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积特征。

4、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辩证关系。

七、矿产。

简述实习区内所出现的各种主要矿产资源,说明每一种矿产的赋存层位、规模、找矿标志、矿物组合和矿产应用等。

八、结束语。

概括性地总结野外实习的主要成果,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野外实习方法上有哪些提高;

哪一部分实习收获;

野外实习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将来参加工作的意义,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

地质专业学生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实习是我们专业基本教学实习环节。通过此次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我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野外考察实习使我们对地质地貌学有一个感性直观地认识,锻炼了我们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实验的能力。

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做出合理的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2、实习概况。

(1)实习地点(其一):贵州关岭花江大峡谷。

花江大峡谷:关岭花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南,安顺市西部,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县城西南面。东北与镇宁县接壤,西南以北盘江为界和晴隆、兴仁、贞丰三县相邻。花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西北起岗乌镇的毛草坪,东南至板贵乡的三江口。全长79公里,平均宽3.8公里,面积300平方公里。共分为5个景区,即夹山景区、铁索桥景区、下瓜寨景区、盘江桥景区和古生物化石景区。

花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主峰旧屋基大坡海拔1850米,景区最低点是北盘江和打邦河的交汇合处,海拔仅370米。山高、峡深、水急、壮美的自然景观与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神秘久远的海百合、龙化石构成“雄奇、宏大、险峻、神秘”的鲜明特色,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碳酸岩石出露分布广泛,岩溶面积92%。岩溶极为发育,形态类型多样,峰林、峰丛、孤峰、石林、溶洞、溶丘、瀑布、暗流、伏流、洼地、漏斗、奇石和千姿百态的钙质一应俱全,形成贵州喀斯特地貌类型最为齐全的的亚热带岩溶景观博物馆。

(3)实习时间:xx年6月5号——xx年6月10号。

(4)实习器材;地质罗盘,地质锤;放大镜,皮尺等。

(5)指导老师:莫世江教授、丁卫红老师等。

(6)实习分组:09地理(1)班第一组。

矿山地质专业实习报告

户籍:中国安徽身高:

婚姻状况:学历:本科。

毕业院校:专业:地质勘查。

政治面貌:群众第二专业: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身份证:现有职称:高级。

毕业时间:

现所地点:安徽。

求职意向。

求职类型:全职月薪要求:月薪[10000]rmb。

应聘职能类型一:副总经理应聘职能类型二:矿权评估类。

应聘职能类型三:总工/副总工程师应聘职能类型四:采矿工程师。

应聘职能类型五:地质工程师应聘职能类型六:生产管理/矿长。

希望工作地区:上海,不限其他地区:浙江、江苏、安徽。

可到职日期:三个月以后

相关工作经历及特长。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相关工作经验:

外语语种:英语外语水平:一般。

其它外语语种:无其它外语水平:无。

普通话程度:优秀计算机能力:一般。

教育/培训经历。

工作简历。

xxx,男,1970年9月29日出生,大学文化,地质工程师,副研究员,国家注册矿业权评估师。1992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地球物理科学院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专业。同年分配至安徽省铜陵县筲箕涝铁矿,参与矿山露采转井采方案设计及矿山基建工作。先后任技术员,助理助理工程师。1994年9月至7月在合肥工业大学地质矿产勘查专业进修。198月调至铜陵县矿产资源管理局矿山科研设计室工作,负责全县金、铜、铁、铅锌、硫、煤等矿山的设计编制、审查、组织实施等工作,先后任工程师、副研究员。在安徽省铜陵陵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从事矿业技术服务工作。通过全国矿业权评估师考试。工作期间,在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撰写发表论文数十篇。专业特长:熟悉矿山地质勘查、矿山开采、矿山选矿、矿权价值评估、矿权投资分析等矿业领域的各项工作。了解掌握国内矿业各项政策法规。准确把握矿业发展动态。

工作经验。

工作简历。

xxx,男,1970年9月29日出生,大学文化,地质工程师,副研究员,国家注册矿业权评估师。1992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地球物理科学院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专业。同年分配至安徽省铜陵县筲箕涝铁矿,参与矿山露采转井采方案设计及矿山基建工作。先后任生产矿长、矿长。1994年9月至年7月在合肥工业大学地质矿产勘查专业进修。1996年8月调至铜陵县矿产资源管理局矿山科研设计院工作,负责全县金、铜、铁、铅锌、硫、煤等矿山的设计编制、审查、组织实施等工作,先后任副院长、院长。20在安徽省铜陵陵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从事矿业技术服务工作,任总工。20通过全国矿业权评估师考试。工作期间,在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撰写发表论文数十篇。专业特长:熟悉矿山地质勘查、矿山开采、矿山选矿、矿权价值评估、矿权投资分析等矿业领域的各项工作。了解掌握国内矿业各项政策法规。准确把握矿业发展动态。

工作技能。

专业特长:熟悉矿山地质勘查、矿山开采、矿山选矿、矿权价值评估、矿权投资分析等矿业领域的各项工作。了解掌握国内矿业各项政策法规。准确把握矿业发展动态。

职业目标。

充分发挥自己专业特长。

个人评价。

工作认真,对企业、领导负责。

地质专业庐山实习报告

2、变质岩:庐山的变质岩主要由沉积岩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片岩、片麻岩、角闪岩等,片岩居多。其结构有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等,构造多为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块状构造,特点是呈块型或片型,片岩层理分明。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走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呈肾型,中部宽向东北是西南逐渐收窄。山体内的褶皱、断层、个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

(一)构造地貌。

庐山主要是在中生代燕山期形成,组成庐山的地层由沉积到剥蚀。庐山的构造、岩性和新构造运动对山体及次一级地貌的形成起着控制作用。主要构造为东北——西南方向即褶曲的延伸方向,受来自西北——东南的挤压力。完成后,内力作用见效,外力作用增强,从燕山运动到新构造运动,主要受外力作用,既破坏又建设。庐山大致从九奇峰——仰天坪一线为界,分为南北两段。九奇峰一带发育一系列逆掩断层,同时又受岩性影响,在地貌上出现奇峰林立,谷岭相对的现象。

矿山地质专业实习报告

本实习区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四个演化阶段:

1、太古代一早元古代基底形成阶段。

太古代早期(约3.5ga),在冀东一带出现海底火山喷发,形成了以迁西群为代表火山一沉积建造。太古代晚期(约3.0ga)地壳开始分异,形成以阜平群、泰山群等为代表的孤立分散的小陆块。大约2.5-2.6ga,发生强烈的阜平运动,分散的陆块粘合形成较大的刚性块体。

早元古代早期的五台运动使刚性板块进一步扩大,奠定了华北板块的基本构造格架。早元古代晚期的吕梁运动,使沉积区褶皱隆起,形成了包括本区在内的统一的华北板块结晶基底。

2、中新元古代裂堑演化阶段。

吕梁运动后,华北板块进入相对稳定的盖层发育阶段,早期由于地壳较薄,具有相当的活动性,广泛发育裂堑。接受了青白口系长山组、景儿峪组滨浅海沉积。新元古代末期,本区整体上升成陆,在约2亿年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遭受剥蚀夷平,缺失震旦系和早寒武世早期沉积,早寒武世中期本区再度下降接受沉积,形成府君山组与景儿峪组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3、古生代稳定盖层发育阶段。

古生代伊始,华北板块作为一个整体再度下降接受沉积。由早寒武世晚期至晚寒武世海侵扩大,本区发育以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藻灰岩为代表的动荡浅海环境沉积物。早奥陶世海侵进一步扩大,亮甲山期为本区海侵时期,沉积巨厚的滨浅海碳酸盐岩沉积。从晚奥陶世开始,由于受加里东运动影响,本区再次整体上升成陆,长期遭受剥蚀夷平作用达140ma之久,形成了准平原化的地形地貌。中石炭世才重新下降接受沉积,沉积了本溪组和太原组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晚石炭世末期地壳上升,使本区自早二叠世开始脱离海相环境,逐步转入陆相沉积环境。中石炭世一早二叠世,本区处于气候潮湿、地势低平、植物茂盛、沼泽广布的环境,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成煤期。

4、中新生代滨太平洋构造演化阶段。

中新生代,本区构造演化进入了新的板块构造体制发展阶段。特别是自晚三叠世以来,地壳活动的动力机制发生了根本转变,伴随着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仲作用,本区和整个中国东部一样,开始了一个全新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

通过实习,走进了大自然,走进了实地,是我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人的渺小,是我们对地质地貌学有了更大的兴趣和好奇。是我们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结合到了一起,对理论知识起到了加深巩固的作用。

经过实习,我感受颇深。

地质专业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类型,有地质公园之称。庐山也是中国古代教育基地和宗教中心。1996年12月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庐山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全国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地——我国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观、我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是世界级名山。风景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由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及亚热带山地气候特征,土壤和植被垂直分带明显等特征,也就成为了一个各高校都首选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地点。

二、庐山地质概况。

(一)庐山的形成。

庐山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山体也由时代不同的岩石组成。它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峨的孤立形山系。但是在上升之前它曾经也经历过了沉降的过程。

地质学专业实习报告

2、了解馒头山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4、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5、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

6、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二、地质实习的过程。

我们的实习分为两天(六月三、四号),六月三号实习地点是长清张夏镇满寿山和灵岩寺,实习项目是满寿山的岩层构成和滑坡、断层现象,六月四号的实习地点是苏庄,实习项目是背斜构造和地质罗盘的实习,六月四号下午我们结束地质实习,返回学校。

三、实习的内容。

1、认识满寿山的岩层。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2003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馒头组主要由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及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杂岩的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之上。下部灰岩中含磁石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水平层理,中部页岩含有三叶虫化石――中华莱德利基虫。厚度119米。

在开始实习前,刘老师将此次实习分为三组――馒头组(十层)、毛庄组(六层)、徐庄组(五层)。

一、馒头组。

第二层是由石灰岩组成,该层岩石深入山体,厚约四米,岩石呈灰绿色,此处的裂隙极有可能发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应注意勘探。

第三层是页岩,厚约八米,岩石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褐色。

第四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十三米,颜色显紫色。

第五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六米,颜色呈现土黄色,裂隙发育轻微,有利于工程实施,

第六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呈现黄绿色。

第七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两米,颜色呈现绿色,空隙发育,石灰岩表面覆盖物为填充在裂隙中的杂质。

第八层为页岩,厚度约七米,颜色为紫红色风化程度比较大。

第九层为石灰岩,厚度约两米,颜色为灰白色,纵向裂隙发育比较大,但是横向裂隙发育小,前度较高。

第十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五米,颜色呈鲜红色,由于该层位于山顶,所以此处岩石风化严重。

二、毛庄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为紫红色,页岩中含有云母。

第二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十三米,颜色呈现紫红色。

第四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八米。

第五层:灰色石灰岩,厚零点二米。

第六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三米。

三、徐庄组。

由于徐庄组地势陡峭,我们不能继续前行,所以未能近距离观察徐庄组的岩层组成。

2、认识滑坡与断层。

下午我们到达灵岩寺附近,开始下午的实习,主要是认识滑坡,断层以及一块花岗岩。

3、认识苏庄断层。

六月四号,我们开始了第二天实习,首先是一处断层,这处断层比昨天的更有价值与意义,因为该处断层断距小,我们能看的很清楚上盘,下盘等,而且该处断层低。加深了对断层的认识。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背斜是褶皱的一种,为岩层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底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老地层在中间,新地层在两侧,另外褶皱也包括向斜,其为岩层向下弯曲的槽型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地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新地层在中间,老地层在两侧。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相互连接、相间排列,常是多个连续出现。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

褶皱要素:褶皱要素是指褶皱的各个组成部分,主要有:核、翼、转折端、枢纽、轴迹、脊线和槽线、褶轴。

地质专业庐山实习报告

本区地层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庐山主要由震旦纪及前震旦纪地层组成,山体中部出露最宽向东北部和西部收敛,以九奇峰,仰天坪一节为界,庐山地层分为南、北两部。南部主要由出露前震旦纪双桥山群,庐山最高峰汉阳峰为前震旦纪喷出交流纹岩组成,因受风化,故呈圆浑状,北部出露震旦系统南沱组。

(三)庐山岩石的类型和特征。

庐山的岩石主要有两种类型:沉积岩和变质岩。

1、沉积岩:沉积岩主要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其中,砾岩最为常见。在环湖路的芦林冰碛泥剖面中,砾岩居多,大小混杂,但磨圆度均较好。其构造有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主要受河流和风力作用影响而形成。

地质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1、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使我们巩固,充实《资源环境地学基础》或《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测量学》、《水文地质学》等基础地质学的理论教学内容,加深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学会典型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综合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以及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

2、实习任务:

(1)通过巢北凤凰山地区自然露头和人工揭露的地质点进行系统的观测,收集各种地表地质信息等有关资料,研究地表地质规律,包括地层划分和层序、岩性组合及岩相特征、地质构造及构造变动、岩浆活动以及有用矿产的赋存规律等。

(2)绘制相应的地质图件,如综合地层柱状图、地质剖面图、地形地质图、构造纲要图等。

(3)编写文字报告。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的变迁、古生物的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研究。

1.掌握实习区内地层层序、岩性岩相、厚度、标志层、接触关系以及地质体的变化规律,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变迁、古生物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和研究。

2.掌握实习区内各类岩石、古生物化石的野外观察、鉴定、描述和命名方法。

3.掌握各种野外地质现象(如地层接触关系、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典型沉积特征、各种地质作用现象等)观察、描述、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4.掌握实测地质剖面和野外地质填图的步骤、方法和要求。

5.掌握编制地形地质图、地质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等主要地质图件的方法、格式和要求。

6.学会在地质观察、编图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地质报告编写的要求和方法。

每个阶段进行之前,都要上课对本阶段的要求以及方法进行介绍。

第一阶段:由老师带队进行踏勘,分别到麒麟山东南麓以及麒麟山和凤凰山交汇处、7410工厂及甘露寺一线、马家山、平顶山、姚家山、和177高地等地,共计5天。

第二阶段:分组进行实测地层剖面(包括绘制地层剖面图、编写地层剖面说明书),共计5天。

第三阶段:地质测量填图,共计5天。

四、成果。

(1)、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份;

(2)、实测地层剖面图3张;

(4)、1:10000地形地质图1张;

(5)、1:10000构造纲要图1张;

(6)、1/2千综合地层柱状图1张;

(7)、1:10000图切剖面图2张。

地质专业庐山实习报告

(1)、冰斗:大坳冰斗等。

(2)、冰川谷:大校场等。

(3)、羊背石:如琴湖旁的羊背石。

(4)、冰窖:东谷等。

2、冰碛地貌。

(1)、终碛垄:如花寺内。

(2)、侧碛:如裁缝岭侧碛。

(3)、漂砾:如西谷的“飞来石”。

三.气候概况。

庐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气候状况受到大范围气候状况的制约,具有鲜明的季风气候。以牯岭为参照系,年平均气温为11.5℃,比同纬度平原地区年平均气温低5~6℃,与北京年平均气温11.6℃几乎相等,这相当于牯岭纬度向北推移10°。盛夏时,长江中下游河谷和鄱阳湖盆地一片热浪,而庐山虽处于这片夏热中心,却与"长江火炉"形成鲜明对照。牯岭7月份平均气温为22.6℃,比山下九江、星子低7℃,这与自由大气气温垂直递减(0.6℃/100米)基本相符合,在相同天气状况下,夏日午后最热的时刻,牯岭气温比九江低10℃,比星子低7.8℃。牯岭极端最高气温只有32℃,故而有"清凉世界"的美誉。有趣的是,牯岭的英译文kuling便是从英语cooling(清凉)一词演变而来的。庐山是一座中山,与周围平原地区相比较,却具有山地气候特色,表现出夏短冬长,春迟秋早的四季特色。牯岭的四季,同山下九江、星子相比,夏季短85天,7月进初夏,季节开始落后一个半月,"走走过场"便悄然而去了;冬季早早"叩响山门",提前一个月来临,延后一个月迟迟不愿结束,冬季几乎比山下长两个月;春季姗姗来迟,三月桃花四月开,明媚的春光常常伴随着云雾,使春光神"半抱琵琶半掩面";天高云淡的秋季,云雾偏少,显现庐山真面目的机会增多,和九江,星子相比,秋季的来去都提前一个月左右,而秋季的长短差别不明显。冬日的庐山,仿佛是耸立在江湖间的一座琼岛。牯岭1月份多年平均气温为-0.1℃,极端最低气温,也曾在水银柱-16.8℃的刻度上停留过。

工程地质学专业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学专业的同学们,请看下面为大家带来的工程地质学专业实习报告范文哦。

一:实习目的

1. 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2. 学会对工程地质的基本判别方法

3. 学会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

4. 了解岩石种类及物理性质和岩石标本

二: 实习仪器

地质罗盘 铁锤

三: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岩层产状测量,是地质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野外是使用地质罗盘直接在岩层的层面上测量的。

测量走向时,使罗盘的长边紧贴层面,将罗盘放平,水准泡击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走向。

测量倾向时,将罗盘的短边紧贴层面,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倾向。

因为岩层的倾向只有一个,所以在测量岩层的倾向时,要注意将罗盘的北端朝向岩层的倾斜方向。

测量倾角时,需将罗盘横着竖起来,使长边与岩层的走向垂直,紧贴层面,等倾斜器上的水准泡居中后,读悬垂所示的角度,就是岩层的倾角。

四:实习的内容和过程

12月11日上午十点,统一学习使用地质罗盘的,下午1点半去往金牛山进行地质勘探,12日早上到仓山校区观看岩石标本。

1.金牛山的简介

金牛山位于福州鼓楼区北侧闽江乡新建村,海拔163米,一路上山就可以看到滑坡,崩塌,断层及不均匀沉降对山体与道路的影响,例如马刀树,公路裂缝等。

2.测定岩层产状

确定山体旁两颗很明显的大树为盆架,记做树1和树2.测定图中的断层位置为对树1的位置为n308e,对树2的位置为n279e,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可知道是正断层。

根据要确定位置测得的岩层的产状为:n330e, n247e,50

3.断层岩石(样品)结构及成分的分析

1).结构 金牛山的岩石大部分都是岩浆岩,而且都是粗粒结构和中粒结构

2)构造 金牛山的样品分析看可知道该岩石是块状构造,矿物在岩石中分布杂乱无章,2.不显层次,呈致密块状,富含花岗岩及花岗斑岩等系列浅成岩的构造。

3)成分 从样品看岩石是浅色的,那就可能是花岗岩或正长岩的酸性或偏酸性的岩石。

但从全晶质中粒和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就可以判断是浅层岩。

4.断层地理环境情况

金牛山地质相对复杂,在上山途中发现了很多滑坡断层及不均匀沉降等地质现象。

仅大家用于观测的一面山体,比较大的断层就达7处之多。

金牛山断层现象千姿百态,产状各不相同,并带有多出滑坡现象产生,是因为金牛山主要由岩浆岩构成,岩浆岩分化后,风化壳表层间的滑动引起的风化壳滑坡。

5.岩石标本的赏识

实验室中,陈列了大量的岩石标本,可以分为矿物光泽标本,矿物断口标本,矿物硬度标本,矿物解理标本,矿物比色标本,矿物形态标本等类型。

理论的学习,已经让我们对这些岩石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经过这次的标本参观,使我们对岩石有了更深的了解,让我们开拓了视野。

6. 实习总结

两天的实习非常短暂,但我们的收获是重大的,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学到了地质罗盘的使用及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对真实的地质现象有了一定了解。

从标本室里我们更认识了许多未见过的岩石,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充实了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

实习结束了,而我们对实际动手的渴求依然很强烈。

一、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是地质课程的野外认识实习,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是同学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巩固和掌握地质科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初步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址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目的有三:

(1)认识各类地质现象,了解华北地台基本地层层序。

(2)了解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

(3)初步掌握一般的野外地质技能,从野外观察、记录、描述罗盘仪的使用。

此外,通过实习是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于地质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而逐步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

二、实习时间:2011年5月16日到2011年5月20日

三、实习地点:秦皇岛石门寨地质实习基地

四、人员组成:

六、实习简介:

1、实习区位置及交通

这次我们的'实习区域在我国北方唯一的不冻港所在的美丽的海滨城市―秦皇岛市及抚宁县、青龙县境内,南起北戴河海滨秦皇岛,北至花场峪、义院口,东起山海关,张崖子,西至瓦家山等地,总面积约为120k?。

秦皇岛市石门寨北方地质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28km。

该区自然地理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行政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

实习区交通十分方便,(北)京――沈(阳)铁路贯穿实习区南部,并有地方铁路秦(皇岛)――青(龙)线,能通往山区。

公路以秦皇岛市为中心,四通八达,客运可通省内的青龙、承德、平泉、滦县、迁安、抚宁、兴隆、昌黎、卢龙等地,省外可达辽宁绥中、建昌、咯左、凌源朝阳和天津等地。

海运目前尚无客运,但新建的油港及煤港货运从秦皇岛港可同我国沿海各纲和世界各地。

2、实习区地形

实习区南邻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辽宁绥中、西与昌黎接壤,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北、东、西三面群山怀抱,山脉接近南北走向延伸,地势由北向南渐低,属冀东北的中底山区和低山区,最高点为石湖山,海拔926米,最低点南部沿海地区,海拔仅0.8-5米。

3、实习区气候

实习区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0。

1℃,一月份平均气温为-5℃,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4。

5℃,年平均降水量769mm,多集中在7-8月份,达全年降水量70%左右。

全年无霜期179天。

实习区因受海洋影响较大,气候比较湿润温和,海滨地带夏季凉爽宜人,古为避暑胜地。

4、实习区水文情况:

实习区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北戴河,除大石河发源于青龙县牛心山区以外,其他均源于抚宁县北部山区,各河均为独流水域,河源短、流急,流量随季节变化教大,平均水深0.5米左右,洪期水深可达2-3米。

燕山塞湖位于山海关城西北6km山口处,在燕山脚下,是一个人工湖,于1994年建成,蓄水量为7000万立方米。

5、实习区的经济情况。

实习区工业非常发达,以秦皇岛为中心,有造船、机械、建材、煤炭、纺织、食品加工等,山海关桥梁工厂,秦皇岛耀华玻璃场在全国享有盛名。

实习区农业,主要是北方干旱的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高粱、谷子、红薯等为主。

山区盛产水果和药材。

实习区沿海产鱼、虾、蟹等,是我国北方主要水产基地之一。

6、实习去地形简介

本实习区出露地层属华北地台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

除较普通缺失中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下中三叠统、白垩系、第三系外,就华北型地层而言,该区地层出露较全,化石较丰富,各单位地层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

全区范围内所有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奥陶统,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统至二叠,中生界的上三叠统至侏罗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七、实习内容:

1、地层:

本实习区出露地层属华北地台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

除较普通缺失中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下中三叠统、白垩系、第三系外,就华北型地层而言,该区地层出露较全,化石较丰富,各单位地层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

全区范围内所有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奥陶统,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统至二叠,中生界的上三叠统至侏罗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一)元古界青白口群

(1)龙山组

分布于张崖子至东部落,南部鸡冠山等地。

由两个沉积韵律组成。

不整合于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绥中黄岗岩之上。

主要是紫红色、黄绿色、灰黑色及蛋清色等杂色页岩,底部为砂岩。

属典型滨海相沉积,与下伏的绥中花岗岩呈沉积接触关系。

厚91米。

(2)景儿峪组

主要分布在区内的东部地区,出露最好剖面在李庄北沟,在黄土营村东也有出露。

岩性由粗至细,由碎屑岩―粘土岩―碳酸岩,构成一个完整的韵律,具有海侵沉积的特点。

与龙山组呈整合接触关系。

其分界标志是其底部黄褐色或铁锈色的中细粒铁质石英砂岩,其中含大量海绿石,其底部的中细粒长石石英净砂岩具大型海成风暴波痕。

本组地层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

厚38m。

(二)寒武纪

(1)府君山组

(2)馒头组

该组由于岩体的侵入破坏和构造破坏,出露零星,东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为标准剖面。

本组上下界限明显,与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顶部的鲜红色泥岩作为标志层的。

岩性特征是鲜红色泥岩、页岩为主,页岩中含石盐假晶,并夹有白云质灰岩。

没有发现可靠的化石依据。

与下伏的府君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毛庄组为整合接触。

厚 71m。

(3)毛庄组

(4)徐庄组

分布较广,东部落西剖面出露较好,化石十分丰富,本组地层上下界限清楚,可作为标准剖面。

岩性为浅海相的黄绿色含云母质粉砂岩,夹暗紫色粉砂岩、细砂岩和少量鲕状灰岩透镜体或扁豆体。

含有三叶虫化石。

与下伏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黄绿色粉砂岩与暗紫色粉砂岩互层为标志。

厚101m。

(5)张夏组

受到覆盖和破坏较少,是寒武系地层在区内分布最广的地层之一,几乎盆地周围都有分布,在揣庄北 288高地以东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区内较好的标准剖面。

下部为鲕状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上部以鲕状灰岩为主,夹藻灰岩、泥质条带灰岩。

三叶虫化石最丰富。

本组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

厚130m。

(6)崮山组

本组与张夏组在区内的分布相仿,比较好的有288高地上的剖面,可为标准剖面。

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砾屑灰岩及紫色粉砂岩为主;中部则是灰色的灰岩与张夏组界限明显,接触部位两者岩性差别很大。

化石十分丰富,几乎每层都可以采到。

主要三叶虫化石有:蝙蝠虫未定种、帕氏蝴蝶虫。

厚102m。

(7)长山组

出露较好的剖面在揣庄北288高地,为标准剖面。

岩性为紫色砾屑灰岩、粉砂岩与页岩互层,夹有藻灰岩及生物碎灰岩。

三叶虫化石主要有:蒿里山虫未定种、长山虫未定种、状氏虫未定种。

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两者分界清楚。

本组在区内出露厚度较小,只有18m左右。

(8)凤山组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

: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附交通位置图)、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人员的组成及实习时间等。

首先简述实习地区出露的`地层及分布的特点,然后按地层时代自老至新进行地层描述。分段描述各时代地层时应包括分布和发育概况、岩性和所含化石、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厚度等(附素描图)。

描述各种岩体的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所在构造部位以及含矿情况。

概述实习地区在大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的构造特征,分别叙述实习区的褶皱和断裂。

褶皱:褶皱名称(如玉皇山向斜),组成褶皱核部地层时代及两翼地层时代、产状、褶皱轴向、褶皱横剖面及纵剖面特征。

断层:断层名称、断层性质,上盘及下盘(或左右盘)地层时代,断层面的产状,断层。

阐述褶皱与断裂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根据地层的顺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运动情况、岩浆活动过程等说明本区地质历史上有那些阶段。每阶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后记,说明实习后的体会、感想、意见和要求。

报告中文字要工整,图件要美观。报告应有封面、题目、写作人专业、班级、姓名、写作日期等。并进行装订。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

从xx月xx号到xx月xx号,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分别在xx岩,xx区xx公园,xx树木林及教三附近进行了地质地貌学的实习。

通过查阅有关资料,xx岩由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排列就像北斗xx般撒落在碧波如镜的近xx公顷湖面上。

从表面观察,七座山峰为灰色与少量白色相夹杂,可以初步判断为石灰质岩石;由于此地区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灰岩山表面有许多较大的裂痕。通过这些裂痕,可观察到其解理完整。

实习指南上对xx岩的形成过程的图解,可知为先由于地质运动,在xx岩附近形成了一个褶皱背斜山脉,正是由于xx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尤其是流水侵蚀,这些岩石的抗蚀力都比较弱,因此背斜被破坏,部分岩石受风化成土,最终土山出露和石山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再由于进一步流水侵蚀,成排的背斜谷地两侧开始形成今天的七座石灰岩山峰。

xx岩地区另一个特色之处就是其岩洞。实习过程中,老师指出溶洞形成之处是位于地表水层的水平流动带,由于流水侵蚀而形成的洞穴,这些洞穴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地下河的通道。由于地质运动,这些溶洞慢慢上升出了地表,出现在了人们视线。我们在一溶洞入口处观察时,老师还指出在我们所在的这个溶洞经历过4次发育,可是我们观察到洞内顶部都比较平滑相连,是因为再溶洞露出地面的漫长时间里,由外力作用使得洞内每个发育的连接处发生岩石的掉落,使得顶较为平滑,而在地上,还可以见到坍塌下来的大石块。

我们进入溶洞,里面到处都有石钟乳。而石钟乳的成因是:由于洞顶部渗入的地下水co2含量很高,对石灰岩具有较强的溶蚀力,呈饱和碳酸钙水溶液。溶液下渗时失去部分co2而处于过饱和状态,于是碳酸钙在水滴表面结晶成为极薄的钙膜,水滴落下时钙膜破裂,残留下来的碳酸钙与顶板连接成为钙环。下渗水滴不断提供碳酸钙,钙环不断外下延伸形成细长中空的石钟乳。xx岩溶洞内喀斯特地貌极其发育,石钟乳随处可见,并被加以人工遐想,成为千姿百态的景观。

在往返xx的路上,我们并没有发现高楼大厦,而且听身边的同学说,xx没有高过20层的大楼。一开始我们觉得很奇怪,后来仔细想了想,还是有原因的。xx位于西江附近,其陆地为冲积平原。地面可见河漫滩相红黄、红黄白花斑色粘性土占踞了xx冲积平原大部分面积。这样的土地不易于建太高层的楼宇。

进入xx公园后,我们对这里的岩石和地质进行了观察。xx从表面上看,出去植物和人工建筑后,其泥土和岩石主要为红褐色。我们对这里的岩石进行了分析。

这里的岩石主要是砂岩、粉砂岩,此外还有泥岩和页岩。在一处多岩石碎块的地方进行了观察,发现这里的岩石碎块硬度较低,用手指就可以揉碎,揉碎后的颗粒非常细,应属粉砂岩。老师讲解的时候告诉我们,这里的物理风化相当强烈,因此形成的碎屑非常细小。通过对某一大石块观察见到,石块明显分为好几层,每层之间有一条约5厘米后的、由鹅卵石排成的一个面。由此可以知道,这个地区为河流冲击成的平原,经过多次沉积下来的泥土经过物理变化又形成了沉积岩。老师后来还说到,这里的岩石固结时,气候非常稳定,为类似扬沙的天气。而这里的岩石为红色,是因为岩石形成时,主要胶结物含有3价铁离子。

老师带我们去了树木园看已经风化完全了的花岗岩。我们发现,这里的花岗岩风化之后的层黄色为主,夹杂了红色及白色。用手对风化了的花岗岩搓揉,可感到里面有许多细小颗粒。经过较完全风化后的花岗岩,只剩下透明细小的石英,因为花岗岩的成分中,石英最不易分解。花岗岩的风化为化学风化,主要由肉红色的正长石,白色的斜长石,黑色的黑云母和透明无色的石英组成。在xx教三附近的花岗岩化学风化得非常好,用手就可以从石头上弄下写石块。而xx教三附近的花岗岩有呈椭圆的,也有呈片状的。老师解释,这是因为由于某些花岗岩本身有裂缝,而有的却没有,通过流水侵蚀,有裂缝的花岗岩裂缝越来越大,使花岗岩不断侵蚀形成片状;没有裂缝的,由流水侵蚀使形状越来越趋向球状。

我们这次的实习尽管只有短短三天,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习中更使我们提高了继续学习的热情。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地貌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地貌学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学会了一定的考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

地质学专业实习报告

1、小结:经过这次昆明西山――武定――元谋的地质实习,使我学到了很多,不但让我们充分的把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的情况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对于在课堂上不清楚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并在实习中逐渐掌握。提高了我们对这个专业的兴趣,培养了我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来分析和观察的能力。还让我们了解了地质工作者的艰辛与不怕苦的精神,同时也锻炼了我们自己的体魄,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对某个地质现象的见解与论述:

这一次的实习我对元谋土林产生了一股不可抗拒的兴趣。路南石林已驰名中外,但云南一些地方的土林,亦足与石林争妍斗奇。

土林是一种独特的流水侵蚀而产生的地貌。在中国土林最发育的地方就是云南元谋盆地和西藏。土林是在构造运动、风雨侵蚀和生态、岩性等综合因素下形成的。

一踏进土林云南土林,分布较广,其中以元谋县的物茂土林、班果土林、浪巴铺土林为佳。它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路南石林并称之为“云南三林”。元谋物茂土林位于元谋县境内,距县城32公里,是个不可不去的地方。

那千姿百态的造型,就仿佛使人进入另一个新奇的天地。有的土柱如锥似剑,直指蓝天;有的像威严武士,整装待发;有的如亭亭少女,凝视远方;有的土柱顶上杂草丛生,间或长有野花;有的砂石垒垒,裸露身躯……当然,各种形态的土柱是混杂分布的,这就使得土林形成了丰富多彩,变化层出不穷的姿态,令人叹为观止。

它们是距今两百万年前早第四纪积淀下来的,砂子和粘土中含有少量钙质胶结物,间或夹杂一些铁质结合体。由于这些土壤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吸水、膨胀;失水、收缩,致使地面龟裂;加之雨水延裂缝冲刷、流动,久而久之,裂缝逐渐加深、扩宽、延长,土柱逐渐显露、增高,因而形成土林。土柱身上杂有的石英、玛瑙等,显露出来后,在太阳的照射下,放出奇异的光彩。

土林是在自然界的外力(主要是水流)的作用下,经历千百万年的时间而形成的。土林是了流失地貌特殊形态,一种奇异的自然地理现象,是在千差万别的地形结构,组成物质,构造运动,水文气候,土壤团力和水动力等综合因素形成的。

3、意见和要求。

我觉得这次实习总体还是成功的,大多数同学积极配合老师和组长开展工作。时间虽然不怎么长,但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不足的是,实习时间太少,一个实习地点还尚未完全理解就匆忙离去,所以我觉得以后能大大提高实地实习的时间。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

第一章绪言,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附交通位置图)、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人员的组成及实习时间等。

第二章地层。

首先简述实习地区出露的`地层及分布的特点,然后按地层时代自老至新进行地层描述。分段描述各时代地层时应包括分布和发育概况、岩性和所含化石、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厚度等(附素描图)。

第三章岩石。

描述各种岩体的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所在构造部位以及含矿情况(附剖面图、素描图)。

第四章构造。

概述实习地区在大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的构造特征,分别叙述实习区的褶皱和断裂。

褶皱:褶皱名称(如玉皇山向斜),组成褶皱核部地层时代及两翼地层时代、产状、褶皱轴向、褶皱横剖面及纵剖面特征(附素描图、剖面图)。

断层:断层名称、断层性质,上盘及下盘(或左右盘)地层时代,断层面的产状,断层。

证据(附素描图、剖面图)。

阐述褶皱与断裂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第五章地质发展阶段简述。

根据地层的顺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运动情况、岩浆活动过程等说明本区地质历史上有那些阶段。每阶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第六章其它方面,包括外动力地质现象。

后记,说明实习后的体会、感想、意见和要求。

报告中文字要工整,图件要美观。报告应有封面、题目、写作人专业、班级、姓名、写作日期等。并进行装订。

三天。

第一部分前言:实习的目的任务、要求、时间、地点等;。

第三部分几种地质现象的认识与探讨:选择地质实习路线中最有兴趣、感想最深的两种以上地质现象,对其作用方式、形成过程、产物及特征作较深刻、有见地的分析与探讨。

第四部分结束语:通过实习的收获、体会及建议。

地质实习报告要求实事求是、逻辑清楚、言简意骇、图文并茂。

5.通过实习,要求对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是:

(1)学会用手持gps定点。

(2)能掌握地质罗盘测量岩层(构造面)的产状。

(3)初步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矿物、岩石并描述其主要特征。

(4)学会绘制地质信手剖面图,学会绘制地质现象示意图、素描图。

(5)基本掌握地质观察点的记录格式和描述方法,以及编写地质路线小结。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

观察认识常见沉积岩的矿物成分、颜色、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石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沉积岩。

实习六、地质构造与阅读地质图。

1.通过构造模块认识褶皱、断层的类型,以及在平面上、剖面上的表现特征;。

2.通过阅读一幅地质图,掌握地质图读图步骤与方法。

实习七、常见的岩浆岩。

观察认识常见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浆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岩浆岩。

实习八、常见的变质岩。

观察认识常见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等鉴别特征,初步掌握变质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变质岩。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