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办人才振兴方案(精选18篇)

时间:2023-11-28 08:34:38 作者:书香墨

计划书是对未来某一时间段内的目标、计划和策略的书面陈述,它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规划和实施各项计划。在下方,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选的计划书模板,供大家参考。

街道办人才振兴方案范文精选

各级政府、农业农村、财政、审计部门及新型经营主体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共同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

(一)县级职责。区农业农村部门审核本区入库项目,组织专家评审,报区人民政府审批;按要求报送项目进展、资金使用、验收考评、绩效评价等有关情况;对辖区开展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进行业务指导;组织、审核、汇总辖区市级、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和全国一村一品专业村镇申报。

(二)镇级职责。镇(街)人民政府是责任主体,负责确定发展特色产业,遴选项目实施主体(含实施主体专用银行账号),组织制定总体项目申报方案(含资金使用方案)和实施方案并入库,每月通过信息平台上报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组织项目实施管理和项目自验、绩效自评。申报市级、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

(三)行政村职责。协助镇(街)人民政府开展主导产业确定、实施主体遴选、土地流转以及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等工作。申报市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认定。

(四)实施主体职责。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是实施主体,主要职责是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清单,负责项目建设及运营,与农民建立利益紧密联结机制。自觉接受各级人民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每月向镇人民政府上报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组织项目自验和绩效自评。

(五)其他部门职责。各级财政部门视情况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各级审计部门负责对补助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进行审计。

(六)项目专家职责。按照《关于推荐新会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专家库人选的函》等要求,区农业农村部门于2020年1月前组建不少于9名(含)专家的项目专家库,按评审、验收等工作实际,在项目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5名专家,组成评审或验收专家组,以实地考察结合审阅项目材料方式进行评审、验收,形成评审或验收意见,报区农业农村部门。

街道办人才振兴方案范文精选

(一)建设条件。“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应符合以下条件:

1.产业主导性强。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已初步形成1—2个特色主导产业,农业主导产业规模占比较高,申报产业产值占本村农业产业总产值30%以上。名特优新产业可适当放宽标准,原则上要在最适种养区发展。

2.新型经营主体强。具有正常运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联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承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任务。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及农村致富带头人等优先支持。

3.组织保障有力。区、镇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镇村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推进工作机构,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扶持政策。

(二)建设任务。各区要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立足本地资源、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依托种养业、绿水青山、田园风光、沙田水乡和乡土文化等,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打造一批新型乡村产业特色村、镇,专业村、镇力争实现生产标准化、特征标识化、产地身份化、营销品牌化。

各区要从产业实际情况出发,开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建设任务包括但不限于:

1.做精做特做强一批特色产业。各区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建设,培育壮大1-2个具有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培育一批名特优新特色产业。

2.培育一批新型主体。加快培育适应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联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的功能,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民”“合作社+专业市场+农民”等经营模式,支持发展多环节托管、关键环节托管和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模式,提高“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组织化程度,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3.推广一批绿色生态技术。建设一批绿色高效生态循环生产示范基地,形成一批标准绿色生产技术规范。围绕资源高效利用,示范推广肥药减量控害、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绿色生态环保技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围绕生产效能提升,示范推广节本降耗、轻简高效等技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4.打造一批知名品牌。推行标准化生产,开展“三品一标”认证,鼓励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产品申报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认证,加强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对认定为专业村、镇的产品,实施“三统一”: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商标、统一logo,力争实现生产标准化、特征标识化、产地身份化、营销品牌化,提高我市“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5.推动一批产业融合。要大力扶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围绕主导产业,建设一批储藏、保鲜、烘干、清洗、分组、包装等初加工设备设施,开发一批特色精深加工产品,拓展运销服务等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在发展特色产业基础上,与美丽乡村建设、南粤古驿道活化、乡村慢行道建设、农事体验、乡村节庆活动等乡村振兴举措相结合,拓展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康养等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进农业与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提档升级和特色产品优质优价。

街道办人才振兴方案范文精选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人才支撑作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根据《关于支持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印发湖州市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行动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乡村人才发展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示范区和省部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市建设,以培育打造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服务乡村的专业精英、双创带动的乡村创客、乡村治理的能人乡贤、各行各业的工匠能手等“五类英才”为重点,畅通各类人才、智力、技术等下乡通道,全面培养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乡村人才队伍,为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奋力开创新时代高质量赶超发展新局面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到2022年底,全市遴选“南太湖特支计划”乡村振兴领军人才60名左右,培育专业精英400名以上、乡村创客1000名以上、能人乡贤3000名以上、工匠能手5000名以上,乡村人才资源总量达到8万人以上,其中高素质农民(新型职业农民)万人以上,电商“新农人”3000人以上,乡村旅游讲解员1000人以上。构建形成全方位、多层次乡村人才体系。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流动等机制逐步健全完善,乡村人才综合竞争力全省全国领先,率先建成乡村人才振兴标杆市。

二、重点措施。

(一)重点培育“五类英才”,打造核心品牌。

1.培育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深入实施“南太湖本土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培育工程,重点在农业企业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家乐民宿经营业主、家庭农场主、农业服务组织负责人、农村电商带头人等生产经营能手中遴选支持一批引领带动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乡村服务业、农村电子商务等特色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每年遴选“南太湖特支计划”乡村振兴领军人才15名左右。(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参与单位: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各区县)。

3.培育双创带动的乡村创客。实施“乡村创客培育”工程,落实大学生就业创业“新十条”、新生代企业家“311”领航计划、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青年农村电商培育工程等项目政策,引导大学生、外出农民工、经商人员、返乡青年等围绕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乡村一二三产业回乡创业兴业,全面实现“一村一客”。每年从青年创业主体中培育乡村创客250名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团市委;参与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xxx部、市经信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商务局,湖州师院、湖州职院,各区县)。

4.培育乡村治理的能人乡贤。实施“万名贤人回乡计划”,以“名誉村主任”以及“乡贤参事会”等新社会组织为载体,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技能人才、社工人才等回馈故里、服务乡村,每年吸引能人乡贤750名以上。大力实施乡村人才“三培养”工程,把乡村人才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农村优秀党员培养成农村实用人才,把优秀党员实用人才培养成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依托“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活动、乡村“领头雁”工程、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村党组织书记“雏雁计划”等,吸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兼职。加强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到2022年,全市选树200名左右市县兴村(治社)导师,推动每个村“两委”班子至少有1名大学生。(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参与单位:市经信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团市委,湖州师院、湖州职院,各区县)。

5.培育各行各业的工匠能手。实施乡村工匠培育工程,加强乡土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围绕乡村旅游讲解员、农村种养能手、农村规划建设人才、农村文体协管员、传统手工艺者、非遗传承人等挖掘培养,探索建立工匠能手认定发证制度,支持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传统技艺文化传承人,打造一批吴兴名点师、南浔渔技师、德清钢琴匠师、长兴紫砂名师、安吉茶艺师以及湖羊繁育师、湖笔制作师、湖州绣娘等湖州特色工匠品牌。每年培育有一技之长、示范带动明显的工匠能手1250名以上、乡村旅游讲解员250人以上;到2022年,培育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团队10个以上。(牵头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经信局、市总工会;参与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区县)。

(二)创新改革“五大机制”,完善制度设计。

6.构建积极开放的人才引进机制。深化与浙江大学在乡村振兴上的战略合作,依托“南太湖精英计划”,围绕农村特色产业,大力引导各类“高精尖缺”人才投身我市乡村振兴。大力推行柔性引才方式,支持海内外院士专家,通过兼职挂职、入股合作等形式“上山下乡”提供智力服务。加大大学生招引力度,实施“万名大学生招引计划”,建立市外高校大学生合作交流机制,通过定向培养、专场招聘、职业指导、实训实习、基层锻炼等形式推动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每年招引到乡村的大学生3000名以上,推动250名以上大学生从事现代农业,实现村村都有大学生。(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参与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团市委,湖州师院、湖州职院,各区县)。

7.完善立体多元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本土人才培育,完善湖州师范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州农民学院、农广校、中职学校、乡村成校、田间学校和实训基地等多方参与的“订单”式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推行“学历+技能+创业”立体化培育模式,支持“三农”实训基地建设。深入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湖州农民学院“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项目,加快现职农村“两委”班子成员、高素质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电商“新农人”、技能带动型和社会服务型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组织重点群体做好高职扩招等培养高素质农民工作,实施岗位指导培训、境外高级研修等。每年落实20个乡镇事业编制用于大学生基层农技人员定向委培,定向培养基层医疗人才40人以上,免费培训农村实用人才6000人以上、高素质农民(新型职业农民)2000人以上、电商“新农人”750人以上。(牵头单位:市委编办、市农业农村局;参与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供销社,湖州农民学院、湖州师院,各区县)。

8.创新精准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完善乡村人才分类评价体系,根据乡村不同工作领域分类设置评价标准,注重考察岗位工作绩效、实际贡献度,打破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限制。建立乡村人才职称评审机制,创新“以赛代评”“以项目代评”“学分银行”等方式,推动形成各类乡村人才职业素养水平同技能等级、职称资格相挂钩机制。建立乡村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探索开展乡土技能人才技师和高级技师直接认定,重点考察劳动者执行操作规程、解决生产问题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注重考核岗位工作绩效。乡村人才服务乡村期限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按照相关规定可作为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的依据。(牵头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参与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区县)。

街道办人才振兴方案范文精选

(一)选优配强村书记。坚决调整60岁以上、带富能力不强、工作不力的村书记,重点选拔45岁以下年富力强的村书记,实现村书记平均年龄50岁左右的目标。选拔本土致富能手、在外创业能人、返乡大学毕业生、第一书记担任村书记,村级带头人比例达到60%以上。村党支部书记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从带富能力和工作能力上严格加强自身学习建设,达到市场型、创业型、实干型、担当型村党支部书记的标准。

(二)发挥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引领乡村产业快速发展。推行“党支部+经济实体+贫困户”模式,鼓励支持党组织和党员领办创办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济实体,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带领农民共同富裕提供坚强保障,进一步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注重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使各村党支部拓宽发展渠道,用好财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奖补资金,确保所有村新增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00%。

(四)发挥选派干部在乡村一线作用。选派干部制定所在村年度工作计划,完成选派干部推动乡村发展项目任务,每名选派干部至少落地1个发展项目。

(五)培育助推乡村振兴发展骨干队伍。在优秀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人员、致富能手等优秀群众中发展党员20人以上,实现每个村至少发展1名党员的目标。

(六)推进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建设和巩固提升。确保近三年确定的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真转化、真升级全面完成今年确定的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任务。

(七)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体系中的核心作用。积极创建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实现我镇至少创建成功1个市级标准化规范化示范点的目标。

街道办人才振兴方案范文精选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采取项目库管理,未列入项目库的项目原则上不安排省级及以上财政资金。需要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建立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库进行入库申报,区、镇(街)人民政府和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在项目库内完成项目入库、审核、审批、备案、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跟踪报送、绩效评价等全过程管理。

(一)入库项目。入库的项目须具备地方特色强、经济带动能力强、促进贫困户增收作用强等条件。

(二)入库时间。2020年、2021年实施项目分别在2020年2月10日前、2020年8月底前完成入库。

(三)审批程序。

1.镇(街)人民政府负责确定发展产业,遴选项目实施主体,组织申报并入库。

2.区农业农村部门于2020年2月和2020年10月,组成评审专家组分别对2020年和2021年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打分;审核通过评审的入库项目报区人民政府审批,并报江门市农业农村局。

3.实施主体、镇(街)人民政府、区农业农村部门和人民政府必须对申报项目的真实性、合规性负责。

4.项目库管理其他有关规定按照《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库管理办法》执行。

街道办人才振兴方案范文精选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镇(街)和有关部门要把“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发展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统筹安排,组织成立专班,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工作任务,量化工作目标,做好指导服务。

(二)严格程序要求。严格按照要求筛选审核入库项目,严格落实公开公示、审核、审批、备案等程序,确保入库项目科学、精准。

(三)做好绩效评价。镇(街)人民政府和实施主体做好项目绩效自评。区农业农村局年终牵头对纳入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约束性任务进行绩效考核。区财政局视项目推进情况组织开展重点绩效评价。产业扶贫、“一事一议”等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设置应符合原渠道资金的绩效目标要求。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区、各镇(街)人民政府下年度“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

(四)严格时间要求。项目审批通过后10个工作日内,区财政部门要将财政补助资金拨付至实施主体账户。自财政资金下拨至实施主体账户之日起1年内,要完成项目建设,向镇(街)人民政府提交项目相关资料,并配合做好绩效评价。

(五)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作,及时总结宣传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复制打造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范例与样板。

(六)鼓励多方投资。加强金融支农创新,结合“万企帮万村”行动,撬动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投入。要充分发挥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和省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两个平台的作用,切实解决“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鼓励将主导产业农产品纳入地方农业保险保障范围,探索开展特色农产品生产收入保险试点。

八、本方案自2020年1月31日起实施,有效期2年。

街道办人才振兴方案范文精选

乡村振兴,是针对现阶段农业农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中的短板而言的。相较于工业,农业落后最突出的是农业劳动力素质较低;相较于城市,农村落后最关键的是教育发展滞后。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最重要的就是要改革导致人才资源单向从农村流向城市的制度,让农村也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此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加速推进乡村发展尤为重要。现阶段我国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特大城市、大城市,而农村区域不仅没有高等教育资源,优质中小学教育资源也比较缺乏。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优质教育资源分布则比较均衡,相当数量的名牌大学都建在小城市、小城镇,这是值得我国学习借鉴的宝贵经验。为此建议,尽快制定实施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布局的战略规划,引导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大城市优质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资源向农村区域布局。具体来说,可在部分县城以及一部分建制镇(包括一部分特色小镇),分别规划建设一所我国名牌大学的分校区、若干所名牌中小学的分校区。同时,可按照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相关规定,引进国外名校合作办学,从而实现农村区域教育事业跨越发展。

积极引导城市人反哺农村。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加快农村地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二是部分农村人口不再作为“农民工”长期在城乡之间来回奔波,这对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至关重要,对城乡融合发展也至关重要。

考虑到“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此项规划应当以优先满足城市人才回原籍农村的要求来安排,统一要求县级政府主动对从本地出去到城市工作的人才作出返乡安排。现阶段城市知识分子大多来自农村,通常都有家乡情结,多年来到农村发挥余热而受到表彰的,也多是回原籍的人。干部及其他优秀人才退休返乡是我国古已有之的优良传统,应该继续发扬。

同时还建议,尽快修订相关法律政策,为城市人才资源合法有序流向农村创造条件。如果城市人才进入农村区域工作要以长期居住在农村为前提,可能会遇到这样的制度障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引导城市人才反哺回流农村,迫切需要修订类似的法律和政策,让城市人才安心扎根农村。

街道办人才振兴方案范文精选

1.培育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深入实施“南太湖本土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培育工程,重点在农业企业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家乐民宿经营业主、家庭农场主、农业服务组织负责人、农村电商带头人等生产经营能手中遴选支持一批引领带动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乡村服务业、农村电子商务等特色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每年遴选“南太湖特支计划”乡村振兴领军人才15名左右。(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参与单位: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各区县)。

3.培育双创带动的乡村创客。实施“乡村创客培育”工程,落实大学生就业创业“新十条”、新生代企业家“311”领航计划、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青年农村电商培育工程等项目政策,引导大学生、外出农民工、经商人员、返乡青年等围绕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乡村一二三产业回乡创业兴业,全面实现“一村一客”。每年从青年创业主体中培育乡村创客250名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团市委;参与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xxx部、市经信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商务局,湖州师院、湖州职院,各区县)。

4.培育乡村治理的能人乡贤。实施“万名贤人回乡计划”,以“名誉村主任”以及“乡贤参事会”等新社会组织为载体,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技能人才、社工人才等回馈故里、服务乡村,每年吸引能人乡贤750名以上。大力实施乡村人才“三培养”工程,把乡村人才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农村优秀党员培养成农村实用人才,把优秀党员实用人才培养成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依托“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活动、乡村“领头雁”工程、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村党组织书记“雏雁计划”等,吸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兼职。加强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到2022年,全市选树200名左右市县兴村(治社)导师,推动每个村“两委”班子至少有1名大学生。(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参与单位:市经信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团市委,湖州师院、湖州职院,各区县)。

5.培育各行各业的工匠能手。实施乡村工匠培育工程,加强乡土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围绕乡村旅游讲解员、农村种养能手、农村规划建设人才、农村文体协管员、传统手工艺者、非遗传承人等挖掘培养,探索建立工匠能手认定发证制度,支持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传统技艺文化传承人,打造一批吴兴名点师、南浔渔技师、德清钢琴匠师、长兴紫砂名师、安吉茶艺师以及湖羊繁育师、湖笔制作师、湖州绣娘等湖州特色工匠品牌。每年培育有一技之长、示范带动明显的工匠能手1250名以上、乡村旅游讲解员250人以上;到2022年,培育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团队10个以上。(牵头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经信局、市总工会;参与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区县)。

(二)创新改革“五大机制”,完善制度设计。

6.构建积极开放的人才引进机制。深化与浙江大学在乡村振兴上的战略合作,依托“南太湖精英计划”,围绕农村特色产业,大力引导各类“高精尖缺”人才投身我市乡村振兴。大力推行柔性引才方式,支持海内外院士专家,通过兼职挂职、入股合作等形式“上山下乡”提供智力服务。加大大学生招引力度,实施“万名大学生招引计划”,建立市外高校大学生合作交流机制,通过定向培养、专场招聘、职业指导、实训实习、基层锻炼等形式推动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每年招引到乡村的大学生3000名以上,推动250名以上大学生从事现代农业,实现村村都有大学生。(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参与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团市委,湖州师院、湖州职院,各区县)。

7.完善立体多元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本土人才培育,完善湖州师范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州农民学院、农广校、中职学校、乡村成校、田间学校和实训基地等多方参与的“订单”式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推行“学历+技能+创业”立体化培育模式,支持“三农”实训基地建设。深入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湖州农民学院“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项目,加快现职农村“两委”班子成员、高素质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电商“新农人”、技能带动型和社会服务型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组织重点群体做好高职扩招等培养高素质农民工作,实施岗位指导培训、境外高级研修等。每年落实20个乡镇事业编制用于大学生基层农技人员定向委培,定向培养基层医疗人才40人以上,免费培训农村实用人才6000人以上、高素质农民(新型职业农民)2000人以上、电商“新农人”750人以上。(牵头单位:市委编办、市农业农村局;参与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供销社,湖州农民学院、湖州师院,各区县)。

8.创新精准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完善乡村人才分类评价体系,根据乡村不同工作领域分类设置评价标准,注重考察岗位工作绩效、实际贡献度,打破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限制。建立乡村人才职称评审机制,创新“以赛代评”“以项目代评”“学分银行”等方式,推动形成各类乡村人才职业素养水平同技能等级、职称资格相挂钩机制。建立乡村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探索开展乡土技能人才技师和高级技师直接认定,重点考察劳动者执行操作规程、解决生产问题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注重考核岗位工作绩效。乡村人才服务乡村期限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按照相关规定可作为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的依据。(牵头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参与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区县)。

10.建立城乡融合的人才流动机制。建立城乡人才合作交流机制,打破人才的编制壁垒、行业壁垒,探索通过岗编适度分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人才加入等方式,建立城市人才、乡村人才融合发展的双向流动机制。鼓励湖州师范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州市农科院、湖州市中心医院等本地事业单位人才到乡村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技攻关、挂职锻炼。支持选拔一批乡村产业、乡村治理领军人才受聘到高校兼职从事教学科研,推动高校和地方人才相互兼职、交流共享,形成人才城乡环流态势,发挥人才的集聚效应。(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参与单位: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湖州师院、湖州职院,各区县)。

(三)全面落实“七项激励”,优化人才扶持。

11.突出项目政策扶持。对入选“南太湖特支计划”的乡村振兴领军人才每人给予30万元的特殊支持,并将所在企业纳入“人才券”适用范围,给予企业购买高端人力实际服务费用50%的资助,每年不超过5万元。深化落实科技xxx制度,支持科技xxx携带科技项目进驻乡村,对任期内实施的科技项目,个人项目每个资助额度为4万元,团队项目每个资助额度8万元。从专业精英中遴选聘请25名左右市级“首席专家”,每人每年给予5万元津贴,连续享受3年,用于专家项目服务过程中的交通、食宿、咨询等费用支出。参加市级及以上政府或人力社保部门主办的创业大赛并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创业大赛一、二、三等奖,经营实体和注册地均在湖州市的涉农创业项目,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20万元、15万元的创业示范补贴。(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参与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区县)。

12.强化创业用地保障。每年安排一定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乡村振兴人才创新创业需求。实施农业“标准地”建设,对发展以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的休闲农业、农业科技服务、农产品营销服务等一二三产融合产业并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和优秀乡村创客,优先保障农业“标准地”,按不高于项目流转总面积的2%申请,一般单个项目用地原则上不超过5亩;对于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且投资额超过5000万元的项目可适当提高用地额度。(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参与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区县)。

街道办人才振兴方案范文精选

根据《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2019年永兴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要点》要求,结合我县组织工作实际,现就乡村组织振兴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坚持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面提升农村党组织组织力、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为重点,突出党建引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到2019年底,乡村组织振兴取得阶段性进展,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素质大幅提升,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基本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逐步完善。

(一)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力。

1.落实党建基本制度。推动《中国xxx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和《中国xxx农村组织工作条例》落实落地,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处置不合格党员、谈心谈话等党内基本制度。继续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参加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双述双评、党员量化积分管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工作。(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2.深入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实施“千百工程”,结合党建“四联四包”,由县领导牵头,年内在全县创建100个“五化”示范党支部,带动全县1000个党支部全面提升。持续优化支部设置,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单独党支部、联合党支部、流动党员党支部,探索建立产业链、兴趣爱好、老年党员党支部等拓展型党支部。以支部主题党日为依托,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着力提升组织生活质量。(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3.纵深推进“抓党建强基础化矛盾促和谐”专项活动。积极配合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村霸”和宗族势力整治行动。坚持“凡进必审”机制,建立健全排查评估长效机制,对涉黑涉恶的村干部坚决清除出去。开展软弱涣散整顿工作,通过领导挂点、选派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结对共建、专项整治、项目帮扶等措施集中整顿信访矛盾突出、涉黑涉恶、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社区),确保全部晋位升级。(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县纪委县监委、县委政法委,责任单位:县人民检察院、县法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各乡镇、街道)。

4.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启动“村级集体经济培优”行动,推行县级领导联系、机关单位扶持的方式,在全县培育20个村在年内实现集体经济突破20万元,引领其他村同步发展。落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奖励金,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贫困村达到5万元、非贫困村达到6万元省定标准的,每村可将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增长部分的20%,作为村“两委”班子成员绩效奖励资金。(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各乡镇、街道)。

(二)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切实加强骨干队伍建设。

5.严格党员教育管理。把好党员发展入口关,防止农村发展党员“近亲繁殖”,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活动为契机,按照党员每年集中学习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32学时的要求,加强在党章党规和党性党风党纪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切实增强党员教育实效。严格落实党员积分管理、设岗定责、志愿服务、党员联户、到社区报到、民主评议党员、不合格党员处置等管理制度,考核党员日常表现,引导党员发挥作用。(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6.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继续实施“领头雁”工程,大力推进“能人回村”,分乡镇建立“乡贤人才库”,把引资与引才、引智结合起来。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定人帮带、定期培养、定岗锻炼、定向使用“四定”要求对后备干部进行跟踪培养。整合培训资源,每年举办村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班,并组织开展1次以上交流观摩活动。建立健全村干部岗位责任制度、上班值班制度、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履职情况评估制度,村党组织书记备案制度,实现村干部规范化管理。严格按上级要求落实村干部基本报酬,完善村干部绩效奖励、养老保险、人身意外伤害等保障措施,落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奖励资金和畅通村干部上升渠道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委党校、团县委、县妇联、各乡镇、街道)。

7.加强第一书记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帮扶工作队,发挥选派单位和驻村干部自身优势,针对村级实际问题,结合帮扶部门工作职能,及时调整驻村帮扶工作队。严格落实“县为主”管理责任,坚持不合格“召回”制度。加大工作队员考勤监督力度,采取有效方式,定期不定期对工作队员住村工作情况进行抽查,保证驻村工作队员每月驻村工作不少于20天。健全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加强对工作队员的思想引导和组织关怀。(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驻村办、各乡镇、街道)。

(三)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8.抓好综合服务平台管理使用。制定出台《永兴县农村综合服务平台管理使用规定》,对日常签到、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办公场所维护、规范化布置、产权归属、固定资产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明确规定。将平台的管理使用纳入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述职评议。严格落实《永兴县农村综合服务平台规范化布置操作手册》,把“服务群众面积最大化、办公面积最小化”落到实处,持续拓宽便民代办范围,大力推行“两代表一委员”轮流接待、村干部坐班、无职党员志愿服务、邀请行业专家定期指导等举措,提升服务平台使用效率、提升服务群众水平,依托平台拓展仓储物流、生资销售、土地流转、电子商务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9.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切实强化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全面落实农村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由党组织讨论决定机制,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积极推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按照“党建带群建、群建带社团、社团聚人心”的模式,将工青妇和禁毒禁赌协会、红白理事会、好人协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农村建房理事会、农村环境卫生协会、志愿服务队等统领起来,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配合相关部门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防止“村霸”黑恶势力染指基层xxx、干预基层事务。(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文明办、县农业农村局、团县委、县妇联)。

10.健全法治乡村。实现“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辅警”全覆盖。加大巡回审判力度,规范巡回审判方式,强化人力物力保障,延伸巡回审判职能。健全完善矛盾纠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创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个以上。(牵头单位:县司法局,责任单位: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

11.建设德治乡村。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乡村活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在我家”主题活动。着力抓好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的身边好人评选。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组织“好家风好家训”评选活动,讲好家风故事,传播治家格言,以良好的家风带动乡风民风,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农户”“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等评选,农户参与率达90%以上。大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牵头单位:县文明办,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街道办人才振兴方案范文精选

三岔镇xxxx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拟定于2021年8月8日召开,为确保高质量开好本次组织生活会,按照镇党委安排部署,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按照区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的通知要求,三岔镇xxxx党支部以“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为主题,认真贯彻“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求,加强政治建设,提高政治能力,坚守人民情怀,奋力夺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胜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拟定于2021年8月8日晚上20:00,在村委会二楼会议室召开。

xxxx全体党员。

组织生活会分会前准备、会议召开、整改落实三阶段进行。

(一)会前准备阶段(8月1日—8月5日)。

1.深化学习研讨。支部全体党员坚持个人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党员开展集中学习和研讨交流,深入学习xxxxxx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xxxxxx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xxxxxx赴广西、福建、青海等地考察调研有关党史学习教育最新讲话和xxx指定的4本学习材料,重点学习xxxxxx在庆祝中国xxx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开好组织生活会打牢坚实的思想基础。

2.广泛征求意见。采取发放征求意见函和书面征求意见表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和听取本支部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工作中、从群众反映党员干部工作生活的细节小事中,反复筛查存在的突出问题,主动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

3.开展谈心谈话。按照支部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和党员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三必谈”的要求深入开展谈心谈话。一对一、面对面,直截了当地谈工作问题、思想问题、自身差距,也相互提醒对方不足,以心换心,达到谈透问题、沟通思想的目的。

4.查找突出问题。认真查找自身问题,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教育引领和联系服务群众,以及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党员分类管理开展的实际,认真查找自身思想、作风、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差距和不足。

5.认真撰写对照检查发言提纲。在深入查找剖析的基础上,支部书记主持起草撰写班子对照检查材料,支委成员和党员撰写了个人发言提纲,坚持把问题找清楚,把原因分析透,把根源挖出来,把整改措施制定具体,为做好下步整改打好打实了基础。

(二)会议召开阶段(8月6日)。

召开组织生活会:

(一)支部书记代表xxxx党支部作半年工作报告;

(二)党支部书记代表支部班子进行对照检查;

(四)巡回指导组领导讲话。

(三)整改落实阶段(8月8日)。

1.制定整改措施。支委班子列出整改清单,明确整改事项具体措施和完成时限,要聚焦具体问题,细化整改措施,做到整改进程和整改效果可检查、可监督。问题整改要分类施策,能马上解决的,要立行立改;需要一段时间加以解决的,制定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规定完成时限;明确责任人。支部党员要结合年初支部公开承诺作出整改承诺。

2.会后10天之内,党支部将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情况的报告、班子整改清单、党组织党员积分统计表报镇党建办备案。

xxx麦积区三岔镇xxxx支部委员会。

2021年8月3日。

街道办人才振兴方案范文精选

(一)资金来源。新会区的建设资金按市、区3:7的比例筹集建设,对完成任务较好的给予一定奖励。区级补助资金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由区、镇级负担资金按照镇级财政管理体制分担,区级部分由农业农村局做好预算安排。鼓励各地统筹整合其他涉农资金和引导社会资本,加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支持力度,发挥资金的集聚作用。

(二)资金用途。本项目财政补助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产业发展,并向公益性、基础性、服务性项目倾斜。本项目财政补助资金不得用于建设楼堂馆所,不得用于租赁土地、经营性开支(包括日常成本费用开支、职工薪酬及社会保险费用、临时人员劳务费用、非正常成本费用开支),不得用于企业债务等一般性支出。

(三)工作经费安排。

1.实施项目的前中后期工作经费(含会议,租车,专家评审、验收劳务报酬和邀请外地专家往返的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以及项目审计等相关实际发生的费用)可使用农业农村局有关农村工作管理经费及公共事务管理经费。

2.项目专家评审、验收劳务报酬标准(含税):正高、副高和中级技术职称专业人员每次每天分别为2000元、1500元和1000元;每次半天分别为1000元、750元和500元;专家组长按照正高标准。

3.邀请外地专家往返的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参照区农业农村局执行的差旅费管理办法相应标准向区农业农村局凭据报销。

(四)资金管理。区农业农村局制订年度资金分配方案,连同任务清单一并提供区财政局,纳入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范围整体下达并按预算级次拨付补助资金。区财政部门收到预算文件后,根据任务清单制定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方案,并根据项目申请和批复情况以及各项资金的管理要求及时将资金下拨至项目实施主体,不采取报账制。本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其他有关规定参照《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财政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街道办人才振兴方案范文精选

1.落实党建基本制度。推动《中国xxx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和《中国xxx农村组织工作条例》落实落地,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处置不合格党员、谈心谈话等党内基本制度。继续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参加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双述双评、党员量化积分管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工作。(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2.深入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实施“千百工程”,结合党建“四联四包”,由县领导牵头,年内在全县创建100个“五化”示范党支部,带动全县1000个党支部全面提升。持续优化支部设置,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单独党支部、联合党支部、流动党员党支部,探索建立产业链、兴趣爱好、老年党员党支部等拓展型党支部。以支部主题党日为依托,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着力提升组织生活质量。(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3.纵深推进“抓党建强基础化矛盾促和谐”专项活动。积极配合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村霸”和宗族势力整治行动。坚持“凡进必审”机制,建立健全排查评估长效机制,对涉黑涉恶的村干部坚决清除出去。开展软弱涣散整顿工作,通过领导挂点、选派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结对共建、专项整治、项目帮扶等措施集中整顿信访矛盾突出、涉黑涉恶、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社区),确保全部晋位升级。(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县纪委县监委、县委政法委,责任单位:县人民检察院、县法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各乡镇、街道)。

4.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启动“村级集体经济培优”行动,推行县级领导联系、机关单位扶持的方式,在全县培育20个村在年内实现集体经济突破20万元,引领其他村同步发展。落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奖励金,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贫困村达到5万元、非贫困村达到6万元省定标准的,每村可将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增长部分的20%,作为村“两委”班子成员绩效奖励资金。(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各乡镇、街道)。

(二)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切实加强骨干队伍建设。

5.严格党员教育管理。把好党员发展入口关,防止农村发展党员“近亲繁殖”,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活动为契机,按照党员每年集中学习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32学时的要求,加强在党章党规和党性党风党纪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切实增强党员教育实效。严格落实党员积分管理、设岗定责、志愿服务、党员联户、到社区报到、民主评议党员、不合格党员处置等管理制度,考核党员日常表现,引导党员发挥作用。(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6.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继续实施“领头雁”工程,大力推进“能人回村”,分乡镇建立“乡贤人才库”,把引资与引才、引智结合起来。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定人帮带、定期培养、定岗锻炼、定向使用“四定”要求对后备干部进行跟踪培养。整合培训资源,每年举办村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班,并组织开展1次以上交流观摩活动。建立健全村干部岗位责任制度、上班值班制度、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履职情况评估制度,村党组织书记备案制度,实现村干部规范化管理。严格按上级要求落实村干部基本报酬,完善村干部绩效奖励、养老保险、人身意外伤害等保障措施,落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奖励资金和畅通村干部上升渠道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委党校、团县委、县妇联、各乡镇、街道)。

7.加强第一书记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帮扶工作队,发挥选派单位和驻村干部自身优势,针对村级实际问题,结合帮扶部门工作职能,及时调整驻村帮扶工作队。严格落实“县为主”管理责任,坚持不合格“召回”制度。加大工作队员考勤监督力度,采取有效方式,定期不定期对工作队员住村工作情况进行抽查,保证驻村工作队员每月驻村工作不少于20天。健全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加强对工作队员的思想引导和组织关怀。(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驻村办、各乡镇、街道)。

(三)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8.抓好综合服务平台管理使用。制定出台《永兴县农村综合服务平台管理使用规定》,对日常签到、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办公场所维护、规范化布置、产权归属、固定资产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明确规定。将平台的管理使用纳入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述职评议。严格落实《永兴县农村综合服务平台规范化布置操作手册》,把“服务群众面积最大化、办公面积最小化”落到实处,持续拓宽便民代办范围,大力推行“两代表一委员”轮流接待、村干部坐班、无职党员志愿服务、邀请行业专家定期指导等举措,提升服务平台使用效率、提升服务群众水平,依托平台拓展仓储物流、生资销售、土地流转、电子商务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9.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切实强化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全面落实农村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由党组织讨论决定机制,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积极推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按照“党建带群建、群建带社团、社团聚人心”的模式,将工青妇和禁毒禁赌协会、红白理事会、好人协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农村建房理事会、农村环境卫生协会、志愿服务队等统领起来,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配合相关部门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防止“村霸”黑恶势力染指基层xxx、干预基层事务。(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文明办、县农业农村局、团县委、县妇联)。

10.健全法治乡村。实现“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辅警”全覆盖。加大巡回审判力度,规范巡回审判方式,强化人力物力保障,延伸巡回审判职能。健全完善矛盾纠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创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个以上。(牵头单位:县司法局,责任单位: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

11.建设德治乡村。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乡村活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在我家”主题活动。着力抓好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的身边好人评选。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组织“好家风好家训”评选活动,讲好家风故事,传播治家格言,以良好的家风带动乡风民风,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农户”“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等评选,农户参与率达90%以上。大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牵头单位:县文明办,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工作方案范文

按照科学发展、“四化同步”、城乡统筹和“三农”优先的要求,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的,以乡村规划建设为引领,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以示范带动发展为突破,以镇村为主体,以创新社会管理为保障,着力培育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基础完善、生活殷实、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从20**年开始,全镇共选取王庙村、黄沟村、柴林村、桑村村等3个村庄作为“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力争通过3年努力,到20**年底这3个村庄通过考评验收,全镇“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自20**年起,在总结创建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继续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其他村庄,进行分类、分批整治改造建设,逐步使“美丽乡村”建设转入常态化。

(一)推进村庄建设。

一是编制建设规划。试点村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依据小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详细、明确、可行的建设详细规划,明确在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农民素质、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目标和措施,规划编制要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的要求,充分考虑人口变动、产业发展等因素,预留建设发展空间。既要考虑当前农民生产生活所需,又要考虑农村人口、环境的综合承载能力;既要考虑农村水、电、路、气、厕、卫等设施综合配套,又要重点突出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等较大公共设施项目的有序、有效安排。

二是科学改造提升。按照村庄建设规划,优化村庄路网布局,合理设计主要街道、小巷胡同,打通村内断头路。结合乡村文明行动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推进农村危房、旧房、空心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装扮美观舒适住宅,改善农户住房条件。推广应用农村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配套庭院环境卫生设施,全面完成改厨、改厕。鼓励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建新房,严格管控无序违章建房,从严查处违章违规建房行为,促进村庄整体风貌协调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三是建设新型社区。把“美丽乡村”建设和创建新型农村示范社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推进合村并点,集中连片规划建设一批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示范社区。按照“配套、完善、提升”的要求,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周边环境建设,增强社区服务农民的能力。

(二)整治村容村貌。

一是提升硬化水平。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开展村庄主次干道硬化。主街硬化率达到100%,小巷硬化率不低于70%。主街两侧铺有路沿石,街巷建有排水设施,形成纵横有序、便捷舒适的村内路网。

二是提升绿化水平。加快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建设,积极倡导庭院绿化,鼓励农民栽植经济林木、观赏树木。推进路旁、水(渠)旁、村旁、宅旁等“四旁”绿化,配建街头绿地和小游园,形成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多层次立体绿化效果,村庄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

三是提升亮化水平。对村内主要街巷及公共场所,采取各种方式实施亮化工程,有条件的村庄应安装太阳能路灯。加强对公用照明设施的管理维护,提高夜间照明效果。

四是提升净化水平。建立村内卫生日常保洁机制,推行“户收集、村集中、镇街运转、区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方式,按每5-10户不低于1个的标准配备垃圾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密闭式垃圾收集箱、垃圾清运车;设立环境卫生专管员及环卫清洁队伍。同时,全面清理村庄内乱堆乱放、乱搭乱建,推行“三堆两垛”(沙土堆、粪便堆、杂物堆、柴草垛、砖石垛)定点存放。妥善处理并积极利用禽畜粪便,鼓励村民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五是提升美化水平。对村内主要街道两侧建筑、墙壁进行统一整洁或粉刷,合理布局宣传栏、文化墙等,形成整洁有序、特色鲜明、实用美观的景观效果。整治村内影响观瞻的陈旧电线电路,坚决杜绝乱扯乱挂现象。

乡村振兴规划方案。

乡村振兴论文3000字。

乡镇组织及人才振兴的实施方案范文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产业的决策部署,切实做好我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如期完成建设目标任务,根据《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方案》(粤农农规〔2019〕2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库管理办法》(粤农农规〔2019〕5号)、《关于印发新会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方案(试行)的通知》(新府办〔2019〕18号)、区农业农村局《转发关于印发江门市“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实施方案的通知》(2019.9.30)、《关于推荐新会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专家库人选的函》和《关于征求新会区2020—2021年“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新农农函〔2019〕266号)等文件要求,综合各镇(街)、区财政局和公开征求有关意见,结合实际,制定我区实施方案。

(一)建设原则。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市场导向,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为新会区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二)建设目标。

通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区域特色优势明显、市场前景较好、组织化程度较高、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专业村镇,促进地方特色产业由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带动产品开发、产业发展,富裕一方农民,振兴一方经济。

按市下达建设目标任务与统一安排,2020-2021年,我区共扶持7条专业村,每条村安排资金约100万元,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带动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一村一品示范村,新增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结合实际,全区2020年建设3条村,2021年建设4条村。

(一)建设条件。

一是产业主导性强。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已初步形成1-2个特色主导产业,农业主导产业规模占比较高,申报产业产值占本村农业产业总产值30%以上。名特优新产业可适当放宽标准,发展名特优新产业的村镇(乡),原则上要在最适种养区发展。

二是新型经营主体强。具有一定数量正常运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能承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任务。优先支持国家级、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及农村致富带头人。

三是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作用强。具备条件的优先直接支持扶贫开发帮扶对象发展生产,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二)建设内容。

各地要从产业实际情况出发,开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建设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一是做精一批特色产业。各地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建设,培育壮大1-2个具有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培育一批名特优新特色产业。

二是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培育适应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功能,推广“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民”、“合作社+专业市场+农民”等经营模式,支持发展多环节托管、关键环节托管和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模式,提高“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组织化程度,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是推广一批绿色生态技术。推行标准化生产,示范推广轻简高效种养技术模式,建设一批绿色高效生产示范基地;制定一批标准绿色生产技术规范;示范推广优质、特色、高效品种,强化地方特色品种的保护、利用和提纯复壮,提高供给精准和有效性;示范推广节水灌溉、肥药减量控害、秸秆综合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等绿色生态环保技术。

四是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鼓励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产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认证,加强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打造一批“乡字号”、“土字号”农产品品牌。认定一批市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推荐一批省、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对认定为专业村镇的产品,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商标、统一logo,力争实现生产标准化、特征标识化、产地身份化、营销品牌化,提升我市特色农产品的供给质量,提高我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五是推动一批产业融合。围绕主导产业,建设一批储藏、保鲜、烘干、清洗、分组、包装等初加工设备设施,开发一批特色精深加工产品,拓展运销服务等相关产业,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在发展特色产业基础上,与新农村建设、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以及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等相结合,拓展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提档升级。发展订单农业,及时对接供需,搭建特色农产品营销推介展示平台,建立一村一品产品采购商联盟,强化市场体系建设,实现特色产品优质优价。

六是推广一批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技术。支持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与机械化技术推广,鼓励农机农艺融合;推广“机器换人”,提升劳动效率。与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相结合,支持发展电子商务营销,探索推广“一村一品一店”模式。

七是加快一批土地流转。以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载体,鼓励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提升我区农业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水平。

各级政府、农业农村、财政、审计部门及新型经营主体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共同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

(一)县级职责。区农业农村部门审核本区入库项目,组织专家评审,报区人民政府审批;按要求报送项目进展、资金使用、验收考评、绩效评价等有关情况;对辖区开展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进行业务指导;组织、审核、汇总辖区市级、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和全国一村一品专业村镇申报。

(二)镇级职责。镇(街)人民政府是责任主体,负责确定发展特色产业,遴选项目实施主体(含实施主体专用银行账号),组织制定总体项目申报方案(含资金使用方案)和实施方案并入库,每月通过信息平台上报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组织项目实施管理和项目自验、绩效自评。申报市级、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

(三)行政村职责。协助镇(街)人民政府开展主导产业确定、实施主体遴选、土地流转以及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等工作。申报市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认定。

(四)实施主体职责。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是实施主体,主要职责是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清单,负责项目建设及运营,与农民建立利益紧密联结机制。自觉接受各级人民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每月向镇人民政府上报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组织项目自验和绩效自评。

(五)其他部门职责。各级财政部门视情况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各级审计部门负责对补助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进行审计。

(六)项目专家职责。按照《关于推荐新会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专家库人选的函》等要求,区农业农村部门于2020年1月前组建不少于9名(含)专家的项目专家库,按评审、验收等工作实际,在项目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5名专家,组成评审或验收专家组,以实地考察结合审阅项目材料方式进行评审、验收,形成评审或验收意见,报区农业农村部门。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采取项目库管理,未列入项目库的项目原则上不安排省级及以上财政资金。需要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建立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库进行入库申报,区、镇(街)人民政府和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在项目库内完成项目入库、审核、审批、备案、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跟踪报送、绩效评价等全过程管理。

(一)入库项目。入库的项目须具备地方特色强、经济带动能力强、促进贫困户增收作用强等条件。

(二)入库时间。2020年、2021年实施项目分别在2020年2月10日前、2020年8月底前完成入库。

(三)审批程序。

1.镇(街)人民政府负责确定发展产业,遴选项目实施主体,组织申报并入库。

2.区农业农村部门于2020年2月和2020年10月,组成评审专家组分别对2020年和2021年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打分;审核通过评审的入库项目报区人民政府审批,并报江门市农业农村局。

3.实施主体、镇(街)人民政府、区农业农村部门和人民政府必须对申报项目的真实性、合规性负责。

4.项目库管理其他有关规定按照《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库管理办法》执行。

(一)资金来源。新会区的建设资金按市、区3:7的比例筹集建设,对完成任务较好的给予一定奖励。区级补助资金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由区、镇级负担资金按照镇级财政管理体制分担,区级部分由农业农村局做好预算安排。鼓励各地统筹整合其他涉农资金和引导社会资本,加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支持力度,发挥资金的集聚作用。

(二)资金用途。本项目财政补助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产业发展,并向公益性、基础性、服务性项目倾斜。本项目财政补助资金不得用于建设楼堂馆所,不得用于租赁土地、经营性开支(包括日常成本费用开支、职工薪酬及社会保险费用、临时人员劳务费用、非正常成本费用开支),不得用于企业债务等一般性支出。

(三)工作经费安排。

1.实施项目的前中后期工作经费(含会议,租车,专家评审、验收劳务报酬和邀请外地专家往返的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以及项目审计等相关实际发生的费用)可使用农业农村局有关农村工作管理经费及公共事务管理经费。

2.项目专家评审、验收劳务报酬标准(含税):正高、副高和中级技术职称专业人员每次每天分别为2000元、1500元和1000元;每次半天分别为1000元、750元和500元;专家组长按照正高标准。

3.邀请外地专家往返的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参照区农业农村局执行的差旅费管理办法相应标准向区农业农村局凭据报销。

(四)资金管理。区农业农村局制订年度资金分配方案,连同任务清单一并提供区财政局,纳入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范围整体下达并按预算级次拨付补助资金。区财政部门收到预算文件后,根据任务清单制定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方案,并根据项目申请和批复情况以及各项资金的管理要求及时将资金下拨至项目实施主体,不采取报账制。本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其他有关规定参照《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财政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资金拨付后,3个月内未完成项目审批和实施主体收到项目资金1年内未完成建设任务的各镇(街)人民政府和实施主体,将给予通报,并对政府分管或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对项目进展慢、绩效差的实施主体,将减少其他涉农资金安排。对挤占、截留、挪用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的实施主体,按程序取消资格,收回项目财政补助资金,3年内不得申报同类资金项目,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镇(街)和有关部门要把“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发展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统筹安排,组织成立专班,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工作任务,量化工作目标,做好指导服务。

(二)严格程序要求。严格按照要求筛选审核入库项目,严格落实公开公示、审核、审批、备案等程序,确保入库项目科学、精准。

(三)做好绩效评价。镇(街)人民政府和实施主体做好项目绩效自评。区农业农村局年终牵头对纳入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约束性任务进行绩效考核。区财政局视项目推进情况组织开展重点绩效评价。产业扶贫、“一事一议”等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设置应符合原渠道资金的绩效目标要求。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区、各镇(街)人民政府下年度“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

(四)严格时间要求。项目审批通过后10个工作日内,区财政部门要将财政补助资金拨付至实施主体账户。自财政资金下拨至实施主体账户之日起1年内,要完成项目建设,向镇(街)人民政府提交项目相关资料,并配合做好绩效评价。

(五)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作,及时总结宣传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复制打造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范例与样板。

(六)鼓励多方投资。加强金融支农创新,结合“万企帮万村”行动,撬动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投入。要充分发挥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和省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两个平台的作用,切实解决“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鼓励将主导产业农产品纳入地方农业保险保障范围,探索开展特色农产品生产收入保险试点。

八、本方案自2020年1月31日起实施,有效期2年。

乡镇组织及人才振兴的实施方案范文

根据《关于全面落实乡村振兴工作的实施方案》总体部署,围绕实现**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目标任务,结合**镇实际,就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和人才工作助推乡村振兴制定本方案。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基础,聚力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切实为**镇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一)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基础。

1.强化理论培训。深入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培训,突出政治引领,围绕**镇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强化专业化能力培训和知识培训,把思想武装与提高本领、推动发展结合起来。

2.严格队伍管理。树牢“三个导向”,全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使农村发展有一批好的带头人,形成群策群力、共同发力的协同机制。

3.提升阵地建设。拓宽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民服务功能,夯实坚强战斗堡垒,满足党员活动和服务群众的需求。

4.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找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扫黑除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二)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1.用活人才机制。制定鼓励人才发展的措施办法,增强聚才引力的同时增强人才活力,在强化人才供给上优先保障。

2.突出人才优势。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坚持技能型人才与青年人才相结合,坚持人才引进与人才培育相结合,为乡村振兴凝聚合力。

3.优化人才环境。要加强人才教育培养,营造尊才爱才氛围,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吸引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发展。

(一)以教育培训为抓手,推进队伍建设。一是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牢牢抓住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围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制定**镇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利用先锋课堂、“主题党日”和组织生活会等方式集中学习党章党规、党的十九大精神及***总书记系列讲话,增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提升党员队伍的凝聚力。二是开展专题培训。举办农村干部培训班,围绕党的理论知识、党风廉政建设、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和专业技能知识等内容对农村干部开展培训;组织全镇党员干部围绕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等内容进行外出参观学习;以**镇“三农讲堂”为平台,举办专题培训班,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系统的培训;组织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对全镇党员进行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三是坚持学以致用。把理论学习同建设“旅游强镇,产业富民,生态宜居,乡村振兴”的新**结合起来,同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农村改厕、人居环境整治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的过程转化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过程,转化为完善工作思路、全面落实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过程,转化为改进工作作风、增强理想信念的过程。

(二)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提升党建水平。一是按照《**镇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村干部管理办法》、《**镇关于加强党员管理的若干规定》、《**镇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管理办法》等文件,把农村干部履职情况纳入全镇村干部综合考核评议体系,考核结果作为村干部工作实绩评定的重要内容,作为村干部及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教育、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切实把农村党员干部的日常行为关进制度的“笼子”,提升基层组织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二是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先锋课堂、民主评议党员、“五事争先”先锋指数考评等基本制度,并运用视频监控、图片上传、设立活动公开栏、现场查看四种形式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制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三是坚持头雁效应再增强。着力开展党支部书记素质提升行动,坚持“三有三带”标准,强化选、育、管、用,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的头雁效应;加强后备培养,完善村级后备干部库,加大从致富能手、高校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转军人等优秀党员中培养村党支部书记力度。四是严格党员发展工作程序,着力提高“源头”质量,依托建立的乡土人才信息库,吸收能工巧匠、致富能人等优秀人才进入党员队伍,着力解决三年以来未发展党员的支部,畅通推优渠道。

(三)以阵地建设为突破,夯实基层堡垒。一是以“全面要达标,重点建示范”为思路,依据**镇阵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把2019年作为巩固规范年,对全镇44个村级活动场所进行改造提升,做到硬件配置齐全、标牌设置统一规范、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满足党员活动和服务群众需要。二是对重点村进行全面改造,着力提升**等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战斗堡垒。通过全面加强阵地建设,使**镇**个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全面提质提升,拓宽为民服务功能,夯实基层组织基础,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组织保障,使山区农村党员群众更有存在感、自豪感、归属感。

(四)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推行“党建+”模式。一是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积极开展“双向培养”活动,把村干部和广大党员培养成脱贫致富带头人,把脱贫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或村“两委”后备干部,打造一支立足本土、坚持奉献的扶贫工作队;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动引领作用,扎实推进党员结对帮扶制度,党员干部要定期联系帮扶对象,了解生产生活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抓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作用发挥,深入开展企业助力脱贫攻坚党建引领“双联双助双促”行动。二是抓党建促环境整治。坚持改善基础设施和改善人居环境并重,重点改善提升非沿线村、地理位置偏远村等人居环境基础较薄弱的村,落实常态化检查评比,压实工作职责;各村委会主任负责村容村貌整理,做到“三无一规范一眼净”;帮扶责任人结合各居民组长负责户容户貌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家庭卫生的整理,做到“物品摆放有序、庭院清爽整洁”。三是抓党建促产业发展。发展薄皮核桃、中药材种植、优质高产小辣椒种植等项目,收益归村集体所有,解决部分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务工难的问题,既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又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通过狠抓产业发展,拓宽增收路径,从而助推乡村振兴。

(五)以机制创新为驱动,增强聚才引力。一是切实落实好相关指导性文件和实施办法,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活力。加大现有人才培育力度,吸引**本土高层次人才柔性回归乡村,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以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退伍军人等群体为重点,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心怀农业、情系农村、视野宽阔、理念先进的新农民。二是健全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完善人才工作科学决策、分工协作、沟通落实和督促检查的各项制度,积极构建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协调各方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六)以“三个结合”为核心,突出人才优势。一是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围绕**农业产业和旅游特色产业发展,鼓励各村致富带头人到各地考察参观学习,积极引进投资企业,打造专业化合作社和创新性平台。二是坚持高层次人才与青年人才相结合。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兼顾新引进人才和以往引进人才,全面高效落实青年人才普惠性政策,建立人才奖励机制,不断加大青年人才引进储备力度。三是坚持人才引进与人才培育相结合。注重挖掘现有人才潜能,充分开发人才资源,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及时更新乡土人才库,定期开展座谈交流,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储备。

(七)以氛围营造为助力,优化人才环境。一是加强人才教育培养。整合各类资源,开展农村人才培养,依托“三农讲堂”切实做好农村干部、农民企业家、农业合作社和农民的培训工作。配合全市“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教育引导广大人才自觉听党话、跟党走,举办专业人才党性教育培训班。二是提高人才政治站位,加强镇党委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工作,完善人才建言献策机制,做好专家研修、慰问等工作,增强专家人才的认同感、向心力。三是营造尊才爱才氛围。积极创造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把现有农村各类人才稳定好、利用好,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加大宣传表彰力度,进一步营造尊贤爱才、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乡村组织人才振兴工作由镇组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镇党政办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协调推进各项举措的具体实施,做到统筹规划。

(二)强化考核引导。把乡村组织人才振兴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纳入年底各支部考核评分细则,建立奖惩机制。将重点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建立完善督导落实机制,定期督查通报,夯实工作责任,引导组织人才工作资源向乡村振兴聚焦聚力。

(三)注重宣传总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广泛宣传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路线方针政策,利用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宣传组织人才工作助推乡村振兴的典型事例及成效,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努力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资源开发新模式,切实为**镇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乡镇组织及人才振兴的实施方案

人才振兴是农村振兴的关键因素。没有人才的支持,农村振兴只能是空话。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1、项目名称:

实施“一引两促”人才工程,助推**乡村振兴。

2、项目目标:

按照**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方案的相关要求,在全镇范围内推行“一引三促”工程,着力选拔和培养一支带领广大群众发展的农村能人队伍,充分发挥能人在脱贫攻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3、项目措施:

一是精心组织引进人才。制定乡村人才服务站建设方案,在**镇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乡村人才服务站岗位,制作标识标牌,充实工作人员,建设“一网一线一栏”,建立了乡村人才管理服务群,安装了服务电话专线和人才政策宣传栏,完善了工作机制,形成人才向乡村流动的导向,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中坚力量。

二是加强培训促进提升。**镇80多名返乡农民工、本土人才、带头发展产业的村干部参加**镇乡村人才就业专题培训。主要对就业服务政策、扶贫贷款政策、种养殖产业技术进行了专题培训,同时探讨解决了影响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发展的“瓶颈”,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能力提升和创新人才培养精准发力。

三是示范带动促进发展。充分发挥我镇鹤**、**合作社、**有限公司、天**有限公司示范带动作用,按照一个龙头企业帮扶10个创业人的原则,建立结对帮扶台账,镇党委按照预定方案全程参与。让有想法、有干净的乡村创业人才少走弯路,快速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落实省市县“乡村振兴”工作要求,特制定《***县乡村振兴青年有为实施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团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市县委关于“乡村振兴”决策部署,“党有号召、团有行动”是共青团的光荣传统,中心工作是共青团发挥作用、体现价值的舞台。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团旗必须飘扬在第一线。全县共青团组织将以“乡村振兴青年有为”为主题,积极引导全县青年争做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生力军,让青年成长在乡村,奉献在乡村,奋斗在乡村,为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贡献青春力量。

围绕国家、省、市、县“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全面启动乡村振兴青年行动计划,组织动员全县广大青年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任务,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积极作为。使乡村振兴中青年先进典型群体逐步扩大,乡村团员先进性和示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乡村团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逐步形成健全完善的村级团组织、青年社会组织,使共青团参与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作用更加凸显。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前提。要聚集全县所有贫困村,注重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组织动员全县广大青年投身大扶贫战略行动,在脱贫攻坚一线展现青春风采。

(一)办好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技校。建立共青团夜校工作体系,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技校建设,将技校打造成青年服务当地群众文化阵地和精神家园。组建党政领导、农技专家、各级团干在内的教师队伍,完成职业技能培训、新型农业技术教育培训,开展政策宣讲、实用技能培训等乡村教育活动,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二)用好青年志愿服务队。围绕脱贫攻坚、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新农村建设、河长制等重点工作,由各乡镇团委牵头组织由青年干部、教师、医生青年志愿服务队,在乡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服务贫困村村庄环境整治、治安巡防等任务。各乡镇团委要推进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化、品牌化、常态化开展,团县委每年对青年志愿服务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对志愿服务工作开展良好的乡镇及青年志愿者进行表彰,并拨付一定经费支持。

(三)助推青年产业扶贫。发现、引导和培养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为有创业意愿和正在创业的乡村青年搭建创业平台、帮助协调金融机构提供创业贷款服务。实施“创在乡村”青年技能培训计划,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规范化技能培训。

(四)创办共青团扶贫爱心超市。依托共青团资源优势、帮扶单位及爱心企业赞助,在贫困村创办扶贫爱心超市。贫困户通过主动参加集体劳动、家庭门前环境卫生保持整洁、邻里和睦互助、干部走访等方式获得积分兑换日用品及粮油等商品,以此激发贫困户劳动创业的热情,提高他们参与村级公益事业、美丽乡村建设、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建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队伍。推进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建设,实施“领头雁”计划,培育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发挥致富带头人在产业发展、创业带富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引导青年创业者走进农村、参与农业,搭建青年企业家投资乡村产业的平台。

(二)培育乡村青年人才队伍。发挥好本土人才作用,引导本土大学生到农村广阔天地干事创业,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青年人留得安心,在乡村建设中发挥作用。依托团委及少先队抓好乡村教师教育培训工程,加强对乡村教师的德育教育和业务培训,培养一支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骨干队伍。

(三)引好用好人才智力资源。深化“希望工程”品牌,精准实施农村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开展服务乡村青少年公益活动。服务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动员广大团员青年、大学生积极投身乡村支医、支农、文教、脱贫攻坚、文化公共事业等领域,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一)加强农村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新青年精神,为广大青年投身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以农村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主题宣讲、志愿服务、实践锻炼等经常性、互动性活动。

(二)引导青年做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传承者。动员青年积极参与发掘保护古村落等历史文化遗迹和传统乡村手工艺传承,充分挖掘具有农耕特质和地域特点的乡土文化,让本村人有自豪,让外乡人有归宿,让***的乡土文化更好地传下去。传承遵规守约、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诚实守信等乡村习俗,让青年成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带头人。

(一)广泛开展植树湖绿主题活动。持续开展“绿动**”系列活动,抓住植树节、环保日等时间节点,发起植树造林群众性活动,构建各级共青团造林护林的长效机制。紧扣乡村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荒山治理、环境美化等,整合各方资源,动员社会力量种植爱心林、纪念林、清风林,厚植乡村生态屏障。

(二)大力推进“河小青”行动。认真落实河长制部署,抓好“我是河小青助力河长制”保护河湖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动员青年担当河湖志愿者监督员、护林员。积极参与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着力点,打造农村环境治理示范点。

(一)推进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突出政治功能和引领作用,发挥农村基层团组织在宣传党的主张、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等方面作用,积极打造村级团建示范点,着力解决乡村团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确保建成一个、规范一个,示范一个、带动一批。创新组织设置,打造覆盖面广、辐射力强、功能齐全的乡村“青年空间”平台。推动村“两委”相对年轻且符合条件的干部兼任村级团组织书记,积极从驻村干部、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优秀团员青年中选配兼职副书记,推动形成“1+n”村级团干部选任工作机制。打造一批村级“五四”红旗团组织,探索推进村级专职团干选配,每个乡镇打造至少1个“青年空间”。

(二)动员社会力量助力乡村建设。引领在外务工青年返乡创业,整合外部资源支持***乡村振兴。深入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行动,建“团干部+青年志愿者”队伍。推动形成共青团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助推乡村建设工作格局。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为加强对共青团参与乡村振兴的组织领导,保障《***县乡村振兴青年有为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团县委成立以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各乡镇团委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团县委,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团委要相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工作统筹,制定本乡镇工作方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汇集形成强大的青春合力。

(二)建立机制,强化督导。各乡镇团委书记对本乡镇乡村振兴相关工作负总责,要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推进工作,落实责任。要将青年投身乡村振兴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建立考核机制,考核结果在全县共青团组织通报。

(三)加强宣传,注重总结。以“乡村振兴·青春有为”主题,讲好身边的***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的故事,选树一批“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先进典型,营造浓厚宣传氛围。要注重总结推广基层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出***青年的好声音。

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绘就乡村振兴宏伟蓝图,激发党员队伍建设活力,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现结合本镇实际,制订乡村组织振兴方案如下:。

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以落实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以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凝聚功能和引领功能为目标,坚持从基础性工作抓起、从基本功练起,以党组织建设带动行政村治理体系建设、以组织振兴促进乡村振兴,着力健全乡村组织体系、制度机制,激发各党组织活力,凝聚乡村振兴的整体力量,夯实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工作。找准党建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最佳切入点,以组织振兴,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人才队伍振兴,促进产业和经济振兴,走出一条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互推互促、同步发展的新路子。

(二)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注重实效。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基层党建工作,准确把握新时期新形势基层党建工作规律,发扬基层首创精神,把创新贯穿于实施组织振兴活动全过程,积极探索新方法,开辟新途径,建立新机制,推动组织振兴活动深入开展。

(三)联系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紧密结合我镇实际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突出抓规范、打基础,抓创建、强能力,抓振兴、促发展,全力打造“党建+”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党建工作新品牌。

(一)选优配强村书记。坚决调整60岁以上、带富能力不强、工作不力的村书记,重点选拔45岁以下年富力强的村书记,实现村书记平均年龄50岁左右的目标。选拔本土致富能手、在外创业能人、返乡大学毕业生、第一书记担任村书记,村级带头人比例达到60%以上。村党支部书记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从带富能力和工作能力上严格加强自身学习建设,达到市场型、创业型、实干型、担当型村党支部书记的标准。

(二)发挥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引领乡村产业快速发展。推行“党支部+经济实体+贫困户”模式,鼓励支持党组织和党员领办创办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济实体,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带领农民共同富裕提供坚强保障,进一步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注重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使各村党支部拓宽发展渠道,用好财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奖补资金,确保所有村新增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00%。

(四)发挥选派干部在乡村一线作用。选派干部制定所在村年度工作计划,完成选派干部推动乡村发展项目任务,每名选派干部至少落地1个发展项目。

(五)培育助推乡村振兴发展骨干队伍。在优秀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人员、致富能手等优秀群众中发展党员20人以上,实现每个村至少发展1名党员的目标。

(六)推进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建设和巩固提升。确保近三年确定的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真转化、真升级全面完成今年确定的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任务。

(七)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体系中的核心作用。积极创建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实现我镇至少创建成功1个市级标准化规范化示范点的目标。

1、压实工作责任。各村党支部要承担起乡村组织振兴的直接责任,研究细化具体实施办法,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镇组织、纪检、扶贫、财政等部门要立足各自职责,明确任务目标,形成推进乡村组织振兴的强大合力。

2、搭建载体平台。各村要凝聚多方力量,助力乡村组织振兴。联合域内企业支部积极开展各项组织活动,及时发现、总结推广一批典型经验,大力宣传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营造推进乡村组织振兴的浓厚氛围。

3、健全考核机制。把推进乡村组织振兴工作情况纳入千分制考核内容中,作为考核村党支部的重要依据,加大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和考核。通过集中督导、调研指导、观摩交流等方式,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对推进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的,导致乡村组织振兴工作滞后的,依规严肃追责问。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产业的决策部署,根据《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方案》(粤农农规〔2019〕2号文)和《中共珠海市委办公室 珠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对标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硬任务扎实推动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珠委办字〔2019〕56号)等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

围绕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相匹配的美丽乡村,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农民受益”的原则,通过项目实施,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区域特色优势明显、市场前景较好、组织化程度较高、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专业村、镇,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带动产品开发、产业发展,富裕一方农民,振兴一方经济。自2020年开始,连续3年,结合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每年扶持3-5个村创建“一村一品”样板村,样板村“一村一品”主导产业产值增长30%以上;所在村参与项目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未参与项目农民提高10%以上,努力使每一个样板村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亮点;到2022年全市扶持10个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形成2个特色农业产业专业镇。

(一)建设条件。“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应符合以下条件:

1.产业主导性强。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已初步形成1—2个特色主导产业,农业主导产业规模占比较高,申报产业产值占本村农业产业总产值30%以上。名特优新产业可适当放宽标准,原则上要在最适种养区发展。

2.新型经营主体强。具有正常运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联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承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任务。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及农村致富带头人等优先支持。

3.组织保障有力。区、镇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镇村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推进工作机构,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扶持政策。

(二)建设任务。各区要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立足本地资源、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依托种养业、绿水青山、田园风光、沙田水乡和乡土文化等,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打造一批新型乡村产业特色村、镇,专业村、镇力争实现生产标准化、特征标识化、产地身份化、营销品牌化。

各区要从产业实际情况出发,开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建设任务包括但不限于:

1.做精做特做强一批特色产业。各区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建设,培育壮大1-2个具有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培育一批名特优新特色产业。

2.培育一批新型主体。加快培育适应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联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的功能,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民”“合作社+专业市场+农民”等经营模式,支持发展多环节托管、关键环节托管和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模式,提高“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组织化程度,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3.推广一批绿色生态技术。建设一批绿色高效生态循环生产示范基地,形成一批标准绿色生产技术规范。围绕资源高效利用,示范推广肥药减量控害、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绿色生态环保技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围绕生产效能提升,示范推广节本降耗、轻简高效等技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4.打造一批知名品牌。推行标准化生产,开展“三品一标”认证,鼓励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产品申报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认证,加强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对认定为专业村、镇的产品,实施“三统一”: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商标、统一logo,力争实现生产标准化、特征标识化、产地身份化、营销品牌化,提高我市“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5.推动一批产业融合。要大力扶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围绕主导产业,建设一批储藏、保鲜、烘干、清洗、分组、包装等初加工设备设施,开发一批特色精深加工产品,拓展运销服务等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在发展特色产业基础上,与美丽乡村建设、南粤古驿道活化、乡村慢行道建设、农事体验、乡村节庆活动等乡村振兴举措相结合,拓展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康养等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进农业与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提档升级和特色产品优质优价。

(一)市级职责。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制定“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作方案、认定办法与资金使用管理、对约束性任务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绩效考核。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对各区推荐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候选专业村镇进行评选,达到认定办法要求的,纳入市级专业村镇,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

(二)区级职责。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总体责任,对“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审批监管,组织项目验收。区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本区入库项目,报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审批,并按要求报送项目进展、资金使用、验收考评、绩效评价等有关情况,组织、审核、汇总辖区专业村、镇认定有关材料,报送市农业农村局。

(三)镇级职责。镇人民政府是责任主体,负责确定发展特色产业,遴选项目实施主体,组织制定总体项目申报方案(含资金使用方案)并申报入库,组织项目实施管理和项目自验、绩效自评。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专业镇认定。

(四)行政村职责。组织开展“一村一品”示范村申报、主导产业确定、实施主体遴选、土地流转、项目实施、资金使用、收益分配等工作,并提供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表决书;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专业村认定。

(五)实施主体职责。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联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是实施主体,主要职责是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清单,负责项目建设及运营,与农民、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利益紧密联结机制。自觉接受各级人民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向镇人民政府上报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组织绩效自评。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主体责任。各区、各有关部门要把“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发展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统筹安排。镇人民政府作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责任主体,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人员,加强项目日常监督管理,选好产业、选强实施主体,强化项目实施过程监督,按时上报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建立完善项目管理档案,组织好项目自验和绩效评价等工作。

(二)提前谋划布局,严格程序要求,做好项目储备。各区、镇要遴选一批产业基础条件好、成长性强,能够代表当地农业特色,符合市场需求,带动农户增收效果好的项目,严格按照要求筛选审核入库项目,落实公开公示、审核把关等程序。区、镇责任部门要扎实做好项目的组织、入库、审核、审批、备案等工作,确保入库项目科学、精准。严格按照要求组织推荐专业村、镇的认定工作。

(三)做好绩效评价。各区要负责组织项目所在村镇和实施主体开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的绩效自评和验收考评。市农业农村局年终对约束性任务开展绩效考核,市财政局视项目推进情况组织开展绩效评价。

(四)加强宣传引导。注重利用各类媒体,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创新示范工作,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营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良好氛围。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加强典型剖析,打造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范例与样板。

(五)鼓励多方投资。加强金融支农创新,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推进普惠金融“村村通”,积极培育村镇银行、涉农投资和担保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推动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信贷投放方式,切实解决“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鼓励将主导产业农产品纳入地方农业保险保障范围,探索开展特色农产品生产收入保险试点。

根据《关于全面落实乡村振兴工作的实施方案》总体部署,围绕实现xx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目标任务,结合xx镇实际,就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和人才工作助推乡村振兴制定本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基础,聚力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切实为xx镇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一)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基础。

1.强化理论培训。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培训,突出政治引领,围绕xx镇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强化专业化能力培训和知识培训,把思想武装与提高本领、推动发展结合起来。

2.严格队伍管理。树牢“三个导向”,全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使农村发展有一批好的带头人,形成群策群力、共同发力的协同机制。

3.提升阵地建设。拓宽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民服务功能,夯实坚强战斗堡垒,满足党员活动和服务群众的需求。

4.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找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扫黑除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二)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1.用活人才机制。制定鼓励人才发展的措施办法,增强聚才引力的同时增强人才活力,在强化人才供给上优先保障。

2.突出人才优势。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坚持技能型人才与青年人才相结合,坚持人才引进与人才培育相结合,为乡村振兴凝聚合力。

3.优化人才环境。要加强人才教育培养,营造尊才爱才氛围,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吸引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发展。

(一)以教育培训为抓手,推进队伍建设。一是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牢牢抓住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围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制定xx镇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利用先锋课堂、“主题党日”和组织生活会等方式集中学习党章党规、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增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提升党员队伍的凝聚力。二是开展专题培训。举办农村干部培训班,围绕党的理论知识、党风廉政建设、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和专业技能知识等内容对农村干部开展培训;组织全镇党员干部围绕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等内容进行外出参观学习;以xx镇“三农讲堂”为平台,举办专题培训班,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系统的培训;组织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对全镇党员进行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三是坚持学以致用。把理论学习同建设“旅游强镇,产业富民,生态宜居,乡村振兴”的新xx结合起来,同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农村改厕、人居环境整治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的过程转化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过程,转化为完善工作思路、全面落实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过程,转化为改进工作作风、增强理想信念的过程。

(二)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提升党建水平。一是按照《xx镇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村干部管理办法》、《xx镇关于加强党员管理的若干规定》、《xx镇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管理办法》等文件,把农村干部履职情况纳入全镇村干部综合考核评议体系,考核结果作为村干部工作实绩评定的重要内容,作为村干部及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教育、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切实把农村党员干部的日常行为关进制度的“笼子”,提升基层组织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二是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先锋课堂、民主评议党员、“五事争先”先锋指数考评等基本制度,并运用视频监控、图片上传、设立活动公开栏、现场查看四种形式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制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三是坚持头雁效应再增强。着力开展党支部书记素质提升行动,坚持“三有三带”标准,强化选、育、管、用,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的头雁效应;加强后备培养,完善村级后备干部库,加大从致富能手、高校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转军人等优秀党员中培养村党支部书记力度。四是严格党员发展工作程序,着力提高“源头”质量,依托建立的乡土人才信息库,吸收能工巧匠、致富能人等优秀人才进入党员队伍,着力解决三年以来未发展党员的支部,畅通推优渠道。

(三)以阵地建设为突破,夯实基层堡垒。一是以“全面要达标,重点建示范”为思路,依据xx镇阵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把2019年作为巩固规范年,对全镇44个村级活动场所进行改造提升,做到硬件配置齐全、标牌设置统一规范、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满足党员活动和服务群众需要。二是对重点村进行全面改造,着力提升xx等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战斗堡垒。通过全面加强阵地建设,使xx镇xx个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全面提质提升,拓宽为民服务功能,夯实基层组织基础,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组织保障,使山区农村党员群众更有存在感、自豪感、归属感。

(四)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推行“党建+”模式。一是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积极开展“双向培养”活动,把村干部和广大党员培养成脱贫致富带头人,把脱贫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或村“两委”后备干部,打造一支立足本土、坚持奉献的扶贫工作队;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动引领作用,扎实推进党员结对帮扶制度,党员干部要定期联系帮扶对象,了解生产生活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抓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作用发挥,深入开展企业助力脱贫攻坚党建引领“双联双助双促”行动。二是抓党建促环境整治。坚持改善基础设施和改善人居环境并重,重点改善提升非沿线村、地理位置偏远村等人居环境基础较薄弱的村,落实常态化检查评比,压实工作职责;各村委会主任负责村容村貌整理,做到“三无一规范一眼净”;帮扶责任人结合各居民组长负责户容户貌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家庭卫生的整理,做到“物品摆放有序、庭院清爽整洁”。三是抓党建促产业发展。发展薄皮核桃、中药材种植、优质高产小辣椒种植等项目,收益归村集体所有,解决部分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务工难的问题,既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又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通过狠抓产业发展,拓宽增收路径,从而助推乡村振兴。

(五)以机制创新为驱动,增强聚才引力。一是切实落实好相关指导性文件和实施办法,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活力。加大现有人才培育力度,吸引xx本土高层次人才柔性回归乡村,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以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退伍军人等群体为重点,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心怀农业、情系农村、视野宽阔、理念先进的新农民。二是健全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完善人才工作科学决策、分工协作、沟通落实和督促检查的各项制度,积极构建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协调各方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六)以“三个结合”为核心,突出人才优势。一是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围绕xx农业产业和旅游特色产业发展,鼓励各村致富带头人到各地考察参观学习,积极引进投资企业,打造专业化合作社和创新性平台。二是坚持高层次人才与青年人才相结合。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兼顾新引进人才和以往引进人才,全面高效落实青年人才普惠性政策,建立人才奖励机制,不断加大青年人才引进储备力度。三是坚持人才引进与人才培育相结合。注重挖掘现有人才潜能,充分开发人才资源,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及时更新乡土人才库,定期开展座谈交流,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储备。

(七)以氛围营造为助力,优化人才环境。一是加强人才教育培养。整合各类资源,开展农村人才培养,依托“三农讲堂”切实做好农村干部、农民企业家、农业合作社和农民的培训工作。配合全市“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教育引导广大人才自觉听党话、跟党走,举办专业人才党性教育培训班。二是提高人才政治站位,加强镇党委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工作,完善人才建言献策机制,做好专家研修、慰问等工作,增强专家人才的认同感、向心力。三是营造尊才爱才氛围。积极创造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把现有农村各类人才稳定好、利用好,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加大宣传表彰力度,进一步营造尊贤爱才、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乡村组织人才振兴工作由镇组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镇党政办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协调推进各项举措的具体实施,做到统筹规划。

(二)强化考核引导。把乡村组织人才振兴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纳入年底各支部考核评分细则,建立奖惩机制。将重点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建立完善督导落实机制,定期督查通报,夯实工作责任,引导组织人才工作资源向乡村振兴聚焦聚力。

(三)注重宣传总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广泛宣传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路线方针政策,利用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宣传组织人才工作助推乡村振兴的典型事例及成效,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努力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资源开发新模式,切实为xx镇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产业的决策部署,切实做好我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如期完成建设目标任务,根据《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方案》(粤农农规〔2019〕2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库管理办法》(粤农农规〔2019〕5号)、《关于印发新会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方案(试行)的通知》(新府办〔2019〕18号)、区农业农村局《转发关于印发江门市“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实施方案的通知》(2019.9.30)、《关于推荐新会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专家库人选的函》和《关于征求新会区2020—2021年“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新农农函〔2019〕266号)等文件要求,综合各镇(街)、区财政局和公开征求有关意见,结合实际,制定我区实施方案。

(一)建设原则。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市场导向,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为新会区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二)建设目标。

通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区域特色优势明显、市场前景较好、组织化程度较高、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专业村镇,促进地方特色产业由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带动产品开发、产业发展,富裕一方农民,振兴一方经济。

按市下达建设目标任务与统一安排,2020-2021年,我区共扶持7条专业村,每条村安排资金约100万元,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带动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一村一品示范村,新增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结合实际,全区2020年建设3条村,2021年建设4条村。

(一)建设条件。

一是产业主导性强。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已初步形成1-2个特色主导产业,农业主导产业规模占比较高,申报产业产值占本村农业产业总产值30%以上。名特优新产业可适当放宽标准,发展名特优新产业的村镇(乡),原则上要在最适种养区发展。

二是新型经营主体强。具有一定数量正常运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能承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任务。优先支持国家级、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及农村致富带头人。

三是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作用强。具备条件的优先直接支持扶贫开发帮扶对象发展生产,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二)建设内容。

各地要从产业实际情况出发,开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建设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一是做精一批特色产业。各地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建设,培育壮大1-2个具有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培育一批名特优新特色产业。

二是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培育适应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功能,推广“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民”、“合作社+专业市场+农民”等经营模式,支持发展多环节托管、关键环节托管和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模式,提高“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组织化程度,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是推广一批绿色生态技术。推行标准化生产,示范推广轻简高效种养技术模式,建设一批绿色高效生产示范基地;制定一批标准绿色生产技术规范;示范推广优质、特色、高效品种,强化地方特色品种的保护、利用和提纯复壮,提高供给精准和有效性;示范推广节水灌溉、肥药减量控害、秸秆综合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等绿色生态环保技术。

四是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鼓励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产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认证,加强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打造一批“乡字号”、“土字号”农产品品牌。认定一批市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推荐一批省、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对认定为专业村镇的产品,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商标、统一logo,力争实现生产标准化、特征标识化、产地身份化、营销品牌化,提升我市特色农产品的供给质量,提高我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五是推动一批产业融合。围绕主导产业,建设一批储藏、保鲜、烘干、清洗、分组、包装等初加工设备设施,开发一批特色精深加工产品,拓展运销服务等相关产业,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在发展特色产业基础上,与新农村建设、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以及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等相结合,拓展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提档升级。发展订单农业,及时对接供需,搭建特色农产品营销推介展示平台,建立一村一品产品采购商联盟,强化市场体系建设,实现特色产品优质优价。

六是推广一批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技术。支持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与机械化技术推广,鼓励农机农艺融合;推广“机器换人”,提升劳动效率。与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相结合,支持发展电子商务营销,探索推广“一村一品一店”模式。

七是加快一批土地流转。以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载体,鼓励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提升我区农业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水平。

各级政府、农业农村、财政、审计部门及新型经营主体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共同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

(一)县级职责。区农业农村部门审核本区入库项目,组织专家评审,报区人民政府审批;按要求报送项目进展、资金使用、验收考评、绩效评价等有关情况;对辖区开展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进行业务指导;组织、审核、汇总辖区市级、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和全国一村一品专业村镇申报。

(二)镇级职责。镇(街)人民政府是责任主体,负责确定发展特色产业,遴选项目实施主体(含实施主体专用银行账号),组织制定总体项目申报方案(含资金使用方案)和实施方案并入库,每月通过信息平台上报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组织项目实施管理和项目自验、绩效自评。申报市级、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

(三)行政村职责。协助镇(街)人民政府开展主导产业确定、实施主体遴选、土地流转以及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等工作。申报市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认定。

(四)实施主体职责。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是实施主体,主要职责是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清单,负责项目建设及运营,与农民建立利益紧密联结机制。自觉接受各级人民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每月向镇人民政府上报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组织项目自验和绩效自评。

(五)其他部门职责。各级财政部门视情况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各级审计部门负责对补助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进行审计。

(六)项目专家职责。按照《关于推荐新会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专家库人选的函》等要求,区农业农村部门于2020年1月前组建不少于9名(含)专家的项目专家库,按评审、验收等工作实际,在项目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5名专家,组成评审或验收专家组,以实地考察结合审阅项目材料方式进行评审、验收,形成评审或验收意见,报区农业农村部门。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采取项目库管理,未列入项目库的项目原则上不安排省级及以上财政资金。需要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建立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库进行入库申报,区、镇(街)人民政府和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在项目库内完成项目入库、审核、审批、备案、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跟踪报送、绩效评价等全过程管理。

(一)入库项目。入库的项目须具备地方特色强、经济带动能力强、促进贫困户增收作用强等条件。

(二)入库时间。2020年、2021年实施项目分别在2020年2月10日前、2020年8月底前完成入库。

(三)审批程序。

1.镇(街)人民政府负责确定发展产业,遴选项目实施主体,组织申报并入库。

2.区农业农村部门于2020年2月和2020年10月,组成评审专家组分别对2020年和2021年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打分;审核通过评审的入库项目报区人民政府审批,并报江门市农业农村局。

3.实施主体、镇(街)人民政府、区农业农村部门和人民政府必须对申报项目的真实性、合规性负责。

4.项目库管理其他有关规定按照《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库管理办法》执行。

(一)资金来源。新会区的建设资金按市、区3:7的比例筹集建设,对完成任务较好的给予一定奖励。区级补助资金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由区、镇级负担资金按照镇级财政管理体制分担,区级部分由农业农村局做好预算安排。鼓励各地统筹整合其他涉农资金和引导社会资本,加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支持力度,发挥资金的集聚作用。

(二)资金用途。本项目财政补助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产业发展,并向公益性、基础性、服务性项目倾斜。本项目财政补助资金不得用于建设楼堂馆所,不得用于租赁土地、经营性开支(包括日常成本费用开支、职工薪酬及社会保险费用、临时人员劳务费用、非正常成本费用开支),不得用于企业债务等一般性支出。

(三)工作经费安排。

1.实施项目的前中后期工作经费(含会议,租车,专家评审、验收劳务报酬和邀请外地专家往返的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以及项目审计等相关实际发生的费用)可使用农业农村局有关农村工作管理经费及公共事务管理经费。

2.项目专家评审、验收劳务报酬标准(含税):正高、副高和中级技术职称专业人员每次每天分别为2000元、1500元和1000元;每次半天分别为1000元、750元和500元;专家组长按照正高标准。

3.邀请外地专家往返的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参照区农业农村局执行的差旅费管理办法相应标准向区农业农村局凭据报销。

(四)资金管理。区农业农村局制订年度资金分配方案,连同任务清单一并提供区财政局,纳入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范围整体下达并按预算级次拨付补助资金。区财政部门收到预算文件后,根据任务清单制定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方案,并根据项目申请和批复情况以及各项资金的管理要求及时将资金下拨至项目实施主体,不采取报账制。本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其他有关规定参照《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财政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资金拨付后,3个月内未完成项目审批和实施主体收到项目资金1年内未完成建设任务的各镇(街)人民政府和实施主体,将给予通报,并对政府分管或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对项目进展慢、绩效差的实施主体,将减少其他涉农资金安排。对挤占、截留、挪用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的实施主体,按程序取消资格,收回项目财政补助资金,3年内不得申报同类资金项目,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镇(街)和有关部门要把“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发展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统筹安排,组织成立专班,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工作任务,量化工作目标,做好指导服务。

(二)严格程序要求。严格按照要求筛选审核入库项目,严格落实公开公示、审核、审批、备案等程序,确保入库项目科学、精准。

(三)做好绩效评价。镇(街)人民政府和实施主体做好项目绩效自评。区农业农村局年终牵头对纳入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约束性任务进行绩效考核。区财政局视项目推进情况组织开展重点绩效评价。产业扶贫、“一事一议”等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设置应符合原渠道资金的绩效目标要求。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区、各镇(街)人民政府下年度“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

(四)严格时间要求。项目审批通过后10个工作日内,区财政部门要将财政补助资金拨付至实施主体账户。自财政资金下拨至实施主体账户之日起1年内,要完成项目建设,向镇(街)人民政府提交项目相关资料,并配合做好绩效评价。

(五)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作,及时总结宣传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复制打造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范例与样板。

(六)鼓励多方投资。加强金融支农创新,结合“万企帮万村”行动,撬动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投入。要充分发挥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和省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两个平台的作用,切实解决“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鼓励将主导产业农产品纳入地方农业保险保障范围,探索开展特色农产品生产收入保险试点。

八、本方案自2020年1月31日起实施,有效期2年。

根据《关于全面落实乡村振兴工作的实施方案》总体部署,围绕实现xx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目标任务,结合xx镇实际,就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和人才工作助推乡村振兴制定本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基础,聚力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切实为xx镇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一)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基础。

1.强化理论培训。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培训,突出政治引领,围绕xx镇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强化专业化能力培训和知识培训,把思想武装与提高本领、推动发展结合起来。

2.严格队伍管理。树牢“三个导向”,全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使农村发展有一批好的带头人,形成群策群力、共同发力的协同机制。

3.提升阵地建设。拓宽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民服务功能,夯实坚强战斗堡垒,满足党员活动和服务群众的需求。

4.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找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扫黑除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二)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1.用活人才机制。制定鼓励人才发展的措施办法,增强聚才引力的同时增强人才活力,在强化人才供给上优先保障。

2.突出人才优势。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坚持技能型人才与青年人才相结合,坚持人才引进与人才培育相结合,为乡村振兴凝聚合力。

3.优化人才环境。要加强人才教育培养,营造尊才爱才氛围,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吸引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发展。

(一)以教育培训为抓手,推进队伍建设。一是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牢牢抓住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围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制定xx镇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利用先锋课堂、“主题党日”和组织生活会等方式集中学习党章党规、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增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提升党员队伍的凝聚力。二是开展专题培训。举办农村干部培训班,围绕党的理论知识、党风廉政建设、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和专业技能知识等内容对农村干部开展培训;组织全镇党员干部围绕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等内容进行外出参观学习;以xx镇“三农讲堂”为平台,举办专题培训班,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系统的培训;组织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对全镇党员进行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三是坚持学以致用。把理论学习同建设“旅游强镇,产业富民,生态宜居,乡村振兴”的新xx结合起来,同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农村改厕、人居环境整治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的过程转化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过程,转化为完善工作思路、全面落实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过程,转化为改进工作作风、增强理想信念的过程。

(二)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提升党建水平。一是按照《xx镇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村干部管理办法》、《xx镇关于加强党员管理的若干规定》、《xx镇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管理办法》等文件,把农村干部履职情况纳入全镇村干部综合考核评议体系,考核结果作为村干部工作实绩评定的重要内容,作为村干部及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教育、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切实把农村党员干部的日常行为关进制度的“笼子”,提升基层组织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二是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先锋课堂、民主评议党员、“五事争先”先锋指数考评等基本制度,并运用视频监控、图片上传、设立活动公开栏、现场查看四种形式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制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三是坚持头雁效应再增强。着力开展党支部书记素质提升行动,坚持“三有三带”标准,强化选、育、管、用,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的头雁效应;加强后备培养,完善村级后备干部库,加大从致富能手、高校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转军人等优秀党员中培养村党支部书记力度。四是严格党员发展工作程序,着力提高“源头”质量,依托建立的乡土人才信息库,吸收能工巧匠、致富能人等优秀人才进入党员队伍,着力解决三年以来未发展党员的支部,畅通推优渠道。

(三)以阵地建设为突破,夯实基层堡垒。一是以“全面要达标,重点建示范”为思路,依据xx镇阵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把2019年作为巩固规范年,对全镇44个村级活动场所进行改造提升,做到硬件配置齐全、标牌设置统一规范、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满足党员活动和服务群众需要。二是对重点村进行全面改造,着力提升xx等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战斗堡垒。通过全面加强阵地建设,使xx镇xx个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全面提质提升,拓宽为民服务功能,夯实基层组织基础,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组织保障,使山区农村党员群众更有存在感、自豪感、归属感。

(四)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推行“党建+”模式。一是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积极开展“双向培养”活动,把村干部和广大党员培养成脱贫致富带头人,把脱贫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或村“两委”后备干部,打造一支立足本土、坚持奉献的扶贫工作队;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动引领作用,扎实推进党员结对帮扶制度,党员干部要定期联系帮扶对象,了解生产生活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抓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作用发挥,深入开展企业助力脱贫攻坚党建引领“双联双助双促”行动。二是抓党建促环境整治。坚持改善基础设施和改善人居环境并重,重点改善提升非沿线村、地理位置偏远村等人居环境基础较薄弱的村,落实常态化检查评比,压实工作职责;各村委会主任负责村容村貌整理,做到“三无一规范一眼净”;帮扶责任人结合各居民组长负责户容户貌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家庭卫生的整理,做到“物品摆放有序、庭院清爽整洁”。三是抓党建促产业发展。发展薄皮核桃、中药材种植、优质高产小辣椒种植等项目,收益归村集体所有,解决部分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务工难的问题,既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又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通过狠抓产业发展,拓宽增收路径,从而助推乡村振兴。

(五)以机制创新为驱动,增强聚才引力。一是切实落实好相关指导性文件和实施办法,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活力。加大现有人才培育力度,吸引xx本土高层次人才柔性回归乡村,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以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退伍军人等群体为重点,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心怀农业、情系农村、视野宽阔、理念先进的新农民。二是健全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完善人才工作科学决策、分工协作、沟通落实和督促检查的各项制度,积极构建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协调各方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六)以“三个结合”为核心,突出人才优势。一是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围绕xx农业产业和旅游特色产业发展,鼓励各村致富带头人到各地考察参观学习,积极引进投资企业,打造专业化合作社和创新性平台。二是坚持高层次人才与青年人才相结合。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兼顾新引进人才和以往引进人才,全面高效落实青年人才普惠性政策,建立人才奖励机制,不断加大青年人才引进储备力度。三是坚持人才引进与人才培育相结合。注重挖掘现有人才潜能,充分开发人才资源,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及时更新乡土人才库,定期开展座谈交流,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储备。

(七)以氛围营造为助力,优化人才环境。一是加强人才教育培养。整合各类资源,开展农村人才培养,依托“三农讲堂”切实做好农村干部、农民企业家、农业合作社和农民的培训工作。配合全市“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教育引导广大人才自觉听党话、跟党走,举办专业人才党性教育培训班。二是提高人才政治站位,加强镇党委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工作,完善人才建言献策机制,做好专家研修、慰问等工作,增强专家人才的认同感、向心力。三是营造尊才爱才氛围。积极创造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把现有农村各类人才稳定好、利用好,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加大宣传表彰力度,进一步营造尊贤爱才、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乡村组织人才振兴工作由镇组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镇党政办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协调推进各项举措的具体实施,做到统筹规划。

(二)强化考核引导。把乡村组织人才振兴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纳入年底各支部考核评分细则,建立奖惩机制。将重点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建立完善督导落实机制,定期督查通报,夯实工作责任,引导组织人才工作资源向乡村振兴聚焦聚力。

(三)注重宣传总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广泛宣传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路线方针政策,利用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宣传组织人才工作助推乡村振兴的典型事例及成效,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努力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资源开发新模式,切实为xx镇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根据《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2019年永兴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要点》要求,结合我县组织工作实际,现就乡村组织振兴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乡镇组织及人才振兴的实施方案范文

为推进我院综合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积极培养或引进学科带头人,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根据《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制度,积极培养或引进县域学科带头人,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到我院执业,建立层次分明的人才建设体系,提高我院综合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

(一)提高学历层次,改善人才结构。

根据医院临床的学历结构本、专科层次人员居多,医技科室中专学历人员较多等现状,以促进专科学历人员攻读本科为重点,鼓励医技人员攻读专科,缩短临床、医技科室人员学历差距。在此基础上,培养专业学科带头人、业务技术骨干,同时加大投入,鼓励、支持本科层次医务人员考研、读研,每年计划选送2-3名临床医师攻读研究生,以提高医院的科研工作能力,更好地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研究。

(二)建立层次分明的人才建设体系。

1.抓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认真落实总住院医师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等各项有利于青年医生成长的制度;成立专门的继续教育和住院医师培训考核小组,制订住院医师评分、轮转、考核、奖惩、专科培训制等完善的培养体系。在住院医师培训阶段便牢固确立临床与科研并重的观念。要定期为青年医务人员开展包括疑难病例讨论会、临床思维和学科新进展讲座、国际核心期刊论文写作培训等各类业务学习,以培养其科研能力。

2.开展全员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聘请外院专家以及医院的人才技术优势,以继续教育形式,开展全员培训,使医务人员掌握国内外的新理论、新知识和医学动态,提高全员业务知识和诊疗技术水平。充分发挥院内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定期举办院内专家全院性讲课,并要求主治以上医师听课率90%以上,住院医师听课率达100%。积极鼓励科室内的小讲课,各科室每月都要组织3-4次科内小讲课,坚持进行疑难病例讨论、技术交流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定期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来院进行讲学和技术指导。

3.加强科室专业建设,提高技术水平。

新技术、新项目为主。每位外出学习人员回院后要开展一项新技术、一个新项目或应用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医院要对外出人员开展新技术情况进行评估。同时,鼓励各临床科室人员参加各种短期培训班、学术交流等活动。

(2)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一是为现有技术骨干提供必要的科研和临床工作条件,为其发挥聪明才智、施展才华创造条件;二是突破传统框架,大胆培养和启用年青技术人员,有效解决人才断层、学科骨干趋于老龄化的问题。

(3)征引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聘请一批院外知名专家作为医院特聘专家,帮助和指导医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不断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新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学术创新和科研水平。

4.从基础抓起,做好新进人才培养。

对新职工实行先轮训再定科制度。对新参加工作人员,医院首先要对其进行轮训。实行内科、外科分开轮训,每个专科轮训6个月不等;同时要求外科医生轮转相关的内科,如: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等。住院医师轮训完毕后,进行专业定科。

培养经费,与财政拨付的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专项经费一并用于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高层次卫生人才的培养、选拔、奖励和引进。

(二)加强组织保障。建立卫生人才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积极与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教育、机构编制等部门协调配合,研究制定加强县医院各类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县医院要把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制定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建立卫生人才工作责任制,明确目标任务,整合资源,落实措施,坚持不懈地抓出成效。

(三)加强舆论保障。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卫生人才政策,努力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不断优化医务人员执业环境和条件,保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乡镇组织及人才振兴的实施方案

该方案从目的、要求、方法、方法、进度等方面都是一个具体、细致、可操作性强的计划“方案”,也就是说,案例之前获得的方法和案例之前呈现的方法是“方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落实省市县“乡村振兴”工作要求,特制定《***县乡村振兴青年有为实施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团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市县委关于“乡村振兴”决策部署,“党有号召、团有行动”是共青团的光荣传统,中心工作是共青团发挥作用、体现价值的舞台。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团旗必须飘扬在第一线。全县共青团组织将以“乡村振兴青年有为”为主题,积极引导全县青年争做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生力军,让青年成长在乡村,奉献在乡村,奋斗在乡村,为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贡献青春力量。

围绕国家、省、市、县“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全面启动乡村振兴青年行动计划,组织动员全县广大青年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任务,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积极作为。使乡村振兴中青年先进典型群体逐步扩大,乡村团员先进性和示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乡村团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逐步形成健全完善的村级团组织、青年社会组织,使共青团参与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作用更加凸显。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前提。要聚集全县所有贫困村,注重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组织动员全县广大青年投身大扶贫战略行动,在脱贫攻坚一线展现青春风采。

(一)办好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技校。建立共青团夜校工作体系,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技校建设,将技校打造成青年服务当地群众文化阵地和精神家园。组建党政领导、农技专家、各级团干在内的教师队伍,完成职业技能培训、新型农业技术教育培训,开展政策宣讲、实用技能培训等乡村教育活动,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二)用好青年志愿服务队。围绕脱贫攻坚、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新农村建设、河长制等重点工作,由各乡镇团委牵头组织由青年干部、教师、医生青年志愿服务队,在乡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服务贫困村村庄环境整治、治安巡防等任务。各乡镇团委要推进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化、品牌化、常态化开展,团县委每年对青年志愿服务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对志愿服务工作开展良好的乡镇及青年志愿者进行表彰,并拨付一定经费支持。

(三)助推青年产业扶贫。发现、引导和培养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为有创业意愿和正在创业的乡村青年搭建创业平台、帮助协调金融机构提供创业贷款服务。实施“创在乡村”青年技能培训计划,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规范化技能培训。

(四)创办共青团扶贫爱心超市。依托共青团资源优势、帮扶单位及爱心企业赞助,在贫困村创办扶贫爱心超市。贫困户通过主动参加集体劳动、家庭门前环境卫生保持整洁、邻里和睦互助、干部走访等方式获得积分兑换日用品及粮油等商品,以此激发贫困户劳动创业的热情,提高他们参与村级公益事业、美丽乡村建设、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建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队伍。推进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建设,实施“领头雁”计划,培育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发挥致富带头人在产业发展、创业带富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引导青年创业者走进农村、参与农业,搭建青年企业家投资乡村产业的平台。

(二)培育乡村青年人才队伍。发挥好本土人才作用,引导本土大学生到农村广阔天地干事创业,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青年人留得安心,在乡村建设中发挥作用。依托团委及少先队抓好乡村教师教育培训工程,加强对乡村教师的德育教育和业务培训,培养一支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骨干队伍。

(三)引好用好人才智力资源。深化“希望工程”品牌,精准实施农村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开展服务乡村青少年公益活动。服务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动员广大团员青年、大学生积极投身乡村支医、支农、文教、脱贫攻坚、文化公共事业等领域,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一)加强农村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新青年精神,为广大青年投身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以农村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主题宣讲、志愿服务、实践锻炼等经常性、互动性活动。

(二)引导青年做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传承者。动员青年积极参与发掘保护古村落等历史文化遗迹和传统乡村手工艺传承,充分挖掘具有农耕特质和地域特点的乡土文化,让本村人有自豪,让外乡人有归宿,让***的乡土文化更好地传下去。传承遵规守约、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诚实守信等乡村习俗,让青年成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带头人。

(一)广泛开展植树湖绿主题活动。持续开展“绿动**”系列活动,抓住植树节、环保日等时间节点,发起植树造林群众性活动,构建各级共青团造林护林的长效机制。紧扣乡村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荒山治理、环境美化等,整合各方资源,动员社会力量种植爱心林、纪念林、清风林,厚植乡村生态屏障。

(二)大力推进“河小青”行动。认真落实河长制部署,抓好“我是河小青助力河长制”保护河湖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动员青年担当河湖志愿者监督员、护林员。积极参与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着力点,打造农村环境治理示范点。

(一)推进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突出政治功能和引领作用,发挥农村基层团组织在宣传党的主张、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等方面作用,积极打造村级团建示范点,着力解决乡村团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确保建成一个、规范一个,示范一个、带动一批。创新组织设置,打造覆盖面广、辐射力强、功能齐全的乡村“青年空间”平台。推动村“两委”相对年轻且符合条件的干部兼任村级团组织书记,积极从驻村干部、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优秀团员青年中选配兼职副书记,推动形成“1+n”村级团干部选任工作机制。打造一批村级“五四”红旗团组织,探索推进村级专职团干选配,每个乡镇打造至少1个“青年空间”。

(二)动员社会力量助力乡村建设。引领在外务工青年返乡创业,整合外部资源支持***乡村振兴。深入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行动,建“团干部+青年志愿者”队伍。推动形成共青团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助推乡村建设工作格局。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为加强对共青团参与乡村振兴的组织领导,保障《***县乡村振兴青年有为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团县委成立以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各乡镇团委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团县委,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团委要相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工作统筹,制定本乡镇工作方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汇集形成强大的青春合力。

(二)建立机制,强化督导。各乡镇团委书记对本乡镇乡村振兴相关工作负总责,要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推进工作,落实责任。要将青年投身乡村振兴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建立考核机制,考核结果在全县共青团组织通报。

(三)加强宣传,注重总结。以“乡村振兴·青春有为”主题,讲好身边的***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的故事,选树一批“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先进典型,营造浓厚宣传氛围。要注重总结推广基层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出***青年的好声音。

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绘就乡村振兴宏伟蓝图,激发党员队伍建设活力,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现结合本镇实际,制订乡村组织振兴方案如下:。

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以落实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以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凝聚功能和引领功能为目标,坚持从基础性工作抓起、从基本功练起,以党组织建设带动行政村治理体系建设、以组织振兴促进乡村振兴,着力健全乡村组织体系、制度机制,激发各党组织活力,凝聚乡村振兴的整体力量,夯实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工作。找准党建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最佳切入点,以组织振兴,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人才队伍振兴,促进产业和经济振兴,走出一条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互推互促、同步发展的新路子。

(二)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注重实效。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基层党建工作,准确把握新时期新形势基层党建工作规律,发扬基层首创精神,把创新贯穿于实施组织振兴活动全过程,积极探索新方法,开辟新途径,建立新机制,推动组织振兴活动深入开展。

(三)联系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紧密结合我镇实际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突出抓规范、打基础,抓创建、强能力,抓振兴、促发展,全力打造“党建+”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党建工作新品牌。

(一)选优配强村书记。坚决调整60岁以上、带富能力不强、工作不力的村书记,重点选拔45岁以下年富力强的村书记,实现村书记平均年龄50岁左右的目标。选拔本土致富能手、在外创业能人、返乡大学毕业生、第一书记担任村书记,村级带头人比例达到60%以上。村党支部书记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从带富能力和工作能力上严格加强自身学习建设,达到市场型、创业型、实干型、担当型村党支部书记的标准。

(二)发挥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引领乡村产业快速发展。推行“党支部+经济实体+贫困户”模式,鼓励支持党组织和党员领办创办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济实体,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带领农民共同富裕提供坚强保障,进一步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注重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使各村党支部拓宽发展渠道,用好财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奖补资金,确保所有村新增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00%。

(四)发挥选派干部在乡村一线作用。选派干部制定所在村年度工作计划,完成选派干部推动乡村发展项目任务,每名选派干部至少落地1个发展项目。

(五)培育助推乡村振兴发展骨干队伍。在优秀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人员、致富能手等优秀群众中发展党员20人以上,实现每个村至少发展1名党员的目标。

(六)推进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建设和巩固提升。确保近三年确定的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真转化、真升级全面完成今年确定的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任务。

(七)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体系中的核心作用。积极创建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实现我镇至少创建成功1个市级标准化规范化示范点的目标。

1、压实工作责任。各村党支部要承担起乡村组织振兴的直接责任,研究细化具体实施办法,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镇组织、纪检、扶贫、财政等部门要立足各自职责,明确任务目标,形成推进乡村组织振兴的强大合力。

2、搭建载体平台。各村要凝聚多方力量,助力乡村组织振兴。联合域内企业支部积极开展各项组织活动,及时发现、总结推广一批典型经验,大力宣传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营造推进乡村组织振兴的浓厚氛围。

3、健全考核机制。把推进乡村组织振兴工作情况纳入千分制考核内容中,作为考核村党支部的重要依据,加大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和考核。通过集中督导、调研指导、观摩交流等方式,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对推进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的,导致乡村组织振兴工作滞后的,依规严肃追责问。

为扎实推进文化燎原“五个一百”行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把大谢集打造成农业强镇、工业新镇、环境美镇、文明村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现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1、总体目标:。

以弘扬大谢集镇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为主线,通过三年的努力,在全镇形成“有组织、有队伍、有阵地、有活动、有特色”的“一村一品”群众文化,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农民自办”的长效发展机制,打造特色文化品质之村,打响“全国文明村镇”品牌。

2、分步实施目标:根据试点为先,统筹推进的原则,确定分步聚实施目标。

xxxx年(发展18个村),因村制宜,培养、发展、规范群众文化活动项目和品牌,培育8秧歌特色村、6个锁呐特色村等特色村,4个健身操特色村,初步形成“一村一品”的模式,年底覆盖率达到20%。xxxx年(发展12个村),着力培养、培训、发展活动项目和内容,使全镇40%以上的村都有自己的活动队伍和场所。xxxx年(发展30个村),覆盖率达到80%,全镇60个村达到“一村一品”的群众文化活动目标。

3、特色文化品质之村标准:特色文化品质之村的标准是“五好”,即“五大文化”建设好,“五大文化”建设内容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得到了体现;文化场所和设施建设好,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场所和一批活动设施;文化队伍建设好,有一个文化带头人和一支业余文化队伍;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好,群众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有一个特色文化活动项目;文化活动机制好,有一个长效的文化活动机制,活动经费有保障。

(一)借力发展,完善文化阵地硬件设施。坚持项目推动,针对大部分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文化设施投入后继乏力的现状,把阵地完善工程与省体育强村、先进文化村及农家乐特色村创建工程相结合,完善一批文化设施;坚持资源共享,综合利用现有文化活动场所、橱窗,设立大石车灯陈列室、文艺活动演练厅及文化长廊等阵地,努力实现一室多用。

(二)注重特色,组建特色文化活动网络。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今年,首先在群众文化活动底子厚、基础深、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先试先行。谢集管区发展3个村,以谢集北门秧歌队和王胡同秧歌队表演为龙头,积极探索发展山东邦子、快书文化项目;昌邑管区发展2个村,重点是组建侯花园锁呐队、前昌邑健身操队等队伍;大刘管区发展2个村,重点在大刘村、前贺村、组建秧歌队等队伍。树立发展典型,以点带面,总结推广,逐年发展,使每个行政村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活动项目,最终建立覆盖全镇的“一村一品”群众文化活动网络。

(三)搭建平台,发挥特色文化凝聚和导向作用。加强对村级特色文化培育的培训指导,试点村每月举行一次活动,每季召开一次全镇特色文化发展交流会,每年策划一次大谢集特色文化一台戏,做到周有训练、月有活动、季有交流、年有会演,着力唱响培育特色文化,充分发挥群众文化活动对本地文化的传承作用,使人们在交流情感、分享快乐的同时,既陶冶了情操,又凝聚了人心,既提高了群体素质,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特色文化“一村一品”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张福宝,副组长:张彦磊、冯长伟,成员:邵成印、郝文山、闻艳、祝涛、姚明元、翟中林。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文化站,主要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综合协调、督查落实和考核评比等工作。镇文化站要抓好一村一品特色文化的调查摸底和乡土文化人才登记工作,制定发展规划。各村主要负责人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牢固树立抓文化就是“抓方向、抓发展、抓稳定”的理念,把“一村一品”文化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明确发展目标、完成时间、步骤和责任人,努力形成上下联动的责任体系。

2、政策激励,形成合力。按照以奖代补的原则,制定激励政策。组建特色文体队伍,实现统一服装的,奖1000元/村。以上各项年底通过镇考核组验收的,统一发放奖励资金;被评为特色文化品质之村的,给予适当鼓励。充分发挥镇财政资金导向、聚合作用,鼓励扶持热心公益事业和先富起来的农户投资兴办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等,积极发挥乡村文化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支持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自己组织、自负盈亏、自我管理。

3、健全制度,狠抓落实。为确保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建立班子成员联系试点村制度,加强督促检查,破解发展难题,狠抓工作推进;并把一村一品特色文化工程列入村主要干部业绩考核内容,酌情予以加分,确保完成任务。

根据《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2019年永兴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要点》要求,结合我县组织工作实际,现就乡村组织振兴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面提升农村党组织组织力、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为重点,突出党建引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到2019年底,乡村组织振兴取得阶段性进展,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素质大幅提升,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基本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逐步完善。

(一)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力。

1.落实党建基本制度。推动《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农村组织工作条例》落实落地,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处置不合格党员、谈心谈话等党内基本制度。继续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参加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双述双评、党员量化积分管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工作。(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2.深入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实施“千百工程”,结合党建“四联四包”,由县领导牵头,年内在全县创建100个“五化”示范党支部,带动全县1000个党支部全面提升。持续优化支部设置,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单独党支部、联合党支部、流动党员党支部,探索建立产业链、兴趣爱好、老年党员党支部等拓展型党支部。以支部主题党日为依托,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着力提升组织生活质量。(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3.纵深推进“抓党建强基础化矛盾促和谐”专项活动。积极配合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村霸”和宗族势力整治行动。坚持“凡进必审”机制,建立健全排查评估长效机制,对涉黑涉恶的村干部坚决清除出去。开展软弱涣散整顿工作,通过领导挂点、选派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结对共建、专项整治、项目帮扶等措施集中整顿信访矛盾突出、涉黑涉恶、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社区),确保全部晋位升级。(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县纪委县监委、县委政法委,责任单位:县人民检察院、县法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各乡镇、街道)。

4.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启动“村级集体经济培优”行动,推行县级领导联系、机关单位扶持的方式,在全县培育20个村在年内实现集体经济突破20万元,引领其他村同步发展。落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奖励金,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贫困村达到5万元、非贫困村达到6万元省定标准的,每村可将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增长部分的20%,作为村“两委”班子成员绩效奖励资金。(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各乡镇、街道)。

(二)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切实加强骨干队伍建设。

5.严格党员教育管理。把好党员发展入口关,防止农村发展党员“近亲繁殖”,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活动为契机,按照党员每年集中学习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32学时的要求,加强在党章党规和党性党风党纪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切实增强党员教育实效。严格落实党员积分管理、设岗定责、志愿服务、党员联户、到社区报到、民主评议党员、不合格党员处置等管理制度,考核党员日常表现,引导党员发挥作用。(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6.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继续实施“领头雁”工程,大力推进“能人回村”,分乡镇建立“乡贤人才库”,把引资与引才、引智结合起来。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定人帮带、定期培养、定岗锻炼、定向使用“四定”要求对后备干部进行跟踪培养。整合培训资源,每年举办村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班,并组织开展1次以上交流观摩活动。建立健全村干部岗位责任制度、上班值班制度、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履职情况评估制度,村党组织书记备案制度,实现村干部规范化管理。严格按上级要求落实村干部基本报酬,完善村干部绩效奖励、养老保险、人身意外伤害等保障措施,落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奖励资金和畅通村干部上升渠道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委党校、团县委、县妇联、各乡镇、街道)。

7.加强第一书记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帮扶工作队,发挥选派单位和驻村干部自身优势,针对村级实际问题,结合帮扶部门工作职能,及时调整驻村帮扶工作队。严格落实“县为主”管理责任,坚持不合格“召回”制度。加大工作队员考勤监督力度,采取有效方式,定期不定期对工作队员住村工作情况进行抽查,保证驻村工作队员每月驻村工作不少于20天。健全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加强对工作队员的思想引导和组织关怀。(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驻村办、各乡镇、街道)。

(三)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8.抓好综合服务平台管理使用。制定出台《永兴县农村综合服务平台管理使用规定》,对日常签到、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办公场所维护、规范化布置、产权归属、固定资产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明确规定。将平台的管理使用纳入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述职评议。严格落实《永兴县农村综合服务平台规范化布置操作手册》,把“服务群众面积最大化、办公面积最小化”落到实处,持续拓宽便民代办范围,大力推行“两代表一委员”轮流接待、村干部坐班、无职党员志愿服务、邀请行业专家定期指导等举措,提升服务平台使用效率、提升服务群众水平,依托平台拓展仓储物流、生资销售、土地流转、电子商务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9.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切实强化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全面落实农村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由党组织讨论决定机制,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积极推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按照“党建带群建、群建带社团、社团聚人心”的模式,将工青妇和禁毒禁赌协会、红白理事会、好人协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农村建房理事会、农村环境卫生协会、志愿服务队等统领起来,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配合相关部门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防止“村霸”黑恶势力染指基层政权、干预基层事务。(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文明办、县农业农村局、团县委、县妇联)。

10.健全法治乡村。实现“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辅警”全覆盖。加大巡回审判力度,规范巡回审判方式,强化人力物力保障,延伸巡回审判职能。健全完善矛盾纠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创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个以上。(牵头单位:县司法局,责任单位: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

11.建设德治乡村。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乡村活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在我家”主题活动。着力抓好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的身边好人评选。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组织“好家风好家训”评选活动,讲好家风故事,传播治家格言,以良好的家风带动乡风民风,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农户”“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等评选,农户参与率达90%以上。大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牵头单位:县文明办,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12.打造平安乡村。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全面落实平安创建(综治)领导责任制。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做好重大刑事案件预防处置工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深挖彻查其背后隐藏的腐败问题和保护伞。开展“平安村(社区)”“无毒村庄(社区)”“平安家庭”等创建活动。推进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和村级网格化管理全覆盖。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做好源头治理、落实前端防范,建好“雪亮村庄”1个以上。开展乡镇安监站标准化建设,按全省统一部署完成马田镇、高亭司镇、便江街道办安监站标准化建设。开展信访“三无”创建活动,全县所有乡镇(街道)达到“六有”标准,60%以上的乡镇(街道)达到“三无”上访。(牵头单位:县委政法委,责任单位:县公安局、县妇联、县应急管理局、县信访局、各乡镇、街道)。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组织振兴专项工作组,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任组长,县纪委县监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等部门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组织实施乡村善治行动,促进乡村组织振兴。专项工作组各成员单位要通力协作、各司其职,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地。同时,各单位要分别明确一名联络员,负责沟通协调、资料报送等日常工作。

(二)压实工作责任。要建立健全抓乡促村机制,强化对乡镇党委的指导考核,督促乡镇党委聚焦主责主业,抓好乡村组织振兴。乡镇党委是抓乡村组织振兴的前沿阵地,要研究细化具体实施办法,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三)强化督导考核。把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工作情况纳入乡镇(街道)党(工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加大经常性调研指导、观摩交流,积极鼓励探索乡村组织振兴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及时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宣传媒介,营造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的浓厚氛围。

根据《关于全面落实乡村振兴工作的实施方案》总体部署,围绕实现xx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目标任务,结合xx镇实际,就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和人才工作助推乡村振兴制定本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基础,聚力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切实为xx镇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一)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基础。

1.强化理论培训。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培训,突出政治引领,围绕xx镇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强化专业化能力培训和知识培训,把思想武装与提高本领、推动发展结合起来。

2.严格队伍管理。树牢“三个导向”,全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使农村发展有一批好的带头人,形成群策群力、共同发力的协同机制。

3.提升阵地建设。拓宽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民服务功能,夯实坚强战斗堡垒,满足党员活动和服务群众的需求。

4.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找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扫黑除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二)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1.用活人才机制。制定鼓励人才发展的措施办法,增强聚才引力的同时增强人才活力,在强化人才供给上优先保障。

2.突出人才优势。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坚持技能型人才与青年人才相结合,坚持人才引进与人才培育相结合,为乡村振兴凝聚合力。

3.优化人才环境。要加强人才教育培养,营造尊才爱才氛围,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吸引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发展。

(一)以教育培训为抓手,推进队伍建设。一是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牢牢抓住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围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制定xx镇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利用先锋课堂、“主题党日”和组织生活会等方式集中学习党章党规、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增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提升党员队伍的凝聚力。二是开展专题培训。举办农村干部培训班,围绕党的理论知识、党风廉政建设、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和专业技能知识等内容对农村干部开展培训;组织全镇党员干部围绕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等内容进行外出参观学习;以xx镇“三农讲堂”为平台,举办专题培训班,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系统的培训;组织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对全镇党员进行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三是坚持学以致用。把理论学习同建设“旅游强镇,产业富民,生态宜居,乡村振兴”的新xx结合起来,同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农村改厕、人居环境整治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的过程转化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过程,转化为完善工作思路、全面落实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过程,转化为改进工作作风、增强理想信念的过程。

(二)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提升党建水平。一是按照《xx镇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村干部管理办法》、《xx镇关于加强党员管理的若干规定》、《xx镇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管理办法》等文件,把农村干部履职情况纳入全镇村干部综合考核评议体系,考核结果作为村干部工作实绩评定的重要内容,作为村干部及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教育、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切实把农村党员干部的日常行为关进制度的“笼子”,提升基层组织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二是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先锋课堂、民主评议党员、“五事争先”先锋指数考评等基本制度,并运用视频监控、图片上传、设立活动公开栏、现场查看四种形式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制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三是坚持头雁效应再增强。着力开展党支部书记素质提升行动,坚持“三有三带”标准,强化选、育、管、用,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的头雁效应;加强后备培养,完善村级后备干部库,加大从致富能手、高校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转军人等优秀党员中培养村党支部书记力度。四是严格党员发展工作程序,着力提高“源头”质量,依托建立的乡土人才信息库,吸收能工巧匠、致富能人等优秀人才进入党员队伍,着力解决三年以来未发展党员的支部,畅通推优渠道。

(三)以阵地建设为突破,夯实基层堡垒。一是以“全面要达标,重点建示范”为思路,依据xx镇阵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把2019年作为巩固规范年,对全镇44个村级活动场所进行改造提升,做到硬件配置齐全、标牌设置统一规范、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满足党员活动和服务群众需要。二是对重点村进行全面改造,着力提升xx等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战斗堡垒。通过全面加强阵地建设,使xx镇xx个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全面提质提升,拓宽为民服务功能,夯实基层组织基础,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组织保障,使山区农村党员群众更有存在感、自豪感、归属感。

(四)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推行“党建+”模式。一是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积极开展“双向培养”活动,把村干部和广大党员培养成脱贫致富带头人,把脱贫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或村“两委”后备干部,打造一支立足本土、坚持奉献的扶贫工作队;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动引领作用,扎实推进党员结对帮扶制度,党员干部要定期联系帮扶对象,了解生产生活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抓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作用发挥,深入开展企业助力脱贫攻坚党建引领“双联双助双促”行动。二是抓党建促环境整治。坚持改善基础设施和改善人居环境并重,重点改善提升非沿线村、地理位置偏远村等人居环境基础较薄弱的村,落实常态化检查评比,压实工作职责;各村委会主任负责村容村貌整理,做到“三无一规范一眼净”;帮扶责任人结合各居民组长负责户容户貌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家庭卫生的整理,做到“物品摆放有序、庭院清爽整洁”。三是抓党建促产业发展。发展薄皮核桃、中药材种植、优质高产小辣椒种植等项目,收益归村集体所有,解决部分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务工难的问题,既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又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通过狠抓产业发展,拓宽增收路径,从而助推乡村振兴。

(五)以机制创新为驱动,增强聚才引力。一是切实落实好相关指导性文件和实施办法,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活力。加大现有人才培育力度,吸引xx本土高层次人才柔性回归乡村,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以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退伍军人等群体为重点,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心怀农业、情系农村、视野宽阔、理念先进的新农民。二是健全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完善人才工作科学决策、分工协作、沟通落实和督促检查的各项制度,积极构建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协调各方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六)以“三个结合”为核心,突出人才优势。一是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围绕xx农业产业和旅游特色产业发展,鼓励各村致富带头人到各地考察参观学习,积极引进投资企业,打造专业化合作社和创新性平台。二是坚持高层次人才与青年人才相结合。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兼顾新引进人才和以往引进人才,全面高效落实青年人才普惠性政策,建立人才奖励机制,不断加大青年人才引进储备力度。三是坚持人才引进与人才培育相结合。注重挖掘现有人才潜能,充分开发人才资源,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及时更新乡土人才库,定期开展座谈交流,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储备。

(七)以氛围营造为助力,优化人才环境。一是加强人才教育培养。整合各类资源,开展农村人才培养,依托“三农讲堂”切实做好农村干部、农民企业家、农业合作社和农民的培训工作。配合全市“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教育引导广大人才自觉听党话、跟党走,举办专业人才党性教育培训班。二是提高人才政治站位,加强镇党委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工作,完善人才建言献策机制,做好专家研修、慰问等工作,增强专家人才的认同感、向心力。三是营造尊才爱才氛围。积极创造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把现有农村各类人才稳定好、利用好,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加大宣传表彰力度,进一步营造尊贤爱才、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乡村组织人才振兴工作由镇组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镇党政办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协调推进各项举措的具体实施,做到统筹规划。

(二)强化考核引导。把乡村组织人才振兴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纳入年底各支部考核评分细则,建立奖惩机制。将重点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建立完善督导落实机制,定期督查通报,夯实工作责任,引导组织人才工作资源向乡村振兴聚焦聚力。

(三)注重宣传总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广泛宣传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路线方针政策,利用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宣传组织人才工作助推乡村振兴的典型事例及成效,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努力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资源开发新模式,切实为xx镇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1、项目名称:

实施“一引两促”人才工程,助推**乡村振兴。

2、项目目标:

按照**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方案的相关要求,在全镇范围内推行“一引三促”工程,着力选拔和培养一支带领广大群众发展的农村能人队伍,充分发挥能人在脱贫攻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3、项目措施:

一是精心组织引进人才。制定乡村人才服务站建设方案,在**镇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乡村人才服务站岗位,制作标识标牌,充实工作人员,建设“一网一线一栏”,建立了乡村人才管理服务群,安装了服务电话专线和人才政策宣传栏,完善了工作机制,形成人才向乡村流动的导向,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中坚力量。

二是加强培训促进提升。**镇80多名返乡农民工、本土人才、带头发展产业的村干部参加**镇乡村人才就业专题培训。主要对就业服务政策、扶贫贷款政策、种养殖产业技术进行了专题培训,同时探讨解决了影响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发展的“瓶颈”,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能力提升和创新人才培养精准发力。

三是示范带动促进发展。充分发挥我镇鹤**、**合作社、**有限公司、天**有限公司示范带动作用,按照一个龙头企业帮扶10个创业人的原则,建立结对帮扶台账,镇党委按照预定方案全程参与。让有想法、有干净的乡村创业人才少走弯路,快速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产业的决策部署,根据《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方案》(粤农农规〔2019〕2号文)和《中共珠海市委办公室 珠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对标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硬任务扎实推动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珠委办字〔2019〕56号)等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

围绕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相匹配的美丽乡村,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农民受益”的原则,通过项目实施,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区域特色优势明显、市场前景较好、组织化程度较高、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专业村、镇,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带动产品开发、产业发展,富裕一方农民,振兴一方经济。自2020年开始,连续3年,结合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每年扶持3-5个村创建“一村一品”样板村,样板村“一村一品”主导产业产值增长30%以上;所在村参与项目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未参与项目农民提高10%以上,努力使每一个样板村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亮点;到2022年全市扶持10个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形成2个特色农业产业专业镇。

(一)建设条件。“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应符合以下条件:

1.产业主导性强。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已初步形成1—2个特色主导产业,农业主导产业规模占比较高,申报产业产值占本村农业产业总产值30%以上。名特优新产业可适当放宽标准,原则上要在最适种养区发展。

2.新型经营主体强。具有正常运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联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承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任务。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及农村致富带头人等优先支持。

3.组织保障有力。区、镇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镇村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推进工作机构,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扶持政策。

(二)建设任务。各区要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立足本地资源、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依托种养业、绿水青山、田园风光、沙田水乡和乡土文化等,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打造一批新型乡村产业特色村、镇,专业村、镇力争实现生产标准化、特征标识化、产地身份化、营销品牌化。

各区要从产业实际情况出发,开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建设任务包括但不限于:

1.做精做特做强一批特色产业。各区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建设,培育壮大1-2个具有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培育一批名特优新特色产业。

2.培育一批新型主体。加快培育适应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联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的功能,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民”“合作社+专业市场+农民”等经营模式,支持发展多环节托管、关键环节托管和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模式,提高“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组织化程度,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3.推广一批绿色生态技术。建设一批绿色高效生态循环生产示范基地,形成一批标准绿色生产技术规范。围绕资源高效利用,示范推广肥药减量控害、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绿色生态环保技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围绕生产效能提升,示范推广节本降耗、轻简高效等技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4.打造一批知名品牌。推行标准化生产,开展“三品一标”认证,鼓励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产品申报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认证,加强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对认定为专业村、镇的产品,实施“三统一”: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商标、统一logo,力争实现生产标准化、特征标识化、产地身份化、营销品牌化,提高我市“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5.推动一批产业融合。要大力扶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围绕主导产业,建设一批储藏、保鲜、烘干、清洗、分组、包装等初加工设备设施,开发一批特色精深加工产品,拓展运销服务等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在发展特色产业基础上,与美丽乡村建设、南粤古驿道活化、乡村慢行道建设、农事体验、乡村节庆活动等乡村振兴举措相结合,拓展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康养等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进农业与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提档升级和特色产品优质优价。

(一)市级职责。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制定“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作方案、认定办法与资金使用管理、对约束性任务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绩效考核。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对各区推荐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候选专业村镇进行评选,达到认定办法要求的,纳入市级专业村镇,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

(二)区级职责。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总体责任,对“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审批监管,组织项目验收。区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本区入库项目,报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审批,并按要求报送项目进展、资金使用、验收考评、绩效评价等有关情况,组织、审核、汇总辖区专业村、镇认定有关材料,报送市农业农村局。

(三)镇级职责。镇人民政府是责任主体,负责确定发展特色产业,遴选项目实施主体,组织制定总体项目申报方案(含资金使用方案)并申报入库,组织项目实施管理和项目自验、绩效自评。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专业镇认定。

(四)行政村职责。组织开展“一村一品”示范村申报、主导产业确定、实施主体遴选、土地流转、项目实施、资金使用、收益分配等工作,并提供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表决书;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专业村认定。

(五)实施主体职责。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联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是实施主体,主要职责是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清单,负责项目建设及运营,与农民、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利益紧密联结机制。自觉接受各级人民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向镇人民政府上报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组织绩效自评。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主体责任。各区、各有关部门要把“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发展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统筹安排。镇人民政府作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责任主体,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人员,加强项目日常监督管理,选好产业、选强实施主体,强化项目实施过程监督,按时上报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建立完善项目管理档案,组织好项目自验和绩效评价等工作。

(二)提前谋划布局,严格程序要求,做好项目储备。各区、镇要遴选一批产业基础条件好、成长性强,能够代表当地农业特色,符合市场需求,带动农户增收效果好的项目,严格按照要求筛选审核入库项目,落实公开公示、审核把关等程序。区、镇责任部门要扎实做好项目的组织、入库、审核、审批、备案等工作,确保入库项目科学、精准。严格按照要求组织推荐专业村、镇的认定工作。

(三)做好绩效评价。各区要负责组织项目所在村镇和实施主体开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的绩效自评和验收考评。市农业农村局年终对约束性任务开展绩效考核,市财政局视项目推进情况组织开展绩效评价。

(四)加强宣传引导。注重利用各类媒体,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创新示范工作,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营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良好氛围。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加强典型剖析,打造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范例与样板。

(五)鼓励多方投资。加强金融支农创新,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推进普惠金融“村村通”,积极培育村镇银行、涉农投资和担保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推动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信贷投放方式,切实解决“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鼓励将主导产业农产品纳入地方农业保险保障范围,探索开展特色农产品生产收入保险试点。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产业的决策部署,切实做好我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如期完成建设目标任务,根据《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方案》(粤农农规〔2019〕2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库管理办法》(粤农农规〔2019〕5号)、《关于印发新会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方案(试行)的通知》(新府办〔2019〕18号)、区农业农村局《转发关于印发江门市“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实施方案的通知》(2019.9.30)、《关于推荐新会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专家库人选的函》和《关于征求新会区2020—2021年“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新农农函〔2019〕266号)等文件要求,综合各镇(街)、区财政局和公开征求有关意见,结合实际,制定我区实施方案。

(一)建设原则。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市场导向,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为新会区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二)建设目标。

通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区域特色优势明显、市场前景较好、组织化程度较高、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专业村镇,促进地方特色产业由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带动产品开发、产业发展,富裕一方农民,振兴一方经济。

按市下达建设目标任务与统一安排,2020-2021年,我区共扶持7条专业村,每条村安排资金约100万元,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带动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一村一品示范村,新增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结合实际,全区2020年建设3条村,2021年建设4条村。

(一)建设条件。

一是产业主导性强。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已初步形成1-2个特色主导产业,农业主导产业规模占比较高,申报产业产值占本村农业产业总产值30%以上。名特优新产业可适当放宽标准,发展名特优新产业的村镇(乡),原则上要在最适种养区发展。

二是新型经营主体强。具有一定数量正常运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能承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任务。优先支持国家级、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及农村致富带头人。

三是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作用强。具备条件的优先直接支持扶贫开发帮扶对象发展生产,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二)建设内容。

各地要从产业实际情况出发,开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建设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一是做精一批特色产业。各地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建设,培育壮大1-2个具有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培育一批名特优新特色产业。

二是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培育适应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功能,推广“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民”、“合作社+专业市场+农民”等经营模式,支持发展多环节托管、关键环节托管和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模式,提高“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组织化程度,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是推广一批绿色生态技术。推行标准化生产,示范推广轻简高效种养技术模式,建设一批绿色高效生产示范基地;制定一批标准绿色生产技术规范;示范推广优质、特色、高效品种,强化地方特色品种的保护、利用和提纯复壮,提高供给精准和有效性;示范推广节水灌溉、肥药减量控害、秸秆综合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等绿色生态环保技术。

四是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鼓励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产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认证,加强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打造一批“乡字号”、“土字号”农产品品牌。认定一批市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推荐一批省、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对认定为专业村镇的产品,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商标、统一logo,力争实现生产标准化、特征标识化、产地身份化、营销品牌化,提升我市特色农产品的供给质量,提高我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五是推动一批产业融合。围绕主导产业,建设一批储藏、保鲜、烘干、清洗、分组、包装等初加工设备设施,开发一批特色精深加工产品,拓展运销服务等相关产业,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在发展特色产业基础上,与新农村建设、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以及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等相结合,拓展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提档升级。发展订单农业,及时对接供需,搭建特色农产品营销推介展示平台,建立一村一品产品采购商联盟,强化市场体系建设,实现特色产品优质优价。

六是推广一批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技术。支持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与机械化技术推广,鼓励农机农艺融合;推广“机器换人”,提升劳动效率。与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相结合,支持发展电子商务营销,探索推广“一村一品一店”模式。

七是加快一批土地流转。以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载体,鼓励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提升我区农业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水平。

各级政府、农业农村、财政、审计部门及新型经营主体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共同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

(一)县级职责。区农业农村部门审核本区入库项目,组织专家评审,报区人民政府审批;按要求报送项目进展、资金使用、验收考评、绩效评价等有关情况;对辖区开展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进行业务指导;组织、审核、汇总辖区市级、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和全国一村一品专业村镇申报。

(二)镇级职责。镇(街)人民政府是责任主体,负责确定发展特色产业,遴选项目实施主体(含实施主体专用银行账号),组织制定总体项目申报方案(含资金使用方案)和实施方案并入库,每月通过信息平台上报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组织项目实施管理和项目自验、绩效自评。申报市级、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

(三)行政村职责。协助镇(街)人民政府开展主导产业确定、实施主体遴选、土地流转以及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等工作。申报市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认定。

(四)实施主体职责。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是实施主体,主要职责是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清单,负责项目建设及运营,与农民建立利益紧密联结机制。自觉接受各级人民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每月向镇人民政府上报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组织项目自验和绩效自评。

(五)其他部门职责。各级财政部门视情况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各级审计部门负责对补助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进行审计。

(六)项目专家职责。按照《关于推荐新会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专家库人选的函》等要求,区农业农村部门于2020年1月前组建不少于9名(含)专家的项目专家库,按评审、验收等工作实际,在项目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5名专家,组成评审或验收专家组,以实地考察结合审阅项目材料方式进行评审、验收,形成评审或验收意见,报区农业农村部门。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