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年度财政运行工作总结(优秀13篇)

时间:2023-11-30 20:45:12 作者:ZS文王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及时调整工作策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的更好对齐。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灵感和启示。

财政局年度工作总结

2020年,市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市财政经济保持平稳健康运行。

一、坚持科学征管,财政收入质量稳步提高。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等复杂形势,按照“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不过头征收”原则,科学有序做好收入组织工作。狠抓收入任务分解和责任落实,围绕“开门红”、“双过半”、冲刺全年等关键时点进行专题部署,严格督查考核,力促收入及时均衡入库。强化部门联动协作,完善收入预测分析机制,密切关注全省及周边地区财政收入运行态势,深入研判支柱行业及税源大户收入增减变化趋势,科学组织和调度收入,确保全市财政收入在稳定的区间内实现较高质量增长。2020年,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6.6亿元,比上年实绩增长6.6%,总量位列全省第8,增幅居苏中地区首位,超额完成预期目标。

二、强化发展支撑,财政政策导向更加鲜明。扎实抓好积极财政政策落实,大力推进减税降费,按照上级部署和要求,取消、降低和停征40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继续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市级全年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超过3亿元。组织开展“深化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专项行动”,全面落实支持创业创新和小微企业发展七项减税措施,及时审核兑现创业富民补贴资金,进一步激发全民创业能量。优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设立工业经济、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等专项资金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支持用好“科技创新券”,全年审核兑现资金2904万元,市区累计发放“科技创新券”3.8亿元。认真落实全市向环境污染宣战大会精神,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力度,全力保障实施“263”专项行动。深化财政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引入省再担保集团和6家省级银行机构加入“泰信保”业务,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加大“小微创业贷”推广力度,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规模,2020年财政普惠金融产品引导金融机构放贷超30亿元,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优化支出结构,推动民生福祉进一步改善。按照“保基本、守底线、抓重点、补短板、创特色”要求,统筹加大社会事业和民生改善投入力度。全力支持打好脱贫攻坚战,突出项目带动,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惠及全市56个经济薄弱村;开展健康扶贫,全市健康扶贫补充保险每年总保费约2000万元;提高低保标准,全市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650元/人·月,提前两年实现市域低保标准城乡一体化;落实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农村低保户和五保户年收入全面超过人均7000元的脱贫目标。建立扶贫助学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下达助学金、免学费补助和生活补助资金1735万元,市区16400学生受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88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人均不低于65元,职工医保报销比例走在全省前列。创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老年人助餐、助浴补贴标准,支持市老年活动中心建设运营,支持构建“泰有福”养老服务综合体,首创养老服务“三张券”制度,推动加快建设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四、推进机制创新,政府投融资改革逐步深化。面对政府投融资瓶颈制约趋紧的形势,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破解发展难题。推进产业投资基金进一步做大做强,策应我市“1+5+1”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组建大健康产业投资基金、长江生态环保发展基金、国科健康基金和建筑业基金,加快子基金投资项目遴选调查,全面打造“1+10+n”基金体系。稳步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完善内部协调工作机制,强化财政承受能力和物有所值论证,规范项目入库与实施,全市新增入库项目8个、新增投资额135.15亿元,其中省试点项目4个,市体育公园ppp项目有序推进实施。深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市本级32个购买服务项目资金节约率达15%。组织开展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全面摸清资产家底,加大集中监管、分类处置和存量盘活力度,将经营性资产分期分批划转至相关市属国企,帮助化解部分政府隐性债务,在全省率先建成行政事业资产监管系统,构建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案例获评全市年度改革创新一等奖。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持源头防控、标本兼治,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化解政府债务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五、深化依法理财,财政治理水平不断提升。认真贯彻落实预算法,进一步规范财政管理,创新理财方式。大力度清理往来专户和对外借款,盘活存量资金9000多万元。开展“零基”预算试点,将预算安排与执行进度、结余结转规模以及绩效评价和各项监督检查结果挂钩,进一步提升预算编制水平。有序推进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试点工作,试点部门从1家扩大到9家。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纳入绩效管理范围资金达50亿元。强化政府采购源头监管,进一步优化集中采购目录,提高限额标准。规范财政票据管理,票据种类由原来的112种精简为5类28种。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全流程跟踪评审,累计核减不合理项目概(预)算5731.58万元,综合核减率达8.83%。引入竞争机制,首次对市本级财政间隙资金1年期存放进行公开招标,资金存放更加公开透明。常态化组织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问题及时督促抓好整改。创新村级集体资金监管模式,全面推行村级会计代理服务和村务卡制度,我市农村“三资管理”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建成专项资金阳光监管平台,构建“预算、执行、监管”全过程跟踪监管机制。深入推进“六位一体”法治财政标准化管理,法治财政考核综合得分名列全省第二,获评全省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标准化管理示范点单位和全市法治政府建设考评优秀部门。

六、强化作风效能建设,财政部门形象更好建树。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努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财政干部队伍。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再出发,对标找差新跨越”大讨论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化“书香机关”建设,办好“道德讲堂”,开通“xx财政”微信公众号,大力营造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财政文化氛围。定期举办“财政大讲堂”和“你讲我听”财政讲坛,开展“院校行”等系列培训,不断提升财政干部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推进机关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局机关党委、工会、妇联圆满换届,财政学会等“五会”成功改选。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全年办结建议提案83件,“三访”到位率、按时办结率、代表委员满意率均达100%。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落实新风行动”,帮助走访社区梳理问题、排查矛盾、解决实际问题。认真落实市委“两个规范”,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做到党风廉政、作风建设与财政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严格落实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有序推进干部交流轮岗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编制公布责任清单、权力清单,加强权力运行监控,注重抓早抓小抓细,有效维护财政资金和人员“两个安全”。2020年,局机关被表彰为全市效能建设综合考核“十佳标兵单位”。

财政局年度财政工作总结

20xx年,市财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富裕、秀美、宜居、和谐的总体目标,按照“主攻项目,决战‘三区’,凸现特色,实现跨越”的总要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坚持以组织收入为核心,以服务发展为目标,创新工作思路,主动服务大局,深入推进改革,突出保障民生,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有力的促进了全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一)克难攻坚,强力推动财政收入实现稳增长。20xx年,市财政部门努力克服宏观经济波动及产业税收政策集聚调整等不利因素影响,坚持以“拓税基、稳税源、细分解、强征管”为抓手,切实强化收入组织工作。积极落实铜产业、物流业、江铜集团等重点税源行业企业的产业扶持政策,夯实财源税源基础;深入推进综合治税改革,形成齐抓共管的社会治税合力;持续开展了低税负企业专项稽查、房地产建安行业税收专项稽查等税收征管工作,堵塞税收征管漏洞;常态性的开展税收组织调度,解决收入组织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系列有效措施,有力的推动了全市财政收入实现平稳较快增长,财政综合实力得到明显增强,截止20xx年10月底,全市财政收入完成92.5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8.4亿元,同比增长12.2%。到20xx年底,全市财政收入预计完成109.8亿元,同比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80亿元,同比增长9%。

(二)服务大局,全力推进“四个”建设发展。20xx年,市财政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立足财政职能,强化资金保障,全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开展“三争”强保障。针对地方财力总量依然偏小的现状,着力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强化财政保障能力。在市本级搭建了“三争”项目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向部门通报财政项目资金申报信息;积极赴上级部门协调汇报,争取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20xx年全市预计取得上级转移支付资金42.5亿元,较增长5.5%。市本级争取地方政府债券额度23亿元,较上年增长9.7倍,同时,围绕全市“8+1”重点工作部署,在争取棚改保障房建设贷款等重大资金政策扶持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二是强化扶持促发展,1-10月份,通过财园信贷通为xx2户企业发放贷款5.3亿元,较好的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发展难题。并安排“财农信贷通”风险补偿金2070万元,着力带动1.65亿元金融资金对农业的信贷投入,信贷规模较上年增长37.5%,推进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升级。三是加大投入保重点。1-10月份,市财政围绕市委、市政府一江两岸”城市新框架的建设思路,审核拨付项目建设资金约3.08亿元,为打造城市建设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为全市棚户区改造、320产业集聚带、市高教育园区等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理财为民,进一步强化财政综合保障能力。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公共服务财政投入,财政支出进一步向民生倾斜。截止20xx年10月底,全市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农林水事务、城乡社区事务、交通运输、住房保障等涉及民生类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63.4%,较上年同期提高了4个百分点。支农方面:下达各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8255.74万元,夯实农业生产基础;下达支持现代农业粮食、茶叶、蔬菜、水产、畜牧等重点产业发展资金6232.38万元,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升级;下达防灾减灾资金1937.78万元,加强农业防灾减灾建设,防御风险,确保农业生产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下达各项农村发展资金4322.7万元,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下达各项农业民生资金10484万元,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改进民生,促进农民增收。教育方面:20xx年共拨付下达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义教保障经费上级资金9961万元,惠及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学生100872人,贫困寄宿生9526人;市级财政拨付各类助学金724万元,为4259名困难学生提供了资助;分配下达农村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资金1137万元,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金4338万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薄弱学校改造资金4146万元。拨付下达省统筹地方教育附加资金8949万元;追加拨付市本级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资金1103.1万元,为全市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供了有力支持。社会保障方面:20xx年,全市财政社保资金支出21.1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1%。由于资金保障有力,我市的社会保障财政补助标准较20有了7%-xx%的增长。主要有:筹集安排资金3.5亿元,将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人均320元提高到380元;筹集安排资金1.2亿元,将城乡低保财政月人均补差水平由240元、145元提高到290元、xx5元;筹集安排资金9.2亿元,将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水平由人均1345元提高至xx30元;筹集安排资金1.1亿元,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水平由人均每月70元提高到80元。财政投入的大幅度增长,有力保障了我市各项民生工程顺利实施。

(四)深化改革,全面推进财政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围绕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目标,持续推进深化各项财政体制机制改革,财政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制定出台了《关于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收支范围,着力建立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统筹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并对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等改革措施进行了明确。全面推进预算公开,全市除涉密部门外的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向社会进行了全面公开。在全市范围全面开展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准确地反映各级政府的整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将10.8亿元财政专项资金、政府性基金、财政暂存款、财政专户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管理,对市直246个预算单位、284个银行账户的4.52亿元实有资金进行了清理,用于抵扣预算安排。扎实开展收费清理改革,对全市涉企收费进行了全面清理,督促相关部门落实收费清单制度,并将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单位名单及收费项目通过政务网站向社会公示。稳步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建立了政府购买服务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推进相关试点项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采购、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等改革持续深化,财政管理更加规范严谨,各项工作流程更加阳光透明。今年1-10月份,全市政府投资评审核减项目资金5.8亿元,政府采购节约采购资金1200万元。

(五)强化管理,稳步提升财政依法理财能力水平。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管,20xx年,我局联合多家部门,在全市开展了涉农资金专项整治活动,共查处涉农资金问题497个,涉及违规资金5.3亿元。开展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有关情况专项检查,共计检查财政及部门存量资金73.7亿元,督促各部门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对22家行政事业、企业单位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着力提升部门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组织开展了地方性政府债务的清理甄别工作,切实把握了政府债务清理甄别工作的政策界限,实事求是,认真做好清理核实了存量债务、对存量债务甄别分类、摸清偿债能力、清理在建项目、统计融资平台公司名录等地方政府存量债务清理甄别相关工作,确保按时完成清理甄别工作,为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打好基础。

(六)转变作风,着力提升财政部门服务水平。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三严三实”的工作要求,深入推进财政干部作风建设,着力打造勤廉高效的财政干部队伍。坚持高效服务,严格落实机关作风建设“十项举措”,全面推进工作限时办结制度,建立了公文办理督查制和回访制,财政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规范工作流程,按照“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的管理目标,理顺了内部管理机制。围绕财政项目资金申报、政府采购、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实现了项目资金申报网上公开,中介委托业务选择公开透明、各类工作流程一目了然,确保了财政权力阳光化运行。通过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的系列举措,树立了财政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

二、“十三五”工作思路。

20xx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认真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提升财政增长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做好财源培植,细化收入征管,实现财政收入可持续性增长。一是深入推进财源建设。积极运用各种财税政策措施,积极支持产业发展,增强经济发展与财政增收的支撑力。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着重支持铜产业、物流业等支柱型产业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水工、节能照明、大健康、文化创意、汽摩配件和本地传统特色产业等行业扶持,不断壮大非铜产业规模。另一方面,要大力扶持服务业、房地产业等地方税源建设,增加地方可用财力,壮大财政综合实力。二是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在财政体制、税收分配、财力支持、激励机制等方面,放权让利,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鼓励县级财政收入做大做强。三是构建完善综合治税,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形成社会治税合力。进一步加强低税负企业税收稽查评估、政府建设工程税收稽查,建安房地产业税收治理等重点税收稽查工作,堵塞征管漏洞,同时着力规范非税收入的征缴管理,以票控收,加强稽查。

二是优化支出结构,突出保障民生,提升财政公共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聚集财力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重大决策落实,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强化民生资金投入,积极筹集资金,保障市委、市政府相关民生实事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大“三农”保障力度,不断完善覆盖城乡义务教育保障体系、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劳动就业服务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继续贯彻落实关于厉行节约的各项要求,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一切事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保证重点资金需要,确保财政收支平衡。扎实推进预算绩效评价和完善预算结转结余资金清理回收机制,积极加强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监督力度,重点对民生资金、部门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等资金进行重点监管。加强对工程建设,民生保障等资金的监督,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

三是深入推进改革,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建立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统筹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建立将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应统筹使用的资金列入一般公共预算的机制。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立覆盖全部国有企业、分级管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分享制度,进一步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力度。推进预决算公开。细化政府预决算公开内容,除涉密信息外,政府预决算支出全部细化到支出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推进中期财政规划管理。会同相关部门研究编制三年滚动财政规划,根据经济发展趋势和国家、省、市中长期发展规划,对未来三年重大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对规划期内一些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大项目,研究政策目标、运行机制和评价方法。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将政府购买服务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在部门预算经费或经批准的专项资金等既有预算中统筹安排,切实降低公共服务成本,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工作,建立健全覆盖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民生资金、预算编制执行和重大财税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对财政专项资金落实、会计信息质量等进行检查,推进内部监督,健全财政管理内控机制。

四是积极转变作风,提升服务效能,树立财政部门良好形象。以优化作风、提升水平为目标,坚持不懈地推进财政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切实提高财政干部科学理财能力,即注重加强干部政策理论知识学习,坚定理想理念,提高政治素养;又扎实开展财政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干部实际工作能力。积极转变干部思维方式,努力提升财政干部的理解力、执行力和创造力;创新财政工作理念,增强应对困难、破解难题的能力,以财政干部的新思维、新举措带动财政工作的跨越发展。大力强化干部作风建设,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廉政教育,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牢固树立干部“心系群众、财政为民”思想理念,积极落实“八项服务承诺”,严格落实限时办结制、预算单位回访制、“一报告一回复等服务要求,大力营造“敬业爱岗,忠于职守,务实进取,廉洁奉公”的财政氛围,努力实现财政队伍创一流业绩、建一流环境、铸一流队伍、树一流形象的工作目标。

区财政局年度工作总结

xxxx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疫情性减收、经济性减收、政策性减收“三叠加”,防控性增支、逆周期调节性增支、基础保障性增支“三碰头”的挑战,区财政局全局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上级财政部门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责任担当落实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服务“六稳”“六保”工作大局。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xx、xx亿元,增长—x、x%,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完成xx、x亿元,增长—x、x%,位列全市第二。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取得显著成效。xxxx年度,区财政局获得省市区绩效考核全优(全省财政系统考核优秀、全市财政系统绩效管理考核优秀、区级机关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等荣誉。

(一)担当有为助力“两战两赢”。一是支持疫情防控有强度。根据疫情防控的新形势新要求,简化工作流程,加快防疫资金拨付,全力保障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医疗物资等重点支出,迅速将资金拨付到相关单位及重点领域,支持全区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开展。全年共落实疫情防控经费xxxx万元。二是支持复工复产有力度。出台优企惠企“xx条”、税收惠企“xx条”等政策,全年兑现“五减”政策支出xx、x亿元。全年减免采购文件工本费、取消投标保证金、降低履约保证金等共计x、x亿元。不折不扣落实“两直”资金。出台《xx区“两直”资金监督管理办法》,筹集区级配套资金x亿元,惠企利民资金池规模达到x、xx亿元,加快资金落地,惠及市场主体xxxxx万户。三是同心抗疫有温度。组成“xx企管家”服务团队,深入工业企业一线检查指导企业开展防疫工作,指导帮助企业充分了解政策、用足用好政策,助力企业稳步复工。为加强社区一线防疫力量,全局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到联系社区(xx社区)和自己所在社区“双报到”,积极做好交通要道值守、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等工作,累计开展志愿服务xxx余人次;安排全局干部到联系卡点(平田庄前)开展防疫监测点值守,累计出动执勤人员xxx人次;组织全局党员干部捐款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二)围绕中心服务发展大局。一是保障打好“三大攻坚战”。去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全局上下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共计投入xxxx万元扶贫专项资金,在就业扶持、产业扶持、教育扶持、健康扶持、住房扶持、兜底保障六个方面开展脱贫攻坚,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脱贫。积极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大力支持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修复试点,开展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水土流失防治、森林质量改善和土地整治与土壤污染修复等x大类建设工程xx个项目,总投资约xx亿元,为全省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xx样板”。深入实施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专项行动,应用全口径债务监测系统强化日常债务监测,严控隐性债务增量,依法规范政府债务限额管理。二是扎牢铁心过“紧日子”的篱笆。加大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的项目,严控“三公”经费预算,同比压减x%,节约的资金用于疫情防控、企业扶持等经费保障。盘活存量资金,全年共清理收回部门存量资金xxxx万元,统筹安排用于全区重点领域、重点项目。三是筑牢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石。继续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累计兑现各类惠企资金达x、x亿元,为历年之最。充分发挥“政采云”平台效益,引导xx有限公司、爱玛电动车xx生产基地、xx有限公司入驻“精品馆”,截至目前,共有xx家企业入驻“政采云”“精品馆”。同时,以“政采贷”助力中小企业发展,打通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平台,推动企业运用“政采云”平台上的政府采购合同进行线上融资。截至目前共有xx家金融机构提供“政采贷”服务,全年完成政采贷共计xxx万元。设立总规模x、x亿元的产业基金,计划撬动社会资本xx多亿元。加大企业上市培育支持力度,对申请境内上市的企业,每家企业最高给予xxxx万元奖励。投入xxx万元资金成立xx凤凰学院,为本地优质企业在科技创新、企业上市等方面提供课程培训和资源对接。安排财政资金xxxx万元率先在全国开展省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评级试点,新增小微信用贷款需求户xxxx户、小微企业融资xx、x亿元,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开展“四百”重点财(税)源建设专项行动,深入了解、提前排摸我区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和税收情况,建立“一户一档”机制,精准服务企业需求。四是做大重点项目的资金蛋糕。全力争取中央、省、市政策和资金,全面掌握政策动向,做好信息收集,主动对接项目部门,根据政策方向和政策条件强化项目储备、培育、申报,积极争取政府债券资金,继xxxx年荣膺第一轮省“两山(二类)”建设财政专项激励(x亿)区县后,在xxxx年度绿色转化财政专项激励资金竞争性评选中突围成功,再次成功向上级争取x亿元绿色转化财政专项激励资金。

砥砺奋进开新局谋新篇。一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稳步推进。全力推进部门间“最多跑一次”改革及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推进政务服务网统一公共支付平台实施应用,全年通过统一公共支付平台实现x、x万笔电子缴款,合计金额xx、x亿元。二是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深化。出台《xx区区属国有企业机构设置与编制管理办法(试行)》《xx区区属国有企业员工招聘与流动管理办法(试行)》《xx区区属国有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暂行办法》《xx区区属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指引(试行)》《xx区区管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核定暂行办法》等文件,进一步对区属国有企业投资设立公司、设置内设机构、确定人员编制数量、招聘员工等方面进行明确,强化对区属国有企业全流程、全方位的有效管理。三是街道财政管理体制持续完善。为提高街道基本财力保障水平,对八个街道全部实行部门预算管理体制,街道行事人员基本支出与运行经费由区级财政按部门定员定额标准进行保障,同时留有一定缺口,激发街道创收积极性。拟定《xx区街道预算审查监督办法(试行)》,加强对街道办事处预算的审查监督,规范财政预算行为。四是财政专项检查成效凸显。开展脱贫攻坚专项检查。联合派驻纪检组深入基层一线,查找扶贫工作薄弱环节,发现问题xx个,主动推动问题整改,并全部整改到位。开展基层财政资金管理及财政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专项检查,根据上级通知要求,对xxxx年至xxxx年基层财政资金管理情况进行专项监督检查,联合区审计局、区西部扶贫开发委等部门成立xx个专项检查小组,由局班子成员带队,分x组赴乡镇基层财政所开展实地调研,督促各地边查边改、以查促改。五是资金存放指标不断优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政府工作支持力度,修改新增税收、金融工作中心考核指标、疫情防控支持贷款等指标,全年共组织x期财政资金竞争性存放招投标,共计存放金额xx、xx亿元,增加收益xxxx、x万元。六是重点项目“四算”审核监督工作积极有为。出台《xx区政府投资项目预结算管理暂行办法》,优化审核工作程序,实现项目审核“少跑”、“零次跑”,开启xx政府投资项目预结算编审质量管理新篇章。

强化淬炼打造“硬核”队伍。一是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进。局党委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按照管党治党的要求,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从严从紧、落细落小抓好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财政干部的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进一步强化。二是党建基础不断夯实。我局于xx月成立区财政局(区国资办)党委,调整局机关党委委员,成立局机关纪委,配强专职、激活兼职,优化支部委员配置,合理设置党小组,深化星级评定工作,健全职责分工、议事规则等日常运转机制,切实增强履职意识,提升党建工作合力,进一步激发了财政干部干事创业激情,推动各项工作开展。三是清廉机关品牌不断深化。以“清廉财政、为政服务”为主题的清廉机关,恪守“财为政服务”工作理念,提炼了“五廉五财”工作品牌。同时还在每层楼道中间呈现了廉政文化、警示案例、习近平金句等内容,充分展示“严谨、坚守、创新、奉献”的财政职业精神,被评为xx区清廉文化进机关示范点,区国企党建联盟被评为xx区机关党建示范点。四是财政廉政文化持续弘扬。宣传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财政政策体系,结合xx区一号工程“官河古道”项目,拍摄微电影《官河人家》。五是内部管理不断强化。信息宣传再续辉煌,省厅的信息考核连续六年获得全省优秀,市局的信息考核连续六年排全市第一。扎实做好财政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稳步推进信息化项目实施,全力支持“数字xx”建设。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完善财政管理责任制度体系建设,全面铺开浙政钉掌上执法系统应用,圆满实现“七五”普法工作收官。

(一)围绕科技创新,在首位战略首位保障上求实效。力争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长要在xx%以上,助推xx江科创带建设。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和研发激励,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落实科技型企业税收优惠和财政支持政策。落实重点人才项目资金保障,安排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工作和政策兑现。

(二)围绕统筹兼顾,在稳住收支平衡大局上求实效。按照“匹配性、均衡性、可持续性”的要求,合理把握组织收入力度和节奏。牢固树立铁心过“紧日子”的思想,集中财力办大事,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除重点项目和刚性支出外,一般性项目支出再压减xx%以上,公用经费直接压减xx%。

(三)围绕共同富裕,在纵深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上求实效。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中央及省市对农民补贴政策,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继续做好省级乡村振兴蜜橘产业数字化示范试点工作,力争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全力争取创建省级乡村振兴高山罗幔东魁杨梅集成创新示范区。

(四)围绕数字赋能,在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上求实效。有序推进全省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落地和实施,并以预算管理一体化为支撑,撬动财政体制机制各方面改革,提高项目储备、预算编制、预算调整和调剂、资金支付、会计核算、决算和报告等工作的标准化、自动化水平。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充分发挥“资产云”“政采云”“一网通兑”和统一公共支付平台的作用,推进财政数字应用,实现“技术+制度”上的突破。

(五)围绕争资争项,在争试点争资金上求实效。要强化抢抓意识、争先意识、大局意识,各条线、各业务口都要积极向上对接,争试点、争资金。要提前谋划、超前部署xxxx年新一轮的专项债券资金争取工作,在总结前期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前商定xxxx年债券资金督查落实考核办法。

(六)围绕绿色转化,在厚植绿色发展底色上求实效。要集中财力、精选项目,在认真总结第一轮“两山”建设财政专项激励资金工作经验和不足,全力用好新一轮绿色转化财政专项资金x亿元,擦亮xx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招牌。

(七)围绕杠杆作用,在做大做强政府产业基金上求实效。把运用好政府产业基金作为财政部门优化营商环境的第一大抓手。第一期x亿元资金已经到位,拟通过直投跟投和参股子基金的模式运作,计划撬动社会资本xx多亿元。xxxx年要立足实际需求,加紧设立人才子基金、模塑产业类的子基金,引导更多、更优的社会资本投入到xx的主导产业中去,带动xx产业高质量发展。

(八)围绕激活动力,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上求实效。完善国资国企监督管理制度,推进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体系建设,保障企业合规经营和高质量发展。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争取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推动完善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发挥国有资本的影响力和带动力。着力做好国企党建工作。

(九)围绕守好底线,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上求实效。增强“三保”支出保障能力,持续兜牢“三保”底线。积极研判省社保基金统筹新政策,落实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后的有关财政责任承担工作。科学实施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专项行动,以五年化债计划为目标,在确保不踩红线、坚守底线的前提下,多渠道筹集偿债资金,保障化债任务顺利完成。加强债务风险源头管控,严格落实“三个不得立项”要求,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审批。

(十)围绕忠诚担当,在打造xx超强财政铁军上求实效。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强、标准高”的财政铁军,盯牢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钉钉子精神做好财政保障。更好地关心关爱干部职工;树牢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抓好干部教育培训;激发干事创业激情,通过颂歌献给党活动,增强党员干部凝聚力,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财政局年度财政工作总结

众所周知,“和谐社会”一词,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在今秋的六中全会中再一次重申。一时间,“和谐”成了我们这个社会最亮丽的名词,“和谐”也获得了最广泛的社会认同。

什么是和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亲情的和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友情的和谐;“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爱情的和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大众的和谐。微风细雨,桃红柳绿,是自然界的和谐;男耕女织,各尽其职,是社会的和谐。

和谐不是强行的,和谐是顺其自然的,就象我们给生活困难的人送去党的关怀,就象八亿农民沐浴着新农村建设的阳光!让贫困的人不再饥饿,让受灾的群众不再一无所有,让患病的人有钱看病,让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这就是和谐,财政的和谐![找材料到本网--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看看那普照大地的阳光吧,你看它从早到晚,把它的光和热照在每一个角落,从不吝惜,从不偏袒,从不计较报酬,它那样大公无私,那样一心一意地为人民发射光和热,这是何等宽阔的胸怀!”陶铸的这段名言,不仅是自然界和谐的描述,更是和谐财政的真实写照!

前些时候,我和几位朋友在一家餐馆吃饭,只听见邻桌的一个人大着嗓门,对其同桌的几个人说:“我的一位同学现在是省财政厅的大官,可惜他没有基层财政的人事权,要不然,我找他把我弄到财政上去干干。”听听,这位老兄的`话多牛。是的,在外人眼里,我们财政人就是财神爷,大笔一挥,就是几十几百万资金,真爽。可是有谁知道,我们财政人的奔波劳碌,酸甜苦辣?就拿每年元旦来说吧,当别人正沉浸在节日的喜庆里,享受着天伦之乐时,我们财政人却在通霄达旦地敲击着键盘,任一二三,三二一在指尖无休止地跳跃。

虽然我们的青春在喘着粗气,虽然我们的生活在滴嗒滴嗒地流着汗,虽然我们的年华,正一点一点地被枯燥的数字耗干,但是,自从我们踏入财政门槛的那一天起,在我们年轻的心壁上,就雕凿着一种激情:挥洒汗水、燃烧青春、奉献社会、创建和谐。为了抓收入,我们迎朝阳,披霜露,为了控制支出,我们勇立改革潮头,在正与邪、情与法的较量中实现规范管理,为了创建平安和谐的社会,我们夜以继日、无怨无悔地挥洒着汗水,把情留给财政,把爱洒向大家。

在收与支之间,在借与贷之间,在一二三之间,在个十百之间,在元角分之间,到处可以看见我们的足迹,是雨水,是汗水,是泪水……但只要我们的汗水能换取千家万户的安居乐业,只要我们的汗水能换取经济的腾飞,我们苦点也心甘,我们累点也情愿。

随着我县“一带三园”建设的高潮迭起,随着我县经济的迅猛腾飞,我们财政人的任务将更加艰巨。也就是说,在我们的前方,也许除了上坡还是上坡,我们的每走一步都会感到吃力,我们的每前进一步都会汗如雨注,我们的每一分收获都需要付出巨大的艰辛,但我们知道,我们的每一次抬足都证明了生命的隆重,我们的每一滴汗水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我们的每一分付出都将为社会增添一份和谐。

生命,只有在时空的经纬中慢慢沉淀,才能显示它的价值。让我们燃烧自已、燃烧自己的生命,使生命之光大放异彩;让我们所有的热血,都为人民的安居乐业而流动;让我们所有的汗水,都为经济的迅速腾飞而挥洒;让我们所有的激情,都为社会的和谐而澎湃吧!汗水可以为我们作证,汗水折射的太阳的光芒可以为我们作证,我们是和谐平安xx的先锋!

《创建和谐财政财政局演讲稿》来源于本网会员分享,欢迎阅读创建和谐财政财政局演讲稿。

财政局年度工作总结

一是有效提升预算编制的合规性和准确性。准确梳理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标准,有效提升部门基本支出预算编制的合规性和准确性;强化对部门专项资金特别是政府性重大专项支出使用绩效、预算执行的考核;二是有效保障年度重点工作。结合区委、区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安排,继续严格执行xx区已出台的各项经费支出管理相关规定,确保各项财经制度严格执行到位,在确保财政资金专款专用的同时不断提升资金使用绩效,为打造“幸福xx”提供有力的财政保障;三是有效提升财经制度规范落实水平。严把监督检查关,落实省、市统一部署开展作风建设自查自纠专项行动,牵头组织了通讯套餐(补贴)、会议费自查自纠、地区互查和重点抽查,对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会同相关部门对部分区级单位和园区(街道)开展公务(商务)接待、公务用车管理、食堂支出等专项检查和抽查,严肃财经纪律,对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财政总结】区财政局年度工作总结

:

(一)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100。

亿元大关,完成。

100.33。

亿元,增长。

60。

提前两年实现了这一目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

34.16。

亿元,增长。

25.22。

其中:税收收入为。

32.6。

亿元,增长。

26.35。

非税收入。

1.56。

亿元,增长。

5.4。

全区一般预算支出为。

18.43。

亿元,增长。

8.82。

大力组织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总量居全市第二,增幅分别高于全省、苏南地区、全市。

3.12。

5.32。

8.12。

个百分点,列全市第一,比。

07。

年前移二位。收入增幅近年来首次超过苏州、无锡高新区,在苏南五市。

48。

个县(市)、区中排名。

14。

位,比。

07。

年上升一位。税收收入在财政收入中占比按一般预算收入计算占。

95.48。

分别高于全省、全市平均。

12.08。

8.69。

个百分点,列全市第一。财政收入分级次来看,镇街道共完成。

16.25。

亿元,增长。

36.53。

高于全区平均增幅。

11.31。

个百分点,其中地处东南部的三街道和新桥、薛家镇共完成。

10.09。

亿元,增长。

44.02。

西北部的春江、罗溪、西夏墅、孟河镇共完成。

6.16。

亿元,增长。

25.79。

镇、街道完成的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区。

47.56。

年财政体制调整前增加了。

10。

个百分点。

8.82。

(剔除一次性补贴后的同口径),低于全省。

25.4。

的比例。

16.58。

个百分点。去年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下降了。

0.1。

低于支出平均增幅。

9

2826。

万元,增长。

174.1。

;农林水。

7260。

万元,增长。

19.45。

;医疗卫生支出。

7899。

万元,增长。

34.18。

;社会保障和就业。

19525。

万元,增长。

11.29。

5

共筹集资金。

1900。

万元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区恢复重复。

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定期召开财政形势分析会,加强与国、地税、市财政契税征收所等征收部门的协作配合,会同经发局等经济管理部门针对宏观形势的巨变及时分析我区工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受影响程度,预测走势,适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确保了全年财政预算任务的完成。

(二)不断强化财政政策手段,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增长。

去年以来,国家对宏观调控导向作了两次重大调整。第一次是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从“防经济过热、防明显通胀”,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第二次明确提出宏观调控的重点就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把“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年来我们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紧紧围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植和壮大地方财源,综合运用各种财政政策手段,积极主动支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300。

多万元,扶持企业创新、技改、产学研等项目。

73。

个。引进海归创业人才。

30。

人,核拨创业扶持资金。

2197。

1.5。

亿元,支持实施各类项目。

266。

个。

全年新增税收。

6200。

多万元;加强对京沪高铁、西绕城高速、

s338。

省道等国家、省、市重点工程项目。

1500。

29.73。

亿元,认真贯彻国家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政策,建立新的土地收支管理机制,确保操作规范、运作顺畅。

(三)优化支出结构,着力提升财政保障能力。

按照“两个高于”及部门预算管理要求,

年全区农林水支出。

7260。

万元,比上年增长。

19.45。

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增幅近。

11。

353。

万元,补贴农户。

62352。

户;发放农资综合补贴。

1392。

万元,补贴农户。

64254。

户。积极开展特色农业保险工作。

200。

使参保农户的利益受到最大保护。

落实我区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自然增长机制

及时提高城乡低保对象生活补助标准,保障。

线分别提高到。

340。

/

260。

/

月。积极落实各项社会救济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众实施医疗救助,人均补助达。

4932。

元。贯彻落实社会化养老、居家养老政策;对城乡无固定收入重残人员按低保标准发放生活救助金;对低保对象发放物价补贴。

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对失地农民保障方案进行数据测算,拟订保障制度实施意见和实施细则,从加强资金管理的角度出台《新北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管理办法》和《新北区镇(街道)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财政专户会计核算暂行办法》同时,围绕资金保障和筹集工作,全面推进区镇相关地块及项目的结算工作,组织了

7

亿多元资金,基本保证了。

年区、镇(街道)保障资金的来源,同时一定程度缓解了镇(街道)的资金难度。

在全面摸清学校教育负债基础上,分清类型,结合学校、镇(街道)的实际情况,制定我区化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负债方案和制止新债发生机制,进一步落实以区为主的教育投入机制

区、镇(街道)两级财政安排化债资金。

3735。

万元,并于。

11。

2049。

5466。

万元。

据调查显示,我区在城乡低保、新农合医保、老年农民保养、失地农民保障、离退休人员福利、教师待遇、计生奖励、拆迁安置等保障覆盖面与标准均优于和高于周边同类地区,体现了全民共享改革成果的执政理念。

(四)深化财政改革,规范财政资金运行体系。

一是进一步整合政府性资源,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全年通过各借款主体共计融资。

18.5。

亿元。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充分依靠优质项目争取更多的中长期贷款,先后完成了软件产业基地、新北工业园开发、录安洲开发等项目借款,确保了重点项目用款需要。配合发展集团总公司制定了黑牡丹重组方案,并已经国家证监会审核通过,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迈出了重要一步。

二是规范乡镇财政管理。镇、街道财政收付中心日益显示其在规范基层财政财务、会计核算中的作用,得到省、市财政主管部门的肯定和好评,并已将其职能正式列入新一轮基层财政改革内容,即有条件的地区在设立财政分局时,其内设机构的职能要包含收付中心。

三是政府采购管理改革逐步深化。进一步规范采购方式,节约行政开支。从。

2286。

批,采购金额。

4091。

万元,节约率。

7

四是按照上级的统一要求,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工作初见成效。根据省、市统一布置,已经从。

1

1

日起在全区范围内实行统一的津贴补贴标准。

(五)加强财政监督,努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健全财政监督约束机制,规范监督检查程序,完善监督信息反馈工作,确保财政监督有效推进。

围绕区政府“三十项”重点工作,开展了对“两高两铁”、

s338。

省道改线、机电园罗溪片区拆迁安置、录安洲化工码头、录安洲联检大楼、“一路三河”绿化、丰收河拓竣等二十余个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查工作,确保了财政资金支出的安全、有效及规范。做好“两高两铁”、园区开发等重点项目的资金测算、资金筹集和项目管理工作。加快了对区与镇(街道)有关地块开发、建设项目的资金结算工作。制定并实施了《常州市新北区国有资金投资项目造价咨询定点服务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中介机构服务行为。

截止

11。

月份,各镇、街道共清收债权。

1.05。

亿元(不包括与区政府通过项目结算的化债部分),完成年度任务的。

100。

并根据区政府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经过调研,初步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北区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对全区中小学财务管理,规范学校会计核算,制止教育负债重新抬头,促进学校的廉政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

对总公司和园区办的财务总监进行了轮岗交流,修订完善财务总监考核办法理顺了新北工业园区财务管理模式,对新北工业园区、园区办财务进行了分设,为新北工业园区的正常运转打下基础针对近年来财政管理范围不断扩大的现状,我们与区档案局及时制订下发了《常州市新北区财政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的补充意见,为进一步规范财政收付中心、个管办档案管理打下基础。

(六)队伍建设再创佳绩,队伍素质明显提升。

以“开拓创新、科学理财、高效勤政、好学求真、清廉爱民、团结奉献”为目标的财政文化活动,正为全体财政干部所关注,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

通过家庭助廉、警示教育、落实廉政责任制、做好廉政示范单位的创建工作,教育财政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权力观通过业务培训、技能比赛、更新财政干部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能力,使财政干部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年活动。提出了“服务、诚信、法制、效率、平安、畅通”的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年的工作目标,围绕目标提出了资金安排上做到“三个确保”、涉及群众利益的做到“四优先”和牢固树立“四个形象”。不断完善内部责任制考核,制订了“常州高新区(新北区)财政局责任追究实施办法”、“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等规章制度。大力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提高财政工作的透明度,落实政务信息公开制度,修订完善了

ab。

角岗位工作制。强化镇、街道财政所内部管理。继续实行财政所、收付中心和个管办三位一体的考核管理体系。

认真做好议案办理工作。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的沟通与联系,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办理议案答复,在规定时限内办结政协委员提案,满意率达

100。

7.8。

万元,支助贫困学生,支援地震灾区。

财政局年度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进一步夯实“两个责任”,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线,坚持围绕抓好党建促提升的目标任务,深入推进财政国资系统基层党建工作,为建设一支有力的财政国资干部队伍,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坚强组织保证。一是强化“四个意识”,全面提升党组织政治引领能力。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召开专题学习会,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各级党组织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认真开展“5·10”思廉日活动,进一步补足财政国资系统党员干部精神之钙,筑牢拒腐防变之墙;二是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根据区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部署要求,制定下发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方案,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组织财政国资系统基层党支部的500多名党员,开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激励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专题组织生活会。财政局班子成员和国资办党委委员分别与国资公司挂钩联系,通过开展专题调研,加强对联系点的督促指导,帮助解决突出问题,进一步把大讨论活动成效引向深入。三是筑牢战斗堡垒,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对各区属国资公司党组织和公司领导班子现状进行梳理排查,结合公司实际,进一步优化国资公司党组织成员结构,按程序完成了5家国企基层党组织改选工作。进一步深化国企党建创新示范建设,国资系统新投集团“红色魔方”创建项目、新新人力“八个一”工程系列党建创优主体活动等4个项目成功入选区级基层党建创优实践项目。深入推进基层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在新发集团党建阵地基础上,融合区国资党委党建工作指导站、区国资党建大联盟活动基地功能,初步建成了面积700余平方的国资系统党建活阵地,进一步整合了国资党建资源。四是明确目标任务,切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上级党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精神要求,严格落实《2020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责任清单,召开年度党建工作会议,集中组织各国资公司党组织书记进行述职述党建评议工作,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落地生根。制定下发了《2020年党风廉政工作要点》,明确年度基层党风廉政工作计划、制度和措施,切实抓好工作推进落实。

市财政局的年度工作总结

20**年,**市财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财政部门的悉心指导下,积极组织财政收入,突出公共财政支出取向,不断深化财政改革,扎实推进机关建设,充分发挥了财政的支撑、保障和引导作用,有力支持了全市的投入、建设和发展。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7亿元,呈现出高位回调、筑底企稳、质效并举的良好态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超过40亿元,达到了规模增加、进度均衡、民生改善的预期目标,财政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落实持续求进工作基调,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面对复杂发展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相叠加的影响财政部门始终把组织收入放在工作首位坚持和依靠我市在财政增收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济形势分析、收入征管、税源监控、部门配合、信息交换、科所互动和财源培植等一套领导、协调、责任、分工机制确保了财政收入任务的圆满完成。全市公共财政收入实现74418万元为预算的103.4%增长20%。在此基础上完成财政总收入92611万元为预算的102.4%增长17.9%。

工作中,我们着力处理好强化征管与依法征管、应征尽收与支持发展、短期平衡与增强后劲之间的关系,因势利导,实现了财政收入的稳中求进,进中有转。一是收入总量持续好。一以贯之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强财源建设的措施,壮大支柱财源,巩固特色财源,培植后续财源,为财政增收提供持续动力。协调发挥乡镇和基层征管单位的积极作用,支持税务部门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和税收征管基础建设,完善税源动态监控体系和财税增收激励机制,挖掘收入征管潜力;落实财政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强化零星分散税种的协税护税工作,确保颗粒归仓,鼓励多收超收,税收在财政增收的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公共财政收入规模从20开始,连续4年每年向上突破1个亿,直线增加到7.44亿元。二是收入速度增长好。加强收入预算执行分析,通过对税收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关度的宏观分析和对行业、企业的微观分析,及时发现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适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把经济发展成果及时反映到财政收入上来。做好重点建设项目和薄弱行业的税收征管,从规范、强化房地产涉税及契税、耕地占用税征管入手,推进房地产行业计算机评税技术应用,从源头上控制税收,促进收入的快速增长。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连续24个月保持在20%以上的增速。三是收入质量提升好。落实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和帮扶措施,着力提升实体经济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全年来自工业企业的税收达到1.68亿元,全部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1%,收入质量在全省10个省直管试点县中位列第三。同时,高度关注非税收入,推进非税收入征管新系统的应用工作,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非税收入征管效率。启用新版非税收入票据,将票据核销与收入收缴有机结合,做到票款同步,以票管收,全年非税收入实现21613万元,增长16.2%,避免了虚收空转非税收入规模的行为,提高了收入质量和可支配财力。

二、争取项目资金取得突破,可用财力上档进位。

20**年,我们认真研究国家政策趋势和财政分配体制,分析转移支付资金政策走向,积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纵向联系和市直单位的横向联系,全年争取到位上级项目资金33.28亿元,增长15.5%,增强了全市财政保障能力。针对近年来上级均衡性转移支付和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占一般性转移支付总量较大的情况,我们在工作中着力结合邓州实际,充分利用上级政策与我市市情的最佳结合点,找准突破口,巧借外力、有的放矢的争取到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6.5亿元,争取到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1.6亿元,争取数量在xx市县市区中名列前茅。在专项资金争取工作中,我们利用省直管县有利契机,加强政策研究,精心储备项目,做实前期准备,及时掌握信息,注重工作方法,做好项目的筛选和上报,增强申报的成功率,确保普惠制内外资金同步增长。同时,加大资金监管力度,强化项目跟踪和落实工作,严格根据项目实施进度核拨项目支出,推动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实际成效。

三、强化财政支出管理工作,支出效应不断提升。

20**年,全市支出规模迅速扩大,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406550万元,增长29.7%,增加支出93155万元。财政部门通过加强支出管理,确保资金科学配置、规范管理、高效使用,确保资金承载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发挥财政支出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正向效应。一是强化综合预算管理,将上级提前下达的转移支付指标全额列入年初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统筹使用各类资金,放大资金的使用效益,为加快支出进度创造条件。二是提高支出预算的科学性,完善部门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人员资产、经费类型等数据的动态管理。在xx市率先实现工资统发系统与预算执行系统的衔接,提高指标与拨款核对环节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三是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将市直所有预算单位和财政性资金纳入集中支付范围,不断提高直接支付的比重,全年国库集中支付资金37.69亿元,其中直接支付30.83亿元,直接支付比例达到80%以上。在此基础上,着手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覆盖到实行乡财县管的乡镇财政。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建立强制结算目录,市直预算单位在公务结算中全面启用公务卡。四是建成财政内部互联互通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监督监控的科学管理。依托系统完善预算执行监控制度,设定监控条件,定期核对账务,对预算执行和资金支付清算的全过程以及代理支付业务的商业银行进行监控,及时发现疑点,迅速纠正。五是认真清理整顿财政专户,对账户的开设、银行的选择、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全年撤并财政专户7个,保留专户24个。

四、加快财源建设步伐,经济发展健康有序。

20**年,财政部门坚持把财源建设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项目建设、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四个重点,不断优化财源结构。一是强化政策和资金扶持,推动我市重点项目建设。争取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和企业技术改造资金256万元,用于企业的挖潜改造;争取资金65万元,对重点企业进口产品进行贴息补助。进一步健全企业服务长效机制,继续发挥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的平台作用,促成金融机构为我市46家企业贷款18.8亿元,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2600万元。二是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完成资源综合利用行业增值税退税工作,为8家企业办理退税4895万元;争取关闭小企业补助资金和工业结构调整资金438万元,集中投入、重点突破,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提升。补贴资金1635万元,完成农村道路客运和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的成品油价格补贴工作。三是把招商引资作为财源建设的重要部分,认真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和奖励政策,安排专项资金200万元支持招商引资,加强对引资企业的帮助服务,提高对财政的贡献率。筹措资金9.54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来投资力度最大的一年,为招商引资打造一个崭新的城市平台。在服务好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同时,财政部门从改善我市工业结构入手,坚持招大商、招好商,促成江苏雪亮和浙江王野两家企业签约我市,使招商引资规模和财政收入增长相互促进提高。四是落实支持产业集聚区发展的财税奖励政策,争取省财政对我市产业集聚区奖励扶持1800万元和税收返还365万元,市财政投入3.4亿元,支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平台加大与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协调,积极上报融资项目用于湍北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集聚区已成为财政收入重要的增长极、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和改革创新的示范区。

五、提升服务民生水平,公共财政特色彰显。

20**年,财政部门努力做到民生投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千方百计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民生领域,全市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达到31.99亿元,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8.7%。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把教育作为优先保障的重点领域,全市财政教育支出87344万元,增长29.3%,完成了财政厅确定的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目标。拨付资金1.82亿元,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5万名城乡中小学生继续享受两免一补政策。争取资金899万元,3551名普通高中和2443名职业学校困难学生享受到国家助学金。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重点把握支持方向,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筹措资金3612万元支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教学装备改造和校舍维修改造;确保职业教育财政性经费逐年增长,拨付资金329.5万元对全市职业教育3465名在校学生免除学费,我市荣获“河南省职业教育强市”称号。

二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市财政医疗卫生支出57743万元,增长24.9%。筹措资金4.6亿元,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40元,支付资金4.11亿元,122.4万人次参合参保群众从中收益。投入资金3434万元,继续开展10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居民知晓率和满意度。认真细致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复核工作,多渠道筹集并落实资金851.6万元,按时完成债务化解工作。安排资金1282.4万元,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项补助以及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落实到位。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投入资金300万元对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而减少的合理收入或形成的`亏损予以补偿。安排资金486万元,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成果并落实乡村医生的养老政策。落实医疗救助资金1602万元,推行定点医疗服务单位同步结算医疗救助费用的办法,提高救助效率。

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市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6461万元,增长25%。全力支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财政补助养老保险基金1.56亿元,为18.8万人发放养老保险金1.3亿元,为4千名重度残疾人代缴养老保险金。拨付城乡低保资金1.2亿元,将城乡低保月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180元和87元,拨付资金2080万元,将五保集中供养、分散供养年标准提高到3600元和1500元,8.78万余名低保对象和1.2万余名五保对象在动态管理下分类施保、应保尽保。投入资金103万元,将农村敬老院管理经费和工作人员报酬列入财政预算,使乡镇敬老院规范化运作,不断提高五保集中供养率。拨付资金3255.7万元,在确保优抚对象按照标准领取补助资金的同时,全部按政策落实了医疗保障待遇。拨付资金736.6万元落实义务兵优待政策,筹集资金411万元建立对1135名孤儿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落实就业资金1582万元,支持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以及农村转移就业1万余人。

四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投入资金1.02亿元,开工建设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1537套,对1107户家庭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筹措资金1420万元,用于棚户区改造项目周边配套设施建设;补助农村危房改造资金3846.5万元,解决4900户农村困难群众的居住安全问题。两次提高全市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津贴补贴标准,月人均津补贴标准提高300元。拨付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718万元,保证了移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加大公共安全经费投入,逐项逐笔清理核实全市政法机关基础设施建设债务并上报,最终经省财政厅锁定债务2432万元,保障了政法单位职能作用的发挥。

六、严格执行强农惠农政策,奠定丰产增收基础。

20**年,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强各项惠农补贴资金的发放管理,通过及时公开补贴信息,完善基础信息资料,健全资金支付管理办法,坚持专户专账管理制度等措施,发放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2.49亿元,将亩均补贴标准提高到110.74元,补贴发放和农民补贴网建设工作在全省位居第一,连续8年荣获先进单位;拨付小麦“一喷三防”资金1015万元,按照每亩5元的标准对全市200余万亩小麦实施物化补助,确保夏粮丰收;发放良种补贴资金4672万元,实现了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花生全覆盖;拨付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2482万元,补贴农机2638台套;补助资金187.5万元完成1.5万亩的退耕还林任务;拨付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556万元;推动政策性保险工作,将大宗粮食作物和主要畜养品种列入保险范围。为适应信息化管理的要求,积极推进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工作,基础信息数据库已经建立,补贴资金即将通过“一卡通”直达受益对象。在加大惠农补贴力度的同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35亿元用于县乡道路和桥梁建设,投资4813万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3879万元进行以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小农水重点项目建设。争取中央资金1200万元,带动整合资金及自筹资金2967万元,实施现代农业项目。补助资金5187万元开展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改善10万余名村民和2.5万余名学生的饮水条件。争取资金2474万元,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项目。投资6000万元实施引丹灌区改造,扩大灌区有效灌溉面积,提高供水保证率。争取省级财政专项资金1490万元和市本级财政安排的万元统筹使用,支持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上报20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342个,申请财政奖补资金3895万元,对项目建设和资金运行进行动态化管理,调动了广大农民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启动清理化解乡村垫交税费债务工作,借鉴普九债务化债经验,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化债监管系统,完成债务自查申报工作。对全市乡镇的村账乡管工作进行摸底检查,联合市纪检部门筹备起草农村集体经济“三资”管理办法,切实解决当前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七、致力财政改革创新,增强体制机制活力。

年,我们不断推进财政体制机制创新,力争在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一是强化集中财力办大事理念,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统筹运作,对重大项目早筹资、早安排、早实施、早见效。完成中央基本建设项目结余投资2.29亿元,严格按照投资计划、支出预算、工程进度和基建程序拨款,确保专款专用,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发挥。二是推进政府采购和投资评审制度。深入开展“政府采购提升年”活动,运用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支持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的产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产品采购。全年支付采购金额3.95亿元,节约资金4805万元,资金节约率为11%。推行全过程财政投资评审成效显著,全年审查财政投资项目资金24.33亿元,审减资金3.06亿元,审减率达12.6%。三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全面清理清查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利用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资产从入口到出口的动态管理。按照从严从紧、符合实际的原则,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开展了8个系统的执法执勤用车编制核定工作,开展了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清查工作。四是加强会计管理。完成我市会计信息系统建设,首次实现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网上报名和无纸化考试。开展会计法执行情况检查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进一步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先期组织122个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参加《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培训,提高了财务人员的会计核算水平。五是监督职能不断强化。加大涉及民生项目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检查资金均占该项资金总量的50%以上,推动了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组织开展了保障性住房资金的监督检查,抽查了部分单位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接受了省审计厅组织的社保资金专项审计,配合纪检部门开展了公务费用、强农惠农资金落实情况专项检查,组织开展了财政供给人员人事劳动纪律专项执法监察。

八、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夯实事业发展基础。

2012年,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我们始终毫不松懈地加强队伍建设,为财政改革与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人文基础和良好的内部环境。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根据十八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念新要求新思路,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明确重点,查找问题,研究措施,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工作各个环节,为市场主体服务好、为预算单位服务好。二是切实加强能力素质建设。扎实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分级分类开展教育培训,全年组织财政人员参加国库支付、财政监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等内容的培训6期,培训220余人。组织全系统人员参加全国财政“六五”普法法规知识竞赛。三是加强基层财政建设。突出服务便民化、基础标准化、工作规范化、机制长效化四个原则,逐步推进,对7个财税所实施规范化建设,提高了乡镇财政公共服务能力和工作效能。联合河南省会计学校开办会计中专班教学工作,就地提高基层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升基层会计核算的质量。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和财政人员廉政安全“两个安全”为目标,构建贴近财政实际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融廉政风险防控与财政业务工作为一体,将廉政风险防控在严格的制度之中。五是加强财政机关全面建设。加强财政机关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系统达标文明单位28个,其中xx市级文明单位4个,创建面一直保持在85%以上。此外,综合治理、信息宣传、信访稳定、离退休干部工作、计划生育等都取得了新的成效,推动了全年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

20xx年的财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仍不稳固;二是对民生领域和经济社会薄弱环节的保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三是财政政策资金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示范、引导和放大效应有待进一步发挥;四是财政改革任务繁重,涉及部门利益和分配格局的调整将面临一定的阻力;五是队伍素质需要很大提高,管理和服务能力必须增强。

20xx年,财政工作将着力五个方面:一是围绕增收节支,进一步构建健康平稳的财力保障机制。加强财政收入征管,在促进财政收入总量增加中不断提高财政收入质量。按照正税清费的原则,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推动厉行节约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二是围绕转型发展,进一步构建财政四两拨千斤的引导机制。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落实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发展后劲。三是围绕民生改善,进一步构建统筹兼顾的民生投入机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努力增加民生投入,确保全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大幅提高。对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农业农村、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重点支出,坚持优先安排、及时拨付、全力保障。四是围绕科学理财,进一步构建更加科学的财税管理机制。细化部门预算改革,推进全口径政府预算编制体系,加强公共财政预算编制管理和预算执行管理,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动态监控体系,加快公务卡改革扩面。深化政府采购和投资评审制度,对涉及民生、重大项目的领域开展重点监督检查,稳妥推进预算信息有序公开。五是围绕务实重干,进一步构建更具活力的队伍建设机制。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强化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重视乡镇财政人员的教育培训,加强干部职工的廉政意识和服务意识。全体财政人员将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认清肩负使命,坚定信心,开拓拼搏,狠抓落实,善作善成,全力服务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新局面,为邓州的跨越、崛起作出新贡献。

财政局国库科年度工作总结

是我市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财政预管理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一收一支都反映着政府的施政方针,一举一动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做好财政预算工作意义重大。一年来,我们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兄弟科室大力配合下,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团结奋进,努力工作,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调整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扎实推进预算管理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加强财政收支预算管理。

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市委、市政府对财政预算工作的要求,按照积极稳妥、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留有余地的原则,科学合理编制财政收支预算。一是科学编制收入预算。围绕20财政收入目标,及时分解落实收入任务,完善收入增长考核和激励机制。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完整性,按政策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不含部分教育收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年全口径财政收入预算任务146100万元,同比增长13.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任务64258万元,同比增长16%。二是从紧安排支出预算。坚持有保有压,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确保各级机构正常运转的基础上,优先安排好教育支出,加大“三农”投入,保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政策性支出需要。三是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继续按照中央和省里的有关政策规定和工作要求,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等三项经费规模,通过控制和压缩各类消耗性支出,集中财力支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继续推进部门预算改革。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不断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机制,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全面保障各部门行使公共职能,实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事业发展目标。一是进一步规范部门预算编制。加强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后支出的规范编制。二是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方法。建立健全预算支出定额标准体系,优化支出结构,保证部门履行职能和事业发展的需要。三是加强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分类型、分部门整合项目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集中财力办大事。在106家预算单位的基础上,加上新成立的招投标局、移民局,剔除合并的原党史办、原人事局、原工业协会、原建材协会,2011年全市104家一级预算单位全面实行部门预算。

三、加快推进财政体制改革。

按照省政府《关于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鄂政发[]64号)要求,认真做好调整和完善省财政体制改革后的各项具体工作,加快建立完善我市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按照省“收入下划、核定基数、同增同减、共同发展”的要求,认真研究新一轮省对县财政体制的特点,分析对县市财政利弊影响,合理规避,力求县级财力最大化。进一步理顺省与我市收入分配关系,规范财政体制运行,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加大专项转移支付争取力度,增强地方可用财力,合理安排预算,保障市直机关单位、乡镇政府实施公共管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以及落实国家各项民生政策的基本财力需要,实现“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目标。

四、稳妥地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工作。

按照中央和省委、市人大、市政府的要求,建立和完善预算信息公开制度。一是继续做好政府预算信息公开工作。将本级人大审查批准的预算和决算报告主动向社会公开。二是推进部门预算信息公开工作。以部门(单位)为责任主体,通过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站主动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三是为涉及民生财政专项资金的公开工作做好服务工作。我们及时提供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三农”、保障性住房等涉及民生的.重大财政专项支出的管理办法、分配因素、文件依据等,积极配合相关业务科室,纳入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范围及时予以公开,广泛接受监督。

五、强化预算执行管理。一是加强收入组织协调和预算执行分析。

完善收入增长考核和激励机制,配合征收部门加强收入征管,确保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密切关注财政经济形势变化,及时提出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合理化建议。二是建立和完善总部贸易型企业奖励政策。为了进一步支持总部贸易型企业的成长,培育新兴产业,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积极向市领导汇报,进一步完善了总部贸易型企业奖励政策,对全市总部贸易型企业奖励达387万元。三是及时足额兑现政策性调资。认真测算第二步规范津贴补贴,对公务员及参公人员从207月起足额予以兑现;安排预算资金3000余万元,落实了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调整政策,在6月30日已全部发放到位;对其他事业单位按照人平270元/月的标准发放过渡性补贴工作,财政承担资金全部拨付到位。四是做实预算执行管理基础工作。进一步规范预算指标管理,规范预算调整事项的办理程序,继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拨款(补助)人员信息库管理,科学核定各预算单位基础数据,为领导决策和相关政策实施提供依据。

六、配合做好预算监督和审计工作。

一是依法向人大报告财政预决算,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提高预算透明度。二是搞好组织协调,配合审计部门做好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政府性债务审计、重点专项资金审计工作,衔接有关方面做好审计整改工作。三是认真贯彻落实人大审查决定和审计部门的审计建议,完善相关预算管理制度和办法,不断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水平。四是做好人大、政协的建议提案答复办理工作,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集中精力,狠抓落实,实现见面率、规范率、满意率均达到100%,并将函复件发送至相关的每一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手中。

七、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

切实做好地方政府性债务工作,是实现对融资平台公司债务的全口径管理和动态监控、建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的必要前提,是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有效防范财政金融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为及时、全面、准确掌握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防范财政和金融风险,根据省财政厅(鄂财预发[2011]23号)文件精神和要求,我们在5月19日,召集市直各单位、融资平台公司财务人员,各镇、办事处财政所预算会计及财政局相关工作人员,召开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统计工作培训会。各债务单位借助地方政府性债务统计软件逐笔填报债务明细数据,我们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人手少等困难,认真调查摸底,详细核对原始数据,深入分析各类数据,完成了各部门各单位债务数据的审核汇总工作,按月向省财政厅报送地方政府性债务统计数据。

八、做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

一是组织乡镇财政所搞好2010年乡镇财政决算和2011年乡镇财政预算编报,详细核准在册在编人员,加班加点,力求预决算精细、准确、完整。二是抓好乡财县管工作。我们充分发挥预算执行过程中日常财务审核监督管理职能,坚持按制度、按要求、按用途拨款。三是加强票证管理,规范领用缴存。向各镇处转发省财政厅《关于涉农费用征收及票据管理的通知》的文件,严格8种常用票证的领用缴存制度。四是搞好乡镇财政业务培训。积极参加省农村处组织的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管理系统软件的培训,并在3月中旬迅速组织了对财政所业务人员和村级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

九、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一是加强理论、政策和业务学习,提高干部素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类学习交流活动,扎实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和党建工作主题实践活动,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增强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二是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和专题调研活动。根据预算管理工作实际需要,不定期举办财政预算管理业务培训班,组织开展财政管理体制、部门预算改革、预算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专题调研活动,提高预算干部队伍的政策理论和业务工作水平。

市财政局年度评审工作总结

20xx年,市财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发展目标,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为民理财”,充分发挥财政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作用,着力培植财源、强化财政规范管理、深化财政各项改革,全力支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财政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完成了各项财政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20xx年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93284万元,占全年任务192600万元100、36%,同比增长30、95%;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42735万元,占全年任务13万元的108、13%,同比增长40、41%。财政收入的稳步快速增长,为支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和保障民生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一)狠抓经济建设,努力做大财政经济蛋糕,全力冲刺“全国百强”的发展目标。

市财政局紧紧围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目标任务,狠抓经济建设、狠抓财源建设,不遗余力支持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1、力促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支持工业园区建设。今年市财政预算安排工业园区科技、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达4、91亿元,比20xx年预算安排增加1、26亿元,增长34、43%。全年共兑现财政扶持资金61588万元,其中:用于企业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投入54752万元,科技投入2919万元,环保投入3917万元。二是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今年已向国家、省厅、宜昌争取企业项目16个,申请到位资金13287万元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争取住房保障专项资金4800万元、工矿棚区改造资金1430万元、林业棚户区改造资金16万元、新建廉租房资金4608万元、农村危房改造专项资金457万元,改造危房671户。三是运用财政补贴拉动地方投资和消费。继续加大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财政补贴兑付力度,全年受理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5974辆,兑付补贴资金443万元;受理家电以旧换新补贴41324台,兑付补贴资金1286万元。四是落实无偿资金配套工作经费。今年来,对20xx年度市直各部门和单位对上争取的无偿资金进行了认真清理、审核和汇总。20xx年全市共有31个部门、单位对上争取无偿资金资金55757万元,本级落实配套工作经费862、34万元。20xx年3月我市被湖北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市。

2、加大企业扶持力度,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提供优质服务。帮助参与决算的18家企业及时完成年度决算编制工作,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7家,集体企业1家,非国有企业10家,同时完成了18家外商投资企业会计报表工作;在全市101家规模企业推行效益月报网报制,实现了由单机版向网络报送系统的平稳过渡和衔接。二是扶持壮大支柱产业。今年再度对省争取到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1、2亿元,扶持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新型建材、光伏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及新能源产业,积极支持土老憨、天峡鲟业等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绿色产业,并在规定时间内将资金汇入到全部37家骨干企业的银行帐户上。

(二)加大民生保障力度,落实惠民政策,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取得新的明显成效。

今年以来,市财政局认真落实各项财政政策,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重点支出,公共财政的建设步取得明显成效。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全力支持新农村建设。一是积极做好相关项目申报工作,继续深化资金项目建设。我市已连续四年被纳入全省现代农业项目,该项目中央专项资金下达800万元,20xx年根据全省对上年度现代农业项目绩效考评结果另追加我市200万元,今年以来我市抢抓中央现代农业高效标准茶叶项目建设机遇,在潘家湾、王家畈、五眼泉三个乡镇11个村建设高效标准茶园,项目建设投资4095万元,其中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资金1000万元,整合其它财政性项目资金2667万元,引导社会投资及茶农投工投劳428万元。争取到全国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县(市)专项资金1600万元,20xx年建设项目37个,完成推广示范面积任务万平方米,两年内完成推广示范面积任务72万平方米;及时兑现20xx年度乡镇镇区及清洁乡村工程“以奖代补”资金,20xx年全市乡镇镇区及清洁乡村工程完成投资4372、2万元,兑现“以奖代补”资金1000万元。二是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我市被纳入第三批小农水重点建设县,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争取到中央补助资金1500万元,省级配套800万元。全年拨付农村饮水安全补助资金480万(包括中央投资和省级配套资金);清洁能源入户工程建设项目资金30万元;畜牧水产贷款贴息资金347万元;拨付农业生产救灾资金214万元;农业板块基地建设40万;马铃薯产业发展资金10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505万元。三是抓好各项财政惠农政策落实,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今年共发放各种涉农补贴资金2094万元,其中:中央油菜补贴资金188万元,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269万元,马铃薯原种生产补贴9万元;能繁母猪补贴资金160万元;兑现农业机械购置补贴660万元;发放退耕还林补助资金808万元。拨付扶贫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84万元和以工代赈资金386万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助资金64万。四是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产业化。20xx年向省办申报项目7个,已批复立项7个,其中贷款贴息项目2个、财政补贴项目3个、土地治理项目2个,财政总投资797、5万元,实际到位财政资金797、5万元,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中。五是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公益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其中20xx年全市每个服务岗位平均预算核定基本服务报酬3、5万元,今年平均预算标准达到3、8万元,确保了服务人员报酬的平均水平不低于所在乡镇公务员工资的平均水平。顺利通过省综改办对我市20xx年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考评验收,连续七年被评为优秀等次,排名宜昌第一。

2、加大社保投入力度,推动公共卫生、医疗、就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是全面落实保障待遇。进一步做好新农保试点工作,20xx年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51810人,参保率达到90、5%,续保率达到99%。当年实现新农保基金收入4460、86万元,当年实现新农保基金支出5072万元,新农保待遇按月实行了社会化发放;全年完成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征收收入44985万元,实现基金支出31599万元,确保了各项待遇按时足额发放;落实城乡低保资金5547万元,其中城市低保4044万元、农村低保1503万元,从今年7月1日起,对农村低保按月实行了社会化发放;审核拨付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资金2338、68万元,今年,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209户,补助资金150、5万元。二是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筹集就业再就业资金3282万元,帮助全市1205名“4050”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25万名,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为3、1%。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残疾人担保贷款、妇女创业贷款总规模达1656万元;积极争取农家乐创业扶持资金88万元,扶持农家乐经营户吸纳就业人员450人。三是大力支持医疗保障体系建设。20xx年,核定乡镇卫生院财政补助资金1875、88万元,比上年度1668、14万元增加207、74万元,增长12、5%;拨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资金13490万元;落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资金777万元;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配套资金5790万元,20xx年我市参合农民287356人,参合率达98、3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230元;筹集城乡医疗救助资金720万元,对符合条件对象实施医疗救助,帮助全市16610名农村五保户和低保户免费参加新农合。

3、切实保障重点支出,促进全市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在财政预算中优先安排教育经费,足额落实教育专项资金8083万元,比上年4979万元增加3104万元,增长62、34%。按全市42所中小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学校规模以及各中小学校所处区域,全年安排新机制学杂费、公用经费、住宿费预算1036、06万元,同时附加安排本级在校学生人数以及在岗教师公用经费预算102、43万元。兑现20xx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306、346万元,兑现20xx年中等职业学校春季国家助学金166、545万元,涉及学生人数2226人,对贫困家庭大学新生,按每生1000-2000元的标准一次性给予学费资助并提供助学贷款;对在校就读的贫困大学生,按每生每月100元的标准补助生活费。20xx年,共资助金额29、5万元,资助名额196人。二是全力保障重点部门经费。优先保证人员经费按时足额发放,按照国家和省级财政已出台的工资政策和标准,将基本工资、岗位津贴、规范后的津贴补贴等项目全额纳入年初预算,按时足额直达个人工资账户;市财政投入2261万元用于新建拘留看守所、市法院大审判庭、司法业务用房、车管所等建设项目及政法业务专用装备购置和更新;预算安排203万元用于我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建设,60万元用于接访中心改造。三是建立民生保障资金。年初财政预算安排司法救助资金50万元,法律援助资金15万元,专项用于解决农民工和困难群众打官司请不起律师的问题;从20xx年起分别建立了特困老干部帮扶基金10万元、党员创业帮扶基金50万元、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30万元等。

(三)不断推进财政改革创新,科学理财水平进一步提高。

今年以来,市财政局继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深化财政各项改革,强化财政监管,加强财政“两基”建设,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财政管理水平。

1、部门预算改革扎实推进。增强部门预算执行约束力,将年初部门预算编制和年中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定期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依法调整部门预算,同时接受市纪检监察、审计部门检查监督,切实提高部门预算执行力,今年全市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单位达到202家,真正做到了部门预算编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涵盖了全市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建立部门预算定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在全市抽选市政府办等18个单位,重点调查摸底单位办公费、水电费等12项日常公用经费指标和交通费(小车经费)实际支出情况,考虑物价水平上涨等因素,对分类分档定员(定车)定额标准进行了适时调整;规范部门财政预算编制程序。按照“两上两下”的编制程序、“八统一”的编制原则、“三个三”的编制办法,实现了单位编制上报、财政审核汇总、批复下达执行等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真正做到部门预算编制科学化、精细化。

2、非税收入管理进一步规范。20xx年向各行政事业单位下达全年任务47455、16万元,全市全年完成非税收入85332万元,为全年计划47455、16万元的180%,同比增加5938万元,增长7048%。进一步强化收入预算管理,将除教育收费以外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全市所有政府非税收入分别纳入基金预算、一般预算、部门预算管理,全额缴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全年缴库资金82989万元,其中缴入一般预算的非税收入为30335万元,缴入基金预算的非税收入为52654万元。进一步扩大了非税收入征缴面,从20xx年5月起,将松宜矿区、局行资科纳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管理。今年11月23日,在全省召开的财政住房资金和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培训会议上,我局作为县级市的唯一代表,作了题为“强化保障房建设筑就广厦千万间”的典型经验交流。

3、财政“两基”建设不断夯实。一是加强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对我局现有财政专户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整改,全年共下达预算单位各类财政资金用款额度212578、13万元,集中支付186291、02万元,用款额度结余26287、11万元。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村级双代管资金108881、25万元,支付97660、56万元。二是推进财政管理信息化,对国库集中收付系统、社会保障统一发放系统、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实时非税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进行了维护升级,对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开展了全面调研,积极推进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三是加强会计管理工作。深入推进会计从业人员信息化管理,完成了我市会计人员基本信息采集工作,对“会计人员集成管理系统”进行了升级;认真组织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有力规范了财务行为;完成了20xx年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工作,并以提高会计人员从业素质为目标开展了会计培训活动。四是加强财政票据管理,共向上级部门领用财政票据195、04万份,发放234、47万份,结存31、68万份。五是加强基层财政所建设。进一步修订了乡镇财政所量化考核办法,实施规范化管理;招录5名大学生充实乡镇财政干部队伍;五眼泉、红花套、潘家湾财政所档案管理晋升“省一级”。

4、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一是加大政府采购力度。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创新政府采购方式,采取“限时现场报价”询价、竞争性谈判和公开招标等采购方式,继续推行公务车辆定点维修,公务车辆轮胎、公务车辆装饰,办公设备和公务资料印刷等采购协议供货。今年,全市政府采购总额达到68065、9万元,同比期增长35、23%,节约资金7499、8万元。其中:货物类采购9432、4万元,工程类采购55233、6万元,服务类采购为3399、9万元,政府采购直接支付59219、9万元。通过政府采购,我市对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省内高速公路通行费实行etc电子支付管理,有效降低了公务用车成本。二是加强财政投资评审,一年来,我局委托评审项目73个,送审项目金额12672、61万元,审定金额11815、11万元,审减金额857、5万元,审减率达6、77%。其中,预算评审项目66个,送审项目金额11948、94万元,审减金额800、63万元,审减率达6、7%;结算评审项目7个,送审项目金额723、67万元,审减金额56、87万元,审减率达7、86%。

5、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一是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住院二次补偿和新农合大病补充医疗补偿机制,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二是启动农村儿童重大疾病救治工作。对符合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的0-14周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及儿童白血病实行“费用包干、定额结算”方式补偿,启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救治试点工作。三是启动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全市建立起以乡镇卫生院管理为主要组织形式,以“五统一、两独立”为基本内容的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制度,对村卫生室采取一般诊疗费补助和财政直接补助的方式予以弥补,测算全市139个卫生室年度补助资金876万元,室均63021元。

(四)加大专项资金追踪问效力度,坚持依法理财,财政监督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市财政局围绕财政中心工作,通过构建公开、公平、民主的财政监督机制,全力打造阳光财政,推动财政工作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进程。

1、进一步完善财政监督检查制度。一是建立健全财政内部监督检查制度。制定出台《宜都市财政局内部监督检查工作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财政内部监督检查行为;成立了乡镇财政监督检查组,初步形成了市乡两级财政监督网络。对各乡镇财政所、机关科室及局属事业单位20xx年度财政政策和财经纪律执行情况开展内审,促进财务行为的不断规范,全年按工作计划安排,对8个单位进行了内审。二是扎实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对全市78个党政机关、138个事业单位、73个社会团体和6个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计295个单位开展专项治理检查;组织编写《“小金库”治理政策汇编》,系统详实的阐述了“小金库”治理各项政策规定。三是认真做好强农惠农资金清理检查。按照宜昌市纠风办要求,组织专班对全市20xx年度各项惠农政策和资金落实情况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共清理检查上级强农惠农资金59项23453万元,其中中央项目39个19328万元,省级项目19个4098万元,宜昌市项目1个27万元。四是强化财政信息公开。依托“宜都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宜都财政网”等平台全方位公开财政资金、财政职能、财政收入等信息;借助“三万”活动、通过发放惠民政策宣传袋、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点、中邮专送广告、“送戏下乡”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了惠民资金流动查询和两公开网站宣传,咨询服务群众达到10余万人次;抓好来信来访及网评网议,收到网民建议、咨询、投诉26件,均在10天内予以答复,网上答复满意率达到100%。五是积极开展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实施情况自查工作。本次纳入自查清理的公务员管理和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80个,实行规范津贴补贴发放人员3284人,我市20xx年度共发放各类津贴补贴7704、9万元,无自行新设津贴补贴项目、自行提高津贴补贴标准和扩大实施范围现象。

2、切实加强资产和财务管理。一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国有资产收益实行预算管理,编入单位部门预算,资金纳入非税收入征收系统管理。各单位的国有资产收益及承租人缴纳的资产租赁履约保证金,全部缴入指定银行的非税收入专户;对全市公务用车情况进行了全面登记、清理,重新核定了全市公务用车编制,全市全部行政事业单位定编公务用车442辆,其中行政事业事业单位定编315辆,所属事业单位定编127辆;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所办所管的企业和经济实体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摸底,为脱钩工作做准备。二是妥善化解政府债务。出资20万元包干购买债权,解决我市原房屋开发公司银行债务;对原红花职高债务进行清理认定,来债务本金为101、3万元,由市财政逐年安排资金解决,资产及财务由职教中心接管。三是盘活国有资产。对20xx年拟处理的存量资产分类排队,并将处置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报经批准后分期分批进行公开处置;加大组织协调处置闲置资产力度,共组织协调处置国有资产3宗,实现国有资产收益8550万元。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重点突出服务效能,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再上台阶。

今年来,我们突出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始终围绕建设一支“廉洁高效、作风优良、业务精湛、服务一流”干部队伍的目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不断深化干部队伍建设,财政干部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全面提高。连续三届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最佳文明单位”,局党委被宜昌市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裴学中同志被表彰全国财政“五五”法制宣传先进个人,郑亚芹同志被表彰为全省财政“五五”法制宣传先进个人,李建国同志被表彰为宜昌市“优秀党务工作者”,陈凤彪、罗兵同志被表彰为宜都市“优秀共产党员”,王会玲同志凭借高水平的做账能力被《基层财会》杂志予以推介。

1、倡导良好学风,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一是健全完善学习型组织制度建设。制定《宜都市财政局创建学习型组织实施方案》,对局机关全体干部的学习任务进行安排,将任务落实到人;实行学习积分百分制、学习管理一卡制、参学对象考勤制、参学结果定期通报制,将干部职工学习积分作为干部职工年度考评和考核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之一,与年度考核、争先评优挂钩。二是组织参与课堂培训。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市“两江讲坛”学习活动,加强党的政策理论及国情市情教育;主动邀请专家、学者到局机关授课,加强财政业务知识及理论学习;举办“业务骨干讲业务”等学习交流活动,把讨论交流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制度化;安排组织干部职工赴外地的学习,先后分2批组织财政干部40人参加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举办的基层财政人员培训班。三是把实践作为学习的主阵地,结合三万活动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走访农户796户,发放民情调查问卷金800份,对农村现状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并撰写了情况全面、内容翔实、分析深入的调研报告,机关干部在三万活动的实践中从丰富的感性认识中提升了理性认知。《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等多家重量级媒体报道了我局“三万”活动。

2、坚持警钟长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对江西省鄱阳县财政局经建股长套取近亿元公款外逃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引以为戒;组织机关全体干职工参观了宜都市公安局看守所、宜都市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二是开展宣教活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活动,邀请市“勤廉之星”先进事迹报告团给全体财政干部作“勤廉之星”先进事迹演讲;邀请市检察院检察长作法制讲座,局党委书记、局长上廉政党课;组织《廉政准则》知识的学习和理论知识考试。三是填写廉政档案。局机关33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填写了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准则》执行情况对照检查表;局党政班子成员如实填写了廉政档案,并向市纪委申报了家庭年收入等具体情况。四是落实好“十个全覆盖”工作任务。把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十个全覆盖”工作各项任务分解到相关职能部门,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每项“全覆盖”工作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建立健全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公务卡消费、部门预算等各项财政改革,加强监督检查,深入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制定财政政策标准,扩大社会监督层面,建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通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以高标准、高质量迎接了省纪委考评验收。

3、以服务为抓手,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不断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提高机关办事效率,更好的服务社会群众。一是积极制定实施方案,年初制定了20xx年机关效能建设实施方案,将机关效能建设植入财政工作的各个领域,使其贯穿全局,发挥更大效用;二是积极开展整风整纪,将治赌工作作为效能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了治理打牌赌博专项行动,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加强重点场所督查、严肃惩处打牌赌博行为等方式,进一步肃清了机关风气;三是严格执行效能督查,全年来共开展效能督查24次,扣发效能奖7人次800元。

4、巩固文明成果,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一是深入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在全市财政系统开展了“党运昌、财运兴”的征文演讲活动,以讴歌财政干部在财政改革和建设中取得的喜人成绩以及涌现出来的典型,李文娟同志被选送宜昌参加演讲比赛并获得优秀奖;评比表彰了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勤廉之星”及先进党支部。二是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行了创先争优公开承诺,开展了党员亮诺、比诺、践诺、述诺、评诺等活动,部分科室及局属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各支部书记、党员代表积极带头公开承诺。三是扎实开展文明创建系列活动。创办机关文明创建宣传专栏,并在局机关设立了市民学校;在局机关开展了控烟行动,制定控烟方案并付诸实施。四是展开财政文化建设的大讨论,在全系统开展文化理念征集活动,进一步做好财政文化的总结提炼和传承创新工作,打造宜都财政文化品牌。

20xx年,我局将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的领导下,围绕我市党的代表会、人代会和全市贯彻宜昌市三级干部会议精神确定的“实现跨越发展,冲刺全国百强”的奋斗目标,加大财政改革发展和创新的力度,以发展经济为主线,更新理财观念,创新理财手段,不断做大财政蛋糕,为宜都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冲刺全国百强目标的实现作出更大贡献。

(一)“四个五”推动全市经济跨越腾飞。

1、定位财政收入目标,财政总收入净增过5亿元。20xx年力争全年财政总收入在20xx年的基础上净增过5亿元,达到24亿元。

2、加大财源建设投入,支持企业发展投入过5亿元。加大培植财源,提高财政持续增收的能力,支持工业园区不断扩容增能;支持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突破发展,重点扶持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巩固和拓展精细化工、新型电子、食品加工、建材、纺织等各产业优势,培育和扶持新能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支持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支持项目建设顺利实施等,总量投入过五亿元。

3、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民生保障投入过5亿元。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不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先支持教育投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医疗救助等政策,实现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全覆盖,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财政补贴,加大对文化、体育、科学技术等事业投入。

4、努力促进农村民富村美,新农村建设投入过五亿。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把扩大规模、提升层次、打造品牌、科技创新作为投入主攻方向,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全面提高。要扶优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柑桔、茶叶、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努力形成规模优势、整体优势和效益优势。要持续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构建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在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打造新环境、增创新优势上加大投入,推动农村建设科学发展。

(二)“四个必须”推动财政工作不断创新超越。

1、必须增强冒尖意识,高扬争创一流财政大旗不犹豫。财政作为冲刺全国百强的重要部门,不能辜负市委市政府的殷切希望,不能辜负宜都39万人民的热切期盼,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坚定地高扬争创大旗,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落实,勇当全省跨越赶超、奋力崛起的“领头雁”;勇当财政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大胆地闯、大胆地冒、大胆地试,勇当全省乃至全国改革创新的“探路者”,财政工作的将在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的基础上争创“全国文明单位”。

2、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坚持对上各项争取不动摇。以全球的眼光认识机遇,以敏锐的眼光捕捉机遇,以超前的眼光用好机遇,先人一步、快人一拍,自觉打好财政对上争取用好宜都进百强这张牌,用心思考与上级财政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在政策上、资金上、项目上多向上级财政部门汇报,借助外力发展自己,为宜都的发展争取了更大的空间。

3、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财政改革开拓进取不停步。始终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精神来破解财政前进中的难题。大力弘扬“敢为天下先”精神,积极营造鼓励财政管理创新、财政改革创新、财政发展创新,形成善待挫折、宽容失败、激励成功的浓厚氛围。坚持以“敢”字当头,敢担责任,敢冒风险,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及收支两条线“四项改革”,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纳入预算管理,继续完善税收级次管理,坚持对财政收支及政府债务实行月分析月报告制度,以科学化、规范化手段提高财政管理绩效。

4、必须增强公仆意识,坚持财政服务工作不缺位。把作风转变作为第一手段,服务企业,当好“小保姆”,设身处地为企业承着想,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服务发展,当好“贤内助”。始终把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重要内容,用好每分钱,用活每笔款。服务政府,当好“红管家”。牢固树立“财政当好红管家、人人都是小当家”的新理念,全力服务市委、市政府冲刺百强县市目标。

(三)“四个更加”推动财政管理更加科学精细。

1、财政管理更加精细化。市财政局将以冲刺全国百强为契机,进一步深化财政精细化管理工作,从部门预算、财政服务、财政监督、财政绩效等方面形成一套行之可效的措施,把财政管理夯实,把公共财政做细。

2、队伍建设更加素质化。以提高财政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为目标,继续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加强财政干部教育培训,提升财政干部综合素质及业务能力,继续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细化制度管理,以人性、优质、高效、灵活的服务提升财政服务绩效。

3、廉政建建设更加安全化。廉政建设上四个确保,即确保“权力行使安全、资金运用安全、项目建设安全、干部成长安全”。

4、效能建设更加优质化。严格执行限时办结制、集体会办制的“三制”服务体系、专项资金到帐告知制、24小时响应制等制度,努力建设“办事态度最好,办事程序最少,办事节奏最快,办事效率最高”的人民群众满意财政,以效能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市财政局年度工作总结模板

20xx年,我局以“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为目标,以财政预决算公开为龙头,全面落实政府采购、ppp项目、民生工程、国资国企等信息公开工作,以政务公开全力推进现代财政制度建设,今年10月份再次被市政府授予“政务公开示范点”称号。现将我局本年度政务公开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建章立制,推进公开工作规范化。

为进一步提高我局政务公开工作水平,我局于年初制定了《xx市财政局(国资委)20xx年度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分解了财政预决算公开、专项资金、政府采购等10项政务公开任务。修订了《xx市财政局(国资委)关于建立重要财政政策解读机制的通知》等14项政务公开规章制度,明确了政务公开基本要求是“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基本原则是“依法公开、全面公开、重点公开、及时公开、注重实效”。

确定了对外、对内和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的内容。强调了依法规范行政审批服务行为、加大财政行政决策公开力度、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推进财政信息公开、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和推进机关内部事务公开等六个深化政务公开的强效措施。以加强组织领导、规范公开流程、健全配套制度、严格保密审查为全面深化政务公开的措施保障。

20xx年度,市财政局门户网站上发布内容400多条,市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公开内容350多条。在规定时点督促及时准确完成市直89家部门预决算公开任务。实施办件结果按月公开,已完成行政审批事项公开700余项,行政征收事项公开1800余项。

二、层层压实,强化措施落实到位。

按照《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分解20xx年度全市政务公开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六政办〔20xx〕13号)要求,我局对涉及财政部门的公开任务开展了进一步分解落实。

一是全面推进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以办公室为责任单位落实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全面公开;以国资办、监督局、等实施行政执法事项的科室为责任单位落实权力运行关键过程公开;以行审科等政务服务科室单位为责任单位公开办事事项结果。

二是深化财政资金信息与审计公开。以预算科、国库科和办公室为责任单位,各资金支出科室为配合单位,在指定时间内准确及时公开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预算执行审计及整改结果。

三是落实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工作、市场主体不良行为公开。以采购科为主体责任单位,公开录监管制度、采购项目预算、具体采购方式、采购公告、交易结果、合同备案、市场主体信用、投诉处理结果等。

四是推进国有企业信息公开。以国有企业监督管理科、国有企业考核评价科为责任单位,推动国有企业公开财务信息,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公开国有企业财务汇总信息。

五是积极落实议案提案公开和政务舆情引导工作。以办公室为责任单位,规范做好议案提案办理情况公开,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政务信息新闻发布,完善政策解读机制,建立舆情研判回应机制。

六是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和基础保障。以办公室为责任单位,完善新闻发言工作流程,落实部门信息公开统计和年度报告制度,落实政务信息主动公开、保密审查机制等。

三、精细部署,推进“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

接《关于开展20xx年度xx市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评估验收工作的通知》(六政务公开办〔20xx〕5号)文件,我局在历年“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深化政务公开行动。

一是认真组织,强化意识。将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作为财政重点业务工作来抓,着力将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打造成为财政业务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以市政协副主席、财政局长孙学龙为组长的局政务公开领导组是我局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的领导机构,下设示范点建设办公室,以局办公室为牵头单位,承担重点领域信息项目公开的相关科室为成员单位。年初制定了政务公开实施方案和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任务分解方案,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在限定时点前进行政务信息高质量的及时公开。以“示范点”建设为契机,全面融入财政工作公开透明的意识。

二是抓住重点,拾遗补缺。重点抓20xx年市直一般公共支出预算情况、20xx年度xx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的公开时间节点;着力抓国有企业财务指标、业绩考核、运行情况等今年新增加政务公开指标的信息收集;规范抓政府采购领域年度采购预算、采购方式备案、投诉案件处理等社会敏感信息公开工作。通过抓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不断提升公众对财政业务的关注度。

三是逐步完善,不断提高。随着20xx年度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自评工作开展,我局各科室单位对政务公开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测评指标体系的不断细化体现了社会对财政业务工作更高社会透明度的要求。我局在历年政务公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年度测评新要求,不断创新政务公开形式,逐步提升财政业务公开透明度,以示范点建设为里程碑,全面做好20xx年度市财政局(国资委)政务公开建设工作。

四、全面协调,落实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我局为市直承担重点领域信息项目公开的部门之一,承担了财政预算、决算、“三公”经费、专项资金管理与使用、国企财务、政府采购、重大事项决策公开等方面的信息公开工作。我局按年初市政府下发的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分解方案为指导,将每一项业务内容在局内部各科室单位中进行了进一步分解,责任落实到具体经办人。

一是系统化公开。下半年,省财政厅监督检查局开展了全省财政系统预决算公开监督检查工作。我市财政系统积极响应,精心谋划,认真组织开展全市预决算公开情况专项检查,通过召开工作动员部署会,成立预查工作领导组,明确工作重点等措施,分部门逐表逐项核查,确保预查工作全覆盖,检查结果获省厅监督检查局充分肯定。二是标准化公开。明确预决算公开标准格式,“三公”经费细化到说明内容,建立指标体系,标准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内容。三是监督式公开。以周、月、季度为节点,委托财政监督检查局就分解任务进行监督考核,结合局每月重点工作任务及时完成信息公开内容,全面提升财政业务公开透明程度。

市财政局的年度工作总结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局上下紧紧围绕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发展战略,坚持“竞进提质、又好又快”的工作要求,主动适应新常态,改革攻坚破难题,克难奋进促跨越,圆满完成各项财政工作任务。

一、坚持攻坚克难,财政收入实现“十二五”圆满收官。

20xx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464、9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9、1亿元、地方税收210、7亿元,分别突破450亿元、300亿元和200亿元“大关”,增幅均位居全省第一,财政收入在全省第三位次徘徊后,阔步晋级全省第二位。

二、全力以赴向上争资金争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效。

紧扣国家产业投资导向、积极策划项目、盯紧关键环节,多次赴省进京汇报衔接,争取资金总量居市直单位第一位。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当年共签约注册南京金龙、湖北鑫博茗低碳发展等3家企业,超额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

三、坚持优化支出结构,不断强化民生保障。

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收支平衡”的原则,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民生事业发展,落实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经费保障。20xx年全市民生支出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75、2%。建立厉行节约长效机制,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会议费,市直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25、2%。

四、坚持改革创新,深入推进财税管理体制改革。

全年共完成十一项改革任务:一是稳步推进市区财政体制改革,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预算管理制度。二是深化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改革,着力支持产业转型升级。三是持续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四是稳步推进预决算公开制度改革,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五是坚持财政支出管理机制改革,切实提高财政管理效能。六是创新投融资机制,大力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七是强力推进全市政府财务报告试点改革,试编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八是加快建立“借、用、还”相统一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切实防范财政金融风险。九是改革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落实部门主体责任。十是改进预算管理和控制,启动中期财政规划编制。十一是扎实推进全国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和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试点城市工作。

五、坚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全面推进法治财政建设。

一是建立规范的财政制度制定机制。全面贯彻实施新《预算法》,确保财政工作在法律制度基础上规范运行。加快制定完善财政制度,严格执行《市财政局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使我局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二是建立规范的财政预算约束机制。加强国有资本收益管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资源管理,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加强预算编制管理,经人大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强化部门在部门预算编制、执行和公开中的主体责任,强化部门对所属单位财务的监管。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各项支出须以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建立健全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机制。三是建立规范的财政国库资金管理机制。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全面清理已发生的财政借款垫资,严格规范财政专户管理,强化财政专户资金使用管理。坚持推进政府性资金存放管理改革,将资金存放与银行对我市贡献挂钩,促进金融企业加大对我市信贷投放力度。四是建立规范的财政内控机制。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监督“三系互动制衡”和“4+2”财政内控机制,在提高财政效能的同时,强化财政廉政风险防控,健全财政系统内部层级监督。五是建立财政大监督机制。六是建立常态化的财政干部学法用法机制。落实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20xx年开展以财政法律、法规、政策为主题的集中学习4次,组织财政干部参加法制培训,圆满完成年度学法用法及考试工作,参考率和合格率均为100%。

六、坚持践行“三严三实”,精准发力转作风。

一是坚持统筹谋划党的建设,把党建工作与财政业务工作通盘考虑,协调推进,做到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二是坚持执行民主集中制,按照“三重一大”、“四不一末”等程序和规则,凡重大事项都经过集体研究、集体决策,确保党委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三是坚持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扎实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专题党课、专题研学、专题交流活动,进行“蹲点式”专题调研,带头深入基层接地气,完成调研课题19项,其中,局党委中心组调研成果《新形势下襄阳市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对策研究》,被市委宣传部评为二等奖。四是坚持强化干部教育培训。举办襄阳“财政讲坛”49期,开展干部网上在线学习、举办财税干部专题培训班,着力提升干部业务素质。五是坚持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党支部按期换届、空缺支委予以补选,选齐配强支部班子,对先进党支部、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进行表彰,在全市财政系统选树9名先进典型,举办“忠诚、责任、干净,争做好干部”先进事迹报告会,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推进社区、农村共驻共建。六是坚持开展“三抓一促”、“转作风、抓落实”活动。主动深入基层、深入预算单位,倾听基层的呼声,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七是坚持抓好干部选拔任用和轮岗交流工作。按程序选拔科级干部,遴选名优秀干部到局机关工作,公开招考、录用高层次人才,对干部和内勤会计进行轮岗交流。八是坚持抓好执行力。严格执行“五个一”制度,建立健全办文大督办机制,规范干部电子日志填报管理,修订干部绩效考核办法,构建科学合理的干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七、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推进“两个责任”同向发力。

一是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落实到位。修定完善了《襄阳市财政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实施办法》,成立了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两个办公室,细化了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五张清单,进一步明确了主体责任的内容。二是全力支持落实纪检监督责任。局党委积极支持市纪委派驻纪检机构改革,自觉接受监督,牢固树立在监督下工作的理念,形成在监督下工作的习惯。三是深入推进财政惩防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反腐倡廉教育,党委中心组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教育,积极开展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集中教育活动、第十六个党风廉政宣教月活动,深入学xxx省、市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精神。重点落实了廉政约谈制度、任职廉政谈话制度、述职述廉制度、重大问题报告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监督责任巡查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对局直属单位开展巡查,收到很好的效果。四是加大追责问责力度。按照抓早抓小、动辄得咎的原则,充分发挥追责问责的威慑力,不断强化党纪党规的约束力。局党委书记和纪检组长与各科室、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了集体廉政谈话,局分管领导与分管科室、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廉政谈话,让纪律和规矩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财政局国库科年度工作总结

集中精力,突出重点,着重抓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突出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着力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一、__年主要工作。

(一)加强部门预算编制,确保财政支农重点。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我科加强了农口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将市级财政支农资金的重点放在新农村建设、开发式扶贫、支持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代农业和农村能源建设上。__年累计安排农口切块资金和部门项目预算10,263万元,其中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发式扶贫为突破口,以产业发展、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安排市级农业产业和农业重点项目切块资金7,742万元;以现代农业建设为契机,重点安排现代农业科技提升、现代林业技术示范推广、农牧水产业增长方式转变、农民科技培训等为重点的农口部门预算支出1,017万元,执法收入支出172万元,基金支出427万元,预算外支出905万元。

(二)根据财政部和省财政厅安排部署,积极开展“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年活动”。

开展“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年活动”,是财政部为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全面提升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水平,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举措。__年,通过“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年活动”。

在全市范围内,

一是加强了农口部门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特别是加强了市级农口部门预算执行,避免了随意变更和调整预算项目,改变和扩大支农资金使用范围的情况。

二是规范了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审批程序,坚持自下而上的原则和逐级对口联文上报的程序。

三是建立财政部门、项目主管部门、项目实施单位和项目法人的项目资金监管责任制,加大项目实施的监管力度。

四是积极整改了自查、重点抽查、审计调查、专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加大了对违纪、违规资金的整改力度。

五是加强了财政支农项目检查验收工作。

六是加强了制度清理和完善。根据“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年”活动要求,全面清理了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制度,并在责权范围内进行修订和完善了现行县级扶贫资金、支农项目资金报账实施细则、市、县(区)农业产业化资金管理办法。制定下发了《市茶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市蚕桑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管理办法》。七是建立财政支农工作逐级考核制度,加强了制度贯彻执行力度。通过活动基本达到了“建制度、反违规、查隐患、促整改”的目的。

(三)规范财政支农项目申报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

__年针对财政支农项目申报不规范、不集中、申报成功率低的实际情况,我科要求县(区)申报项目一是要按项目指南和财政标准文本规范申报。二是为突出支持重点,要求所申报项目必须紧紧围绕市委、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产业发展目标结合县(区)实际申报。三是项目申报必须实事求是,各申报单位必须对项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四是要求所申报项目必须群众直接受益或对群众生产生活带动辐射作用较大。__年农业口项目支出54,458万元,比__年53,344万元增加1,114万元,增长2.08%。如果剔出扶贫支出中民居改造工程一次性补助12,786万元的不可比因素,__年农业口项目支出实际增加13,900万元,增长34.27%。其中,农业项目支出13,015万元,比__年11,231万元,增加1,784万元增长15.88%;林业项目支出19,204万元(包括国有林流转收益安排的支出),比__年13,922万元增加5,282万元,增长37.94%;水利项目支出4,254万元比__年2,858万元增加1,396万元,增长48.85%;扶贫专项资金支出17,219万元比__年25,333万元减少8,114万元,下降32.03%,(如果剔出民居改造工程结束而减少补助12,786万元的不可比因素,__年扶贫项目支出比__年增加4,672万元,增长37.24%);新增其它支出766万元(主要是产业扶贫和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经费)。有力地支持了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四)全力以赴,落实好各项惠民补贴政策。

近年来,党和国家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措施,广大农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实惠,农业农村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市财政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为核心,充分运用财政政策、财政资金、财政管理、财政服务等手段,千方百计将党的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__年,我局为了做到涉农补贴直接化、信息化、透明化。举全市财政农财、经建一半之人力和时间,几经反复,完成全市10个县(区)103个乡镇,995个村委会,9,141个村民小组,467,790户农户的基础信息审核、录入工作。并将粮食直补250万元、良种补贴395万元、综合补贴5,484万元、工程移民补助590万元,通过“一折通”发放到农民手中。目前退耕还林粮食折现补贴9,812.7万元、退耕还林生活补助资金817.7万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807万元正在兑现中。

(五)突出支持现代农业建设重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现代农业建设是__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首要。我市以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适当集中资金,突出支持农业科技实用技术推广力度,一是通过市级现代农业提升计划预算资金和中央、省农业科技项目资金重点支持了市农科所、市茶科院冬玉米杂交制种、德优13号提选、陆稻二元杂交种植、紫娟扦插育苗技术等项目资金21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80万元、省级资金65万元、市级资金7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科技实用技术推广,满足茶农对高品质紫娟茶苗的需求。二是结合我市茶产业、蚕桑产业发展,通过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十万农民科技培训,投入中央、省、市培训资金1,025万元,加强了对农村劳动者外出务工、实用技术的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拓宽了农村劳动力务工领域,增加了务工收入。三是积极争取中央农机具补贴320万元,购置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耕整机、旋耕机、深耕机、修剪机等促进了景谷、思茅、墨江农业机械化进程。四是争取中央测土配方项目资金250万元,实施新建景东、澜沧测土配方项目,年测土配方项目,通过测土配方项目,在测试土样、配方设计、配肥加工基础上,实行肥料直供到户、施肥指导到田,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五是整合扶贫整村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抗震民居改造、工程移民搬迁、扶贫异地搬迁、农村能源建设等资金14,565万元,扎实推进了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六)积极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根据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指导意见。我市__年整合支农资金,一是围绕镇沅苦聪人扶贫项目整合资金8,300万元,其中,整合中央、省、市、县(区)财政扶贫资金3,610万元、部门项目资金4,690万元。二是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合财政支农资金14,565万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资金9,955万元、市县资金2,816万元、农民自筹和投工投劳1,794万元。三是围绕中央和省项目支持和专项资金补助整合市级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产业发展资金,大力发展优势农业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__年整合市级财政支农资金10,182万元。其中整合市级林业资金5,930万元、水利配套资金800万元、农业产业化资金400万元、扶贫切块资金1,290万元、农村能源建设配套462万元、茶产业发展资金1,300万元。拉动信贷资金投入农业产业发展38,000万元,其中产业贷款24,000万元,到户贷款14,000万元。争取扶贫产业贷款贴息175.5万元,小额信贷贴息231万元。

(七)着力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保市委市人民政府重点工作。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延续和发展,是还权还利于民的一件大实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我市山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更为深远。为确保我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在__年底全面完成,市财政安排了2,000万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经费,全面推进了我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确保了市委政府重点工作支出。

(八)积极支持“菜篮子”工程建设。

根据中央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政策,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做好“菜篮子”工程建设市级配套资金落实工作。及时将各级政府能繁母猪补贴1,052.55万元发放到养殖户手中。并通过预算追加,率先落实能繁母猪保险市级补助资金47万元,落实中央和省级补助807万元。

(九)积极落实涉农救灾资金,有效减少灾害损失。

__年是我市多灾、多事之年,先后发生了地震、洪涝、稻飞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灾害。面对灾害市财政积极筹措救灾资金,迅速扑灭了稻飞虱、猪蓝耳等传染病。为减少灾害损失,保障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的努力。

(十)加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深入调查研究。

总结。

《财政局农业科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二是配合农业局、林业局检查督导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完成情况。三是对农业产业化扶持项目、科技扶贫项目、扶贫信贷项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惠农补贴落实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通过调研和督导检查为积极开展支农资金绩效评价、村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农村权证抵押贷款、农业保险、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退耕还林后续政策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工作打下了基础。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