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教学课件(通用15篇)

时间:2023-12-13 10:45:29 作者:曼珠

优秀作文可以给人带来启迪和思考,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你正在写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困惑和难题,以下的优秀作文范文可能会给你一些帮助和启发。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2.能力目标:学会观察日历,能从日历上找到一些重大节日并熟记。会计算从哪年到哪年是几周年,从哪天到哪天是几天,某年、某月、某日是星期几。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1.能从日历上找到一些重大节日并熟记。

2.会计算周年、经过天数,会根据一些相关提示推算某年某月某日是星期几。

教学难点:

计算经过时间和推算星期几。

教具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每年当中都有许多节日,你最喜欢过哪个节日?教师把学生汇报的节日依次写到黑板上。

1.为什么喜欢过“六一”儿童节?

2.其实这些节日都有它特殊的意义。所以大家要牢记它们。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指导学生看日历。

随便翻开一页日历,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

2.分别在今年的日历上找到各个节日,看一看各是星期几?结合各个节日的特殊意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用年、月、日的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说同学们可以随便说一个今年的日期,老师不用看日历就能推断出这一天是星期几,不信就试试。

生提问,师回答。

你们想不想学会解决这样的问题?

师交待方法:先算间隔时间(天数),用天数除以7,如果没有余数,即为原星期几;如果有余数,从起始的星期几往后推出余数所表示的天数。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见教材p72—练一练。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课件

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概括三角形的特征,认识各部分名称以及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在观察、操作活动、概括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概括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的高。

课件、实物投影。

1.出示主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你能找出图中的三角形吗?

2.生活中的三角形。

教师:生活中哪儿有三角形?(随着学生说出示)。

3.引入。

教师:真会观察,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会用到三角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三角形的世界。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找三角形,列举生活中的三角形,唤起旧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了三角形的表象,同时体会三角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教学三角形的含义。

(1)教师:我们在生活中找到了三角形,现在请你画一个三角形。

(2)订正: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画出的三角形?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先画一条线段,从这条线段的一个端点出发,再画一条线段,把两条线段的端点连接起来)。

预设:学生会画出不同的三角形。在说画法的过程中体会“围成”。

(3)课件出示:

教师:大家看,这两个是三角形吗?为什么?(有两条线段的端点没有连上)。

课件演示:画三角形的过程。

教师:大家说得非常好,三角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必须相连,这样相连的三条线段就是“围成”。

(4)教师总结:说说什么是三角形?(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设计意图】在画三角形、说画法、辨析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围成”的含义,概括三角形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课件

1、认识、会写“离、失、陪、达、傍、途、塔、介、绍、澈、参”11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生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感情。

【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

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曦不忍说出真相的原因。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录音机。

五、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说隐瞒真相,不说真话是我们应该做的吗?但今天我们将要学的这篇课文中的小主人公小曦就是这样的,这究竟为什么呢?她这样做对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2、板书课题:3故乡的风景。

3、齐读课题,问:你认为课文会写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读课文。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2、小声地自由读课文,连读边标出自然段,圈画生字词。

3、开火车逐句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动笔圈圈、画画,并给不懂的词语做出标注。

4、请根据“思念故乡”“故乡之行”“小曦的沉默”给课文分段。

三、自主识记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离、失、陪、达、傍、途、塔、介、绍、澈、参”。

2、使用学过的方法,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3、反馈生字识记情况,看哪个组的方法最好。

4、尝试听写个别生字,指几名上台听写。

5、理解词语。

让学生开火车认读。

(2)同桌说说词语的意思,然后选一个最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四、指导学生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流利读出感情。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

3、教师点拨:读爷爷的话时语调要轻快,应带着喜悦与自豪的语气;读小曦所见时,应带着失望与难过的心情,语速要略缓。

五、作业(出示小黑板)。

1、比一比,再组词。

倍()旁()塔()招()。

陪()傍()答()绍()。

2、我会连。

美丽的黄土美好的讲着。

强烈的古树兴奋地回忆。

清澈的风景不忍心找到。

参天的愿望不停地说出。

裸露的河水顺利的告诉。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经历操作和比较的过程,增强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重难点分析:

使学生认识“升”和“毫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初步建立1升和1毫升的表象。

课前准备:

学习卡片、学习指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两个茶杯: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杯子里盛水多?

3.说明:哪一个杯子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容量)。

4.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个水杯的容量是多少吗?你是怎么想的?

5.同学们说的都不太一样,大家觉得这样说科学吗?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你能知道这壶水的容量吗?因此,人们就给容量定出了统一的单位。

6.出示探索学习流程。

二、交流预习卡片。

出示学习指南(一)。

1.交流预习卡片。

2.整理预习卡片,完成小组学习卡片。

3.根据小组学习卡片进行汇报。

4.集体交流存在的问题。

三、深入探究问题。

出示学习指南(二)。

1.小组从中任选一题。

2.小组内交流。

3.集体交流。

四、检测。

完成任务卡片和发展卡片。

五、总结所学到的知识。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课件

但是陷害这个犯人的官员故意把盒子里的两张签都写上了“死”字,请问,这时犯人只抽一张签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他会抽到“生”签么?一定抽不到也就是不可能会抽到。

板书:可能(不一定)一定不可能【可能性】。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老师这节课为大家安排了一个摸球游戏,让同学们共同学习和探索可能性的知识。

1.介绍学具,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一个纸箱、8个黑球、1个红球(两种球的大小和轻重一样)。

2.【猜想】请想一想:摸到的球可能是什么球?摸到的什么球的可能性更大些?【出示课件】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测,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组内的同学填在书上。

三、探索研究,得出结论:

实践探索。

(1)【操作体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摸球游戏,把每次摸得的结果记录再下表中,然后把球放回去再摸。每人摸5次,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组长负责)。

(2)【验证】统计摸球的结果,看一看;摸到什么球的次数多?摸到什么球的次数少?

(3)【深化认识】各小组将摸球的结果进行交流,看一看是不是得到同样的结果。实际摸到的结果与原来的猜测是否吻合。初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4)延伸:如果要一定摸到黑球,该怎么办?

如果要黑球和红球的可能性一样大,怎么办?

四、实际应用。

1.试一试(1)先让学生按题中要求进行摸球游戏活动,然后思考题出的问题,小组内交流。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试一试(2):让再次经历“猜想——实践——验证”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街头转奖的骗局)。

(课本85页练一练)。

2、分析从下面四个箱子里,分别摸一个球,结果是哪个?连一连。【出示课件】。

学生在分析的时候可能很容易找到“一定是白球”、“一定不是白球”这两个该连接的盒子,但是对于“很可能是白球”、“白球的可能性很小”会有一些争议。这里需要通过演示活动来帮助学生辨别“很可能”与“可能性很小”两者表达事情发生的程度大小。

3、问题:下面三个地方的冬天下雪吗?请用“一定”“很少”“不可能”说一说。

【出示课件】首先可以和学生说明:北方地区冬天比较寒冷(冬天会下雪),内陆地区如:江西省的冬天怎样?(学生回答),南方沿海如广西、海南等地属于亚热带气候,冬天不太冷,不会下雪;让学生说一说“武汉”、“海南”和“哈尔滨”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查一下这几个地方的气候特点以及各季的平均气温,然后让学生分析,“下雪”时,气温的特点!再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各地下雪的可能性!

4、说一说活动。

【出示课件】。

五、全课小结。

自我问答: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使枯燥的知识趣味性,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之中。与此同时,也关注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年级语文《五彩池》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借助重点词句背诵第1自然段。

2.理解"奇异、神奇、呈现、漫山遍野、赞叹"的意思,会用“不但……而且……”写一句话。

3.感受五彩池的形态美和色彩美,受到自然风光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引导学生边读边展开想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2、积累语言。

第1课时。

初读,激趣质疑知神奇。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意思。

2.初读课文,说说五彩池有哪些特点,理清课文脉络。

(二)教学过程。

1、讲故事激趣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五彩池,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交流随机出现: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板书。)。

水池形状多(真不错,能把读懂的意思直接说出来。)。

池水颜色多。

四川藏龙山。

五彩池的水的颜色真鲜艳。

其实五彩池的水都是清水。

石粉能反射阳光。

……。

3、质疑问难,点然学趣。

(1)、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自己读懂了这么多。那学习当中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其他同学注意,要认真听同学的问题,看他提出的问题你想到了吗?你有办法帮他解决吗?

以下交流随机出现: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板书。)。

池水颜色多的原因?

池水的颜色为什么会变化多端?

为什么叫五彩池?(能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不错。)。

什么是石粉?是哪儿来的?(看来你对石粉感兴趣)。

为什么四川藏龙山有这样神奇的自然现象?

……。

先让学生自由说,答案可以多种多样。

(2)然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五彩池的主要特点是:

(1)池的形状大小不同,而且玲珑多姿;。

(2)池水的颜色鲜艳多彩。

4.再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出美感。

5.鼓励学生自由读,说说各段主要写了什么。

6.作业:摘录课文中描写五彩池形状、颜色的词语。

第2课时。

研读,再现形象悟神奇。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1、2自然段。

2.借助重点词句试背第1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复习生字词。

2.教学第1自然段。

(1)轻声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五彩池的什么?

课文是围绕哪个句子的意思写的?

(“大小”是用水深和面积来描述的,写形态多姿用了一连串的比喻。这样奇特的形状用我们熟识的事物一比喻,五彩池的样子仿佛就在眼前。可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学生议议读读,教师总结板书。

大的面积水深。

大大小小。

小的菜碟水浅。

形状。

像葫芦像镰刀像脸盆。

玲珑多姿。

恰似盛开的莲花。

(3)对照板书复述课文。

(4)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借助重点词句试背课文。

3.教学第2自然段。

(1)研读思考:课文是怎样把池水鲜艳多彩的景象写得引人入胜的?

(2)学生从写法,修辞,等不同角度分组讨论。

(3)全体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以下内容随机出现:

第1句在文中的作用。对下文来说,它是总起句。对上文来说,它是过渡句。

试比较:

最美丽的是那鲜艳多彩的池水。

鲜艳多彩的池水很美丽。

(后一句可以作总起句,前一句可以做过渡句。“最美丽”三字说明五彩池形状是美丽的,池水更美丽。鼓励学生换几种说法,对比体会。)。

先总写一句,说明水池之多神奇,颜色之多更神奇。

提问:从课文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漫山遍野、各种光彩、像一幅巨大的彩画。)。

然后写池水使人惊奇的色彩变化。连续用了四个“有的”,使人目不暇接。

教师可用板书提示:

上边咖啡色左边湖蓝色一池一颜色。

都是清水。

下边柠檬色右边橄榄色一池多色彩。

(3)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节奏感、美感。

4、练习。

(1)、比较:“呈现”与“表现”的异同。

(2)、按书上要求在自己画的水池上涂好颜色。想一想水池中还可能会出现怎样的颜色?再在自己设计的`水池上涂一涂颜色。同学们可自由选择完成一项任务,比一比谁画的池水颜色更瑰丽、更神奇!

第3课时。

诵读,运用语言赞神奇。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第3、4自然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第1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检查自读,结合课文解释“凝结、细腻、神奇”的意思。

(2)去掉第3自然段的第1句,请学生读一读,体会第1句的作用。

(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引出下文显得十分自然。)。

(3)小专家介绍“五彩池”的成因。

2.教学第4自然段。

(1)、以学生提出的问题导入:

“五彩池”中的“五”字现在怎样理解?

“五彩池”和“瑶池”有什么不同?

“五彩池”是怎样的池?

(2)、现实中的五彩池要比神话故事中的瑶池更美丽、更神奇!所以面对这人间的仙境,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

3、诵读最后一句。

(1)说说“赞叹”是什么意思?(称赞、惊叹)。

(2)为什么把“美啊”写在前面?(放在句首,读起来有因“惊叹”而“脱口而出”的感觉,同时也加强了赞叹的语气。)。

(3)用倒装句式赞叹景物和人物。

啊,三月的西湖。

啊,新中国的少年。

啊,我们的老师。

4、设计一条宣传五彩池美丽、神奇风光的广告语。

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1、会自己列提纲简要复述课文。

2、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3、懂得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要为促进民族团结作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理解文成公主以民族团结为重的精神,自己列提纲复述课文。难点:自己列提纲复述课文。

课前准备:课件、

板书与电教媒体设计:

1、西藏大昭寺内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2、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文成公主乐意进藏。

3、文成公主进西藏受到了热烈欢迎。

4、藏族人民永远怀念文成公主。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谈谈对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和西藏的了解。

二、查自学:

1、检查生字。

拉萨大昭寺松赞干布吐蕃仰慕唐太宗嫁遥远陌生依恋书籍牦牛。

2、查词语,质疑解释。

3、读课文。

三、说课文大意,划分段落。

1、指名说说课文大意。

2、学生独立分段,说段意。

3、交流评议。

一(1)为了纪念文成公主进藏的事迹,西藏大昭寺内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二(2、3)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文成公主接受松赞干布的求婚,乐意进藏。

三(4——6)文成公主进藏受到了热烈欢迎。

四(7)文成公主为建设西藏做出贡献,藏族人民永远怀念她。

四、按课后第1题要求学生自学课文。

五、交流、评议,随即朗读有关课文。

(2)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了什么?(理解所带的人、物都是为了促进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不是为了个人享用。)。

(4)西藏人民为什么热爱文成公主?(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回答)质疑问难。

六、学生默读课文,列出复述提纲。

七、交流提纲、评议。

1、西藏大昭寺内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2、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文成公主乐意进藏。

3、文成公主进西藏受到了热烈欢迎。

4、藏族人民永远怀念文成公主。

八、学生复述。

1、各自准备。

四年级数学教学课件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页例1。

及第2~5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教材主题图创设了“冰雪天地”为学生展示了雪地里活动的场景。从活动区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区、滑冰区和冰雕区,场景中还给出了三条信息: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这些信息给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了数据,由此引出相应的例题。例题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实例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法则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知道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心目中认为什么样的景色是最美的?(鸟语花香、晴空万里、茫茫草原、雪景……)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冰城哈尔滨去看看。(课件出示)。

美吗?(美)欣赏图片。

(二)情景延伸复习旧知。

咱们一起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吧!

2、交流、反馈。

同学们真棒!根据三条信息就可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还能够解决问题。

(三)学习新知算法探究。

同学们,咱们到滑冰场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下面请听滑冰场的负责人向大家介绍: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你们也进去看一看吧!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在滑冰吗?

1、列式计算,并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反馈交流。

28+85=113。

说说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方法(2)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因此更简便。)。

4、运用方法(2)列式。

请学生自由列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5、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习这两题以后我们来观察这两题的计算顺序,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有加有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四)巩固新知总结评价。

“冰雪天地”参观得差不多了,我们该回到学校去了。路比较远,咱们就乘公交车吧!

(1)请学生快速地列出算式。

(2)完成后同桌说一说每一步算式的意思,运算顺序又是怎么样的?

3、小结: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哪里还掌握得不够好?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3、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教学重、难点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幻灯片出示蝴蝶图片。

师:同学们看,看到这些蝴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你们知道蝴蝶的家在哪里吗?看到大家急切的样子,老师也特别希望和大家一起去寻找蝴蝶的家,咱们一起去吧。

2、检查预习情况。

(1)知名读课文。正音。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二、初读感知,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再读课文。画出你喜欢的词或段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第二课时。

继续学习课文。

一、读课文,提炼重点。

1、教师配乐示范读课文。

在老师范读课文的时候,你可以打开书,去感知课文,也可以闭上眼睛静静地想象一下作者所描写的情景。

2、生谈听完后的初步感受,提炼主要问题。

4、结组讨论,发表个人见解。

二、全班交流,解疑释难,深化理解,体悟感情。

第一自然段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难为蝴蝶吗?”

(1)理解“喧嚷”、“震撼”的意思,体会感情。

你有没有到过喧嚷的环境?这里是谁在喧嚷呢?这里用“喧嚷“又说明了什么呢?

拟人的写法形象地说明了风雨交加的热闹场面,让人听着心惊、看着害怕!

你觉得蝴蝶能受得了吗?哪些句子说明了蝴蝶经受不住猛烈的风雨呢?

“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2)理解素洁、玷污。(指导本段朗读:)。

素洁:文中指蝴蝶素雅而洁净。

玷污:弄脏。

(3)假如蝴蝶没有及时躲过猛烈的风雨,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翅膀会被雨点打湿。

会被风吹得不知去向。

彩粉会被雨水冲刷,失去原有的美丽。

沾上泥污,摔在地上,再也无法飞起来。

(4)是啊!这轻盈的、素洁的蝴蝶,它们是多么的弱不禁风啊!同学们,说到这里,老师都无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

你们心里着急吗?

(6)屋宇、麦田、松林、园中之花、老树干、桥下、树叶下面……。

(7)作者作了这么多种假设,下雨的时候,蝴蝶是躲在这里吗?你是怎样认为的呢?

作者谈到了这么多地方,又说都没有见到蝴蝶,说明作者平时怎么样?

(8)我们都应该睁大你明亮的眼睛去发现,运用你聪灵的耳朵去聆听,像作者一样,置身于、置心于大自然,做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

蝴蝶到底有没有家呢?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呢?

(1)一位小朋友非常确认地说:“它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下雨的时候,它们就会急忙飞到家里去哩!”

(2)一个女孩对我说:“雨后,蝴蝶就会重新出来,在阳光里飞,…………一定是这样的。”

小女孩连用了三个“一定”,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孩子们对蝴蝶的家的想象是确信不疑的。

一起读读吧齐读“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一定是这样的。”表达对蝴蝶的祝愿。

点明主旨。

你觉得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三、总结升华。

四、畅谈感受。

五、作业设计:

1、给生字注音、组词、扩词。

2、课后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教学课件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省“减负”精神为宗旨。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升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发展,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51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升,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有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看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

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相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看、猜测、实验等活动,寻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看、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觉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关心下,对身边与数学相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关心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看、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觉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依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我班后进生形成的很大的原因,就是学习习惯差,毅力缺乏,信心不足。他们不能把握学习语言课程的要点,常常不完成听说读写的任务,怕苦畏难,不肯去做认真理解的细致工作,久而久之,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下落了,敏锐接受新授知识的能力丧失了,他们不差也变得差了。要转变他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应以精彩的语言引发话题,及时点拨,准确评价,创设出和谐融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使后进生畅所欲言、主动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3、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学科,教师应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增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通过直观教学,能够关心学生理解概念、性质。

4、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难易适中,

增强对后进生的辅导,督促他们认真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特别注意克服急躁冒进情绪,如对后进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从起点开始,耐心地给予辅导,让他们一点一滴逐步提升。

培养优等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升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多关心需要关心的其余同学,在关心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六、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

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

七、教学进度。

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美感。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过程。

预习探究。

(一)引入新课。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

2、解题,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合作交流。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品读体验。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神奇的鸟岛》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语文的第八课。我所讲述的是第二课时。

这是一篇介绍地方风物的文章。课文以“自然、美景“为题而展开。作者介绍了鸟岛的地理位置以及生活在鸟岛上十万多只水鸟相处融洽,遇到敌害能共同对敌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鸟岛是个充满神奇与奥秘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强烈情感。

文章语言流畅、文字优美、条理清晰、适合小学生的朗读和背诵。同时在介绍知识时渗透了对孩子们团结友爱的教育。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依据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品读课文了解鸟岛是个美丽的地方,感受鸟岛的鸟多及鸟类在遇到敌害来犯时能共同对敌的神奇。这也是本节课教学中需要解决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品读课文的关键词句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抓重点词句感受鸟多。

教学难点:

群鸟的团结与勇敢。

三、教法和学法的选择。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我采用了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法上,我贯穿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我先给同学们播放《青海湖鸟岛》的录像,并且设计了激趣的导言: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领略了鸟岛的美丽景色,那么想不想和老师一起踏上鸟岛,去听听它们的声音,看看它们的风彩呢?学生肯定会异常兴奋,纷纷赞同。借此机会我出示鸟岛的路线图,边说边演示课件:现在我们和作者一起从西宁出发,沿着青藏公路向前飞驰,翻过日月山,穿过倒淌河,来到碧波万顷的青海湖,在湖的西北角就是要去的美丽的鸟岛。(同时出示图片)这样的导入,不仅让学生感受到鸟岛行程的美妙,更让学生感觉到是与作者一起去鸟岛旅行的。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走进学习内容,去认识鸟岛,实现了学习的主动性。

(二)、研读赏析、感受神奇。

新课标对中年段学生的阅读明确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于是我采用了研读的教学方法来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一,体验鸟多之神奇。

进行课文第二自然段教学时,我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读课文:哪些词句让你感觉到鸟真的很多?边读边想,边读边画,再进行汇报,汇报时鼓励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眼花缭乱”“一群群”“一幅幅”“色彩夺目”“锦绣画卷”等词语来体会鸟多的神奇。同时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相应的课件。

演示课件,这是天上飞鸟的视频,使学生把图景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不仅能使学生熟记课文内容,也让学生感受到鸟岛是个美丽的地方。激起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

这是一组鸟岛的地上鸟的录像,学生边观看,边体会“鸟岛上几乎没有我们插足的空地”的感觉。依然使图文结合,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感受鸟的队伍之庞大。为学生朗读做铺垫。

这里呈现的是湖里水鸟嬉戏的课件,让学生边欣赏水鸟的美丽,边说出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它们的,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背诵。

这几组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收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教学的重点之二,感受鸟团结之神奇。

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学生提出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于是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学生自读——复述故事”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勾划出描写黑鹰动作和群鸟融洽的语句,然后分别读一读,在读中感受黑鹰仗着体型大,凶猛、无所顾忌,群鸟为了保护刚刚孵化的幼雏,团结勇敢共同对敌的激烈场面。接着带领学生观看群鸟争霸的录像,这段录像的播放,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鸟岛保卫战的惊心动魄,让学生亲眼目睹了群鸟团结勇敢与黑鹰作战的场面,从而体会鸟的神奇之处。最后在学生想象录像中的画面进行复述课文。进而解决第二个教学重点。

(三)、总结全文、再现神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登上了神奇的鸟岛,从岛上领略了天空上的鸟颜色多,地上的鸟数量多,湖里的鸟种类多及鸟岛保卫战中群鸟团结一心,共同对敌的神奇,和作者一起进行了愉快的鸟岛之旅。请大家再次配乐回读课文,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感受大自然之神奇。

总之,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广泛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学生成为快乐的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五、板书设计:

神奇的鸟岛。

多壮观。

神奇。

融洽团结。

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一、听写词语,串联说话,质疑问难:

1、听写词语(1)李时珍(2)明朝(3)药物学家(4)医学家(5)《本草纲目》。

出示句子:明朝的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编写了《本草纲目》。

3、质疑问难。

二、以问题为导向,研读3-5段:

1、师:他为什么编写这本书?

2、师:他是怎样编写这本书的?用心去读每句话,你会很感动的。

读好每句话,问: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要说?

3、师:这是一部怎样的书?你从这些数字中读懂什么?

交流:27年100多万字1800多种(穿插理解:完善)。

三、凸现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品质:

1、师:你现在知道李时珍做了什么吗?请用上“因为……所以……”来说说?引导生说:(1)因为他看到医生能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所以立志行医。(2)因为他在22岁时就能帮父亲解决疑难病症,所以他的父亲同意他学医。(3)因为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的缺点,所以他要重新编一本完善的书。(4)因为他不但注意积累经验,还亲自上山采药,虚心拜访别人,所以写出的《本草纲目》。

四、激情总结,深化情感:

师:正因为李时珍他有……,所以成为……,编写了一部伟大而又完善药物书!让我们记住他的名字吧!——李时珍!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读7个会认字,学会本课生字以及新词;理解“斑驳陆离、罢了”等词的意思。

3.通过理解感悟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

4.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理解感悟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出示荷叶图,要求学生说说当自己看到一池碧绿的莲叶时,会想些什么?导入:当作者看到玄武湖的田田莲叶就会心生感动,想起祖母,为什么呢?学习了课文《莲叶青青》就知道了。

2.板书课题,指导学生朗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想知道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和新词。

3.教师分发学习纸条,巡视。

4.检查自学情况:

(1)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问。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组词。

(3)重点指导书写“斑、缸、替”。

5.找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解决环节一质疑中容易解决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小组内互动交流。

2.反馈分段情况。(教学预设:)。

第一段(1):写作者由玄武湖那一望无际的田田莲叶勾起了对祖母的回忆。

第二段(2-4):回忆了祖母每年在自家的院子里种植荷花的情景。

第三段(5-7):写祖母把自己喜爱的'荷叶剪下来送给别人的孩子治疮。

第四段(8):照应开头,写我看着一池的莲叶想到了祖母,令“我”感动。

3.指出回忆祖母令“我”感动的事的部分,并再次概括内容。

4.谈感受,朗读。

提出学习任务: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句子。

2.展示自己积累到的诗句。谈谈作者找不到自己想要的诗句的原因。(那些句子都不能与祖母相比,“我”只想到祖母。)。

3.朗读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斑驳陆离”;了解作者的心事,感情朗读句子。(预设:对祖母的思念,作者由景到人,触景生情。)。

提出学习要求。

五、小结。

感悟作者对祖母的思念之情。

小结:引导学生体会“我”对祖母的思念。

六、作业。

1.感情朗读课文,把5-7自然段多读几次。

2.抄写生字。

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跟父母去钓过鱼呀?才能怎样钓鱼?(指名学生说一说)。

2、那么怎样才让鱼上钩呢?(让鱼杆长一些)。

3、为什么?(不让鱼知道有人要捉它,钓鱼还要有耐心,不能三心二意……)看来要钓到鱼的确不容易。

谈话:老师这里有一幅图,(微机出示)你们看看他能否钓到鱼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小儿垂钓》。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件出示)。

2、学生学习生字。(这一课里有这几个生字,我们首先学习一下;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字词。)。

4、学生自学。

三、精读课文。

1、侧坐:全神贯注。莓苔:不怕呆在野草丛中。草映身:一心一意。

2、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孩正在专心致志地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向他大声提问,他心里会怎么想?

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

你认为课文中的那个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

这位乡村小男孩十分机灵,他陶醉在垂钓乐趣之中的时候,还不忘帮助别人,真是十分可爱。)。

3、当时这个孩子的心情如何?

4、现在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认真专注、天真烂漫、机灵可爱)。

5、学生看#课件#导语。(课件出示)。

6、练习朗读。

7、现在你们觉得这个小孩能否钓到鱼呢?

四、问题与思考。

1、你觉得诗人怎么会发现这个学钓鱼的小孩的?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

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把诗人看到的画面描写出来。

五、交流资料。

关于古人写小孩子的古诗有哪些?交流一下。

1、学生交流。

2、教师出示。

六、作业设计。

课本剧的表演。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